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13345A - 用于发送或接收包含控制信息的报文的设备、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发送或接收包含控制信息的报文的设备、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13345A
CN111213345A CN201980005060.3A CN201980005060A CN111213345A CN 111213345 A CN111213345 A CN 111213345A CN 201980005060 A CN201980005060 A CN 201980005060A CN 111213345 A CN111213345 A CN 1112133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label
control information
mpls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50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13345B (zh
Inventor
伊塔洛·布希
斯图尓特·弗雷德里克·布赖恩特
安得烈·G·马利斯
董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2133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133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133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133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8Pseudowire emulation, e.g. IETF WG PWE3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0Hop count for routing purposes, e.g. TT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 H04L45/507Label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5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embedding flow control information in regular packets, e.g. piggyba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发送包括控制信息和有效负荷数据的输出报文的多协议标记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简称MPLS)节点。所述MPLS节点用于:从第一伪线段接收包含所述有效负荷数据的输入报文;修改所述输入报文的有效负荷数据的封装格式,以生成所述输出报文;并向第二伪线段发送所述输出报文。可选地,所述MPLS节点也可以用于支持相反的操作方向,即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接收包括控制信息和有效负荷数据的MPLS节点。所述MPLS节点用于:从第二伪线段接收包含所述有效负荷数据的所述输入报文;修改所述输入报文的有效负荷数据的封装格式,以生成输出报文;并将所述输出报文发送至第一伪线段。

Description

用于发送或接收包含控制信息的报文的设备、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段(multi-segment,简称MS)伪线(pseudo-wire,简称PW)交换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发送和接收控制信息的设备、方法和系统。换言之,所述设备,也可以称为MPLS节点或交换运营商边缘设备(switching provider edge,简称S-PE),以及相关的方法和系统,如RFC 6073中所定义的,通过对使用(如RFC 4385中所定义的)PW控制字(controlword,简称CW)的以太网伪线(pseudo-wire,简称PW)段与不使用CW的以太网PW段进行交换的能力,增强了S-PE定义、能力和功能。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以太网伪线(pseudo-wire,简称PW)报文不受错误的等价多路径路由(equal cost multi-path routing,简称ECMP)操作的影响,该操作可能导致有效负荷以太网帧下发乱序,现有技术中推荐使用PW CW。
然而,服务提供商的部署可具有以下部署:传统的运营商边缘(provider edge,简称PE)设备是不能在以太网PW封装中包含CW的旧设备。此时,例如,如RFC 4448中所定义的,不使用CW。由于经济或操作(例如服务中断时间)的原因,存在以下情况:无法接受将传统PE替换为支持用于以太网PW的CW的新设备。
图15示出了在两个PE(终结节点-运营商边缘设备(terminating provider edge,简称T-PE),即T-PE1和T-PE2)之间建立PW的情况。其中一个PE是不能插入CW的旧设备(即传统PE)。此时,例如,根据RFC 4447中定义的CW协商过程,在不使用CW的情况下建立PW。通过该PW发送的报文可能会受到不想要的,例如错误的ECMP操作的影响。
也就是说,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找到一种方法,以在使用传统PE时,通过使用ECMP的MPLS网络发送具有CW的以太网PW报文,从而避免不想要的ECMP操作。
在现有技术中,建议将旧设备(传统PE)替换为能够插入CW的较新设备。但是,在许多情况下,由于前面所解释的操作和经济原因,该解决方案可能不实用。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没有针对该问题的解决方案,需要找到一种方法,以当PW终结于传统PE时,通过MPLS网络发送具有CW的以太网PW报文。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和缺点,本发明旨在改善支持终结于传统PE的PW的MPLS网络的操作。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发送包括控制信息和有效负荷数据的输出报文的多协议标记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简称MPLS)节点以及一种用于接收包括控制信息和有效负荷数据的输入报文的MPLS节点。所述控制信息具体可以是CW,也可以是如下所述其它类型的可以处理的信息。
本发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将中间交换节点(即上述MPLS节点,也称为交换运营商边缘设备(switching provider edge,简称S-PE))中的CW添加到由第一终结节点(例如,第一终结节点-运营商边缘设备(first terminating provider edge,简称T-PE1))向网络的第二终结节点(例如,第二终结节点-运营商边缘设备(second terminating provideredge,简称T-PE2))传输的PW报文中,其中,所述第一终结节点不能生成包含CW的PW报文。换言之,所述MPLS节点生成CW,并将所述CW添加到T-PE1向T-PE2转发时传输的PW报文中。这尤其可以通过改变传统MPLS节点的转发过程来实现。本发明还允许相反过程:针对从T-PE2接收的包括CW的PW报文,MPLS节点将CW从PW报文中移除后再转发到T-PE1。
MPLS节点可以相对T-PE1放置,使得T-PE1生成的PW报文在MPLS节点接收前不受ECMP的限制(反向也是如此):增加的CW保护MPLS节点转发给T-PE2的PW报文不受错误的ECMP操作的影响(反向也是如此)。例如,MPLS节点可以与T-PE1临近放置,即在(通常物理共址的)MPLS层上相隔一跳,或者MPLS节点可以在MPLS或PW层相隔多跳放置,只要在从T-PE1到MPLS节点转发PW报文的MPLS网络中不使用ECMP均可。
本发明基于以下观点,例如,在一些传统MPLS网络中,如RFC 6073中所定义的,无论PW是单段(single-segment,简称SS)PW还是MS-PW,T-PE1均以相同的方式操作:如RFC4447中所定义的,T-PE1与T-PE2使用目标标签分发协议(target label distributionprotocol,简称T-LDP)通过信令发送SS-PW。T-PE1可用于按照RFC 6073中定义的过程,与S-PE1通过信令发送PW段,如同使用T-LDP的T-PE2一样。T-PE1能够将以太网PW报文的PW生存时间(time to live,简称TTL)的值(即PW标签栈条目(label stack entry,简称LSE)的值)设置为合适的值,以在T-PE2如RFC 3985(第1.4节)中所定义的接入电路(attachmentcircuit,简称AC)上转发以太网帧(例如PW-TTL>2)。这可以通过管理配置或T-LDP信息来实现。
所述接入电路可以是将运营商边缘设备附着到用户边缘设备等终端设备的物理或虚拟电路。例如,所述附着电路可以是帧中继DLCI、ATM VPI/VCI、以太网端口、VLAN、物理接口上的PPP连接、来自L2TP隧道的PPP会话、或MPLS LSP。
然而,如果通过MPLS节点建立MS-PW时使用如RFC 7267中所定义的MS-PW动态信令,或者在MPLS节点交换的一个或两个PW段上使用静态配置而不是T-LDP,则也可以使用本发明的概念。
