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44299A - 去定位器及使用该去定位器的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去定位器及使用该去定位器的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44299A
CN111244299A CN201811440031.3A CN201811440031A CN111244299A CN 111244299 A CN111244299 A CN 111244299A CN 201811440031 A CN201811440031 A CN 201811440031A CN 111244299 A CN111244299 A CN 1112442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ntact pad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yer
emit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400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清烟
颜丰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minescence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uminescence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minescence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Luminescence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144003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44299A/zh
Priority to TW108130363A priority patent/TWI7446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44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429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Abstract

一种去定位器及使用该去定位器的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包括基板、第一电极层。第一电极层,设置于基板上,其中第一电极层两侧分别具有第一接触垫及第二接触垫,且其中第一接触垫及第二接触垫之间,可设置该去定位器。去定位器可包括彼此相邻的多数个长条状透明导电物,其中相邻的两个长条状透明导电物之间,可设置有彼此相邻的多数个透明导电块。在本发明的发光装置中,受短路缺陷影响的区域较小,肉眼不易察觉,也不影响整个发光装置的正常运作。并且,本发明的发光装置制造成本较低,较接近镜面,且所发出的光是均匀而非网格状的,从而具有更好的应用性。

Description

去定位器及使用该去定位器的发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内容是关于一种发光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使用去定位器的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包括阳极、有机发光层、以及阴极。当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导通电压时,电洞将自阳极注入,并进入有机发光层,而电子则自阴极注入,并进入有机发光层。因此,电子和电洞于有机发光层中复合(recombination)产生激子(exciton)。激子再通过发光机制松弛而发射光。
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一般借由沉积阳极、有机发光层、以及阴极于基板上所制成,且通常在无尘室中进行。然而,即便在无尘室中,仍可能存在粒子污染。举例而言,粒子可能造成有机发光层的某一区域的厚度变薄,或甚至造成阳极与阴极直接接触(以下称为短路缺陷),从而产生较小电阻的电流路径。据此,电流集中流向此区域,造成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短路。在较严重的情况下,整个有机发光层可能不发光。
在美国专利No.9,825,249B2中提到,可形成图案化的第一电极以避免上述问题。如图1A所示,所述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包括导电单元1、导电连接器2、辅助电极3、以及绝缘层4。导电连接器2配置以具有特定范围的长宽比,从而使其具有可防止短路缺陷的电阻值。具体而言,当短路缺陷发生于导电单元1时(即在此具有较小电阻的电流路径),导电连接器2可防止所有驱动电流皆流至此缺陷部分。亦即,导电连接器2可控制漏电流量,使其不会无限制地增加。从而,即使某些导电单元1发生短路缺陷,其余不存在有短路缺陷的导电单元1仍可正常地运作。
为了维持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亮度一致性,上述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包括较低电阻的辅助电极3。然而,此设计使得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制造成本提高,且如图1B所示,其外观有明显的网格状。此外,由于导电单元1的尺寸大小肉眼可见,当某些导电单元1发生短路缺陷时,外观上可发现明显的暗点(如图1B所示)。在某些情况下,短路缺陷可能使绝缘层4被烧穿,造成第二电极直接与辅助电极3导通,进而使整个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不发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态样是一种去定位器(delocalizer),用于使有机发光层的发光区域暗点去定位化(delocalized)。去定位器是非网格状的,其可包括彼此相邻的多数个长条状透明导电物,还可包括彼此相邻的多数个透明导电块,电性连接在相邻的两个长条状透明导电物之间。上述发光区域有一位置发生短路缺陷,而本发明的去定位器可以使发光区域所发射的光,在越靠近该位置的时候,渐层地变微弱,而不是整个发光区域都不发光,所以用肉眼观察有机发光层时,不会看到暗点。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电性连接在每个长条状透明导电物相对两侧的透明导电块,在一方向上彼此错开。
