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11572A - 一种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能量均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能量均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11572A
CN111211572A CN202010106889.7A CN202010106889A CN111211572A CN 111211572 A CN111211572 A CN 111211572A CN 202010106889 A CN202010106889 A CN 202010106889A CN 111211572 A CN111211572 A CN 1112115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
phase
energy
energy storage
energy bal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0688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永帅
陈迪蕾
郑征
张国澎
陶海军
杨明
李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10688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115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115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115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能量均衡控制方法,包括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相间能量均衡控制方法和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相内能量均衡控制方法,相间能量均衡控制方法通过计算级联H桥中A相、B相和C相相间的相间能量均衡系数,通过相间能量均衡系数调整对应相的载波来实现能量均衡,相内能量均衡控制方法通过计算级联H桥中A相、B相和C相相内的相内能量均衡系数,通过相内能量均衡系数调整对应相内的载波来实现能量均衡,本发明通过给储能系统的载波乘上相应的均衡系数来改变级联H桥PCS功率管的工作时间,实现对A、B、C三相相间和同一相内不同功率单元进行差异化充放电的目的,最终实现相间和相内储能单元存储能量的均衡。

Description

一种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能量均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能量均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能源危机的背景下,以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技术迅速发展,然而,新能源产生的能量受环境因素影响严重,新能源输出能量的波动性、间歇性和不可预测性给现有的电力系统运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新能源并网侧引入储能系统,被认为是解决新能源并网问题的有效手段,当新能源输出能量大于有功调度时储能系统可以吸收部分能量,当小于有功调度时,可以从储能系统释放能量以维持电力系统稳定,可以实现对风力、光伏输出能量的有效调控,对降低弃风弃光率,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起着重要作用。
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主要由储能介质(一般为储能电池或超级电容模组)和功率变换系统(Power Conversion System,PCS)两部分组成。级联H桥型PCS可以以耐压较低的开关器件实现较高的电压输出,且由于具有模块化程度高、多电平输出特性良好、系统损耗低和效率高等优点,使其在大容量储能系统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各个H桥单元的功率开关管、电容器和储能介质等器件参数不可能完全一致,导致储能系统在存储和释放能量的过程中不同功率单元产生的损耗不同,进而产生相间和相内能量不均衡。其中相间能量不均衡定义为A、B、C三相存储能量不相等的情况,相内能量不均衡定义为A、B、C三相中某一相的各个功率单元存储能量不一致的情况。当产生相间能量不均衡时会发生在充电过程中某一相储能单元能量提前升至最大,或是在放电过程中某一相储能单元能量提前将至最小的情况。当产生相内能量不均衡时会发生在充电过程中某一功率单元能量提前升至最大,或是在放电过程中某一功率单元能量提前将至最小的情况。上述两种情况发生时将导致整个储能系统被迫退出运行,严重降低储能系统的能量使用效率。
中国发明专利CN1514525通过在直流侧附加硬件装置来实现储能介质存储能量的均衡,这种方法由于增添了额外的硬件导致成本费用较高;中国专利CN103795077A提出了一种基于占空比有功分量修正的能量均衡控制策略,该方法根据系统的运行情况,实时补偿和修正占空比,但是该均衡控制方法调节范围较小;中国专利201510333359.5公布了一种级联H桥储能系统的均衡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级联H桥储能系统中按比例分配各子模块的调制波幅值来均衡控制储能介质的充放电电流,能避免储能介质的过冲和过放等问题,然而该方法欠缺对均衡控制协调问题的考虑,容易造成储能不均衡。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为解决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在存储和释放能量过程中出现的相间和相内能量不均衡问题,本发明提出了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能量均衡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给储能系统的载波乘上相应的均衡系数来改变级联H桥PCS功率管的工作时间,实现对A、B、C三相相间和同一相内不同功率单元进行差异化充放电的目的,最终实现相间和相内储能单元存储能量的均衡。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能量均衡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相间能量均衡控制方法和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相内能量均衡控制方法;
所述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相间能量均衡控制方法通过计算级联H桥中A相、B相和C相相间的相间能量均衡系数,通过相间能量均衡系数调整对应相的载波来实现能量均衡;所述相间能量均衡系数在一个控制周期中,通过采集所有储能单元的储能状态信息,计算得到各相储能信息的平均值,代入所构造的均衡函数,计算得到对应A相、B相和C相的相间能量均衡系数,借助相间能量均衡系数,在载波移相SPWM调制模块对系统载波进行调整,进而实现相间能量均衡;
所述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相内能量均衡控制方法通过计算级联H桥中A相、B相和C相相内的相内能量均衡系数,通过相内能量均衡系数调整相内对应各功率单元的载波来实现能量均衡;所述相内能量均衡系数在一个控制周期中,通过采集相内各个储能单元的储能状态信息,利用所构造的均衡函数,计算得到对应相内各个储能单元的相内能量均衡系数,借助相内能量均衡系数,在载波移相SPWM调制模块对系统载波进行调整,进而实现相内能量均衡;
所述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相间能量均衡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级联H桥中A相、B相和C相储能介质中存储能量的状态信息,包括:
