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01637B - 电池壳体 - Google Patents
电池壳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201637B CN111201637B CN201880066305.9A CN201880066305A CN111201637B CN 111201637 B CN111201637 B CN 111201637B CN 201880066305 A CN201880066305 A CN 201880066305A CN 111201637 B CN111201637 B CN 11120163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ut
- output terminal
- flat plate
- plate portion
- bo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3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 H01M50/2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adapted for protecting batteries from their environment, e.g. from corros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2—Casings or frames around the primary casing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6—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erminals of battery pack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电池壳体具备:收容电池的外装壳体(1);以及输出端子(2A),具有形成有第一螺栓插通孔(23)的第一平板部(21)和与第一平板部(21)正交的第二平板部(22),设置在外装壳体(1)的外侧。该电池壳体构成为能够利用插入第一螺栓插通孔(23)的螺栓和螺母,在输出端子(2A)的第一平板部(21)连接外部输出线。在外装壳体(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螺母保持部(11),该第一螺母保持部(11)构成为能够在与输出端子(2A)的第二平板部(22)之间夹着并保持螺母,第一螺母保持部(11)具有带有斜度的形状,以使与螺母的插入方向上的近前侧相比里侧与输出端子(2A)的第二平板部(22)之间的距离更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容电池的电池壳体。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收容电池的电池壳体。
作为这种电池壳体之一,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电池壳体,该电池壳体在输出端子的一端设置树脂覆盖体,使该树脂覆盖体与设置于电池壳体的凹部嵌合并进行熔接,由此容易进行输出端子的安装作业。
在该专利文献1的电池壳体中构成为如下方式:在输出端子设置有螺栓插通孔,通过利用插入螺栓插通孔的螺栓和紧固于螺栓的螺母,将外部输出线连接于输出端子。此外,为了防止螺母向螺栓的紧固作业时螺母落下,设置有能够承载螺母的螺母承接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77454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池壳体中,在将螺母插入到向螺栓的紧固位置时,如果电池壳体倾斜成与螺母的插入方向的里侧相比近前侧成为下方,则产生螺母落下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壳体,该电池壳体在螺母的紧固时,即使在螺母的插入方向上电池壳体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螺母的落下。
本发明的电池壳体的特征在于,具备:
收容电池的外装壳体;以及
输出端子,具有形成有第一螺栓插通孔的第一平板部和与所述第一平板部正交的第二平板部,设置在所述外装壳体的外侧,
构成为能够利用插入所述第一螺栓插通孔的螺栓和螺母,在所述输出端子的所述第一平板部连接外部输出线,
在所述外装壳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螺母保持部,所述第一螺母保持部构成为能够在与所述输出端子的所述第二平板部之间夹着并保持所述螺母,
所述第一螺母保持部具有带有斜度的形状,以使与所述螺母的插入方向上的近前侧相比里侧与所述输出端子的所述第二平板部之间的距离更短。
可以在所述输出端子的所述第二平板部形成有第二螺栓插通孔,
构成为利用插入所述第二螺栓插通孔的螺栓和螺母,在所述输出端子的所述第二平板部连接外部输出线,
在所述外装壳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螺母保持部,所述第二螺母保持部构成为能够在与所述输出端子的所述第一平板部之间夹着并保持所述螺母,
所述第二螺母保持部具有带有斜度的形状,以使与所述螺母的插入方向上的近前侧相比里侧与所述输出端子的所述第一平板部之间的距离更短。
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二螺栓插通孔构成为螺栓在铅垂方向上插通,
还具备螺母承载部,所述螺母承载部用于承载与插入所述第二螺栓插通孔的螺栓紧固的螺母,
