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06324B - 用于织造机的梭口机器的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织造机的梭口机器的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06324B
CN111206324B CN201911171555.1A CN201911171555A CN111206324B CN 111206324 B CN111206324 B CN 111206324B CN 201911171555 A CN201911171555 A CN 201911171555A CN 111206324 B CN111206324 B CN 1112063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machine
impeller
cooling devic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7155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06324A (zh
Inventor
格雷戈里·居约马尔
弗朗索瓦·波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ubli Faverges SCA
Original Assignee
Staubli Faverges S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ubli Faverges SCA filed Critical Staubli Faverges SCA
Publication of CN111206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63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063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63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JAUXILIARY WEAVING APPARATUS; WEAVERS' TOOLS; SHUTTLES
    • D03J1/00Auxiliary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or associated with looms
    • D03J1/008Cooling system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JAUXILIARY WEAVING APPARATUS; WEAVERS' TOOLS; SHUTTLES
    • D03J1/00Auxiliary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or associated with looms
    • D03J1/003Devices for lubricating machine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63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mounting fan or blower rotors on 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281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fans or blowers
    • F04D29/28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fans or blowers the leading edge of each vane being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rotation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0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 F04D29/62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624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26Mounting or removal of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30/00Manufacture
    • F05D2230/50Building or constructing in particular ways
    • F05D2230/51Building or constructing in particular ways in a modular way, e.g. using several identical or complementary parts or fe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织造机的梭口机器的冷却装置(40),该冷却装置(40)适合于由轴(7)驱动并且包括冷却装置主体(61)以及叶轮(52),该冷却装置主体限定连接主体(61)的入口通道(62)和出口通道(63)的空气循环通道(69),叶轮(52)适合于通过轴旋转,设置在空气循环通道中并且包括翅片(53)。为了获得易于实施、紧凑、安全且易于安装在已有的织造机上的装置,叶轮(52)适合于组装在轴(7)上并包括多个互补的扇区部(56),每个扇区部包括至少一个翅片以及径向开口(58),扇区部适合于通过径向开口而安装在轴上,径向开口在小于或等于轴的直径的开口宽度(L58)上设置在扇区部的径向边缘(59)。

Description

用于织造机的梭口机器的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织造机的梭口机器(shedding machine)的冷却装置以及梭口机器和织造机。
本发明涉及织造机及其梭口机器的领域,尤其涉及多臂机构(dobby)和凸轮机构的领域,多臂机构和凸轮机构通过控制织造机的综框框架来确定由织造机制造的织物的编织式样。
背景技术
FR3,043,098B1描述了织造机的示例性梭口机器,其包括适合于致动织造机的综框框架的摆动杆,这些杆被安装成围绕共用轴旋转。杆由机器的控制轴驱动,控制轴从框架外部被致动。这种已知机器还包括润滑系统,该润滑系统包括泵以及用于向待润滑的机器的构件、特别是杆和共用轴之间的连接件分配润滑剂的构件。在这台机器中,为了以高速率致动笨重的综框框架,包括摆动杆和控制轴的嵌入的机械系统承受高速和重载。机器的许多部件承受摩擦应力,因此尽管进行了润滑,但仍会散发出大量的热量,尤其是机器在周围温度本身相对较高的环境中(例如在夏季)使用时。热量的这种发出限制了机器的工作速度,可能损坏机器并可能对直接环境有害。
已知另一种梭口机器,其配备有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附接在机器的框架上,以便排出产生的热量。该冷却系统包括空气循环热交换器,该空气循环热交换器由电动马达致动。出于安全原因,应保证电动马达在机器的运行期间运行,这构成了这种已知系统的主要缺点。为此,特别需要根据机器的运行以及在冷却系统故障时安全系统的运行来确保电动马达的电能的供应、电动马达的控制和调节。由于那么大量的措施,该已知系统相对昂贵,体积庞大并且难以实施。
此外,需要改进不必配备冷却系统或者其冷却系统缺乏效率的已有的梭口机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旨在通过提出一种易于实施、紧凑、安全且易于安装在已有的梭口机器上的用于梭口机器的冷却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织造机的梭口机器的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适合于由梭口机器的控制轴或织造机的轴驱动,并且包括:
-冷却装置主体,该冷却装置主体限定连接主体的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的空气循环通道,以及
-叶轮,该叶轮适合于通过轴旋转,设置在空气循环通道中并且包括翅片,当叶轮通过轴旋转时,翅片能够使空气在空气循环通道中循环。
根据本发明,叶轮适合于组装在轴上并包括多个互补的扇区部,每个扇区部包括:
-至少一个翅片,以及
-径向开口,扇区部适合于通过该径向开口而安装在轴上,该径向开口在小于或等于轴的直径的开口宽度上设置在扇区部的径向边缘。
本发明的基础的一个构思是提出,叶轮一方面具有分离构造,另一方面具有组装构造,在分离构造中,扇区部彼此分离使得它们各自的径向开口在设置在形成它们的轮廓的径向边缘时径向地呈现,而在组装构造中,扇区部彼此组装,使得它们各自的径向开口一起形成叶轮的驱动开口。然后,通过径向开口的组合所获得的驱动开口有利地限定了闭合轮廓,以捕获织造机的轴。换言之,每个径向开口形成围绕织造机的轴的驱动开口的一部分。
由于本发明,冷却装置易于实施,因为不需要提供用于驱动叶轮的特定装置,当叶轮处于组装构造时,该叶轮能够直接由梭口机器的轴驱动,或者由不属于梭口机器的织造机的另一个轴经由驱动开口驱动。优选地,选择属于织造机的机械驱动链且用于驱动梭口机器的摆动输出杆的轴,例如,梭口机器的控制轴或优选驱动梭口机器的控制轴的织造机的驱动轴。
与带有特定的马达的现有技术的冷却系统相比,本发明的冷却装置的体积要小得多,在本发明的冷却装置中不需要马达。也不需要提供皮带或任何等效的传动装置来驱动叶轮,这确保了冷却装置的简单性和紧凑性。
如果选择用于驱动叶轮的织造机的轴是属于织造机和/或梭口机器的机械驱动链的轴,则可以容易地使本发明的冷却装置安全。事实上,由此肯定的是,叶轮在织造机和/或梭口机器运行的同时被设定为旋转。
由于叶轮被分成多个互补的扇区部并且当叶轮处于组装构造时这些扇区部分布在轴的圆周上,因此冷却装置可以容易地安装在已有的梭口机器上。因此,“互补”尤其是指每个扇区部覆盖有限的角度部分(例如180°)或小于180°的角度部分(例如90°)。一个扇区部的径向边缘抵靠另一个扇区部的径向边缘而得到的扇区部的互补的组件总共覆盖围绕中心轴线的360度。为了将叶轮组装在轴上,提供处于分离构造的叶轮,并将叶轮的扇区部依次附接于轴的圆周的各个对应部分,扇区部在这种在轴上的放置过程中或这种在轴上的放置结束时组装在一起。实际上,每个径向开口在小于或等于轴的直径的开口宽度上敞开,每个扇区部都可以径向附接在轴上,使得径向开口容纳轴的圆周的一部分,该部分对应于由所讨论的扇区部覆盖的角度部分。因此,一旦所有的扇区部都被附接在轴上,叶轮就处于组装构造,其中驱动开口被轴穿过,然后轴被捕获在驱动开口中。由于这样的设置,叶轮因此可以安装在织造机或梭口机器的轴的中间部分,而不必通过轴的端部而在轴上滑动,这避免了梭口机器和/或织造机的拆卸。
由于叶轮的这种更容易的组装方式,可以容易地想到冷却装置是可选的的新梭口机器或织造机。然后在使用者需要冷却装置时将它结合到梭口机器或织造机中。
本发明的其他有利特征在下文中限定:
-每个扇区部的径向开口在小于或等于180°的圆弧上构成圆形敞开轮廓。
-叶轮的扇区部能够轴向或径向地围绕轴组装。
-装置包括能够将叶轮的互补的扇区部的组件彼此锁定的固定装置。
-主体包括能够围绕轴组装的至少两个部分,这些部分中的至少一个部分包括设置在该部分的径向边缘的径向开口:该径向开口构成大于轴的直径的开口宽度,或者该径向开口在小于或等于180°的圆弧上构成圆形敞开轮廓。
-入口通道被轴穿过;出口通道相对于轴是径向的;并且叶轮离心地驱动空气从入口通道朝出口通道流动。
-冷却装置在出口通道包括用于固定热交换器的装置,该热交换器被设计成当梭口机器装上冷却装置时,确保梭口机器与通过空气循环通道循环的空气之间的热交换。
-冷却装置还包括嵌在冷却装置中的热交换器。
-主体包括蜗壳,该蜗壳围绕叶轮的外壳部分延伸,以引导空气通过主体的空气循环通道循环。
-冷却装置还包括占据入口通道的空气过滤器。
-空气过滤器包括:被轴穿过的过滤器开口;用于过滤循环空气的衬里,该衬里封闭入口通道以过滤循环空气;以及衬里固定件,衬里通过该衬里固定件被紧固在入口通道处,该衬里固定件包括两个组装的互补部分,该互补部分沿轴轴向地分布并形成容纳过滤用的衬里的壳体,衬里固定件的每个部分都包括径向开口,该径向开口被轴穿过,该径向开口在大于轴的直径的开口宽度上设置在衬里固定件的受影响的部分的径向边缘,或者该径向开口在小于或等于180°的圆弧上构成圆形敞开轮廓。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织造机的多臂机构或凸轮机构类型的梭口机器,包括:
-框架;
-穿过框架的输出杆;
-包含在框架中的共用轴,输出杆安装在该共用轴上;
-梭口机器的控制轴,该控制轴穿过框架并驱动输出杆围绕共用轴交替摆动地运动;以及
-润滑剂回路,其包括:
·用于将润滑剂输送到梭口机器中的管道,以及
·用于使润滑剂在润滑剂回路中循环的泵;以及
-根据前述所述的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被紧固到框架上,叶轮被控制轴穿过并被固定到控制轴上,控制轴使叶轮旋转以冷却梭口机器。
本发明的其他有利特征在下文中限定:
-该机器包括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被集成到框架中并在通过叶轮循环的空气与梭口机器、特别是在润滑剂回路中循环的润滑剂之间形成热桥。
-冷却装置包括嵌入冷却装置中的热交换器,该嵌入的热交换器属于冷却装置并且形成空气-润滑剂交换器,该空气-润滑剂交换器与润滑剂回路串联连接并在在润滑剂回路内循环的润滑剂与通过叶轮循环的空气之间形成热桥。
-机器包括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传热流体回路,该传热流体回路在润滑剂回路与由叶轮循环的空气之间形成热桥。
-控制轴驱动泵,使用于梭口机器的润滑剂循环。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根据前述的梭口机器的织造机。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多臂机构或凸轮机构类型的梭口机器的织造机,该梭口机器包括:
-框架;
-穿过框架的输出杆;
-包含在框架中的共用轴,输出杆安装在该共用轴上;
-梭口机器的控制轴,该控制轴穿过框架并驱动输出杆围绕共用轴摆动地运动;以及
-润滑剂回路,包括:
·用于将润滑剂输送到梭口机器中的管道,以及
·用于使润滑剂在润滑剂回路中循环的泵;以及
-根据前述的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被紧固到织造机上,叶轮被织造机的与梭口机器的控制轴分开的驱动轴穿过,并固定到驱动轴上,该驱动轴驱动叶轮的旋转以冷却梭口机器。
附图说明
根据下面给出本发明的优选的但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更加详细地呈现,该描述参考下面列出的附图:
-图1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梭口机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梭口机器的主视图,其中为了示出冷却装置的内部而省略了冷却装置的一些部件;
-图3是沿着图2的剖线III-III的局部剖视图,其中为了示出该梭口机器的内部而省略了该机器的梭口机器的上盖;
-图4是单独显示的前述附图的冷却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属于前述附图的梭口机器的叶轮和轴的分解立体图;以及
-图6是属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梭口机器的叶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5示出了被设计用于装到织造机上的梭口机器1,织造机本身未被示出。机器1是旋转的多臂机构,也就是说,是一种特定类型的梭口机器。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提出机器1是凸轮机构。
机器1的功能在于致动织造机的综框框架并由此确定由织造机生产的织物的编制式样。机器1包括框架3,框架3在上部包括可移除的盖4。框架3构成了机器1的外壳,其基本上是封闭的并且是刚性的,界定了机器1的内部容积5,该内部容积5的一部分在图3中可见。在本文件中,除非另有说明,框架3被认为是机器1的固定部分。
