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24722A - 天线头端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头端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24722A
CN111224722A CN201811429254.XA CN201811429254A CN111224722A CN 111224722 A CN111224722 A CN 111224722A CN 201811429254 A CN201811429254 A CN 201811429254A CN 111224722 A CN111224722 A CN 1112247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ru
antenna
rfid
signal
identifica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2925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24722B (zh
Inventor
高俊枫
韩波
汪孙节
王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2925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247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247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247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247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247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5Performance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9Performance tes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天线头端的检测方法及装置,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在本申请中,BBU可以通过RRU向多根天线发送第一RFID信号,之后,当BBU接收到多个天线头端中已激活的RFID标签发送的多个随机标识时,可以基于接收到的多个随机标识来确定多个天线头端的检测结果。由此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BBU与RRU之间的LTE信号通道来发射RFID信号,从而使BBU与天线头端中的RFID标签进行通信,以实现对天线头端的检测,而无需另外设置RFID读写器,降低了检测成本,并且,由于无需增加射频通道来实现RFID读写器与RFID标签之间的通信,因此,降低了DAS维护的复杂度。

Description

天线头端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线头端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技术中,为了保证通信信号的覆盖范围,可以在基站内部署分布式天线系统(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DAS)。DAS中可以包括多根天线。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对该多根天线进行维护,可以检测每根天线的天线头端的运行状态,进而根据检测到的每根天线的天线头端的运行状态来确定每根天线的运行状态。
相关技术中,可以在DAS中部署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读写器,并在多根天线中的每根天线的天线头端设置RFID标签。在对每根天线的天线头端进行检测时,RFID读写器可以向每根天线的天线头端中的RFID标签发送射频识别信号。对于该多根天线中的任意一根天线,若RFID读写器接收到这根天线的天线头端中的RFID标签针对该射频识别信号返回的响应信号,则可以确定这根天线的天线头端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否则,可以确定这根天线的天线头端处于异常运行状态。
然而,由于相关技术中需要在DAS中部署RFID读写器来对每根天线的天线头端进行检测,因此,检测成本较高。并且,为了实现RFID读写器与RFID标签之间的通信,相关技术中还需要增加额外的射频通道,因此,导致了DAS维护复杂度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天线头端的检测方法及装置,可以用于现有技术中DAS系统中天线头端的检测成本较高且维护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头端的检测方法,应用于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射频拉远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向多根天线中的每根天线发送第一射频识别RFID信号,所述第一RFID信号用于对每根天线的天线头端中的RFID标签进行激活,所述RRU、所述多根天线和所述BBU位于同一个基站内;当接收到多个天线头端中已激活的RFID标签发送的多个随机标识时,基于所述多个随机标识确定所述多个天线头端的检测结果。
BBU可以通过RRU向多根天线发送第一RFID信号,该第一RFID信号可以对每根天线的天线头端中的RFID标签进行激活,之后,当BBU接收到多个天线头端中已激活的RFID标签发送的多个随机标识时,可以基于接收到的多个随机标识来确定多个天线头端的检测结果。由此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BBU与RRU之间的LTE信号通道来发射RFID信号,从而使BBU与天线头端中的RFID标签进行通信,以实现对天线头端的检测,而无需另外设置RFID读写器,降低了检测成本,并且,由于无需增加射频通道来实现RFID读写器与RFID标签之间的通信,因此,降低了DAS维护的复杂度。
可选地,所述RRU为时分双工TDD制式的RRU,在这种情况下,所述通过RRU向多根天线发送第一射频识别RFID信号的实现过程可以包括:终止向所述RRU发送第一长期演进LTE信号,并终止接收所述RRU发送的第二LTE信号;向所述RRU发送第一信令,以使所述RRU基于所述第一信令生成所述第一RFID信号,并向所述多根天线发送所述第一RFID信号。
