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43614A - 一种对讲机、蓝牙耳机和通信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讲机、蓝牙耳机和通信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43614A
CN111243614A CN202010201720.XA CN202010201720A CN111243614A CN 111243614 A CN111243614 A CN 111243614A CN 202010201720 A CN202010201720 A CN 202010201720A CN 111243614 A CN111243614 A CN 1112436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interphone
bluetooth headset
processing device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0172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43614B (zh
Inventor
安凯
邵明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Fengy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Jifengtianx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Jifengtianx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Jifengtianx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0172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436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43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36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436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36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21/00Speech or voice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to produce another audible or non-audible signal, e.g. visual or tactile, in order to modify its quality or its intelligibility
    • G10L21/02Speech enhancement, e.g. noise reduction or echo cancellation
    • G10L21/0208Noise filt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Interconnect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tercoms, And Interphon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对讲机、蓝牙耳机和通信组件。该对讲机包括第一处理装置、耳机放置部和第一通信触点;耳机放置部用于放置蓝牙耳机,且在蓝牙耳机放置于耳机放置部时,第一通信触点与蓝牙耳机的第二通信触点电连接;第一处理装置用于在获取到发送指令,且确认蓝牙耳机内置于耳机放置部时,通过电连接的第一通信触点和第二通信触点向蓝牙耳机发送拾取指令;第一处理装置还用于发送降噪处理后的声音信息。该技术方案中可以避免需要在对讲机中设置降噪芯片并加载降噪算法的情况,降低了与蓝牙耳机配合使用的对讲机的硬件成本,有利于该对讲机的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对讲机、蓝牙耳机和通信组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讲机、蓝牙耳机和通信组件。
背景技术
用户在使用对讲机时,该对讲机可以通过设置的麦克风拾取用户的声音并将语音信息发送至其他对讲机,其他对讲机可以通过设置的扬声器播放接收到的语音信息。
相关技术中,为了便于用户在嘈杂的环境中使用,需要对讲机对拾取到的语音信息进行降噪处理,即需要对讲机设置额外的降噪芯片并加载额外的降噪算法。但是添加降噪芯片并加载该降噪算法可能会造成对讲机的硬件成本增加,不利于对讲机的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对讲机硬件成本较大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对讲机、蓝牙耳机和通信组件。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对讲机,所述对讲机包括第一处理装置、耳机放置部和第一通信触点,所述第一通信触点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连接;
所述耳机放置部用于放置蓝牙耳机,且在所述蓝牙耳机放置于所述耳机放置部时,所述第一通信触点与所述蓝牙耳机的第二通信触点电连接;