在内部容积5中,机器1包括在框架3内部由该框架3支撑的共用轴12,有时也称为“杆的轴”。通过图2中的轴线示意性示出了轴12。在FR3,043,098中更详细地描述和示出了适合于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共用轴。轴12设置在盖4与框架3的底部之间。轴12有利地相对于框架是固定的,同时在其端部由牢固附接于框架3的一对压板支撑。
机器1包括输出杆14,有时称为“叶片”。实际上,例如可以设置六个到十六个杆。每个杆14优选是平直而薄的,例如如同板一样。杆14沿轴12并排分布,每个杆14在垂直于轴12的平面中延伸。杆14经由轴承或滚动轴承而由轴12支撑,以便可围绕轴12单独地旋转。每个杆14部分地容纳在内部容积5中并且穿过框架3、特别是盖4,以伸到外部,杆14在外部被联结到综框框架以致动它们,并由此形成梭口(shed)。
机器1包括控制轴7,其围绕其自身的轴线X7旋转。控制轴7是机器1的轴,它属于织造机。控制轴7穿过机器1的框架3,使得一个轴向部分8延伸到容积5的外部,而另一个轴向部分9延伸到内部,如图3所示。在织造机的运行期间,轴7通过属于织造机的马达经由部分8而在机器1的外部旋转。由此被驱动的轴7通过容纳在内部容积5中的传动装置驱动杆14以交替摆动的运动围绕共用轴旋转,该传动装置根据机器1是多臂机构还是凸轮机构而不同。
机器1包括呈闭环的润滑剂回路20。润滑剂例如是润滑油。回路20在内部容积5中分配和回收润滑剂,以润滑和冷却机器1的各个子组件、特别是机械连接件,例如,杆14围绕共用轴12的枢轴接头、轴(特别是轴7)的不同的支撑轴承以及用于将轴7的旋转传递到杆14的摆动旋转运动的装置,通常包括圆锥齿轮、在多臂机构情况下的读取系统或用于凸轮机构的凸轮系统。
润滑剂23通过容纳在容积5中的回路20的泵在回路20中循环,润滑剂的循环由图中的箭头以实线和连续线示出。润滑剂还有利地通过附接于框架3的回路20的过滤装置(这里是粗滤器22和细滤器24)过滤。润滑剂回路20包括按照润滑剂的以下循环顺序通过回路20的各个管道29而流体串联连接的以下部件:
-用于回收已经用于润滑机器的各个部分的润滑剂的桶21,桶21形成在框架3的底部,
-与桶21连接的粗滤器22,
-泵23,该泵围绕轴7紧固,由轴7驱动并且例如通过容纳在容积5中的回路20的管道27与过滤器22连接,
-细滤器24,该细滤器例如通过容纳在容积5中的回路20的管道28与泵23连接,
-热交换器25,该热交换器通过延伸到框架3外部的回路20的管道29与细滤器24连接,
-用于向容纳在内部容积中的待润滑的机器1的各部分分配润滑剂的一组装置(未被示出),这些装置通过容纳在容积5中的管道31的端部供应润滑剂,管道31又由回路20的管道30供应,回路20的管道30延伸到框架3外部以将管道31连接至交换器25。
该组分配装置例如形成出现在需要被润滑和/或冷却的机器1的前述不同的内部子组件上的管道和/或通道的网络。
为了由轴7驱动,泵23被设置成被轴线X7穿过。特别地,容纳在容积5中的轴7的部分8的端部驱动泵23。因此,当机器1运行时,确保润滑剂的循环。
机器1包括冷却装置40,该冷却装置在图1至图3中显示为安装在框架3上,而在图4中单独显示为具有轴7。当将其安装在机器1上时,装置40试图通过来自机器1外部的空气的强制对流来冷却机器1。在本例子中,装置40试图通过冷却回路20的润滑剂来冷却机器1。
在本例子中,装置40还包括嵌在装置40上的交换器25。当将装置40装到机器上时,交换器25被集成到润滑剂回路20中。当不将装置40装到机器上时,回路20不再包括交换器25。因此,在本例子中,交换器25属于装置40。
优选地,装置40完全延伸到框架3外部并通过框架3牢固附接于机器1。装置40与机器1的紧固优选是可移除的,使得装置40可以被附接于机器1并可以再从机器1上拆下,而不对机器1进行其他重大修改、特别是不打开盖4且不拆卸轴7。在本例子中,装置40嵌有交换器25,在机器1上不存在该装置要求将润滑剂回路20重新连接至管道29和30的位置,以在不存在交换器25的情况缩短回路并将过滤器24直接连接至管道31。因此,可选地,可以在已有的织造机上装上该装置。
优选地,装置40通过在图4中可见的螺钉41或从框架3的外部可接近的任何功能上等效的附接装置而附接于框架3的外表面。这可以在无需拆卸机器1的情况下使装置40的紧固件可拆卸。
冷却装置40通过借助于交换器25使空气循环以使机器1的润滑剂冷却而工作。为此,冷却装置40包括用于引导空气的冷却装置主体61和用于使空气循环的叶轮52,使得空气因此由主体61引导。在交换器25嵌在冷却装置40上的情况下,当组装装置40时,交换器25被附接于主体61。
主体61在此构成冷却装置40的定子部分,即其固定部分,叶轮52是冷却装置40的转子部分,即其适合于相对于固定部分旋转的部分。
所示的交换器25相对于空气的循环方向位于主体61的下游,也就是说,位于下文限定的出口通道63的下游。因此,本例子的交换器25是与润滑剂回路20串联连接的空气-润滑剂交换器,装置40迫使空气循环通过交换器。例如,它是具有板、管、翅片等的交换器。
优选地,润滑剂在交换器25中在图3中从右向左横向流动,而空气在垂直方向上(这里是从下到上)流动,如图2和图4所示。优选地,空气在方向向上时从交换器25通过顶部逸出到机器1外部。
润滑剂和空气在交换器25中扩散,而不彼此物理接触,也就是说,润滑剂和空气彼此不接触并且不混合。然而,可以说润滑剂和空气热接触,由于它们通过热桥分离,促进了它们之间的热传递。实际上,交换器25在分别通过泵23和装置40循环的、在交换器25内循环的润滑剂和空气之间形成热桥。在本例子中,热桥有利地包括具有高导热率的壁,该壁优选在大的表面积上具有高导热率,例如是金属的。这些壁将循环的空气和润滑剂分开,从而促进从润滑剂到循环的空气的热传递。因此,通过来自交换器25的空气冷却的润滑剂被允许以降低的温度进入管道30,并且在机器1内循环时冷却机器1的不同部件。冷却装置40的叶轮52由任何适当的材料制成,例如金属、复合材料或聚合塑料。在图2和图4中可见的本例子的叶轮52是离心式叶轮,也就是说,叶轮52的旋转在叶轮52的自身轴线X52(称为“中心轴线”)附近产生真空,真空轴向抽吸空气,叶轮52使空气旋转,叶轮52通过由旋转产生的离心作用将空气径向排出。
更一般地,叶轮52是被设计为围绕轴线X52旋转以使空气循环的轮。特别地,叶轮是螺旋型的。
叶轮52包括翅片53或叶片。翅片53围绕轴线X52规则地分布成圆形,当将冷却装置安装在机器1上时,轴线X52与轴线X7同轴。每个翅片53相对于轴线X52基本沿着其自身的径向方向延伸。每个翅片53有利地具有圆顶状的叶片形状,限定相对于叶轮52沿径向内侧方向转动的凹侧和相对于叶轮52沿径向外侧方向转动的凸侧。径向内侧方向和径向外侧方向对于每个翅片53是特定的。
叶轮52有利地包括冠部54,翅片53通过它们的轴向端部中的一个轴向端部牢固附接于冠部54。冠部54基本上在正交于轴线X52的平面中延伸并且与轴线X52同轴。翅片53全部设置在冠部54的同一面的外部轮廓上。
叶轮52包括驱动开口55或毂,一旦将叶轮52安装在机器1上,驱动开口55或毂被叶轮52的轴线X52同轴地穿过并因此被轴线X7穿过。在本例子中,叶轮52通过其开口55安装在轴7上、有利地安装在外部轴向部分8上,以便在机器1的运行期间通过轴7而围绕轴线X7旋转。因此,在不使用调节或控制装置的情况下,特别可靠地确保了叶轮52和轴7的同时旋转特性。还确保了泵23与叶轮52同时运行。此外,叶轮52的速度遵循织造机的速度,并因此响应在较高速度下产生的温度升高。
优选地,开口55在冠部54的内部轮廓处形成在冠部54的中心处。开口55有利地具有与轴线X52同轴的短圆柱形套筒形状,其具有圆形基部。圆柱形形状有利地与轴7具有相同的直径,这决定了开口55的互补特性,使得它可被组装在轴7上。该套筒或更一般而言开口55在其内壁上有利地包括轴向沟槽,以通过夹紧(这里是夹紧轴7)来便于叶轮52与其驱动轴的旋转固定。开口55的内径等于或接近轴7的台阶的外径,叶轮52适合于紧固在轴7的台阶上。
在所示的例子中,开口55的形状总体上是环形的,但是可以替代地是适合于承载在轴7上并且在轴7的外径上形成凸缘的正方形或任何等效的形状。
叶轮52包括多个互补的扇区部56,这里是两个扇区部56。如图4所示,在叶轮52的分离构造中,扇区部56是分离的。如图2所示,在叶轮52的组装构造中,扇区部56组装在一起。每个扇区部56仅形成叶轮52围绕轴7并因此围绕轴线X52的一个角度部分。每个扇区部56是叶轮52的独立于其他扇区部56的不同部分,并且在形状上是互补的,以便通过扇区部的组装来形成叶轮52。由每个扇区部56形成的角度部分的总和等于360度,从而一旦组装它们就构成整个叶轮52。在此,例如,两个扇区部56中的每一个形成180度的角度部分。提出每个扇区部56形成180度或更小的角度部分。例如,可以设置四个扇区部56,每个扇区部覆盖90度的角度部分。
