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24453A - 基于充电线的通信方法、充电设备、智能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充电线的通信方法、充电设备、智能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24453A
CN111224453A CN202010297487.XA CN202010297487A CN111224453A CN 111224453 A CN111224453 A CN 111224453A CN 202010297487 A CN202010297487 A CN 202010297487A CN 111224453 A CN111224453 A CN 1112244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processor
voltage
management module
transmission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9748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24453B (zh
Inventor
田文强
李鹏辉
田洪宇
叶伟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DA Micro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RDA Micro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RDA Micro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DA Micro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RDA Micro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9748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244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24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244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244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244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充电线的通信方法,包括:充电设备根据工作指令,通过充电线向智能设备输出电压传输信号,智能设备根据所述电压传输信号判断充电设备的工作模式;若所述充电设备工作在通信模式,则所述智能设备与所述充电设备通过充电线进行通信。采用本发明,能够在不增加充电设备和智能设备的耗材的基础上,实现充电设备与智能设备通过充电线进行双向通信。

Description

基于充电线的通信方法、充电设备、智能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充电线的通信方法、充电设备、智能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设备广泛使用,耳机的通信技术得到广泛的关注。耳机的充电设备,例如:充电盒,一方面可以为耳机的正常工作供应电源,另一方面也与用户的操作息息相关,从而需要充电设备与耳机进行通信以响应用户的操作。
目前,耳机主要通过蓝牙等无线通信方式与充电设备进行通信,需要在耳机和充电设备分别设置无线通信模块,不利于耳机的小型化需求,且无线通信的方式并不稳定。如何在耳机与充电设备之间进行通信成为研究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充电线的通信方法、充电设备、智能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实现充电设备与智能设备通过充电线进行双向通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充电线的通信方法,应用于充电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工作指令;所述工作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充电设备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通信模式和充电模式;
若所述工作指令指示所述充电设备工作在通信模式,则通过所述充电设备和智能设备之间的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输出数据传输信号,以使所述智能设备根据所述数据传输信号与所述充电设备通信;所述数据传输信号为第一电压信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充电线的通信方法,应用于智能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电压传输信号;所述电压传输信号是由充电设备通过充电线发送给所述智能设备的;
检测所述电压传输信号的电压;
若检测结果为所述电压传输信号为第一电压信号,则将接收到的所述电压传输信号作为数据传输信号进行处理,以与所述充电设备通信。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接收工作指令;所述工作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充电设备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通信模式和充电模式;
若所述工作指令指示所述充电设备工作在通信模式,则通过所述充电设备和智能设备之间的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输出数据传输信号,以使所述智能设备根据所述数据传输信号与所述充电设备通信;所述数据传输信号为第一电压信号。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包括:电压比较器、处理器以及充电器;
电压比较器,用于接收电压传输信号,当所述电压传输信号的电压低于参考值时,将所述电压传输信号输出给所述处理器,当所述传输信号的电压高于参考值时,将所述电压传输信号输出给所述充电器;
处理器,用于将从所述电压比较器接收到的所述电压传输信号作为数据传输信号进行处理,以与所述充电设备通信。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充电线的通信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基于充电线的通信方法。
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能够在不增加充电设备和智能设备的耗材的基础上,实现充电设备与智能设备通过充电线进行双向通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与智能设备通信的场景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与智能设备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充电线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充电线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充电线的通信方法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与智能设备通信的场景图。在该场景中,充电设备11与智能设备12之间设置有一组数据线13;所述数据线13中包括:充电线和地线。其中,充电设备11可通过充电线给智能设备12充电;充电设备11和智能设备12中需要接地的模块通过地线接地,以保护充电设备11和智能设备12。