其中,第一LTE信号是指下行LTE信号中的部分子帧,第二LTE信号是指上行LTE信号中的部分子帧。通过终止第一LTE信号的发送,可以使第一信令占用第一LTE信号的时序进行发送。
可选地,所述RRU为频分双工FDD制式的RRU,且所述RRU包括RFID通道,在这种情况下,所述RRU向多根天线发送第一射频识别RFID信号的实现过程可以包括:终止向所述RRU发送第一LTE信号,并终止接收所述RRU发送的第二LTE信号;向所述RRU发送第一信令,以使所述RRU基于所述第一信令生成所述第一RFID信号,并通过所述RFID通道向所述多根天线发送所述第一RFID信号。
其中,FDD制式的RRU包括上行LTE信号通道和下行LTE信号通道,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除此之外再增加一个RFID通道,通过该RFID通道发送第一RFID信号。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多个随机标识确定对所述多个天线头端的检测结果的实现过程可以包括:若所述多个随机标识的数量等于所述多根天线的数量,则确定所述多个天线头端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若所述多个随机标识的数量小于所述多根天线的数量,则确定所述多个天线头端中存在处于异常运行状态的天线头端。
可选地,在确定所述多个天线头端中存在处于异常运行状态的天线头端之后,还可以通过所述RRU向所述多根天线发送第二RFID信号;当接收到所述多个天线头端中已激活的RFID标签针对所述第二RFID信号发送的多个标签标识时,基于所述多个标签标识确定所述多个天线头端的检测结果,所述多个标签标识中的每个标签标识用于唯一标识一个RFID标签。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多个标签标识确定所述多个天线头端的检测结果的实现过程可以包括:从存储的标签标识与天线标识的对应关系中,获取除所述多个标签标识之外其他标签标识对应的天线标识;将获取的天线标识所标识的天线的天线头端确定为处于异常运行状态的天线头端。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头端的检测装置,所述天线头端的检测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天线头端的检测方法行为的功能。所述天线头端的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模块,该至少一个模块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天线头端的检测方法。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头端的检测装置,所述天线头端的检测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支持天线头端的检测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天线头端的检测方法的程序,以及存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天线头端的检测方法所涉及的数据。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所述存储设备的操作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总线,该通信总线用于该处理器与存储器之间建立连接。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天线头端的检测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天线头端的检测方法。
上述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和第五方面所获得的技术效果与第一方面中对应的技术手段获得的技术效果近似,在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BBU可以通过RRU向多根天线发送第一RFID信号,该第一RFID信号可以对每根天线的天线头端中的RFID标签进行激活,之后,当BBU接收到多个天线头端中已激活的RFID标签发送的多个随机标识时,可以基于接收到的多个随机标识来确定多个天线头端的检测结果。由此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BBU与RRU之间的LTE信号通道来发射RFID信号,从而使BBU与天线头端中的RFID标签进行通信,以实现对天线头端的检测,而无需另外设置RFID读写器,降低了检测成本,并且,由于无需增加射频通道来实现RFID读写器与RFID标签之间的通信,因此,降低了DAS维护的复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头端的检测方法的实施环境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头端的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RFID信号和第二RFID信号在整个传输过程中的时序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头端的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头端的检测方法所涉及的实施环境进行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头端的检测方法的实施环境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环境内包括位于同一基站内的BBU101、汇聚单元102、RRU103、合路器104和多根天线105。
需要说明的是,BBU101可以对LTE基带信号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LTE基带信号通过汇聚单元102发送至RRU103。并且,BBU101可以接收RRU103通过汇聚单元102发送的LTE信号,并对接收到的LTE信号进行处理。除此之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BBU101还可以生成用于检测多根天线的天线头端的信令,并通过汇聚单元102向RRU103发送生成的信令,并且,BBU101可以接收RRU103通过汇聚单元102发送的由任一天线105的天线头端中的RFID标签发送的数据,并基于接收到的数据来确定多根天线105的检测结果。