A相的功率单元1、功率单元2、功率单元3……功率单元n分别对应的能量状态信息为SOCa1、SOCa2、SOCa3……SOCan
B相的功率单元1、功率单元2、功率单元3……功率单元n分别对应的能量状态信息为SOCb1、SOCb2、SOCb3……SOCbn
C相的功率单元1、功率单元2、功率单元3……功率单元n分别对应的能量状态信息为SOCc1、SOCc2、SOCc3……SOCcn
S2:根据公式(1)分别计算级联H桥中A、B、C三相储能单元能量的平均值,得到级联H桥中A相储能单元能量平均值SOCa、B相储能单元能量平均值SOCb、C相储能单元能量平均值SOCc
Figure BDA0002388302430000031
S3:
S31、当储能系统处于充电状态时:
对所述A相储能单元能量平均值SOCa、B相储能单元能量平均值SOCb、C相储能单元能量平均值SOCc的大小进行排序,将SOCa、SOCb、SOCc中的最大值定义为SOCmax,根据公式(2)分别计算SOCmax与SOCa、SOCb、SOCc之间的差值ΔSOCa、ΔSOCb、ΔSOCc
Figure BDA0002388302430000032
S32、当储能系统处于放电状态时:
对所述A相储能单元能量平均值SOCa、B相储能单元能量平均值SOCb、C相储能单元能量平均值SOCc的大小进行排序,将SOCa、SOCb、SOCc中的最小值定义为SOCmin,根据公式(3)分别计算SOCmin与SOCa、SOCb、SOCc之间的差值ΔSOCa、ΔSOCb、ΔSOCc
Figure BDA0002388302430000041
S4:根据ΔSOCi(i=a、b、c)的大小情况将能量不均衡状态分为三种情况,分别为:
S41、当ΔSOCi=0时,此时该相能量值与三相中的最大值SOCmax或最小值SOCmin相同,该相与最大值或最小值所对应的相之间为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间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ki=kmin=1;
S42、当0<ΔSOCi≤SOCT时,此时该相能量值小于最大值SOCmax或大于最小值SOCmin,但差值不超过SOCT,为近似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间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
Figure BDA0002388302430000042
S43、当ΔSOCi>SOCT时,此时该相能量值与最大值SOCmax或最小值SOCmin之间的差值大于SOCT,为不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间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ki=kmax
其中SOCT为系统近似均衡状态与不均衡状态之间的阈值,kmax为相间最大均衡系数,base为指数均衡函数的底数,SOCT、kmax、base根据储能介质的性质和储能系统装置额定功率设定;
S5:根据步骤S4分析构造出用于分析计算相间能量均衡系数的相间能量均衡函数,该函数为分段函数,将ΔSOCi作为自变量代入相间能量均衡函数,对应因变量即为得到的相间能量均衡系数;
S6:在载波移相调制模块将步骤S5中得到的相间能量均衡系数与对应相的PWM载波相乘,调整载波幅值,增加不平衡相的功率开关管的工作时间,对储能单元进行差异化存储或释放能量,最终实现级联H桥储能系统的相间能量均衡。
进一步的,所述储能系统中储能介质包括电池或超级电容;当电池作为储能介质时,储能系统的控制量为电池的荷电量;当超级电容作为储能介质时,储能系统的控制量为电容的端电压。
进一步的,所述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相内能量均衡控制方法包括A相能量均衡控制方法、B相能量均衡控制方法和C相能量均衡控制方法。
进一步的,所述A相能量均衡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7:采集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的A相储能介质中存储能量的状态信息,包括SOCa1、SOCa2、SOCa3……SOCan
S8:
S81、当储能系统处于充电状态时:
对SOCa1、SOCa2、SOCa3……SOCan的大小进行排序,将其中的最大值定义为SOCamax,根据公式(4)计算该相最大值与各功率单元之间的差值,定义为ΔSOCai(i=1,2,3…n)
ΔSOCai=SOCamax-SOCai (4)
S82、当储能系统处于放电状态时:
对SOCa1、SOCa2、SOCa3……SOCan的大小进行排序,将其中的最小值定义为SOCamin,根据公式(5)计算该相最小值与各功率单元之间的差值,定义为ΔSOCai(i=1,2,3…n)
ΔSOCai=|SOCamin-SOCai| (5)
S9:根据ΔSOCai(i=1,2,3…n)的大小将能量不均衡状态分为三种情况,并计算对应的相内能量均衡系数,分别为:
S91、当ΔSOCai=0时,此时该功率单元能量值与该相中的最大值SOCamax或最小值SOCamin相同,该功率单元与最大值或最小值之间为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内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kai=kmin=1;
S92、当0<ΔSOCai≤SOCaT时,此时该功率单元能量值小于最大值SOCamax或大于最小值SOCamin,但差值不超过SOCaT,为近似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内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
Figure BDA0002388302430000051
S93、当ΔSOCai>SOCaT时,此时该功率单元能量值与最大值SOCamax或最小值SOCamin之间的差值大于SOCaT,为不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内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kai=kamax
其中SOCaT为系统近似均衡状态与不均衡状态之间的阈值,kamax为A相相内最大均衡系数,base为指数均衡函数的底数,SOCaT、kamax、base根据储能介质的性质和储能系统装置额定功率设定;
S10:根据步骤S9分析构造出用于分析计算A相相内能量均衡系数的A相相内能量均衡函数,该函数为分段函数,将ΔSOCai作为自变量代入A相相内能量均衡函数,对应因变量即为得到的A相相内能量均衡系数;
S11:在载波移相调制模块中将步骤S10中得到的A相相内能量均衡系数与该相对应各功率单元的PWM载波相乘,调整载波幅值,增加相内不平衡功率单元功率开关管的工作时间,对储能单元进行差异化存储或释放能量,最终实现级联H桥储能系统的A相储能单元能量均衡。
进一步的,所述B相能量均衡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2:采集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中B相储能介质中存储能量的状态信息,包括SOCb1、SOCb2、SOCb3……SOCbn
S12:
S121、当储能系统处于充电状态时:
对SOCb1、SOCb2、SOCb3……SOCbn的大小进行排序,将其中的最大值定义为SOCbmax,根据公式(6)计算最大值与各功率单元之间的差值,定义为ΔSOCbi(i=1,2,3…n)
ΔSOCbi=SOCbmax-SOCbi (6)
S122、当储能系统处于放电状态时:
对SOCb1、SOCb2、SOCb3……SOCbn的大小进行排序,将其中的最小值定义为SOCbmin,根据公式(7)计算最小值与各功率单元之间的差值,定义为ΔSOCbi(i=1,2,3…n)
ΔSOCbi=|SOCbmin-SOCbi| (7)
S13:根据ΔSOCbi(i=1,2,3…n)的大小将能量不均衡状态分为三种情况,并计算对应的均衡系数,分别为:
S131、当ΔSOCbi=0时,此时该功率单元能量值与该相中的最大值SOCbmax或最小值SOCbmin相同,该功率单元与最大值或最小值之间为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内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kbi=kmin=1;
S132、当0<ΔSOCbi≤SOCbT时,此时该功率单元能量值小于最大值SOCbmax或大于最小值SOCbmin,但差值不超过SOCbT,为近似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内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
Figure BDA0002388302430000061
S133、当ΔSOCbi>SOCbT时,此时该功率单元能量值与最大值SOCbmax或最小值SOCbmin之间的差值大于SOCbT,为不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内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kbi=kbmax
其中SOCbT为系统近似均衡状态与不均衡状态之间的阈值,kbmax为B相相内最大均衡系数,base为指数均衡函数的底数,SOCbT、kbmax、base根据储能介质的性质和储能系统装置额定功率设定;
S14:根据步骤S13分析构造出用于分析计算B相相内能量均衡系数的B相相内能量均衡函数,该函数为分段函数,将ΔSOCbi作为自变量代入B相相内能量均衡函数,对应因变量即为得到的B相相内能量均衡系数;
S15:在载波移相SPWM调制模块将步骤S14中得到的B相相内能量均衡系数与该相对应各功率单元的PWM载波相乘,调整载波幅值,增加相内不平衡功率单元功率开关管的工作时间,对储能单元进行差异化存储或释放能量,最终实现级联H桥储能系统的B相各储能单元能量均衡。
进一步的,所述C相能量均衡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6:采集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中C相储能介质中存储能量的状态信息,包括SOCc1、SOCc2、SOCc3……SOCcn
S17:
S171、当储能系统处于充电状态时:
对SOCc1、SOCc2、SOCc3……SOCcn的大小进行排序,将其中的最大值定义为SOCcmax,根据公式(8)计算最大值与各功率单元之间的差值,定义为ΔSOCci(i=1,2,3…n)
ΔSOCci=SOCcmax-SOCci (8)
S172、当储能系统处于放电状态时:
对SOCc1、SOCc2、SOCc3……SOCcn的大小进行排序,将其中的最小值定义为SOCcmin,根据公式(9)计算最小值与各功率单元之间的差值,定义为ΔSOCci(i=1,2,3…n)
ΔSOCci=|SOCcmin-SOCci| (9)
S18:根据ΔSOCci(i=1,2,3…n)的大小将能量不均衡状态分为三种情况,并计算对应的均衡系数,分别为:
S181、当ΔSOCci=0时,此时该功率单元能量值与该相中的最大值SOCcmax或最小值SOCbmin相同,该功率单元与最大值或最小值之间为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内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kci=kmin=1;
S182、当0<ΔSOCci≤SOCcT时,此时该功率单元能量值小于最大值SOCbmax或大于最小值SOCbmin,但差值不超过SOCcT,为近似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内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
Figure BDA0002388302430000071
S183、当ΔSOCci>SOCcT时,此时该功率单元能量值与最大值SOCbmax或最小值SOCbmin之间的差值大于SOCcT,为不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内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kci=kcmax
其中SOCcT为系统近似均衡状态与不均衡状态之间的阈值,kcmax为C相相内最大均衡系数,base为指数均衡函数的底数,SOCcT、kcmax、base根据储能介质的性质和储能系统装置额定功率设定;
S19:根据步骤S18分析构造出用于计算C相相内能量均衡系数的C相相内能量均衡函数,该函数为分段函数,将ΔSOCci作为自变量代入C相相内能量均衡函数,对应因变量即为得到的C相相内能量均衡系数;
S20:在载波移相调制模块将步骤S19中得到的C相相内能量均衡系数与该相对应各功率单元的PWM载波相乘,调整载波幅值,增加相内不平衡功率单元功率开关管的工作时间,对储能单元进行差异化存储或释放能量,最终实现级联H桥储能系统的C相储能单元能量均衡。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的效果为:
1、相比于通过硬件实现储能系统能量均衡的方法,本方法具有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便能够实现储能系统能量均衡的特点;2、相比于现有的通过软件实现储能系统能量均衡的方法,本方法具有均衡速度快,实现时间短,系统运行稳定,计算量小易于实现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级联H桥储能系统主电路拓扑结构图;
图2为相间能量均衡控制流程图;
图3为相间能量均衡函数图;
图4为相间能量均衡控制程序流程图;
图5为A相相内能量均衡控制流程图;
图6为A相相内能量均衡函数图;
图7为A相相内能量均衡控制程序流程图;
图8为B相相内能量均衡控制流程图;
图9为B相相内能量均衡函数图;
图10为B相相内能量均衡控制程序流程图;
图11为C相相内能量均衡控制流程图;
图12为C相相内能量均衡函数图;
图13为C相相内能量均衡控制程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中仅给出以电池作为储能介质的具体实施步骤;超级电容作为储能介质的情况不再详述。
以下在发明内容提供的技术方案基础上,给出本发明在电池作为储能介质充电状态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一种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能量均衡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相间能量均衡控制方法和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相内能量均衡控制方法;
所述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相间能量均衡控制方法通过计算级联H桥中A相、B相和C相相间的相间能量均衡系数,通过相间能量均衡系数调整对应相的载波来实现能量均衡;所述相间能量均衡系数在一个控制周期中,通过采集所有储能单元的储能状态信息,计算得到各相储能信息的平均值,代入所构造的均衡函数,计算得到对应A相、B相和C相的相间能量均衡系数,借助相间能量均衡系数,在载波移相SPWM调制模块对系统载波进行调整,进而实现相间能量均衡;
所述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相内能量均衡控制方法通过计算级联H桥中A相、B相和C相相内的相内能量均衡系数,通过相内能量均衡系数调整相内对应各功率单元的载波来实现能量均衡;所述相内能量均衡系数在一个控制周期中,通过采集相内各个储能单元的储能状态信息,利用所构造的均衡函数,计算得到对应相内各个储能单元的相内能量均衡系数,借助相内能量均衡系数,在载波移相SPWM调制模块对系统载波进行调整,进而实现相内能量均衡;
如图1所示为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的主电路拓扑结构图,单个H桥功率单元由储能电池、吸收电容和一个单相全桥构成,n个H桥级联作为储能系统的一相,A、B、C三相PCS通过连接电感直挂电网,储能系统中参数如表1所示:
表1系统电路及元器件参数
Figure BDA0002388302430000091
