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12408B - 电子封印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封印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12408B
CN111212408B CN201911349678.XA CN201911349678A CN111212408B CN 111212408 B CN111212408 B CN 111212408B CN 201911349678 A CN201911349678 A CN 201911349678A CN 111212408 B CN111212408 B CN 1112124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seal
unique number
verification password
rfid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4967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12408A (zh
Inventor
韩柳
李国昌
姚鹏
宋玮琼
李冀
步志文
羡慧竹
郭帅
丁宁
李蕊
李亦非
吴小林
张艳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91134967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124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12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124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124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124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3Protecting confidentiality, e.g. by encry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H04W12/041Key generation or deriv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04W12/068Authentication using credential vaults, e.g. password manager applications or one time password [OTP] appl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封印的检测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读取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的唯一标识;将唯一标识发送给主站,其中,主站根据唯一标识生成电子封印的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接收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根据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对电子封印进行检测。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采用人工测试的方式,检测数据无法同一记录,导致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电子封印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近场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子封印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RFID(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智能封印是内置RFID电子标签的计量用封印,主要用于对计量设备进行操作权限限制,可使用射频来存储或读出智能封印中的数据。目前使用的RFID封印一般存储了唯一编号等信息,以便与计量设备编号等其他系统数据构建关系。
目前检测RFID封印的方法并无标准,各企业按照自身设计的非标机械,或采用人工测试来完成检测,检测数据不能统一记录,检测过程不能集中管控,大部分未采用标准的加密体系,无法覆盖RFID智能封印的整个生命周期管理。现有RFID封印检测技术的缺点主要包括:检测过程缺乏标准化、检测数据未加密或达不到加密要求。从而导致相关技术中通过人工检测的方式,检测数据无法同一记录,效率低的问题。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封印的检测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采用人工测试的方式,检测数据无法同一记录,导致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封印的检测方法,包括:读取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的唯一标识;将所述唯一标识发送给主站,其中,所述主站根据所述唯一标识生成所述电子封印的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接收所述唯一编号和所述RFID验证密码;根据所述唯一编号和所述RFID验证密码,对所述电子封印进行检测。
可选的,根据所述唯一编号和所述RFID验证密码,对所述电子封印进行检测包括:根据所述唯一编号和所述RFID验证密码对所述电子封印的读写和修改功能进行检测;在读写和修改功能检测正常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电子封印是否能够施封。
可选的,根据所述唯一编号和所述RFID验证密码对所述电子封印的读写和修改功能进行检测包括:通过检测是否能够成功,将所述唯一编号写入所述电子封印,且将所述电子封印的验证密码修改为所述RFID验证密码,来确定所述电子封印的读写和修改功能是否正常;其中,能够成功将所述唯一编号写入所述电子封印,且将所述电子封印的验证密码修改为所述RFID验证密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电子封印的读写和修改功能正常。
可选的,在读写和修改功能检测正常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电子封印是否能够施封包括:通过是否能够良好匹配所述电子封印的施封部位,确定所述电子封印是否能够正常施封;其中,基于机器视觉原理判断所述施封部位是否良好匹配,在所述施封部位能够良好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电子封印能够正常施封。