所述第一处理装置用于在获取到发送指令,且确认所述蓝牙耳机内置于所述耳机放置部时,通过电连接的所述第一通信触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触点向所述蓝牙耳机发送拾取指令,以便于所述蓝牙耳机响应于所述拾取指令开启麦克风拾取外界的声音信息,然后对所述声音信息进行降噪处理,并将降噪处理后的声音信息通过电连接的所述第一通信触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触点发送至所述对讲机;所述第一处理装置还用于发送所述降噪处理后的声音信息。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对讲机在确认存在有内置的蓝牙耳机时,可以通过蓝牙耳机的麦克风和降噪功能拾取声音信息并进行降噪处理,避免了需要在对讲机中设置降噪芯片并加载降噪算法的情况,降低了与蓝牙耳机配合使用的对讲机的硬件成本,有利于该对讲机的推广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讲机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连接的第一状态触点;
所述第一处理装置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状态触点检测到的电压,并在所述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压时,确认所述蓝牙耳机内置于所述耳机放置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装置还用于在确认所述蓝牙耳机放置于所述耳机放置部时,关闭所述对讲机的麦克风。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装置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状态触点检测到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且与所述蓝牙耳机未建立蓝牙连接时,开启所述对讲机的麦克风。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讲机还包括第一检测触点,在所述蓝牙耳机内置于所述耳机放置部时所述第一检测触点与所述蓝牙耳机的第二检测触点连接;
所述第一检测触点用于输出第一检测电压,以便于所述蓝牙耳机的第二检测触点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检测触点输出的第一检测电压时,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电压确认是否内置于所述对讲机。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蓝牙耳机,所述蓝牙耳机包括第二处理装置和与所述第二处理装置连接的第二通信触点;
在所述蓝牙耳机内置于对讲机时,所述第二通信触点与所述对讲机的第一通信触点电连接;
所述第二处理装置用于在确认内置于对讲机时,通过电连接的所述第二通信触点和所述第一通信触点接收所述对讲机发送的拾取指令,并响应于所述拾取指令开启麦克风拾取外界的声音信息,然后对所述声音信息进行降噪处理,并将降噪处理后的声音信息通过电连接的所述第二通信触点和所述第一通信触点发送至所述对讲机,以便于所述对讲机发送所述降噪处理后的声音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蓝牙耳机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处理装置连接的第二检测触点;在所述蓝牙耳机内置于对讲机时,所述第二检测触点与所述对讲机的第一检测触点连接;
所述第二处理装置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检测触点检测到的电压,并在所述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压时,确认所述蓝牙耳机内置于所述对讲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蓝牙耳机包括电池;
第二处理装置用于采用所述第二检测触点检测到的电压为所述电池充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蓝牙耳机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处理装置连接的第二状态触点;在所述蓝牙耳机内置于对讲机时,所述第二状态触点与所述对讲机的第一状态触点连接;
所述第二状态触点用于输出第二检测电压,以便于所述对讲机通过所述第一状态触点检测到所述第二检测电压,并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电压确认所述蓝牙耳机是否内置于所述对讲机。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信组件,所述通信组件包括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对讲机和权利要求6至9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蓝牙耳机。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对讲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蓝牙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对讲机10,如图1所示,该对讲机10包括第一处理装置101、耳机放置部102和第一通信触点103,第一通信触点103与第一处理装置101连接。
