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03385A - 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其包裹输送方法及物流分拣系统 - Google Patents

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其包裹输送方法及物流分拣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03385A
CN111203385A CN202010149995.3A CN202010149995A CN111203385A CN 111203385 A CN111203385 A CN 111203385A CN 202010149995 A CN202010149995 A CN 202010149995A CN 111203385 A CN111203385 A CN 1112033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line
conveying
parcel
transfer chain
parall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499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熙
张书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Gp Logistics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Gp Logistics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Gp Logistics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Gp Logistics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4999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033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03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33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CPOSTAL SORTING; SORTING INDIVIDUAL ARTICLES, OR BULK MATERIAL FIT TO BE SORTED PIECE-MEAL, e.g. BY PICKING
    • B07C1/00Measures preceding sorting according to destination
    • B07C1/02Forming articles into a stream; Arranging articles in a stream, e.g. spacing, orientating
    • B07C1/04Forming a stream from a bulk; Controlling the stream, e.g. spacing the articles

Landscapes

  • Sorting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其包裹输送方法及物流分拣系统,其中输送装置包括靠边机,靠边机的输出端衔接有由其所要靠向一侧向另一侧依次排布的第一输送线及反向靠边机,第一输送线包括并行的定向输送线和位于定向输送线和反向靠边机之间的偏转轮/球输送线,第一输送线的输出端与第二输送线的输入端衔接,定向输送线和偏转轮/球输送线均连接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并行识别装置采集的数据确定第一输送线上是否存在并行包裹以控制定向输送线和偏转轮/球输送线工作。本方案通过并行识别装置来识别是否具有并行包裹来调整定向输送机和偏转轮/球输送线的供状态,使包裹逐一由输出,有效提高可靠性,且提供了具体的实现结构,易于实现。

Description

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其包裹输送方法及物流分拣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尤其是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其包裹输送方法及物流分拣系统。
背景技术
近些年,物流行业随着电商的高速快速崛起和普及得到蓬勃发展,物 流分拣业务也在逐年连续增长。传统的分拣业务流程通常是将混合包裹集中运输到分拣场地,由人工进行卸车处理,然后或通过皮带机进行矩阵分拣,或通过交叉带分拣机进行分拣。
矩阵分拣入口必须将包裹逐一卸车摆放,传统的卸车环节需要大量人工按要求逐一卸车摆放包裹,对包裹卸车摆放的间距要求较高,导致卸车环节速度慢,耗时长,既降低了包裹和车辆的流转速度,又浪费了时间和人工。
自动供件系统虽然能有效提升了交叉带分拣机的供件效率,但是在卸车环节同样有着严格的摆放要求,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工和时间对包裹卸车后进行预处理。
