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12446B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12446B
CN111212446B CN201911411700.9A CN201911411700A CN111212446B CN 111212446 B CN111212446 B CN 111212446B CN 201911411700 A CN201911411700 A CN 201911411700A CN 111212446 B CN111212446 B CN 1112124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user data
rru
signaling
bbu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117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12446A (zh
Inventor
李鹏程
辛旭升
李杨君
吕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41170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124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12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124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124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124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04W28/065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using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of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83Formatting with frames or packets; Protocol or part of protocol for 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在基带处理单元BBU和射频拉远单元RRU之间的传输数据中,计算机设备提取用户数据以及信令数据;其中,BBU和RRU各自在传输数据时所采用的协议不同;然后,基于传输数据的接收端所采用的协议的封装规则对用户数据进行封装处理,获得目标用户数据;以及,将信令数据按照协议转换成接收端可识别的目标信令数据;最后,将目标用户数据以及目标信令数据发送至接收端。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实现采用不同协议的BBU和RRU之间的数据交换,提升网络设备的利用率,并延长网络设备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伴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简称5G)的快速发展,在5G尚未完全普及前必然存在现有网络与5G并存的局面。其中,现有网络中的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简称CPRI)前传技术,以及5G网络中的eCPRI前传技术在未来的时间内仍然将共存。其中,现有网络中基站中的基带处理单元(Base band Unite,简称BBU)与射频拉远单元(Remote Radio Unit,简称RRU)连接时,采用CPRI技术形成链型、星型以及树型结构。而在5G网络中,BBU采用X86架构以降低开发难度,但是由于X86架构的服务器无法提供CPRI协议光口,只能通过分组包的形式通过eCPRI技术与RRU实现数据交换。
但是,采用上述方法无法实现基于X86架构的BBU与基于CPRI协议的RRU之间的数据交换。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上述方法包括:
在基带处理单元BBU和射频拉远单元RRU之间的传输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以及信令数据;BBU和RRU各自在传输数据时所采用的协议不同;
基于传输数据的接收端所采用的协议的封装规则对用户数据进行封装处理,获得目标用户数据;以及,将信令数据按照协议转换成接收端可识别的目标信令数据;
将目标用户数据以及目标信令数据发送至接收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BBU在收发传输数据时采用eCPRI协议,RRU在收发传输数据时采用CPRI协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传输数据为BBU发送至RRU的下行数据;提取用户数据以及信令数据,包括:
根据下行数据中以太网type域字段的字段值,从下行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和信令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下行数据中以太网type域字段的字段值,从下行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和信令数据,包括:
若以太网type域字段的字段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确定下行数据为携带用户数据的eCPRI数据包,并根据eCPRI数据包中的eCPRI字段信息,提取用户数据;
若以太网type域字段的字段值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确定下行数据为信令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基于传输数据的接收端所采用的协议的封装规则对用户数据进行封装处理,获得目标用户数据,包括:
将用户数据封装至预设的CPRI帧结构中,并将获得的CPRI帧确定为目标用户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CPRI帧包括待填充的信令字段;将目标用户数据以及目标信令数据发送至接收端,包括:
将目标信令数据添加至信令字段中,得到下行CPRI帧;
将下行CPRI帧发送至RRU。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传输数据为RRU发送至BBU的上行数据,基于传输数据的接收端所采用的协议的封装规则对用户数据进行封装处理,获得目标用户数据,包括:
对用户数据进行分组,获得多个用户数据组;
分别在多个用户数据组中添加预设的eCPRI字段,并将获得的多个eCPRI数据包确定为目标用户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用户数据包括多个CPRI超帧,对用户数据进行分组,获得多个用户数据组,包括:
按照CPRI超帧的个数,对用户数据进行分组,获得多个用户数据组;其中,一个CPRI超帧包含的数据对应一个用户数据组。
一种数据处理装置,上述装置包括:
提取模块,用于在基带处理单元BBU和射频拉远单元RRU之间的传输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以及信令数据;BBU和RRU各自在传输数据时所采用的协议不同;
处理模块,用于基于传输数据的接收端所采用的协议的封装规则对用户数据进行封装处理,获得目标用户数据;以及,将信令数据按照协议转换成接收端可识别的目标信令数据;
发送模块,用于将目标用户数据以及目标信令数据发送至接收端。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上述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在基带处理单元BBU和射频拉远单元RRU之间的传输数据中,计算机设备提取用户数据以及信令数据;其中,BBU和RRU各自在传输数据时所采用的协议不同;然后,基于传输数据的接收端所采用的协议的封装规则对用户数据进行封装处理,获得目标用户数据;以及,将信令数据按照协议转换成接收端可识别的目标信令数据;最后,将目标用户数据以及目标信令数据发送至接收端。由于计算机设备在传输数据中提取了用户数据以及信令数据,然后对用户数据基于接收端采用的协议进行封装处理,并对信令数据按照协议进行转换,使得接收端可以顺利接收目标用户数据以及目标信令数据,实现了采用不同协议的BBU和RRU之间的数据交换;提升了网络设备的利用率,并延长网络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计算机设备100分别与BBU200和RRU300连接,BBU200与RRU300在传输数据时采用的协议不同时,通过计算机设备100实现数据交换。其中,上述计算机设备100可以是单独的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BBU200或RRU300中的一个单元,在此不做限定。上述BBU200以及RRU300可以支持的通信制式包括: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或者5G网络等,在此并不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计算机设备100为例进行说明,包括:
S101、在基带处理单元BBU和射频拉远单元RRU之间的传输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以及信令数据;BBU和RRU各自在传输数据时所采用的协议不同。
其中,上述BBU主要用于实现基带协议处理;上述RRU主要实现对BBU发送的基带信号进行上变频、滤波,然后完成射频滤波、线性功率放大后通过发送至输出滤波器,经输出滤波后经天馈发送至终端设备,或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信号之后,经过滤波、放大、下变频等处理之后,转换成基带信号发送至BBU。
上述传输数据可以是BBU与RRU之间传输的基带信号,可以是BBU发送至RRU的下行信号,也可以是RRU发送至BBU的上行信号,在此不做限定。上述传输数据可以采用协议支持的多种传输带宽以及采样率等。
上述传输数据可以包括用户数据以及信令数据,还可以包括用于实现网络连接的数据,例如RRU的物理地址等,对于上述传输数据的内容在此不做限定。
其中,上述用户数据可以是BBU发送给UE的数据,也可以是UE发送至RRU的数据。上述用户数据可以是语音业务数据,也可以是数据业务数据,在此不做限定。
上述信令数据可以是管理面数据,也可以是同步数据;其中,上述管理面数据可以是BBU对RRU的控制指令、查询指令以及参数配置指令等,也可以是RRU发送给BBU的回复响应;上述同步数据可以用于实现RRU与BBU之间的时间同步,也可以用于实现RRU与BBU之间的时钟同步。
对于上述传输数据,BBU与RRU各自在收发上述数据时所采用的协议不同。上述协议可以是CPRI协议,也可以是OBSAI协议,还可以是eCPRI协议,对于上述协议的类型在此不做限定。
其中,上述CPRI协议定义了无线基础设施基站的射频设备控制和射频设备之间的数字接口,实现数据流的传输。CPRI的可以支持不同的线路速率,可以达到24.3Gbps。随着BBU与RRU之间的传输速率的提升,基于X86架构的5G基站中采用eCPRI协议进行数据传输,降低对传输接口的速率要求。
可选地,BBU在收发传输数据时采用eCPRI协议,RRU在收发传输数据时采用CPRI协议。
BBU或者RRU在传输数据时,可以按照其采用的协议对数据进行处理;因此,计算机设备在传输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以及信令数据时,也可以根据传输数据的发送端所采用的协议,从传输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以及信令数据。
S102、基于传输数据的接收端所采用的协议的封装规则对用户数据进行封装处理,获得目标用户数据;以及,将信令数据按照协议转换成接收端可识别的目标信令数据。
为了将用户数据以及信令数据发送至数据的接收端,计算机设备需要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使得处理后的数据可以基于接收端采用的协议进行发送。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可以对接收端所采用的协议的封装规则对用户数据进行封装处理,例如,上述封装规则中指示用于携带用户数据的位置,计算机设备可以将用户数据填充至对应位置中;上述封装规则也可以包括对用户数据进行标识的字段值,计算机设备可以将上述字段值添加至所提取的用户数据之前,对于上述封装处理的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同时,计算机设备可以将信令数据按照协议转换成接收端可识别的目标信令数据,例如上述信令数据为BBU向RRU发送的查询指令,上述BBU发送的上述查询指令可以是字符串A,计算机设备在提取上述字符串A之后,可以根据字符串A对应的指令类型,获取RRU可识别的指令中相应的查询指令字符串B,然后将字符串B确定为目标信令数据。
可选地,BBU支持的数据采样率与RRU支持的数据采样率可以不同,计算机设备还可以按照接收端的采样率对用户数据以及信令数据进行采样率调整。
S103、将目标用户数据以及目标信令数据发送至接收端。
进一步地,计算机设备在获取了目标用户数据以及目标信令数据之后,可以基于接收端采用的协议,将上述数据发送至接收端。
上述数据处理方法,在基带处理单元BBU和射频拉远单元RRU之间的传输数据中,计算机设备提取用户数据以及信令数据;其中,BBU和RRU各自在传输数据时所采用的协议不同;然后,基于传输数据的接收端所采用的协议的封装规则对用户数据进行封装处理,获得目标用户数据;以及,将信令数据按照协议转换成接收端可识别的目标信令数据;最后,将目标用户数据以及目标信令数据发送至接收端。由于计算机设备在传输数据中提取了用户数据以及信令数据,然后对用户数据基于接收端采用的协议进行封装处理,并对信令数据按照协议进行转换,使得接收端可以顺利接收目标用户数据以及目标信令数据,实现了采用不同协议的BBU和RRU之间的数据交换;提升了网络设备的利用率,并延长网络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涉及计算机设备对BBU发送至RRU的下行数据的处理方法。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当传输数据为BBU发送至RRU的下行数据,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下行数据中以太网type域字段的字段值,从下行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和信令数据。