所述螺母承载部具有存在高低差的形状。
此外,所述输出端子可以以其一端贯通于所述外装壳体的内侧的方式设置,
还具备覆盖贯通于所述外装壳体的内侧的所述输出端子的一端的密封树脂。
所述输出端子可以以其另一端贯通于所述外装壳体的内侧的方式设置,
在所述输出端子的另一端贯通所述外装壳体的部位中的所述输出端子与所述外装壳体之间配置有弹性体,
所述输出端子的另一端侧构成为与收容于所述电池壳体的电池连接。
可以还具备用于限制所述螺母的插入方向上的进深位置的限位件。
根据本发明的电池壳体,保持螺母的第一螺母保持部具有带有斜度的形状,以使与螺母的插入方向上的近前侧相比里侧与输出端子的第二平板部之间的距离更短,在插入方向上插入的螺母被夹着并固定在第一螺母保持部与第二平板部之间。由此,即使在电池壳体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螺母的落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从另一角度观察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输出端子的外观形状的立体图。
图5是用于说明输出端子的一端侧的状态的图。
图6是输出端子的另一端侧贯通外装壳体的部位的剖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第一螺母保持部的形状的图,是从Y轴方向观察第一螺母保持部的图。
图8是示出在外装壳体的上表面侧连接外部输出线时的螺栓和螺母的安装方向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第二螺母保持部的形状的图,是从上方观察第二螺母保持部的图。
图10是示出输出端子的另一种形状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具体地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特征的部分。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100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100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从另一角度观察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100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外装壳体1是收容未图示的电池的壳体,例如由能够收容电池的收容部和盖部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外装壳体1由树脂构成。收容在外装壳体1内的电池可以是单电池,也可以是电池组。
在外装壳体1的外侧、具体地说在外装壳体1的上表面1a设置有一对输出端子2A、2B。输出端子2A、2B例如由刚性比纯铜高的黄铜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嵌件成型制造树脂制的外装壳体1和一对输出端子2A、2B。
一对输出端子2A、2B中的一方是正端子,另一方是负端子。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端子2A是正端子,与电池的正极电连接。此外,输出端子2B是负端子,与电池的负极电连接。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区别输出端子2A和输出端子2B来进行说明时,记载为“输出端子2”来进行说明。
图4是示出输出端子2A的外观形状的立体图。以下,对输出端子2A的形状进行说明,但是输出端子2B也具有相同的形状。
输出端子2A具有第一平板部21和与第一平板部21正交的第二平板部22。即,输出端子2A具有大致L形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设计上,第二平板部22由具备不在同一平面上的两个平板部22a、22b的具有高低差的形状构成,但是也可以由没有高低差的平板形状构成。
在第一平板部21形成有第一螺栓插通孔23。此外,在第二平板部22、更具体地说在与第一平板部21连续形成的第二平板部22a形成有第二螺栓插通孔24。
另外,在第二平板部22b形成有在与未图示的电池电连接时使用的连接孔25。
利用螺栓3和螺母4在输出端子2A连接外部输出线5。具体地说,螺栓3插通安装于外部输出线5的一端的压接端子5a的孔,螺母4隔着输出端子2A紧固于螺栓3,由此外部输出线5连接于输出端子2A(参照图1、图8)。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螺栓3的插通方向观察时,螺母4具有大致正方形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100中,在输出端子2A形成有第一螺栓插通孔23和第二螺栓插通孔24,以便在外装壳体1的侧面1b侧和上表面1a侧的任意一侧都能够连接外部输出线5。在图1中由虚线示出了在外装壳体1的侧面1b侧连接外部输出线5时的螺栓3和螺母4的安装方向。
即,构成为如下方式:在外装壳体1的侧面1b侧连接外部输出线5的情况下,将螺栓3插通输出端子2A的第一螺栓插通孔23,在外装壳体1的上表面1a侧连接外部输出线5的情况下,将螺栓3插通第二螺栓插通孔24。
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100在用于保持用于紧固于螺栓3的螺母4的第一螺母保持部11和第二螺母保持部12(参照图2)的形状上具有特征,但是在对第一螺母保持部11和第二螺母保持部12进行说明之前,对输出端子2进行说明。
