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38387B - 一种碳纤维板蓝光检测与分析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纤维板蓝光检测与分析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38387B
CN111238387B CN201911015914.4A CN201911015914A CN111238387B CN 111238387 B CN111238387 B CN 111238387B CN 201911015914 A CN201911015914 A CN 201911015914A CN 111238387 B CN111238387 B CN 1112383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fiber
blue light
data
fiber plat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1591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38387A (zh
Inventor
胡海朝
武晋
卢晓镡
王占辉
毕彦
赵峰
郝剑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Sino 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Sino 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Sino 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Tianjin Sino 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91101591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383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38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383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383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383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1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the deformation in a solid, e.g. optical strain gau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纤维板蓝光检测与分析工艺,通过上述碳纤维板蓝光检测与分析工艺步骤后,即可以得到碳纤维板材正面和反面的直观的回弹量情况,该蓝光检测与分析工艺步骤采用额外设置泡沫板上的过渡点,将板材两面的数据进行连接,解决了超薄板材侧壁不能贴点测量的问题,同时,对支撑碳纤维板遮挡碳纤维板处的数据进行修正,进一步提高了构建的碳纤维板云图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碳纤维板蓝光检测与分析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板蓝光检测与分析工艺。
背景技术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高比强度和高比模量等力学性能,因此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通常使用模压成型、树脂传递模塑成型、注塑成型等方法成型,其中模压成型适合生产高性能、大批量、相对低成本的碳纤维板结构,应用广泛。其中使用模压成型制备而成的碳纤维板结构,由于通常使用碳纤维布层、基体树脂膜层交替放置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层压而成,因此模压成型的碳纤维板由于温度、压力等参数选择的不同,树脂在碳纤维布层各处浸润的情况也不同,从而会导致碳纤维板正面和反面两个成型表面的力学性能不同,回弹量也有所不同。而如何检测成型后的碳纤维板表面的回弹量,以对成型模具、模压成型温度、压力等进行合理设计和选择是至关重要的。