在所示的例子中,每个扇区部56形成半个叶轮。每个扇区部56有利地由单个部分构成,该单个部分优选是一件式的。优选地,每个扇区部56具有与其他扇区部56相同的形状。优选地,每个扇区部56是通过将材料在模具中成型或注射而获得的,该模具对于叶轮52的所有扇区部56都是相同的。
每个扇区部56包括叶轮52的至少一个翅片53,这里是叶轮52的十五个翅片53。优选地,每个扇区部56与其他扇区部56包括叶轮52的相同数量的翅片53。
每个扇区部56优选包括冠部54的一部分,这里是半个冠部。
每个扇区部56包括径向边缘59。径向边缘59由扇区部56的脊形成,也就是说,由其闭合的外部轮廓形成。优选地,一旦安装了扇区部56,径向边缘59在垂直于轴线X52和垂直于轴7的平面中延伸。一旦组装了扇区部56,每个扇区部56的径向边缘59优选形成叶轮52的外圆周的一部分,该外圆周优选也是冠部54的外圆周。
如图4所示,每个扇区部56包括径向开口58,该径向开口58在扇区部的组装构造中形成开口55(即,其轮廓)的一部分,此处是形成开口55的套筒的一部分。每个径向开口58设置在扇区部56的径向边缘59,也就是说在该径向边缘59中形成空腔。优选地,径向开口58设置在径向边缘59的不形成叶轮52的外圆周但一旦扇区部56被组装就穿过叶轮52的中心的部分。
在叶轮52的分离构造中,每个径向开口58是径向敞开的,以侧向地允许轴7插入径向开口58中。当扇区部56处于分离构造时,每个径向开口58描述了呈圆弧或圆柱形部分的形式的轮廓,从而可以围绕轴7设置扇区部56,而不必使开口55滑过轴7的端部。在存在两个扇区部56并且每个扇区部覆盖180°的角度部分的本例子中,每个径向开口58有利地为半圆形或半圆柱形的形式。
更具体而言,每个径向开口58在相对于轴线X52的径向方向上以开口宽度L58敞开。另外,每个径向开口58在平行于轴线X52的两个相反的轴向方向上敞开。对于每个扇区部56,径向开口58的圆弧或圆柱形部分的形状与轴线X52同轴。还可以认为,对于每个扇区部56,径向开口58的圆弧或圆柱形部分的形状与由该相同的扇区部56形成的叶轮52的外圆周部分同轴。
根据优选的限定,开口宽度L58表示连接径向开口58的敞开轮廓(在此为圆弧)的两端的距离。开口宽度L58在垂直于轴线X52的平面中测量。在每个扇区部56覆盖180°的角度部分的本例子中,形成开口58的敞开轮廓的圆弧的直径等于开口宽度L58。每个扇区部开口56在叶轮52的厚度上延伸。
在附图所示的情况下,为了允许扇区部56、特别是径向开口58相对于轴7径向地定位在轴7上,当叶轮52处于分离构造时,开口58构成等于180°的圆弧。换言之,提出了径向开口58在径向上敞开得足以使轴7径向插入开口58中,优选径向插入开口58的底部,这允许扇区部尽可能紧密地组装到轴上。为了将扇区部56安装在轴7上,不需要使扇区部56轴向滑过轴7的端部(这是轴向插入)。在径向或轴向组装时,将扇区部56依次或同时放到轴7上,直到获得组装构造。
在至少一个扇区部56覆盖至少180°(例如90°)的角度部分的情况下,相关扇区部的径向开口构成小于180°的圆弧,例如,角度值等于有关扇区部所覆盖的角度部分的角度值的圆弧。
更一般地,每个径向开口58覆盖小于或等于半个圆周(即,小于180度)的角度部分。
优选地,与在本例子中一样,径向边缘59的其上以空腔形成有径向开口58的部分将叶轮52的外圆周连接至靠近轴线X52的更中心的部分。在此,径向边缘59的形成有开口58的部分是笔直的且沿直径方向的。径向开口58在此位于径向边缘59的该笔直部分的中间。优选地,如本例子的情况那样,提出径向边缘59的带有径向开口58的部分和由扇区部56形成的冠部54的圆周部分一起构成扇区部56的整个径向边缘59。
扇区部56最初处于分离构造,其中它们彼此分离,每个扇区部嵌有由每个扇区部56的径向开口58形成的开口55的一部分。扇区部56直接环形地组装在轴7上,以便原位形成叶轮52,然后如此形成的叶轮52处于其组装构造。轴7在扇区部56的组装构造中被捕获在开口55中。扇区部56的组装形成开口55,特别是闭合开口55的轮廓。具有闭合轮廓的开口55通过组合由每个扇区部56带有的相应的径向开口58而获得。在这方面,扇区部56的径向开口58是互补的。扇区部56的组装将叶轮52定位并径向固定在轴7上,使得叶轮52与轴线X7同轴。该组装还将叶轮52围绕轴线X7旋转地连接至轴7。
通过围绕轴7组装叶轮52的扇区部56,叶轮52由轴7承载,通过轴7形成凸缘,并通过轴7旋转。
如附图中的情况那样,例如,扇区部56的组装径向地进行,也就是说,通过将扇区部56沿着对于每个扇区部56特定的径向方向彼此组装并使其围绕轴线X52分布而进行。
替代地,可以提出扇区部56的轴向组装,也就是说,每个扇区部56与其他扇区部沿着平行于轴线X52的相同方向组装。在这种情况下,例如,首先将两个相邻的扇区部56径向附接于轴7,使得两个扇区部56沿轴7轴向地偏离,然后使两个扇区部56在轴向上彼此更靠近,以便获得它们的组装。
可以提出,特别是在扇区部56的径向组装的情况下,在组装构造中,扇区部56的相应的径向边缘59重合,也就是说,它们彼此抵靠地附接,使得冠部54由成对接触的径向边缘59形成的径向接头穿过。
优选地,使用螺钉或执行相同功能的优选可逆的任何固定装置将扇区部56锁定在它们的组装构造。在此,固定装置包括两个螺栓49,它们插入由每个扇区部56带有的孔口57中。图4中示出了属于同一扇区部56的孔口中的两个孔口57。在图5中,每个扇区部56包括围绕轴7分布并且正交定向的两个孔口57。两个螺栓49中的每一个螺栓都穿过第一扇区部56和第二扇区部56两者的孔口57中的一个孔口,以便根据围绕轴7的径向组装来连接两个扇区部。螺栓49有利地相对于开口55的外部径向设置。特别地,当提出扇区部56的径向组装时,螺钉或其他装置相对于轴线X52正交地设置,以允许将扇区部56夹紧在轴7上。然后,叶轮52通过径向夹紧扇区部56而旋转地固定到轴7上,或者由于该夹紧而进一步轴向紧固。
代替螺栓49和孔口57,可以实施任何其他可逆的固定装置,例如螺钉、螺母、紧固件、夹子、导轨、凹槽、燕尾槽。无论选择哪种固定方式,它都确保在有限空间内的简便组装,并保证可移除的冷却装置可以组装和拆卸。
主体61包含叶轮52,也就是说,叶轮52设置在主体61中。装置主体61构成装置40的固定部分,形成将叶轮52容纳在其中的外壳。
冷却装置主体61界定了穿过通道(即,空气循环通道69)以及两个露出通道(即,入口通道62和出口通道63),空气循环通道69在两个露出通道之间延伸。这些通道62、63和69能够使空气循环自由地通过主体61。换言之,空气循环通道69的露出在主体61外部的一端形成入口通道62,而空气循环通道69的露出在主体61外部的另一端形成出口通道63。
叶轮52容纳在入口通道62和出口通道63之间的空气循环通道69中。主体61被设计为引导通过叶轮52循环、从通道62吸入并朝通道63排出的空气。因此,主体61将通过通道62进入的空气流通过空气循环通道69引导(即,导向或引领)到通道63。因此,空气在叶轮52的推动下从通道62经由通道69到通道63而流过主体61。空气的循环由图中的箭头以粗线和虚线描绘。
主体61类似于在入口通道62和出口通道63之间(换言之,在抽吸和排出之间)形成分隔件的壳体、一组板、偏转器。换言之,主体61在通道62和63外侧限制了整体封闭的空间。换言之,主体61例如形成涡轮机主体、叶轮壳体、叶轮外壳、由与叶轮52相邻的壁分隔的容积或叶轮52的固定外壳。
在本例子中,叶轮52离心地驱动空气在通道69内从入口通道62朝出口通道63流动。为了优化空气的循环流动,入口通道62被中心轴线X52(即,轴7)穿过,并且当安装装置40时转向框架3的外部,例如转向框架3的前部。当安装装置40时,出口通道63相对于轴线X52(即,相对于轴7)是径向的,并且面向框架3的外部,同时优选面朝上。
在本例子中,主体61包括与通道62轴向相对的开口66,该开口66被轴线X52穿过,并因此被轴线X7穿过以供轴7通过。因此,适合于驱动叶轮52的轴7始终穿过冷却装置主体61。在此,是轴7的部分8穿过冷却装置主体61。
在本例子中,交换器25设置在空气排放到出口通道63的路径上,同时附接在出口通道63上,使得通过叶轮52循环的空气穿过交换器25以从也通过交换器25循环的润滑剂获取热量。事实上,空气处于环境温度,它趋向于降低润滑剂的温度,在机器1的运行期间,润滑剂的温度达到高于环境温度的温度。因此,当为梭口机器1装上装置40以便加速机器1与外部的热对流和冷却时,确保机器1与通过冷却装置主体61循环的空气之间的热交换。
本例子的主体61在出口通道63处包括支撑框架64,该支撑框架带有用于螺钉或具有相同功能的用于紧固交换器25的其他装置通过的孔口。优选由金属板制成的支撑框架64有利地界定了出口通道63的轮廓。更一般地,冷却装置40有利地包括适于将主体61和热交换器25固定在一起的任何固定装置。