可选的,读取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的唯一标识包括:检测设备检测位置是否有待检测样品;在检测到所述设备检测位置有所述待检测样品的情况下,向所述待检测样品发送检测信号;接收所述待检测样品的应答信号,其中,所述应答信号包括所述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的唯一标识。
可选的,向待检测样品发送检测信号之前,包括:对设备硬件进行自检检测;在所述设备硬件检测通过的情况下,连接所述主站,并接收所述主站发送的第一密文数据,其中,所述主站生成通讯密钥,通过初始密钥对通讯密钥加密后,生成所述第一密文数据;通过所述初始密钥对所述第一密文数据进行解密,得到通讯密钥。
可选的,将所述唯一标识发送给所述主站包括:通过所述通讯密钥对所述唯一标识进行加密,生成第二密文数据;将所述第二密文数据发送给所述主站,其中,所述主站通过所述通讯密钥解密所述第二密文数据得到所述唯一标识。
可选的,接收所述唯一编号和所述RFID验证密码之后,还包括:通过所述通讯密钥对接收的第三密文数据进行解密,确定所述唯一编号和所述RFID验证密码,其中,所述主站通过所述通讯密钥对所述唯一编号和所述RFID验证密码进行加密,生成所述第三密文数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封印的检测装置,包括:读取模块,用于读取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的唯一标识;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唯一标识发送给主站,其中,所述主站根据所述唯一标识生成所述电子封印的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唯一编号和所述RFID验证密码;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唯一编号和所述RFID验证密码,对所述电子封印进行检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封印的检测终端,包括:检测设备,控制器,通信设备,所述检测设备用于读取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的唯一标识;所述通信设备,与主站通信连接,用于将所述唯一标识发送给所述主站,以及接收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其中,所述主站根据接收的所述唯一标识生成所述电子封印的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检测设备和所述通信设备相连,用于控制所述检测设备和所述通信设备工作;所述检测设备还用于根据所述唯一编号和所述RFID验证密码,对所述电子封印进行检测。
可选的,还包括:加解密机,所述加解密机与所述通信设备相连,用于所述通信设备在与所述主站进行通信时,对通信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
可选的,所述检测设备包括:阅读器,解读器承台,所述阅读器用于向所述待检测样品发送检测信号,所述解读器用于接收所述待检测样品的应答信号,以读取所述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的唯一标识,其中,所述应答信号包括所述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的唯一标识;所述承台用于放置所述待检测样品,所述阅读器和所述解读器都设置在所述承台的上方。
可选的,所述检测设备还包括:匹配器,视觉识别器,在读写和修改功能检测正常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匹配器是否能够良好匹配所述电子封印的施封部位,确定所述电子封印是否能够正常施封;所述视觉识别器用于基于机器视觉原理判断所述施封部位是否良好匹配,在所述施封部位能够良好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电子封印能够正常施封;其中,所述检测设备通过检测是否能够成功,将所述唯一编号写入所述电子封印,且将所述电子封印的验证密码修改为所述RFID验证密码,来确定所述电子封印的读写和修改功能是否正常。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封印的检测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封印的检测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读取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的唯一标识;将唯一标识发送给主站,其中,主站根据唯一标识生成电子封印的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接收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根据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对电子封印进行检测的方式,通过对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进行识别和检测,达到了系统的对电子封印进行检测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电子封印检测效率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采用人工测试的方式,检测数据无法同一记录,导致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子封印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封印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检测终端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检测终端的检查单元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子封印的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子封印的检测终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封印的检测方法的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子封印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读取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的唯一标识;
步骤S104,将唯一标识发送给主站,其中,主站根据唯一标识生成电子封印的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
步骤S106,接收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
步骤S108,根据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对电子封印进行检测。
