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45055B - 一种电路控制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路控制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45055B
CN111245055B CN202010124364.6A CN202010124364A CN111245055B CN 111245055 B CN111245055 B CN 111245055B CN 202010124364 A CN202010124364 A CN 202010124364A CN 111245055 B CN111245055 B CN 1112450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terminal
polar plate
switch
capaci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2436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45055A (zh
Inventor
宋亚蕾
张文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2436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450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45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5055A/zh
Priority to EP21761007.0A priority patent/EP4113778A4/en
Priority to JP2022548539A priority patent/JP7450046B2/ja
Priority to PCT/CN2021/074421 priority patent/WO2021169729A1/zh
Priority to KR1020227033106A priority patent/KR20220145383A/ko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450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5055B/zh
Priority to US17/891,323 priority patent/US20220393506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5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capacitive coupl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02Measuring real or complex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other two-pole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e.g. time constant
    • G01R27/26Measuring inductance or capacitance; Measuring quality factor, e.g. by using the resonance method; Measuring loss factor; Measuring dielectric constants ; Measuring impedance or related variables
    • G01R27/2605Measuring capacitanc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7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reduction of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leakage fiel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路控制装置及方法,所述电路控制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充电控制模组、电路切换模组、电容检测模组、第一切换开关和第一极板,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包括第一公共端、第二端和第三端,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一公共端电连接,所述充电控制模组与所述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电容检测模组与所述第三端电连接,所述电路切换模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电导通状态,在所述第一公共端与所述第二端电导通的情况下,所述充电控制模组通过所述第一极板以及充电设备的第二极板进行充电,在所述第一公共端与所述第三端电导通的情况下,所述电容检测模组通过所述第一极板得到第一电容值,通过该装置,可以避免器件的堆叠,提高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路控制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路控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手机为主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便捷实用需求,电子设备可以为用户提供的功能越来越多,例如无线充电功能和电容检测功能。
电子设备中可以配置有无线充电功能模块,可以通过配置的两个无线充电电容极板与充电设备(如无线充电座)构成无线充电回路,以对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同时,电子设备中还可以配置有电容检测功能模块,通过配置的电容检测极板检测外部介电物体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电容变化,并根据电容变化开启或关闭对应的功能,如当检测到外部介电物体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电容值小于预设电容阈值时,可以开启灭屏功能等。
但是,由于无线充电电容极板与电容检测极板的面积较大,在电子设备中占用的空间较多,会存在器件堆叠的情况,且由于电子设备在进行无线充电时,工作电压较高,器件堆叠就会引发安全隐患,导致电子设备安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路控制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中由于无线充电电容极板与电容检测极板的堆叠,导致的电子设备安全性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控制装置,所述电路控制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路控制装置包括:充电控制模组、电路切换模组、电容检测模组、第一切换开关和第一极板;
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包括第一公共端、第二端和第三端,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一公共端电连接,所述充电控制模组与所述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电容检测模组与所述第三端电连接;
所述电路切换模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电导通状态;
在所述第一公共端与所述第二端电导通的情况下,所述充电控制模组通过所述第一极板以及充电设备的第二极板进行充电;
在所述第一公共端与所述第三端电导通的情况下,所述电容检测模组通过所述第一极板得到第一电容值。
可选地,所述电路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屏蔽结构件,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一屏蔽结构件间隔设置且相对分布,所述第一屏蔽结构件与所述电容检测模组电连接;
在所述第一公共端与所述第三端电导通的情况下,所述电容检测模组通过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一屏蔽结构件得到所述第一电容值。
可选地,所述电路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三极板,所述第三极板与所述充电控制模组电连接;
在所述第一公共端与所述第二端电导通的情况下,所述充电控制模组通过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三极板,与所述充电设备的第二极板以及所述充电设备的第四极板进行无线充电。
可选地,所述电路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切换开关,其中:
所述第二切换开关包括第二公共端、第四端和第五端,所述第三极板与所述第二公共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端与所述充电控制模组电连接,所述第五端与所述电容检测模组电连接;
