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46458B - 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装置、电子书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装置、电子书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46458B
CN111246458B CN202010019431.8A CN202010019431A CN111246458B CN 111246458 B CN111246458 B CN 111246458B CN 202010019431 A CN202010019431 A CN 202010019431A CN 111246458 B CN111246458 B CN 1112464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information
paired
wearable
wearable device
pai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194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46458A (zh
Inventor
张志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1943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464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46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64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464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64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50Secure pairing of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40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 H04W12/48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using secure binding, e.g. securely binding identity modules to devices,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装置、电子书设备及存储介质,其方法包括:获取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第一地址信息;识别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是否与从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获得的第二地址信息相匹配;当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所述第二地址信息相匹配时,将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与所述用户端之间进行配对。上述方法基于穿戴设备的定位芯片集成在该穿戴设备的主板上,与绑定号一一对应,进而利用待配对穿戴设备当前所在地址的唯一性以及近距离传输的特性,实现了首次在对穿戴设备进行安全配对时只能在近距离范围内才能绑定成功的效果,避免了因信息泄漏而导致的穿戴设备被远程恶意绑定,用户合法权益被侵犯,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等问题的发生。

Description

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装置、电子书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装置、电子书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智能穿戴设备一般通过与智能终端连接来实现通信效用。现有技术中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终端之间进行连接配对时,一般采用的连接配对方法是:由智能终端扫描或输入智能穿戴设备的绑定码等配对信息来进行配对。然而,这些配对信息容易泄漏,一些不法分子可以无需经过用户同意即可远程绑定未被绑定的设备,使得用户合法权益被侵犯,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扫描或输入智能穿戴设备的绑定码等配对信息来实现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终端之间的连接配对时容易因信息泄漏而导致被远程绑定其他设备,致使用户合法权益被侵犯,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的技术缺陷之一。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所述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包括:
获取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第一地址信息;
识别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是否与从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获得的第二地址信息相匹配;
当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所述第二地址信息相匹配时,将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与所述用户端之间进行配对。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第一地址信息为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当前所处位置的蓝牙地址信息或WiFi地址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获取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第一地址信息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配对信息,其中,所述配对信息包括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绑定号/绑定码;
根据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绑定号/绑定码,从预设的服务器端中查询获得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第一地址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获取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配对信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待配对穿戴设备的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标识信息查询所述用户端的历史配对记录,以验证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与用户端之间是否为首次配对;
当验证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与用户端之间为首次配对时,获取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配对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所述第二地址信息相匹配时,将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与所述用户端之间进行配对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待配对的穿戴设备的绑定号/绑定码与用户端的账号进行关联,并向用户端反馈绑定成功提示。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识别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是否与从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获得的第二地址信息相匹配的步骤,包括:
识别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
以所述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为中心,按照预设的区域扫描规则进行扫描,以将获得的扫描区域作为第二地址信息;
将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所述第二地址信息进行比对,确定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是否在所述扫描区域内;
当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在所述扫描区域内时,判断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所述第二地址信息相匹配。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以所述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为中心,按照预设的区域扫描规则进行扫描的步骤,还包括:
按照预设的区域扫描规则在所述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进行设备扫描,以获取扫描区域内的设备对应的地址信息作为第二地址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装置,所述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第一地址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识别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是否与从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获得的第二地址信息相匹配;