因此,如何将批量的包裹逐一进行输送的设备成为各大物流设备企业竞相研发的重点,例如申请号为201811451447 .5所揭示的实现包裹单件分离的方法,其公开了通过归中滚筒输送机使包裹靠边输送至窄带输送机,再由窄带输送机输送到分离滚筒输送机进行二次分离,包裹归外滚筒输送机将无法进入到窄带输送机的包裹靠向滑槽输送。
但是这种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
1.由于包裹有大有小,为了保证能够适应绝大多数尺寸的包裹,窄带输送机往往会设置为足够的宽度,因此,在实际输送时,经常会出现两个相对较小的包裹同时进入到所述窄带输送机上并行进行输送的问题,此时,就无法保证包裹逐一输出到分离滚筒输送机中,影响到整个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2.上述方案中对于通过分离滚筒输送机实现二次分离仅仅是一种预设要达到的目标,但是并没有提供出具体地实现方案,例如,没有给出通过什么样的结构来实现分离,如何确定是否需要分离等,因此,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是难以通过申请文件记载的内容来实现单件输出。
3.这种结构中,由于窄带输送机的宽度有限,能够通过的包裹体积只能是适中,一旦有尺寸明显大于窄带输送机的输送面宽度的包裹就无法通过窄带输送机进行输送,因此影响了整个分离设备所适用的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
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其包裹输送方法及物流分拣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包括靠边机,所述靠边机的输出端衔接有由其所要靠向一侧向另一侧依次排布的第一输送线及反向靠边机,所述第一输送线包括并行的定向输送线和位于所述定向输送线和反向靠边机之间的偏转轮/球输送线,所述第一输送线的输出端与第二输送线的输入端衔接,所述定向输送线和偏转轮/球输送线均连接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根据并行识别装置采集的数据确定第一输送线上是否存在并行包裹以控制所述定向输送线和偏转轮/球输送线工作。
优选的,所述的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中,所述靠边机所要靠向的一侧设置有一组轴线与所述靠边机的输送面垂直的缓冲滚轮。
优选的,所述的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中,所述定向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排支撑球或轮。
优选的,所述的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中,所述并行识别装置是与控制装置连接的图像采集装置、激光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的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中,所述并行识别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的前半部分或中部。
优选的,所述的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中,所述反向靠边机的外侧并排设置有第三输送线,所述反向靠边机的两侧具有高度差,其第一侧的输送面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线的输送面的下方,其第二侧的输送面与所述第三输送线的输送面匹配,所述第二输送线的输入端与第三输送线的输出端衔接,且其上靠近所述第二输送线的一侧设置有下料辊筒,所述下料辊筒由动力源驱动。
优选的,所述的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中,所述下料辊筒为内置电机辊筒,其从所述第二输送线的输入端向输出端延伸不超过所述第二输送线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的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中,所述第二输送线包括至少两段,且输送速度递增。
优选的,所述的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中,所述第二输送线、第三输送线的外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与回流线衔接,回流线的输出端与上包线衔接,所述上包线向所述靠边机输送包裹。
物流分拣系统,包括上述任一的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
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的包裹输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包裹进入到靠边机并随靠边机靠向第一输送线所在侧及向第一输送线移动;
S2,进入到第一输送线的包裹输送经过并行识别装置确认是否有并行包裹;
S3,如存在并行包裹,偏转轮/球输送线变向将其上的包裹向反向靠边机侧输出至反向靠边机上后复位;
S4,如不存在并行包裹,定向输送线和偏转轮/球输送线保持相同的方向和输送速度进行输送;
S5,所述第一输送线上靠近外侧的包裹输送至所述第二输送线上继续输送;
S6,未进入到所述第一输送线的包裹进入到所述反向靠边机靠向相反侧。
