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46106A - 图像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246106A CN111246106A CN202010075815.1A CN202010075815A CN111246106A CN 111246106 A CN111246106 A CN 111246106A CN 202010075815 A CN202010075815 A CN 202010075815A CN 111246106 A CN111246106 A CN 11124610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 target
- shift
- images
- synthesiz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28—Alteration of picture size, shape,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e.g. zooming, rotation, rolling, perspective, transl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2—Control of parameters via user interfa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H04N23/632—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for displaying or modifying preview images prior to image capturing, e.g. variety of image resolutions or capturing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6—Bracketing for image capture at varying focusing condi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95—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systems, e.g. light-field imaging systems
- H04N23/951—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systems, e.g. light-field imaging systems by using two or more images to influence resolution, frame rate or aspect ratio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95—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systems, e.g. light-field imaging systems
- H04N23/958—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systems, e.g. light-field imaging systems for extended depth of field imag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5—Mix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获取N张图像,确定N张图像中的基准图像;其中,基准图像为目标移轴对象的清晰度大于预设阈值的图像;获取用户输入的移轴参数,其中,移轴参数用于指示目标对焦面的方位及移轴区域的范围;根据移轴参数,确定与目标对焦面交叉的待合成图像;根据待合成图像和基准图像的对焦距离,将N张图像进行合成处理,输出目标移轴图像。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使移轴的微缩模型效果更真实。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摄影行业中,使用移轴镜头拍摄形成具有微缩模型特效的移轴照片已经司空见惯。
由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尺寸大小的限制,电子设备中难以装设体积硕大的移轴镜头,为了满足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拍摄移轴照片的需求,已有通过照片合成的方法模拟移轴效果。在拍照时,通过记录不同照片的像场信息,基于像场信息对不同的照片进行合成以模拟移轴效果。
然而,现有的合成方法中所记录的像场信息难以体现实际空间中被摄对象的距离关系,因此导致微缩模型特效不够自然,形成的移轴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解决现有照片合成方法形成的移轴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N张图像,其中,所述N张图像为基于同一拍摄位置拍摄得到且对焦主体各不相同,不同对焦主体对应不同的对焦距离;
确定所述N张图像中的基准图像;其中,所述基准图像为目标移轴对象的清晰度大于预设阈值的图像;
获取用户输入的移轴参数,其中,所述移轴参数用于指示目标对焦面的方位及移轴区域的范围;
根据所述移轴参数,确定与所述目标对焦面交叉的待合成图像;
基于所述待合成图像和所述基准图像的对焦距离,将所述N张图像进行图像合成,输出目标移轴图像。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N张图像,其中,所述N张图像为基于同一拍摄位置拍摄形成且对焦主体各不相同,不同对焦主体对应不同的对焦距离;
基准图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N张图像中的基准图像;其中,所述基准图像为目标移轴对象的清晰度大于预设阈值的图像;
移轴参数接收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移轴参数,其中,所述移轴参数用于指示目标对焦面的方位及移轴区域的范围;
待合成图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移轴参数,确定与所述目标对焦面交叉的待合成图像;
合成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待合成图像和所述基准图像的对焦距离,将所述N张图像进行合成处理,输出目标移轴图像。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从一组具有不同对焦主体的N张图像中分别确定基准图像和待合成图像,基准图像为目标移轴对象清晰度大于预设阈值的图像,也即需要在移轴特效中保持清晰的拍摄对象所对应的图像。待合成图像为根据目标对焦面的方位以及移轴区域的范围确定的与目标对焦面交叉的其他图像。因而,基准图像和待合成图像分别记录了不同对焦主体的对焦距离信息,这些距离信息可以体现图像画面中不同对焦主体的空间位置关系,根据待合成图像和基准图像的对焦距离进行合成处理能使得合成后的移轴图像中清晰区域与模糊区域的过渡更为自然平缓,更自然地模拟移轴效果,使微缩模型效果更真实。