在所述第一公共端与所述第二端电导通,且所述第二公共端与所述第四端电导通的情况下,所述充电控制模组通过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三极板、与所述充电设备的第二极板以及所述充电设备的第四极板进行无线充电;
在所述第二公共端与所述第五端电导通的情况下,所述电容检测模组通过所述第三极板得到第二电容值。
可选地,所述电路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屏蔽结构件,所述第三极板与所述第二屏蔽结构件间隔设置且相对分布,所述第二屏蔽结构件与所述电容检测模组电连接;
在所述第二公共端与所述第五端电导通的情况下,所述电容检测模组通过所述第三极板和所述第二屏蔽结构件得到所述第二电容值。
可选地,所述电路切换模组与所述第一切换开关、所述第二切换开关以及所述电容检测模组相连接,所述电路切换模组用于根据所述电容检测模组检测到的所述第一电容值和/或所述第二电容值,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和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电导通状态。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提供一种电路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一方面的所述电路控制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在电容检测模组采集的电容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二端电导通;
在充电控制模组的充电电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三端电导通。
可选地,所述在电容检测模组采集的电容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二端电导通,包括:
在所述电路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极板和第三极板,且所述电容检测模组采集的第一电容值和/或第二电容值不小于预设电容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二端电导通,以及控制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二公共端与所述第四端电导通。
可选地,所述在充电控制模组的充电电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三端电导通,包括:
在所述充电控制模组的充电电流不大于预设电流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三端电导通。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充电控制模组的充电电流不大于预设电流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三端电导通,包括:
当所述充电控制模组的充电电流,在预设检测时间内不大于预设电流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三端电导通。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提供一种电路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电容检测模组采集的电容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二端电导通;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充电控制模组的充电电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三端电导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
在所述电路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极板和第三极板,且所述电容检测模组采集的第一电容值和/或第二电容值不小于预设电容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二端电导通,以及控制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二公共端与第四端电导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
在所述充电控制模组的充电电流不大于预设电流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三端电导通。
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
当所述充电控制模组的充电电流,在预设检测时间内不大于预设电流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三端电导通。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控制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控制方法的步骤。
由以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控制装置及方法,该电路控制装置包括:充电控制模组、电路切换模组、电容检测模组、第一切换开关和第一极板,第一切换开关包括第一公共端、第二端和第三端,第一极板与第一公共端电连接,充电控制模组与第二端电连接,电容检测模组与第三端电连接,电路切换模组用于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的电导通状态,在第一公共端与第二端电导通的情况下,充电控制模组通过第一极板以及充电设备的第二极板进行充电,在第一公共端与第三端电导通的情况下,电容检测模组通过第一极板得到第一电容值。通过该电路控制装置,可以根据第一切换开关的电导通状态,控制充电控制模组通过第一极板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或控制电容检测模组通过第一极板检测第一电容值,避免出现器件堆叠的情况,同时,在充电控制模组通过第一极板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即使工作电压较高,也不会存在安全隐患,提高电子设备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电路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第一极板在电子设备中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种电路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第一极板以及第三极板在电子设备中的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种电路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又一种电路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又一种电路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电路控制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又一种电路控制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电路控制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种电子设备实施例。
图例说明:
100-第一极板,200-第一切换开关,201-第一公共端,202-第二端,203- 第三端,300-充电控制模组,400-电容检测模组,500-电路切换模组,600-充电设备,601-第二极板,602-第四极板,700-第一屏蔽结构件,800-第三极板, 900-第二切换开关,901-第二公共端,902-第四端,903-第五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路控制装置及方法。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路控制装置,如图1所示,该电路控制装置包括充电控制模组300、电路切换模组500、电容检测模组400、第一切换开关200 和第一极板100,其中:
第一极板100可以设置于能够检测外部介电物体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电容变化的预定区域内。
其中,外部介电物体可以是手指、充电设备600(如无线充电座)等具有介电性能的物体,第一极板100可以用于根据外部介电物体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变化产生对应的电容变化,同时,第一极板100还可以用于与充电设备 600的第二极板601构成无线充电回路,以对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且第一极板100也可以用于根据外部介电物体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开启或关闭基于电容检测的功能,第一极板100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电容检测极板,即第一极板100可以作为无线充电电容极板,也可以作为电容检测极板。预定区域可以是能够使第一极板100检测到外部介电物体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电容变化的区域,例如,预定区域可以是电子设备的背面(即后置摄像头所在的一侧面)的中间区域,或者,预定区域也可以是电子设备的顶部的右侧区域,又或者,预定区域还可以是电子设备的侧面的上部区域等。