执行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所述第二地址信息相匹配时,将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与所述用户端之间进行配对。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通过获取穿戴设备当前所在位置的第一地址信息以及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能够搜索到的第二地址信息,进而将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所述第二地址信息进行比对来确定是否将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与所述用户端之间进行配对,基于穿戴设备的定位芯片集成在该穿戴设备的主板上,与绑定号一一对应,进而利用待配对穿戴设备当前所在地址的唯一性以及近距离传输的特性,实现了首次在对穿戴设备进行安全配对时只能在近距离范围内才能绑定成功的效果,避免了因信息泄漏而导致的穿戴设备被远程恶意绑定,用户合法权益被侵犯,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等问题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的基本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中获取穿戴设备的第一地址信息时的一种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中验证待配对穿戴设备与用户端之间是否为首次配对的一种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中识别第一地址信息与第二地址信息是否匹配时的一种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中待配对穿戴设备、用户端以及服务器端三方对应操作的一种示意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为了说明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旨在当穿戴设备首次被用户端绑定时,要求用户端与穿戴设备必须在近距离内才能绑定成功,规避绑定号泄漏后,被远程绑定的风险。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的基本方法流程示意图。详述如下:
在步骤S101中,获取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第一地址信息。
本实施例中,在穿戴设备的主板上集成有一个定位芯片,且该定位芯片与该穿戴设备的绑定号或绑定码为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本实施例在将待配对穿戴设备与用户端进行首次配对时,可以通过打开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中的定位开关,由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主板上集成的定位芯片进行定位,从而通过定位获得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第一地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地址信息表示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当前所在的地理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芯片在进行定位时可以是蓝牙定位,也可以是WiFi热点定位,即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第一地址信息可以是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当前所处位置的蓝牙地址信息或WiFi地址信息。
在步骤S102中,识别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是否与从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获得的第二地址信息相匹配。
本实施例中,在将待配对穿戴设备与用户端进行首次配对时,由用户端打开其内部的定位开关,通过对所述用户端进行定位,从而确定所述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进而再根据所述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获取第二地址信息。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地址信息可以是蓝牙地址信息或WiFi地址信息,而且,所述第二地址信息可以是指一个位置点,也可以是指一个位置区域。在本实施例中,在获得表示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所在位置的第一地址信息和表示所述用户端所在位置的第二地址信息后,通过将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所述第二地址信息进行比对,判断所述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所述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是否一致或者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是否位于以所述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为中心预设定的位置区域内,从而确定两者是否相匹配,若判断为一致或者位于预设定的位置区域内,则识别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所述第二地址信息相匹配。
在步骤S103中,当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所述第二地址信息相匹配时,将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与所述用户端之间进行配对。
本实施例中,当经过步骤S102得出的识别结果为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所述第二地址信息相匹配时,将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与所述用户端之间进行配对。其中,包括将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绑定号或绑定码与所述用户端的账号进行关联,从而完成绑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所述用户端中安装有软件程序,该应用程序用于通过执行操作来控制穿戴设备,包括处理从所述穿戴设备中获得的数据等。用户端通过在所述应用程序中注册账号,然后在与待配对穿戴设备进行配对时,将该账号与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绑定号或绑定码进行关联即可完成绑定,并且在完成绑定之后,向所述用户端反馈绑定成功的提示信息。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经过步骤S102得出的识别结果为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不匹配时,可以直接在所述用户端中反馈绑定失败的提示信息。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通过利用穿戴设备的绑定号/绑定码和地址信息都具有唯一性的特点,基于穿戴设备的定位芯片集成在该穿戴设备的主板上,使获得的穿戴设备的第一地址信息与绑定号/绑定码一一对应,进而根据待配对穿戴设备当前所在地址的唯一性以及近距离传输的特性,实现了首次在对穿戴设备进行安全配对时只能在近距离范围内才能绑定成功的效果,避免了因信息泄漏而导致的穿戴设备被远程恶意绑定,用户合法权益被侵犯,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等问题的发生。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中获取穿戴设备的第一地址信息时的一种方法流程示意图。详细如下:
在步骤S201中,获取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配对信息,其中,所述配对信息包括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绑定号/绑定码;
在步骤S202中,根据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绑定号/绑定码,从预设的服务器端中查询获得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第一地址信息。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用户端中安装一应用程序,用户端的用户可在该应用程序中执行操作来控制穿戴设备。在本实施例中,用户通过使用用户端中的应用程序进入绑定穿戴设备的界面,再通过输入或扫描等方式获得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绑定号或绑定码,其中,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绑定号或绑定码一般可以通过包装盒、保修卡、手表系统、售点销售记录、服务器数据库等途径获取。进而,再由所述用户端将该绑定号或绑定码传送到用于执行绑定操作的服务器端,以使得所述服务器端获取得到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绑定号或绑定码信息,进而根据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绑定号/绑定码,在所述服务器端中进行查询,从而获取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当前所在位置的第一地址信息。具体地,根据穿戴设备中集成的定位芯片与该穿戴设备的绑定号/绑定码之间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所述服务器端通过根据其获得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绑定号/绑定码,联网查询与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绑定号/绑定码对应的定位芯片所在位置,从而获得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第一地址信息。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中验证待配对穿戴设备与用户端之间是否为首次配对的一种方法流程示意图。详细如下:
在步骤S301中,获取待配对穿戴设备的标识信息;
在步骤S302中,根据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标识信息查询所述用户端的历史配对记录,以验证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与用户端之间是否为首次配对;
在步骤S303中,当验证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与用户端之间为首次配对时,获取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配对信息。
本实施例中,在将待配对穿戴设备与用户端进行配对之前,还可以先验证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与所述用户端之间是否为首次配对,若为首次配对时,则采用本申请提供的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进行配对操作,以在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与一用户端进行首次绑定时,要求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与该用户端之间必须在近距离内才能绑定成功,规避绑定号泄漏后,被远程绑定的风险。而若不是首次配对时,则可以建立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与用户端之间的通信通道,并向所述用户端反馈绑定成功的提示信息。示例性的,可以在获取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配对信息之前,先获取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为可以唯一表征该待配对穿戴设备的标识,然后通过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标识信息查询所述用户端的历史配对记录,以在历史配对记录中查询是否已存在具有该标识信息的穿戴设备与所述用户端配对过的记录,若存在,说明该待配对穿戴设备与该用户端之间并非为首次配对,此时可以建立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与用户端之间的通信通道,并向所述用户端反馈绑定成功的提示信息。若不存在,说明该待配对穿戴设备与该用户端之间为首次配对,此时可以获取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配对信息,根据配对信息获取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第一地址信息,从而执行本申请提供的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进行配对操作。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中识别第一地址信息与第二地址信息是否匹配时的一种方法流程示意图。详细如下:
在步骤S401中,识别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
在步骤S402中,以所述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为中心,按照预设的区域扫描规则进行扫描,以将获得的扫描区域作为第二地址信息;
在步骤S403中,将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所述第二地址信息进行比对,确定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是否在所述扫描区域内;
在步骤S404中,当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在所述扫描区域内时,判断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所述第二地址信息相匹配。
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二地址信息设定为以用户端所在位置为中心的一个固定大小的位置区域,可以通过在用户端的应用程序中预先设定区域扫描规则,然后通过识别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在以该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为中心,按照预设的区域扫描规则进行扫描得到第二地址信息。其中,所述预先设定的区域扫描规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意一种:以所述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为中心,以设定距离(比如5米)为半径进行画圆扫描,从而形成一个以所述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为中心的圆形扫描区域;或者,以所述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为中心,以设定距离(比如5米)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延伸,从而形成一个以所述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为中心的方形扫描区域。由此,在将待配对穿戴设备与用户端进行首次配对时,由用户端打开其内部的定位开关,通过对所述用户端进行定位,从而确定所述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按照预设的区域扫描规则形成的扫描区域即为第二地址信息,通过将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由该扫描区域形成的第二地址信息进行比对,通过结合联网地图识别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之间的位置关系,当识别出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在所述扫描区域内时,即可判断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所述第二地址信息是否相匹配。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识别第一地址信息与第二地址信息是否匹配时还可以通过按照预设的区域扫描规则在所述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进行设备扫描,以获取扫描区域内的设备对应的地址信息作为第二地址信息。由此,在将待配对穿戴设备与用户端进行首次配对时,由用户端打开其内部的定位开关,通过对所述用户端进行定位,从而确定所述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然后按照预设的区域扫描规则形成的扫描区域中进行设备扫描,以获取扫描区域内的设备对应的地址信息,该扫描得到的设备对应的地址信息即可认定为是第二地址信息。通过将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所述第二地址信息进行比对,识别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是否与任意一个通过扫描获得的第二地址信息一致,若一致,则确定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在所述扫描区域内,由此可以判断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所述第二地址信息相匹配。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中待配对穿戴设备、用户端以及服务器端三方对应操作的一种示意框图。具体的,当采用本申请提供的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时,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需要开启其定位开关,以便于服务器端获取其当前所在位置对应的第一地址信息。所述用户端需要通过扫描或输入等方式获得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绑定号或绑定码等配对信息并将该配对信息传送给所述服务器端,以便于服务器端确定该用户端当前需要配对的待配对穿戴设备具体是哪个设备。当所述服务器端获得用户端发来的待配对穿戴设备的配对信息后,根据该待配对穿戴设备的配对信息查询该待配对穿戴设备当前所在位置,进而将该待配对穿戴设备当前所在位置对应的第一地址信息反馈回所述用户端。所述用户端亦打开其定位开关,在所述用户端获得所述服务器端反馈的第一地址信息后,通过扫描以其当前所在位置为中心按照预设的区域扫描规则形成的扫描区域,以得到第二地址信息,再将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所述第二地址信息进行比对,判断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所述第二地址信息是否匹配,从而确实是否允许将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与所述用户端之间进行配对。若不允许,则直接在所述用户端中出示绑定失败的提示信息;若允许,则向所述服务器端发送配对操作指令,由所述服务器端将用户端的账号与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绑定号或绑定码进行关联操作,并向所述用户端反馈绑定成功的提示信息。进而再有所述用户终端示出所述绑定成功的提示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详述如下:
所述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装置包括:获取模块601、处理模块602以及执行模块603。其中,所述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第一地址信息。所述处理模块602用于识别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是否与从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获得的第二地址信息相匹配。所述执行模块603用于当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所述第二地址信息相匹配时,将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与所述用户端之间进行配对。