具体地,不同类型的下行数据对应的以太网type字段不同,计算机设备可以将下行数据中的以太网type字段的字段值与预设的字段值进行比较,若以太网type域字段的字段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确定下行数据为携带用户数据的eCPRI数据包,并根据eCPRI数据包中的eCPRI字段信息,提取用户数据;若以太网type域字段的字段值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确定下行数据为信令数据。
例如,上述携带用户数据的eCPRI数据包的以太网type字段可以是AEFE,上述第一预设条件可以是下行数据的以太网type字段的字段值为AEFE;当计算机设备识别到AEFE时,可以认为该字段值标识的下行数据为携带用户数据的eCPRI数据包。同样地,在eCPRI数据包中,可以通过识别标识用户数据的eCPRI字段信息,以确定哪一些数据为用户数据;通过层层剥离获得用户数据,也就是IQ数据。
类似地,上述第一预设条件可以是以太网type域字段的字段值与预设的标识信令数据的字段值相同,当计算机设备识别到标识信令数据的以太网type域字段时,可以将该字段标识的信令数据提取出来。
进一步地,计算机设备可以在下行数据中的多个eCPRI数据包提取多组用户数据,然后将用户数据进行缓存;计算机设备可以对提取出的用户数据进行封装处理时,可以将用户数据封装至预设的CPRI帧结构中,并将获得的CPRI帧确定为目标用户数据。
计算机设备在获取上述CPRI帧之后,可以执行如下步骤将目标用户数据以及目标信令数据发送给RRU,如图3所示:
S201、将目标信令数据添加至信令字段中,得到下行CPRI帧。
基于RRU采用的CPRI协议,RRU接收的CPRI帧中可以包含待填充的信令字段,相应地,计算机设备可以将目标信令数据添加至上述待填充的信令字段中,得到下行CPRI帧。
S202、将下行CPRI帧发送至RRU。
进一步地,计算机设备可以在下行CPRI帧发送至RRU,使得RRU可以基于下行CPRI帧提取用户数据,并对用户数据进行数模转换、变频、放大、滤波等处理后,发送至终端设备。
上述数据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根据CPRI协议,对BBU发送至RRU的下行数据中提取的用户数据以及信令数据进行处理后后发送至RRU,使得RRU可以顺利接收到BBU发送的下行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涉及计算机设备对RRU发送至BBU的上行数据的处理方法。当传输数据为RRU发送至BBU的上行数据时,上述上行数据为RRU发送的CPRI帧,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CPRI帧的预设帧结构,从CPRI帧中提取用户数据和信令数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计算机设备对用户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目标用户数据时,如图4所示,上述S102可以包括:
S301、对用户数据进行分组,获得多个用户数据组。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在对用户数据进行分组时,可以按照字节数进行分组,也可以按照CPRI帧的帧数进行分组,对于上述分组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用户数据包括多个CPRI超帧,计算机设备按照CPRI超帧的个数,对用户数据进行分组,获得多个用户数据组;其中,一个CPRI超帧包含的数据对应一个用户数据组。
例如,RRU发送的上行数据为LTE单载波数据,数据带宽为20M。上行数据的CPRI传输的采样率为30.72msps,其中CPRI基帧包含的IQ字节数为(30.72/3.84)*2*(16/8)=32;CPRI超帧包含的IQ字节数为32*256=8192。计算机设备可以将1个超帧包含的字节数来组成一个用户数据组。在LTE系统中,每1ms包含15个CPRI超帧,每一帧LTE数据为10ms,因此一帧LTE上行数据中的用户数据,可以分成150个用户数据组。
S302、分别在多个用户数据组中添加预设的eCPRI字段,并将获得的多个eCPRI数据包确定为目标用户数据。
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计算机设备可以分别在用户数据组中添加预设的eCPRI字段,以标识该eCPRI数据包中为用户数据。
进一步地,计算机设备可以针对上述eCPRI数据包添加预设的以太网type域字段,例如AEFE,用于标识该eCPRI数据包为携带用户数据的数据包,然后将上述eCPRI数据包以及目标信令数据一起发送至BBU。
上述数据处理方法,上述数据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通过提取RRU发送至BBU的上行数据中的用户数据以及信令数据,然后依据eCPRI协议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后发送至BBU,使得BBU可以对上述上行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并将数据回传至核心网。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4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4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提取模块10、处理模块20和发送模块30,其中:
提取模块10,用于在基带处理单元BBU和射频拉远单元RRU之间的传输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以及信令数据;BBU和RRU各自在传输数据时所采用的协议不同;
处理模块20,用于基于传输数据的接收端所采用的协议的封装规则对用户数据进行封装处理,获得目标用户数据;以及,将信令数据按照协议转换成接收端可识别的目标信令数据;
发送模块30,用于将目标用户数据以及目标信令数据发送至接收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BBU在收发传输数据时采用eCPRI协议,RRU在收发传输数据时采用CPRI协议。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传输数据为BBU发送至RRU的下行数据;上述提取模块10具体用于:根据下行数据中以太网type域字段的字段值,从下行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和信令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提取模块10具体用于:若以太网type域字段的字段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确定下行数据为携带用户数据的eCPRI数据包,并根据eCPRI数据包中的eCPRI字段信息,提取用户数据;若以太网type域字段的字段值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确定下行数据为信令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处理模块20具体用于:将用户数据封装至预设的CPRI帧结构中,并将获得的CPRI帧确定为目标用户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CPRI帧包括待填充的信令字段,如图6所示,上述发送模块30包括:
添加单元301,用于将目标信令数据添加至信令字段中,得到下行CPRI帧;
发送单元302,用于将下行CPRI帧发送至RRU。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传输数据为RRU发送至BBU的上行数据,如图7所示,上述处理模块20包括:
分组单元201,用于对用户数据进行分组,获得多个用户数据组;
获取单元202,用于分别在多个用户数据组中添加预设的eCPRI字段,并将获得的多个eCPRI数据包确定为目标用户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分组单元201具体用于:按照CPRI超帧的个数,对用户数据进行分组,获得多个用户数据组;其中,一个CPRI超帧包含的数据对应一个用户数据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关于数据传输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数据传输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数据传输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8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数据传输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在基带处理单元BBU和射频拉远单元RRU之间的传输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以及信令数据;BBU和RRU各自在传输数据时所采用的协议不同;
基于传输数据的接收端所采用的协议的封装规则对用户数据进行封装处理,获得目标用户数据;以及,将信令数据按照协议转换成接收端可识别的目标信令数据;
将目标用户数据以及目标信令数据发送至接收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BBU在收发传输数据时采用eCPRI协议,RRU在收发传输数据时采用CPRI协议。
在一个实施例中,传输数据为BBU发送至RRU的下行数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下行数据中以太网type域字段的字段值,从下行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和信令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以太网type域字段的字段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确定下行数据为携带用户数据的eCPRI数据包,并根据eCPRI数据包中的eCPRI字段信息,提取用户数据;若以太网type域字段的字段值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确定下行数据为信令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将用户数据封装至预设的CPRI帧结构中,并将获得的CPRI帧确定为目标用户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CPRI帧包括待填充的信令字段,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将目标信令数据添加至信令字段中,得到下行CPRI帧;将下行CPRI帧发送至RRU。
在一个实施例中,传输数据为RRU发送至BBU的上行数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对用户数据进行分组,获得多个用户数据组;分别在多个用户数据组中添加预设的eCPRI字段,并将获得的多个eCPRI数据包确定为目标用户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数据包括多个CPRI超帧,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按照CPRI超帧的个数,对用户数据进行分组,获得多个用户数据组;其中,一个CPRI超帧包含的数据对应一个用户数据组。
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在基带处理单元BBU和射频拉远单元RRU之间的传输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以及信令数据;BBU和RRU各自在传输数据时所采用的协议不同;
基于传输数据的接收端所采用的协议的封装规则对用户数据进行封装处理,获得目标用户数据;以及,将信令数据按照协议转换成接收端可识别的目标信令数据;
将目标用户数据以及目标信令数据发送至接收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BBU在收发传输数据时采用eCPRI协议,RRU在收发传输数据时采用CPRI协议。
在一个实施例中,传输数据为BBU发送至RRU的下行数据,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下行数据中以太网type域字段的字段值,从下行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和信令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以太网type域字段的字段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确定下行数据为携带用户数据的eCPRI数据包,并根据eCPRI数据包中的eCPRI字段信息,提取用户数据;若以太网type域字段的字段值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确定下行数据为信令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将用户数据封装至预设的CPRI帧结构中,并将获得的CPRI帧确定为目标用户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CPRI帧包括待填充的信令字段,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将目标信令数据添加至信令字段中,得到下行CPRI帧;将下行CPRI帧发送至RRU。
在一个实施例中,传输数据为RRU发送至BBU的上行数据,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对用户数据进行分组,获得多个用户数据组;分别在多个用户数据组中添加预设的eCPRI字段,并将获得的多个eCPRI数据包确定为目标用户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数据包括多个CPRI超帧,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按照CPRI超帧的个数,对用户数据进行分组,获得多个用户数据组;其中,一个CPRI超帧包含的数据对应一个用户数据组。
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基带处理单元BBU和射频拉远单元RRU之间的传输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以及信令数据;所述BBU和所述RRU各自在传输数据时所采用的协议不同;所述BBU在收发所述传输数据时采用eCPRI协议,所述RRU在收发所述传输数据时采用CPRI协议;