其中,耳机放置部102用于放置蓝牙耳机20,如图2所示,蓝牙耳机20为与该对讲机10配合使用的蓝牙耳机,设置有第二通信触点202。在蓝牙耳机20放置于耳机放置部102时,该对讲机10的第一通信触点103与蓝牙耳机20的第二通信触点202电连接。可选的,蓝牙耳机20可以将入耳的部份朝向对讲机10插入该耳机放置部102,此时该蓝牙耳机20内置于该对讲机10,即放置在该耳机放置部102中,且该蓝牙耳机20的麦克风位于该耳机放置部102的开口端,便于拾取外界的声音信息;或者该耳机放置部102设置有声音拾取端,该声音拾取端可以覆盖有网状结构,该蓝牙耳机20的麦克风与该声音拾取端对应设置,通过该网状结构拾取外界的声音信息。图1所示的对讲机和图2所示的蓝牙耳机均为示例,并不限定本公开所述的对讲机和蓝牙耳机的形状和匹配方式。
该第一处理装置101用于在获取到发送指令,且确认蓝牙耳机20内置于耳机放置部102时,通过电连接的第一通信触点103和第二通信触点202向蓝牙耳机20发送拾取指令。蓝牙耳机20即可响应于该拾取指令开启麦克风,使得该麦克风可以拾取外界的声音信息,然后对声音信息进行降噪处理,并将降噪处理后的声音信息通过电连接的第一通信触点103和第二通信触点202发送至对讲机10。该第一处理装置101即可将接收到的降噪处理后的声音信息作为基带芯片的输入信号,经过该基带芯片调制后发送出去。
示例的,当用户确认停止使用蓝牙耳机20,或者需要将蓝牙耳机20内置于对讲机10充电时,可以将该蓝牙耳机20放置于对讲机10设置的耳机放置部102,同时也避免了蓝牙耳机20另外放置可能造成的丢失问题。
对讲机10上设置有用于发送语音信息的按键,用户在需要发送语音信息时,可以按动该按键。对讲机10在待机时,可以实时确定该按键是否被按动,该按键可以为实体按键,也可以为虚拟按键,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若该按键被按动,则确定获取到发送指令。此时对讲机10可以确定其设置的耳机放置部102中是否内置有蓝牙耳机20,若是,则对讲机10通过电连接的第一通信触点103和第二通信触点202向该蓝牙耳机20发送拾取指令。同时,该蓝牙耳机20在确定放置于对讲机10的耳机放置部102之后,可以开启接收通道,实时检测是否接收到对讲机10通过电连接的第一通信触点103和第二通信触点202发送的拾取指令。若确定接收到该拾取指令,则蓝牙耳机20可以响应于该拾取指令开启麦克风,该麦克风可以拾取外界的声音信息。此时若用户述说语音信息,则可以被蓝牙耳机20的麦克风拾取。蓝牙耳机20在获取到麦克风拾取的声音信息之后,可以通过自带的降噪处理模块对该声音信息进行降噪处理,然后将降噪处理后的声音信息通过电连接的第一通信触点103和第二通信触点202发送至对讲机10。对讲机10可以将接收到的该降噪处理后的声音信息作为基带芯片的输入信号,经过该基带芯片调制后发送出去。
若对讲机10确定获取到发送指令,且确定其中未内置有蓝牙耳机20,则可以开启自身设置的麦克风,通过该麦克风拾取外界的声音信息,并将该声音信息通过基带芯片调制之后发送出去,即在对讲机10未与蓝牙耳机20配合时,也可以正常使用。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对讲机在确认存在有内置的蓝牙耳机时,可以通过蓝牙耳机的麦克风和降噪功能拾取声音信息并进行降噪处理,避免了需要在对讲机中设置降噪芯片并加载降噪算法的情况,降低了与蓝牙耳机配合使用的对讲机的硬件成本,有利于该对讲机的推广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所示,对讲机10还包括与第一处理装置101连接的第一状态触点104。
其中,第一处理装置101用于获取第一状态触点104检测到的电压,并在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压时,确认蓝牙耳机20内置于耳机放置部102。
示例的,参考图2所示,该蓝牙耳机20设置有第二状态触点203,且该第二状态触点203持续输出第二检测电压。当蓝牙耳机20放置于耳机放置部102时,该第一状态触点104与蓝牙耳机20上设置的第二状态触点203接触,此时该第一状态触点104检测到的电压即为第二状态触点203输出的第二检测电压。第一状态触点104将检测到的电压发送给第一处理装置101,该第一处理装置101确定该电压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压,若是,说明第一状态触点104检测到高电平,即说明该第一状态触点104检测到的电压为第二状态触点203输出的第二检测电压,进而可以确认此时该蓝牙耳机20放置于耳机放置部102。若否,即第一状态触点104检测到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说明第一状态触点104检测到低电平,进而可以说明该第一状态触点104悬空,未与蓝牙耳机20的第二状态触点203接触,即该蓝牙耳机20未放置于耳机放置部102。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处理装置101还用于在确认蓝牙耳机20放置于耳机放置部102时,关闭对讲机10的麦克风。同时,第一处理装置101还用于在第一状态触点104检测到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且与蓝牙耳机20未建立蓝牙连接时,开启对讲机10的麦克风。
示例的,如果蓝牙耳机20与对讲机10同时拾取外界的声音信息,可能会出现两路声音信息叠加的情况,因此对讲机10在确认蓝牙耳机20放置于耳机放置部102,即确定可以通过蓝牙耳机20拾取外界的声音信息时,可以关闭自身设置的麦克风,避免因蓝牙耳机20的麦克风和对讲机10的麦克风同时拾取声音造成的两路声音信息叠加的语音不清晰的情况。
同理的,对讲机10在第一状态触点104检测到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即确认蓝牙耳机20未放置于耳机放置部102时,可以检测是否与该蓝牙耳机20建立蓝牙连接。若是,则说明用户通过蓝牙耳机20使用对讲机10,因此对讲机10可以继续关闭麦克风,并指示蓝牙耳机20打开麦克风拾取外界的声音信息;若否,则说明用户当前并未通过蓝牙耳机20使用对讲机10,因此对讲机10可以开启对讲机10的麦克风,并指示该麦克风拾取外界的声音信息,使得用户可以正常使用该对讲机10。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所示,对讲机10还包括第一检测触点105,在蓝牙耳机20内置于耳机放置部102时第一检测触点105与蓝牙耳机20的第二检测触点204连接。第一检测触点105用于输出第一检测电压,以便于蓝牙耳机20的第二检测触点204在检测到第一检测触点105输出的第一检测电压时,根据第一检测电压确认是否内置于对讲机10。