其中,汇聚单元102用于连接BBU101和RRU103,并对BBU101和RRU103之间的数据进行转发。
RRU10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多个,图1中以该实施环境中包括两个RRU为例进行说明。其中,RRU103可以接收汇聚单元102转发的由BBU101发送的LTE基带信号或者是信令,并将接收到的LTE基带信号或信令转换为射频通信信号,之后,将该射频通信信号发送至合路器104。另外,RRU103还可以接收合路器104发送的射频通信信号,并将该射频通信信号转换为基带通信信号,之后,将该基带通信信号通过汇聚单元102发送至BBU101。
需要说明的是,在小站中,RRU可以为微型射频拉远单元(pico remote radiounit,pRRU)。
合路器104可以将RRU103发送的射频通信信号发送至多根天线105中的任一根天线105。并且,合路器104可以接收多根天线105发送的射频通信信号,并将接收到的多个射频信号分路发送至RRU103。
多根天线105中每根天线105的天线头端中均设置有一个RFID标签,并且,该多根天线105中的每根天线105的天线头端可以通过合路器104连接RRU103上的至少两个收发通道,也即,该多根天线105可以是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架构部署的。或者,该多根天线105中的每根天线105的天线头端可以通过合路器104仅连接RRU103上的一个收发通道,也即,该多根天线105可以是基于单输入单输出(simpleinput simple output,SISO)架构部署的。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的BBU可以通过图2所示的计算机设备来实现。参见图2,该计算机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01,通信总线202,存储器20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204。
处理器2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总线2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存储器2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203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总线202与处理器201相连接。存储器203也可以和处理器201集成在一起。
通信接口20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它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2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2中所示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2中所示的处理器201和处理器205。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上述的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一个通用计算机设备或者是一个专用计算机设备。在具体实现中,计算机设备可以是台式机、便携式电脑、网络服务器、通信设备或者嵌入式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定计算机设备的类型。
其中,存储器2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2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201用于执行存储器203中存储的程序代码206。程序代码206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软件模块。图1中所示的BBU可以通过处理器201以及存储器203中的程序代码206中的一个或多个软件模块,来确定多根天线的天线头端的检测结果。
接下来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头端的检测方法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头端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BBU中,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通过RRU向多根天线中的每根天线发送第一RFID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管理设备可以在基站设立之后,且基站对应的小区还未建立或处于关闭状态时,向该基站内的BBU发送用于指示对天线头端进行检测的检测命令,或者,网络管理设备可以在基站正常工作的过程中随机或每隔预设时长向BBU发送用于指示对天线头端进行检测的检测指令。当BBU接收到该检测命令时,可以通过RRU向多根天线中的每根天线发送第一RFID信号。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也可以由BBU在基站设立之后,且基站对应的小区还未建立或处于关闭状态时,自动触发对天线头端的检测,或者,可以由BBU在基站正常工作的过程中随机或每隔预设时长触发对天线头端的检测。也即,BBU可以在上述两种场景中的任一场景下随机或每隔预设时长通过RRU向多根天线中的每根天线发送第一RFID信号,以此来对天线头端进行检测。
其中,根据BBU和RRU的制式的不同,BBU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通过RRU发送该第一RFID信号。
示例性的,当BBU和RRU为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制式时,BBU可以终止向RRU发送第一LTE信号,并终止接收RRU发送的第二LTE信号;向RRU发送第一信令,以使RRU基于第一信令生成第一RFID信号,并向多根天线发送第一RFID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TDD制式下,BBU与RRU中的通道被划分为上行时隙和下行时隙。在未触发对天线头端的检测时,BBU用于处理LTE信号,其中,BBU可以通过下行时隙向RRU发送下行的LTE信号,并通过上行时隙接收RRU发送的上行的LTE信号。而在触发对天线头端的检测时,由于BBU要通过发送符合RFID协议的信号来对天线头端进行检测,因此,BBU可以从当前时刻开始终止下行LTE信号的处理,之后,BBU可以生成第一信令,并通过下行时隙向RRU发送该第一信令。也即,BBU可以通过占用下行LTE信号的部分子帧时序来发送第一信令。