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设备11包括但不限于充电盒和移动电源等。其中,充电设备11设置有充电触点,充电线和地线可以与充电设备11固定连接,也可以与充电设备11可拆卸连接,在此不对充电线和地线与充电设备11的连接方式进行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设备12包括但不限于智能耳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和移动互联网设备(MID)等。其中,智能设备12设置有充电触点,充电线和地线可以与智能设备12固定连接,也可以与智能设备12可拆卸连接,在此不对充电线和地线与智能设备12的连接方式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如图2所示,所述充电设备20包括:
处理器201,用于接收工作指令;所述工作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充电设备20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通信模式和充电模式;
若所述工作指令指示所述充电设备20工作在通信模式,则通过所述充电设备20和智能设备之间的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输出数据传输信号,以使所述智能设备根据所述数据传输信号与所述充电设备通信;所述数据传输信号为第一电压信号。
所述充电设备20可根据处理器201接收到的工作指令,来切换工作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设备20,还可包括用户接口,所述用户接口可以提供触摸显示屏、物理按键等以实现用户与充电设备20之间的人机交互,比如:可以在充电设备20外壳上设置工作模式选项按键,将充工作模式选项按键与处理器201的工作指令输入端连接,以使处理器201接收用户通过工作选项按键发送的工作指令。也可以在充电设备20中设置语音接收和识别模块,将语音接收和识别模块的输出端与处理器201的工作指令输入端连接,以使处理器201接收经过语音接收和识别模块识别出的用户通过语音发送的工作指令,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接收工作指令,在此不对工作指令的接收方式进行限定。
若所述智能设备根据所述数据传输信号确定所述充电设备20工作在通信模式,则所述智能设备与所述充电设备20可进行双向通信,所述双向通信可以是半双工通信。其中,所述充电设备20与所述智能设备进行通信可以采用现有的或自定义的通信协议进行通信,通信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所述充电设备20与所述智能设备各自的状态,用户操作指令等信息。
所述充电设备20通过所述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输出数据传输信号是在充电线传输数据的安全电压下进行的,即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可以为低电压信号,比如:1.8~3.3V。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的电压范围也可以由用户自行设定,或者在充电设备20出厂时进行初始化设定。由此,所述智能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电压信号快速、简单地判定所述充电设备20的工作模式,以与所述充电设备20进行通信或充电。
所述处理器201可以为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也可以为其它控制器芯片,还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所述处理器201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所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 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等。上述PLD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能够在不增加充电设备和智能设备的耗材的基础上,实现充电设备与智能设备之间通过充电线进行通信,节约成本,且能够满足智能设备小型化的需求,实现充电设备与智能设备的双向通信,相对于无线通信的方式,充电设备与智能设备之间通过充电线进行通信更加稳定、可靠。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设备20,还可包括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201,调用存储的程序指令,以进行相应的处理动作。
所述存储装置(附图中未画出)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装置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固态硬盘(Solid-StateDrive,SSD)等;存储装置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设备20,还包括:电源管理模块202;
所述处理器201,还用于若所述工作指令指示所述充电设备20工作在充电模式,则控制所述电源管理模块202通过所述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充电,使得充电设备20可通过充电线与智能设备通信,也可通过充电线给智能设备充电。
电源管理模块202可采用现有的电源管理芯片,比如:型号为 ETA1061的芯片,或型号为SGM41511的芯片,在此不对电源管理模块202的具体型号做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设备20,还包括:供电模块203;
所述处理器201,具体用于若所述工作指令指示所述充电设备20工作在充电模式,则向所述电源管理模块202发送充电指令;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202,用于根据所述充电指令,通过所述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输出第二电压信号;
所述供电模块203,用于向所述电源管理模块202提供第二电压信号;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电压不相同。
所述供电模块203可以包括充电器和电池;所述供电模块203的电池通过所述供电模块203的充电器给所述电源管理模块202提供第二电压信号。第二电压信号,用于给所述智能设备充电;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可以为高电压信号,比如:5V~6.5V ,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电压范围还可以由用户自行设定,或者在充电设备20出厂时进行初始化设定。还可以设定参考值,比如:设定参考值为4V,根据参考值,将大于该参考值的电压信号确定为第二电压信号,将小于该参考值的电压信号确定为第一电压信号。其中,0V并非第一电压信号,0V可用于指示充电设备20未处于工作状态,即未处于通信模式和充电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操作中,可在对充电设备的处理器进行选型的时候,选择I/O输出电压为第一电压信号的处理器,比如:I/O输出电压为1.8V/3.3V的MCU,以使处理器在通信模式下输出1.8~3.3V的数据传输信号(第一电压信号),从而区别于处理器在充电模式下控制电源管理模块输出的第二电压信号,比如:5V的第二电压信号。
所述供电模块203,还用于为所述处理器201供应工作电源,以使所述处理器201能够正常工作。具体地,所述供电模块203的电池通过所述供电模块203的充电器给所述处理器201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01设置有数据端口;所述处理器201的数据端口与所述充电线连接;