示例的,为了便于蓝牙耳机20确认是否放置于对讲机10,可以在对讲机10的耳机放置部102中设置第一检测触点105,蓝牙耳机20设置第二检测触点204。该第一检测触点105输出第一检测电压,当第二检测触点204与第一检测触点105接触时,可以检测到该第一检测电压,然后将检测到的电压发送给第二处理装置201。该第二处理装置201可以将第二检测触点204检测到的电压与第二预设电压进行比较。若确定该第二检测触点204检测到的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压,说明第二检测触点204检测到高电平,此时蓝牙耳机20可以确认放置于对讲机10;若确定该第二检测触点204检测到的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说明第二检测触点204检测到低电平,此时蓝牙耳机20可以确认未放置于对讲机10。
需要说明的,第一,由于第一处理装置101设置在对讲机10的内部,因此图1中第一处理装置101以及该第一处理装置101的连接关系均用虚线表示。
第二,该第一处理装置101可以为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同时,该对讲机10还包括电池、喇叭、麦克风以及其他能够保证对讲机10正常工作的模块和装置,本公开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提供一种对讲机,该对讲机在确认存在有内置的蓝牙耳机时,可以通过蓝牙耳机的麦克风和降噪功能拾取声音信息并进行降噪处理,避免了需要在对讲机中设置降噪芯片并加载降噪算法的情况,降低了与蓝牙耳机配合使用的对讲机的硬件成本,有利于该对讲机的推广使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蓝牙耳机20,参考图2所示,蓝牙耳机20包括第二处理装置201和与第二处理装置201连接的第二通信触点202。
该蓝牙耳机20配合对讲机10使用,该对讲机10的结构可以参考图1。在蓝牙耳机20内置于对讲机10时,第二通信触点202与对讲机10的第一通信触点103电连接。第二处理装置201用于在确认内置于对讲机10时,通过电连接的第二通信触点202和第一通信触点103接收对讲机10发送的拾取指令,并响应于拾取指令开启麦克风拾取外界的声音信息,然后对声音信息进行降噪处理,并将降噪处理后的声音信息通过电连接的第二通信触点202和第一通信触点103发送至对讲机10,以便于对讲机10发送降噪处理后的声音信息。
示例的,对讲机10在确定获取到发送指令之后,可以确定其中是否内置有蓝牙耳机20。若是,则对讲机10即可通过电连接的第一通信触点103和第二通信触点202向蓝牙耳机20发送拾取指令。同时,该蓝牙耳机20在确定放置于对讲机10的对讲机10之后,可以开启接收通道,实时检测是否接收到对讲机10通过电连接的第一通信触点103和第二通信触点202发送的拾取指令。若确定接收到该拾取指令,则蓝牙耳机20可以响应于该拾取指令开启麦克风,该麦克风可以拾取外界的声音信息。此时若用户述说语音信息,则可以被蓝牙耳机20的麦克风拾取。蓝牙耳机20在获取到麦克风拾取的声音信息之后,可以通过自带的降噪处理模块对该声音信息进行降噪处理,然后将降噪处理后的声音信息通过电连接的第一通信触点103和第二通信触点202发送至对讲机10。对讲机10在接收到该降噪处理后的声音信息作为基带芯片的输入信号,经过该基带芯片调制后发送出去。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蓝牙耳机在接收到对讲机发送的拾取指令之后,可以通过麦克风和降噪功能拾取声音信息并进行降噪处理,然后将降噪处理后的声音信息发送给对讲机,避免了需要在对讲机中设置降噪芯片并加载降噪算法的情况,降低了与蓝牙耳机配合使用的对讲机的硬件成本,有利于该对讲机的推广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2所示,蓝牙耳机20还包括与第二处理装置201连接的第二检测触点204;在蓝牙耳机20内置于对讲机10时,第二检测触点204与对讲机10的第一检测触点105连接。第二处理装置201用于获取第二检测触点204检测到的电压,并在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压时,确认蓝牙耳机20内置于对讲机10。
示例的,对讲机10中设置有第一检测触点105,并持续输出第一检测电压。蓝牙耳机20设置有第二检测触点204,当第二检测触点204与第一检测触点105接触时,该第二检测触点204可以检测到该第一检测触点105输出的第一检测电压,并将检测到的电压发送给第二处理装置201。该第二处理装置201可以将第二检测触点204检测到的电压与第二预设电压进行比较。若确定该第二检测触点204检测到的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压,说明第二检测触点204检测到高电平,即蓝牙耳机20可以确认放置于对讲机10;若确定该第二检测触点204检测到的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说明第二检测触点204检测到低电平,即蓝牙耳机20可以确认未放置于对讲机10。
在一个实施例中,蓝牙耳机20包括电池;第二处理装置201用于采用第二检测触点204检测到的电压为电池充电。