基于所述传输数据的接收端所采用的协议的封装规则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封装处理,获得目标用户数据;以及,将所述信令数据按照所述协议转换成所述接收端可识别的目标信令数据;
若所述传输数据为所述RRU发送至所述BBU的上行数据,所述基于所述传输数据的接收端所采用的协议的封装规则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封装处理,获得目标用户数据,包括:
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分组,获得多个用户数据组;
分别在多个用户数据组中添加预设的eCPRI字段,并将获得的多个eCPRI数据包确定为所述目标用户数据;
将所述目标用户数据以及所述目标信令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数据为所述BBU发送至所述RRU的下行数据;所述提取用户数据以及信令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下行数据中以太网type域字段的字段值,从所述下行数据中提取所述用户数据和所述信令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下行数据中以太网type域字段的字段值,从所述下行数据中提取所述用户数据和所述信令数据,包括:
若所述以太网type域字段的字段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确定所述下行数据为携带所述用户数据的eCPRI数据包,并根据所述eCPRI数据包中的eCPRI字段信息,提取所述用户数据;
若所述以太网type域字段的字段值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确定所述下行数据为所述信令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传输数据的接收端所采用的协议的封装规则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封装处理,获得目标用户数据,包括:
将所述用户数据封装至预设的CPRI帧结构中,并将获得的CPRI帧确定为所述目标用户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PRI帧包括待填充的信令字段;所述将所述目标用户数据以及所述目标信令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包括:
将所述目标信令数据添加至所述信令字段中,得到下行CPRI帧;
将所述下行CPRI帧发送至所述RRU。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数据包括多个CPRI超帧,所述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分组,获得多个用户数据组,包括:
按照所述CPRI超帧的个数,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分组,获得多个用户数据组;其中,一个CPRI超帧包含的数据对应一个用户数据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BU支持的数据采样率与所述RRU支持的数据采样率不同。
8.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提取模块,用于在基带处理单元BBU和射频拉远单元RRU之间的传输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以及信令数据;所述BBU和所述RRU各自在传输数据时所采用的协议不同;所述BBU在收发所述传输数据时采用eCPRI协议,所述RRU在收发所述传输数据时采用CPRI协议;
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传输数据的接收端所采用的协议的封装规则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封装处理,获得目标用户数据;以及,将所述信令数据按照所述协议转换成所述接收端可识别的目标信令数据;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传输数据为所述RRU发送至所述BBU的上行数据,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分组,获得多个用户数据组;分别在多个用户数据组中添加预设的eCPRI字段,并将获得的多个eCPRI数据包确定为所述目标用户数据;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用户数据以及所述目标信令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端。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911411700.9A 2019-12-31 2019-12-31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2124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1700.9A CN111212446B (zh) 2019-12-31 2019-12-31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1700.9A CN111212446B (zh) 2019-12-31 2019-12-31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12446A CN111212446A (zh) 2020-05-29
CN111212446B true CN111212446B (zh) 2022-11-29

Family

ID=70787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11700.9A Active CN111212446B (zh) 2019-12-31 2019-12-31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124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95172A (zh) * 2020-07-02 2022-02-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无线接口前传数据校验方法及装置
CN111835748A (zh) * 2020-07-07 2020-10-27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CPRI接口与eCPRI接口间的数据转换方法及装置
CN114125881A (zh) * 2020-08-28 2022-03-01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接口数据的处理方法、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CN112584457B (zh) * 2020-12-16 2023-01-10 福州锐迪优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5G系统中pRRU在eCPRI协议和CPRI协议间混合组网方法