所述处理器201,具体用于当所述充电设备工作在通信模式时,依次通过所述处理器的数据端口和所述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输出数据传输信号,以使所述智能设备根据所述数据传输信号与所述充电设备通信。
所述处理器201可以通过所述处理器201的数据端口与其他终端、服务器以及智能设备等设备交互数据。所述数据端口可以为MCU的GPIO(General Purpose Input/Output,通用输入/输出)端口;处理器201通过处理器201的数据端口可实现与智能设备的双向通信。
所述处理器201的数据端口可以直接与所述充电线连接,也可以在所述充电设备20的外壳上设置一连接结构,所述处理器201的数据端口可以通过该连接结构与所述充电线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可以是有多个连接点的连接结构,比如:排针和排母组成的连接结构,将处理器201的数据端口通过数据线与排针和排母组成的连接结构上的一针脚连接,将充电线与排针和排母组成的连接结构上的另一针脚连接,以实现将所述处理器201与所述充电线连接。在此不对所述处理器201的数据端口与所述充电线的连接结构和连接方式进行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管理模块202设置有电源端口;所述电源管理模块202的电源端口和所述充电线连接;
所述处理器201,还用于当所述充电设备20工作在充电模式时,将所述处理器201的数据端口与所述处理器201内部断开,或者:
对所述处理器201的数据端口做防倒灌处理。
所述充电设备20工作在充电模式下,电源管理模块202通过所述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发送第二电压信号,此时,处理器201的数据端口与充电线连接,若第二电压信号电压过高,将会损坏处理器201的数据端口,或者造成漏点。将所述处理器201的数据端口与所述处理器201内部断开,或者:对所述处理器201的数据端口做防倒灌处理,可以有效防止充电高电压损坏处理器201的数据端口,或者造成漏电,保证充电的安全性。
所述将所述处理器201的数据端口与所述处理器201内部断开,即将所述处理器201内部与所述充电线断开,和将所述处理器201内部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202的电源端口断开。可以采用物理的方式将所述处理器201的数据端口与所述处理器201内部断开,比如:在处理器201的数据端口与处理器201内部之间设置一开关,所述开关可以是手动开关,在所述充电设备20的外壳设置有与手动开关对应的按键,用户可以通过操作按键来操作手动开关的开启和关闭。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将所述处理器201的数据端口与所述处理器201内部断开,在此不对将所述处理器201的数据端口与所述处理器201内部断开的方式做限定。
对所述处理器201的数据端口做防倒灌处理可以采用现有的防倒灌的电路或开关元件器,根据充电线或电源管理模块202的电源端口的电压来自动对处理器201的数据端口进行防倒灌,在此不对所述处理器201的数据端口做防倒灌处理的具体方式做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管理模块202的电源端口和所述充电线连接;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202,具体用于当所述充电设备20工作在充电模式时,依次通过所述电源管理模块202的电源端口和所述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充电。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202的电源端口可以直接与所述充电线连接,也可以在所述充电设备20的外壳上设置一连接结构,所述电源管理模块202的电源端口可以通过该连接结构与所述充电线连接,比如:如前述所述的排针和排母组成的连接结构,将电源管理模块202的电源端口通过数据线与排针和排母组成的连接结构上的一针脚连接,将充电线与排针和排母组成的连接结构上的另一针脚连接,而处理器201的数据端口通过数据线与排针和排母组成的连接结构上的除已用针脚外的任一针脚连接。在此不对所述电源管理模块202的电源端口与所述充电线的连接结构和连接方式进行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01,还用于当所述工作指令指示所述充电设备20工作在通信模式时,关闭所述电源管理模块202的电源输出。
所述处理器201,具体用于向所述电源管理模块202发送电源关闭指令;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202,具体用于根据电源关闭指令关闭所述电源管理模块202的电源输出。
在充电设备20与智能设备通信时,关闭所述电源管理模块202的电源输出,能够避免第二电压信号给处理器201造成损坏,或造成漏电,避免第二电压信号对传输第一电压信号的影响,以正常进行充电设备20与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能够在不增加充电设备和智能设备的耗材的基础上,实现充电设备与智能设备之间通过充电线进行通信,节约成本,且能够满足智能设备小型化的需求,实现充电设备与智能设备的双向通信,相对于无线通信的方式,充电设备与智能设备之间通过充电线进行通信更加稳定、可靠。
请参阅图3a,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如图3a所示,所述智能设备30包括:电压比较器301、处理器302以及充电器303;
电压比较器301,用于接收电压传输信号,当所述电压传输信号的电压低于参考值时,将所述电压传输信号输出给所述处理器302,当所述传输信号的电压高于参考值时,将所述电压传输信号输出给所述充电器303;
处理器302,用于将从所述电压比较器301接收到的所述电压传输信号作为数据传输信号进行处理,以与所述充电设备通信。
参考值可由人为设定,也可在电压比较器301出厂时初始化设定,在此不对参考值的设定方式做限定。
当所述电压传输信号的电压低于参考值(比如:4V)时,则可确定该电压传输信号为第一电压信号,即数据传输信号,充电设备处于通信模式,可进行充电设备与所述智能设备30之间的通信。当智能设备30与充电设备进行通信时,可将电压比较器301作为一个数据传输节点,智能设备30可与充电设备进行双向通信,所述双向通信可以为半双工通信。
当电压传输信号的电压高于(或等于)参考值时,则可确定该电压传输信号为第二电压信号,充电设备处于充电模式,可利用该电压传输信号对所述智能设备30进行充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设备能够根据充电线上传输的电压传输信号的电压的大小,判定充电设备的工作模式,当充电设备处于通信模式时,可充电设备与智能设备可通过充电线进行通信,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耗材,节约成本,能够满足智能设备小型化的需求,实现充电设备与智能设备的双向通信,相对于无线通信的方式,充电设备与智能设备之间通过充电线进行通信更加稳定、可靠。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电压传输信号为0V时,则可判定所述充电设备未处于工作状态,即未处于通信模式和充电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器303,用于利用从所述电压比较器301接收到的所述电压传输信号进行充电。
具体地,所述智能设备30还包括电池304,所述充电器303,用于利用从所述电压比较器301接收到的所述电压传输信号对所述智能设备30的电池304进行充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设备能够根据充电线上传输的电压传输信号的电压的大小,判定充电设备的工作模式,当充电设备处于充电模式时,可利用电压传输信号给智能设备充电,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耗材,节约成本,能够满足智能设备小型化的需求。
