CN111265226A - 一种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检测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检测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65226A
CN111265226A CN202010140473.7A CN202010140473A CN111265226A CN 111265226 A CN111265226 A CN 111265226A CN 202010140473 A CN202010140473 A CN 202010140473A CN 111265226 A CN111265226 A CN 1112652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sychological
module
tested object
question
men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4047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亮
吴磊
卞莉莉
万晨旭
朱静
陈艳
袁海燕
王琰
孙娟
童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i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ai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i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ai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14047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652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652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52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6Devices for psychotechnics; Testing reaction times ; Devices for evaluating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 A61B5/165Evaluating the state of mind, e.g. depression, anxie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 A61B5/053Measuring electrical impedance or conductance of a portion of the body
    • A61B5/0531Measuring skin impedan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2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7235Details of waveform analysis
    • A61B5/7264Classification of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data, e.g. using neural networks, statistical classifiers, expert systems or fuzzy systems
    • A61B5/7267Classification of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data, e.g. using neural networks, statistical classifiers, expert systems or fuzzy systems involving training the classification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6Matrix or vector computation, e.g. matrix-matrix or matrix-vector multiplication, matrix factoriz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1Design or setup of recognition systems or techniques; Extraction of features in feature space;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 G06F18/214Generating training patterns; Bootstrap methods, e.g. bagging or boos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8Feature extraction; Face represent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3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alculating health indices; for individu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sychiatry (AREA)
  •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ocial Psychology (AREA)
  • Psych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心理应激管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检测系统及方法,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检测系统包括:心理调查模块、主控模块、心理诊断模块、心理判定模块、心理测试模块、心理评价模块、心理报告生成模块、显示模块。本发明通过心理判定模块判定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为当前训练集心理状态集合内元素所对应的心理状态;这样能够准确判断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同时,通过心理测试模块根据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心理认知参数或回答每个问题的每个选项生成的问题时的心理认知参数来调整或获得最终测试得分,可以客观地对被测试对象进行心理测试,能够提高心理测试结果的准确率。

Description

一种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检测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心理应激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检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心理是指人类在符号活动梳理的过程和结果。具体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的表现形式叫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过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惧等情感体验。这折射着一系列心理现象的整个过程就是心理过程。按其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然而,现有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检测方法对心理状态判定不准确;同时,对心理测试容易受被测试对象的测试兴趣、动机、情绪状态、态度、身体情况等因素影响,若被测试对象受上述因素影响或者被测试对象故意答错问题,则采用这种心理测试方法得到的结果是不准确的。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现有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检测方法对心理状态判定不准确;同时,对心理测试容易受被测试对象的测试兴趣、动机、情绪状态、态度、身体情况等因素影响,若被测试对象受上述因素影响或者被测试对象故意答错问题,则采用这种心理测试方法得到的结果是不准确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检测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检测方法,包括:
第一步,通过判定程序确定至少两种心理状态指标来描述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设计不同刺激模式的诱发心理状态变化实验,并实时采集并获取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指标数据,进行实时采集面部微表情图像及生理指标数据;根据预构建的二维视角人脸模型,提取面部微表情图像的特征值,进而获取测试个体的面部微表情图像的特征值,再结合采集的生理指标数据,得到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指标数据后,构建测试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训练集;
第二步,预设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训练集内心理状态指标数据的重要程度,进而构建出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心理状态指标数据的判断矩阵,计算出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训练集内心理状态指标数据的权重矩阵及相应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在计算出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训练集内心理状态指标数据的权重矩阵的过程中,分别计算出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心理状态指标数据的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
然后经过归一化处理,使特征向量满足总和为1,进而得到相应心理状态所对应的训练集内心理状态指标数据的权重矩阵;
第三步,将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训练集内心理状态指标数据分别与其相应权重矩阵相乘,得到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训练集心理状态指标数据矩阵并存储至训练集心理状态集合;
第四步,采集非实验条件下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指标数据,并分别与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权重矩阵相乘后,再与训练集心理状态集合内元素相对应作差,得到差值矩阵;若差值矩阵的任一元素的绝对值均小于当前训练集心理状态集合内元素所对应最大特征值,则判定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为当前训练集心理状态集合内元素所对应的心理状态;
第五步,第四步判定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为当前训练集心理状态集合内元素所对应的心理状态后,通过测试程序获取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心理认知参数和回答的每个问题的答案,并根据所述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心理认知参数和所述回答的每个问题的答案得到心理测试的最终得分;
第六步,获取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中的每个选项生成的问题时的心理认知参数,并根据所述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中的每个选项生成的问题时的心理认知参数得到心理测试的最终得分;
第七步,根据预存的分数与心理测试结果的对应关系,获得所述最终得分对应的心理测试结果。
进一步,第一步进行前,需进行:
步骤1,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心理数据,通过调查程序对心理数据进行整理储存;
步骤2,将调查数据与健康状况数据库进行对照,通过聚类的方法使个人的心理测评数据与生理测评数据产生一个相关度。
进一步,第五步和第六步所述心理认知参数包括紧张指数、专注指数;
第五步和第六步获取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心理认知参数,包括:
通过摄像设备获取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视频信息,通过红外传感器获取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身体热成像图,通过皮肤电阻传感器获取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皮肤电阻信息,并根据所述视频信息、所述身体热成像图、所述皮肤电阻信息获取被测试对象的性别、年龄以及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生理指标信息、微表情信息和微动作信息。
进一步,第五步和第六步获取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心理认知参数,进一步包括:
通过录音设备获取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语音信息,并将所述语音信息转换为文本信息;
根据所述性别、所述年龄、所述生理指标信息、所述微表情信息、所述微动作信息、所述语音信息和所述文本信息得到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紧张指数。
进一步,所述生理指标信息包括心率、心率变异性、搏动间隔、血压变化、血氧浓度、皮肤电阻变化和体温;
所述根据所述视频信息、所述身体热成像图、所述皮肤电阻信息获取被测试对象的性别、年龄以及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生理指标信息、微表情信息和微动作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视频信息获得被测试对象的性别、年龄;
根据所述视频信息获得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心率、心率变异性、血氧浓度、血压变化,并根据所述心率获得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搏动间隔;
根据所述视频信息或所述皮肤电阻信息获得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皮肤电阻变化;
根据所述身体热成像图获得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体温;
根据所述视频信息获得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微表情信息和微动作信息。
进一步,第五步和第六步获取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心理认知参数,进一步包括:
通过脑电传感器获取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脑电波信息,并根据所述脑电波信息获取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专注指数。
进一步,第七步后,还需进行:
步骤I,通过评价程序设定评价指标,并根据评价指标对用户心理健康进行评价;
步骤II,通过心理报告生成模块利用报告程序生成心理健康评测报告;
步骤III,通过显示模块利用显示器显示调查数据、诊断结果、判定结果、测试结果、评价结果、心理评测报告。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检测系统,包括:
心理调查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心理数据,通过调查程序对心理数据进行整理储存;
主控模块,与心理调查模块、心理诊断模块、心理判定模块、心理测试模块、心理评价模块、心理报告生成模块、显示模块连接,用于通过主机对各个模块的处理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控制各个模块正常工作;
