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42259A - 一种智能防伪码的编码和解码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防伪码的编码和解码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42259A
CN111242259A CN202010016741.4A CN202010016741A CN111242259A CN 111242259 A CN111242259 A CN 111242259A CN 202010016741 A CN202010016741 A CN 202010016741A CN 111242259 A CN111242259 A CN 1112422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counterfeiting
color
counterfeiting code
co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167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42259B (zh
Inventor
魏乃绪
张爱丽
吴明进
钱伟
汤忠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ashang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ashang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ashang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ashang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1674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422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42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22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422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22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009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 G06K19/06037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multi-dimensional cod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009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 G06K19/06046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using light without selection of wavelength, e.g. sensing reflected white light
    • G06K7/1404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 G06K7/1408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the method being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type of code
    • G06K7/14172D bar c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using light without selection of wavelength, e.g. sensing reflected white light
    • G06K7/1404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 G06K7/1439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including a method step for retrieval of the optical cod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18Certifying business or products
    • G06Q30/0185Product, service or business identity frau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Fina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给出了一种智能防伪码的编码和解码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云端基础数据服务器的基础配置信息,根据系统分配的企业编号和批次号利用随机密码本混淆算法生成防伪编码;利用混淆算法将防伪编码转换成二维码和/或图形变化码,并将二维码和图形变化码分割为多个区块;利用混淆加密的颜色算法,生成区块对应的颜色码;以及将颜色码对应写入二维码和/或图形变化码,生成智能防伪码。利用该编码和解码方法可以生成包含更多编码信息的防伪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防伪能力,难以被破解或伪造,可以大规模推广应用至各行业的防伪应用中。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防伪码的编码和解码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伪条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防伪码的编码和解码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二维码防伪是防伪技术的一种,日本是使用QR二维码最多的国家,其次便是美国、韩国等,二维码愈来愈为大众所认识、接受,国内大批防伪公司开始对二维码进行系统的应用研发,二维码防伪也就顺应市场的需求,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市场防伪溯源新趋势,QR二维码渐成为主流发展趋势。
通过二维码防伪系统可对应产品一一生成加密的二维码产品信息,并对每一个二维码都设置一个扫码累加计数器,将二维码印刷或标贴于产品包装上,用户只需通过指定的二维码防伪系统或手机软件进行解码检验,来判断该产品是否是真品,从而达到放心购买和监督打假的作用。