在另一重要方面,本发明允许使用虚电路连接性验证(virtual circuitconnectivity verification,简称VCCV)报文,即携带如RFC 5085(例如第3节)中定义的VCCV消息的报文,来监控T-PE1和T-PE2之间的PW报文的转发。在这种情况下,由于MPLS节点(通过添加/移除CW)修改了转发的PW报文的格式,因此也可以修改转发的VCCV报文的格式。为了简明起见,本发明将重点关注当使用VCCV时可以在具有CW的PW段上使用如RFC 5085(第5.1.1节)中所定义的控制信道(control channel,简称CC)类型1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特定配置,也允许在具有CW的PW段上使用其它CC类型。
CC类型定义了用于将VCCV消息封装到通过PW段发送的报文中的格式。不同的CC类型定义了用于封装VCCV消息的不同可能的格式。报文可以为加了标签的报文。加了标签的报文为包含有效负荷和标签栈的报文。
不同的CC类型可以为:
CC类型1:这种情况下,VCCV报文包括VCCV消息、紧接着标签栈底部的控制信息(ACH)和标签栈本身,所述标签栈用于在PW段上发送PW报文;
CC类型2:这种情况下,VCCV报文至少包括VCCV消息和插入标签栈的PW LSE上方的路由器告警标签-标签栈条目(router alert label-label stack entry,简称RAL LSE),所述标签栈用于在PW段上发送PW报文;
CC类型3:这种情况下,VCCV报文至少包括VCCV消息和标签栈本身,所述标签栈用于在PW段上发送PW报文,所述PW段的PW-TTL设为合适的值,以在VCCV报文针对的终结节点(T-PE)处到期;
CC类型4:这种情况下,VCCV报文包括VCCV消息、紧接着标签栈底部的控制信息(ACH)和插入标签栈底部的通用关联通道标签(generic associated channel label,简称GAL)LSE,所述标签栈用于在PW段上发送PW报文。
还可以看到,例如,在一些传统MPLS网络中,如果T-PE1支持PW VCCV,它至少可以支持如RFC 5085(第5.1.3节)中定义的CC类型3或如RFC 7708(第3节)中定义的CC类型4。如果T-PE1支持CC类型3,例如,它能够将VCCV报文的PW-TTL值设置为合适的值,使得T-PE2在PW-TTL到期(例如PW-TTL=2)前识别VCCV报文。这可以通过管理配置或T-LDP信息来实现。
例如,可以按照RFC 6073中描述的过程手动配置S-PE在两个PW段之间交换。
如果T-PE2支持VCCV,则可以将其配置为始终通告支持CC类型1。因为CC类型1总是用于具有CW的PW段上,因此这简化了VCCV交换过程。
根据本发明,所定义的变化也包括不满足上述某些观点的情况:
如果T-PE1不能正确设置VCCV和用户数据包的PW-TTL值,则可以在S-PE上通过管理配置PW TTL旁路模式。当在给定的MS-PW上启用此模式时,S-PE1不会减小针对该MS-PW所有转发报文(以太网PW和VCCV报文)的PW-TTL。这样,即使T-PE1设置了PW-TTL值,如同MS-PW为SS-PW一样,所有这些报文仍然可以下发到T-PE2。
如果T-PE1不能仅正确设置OAM报文的PW-TTL值(尤其是采用CC类型3时),则可以在S-PE上通过管理配置VCCV TTL旁路模式。当在给定的MS-PW上启用此模式时,S-PE1不会仅减小针对该MS-PW的VCCV报文的PW-TTL。这样,即使T-PE1设置PW-TTL值为1,VCCV报文也可以下发到T-PE2。
如果T-PE1仅支持CC类型2,如RFC 5085(第5.1.2节)中所定义的,可在S-PE上通过管理配置CC类型2的VCCV粘连。
尽管本发明的应用特别适用于以太网PW,但是所述过程通常适用于任何可使用或不使用CW的PW。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上述设备的方法以及包括所述设备的系统。
该目的通过所附的独立权利要求中提供的解决方案实现。本发明的优选实现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进一步定义。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发送包括控制信息和有效负荷数据的输出报文的多协议标记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简称MPLS)节点,其中,所述MPLS节点用于从第一伪线段接收包含所述有效负荷数据的输入报文;修改所述输入报文的有效负荷数据的封装格式,以生成所述输出报文;并向第二伪线段发送所述输出报文。
通过修改输入报文的有效负荷数据的封装格式,以生成输出报文,MPLS节点确保了控制字等控制信息可以插入到输出报文中或从输出报文中移除。VCCV报文也可以在MPLS节点中处理。另一个优点是网络运营商可以选择部署MPLS节点,该节点位于MPLS层与传统PE(可以是T-PE1,通常可以物理共址)相隔一跳,从而可以在通过MPLS网络发送从T-PE1接收的以太网PW报文之前将CW添加到该以太网PW报文中。特别地,第一方面中的MPLS节点可以表现为如RFC 6073中定义的交换PE(switching PE,简称S-PE),该交换PE还能够将使用CW的以太网PW段与不使用CW的以太网PW段进行交换。
MPLS节点可以部署在网络中,在MPLS层与T-PE1等相隔一跳,T-PE1不支持控制信息,尤其是根据RFC 4448的用于以太网PW封装的CW。这样,通过MPLS网络发送的所有以太网PW报文都会具有CW,且不受不想要的ECMP操作的影响。
特别地,输入/输出报文可以为(携带以太网帧)的数据包和控制报文(例如有效负荷为OAM帧的VCCV报文)。
特别地,控制信息可以为数据包情况下的CW(此时,MPLS节点通过将CW包含在报文中来修改封装),或者控制信息可以为控制报文的关联通道头(associated channelheader,简称ACH)(此时,通过插入ACH来修改封装)。优选地,封装是用于封装协议并通过其它协议以隧道的形式传输协议的网络原理。
输出报文具体可以是加了标签的输出报文,包括有效负荷和根据例如RFC 3032的一个或多个标签栈条目。
所述输入报文具体可以是加了标签的输入报文,包括有效负荷和根据例如RFC3032的一个或多个标签栈条目。
在加了标签的报文中,例如根据RFC 3032,标签栈的顶部最早出现在该报文中,底部出现最迟,且有效负荷紧接着标签栈底部。
控制信息例如可以为或可以包括CW。当输入报文和/或输出报文为数据包时,更是如此。
例如,控制信息可以为关联通道头(associated channel header,简称ACH),例如,在VCCV控制报文的情况下。
有效负荷数据例如可以是数据包情况下的以太网帧,或者控制报文情况下的OAM数据。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修改所述输入报文的封装包括:生成所述控制信息,并在所述输入报文中至少添加所述控制信息以生成所述输出报文。
这样,确保了控制信息能够由MPLS节点生成并包含在输出报文中,从而使得MPLS节点能够发送输出报文,例如,每个所述输出报文(在控制信息中)包括CW。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生成所述输出报文还包括:将伪线标签从所述输入报文交换到所述输出报文;在所述输入报文中添加所述控制信息还包括:在所述输入报文的标签栈底部后面添加所述控制信息,例如紧接着所述标签栈底部后面,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控制字。
这样,确保了MPLS节点能够在输入报文中添加控制字,以生成输出报文。
用于将伪线标签从输入报文交换到输出报文的交换操作具体可以根据RFC 6073和RFC 3031来定义。
标签栈底部具体为标签栈从上到下数的最后一个标签。换言之,在输入报文的标签栈结尾添加控制信息。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输入报文为VCCV报文,所述输出报文为VCCV报文。
这样,确保了MPLS节点也能够正确转发控制报文,如VCCV报文。
所述VCCV报文具体可以根据RFC 5085定义。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生成所述输出报文包括:将伪线标签从所述输入报文交换到所述输出报文;在所述输入报文中添加所述控制信息还包括:在所述输入报文的标签栈底部后面添加所述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关联通道头(associatedchannel header,简称ACH)。
这样,确保了MPLS节点能够针对CC类型3进行VCCV粘连。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生成所述输出报文还包括:从所述输入报文中移除路由器告警标签(router alert label,简称RAL)。
在RFC 3032中将RAL定义为特殊的标签值,即值1,并且在CC类型2的情况下,在PWLSE之上使用它来指示报文为VCCV数据包,如RFC 5085(第5.1.2节)所述。
这样,确保了MPLS节点能够对针对CC类型2进行VCCV粘连。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生成所述输出报文包括:将伪线标签从所述输入报文交换到所述输出报文;从所述输入报文中移除通用关联通道标签(genericassociated channel label,简称GAL),并设置所述输出报文的伪线标签栈条目的S比特,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关联通道头(associated channel header,简称ACH)。
这样,确保了MPLS节点能够对针对CC类型4进行VCCV粘连。
更具体地,当移除GAL时,标签栈的新底部变为PW标签栈条目,这是需要设置S比特的标签栈条目。
在RFC 5586中将GAL定义为特殊的标签值,即值13,以指示ACH紧跟着标签栈底部,并且在CC类型4的情况下,在标签栈底部使用它来指示报文为VCCV报文,如RFC 7708(第3节)所述。
输出报文的MPLS标签栈条目的S比特具体可以设置为例如1,以指示标签栈底部的标签栈条目,如RFC 3032中所定义。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生成所述输出报文包括:保持所述输入报文的伪线标签栈条目的生存时间(time to live,简称TTL)的值。