图5是用于说明输出端子2A的一端26侧的状态的图。输出端子2A的一端26是第一平板部21侧的端部,是不与收容在电池壳体100的内部的电池连接的一侧的端部。
输出端子2A以一端26贯通于外装壳体1的内侧的方式设置。并且,密封树脂30设置成以袋状覆盖贯通于外装壳体1的内侧的输出端子2A的一端26。作为密封树脂30例如能够使用改性聚烯烃树脂的分散溶液或丙烯酸系改性硅树脂溶液。
输出端子2A的一端26以从水容易积存的外装壳体1的上表面1a向内侧贯通的方式设置。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100中,由于密封树脂30设置成以袋状覆盖输出端子2A的一端26,所以即使在水从输出端子2A与外装壳体1的界面进入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水进入外装壳体1的内部。由此,能够抑制水附着于收容在外装壳体1内的电池,能够提高电池的可靠性。
输出端子2A的第二平板部22侧的另一端27也以贯通于外装壳体1的内侧的方式设置。输出端子2A的另一端27是与收容于电池壳体100的电池连接的一侧的端部。图6是输出端子2的另一端27侧贯通外装壳体1的部位的剖视图。
在输出端子2贯通外装壳体1的部位中,在输出端子2与外装壳体1之间设置有与输出端子2和外装壳体1贴紧的弹性体40。作为弹性体40例如能够使用弹性粘接剂或弹性部件。
由此,在输出端子2与外装壳体1之间设置有弹性体40,因此在螺母4向螺栓3的紧固时,弹性体40能够吸收向输出端子2与外装壳体1之间施加的应力。由此,在螺母4向螺栓3的紧固时,能够抑制输出端子2与外装壳体1之间的界面剥离。
此外,通过在树脂制的外装壳体1与金属制的输出端子2之间设置弹性体40,能够抑制由于热冲击等起因于树脂与金属的线膨胀系数的差的界面剥离。由此,即使在冷暖差大的环境下使用,也能够保持外装壳体1与输出端子2之间的密封性,能够抑制水进入外装壳体1的内部。
输出端子2的一端26侧与另一端27侧不同在输出端子2与外装壳体1之间未设置弹性体。即,输出端子2的一端26侧埋入并固定于树脂制的外装壳体1,因此能够在一端26侧接受螺母4向螺栓3的紧固时向输出端子2施加的旋转转矩,抑制向与电池连接的另一端27侧的应力传递。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100中,在外装壳体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螺母保持部11(参照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螺母保持部11与外装壳体1一体形成。
第一螺母保持部11作为从下方支承螺母4的底座发挥功能。此外,第一螺母保持部11构成为能够在与输出端子2的第二平板部22、更具体地说与第二平板部22a之间夹着并保持螺母4。在由第一螺母保持部11保持螺母4的情况下,螺栓3插通于输出端子2的第一螺栓插通孔23。
图7是用于说明第一螺母保持部11的形状的图,是从螺栓3的插通方向(Y轴方向)观察第一螺母保持部11的图。为了容易理解,在图7中省略了输出端子2A的第一平板部21。
如图7所示,第一螺母保持部11具有带有斜度的形状,以使与螺母4的插入方向上的近前侧相比里侧与输出端子2A的第二平板部22a之间的距离变短至在最小部与螺母4的一边的长度大致相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向螺栓3的插通方向观察时,螺母4具有大致正方形的形状,因此全部的边的长度相同。
在此,螺母4的插入方向是指将螺母4压入到与螺栓3的紧固位置的方向(X轴方向),是与螺栓3的轴向(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
即,如果将螺母4放置在第一螺母保持部11上并向里侧压入,则在到达某个位置时,螺母4被夹着并固定在第一螺母保持部11与输出端子2A的第二平板部22a之间。由此,即使在将电池壳体100倾斜成与螺母4的插入方向的里侧相比近前侧成为下方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螺母4的落下。此外,在固定有螺母4的位置上,调整第一螺母保持部11的斜度以便能够与螺栓3紧固。
此外,使用模具对树脂制的外装壳体1进行成型时,用于对第一螺母保持部11进行成型的模具的起模方向为与螺母4的插入方向相反方向。因此,由于能够根据第一螺母保持部11的斜度,使模具的形状成为在起模方向上逐渐变宽的末端宽的形状,所以能够确保起模斜度。由此,能够制造形状稳定的外装壳体1。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100中,在外装壳体1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螺母保持部1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装壳体1的外侧表面中的输出端子2A的另一端27贯通的面构成第二螺母保持部12。
图8是示出在外装壳体1的上表面1a侧连接外部输出线5时的螺栓3和螺母4的安装方向的图。在图8中由虚线示出了螺栓3和螺母4的安装方向。
在外装壳体1设置有螺母承载部13,该螺母承载部13用于承载与插入第二螺栓插通孔24的螺栓3紧固的螺母4。螺母承载部13由上段部13a和下段部13b构成,具有存在高低差的形状。
螺母承载部13的上段部13a是承载螺母的部位。另一方面,为了防止插通于第一螺栓插通孔23的螺栓与插通于第二螺栓插通孔24的螺栓3的干扰,下段部13b位于比上段部13a靠向下方。通过这种结构,从第一螺栓插通孔23和第二螺栓插通孔24的任意一方插通螺栓3,螺栓3都不会与螺母承载部13发生干扰,因此能够稳定地紧固螺栓3和螺母4。