通过上述步骤,采用读取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的唯一标识;将唯一标识发送给主站,其中,主站根据唯一标识生成电子封印的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接收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根据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对电子封印进行检测的方式,通过对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进行识别和检测,达到了系统的对电子封印进行检测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电子封印检测效率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采用人工测试的方式,检测数据无法同一记录,导致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上述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电子封印的检测装置,该装置可以直接对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进行检测,不需要人工手持扫描器进行检测,从而提高电子封印的检测效率。
上述读取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的唯一标识,可以是将待检测样品放置在承台上,在承台上可以对该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进行有效的读取,如,将上述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朝向检测装置,或者朝上等固定方向。从而保证检测装置对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进行有效读取。上述唯一标识可以是电子封印所包含的待检测样品的名称,封印时间,封印ID,或其任意组合。也即是上述唯一标识是信息,是待检测样品的信息或者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的信息。
上述检测装置可以保持对承台上的检测范围进行物体检测,确定承台上是否有物体,在承台上有物体的情况下,将该物体作为代价侧物体进行扫描和读取。可选的,读取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的唯一标识包括:检测设备检测位置是否有待检测样品;在检测到设备检测位置有待检测样品的情况下,向待检测样品发送检测信号;接收待检测样品的应答信号,其中,应答信号包括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的唯一标识。接收上述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的应答信号,对应答信号进行分析确定上述唯一标识。上述检测装置在承台上没有物体的情况下,处于低功耗低功率待机状态,从而有效节约能源。
上述将唯一标识发送给主站,可选的,将唯一标识发送给主站包括:通过通讯密钥对唯一标识进行加密,生成第二密文数据;将第二密文数据发送给主站,其中,主站通过通讯密钥解密第二密文数据得到唯一标识。从而有效提高了唯一标识的通信安全性。上述第二密文数据为通过通讯密钥加密后的唯一标识。
上述主站接收到上述第二密文数据后,通过通讯密钥对第二密文数据进行解密,得到唯一标识,主站根据唯一标识生成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上述唯一编号是电子封印上的代表电子封印生产信息的生产编号,上述唯一编号用于修改电子标签。上述RFID(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验证密码用于电子封印被其他进场通信设备进行验证的密码。提高了唯一标识的通信安全性。
上述接收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之后,还包括:通过通讯密钥对接收的第三密文数据进行解密,确定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其中,主站通过通讯密钥对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进行加密,生成第三密文数据。上述主站在根据唯一标识生产上述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后,通过通讯密钥将上述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后进行加密,生成第三密文数据。保证了上述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的通信安全性。
上述根据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对上述电子封印进行检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不同的检测项目,检测方式也不同。例如,对电子封印的安全性进行检测,对电子封印是否完整进行检测,对电子封印的本实施例中,上述根据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对电子封印进行检测可以包括:根据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对电子封印的读写和修改功能进行检测;在读写和修改功能检测正常的情况下,检测电子封印是否能够施封。
具体的,根据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对电子封印的读写和修改功能进行检测包括:通过检测是否能够成功,将唯一编号写入电子封印,且将电子封印的验证密码修改为RFID验证密码,来确定电子封印的读写和修改功能是否正常;其中,能够成功将唯一编号写入电子封印,且将电子封印的验证密码修改为RFID验证密码的情况下,确定电子封印的读写和修改功能正常。
将该使用的编号写入RFID封印,然后修改该封印的RFID验证密码为新密码。至此,如果操作成功,证明该封印具备RFID数据通信及读写能力;如果操作不成功,证明封印不具备EFID数据通信及读写能力。完成了该封印的RFID功能检测。
可选的,在读写和修改功能检测正常的情况下,检测电子封印是否能够施封包括:通过是否能够良好匹配电子封印的施封部位,确定电子封印是否能够正常施封;其中,基于机器视觉原理判断施封部位是否良好匹配,在施封部位能够良好匹配的情况下,确定电子封印能够正常施封。
由于电子封印为一次性设备,因此,不对封印进行施封、启封检测,仅使用匹配器尝试匹配封印的施封部位,并用视觉识别器基于机器视觉原理判断是否良好匹配,如果良好匹配,说明该封印施封部位结构良好,根据封印结构设计原理,可认为该封印能正常施封;如果匹配失败,说明该封印施封部位结构异常,根据封印结构设计原理,可认为该封印不能正常施封,则判定为该封印失效不良。从而实现对电子封印的施封检测。
可选的,向待检测样品发送检测信号之前,包括:对设备硬件进行自检检测;在设备硬件检测通过的情况下,连接主站,并接收主站发送的第一密文数据,其中,主站生成通讯密钥,通过初始密钥对通讯密钥加密后,生成第一密文数据;通过初始密钥对第一密文数据进行解密,得到通讯密钥。