本发明的另一态样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去定位器的发光装置,包括有机发光层,发光装置还包括:绝缘层,覆盖去定位器,其中绝缘层具有一开口,且其中有机发光层填充于开口中;以及一第二电极层,设置于有机发光层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发光装置还包括一第一接触垫及一第二接触垫,其中第一接触垫及第二接触垫之间,串接有长条状透明导电物。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发光装置还包括导电层,设置于第一接触垫及第二接触垫上,其中导电层是银胶层,用以降低通过第一接触垫或第二接触垫的电流路径中的阻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接触垫及第二接触垫之间,每个长条状透明导电物具有至少一封闭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封闭圈连接至少一个透明导电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每个长条状透明导电物为8字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每个封闭圈为菱形,且彼此电性连接。
以下将以实施方式对上述说明作详细的描述,并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A为传统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第一电极的俯视示意图。
图1B为传统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发光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可另参考附件的附图1)
图2B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沿着图2A的线B-B'截取的剖面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沿着图2A的线C-C'截取的剖面示意图。
图2D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一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可另参考附件的附图2)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可另参考附件的附图3)
图5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可另参考附件的附图4)
图5B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封闭圈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下文针对了本发明的实施态样与具体实施例提出了说明性的描述;但这并非实施或运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唯一形式。以下所揭露的各实施例,在有益的情形下可相互组合或取代,也可在一实施例中附加其他的实施例,而无须进一步的记载或说明。在以下描述中,将详细叙述许多特定细节以使读者能够充分理解以下的实施例。然而,可在无此等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本发明的实施例。
再者,空间相对用语,例如“下”、“下方”、“之下”、“上”、“上方”、“之上”等,这是为了便于叙述一组件或特征与另一组件或特征之间的相对关系。这些空间上的相对用语的真实意义包含其他的方位。例如,当图式上下翻转180度时,一组件与另一组件之间的关系,可能从“下”、“下方”、“之下”变成“上”、“上方”、“之上”。此外,本文中所使用的空间上的相对叙述也应作同样的解释。
请同时参照图2A、图2B及图2C。图2A绘示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的俯视示意图,而图2B及图2C分别绘示发光装置10沿着图2A的线B-B'及线C-C'截取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A、图2B及图2C所示,发光装置10包括基板100、第一电极层200、绝缘层300、有机发光层400、第二电极层500、以及导电层600。须注意者,为了清楚起见,图2A省略了有机发光层400、第二电极层500及导电层600。
基板100为具有优异透光性的基板。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100例如是玻璃基板、树脂基板或塑料基板。举例来说,基板100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基板、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PEN)基板、聚醚醚酮(polyether ether ketone,PEEK)基板、或聚酰亚胺(polyimide,PI)基板,但不以此为限。
第一电极层200设置于基板100上。第一电极层200的两侧可以分别具有第一接触垫210、第二接触垫220。第一电极层200内没有网格状的辅助电极,但可还包含去定位器(delocalizer)230。去定位器230,可以是一种透明导电构造。去定位器230较接近镜面,是非网格状的,不像网格状的辅助电极。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200的厚度为50~500纳米。具体地,第一接触垫210及第二接触垫220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去定位器230设置于第一接触垫210及第二接触垫220之间。详细而言,去定位器230包括多个长条状透明导电物233,又可包括多个透明导电块234,设置在相邻的两个长条状透明导电物233之间。长条状透明导电物233从第一接触垫210延伸至第二接触垫220,且透明导电块234配置在两相邻的长条状透明导电物233之间。此外,每个透明导电块234桥接两相邻的长条状透明导电物233。在一些实施例中,各长条状透明导电物233之间互相平行,且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其中第二方向D2垂直于第一方向D1。