现有技术的二维码等防伪码主要是黑白色块的组合,存储的编码信息的容量非常有限,实际应用价值不高,并且因为编码解码的技术公开,制作假冒的防伪码的技术门槛低,非常容易被破解伪造。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防伪码容易被破解和伪造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智能防伪码的编码和解码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因二维码等防伪码的存储容量小、编码和解码技术公开导致的容易被破解伪造以及实际应用价值不高的技术问题。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智能防伪码的编码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基于云端基础数据服务器的基础配置信息,根据系统分配的企业编号和批次号利用随机密码本混淆算法生成防伪编码;
S2:利用混淆算法将防伪编码转换成二维码和/或图形变化码,并将二维码和图形变化码分割为多个区块;
S3:利用混淆加密的颜色算法,生成区块对应的颜色码;以及
S4:将颜色码对应写入二维码和/或图形变化码,生成智能防伪码。
优选的,防伪编码为16位或20位无序对称加密的防伪编码。采用16位或20位无序对称加密的防伪编码可以提高防伪编码的安全性。
优选的,16位或20位无序对称加密的防伪码包括数字或英文防伪编码。采用包括数字或英文字母的防伪编码可以使得防伪码的破解难度更大,不容易被破解。
进一步优选的,步骤S3还包括,将防伪编码分割为多个区块,生成防伪编码的区块对应的颜色码。进一步将防伪编码也分割并赋予不同颜色码,再次增加整个防伪码的安全性。
优选的,步骤S2具体包括:利用混淆加密算法将防伪编码转换成二维码以及二维码左右两侧的图形变化码,二维码分割为4个区块,二维码左右两侧的图形变化码分别分割为4个区块。凭借混淆加密算法生成二维码,并在二维码的基础上还生成了二维码两侧的图形变化码,增加了编码的信息容量,同时也提高了被仿造的难度。
优选的,图形变化码包括条形码。条形码技术相对成熟,可以完美地与二维码相结合,提升防伪码的防伪能力。
优选的,混淆加密的颜色算法具体包括:基于随机产生的混淆系数和防伪编码的长度,利用自定义函数计算出不同区域记号在防伪编码的插入位置,利用当前区域记号和随机长度的混淆系数,形成的密钥,截取密钥的预设字节数作为加密密钥,利用加密密钥,采用DES算法对防伪编码进行加密,获得颜色代码。凭借混淆加密的颜色算法,可以生成对应区域的颜色码,该颜色码不易被破解,具有较强的防伪能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智能防伪码的解码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图像扫描设备扫描智能防伪码,获取智能防伪码上包含的防伪编码以及不同区块的颜色并将其转换为对应的颜色码;
利用反向混淆加密解析算法将智能防伪码上的二维码和或图形变化码转换为对应的防伪编码;
获取云端基础数据服务器中智能防伪码上的防伪编码对应的二维码和/或图形变化码以及对应的颜色码;
验证解析后的防伪编码与智能防伪码上的防伪编码的一致性,以及扫描获取转换的颜色码与云端基础数据服务器中的颜色码的一致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智能防伪码的编码系统,该系统包括:
防伪编码生成单元:配置用于基于云端基础数据服务器的基础配置信息,根据系统分配的企业编号和批次号利用随机密码本混淆算法生成防伪编码;
区块分割单元:配置用于利用混淆加密算法将防伪编码转换成二维码和/或图形变化码,并将二维码和图形变化码分割为多个区块;
颜色编码单元:配置用于利用混淆加密的颜色算法,生成区块对应的颜色码;以及
防伪码生成单元:配置用于将颜色码对应写入二维码和/或图形变化码,生成智能防伪码。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智能防伪码的解码系统,该系统包括:
图像扫描单元:配置用于利用图像扫描设备扫描智能防伪码,获取智能防伪码上包含的防伪编码以及不同区块的颜色并将其转换为对应的颜色码;
解析单元:配置用于利用反向混淆加密解析算法将智能防伪码上的二维码和或图形变化码转换为对应的防伪编码;
颜色码获取单元:配置用用于获取云端基础数据服务器中智能防伪码上的防伪编码对应的二维码和/或图形变化码以及对应的颜色码;
验证单元:配置用于验证解析后的防伪编码与智能防伪码上的防伪编码的一致性,以及扫描获取转换的颜色码与云端基础数据服务器中的颜色码的一致性。
本发明利用系统分配的企业编号和批次号利用随机密码本混淆算法生成包括数字或英文字母的防伪编码,一方面可以使得防伪码的破解难度更大,不容易被破解,凭借混淆加密算法生成二维码,并在二维码的基础上还生成了二维码两侧的图形变化码,增加了编码的信息容量,同时也提高了被仿造的难度,利用技术相对成熟的条形码作为图形变化码,可以完美的与二维码相结合,进一步提升防伪码的防伪能力,再凭借混淆加密的颜色算法,生成对应区域的颜色码,该颜色码不易被破解,具有极强的防伪能力,进一步将防伪编码也分割并赋予不同的颜色码,再次增强整体防伪码的安全性。该防伪码的编码方法能够提升防伪码中的编码信息的容量,并且不易被破解伪造,可以大范围的推广使用于各种行业的防伪应用中。
附图说明
包括附图以提供对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被并入本说明书中并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图示了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将容易认识到其它实施例和实施例的很多预期优点,因为通过引用以下详细描述,它们变得被更好地理解。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智能防伪码的编码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智能防伪码的编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的实施例的一种智能防伪码的解码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智能防伪码的解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智能防伪码的编码系统的框架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智能防伪码的解码系统的框架图;
图7是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数据项的对标方法,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智能防伪码的编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基于云端基础数据服务器的基础配置信息,根据系统分配的企业编号和批次号利用随机密码本混淆算法生成防伪编码。利用云端服务器中的基础配置信息,获取分配的企业编号和批次号,通过随机密码本混淆算法生成防伪编码,该防伪编码具有较强的随机性,能够防止他人轻易的破解获得该防伪编码。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防伪编号具体可以为16位或20位无序对称加密的防伪编码,且该16位或20位无序对称加密的防伪码包括数字或英文防伪编码。采用16位或20位无序对称加密的防伪编码可以提高防伪编码的安全性,利用包括数字或英文字母的防伪编码可以使得防伪码的破解难度更大,更加不容易被破解。