心理诊断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接收调查数据并将调查数据与健康状况数据库进行对照,通过聚类的方法使个人的心理测评数据与生理测评数据产生一个相关度,相关度越高,表示数据越具有参考性;
心理判定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判断程序对用户心理状态进行判定;
心理测试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测试程序获取用户问卷调查的数据,根据预存的分数与心理测试结果的对应关系,获得最终得分对应的心理测试结果;
心理评价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评价程序设定评价指标,并根据评价指标对用户心理健康进行评价;
心理报告生成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报告程序生成心理健康评测报告;
显示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显示器显示调查数据、诊断结果、判定结果、测试结果、评价结果、心理评测报告。
进一步,所述心理调查模块包括:
问卷调查单元,用于在调查前,将所要调查的人员信息表导入到数据库中,被调查人员登录问卷答题系统,进行答卷;
数据整理单元,自动识别答案选项不完整的调查记录,并将其从调查记录集中删除,将完整的调查记录存储到对应的调查记录集中;
决策树单元,对调查记录集运行数据挖掘算法,生成原始决策树,将数字表达的决策树映射为用户能看明白的文字表达形式;
进一步,所述心理评价模块包括:
指标预设单元,用于在已有的心理健康评测指标经验基础上结合被检测人员的职业特点和对领域专家的调研结果,设定全面评价心理健康的多维度的预评价指标;
指标确定单元,用于对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对预评价指标进行筛选,确定评测指标;
权重表构建单元,对所确定的评测指标进行权重赋值,获得针对于被检测人员的心理健康评测指标体系权重表。
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心理判定模块采用多维心理状态指标来监测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及变化,并且将实时采集的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指标数据,分别与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权重矩阵相乘后,再与训练集心理状态集合内元素相对应作差,得到差值矩阵;根据差值矩阵与当前训练集心理状态集合内元素所对应最大特征值比较,若差值矩阵的任一元素的绝对值均小于当前训练集心理状态集合内元素所对应最大特征值,则判定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为当前训练集心理状态集合内元素所对应的心理状态;这样能够准确判断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同时,通过心理测试模块根据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心理认知参数或回答每个问题的每个选项生成的问题时的心理认知参数来调整或获得最终测试得分,可以客观地对被测试对象进行心理测试,能够提高心理测试结果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检测系统结构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心理调查模块结构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心理评价模块结构框图。
图2中:1、心理调查模块;2、主控模块;3、心理诊断模块;4、心理判定模块;5、心理测试模块;6、心理评价模块;7、心理报告生成模块;8、显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心理数据,通过调查程序对心理数据进行整理储存。
S102,将调查数据与健康状况数据库进行对照,通过聚类的方法使个人的心理测评数据与生理测评数据产生一个相关度。
S103,进行心理状态变化实验获取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指标数据,构建出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心理状态指标数据的判断矩阵,进行心理判定。
S104,通过测试程序获取用户问卷调查的数据,根据预存的分数与心理测试结果的对应关系,获得最终得分对应的心理测试结果。
S105,通过评价程序设定评价指标,并根据评价指标对用户心理健康进行评价。
S106,通过心理报告生成模块利用报告程序生成心理健康评测报告。
S107,通过显示模块利用显示器显示调查数据、诊断结果、判定结果、测试结果、评价结果、心理评测报告。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103中,心理判定具体采用以下方法:
(1)通过判定程序确定至少两种心理状态指标来描述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设计不同刺激模式的诱发心理状态变化实验,并实时采集并获取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指标数据,构建测试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训练集。
(2)预设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训练集内心理状态指标数据的重要程度,进而构建出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心理状态指标数据的判断矩阵,计算出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训练集内心理状态指标数据的权重矩阵及相应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3)将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训练集内心理状态指标数据分别与其相应权重矩阵相乘,得到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训练集心理状态指标数据矩阵并存储至训练集心理状态集合。
(4)采集非实验条件下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指标数据,并分别与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权重矩阵相乘后,再与训练集心理状态集合内元素相对应作差,得到差值矩阵;若差值矩阵的任一元素的绝对值均小于当前训练集心理状态集合内元素所对应最大特征值,则判定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为当前训练集心理状态集合内元素所对应的心理状态。
作为优选实施例,本发明提供的步骤(1)中,所述实时采集并获取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指标数据的具体过程为:
实时采集面部微表情图像及生理指标数据。
根据预构建的二维视角人脸模型,提取面部微表情图像的特征值,进而获取测试个体的面部微表情图像的特征值,再结合采集的生理指标数据,得到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指标数据。
作为优选实施例,本发明提供的步骤(2)中,所述计算出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训练集内心理状态指标数据的权重矩阵的过程包括:
分别计算出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心理状态指标数据的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
然后经过归一化处理,使特征向量满足总和为1,进而得到相应心理状态所对应的训练集内心理状态指标数据的权重矩阵。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104中,获得最终得分对应的心理测试结果采用的具体方法为:
通过测试程序获取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心理认知参数和回答的每个问题的答案,并根据所述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心理认知参数和所述回答的每个问题的答案得到心理测试的最终得分。