这样,确保了能够向PW和VCCV报文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提供TTL旁路模式。
为了接收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ed path,简称LSP)标签栈条目的TTL值,可以禁用如RFC 3032中定义的倒数第二跳弹出(penultimate hop popping,简称PHP)。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生成所述输出报文还包括:减小所述输入报文的LSP标签栈条目的生存时间(time to live,简称TTL)的值。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为了接收LSP标签栈条目的TTL值,禁用如RFC 3032中定义的PHP。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接收包括控制信息和有效负荷数据的输入报文的多协议标记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简称MPLS)节点,其中,所述MPLS节点用于从第二伪线段接收包含所述有效负荷数据的所述输入报文;修改所述输入报文的有效负荷数据的封装格式,以生成输出报文;并向第一伪线段发送所述输出报文。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修改所述输入报文的封装包括:从所述输入报文中至少移除所述控制信息以生成所述输出报文。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生成所述输出报文还包括:将伪线标签从所述输入报文交换到所述输出报文,从所述输入报文中移除所述控制信息还包括:移除所述输入报文的标签栈底部后面的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控制字。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输入报文为虚电路连接性验证(virtualcircuit connectivity verification,简称VCCV)报文,所述输出报文为VCCV报文。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生成所述输出报文包括:将伪线标签从所述输入报文交换到所述输出报文,从所述输入报文中移除所述控制信息还包括:移除所述输入报文的标签栈底部后面的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关联通道头(associatedchannel header,简称ACH)。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生成所述输出报文包括:在所述输入报文中添加路由器告警标签(router alert label,简称RAL)。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生成所述输出报文包括:将伪线标签从所述输入报文交换到所述输出报文,在所述输入报文中添加通用关联通道标签(genericassociated channel label,简称GAL),并清除所述输入报文的伪线标签栈条目的S比特,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关联通道头(associated channel header,简称ACH)。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生成所述输出报文包括:保持所述输入报文的伪线标签栈条目的生存时间(time to live,简称TTL)的值。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生成所述输出报文还包括:减小所述输入报文的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ed path,简称LSP)标签栈条目的生存时间(time to live,简称TTL)的值。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为了接收LSP标签栈条目的TTL值,禁用如RFC 3032中定义的PHP。
第二方面及其实现方式中的MPLS节点与第一方面及其实现方式中的MPLS节点具有相同的优点。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协议标记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简称MPLS)系统,包括第一伪线段、第二伪线段和第一方面或其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的MPLS节点或者第二方面或其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的MPLS节点。
第三方面及其实现方式中的系统与第一方面及其实现方式中的设备具有相同的优点。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发送包括控制信息和有效负荷数据的输出报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多协议标记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简称MPLS)节点从第一伪线段接收包含所述有效负荷数据的输入报文;所述MPLS节点修改所述输入报文的有效负荷数据的封装格式,以生成所述输出报文;所述MPLS节点向第二伪线段发送所述输出报文。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修改所述输入报文的封装包括:生成所述控制信息,并在所述输入报文中至少添加所述控制信息以生成所述输出报文。
在第四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生成所述输出报文还包括:将伪线标签从所述输入报文交换到所述输出报文,在所述输入报文中添加所述控制信息还包括:在所述输入报文的标签栈底部后面添加所述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控制字。
在第四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输入报文为虚电路连接性验证(virtualcircuit connectivity verification,简称VCCV)报文,所述输出报文为VCCV报文。
在第四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生成所述输出报文包括:将伪线标签从所述输入报文交换到所述输出报文,在所述输入报文中添加所述控制信息还包括:在所述输入报文的标签栈底部后面添加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关联通道头(associatedchannel header,简称ACH)。
在第四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生成所述输出报文还包括:从所述输入报文中移除路由器告警标签(router alert label,简称RAL)。
在第四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生成所述输出报文包括:将伪线标签从所述输入报文交换到所述输出报文;从所述输入报文中移除通用关联通道标签(genericassociated channel label,简称GAL),并设置所述输出报文的伪线标签栈条目的S比特,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关联通道头(associated channel header,简称ACH)。
在第四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生成所述输出报文包括:保持所述输入报文的伪线标签栈条目的生存时间(time to live,简称TTL)的值。
在第四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生成所述输出报文还包括:减小所述输入报文的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ed path,简称LSP)标签栈条目的生存时间(time to live,简称TTL)的值。
第四方面及其实现方式中的方法与第一方面及其实现方式中的设备具有相同的优点。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接收包括控制信息和有效负荷数据的输入报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多协议标记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简称MPLS)节点从第二伪线段接收包含所述有效负荷数据的所述输入报文;所述MPLS节点修改所述输入报文的有效负荷数据的封装格式,以生成输出报文;所述MPLS节点向第一伪线段发送所述输出报文。
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修改所述输入报文的封装包括:从所述输入报文中至少移除所述控制信息以生成所述输出报文。
在第五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生成所述输出报文还包括:将伪线标签从所述输入报文交换到所述输出报文,从所述输入报文中移除所述控制信息还包括:移除所述输入报文的标签栈底部后面的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控制字。