优选的,所述的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的分离方法还包括S7步骤,其包括
S71,确定第一输送线和第三输送线上是否架设有大包裹及第一输送线上是否存在与大包裹并行包裹;
S72,如确定没有大包裹,则控制下料辊筒保持转动以向第二输送线外侧下料;
S73,如确定有大包裹且无与其并行包裹,则控制下料辊筒在大包裹移动至第二输送线时停止,且在大包裹移出到下料辊筒远端外时,下料辊筒恢复转动下料;
S74,如确定有大包裹且有与其并行包裹,则控制下料辊筒保持转动以向第二输送线外侧下料。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本方案通过使第一输送线分为并行的定向输送机和偏转轮/球输送线,并使定向输送线靠外,偏转轮/球输送线靠内,结合并行识别装置来识别是否具有并行包裹,当有并行包裹时,调整所述偏转轮/球输送线的输送方向或调整定向输送机和偏转轮/球输送线的输送速度及启停状态,从而可以通过多种调节方式使包裹逐一由第一输送线输出到第二输送线上,有效的保证了运行的可靠性,并且提供了具体的实现结构,且易于实现。
采用偏转轮/球输送线,可以分区域控制不同的偏转轮/球,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小对并行包裹前后包裹的输送影响,保证输送的稳定性、有效性。
本方案的靠边机所靠向一侧边有缓冲滚轮,有效的降低了包裹靠边时的碰撞,提高了包裹的安全性,同时降低了包裹与靠边机侧边摩擦的阻力,改善了输送的顺畅性。
本方案在定向输送线和偏转轮/球输送线之间增加支撑球或轮,即可以有效的对包裹提供支撑,不影响正常的输送,同时,在有并行包裹时,也可以减小定向输送线和偏转轮/球输送线不同的输送方向和输送速度对它们上方各自包裹输送的影响,减小干扰。
本方案的结构中,增加了与反向靠边机并行的第三输送线,可以有效地增加输送面积,从而当靠边机上的包裹为大件时,可以架设在第一、第三输送线上进行输送,而当靠边机输入的包裹为小货物时可以单独从第一输送机上进行输送,有效的满足了大件与小件均可使用的要求,并且在大件输送到所述单件输送线上时,由于单件输送线的宽度设置可以对包裹的主体区域进行支撑,从而保证大件输送的稳定性,应用的灵活性好,适用性高。
本方案的结构中,在第二输送线的一侧设置辊筒,能够有效地在存在与大件并行的小件时,通过辊筒来使大件退出的回流线中,而不会与小件并行输出,从而保证了单件输出的可靠性。
回流输送线采用转弯机进行输送,既改善了输送的效率,又提高了衔接的稳定性,实现更加容易。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 2是本发明的靠边机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输送线与反向靠边机区域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中下料辊筒为多个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具有两个并行包裹及两个包裹的移动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具有大包裹且具有与其并行包裹及两个包裹在第二输送线上的移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揭示的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进行阐述,如附图1所示,其包括靠边机1,所述靠边机1可以是已知的各种辊筒靠边设备,其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不作赘述,其长度和宽度满足位于一侧的包裹在从输入端输入时能够移动到其所要靠向一侧。
并且,为了避免包裹在移动到靠边机1所要靠向一侧时与靠边机1的侧部冲撞及摩擦产生的输送阻力,如附图2所示,在所述靠边机1上位于其所要靠向一侧设置有一组轴线垂直于其输送面的缓冲滚轮11,所述缓冲滚轮11从所述靠边机1的输入端附近延伸到输出端,所述缓冲滚轮11可以是硅胶轮、橡胶轮等,并且可以自转,例如,每个缓冲滚轮11通过轴承等固定在所述靠边机1所要靠向一侧的立柱12上。同时每个所述缓冲滚轮的圆周面延伸到所述靠边机1的输送面内,从而当包裹输送至靠边机所要靠向一侧时与缓冲滚轮11接触,并且,缓冲滚轮11能够通过其较软的质地对产品的冲击进行减缓,另外,缓冲滚轮11被包裹推动自转,从而减小摩擦力,保证输送的顺畅性。
如附图1所示,所述靠边机1的输出端衔接有由其所要靠向一侧向另一侧依次排布的第一输送线2及反向靠边机3,所述第一输送线2包括并行的定向输送线21和位于所述定向输送线21和反向靠边机3之间的偏转轮/球输送线22,所述定向输送线21和偏转轮/球输送线22的输送面平齐。
如附图1所示,所述靠边机1的输出端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第一输送线2和反向靠边机3的宽度之和,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靠边机1的输出端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输送线2和反向靠边机3的宽度之和,因此,对于所述靠边机1上位于所述反向靠边机3外侧的部分可以直接移出到外部,从而减少落入到反向靠边机3上的包裹。
所述定向输送线21是可以进行直线输送的各种输送线,例如可以是皮带机、辊筒机等,其位于所述靠边机1的第一侧,用于将靠边机1上靠边的包裹继续向后方输送,所述第一输送线2的与靠边机1所要靠向的一侧设置有挡板(图中未示出)。