在一些实施例中,各透明导电块234之间互相平行,且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第一接触垫210、第二接触垫220及去定位器230成分可以是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ITO)或铟锌氧化物(indium zinc oxide,IZO)等导电氧化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长条状透明导电物233的第二宽度W1为10~50微米,例如15微米、20微米或30微米。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明导电块234的宽度W6为5~25微米,例如10微米、15微米或20微米。如图2A所示,两相邻的透明导电块234之间具有一距离234D,且距离234D为长条状透明导电物233的第二宽度W1的约10倍以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距离234D为200~2000微米,例如300微米、500微米或1000微米。
须说明的是,距离234D可以是第二宽度W1的约10倍以上,可以提供特定的技术效果,更好是在约10倍至约100倍。更仔细地说,请参照图3,图3绘示图2A发光装置10的区域R1的局部放大图。如图3所示,两相邻的透明导电块234界定出长条状透明导电物233的区段S1。由于长条状透明导电物233是由如铟锡氧化物或铟锌氧化物等导电氧化物所组成,当距离234D为第二宽度W1的约10倍以上时,可使区段S1具有可防止短路缺陷的电阻值,更好是在约10倍至约100倍。具体而言,当区段S1上发生短路缺陷时(即在此具有较小电阻的电流路径),由于区段S1具有所述特定的长宽比,从而提供较大的电阻值以防止所有驱动电流皆流至此缺陷部分。亦即,可借由调整距离234D及第二宽度W1的比来控制漏电流量,使漏电流量不会过大而影响装置的运作。
请继续参照图3,有机发光层400可具有一发光区域R2及另一发光区域R3。举例来说,当发光区域R2的位置P1发生短路缺陷时,仅有发光区域R2受短路缺陷所影响,而当位置P2(即长条状透明导电物233与透明导电块234的交界处)发生短路缺陷时,则仅有发光区域R3受短路缺陷所影响。详言之,当位置P1发生短路缺陷时,去定位器230可以使发光区域R2所发射的光,在越靠近位置P1的时候,渐层地变微弱,而不是整个发光区域R2都不发光。换句话说,发光区域R2即使有暗点,也会被去定位器230去定位化(delocalized),所以用肉眼观察有机发光层400时,不会看到暗点。这是因为各电流路径的总跨电压(即在第一电极层200的跨电压、从第一电极层200通过有机发光层400至第二电极层500的跨电压、以及在第二电极层500的跨电压之和)相同,因此当位置P1发生短路缺陷时,电流集中流向位置P1(即电流增加)。据此,在总跨电压的值是固定的情况下,越靠近位置P1处的有机发光层400所分配到的跨电压越少,从而所发射的光越暗或不发光。反之,越远离位置P1处的有机发光层400所分配到的跨电压越多,使其所发射的光越亮。
类似地,当位置P2发生短路缺陷时,去定位器230可以使发光区域R3所发射的光,在越靠近位置P2的时候,渐层地变微弱,而不是整个发光区域R3都不发光。换句话说,发光区域R3即使有暗点,也会被去定位器230去定位化(delocalized),所以用肉眼观察有机发光层400时,不会看到暗点。如此一来,当发生短路缺陷时,仅有一小块区域受影响,但不会有暗点,其他区域也仍可正常地运作。此外,在受影响的区域中,越靠近短路缺陷位置处所发射的光是渐层地变暗,而不是整块受影响的区域皆不发光,从而在肉眼观察时,不会看到明显的暗点。
回到图2A,如图2A所示,两相邻的长条状透明导电物233与两相邻的透明导电块234界定出一间隙G1。相邻的两个长条状透明导电物233之间具有一宽度(或称第一间隔)W5。第一间隔W5最好是不大于30微米。间隙G1在第一方向D1上的一第一间隔W5与每个长条状透明导电物233所具有的第二宽度W1的比可以为1:2~1:4。第二宽度W1最好是不小于第一间隔W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间隔W5为5~25微米,例如10微米、15微米或20微米。此外,位在长条状透明导电物233相对两侧的透明导电块234在第一方向D1上彼此错开。此外,在去定位器230所占据的区域中,当所有长条状透明导电物233的面积、透明导电块234的面积及间隙G1的面积之总和以100%计,则所有长条状透明导电物233的面积及透明导电块234的面积之总和为50%~80%,例如为60%、65%、70%或75%。
为了详细地说明绝缘层300及第一电极层200之间的关系,请参考图2D。如图2D所示,本发明的发光装置,可还包括绝缘层300覆盖第一电极层200的去定位器230靠近第一接触垫210的一第一部分231及靠近第二接触垫220的一第二部分232。去定位器230的第一部分231在第二方向D2上具有一宽度W3,而去定位器230的第二部分232在第二方向D2上具有一宽度W4。如图2D所示,绝缘层300可还具有开口300a。开口300a为长方形,其在第一接触垫210及第二接触垫220之间,具有一第一宽度W2。开口300a可还具有一第一长度L2不小于上述第一宽度W2。开口300a在第二方向D2上的第一宽度W2与第一部分231的宽度W3及第二部分232的宽度W4之和等于去定位器230的宽度W7(即第一宽度W2+宽度W3+宽度W4=宽度W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宽度W3及第二宽度W4小于间隙G1在第二方向D2上的长度234D。较佳来说,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宽度W3及第二宽度W4为200~1000微米,例如400微米、600微米或800微米。
去定位器230靠近第一接触垫210的第一部分231及靠近第二接触垫220的第二部分232被绝缘层300所覆盖提供特定的技术效果。具体而言,由于去定位器230的第一部分231及第二部分232被绝缘层300所覆盖,因此当形成有机发光层400时,有机发光层400仅填充于绝缘层300的开口300a中,而没有形成于去定位器230的第一部分231及第二部分232上。据此,避免了短路缺陷发生在去定位器230的第一部分231及第二部分232时,可能导致的严重问题(例如整个有机发光层400可能不发光)。
如图2D所示,绝缘层300的开口300a在第一方向D1上具有一第一长度L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长度L2大于开口300a在第二方向D2上的第一宽度W2。