所述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装置,与上述的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一一对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的电子设备7包括:处理器71、存储器72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72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7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73,例如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程序。所述处理器7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72时实现上述各个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或者,所述处理器7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73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73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72中,并由所述处理器71执行,以完成本申请。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73在所述电子设备7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73可以被分割成: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第一地址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识别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是否与从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获得的第二地址信息相匹配;
执行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所述第二地址信息相匹配时,将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与所述用户端之间进行配对。
所述电子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71、存储器7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仅仅是电子设备7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7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7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72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7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电子设备7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72也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7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电子设备7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72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电子设备7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72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电子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72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移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移动终端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第一地址信息,包括:获取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配对信息,其中,所述配对信息包括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绑定号/绑定码,所述第一地址信息表示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当前所在的地理位置;
根据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绑定号/绑定码,从预设的服务器端中查询获得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第一地址信息;
识别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是否与从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获得的第二地址信息相匹配,具体包括:判断所述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所述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是否一致或者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是否位于以所述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为中心预设定的位置区域内,若判断为一致或者位于预设定的位置区域内,则识别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所述第二地址信息相匹配;
当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所述第二地址信息相匹配时,将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与所述用户端之间进行配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第一地址信息为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当前所处位置的蓝牙地址信息或WiFi地址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配对信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待配对穿戴设备的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标识信息查询所述用户端的历史配对记录,以验证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与用户端之间是否为首次配对;
当验证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与用户端之间为首次配对时,获取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配对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所述第二地址信息相匹配时,将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与所述用户端之间进行配对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待配对的穿戴设备的绑定号/绑定码与用户端的账号进行关联,并向用户端反馈绑定成功提示。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识别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是否与从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获得的第二地址信息相匹配的步骤,包括:
识别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
以所述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为中心,按照预设的区域扫描规则进行扫描,以将获得的扫描区域作为第二地址信息;
将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所述第二地址信息进行比对,确定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是否在所述扫描区域内;
当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在所述扫描区域内时,判断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所述第二地址信息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为中心,按照预设的区域扫描规则进行扫描的步骤,还包括:
按照预设的区域扫描规则在所述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进行设备扫描,以获取扫描区域内的设备对应的地址信息作为第二地址信息。
7.一种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第一地址信息,具体包括:获取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配对信息,其中,所述配对信息包括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绑定号/绑定码;根据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绑定号/绑定码,从预设的服务器端中查询获得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的第一地址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识别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是否与从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获得的第二地址信息相匹配,具体为:判断所述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所述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是否一致或者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是否位于以所述用户端当前所在位置为中心预设定的位置区域内,若判断为一致或者位于预设定的位置区域内,则识别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所述第二地址信息相匹配;