获取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中的每个选项生成的问题时的心理认知参数,并根据所述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中的每个选项生成的问题时的心理认知参数得到心理测试的最终得分。
根据预存的分数与心理测试结果的对应关系,获得所述最终得分对应的心理测试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心理认知参数包括紧张指数、专注指数;所述获取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心理认知参数,包括:
通过摄像设备获取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视频信息,通过红外传感器获取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身体热成像图,通过皮肤电阻传感器获取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皮肤电阻信息,并根据所述视频信息、所述身体热成像图、所述皮肤电阻信息获取被测试对象的性别、年龄以及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生理指标信息、微表情信息和微动作信息。
通过录音设备获取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语音信息,并将所述语音信息转换为文本信息。
根据所述性别、所述年龄、所述生理指标信息、所述微表情信息、所述微动作信息、所述语音信息和所述文本信息得到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紧张指数。
通过脑电传感器获取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脑电波信息,并根据所述脑电波信息获取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专注指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理指标信息包括心率、心率变异性、搏动间隔、血压变化、血氧浓度、皮肤电阻变化和体温。
所述根据所述视频信息、所述身体热成像图、所述皮肤电阻信息获取被测试对象的性别、年龄以及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生理指标信息、微表情信息和微动作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视频信息获得被测试对象的性别、年龄。
根据所述视频信息获得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心率、心率变异性、血氧浓度、血压变化,并根据所述心率获得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搏动间隔。
根据所述视频信息或所述皮肤电阻信息获得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皮肤电阻变化。
根据所述身体热成像图获得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体温。
根据所述视频信息获得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微表情信息和微动作信息。
实施例3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检测系统包括:心理调查模块1、主控模块2、心理诊断模块3、心理判定模块4、心理测试模块5、心理评价模块6、心理报告生成模块7、显示模块8。
心理调查模块1,与主控模块2连接,用于通过调查程序调查用户心理数据;
主控模块2,与心理调查模块1、心理诊断模块3、心理判定模块4、心理测试模块5、心理评价模块6、心理报告生成模块7、显示模块8连接,用于通过主机控制各个模块正常工作。
心理诊断模块3,与主控模块2连接,用于通过诊断程序根据调查数据对用户心理进行诊断。
心理判定模块4,与主控模块2连接,用于通过判断程序对用户心理状态进行判定。
心理测试模块5,与主控模块2连接,用于通过测试程序对用户心理进行测试。
心理评价模块6,与主控模块2连接,用于通过评价程序对用户心理健康进行评价。
心理报告生成模块7,与主控模块2连接,用于通过报告程序生成心理健康评测报告。
显示模块8,与主控模块2连接,用于通过显示器显示调查数据、诊断结果、判定结果、测试结果、评价结果、心理评测报告。
作为优选实施例,本发明提供的心理调查模块1包括:
问卷调查单元,用于在调查前,将所要调查的人员信息表导入到数据库中,被调查人员登录问卷答题系统,进行答卷。
数据整理单元,自动识别答案选项不完整的调查记录,并将其从调查记录集中删除,将完整的调查记录存储到对应的调查记录集中。
决策树单元,对调查记录集运行数据挖掘算法,生成原始决策树,将数字表达的决策树映射为用户能看明白的文字表达形式。
作为优选实施例,本发明提供的心理评价模块6包括:
指标预设单元,用于在已有的心理健康评测指标经验基础上结合被检测人员的职业特点和对领域专家的调研结果,设定全面评价心理健康的多维度的预评价指标。
指标确定单元,用于对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对预评价指标进行筛选,确定评测指标。
权重表构建单元,对所确定的评测指标进行权重赋值,获得针对于被检测人员的心理健康评测指标体系权重表。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检测方法包括:
第一步,通过判定程序确定至少两种心理状态指标来描述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设计不同刺激模式的诱发心理状态变化实验,并实时采集并获取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指标数据,进行实时采集面部微表情图像及生理指标数据;根据预构建的二维视角人脸模型,提取面部微表情图像的特征值,进而获取测试个体的面部微表情图像的特征值,再结合采集的生理指标数据,得到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指标数据后,构建测试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训练集;
第二步,预设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训练集内心理状态指标数据的重要程度,进而构建出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心理状态指标数据的判断矩阵,计算出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训练集内心理状态指标数据的权重矩阵及相应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在计算出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训练集内心理状态指标数据的权重矩阵的过程中,分别计算出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心理状态指标数据的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
然后经过归一化处理,使特征向量满足总和为1,进而得到相应心理状态所对应的训练集内心理状态指标数据的权重矩阵;
第三步,将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训练集内心理状态指标数据分别与其相应权重矩阵相乘,得到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训练集心理状态指标数据矩阵并存储至训练集心理状态集合;
第四步,采集非实验条件下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指标数据,并分别与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权重矩阵相乘后,再与训练集心理状态集合内元素相对应作差,得到差值矩阵;若差值矩阵的任一元素的绝对值均小于当前训练集心理状态集合内元素所对应最大特征值,则判定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为当前训练集心理状态集合内元素所对应的心理状态;
第五步,第四步判定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为当前训练集心理状态集合内元素所对应的心理状态后,通过测试程序获取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心理认知参数和回答的每个问题的答案,并根据所述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心理认知参数和所述回答的每个问题的答案得到心理测试的最终得分;