如图2所示,所述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相间能量均衡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级联H桥中A相、B相和C相储能介质中存储能量的状态信息,包括:
A相的功率单元1、功率单元2、功率单元3……功率单元n分别对应的能量状态信息为SOCa1、SOCa2、SOCa3……SOCan
B相的功率单元1、功率单元2、功率单元3……功率单元n分别对应的能量状态信息为SOCb1、SOCb2、SOCb3……SOCbn
C相的功率单元1、功率单元2、功率单元3……功率单元n分别对应的能量状态信息为SOCc1、SOCc2、SOCc3……SOCcn
S2:根据公式(1)分别计算级联H桥中A、B、C三相储能单元能量的平均值,得到级联H桥中A相储能单元能量平均值SOCa、B相储能单元能量平均值SOCb、C相储能单元能量平均值SOCc
Figure BDA0002388302430000101
S3:
S31、当储能系统处于充电状态时:
对所述A相储能单元能量平均值SOCa、B相储能单元能量平均值SOCb、C相储能单元能量平均值SOCc的大小进行排序,将SOCa、SOCb、SOCc中的最大值定义为SOCmax,根据公式(2)分别计算SOCmax与SOCa、SOCb、SOCc之间的差值ΔSOCa、ΔSOCb、ΔSOCc
Figure BDA0002388302430000111
S32、当储能系统处于放电状态时:
对所述A相储能单元能量平均值SOCa、B相储能单元能量平均值SOCb、C相储能单元能量平均值SOCc的大小进行排序,将SOCa、SOCb、SOCc中的最小值定义为SOCmin,根据公式(3)分别计算SOCmin与SOCa、SOCb、SOCc之间的差值ΔSOCa、ΔSOCb、ΔSOCc
Figure BDA0002388302430000112
S4:根据ΔSOCi(i=a、b、c)的大小情况将能量不均衡状态分为三种情况,分别为:
S41、当ΔSOCi=0时,此时该相能量值与三相中的最大值SOCmax或最小值SOCmin相同,该相与最大值或最小值所对应的相之间为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间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ki=kmin=1;
S42、当0<ΔSOCi≤SOCT时,此时该相能量值小于最大值SOCmax或大于最小值SOCmin,但差值不超过SOCT,为近似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间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
Figure BDA0002388302430000113
S43、当ΔSOCi>SOCT时,此时该相能量值与最大值SOCmax或最小值SOCmin之间的差值大于SOCT,为不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间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ki=kmax
其中SOCT为系统近似均衡状态与不均衡状态之间的阈值,kmax为相间最大均衡系数,base为指数均衡函数的底数,SOCT、kmax、base根据储能介质的性质和储能系统装置额定功率设定;
S5:根据步骤S4分析构造出用于分析计算相间能量均衡系数的相间能量均衡函数,如图3所示,该函数为分段函数,将ΔSOCi作为自变量代入相间能量均衡函数,对应因变量即为得到的相间能量均衡系数;
S6:在载波移相调制模块将步骤S5中得到的相间能量均衡系数与对应相的PWM载波相乘,调整载波幅值,增加不平衡相的功率开关管的工作时间,对储能单元进行差异化存储或释放能量,最终实现级联H桥储能系统的相间能量均衡。具体程序计算流程如图4所示。
进一步的,所述储能系统中储能介质包括电池或超级电容,当电池作为储能介质时储能系统的控制量为电池的荷电量(state of charge,SOC),当超级电容作为储能介质时储能系统的控制量为电容的端电压。
进一步的,所述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相内能量均衡控制方法包括A相能量均衡控制方法、B相能量均衡控制方法和C相能量均衡控制方法。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A相能量均衡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7:采集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的A相储能介质中存储能量的状态信息,包括SOCa1、SOCa2、SOCa3……SOCan
S8:
S81、当储能系统处于充电状态时:
对SOCa1、SOCa2、SOCa3……SOCan的大小进行排序,将其中的最大值定义为SOCamax,根据公式(4)计算该相最大值与各功率单元之间的差值,定义为ΔSOCai(i=1,2,3…n)
ΔSOCai=SOCamax-SOCai (4)
S82、当储能系统处于放电状态时:
对SOCa1、SOCa2、SOCa3……SOCan的大小进行排序,将其中的最小值定义为SOCamin,根据公式(5)计算该相最小值与各功率单元之间的差值,定义为ΔSOCai(i=1,2,3…n)
ΔSOCai=|SOCamin-SOCai| (5)
S9:根据ΔSOCai(i=1,2,3…n)的大小将能量不均衡状态分为三种情况,并计算对应的相内能量均衡系数,分别为:
S91、当ΔSOCai=0时,此时该功率单元能量值与该相中的最大值SOCamax或最小值SOCamin相同,该功率单元与最大值或最小值之间为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内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kai=kmin=1;
S92、当0<ΔSOCai≤SOCaT时,此时该功率单元能量值小于最大值SOCamax或大于最小值SOCamin,但差值不超过SOCaT,为近似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内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
Figure BDA0002388302430000121
S93、当ΔSOCai>SOCaT时,此时该功率单元能量值与最大值SOCamax或最小值SOCamin之间的差值大于SOCaT,为不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内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kai=kamax
其中SOCaT为系统近似均衡状态与不均衡状态之间的阈值,kamax为A相相内最大均衡系数,base为指数均衡函数的底数,SOCaT、kamax、base根据储能介质的性质和储能系统装置额定功率设定;
S10:根据步骤S9分析构造出用于分析计算A相相内能量均衡系数的A相相内能量均衡函数,如图6所示,该函数为分段函数,将ΔSOCai作为自变量代入A相相内能量均衡函数,对应因变量即为得到的A相相内能量均衡系数;
S11:在载波移相调制模块中将步骤S10中得到的A相相内能量均衡系数与该相对应各功率单元的PWM载波相乘,调整载波幅值,增加相内不平衡功率单元功率开关管的工作时间,对储能单元进行差异化存储或释放能量,最终实现级联H桥储能系统的A相储能单元能量均衡。具体程序计算流程如图7所示。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所述B相能量均衡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2:采集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中B相储能介质中存储能量的状态信息,包括SOCb1、SOCb2、SOCb3……SOCbn
S12:
S121、当储能系统处于充电状态时:
对SOCb1、SOCb2、SOCb3……SOCbn的大小进行排序,将其中的最大值定义为SOCbmax,根据公式(6)计算最大值与各功率单元之间的差值,定义为ΔSOCbi(i=1,2,3…n)
ΔSOCbi=SOCbmax-SOCbi (6)
S122、当储能系统处于放电状态时:
对SOCb1、SOCb2、SOCb3……SOCbn的大小进行排序,将其中的最小值定义为SOCbmin,根据公式(7)计算最小值与各功率单元之间的差值,定义为ΔSOCbi(i=1,2,3…n)