所述偏转轮/球输送线可以是已知的各种偏转输送设备,例如可以参照申请号为201721728210.8、201910265828.2等所揭示的偏转轮分拣机的结构,设置成设定的长度和宽度。
并且所述偏转轮/球输送线常态下的输送速度、输送方向与所述定向输送线21的输送方向相同,即朝所述第二输送线方向输送;在另一状态下,所述偏转轮/球输送线22的输送方向可以切换为向定向输送线21一侧或反向靠边机3一侧输送。
进一步,如附图3所示,在所述定向输送线21和偏转轮/球输送线22还设置有至少一排顶部与它们的输送面等高的支撑球或轮23,所述支撑球或轮23可以是已知的各种定向球或万向球。当其是定向轮或球时,其所在支撑轴的轴线与所述定向输送线21的输送方向垂直。从而在输送时,尤其是在第一输送线2上具有两个并行包裹时,可以通过调整定向输送线21和偏转轮/球输送线的输送速度使两个并行包裹错位开,同时,支撑球或轮23的设置可以减少两侧速度不同时,对于并行包裹前后包裹的输送影响。
如附图1所示,所述定向输送线21和偏转轮/球输送线22的输出端与第二输送线4的输入端衔接,所述第二输送线4可以与所述定向输送线21采用同样的结构或不同的结构,优选的其为皮带输送机,且其长度大于定向输送线21。
所述反向靠边机3的靠边方向与所述靠边机1的靠边方向相反,其具体结构与靠边机3相近,为已知技术,区别在于,它们的转辊的倾斜方向相反从而实现相反方向的靠边。
另外,为了拉开前后包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输送线4的输送速度大于所述定向输送线21和偏转轮/球输送线22的输送速度,同时所述第二输送线4包括至少两段,且每段的输送速度小于其后段的输送速度,如附图4所示,以两段41、42为例,靠近所述第一输送线2的前段41的输送速度大于第一输送线2的输送速度,远离所述第一输送线2的后段42的输送速度大于前段41的输送速度。
进一步,如附图1、附图5所示,所述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还包括并行识别装置5,所述并行识别装置5连接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靠边输送线、第一输送线、反向靠边输送线、第二输送线及第三输送线并控制它们共轴。所述并行识别装置5用于采集所述控制装置所需要的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输送线2上是否存在并行包裹的基础数据,例如图像信号、模拟信号等,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并行识别装置5获取的基础数据来判断并发信号控制所述定向输送线21和偏转轮/球输送线22的工作状态,从而使第一输送线2上的包裹逐一输出。
此处,并行包裹是指第一输送线2上靠近反向靠边机一侧的包裹与第一输送线2上靠近外侧(远离反向靠边机的一侧)的至少一个包裹具有重合部分,此时,就无法保证包裹逐一输送到后方;包裹逐一输出是指所述第一输送线1上的每个包裹在其前一个包裹完全输出到所述第一输送线1外部后才开始向第一输送线外输送。
所述并行识别装置5可以是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2上方的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可以是各种具备拍照功能的相机、摄像头、CCD模块,甚至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其镜头的覆盖范围至少覆盖整个所述第一输送线2的前半部分,优选覆盖整个所述第一输送线2。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并行识别装置5也可以是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2上方的激光传感器和/或光电传感器(能够测距),多个所述激光传感器和/或光电传感器从第一输送线2的一侧成直线排布到另一侧,当中间的至少一个激光传感器和/或光电传感器的传感距离不变,而其两侧的多个传感器的传感距离均相对于没有包裹时的初始距离缩小时,则可以认为第一输送线2上具有两个并行包裹,但是这种方式所需要的传感器数量多,且检测的精确性相对视觉识别要差一点。
进一步,优选所述并行识别装置5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2的前半部分或中部,从而在确认到有并行得包裹时,所述偏转轮/球输送线22有足够的距离、时间进行调整。
所述控制装置可以是已知的控制设备,例如PLC与工业电脑的结合,或单独的PLC系统,其具体的控制软件可以根据所要实现的控制流程进行编译,并不是本方案的重点,此处不作赘述。
另外,由于进入到靠边机1上的包裹的尺寸并不一定,对于一些大件的包裹,其重心往往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线2的外侧,因此就会掉入到反向靠边机中而无法输送,这就导致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鉴于此,如附图4所示,为了能够对大件包裹进行输送,在所述反向靠边机3的外侧还并排设置有输送面与第一输送线2的输送面等高的第三输送线6,所述第三输送线6与所述第二输送线4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不同,优选为辊筒输送线,同时,所述第三输送线6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输送线2的宽度。