在第五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输入报文为虚电路连接性验证(virtualcircuit connectivity verification,简称VCCV)报文,所述输出报文为VCCV报文。
在第五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生成所述输出报文包括:将伪线标签从所述输入报文交换到所述输出报文,从所述输入报文中移除所述控制信息还包括:移除所述输入报文的标签栈底部后面的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关联通道头(associatedchannel header,简称ACH)。
在第五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生成所述输出报文包括:在所述输入报文中添加路由器告警标签(router alert label,简称RAL)。
在第五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生成输出报文包括:将伪线标签从所述输入报文交换到所述输出报文,在所述输入报文中添加通用关联通道标签(genericassociated channel label,简称GAL),并清除所述输入报文的伪线标签栈条目的S比特,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关联通道头(associated channel header,简称ACH)。
在第五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生成所述输出报文包括:保持所述输入报文的伪线标签栈条目的生存时间(time to live,简称TTL)的值。
在第五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生成所述输出报文还包括:减小所述输入报文的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ed path,简称LSP)标签栈条目的生存时间(time to live,简称TTL)的值。
第五方面及其实现方式中的方法与第一方面及其实现方式中的设备具有相同的优点。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程序代码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程序代码用于控制第一方面或其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的多协议标记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switching,简称MPLS)节点或第二方面或其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的MPLS节点,或者用于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执行第四方面或其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的方法或第五方面或其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中的计算机程序产品与第一方面及其实现方式中的设备具有相同的优点。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所有设备、元件、单元和方式均可在软件或硬件元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中实现。本申请中描述的各种实体执行的所有步骤和所描述的将由各种实体执行的功能旨在表明各个实体适于或用于执行各自的步骤和功能。虽然在以下具体实施例的描述中,由外部实体执行的特定功能或步骤没有在执行特定步骤或功能的该实体的具体元件的描述中反映,但是技术人员应该清楚的是这些方法和功能可以在各自的硬件或软件元件或其任意组合中实现。
附图说明
结合所附附图,下面具体实施例的描述将阐述上述本发明的各方面及其实现方式,其中:
图1示出了一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示意图;
图2示出了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设备示意图;
图3详细示出了一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示意图;
图4详细示出了一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示意图;
图5详细示出了一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示意图;
图6详细示出了一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示意图;
图7详细示出了一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示意图;
图8详细示出了一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示意图;
图9详细示出了一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示意图;
图10详细示出了一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示意图;
图11示出了一实施例提供的系统示意图;
图12示出了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系统示意图;
图13示出了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示意图;
图14示出了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示意图;
图15示出了现有技术提供的MPLS网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MPLS节点100。所述MPLS节点100用于发送包含控制信息102和有效负荷数据103的输出报文101。所述MPLS节点100用于从第一伪线段105接收至少包含有效负荷数据103的输入报文104;修改输入报文104的有效负荷数据103的封装格式,以生成输出报文101;并向第二伪线段106发送输出报文101。
如图2所示,第一伪线段105涉及第一终结节点T-PE1 107(即第一伪线段105终结于T-PE1 107),第二伪线段106涉及第二终结点T-PE2 108(即第二伪线段106终结于T-PE2108)。T-PE1可以是无法在以太网PW封装中包含CW的设备,T-PE2可以是能够将CW用于以太网PW封装的设备。MPLS节点100具体可以是如上定义的S-PE,也可以称为S-PE1。MPLS节点100可以添加到如RFC 6718或RFC 7771中定义的业务中断和PW冗余最小或没有的网络中,可以在经过MPLS网络的PW段上将流量从没有CW的旧SS-PW转移到具有CW的新MS-PW。
特别地,修改输入报文104的封装包括:生成控制信息102,并在所述输入报文104中至少添加控制信息102以生成输出报文101。
由于MPLS节点100能够以正向和/或反向方式操作,可选地,MPLS节点100用于接收包含控制信息102和有效负荷数据103的输入报文101。此时,MPLS节点100用于从第二伪线段106接收包含控制信息102和有效负荷数据103的输入报文101;修改输入报文101的有效负荷数据103的封装格式,以生成输出报文104;并向第一伪线段105发送输出报文104。更具体地,修改输入报文101的封装包括:从输入报文101中至少移除控制信息102以生成输出报文104。
图2所示的设备100包括如图1所示的设备100的所有特征和功能。为此,相似的特征用相似的附图标记标出。图2及以下额外所示的所有特征为可选特征。
图3示出了一实施例提供的MPLS节点100的示意图。参考图3,现在将详细描述在控制信息为CW的情况下如何生成控制信息102并将其添加到输出报文101中。这个过程也称为CW粘连。
CW粘连过程由MPLS节点100(即S-PE1 100)对节点100正在转发的以太网PW报文执行。
参考图3,S-PE1 100在从T-PE1 105到T-PE2 106的方向上执行以下操作:
S-PE1 100从T-PE1 105弹出LSP的MPLS标签栈条目(label stack entry,简称LSE)到S-PE1 100,如果不是由倒数第二个LSR进行PHP。
S-PE1 100交换PW标签201(并减小PW-TTL)。
S-PE1 100在标签栈202底部后面紧接着添加CW 102。
S-PE1 100将LSP的MPLS LSE推送到T-PE2 106,除非该LSP是单跳PHP LSP。
S-PE1 100可以在相反的方向上执行以下操作:
S-PE1 100从T-PE2 106弹出LSP的MPLS LSE到S-PE1 100,如果不是由倒数第二个LSR进行PHP。
S-PE1 100交换PW标签201(并减小PW-TTL)。
S-PE1 100移除紧接着标签栈202底部后面的CW 102。
S-PE1 100将LSP的MPLS LSE推送到T-PE2 106,除非该LSP是单跳PHP LSP。
参考图4,将描述用于CW粘连的T-PE1 105、S-PE1 100和T-PE2 106之间的可选信令信息交换。
如图4所示,S-PE1 100按照RFC 4447和RFC 6073中定义的类似过程,与T-PE1 105和T-PE2 106协商CW能力。RFC 6073中定义的过程的例外情况是,当S-PE1 100通过信令发送一个PW段时,其操作总是如同在另一个PW段上支持CW一样。
这样,S-PE1 100就可以在不同的PW段上协商不同的CW能力,并可以使任何支持CW插入的T-PE具有CW。
如果在两个PW段105和106上协商了相同的CW能力,则S-PE1 100的操作将按照RFC6073中的规定。当且仅当在两个PW段105和106上协商不同的CW能力时,才启用根据本发明定义的CW粘连。