为了引导由叶轮52在通道69中的离心作用产生的空气在抽吸空气和排出空气之间的运动,主体61包括蜗壳68,该蜗壳部分地围绕叶轮52(即,围绕轴线X52)延伸。特别地,蜗壳68围绕轴线X52基本上在叶轮52的外壳部分上延伸。蜗壳68是相对于主体61的其余部分以及相对于其通道62、63和69的固定部分。外壳的形状接近圆柱形,该圆柱形接近特别是围绕翅片53的叶轮52的外部轮廓,以在其中界定围绕整个叶轮52的容积。蜗壳68有助于与主体61的其他部分形成通道69。
因此,空气的流动通过蜗壳68引导而从入口通道62经由通道69朝出口通道63穿过冷却装置主体61。蜗壳68使空气流从在叶轮52的入口处从通道62进入的轴向取向变为在叶轮52的出口处朝着通道63的径向取向。有利地,蜗壳68在朝唯一的出口通道63的径向方向上引导空气流,以使空气朝向唯一的热交换器25定向和加速。
有利地,当冷却装置40由于织造机的轴7的驱动而运行时,翅片53在轴线X52上的居中、翅片53围绕轴线X52的分布以及翅片53具有相等的径向长度的事实保证了所有翅片53上的通风效率,而与叶轮52相对于主体61围绕轴线X52的旋转分度无关。
在本例子中,蜗壳68包括下部和上部,该下部形成围绕轴线X52并因此围绕轴线X7的几乎圆柱形的部分。下部向上敞开得足以向上引导空气通过,下部在上部中露出,上部形成朝着交换器扩张的漏斗。蜗壳68与叶轮52的宽的角扇区部(即,宽的外部轮廓部分)接合,并参与朝向冷却装置主体61的出口通道63引导空气流。有利地,如图4所示,蜗壳68具有在大于轴的直径的开口宽度上敞开的构成收缩轮廓的径向轮廓,使得蜗壳68通过将轴7径向插入蜗壳68的径向开口而围绕轴7附接。优选地,蜗壳68与冷却装置的各部件轴向地组装。
在本例子中,主体61有利地是由构成它的最初分离的几块金属薄板的组件。因此,像叶轮52一样,主体61在上文描述的组装构造与分离构造之间演变。主体61的每个薄板形成主体61的一个或多个壁或分隔件。这些薄板包括:
-紧固薄板67,该紧固薄板的主壁垂直于轴线X52定向并且使用设置在紧固薄板的径向边缘94上的径向开口93至少界定开口66的上部,装置40经由薄板67的主要部分、为此有利地穿过薄板67的该主要部分的螺钉41或等效装置而紧固到机器1上;
-前部薄板65,该前部薄板的主壁垂直于轴线X52定向并且使用设置在前部薄板65的径向边缘92上的径向开口91至少界定通道62的轮廓的上部;
-平行于轴线X52形成支撑框架64的薄板,该薄板向上封闭由一组薄板65和薄板67形成的管状部分,以便盖住具有径向通道63的主体61,框架64使用螺钉43或执行相同功能的任何装置而被紧固在由薄板65和67的弯曲面形成的小承载带上,这些螺钉43或其他装置还有利地紧固嵌入的交换器25;
-形成蜗壳68的圆形薄板,其基本上平行于轴线X52并且部分是圆柱形。
前部薄板65和紧固薄板67各自有利地包括平行于轴线X52的一对凸块,以便通过螺钉42或具有相同功能的任何其他装置附接在一起,使得薄板65和67一起形成冷却装置主体61的管状部分。
换言之,主体61包括多个互补的部分,这里是薄板。
通过组装与蜗壳68具有对应形状的薄板65和67,有利地将蜗壳68径向地和轴向地定位和紧固在主体61中。薄板65和67轴向地在蜗壳68的两侧轴向地封闭蜗壳68。
因此,这里更一般地,冷却装置主体61的多个组成部分有利地“夹钳式”地安装在轴7上。
径向边缘92和94分别由相关的薄板65或67或其主壁的脊或闭合轮廓形成。优选地,一旦安装了主体61,每个径向边缘92和94在垂直于轴线X52和垂直于轴7的平面中延伸。
主体61的径向开口91和93的几何形状与上面对于径向开口58限定的几何形状类似,从而能够将薄板65和67径向附接于轴7,而该轴7旨在进行装置40的安装时穿过开口62和66。由于开口91和93,主体61可以在处于分离构造时附接于轴7,而不需要使主体61滑过轴7的端部。当主体仍处于分离构造时,为了在将主体61安装于轴7上的过程中允许将轴7径向插入开口91和93中,开口91和93分别在开口宽度L91和L93上敞开,开口宽度L91和L93各自大于或等于轴7的直径。在本例子中,开口宽度L91大于轴7的直径,而开口L93接近或等于轴7的直径。
径向开口91为半个“O”形的形状,同时在围绕轴线X52的半圆周或180°上敞开。开口91具有敞开轮廓。开口91以空腔设置在薄板65的径向边缘92中。在所示的例子中,开口91的敞开轮廓形成直径等于开口宽度L91的圆弧。
径向开口93是U形,包括在超过180°上延伸的圆弧形状的部分和形成由两个平行边缘界定的狭窄通道的部分,该部分将圆弧形状的部分连接至薄板67的径向边缘94。更一般而言,径向开口93构成收缩轮廓。在本文件中,收缩轮廓也可以被规定为瓶形或朝着开口的底部张开,或在开口的口部变窄。在示出的例子中,通道形成部分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距离L93,而圆弧形成部分的直径大于距离L93。
在组装构造中,蜗壳68的下部形成主体61的底部,并通过该底部封闭薄板65和67,从而形成通道62的轮廓和开口66的轮廓的下部。因此,换言之,径向开口91和93通过蜗壳68完成,以便分别形成通道62和开口66。所获得的通道62有利地是直径大于轴7的直径的圆形或允许空气流围绕轴7通过通道62的其他任何适当的形状。
冷却装置40还包括占据入口通道62的空气过滤器70,以便使空气去除灰尘、特别是它含有的纱线灰尘。空气过滤器70嵌在装置40上,同时被附接在主体61上。为此,过滤器70例如利用螺钉44或其他等效的紧固装置被紧固在薄板65上。
当在机器1上安装装置40时,空气过滤器70被轴线X52同轴地穿过,并且因此被轴线X7和轴7同轴地穿过。更具体地,过滤器70被轴7的部分8穿过。为此,过滤器70包括与轴线X52同轴并被叶轮52的驱动轴7占据的开口73,称为“过滤器开口”。开口73始终沿轴线X52穿过空气过滤器70。
空气过滤器70包括用于循环空气的过滤衬里71,其完全封闭入口通道62,以便过滤通过该通道62循环的空气。衬里71包括中心孔口74和径向凹口75,中心孔口74以轴线X52为中心并成型为供叶轮52的驱动轴穿过,径向凹口75将中心孔口74连接至衬里71的径向边缘。中心孔口74和径向凹口75一起形成径向开口,该径向开口构成收缩轮廓。为了使空气的全部或大部分通过部分通过衬里71封闭以便有效地过滤空气,有利地提出,径向凹口75的开口宽度几乎为零,或至少显著地小于轴7的直径,并且有利地提出,中心孔口74是圆形并与穿过它的轴7具有相同的直径或具有略大于穿过它的轴7的直径。因此,由能可逆变形的材料制成的过滤器70可以通过径向凹口75的可逆变形以使轴径向穿过孔口74而径向安装在叶轮52的驱动轴上,而不必使其滑过端部。
空气过滤器70优选包括衬里固定件72,衬里71通过衬里固定件而紧固在入口通道62的薄板65上。
衬里固定件72包括两个互补的部分76和77,它们沿着轴线X52轴向分布在衬里71两侧。如图1和图4所示,每个部分76和77包括与中心轴线(这里是轴线X7)正交的主壁,该主壁是轴向敞开起作用的,以允许通过叶轮52吸入的空气依次通过部分76、衬里71和部分77。部分76和77通过螺钉44组装,螺钉44还允许将固定件72紧固到装置主体61。部分76和77包括遵循每个衬里部分的轮廓的互补边界,使得一旦被组装,部分76和77就形成过滤器的径向围绕衬里71的完整且密封的周壁。过滤器70通过部分77附接在主体61上,特别是抵靠在薄板65上,部分76背向主体61。
每个部分76和77包括相应的径向边缘85或86。每个径向边缘85和86由相关的部分76或77的脊形成,也就是说,由其闭合轮廓形成。优选地,一旦安装了过滤器70,每个径向边缘85和86就在垂直于轴线X52和轴7的平面中延伸。
每个部分76和77有利地包括各自的径向开口78和79,它们设置在有关部分的径向边缘85或86。每个径向开口78和79设置在相应的部分76和77的主壁中。每个径向开口78和79是U形,以便径向敞开。换言之,对于每个部分76和77,相关的开口78或79被轴线X52穿过。每个径向开口78和79在各自的开口宽度L78和L79上敞开,该开口宽度L78和L79大于适于安装过滤器70的轴的直径。每个径向开口78和79有利地具有敞开轮廓。根据与前述其他带有径向开口的部分相同的原理,为了将部分76和77安装在轴上,每个部分76和77通过相关的部分76或77的相应的径向敞开边缘85或86经由相关的径向开口78或79到达该径向开口78或79的底部而径向插入在轴上,径向开口的形状对应于轴的形状。因此,过滤器70的每个组成部分有利地“夹钳式”地安装在轴7上。
在变型中,衬里固定件可以包括多个互补的部分,每个互补的部分在其轮廓的径向边缘设置有径向开口,该径向开口的开口宽度小于轴的直径,但是该开口在小于180°的圆弧上成角度地敞开。
过滤器开口73由沿着轴线X52依次分布的开口78、74和79的组合形成。