请参阅图3b,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与智能设备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如图3b所示,充电设备20与智能设备30之间通过充电线10通信连接,且在充电设备20与智能设备30之间还设置有用于接地保护的地线40,无需额外增加耗材,比如:通信芯片、电源和通信接口切换芯片、通信数据线等,即可通过现有的充电线10既可实现充电设备与智能设备之间的双向通信。图3b中的地线需与充电设备20和智能设备30中需要接地的模块连接(图3b中未画出)。图3b中的其他标号对应的元器件参见图2和图3a,在此不做赘述。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充电线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说明书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劳动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终端或者存储介质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具体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应用于充电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01:接收工作指令;所述工作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充电设备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通信模式和充电模式;
用户可以通过操作设置在充电设备外壳上的工作选项按键向充电设备发送工作指令,也可以通过语音向充电设备发送工作指令,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向充电设备发送工作指令,所述充电设备需对应设置有工作指令的接收模块,比如:工作选项按键、语音接收和识别模块等,在此不对工作指令的接收方式进行限定。
若所述工作指令指示所述充电设备工作在通信模式,则执行步骤S402;
S402:通过所述充电设备和智能设备之间的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输出数据传输信号,以使所述智能设备根据所述数据传输信号与所述充电设备通信;所述数据传输信号为第一电压信号。
所述充电设备通过所述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输出数据传输信号是在充电线传输数据的安全电压下进行的,即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可以为低电压信号,比如:1.8V~3.3V。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的电压范围还可以由用户自行设定,或者在充电设备出厂时进行初始化设定。由此,所述智能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电压信号快速、简单地判定所述充电设备的工作模式,以与所述充电设备进行双向通信或充电。具体地,步骤S401至S402可由充电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能够在不增加充电设备和智能设备的耗材的基础上,实现充电设备与智能设备之间通过充电线进行通信,节约成本,且能够满足智能设备小型化的需求,实现充电设备与智能设备的双向通信,相对于无线通信的方式,充电设备与智能设备之间通过充电线进行通信更加稳定、可靠。
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充电线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说明书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劳动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终端或者存储介质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具体如图5所示,所述方法,应用于智能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501:接收电压传输信号;所述电压传输信号是由充电设备通过充电线发送给所述智能设备的;
S502:检测所述电压传输信号的电压;
具体地,可设定参考值,当所述电压传输信号的电压低于参考值时,则可确定该电压传输信号为第一电压信号,即数据传输信号,充电设备处于通信模式,可进行充电设备与所述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当电压传输信号的电压高于(或等于)参考值时,则可确定该电压传输信号为第二电压信号,充电设备处于充电模式,可利用该电压传输信号对所述智能设备进行充电。参考值可由人为设定,也可在电压比较器出厂时初始化设定,在此不对参考值的设定方式做限定。
也可以直接给定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的电压取值范围,以将接收到的所述电压传输信号的电压与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的电压取值范围进行匹配,从而确定第一电压信号或第二电压信号。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检测所述电压传输信号是否为第一电压信号或第二电压信号。
当检测到的电压传输信号为0V,则可判定所述充电设备未处于工作状态。
S503:若检测结果为所述电压传输信号为第一电压信号,则将接收到的所述电压传输信号作为数据传输信号进行处理,以与所述充电设备通信。具体地,可根据数据传输信号判定所述充电设备的工作模式,在所述充电设备处于通信模式时,所述智能设备可与所述充电设备双向通信,所述双向通信可以是半双工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设备能够根据充电线上传输的电压传输信号的电压的大小,判定充电设备的工作模式,当充电设备处于通信模式时,实现充电设备与智能设备之间通过充电线进行双向通信,节约成本,且能够满足智能设备小型化的需求,相对于无线通信的方式,充电设备与智能设备之间通过充电线进行通信更加稳定、可靠。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充电线的通信方法的交互流程示意图,本说明书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劳动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终端或者存储介质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具体如图6所示,所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601:充电设备接收工作指令。
所述工作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充电设备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通信模式和充电模式。所述接收工作指令的方式可参见步骤S401,在此不做赘述。
S602:充电设备根据工作指令向智能设备发送电压传输信号;
具体地,若所述工作指令指示所述充电设备工作在通信模式,则电压传输信号为数据传输信号,充电设备通过所述充电设备和智能设备之间的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输出数据传输信号,以使所述智能设备根据所述数据传输信号与所述充电设备通信;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处理器,可由处理器通过所述充电设备和智能设备之间的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输出数据传输信号;所述数据传输信号为第一电压信号。