ΔSOCbi=|SOCbmin-SOCbi| (7)
S13:根据ΔSOCbi(i=1,2,3…n)的大小将能量不均衡状态分为三种情况,并计算对应的均衡系数,分别为:
S131、当ΔSOCbi=0时,此时该功率单元能量值与该相中的最大值SOCbmax或最小值SOCbmin相同,该功率单元与最大值或最小值之间为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内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kbi=kmin=1;
S132、当0<ΔSOCbi≤SOCbT时,此时该功率单元能量值小于最大值SOCbmax或大于最小值SOCbmin,但差值不超过SOCbT,为近似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内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
Figure BDA0002388302430000141
S133、当ΔSOCbi>SOCbT时,此时该功率单元能量值与最大值SOCbmax或最小值SOCbmin之间的差值大于SOCbT,为不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内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kbi=kbmax
其中SOCbT为系统近似均衡状态与不均衡状态之间的阈值,kbmax为B相相内最大均衡系数,base为指数均衡函数的底数,SOCbT、kbmax、base根据储能介质的性质和储能系统装置额定功率设定;
S14:根据步骤S13分析构造出用于分析计算B相相内能量均衡系数的B相相内能量均衡函数,,如图9所示,该函数为分段函数,将ΔSOCbi作为自变量代入B相相内能量均衡函数,对应因变量即为得到的B相相内能量均衡系数;
S15:在载波移相SPWM调制模块将步骤S14中得到的B相相内能量均衡系数与该相对应各功率单元的PWM载波相乘,调整载波幅值,增加相内不平衡功率单元功率开关管的工作时间,对储能单元进行差异化存储或释放能量,最终实现级联H桥储能系统的B相各储能单元能量均衡。具体程序计算流程如图10所示。
进一步的,如图11所示,所述C相能量均衡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6:采集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中C相储能介质中存储能量的状态信息,包括SOCc1、SOCc2、SOCc3……SOCcn
S17:
S171、当储能系统处于充电状态时:
对SOCc1、SOCc2、SOCc3……SOCcn的大小进行排序,将其中的最大值定义为SOCcmax,根据公式(8)计算最大值与各功率单元之间的差值,定义为ΔSOCci(i=1,2,3…n)
ΔSOCci=SOCcmax-SOCci (8)
S172、当储能系统处于放电状态时:
对SOCc1、SOCc2、SOCc3……SOCcn的大小进行排序,将其中的最小值定义为SOCcmin,根据公式(9)计算最小值与各功率单元之间的差值,定义为ΔSOCci(i=1,2,3…n)
ΔSOCci=|SOCcmin-SOCci| (9)
S18:根据ΔSOCci(i=1,2,3…n)的大小将能量不均衡状态分为三种情况,并计算对应的均衡系数,分别为:
S181、当ΔSOCci=0时,此时该功率单元能量值与该相中的最大值SOCcmax或最小值SOCbmin相同,该功率单元与最大值或最小值之间为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内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kci=kmin=1;
S182、当0<ΔSOCci≤SOCcT时,此时该功率单元能量值小于最大值SOCbmax或大于最小值SOCbmin,但差值不超过SOCcT,为近似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内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
Figure BDA0002388302430000151
S183、当ΔSOCci>SOCcT时,此时该功率单元能量值与最大值SOCbmax或最小值SOCbmin之间的差值大于SOCcT,为不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内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kci=kcmax
其中SOCcT为系统近似均衡状态与不均衡状态之间的阈值,kcmax为C相相内最大均衡系数,base为指数均衡函数的底数,SOCcT、kcmax、base根据储能介质的性质和储能系统装置额定功率设定;
S19:根据步骤S18分析构造出用于计算C相相内能量均衡系数的C相相内能量均衡函数,如图12所示,该函数为分段函数,将ΔSOCci作为自变量代入C相相内能量均衡函数,对应因变量即为得到的C相相内能量均衡系数;
S20:在载波移相调制模块将步骤S19中得到的C相相内能量均衡系数与该相对应各功率单元的PWM载波相乘,调整载波幅值,增加相内不平衡功率单元功率开关管的工作时间,对储能单元进行差异化存储或释放能量,最终实现级联H桥储能系统的C相储能单元能量均衡。具体程序计算流程如图13所示。

Claims (6)

1.一种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能量均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方法包括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相间能量均衡控制方法和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相内能量均衡控制方法;
所述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相间能量均衡控制方法通过计算级联H桥中A相、B相和C相相间的相间能量均衡系数,通过相间能量均衡系数调整对应相的载波来实现能量均衡;所述相间能量均衡系数在一个控制周期中,通过采集所有储能单元的储能状态信息,计算得到各相储能信息的平均值,代入所构造的均衡函数,计算得到对应A相、B相和C相的相间能量均衡系数,借助相间能量均衡系数,在载波移相SPWM调制模块对系统载波进行调整,进而实现相间能量均衡;
所述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相内能量均衡控制方法通过计算级联H桥中A相、B相和C相相内的相内能量均衡系数,通过相内能量均衡系数调整相内对应各功率单元的载波来实现能量均衡;所述相内能量均衡系数在一个控制周期中,通过采集相内各个储能单元的储能状态信息,利用所构造的均衡函数,计算得到对应相内各个储能单元的相内能量均衡系数,借助相内能量均衡系数,在载波移相SPWM调制模块对系统载波进行调整,进而实现相内能量均衡;
所述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相间能量均衡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级联H桥中A相、B相和C相储能介质中存储能量的状态信息,包括:
A相的功率单元1、功率单元2、功率单元3……功率单元n分别对应的能量状态信息为SOCa1、SOCa2、SOCa3……SOCan
B相的功率单元1、功率单元2、功率单元3……功率单元n分别对应的能量状态信息为SOCb1、SOCb2、SOCb3……SOCbn
C相的功率单元1、功率单元2、功率单元3……功率单元n分别对应的能量状态信息为SOCc1、SOCc2、SOCc3……SOCcn
S2:根据公式(1)分别计算级联H桥中A、B、C三相储能单元能量的平均值,得到级联H桥中A相储能单元能量平均值SOCa、B相储能单元能量平均值SOCb、C相储能单元能量平均值SOCc
Figure FDA0002388302420000021
S3:
S31、当储能系统处于充电状态时:
对所述A相储能单元能量平均值SOCa、B相储能单元能量平均值SOCb、C相储能单元能量平均值SOCc的大小进行排序,将SOCa、SOCb、SOCc中的最大值定义为SOCmax,根据公式(2)分别计算SOCmax与SOCa、SOCb、SOCc之间的差值ΔSOCa、ΔSOCb、ΔSOCc
