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97302B - 一种输水洞消能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水洞消能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97302B
CN111197302B CN202010028718.7A CN202010028718A CN111197302B CN 111197302 B CN111197302 B CN 111197302B CN 202010028718 A CN202010028718 A CN 202010028718A CN 111197302 B CN111197302 B CN 1111973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lling
water
flow
sill
flow meas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2871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97302A (zh
Inventor
王三智
王英杰
张龙飞
吴卿
刘玉忠
卢宏伟
宋永嘉
王安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North China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North China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North China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North China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2871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973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97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973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973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973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8/00Details of barrages or weirs ; Energy dissipating devices carried by lock or dry-dock gates
    • E02B8/06Spillways; Devices for dissipation of energy, e.g. for reducing eddies also for lock or dry-dock ga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3/00Devices or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differences of two or more fluid pressure valu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9/00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 G01N19/08Detecting presence of flaws or irregularit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输水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输水洞消能结构,包括护坦、消力池和消力槛,护坦位于消力池的上游,消力槛位于消力池的末端,消力槛竖直凸出消力池的底部,消力槛内埋设有水平的测流管道,测流管道与消力槛的两侧空间连通,测流管道上连通设置有流量计。本发明中,消力槛上游水压较大,消力槛下游的水压就相对较小,因此消力槛上游会有水流从测流管道流入消力槛下游,利用流量计能够测量从测流管道内流动的水流流量,从而推断出消力槛两侧水压的压差,进而判断消力槛是否因长时间使用冲刷而导致消力效果降低,从而实现远程监控输水洞消能结构可靠性的效果,便于水利局统筹管理各个地方的水利设施,便于排查和检修。

Description

一种输水洞消能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水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输水洞消能结构。
背景技术
水库通常由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和输水建筑物三部分组成,成为水库的“三大件”,其中输水建筑物的作用是从水库向下游输水,用于灌溉、发电和供水需要,输水洞是水库向外部输水所经过的第一道结构。
在用于灌溉和供水需要的地方,输水洞流出的水流必须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水流的流速和水位要求比较平稳,因此必须在输水洞内对输水洞上游的水流进行消能处理。输水洞消能结构主要采用消能阀和消力池,其中消力池能够将下泄水流的动能消除40%~70%,是一种有效而经济的消能设施。
现有的输水洞消能结构包括从上游到下游依次为护坦、消力池、消力槛和海漫,护坦是保护河床免受水流冲刷或者其他侵蚀破坏的刚性结构设施,用于提升消能结构的使用寿命,水流从护坦流入消力池之后,经消力槛的阻挡作用,在消力池内形成水跃,消除大部分的水流动能,之后水流经过海漫消除水流的余能,调整流速分布,均匀的扩散出池水流,使之与天然河道的水流状态接近。