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电源管理模块;若所述工作指令指示所述充电设备工作在充电模式,则控制所述电源管理模块通过所述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充电,可由处理器控制所述电源管理模块通过所述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充电。所述处理器的具体描述可参见图2的充电设备的处理器的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所述电源管理模块通过所述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充电,包括:
所述处理器向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发送充电指令,所述充电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电源管理模块通过所述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输出第二电压信号;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电压不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设置有数据端口,所述处理器的数据端口与所述充电线连接;所述通过所述充电设备与所述智能设备之间的充电线与所述智能设备通信,包括:
所述处理器依次通过所述处理器的数据端口和所述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输出数据传输信号;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源端口和所述充电线连接;在控制电源管理模块通过所述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充电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处理器的数据端口与所述处理器内部断开,或者:
对所述处理器的数据端口做防倒灌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设置有电源端口,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源端口和所述充电线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通过所述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充电,包括: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依次通过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源端口和所述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充电;
当所述工作指令指示所述充电设备工作在通信模式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关闭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源输出。
具体地,处理器向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发送电源关闭指令;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根据电源关闭指令关闭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源输出。
步骤S601至S602涉及到的处理器均是指充电设备的处理器。步骤S601至S602的具体描述可参见图2所述的充电设备以及图4所示的基于充电线的通信方法的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S603:智能设备接收电压传输信号;所述电压传输信号是由充电设备通过充电线发送给所述智能设备的。
S604:智能设备检测所述电压传输信号的电压。
若检测结果为所述电压传输信号为第一电压信号,则执行步骤S605;
若检测结果为所述电压传输信号为第二电压信号,则执行步骤S606。
S605:智能设备将接收到的所述电压传输信号作为数据传输信号进行处理,以与所述充电设备通信。
具体地,所述充电设备通过第一电压信号主动向所述充电设备发起通信,第一电压信号携带有所述充电设备需与所述智能设备通信的内容,待所述智能设备根据第一电压信号确定充电设备工作在通信模式,则所述智能设备与所述充电设备可通过充电线进行双向通信,所述双向通信可以是半双工通信。
S606:智能设备利用接收到的所述电压传输信号进行充电。
步骤S603至S606的具体描述可参见图3a所述的智能设备以及图5所示的基于充电线的通信方法的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图4(步骤S401至S402)和步骤S601至S602中任意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计算机存储介质既可以包括智能终端中的内置存储介质,当然也可以包括智能终端所支持的扩展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提供存储空间,该存储空间存储了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并且,在该存储空间中还存放了适于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的一条或一条以上的指令,这些指令可以是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计算机存储介质。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图5(步骤S501至S503)和步骤S603至S606中任意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计算机存储介质既可以包括智能终端中的内置存储介质,当然也可以包括智能终端所支持的扩展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提供存储空间,该存储空间存储了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并且,在该存储空间中还存放了适于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的一条或一条以上的指令,这些指令可以是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计算机存储介质。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电源管理模块;
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工作指令;所述工作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充电设备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通信模式和充电模式;所述处理器的数据端口与所述充电设备和智能设备之间的充电线连接;
若所述工作指令指示所述充电设备工作在通信模式,则依次通过所述处理器的数据端口和所述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输出数据传输信号,以使所述智能设备根据所述数据传输信号与所述充电设备通信;所述数据传输信号为第一电压信号;
若所述工作指令指示所述充电设备工作在充电模式,则控制所述电源管理模块通过所述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充电,包括:控制所述电源管理模块通过所述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输出第二电压信号;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电压不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供电模块;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若所述工作指令指示所述充电设备工作在充电模式,则向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发送充电指令;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充电指令,通过所述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输出第二电压信号;