如果设备硬件进行自检未通过,则说明检测装置的设备硬件不安全,无法进行检测,控制装置进行报警并拒绝后续检测工作。如果设备自检通过,说明设备硬件安全,可以提供有效的检测,开始进行后续的检测步骤,例如,向待检测样品发送检测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下面对该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技术涉及的一种基于加密的RFID封印检测装置是为了实现电力计量用RFID智能封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对此过程的关键信息进行加密管控,以便有效追溯RFID智能封印数据,本实施方式属于计量设备生产管理技术领域。
本实施方式是由终端装置和主站共同组成的一套复合检测装置。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检测终端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上述终端装置包括检测单元1,控制单元2,通信单元3,加解密机单元4。其检测单元使用了RFID的标准13.56MHz射频通信技术,控制单元采用单片机、通信单元可以采用以太网、WIFI、4G/5G等蜂窝网络等通信技术,加解密机单元采用基于素数相乘难以分解质因数的基本原理设计的RSA加解密机制,主站由封印使用企业设置,采用HTTPS与检测装置通信。
鉴于现有RFID封印检测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实施方式设计了一种基于加密的RFID智能封印检测装置,该装置采用主站和终端配套的星状拓扑结构,主站部署在封印使用企业内,主要实现数据存储和后台密钥生成的功能,并通过接口实现与各检测终端的数据通信。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检测终端的检查单元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检测单元1由阅读器11,解读器12,承台13,匹配器14和视觉识别器15组成,部署在封印生产商的生产线末段,可根据产能需要部署一台到多台。
其中,所述检测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使用13.56MHz射频信号频率的阅读器,一个可固定封印体的待测样品承台,一个解读RFID应答信号的解读器,一个可对封印施封部位结构进行匹配检测的匹配器以及一个可观察是否良好匹配的视觉识别器。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至少一个32位单片机。
其中,所述通信单元包括一个可实现信息在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主站间双向通信的通道,该通道一般可采用的技术包括现有各种远、中距离广域通信技术,例如光纤、以太网、同轴电缆、电力线载波、4G/5G蜂窝移动网络、WIFI无线网络等。
其中,所述加解密机单元包括一个固化了加密、解密协议及算法的一次擦写单片机元件,其中所述加、解协议主要指加、解密过程中与主站交换密钥及目的数据的协议流程,算法主要指加、解密过程中使用密钥将目的数据明文转换为密文以及密文转换为明文的计算方法。
特别的,所述加、解密算法指采用128位或更高级别RSA加、解密算法。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封印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RFID智能封印检测装置的一般工作流程如下,首先当检测终端上线时,首先自检硬件,如果自检未通过,则报警并拒绝后续检测工作。
如果设备自检通过,则加解密机根据加密协议尝试连接主站,主站生成针对该台加解密机的本次通讯密钥比对,主站保留本次通讯密钥,用初始密钥对本次通讯密钥进行加密,将密文发给加解密机,加解密机利用初始密钥来解密主站用初始密钥加密过的本次通讯密钥,如果解密成功,确认本次通讯密钥来自主站,则将本次通讯密钥以密文形式暂存在加解密机单元的易失性存储器中。
当获得本次通讯密钥后,终端进入就绪状态,此时如有RFID智能封印样品被加载到待测样品承台上,控制单元触发检测单元,向待测样品发射射频信号,待测样品感应到射频信号并且应答后,检测单元按照RFID通讯协议,读出封印内RFID封印的唯一标识,然后发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调用加解密机,用本次通讯密钥对RFID封印唯一标识进行加密,然后将密文发往主站。
主站将RFID封印唯一标识密文用本次通讯密钥解密,然后通过跨系统接口与其他系统进行关联,最后生成独属该封印的使用的编号及RFID验证密码,并将它们用本次通讯密钥加密,发往终端。
检测终端加解密机用易失性存储器中保留的本次通讯密钥解密该密文,获得独属该封印的使用的编号及RFID验证密码,然后发送到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操作检测单元,将该使用的编号写入RFID封印,然后修改该封印的RFID验证密码为新密码。
至此,如果操作成功,证明该封印具备RFID数据通信及读写能力,完成了该封印的RFID功能检测,由于封印为一次性设备,因此检测单元不对封印进行施封、启封检测,仅使用匹配器尝试匹配封印的施封部位,并用视觉识别器基于机器视觉原理判断是否良好匹配,如果良好匹配,说明该封印施封部位结构良好,根据封印结构设计原理,可认为该封印能正常施封;如果匹配失败,说明该封印施封部位结构异常,根据封印结构设计原理,可认为该封印不能正常施封,则判定为该封印失效不良。
控制器将检测器的判定结果,正常或不良发送到加解密机,加解密机用本次通讯密钥加密后,发送到主站,主站用本次通讯密钥解密结果,如果为正常,则记录结果并用密文通知终端装置进入下一轮检测,如果结果为不良,主站将结果与RFID封印唯一标识绑定并记录,并清除已记录的该封印使用编号及RFID验证密码,然后用密文通知终端装置该封印需清除信息,终端装置控制单元接到命令后,操作检测单元,用新RFID验证密码连接该封印,清除其中的使用编号及验证密码信息,然后用密文通知主站清除成功,在收到主站进入下一轮的密文指令后,终端装置进入下一轮检测。
假如通讯过程中终端复位,因为本次通讯密钥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器中,所以密钥丢失,终端需要连接服务器重新获得新密钥才能再次开始通讯。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子封印的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封印的检测装置,包括:读取模块52,发送模块54,接收模块56和检测模块58,下面对该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读取模块52,用于读取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的唯一标识;发送模块54,与上述读取模块52相连,用于将唯一标识发送给主站,其中,主站根据唯一标识生成电子封印的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接收模块56,与上述发送模块54相连,用于接收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检测模块58,与上述接收模块56相连,用于根据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对电子封印进行检测。