执行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所述第二地址信息相匹配时,将所述待配对穿戴设备与所述用户端之间进行配对。
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的步骤。
CN202010019431.8A 2020-01-08 2020-01-08 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装置、电子书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2464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9431.8A CN111246458B (zh) 2020-01-08 2020-01-08 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装置、电子书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9431.8A CN111246458B (zh) 2020-01-08 2020-01-08 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装置、电子书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6458A CN111246458A (zh) 2020-06-05
CN111246458B true CN111246458B (zh) 2024-02-27

Family

ID=70865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19431.8A Active CN111246458B (zh) 2020-01-08 2020-01-08 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装置、电子书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464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9942B (zh) * 2021-05-17 2023-03-24 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9832A (zh) * 2015-12-01 2016-01-27 北京卡多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门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407453A (zh) * 2015-11-23 2016-03-16 深圳还是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配对方法及装置
CN107240058A (zh) * 2017-06-02 2017-10-10 山东卫泰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配对方法及装置
WO2018045656A1 (zh) * 2016-09-06 2018-03-15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一种设备配对方法及装置
CN108024011A (zh) * 2016-11-04 2018-05-11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振动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记录介质
CN108282767A (zh) * 2017-12-29 2018-07-13 青岛真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配对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540968A (zh) * 2018-03-30 2018-09-14 成都心吉康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配对方法、配对系统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50796B2 (en) * 2007-05-17 2014-06-10 Abbott Medical Optics Inc. Exclusive pairing technique for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7453A (zh) * 2015-11-23 2016-03-16 深圳还是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配对方法及装置
CN105279832A (zh) * 2015-12-01 2016-01-27 北京卡多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门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18045656A1 (zh) * 2016-09-06 2018-03-15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一种设备配对方法及装置
CN108024011A (zh) * 2016-11-04 2018-05-11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振动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记录介质
CN107240058A (zh) * 2017-06-02 2017-10-10 山东卫泰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配对方法及装置
CN108282767A (zh) * 2017-12-29 2018-07-13 青岛真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配对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540968A (zh) * 2018-03-30 2018-09-14 成都心吉康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配对方法、配对系统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6458A (zh) 2020-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22183B (zh) 移动终端软件包安全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2882886B (zh) 一种呈现访问网站的相关信息的网络终端和方法
US20130014262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having a behavior-based malicious code detection function and detection method thereof
CN110856126B (zh) 信息上报、接收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JP7087085B2 (ja) 端末のアプリケーション管理方法、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サーバー及び端末
CN102917049A (zh) 呈现访问网站的信息的方法、浏览器和系统
CN111246458B (zh) 穿戴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装置、电子书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39137A (zh) 一种数据校验方法及装置
CN104980420A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服务器
US20230186257A1 (en) Payment method, gateway device, server and storage medium
US20120185932A1 (en) Sensing and Secure Processing
CN110888965A (zh) 一种文档数据提取方法及装置
CN114040411A (zh) 一种设备绑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28051B (zh) 数字钥匙分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97192A (zh) 数据查询方法、装置、服务器及介质
CN110149313B (zh) 数据共享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440455A (zh) 一种移动终端软件包安全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1800390A (zh) 异常访问检测方法、装置、网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146571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terminal device, and medium
CN112149097B (zh) 身份认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37427B (zh) 写卡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85804A (zh) 一种接口测试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4025356A (zh) 恶意短信验证码的识别方法、相关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766406A (zh) 一种耳机测试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7786540B (zh) 一种设备信息获取方法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