Figure FDA0002388302420000022
S32、当储能系统处于放电状态时:
对所述A相储能单元能量平均值SOCa、B相储能单元能量平均值SOCb、C相储能单元能量平均值SOCc的大小进行排序,将SOCa、SOCb、SOCc中的最小值定义为SOCmin,根据公式(3)分别计算SOCmin与SOCa、SOCb、SOCc之间的差值ΔSOCa、ΔSOCb、ΔSOCc
Figure FDA0002388302420000023
S4:根据ΔSOCi(i=a、b、c)的大小情况将能量不均衡状态分为三种情况,分别为:
S41、当ΔSOCi=0时,此时该相能量值与三相中的最大值SOCmax或最小值SOCmin相同,该相与最大值或最小值所对应的相之间为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间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ki=kmin=1;
S42、当0<ΔSOCi≤SOCT时,此时该相能量值小于最大值SOCmax或大于最小值SOCmin,但差值不超过SOCT,为近似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间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
Figure FDA0002388302420000031
S43、当ΔSOCi>SOCT时,此时该相能量值与最大值SOCmax或最小值SOCmin之间的差值大于SOCT,为不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间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ki=kmax
其中SOCT为系统近似均衡状态与不均衡状态之间的阈值,kmax为相间最大均衡系数,base为指数均衡函数的底数,SOCT、kmax、base根据储能介质的性质和储能系统装置额定功率设定;
S5:根据步骤S4分析构造出用于分析计算相间能量均衡系数的相间能量均衡函数,该函数为分段函数,将ΔSOCi作为自变量代入相间能量均衡函数,对应因变量即为得到的相间能量均衡系数;
S6:在载波移相调制模块将步骤S5中得到的相间能量均衡系数与对应相的PWM载波相乘,调整载波幅值,增加不平衡相的功率开关管的工作时间,对储能单元进行差异化存储或释放能量,最终实现级联H桥储能系统的相间能量均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能量均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系统中储能介质包括电池或超级电容;当电池作为储能介质时,储能系统的控制量为电池的荷电量;当超级电容作为储能介质时,储能系统的控制量为电容的端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能量均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相内能量均衡控制方法包括A相能量均衡控制方法、B相能量均衡控制方法和C相能量均衡控制方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能量均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相能量均衡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7:采集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的A相储能介质中存储能量的状态信息,包括SOCa1、SOCa2、SOCa3……SOCan
S8:
S81、当储能系统处于充电状态时:
对SOCa1、SOCa2、SOCa3……SOCan的大小进行排序,将其中的最大值定义为SOCamax,根据公式(4)计算该相最大值与各功率单元之间的差值,定义为ΔSOCai(i=1,2,3…n)
ΔSOCai=SOCamax-SOCai (4)
S82、当储能系统处于放电状态时:
对SOCa1、SOCa2、SOCa3……SOCan的大小进行排序,将其中的最小值定义为SOCamin,根据公式(5)计算该相最小值与各功率单元之间的差值,定义为ΔSOCai(i=1,2,3…n)
ΔSOCai=|SOCamin-SOCai| (5)
S9:根据ΔSOCai(i=1,2,3…n)的大小将能量不均衡状态分为三种情况,并计算对应的相内能量均衡系数,分别为:
S91、当ΔSOCai=0时,此时该功率单元能量值与该相中的最大值SOCamax或最小值SOCamin相同,该功率单元与最大值或最小值之间为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内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kai=kmin=1;
S92、当0<ΔSOCai≤SOCaT时,此时该功率单元能量值小于最大值SOCamax或大于最小值SOCamin,但差值不超过SOCaT,为近似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内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
Figure FDA0002388302420000041
S93、当ΔSOCai>SOCaT时,此时该功率单元能量值与最大值SOCamax或最小值SOCamin之间的差值大于SOCaT,为不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内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kai=kamax
其中SOCaT为系统近似均衡状态与不均衡状态之间的阈值,kamax为A相相内最大均衡系数,base为指数均衡函数的底数,SOCaT、kamax、base根据储能介质的性质和储能系统装置额定功率设定;
S10:根据步骤S9分析构造出用于分析计算A相相内能量均衡系数的A相相内能量均衡函数,该函数为分段函数,将ΔSOCai作为自变量代入A相相内能量均衡函数,对应因变量即为得到的A相相内能量均衡系数;
S11:在载波移相调制模块中将步骤S10中得到的A相相内能量均衡系数与该相对应各功率单元的PWM载波相乘,调整载波幅值,增加相内不平衡功率单元功率开关管的工作时间,对储能单元进行差异化存储或释放能量,最终实现级联H桥储能系统的A相储能单元能量均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能量均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相能量均衡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2:采集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中B相储能介质中存储能量的状态信息,包括SOCb1、SOCb2、SOCb3……SOCbn
S12:
S121、当储能系统处于充电状态时:
对SOCb1、SOCb2、SOCb3……SOCbn的大小进行排序,将其中的最大值定义为SOCbmax,根据公式(6)计算最大值与各功率单元之间的差值,定义为ΔSOCbi(i=1,2,3…n)
ΔSOCbi=SOCbmax-SOCbi (6)
S122、当储能系统处于放电状态时:
对SOCb1、SOCb2、SOCb3……SOCbn的大小进行排序,将其中的最小值定义为SOCbmin,根据公式(7)计算最小值与各功率单元之间的差值,定义为ΔSOCbi(i=1,2,3…n)
ΔSOCbi=|SOCbmin-SOCbi| (7)
S13:根据ΔSOCbi(i=1,2,3…n)的大小将能量不均衡状态分为三种情况,并计算对应的均衡系数,分别为:
S131、当ΔSOCbi=0时,此时该功率单元能量值与该相中的最大值SOCbmax或最小值SOCbmin相同,该功率单元与最大值或最小值之间为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内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kbi=kmin=1;