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极板100可以包括两个电容极板,并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的背面的中间区域,可以检测外部介电物体与电子设备(的背面)之间的电容变化。
此外,还可以通过检测第一极板100的电压差的变化,得到外部介电物体与电子设备的电容变化,由于外部介电物体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电容C是电荷量 Q与电压差U(即外部介电物体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电压差)的比值,所以在电荷量Q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检测到的第一极板100的电压差的变化,得到外部介电物体与电子设备的电容变化。
第一切换开关200可以包括第一公共端201、第二端202和第三端203,第一极板100可以与第一公共端201电连接,充电控制模组300可以与第二端 202电连接,电容检测模组400可以与第三端203电连接。
电路切换模组500可以用于控制第一切换开关200的电导通状态。
在第一公共端201与第二端202电导通的情况下,充电控制模组300可以通过第一极板100以及充电设备600的第二极板601进行充电。
在第一公共端201与第三端203电导通的情况下,电容检测模组400可以通过第一极板100得到第一电容值。
其中,如图3所示,电路切换模组500可以与第一极板100相连接,可以根据第一极板100检测到电子设备与外部介电物体的电容值,确定第一切换开关200的电导通状态,即根据第一极板100检测到的电容值,确定第一切换开关200的第一公共端201与第二端202电导通或第一公共端201与第三端203 电导通。根据公式
Figure BDA0002393969640000061
第一极板100检测到的电容值的变化可以根据外部介电物体的介电常数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C为第一极板100与外部介电物体之间的电容值,S为第一极板100朝向外部介电物体的面积,k为静电力常数,ε为外部介电物体的介电常数,h为第一极板100与外部介电物体之间的距离。所以,可以在第一极板100检测到的电容值大于预设电容阈值的情况下(即检测到外部介电物体靠近电子设备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极板100检测到的电容值,确定靠近电子设备的外部介电物体是否为充电设备600(如无线充电座),如果确定该外部介电物体为充电设备600,则电路切换模组500可以控制第一公共端201与第二端202电导通,即充电控制模组300可以通过第一极板100以及充电设备600的第二极板601构成无线充电回路,以对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可以提高无线充电的效率和安全性。
反之,如果确定该外部介电物体不是充电设备600,则电路切换模组500 可以控制第一切换开关200的第一公共端201与第三端203电导通,即电容检测模组400可以检测第一极板100与外部介电物体之间的第一电容值。
或者,电路切换模组500也可以与电子设备的处理器相连接,可以根据处理器发送的切换控制信号,确定第一切换开关200的电导通状态。
此外,电路切换模组500确定第一切换开关200的电导通状态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控制装置,该电路控制装置包括:充电控制模组、电路切换模组、电容检测模组、第一切换开关和第一极板,第一切换开关包括第一公共端、第二端和第三端,第一极板与第一公共端电连接,充电控制模组与第二端电连接,电容检测模组与第三端电连接,电路切换模组用于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的电导通状态,在第一公共端与第二端电导通的情况下,充电控制模组通过第一极板以及充电设备的第二极板进行充电,在第一公共端与第三端电导通的情况下,电容检测模组通过第一极板得到第一电容值。通过该电路控制装置,可以根据第一切换开关的电导通状态,控制充电控制模组通过第一极板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或控制电容检测模组通过第一极板检测第一电容值,避免出现器件堆叠的情况,同时,在充电控制模组通过第一极板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即使工作电压较高,也不会存在安全隐患,提高电子设备的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电路控制装置。该电路控制装置包含了图1~图3 所示的电路控制装置的全部功能单元,并在其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进,改进内容如下:
电路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屏蔽结构件700,第一极板100与第一屏蔽结构件700间隔设置且相对分布,第一屏蔽结构件700可以与电容检测模组400电连接,在第一公共端201与第三端203电导通的情况下,电容检测模组400可以通过第一极板100和第一屏蔽结构件700得到第一电容值。
其中,第一屏蔽结构件700可以用于屏蔽其他物体对第一极板100的干扰,提高电容检测模组400的检测准确性,所以,第一屏蔽结构件700朝向第一极板100的面积,要大于或等于第一极板100朝向外部介电物体的面积。此外,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极板100与第一屏蔽结构件700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做具体限定。
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极板100可以位于电子设备的背面,第一屏蔽结构件700可以位于散热膜的一侧,第一极板100可以与第一屏蔽结构件700间隔设置且相对分布,且第一屏蔽结构件700的面积可以大于第一极板100的面积,当其他物体靠近电子设备的屏幕一侧(即电子设备的正面)时,第一屏蔽结构件700可以用于屏蔽其他物体对第一极板100的干扰作用。
此外,第一极板100还可以包括发射线圈,发射线圈也可以用于检测外部介电物体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电容变化,同时,在充电设备600的第二极板601 包括接收线圈的情况下,第一极板100中的发射线圈也可以与充电设备600的接收线圈构成充电回路,为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如图5所示,电路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三极板800,第三极板800与充电控制模组300电连接,在第一公共端201与第二端202电导通的情况下,充电控制模组300通过第一极板100与第三极板800,与充电设备600的第二极板601 以及充电设备600的第四极板602进行无线充电。
在第一极板100为一个电容极板的情况下,为开启无线充电功能,电子设备中需配置有与充电设备600相对应的无线充电电容极板,所以,电路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极板800,第三极板800与第一极板100都可以为无线充电电容极板。例如,假设充电设备600中包含两个接收电容极板(或两个发射线圈),即充电设备600的第二极板601和第四极板602,则与之对应的,电子设备中也需要配置有两个发射电容极板(或两个发射线圈),在第一极板100为一个电容检测极板(即发射电容极板)的情况下,电路控制装置中还可以包括第三极板800,且在第一公共端201与第二端202电导通的情况下,第一极板 100与第三极板800,可以与充电设备600的第二极板601以及充电设备600 的第四极板602构成无线充电回路,为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如图5所示,在进行无线充电时,第一极板100和第三极板800(即发射电容极板)可以与充电设备600包含的两个接收电容极板(即第二极板601和第四极板602)相互对应,两两极板在无线充电时可以达到电容的效果,四个极板可以形成两个电容,使得充电设备600与电子设备之间形成无线充电回路,当发射电容极板(即第一极板100和第三极板800)得到由接收电容极板(即充电设备600的第二极板601和第四极板602)传输过来的能量后,可以通过充电控制模组300中的整流电路将得到的电压转变为电子设备充电时可以接收的电压,在通过充电管理模块将电压传输给与充电控制模组300相连接的电池,即完成对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
此外,如图6所示,电路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切换开关900,其中:第二切换开关900包括第二公共端901、第四端902和第五端903,第三极板 800可以与第二公共端901电连接,第四端902与充电控制模组300电连接,第五端903与电容检测模组400电连接。
在第一公共端201与第二端202电导通,且第二公共端901与第四端902 电导通的情况下,充电控制模组300通过第一极板100与第三极板800、与充电设备600的第二极板601以及充电设备600的第四极板602进行无线充电。
在第二公共端901与第五端903电导通的情况下,电容检测模组400通过第三极板800得到第二电容值。