并且,所述反向靠边机3的两侧具有高度差,其第一侧的输送面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线2的输送面的下方,其第二侧的输送面与所述第三输送线6的输送面匹配,即所述反向靠边机3的输送面衔接第三输送线的一侧高于其另一侧,此时,当大件包裹架设在所述第一输送线2和第三输送线6上输送时,反向靠边机3不会对其输送产生干涉。
同时,所述第二输送线4的输入端还与第三输送线6的输出端衔接,从而能够有效地对大件包裹进行支撑,从而保证有效的输送。但是在一些特殊常情况下,例如,一个大件包裹与一包裹在第一输送线2上存在并行关系时,此时就需要使大件包裹移出到所述第二输送线4外,从而保证与大件包裹并行包裹能够单独输出至第二输送线4外。
于是,如附图4所示,在所述第二输送线4上靠近所述第三输送线6的一侧设置有下料辊筒7,所述下料辊筒7由动力源驱动。例如下料辊筒7可以由外部的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优选的实施例中,如附图4所示,所述下料辊筒7为内置电机辊筒,从而可以有效的简化整体结构,并且其长度可以与所述第二输送线4等长,也可以仅从所述第二输送线4的输入端向输出端延伸一定距离,且优选不超过所述第二输送线4的一半的长度。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如附图6所示,所述下料辊筒7可以为多段71、72,并且每段的长度与第二输送线4的每段41、42的长度相当,这样可以分别控制每段下料辊筒的启停,从而在大包裹单独通过时,可以减小下料辊筒7的停止时间,从而避免对后续包裹的输出到外部的影响。并且所述下料辊筒7的输送速度大于所述第二输送线的输送速度,从而保证并行的大包裹能够有效地下料。
更进一步,如附图7所示,在所述第二输送线2、第三输送线6的外侧设置有滑槽8、9,所述滑槽8、9与回流线10的输送面的侧面衔接,所述回流线10的输出端与向所述靠边机1输送包裹的上包线20衔接,所述回流线10可以是已知的各种输送设备,例如其包裹一段直线输送机101和一段转弯机102,所述转弯机102的输出端与是,所述上包线20的输送面的侧面或输入端衔接。最后,在所述上包线20和靠边机1的输入端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级斜坡输送线30,从而通过所述斜坡输送线30可以使叠加在一起的包裹分开。
本方案揭示的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的包裹输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人工或通过自动化设备将多个包裹倾倒至所述上包线20上,所述上包线20将包裹输送至所述斜坡输送线30,包裹随斜坡输送线30爬坡实现叠加在一起的包裹分离开并且输送至所述靠边机1上。
S1,包裹进入到靠边机1并随靠边机靠向第一输送线3所在侧及向第一输送线3移动。并且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使所述靠边机2的输送速度大于所述上包线20或斜坡输送线30的输送速度,从而可以通过速度的提升使地并行包裹拉开一定的距离,同时使一个依靠在另一个上的两个包裹能够被分开。
S2,包裹进入到第一输送线3进行输送,并且优选正常输送时第一输送线3的输送速度大于所述靠边机1的输送速度,包裹输送经过并行识别装置5确认是否有两个并行包裹,以摄像头作为并行识别装置为例,摄像头采集第一输送线3的输送面上的包裹的图像并发送给控制装置进行图像分析(此处图像分析方法为已知技术,不是本方案的创新重点,在此不作赘述)从而确定是否有两个包裹并行,并根据判断结果发送信号控制所述偏转球输送线22的工作状态。
S3,如附图8所示,如控制装置确认存在并行包裹40、50,其发信号控制所述偏转轮/球输送线22变向将位于所述第二输送线4内侧(靠近所述反向靠边机的一侧)的包裹50向反向靠边机4侧输出至反向靠边机4上,包裹50随反向靠边机4输出到所述滑槽8中进入到回流线10回流至上包线20。此处,可以是使包裹50前方的部分偏转轮/球的变向,具体变向的控制可以通过跟踪所述包裹50在输送线上的位置来确定,例如通过图像分析或已知的传感器跟踪或编码器跟踪等方式确定其当前位置,从而确定哪些偏转轮/球要偏转。也可以在确定有并行包裹时,固定使包裹前方设定距离且设定数量个偏转球/轮转动。当然也可以使整条偏转轮/球输送线22的所有偏转轮都向同一侧偏转。偏转完成后,可以预设一定的时间就复位,也可以通过图像识别装置确认包裹进入到反向靠边机4后恢复。
当然在S3步骤中,除了按照上述过程将第一输送线上位于内侧的包裹输送至所述反向靠边机4外,在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调整所述单向输送线21和/或偏转轮/球输送线22的速度,从而使第一输送线上位于内侧的包裹与外侧的包裹错开。
在又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停止所述定向输送线并在于内侧包裹并行的外侧包裹之前的一个包裹进入到所述第二输送线后,停止所述定向输送线,并在所述偏转轮/球输送线上的包裹的末端移动至与其并行包裹的前端的前方时,重新启动所述定向输送线进行输送,从而使内侧的包裹与外侧的包裹完全错位开。并且,在判断前一个包裹是否离开第一输送线时,可以通过并行识别装置采集的图像来进行判断,例如,当确认有并行包裹时,通过图像分析并行包裹中外侧包裹前方的一个包裹的尾端到第一输送线的输出端的距离,并根据当前定向输送线的输送速度,即可求出运行多长时间即可离开第一输送线。当然,也可以通过位于输出端的传感器结合包裹跟踪来判断包裹是否离开第一输送线,此处为已知技术,不作赘述。
S4,如控制装置确认不存在并行包裹,则其控制所述定向输送线21和偏转轮/球输送线22保持相同的方向和输送速度进行输送,即定向输送线21和偏转轮/球输送线22维持初始状态。