通过上述装置,采用读取模块52读取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的唯一标识;发送模块54将唯一标识发送给主站,其中,主站根据唯一标识生成电子封印的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接收模块56接收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检测模块58根据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对电子封印进行检测的方式,通过对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进行识别和检测,达到了系统的对电子封印进行检测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电子封印检测效率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采用人工测试的方式,检测数据无法同一记录,导致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子封印的检测终端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封印的检测终端,包括:检测设备62,控制器64,通信设备66,
检测设备62用于读取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的唯一标识;通信设备66,与主站通信连接,用于将唯一标识发送给主站,以及接收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其中,主站根据接收的唯一标识生成电子封印的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控制器64与检测设备62和通信设备66相连,用于控制检测设备和通信设备工作;检测设备还用于根据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对电子封印进行检测。
通过上述终端,采用读取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的唯一标识;将唯一标识发送给主站,其中,主站根据唯一标识生成电子封印的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接收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根据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对电子封印进行检测的方式,通过对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进行识别和检测,达到了系统的对电子封印进行检测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电子封印检测效率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采用人工测试的方式,检测数据无法同一记录,导致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可选的,还包括:加解密机68,加解密机68与通信设备66相连,用于通信设备在与主站进行通信时,对通信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
可选的,检测设备62包括:阅读器,解读器承台,阅读器用于向待检测样品发送检测信号,解读器用于接收待检测样品的应答信号,以读取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的唯一标识,其中,应答信号包括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的唯一标识;承台用于放置待检测样品,阅读器和解读器都设置在承台的上方。
可选的,检测设备62还包括:匹配器,视觉识别器,在读写和修改功能检测正常的情况下,通过匹配器是否能够良好匹配电子封印的施封部位,确定电子封印是否能够正常施封;视觉识别器用于基于机器视觉原理判断施封部位是否良好匹配,在施封部位能够良好匹配的情况下,确定电子封印能够正常施封;其中,检测设备通过检测是否能够成功,将唯一编号写入电子封印,且将电子封印的验证密码修改为RFID验证密码,来确定电子封印的读写和修改功能是否正常。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中任意一项的电子封印的检测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中任意一项的电子封印的检测方法。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电子封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读取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的唯一标识;
将所述唯一标识发送给主站,其中,所述主站根据所述唯一标识生成所述电子封印的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
接收所述唯一编号和所述RFID验证密码;
根据所述唯一编号和所述RFID验证密码,对所述电子封印进行检测;
根据所述唯一编号和所述RFID验证密码,对所述电子封印进行检测包括:根据所述唯一编号和所述RFID验证密码对所述电子封印的读写和修改功能进行检测;在读写和修改功能检测正常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电子封印是否能够施封;
根据所述唯一编号和所述RFID验证密码对所述电子封印的读写和修改功能进行检测包括:通过检测是否能够成功,将所述唯一编号写入所述电子封印,且将所述电子封印的验证密码修改为所述RFID验证密码,来确定所述电子封印的读写和修改功能是否正常;其中,能够成功将所述唯一编号写入所述电子封印,且将所述电子封印的验证密码修改为所述RFID验证密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电子封印的读写和修改功能正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读写和修改功能检测正常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电子封印是否能够施封包括:
通过是否能够良好匹配所述电子封印的施封部位,确定所述电子封印是否能够正常施封;
其中,基于机器视觉原理判断所述施封部位是否良好匹配,在所述施封部位能够良好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电子封印能够正常施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读取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的唯一标识包括:
检测设备检测位置是否有待检测样品;
在检测到所述设备检测位置有所述待检测样品的情况下,向所述待检测样品发送检测信号;
接收所述待检测样品的应答信号,其中,所述应答信号包括所述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的唯一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待检测样品发送检测信号之前,包括:
对设备硬件进行自检检测;
在所述设备硬件检测通过的情况下,连接所述主站,并接收所述主站发送的第一密文数据,其中,所述主站生成通讯密钥,通过初始密钥对通讯密钥加密后,生成所述第一密文数据;
通过所述初始密钥对所述第一密文数据进行解密,得到通讯密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唯一标识发送给所述主站包括:
通过所述通讯密钥对所述唯一标识进行加密,生成第二密文数据;
将所述第二密文数据发送给所述主站,其中,所述主站通过所述通讯密钥解密所述第二密文数据得到所述唯一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所述唯一编号和所述RFID验证密码之后,还包括:
通过所述通讯密钥对接收的第三密文数据进行解密,确定所述唯一编号和所述RFID验证密码,其中,所述主站通过所述通讯密钥对所述唯一编号和所述RFID验证密码进行加密,生成所述第三密文数据。
7.一种电子封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读取模块,用于读取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的唯一标识;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唯一标识发送给主站,其中,所述主站根据所述唯一标识生成所述电子封印的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唯一编号和所述RFID验证密码;
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唯一编号和所述RFID验证密码,对所述电子封印进行检测;
根据所述唯一编号和所述RFID验证密码,对所述电子封印进行检测包括:根据所述唯一编号和所述RFID验证密码对所述电子封印的读写和修改功能进行检测;在读写和修改功能检测正常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电子封印是否能够施封;
根据所述唯一编号和所述RFID验证密码对所述电子封印的读写和修改功能进行检测包括:通过检测是否能够成功,将所述唯一编号写入所述电子封印,且将所述电子封印的验证密码修改为所述RFID验证密码,来确定所述电子封印的读写和修改功能是否正常;其中,能够成功将所述唯一编号写入所述电子封印,且将所述电子封印的验证密码修改为所述RFID验证密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电子封印的读写和修改功能正常。
8.一种电子封印的检测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设备,控制器,通信设备,所述检测设备用于读取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的唯一标识;
所述通信设备,与主站通信连接,用于将所述唯一标识发送给所述主站,以及接收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其中,所述主站根据接收的所述唯一标识生成所述电子封印的唯一编号和RFID验证密码;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检测设备和所述通信设备相连,用于控制所述检测设备和所述通信设备工作;
所述检测设备还用于根据所述唯一编号和所述RFID验证密码,对所述电子封印进行检测;
根据所述唯一编号和所述RFID验证密码,对所述电子封印进行检测包括:根据所述唯一编号和所述RFID验证密码对所述电子封印的读写和修改功能进行检测;在读写和修改功能检测正常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电子封印是否能够施封;
根据所述唯一编号和所述RFID验证密码对所述电子封印的读写和修改功能进行检测包括:通过检测是否能够成功,将所述唯一编号写入所述电子封印,且将所述电子封印的验证密码修改为所述RFID验证密码,来确定所述电子封印的读写和修改功能是否正常;其中,能够成功将所述唯一编号写入所述电子封印,且将所述电子封印的验证密码修改为所述RFID验证密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电子封印的读写和修改功能正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解密机,
所述加解密机与所述通信设备相连,用于所述通信设备在与所述主站进行通信时,对通信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设备包括:阅读器,解读器承台,
所述阅读器用于向所述待检测样品发送检测信号,所述解读器用于接收所述待检测样品的应答信号,以读取所述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的唯一标识,其中,所述应答信号包括所述待检测样品的电子封印的唯一标识;
所述承台用于放置所述待检测样品,所述阅读器和所述解读器都设置在所述承台的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设备还包括:匹配器,视觉识别器,
在读写和修改功能检测正常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匹配器是否能够良好匹配所述电子封印的施封部位,确定所述电子封印是否能够正常施封;
所述视觉识别器用于基于机器视觉原理判断所述施封部位是否良好匹配,在所述施封部位能够良好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电子封印能够正常施封;
其中,所述检测设备通过检测是否能够成功,将所述唯一编号写入所述电子封印,且将所述电子封印的验证密码修改为所述RFID验证密码,来确定所述电子封印的读写和修改功能是否正常。
12.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封印的检测方法。
CN201911349678.XA 2019-12-24 2019-12-24 电子封印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2124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49678.XA CN111212408B (zh) 2019-12-24 2019-12-24 电子封印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49678.XA CN111212408B (zh) 2019-12-24 2019-12-24 电子封印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12408A CN111212408A (zh) 2020-05-29
CN111212408B true CN111212408B (zh) 2023-04-18

Family