其中,BBU可以通过关闭RRU的通道和该BBU对应的LTE小区来终止向RRU发送第一LTE信号,在这种情况下,上行LTE信号的传输也将中断,也即,BBU可以终止接收RRU发送的第二LTE信号,其中,该第一LTE信号是指下行LTE信号中的部分信号,第二LTE信号是指上行LTE信号中的部分信号。或者,BBU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终止下行LTE信号的传输,在这种情况下,上行LTE信号的处理可能并不会被中断。在终止对下行LTE信号的处理之后,BBU可以生成第一信令,通过下行时隙向RRU发送该第一信令,且该第一信令为基带通信信号。在将第一信令发送出去之后,BBU可以恢复下行LTE信号的发送。当RRU接收到该第一信令时,可以将该第一信令转换为射频通信信号,并将该转换得到的射频通信信号作为第一RFID信号发送出去。
可选地,当BBU和RRU为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制式时,RRU包括上行LTE信号通道和下行LTE信号通道,其中,BBU可以通过下行LTE信号通道向RRU发送下行LTE信号,并通过上行LTE通道接收RRU发送的上行LTE信号。而在触发对天线头端的检测时,由于BBU要通过发送符合RFID协议的信号来对天线头端进行检测,因此,BBU可以从当前时刻开始终止通过下行LTE信号通道发送下行LTE信号,之后,BBU可以生成第一信令,并通过下行LTE信号通道向RRU发送该第一信令。由于该第一信令为基带通信信号,因此,当RRU接收到该第一信令时,可以将该第一信令转换为射频通信信号。并且,由于FDD制式下的RRU的下行射频通道和上行射频通道是用于发送不同频率信号的通道,而RFID信号是同频信号,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更改RRU的下行射频通道和上行射频通道的配置来通过该RRU的下行射频通道和上行射频通道来发送RFID信号,其中,下行射频通道是指RRU中向天线发送由下行LTE信号转换得到的射频通信信号的通道,上行射频通道是指RRU中接收天线发送的射频通信信号的通道。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更改通道配置需要一定时间,因此,通过更改RRU的下行射频通道和上行射频通道来发送RFID信号可能会额外增加对LTE信号的影响。基于此,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FDD制式的RRU,可以在RRU上新增一个RFID通道,这样,在将第一信令转换为射频通信信号之后,可以通过该RFID通道将由第一信令转换得到的射频通信信号作为第一RFID信号发送出去。以此来降低对LTE信号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BBU通常用于处理LTE基带通信信号,因此,第一RFID信号的频率可以处于LTE信号的频率范围之内,这样,不需要对BBU所能处理的信号的频段范围重新配置即可以实现对RFID信号的处理,简化了操作。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RFID信号可以是指携带有一个信令如查询(query)信令的信号,或者,第一RFID信号也可以是指携带有多个信令的多个信号的集合。例如,在首次发送RFID信号时,该第一RFID信号可以包括携带有选择(select)信令的信号以及携带有query信令的信号。
步骤302:当接收到多个天线头端中已激活的RFID标签发送的多个随机标识时,判断多个随机标识的数量是否等于多根天线的数量。
在通过RRU将第一RFID信号发送出去之后,多根天线中的每根天线均可以接收该第一RFID信号,并通过该第一RFID信号来激活天线头端中包含的RFID标签。对于该多根天线中的任一根天线,若该天线的天线头端中的RFID标签被该第一RFID信号激活,则该天线的天线头端中的RFID标签可以生成一个随机数,并将该随机数返回给RRU。
RRU可以依次接收多根天线中每个被激活的RFID标签发送的随机标识,由于该随机标识为射频通信信号,因此,RRU可以将其转换为基带通信信号,并将该随机标识发送给BBU。
需要说明的是,RRU在将随机标识发送给BBU时,若该RRU和BBU均为TDD制式,则RRU可以从当前时刻开始终止上行时隙向BBU发送的LTE信号,而是通过该上行时隙向BBU发送该随机标识。也即,RRU可以占用上行LTE信号的部分子帧时序来发送该随机标识,在发送完该随机标识之后,RRU可以恢复上行LTE信号的发送。
可选地,若该RRU和BBU为FDD制式,则RRU可以通过新增的RFID通道接收该随机标识,并通过RRU与BBU之间的上行LTE信号通道向BBU发送该随机标识。
BBU可以依次接收RRU发送的多个随机标识,并统计接收到的随机标识的数量,之后,BBU可以判断接收到的多个随机标识的数量是否等于多根天线的数量。若多个随机标识的数量等于多根天线的数量,则BBU可以执行步骤303,否则,则执行步骤304-305。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BBU在统计接收到的随机标识的数量之后,可以按照前述步骤301介绍的方法再次通过RRU向多根天线中的每根天线发送第一RFID信号,并在接收到多个天线头端中被激活的RFID标签发送的多个随机标识时,再次统计接收到的随机标识的数量,如此重复多次,判断多次统计的随机标识的数量中是否存在等于多根天线的数量的数量,若存在,则可以执行步骤303,否则,则可以执行步骤304-305。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种实现方式中,BBU可以通过多次发送第一RFID信号来多次统计接收到的随机标识的数量,进而通过多次统计得到的随机标识的数量来判断多根天线中是否存在异常天线,这样,由于RFID标签在每次返回随机标识之后,不需要返回标签中的其他数据,因此,可以有效的减少返回随机标识时信号所占用的时长,进而可以有效的减少对上行LTE信号的干扰。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应用场景中,例如,若对天线头端的检测是在基站建立之初进行的离线检测,则在本步骤中,当BBU通过发送第一RFID信号接收到RFID标签发送的多个随机标识之后,可以不统计多个随机标识的数量,也不去判断多个随机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多根天线的数量,而是直接执行步骤304和305,以便通过获取到的标签标识来识别并定位处于异常运行状态的天线头端。