电路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屏蔽结构件,第三极板800与第二屏蔽结构件可以间隔设置且相对分布,第二屏蔽结构件与电容检测模组400电连接。
在第二公共端901与第五端903电导通的情况下,电容检测模组400可以通过第三极板800和第二屏蔽结构件得到第二电容值。
如图7所示,第一极板100和第三极板800可以嵌于电子设备的壳体内,以减少器件的堆叠,节省电子设备内的使用空间。
电容检测模组400可以包括电容检测传感器,电容检测传感器可以在第一公共端201与第三端203电导通的情况下,与第一极板100相连接,用于检测第一极板100与外部介电物体之间的第一电容值。
如图6所示,电路切换模组500可以与第一切换开关200、第二切换开关900以及电容检测模组400相连接,电路切换模组500用于根据电容检测模组 400检测到的第一电容值和/或第二电容值,控制第一切换开关200和第二切换开关900的电导通状态。
电路切换模组500还可以包括数据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根据第一电容值,确定用于控制第一切换开关200、第二切换开关900的电导通状态的数字信号。
电容检测模组400可以与电路切换模组500相连接,在电路控制装置包含第一切换开关200和第二切换开关900的情况下,初始化时,可以将第一切换开关200的第一公共端201与第三端203电导通,和/或将第二切换开关900 的第二切换开关900的第二公共端901与第五端903电导通,以使电容检测模组400通过第一极板100获取第一电容值,和/或通过第三极板800获取第二电容值,即当外部介电物体靠近电子设备时,电容检测模组400可以检测到对应的电压变化,然后,电路切换模组500中的数据处理单元可以将电容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电压变化值转换为电容值(包括第一电容值和/或第二电容值),并根据电容值,确定用于控制第一切换开关200和第二切换开关900的数字信号。
例如,如果根据第一电容值或第二电容值,可以确定靠近电子设备的外部介电物体为充电设备600,此时电路切换模组500可以将第一切换开关200的第一公共端201与第二端202电导通,以及控制第二切换开关900的第二公共端901与第四端902电连接,即充电控制模组300可以通过第一极板100与第三极板800,与充电设备600的第二极板601和第四极板602构成无线回路。其中,充电设备600中的通信单元可以与电子设备进行电力连接,在电力连接成功后,第一极板100和第三极板800可以与充电设备600构成无线充电回路,以对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如果在预设检测时间内,未检测到充电控制模组300内存在电流信号时,或在检测到充电控制模组300的充电结束信号时,可以将第一切换开关200中的第一公共端201与第三端203电导通。
在电路控制装置包含第一切换开关200的情况下,初始化时,电路切换模组500可以将第一切换开关200的第一公共端201与第三端203电连接。当外部介电物体靠近电子设备时,电路切换模组500中的数据处理单元可以根据第一极板100与外部介电物体之间的第一电容值,确定用于控制第一切换开关 200的数字信号。如果根据第一电容值,确定靠近电子设备的外部介电物体为充电设备600,此时可以将第一切换开关200的第一公共端201由第三端203 切换到第二端202进行电导通,并通过第一极板100与第三极板800,与充电设备600的第二极板601与第四极板602构成无线充电回路,以对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如果在预设检测时间内,未检测到充电控制模组300内存在电流信号,可以将第一切换开关200的第一公共端201与第三端203电导通。此外,在检测到充电控制模组300的充电结束信号时,也可以将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201与第二端202电导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控制装置,该电路控制装置包括:充电控制模组、电路切换模组、电容检测模组、第一切换开关和第一极板,第一切换开关包括第一公共端、第二端和第三端,第一极板与第一公共端电连接,充电控制模组与第二端电连接,电容检测模组与第三端电连接,电路切换模组用于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的电导通状态,在第一公共端与第二端电导通的情况下,充电控制模组通过第一极板以及充电设备的第二极板进行充电,在第一公共端与第三端电导通的情况下,电容检测模组通过第一极板得到第一电容值。通过该电路控制装置,可以根据第一切换开关的电导通状态,控制充电控制模组通过第一极板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或控制电容检测模组通过第一极板检测第一电容值,避免出现器件堆叠的情况,同时,在充电控制模组通过第一极板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即使工作电压较高,也不会存在安全隐患,提高电子设备的安全性。
以上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控制装置,基于该电路控制装置的功能及其组成结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路控制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中可以包含如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电路控制装置。如图8所示,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S802中,在电容检测模组采集的电容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二端电导通。
其中,电容信息可以是在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三端电导通的情况下,电容检测模组通过第一极板得到的第一电容值,也可以是第一电容值在预设时间内的变化值,或者,电容信息还可以是在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二公共端与第五端电导通的情况下,电容检测模组通过第三极板得到的第二电容值,也可以是第二电容值在预设时间内的变化值等。
在实施中,例如,如果电路控制装置仅包括第一极板,则可以通过电容检测模组,通过第一极板得到第一电容值,并可以对第一电容值的大小或第一电容值在预设时间内的变化值进行检测,当第一电容值的大小或第一电容值在预设时间内的变化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二端电导通,例如,当电容检测模组检测到第一电容值在预设时间内的变化值大于预设变化阈值时,可以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二端电导通。
或者,如果电路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极板以及第三极板,则可以通过电容检测模组,获取第一电容值和第二电容值,可以在第一电容值和第二电容值中的至少一个,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二端电导通。
在S804中,在充电控制模组的充电电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三端电导通。
其中,第二预设条件可以是充电电流不大于预设电流阈值,或者,预设充电条件也可以是电容值处于预设范围阈值,又或者,预设充电条件还可以是预定时间段内,由第一电容器的电容值得到的电容变化值,大于预设电容变化阈值等,预设充电条件可以有多种,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路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电路控制装置,该电路控制装置包括:充电控制模组、电路切换模组、电容检测模组、第一切换开关和第一极板,第一切换开关包括第一公共端、第二端和第三端,第一极板与第一公共端电连接,充电控制模组与第二端电连接,电容检测模组与第三端电连接,电路切换模组用于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的电导通状态,在第一公共端与第二端电导通的情况下,充电控制模组通过第一极板以及充电设备的第二极板进行充电,在第一公共端与第三端电导通的情况下,电容检测模组通过第一极板得到第一电容值。通过该电路控制装置,可以根据第一切换开关的电导通状态,控制充电控制模组通过第一极板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或控制电容检测模组通过第一极板检测第一电容值,避免出现器件堆叠的情况,同时,在充电控制模组通过第一极板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即使工作电压较高,也不会存在安全隐患,提高电子设备的安全性。
以上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控制装置,基于该电路控制装置的功能及其组成结构,本发明实施例再提供一种电路控制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中可以包含如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电路控制装置。如图9所示,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S902中,在电路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极板和第三极板,且电容检测模组采集的第一电容值和/或第二电容值不小于预设电容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二端电导通,以及控制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二公共端与第四端电导通。