图4具体示出了在图1的参考网络场景下如何协商CW能力的示例。根据RFC 4447的第6.2节中定义的过程,T-PE1 105会发送一个c=0的T-LDP标签映射消息,T-PE2 106会发送一个C=1的T-LDP标签映射消息。
当S-PE1 100从T-PE2 106接收到T-LDP标签映射消息后,S-PE1 100可以按照RFC4447第6.2节定义的过程向T-PE2 106返回T-LDP标签映射消息(c=1),然后按照RFC 6073的过程向T-PE1 105发送T-LDP标签映射消息(c=1)。
当S-PE1 100从T-PE1 105接收到T-LDP标签映射消息(c=0)后,S-PE1 100可以如同从T-PE1 105收到c=1一样,向T-PE2 106发送T-LDP标签映射消息(c=1)。S-PE1 100也可以按照RFC 4447第6.2节定义的过程向T-PE1 105返回c=0的T-LDP标签映射消息。
如果S-PE1 100向T-PE1 105发送了c=1的T-LDP标签映射消息后,从T-PE1 105接收到T-LDP标签映射消息(c=0),则按照RFC 4447第6.2节的规定,在发送c=0的另一标签映射消息之前,需要向T-PE1 105发送标签撤销消息。当MS-PW建立完成时,T-PE1 105用于不插入CW,T-PE2 106用于插入CW,S-PE1 100用于在两个PW段之间粘连CW。
参考图5至图10,将描述VCCV粘连过程。
当启用CW粘连时,两个PW段上发送的VCCV报文格式不同。为了进行端到端OAM,S-PE1 100需要能够执行VCCV粘连。
仅为了简洁和说明的目的,假设在使用CW的PW段上采用CC类型1的配置。显然,技术人员会理解到,本发明不限于此,如果在使用CW的PW段上采用任何其它CC类型,也是有效的。
在本发明涉及的配置的描述中,在不使用CW的PW段上采用CC类型2至类型4。因此,本发明根据不支持CW的T-PE(例如T-PE1 105)支持的CC类型定义了不同的VCCV粘连过程。
VCCV粘连过程由S-PE1 100对其正在转发的VCCV报文执行。
在T-PE2 106和T-PE1 105的流量方向上,采用CC类型1。S-PE1 100可以通过查看紧跟在标签栈底部后面的第一个半字节来区分VCCV报文和以太网PW报文,该半字节标识关联通道头(associated channel header,简称ACH)或CW:
以太网PW报文接收时具有CW:具体参考图1至图4,这些报文需要按照上述定义的规则进行转发。
针对S-PE1 100的VCCV报文接收时具有ACH,且PW-TTL=1:这些报文不应转发,而应由S-PE1 100处理。
其它VCCV报文接收时具有ACH,且PW-TTL值大于1:这些报文需要按照以下定义的规则进行转发。
在T-PE1 105和T-PE2 106的流量方向上,区分VCCV报文和以太网PW报文的规则取决于不具有CW的PW上采用的CC类型。
具体参考图5,下文将描述针对CC类型3的VCCV粘连。
如果在不使用CW的PW段上采用CC类型3,则VCCV粘连需要在CC类型3(无控制字)和CC类型1之间进行转换。需要注意的是,在不使用CW的PW段上采用CC类型3时,只能支持基于IP的连接性验证(connectivity verification,简称CV)类型。
在整个本发明中,CV类型指示正在使用哪个VCCV协议,以及VCCV消息中VCCV协议的封装是基于IP还是基于ACH。这些在RFC 5085第4节中进行了定义。换言之,CV类型代表了不同类型的VCCV协议。基于IP的CV类型要求VCCV消息先封装在IP报文中,再封装在VCCV报文中。基于ACH的CV类型要求VCCV消息直接封装在使用ACH控制信道的VCCV报文中,而无需封装在IP报文中。
在T-PE1 105和T-PE2 106的流量方向上,S-PE1 100可以通过查看PW-TTL值区分VCCV报文和以太网PW报文:
以太网PW报文接收时的PW-TTL值超过S-PE1 100与T-PE2 106之间的PW-TTL距离(例如,TTL>2):具体参考图1至图4,这些报文需要按照上述定义的规则进行转发。
针对S-PE1 100的VCCV报文接收时,PW-TTL=1:这些报文不应转发,而应由S-PE1100处理。
其它VCCV报文接收时,PW-TTL值大于1但不超过与T-PE2 106之间的PW-TTL距离(例如,TTL=2):这些报文需要按照本节中定义的规则进行转发,即如图5所示。
参考图5,S-PE1 100在从T-PE1 105到T-PE2 106的方向上执行以下操作:
S-PE1 100从T-PE1 105弹出LSP的MPLS LSE到S-PE1 106,如果不是由倒数第二个LSR进行PHP。
S-PE1 100交换PW标签201(并减小PW-TTL)。
S-PE1 100在标签栈底部后面紧接着添加ACH 102(基于封装的IP报文的IP版本字段设置ACH信道类型)。
S-PE1 100将LSP的MPLS LSE推送到T-PE2 106,除非该LSP是单跳PHP LSP。
S-PE1 100可以通过查看紧跟在接收到的报文104的标签栈底部后面的第一个半字节来理解封装的IP报文的IP版本字段。
S-PE1 100在相反的方向上执行以下操作:
S-PE1 100从T-PE2 106弹出LSP的MPLS LSE到S-PE1 100,如果不是由倒数第二个LSR进行PHP。
S-PE1 100交换PW标签201(并减小PW-TTL)。
S-PE1 100移除紧接着标签栈底部后面的ACH 102。
S-PE1 100将LSP的MPLS LSE推送到T-PE1 105,除非该LSP是单跳PHP LSP。
具体参考图7,下文将描述针对CC类型2的VCCV粘连。
如果当且仅当T-PE1 105只能够支持CC类型2,并且这是在T-PE1 105和T-PE2 106之间的PW上维持VCCV支持的唯一选择,则需要在S-PE1 100上通过管理启用该能力。
在T-PE1 105和T-PE2 106的流量方向上,S-PE1 100可以通过查看PW LSE正上方的路由器告警标签(router alert label,简称RAL)LSE区分VCCV报文和以太网PW报文:
以太网PW报文接收时不具有RAL LSE:这些报文需要按照上述定义的过程进行转发(具体参考图1至图4)。
针对S-PE1 100的VCCV报文接收时具有RAL LSE,且PW-TTL=1:这些报文不应转发,而应由S-PE1 100处理。
其它VCCV报文接收时具有RAL LSE,且PW-TTL>1:这些报文需要按照本节定义的规则进行转发,即参考图7。
参考图7,S-PE1 100在从T-PE1 105到T-PE2 106的方向上执行以下操作:
S-PE1 100从T-PE1 105弹出LSP的MPLS LSE到S-PE1 100,如果不是由倒数第二个LSR进行PHP。
S-PE1 100移除PW LSE 201正上方的RAL。
S-PE1 100交换PW标签201(并减小PW-TTL)。
S-PE1 100在标签栈202底部后面紧接着添加ACH 102(基于封装的IP报文的IP版本字段设置ACH信道类型)。
S-PE1 100将LSP的MPLS LSE推送到T-PE2 106,除非该LSP是单跳PHP LSP。
参考图7,S-PE1 100在从T-PE2 106到T-PE1 105的方向上执行以下操作:
S-PE1 100从T-PE2 106弹出LSP的MPLS LSE到S-PE1 100,如果不是由倒数第二个LSR进行PHP。
S-PE1 100移除紧接着标签栈底部后面的ACH 102。
S-PE1 100交换PW标签201(并减小PW-TTL)。
S-PE1 100将RALLSE推送到PW LSE 201的正上方。
S-PE1 100将LSP的MPLS LSE推送到T-PE1 105,除非该LSP是单跳PHP LSP。
具体参考图9,下文将描述针对CC类型4的VCCV粘连。
如果在不使用CW的PW段上采用CC类型4,则VCCV粘连需要在CC类型4和CC类型1之间进行转换。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可以同时支持基于IP的CV类型和基于ACH的CV类型。
在T-PE1 105和T-PE2 106的流量方向上,S-PE1 100可以通过查看PW LSE正后方的GAL LSE区分VCCV报文和以太网PW报文:
以太网PW报文接收时不具有GAL LSE:具体参考图1至图4,这些报文需要按照上述定义的规则进行转发。
针对S-PE1 100的VCCV报文接收时具有GAL LSE,且PW-TTL=1:这些报文不应转发,而应由S-PE1 100处理。
其它VCCV报文接收时具有GAL LSE,且PW-TTL>1:这些报文需要按照本节定义的规则进行转发,即参考图9。
参考图9,S-PE1 100在从T-PE1 105到T-PE2 106的方向上执行以下操作:
S-PE1 100从T-PE1 105弹出LSP的MPLS LSE到S-PE1 100,如果不是由倒数第二个LSR进行PHP。
S-PE1 100交换PW标签201(并减小PW-TTL)。
S-PE1 100移除标签栈202底部的GAL LSE。
S-PE1 100自PW LSE 201成为标签栈202的新底部后设置PW LSE 201的S比特。
S-PE1 100将LSP的MPLS LSE推送到T-PE2 106,除非该LSP是单跳PHP LSP。
S-PE1 100在相反的方向上执行以下操作:
S-PE1 100从T-PE2 106弹出LSP的MPLS标签栈条目(label stack entry,简称LSE)到S-PE1 100,如果不是由倒数第二个LSR进行PHP。
S-PE1 100交换PW标签201(并减小PW-TTL)。
S-PE1 100在标签栈底部插入GAL LSE。
S-PE1 100自PW LSE 201不再为标签栈202底部后清除PW LSE 201的S比特。
S-PE1 100将LSP的MPLS LSE推送到T-PE2 106,除非该LSP是单跳PHP LSP。
上述关于CC类型2、3和4的过程是在假设通过管理禁用了PW TTL旁路模式和VCCVTTL旁路模式过程的情况下进行描述的。
下文将具体参考图6、图8和图10来描述VCCV粘连信令。
S-PE1 100按照RFC 5085和RFC 6073中定义的类似过程与T-PE1 105和T-PE2 106协商VCCV能力。
如果在两个PW段105和106上协商了相同的CW能力,则S-PE1 100的操作将按照RFC6073中的规定。当且仅当在两个PW段105和106上协商不同的CW能力时,才启用根据本发明定义的VCCV粘连。