应当认识到,除了根据系统分配的企业编号和批次号之外,还可以利用其他的基础信息例如产品编码、产品名称代号等其他的基础数据进行防伪码的随机密码本的混淆算法运算,同样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S102:利用混淆算法将防伪编码转换成二维码和/或图形变化码,并将二维码和图形变化码分割为多个区块。通过混淆算法将防伪编码转换成二维码和/或图形变化码,使得该变化码具有一定的防伪能力,能够阻止一部分的破解手段,并将二维码和图形变化码进行分割,以便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防伪操作。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利用混淆加密算法将防伪编码转换成二维码以及二维码左右两侧的图形变化码,二维码分割为4个区块,二维码左右两侧的图形变化码分别分割为4个区块。凭借混淆加密算法生成二维码,并在二维码的基础上还生成了二维码两侧的图形变化码,增加了编码的信息容量,同时也增加了被仿造的难度。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图形变化码可以为条形码。条形码技术相对成熟,可以完美的与二维码的应用相结合,提升防伪码的防伪能力。可替代的,除了采用条形码之外,还可以使用其他的图形变化码,例如弧状条码等,同样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S103:利用混淆加密的颜色算法,生成区块对应的颜色码。通过颜色加密算法,根据各区块的位置,随机生成对应的颜色码,该颜色码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不易被破解,提高了防伪码的安全防伪能力。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混淆加密的颜色算法具体包括:基于随机产生的混淆系数和防伪编码的长度,利用自定义函数计算出不同区域记号在防伪编码的插入位置,利用当前区域记号和随机长度的混淆系数,形成的密钥,截取密钥的预设字节数作为加密密钥,利用加密密钥,采用DES算法对防伪编码进行加密,获得颜色代码。凭借混淆加密的颜色算法,可以生成对应区域的颜色码,该颜色码不易被破解,具有较强的防伪能力。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同样将16或20位的防伪编码分割为多个字符区块,基于上述的混淆加密的颜色算法生成防伪编码的区块对应的颜色码。进一步将防伪编码也分割并赋予不同颜色码,再次增加整个防伪码的安全性。
S104:将颜色码对应写入二维码和/或图形变化码,生成智能防伪码。将计算获得的颜色码写入对应的二维码和/或图形变化码以及防伪编码,生成最终的智能防伪码,可以通过打印设备输出。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利用预先设定好的颜色码对照表,将计算获得的颜色码对应的颜色赋予相应的区块,以此生成最终具有颜色的防伪码,该防伪码不仅具有原防伪码的防伪功能,在原有的防伪基础上增设了颜色的防伪手段,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的防伪效果。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智能防伪码的编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编码方法包括:
S201:云端基础数据服务器获取基础配置信息,其中基础配置信息包括有企业编号和批次号等用于编码的基础数据信息。
S202:算法程序软件运算,响应于接收到云端基础数据服务器的基础配置信息,利用算法程序软件运算。
S203:生成16位或20位无序对称加密数字防伪码。16位或20位无序对称加密数字防伪码可以有效的实现防伪码的初步防伪效果。
S204:以防伪码为基础,同时生成二维码颜色码、二维码周边图形变化码及其颜色码、防伪码的颜色变化码。通过多种防伪码及其颜色码的生成,将整个防伪码的破解难度呈几何指数递增,极大的提升了防伪性能。
S205:利用标签设计软件批量生成防伪标签。标签设计软件可将生成的防伪码优化,使其更具有美感能够更好的投入使用。
S206:将防伪标签打印,可以用PDF或JPG等图形文件格式打印最终改的防伪标签,可以使用彩色打印机或其他打印设备实现该智能防伪码的打印输出,制造成本低。
继续参考图3,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的实施例的一种智能防伪码的解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解码方法包括:
S301:利用图像扫描设备扫描智能防伪码,获取智能防伪码上包含的防伪编码以及不同区块的颜色并将其转换为对应的颜色码。通过图像扫描设备,例如手机或者扫码装置扫描防伪码,将防伪码上的各个区块的颜色利用预先设置的颜色代码对照表获得其对应的颜色码。
S302:利用反向混淆加密解析算法将智能防伪码上的二维码和或图形变化码转换为对应的防伪编码。基于编码方法的反向算法,获得扫描的图形码如二维码或图形变化码对应的防伪编码,用于验证图形码中的防伪编码是否与实际的防伪编码一致。
S303:获取云端基础数据服务器中智能防伪码上的防伪编码对应的二维码和/或图形变化码以及对应的颜色码。从云端基础数据服务器中获取该防伪编码正确的二维码和/或图形变化码以及对应的颜色码,便于进行比对。
S304:验证解析后的防伪编码与智能防伪码上的防伪编码的一致性,以及扫描获取转换的颜色码与云端基础数据服务器中的颜色码的一致性。通过验证解析后的防伪编码与智能防伪码上的防伪编码的一致性,以及扫描获取转换的颜色码与云端基础数据服务器中的颜色码的一致性,两方面进行防伪码的解码验证,可以直观的获取解码结果的准确性。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智能防伪码的解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解码方法包括:
S401:扫描二维码,利用图像扫描设备例如手机或扫码装置扫描防伪码上的二维码等图像信息。
S402:访问云端基础数据服务器,从云端基础数据服务器中获取该防伪码的图形码以及防伪编码分别对应的防伪编码和图形码。
S403:根据16位或20位防伪码得到二维码颜色码、二维码周边图形变化码及其颜色码、防伪码颜色变化码。该步骤类似编码过程的操作,可以获得16位或20位防伪码对应的二维码颜色码、二维码周边图形变化码及其颜色码、防伪码颜色变化码。
S404:扫码页面上生成智能码图片供消费者核对。通过生成的智能防伪码图片与实际智能防伪码图片的直观比对,消费者可以容易地判断出该防伪码是否真实。