优选地,两个部分76和77是相同的,以便于例如使用相同的模具来完成它们的制造。过滤衬里71有利地由泡沫制成,并且与由两个部分76和77形成的容积接合,从而允许四个螺钉44在位于衬里的每个拐角处的凹口中通过。作为泡沫的替代,可以考虑使用过滤纸或多膜过滤器。
有利地,以轴为中心的空气过滤器70确保了起作用的空气围绕轴并且朝向叶轮的一组翅片的均匀分布。
优选地,阻纱环80在过滤器70的上游或至少在入口通道62处附接在叶轮52的驱动轴上(这里附接在轴7的部分8上),以避免纱线意外缠绕在轴上。优选地,根据与叶轮52相同的原理,阻纱环80包括两个扇区部81,它们径向地组装在轴7上并且使用螺钉或具有等效功能的任何装置彼此紧固。
在本例子中,为了将装置40紧固在机器1上,首先使用螺钉41将薄板67安装在框架3上。接下来,通过借助于叶轮52的扇区部56来附接轴7而附接叶轮52,扇区部56被组装并锁定在轴7上。接下来,将蜗壳68围绕叶轮52抵靠薄板67进行附接。接下来,附接薄板65,该壁紧固蜗壳68,薄板65因螺钉42而被紧固。接下来,将框架64与交换器25进行附接,使用螺钉43将其紧固在薄板65和67上。最后附接过滤器70,然后附接阻纱环80。
独立于图1至图5所示的呈组装的薄板壁的主体61的优选例子,有利地提出,在没有蜗壳68的情况下,通道62和开口66有利地在它们的轮廓的一部分上敞开,以便能够径向地附接在轴7上,这避免了它们滑过轴7的端部。蜗壳68的安装也可以围绕轴7径向地进行,该蜗壳68的安装完成并闭合通道62和开口66的轮廓以将轴7捕获在它们相应的轮廓中。
在图1至图5的实施方式中,为叶轮52设置三十个翅片53。
翅片的数量、形状、偏心度和取向影响装置的通风并可以调整。可以为叶轮52设置不同数量的翅片53,并且为这些翅片设置不同的形状。例如,在织造机和梭口机器也与图1至图5的实施方式的织造机和梭口机器相同的图6的实施方式中,叶轮52仅包括十个较宽的翅片53。
在图1至图5所示的例子中,从图2看,轴7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因此,机器1是其中轴7在杆14的右侧的机器,而存在轴7在杆14左侧的机器。不过,装置40可以满足四种机器构造:
-控制轴7在右侧并顺时针旋转的机器1;
-控制轴在左侧并逆时针旋转的机器;
-控制轴在右侧并逆时针旋转的机器;
-控制轴在左侧并逆时针旋转的机器。
如果旋转方向反向,则本发明的叶轮52应换成翅片具有反向轮廓的叶轮,而本蜗壳68应换成具有反向轮廓的蜗壳。但是,装置40的其他元件不需要修改,它们相对于带有中心轴线X52的垂直平面是对称的或几乎对称的。因此,基于可以容易地适应任何梭口机器构造的装置40,该装置40有利于修改梭口机器的操作。
在变型中,叶轮52由大于两个(例如三个、四个或更多个)的多个互补扇区部56构成。可以提供扇区部56的其他组装方式,例如通过导轨而无需螺钉。例如,为了轴向地组装扇区部56,扇区部56的组装凹槽可接收随后的扇区部56的组装肋。互补的凹槽和肋构成了用于固定叶轮的扇区部的装置。
在变型中,交换器25设置于在入口通道62中吸入空气的路径上,同时靠着入口通道62而不是靠着出口通道63附接。然后,在入口通道62中加速的空气与交换器25之间进行热交换。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固定交换器25的装置设置在入口通道62处。通过交换器25从机器1、特别是从润滑剂中回收卡路里的空气以高温通过主体61的通道69而被朝向出口通道63排出。在该变型中,过滤器70优选定位在交换器25的上游,也就是说,交换器25介于过滤器70和入口通道62之间。在变型中,过滤器70位于交换器25的下游,同时介于交换器25和入口通道62之间。
在变型中,交换器25的热桥包括与润滑剂回路20和主体61的通道62、63和69分离的传热流体回路,使得有利地循环的传热液体与润滑剂和循环空气流体分离。传热流体优选是液体,例如是水性的或油性的。传热流体回路例如可穿过专用于机器框架的管道,以冷却框架和润滑剂。不管交换器25是否嵌在联接装置40上,都可以设置该传热流体回路。
在变型中,可以提出,交换器25是紧固到机器的框架3上的空气散热器,并且形成促进通过装置40循环的空气与机器1之间的热交换的热桥,因此散热器有利地包括由导热的材料(例如金属)制成的部件。
在变型中,特别是如果梭口机器是已有的,则可以提出,将热交换器25集成到框架中,并且该热交换器不属于冷却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冷却装置不具有热交换器,而仅包括装置主体和叶轮,装置主体和叶轮使空气朝着框架循环。然后,为了将冷却装置安装在梭口机器上,有利地紧固冷却装置,使得出口通道可选地通过空气管道出现在热交换器上。
在变型中提出,将冷却装置40紧固到织造机的不属于机器1的部分上。叶轮52的驱动开口55以及上文所述的被轴7穿过的任何其他部分被织造机的与轴7分开的另一个马达轴穿过。因此,该马达轴与叶轮52的轴线X52同轴,并使该叶轮52旋转以使空气循环。在这种情况下,有利地可以提出通过空气管道将冷却装置主体61连接至交换器25,或者,如果交换器25嵌在装置40上,则可以提出适当长度的管道29和30来将交换器集成到润滑剂回路20中。
在变型中提出,与上述叶轮52相反,叶轮52具有向心操作,其中翅片促进从径向空间朝向叶轮中心的空气流动。在这种情况下,通道62变为空气出口通道,通道63变为空气入口通道。
在变型中提出,叶轮52具有轴向操作:因此提出,冷却装置本体61的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是轴向的,并且沿着轴线X52相对于叶轮的开口55彼此相对。
在变型中,其他类型的叶轮适用于本发明:反作用叶轮可以代替上文所述的作用叶轮而使用,或者也可以使用“鼠笼式”叶轮。
在变型中,可以提出所示装置40的反向操作模式,其中控制轴7的旋转方向被反向,以便使空气在相反方向上流动,即从通道63经由通道69到达通道62。该操作可有利地实施为将积聚在过滤器70的外壁上的灰尘向后推,由此清洁过滤器70,从而恢复其操作并改善空气流速。该操作可以周期性地并且以随着时间推移的预定方式进行。
在变型中,主体61由金属薄板以外的任何适当的材料制成,例如由复合材料或聚合塑料制成。例如,前述的每个薄板64、65、67和68被由另一种材料制成的部件代替。
在变型中,主体61包括不同的薄板,每个薄板具有径向开口并且被设置为轴向地组装在轴7上。
在变型中,主体61包括适合于径向地组装在轴7上的不同薄板,薄板的每个径向开口不是圆形的,并且薄板的边缘适合于接合以围绕轴形成闭合的主体开口轮廓,例如多边形或正方形轮廓。
在变型中,叶轮52通过用于将叶轮52固定在轴7上的中间部件例如套筒、垫片、任何其他附接元件而安装在其驱动轴上。中间部件还可包括支承在轴7上或直接紧固在轴7中的螺栓元件,例如螺钉。
在变型中,衬里固定件可以是一组互补部分,每个互补部分覆盖固定件的角扇区部并且轴向和/或径向地组装在一起,以便将衬里保持在入口通道中的适当位置。
在变型中,出于热的原因,出口通道63以及优选交换器25是朝下而不是朝上定向的。
在变型中,管道27、28、29、30和31中的全部或一些通过集成在框架3的厚度中的通道或任何合适的润滑剂输送装置来代替。
根据情况,可以为在本文件中描述的用于附接于织造机的轴上的所有径向开口提供“U”形或半个“O”形或“C”形或另一种形状。更一般地,提出冷却装置40的必须被织造机的轴穿过的所有部分均具有马蹄形的形状,也就是说,它们具有能够使它们被侧向组装在该轴上的径向开口。
敞开轮廓与空腔或凹形轮廓相当。敞开轮廓的概念与收缩轮廓的概念相反,敞开轮廓在径向边缘上敞开,而在其面朝另一个轮廓部分的轮廓端部之间没有任何轮廓部分,这与收缩轮廓相反,对于C形轮廓类型,不同的边缘部分彼此面对。根据敞开轮廓和收缩轮廓,开口是径向敞开的,与该敞开轮廓和收缩轮廓相反,具有闭合轮廓的开口将在其整个周边是闭合的并且仅允许轴通过轴向滑动而插入。
针对以上一个实施方式或变型描述的每个特征可以针对上文的其他实施方式和变型实施。

Claims (18)

1.一种用于织造机的梭口机器(1)的冷却装置(40),所述冷却装置适合于由所述梭口机器的控制轴(7)或所述织造机的驱动轴驱动,并且包括:
冷却装置主体(61),该冷却装置主体限定连接所述主体(61)的入口通道(62)和出口通道(63)的空气循环通道(69),以及
叶轮(52),该叶轮适合于通过所述控制轴(7)或驱动轴旋转,设置在所述空气循环通道(69)中并且包括翅片(53),当所述叶轮(52)由所述控制轴(7)或驱动轴旋转时,所述翅片(53)能够使空气在所述空气循环通道(69)中循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轮(52)适合于组装在所述控制轴(7)或驱动轴上并包括多个互补的扇区部(56),每个扇区部(56)包括:
至少一个所述翅片(53),以及