如果S-PE1 100支持针对CC类型3的VCCV粘连,且知道到T-PE1 105和T-PE2 106的PW-TTL距离(与图6进行比较):
如果T-PE1 105通告支持CC类型3,则S-PE1 100向T-PE2 106通告支持CC类型1。
如果T-PE2 106通告支持CC类型1,则按照RFC 6073中定义的过程,S-PE1 100针对T-PE1 105的操作就如同其支持CC类型3一样,且T-PE2 106通告支持CC类型3。
如果S-PE1支持针对CC类型4的VCCV粘连(与图10进行比较):
如果T-PE1 105通告支持CC类型4,则S-PE1 100向T-PE2 106通告支持CC类型1。
如果T-PE2 106通告支持CC类型1,则按照RFC 6073中定义的过程,S-PE1 100针对T-PE1 105的操作就如同其支持CC类型4一样,且T-PE2 106通告支持CC类型4。
上述关于针对CC类型3和4的VCCV粘连信令的过程是在假设通过管理禁用了针对CC类型2的VCCV粘连过程的情况下进行描述的。
如果S-PE1 100支持针对CC类型2的VCCV粘连,且这些过程是通过管理启用的,例如,因为CC类型2是T-PE1支持的唯一CC类型(与图8进行比较):
如果T-PE1 105通告支持CC类型2,则S-PE1 100向T-PE2 106通告支持CC类型1。
如果T-PE2 106通告支持CC类型1,则S-PE1 100向T-PE1 105通告至少支持CC类型2。
根据RFC 6073,基于S-PE1 100能力通告CV类型,附加规则如下:
当且仅当S-PE1 100支持针对CC类型4的VCCV粘连,才可以通告支持基于ACH的CV类型。
该规则确保了当使用针对CC类型3的VCCV粘连时,T-PE1 105、T-PE2 106和S-PE1100之间只协商基于IP的CV类型。
如果T-PE1 105支持CC类型4,S-PE1 100支持针对CC类型4的VCCV粘连,则采用针对CC类型4的VCCV粘连,基于IP的CV能力和基于ACH的CV能力都可以根据T-PE1105、T-PE2106和S-PE1 100的CV能力进行协商。
如果T-PE1 105不支持CC类型4,则T-PE1 105会通告只支持基于IP的CV类型,因此根据T-PE1 105、T-PE2 106和S-PE1 100的CV能力只能协商基于IP的CV能力。
如果S-PE1 100不支持针对CC类型4的VCCV粘连,则S-PE1 100会通告只支持基于IP的CV类型,因此根据T-PE1 105、T-PE2 106和S-PE1 100的CV能力只能协商基于IP的CV能力。
S-PE1 100还支持TTL旁路模式,如下所述:
CW粘连过程是在假设通过管理禁用了PW TTL旁路模式、VCCV TTL旁路模式和针对CC类型2的VCCV粘连的情况下描述的。当启用VCCV TTL旁路模式和针对CC类型2的VCCV粘连中的任意一个时,这些过程的工作方式与上述定义的完全相同。
如果启用了PW TTL旁路模式,S-PE1 100在两个方向上均不减小(针对OAM报文和数据包烦人)PW-TTL。为了打开转发环路,S-PE1 100减小接收到的以太网PW报文的LSP-TTL,并将减小后的LSP-TTL复制到其在转发的以太网PW报文上推送的LSP LSE中。因此,如果配置了这种模式,S-PE1 100也会在它(来自T-PE1 105和T-PE2 106)所终结的LSP上禁用PHP。
VCCV粘连过程是在假设通过管理禁用了PW TTL旁路模式和VCCV TTL旁路模式的情况下进行描述的。如果启用了PW TTL旁路模式和VCCV TTL旁路模式中的任意一个,则S-PE1 100在两个方向下均不会减小转发的VCCV报文的PW-TTL。
为了打开转发环路,S-PE1 100减小接收到的VCCV报文的LSP-TTL,并将减小后的LSP-TTL复制到其在转发的VCCV报文上推送的LSP LSE中。因此,如果配置了这些模式中的任意一种,S-PE1 100也会在它(来自T-PE1 105和T-PE2 106)所终结的LSP上禁用PHP。
图1还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系统100S。该图具体示出了一种MPLS系统100S,包括第一伪线段105(其可以为或可以包括T-PE1 105)、第二伪线段106(其可以为或可以包括T-PE2 106)和MPLS节点100(S-PE1或所示S-PE*中的任意一个)。作为系统100S的一部分的MPLS节点100可以如上所述配置为正向操作模式和/或反向操作模式。
图11和图12还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系统。除了图1中概述的参考网络之外,在无需对所涉及的S-PE的操作进行任何更改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方案还可以用于不同的部署场景中。
图11示出了另一种可能的部署场景。其中,两个T-PE均不能插入CW。在该场景中,部署了两台S-PE设备:T-PE1 105前面的S-PE1 100和T-PE2 106前面的S-PE2 100’。S-PE1100和S-PE2 100’按照本发明的定义进行操作。即使一个S-PE交换的PW段中的一个或两个在T-PE或另一个S-PE处终结,这些操作方式也是相同的。
图12示出了更通用的部署场景。此时,MS-PW可以在一些PW段使用CW而另一些PW段不使用CW的情况下建立。S-PE1 100和S-PE3 100”按照RFC 6073中的定义进行操作,而S-PE2 100’和S-PE4 100”’按照本发明中的定义进行操作。即使一个S-PE交换的PW段中的一个或两个在T-PE、其它按照RFC 6073中的定义进行操作的S-PE或其它按照本发明的定义进行操作的S-PE处终结,这些操作方式也是相同的。
如果不使用CW的PW段通过链路或MPLS网络建立,则操作方式也是相同的。
如果不通过T-LDP而是通过静态配置来建立部分或全部PW段,则根据本发明进行的所有操作也是有效的。如果不通过S-PE的静态配置而是通过如RFC 7267中定义的动态MS-PW信令过程,则这些操作也是有效的。
图13示出了一种用于操作MPLS节点100的方法1300。方法1300用于发送包括控制信息102和有效负荷数据103的输出报文101,包括多协议标记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switching,简称MPLS)节点100从第一伪线段105接收1301包括有效负荷数据103的输入报文104的第一步骤。方法1300包括MPLS节点100修改输入报文104的有效负荷数据103的封装格式,以生成输出报文101的第二步骤。该方法包括MPLS节点100向第二伪线段106发送输出报文101的最后一步。
由于MPLS节点100可以在正向和/或反向操作模式下操作,因此图14示出了用于在方法1300的相反操作方向上操作MPLS节点100的方法1400。方法1400用于接收包括控制信息102和有效负荷数据103的输入报文101。方法1400包括多协议标记交换(multiprotocollabel switching,简称MPLS)节点100从第二伪线段106接收1401包括有效负荷数据103的输入报文101的第一步骤。该方法包括MPLS节点100修改1402输入报文101的有效负荷数据103的封装格式,以生成输出报文104的第二步骤。方法1400还包括MPLS节点100向第一伪线段105发送1403输出报文104的最后一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程序代码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程序代码用于控制图1至图10中的多协议标记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简称MPLS)节点100,或者用于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执行图13或图14中的方法(1300、1400)。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任何类型的计算机可访问数据,例如,通过通信网络传输的任何类型的存储或信息。
已经结合作为实例的不同实施例以及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实践所请发明,研究附图、本发明以及独立权项,能够理解并获得其它变体。在权利要求以及描述中,术语“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且“一个”并不排除复数可能。单个元件或其它单元可满足权利要求书中所叙述的若干实体或项目的功能。在仅凭某些措施被记载在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书中这个单纯的事实并不意味着这些措施的结合不能在有利的实现方式中使用。

Claims (22)

1.一种用于发送包括控制信息(102)和有效负荷数据(103)的输出报文(101)的多协议标记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简称MPLS)节点(100),其中,所述MPLS节点(100)用于:
从第一伪线段(105)接收包含所述有效负荷数据(103)的输入报文(104);
修改所述输入报文(104)的有效负荷数据(103)的封装格式,以生成所述输出报文(101);
向第二伪线段(106)发送所述输出报文(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PLS节点(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改所述输入报文(104)的封装包括:
生成所述控制信息(102);
在所述输入报文(104)中至少添加所述控制信息(102)以生成所述输出报文(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MPLS节点(100),其特征在于,生成所述输出报文(101)还包括:将伪线标签(201)从所述输入报文(104)交换到所述输出报文(101);
在所述输入报文(104)中添加所述控制信息(102)还包括:在所述输入报文(104)的标签栈(202)底部后面添加所述控制信息(102),其中