现有技术中,对于碳纤维板表面回弹量的检测均没有提出一种有效的检测、分析方式,即使有,也是集中在针对金属板材冲压件的回弹量分析,由于金属板材与碳纤维板材成型方式不同,碳纤维板材是通过多层碳纤维布层压而成,因此,成型后的碳纤维板的正面与背面的回弹量是不同的,而金属板材在冲压时,金属板材的回弹量是由于板材整体受到相同的变形力后产生的,其正面与背面的回弹量是相同的,因此,现有技术中对于金属板材冲压件的回弹量分析都仅需要分析其中的一个面即可。如重庆大学的熊煜在其硕士论文《某车型前纵梁封板高强钢冲压成形工艺参数优化及回弹补偿研究》,第五节前纵梁封板回弹补偿研究与生产试制中就使用了基于三维蓝光扫描的回弹补偿方法来得到前纵梁封板表面的回弹量,但是,其对象是金属板材,因此,仅需要对单面进行扫描即可。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均未提供一种专门针对由碳纤维布层压而成的碳纤维板表面的回弹量进行检测与分析的工艺,更没有提供一种碳纤维板蓝光检测与分析工艺。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碳纤维板蓝光检测与分析工艺,具体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一)、搭设检测框架:
选择多个碳纤维板支撑三脚架,调整好碳纤维支撑三脚架的高度,将碳纤维支撑三脚架的高度尽量调高,将调整好的碳纤维板支撑三脚架放置于地面,将成型后的碳纤维板放置在碳纤维板支撑三脚架上,然后将3D打印好的圆柱体放置在碳纤维板上表面,然后在碳纤维板支撑三脚架的侧边,放置一泡沫支撑架,将硬质泡沫板固定在泡沫支撑架上,调整硬质泡沫板的位置,以使得在使用蓝光扫描仪对碳纤维板表面进行扫描时,也能够同时扫描到硬质泡沫板的正面;
(二)、喷显像剂、贴点处理:
选择离碳纤维板一定高度处,进行喷粉,然后对硬质泡沫板同样进行喷粉;针对碳纤维板的下表面,选择使用液体的显像剂进行喷射处理;
然后,对进行完显像剂喷射处理后的碳纤维板的上面、下面、圆柱体上表面以及硬质泡沫板的正面进行贴点处理;
(三)、架设、调试扫描仪:
将蓝光扫描仪放在专用扫描架上固定好,将扫描仪与电脑连接好,接通电源,检查周围环境,检查碳纤维板;
在启用蓝光扫描仪之前,对蓝光扫描仪进行调试;
(四)、碳纤维板上表面拍照:
调试完成后,先拍第一张照片,先拍硬质泡沫板上的过渡点,从而让泡沫板上的标注点和碳纤维板上表面的一些标注点出现在蓝光里;然后调整蓝光扫描仪从各个方向对碳纤维板的上表面进行拍照;
(五)、碳纤维板下表面拍照:
对碳纤维的下表面进行拍照,在拍碳纤维板下表面的第一张照片时要有三个已经标记过的位于泡沫板上的过渡点,然后接下来和像拍上表面一样将剩下的碳纤维板下表面拍完;
(六)、碳纤维下表面数据修正、处理:
由于碳纤维板使用三脚架进行支撑,因此,前面扫描碳纤维板时用三脚架支撑的地方扫描仪扫描不到,对此需要借助其他软件,如Geomagic Wrap进行修补;
接下来,对电脑上的数据进行处理,当全部拍完,且将碳纤维板下表面数据进行修正后,发现没有什么残缺的时候就可以对数据进行处理了,删除多余点云数据,如出现在画面里的泡沫板、三脚架,删除后对数据进行标准封装,然后就可以得到完整的碳纤维板数据了;
(七)、绘制理想模型图:
用螺旋测微器测出碳纤维板的厚度,测多次求平均值,用UG画出与实际测量厚度一样的长方体,画出的长方体的边必须大于碳纤维板的对角线,从而能够使得长方体能全部覆盖碳纤维板,然后导出STEP格式;
同时,用UG画圆柱体,其尺寸与3D打印的圆柱体相同,画图时坐标系必须建在长方体和圆柱体的中心;
(八)、碳纤维板扫描数据与理想数据处理:
在GOM Inspect中导入扫描后的碳纤维板点云数据,其为stl文件格式,以及UG画的图,其为STEP文件格式,然后利用圆柱体将两个板数据,即扫描得到的实际碳纤维板数据与UG画出的理想板数据进行拟合,即圆柱体上3点对齐;
最后,再将实际的碳纤维板扫描数据绕坐标系在圆柱中心的Z轴旋转到合适的位置,即得到碳纤维板正、反面云图;
(九)、标注偏差:
在碳纤维板正、反面云图上进行偏差标注。
优选地,碳纤维支撑三脚架的个数为三个。
优选地,圆柱体放置在碳纤维板靠中间的位置处。
优选地,在步骤(二)中,3D打印的圆柱体上表面贴三个点。
优选地,在步骤(二)中,具体的贴点要求为:前后左右每隔10cm贴一个点,贴出来的点要求不在同一直线,也不能构成等边三角形。
优选地,在步骤(三)中,具体的调试步骤为:先调蓝光扫描仪的曝光值和曝光时间,调曝光值时把相机里的扫描画面调亮但是不能出现红色,扫描过程中曝光时间有三种,优先选用第一种曝光时间,当拍照后发现画面上出现较多的洞的时候则改用第二种曝光时间,最后若第一种曝光时间和第二种曝光时间都不适合时选用第三种曝光时间,调好后就可以按空格拍照。
优选地,蓝光扫描仪(7)的具体型号为德国GOM公司的Gom ATOS Core 500。
优选地,步骤(四)中的拍照要求为:每次拍照后贴的标注点都会被标记,在拍下一张照片的时候画面中最少要有三个已知的标注点,查看电脑上的点云数据,再对缺少的棱棱角角进行补拍,蓝光扫描仪的扫描拍照的角度无特别要求,最终目的是能把碳纤维板的点云数据全部显现出来,点云数据都是实时获得的,下一次扫描拍照点云数据就会和前面的点云拼接在一起。