步骤303:确定多个天线头端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若统计的随机标识的数量等于多根天线的数量,或者,若多次统计得到的随机标识的数量中存在等于多根天线的数量的数量,则说明与BBU处于同一个基站内的多根天线均进行了响应,此时,可以确定该多根天线的天线头端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步骤304:通过RRU向多根天线发送第二RFID信号。
其中,若统计的随机标识的数量小于多根天线的数量,或者,若多次统计得到的随机标识的数量中不存在等于多根天线的数量的数量,则说明与BBU处于同一个基站内的多根天线中的部分天线并未进行响应,此时,可以确定该多根天线的天线头端中存在处于异常运行状态的天线头端,由于BBU已经确定多根天线的天线头端中存在处于异常运行状态的天线头端,因此,接下来,BBU可以中断LTE信号的处理来对天线进行维护。可选地,若在离线检测等应用场景下,BBU也可以通过第一RFID信号获取到多个随机标识之后,直接通过向多根天线发送第二RFID信号来识别并定位处于异常运行状态的天线头端。
示例性的,BBU可以生成第二信令,将该第二信令发送给RRU。其中,第二信令可以是RFID协议中的确认(acknowledge)信令。RRU在接收到该第二信令之后,由于该第二信令为基带通信信号,因此,RRU可以将该基带通信信号转换为射频通信信号,并将转换得到的射频通信信号作为第二RFID信号发送出去。
由于BBU通常用于处理LTE基带通信信号,因此,第二RFID信号的频率可以处于LTE信号的频率范围之内,这样,不需要对BBU所能处理的信号的频段范围重新配置即可以实现对RFID信号的处理,简化了操作。
步骤305:当接收到多个天线头端中已激活的RFID标签针对第二RFID信号发送的多个标签标识时,基于多个标签标识确定多个天线头端的检测结果,多个标签标识中的每个标签标识用于唯一标识一个RFID标签。
当RRU将第二RFID信号发送出去之后,对于该多根天线中的每根天线,若该天线的天线头端中的RFID标签已被激活,则该RFID标签可以针对该第二RFID信号向RRU返回存储的标签数据,该标签数据中可以包括用于唯一标识该RFID标签的标签标识。
RRU可以依次接收每个已被激活的RFID标签发送的标签数据,并参照步骤302中对随机标识的处理方式将接收到的标签数据发送给BBU。
图4示出了第一RFID信号和第二RFID信号在整个传输过程中的时序流程图。如图4中所示,BBU在生成第一信令之后,可以通过RRU将该第一信令转换为第一RFID信号,并占用下行LTE信号的部分子帧时序来发送该第一RFID信号,其中,第一RFID信号的信号时长可以为t1。之后,天线头端中的RFID标签通过RRU返回随机标识时,该随机标识将占用上行LTE信号的部分子帧时序,其中,该随机标识的信号时长可以为t2。在接收到随机标识之后,若BBU根据接收到的随机标识的数量确定存在处于异常运行状态的天线头端,则BBU可以生成第二信令,并通过RRU将该第二信令转换为第二RFID信号,并再次占用下行LTE信号的部分子帧时序来发送该第二RFID信号,此时,第二RFID信号的信号时长可以为t3。天线头端中已被第一RFID信号激活的RFID标签在接收到第二RFID信号之后,可以向RRU返回标签数据,该标签数据中携带有对应的RFID标签的标签标识,当RRU向BBU返回该标签数据时,该标签数据将占用上行LTE信号的部分子帧时序,其中,该标签数据的信号时长可以为t4。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的各个信号时长可能相等,也可能各不相等,具体示实际传输的信号而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当BBU接收到RRU发送的多个标签数据之后,可以对每个标签数据进行解析,从而得到每个标签数据中携带的标签标识,之后,BBU可以基于解析得到的多个标签标识对处于异常状态的天线头端进行定位。
示例性的,BBU可以从存储的标签标识与天线标识的对应关系中,获取除多个标签标识之外其他标签标识对应的天线标识;将获取的天线标识所标识的天线的天线头端确定为处于异常运行状态的天线头端。
其中,BBU中存储有与该BBU处于同一基站内的多根天线中每根天线的天线标识与这根天线的天线头端中RFID标签的标签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在接收到多个标签标识之后,BBU可以从该对应关系中查找出该多个标签标识之外的其他标签标识所对应的天线标识,查找到的天线标识所标识的天线即为未返回标签标识的RFID标签所在的天线头端,也即,查找到的天线标识所标识的天线的天线头端即为处于异常运行状态的天线头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BBU可以通过RRU向多根天线发送第一RFID信号,该第一RFID信号可以对每根天线的天线头端中的RFID标签进行激活,之后,当BBU接收到多个天线头端中已激活的RFID标签发送的多个随机标识时,可以基于接收到的多个随机标识来确定多个天线头端的检测结果。由此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BBU与RRU之间的LTE信号通道来发射RFID信号,从而使BBU与天线头端中的RFID标签进行通信,以实现对天线头端的检测,而无需另外设置RFID读写器,降低了检测成本,并且,由于无需增加射频通道来实现RFID读写器与RFID标签之间的通信,因此,降低了DAS维护的复杂度。
接下来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头端的检测装置进行介绍。
参见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头端的检测装置500,该装置500可以应用于BBU中,该装置500包括:
发送模块501,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301;
确定模块502,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302-305。
可选地,RRU为时分双工TDD制式的RRU;
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终止向RRU发送第一长期演进LTE信号,并终止接收RRU发送的第二LTE信号;
向RRU发送第一信令,以使RRU基于第一信令生成第一RFID信号,并向多根天线发送第一RFID信号。
可选地,RRU为频分双工FDD制式的RRU,且RRU包括RFID通道;
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终止向RRU发送第一LTE信号,并终止接收RRU发送的第二LTE信号;