ID=70789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49678.XA Active CN111212408B (zh) 2019-12-24 2019-12-24 电子封印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1240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61302A (ja) * 2004-12-03 2006-06-22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電子封印管理タグ、rfidカード、電子封印管理タグによる封印方法、rfidカードへの情報記録方法、電子封印管理タグによる封印用プログラム、rfidカードへの情報記録用プログラム、電子封印管理タグ利用輸送管理システム、rfidカード利用輸送管理システム
CN101592704A (zh) * 2008-05-28 2009-12-02 北京中食新华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标签rfid测试方法
CN102385683A (zh) * 2010-09-03 2012-03-21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rfid信息读取的胶样标识检测方法及其设备
CN102819758A (zh) * 2012-07-10 2012-12-12 上海欣方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在运动生产线上提高射频标签读写成功率的系统及方法
CN103475482A (zh) * 2013-09-09 2013-12-2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现场服务终端的现场加封方法
CN109635610A (zh) * 2018-12-11 2019-04-16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Rfid标签数据的读写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47986B1 (en) * 2008-01-30 2014-12-31 Neology, Inc. Rfid authentication architecture and methods for rfid authent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61302A (ja) * 2004-12-03 2006-06-22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電子封印管理タグ、rfidカード、電子封印管理タグによる封印方法、rfidカードへの情報記録方法、電子封印管理タグによる封印用プログラム、rfidカードへの情報記録用プログラム、電子封印管理タグ利用輸送管理システム、rfidカード利用輸送管理システム
CN101592704A (zh) * 2008-05-28 2009-12-02 北京中食新华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标签rfid测试方法
CN102385683A (zh) * 2010-09-03 2012-03-21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rfid信息读取的胶样标识检测方法及其设备
CN102819758A (zh) * 2012-07-10 2012-12-12 上海欣方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在运动生产线上提高射频标签读写成功率的系统及方法
CN103475482A (zh) * 2013-09-09 2013-12-2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现场服务终端的现场加封方法
CN109635610A (zh) * 2018-12-11 2019-04-16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Rfid标签数据的读写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FID电子标签质量批量检测关键技术的研究;王珺;《东北电力技术》;20170831;全文 *
基于RFID的电能计量自动化终端封印技术研究;杨智勇;《中国优秀硕士论文》;20190115;全文 *
超高频防伪自动封装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李毅超;《中国优秀硕士论文》;2015121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12408A (zh) 2020-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55563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7231231B (zh) 一种终端设备安全接入物联网的方法及系统
CN103559435B (zh) 终端设备的调试端口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4601799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876969A (zh) 一种无源资产控制套件、开锁控制方法及开锁控制系统
CN107392001B (zh) 一种授权方法、系统及卡片
CN103793816A (zh) Nfc设备支付方法和nfc设备
CN115664691A (zh) 一种通信安全车联网系统
CN104809046A (zh) 一种应用程序联网控制方法和应用程序联网控制装置
CN102711089B (zh) 对移动终端进行锁网锁卡的方法及装置
CN113708940B (zh) 集装箱锁数据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5337995A (zh) 一种智能卡快速个人化方法及系统
CN111212408B (zh) 电子封印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8763994A (zh) 超高频电子标签的读写控制方法、装置及读写设备
CN103186798B (zh) 一种ic卡生产测试系统
CN113708939B (zh) 集装箱锁控制方法、装置、集装箱锁和存储介质
CN103458030B (zh) 焊机控制程序升级系统及升级方法
CN110020418A (zh) 电力继保设备数据监测系统和电子确认报告生成方法
CN111130926B (zh) 适用于加密机的状态监控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TW201723946A (zh) 一種銷售點終端模式切換方法及裝置
CN102307100B (zh) 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Yan et al. Hardware-fingerprint Based Authentication for NFC Devices in Power Grids
CN104252633A (zh) 监控产品的打开的射频标识标签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3700180B (zh) 一种atm机对持卡人进行身份识别的系统和方法
CN112530042B (zh) 一种用于电力设备的基于智能传感器的巡检复查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