在实施中,例如,在获取到第一电容值和第二电容值后,可以根据第一电容值和/或第二电容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如在预设时间内的变化值大于预设变化阈值等)的情况,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二端电导通,以使充电控制模组通过第一极板与第三极板,与充电设备的第二极板以及充电设备的第四极板构成无线充电回路,以为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此外,为保证电路控制的准确性,可以对第一电容值和第二电容值进行融合计算,并在融合计算的结果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二端电导通。
在S904中,在充电控制模组的充电电流不大于预设电流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三端电导通。
在实施中,当充电控制模组的充电电流,在预设检测时间内不大于预设电流阈值时,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三端电导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路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电路控制装置,该电路控制装置包括:充电控制模组、电路切换模组、电容检测模组、第一切换开关和第一极板,第一切换开关包括第一公共端、第二端和第三端,第一极板与第一公共端电连接,充电控制模组与第二端电连接,电容检测模组与第三端电连接,电路切换模组用于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的电导通状态,在第一公共端与第二端电导通的情况下,充电控制模组通过第一极板以及充电设备的第二极板进行充电,在第一公共端与第三端电导通的情况下,电容检测模组通过第一极板得到第一电容值。通过该电路控制装置,可以根据第一切换开关的电导通状态,控制充电控制模组通过第一极板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或控制电容检测模组通过第一极板检测第一电容值,避免出现器件堆叠的情况,同时,在充电控制模组通过第一极板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即使工作电压较高,也不会存在安全隐患,提高电子设备的安全性。
以上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控制方法,基于同样的思路,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如图10所示。
该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模块1001和第二控制模块1002,其中:
第一控制模块1001,用于在电容检测模组采集的电容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二端电导通;
第二控制模块1002,用于在充电控制模组的充电电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三端电导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01,用于:
在预设时间内的变化值大于预设变化阈值等所述电容检测模组采集的第一电容值和/或第二电容值不小于预设电容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二端电导通,以及控制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二公共端与第四端电导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模块1002,用于:
在所述充电控制模组的充电电流不大于预设电流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三端电导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模块1002,用于:
当所述充电控制模组的充电电流,在预设检测时间内不大于预设电流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三端电导通。
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的传输装置还可执行图1-图9中电子设备执行的方法,并实现电子设备在图1-图9所示实施例的功能,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装置,通过在电容检测模组采集的电容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二端电导通,在充电控制模组的充电电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三端电导通。这样,可以根据第一切换开关的电导通状态,控制充电控制模组通过第一极板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或控制电容检测模组通过第一极板检测第一电容值,避免出现器件堆叠的情况,同时,在充电控制模组通过第一极板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即使工作电压较高,也不会存在安全隐患,提高电子设备的安全性。
图1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11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101、网络模块1102、音频输出单元1103、输入单元1104、传感器1105、显示单元1106、用户输入单元1107、接口单元1108、存储器1109、处理器1110、以及电源1111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1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
其中,处理器1110,用于:在电容检测模组采集的电容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二端电导通;在充电控制模组的充电电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三端电导通。
此外,所述处理器1110,还用于在所述充电控制模组的充电电流不大于预设电流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三端电导通。
另外,所述处理器1110,还用于当所述充电控制模组的充电电流,在预设检测时间内不大于预设电流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三端电导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中包含电路控制装置,该电路控制装置包括:充电控制模组、电路切换模组、电容检测模组、第一切换开关和第一极板,第一切换开关包括第一公共端、第二端和第三端,第一极板与第一公共端电连接,充电控制模组与第二端电连接,电容检测模组与第三端电连接,电路切换模组用于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的电导通状态,在第一公共端与第二端电导通的情况下,充电控制模组通过第一极板以及充电设备的第二极板进行充电,在第一公共端与第三端电导通的情况下,电容检测模组通过第一极板得到第一电容值。通过该电路控制装置,可以根据第一切换开关的电导通状态,控制充电控制模组通过第一极板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或控制电容检测模组通过第一极板检测第一电容值,避免出现器件堆叠的情况,同时,在充电控制模组通过第一极板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即使工作电压较高,也不会存在安全隐患,提高电子设备的安全性。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射频单元11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将来自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 11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单元11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11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和其他电子设备通信。