向RRU发送第一信令,以使RRU基于第一信令生成第一RFID信号,并通过RFID通道向多根天线发送第一RFID信号。
可选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若多个随机标识的数量等于多根天线的数量,则确定多个天线头端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若多个随机标识的数量小于多根天线的数量,则确定多个天线头端中存在处于异常运行状态的天线头端。
可选地,确定模块还包括:
发送子模块,用于通过RRU向多根天线发送第二RFID信号;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当接收到多个天线头端中已激活的RFID标签针对第二RFID信号发送的多个标签标识时,基于多个标签标识确定多个天线头端的检测结果,多个标签标识中的每个标签标识用于唯一标识一个RFID标签。
可选地,第三确定子模块具体用于:
从存储的标签标识与天线标识的对应关系中,获取除多个标签标识之外其他标签标识对应的天线标识;
将获取的天线标识所标识的天线的天线头端确定为处于异常运行状态的天线头端。
可选地,第一RFID信号的频率和第二RFID信号的频率均处于指定频率范围之内,指定频率范围是指LTE信号的频率范围。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RRU向多根天线发送第一RFID信号,该第一RFID信号可以对每根天线的天线头端中的RFID标签进行激活,之后,当BBU接收到多个天线头端中已激活的RFID标签发送的多个随机标识时,可以基于接收到的多个随机标识来确定多个天线头端的检测结果。由此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BBU与RRU之间的LTE信号通道来发射RFID信号,从而使BBU与天线头端中的RFID标签进行通信,以实现对天线头端的检测,而无需另外设置RFID读写器,降低了检测成本,并且,由于无需增加射频通道来实现RFID读写器与RFID标签之间的通信,因此,降低了DAS维护的复杂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头端的检测装置在检测天线头端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头端的检测装置与天线头端的检测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结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据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为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天线头端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带单元BBU,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射频拉远单元RRU向多根天线中的每根天线发送第一射频识别RFID信号,所述第一RFID信号用于对每根天线的天线头端中的RFID标签进行激活,所述RRU、所述多根天线和所述BBU位于同一个基站内;
当接收到多个天线头端中已激活的RFID标签发送的多个随机标识时,基于所述多个随机标识确定所述多个天线头端的检测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RU为时分双工TDD制式的RRU;
所述通过射频拉远单元RRU向多根天线发送第一射频识别RFID信号,包括:
终止向所述RRU发送第一长期演进LTE信号,并终止接收所述RRU发送的第二LTE信号;
向所述RRU发送第一信令,以使所述RRU基于所述第一信令生成所述第一RFID信号,并向所述多根天线发送所述第一RFID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RU为频分双工FDD制式的RRU,且所述RRU包括RFID通道;
所述通过射频拉远单元RRU向多根天线发送第一射频识别RFID信号,包括:
终止向所述RRU发送第一LTE信号,并终止接收所述RRU发送的第二LTE信号;
向所述RRU发送第一信令,以使所述RRU基于所述第一信令生成所述第一RFID信号,并通过所述RFID通道向所述多根天线发送所述第一RFID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多个随机标识确定对所述多个天线头端的检测结果,包括:
判断所述多个随机标识的数量是否等于所述多根天线的数量;
若所述多个随机标识的数量等于所述多根天线的数量,则确定所述多个天线头端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多个随机标识的数量是否等于所述多根天线的数量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多个随机标识的数量小于所述多根天线的数量,则通过所述RRU向所述多根天线发送第二RFID信号;
当接收到所述多个天线头端中已激活的RFID标签针对所述第二RFID信号发送的多个标签标识时,基于所述多个标签标识确定所述多个天线头端的检测结果,所述多个标签标识中的每个标签标识用于唯一标识一个RFID标签。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多个标签标识确定所述多个天线头端的检测结果,包括:
从存储的标签标识与天线标识的对应关系中,获取除所述多个标签标识之外其他标签标识对应的天线标识;
将获取的天线标识所标识的天线的天线头端确定为处于异常运行状态的天线头端。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FID信号的频率和所述第二RFID信号的频率均处于指定频率范围之内,所述指定频率范围是指LTE信号的频率范围。
8.一种天线头端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带单元BBU,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射频拉远单元RRU向多根天线中的每根天线发送第一射频识别RFID信号,所述第一RFID信号用于对每根天线的天线头端中的RFID标签进行激活,所述RRU、所述多根天线和所述BBU位于同一个基站内;