示例的,蓝牙耳机20的第二处理装置201在获取到第二检测触点204检测到的电压之后,可以确定该电压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压。若是,说明蓝牙耳机20已放置于对讲机10,即第二检测触点204检测到的电压为第一检测触点105输出的第一检测电压,此时第二处理装置201即可采用该电压为电池充电;若否,则说明蓝牙耳机20未放置在对讲机10中,不能为电池充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2所示,蓝牙耳机20还包括与第二处理装置201连接的第二状态触点203;在蓝牙耳机20内置于对讲机10时,第二状态触点203与对讲机10的第一状态触点104连接;第二状态触点203用于输出第二检测电压,以便于对讲机10通过第一状态触点104检测到第二检测电压,并根据第二检测电压确认蓝牙耳机20内置于对讲机10。
示例的,当蓝牙耳机20放置于对讲机10时,该第二状态触点203与对讲机10设置的第一状态触点104接触,由于第二状态触点203实时输出第二检测电压,因此该第一状态触点104可以检测到该第二检测电压,此时该第一状态触点104可以将检测到的电压发送给第一处理装置101,该第一处理装置101可以确定该电压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压,若是,说明第一状态触点104检测到高电平,即说明该第一状态触点104检测到的电压为第二状态触点203输出的第二检测电压,进而对讲机10可以确认此时该蓝牙耳机20放置于对讲机10。若否,即第一状态触点104检测到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说明第一状态触点104检测到低电平,此时可以说明该第一状态触点104未于蓝牙耳机20的第二状态触点203,即对讲机10确定该蓝牙耳机20未放置于对讲机10。
需要说明的,由于第二处理装置201设置在蓝牙耳机20的内部,因此图2中第二处理装置201以及该第二处理装置201的连接关系均用虚线表示。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蓝牙耳机,该蓝牙耳机在接收到对讲机发送的拾取指令之后,可以通过麦克风和降噪功能拾取声音信息并进行降噪处理,然后将降噪处理后的声音信息发送给对讲机,避免了需要在对讲机中设置降噪芯片并加载降噪算法的情况,降低了与蓝牙耳机配合使用的对讲机的硬件成本,有利于该对讲机的推广使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组件,通信组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对讲机10和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的蓝牙耳机20。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蓝牙组件,该蓝牙组件中的蓝牙耳机在接收到该蓝牙组件中的对讲机发送的拾取指令之后,可以通过麦克风和降噪功能拾取声音信息并进行降噪处理,然后将降噪处理后的声音信息发送给对讲机,避免了需要在对讲机中设置降噪芯片并加载降噪算法的情况,降低了与蓝牙耳机配合使用的对讲机的硬件成本,有利于该对讲机的推广使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对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讲机包括第一处理装置、耳机放置部和第一通信触点,所述第一通信触点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连接;
所述耳机放置部用于放置蓝牙耳机,且在所述蓝牙耳机放置于所述耳机放置部时,所述第一通信触点与所述蓝牙耳机的第二通信触点电连接;
所述第一处理装置用于在获取到发送指令,且确认所述蓝牙耳机内置于所述耳机放置部时,通过电连接的所述第一通信触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触点向所述蓝牙耳机发送拾取指令,以便于所述蓝牙耳机响应于所述拾取指令开启麦克风拾取外界的声音信息,然后对所述声音信息进行降噪处理,并将降噪处理后的声音信息通过电连接的所述第一通信触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触点发送至所述对讲机;所述第一处理装置还用于发送所述降噪处理后的声音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讲机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连接的第一状态触点;
所述第一处理装置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状态触点检测到的电压,并在所述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压时,确认所述蓝牙耳机内置于所述耳机放置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处理装置还用于在确认所述蓝牙耳机放置于所述耳机放置部时,关闭所述对讲机的麦克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处理装置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状态触点检测到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且与所述蓝牙耳机未建立蓝牙连接时,开启所述对讲机的麦克风。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对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讲机还包括第一检测触点,在所述蓝牙耳机内置于所述耳机放置部时所述第一检测触点与所述蓝牙耳机的第二检测触点连接;
所述第一检测触点用于输出第一检测电压,以便于所述蓝牙耳机的第二检测触点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检测触点输出的第一检测电压时,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电压确认是否内置于所述对讲机。