CN115733891A (zh) * 2021-08-26 2023-03-03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前传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前传接口、通信设备、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0307A (zh) * 2008-10-24 2010-06-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拉远数据传输装置及传输方法
US10009673B1 (en) * 2017-09-15 2018-06-2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Efficient CPRI transmission
CN108370614A (zh) * 2015-12-17 2018-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协议转换方法及装置
WO2019035750A1 (en) * 2017-08-17 2019-02-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I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DATA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10049512A (zh) * 2019-04-22 2019-07-23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前传网络数据处理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0307A (zh) * 2008-10-24 2010-06-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拉远数据传输装置及传输方法
CN108370614A (zh) * 2015-12-17 2018-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协议转换方法及装置
WO2019035750A1 (en) * 2017-08-17 2019-02-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I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DATA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10009673B1 (en) * 2017-09-15 2018-06-2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Efficient CPRI transmission
CN110049512A (zh) * 2019-04-22 2019-07-23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前传网络数据处理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12446A (zh) 2020-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12446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084178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lay transmission
US10863578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9952781B (zh) 用于处理数据分组的ue、网络节点及方法
US11477307B2 (en) Media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92318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Pv6 link-layer adaptation over a wireless channel
WO2018202093A1 (zh) 发送和接收信息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8521320B (zh) 下行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以及终端设备
US20150229563A1 (en)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and network access device
CN110582076B (zh) 一种窄带物联网中eUICC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111596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ultiplexing uplink grant resources
KR20220066004A (ko) 자원 구성의 방법 및 접속 네트워크 장치
WO2020225092A1 (en) Mapping gtp-u extension headers
CN111106920A (zh) 信息确定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7667545A (zh) 一种用于在一方面的多个物联网通信装置与另一方面的移动通信网络之间发送小的并且不频繁的通信数据的方法、用于发送小的并且不频繁的通信数据的系统、用于发送小的并且不频繁的通信数据的物联网通信装置移动通信网络、用户设备、程序、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0636551B (zh) 避免报文分片的方法和装置
CN110290130B (zh) Volte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637506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设备
CN113541895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640714A (zh) 一种4g和5g共站的方法、5g基站及存储介质
WO2018103394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14823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4342462B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13038532B (zh) 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WO2022206267A1 (zh) 一种harq反馈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Jingxin Network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