有机发光层400填充于绝缘层300的开口300a中,并覆盖去定位器230的暴露部分。具体地,如图2B及图2C所示,有机发光层400的上表面高于绝缘层300的上表面,且有机发光层400覆盖绝缘层300的一部分。须说明的是,虽然在图2B及图2C中绘示的有机发光层400为单层结构,但应理解,有机发光层400可为多层结构,例如包括电洞注入层(HIL)、电洞传输层(HTL)、发射层(EML)、电子传输层(ETL)、电子注入层(EIL)等。有机发光层400的材料可以是本领域已知的适合作为电洞注入层、电洞传输层、发射层、电子传输层或电子注入层的任何材料。
第二电极层500设置于有机发光层400上。具体地,如图2B所示,在第一方向D1上,第二电极层500覆盖有机发光层400及绝缘层300。如图2C所示,在第二方向D2上,第二电极层500的侧壁与有机发光层400的侧壁对齐。但应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层500的侧壁与有机发光层400的侧壁可以不对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层500包括金属,例如铜、银或金等,但不以此为限。
导电层600设置于第一电极层200的第一接触垫210及第二接触垫22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层600为金属胶层,例如银胶层、或钼铝钼层等,但不以此为限。借由将导电层600设置于第一接触垫210及第二接触垫220上,可降低通过第一接触垫210或第二接触垫220的电流路径中的阻抗。
图4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a的俯视示意图。须说明的是,在图4中,与图2A、图2D相同或相似的组件被给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相关说明。此外,为了清楚起见,图4省略了有机发光层400、第二电极层500及导电层600。请参考图4,在第一接触垫210及第二接触垫220之间,每个长条状透明导电物233具有至少一封闭圈U1,且可以彼此电性连接。因此,在一实施方式中,每个长条状透明导电物233的俯视轮廓为“8”字形。各封闭圈U1是由每个长条状透明导电物233的第一导电条U1a、第二导电条U1b所构成的封闭几何图形。封闭圈U1可以是菱形,由两个第一导电条U1a及两个第二导电条U1b所构成。在图4中,各第一导电条U1a沿着一第三方向D3延伸,且各第二导电条U1b沿着一第四方向D4延伸。第三方向D3与第四方向D4之间具有一角度θ,且角度θ小于90°。
具体地,两相邻的第一导电条U1a与两相邻的第二导电条U1b界定出一菱形间隙G2。菱形间隙G2的相对的两个边之间具有一距离234D。距离234D为长条状透明导电物233的第二宽度W1的约10倍以上,更好是在约10倍至约100倍。据此,两相邻的透明导电块234界定出的区段S1具有可防止短路缺陷的电阻值。此外,菱形间隙G2在第一方向D1上具有一第二宽度W11,在第二方向D2上具有一长度D5。第二宽度W11与长条状透明导电物233的一第二宽度W1的比为1:2~1:4。去定位器230被绝缘层300所覆盖的第一部分231及第二部分232在第二方向D2上分别具有宽度W3及宽度W4,且宽度W3及宽度W4小于菱形间隙G2的长度D5。
图5A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b的俯视示意图。如图5A所示,发光装置10b包括基板100、第一电极层200、绝缘层300、有机发光层、第二电极层、以及导电层。须注意者,为了清楚起见,图5A省略了有机发光层、第二电极层及导电层。
第一电极层200设置于基板100上,并包含第一接触垫210、第二接触垫220及去定位器230。具体地,第一接触垫210及第二接触垫220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去定位器230设置于第一接触垫210及第二接触垫220之间。更具体地,去定位器230包括多个长条状透明导电物233及多个透明导电块234。
请参考图5A,在第一接触垫210及第二接触垫220之间,每个长条状透明导电物233具有至少一封闭圈U1。各封闭圈U1由长条状透明导电物233的多个导电条所构成的封闭几何图形。有的封闭圈U1会连接至少一个该些透明导电块234。请参考图5B,图5B绘示一封闭圈U1的局部放大图。如图5B所示,封闭圈U1由两个第一导电条U1a及两个第二导电条U1b所构成。各第一导电条U1a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各第二导电条U1b沿着一第二方向D2延伸。第二方向D2垂直于第一方向D1。
第二导电条U1b具有一长度L1及一宽度W8,且长度L1为宽度W8的约10倍以上,更好是在约10倍至约100倍。据此,第二导电条U1b具有可防止短路缺陷的电阻值。两个第一导电条U1a及两个第二导电条U1b界定出一间隙G3。间隙G3在第一方向D1上具有宽度W9,在第二方向D2上具有长度L1。间隙G3的宽度W9与第二导电条U1b的宽度W8的比为1:2~1:4。
如图5A所示,长条状透明导电物233从第一接触垫210延伸至第二接触垫220,且长条状透明导电物233通过至少一个透明导电块234彼此连接。
各长条状透明导电物233具有位于两相邻的封闭圈U1之间的一连接部分C1。具体地,连接部分C1在第二方向D2上具有一长度L3,在第一方向D1上具有一第二宽度W10,且长度L3为第二宽度W10的约10倍以上,更好是在约10倍至约100倍。据此,连接部分C1具有可防止短路缺陷的电阻值。
绝缘层300覆盖第一电极层200的一部分,并具有一开口300a暴露出去定位器230。具体地,绝缘层300覆盖去定位器230靠近第一接触垫210的一第一部分231及靠近第二接触垫220的一第二部分232。去定位器230的第一部分231在第二方向D2上具有一宽度W3,而去定位器230的第二部分232在第二方向D2上具有一宽度W4。如图5A所示,开口300a在第二方向D2上的第一宽度W2与第一部分231的宽度W3及第二部分232的宽度W4之和等于去定位器230的宽度W7(即第一宽度W2+宽度W3+宽度W4=宽度W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宽度W3及第二宽度W4小于间隙G3在第二方向D2上的长度L1。
如图5A所示,绝缘层300的开口300a在第一方向D1上具有一第一长度L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长度L2大于开口300a在第二方向D2上的第一宽度W2。
有机发光层填充于开口300a中,并覆盖去定位器230的暴露部分。第二电极层设置于有机发光层上。导电层设置于第一电极层200的第一接触垫210及第二接触垫220上。关于有机发光层、第二电极层及导电层之细节,请参考图2B、图2C及对应的相关段落的叙述。