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中取景框的视窗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N张图像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轴图像的示意图;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轴参数的示意图;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下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参见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101,获取N张图像,其中,所述N张图像为基于同一拍摄位置拍摄得到且对焦主体各不相同,不同对焦主体对应不同的对焦距离。容易理解的是,移轴一方面可以弥补广角镜头引起的透视畸变缺陷,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光轴的改变,实现微缩模型一样的视觉特效。在传统相机领域中,为了实现微缩模型效果,是基于沙姆定律使用移轴镜头来实现,使得所拍摄照片的一部分区域清晰,另一部分区域模糊,清晰区域与模糊区域相互对比,给观众视觉上造成微缩模型的体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这种微缩模型特效,可以获取N张图像,N张图像至少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各张图像需要在同一拍摄位置拍摄且对焦主体各不相同。若N张图像中的各张图像在不同位置拍摄,则各张图像的画面内容不尽相同,后期将无法对齐合成。可以理解是,为实现图像的合成,N至少为2。为了保证在同一位置拍摄,用户在拍摄时可以将设备固定在三脚架上拍摄,或者手持设备通过画面的虚拟水平仪提示拍摄角度方位以保持固定。
N张图像中各张图像的对焦主体不同,则在不同图像中保持清晰的主体对象不同,由于在拍摄某一张照片时,相机的位置是固定的,相机前方的被摄对象远近距离各不相同,因此,这一张照片的原始图像编码数据(俗称raw)中便可以记录下各个对焦主体的对焦距离。该对焦距离即相机与对焦主体的距离,具体的,该距离通常指的是图像传感器与对焦主体的距离。
以下述图2示意的拍摄场景为例,通过取景框,可以观察到在相机前由近到远,分布有人、车、树、山。如图3所示,当对焦点选择人作为对焦主体时,拍摄的图像P1中人为清晰的主体,人以外的元素模糊。当对焦点选择车作为对焦主体时,拍摄的图像P2中车为清晰的主体,车以外的元素模糊。当对焦点选择树作为对焦主体时,拍摄的图像P3中树为清晰的主体,树以外的元素模糊。当对焦点选择山作为对焦主体时,拍摄的图像P4中山为清晰的主体,山以外的元素模糊。容易理解,P1、P2、P3和P4这4张图像的raw中分别记录了各自对焦主体的对焦距离。
可以理解的是,这样的N张图像可以是用户通过其他设备拍摄,通过存储卡或者无线方式从其他设备传输至当前进行图像处理的设备中,也可以为当前进行图像处理的设备自行拍摄获得的。
具体的,步骤101中对于图像的获取,可通过如下方式一或者方式二的方法实现。
方式一:在电子设备执行拍照操作时存储。
子步骤一,对N个不同的对焦主体分别执行拍摄操作,得到N张图像。
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进行拍照时,将电子设备固定在一个位置,通过触摸屏幕上实时展示的取景画面,可以选择不同的拍摄对象,即就是选择不同的对焦主体,在选择一个对焦主体之后,接收用户的长按操作之后,相机还可以自动锁定对焦位置,从而避免失焦导致对焦失败。比如,用户选择对车对焦,相机就可以短暂对车锁定对焦;用户选择对人对焦,相机就可以短暂对人锁定对焦。当分别对不同的对焦主体执行拍照操作后,可得到N张与对焦主体数量相同的照片。
子步骤二,存储所述N张图像,具体可以包括:
A、确定所述N个不同的对焦主体中的每个对焦主体距离相机的对焦距离。
由于实际场景中各个对焦主体处于三维的空间中,其在镜头前自然而然存在远近关系,可通过相机的超声波、红外线或激光等模块测算相应的对焦主体与相机的对焦距离,从而为图像合成提供距离参数依据。
B、按照对焦距离的远近次序,对N张图像进行排序。
由于每张图像的对焦主体不同,因而每张图像对应的对焦距离也不完全相同,可以根据N张图像上对焦主体的对焦距离的远近次序按顺序或者倒序依次排列。比如,图5中图像P1对焦主体为距离相机最近的人,图像P2对焦主体为距离相机次近的车。图像P3对焦主体为距离相机较远的数。图像P4对焦主体为距离相机最远的山。N张图像按对焦距离远近顺序排列,有助于减小图像处理器在寻找待合成图像时的运算量,节省计算资源,有助于提升图像处理效率。
C、存储排序后的所述N张图像。
可将完成排序的N张图像以组别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中,为了便于寻找这N张图像,还可以在存储时为这N张图像的属性信息添加特定的标识字符。
方式二:从其它电子设备中获取。
子步骤一,通过移动存储介质或无线方式,访问目标设备;
在实施本申请提供的图像处理方法时,除了对当前设备实时拍摄得到的图像进行处理,还可以借助于存储卡、U盘等移动存储介质,或者蓝牙、WiFi、移动通信网络等无线方式访问其他目标设备。比如,其它手机、电脑、服务器等。
子步骤二,获取所述目标设备预先存储的N张图像。
通过读取目标设备的存储器中预先存储的N张图像,可以对当前设备以外的其他设备的图像进行处理,以生成移轴图像。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目标设备中的N张图像仍需满足前述步骤101的拍摄要求。
步骤102,确定所述N张图像中的基准图像;其中,所述基准图像为目标移轴对象清晰度大于预设阈值的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微缩模型效果为图像处理完毕之后形成的一种视觉特效,而决定对一幅图像中哪些被摄对象进行移轴处理,则取决于用户的心理需求。也即就是说,作为电子设备,需要契合用户的处理需求,从N张图像中确定出一张基准图像,该基准图像为目标移轴对象清晰度大于预设阈值的图像。也就是说,基于已经获取的N张图像,每张图像各自的清晰区域是不同的,比如,如图3所示,图像P1的人清晰,图像P2的车清晰,图像P3的树清晰,图像P4的山清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通过对每张图像的各个区域进行反差识别,根据不同区域的反差量,从而确定出哪些区域是清晰的,哪些区域是模糊的,从N张图像中找出与用户需要进行移轴处理的目标移轴对象清晰度大于预设阈值的的图像作为基准图像。该预设阈值可由技术人员预先设定,可以理解,若清晰度大于预设阈值的的图像存在多张,相应的,可对不同图像的清晰度数值,选择其中最清晰的一张。在该基准图像上所呈现的画面为,目标移轴对象区域清晰可见,目标移轴对象以外的区域模糊。
具体的,步骤102中对于基准图像的确定,可通过如下方法实现:
子步骤一,接收用户输入的目标移轴对象的对象位置信息,其中,所述对象位置信息包括目标移轴对象在所述N张图像中所处的位置区域;
在前述的N张图像中,每张图像均记录了相同的画面元素。比如,如图3所示,图像P1至图像P4中每张图像均是人、车、树和山的组合,区别在于对焦主体的差异。在电子设备上,用户所能看到的是由多个图层层叠的视觉效果,每个图层上各有一张图像,最顶层为一个透明图层,该透明图层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控制信息。该输入控制信息即对象位置位置,可以为一个坐标点或几个坐标点围成的区域,对象位置信息表明目标移轴对象在N张图像中所处的位置区域。在该透明图层上用户可以看到所拍摄到的所有对象,根据移轴结果需要确定某个对象作为目标移轴对象。比如,以车作为目标移轴对象,用户触摸显示屏上车对应的位置,透明图层可以接收对点或者区域的触摸信号,从而得知用户选择的是哪个拍摄对象作为目标移轴对象。
子步骤二,基于所述对象位置信息,从所述N张图像中,确定基准图像。
具体可以包括:
A、获取所述N张图像中每张图像的清晰度。
raw图像就是图像感应器将捕捉到的光源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原始数据。raw文件是一种记录了相机传感器的原始信息,同时记录了由相机拍摄所产生的一些元数据(如感光度、快门速度、光圈值、白平衡等)的文件。每张图像上的对焦主体各不相同,在raw文件中具体体现为像素点信息的差异,通过对raw数据进行解析,能够获取N张图像中每张图像的清晰度,具体的,便可以得知任一张图像的不同区域的清晰度差异。