所述控制信息(102)包括控制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MPLS节点(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报文(104)为虚电路连接性验证(virtual circuit connectivity verification,简称VCCV)报文,所述输出报文为VCCV报文。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MPLS节点(100),其特征在于,生成所述输出报文(101)包括:将伪线标签(201)从所述输入报文(104)交换到所述输出报文(101);
在所述输入报文(104)中添加所述控制信息(102)还包括:在所述输入报文(104)的标签栈(202)底部后面添加所述控制信息(102),其中
所述控制信息(102)包括关联通道头(associated channel header,简称ACH)。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MPLS节点(100),其特征在于,生成所述输出报文(101)还包括:从所述输入报文(104)中移除路由器告警标签(router alert label,简称RAL)。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MPLS节点(100),其特征在于,生成所述输出报文(101)包括:将伪线标签(201)从所述输入报文(104)交换到所述输出报文(101);
从所述输入报文(104)中移除通用关联通道标签(generic associated channellabel,简称GAL),并设置所述输出报文(101)的伪线标签(201)栈条目的S比特,其中
所述控制信息(102)包括关联通道头(associated channel header,简称ACH)。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MPLS节点(100),其特征在于,生成所述输出报文包括:保持所述输入报文(104)的伪线标签(201)栈条目的生存时间(time to live,简称TTL)的值。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MPLS节点(100),其特征在于,生成所述输出报文还包括:减小所述输入报文的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ed path,简称LSP)标签(203)栈条目的生存时间(time to live,简称TTL)的值。
10.一种用于接收包括控制信息(102)和有效负荷数据(103)的输入报文(101)的多协议标记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简称MPLS)节点(100),其中,所述MPLS节点(100)用于:
从第二伪线段(106)接收包含所述有效负荷数据(103)的所述输入报文(101);
修改所述输入报文(101)的有效负荷数据(103)的封装格式,以生成输出报文(104);
向第一伪线段(105)发送所述输出报文(104)。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MPLS节点(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改所述输入报文(101)的封装包括:
从所述输入报文(101)中至少移除所述控制信息(102)以生成所述输出报文(104)。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MPLS节点(100),其特征在于,生成所述输出报文(104)还包括:将伪线标签(201)从所述输入报文(101)交换到所述输出报文(104);
从所述输入报文(101)中移除所述控制信息(102)还包括:移除所述输入报文(101)的标签栈(202)底部后面的所述控制信息(102),其中
所述控制信息(102)包括控制字。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MPLS节点(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报文(101)为虚电路连接性验证(virtual circuit connectivity verification,简称VCCV)报文,所述输出报文(104)为VCCV报文。
14.根据权利要求10、11或13所述的MPLS节点(100),其特征在于,生成所述输出报文(104)包括:将伪线标签(201)从所述输入报文(101)交换到所述输出报文(104);从所述输入报文(101)中移除所述控制信息(102)还包括:移除所述输入报文(101)的标签栈(202)底部后面的所述控制信息(102),其中,所述控制信息(102)包括关联通道头(associatedchannel header,简称ACH)。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MPLS节点(100),其特征在于,生成所述输出报文(104)包括:在所述输入报文(101)中添加路由器告警标签(router alert label,简称RAL)。
16.根据权利要求10、11或13所述的MPLS节点(100),其特征在于,生成所述输出报文(104)包括:将伪线标签(201)从所述输入报文(101)交换到所述输出报文(104),在所述输入报文(101)中添加通用关联通道标签(generic associated channel label,简称GAL),并清除所述输入报文(101)的伪线标签(201)栈条目的S比特,其中
所述控制信息(102)包括关联通道头(associated channel header,简称ACH)。
17.根据权利要求10至16任一项所述的MPLS节点(100),其特征在于,生成所述输出报文(104)包括:保持所述输入报文(101)的伪线标签(201)栈条目的生存时间(time tolive,简称TTL)的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0至17任一项所述的MPLS节点(100),其特征在于,生成所述输出报文(104)还包括:减小所述输入报文(101)的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ed path,简称LSP)标签(203)栈条目的生存时间(time to live,简称TTL)的值。
19.一种多协议标记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简称MPLS)系统,包括第一伪线段(105)、第二伪线段(106)和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MPLS节点(100)或者权利要求10至18任一项所述的MPLS节点(100)。
20.一种用于发送包括控制信息(102)和有效负荷数据(103)的输出报文(101)的方法(1300),其中,所述方法(1300)包括以下步骤:
多协议标记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简称MPLS)节点(100)从第一伪线段(105)接收(1301)包含所述有效负荷数据(103)的输入报文(104);
所述MPLS节点(100)修改所述输入报文(104)的有效负荷数据(103)的封装格式,以生成所述输出报文(101);
所述MPLS节点(100)向第二伪线段(106)发送所述输出报文(101)。
21.一种用于接收包括控制信息(102)和有效负荷数据(103)的输入报文(101)的方法(1400),其中,所述方法(1400)包括以下步骤:
多协议标记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简称MPLS)节点(100)从第二伪线段(106)接收(1401)包含所述有效负荷数据(103)的所述输入报文(101);
所述MPLS节点(100)修改(1402)所述输入报文(101)的有效负荷数据(103)的封装格式,以生成输出报文(104);
所述MPLS节点(100)向第一伪线段(105)发送(1403)所述输出报文(104)。
22.一种包括程序代码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程序代码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至9或10至18任一项所述的多协议标记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简称MPLS)节点(100),或者用于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方法(1300、1400)。
CN201980005060.3A 2018-06-28 2019-06-28 用于发送或接收包含控制信息的报文的设备、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112133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91577P 2018-06-28 2018-06-28
US62/691,577 2018-06-28
PCT/EP2019/067377 WO2020002624A1 (en) 2018-06-28 2019-06-28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nding or receiving packets including control inform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13345A true CN111213345A (zh) 2020-05-29
CN111213345B CN111213345B (zh) 2023-05-09

Family