继续参考图5,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智能防伪码的编码系统的框架图。该编码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防伪编码生成单元501、区块分割单元502、颜色编码单元503和防伪码成单元504。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防伪编码生成单元501:配置用于基于云端基础数据服务器的基础配置信息,根据系统分配的企业编号和批次号利用随机密码本混淆算法生成防伪编码;区块分割单元502:配置用于利用混淆加密算法将防伪编码转换成二维码和/或图形变化码,并将二维码和图形变化码分割为多个区块;颜色编码单元503:配置用于利用混淆加密的颜色算法,生成区块对应的颜色码;防伪码生成单元504:配置用于将颜色码对应写入二维码和/或图形变化码,生成智能防伪码。
继续参考图6,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智能防伪码的解码系统的框架图。该解码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图像扫描单元601、解析单元602、颜色码获取单元603和验证单元604。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图像扫描单元601:配置用于利用图像扫描设备扫描智能防伪码,获取智能防伪码上包含的防伪编码,并将不同区块的颜色并将其转换为对应的颜色码;解析单元602:配置用于利用反向混淆加密解析算法将智能防伪码上的二维码和或图形变化码转换为对应的防伪编码;颜色码获取单元603:配置用用于获取云端基础数据服务器中智能防伪码上的防伪编码对应的二维码和/或图形变化码以及对应的颜色码;验证单元604:配置用于验证解析后的防伪编码与智能防伪码上的防伪编码的一致性,以及扫描获取转换的颜色码与云端基础数据服务器中的颜色码的一致性。
下面参考图7,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700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7所示,计算机系统7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7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7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7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7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703中,还存储有系统7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701、ROM 702以及RAM 703通过总线7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705也连接至总线7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7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706;包括诸如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7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7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709。通信部分7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7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705。可拆卸介质7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7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708。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7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7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7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
作为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可以:基于云端基础数据服务器的基础配置信息,根据系统分配的企业编号和批次号利用随机密码本混淆算法生成防伪编码;利用混淆算法将防伪编码转换成二维码和/或图形变化码,并将二维码和图形变化码分割为多个区块;利用混淆加密的颜色算法,生成区块对应的颜色码;以及将颜色码对应写入二维码和/或图形变化码,生成智能防伪码。或者亦可以:利用图像扫描设备扫描智能防伪码,获取智能防伪码上包含的防伪编码,并将不同区块的颜色并将其转换为对应的颜色码;利用反向混淆加密解析算法将智能防伪码上的二维码和或图形变化码转换为对应的防伪编码;获取云端基础数据服务器中智能防伪码上的防伪编码对应的二维码和/或图形变化码以及对应的颜色码;验证解析后的防伪编码与智能防伪码上的防伪编码的一致性,以及扫描获取转换的颜色码与云端基础数据服务器中的颜色码的一致性。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智能防伪码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基于云端基础数据服务器的基础配置信息,根据系统分配的企业编号和批次号利用随机密码本混淆算法生成防伪编码;
S2:利用混淆算法将所述防伪编码转换成二维码和/或图形变化码,并将所述二维码和所述图形变化码分割为多个区块;
S3:利用混淆加密的颜色算法,生成所述区块对应的颜色码;以及
S4:将所述颜色码对应写入所述二维码和/或所述图形变化码,生成所述智能防伪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伪码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编码为16位或20位无序对称加密的防伪编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防伪码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6位或20位无序对称加密的防伪码包括数字或英文防伪编码。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智能防伪码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还包括,将所述防伪编码分割为多个区块,生成所述防伪编码的区块对应的颜色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伪码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利用混淆加密算法将所述防伪编码转换成二维码以及所述二维码左右两侧的图形变化码,所述二维码分割为4个区块,所述二维码左右两侧的所述图形变化码分别分割为4个区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智能防伪码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形变化码包括条形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伪码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淆加密的颜色算法具体包括:基于随机产生的混淆系数和所述防伪编码的长度,利用自定义函数计算出不同区域记号在所述防伪编码的插入位置,利用当前区域记号和随机长度的混淆系数,形成的密钥,截取所述密钥的预设字节数作为加密密钥,利用所述加密密钥,采用DES算法对所述防伪编码进行加密,获得颜色代码。