电子设备通过网络模块1102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1103可以将射频单元1101或网络模块110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1109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1103还可以提供与电子设备11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1103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110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11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11041和麦克风11042,图形处理器11041 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1106 上。经图形处理器110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109(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1101或网络模块1102进行发送。麦克风11042可以接收声音,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110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
电子设备110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10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110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电子设备11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110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电子设备姿态(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传感器1105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单元110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1106可包括显示面板11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1061。
用户输入单元110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1107 包括触控面板11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1072。触控面板110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11071上或在触控面板11071附近的操作)。触控面板11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1110,接收处理器11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11071。除了触控面板11071,用户输入单元1107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1107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11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11071可覆盖在显示面板11061上,当触控面板11071 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11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11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110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11中,触控面板11071与显示面板110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电子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11071与显示面板11061集成而实现电子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接口单元1108为外部装置与电子设备1100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 /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110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电子设备11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电子设备110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11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1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1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1110是电子设备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10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109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电子设备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1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11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10中。
电子设备11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111(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11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1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1110,存储器 1109,存储在存储器1109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1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110执行时实现上述电路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电路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G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基于上述电路控制装置,可以根据第一切换开关的电导通状态,控制充电控制模组通过第一极板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或控制电容检测模组通过第一极板检测第一电容值,避免出现器件堆叠的情况,同时,在充电控制模组通过第一极板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即使工作电压较高,也不会存在安全隐患,提高电子设备的安全性。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 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 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定界,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电路控制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控制模组、电路切换模组、电容检测模组、第一切换开关和第一极板;
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包括第一公共端、第二端和第三端,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一公共端电连接,所述充电控制模组与所述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电容检测模组与所述第三端电连接;
所述电路切换模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电导通状态;
在所述第一公共端与所述第二端电导通的情况下,所述充电控制模组通过所述第一极板以及充电设备的第二极板进行无线充电;
在所述第一公共端与所述第三端电导通的情况下,所述电容检测模组通过所述第一极板得到第一电容值;
所述电路切换模组与所述第一极板相连接;
所述电路切换模组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极板检测到的所述电子设备与外部介电物体的电容值,确定外部介电物体是充电设备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公共端与所述第二端电导通;在根据所述第一极板检测到的所述电子设备与外部介电物体的电容值,确定所述外部介电物体不是充电设备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公共端与所述第三端电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屏蔽结构件,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一屏蔽结构件间隔设置且相对分布,所述第一屏蔽结构件与所述电容检测模组电连接;