确定模块,用于当接收到多个天线头端中已激活的RFID标签发送的多个随机标识时,基于所述多个随机标识确定所述多个天线头端的检测结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RRU为时分双工TDD制式的RRU;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终止向所述RRU发送第一长期演进LTE信号,并终止接收所述RRU发送的第二LTE信号;
向所述RRU发送第一信令,以使所述RRU基于所述第一信令生成所述第一RFID信号,并向所述多根天线发送所述第一RFID信号。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RRU为频分双工FDD制式的RRU,且所述RRU包括RFID通道;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终止向所述RRU发送第一LTE信号,并终止接收所述RRU发送的第二LTE信号;
向所述RRU发送第一信令,以使所述RRU基于所述第一信令生成所述第一RFID信号,并通过所述RFID通道向所述多根天线发送所述第一RFID信号。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若所述多个随机标识的数量等于所述多根天线的数量,则确定所述多个天线头端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若所述多个随机标识的数量小于所述多根天线的数量,则确定所述多个天线头端中存在处于异常运行状态的天线头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
发送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RRU向所述多根天线发送第二RFID信号;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多个天线头端中已激活的RFID标签针对所述第二RFID信号发送的多个标签标识时,基于所述多个标签标识确定所述多个天线头端的检测结果,所述多个标签标识中的每个标签标识用于唯一标识一个RFID标签。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确定子模块具体用于:
从存储的标签标识与天线标识的对应关系中,获取除所述多个标签标识之外其他标签标识对应的天线标识;
将获取的天线标识所标识的天线的天线头端确定为处于异常运行状态的天线头端。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FID信号的频率和所述第二RFID信号的频率均处于指定频率范围之内,所述指定频率范围是指LTE信号的频率范围。
CN201811429254.XA 2018-11-27 2018-11-27 天线头端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2247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29254.XA CN111224722B (zh) 2018-11-27 2018-11-27 天线头端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29254.XA CN111224722B (zh) 2018-11-27 2018-11-27 天线头端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24722A true CN111224722A (zh) 2020-06-02
CN111224722B CN111224722B (zh) 2021-10-26

Family

ID=70832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29254.XA Active CN111224722B (zh) 2018-11-27 2018-11-27 天线头端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2472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5919A (zh) * 2021-12-17 2022-01-21 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检测方法及基站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6630A (zh) * 2010-11-23 2011-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天线系统和天线电调方法
CN102232310A (zh) * 2011-06-28 2011-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天线系统的监测系统、设备和方法
CN102365829A (zh) * 2009-03-27 2012-02-29 西门子公司 用于基站与天线之间的通信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03329482A (zh) * 2010-10-13 2013-09-25 Ccs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分布式天线系统中远程天线单元的电力管理
CN103338469A (zh) * 2013-05-31 2013-10-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馈系统的监控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180063795A1 (en) * 2015-02-19 2018-03-01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Offsetting unwanted downlink interference signals in an uplink path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das)
CN108112021A (zh) * 2016-11-24 2018-06-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通道检测数据的回传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5829A (zh) * 2009-03-27 2012-02-29 西门子公司 用于基站与天线之间的通信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03329482A (zh) * 2010-10-13 2013-09-25 Ccs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分布式天线系统中远程天线单元的电力管理