8.一种智能防伪码的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图像扫描设备扫描所述智能防伪码,获取所述智能防伪码上包含的防伪编码以及不同区块的颜色并将其转换为对应的颜色码;
利用反向混淆加密解析算法将所述智能防伪码上的二维码和或图形变化码转换为对应的防伪编码;
获取云端基础数据服务器中所述智能防伪码上的防伪编码对应的二维码和/或图形变化码以及对应的颜色码;
验证解析后的所述防伪编码与所述智能防伪码上的防伪编码的一致性,以及扫描获取转换的所述颜色码与所述云端基础数据服务器中的颜色码的一致性。
9.一种智能防伪码的编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伪编码生成单元:配置用于基于云端基础数据服务器的基础配置信息,根据系统分配的企业编号和批次号利用随机密码本混淆算法生成防伪编码;
区块分割单元:配置用于利用混淆加密算法将所述防伪编码转换成二维码和/或图形变化码,并将所述二维码和所述图形变化码分割为多个区块;
颜色编码单元:配置用于利用混淆加密的颜色算法,生成所述区块对应的颜色码;以及
防伪码生成单元:配置用于将所述颜色码对应写入所述二维码和/或所述图形变化码,生成所述智能防伪码。
10.一种智能防伪码的解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扫描单元:配置用于利用图像扫描设备扫描所述智能防伪码,获取所述智能防伪码上包含的防伪编码以及不同区块的颜色并将其转换为对应的颜色码;
解析单元:配置用于利用反向混淆加密解析算法将所述智能防伪码上的二维码和或图形变化码转换为对应的防伪编码;
颜色码获取单元:配置用用于获取云端基础数据服务器中所述智能防伪码上的防伪编码对应的二维码和/或图形变化码以及对应的颜色码;
验证单元:配置用于验证解析后的所述防伪编码与所述智能防伪码上的防伪编码的一致性,以及扫描获取转换的所述颜色码与所述云端基础数据服务器中的颜色码的一致性。
CN202010016741.4A 2020-01-08 2020-01-08 一种智能防伪码的编码和解码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12422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6741.4A CN111242259B (zh) 2020-01-08 2020-01-08 一种智能防伪码的编码和解码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6741.4A CN111242259B (zh) 2020-01-08 2020-01-08 一种智能防伪码的编码和解码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2259A true CN111242259A (zh) 2020-06-05
CN111242259B CN111242259B (zh) 2021-03-16

Family

ID=70874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16741.4A Active CN111242259B (zh) 2020-01-08 2020-01-08 一种智能防伪码的编码和解码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4225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7526A (zh) * 2020-07-10 2020-10-16 岭南师范学院 一种通过颜色律动的数据传输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CN115423771A (zh) * 2022-09-01 2022-12-0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特征非一致性的准动态镭射防伪标签识别方法
CN117725943A (zh) * 2024-02-06 2024-03-19 浙江码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数图处理的点阵码识别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4127A (zh) * 2009-09-28 2011-04-27 上海易悠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大容量二维条码与系统及其编解码方法和应用
CN104228376A (zh) * 2013-06-19 2014-12-24 广州市人民印刷厂股份有限公司 彩虹印刷方法
CN105005803A (zh) * 2015-06-29 2015-10-28 合肥中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成彩色二维码进行防伪的方法
CN108830366A (zh) * 2018-06-20 2018-11-16 广州市宝绅纸塑有限公司 一种防伪螺旋彩码的生成方法与系统
CN108846466A (zh) * 2018-06-25 2018-11-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二维码生成方法及装置、二维码识别方法及装置
US20190087699A1 (en) * 2015-09-11 2019-03-21 Graphiclead LLC Method to Store a Secret QR Code into a Colored Secure QR Code
CN110009080A (zh) * 2018-02-07 2019-07-12 安讯奔有限责任公司 二维码生成方法、验证方法、服务器及二维码
CN110517051A (zh) * 2019-08-26 2019-11-29 北京太和互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二维码产生方法、解码方法、二维码及可读存储介质