B、将目标移轴对象的清晰度大于预设阈值的图像作为基准图像。
由于电子设备已经接收到用户所输入的关于目标移轴对象的对象位置信息,更具体地讲,电子设备已经得到了用户触摸位置的信息,基于该对象位置信息,电子设备可以得知该位置的清晰度,也即目标移轴对象的清晰度。可以将每张图像中该位置的清晰度与预设阈值比较,筛选出大于预设阈值的图像作为基准图像。可以理解的是,该预设阈值在设置时需根据经验数据设置,需保证能够筛选出至少一张基准图像。
步骤103,获取用户输入的移轴参数,其中,所述移轴参数用于指示目标对焦面的方位及移轴区域的范围。
当基准图像被选定之后,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在该基准图像上的操作。比如,用户想对图4中的车进行移轴处理,则目标移轴对象为车,相应的基准图像被确定为图像P2。获取用户在基准图像上输入的移轴参数,通过用户在操作界面上输入的移轴参数,可以确定目标对焦面的方位及移轴区域的范围。目标对焦面即拍摄对象连成的移轴轴线所在的平面,移轴区域即移轴特效对应的区域。
具体的,上述移轴参数可以包括目标移轴点、移轴倾角和景深宽度。目标移轴点即就表示目标移轴对象所处的坐标位置。用户在基准图像上输入的目标移轴点,表示目标移轴对象所处的坐标位置。需要说明的是,目标移轴点可以是基于用户的触摸信号确定的一个坐标点,也可以为基于用户的触摸信号确定的若干坐标点围成的区域。比如,目标移轴对象在图像画面中占据的像素比例较小时可以为一个点(例如,广角镜头拍摄的一只鸟),目标移轴对象在图像画面中占据的像素比例较大时可以为一片区域(例如,广角镜头拍摄的一栋建筑)。移轴倾角为目标移轴点所在的目标对焦面与基准图像的成像平面的夹角,目标对焦面为拍摄对象连成的移轴轴线所在的平面。景深宽度为移轴效果所在区域的宽度。
上述移轴参数的获取,可以是通过在触控屏上设置输入框,由用户主动输入参数,也可以在触控屏上设置滑动条或者虚拟的操控参考线以便用户基于实时的视觉反馈调整设置,以达到输入目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约束。
步骤104,根据所述移轴参数,确定与所述目标对焦面交叉的待合成图像。
电子设备获取到上述移轴参数之后,通过移轴参数可以构建出与用户需求匹配的目标对焦面。由于目标焦平面是各张图像上元素的组合,因此,目标焦平面会与各张图像形成虚拟的交叉关系。然而,与目标对焦面交叉的图像,不一定每张图像都能用到,因此,需要从中确定出待合成图像。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对焦面与各张图像交叉,因此,目标对焦面始终为一虚构的假想平面。
具体的,当上述移轴参数包括目标移轴点、移轴倾角和景深宽度时,步骤104中对于待合成图像的确定,可通过如下方法实现:
子步骤一,根据所述目标移轴点和所述移轴倾角,确定所述目标对焦面的移轴方位。
基于接收到的目标移轴点和移轴倾角,则能够唯一确定目标对焦面的移轴方位。结合图4和图5的示意,需要确定目标对焦面的方位,当有了目标移轴点O之后,目标对焦面M的位置得以确定,再结合移轴倾角α,即可知道其偏斜的方向。因而,即可找到与移轴轴线m对应的虚设的目标对焦平面M。
如图4的示意,当用户触摸选定了车作为目标移轴对象之后,在显示屏上,可显示一条虚拟的直线m,该直线m始终穿过前述的目标移轴点O,用户可通过显示屏上提供的滑轨、旋钮等虚拟调节按键或输入框等控制直线m的方向,从而使得该直线m穿过画面上其他需要移轴处理的拍摄对象。
若还需要使树和人形成移轴效果,则需控制直线m同时穿过树和人,此时需要接收用户输入的该直线m的移轴倾角。车、树和人连成的直线m为移轴轴线,目标对焦面M为直线m所在的平面,该目标对焦面M是基于用户的输入信息确定的,是虚设的对焦面,与相机中镜头焦点对应的对焦面不同。基准图像P2在镜头靠近传感器的一侧具有一与传感器平行的成像平面,由于成像平面与图像P2平行,未单独示出成像平面。如图5所示,移轴倾角即表示目标移轴点O所在的目标对焦面M与基准图像P2的成像平面的夹角α,该夹角α与直线m在图4上不同方位的夹角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当用户在显示界面操作控制直线m的方位即可完成夹角α的输入。
因此,目标对焦面的移轴方位,可以根据目标移轴点和移轴倾角来确定。
子步骤二,基于所述移轴方位和所述景深宽度,确定与所述目标对焦面交叉的待合成图像。
由于移轴效果是对图像中移轴区域以外的区域模糊处理,反之,亦可视为对移轴区域锐化处理。相应的,还需知道移轴轴线m一侧或两侧需要处理的宽度范围,也即就是移轴效果所在区域的宽度,即如图4所示的a和b中至少一个参数。结合前述内容,容易理解,移轴边界直线p对应一个虚设的对焦面P,移轴边界直线q对应一个虚设的对焦面Q。需要说明的是,该a和b可以由用户通过输入框输入或者滑动虚拟滑条确定。
在目标对焦面的移轴方位确定后,再结合景深宽度,容易计算出需要处理的移轴区域范围,在图4中,该移轴区域范围以直线p和直线q之间的条带状区域示意,在图5中,该移轴区域范围以平面P和平面Q之间的空间区域示意。
结合图5的示意,该移轴区域中目标对焦面M与N张图像交叉,交叉即意味着相应的图像上存在需要移轴处理的拍摄对象,从而可将这些与目标对焦面交叉图像确定为后续参与合成的待合成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与目标对焦面交叉的待合成图像包括第一待合成图像和第二待合成图像中的至少一项,其中,第一待合成图像为N张图像中对焦距离小于基准距离的图像,第二待合成图像为N张图像中对焦距离大于基准距离的图像,其中,基准距离为基准图像的对焦距离。
以图5的示意为例,基准图像P2的对焦距离即基准距离为l2,图像P1的对焦距离为l1,图像P3的对焦距离为l3,图像P4的对焦距离为l4,l1>l2>l3>l4。筛选待合成图像P1和P3的方法如下:
基于用户输入的移轴倾角α以及景深宽度a和b,容易计算出待合成图像对应的对焦距离应为l待=l2-a*tanα且l’待=l2+b*tanα,l待<l2,l’待>l2,可以理解的是,其中,a与b中任意一个可以为零,但二者不能同时为零。对焦距离在l待与l2之间的图像即为第一待合成图像,对焦距离在l2与l’待之间的图像即为第二待合成图像。
通过接收目标移轴点、移轴倾角和景深宽度这些参数,可以确定用户需要对图像中哪些对象需要进行移轴处理以及移轴处理的范围大小,并具体确定待合成图像。
步骤105,基于所述待合成图像和所述基准图像的对焦距离,将所述N张图像进行图像合成,输出目标移轴图像。
由于基准图像所呈现的画面为目标移轴对象处于清晰的画面,待合成图像的画面中包含有需要移轴处理的其他拍摄对象,而且,不同的图像对焦距离各不相同,因而,基于各个图像的对焦距离进行合成,能够结合不同对焦主体的距离远近确定虚化或锐化范围,从而使得移轴图像的微缩模型效果更佳逼真自然。
具体的,步骤105中的图像合成过程,可通过如下子步骤一或子步骤二实现:
子步骤一,在所述待合成图像的对焦主体与所述目标对焦面交叉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合成图像与所述基准图像进行叠加合成。
对于得到的多张待合成图像,每张图像均是基于图像与目标对焦面的交叉关系确定的。然而,待合成图像中与目标对焦面交叉的位置不一定为对焦主体所在的区域,也就是说,相互交叉的位置不一定是清晰的画面。
因而,当待合成图像的对焦主体与目标对焦面交叉时,则可以得知各张图像中与目标对焦面交叉的区域是清晰的,满足移轴特效需求,可利用抠图算法将对焦主体扣出来与基准图像进行叠加合成,合成过程中,可以基于对焦距离对移轴区域线性处理,比如,基准对焦距离为l2,最靠近镜头的对焦主体的对焦距离为l1,锐度为sls,最远离镜头的对焦主体的对焦距离为l3,锐度为sle,移轴区域的锐度可以调整为s1s-(l3-l2)(s1s-s1e)/(l3-l1)。需要说明的是,锐度越高,图像越清晰,锐度越低,图像越模糊。锐度的调整可以为向高或向低调整。
子步骤二,在所述待合成图像的对焦主体与所述目标对焦面不交叉的情况下,基于所述N张图像中对焦主体与所述目标对焦面交叉的图像,对所述待合成图像的对焦主体进行清晰度处理,将所述待合成图像与所述基准图像进行叠加合成。