使螺母4与螺栓3紧固时,首先在将螺母4放置在螺母承载部13的上段部13a上的状态下,在插入方向上压入到与螺栓3的紧固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螺母4的插入方向是指将螺母4压入到与螺栓3的紧固位置的方向(X轴方向),是与螺栓3的轴向(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
第二螺母保持部12构成为能够在与输出端子2A的第一平板部21之间夹着并保持螺母4。在这种情况下,螺栓3插通于输出端子2的第二螺栓插通孔24。
图9是用于说明第二螺母保持部12的形状的图,是从上方观察第二螺母保持部12的图。为了容易理解,在图9中省略了输出端子2A的第二平板部22。
如图9所示,第二螺母保持部12具有带有斜度的形状,以使与螺母4的插入方向(X轴方向)上的近前侧相比里侧与输出端子2A的第一平板部21之间的距离在最小部变短至与螺母4的一边的长度大致相等。螺母4的插入方向是与螺栓3的轴向(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
即,如果在插入方向(X轴方向)上压入螺母4,则在到达某个位置时,螺母4被夹着并固定在第二螺母保持部12与输出端子2A的第一平板部21之间。由此,即使在将电池壳体100倾斜成与螺母4的插入方向的里侧相比近前侧成为下方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螺母4的落下。此外,在固定有螺母4的位置上,调整第二螺母保持部12的斜度以便能够与螺栓3紧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100中设置有用于限制螺母4的插入方向上的进深位置的限位件14(参照图3)。
如上所述,构成为如下方式:通过使第一螺母保持部11和第二螺母保持部12分别具有带有斜度的形状,在插入方向上压入螺母4并在到达某个位置时进行固定,在该位置上能够与螺栓3紧固。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情况下,螺母4不与限位件14抵接。
但是,为了防止由于电池壳体100的制造偏差而在压入了螺母4时固定在超过了能够与螺栓3紧固的位置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100中设置有限位件14。因此,构成为压入螺母4,即使假设与限位件14抵接,在该位置上螺母4也能够与螺栓3紧固。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追加各种应用、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输出端子2的第一平板部21形成有第一螺栓插通孔23,在第二平板部22形成有第二螺栓插通孔24,但是也可以是仅在第一平板部21和第二平板部22中的任意一方形成有螺栓插通孔的构成。此外,说明了将输出端子2的构成部分中的从外装壳体1的上表面1a向上方延伸的部分作为第一平板部21、将与第一平板部21正交的部分作为第二平板部22,但是也可以将从外装壳体1的上表面1a向上方延伸的部分称为第二平板部22,将与第二平板部22正交的部分称为第一平板部。
输出端子2并不限于图4所示的形状,只要具有具备第一平板部和与第一平板部正交的第二平板部的形状即可。
图10是示出输出端子2的另一种形状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0所示的输出端子2具有:第一平板部21;与第一平板部21正交的第二平板部22;以及第三平板部28,设置在第二平板部22的两端中的与第一平板部21相反侧,并且与第二平板部22正交。在第一平板部21形成有第一螺栓插通孔23,在第二平板部22形成有第二螺栓插通孔24。此外,在第三平板部28形成有在与未图示的电池电连接时使用的连接孔29。在图10所示的输出端子2与外装壳体1一体形成的情况下,第三平板部28位于外装壳体1的内部。即使输出端子2的形状是图10所示的形状,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同样的效果。
说明了树脂制的外装壳体1和一对输出端子2A、2B通过嵌件成型而制造的情况,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后续在外装壳体1安装一对输出端子2A、2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向螺栓3的插通方向观察时的螺母4的形状为大致正方形,但是并不限于正方形。但是,在被夹着在第一螺母保持部11与输出端子2的第二平板部22之间或第二螺母保持部12与输出端子2的第一平板部21之间时,螺母4的形状优选为容易固定的形状。即,螺母4的形状优选为如下形状:具有与第一螺母保持部11或第二螺母保持部12接触的第一面以及与输出端子2的第二平板部22或第一平板部21接触的第二面。
附图标记说明
1...外装壳体;1a...上表面;1b...侧面;2、2A、2B...输出端子;3...螺栓;4...螺母;5...外部输出线;11...第一螺母保持部;12...第二螺母保持部;13...螺母承载部;14...限位件;21...第一平板部;22...第二平板部;23...第一螺栓插通孔;24...第二螺栓插通孔;25...连接孔;26...输出端子的一端;27...输出端子的另一端;28...第三平板部;29...连接孔;30...密封树脂;40...弹性体。
Claims (6)
1.一种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具备:
收容电池的外装壳体;以及
输出端子,具有形成有第一螺栓插通孔的第一平板部和与所述第一平板部正交的第二平板部,该输出端子设置在所述外装壳体的外侧,
构成为能够利用插入所述第一螺栓插通孔的螺栓和螺母,在所述输出端子的所述第一平板部连接外部输出线,
在所述外装壳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螺母保持部,所述第一螺母保持部构成为能够在与所述输出端子的所述第二平板部之间夹着并保持所述螺母,