JP2020035057A (ja) * 2018-08-28 2020-03-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ウェーブ 情報コード、情報コード生成方法、情報コード生成装置及び情報コード読取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4127A (zh) * 2009-09-28 2011-04-27 上海易悠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大容量二维条码与系统及其编解码方法和应用
CN104228376A (zh) * 2013-06-19 2014-12-24 广州市人民印刷厂股份有限公司 彩虹印刷方法
CN105005803A (zh) * 2015-06-29 2015-10-28 合肥中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成彩色二维码进行防伪的方法
US20190087699A1 (en) * 2015-09-11 2019-03-21 Graphiclead LLC Method to Store a Secret QR Code into a Colored Secure QR Code
CN110009080A (zh) * 2018-02-07 2019-07-12 安讯奔有限责任公司 二维码生成方法、验证方法、服务器及二维码
CN108830366A (zh) * 2018-06-20 2018-11-16 广州市宝绅纸塑有限公司 一种防伪螺旋彩码的生成方法与系统
CN108846466A (zh) * 2018-06-25 2018-11-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二维码生成方法及装置、二维码识别方法及装置
JP2020035057A (ja) * 2018-08-28 2020-03-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ウェーブ 情報コード、情報コード生成方法、情報コード生成装置及び情報コード読取システム
CN110517051A (zh) * 2019-08-26 2019-11-29 北京太和互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二维码产生方法、解码方法、二维码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7526A (zh) * 2020-07-10 2020-10-16 岭南师范学院 一种通过颜色律动的数据传输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CN115423771A (zh) * 2022-09-01 2022-12-0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特征非一致性的准动态镭射防伪标签识别方法
CN117725943A (zh) * 2024-02-06 2024-03-19 浙江码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数图处理的点阵码识别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2259B (zh) 202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42259B (zh) 一种智能防伪码的编码和解码方法及系统
CN101295343B (zh) 二维码多重加密防伪印刷方法
WO2018137602A1 (zh) 复合型二维码的生成、识读方法及装置
EP2765531B1 (en) Two-dimensional code authentication device, two-dimensional code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CN105976005A (zh) 二维码加密方法、二维码生成设备和二维码扫描设备
CN108537314A (zh) 基于二维码的产品营销系统及方法
CN104376356A (zh) 一种带有加密功能的二维码生成方法
CN104281866A (zh) 二维码的应用方法和装置
CN108416223B (zh) 一种基于混沌理论的信息标签加密方法及其系统
CN103049777A (zh) 二维码的安全应用方法及编解码系统
Wang et al. 2D barcodes for visual cryptography
CN109145632A (zh) 用于生成可追溯文件的方法及装置
US20140095888A1 (en) Matrix code for encryption, storage, and transmission of data
CN110232021A (zh) 页面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CN111222611A (zh) 一种基于颜色的堆叠式三维码编码方法、编码装置、解码方法、解码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Mittra et al. A desktop application of QR code for data security and authentication
CN110069907A (zh) 基于数字水印的大数据溯源方法及系统
CN111428532B (zh) 一种可加密三维码的编码解码方法
WO2012142061A1 (en) Authentic barcodes using digital signatures
CN108134799B (zh) 新型编解码方法及其装置
Naser et al. QR code based two-factor authentication to verify paper-based documents
CN110197245A (zh) 一种双码制二维码及其跨平台交互方法
CN114626968A (zh) 水印嵌入方法、水印提取方法和装置
CN109214488A (zh) 一种基于图形编码数据进行信息传递的方法及系统
Sahu et al. Encryption in QR code using stegnograph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intelligent anti-counterfeiting codes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1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6

Pledgee: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Cangnan County branch, Limited by Share Ltd.

Pledgor: ZHEJIANG MASHANG TECH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90000559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