当待合成图像的对焦主体与目标对焦面不交叉时,则可以得知各张图像中与目标对焦面交叉的区域是模糊的,无法满足移轴特效需求,可基于与该不满足移轴特效的图像相邻的图像确定清晰程度。比如,基准对焦距离为l2,最靠近镜头的对焦主体的对焦距离为l1,锐度为sls,最远离镜头的对焦主体的对焦距离为l3,锐度为sle,当图像P1与图像P2或图像P2与图像P3之间存在对焦主体模糊的待合成图像时,可参考图像P1和图像P3的清晰程度,将对焦主体模糊的待合成图像的移轴区域的锐度可以调整为s1s-(l3-l2)(s1s-s1e)/(l3-l1)。
具体的,对于子步骤一或子步骤二中图像的合成,可以参照如下合成方法:
A、从所述待合成图像,抠出对焦主体设置为前景图层。
对于筛选出的待合成图像,需要利用的是其对焦主体区域的画面,因此,可以利用贝叶斯抠图算法等成熟算法将对焦主体从待合成图像中抠出。通俗的一种理解可以是,经过抠图处理的各张待合成图像中,对焦主体以外的区域为透明区域。可以理解,当存在多张待合成图像时,需要抠出多个对焦主体。相应的,将所有的对焦主体作为前景图层,组成移轴区域的画面元素。
B、将所述基准图像设置为背景图层。
需知,基准图像是图像处理初期用户选择的一张图像,该图像的清晰区域和模糊区域的分布满足使用要求,因此,将其直接设置为背景图层。
C、将所述前景图层与所述背景图层进行叠加合成。
由于各张图像为在相同位置拍摄的,故能够保证合成时各画面元素的对齐。从而,当前景图层与背景图层进行叠加合成后,进过抠图的待合成图像的对焦主体将基准图像中相同的拍摄主体覆盖。从而最终可以得到一张画面中具有条带状区域的模拟移轴图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从一组具有不同对焦主体的N张图像中分别确定基准图像和待合成图像,基准图像为目标移轴对象清晰的图像,也即需要在移轴特效中保持清晰的拍摄对象所对应的图像。待合成图像为根据目标移轴点、移轴倾角以及景深宽度确定的与目标对焦面交叉的其他图像。因而,基准图像和待合成图像分别记录了不同对焦主体的对焦距离信息,这些距离信息可以体现图像画面中不同对焦主体的空间位置关系,根据待合成图像和基准图像的对焦距离进行合成处理能使得合成后的移轴图像中清晰区域与模糊区域的过渡更为自然平缓,更自然地模拟移轴效果,使微缩模型效果更真实。并且,移轴图像还将目标移轴对象前后不同拍摄对象的图像作为待合成图像,充分利用对焦距离,提升了移轴效果的逼真性。此外,利用排序的多张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还有助于提升图像处理效率。
参照图6,示出了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图像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N张图像,其中,所述N张图像中各张图像为基于同一拍摄位置拍摄形成且对焦主体各不相同,不同对焦主体对应不同的对焦距离。
基准图像确定模块202,用于确定所述N张图像中的基准图像;其中,所述基准图像为目标移轴对象的清晰度大于预设阈值的图像。
移轴参数接收模块203,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移轴参数,其中,所述移轴参数用于指示目标对焦面的方位及移轴区域的范围。
可选地,所述移轴参数包括目标移轴点、移轴倾角和景深宽度;其中,所述目标移轴点为所述目标移轴对象所处的坐标位置;所述移轴倾角为所述目标移轴点所在的所述目标对焦面与所述基准图像的成像平面的夹角,所述目标对焦面为拍摄对象连成的移轴轴线所在的平面;所述景深宽度为移轴效果所在区域的宽度。
待合成图像确定模块204,用于根据所述移轴参数,确定与所述目标对焦面交叉的待合成图像。
可选地,当所述移轴参数包括目标移轴点、移轴倾角和景深宽度时,待合成图像确定模块204可以包括:
方位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移轴点和所述移轴倾角,确定所述目标对焦面的移轴方位。
图像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移轴方位和所述景深宽度,确定与所述目标对焦面交叉的待合成图像。
可选地,所述待合成图像包括第一待合成图像和第二待合成图像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第一待合成图像为所述N张图像中对焦距离小于基准距离的图像,所述第二待合成图像为所述N张图像中对焦距离大于基准距离的图像,所述基准距离为所述基准图像的对焦距离。
合成处理模块205,用于基于所述待合成图像和所述基准图像的对焦距离,将所述N张图像进行合成处理,输出目标移轴图像。
可选地,所述合成处理模块205可以包括:
第一合成处理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待合成图像的对焦主体与所述目标对焦面交叉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合成图像与所述基准图像进行叠加合成;
第二合成处理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待合成图像的对焦主体与所述目标对焦面不交叉的情况下,基于所述N张图像中对焦主体与所述目标对焦面交叉的图像,对所述待合成图像的对焦主体进行清晰度处理,将所述待合成图像与所述基准图像进行叠加合成。
可选地,对于第一合成处理子模块或第二合成处理子模块,可以包括:
前景设置单元,用于从所述待合成图像,抠出对焦主体设置为前景图层;
背景设置单元,用于将所述基准图像设置为背景图层;
叠加合成单元,用于将所述前景图层与所述背景图层进行叠加合成。
对于该电子设备的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及有益效果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步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能够实现图1至图5的方法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图7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5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501、网络模块502、音频输出单元503、输入单元504、传感器505、显示单元506、用户输入单元507、接口单元508、存储器509、处理器510、以及电源511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
其中,处理器510,用于获取N张图像,其中,所述N张图像为基于同一拍摄位置拍摄得到且对焦主体各不相同,不同对焦主体对应不同的对焦距离;
确定所述N张图像中的基准图像;其中,所述基准图像为目标移轴对象的清晰度大于预设阈值的图像;
获取用户输入的移轴参数,其中,所述移轴参数用于指示目标对焦面的方位及移轴区域的范围;
根据所述移轴参数,确定与所述目标对焦面交叉的待合成图像;
基于所述待合成图像和所述基准图像的对焦距离,将所述N张图像进行图像合成,输出目标移轴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从一组具有不同对焦主体的N张图像中分别确定基准图像和待合成图像,基准图像为目标移轴对象清晰的图像,也即需要在移轴特效中保持清晰的拍摄对象所对应的图像。待合成图像为根据目标移轴点、移轴倾角以及景深宽度确定的与目标对焦面交叉的其他图像。因而,基准图像和待合成图像分别记录了不同对焦主体的对焦距离信息,这些距离信息可以体现图像画面中不同对焦主体的空间位置关系,根据待合成图像和基准图像的对焦距离进行合成处理能使得合成后的移轴图像中清晰区域与模糊区域的过渡更为自然平缓,更自然地模拟移轴效果,使微缩模型效果更真实。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射频单元5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将来自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5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单元5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5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