所述第一螺母保持部具有带有斜度的形状,以使与所述螺母的插入方向上的近前侧相比里侧与所述输出端子的所述第二平板部之间的距离更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出端子的所述第二平板部形成有第二螺栓插通孔,
构成为能够利用插入所述第二螺栓插通孔的螺栓和螺母,在所述输出端子的所述第二平板部连接外部输出线,
在所述外装壳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螺母保持部,所述第二螺母保持部构成为能够在与所述输出端子的所述第一平板部之间夹着并保持所述螺母,
所述第二螺母保持部具有带有斜度的形状,以使与所述螺母的插入方向上的近前侧相比里侧与所述输出端子的所述第一平板部之间的距离更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螺栓插通孔构成为螺栓在铅垂方向上插通,
所述电池壳体还具备螺母承载部,所述螺母承载部用于承载与插入所述第二螺栓插通孔的螺栓紧固的螺母,
所述螺母承载部具有存在高低差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端子以其一端贯通于所述外装壳体的内侧的方式设置,
所述电池壳体还具备覆盖贯通于所述外装壳体的内侧的所述输出端子的一端的密封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端子以其另一端贯通于所述外装壳体的内侧的方式设置,
在所述输出端子的另一端贯通所述外装壳体的部位中的所述输出端子与所述外装壳体之间配置有弹性体,
所述输出端子的另一端侧构成为与收容于所述电池壳体的电池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壳体还具备用于限制所述螺母的插入方向上的进深位置的限位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23765 | 2017-11-21 | ||
JP2017223765 | 2017-11-21 | ||
PCT/JP2018/041514 WO2019102863A1 (ja) | 2017-11-21 | 2018-11-08 | 電池ケース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201637A CN111201637A (zh) | 2020-05-26 |
CN111201637B true CN111201637B (zh) | 2022-10-11 |
Family
ID=66631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66305.9A Active CN111201637B (zh) | 2017-11-21 | 2018-11-08 | 电池壳体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96132B2 (zh) |
JP (1) | JP6849099B2 (zh) |
CN (1) | CN111201637B (zh) |
WO (1) | WO2019102863A1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522105A (en) * | 1968-09-03 | 1970-07-28 | Gould National Batteries Inc | Battery terminal and cover construction |
US4563402A (en) * | 1983-03-28 | 1986-01-0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Lead storage battery with improved bond between the terminal pole and the cover |
JP2015197993A (ja) * | 2014-04-01 | 2015-11-09 |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 鉛蓄電池及びこれに設けられた着脱部材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737445A (en) * | 1928-05-18 | 1929-11-26 | French Battery Company | Dry-battery construction |
WO1987005749A1 (en) * | 1986-03-19 | 1987-09-2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Hermetically sealed lead storage battery |
JPH07320718A (ja) * | 1994-05-26 | 1995-12-08 | Yuasa Corp | 鉛蓄電池 |
JP4678797B2 (ja) * | 1999-03-11 | 2011-04-2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鉛蓄電池 |
JP4794736B2 (ja) * | 2001-01-31 | 2011-10-19 | 古河電池株式会社 | 蓄電池の端子構造 |
US6737192B2 (en) * | 2001-02-21 | 2004-05-18 | The Furukawa Battery Co., Ltd. | Terminal structure of storage battery |
JP2003077454A (ja) | 2001-09-05 | 2003-03-14 | Furukawa Battery Co Ltd:The | 蓄電池の端子構造 |