S132、当0<ΔSOCbi≤SOCbT时,此时该功率单元能量值小于最大值SOCbmax或大于最小值SOCbmin,但差值不超过SOCbT,为近似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内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
Figure FDA0002388302420000051
S133、当ΔSOCbi>SOCbT时,此时该功率单元能量值与最大值SOCbmax或最小值SOCbmin之间的差值大于SOCbT,为不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内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kbi=kbmax
其中SOCbT为系统近似均衡状态与不均衡状态之间的阈值,kbmax为B相相内最大均衡系数,base为指数均衡函数的底数,SOCbT、kbmax、base根据储能介质的性质和储能系统装置额定功率设定;
S14:根据步骤S13分析构造出用于分析计算B相相内能量均衡系数的B相相内能量均衡函数,该函数为分段函数,将ΔSOCbi作为自变量代入B相相内能量均衡函数,对应因变量即为得到的B相相内能量均衡系数;
S15:在载波移相SPWM调制模块将步骤S14中得到的B相相内能量均衡系数与该相对应各功率单元的PWM载波相乘,调整载波幅值,增加相内不平衡功率单元功率开关管的工作时间,对储能单元进行差异化存储或释放能量,最终实现级联H桥储能系统的B相各储能单元能量均衡。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能量均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相能量均衡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6:采集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中C相储能介质中存储能量的状态信息,包括SOCc1、SOCc2、SOCc3……SOCcn
S17:
S171、当储能系统处于充电状态时:
对SOCc1、SOCc2、SOCc3……SOCcn的大小进行排序,将其中的最大值定义为SOCcmax,根据公式(8)计算最大值与各功率单元之间的差值,定义为ΔSOCci(i=1,2,3…n)
ΔSOCci=SOCcmax-SOCci (8)
S172、当储能系统处于放电状态时:
对SOCc1、SOCc2、SOCc3……SOCcn的大小进行排序,将其中的最小值定义为SOCcmin,根据公式(9)计算最小值与各功率单元之间的差值,定义为ΔSOCci(i=1,2,3…n)
ΔSOCci=|SOCcmin-SOCci| (9)
S18:根据ΔSOCci(i=1,2,3…n)的大小将能量不均衡状态分为三种情况,并计算对应的均衡系数,分别为:
S181、当ΔSOCci=0时,此时该功率单元能量值与该相中的最大值SOCcmax或最小值SOCbmin相同,该功率单元与最大值或最小值之间为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内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kci=kmin=1;
S182、当0<ΔSOCci≤SOCcT时,此时该功率单元能量值小于最大值SOCbmax或大于最小值SOCbmin,但差值不超过SOCcT,为近似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内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
Figure FDA0002388302420000061
S183、当ΔSOCci>SOCcT时,此时该功率单元能量值与最大值SOCbmax或最小值SOCbmin之间的差值大于SOCcT,为不均衡状态,此时所述相内能量均衡系数计算式为:kci=kcmax
其中SOCcT为系统近似均衡状态与不均衡状态之间的阈值,kcmax为C相相内最大均衡系数,base为指数均衡函数的底数,SOCcT、kcmax、base根据储能介质的性质和储能系统装置额定功率设定;
S19:根据步骤S18分析构造出用于计算C相相内能量均衡系数的C相相内能量均衡函数,该函数为分段函数,将ΔSOCci作为自变量代入C相相内能量均衡函数,对应因变量即为得到的C相相内能量均衡系数;
S20:在载波移相调制模块将步骤S19中得到的C相相内能量均衡系数与该相对应各功率单元的PWM载波相乘,调整载波幅值,增加相内不平衡功率单元功率开关管的工作时间,对储能单元进行差异化存储或释放能量,最终实现级联H桥储能系统的C相储能单元能量均衡。
CN202010106889.7A 2020-02-20 2020-02-20 一种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能量均衡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12115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6889.7A CN111211572A (zh) 2020-02-20 2020-02-20 一种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能量均衡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6889.7A CN111211572A (zh) 2020-02-20 2020-02-20 一种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能量均衡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11572A true CN111211572A (zh) 2020-05-29

Family

ID=70788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06889.7A Pending CN111211572A (zh) 2020-02-20 2020-02-20 一种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能量均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1157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4220A (zh) * 2020-12-02 2021-03-26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 采用直流环流控制实现级联电池储能系统离线均衡的方法
CN114389330A (zh) * 2021-12-02 2022-04-22 西安奇点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级联式储能系统的soc均衡控制方法
CN114844174A (zh) * 2022-06-07 2022-08-02 绍兴建元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级联h桥储能系统的相间soc均衡控制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6722A (zh) * 2013-05-30 2013-09-11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调峰调频发电公司 应用于h桥级联型电池储能系统相内soc均衡控制方法
CN106058339A (zh) * 2016-07-28 2016-10-26 东南大学 一种含辅助功率环的储能系统soc均衡控制方法
CN107919674A (zh) * 2017-12-11 2018-04-17 广州智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电池的均衡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879735A (zh) * 2018-05-28 2018-11-23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中压储能soc均衡控制方法