电子设备通过网络模块502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503可以将射频单元501或网络模块50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509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503还可以提供与电子设备5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503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50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5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5041和麦克风5042,图形处理器5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506上。经图形处理器50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509(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501或网络模块502进行发送。麦克风5042可以接收声音,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50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
电子设备50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50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50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电子设备5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50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电子设备姿态(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传感器505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单元50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606可包括显示面板5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5061。
用户输入单元50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507包括触控面板5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5072。触控面板50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5071上或在触控面板5071附近的操作)。触控面板5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510,接收处理器5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5071。除了触控面板5071,用户输入单元507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507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5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5071可覆盖在显示面板5061上,当触控面板607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5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5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50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7中,触控面板5071与显示面板50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电子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5071与显示面板5061集成而实现电子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接口单元508为外部装置与电子设备500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50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电子设备5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电子设备50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5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5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5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510是电子设备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50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09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电子设备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5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5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510中。
电子设备5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511(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6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5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另外,电子设备500包括一些未示出的功能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图像处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N张图像,其中,所述N张图像为基于同一拍摄位置拍摄得到且对焦主体各不相同,不同对焦主体对应不同的对焦距离;
确定所述N张图像中的基准图像;其中,所述基准图像为目标移轴对象的清晰度大于预设阈值的图像;
获取用户输入的移轴参数,其中,所述移轴参数用于指示目标对焦面的方位及移轴区域的范围;
根据所述移轴参数,确定与所述目标对焦面交叉的待合成图像;