径向开口(58),所述扇区部(56)适合于通过所述径向开口(58)而安装在所述控制轴(7)或驱动轴上,所述径向开口(58)在小于或等于所述控制轴(7)或驱动轴的直径的开口宽度(L58)上设置在所述扇区部(56)的径向边缘(5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40),其特征在于,每个扇区部(56)的所述径向开口(58)在小于或等于180°的圆弧上构成圆形敞开轮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装置(40),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52)的所述扇区部(56)能够轴向或径向地围绕所述控制轴(7)或驱动轴组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装置(40),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能够将所述叶轮(52)的互补的扇区部(56)的组件彼此锁定的固定装置(49,57)。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装置(4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61)包括能够围绕所述控制轴(7)或驱动轴组装的至少两个部分(65,67),这些部分(65,67)中的至少一个部分包括设置在所述部分(67)的径向边缘(94)的径向开口(91,93):
设置在所述部分(67)的径向边缘(94)的径向开口构成大于所述控制轴(7)或驱动轴的直径的开口宽度(L93),或者
设置在所述部分(67)的径向边缘(94)的径向开口在小于或等于180°的圆弧上构成圆形敞开轮廓。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装置(40),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口通道(62)被所述控制轴(7)或驱动轴穿过;
所述出口通道(63)相对于所述控制轴(7)或驱动轴是径向的;并且
所述叶轮(52)离心地驱动空气从所述入口通道(62)朝所述出口通道(63)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装置(4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40)在所述出口通道(63)包括用于固定热交换器(25)的装置(43,64),所述热交换器(25)被设计成当所述梭口机器(1)装上所述冷却装置(40)时,确保所述梭口机器(1)与通过所述空气循环通道(69)循环的空气之间的热交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装置(4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嵌在所述冷却装置(40)中的热交换器(25)。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装置(4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61)包括蜗壳(68),所述蜗壳围绕所述叶轮(52)的外壳部分延伸,以引导空气通过所述主体(61)的所述空气循环通道(69)循环。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装置(4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40)还包括占据所述入口通道(62)的空气过滤器(7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却装置(4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过滤器(70)包括:
被所述控制轴(7)或驱动轴穿过的过滤器开口(73);
用于过滤循环空气的衬里(71),该衬里封闭所述入口通道(62)以过滤循环空气;以及
衬里固定件(72),所述衬里(71)通过所述衬里固定件(72)而被紧固在所述入口通道(62)处,所述衬里固定件(72)包括两个组装的互补部分(76,77),所述互补部分(76,77)沿所述控制轴(7)或驱动轴轴向地分布并形成容纳过滤用的衬里(71)的壳体,所述衬里固定件(72)的每个部分(76,77)都包括径向开口(78,79),所述衬里固定件(72)的每个部分(76,77)的径向开口被所述控制轴(7)或驱动轴穿过,所述衬里固定件(72)的每个部分(76,77)的径向开口在大于所述控制轴(7)或驱动轴的直径的开口宽度(L78,L79)上设置在所述衬里固定件(72)的受影响的部分(76,77)的径向边缘(85,86),或者所述衬里固定件(72)的每个部分(76,77)的径向开口在小于或等于180°的圆弧上构成圆形敞开轮廓。
12.一种用于织造机的多臂机构或凸轮机构类型的梭口机器(1),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3);
穿过所述框架(3)的输出杆(14);
包含在所述框架(3)中的共用轴(12),所述输出杆(14)安装在所述共用轴上;
所述梭口机器(1)的控制轴(7),所述控制轴穿过所述框架(3)并驱动所述输出杆(14)围绕所述共用轴(12)交替摆动地运动;以及
润滑剂回路(20),其包括:
用于将润滑剂输送到所述梭口机器(1)中的管道(27,28,29,30,31),以及
用于使润滑剂在所述润滑剂回路(20)中循环的泵(23);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40),所述冷却装置被紧固到所述框架(3)上,所述叶轮(52)被所述控制轴(7)穿过并且被固定到所述控制轴(7)上,所述控制轴(7)使所述叶轮(52)旋转以冷却所述梭口机器(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梭口机器(1),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成在所述框架(3)中并在以下物体之间形成热桥的热交换器:
通过所述叶轮(52)循环的空气,以及
所述梭口机器或在所述润滑剂回路(20)中循环的润滑剂。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梭口机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4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嵌入的热交换器(25)属于所述冷却装置(40)并形成空气-润滑剂交换器,所述空气-润滑剂交换器与所述润滑剂回路(20)串联连接并在在所述润滑剂回路(20)内循环的润滑剂与通过所述叶轮(52)循环的空气之间形成热桥。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梭口机器(1),其特征在于,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传热流体回路,所述传热流体回路在所述润滑剂回路(20)与通过所述叶轮(52)循环的空气之间形成热桥。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梭口机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轴(7)驱动所述泵(23),使用于所述梭口机器(1)的润滑剂循环。
17.一种织造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梭口机器(1)。
18.一种织造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多臂机构或凸轮机构类型的梭口机器(1),所述梭口机器(1)包括:
框架(3);
穿过所述框架(3)的输出杆(14);
包含在所述框架(3)中的共用轴(12),所述输出杆(14)安装在所述共用轴上;
所述梭口机器(1)的控制轴(7),所述控制轴穿过所述框架(3)并驱动所述输出杆(14)围绕所述共用轴(12)摆动地运动;以及
润滑剂回路(20),包括:
用于将润滑剂输送到所述梭口机器(1)中的管道(27,28,29,30,31),以及