所述供电模块,用于向所述电源管理模块提供第二电压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源端口和所述充电线连接;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充电设备工作在充电模式时,将所述处理器的数据端口与所述处理器内部断开,或者:
对所述处理器的数据端口做防倒灌处理。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源端口和所述充电线连接;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充电设备工作在充电模式时,依次通过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源端口和所述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充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工作指令指示所述充电设备工作在通信模式时,关闭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源输出。
6.一种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比较器、所述智能设备的处理器以及充电器;
电压比较器,用于接收电压传输信号,当所述电压传输信号的电压低于参考值时,则确定所述电压传输信号为第一电压信号,将所述电压传输信号输出给所述处理器,当所述传输信号的电压高于参考值时,则确定所述电压传输信号为第二电压信号,将所述电压传输信号输出给所述充电器;
所述智能设备的处理器,用于将从所述电压比较器接收到的所述电压传输信号作为数据传输信号进行处理,以与所述充电设备通信;
充电设备包括:所述充电设备的处理器和和电源管理模块;所述充电设备的处理器的数据端口与所述充电设备和所述智能设备之间的充电线连接;所述第一电压信号是若工作指令指示所述充电设备工作在通信模式,则由所述充电设备的处理器依次通过所述充电设备的处理器的数据端口和所述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输出的;所述第二电压信号是若工作指令指示所述充电设备工作在充电模式,则由所述充电设备的处理器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电源管理模块通过所述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输出的;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电压不相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器,用于利用从所述电压比较器接收到的所述电压传输信号进行充电。
8.一种基于充电线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充电设备中,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电源管理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处理器接收工作指令;所述工作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充电设备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通信模式和充电模式;所述处理器的数据端口与所述充电设备和智能设备之间的充电线连接;
若所述工作指令指示所述充电设备工作在通信模式,则所述处理器依次通过所述处理器的数据端口和所述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输出数据传输信号,以使所述智能设备根据所述数据传输信号与所述充电设备通信;所述数据传输信号为第一电压信号;
若所述工作指令指示所述充电设备工作在充电模式,则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电源管理模块通过所述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充电,包括: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电源管理模块通过所述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输出第二电压信号;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电压不相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电源管理模块通过所述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输出第二电压信号,包括:
所述处理器向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发送充电指令,所述充电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电源管理模块通过所述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输出第二电压信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源端口和所述充电线连接;在控制电源管理模块通过所述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充电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处理器的数据端口与所述处理器内部断开,或者:
对所述处理器的数据端口做防倒灌处理。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源端口和所述充电线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通过所述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充电,包括: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依次通过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源端口和所述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充电;
当所述工作指令指示所述充电设备工作在通信模式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关闭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源输出。
12.一种基于充电线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智能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电压传输信号;所述电压传输信号是由充电设备通过所述充电设备和所述智能设备之间的充电线发送给所述智能设备的;
检测所述电压传输信号的电压;
若检测结果为所述电压传输信号为第一电压信号,则将接收到的所述电压传输信号作为数据传输信号进行处理,以与所述充电设备通信;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和电源管理模块;所述处理器的数据端口与所述充电线连接;所述第一电压信号是若工作指令指示所述充电设备工作在通信模式,则由所述充电设备的处理器依次通过所述处理器的数据端口和所述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输出的;