第六步,获取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中的每个选项生成的问题时的心理认知参数,并根据所述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中的每个选项生成的问题时的心理认知参数得到心理测试的最终得分;
第七步,根据预存的分数与心理测试结果的对应关系,获得所述最终得分对应的心理测试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进行前,需进行:
步骤1,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心理数据,通过调查程序对心理数据进行整理储存;
步骤2,将调查数据与健康状况数据库进行对照,通过聚类的方法使个人的心理测评数据与生理测评数据产生一个相关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五步和第六步所述心理认知参数包括紧张指数、专注指数;
第五步和第六步获取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心理认知参数,包括:
通过摄像设备获取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视频信息,通过红外传感器获取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身体热成像图,通过皮肤电阻传感器获取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皮肤电阻信息,并根据所述视频信息、所述身体热成像图、所述皮肤电阻信息获取被测试对象的性别、年龄以及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生理指标信息、微表情信息和微动作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五步和第六步获取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心理认知参数,进一步包括:
通过录音设备获取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语音信息,并将所述语音信息转换为文本信息;
根据所述性别、所述年龄、所述生理指标信息、所述微表情信息、所述微动作信息、所述语音信息和所述文本信息得到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紧张指数。
5.如权利要求3~4任意一项所述的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理指标信息包括心率、心率变异性、搏动间隔、血压变化、血氧浓度、皮肤电阻变化和体温;
所述根据所述视频信息、所述身体热成像图、所述皮肤电阻信息获取被测试对象的性别、年龄以及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生理指标信息、微表情信息和微动作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视频信息获得被测试对象的性别、年龄;
根据所述视频信息获得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心率、心率变异性、血氧浓度、血压变化,并根据所述心率获得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搏动间隔;
根据所述视频信息或所述皮肤电阻信息获得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皮肤电阻变化;
根据所述身体热成像图获得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体温;
根据所述视频信息获得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微表情信息和微动作信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五步和第六步获取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心理认知参数,进一步包括:
通过脑电传感器获取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脑电波信息,并根据所述脑电波信息获取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的专注指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七步后,还需进行:
步骤I,通过评价程序设定评价指标,并根据评价指标对用户心理健康进行评价;
步骤II,通过心理报告生成模块利用报告程序生成心理健康评测报告;
步骤III,通过显示模块利用显示器显示调查数据、诊断结果、判定结果、测试结果、评价结果、心理评测报告。
8.一种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检测系统包括:
心理调查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心理数据,通过调查程序对心理数据进行整理储存;
主控模块,与心理调查模块、心理诊断模块、心理判定模块、心理测试模块、心理评价模块、心理报告生成模块、显示模块连接,用于通过主机对各个模块的处理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控制各个模块正常工作;
心理诊断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接收调查数据并将调查数据与健康状况数据库进行对照,通过聚类的方法使个人的心理测评数据与生理测评数据产生一个相关度,相关度越高,表示数据越具有参考性;
心理判定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判断程序对用户心理状态进行判定;
心理测试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测试程序获取用户问卷调查的数据,根据预存的分数与心理测试结果的对应关系,获得最终得分对应的心理测试结果;
心理评价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评价程序设定评价指标,并根据评价指标对用户心理健康进行评价;
心理报告生成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报告程序生成心理健康评测报告;
显示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显示器显示调查数据、诊断结果、判定结果、测试结果、评价结果、心理评测报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心理调查模块包括:
问卷调查单元,用于在调查前,将所要调查的人员信息表导入到数据库中,被调查人员登录问卷答题系统,进行答卷;
数据整理单元,自动识别答案选项不完整的调查记录,并将其从调查记录集中删除,将完整的调查记录存储到对应的调查记录集中;
决策树单元,对调查记录集运行数据挖掘算法,生成原始决策树,将数字表达的决策树映射为用户能看明白的文字表达形式。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心理评价模块包括:
指标预设单元,用于在已有的心理健康评测指标经验基础上结合被检测人员的职业特点和对领域专家的调研结果,设定全面评价心理健康的多维度的预评价指标;
指标确定单元,用于对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对预评价指标进行筛选,确定评测指标;
权重表构建单元,对所确定的评测指标进行权重赋值,获得针对于被检测人员的心理健康评测指标体系权重表。
CN202010140473.7A 2020-03-03 2020-03-03 一种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检测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12652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0473.7A CN111265226A (zh) 2020-03-03 2020-03-03 一种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检测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0473.7A CN111265226A (zh) 2020-03-03 2020-03-03 一种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检测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5226A true CN111265226A (zh) 2020-06-12