6.一种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耳机包括第二处理装置和与所述第二处理装置连接的第二通信触点;
在所述蓝牙耳机内置于对讲机时,所述第二通信触点与所述对讲机的第一通信触点电连接;
所述第二处理装置用于在确认内置于对讲机时,通过电连接的所述第二通信触点和所述第一通信触点接收所述对讲机发送的拾取指令,并响应于所述拾取指令开启麦克风拾取外界的声音信息,然后对所述声音信息进行降噪处理,并将降噪处理后的声音信息通过电连接的所述第二通信触点和所述第一通信触点发送至所述对讲机,以便于所述对讲机发送所述降噪处理后的声音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耳机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处理装置连接的第二检测触点;在所述蓝牙耳机内置于对讲机时,所述第二检测触点与所述对讲机的第一检测触点连接;
所述第二处理装置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检测触点检测到的电压,并在所述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压时,确认所述蓝牙耳机内置于所述对讲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耳机包括电池;
第二处理装置用于采用所述第二检测触点检测到的电压为所述电池充电。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耳机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处理装置连接的第二状态触点;在所述蓝牙耳机内置于对讲机时,所述第二状态触点与所述对讲机的第一状态触点连接;
所述第二状态触点用于输出第二检测电压,以便于所述对讲机通过所述第一状态触点检测到所述第二检测电压,并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电压确认所述蓝牙耳机是否内置于所述对讲机。
10.一种通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组件包括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对讲机和权利要求6至9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蓝牙耳机。
CN202010201720.XA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对讲机、蓝牙耳机和通信组件 Active CN1112436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01720.XA CN111243614B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对讲机、蓝牙耳机和通信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01720.XA CN111243614B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对讲机、蓝牙耳机和通信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3614A true CN111243614A (zh) 2020-06-05
CN111243614B CN111243614B (zh) 2023-01-24

Family

ID=70878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01720.XA Active CN111243614B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对讲机、蓝牙耳机和通信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4361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2379A (zh) * 2021-06-23 2021-10-01 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讲通信方法、耳机盒、耳机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71667A (ko) * 2005-12-30 2007-07-04 주식회사 팬택 블루투스 칩을 탑재한 이동 통신 단말기 및 그를 이용한외부 오디오기기의 오디오신호 출력방법
CN106331929A (zh) * 2016-09-19 2017-01-11 中山市秦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耳机及蓝牙耳机与车载点烟器磁感组合系统
CN106507249A (zh) * 2016-12-02 2017-03-1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环
CN207720392U (zh) * 2017-12-15 2018-08-10 北京云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降噪蓝牙智能车充杯
CN209170604U (zh) * 2018-10-10 2019-07-26 泉州易言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便携式蓝牙耳机对讲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71667A (ko) * 2005-12-30 2007-07-04 주식회사 팬택 블루투스 칩을 탑재한 이동 통신 단말기 및 그를 이용한외부 오디오기기의 오디오신호 출력방법