ID=67383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5060.3A Active CN111213345B (zh) 2018-06-28 2019-06-28 用于发送或接收包含控制信息的报文的设备、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19914A1 (zh)
EP (1) EP3692688A1 (zh)
CN (1) CN111213345B (zh)
WO (1) WO202000262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1489A1 (en) * 2020-09-22 2022-03-31 Zte Corporation Load balancing and oam in service function chaining usin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77847B1 (en) * 2020-02-12 2023-10-03 Juniper Networks, Inc. Point-to-multipoint transport chain
CN115720210A (zh) * 2021-08-23 2023-0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Mpls报文的封装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7278646A (zh) * 2022-06-14 2023-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1288A (zh) * 2007-04-17 2008-10-22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 为伪点到点连接预留网络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35727A (zh) * 2009-08-24 2010-0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伪线网络的数据安全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263700A (zh) * 2011-08-18 2011-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收发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404197A (zh) * 2010-09-15 2012-04-04 思科技术公司 分组的伪线层中包括的数据路径处理信息
CN102971991A (zh) * 2010-04-23 2013-03-1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通过分组交换网络在分组伪线上传送的分组的有效封装
CN103491103A (zh) * 2013-09-30 2014-01-01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多段伪线的建立方法和系统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1288A (zh) * 2007-04-17 2008-10-22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 为伪点到点连接预留网络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35727A (zh) * 2009-08-24 2010-0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伪线网络的数据安全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971991A (zh) * 2010-04-23 2013-03-1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通过分组交换网络在分组伪线上传送的分组的有效封装
CN102404197A (zh) * 2010-09-15 2012-04-04 思科技术公司 分组的伪线层中包括的数据路径处理信息
CN102263700A (zh) * 2011-08-18 2011-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收发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491103A (zh) * 2013-09-30 2014-01-01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多段伪线的建立方法和系统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1489A1 (en) * 2020-09-22 2022-03-31 Zte Corporation Load balancing and oam in service function chaining usin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13345B (zh) 2023-05-09
WO2020002624A1 (en) 2020-01-02
US20210119914A1 (en) 2021-04-22
EP3692688A1 (en) 2020-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13345B (zh) 用于发送或接收包含控制信息的报文的设备、方法和系统
US10003531B2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tunnel, method for allocating label, device and network system
EP3713162A1 (en) Rout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7486674B2 (en) Data mirroring in a service
Martini et al. Encapsulation methods for transport of Ethernet over MPLS networks
US778284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porting data using pseudowire circuits over a bridged network
EP2314022B1 (en) Establishing pseudowires in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US8179900B2 (en) Edge node redundant system in label switching network
CN112118182B (zh) 发送流量工程的ip路径隧道
US7940652B1 (en) Pseudowire protection using a standby pseudowire
US10833975B2 (en) Operations processing of multiple-protocol packets by packet switching devices in a network
US11336475B2 (en) Multicast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20120224579A1 (en)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PLS)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PN) Over Routed Ethernet Backbone
KR102245989B1 (ko) 가상사설망의 이중화 관리 방법 및 그 방법이 구현된 네트워크 스위칭장치
US7778190B2 (en) Correlating label switched paths of a pseudowire
US11876706B2 (en) Avoiding loops by preventing further fast reroute (FRR) after an earlier FRR
WO2020114083A1 (zh) 一种ioam信息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Martini et al. Encapsulation methods for transport of PPP/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HDLC) over MPLS networks
US11082540B2 (en) Network operations including protocol processing of a packet updating an operations data field of a different protocol
WO2022000264A1 (zh) 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及pe设备
Martini et al. RFC 4618: Encapsulation Methods for Transport of PPP/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HDLC) over MPLS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