Family

ID=70992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40473.7A Pending CN111265226A (zh) 2020-03-03 2020-03-03 一种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检测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6522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5674A (zh) * 2020-11-30 2021-03-19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心理危机预警系统
CN112515676A (zh) * 2020-12-16 2021-03-1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心理体检方法和主客观相结合的受检者伪装性测试方法
CN114743680A (zh) * 2022-06-09 2022-07-12 云天智能信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未病评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58099A (zh) * 2022-09-14 2022-12-09 广州商学院 基于问卷测评的人物心理画像获取方法、系统、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2294A (zh) * 2011-01-29 2011-07-13 安徽工业大学 基于数据挖掘的大学生选课心理调查研究平台及方法
CN105574354A (zh) * 2016-02-04 2016-05-1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一种远程实时心理与生理状况监控方法
CN106510736A (zh) * 2016-12-06 2017-03-22 山东瀚岳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维心理状态指标的心理状态判定方法与系统
CN108888277A (zh) * 2018-04-26 2018-11-27 深圳市科思创动科技有限公司 心理测试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10693507A (zh) * 2019-08-30 2020-01-17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一种民航飞行学员心理健康测试和心理援助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2294A (zh) * 2011-01-29 2011-07-13 安徽工业大学 基于数据挖掘的大学生选课心理调查研究平台及方法
CN105574354A (zh) * 2016-02-04 2016-05-1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一种远程实时心理与生理状况监控方法
CN106510736A (zh) * 2016-12-06 2017-03-22 山东瀚岳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维心理状态指标的心理状态判定方法与系统
CN108888277A (zh) * 2018-04-26 2018-11-27 深圳市科思创动科技有限公司 心理测试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10693507A (zh) * 2019-08-30 2020-01-17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一种民航飞行学员心理健康测试和心理援助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5674A (zh) * 2020-11-30 2021-03-19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心理危机预警系统
CN112515674B (zh) * 2020-11-30 2023-07-07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心理危机预警系统
CN112515676A (zh) * 2020-12-16 2021-03-1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心理体检方法和主客观相结合的受检者伪装性测试方法
CN114743680A (zh) * 2022-06-09 2022-07-12 云天智能信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未病评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58099A (zh) * 2022-09-14 2022-12-09 广州商学院 基于问卷测评的人物心理画像获取方法、系统、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65226A (zh) 一种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检测系统及方法
KR101969540B1 (ko) 인지 기능 재활 훈련 방법 및 장치
US5884626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nalyzing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physical and mental condition
US898621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ibrating and normalizing eye data in emotional testing
CN104856704B (zh) 主客观相结合的心理测评方法及系统
CN106691476B (zh) 基于眼动特征的图像认知心理分析系统
Zhu et al. Detecting emotional reactions to videos of depression
CN108888277B (zh) 心理测试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US20170270411A1 (en) Brain Matching
CN108042147B (zh) 一种人格特质值测验的刺激信息编制方法
EP3474743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cognitive flow
JP2006525829A (ja)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欺瞞検証システム
CN115064246B (zh) 一种基于多模态信息融合的抑郁症评估系统及设备
CN112190262A (zh) 一种用于心理测量的分析系统及其分析方法
CN111048209A (zh) 基于活体人脸识别的健康评估方法、装置及其存储介质
CN114334123A (zh) 一种适用于轻度认知障碍快速检测的认知测评体系
CN113229790A (zh) 非接触式精神应激评估系统
CN115862868A (zh) 心理测评系统、平台、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60728A (zh) 一种用于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模型和诺模图的构建方法
JP2965618B2 (ja) ストレス度判定装置
CN112614583A (zh) 抑郁等级测试系统
CN113647950A (zh) 心理情绪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1738234B (zh) 基于个体眼动特征的自动化共情能力识别方法
KR100397188B1 (ko) 실시간 종합 감성 평가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CN110537911A (zh) 一种潜能天赋评估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