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的发光装置,在本发明的发光装置中,受短路缺陷影响的区域较小,肉眼不易察觉,也不影响整个发光装置的正常运作。并且,受影响区域渐层地变暗,因此当用肉眼观察时,不会看到明显的暗点。此外,相较于传统的发光装置,本发明的发光装置不具有网格状的辅助电极。因此,制造成本较低,较接近镜面,且所发出的光是均匀而非网格状的,从而具有更好的应用性。再者,本发明的发光装置不具有网格状的辅助电极,不会有绝缘层被烧穿使整个发光装置不发光的严重短路问题。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但其他实施方式亦有可能。因此,所请请求项的精神与范围并不限定于此处实施方式所含的叙述。
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明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符号说明】
1 导电单元
2 导电连接器
3 辅助电极
4 绝缘层
10、10a、10b 发光装置
100 基板
200 第一电极层
210 第一接触垫
220 第二接触垫
230 去定位器
231 第一部分
232 第二部分
233 长条状透明导电物
234 透明导电块
234D 距离
300 绝缘层
300a 开口
400 有机发光层
500 第二电极层
600 导电层
C1 连接部分
D1 第一方向
D2 第二方向
D3 第三方向
D4 第四方向
D5 长度
G1 间隙
G2 菱形间隙
G3 间隙
L1、L2、L3 长度
P1、P2 位置
R1 区域
R2、R3 发光区域
S1 区段
U1 封闭圈
U1a 第一导电条
U1b 第二导电条
W1、W2、W3、W4、W5、W6、W7、W8、W9、W10、W11 宽度
θ 角度

Claims (10)

1.一种去定位器,其特征在于,用于使有机发光层的发光区域暗点去定位化,该去定位器是非网格状的,其包括:
彼此相邻的多数个长条状透明导电物;以及
彼此相邻的多数个透明导电块,电性连接在相邻的两个该些长条状透明导电物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定位器,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区域有一位置发生短路缺陷,且其中该去定位器可以使该发光区域所发射的光,在越靠近该位置的时候,渐层地变微弱,而不是整个该发光区域都不发光,所以用肉眼观察该有机发光层时,不会看到该暗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定位器,其特征在于,电性连接在每个该些长条状透明导电物相对两侧的该些透明导电块,在一方向上彼此错开。
4.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的去定位器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该有机发光层,该发光装置还包括:
绝缘层,覆盖该去定位器,其中该绝缘层具有一开口,且其中该有机发光层填充于该开口中;以及
第二电极层,设置于该有机发光层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接触垫及第二接触垫,其中该第一接触垫及该第二接触垫之间,串接有该些长条状透明导电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层,设置于该第一接触垫及该第二接触垫上,其中该导电层是银胶层,用以降低通过该第一接触垫或该第二接触垫的电流路径中的阻抗。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一接触垫及该第二接触垫之间,每个该些长条状透明导电物具有至少一封闭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封闭圈连接至少一个该些透明导电块。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该些长条状透明导电物为8字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该些封闭圈为菱形,且彼此电性连接。
CN201811440031.3A 2018-11-29 2018-11-29 去定位器及使用该去定位器的发光装置 Withdrawn CN1112442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40031.3A CN111244299A (zh) 2018-11-29 2018-11-29 去定位器及使用该去定位器的发光装置
TW108130363A TWI744682B (zh) 2018-11-29 2019-08-22 高效率發光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40031.3A CN111244299A (zh) 2018-11-29 2018-11-29 去定位器及使用该去定位器的发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4299A true CN111244299A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74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40031.3A Withdrawn CN111244299A (zh) 2018-11-29 2018-11-29 去定位器及使用该去定位器的发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44299A (zh)
TW (1) TWI74468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56512A1 (en) * 2003-12-30 2005-07-21 Vadim Savvateev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electrode having apertures and methods of using such devices
CN101165941A (zh) * 2006-10-17 2008-04-23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光面板和具有它的光源设备
US20110204343A1 (en) * 2008-04-15 2011-08-25 Novaled Ag Light-Emitting Organic Component, Arrangement Having a Plurality of Light-Emitting Oranic Components and Electrode Structure