优选地,步骤(六)中使用Geomagic Wrap进行修补的具体步骤为:将得到数据导入Geomagic Wrap软件中对三角化不足的地方进行简单修改,孔周围的杂点会影响填补曲率,先将孔周围的杂点修剪掉;修剪后选择填充单个孔,经过相同的处理将其他孔填充完毕,就可以得到完整的碳纤维板数据,保存stl文件格式。
优选地,步骤(七)中选择精度为0.01mm的螺旋测微器,以更精确的分析出碳纤维板的形变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碳纤维板蓝光检测与分析工艺,专门针对由多层碳纤维布层压而成的碳纤维板构件,针对碳纤维板构件内部树脂在碳纤维布层各处浸润的情况不同,导致碳纤维板材正面与背面回弹量均不通的特点,本工艺创新性的提出采集板材两个面的数据,而不是现有技术中提到的仅采集金属板材的单个面的变形数据,通过分析各个面的回弹量,从而可以合理的选择在对碳纤维板进行模压工作时,模具所使用的压力、温度大小,以及加热、模压所选择的时间长短,从而能够制造出力学性能优异的碳纤维板结构;
2)、本发明的碳纤维板蓝光检测与分析工艺,针对成型后的碳纤维板材均比较薄,侧面无法贴点的特点,为了能够将碳纤维板材的正面采集数据和背面采集数据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立体变形面,创新性的在碳纤维板材之外设置了一个独立的具有过渡点的硬质泡沫板,通过在使用蓝光扫描仪对碳纤维板材表面进行拍照取点时,同时拍摄硬质泡沫板上的过渡点,通过该过渡点将碳纤维板材的正面和背面点云数据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碳纤维板材数据;
3)、本发明的碳纤维板蓝光检测与分析工艺,考虑到碳纤维板比较薄,在成型后各个地方的回弹量不确定,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无法找到比较合适的基准,没有办法将原始数据与成型后的碳纤维板做拟合后对比分析,因此,本发明额外设置了一已知尺寸的圆柱体,以圆柱体的上表面为基准进行数据拟合分析;
4)、针对碳纤维板形变量较小,为了提高检测精度,使用3D打印技术而制得该圆柱体结构,从而可以保证3D打印的圆柱体上表面整体的平面度公差为0~0.1mm,进一步提高碳纤维板表面回弹量检测精度;
5)、为了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立体成像的有效性,在碳纤维板表面贴点时,大约前后左右每隔10cm贴一个点,贴出来的点要求不在同一条直线,也不能构成等边三角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碳纤维板蓝光检测与分析工艺中所用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碳纤维板蓝光检测与分析工艺流程图;
图3为架设好蓝光扫描仪后设备示意图;
图4为蓝光扫描仪对碳纤维板上表面进行拍照示意图;
图5为拍照过程中实时传送的点云数据;
图6A-6D为蓝光扫描仪拍摄碳纤维板下表面示意图;
图7A-7B为将孔杂点进行修剪示意图;
图8为处理好的碳纤维板数据示意图;
图9A-9B示出扫描数据与理想数据处理示意图;
图10为绕Z轴旋转到合适位置的碳纤维板数据图;
图11A、11B分别示出了碳纤维板正、反面云图;
图12为碳纤维板反面标注示意图。
标号说明
1、碳纤维板;2、圆柱体;3、碳纤维板支撑三角架;4、硬质泡沫板;5、泡沫板支撑架;6、标注点;7、蓝光扫描仪;8、蓝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图1示出了本发明碳纤维板蓝光检测与分析工艺中所用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设备包括碳纤维板1、圆柱体2、碳纤维板支撑三角架3、硬质泡沫板4、泡沫支撑架5以及蓝光扫描仪7(图中未画出),使用多个碳纤维板支撑三角架3放置于地面,然后将碳纤维板1放置于碳纤维板支撑三脚架3上,在碳纤维板1正中位置放置好已知尺寸的3D打印好的圆柱体2,同时,在碳纤维板支撑三角架3旁边放置泡沫板支撑架5,将硬质泡沫板4固定于泡沫支撑架5上即可以对压缩成型后的碳纤维板进行蓝光逆向扫描,分析碳纤维板在成型后正反面各个地方的回弹量。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碳纤维板蓝光检测与分析工艺具体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一、搭设检测框架:
选择多个碳纤维板支撑三脚架3,调整好碳纤维支撑三脚架3的高度,为了便于对碳纤维板的下表面进行扫描,碳纤维支撑三脚架3的高度尽量调高,将调整好的碳纤维板支撑三脚架3放置于地面,优选地,选择三脚架的个数为三个,将成型后的碳纤维板1放置在碳纤维板支撑三脚架3上,然后将3D打印好的圆柱体2放置在碳纤维板1上表面,优选地,放置在碳纤维板靠中间的位置,然后在碳纤维板支撑三脚架3的侧边,放置一泡沫支撑架5,使用胶带将硬质泡沫板4固定在泡沫支撑架5上,调整硬质泡沫板4的位置,以使得在使用蓝光扫描仪7对碳纤维板表面进行扫描时,能够同时扫描到硬质泡沫板4的正面;