在所述第一公共端与所述第三端电导通的情况下,所述电容检测模组通过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一屏蔽结构件得到所述第一电容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三极板,所述第三极板与所述充电控制模组电连接;
在所述第一公共端与所述第二端电导通的情况下,所述充电控制模组通过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三极板,与所述充电设备的第二极板以及所述充电设备的第四极板进行无线充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切换开关,其中:
所述第二切换开关包括第二公共端、第四端和第五端,所述第三极板与所述第二公共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端与所述充电控制模组电连接,所述第五端与所述电容检测模组电连接;
在所述第一公共端与所述第二端电导通,且所述第二公共端与所述第四端电导通的情况下,所述充电控制模组通过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三极板、与所述充电设备的第二极板以及所述充电设备的第四极板进行无线充电;
在所述第二公共端与所述第五端电导通的情况下,所述电容检测模组通过所述第三极板得到第二电容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屏蔽结构件,所述第三极板与所述第二屏蔽结构件间隔设置且相对分布,所述第二屏蔽结构件与所述电容检测模组电连接;
在所述第二公共端与所述第五端电导通的情况下,所述电容检测模组通过所述第三极板和所述第二屏蔽结构件得到所述第二电容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切换模组与所述第一切换开关、所述第二切换开关以及所述电容检测模组相连接,所述电路切换模组用于根据所述电容检测模组检测到的所述第一电容值和/或所述第二电容值,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和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电导通状态。
7.一种电路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电容检测模组采集的电容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二端电导通;
在充电控制模组的充电电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三端电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切换开关,所述第二切换开关包括第二公共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二公共端与第三极板电连接,所述第四端与所述充电控制模组电连接,所述在电容检测模组采集的电容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二端电导通,包括:
在所述电路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极板和第三极板,且所述电容检测模组通过所述第一极板采集的第一电容值和/或通过所述第三极板采集的第二电容值不小于预设电容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二端电导通,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二公共端与第四端电导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充电控制模组的充电电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三端电导通,包括:
在所述充电控制模组的充电电流不大于预设电流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三端电导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充电控制模组的充电电流不大于预设电流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三端电导通,包括:
当所述充电控制模组的充电电流,在预设检测时间内不大于预设电流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三端电导通。
11.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切换开关,包括第一公共端、第二端和第三端,所述第一公共端与第一极板电连接,所述第二端与充电控制模组电连接,所述第三端与电容检测模组电连接;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电容检测模组采集的电容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确定外部介电物体是充电设备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二端电导通,所述充电控制模组通过所述第一极板以及充电设备的第二极板进行无线充电;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充电控制模组的充电电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三端电导通,所述电容检测模组通过所述第一极板得到第一电容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切换开关,所述第二切换开关包括第二公共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二公共端与第三极板电连接,所述第四端与所述充电控制模组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
在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极板和第三极板,且所述电容检测模组通过所述第一极板采集的第一电容值和/或通过所述第三极板采集的第二电容值不小于预设电容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二端电导通,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二公共端与第四端电导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
在所述充电控制模组的充电电流不大于预设电流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三端电导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
当所述充电控制模组的充电电流,在预设检测时间内不大于预设电流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三端电导通。
CN202010124364.6A 2020-02-27 2020-02-27 一种电路控制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12450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4364.6A CN111245055B (zh) 2020-02-27 2020-02-27 一种电路控制装置及方法
EP21761007.0A EP4113778A4 (en) 2020-02-27 2021-01-29 CIRCUIT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22548539A JP7450046B2 (ja) 2020-02-27 2021-01-29 回路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PCT/CN2021/074421 WO2021169729A1 (zh) 2020-02-27 2021-01-29 一种电路控制装置及方法
KR1020227033106A KR20220145383A (ko) 2020-02-27 2021-01-29 회로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US17/891,323 US20220393506A1 (en) 2020-02-27 2022-08-19 Circuit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4364.6A CN111245055B (zh) 2020-02-27 2020-02-27 一种电路控制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5055A CN111245055A (zh) 2020-06-05
CN111245055B true CN111245055B (zh) 2022-05-20

Family

ID=70873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24364.6A Active CN111245055B (zh) 2020-02-27 2020-02-27 一种电路控制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93506A1 (zh)
EP (1) EP4113778A4 (zh)
JP (1) JP7450046B2 (zh)
KR (1) KR20220145383A (zh)
CN (1) CN111245055B (zh)