基于所述待合成图像和所述基准图像的对焦距离,将所述N张图像进行图像合成,输出目标移轴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轴参数包括目标移轴点、移轴倾角和景深宽度;
其中,所述目标移轴点为所述目标移轴对象所处的坐标位置;所述移轴倾角为所述目标移轴点所在的所述目标对焦面与所述基准图像的成像平面的夹角,所述目标对焦面为拍摄对象连成的移轴轴线所在的平面;所述景深宽度为移轴效果所在区域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移轴参数,确定与所述目标对焦面交叉的待合成图像,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移轴点和所述移轴倾角,确定所述目标对焦面的移轴方位;
基于所述移轴方位和所述景深宽度,确定与所述目标对焦面交叉的待合成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合成图像包括第一待合成图像和第二待合成图像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所述第一待合成图像为所述N张图像中对焦距离小于基准距离的图像,所述第二待合成图像为所述N张图像中对焦距离大于基准距离的图像,所述基准距离为所述基准图像的对焦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待合成图像和所述基准图像的对焦距离,将所述N张图像进行合成,输出目标移轴图像,包括:
在所述待合成图像的对焦主体与所述目标对焦面交叉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合成图像与所述基准图像进行叠加合成;
在所述待合成图像的对焦主体与所述目标对焦面不交叉的情况下,基于所述N张图像中对焦主体与所述目标对焦面交叉的图像,对所述待合成图像的对焦主体进行清晰度处理,将所述待合成图像与所述基准图像进行叠加合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待合成图像与所述基准图像进行叠加合成,包括:
从所述待合成图像,抠出对焦主体设置为前景图层;
将所述基准图像设置为背景图层;
将所述前景图层与所述背景图层进行叠加合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N张图像,包括:
对N个不同的对焦主体分别执行拍摄操作,得到N张图像;
存储所述N张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N张图像,包括:
通过移动存储介质或无线方式,访问目标设备;
获取所述目标设备预先存储的N张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所述N张图像,包括:
确定所述N个不同的对焦主体中的每个对焦主体距离相机的对焦距离;
按照对焦距离的远近次序,对N张图像进行排序;
存储排序后的所述N张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N张图像中的基准图像,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目标移轴对象的对象位置信息,其中,所述对象位置信息包括目标移轴对象在所述N张图像中所处的位置区域;
基于所述对象位置信息,从所述N张图像中,确定基准图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对象位置信息,从所述N张图像中,确定基准图像,包括:
获取所述N张图像中每张图像的清晰度;
将目标移轴对象的清晰度大于预设阈值的图像作为基准图像。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N张图像,其中,所述N张图像为基于同一拍摄位置拍摄形成且对焦主体各不相同,不同对焦主体对应不同的对焦距离;
基准图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N张图像中的基准图像;其中,所述基准图像为目标移轴对象的清晰度大于预设阈值的图像;
移轴参数接收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移轴参数,其中,所述移轴参数用于指示目标对焦面的方位及移轴区域的范围;
待合成图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移轴参数,确定与所述目标对焦面交叉的待合成图像;
合成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待合成图像和所述基准图像的对焦距离,将所述N张图像进行合成处理,输出目标移轴图像。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步骤。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75815.1A CN111246106B (zh) | 2020-01-22 | 2020-01-22 | 图像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JP2022544317A JP7371264B2 (ja) | 2020-01-22 | 2021-01-20 | 画像処理方法、電子機器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 |
PCT/CN2021/072921 WO2021147921A1 (zh) | 2020-01-22 | 2021-01-20 | 图像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KR1020227027486A KR20220124244A (ko) | 2020-01-22 | 2021-01-20 | 이미지 처리 방법, 전자 기기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저장 매체 |
EP21743879.5A EP4096211A4 (en) | 2020-01-22 | 2021-01-20 |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A |
US17/868,633 US11792351B2 (en) | 2020-01-22 | 2022-07-19 |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75815.1A CN111246106B (zh) | 2020-01-22 | 2020-01-22 | 图像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246106A true CN111246106A (zh) | 2020-06-05 |
CN111246106B CN111246106B (zh) | 2021-08-03 |
Family
ID=70865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075815.1A Active CN111246106B (zh) | 2020-01-22 | 2020-01-22 | 图像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792351B2 (zh) |
EP (1) | EP4096211A4 (zh) |
JP (1) | JP7371264B2 (zh) |
KR (1) | KR20220124244A (zh) |
CN (1) | CN111246106B (zh) |