用于使润滑剂在所述润滑剂回路(20)中循环的泵(23);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40),所述冷却装置被紧固到所述织造机上,所述叶轮(52)被所述织造机的与所述梭口机器(1)的所述控制轴(7)分开的驱动轴穿过,并固定到所述驱动轴上,所述驱动轴驱动所述叶轮(52)旋转以冷却所述梭口机器(1)。
CN201911171555.1A 2018-11-21 2019-11-21 用于织造机的梭口机器的冷却装置 Active CN1112063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871676 2018-11-21
FR1871676A FR3088653B1 (fr) 2018-11-21 2018-11-21 Dispositif de refroidissement d’une machine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d’un métier à tiss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06324A CN111206324A (zh) 2020-05-29
CN111206324B true CN111206324B (zh) 2023-02-17

Family

ID=65951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71555.1A Active CN111206324B (zh) 2018-11-21 2019-11-21 用于织造机的梭口机器的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656903B1 (zh)
CN (1) CN111206324B (zh)
FR (1) FR3088653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50517B (zh) * 2022-08-01 2024-03-15 黄山艾科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的布袋过滤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18964B1 (en) * 2000-09-08 2001-11-20 Sheng Shyan Yang Complex cooling fan with increased cooling capacity
CN101016671A (zh) * 2006-02-08 2007-08-15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气织机中的冷却装置
FR2944808A1 (fr) * 2009-04-28 2010-10-29 Toyota Jidoshokki Kk Dispositif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pour une chaine muni d'un dispositif de refroidissement de moteur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43098B1 (fr) 2015-10-29 2017-12-22 Staubli Sa Ets Machine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et metier a tisser comprenant une telle machine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18964B1 (en) * 2000-09-08 2001-11-20 Sheng Shyan Yang Complex cooling fan with increased cooling capacity
CN101016671A (zh) * 2006-02-08 2007-08-15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气织机中的冷却装置
JP2007211358A (ja) * 2006-02-08 2007-08-23 Toyota Industries Corp エアジェットルームにおける冷却装置
FR2944808A1 (fr) * 2009-04-28 2010-10-29 Toyota Jidoshokki Kk Dispositif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pour une chaine muni d'un dispositif de refroidissement de moteur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R3088653B1 (fr) 2020-12-11
EP3656903B1 (fr) 2021-08-11
FR3088653A1 (fr) 2020-05-22
CN111206324A (zh) 2020-05-29
EP3656903A1 (fr) 2020-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91290B2 (en) Fully enclosed type motor with outer fans
US8901791B2 (en) Internal thermal management for motor driven machinery
US7579725B2 (en) Liquid cooled rotor assembly
JP4686228B2 (ja) 全閉外扇形電動機
EP1361367B1 (en) Turbo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applied thereto
CN101411037A (zh) 电机
CZ329696A3 (en) System of a through-flow engine with formed parts
SE431017B (sv) Axeltetning med minst tva glidringstetningar
RU2291545C2 (ru) Вентиляция ротора динамо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машины
CN111206324B (zh) 用于织造机的梭口机器的冷却装置
CN111725928B (zh) 旋转电机及转子轴
KR102508011B1 (ko) 베어링 냉각 수로를 포함하는 터보 압축기
CN111794922B (zh) 用于风力涡轮机的冷却布置结构
JP7030074B2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システム
CN111049319B (zh) 全闭外扇型旋转电机以及外部气体风扇组
WO2018196003A1 (en) Motor ventilation structure and motor
CN210087660U (zh) 具有壳体的涡轮机和建筑物通风系统
US4553055A (en) Cooling arrangement for an enclosed electric machine
EP0931376B1 (en) Electric machine construction and a method for cooling an electric machine
EP2824332A1 (en) Axial flow duct fan with motor cooled by air tapped outside the duct
JP4372250B2 (ja) 流体機械のロータ
RU2692781C1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ая машина с переменной системой охлаждения
JP3058233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19436801U (zh) 一种具有风冷系统的电机
US10797565B2 (en) Motor with inner fa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