CN106331929A (zh) * 2016-09-19 2017-01-11 中山市秦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耳机及蓝牙耳机与车载点烟器磁感组合系统
CN106507249A (zh) * 2016-12-02 2017-03-1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环
CN207720392U (zh) * 2017-12-15 2018-08-10 北京云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降噪蓝牙智能车充杯
CN209170604U (zh) * 2018-10-10 2019-07-26 泉州易言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便携式蓝牙耳机对讲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2379A (zh) * 2021-06-23 2021-10-01 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讲通信方法、耳机盒、耳机及存储介质
CN113472379B (zh) * 2021-06-23 2023-03-14 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讲通信方法、耳机盒、耳机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3614B (zh) 2023-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69856B (zh) 一种建立单线连接的方法、装置、无线耳机及充电盒
US10630826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CN108399917B (zh) 语音处理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272047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insertion of headset into mobile station
CN105794186A (zh) 控制应用程序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068209A (zh) 蓝牙耳机、充电盒、蓝牙耳机组件及其交互方法
CN107181853A (zh) 麦克风切换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电子装置
CN105101131A (zh) 来电接听方法及装置
CN102480563A (zh) 耳机插入耳机插座时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243614B (zh) 一种对讲机、蓝牙耳机和通信组件
CN107864415B (zh) 音箱以及音频设备共用麦克风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1193978A (zh) 充电盒控制方法,耳机充电盒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935729A (zh) 音频输出方法和装置
WO2021237415A1 (zh) 耳机配对、耳机控制方法、蓝牙耳机收纳装置及介质
US11281424B2 (en) Control pod for a wireless headset
CN105718236A (zh) 一种录音装置和方法
CN112468644B (zh) 智能手表和智能手表的通话方法
CN107547975A (zh) 音频通道的切换方法、系统和语音采集器
JPH0773387B2 (ja) 携帯電話装置
CN1842970A (zh) 用于音频信号播放系统的远程控制
CN111405106A (zh) 对讲机、蓝牙耳机和蓝牙通信系统
US20100194561A1 (en) Electronic circuit, electronic device, and gain control method
CN110209372A (zh) 耳机连接系统及方法
CN106791095A (zh) 一种自动改善通话音质的实现方法及实现系统
US6539241B1 (en) Paging amplifier for cellular pho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04

Address after: 710077 room 506, zone 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planning center, Xi'an, Shaanx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XI'AN FENGY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05, zone 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co ordination center, high tech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710000

Applicant before: XI'AN JIFENGTIANX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