WO (1) | WO2021147921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147921A1 (zh) * | 2020-01-22 | 2021-07-2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2001648A1 (zh) * | 2020-06-30 | 2022-01-0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N114025100A (zh) * | 2021-11-30 | 2022-02-0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拍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CN114363522A (zh) * | 2022-01-17 | 2022-04-1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拍照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7078962A (zh) * | 2023-09-27 | 2023-11-17 |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纹理采集的数据上链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153252A1 (en) * | 2012-04-13 | 2013-10-17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pecial effects in digital photography |
CN105959534A (zh) * | 2016-04-28 | 2016-09-21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07277363A (zh) * | 2017-07-21 | 2017-10-20 | 深圳市泰衡诺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206977568U (zh) * | 2017-07-21 | 2018-02-06 | 深圳市泰衡诺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 图像处理装置及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461732B2 (ja) * | 2003-07-18 | 2010-05-12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カメラ装置、及び撮影方法、プログラム |
JP4241460B2 (ja) * | 2004-03-25 | 2009-03-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撮像装置 |
WO2010065344A1 (en) * | 2008-11-25 | 2010-06-10 | Refocus Imaging, Inc. | System of and method for video refocusing |
JP5293282B2 (ja) * | 2009-03-06 | 2013-09-18 | ペンタックス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 デジタルカメラの撮影方法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
JP5300756B2 (ja) * | 2010-02-05 | 2013-09-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
JP2013026844A (ja) * | 2011-07-21 | 2013-02-04 | Nikon Corp | 画像生成方法及び装置、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並びに電子カメラ |
JP5755374B2 (ja) | 2012-08-06 | 2015-07-29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 |
JP2014157425A (ja) * | 2013-02-14 | 2014-08-28 | Canon Inc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5997645B2 (ja) | 2013-03-26 | 2016-09-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及び撮像装置 |
US9183620B2 (en) * | 2013-11-21 | 2015-11-10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Automated tilt and shift optimization |
US9538065B2 (en) * | 2014-04-03 | 2017-01-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focus imaging |
WO2015171934A1 (en) * | 2014-05-09 | 2015-11-12 | Google Inc. | Providing pre-edits for photos |
KR102251483B1 (ko) * | 2014-10-23 | 2021-05-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영상을 처리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
WO2018109109A1 (en) * | 2016-12-16 | 2018-06-21 | Sony Corporation | An optical scope system for capturing an image of a scene |
JP7158180B2 (ja) * | 2018-05-30 | 2022-10-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
JP7378999B2 (ja) * | 2019-07-26 | 2023-11-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
EP4003681A4 (en) * | 2019-07-30 | 2023-08-30 | Magic Leap, Inc. | ANGULAR SEGMENTED HOT MIRROR FOR EYE TRACKING |
US20210218902A1 (en) * | 2020-01-09 | 2021-07-15 | Rheal Peter Turcotte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automatically obtain images in incremental focal-distance steps using any camera/lens having a rotatable focus ring |
CN111246106B (zh) * | 2020-01-22 | 2021-08-0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2020
- 2020-01-22 CN CN202010075815.1A patent/CN111246106B/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1-20 EP EP21743879.5A patent/EP4096211A4/en active Pending
- 2021-01-20 WO PCT/CN2021/072921 patent/WO2021147921A1/zh unknown
- 2021-01-20 KR KR1020227027486A patent/KR20220124244A/ko unknown