S5,所述第一输送线3上靠近外侧(远离所述反向靠边机的一侧)的包裹输送至所述第二输送线上继续输送,所述第二输送线的输送速度优选大于所述第一输送线正常输送时的输送速度。
S6,靠边机1上未进入到所述第一输送线2的包裹进入到所述反向靠边机4靠向相反侧,并输入到滑槽中进入到回流线10回流至上包线20。
进一步,所述的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的分离方法,还包括S7步骤,其包括
S71,确定第一输送线2和第三输送线6上是否架设有大包裹60及第一输送线2上是否存在与大包裹并行包裹。
S72,如确定没有大包裹,则控制下料辊筒保持转动以向第二输送线外侧(即第二输送线靠近滑槽的一侧)下料,这是由于反向靠边机的输出端及第三输送线的输出端均与第二输送线衔接,因此反向靠边机上的输出包裹可能在第三输送线输送作用下而进入到第二输送线,此时,下料辊筒即可将这些包裹从第二输送线上输出,避免造成干扰。
S73,如确定有大包裹且无与其并行包裹,则控制下料辊筒7在大包裹移动至第二输送线4时停止,且在大包裹移出到下料辊筒4外时下料辊筒恢复转动进行下料,此处确认大包裹进入到所述第二输送线4的时间可以通过采集的图像来确定,此处为已知技术,不作赘述。
S74,如附图9所示,如确定有大包裹60且有与其并行包裹40,则控制下料辊筒7保持转动,此时,位于内侧的大包裹60就可以在下料辊筒的输送下实现下料,即大包裹会进入到滑槽中进入回流线。
本方案进一步揭示了一种物流分拣系统,包括上述任一的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还包括需要逐一供包的分拣设备,例如是交叉带分拣系统、偏转轮分拣系统、摆臂分拣系统等。
本发明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边机(1),所述靠边机(1)的输出端衔接有由其所要靠向一侧向另一侧依次排布的第一输送线(2)及反向靠边机(3),所述第一输送线(2)包括并行的定向输送线(21)和位于所述定向输送线(21)和反向靠边机(3)之间的偏转轮/球输送线(22),所述第一输送线(2)的输出端与第二输送线(4)的输入端衔接,所述定向输送线(21)和调整输送线均连接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根据并行识别装置(5)采集的数据确定第一输送线(2)上是否存在并行包裹以控制所述定向输送线(21)和偏转轮/球输送线(22)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边机(1)所要靠向的一侧设置有一组轴线与所述靠边机的输送面垂直的缓冲滚轮(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输送线(21)和偏转轮/球输送线(22)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排支撑球或轮(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行识别装置(5)是与控制装置连接的图像采集装置、激光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行识别装置(5)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2)的前半部分或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靠边机(3)的外侧并排设置有第三输送线(6),所述反向靠边机(3)的两侧具有高度差,其第一侧的输送面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线(2)的输送面的下方,其第二侧的输送面与所述第三输送线(6)的输送面匹配,所述第二输送线(4)的输入端与第三输送线(6)的输出端衔接,且其上靠近所述第二输送线(4)的一侧设置有下料辊筒(7),所述下料辊筒(7)由动力源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辊筒(7)为内置电机辊筒,其从所述第二输送线(6)的输入端向输出端延伸不超过所述第二输送线(4)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线(4)包括至少两段,且输送速度递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线(2)、第三输送线(6)的外侧设置有滑槽(8、9),所述滑槽(8、9)与回流线(10)衔接,回流线(10)的输出端与上包线(20)衔接,所述上包线(20)向所述靠边机(1)输送包裹。
10.物流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
11.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的包裹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包裹进入到靠边机(2)并随靠边机靠向第一输送线(3)所在侧及向第一输送线(3)移动;
S2,进入到第一输送线(3)的包裹输送经过并行识别装置(5)确认是否有并行包裹;
S3,如存在并行包裹,偏转轮/球输送线(22)变向将其上的包裹向反向靠边机(4)侧输出至反向靠边机(4)上后复位;
S4,如不存在并行包裹,定向输送线(21)和偏转轮/球输送线(22)保持相同的方向和输送速度进行输送;
S5,所述第一输送线(3)上靠近外侧的包裹输送至所述第二输送线上继续输送;
S6,未进入到所述第一输送线(2)的包裹进入到所述反向靠边机(4)靠向相反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7步骤,其包括