二、喷显像剂、贴点处理:
选择离碳纤维板1一定高度处,进行喷粉,从而使得显像剂的粉能均匀的掉落在碳纤维板的上面,然后对硬质泡沫板4同样进行喷粉;针对碳纤维板1的下表面,选择使用液体的显像剂进行喷射处理;
然后,对进行完显像剂喷射处理后的碳纤维板的上面、下面、圆柱体上表面以及硬质泡沫板4的正面进行贴点处理,具体的贴点要求为:大约前后左右每隔10cm贴一个点,贴出来的点要求不在同一直线,也不能构成等边三角形;优选地,3D打印的圆柱体2上表面贴三个点即可(要求不在同一直线,也不能构成等边三角形);
三、架设、调试扫描仪:
将蓝光扫描仪7放在专用扫描架上固定好,将扫描仪与电脑连接好,接通电源,检查周围环境,检查碳纤维板,如图3所示;
在启用蓝光扫描仪7之前,需要对蓝光扫描仪进行调试:先调蓝光扫描仪的曝光值和曝光时间,调曝光值一般情况下都是把相机里的扫描画面调亮但是不能出现红色,出现红色一般都是曝光过度,优选地,我们选用的蓝光扫描仪7的型号为德国GOM公司的GomATOS Core500,在我们扫描中曝光时间有三种,一般选第一种曝光时间,当我们拍照后发现画面上出现较多的洞的时候我们改用第二种曝光时间,第三种曝光时间我们一般不用,调好后就可以按空格拍照。
四、碳纤维板上表面拍照:
调试完成后,先拍第一张照片,先拍硬质泡沫板4上的过渡点,从而让泡沫板上的标注点和碳纤维板1上表面的一些标注点出现在蓝光里;
然后调整蓝光扫描仪7从各个方向对碳纤维板1的上表面进行拍照,每次拍照后我们贴的标注点都会被标记,在拍下一张照片的时候画面中最少要有三个已知的标注点,查看电脑上的点云数据,再对缺少的棱棱角角进行补拍,如图4-5所示,蓝光扫描仪的扫描拍照的角度无特别要求,最终目的是能把碳纤维板1的点云数据全部显现出来,点云数据都是实时获得的,下一次扫描拍照点云数据就会和前面的点云拼接在一起;
五、碳纤维板下表面拍照:
对碳纤维的下表面进行拍照,通常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空间,由于碳纤维板太薄,侧边无法贴点,如果不借助外点我们无法将正面和反面连接起来,所以此处就需要用到硬质泡沫板上的过渡点了,泡沫板上的点在拍正面的时候就已经被标记过了,只要我们不移动它,它在空间中就是一直存在的,在拍碳纤维板下表面的第一张照片时要有三个已经标记过的位于泡沫板上的过渡点,然后接下来和像拍正面一样将剩下的碳纤维板下表面拍完,如图6A-6D所示。
六、碳纤维下表面数据修正、处理:
由于碳纤维板使用三脚架进行支撑,因此,前面扫描碳纤维板时用三脚架支撑的地方扫描仪扫描不到,对此需要借助其他软件,如Geomagic Wrap进行修补,我们将得到数据导入Geomagic Wrap软件中对三角化不足的地方进行简单修改,孔周围的杂点会影响填补曲率,先将孔周围的杂点修剪掉如图7A-7B所示;修剪后选择填充单个孔,经过相同的处理将其他孔填充完毕,就可以得到完整的碳纤维板数据,保存stl文件格式,如图8所示;
接下来,对电脑上的数据进行处理,当全部拍完,且将碳纤维板下表面数据进行修正后,发现没有什么残缺的时候就可以对数据进行处理了,删除多余点云数据,比如出现在画面里的泡沫板、三脚架等,删除后对数据进行标准封装,然后就可以得到完整的碳纤维板数据了。
七、绘制理想模型图:
用螺旋测微器测出碳纤维板的厚度,可以多测几次求平均值,用UG画出与实际测量厚度一样的长方体,画出的长方体的边必须大于碳纤维板的对角线,从而能够使得长方体能全部覆盖碳纤维板,然后导出STEP格式;优选地,根据标准推荐,精度在0.1mm即可满足测量碳纤维板厚度要求,但为了实验更精确选择精度为0.01mm的螺旋测微器,能更精确的分析出碳纤维板的形变量;
同时,用UG画圆柱体,其尺寸与3D打印的圆柱体相同,画图时坐标系必须建在长方体和圆柱体的中心;
八、碳纤维板扫描数据与理想数据处理:
在GOM Inspect中导入扫描后的碳纤维板点云数据,其为stl文件格式,以及UG画的图,其为STEP文件格式,然后利用圆柱体将两个板数据,即扫描得到的实际碳纤维板数据与UG画出的理想板数据进行拟合,即圆柱体上3点对齐,如图9A-9B所示;
最后,再将碳纤维板即实际的碳纤维板扫描数据绕坐标系在圆柱中心的Z轴旋转到合适的位置,如图10所示,即得到碳纤维板正、反面云图,如图11A-11B所示。
九、标注偏差:
根据碳纤维板正、反面云图可以看出碳纤维板整体的回弹量情况,为了能够得到具体的回弹量数据,在碳纤维板正、反面云图上进行偏差标注,如图12所示。
通过上述碳纤维板蓝光检测与分析工艺步骤后,即可以得到碳纤维板材正面和反面的直观的回弹量情况,该蓝光检测与分析工艺步骤采用额外设置泡沫板上的过渡点,将板材两面的数据进行连接,解决了超薄板材侧壁不能贴点测量的问题,同时,对支撑碳纤维板遮挡碳纤维板处的数据进行修正,进一步提高了构建的碳纤维板云图精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碳纤维板蓝光检测与分析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一)、搭设检测框架:
选择多个碳纤维板支撑三脚架(3),调整好碳纤维板支撑三脚架(3)的高度,将碳纤维板支撑三脚架(3)的高度调高,将调整好的碳纤维板支撑三脚架(3)放置于地面,将成型后的碳纤维板(1)放置在碳纤维板支撑三脚架(3)上,然后将3D打印好的圆柱体(2)放置在碳纤维板(1)上表面,然后在碳纤维板支撑三脚架(3)的侧边,放置一泡沫支撑架(5),将硬质泡沫板(4)固定在泡沫支撑架(5)上,调整硬质泡沫板(4)的位置,以使得在使用蓝光扫描仪(7)对碳纤维板表面进行扫描时,也能够同时扫描到硬质泡沫板(4)的正面;
(二)、喷显像剂、贴点处理:
选择离碳纤维板(1)一定高度处,进行喷粉,然后对硬质泡沫板(4)同样进行喷粉;针对碳纤维板(1)的下表面,选择使用液体的显像剂进行喷射处理;
然后,对进行完显像剂喷射处理后的碳纤维板的上面、下面、圆柱体上表面以及硬质泡沫板(4)的正面进行贴点处理;
(三)、架设、调试扫描仪:
将蓝光扫描仪(7)放在专用扫描架上固定好,将扫描仪与电脑连接好,接通电源,检查周围环境,检查碳纤维板;
在启用蓝光扫描仪(7)之前,对蓝光扫描仪进行调试;
(四)、碳纤维板上表面拍照:
调试完成后,先拍第一张照片,先拍硬质泡沫板(4)上的过渡点,从而让泡沫板上的标注点和碳纤维板(1)上表面的一些标注点出现在蓝光里;然后调整蓝光扫描仪(7)从各个方向对碳纤维板(1)的上表面进行拍照;
(五)、碳纤维板下表面拍照:
对碳纤维的下表面进行拍照,在拍碳纤维板下表面的第一张照片时要有三个已经标记过的位于泡沫板上的过渡点,然后接下来和像拍上表面一样将剩下的碳纤维板下表面拍完;
(六)、碳纤维下表面数据修正、处理:
由于碳纤维板使用三脚架进行支撑,因此,前面扫描碳纤维板时用三脚架支撑的地方扫描仪扫描不到,对此需要借助软件Geomagic Wrap进行修补;
接下来,对电脑上的数据进行处理,当全部拍完,且将碳纤维板下表面数据进行修正后,删除多余点云数据,删除后对数据进行标准封装,然后就可以得到完整的碳纤维板数据了;
(七)、绘制理想模型图:
用螺旋测微器测出碳纤维板的厚度,测多次求平均值,用UG画出与实际测量厚度一样的长方体,画出的长方体的边必须大于碳纤维板的对角线,从而能够使得长方体能全部覆盖碳纤维板,然后导出STEP格式;
同时,用UG画圆柱体,其尺寸与3D打印的圆柱体相同,画图时坐标系必须建在长方体和圆柱体的中心;
(八)、碳纤维板扫描数据与理想数据处理:
在GOM Inspect 中导入扫描后的碳纤维板点云数据,其为stl文件格式,以及UG画的图,其为STEP文件格式,然后利用圆柱体将两个板数据,即扫描得到的实际碳纤维板数据与UG画出的理想板数据进行拟合,即圆柱体上3点对齐;
最后,再将实际的碳纤维板扫描数据绕坐标系在圆柱中心的Z轴旋转到合适的位置,即得到碳纤维板正、反面云图;
(九)、标注偏差:
在碳纤维板正、反面云图上进行偏差标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板蓝光检测与分析工艺,其特征在于:碳纤维板支撑三脚架(3)的个数为三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板蓝光检测与分析工艺,其特征在于:圆柱体(2)放置在碳纤维板靠中间的位置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板蓝光检测与分析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3D打印的圆柱体(2)上表面贴三个点。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板蓝光检测与分析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具体的贴点要求为:前后左右每隔10cm贴一个点,贴出来的点要求不在同一直线,也不能构成等边三角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板蓝光检测与分析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具体的调试步骤为:先调蓝光扫描仪的曝光值和曝光时间,调曝光值时把相机里的扫描画面调亮但是不能出现红色,扫描过程中曝光时间有三种,优先选用第一种曝光时间,当拍照后发现画面上出现较多的洞的时候则改用第二种曝光时间,最后若第一种曝光时间和第二种曝光时间都不适合时选用第三种曝光时间,调好后就可以按空格拍照。