CN102136630A (zh) * 2010-11-23 2011-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天线系统和天线电调方法
CN102232310A (zh) * 2011-06-28 2011-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天线系统的监测系统、设备和方法
CN103338469A (zh) * 2013-05-31 2013-10-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馈系统的监控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180063795A1 (en) * 2015-02-19 2018-03-01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Offsetting unwanted downlink interference signals in an uplink path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das)
CN108112021A (zh) * 2016-11-24 2018-06-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通道检测数据的回传方法及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5919A (zh) * 2021-12-17 2022-01-21 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检测方法及基站
CN113965919B (zh) * 2021-12-17 2022-04-15 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检测方法及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24722B (zh) 2021-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11984B1 (en) Resource ind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1109323B2 (en) Channel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CN108768599B (zh) 上行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US11546927B2 (en) Reporting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user side device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CN109150272A (zh) 通信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4071758A (zh) 确定空间域发送滤波器的方法及装置
EP3879873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866959B (zh) 波束失败上报的方法和装置
US1169629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nd detecting time domain resource,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788346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3030912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on Sidelink SL, and Terminal
CN111224722B (zh) 天线头端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US20240049207A1 (en) Beam Management in Multi-TRP Operation
US11871247B2 (en)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methods, terminal,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US20230189321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2055985B (zh) 用于调度多个活动带宽部分的单阶段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设计
WO2019196066A1 (en) Random access response for bwp
EP4373174A1 (en) Tci state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and network-side device
US20220263642A1 (en) Signal sending and detect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CN113973270B (zh) 消息发送、消息接收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US11323170B2 (en) Beam training method and device
WO2024041309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30362948A1 (en)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CN111642016A (zh) 链路重新配置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US20240121627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