CN105210206A (zh) * 2013-05-16 2015-12-30 株式会社Lg化学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63645A (zh) * 2014-05-12 2017-02-2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70092891A1 (en) * 2014-05-16 2017-03-30 Pioneer Corporation Light-emitt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18020B2 (ja) * 2010-12-16 2017-04-19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
TW201408121A (zh) * 2012-08-01 2014-02-16 Ultimate Image Corp 可調光色有機發光二極體照明裝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56512A1 (en) * 2003-12-30 2005-07-21 Vadim Savvateev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electrode having apertures and methods of using such devices
CN101165941A (zh) * 2006-10-17 2008-04-23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光面板和具有它的光源设备
US20110204343A1 (en) * 2008-04-15 2011-08-25 Novaled Ag Light-Emitting Organic Component, Arrangement Having a Plurality of Light-Emitting Oranic Components and Electrode Structure
CN105210206A (zh) * 2013-05-16 2015-12-30 株式会社Lg化学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63645A (zh) * 2014-05-12 2017-02-2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70092891A1 (en) * 2014-05-16 2017-03-30 Pioneer Corporation Light-emitt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8494A (zh) 2020-10-16
TWI744682B (zh) 2021-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08752B (zh) 薄膜晶体管、其制造方法和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US8294363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with improved brightness control and narrow fr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the light-emitting device
US8149188B2 (en) EL display device
KR101477955B1 (ko) 유기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469413B1 (ko) 유기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084183B1 (ko)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EP1722425A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862825B (zh) 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发光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KR20050034427A (ko) 평판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US9966556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having a compensation resistance part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auxiliary electrode
KR20110049261A (ko) 유기 발광 조명 장치
KR20150129561A (ko) 유기발광소자
KR20140116007A (ko) 유기 일렉트로 루미네센스 표시 장치
KR20040040293A (ko) 디스플레이용 유기 광-방출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050116658A1 (en) Organic EL display device
US9516713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CN111244299A (zh) 去定位器及使用该去定位器的发光装置
KR20160032405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TWI677123B (zh) 去定位器及使用該去定位器的發光裝置
CN114335029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413156B1 (ko) Oled 조명 장치
CN114424270B (zh) 显示装置
KR20150123599A (ko) 유기발광소자
WO2022252081A1 (zh) 显示装置、显示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KR100615249B1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5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