7. 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板蓝光检测与分析工艺,其特征在于:蓝光扫描仪(7)的具体型号为德国GOM公司的Gom ATOS Core 50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板蓝光检测与分析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的拍照要求为:每次拍照后贴的标注点都会被标记,在拍下一张照片的时候画面中最少要有三个已知的标注点,查看电脑上的点云数据,再对缺少的棱角进行补拍,点云数据都是实时获得的,下一次扫描拍照点云数据就会和前面的点云拼接在一起。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板蓝光检测与分析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使用Geomagic Wrap进行修补的具体步骤为:将得到数据导入Geomagic Wrap软件中对三角化不足的地方进行简单修改,先将孔周围的杂点修剪掉;修剪后选择填充单个孔,经过相同的处理将其他孔填充完毕,就可以得到完整的碳纤维板数据,保存stl文件格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板蓝光检测与分析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七)中选择精度为0.01mm的螺旋测微器。
CN201911015914.4A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碳纤维板蓝光检测与分析工艺 Active CN1112383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5914.4A CN111238387B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碳纤维板蓝光检测与分析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5914.4A CN111238387B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碳纤维板蓝光检测与分析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38387A CN111238387A (zh) 2020-06-05
CN111238387B true CN111238387B (zh) 2024-05-07

Family

ID=70869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15914.4A Active CN111238387B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碳纤维板蓝光检测与分析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3838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21789A (en) * 1990-09-18 1994-06-14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and light guide tube/light valve for use in the same
CN1595056A (zh) * 2004-06-30 2005-03-16 南京大学 光纤应变三维模拟实验台
CN104764414A (zh) * 2015-04-16 2015-07-08 三峡大学 一种利用群算法的fbg非均匀应变重构方法
CN104985745A (zh) * 2015-06-08 2015-10-21 上海电机学院 一种笔记本电脑上面板的碳纤维板平面度校正方法
CN105423938A (zh) * 2015-12-23 2016-03-23 桂林理工大学 耦合光纤光栅的大量程智能碳纤维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5810776A (zh) * 2014-12-31 2016-07-27 北京汉能创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太阳能板的制备方法及其碳纤维太阳能板
CN212030464U (zh) * 2019-10-24 2020-11-27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碳纤维板蓝光检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21789A (en) * 1990-09-18 1994-06-14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and light guide tube/light valve for use in the same
CN1595056A (zh) * 2004-06-30 2005-03-16 南京大学 光纤应变三维模拟实验台
CN105810776A (zh) * 2014-12-31 2016-07-27 北京汉能创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太阳能板的制备方法及其碳纤维太阳能板