WO (1) WO20211697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45055B (zh) * 2020-02-27 2022-05-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2148104B (zh) * 2020-09-30 2023-01-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2290963B (zh) * 2020-10-29 2022-07-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2578951A (zh) * 2020-12-17 2021-03-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77875B2 (ja) 2011-03-16 2015-02-25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非接触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5118226B2 (ja) 2011-03-30 2013-01-16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を有する受電デバイスおよび受電デバイスに給電する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EP2773012B1 (en) * 2011-10-28 2018-02-2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ontactless electrical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electricity supply device and electricity reception device using same
GB2513264A (en) 2012-02-22 2014-10-22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power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JP5737482B2 (ja) 2012-10-17 2015-06-1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ワイヤレス受電装置、ワイヤレス送電装置、及びワイヤレス送受電装置
US20140197782A1 (en) * 2013-01-15 2014-07-17 Lite-On It Corporation Wireless charger with combined electric radiation shielding and capacitive sensing functions
KR102113258B1 (ko) 2013-02-15 2020-05-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한 무선 충전 시스템
CN104124773B (zh) 2013-04-28 2018-09-25 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 阵列式无线电力发射系统及其接收端定位方法
WO2015030452A1 (ko) 2013-08-30 2015-03-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스타일러스 펜 및 터치 패널을 포함하는 이동 단말기
JP6163133B2 (ja) 2014-05-28 2017-07-12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における充電報知方法
US9973027B2 (en) 2015-09-01 2018-05-15 Dell Products, Lp Wireless power charging device with rear side magneto isolation marking
CN106569648A (zh) 2016-10-31 2017-04-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及移动设备控制方法
US10461566B2 (en) * 2017-10-06 2019-10-29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pacitive wireless charging
US9980342B1 (en) 2017-10-26 2018-05-22 Grote Industries, Llc Self-healing lighting device
CN107706981A (zh) 2017-10-27 2018-02-1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及无线充电装置
CN107846084B (zh) 2017-11-09 2019-09-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及无线充电方法
CN108051861B (zh) 2018-01-10 2024-01-3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佩戴检测电路及智能穿戴设备
CN111245055B (zh) * 2020-02-27 2022-05-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2039228A (zh) * 2020-08-31 2020-12-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充电电路和电子设备的充电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69729A1 (zh) 2021-09-02
EP4113778A4 (en) 2023-09-27
KR20220145383A (ko) 2022-10-28
JP2023513286A (ja) 2023-03-30
EP4113778A1 (en) 2023-01-04
CN111245055A (zh) 2020-06-05
US20220393506A1 (en) 2022-12-08
JP7450046B2 (ja) 2024-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45055B (zh) 一种电路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8347759B (zh) 一种柔性屏的防干扰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768810B (zh) 一种信号处理电路、终端设备及信号处理方法
CN109672254B (zh) 一种充电控制电路、终端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0838748B (zh) 电子设备及其充电控制系统
CN109739394B (zh) 一种sar值的处理方法、移动终端
CN111092621B (zh) 射频电路、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710150B (zh) 按键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9888928B (zh) 一种终端及无线充电控制方法
CN108196753B (zh) 一种界面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995110B (zh) 一种连接器、电子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443815A (zh) 一种振动提醒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352559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1182215B (zh) 一种可分离式摄像头模组的供电装置
CN110755840A (zh) 游戏控制方法、按键结构、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64650A (zh) 按键触发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0753391B (zh) 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0721451U (zh) 一种功能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966298B (zh) 通信频段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012146B (zh) 一种通信共享方法及终端
CN107864294B (zh) 一种免打扰模式启动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694419A (zh) 传感器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JPWO2021169729A5 (zh)
CN111459323A (zh) 操控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1356221A (zh) 一种发射功率的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