CN109245123A (zh) * 2018-11-07 2019-01-18 威凡智能电气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级联型储能系统多机并联虚拟同步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9347350A (zh) * 2018-11-14 2019-02-15 中南大学 一种三相多电平变流器及其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6722A (zh) * 2013-05-30 2013-09-11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调峰调频发电公司 应用于h桥级联型电池储能系统相内soc均衡控制方法
CN106058339A (zh) * 2016-07-28 2016-10-26 东南大学 一种含辅助功率环的储能系统soc均衡控制方法
CN107919674A (zh) * 2017-12-11 2018-04-17 广州智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电池的均衡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879735A (zh) * 2018-05-28 2018-11-23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中压储能soc均衡控制方法
CN109245123A (zh) * 2018-11-07 2019-01-18 威凡智能电气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级联型储能系统多机并联虚拟同步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9347350A (zh) * 2018-11-14 2019-02-15 中南大学 一种三相多电平变流器及其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郑征等: "链式储能系统储能单元能量均衡控制策略研究", 《电网技术》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4220A (zh) * 2020-12-02 2021-03-26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 采用直流环流控制实现级联电池储能系统离线均衡的方法
CN114389330A (zh) * 2021-12-02 2022-04-22 西安奇点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级联式储能系统的soc均衡控制方法
CN114844174A (zh) * 2022-06-07 2022-08-02 绍兴建元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级联h桥储能系统的相间soc均衡控制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11572A (zh) 一种级联h桥型储能系统能量均衡控制方法
Cheng et al. A diode-clamped multi-level inverter for the StatCom/BESS
CN109120169B (zh) 一种用于级联型两级式逆变器的均压控制方法
Zhou et al. Adaptive DC-link voltage control for 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s based on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CN115663864A (zh) 一种高压直流级联储能系统及其控制保护方法
CN113991715A (zh) 非理想电网下中压直挂不对称混合储能系统控制方法
CN109802434B (zh) 三相级联光伏逆变器并网电流均衡控制系统
Tang et al. Model predictive direct power control of energy storage quasi-Z-source grid-connected inverter
CN114362549B (zh) 基于非隔离型背靠背拓扑的级联多电平变流器及其控制策略
Lin et al. Three-phase three-level active power filter with a clamped capacitor topology
CN215990290U (zh) 一种储能子模块及其构成的高压大容量直挂式储能系统
Lee et al. A supercapacitor remaining energy control method for smoothing a fluctuating renewable energy power
Hussain et al. Current controlled operation of cascaded H-bridge converter for fast SoC balancing in grid energy storage
Luo et al. Balance Control of SOC for MMC-BESS With Power Fluctuation Suppression, PCC Voltage Regulation, and Harmonic Mitigation in Grid-Connected Wind Farm
CN113162207A (zh) 一种并离网储能系统的超级电容预充电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13765428A (zh) 一种有源中点钳位型三电平变流器及其调控方法
Wong et al. Voltage Balance Control of Cascaded H-Bridge Rectifier-Based Solid-State Transformer with Vector Refactoring Technology in αβ Frame
Behrouzian et al. A proposed capacitor voltage-balancing strategy for double-Y STATCOM operated under unbalanced conditions
Bayhan et al. A T-Type converter-based Electric Vehicle Charger with Active Power Filter Functionality
Wang et al. The capacitor voltage balancing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hierarchical theory in Cascaded H-bridge SSSC
CN114123815B (zh) 一种数据中心ups整流器直流输出电压调节方法
Behrouzian et al. Operating range extension of cascaded H-bridge star using hybrid converter topology for STATCOM under unbalanced conditions
Safayatullah et al. Control of Electric Vehicle Fast Charger based on Vienna Rectifier and Dual Active Bridge DC-DC Converter
Zhao et al. Design of the hybrid flexible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AC electric arc furnace
Chen et al. A capacitor voltage balancing control method for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on variable threshold interval sub-modules group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