JP6119139B2 (ja) * | 2012-07-30 | 2017-04-26 |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 蓄電素子及び電源モジュール |
TWI592350B (zh) * | 2013-04-16 | 2017-07-21 | 金寶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連接結構與具有此連接結構的載具 |
-
2018
- 2018-11-08 CN CN201880066305.9A patent/CN111201637B/zh active Active
- 2018-11-08 WO PCT/JP2018/041514 patent/WO201910286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11-08 JP JP2019555250A patent/JP6849099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3-16 US US16/819,509 patent/US11196132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522105A (en) * | 1968-09-03 | 1970-07-28 | Gould National Batteries Inc | Battery terminal and cover construction |
US4563402A (en) * | 1983-03-28 | 1986-01-0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Lead storage battery with improved bond between the terminal pole and the cover |
JP2015197993A (ja) * | 2014-04-01 | 2015-11-09 |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 鉛蓄電池及びこれに設けられた着脱部材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849099B2 (ja) | 2021-03-24 |
WO2019102863A1 (ja) | 2019-05-31 |
US11196132B2 (en) | 2021-12-07 |
JPWO2019102863A1 (ja) | 2020-06-11 |
US20200220148A1 (en) | 2020-07-09 |
CN111201637A (zh) | 2020-05-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457752B (en) | Device-to-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9502815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8206178B2 (en) | Electrical appliance | |
CN110301021B (zh) | 蓄电单元 | |
KR101978279B1 (ko) | 낮은 프로파일의 스프링 장착 콘택트들 | |
CN110364364B (zh) | 蓄电单元以及蓄电模块 | |
US10367293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JP2014209407A (ja) | コネクタおよび組電池 | |
CN109565004B (zh) | 电池组 | |
EP2420043B1 (en) | A portable assembly having a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 | |
CN113904162B (zh) | 连接器 | |
CN108988613B (zh) | 电源转换器及其电连接器模块 | |
CN111201637B (zh) | 电池壳体 | |
US10931065B2 (en) | Connector including plate-shaped conductor and casing with through hole | |
EP3113293A1 (en) | Peripheral wedge seal member | |
JP5019467B2 (ja) | コネクタ支持構造 | |
KR20200049603A (ko) | 전기 커넥터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 |
JP6960881B2 (ja) | コネクタ | |
CN115810949A (zh) | 电连接器 | |
US20200091624A1 (en) | Connector and package body | |
CN216082961U (zh) | 测试装置 | |
US20230344175A1 (en) | Grounding device, grounding unit, contact insert and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ontact insert | |
US11081831B2 (en) | Waterproof connector | |
CN220692454U (zh) | 一种稳固装配的D-Tap连接器 | |
EP3975344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