- 2021-01-20 JP JP2022544317A patent/JP7371264B2/ja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7-19 US US17/868,633 patent/US1179235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153252A1 (en) * | 2012-04-13 | 2013-10-17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pecial effects in digital photography |
CN105959534A (zh) * | 2016-04-28 | 2016-09-21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07277363A (zh) * | 2017-07-21 | 2017-10-20 | 深圳市泰衡诺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206977568U (zh) * | 2017-07-21 | 2018-02-06 | 深圳市泰衡诺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 图像处理装置及电子设备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147921A1 (zh) * | 2020-01-22 | 2021-07-2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US11792351B2 (en) | 2020-01-22 | 2023-10-17 |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WO2022001648A1 (zh) * | 2020-06-30 | 2022-01-0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N114025100A (zh) * | 2021-11-30 | 2022-02-0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拍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CN114025100B (zh) * | 2021-11-30 | 2024-04-0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拍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CN114363522A (zh) * | 2022-01-17 | 2022-04-1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拍照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7078962A (zh) * | 2023-09-27 | 2023-11-17 |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纹理采集的数据上链方法及装置 |
CN117078962B (zh) * | 2023-09-27 | 2024-03-19 |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纹理采集的数据上链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353436A1 (en) | 2022-11-03 |
JP2023512966A (ja) | 2023-03-30 |
CN111246106B (zh) | 2021-08-03 |
EP4096211A4 (en) | 2023-03-29 |
US11792351B2 (en) | 2023-10-17 |
KR20220124244A (ko) | 2022-09-13 |
EP4096211A1 (en) | 2022-11-30 |
JP7371264B2 (ja) | 2023-10-30 |
WO2021147921A1 (zh) | 2021-07-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083380B (zh) | 一种视频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246106B (zh) | 图像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592466B (zh) | 一种拍照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9361865B (zh) | 一种拍摄方法及终端 | |
CN111355889B (zh) | 拍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08491775B (zh) | 一种图像修正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10809115B (zh) | 拍摄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7566730B (zh) | 一种全景图像拍摄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7948505B (zh) | 一种全景拍摄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9660723B (zh) | 一种全景拍摄方法及装置 | |
CN111010508B (zh) | 一种拍摄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0213485B (zh) |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终端 | |
CN111064895B (zh) | 一种虚化拍摄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09905603B (zh) | 一种拍摄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10266957B (zh) | 影像拍摄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7623818B (zh) | 一种图像曝光方法和移动终端 | |
CN107566749A (zh) | 拍摄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11083371A (zh) | 拍摄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11246102A (zh) | 拍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8718388B (zh) | 一种拍照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13542600A (zh) | 一种图像生成方法、装置、芯片、终端和存储介质 | |
CN111447365B (zh) | 一种拍摄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0086998B (zh) | 一种拍摄方法及终端 | |
CN111064888A (zh) | 提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7798662B (zh) |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