CN104764414A (zh) * 2015-04-16 2015-07-08 三峡大学 一种利用群算法的fbg非均匀应变重构方法
CN104985745A (zh) * 2015-06-08 2015-10-21 上海电机学院 一种笔记本电脑上面板的碳纤维板平面度校正方法
CN105423938A (zh) * 2015-12-23 2016-03-23 桂林理工大学 耦合光纤光栅的大量程智能碳纤维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12030464U (zh) * 2019-10-24 2020-11-27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碳纤维板蓝光检测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纤维板表面缺陷识别;刘传泽等;《林业科学》;20181130;第54卷(第11期);第121-12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38387A (zh) 2020-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raser et al. Industrial photogrammetry: New developments and recent applications
US701547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nal feature reconstruction
JP2018526254A (ja) Sls設備又はslm設備の少なくとも1つの走査システムを較正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02322813B (zh) 三维网格应变测量方法
CN102135417A (zh) 一种全自动三维特征提取方法
JP2008014940A (ja) 平面状被撮像物のカメラ計測のためのカメラ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および応用計測装置
CN107610178A (zh) 一种工业摄影测量系统相机参数移动式标定方法
CN107460477B (zh) 一种用于受损件的单测头扫描和修复装置及方法
EP2385340A1 (en) Automatic system for quality control and position correction of taped parts
CN103163725A (zh) 相机模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6352806A (zh) 一种立体视觉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测量的高精度标定方法
CN106643582B (zh) 一种大型网状天线反射器型面高精度测试方法
CN107110642A (zh) 用于在线视觉检查的参考系统
CN104236455B (zh) 蜂巢板在线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Zhang et al. Improved separated-parameter calibration method for binocular vision measurements with a large field of view
Ren et al. Accurate three-dimensional shape and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at microscale using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US20120243111A1 (en) Wafer Lens Manufacturing Method
CN212030464U (zh) 一种碳纤维板蓝光检测装置
CN110207606A (zh) 基于数字图像关联性的面外应变测量方法
CN111238387B (zh) 一种碳纤维板蓝光检测与分析工艺
CN107883855A (zh) 一种基于摄影测量的高低温环境微变形测试方法
CN109737885A (zh) 一种复合材料零件的变形量检测方法
CN109115112A (zh) 一种基于摄影扫描技术的扫描支架以及应用该支架的扫描方法
CN114624005A (zh) 一种ar、vr高精度测试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CN110660108B (zh) 一种交会对接测量相机和对接抓捕机构的联合标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