S71,确定第一输送线(2)和第三输送线(6)上是否架设有大包裹及第一输送线(2)上是否存在与大包裹并行包裹;
S72,如确定没有大包裹,则控制下料辊筒保持转动以向第二输送线外侧下料;
S73,如确定有大包裹且无与其并行包裹,则控制下料辊筒在大包裹移动至第二输送线时停止,且在大包裹移出到下料辊筒远端外时,下料辊筒恢复转动下料;
S74,如确定有大包裹且有与其并行包裹,则控制下料辊筒保持转动以向第二输送线外侧下料。
CN202010149995.3A 2020-03-06 2020-03-06 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其包裹输送方法及物流分拣系统 Pending CN1112033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9995.3A CN111203385A (zh) 2020-03-06 2020-03-06 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其包裹输送方法及物流分拣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9995.3A CN111203385A (zh) 2020-03-06 2020-03-06 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其包裹输送方法及物流分拣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03385A true CN111203385A (zh) 2020-05-29

Family

ID=70781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49995.3A Pending CN111203385A (zh) 2020-03-06 2020-03-06 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其包裹输送方法及物流分拣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0338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20123A (zh) * 2020-12-18 2021-04-09 科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货物分离单件排列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20123A (zh) * 2020-12-18 2021-04-09 科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货物分离单件排列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82828B (zh) 偏转轮/球分拣系统的失速调整方法
US10226795B2 (en) Vision based item typing and separation system
US10906746B2 (en) Article typing and sorting system
US10773897B2 (en) Off-loading, typing and item separation system
CN110997529B (zh) 物品分类和分拣系统
CN112642734B (zh) 包裹全自动导入上件控制方法
US7090067B2 (en) Conveyor system with distributed article manipulation
CN106914424B (zh) 分拣系统
CN111332759B (zh) 摆臂分拣机的柔性分拣方法
CN212863004U (zh) 用于处理以至少一排相继运动的成件货物的设备
JPH08323669A (ja) 部品供給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6379685A (zh) 基于无人搬运车的自动取货卸货设备
CN216917266U (zh) 一种托盘纠偏装置和具有其的仓储系统
US20180148271A1 (en) Conveyor system comprising an aligner for aligning items
CN111330853B (zh) 单件分离装置的分离方法
CN111203385A (zh) 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其包裹输送方法及物流分拣系统
WO2020041568A1 (en) Automated parcel singulator
CN102745493B (zh) 一种钞把承接输送装置
CN112678561A (zh) 一种自动装车方法
CN111346828B (zh) 交叉带分拣系统的运行方法及系统
CN212349488U (zh) 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及物流分拣系统
CN113617699B (zh) 货物分离机构、货物单件分离系统及方法
CN212355559U (zh) 单件分离装置及物流分拣系统
CN212349495U (zh) 偏转轮/球分拣系统
CN113477539A (zh) 防跟包动态称上包控制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