若检测结果为所述电压传输信号为第二电压信号,则利用接收到的所述电压传输信号进行充电;所述第二电压信号是若工作指令指示所述充电设备工作在充电模式,则由所述充电设备的处理器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电源管理模块通过所述充电线向所述智能设备输出的;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电压不相同。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
CN202010297487.XA 2020-04-16 2020-04-16 基于充电线的通信方法、充电设备、智能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2244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97487.XA CN111224453B (zh) 2020-04-16 2020-04-16 基于充电线的通信方法、充电设备、智能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97487.XA CN111224453B (zh) 2020-04-16 2020-04-16 基于充电线的通信方法、充电设备、智能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24453A true CN111224453A (zh) 2020-06-02
CN111224453B CN111224453B (zh) 2020-08-25

Family

ID=70826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97487.XA Active CN111224453B (zh) 2020-04-16 2020-04-16 基于充电线的通信方法、充电设备、智能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2445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15474A (zh) * 2021-03-19 2021-07-13 苏州景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在充电同时传输脑电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869408U (zh) * 2018-02-28 2018-09-14 华东交通大学 一种可充电式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
WO2019237464A1 (zh) * 2018-06-12 2019-12-1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单线连接的方法、装置、无线耳机及充电盒
CN110690742A (zh) * 2019-09-23 2020-01-14 湖南国声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充电接口复用方法、充电盒、耳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869408U (zh) * 2018-02-28 2018-09-14 华东交通大学 一种可充电式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
WO2019237464A1 (zh) * 2018-06-12 2019-12-1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单线连接的方法、装置、无线耳机及充电盒
CN110690742A (zh) * 2019-09-23 2020-01-14 湖南国声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充电接口复用方法、充电盒、耳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15474A (zh) * 2021-03-19 2021-07-13 苏州景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在充电同时传输脑电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WO2022194213A1 (zh) * 2021-03-19 2022-09-22 苏州景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传输脑电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24453B (zh) 202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13319B1 (en) Hub
US11258280B2 (en) Mobile terminal, peripheral device, and charging method thereof
CN107302251A (zh) 一种智能移动电源及与其进行usb数据通讯的方法
US8417292B2 (en) Device-adaptive connection establish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mobile terminal
CN107742912A (zh) 充电方法、快充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00109602A1 (en) Charg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JP2002044876A (ja) 電池式デバイス
KR20090011171A (ko) 충전 장치 식별을 통한 충전 기능을 갖는 휴대 단말기 및방법
CN101534349A (zh) 在移动终端中确定外部连接装置的方法和设备
CN101601001A (zh) 对单独串行接口的多个连接
CN111817380B (zh) 充电器、数据线、充电设备和电子设备
US20190052105A1 (en)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identifying apple and android devices
CN106445858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1602313B (zh) 用于无线充电和有线数据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KR20190136690A (ko) 충전 회로와 연결된 스위치들을 제어하는 복수의 제어 회로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9921481A (zh) Usb通讯时对通讯对象供电的otg设备及供电方法
CN105137356A (zh) 检测充电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US8463978B2 (en) Computer with ability to charge electronic device in power off state and USB interface module thereof
CN111224453B (zh) 基于充电线的通信方法、充电设备、智能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861038B (zh) 可自动切换连接模式的usb连接埠及其控制方法
WO2022095606A1 (zh) 信息读取方法、设备、线缆、充电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5491185B (zh) 便携电子设备
JP2014067101A (ja) 電子機器及びワイヤレスコントローラ
KR20160081676A (ko) 트래블 어댑터
CN115237841A (zh) 电子设备、快充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