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输水洞消能结构一般使用的年限都比较久,并且由于水库也缺乏专人对各个部位进行管理,经常会出现输水洞年久失修的情况,而一旦输水洞的消能效果不佳,水流对下游的堤坝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严重甚至会导致溃堤的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输水洞消能结构,达到了实时监控输水洞消能结构可靠性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输水洞消能结构,包括护坦、消力池和消力槛,护坦位于消力池的上游,消力槛位于消力池的末端,消力槛竖直凸出消力池的底部,消力槛内埋设有水平的测流管道,测流管道与消力槛的两侧空间连通,测流管道上连通设置有流量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入消力池内的水流,在冲击到消力槛上时产生水跃,因此在消力槛上游水压较大,消力槛下游的水压就相对较小,因此消力槛上游会有水流从测流管道流入消力槛下游,利用流量计能够测量从测流管道内流动的水流流量,从而推断出消力槛两侧水压的压差,进而判断消力槛是否因长时间使用冲刷而导致消力效果降低,从而实现远程监控输水洞消能结构可靠性的效果,便于水利局统筹管理各个地方的水利设施,便于排查和检修。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护坦从上游向下游倾斜向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坦沉降能够提升消力槛处的尾水深度,促使下泄急流在池中产生底流式水跃,增大消能的效率。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护坦与消力池的底部存在折角,消力池的底部埋设有第二测流管,所述第二测流管的一端连通在护坦与消力池的折角处,第二测流管的另一端连通在消力槛的下游,第二测流管内连通设置有第二流量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坦与消力池的底部折角处容易受到冲刷,由于护坦和消力池处的水流流速较高,因此水压较小,消力槛下游的水流流速相对较慢,水压较大,因此会有部分水流从消力槛下游经第二测流管进入到消力池,第二测流管上的第二流量计能够检测从第二测流管内流动的水流量;而一旦消力池和护坦的折角处受到冲刷导致产生沉坑,那么该处的水压会增大,第二流量计测得的流量会降低,从而达到了实时监控护坦和消力池折角处的冲蚀情况。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消力槛的下游设置有缓冲段和第二消力段,第二消力段的两侧面成鼓型,第二消力段的侧边的下游末端设置有第二消力槛,所述第二消力槛竖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从缓冲段进入到第二消力段之后,有部分水流沿第二消力段的侧边流动,在第二消力段的末端汇集,从第二消力段侧边汇集的水流流向是倾斜的,因此会在第二消力段的末端产生水跃,并且在第二消力槛的作用下会增大水跃的程度,消除部分水流的能量,起到缓流的作用。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二消力段底边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三消力槛,第三消力槛水平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消力槛能够提升第二消力段在末端的水跃程度,有助于进一步消能。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二消力段的上游一体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位于第二消力段流道的中间位置,并且导流板能够将水流导向至第二消力段的两个侧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流板的作用下,能够有更多的水流能够沿第二消力段的侧边流动,从而提升第二消力槛的消能效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消力池的底部设置有反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滤层的铺设能够降低水流带动消力池底部泥沙流动的可能性,提升消力池底部耐冲刷的性能。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反滤层上开设有多个竖直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贯穿反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反滤层上方的水流流速较快,水压较低,反滤层下方的水能够在水压的作用下从排水孔排入到反滤层的上方,降低反滤层上下两侧的水压的压差,从而避免反滤层上下压差过大导致反滤层被掀翻。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在消力槛上设置测流管道和流量计,达到了实时监控消能结构可靠性的效果;
2、通过设置第二测流管和第二流量计,达到了实时监控护坦和消力池折角处冲蚀情况的效果;
3、通过设置缓冲段和第二消力段,达到了进一步消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的局部A处放大图。
图中,1、护坦;2、消力池;21、反滤层;22、排水孔;23、第二测流管;231、盖板;3、消力槛;32、测流管道;4、缓冲段;5、第二消力池;51、第二消力槛;52、第三消力槛;53、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介绍了一种输水洞消能结构,包括从上游往下游依次设置的护坦1、消力池2、消力槛3、缓冲段4和第二消力池5,护坦1位于消力池2的上游,消力槛3位于消力池2的末端,消力槛3竖直凸出消力池2的底部,水流首先流经护坦1进入到消力池2内,水流在消力槛3的阻拦作用下,在消力槛3的上游形成水跃,消除大部分的水流能量,之后进入到缓冲段4和第二消力池5,利用第二消力池5再进行第二次消能,使得水流能够平稳缓慢地流出。
如图1所示,护坦1最好能够从上游向下游倾斜向下设置,这样就能够提升消力槛3处的尾水深度,促使下泄急流在消力池2中产生底流式水跃,增大消能的效率。
如图2所示,第二消力段5的两侧面成鼓型,第二消力段5的侧边的下游末端设置有第二消力槛51,所述第二消力槛51竖直设置,第二消力段5底边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三消力槛52,第三消力槛52水平设置。水流进入到第二消力段5之后,水流的截面积先增大后减小,一部分水流沿第二消力段5侧边流动,一部分水流沿从上游向下游直线流动,因此水流会在第二消力段5的末端产生水跃现象,而第二消力槛51和第三消力槛52的设置,是为了提升第二消力段5末端的水跃程度,提升消能效果。
如图2所示,为了提升沿第二消力段5侧边流动的水流量,从而提升第二消力槛51的消能作用,可以在第二消力段5的上游一体设置导流板53,所述导流板53位于第二消力段5流道的中间位置,并且导流板53能够将水流导向至第二消力段5的两个侧边,即导流板53从上游往下游由内向外倾斜设置。
如图3所示,消力池2的底部设置有反滤层21,反滤层21上开设有多个竖直的排水孔22,所述排水孔22贯穿反滤层21。反滤层21从下往上为2-4层颗粒大小不同的砂、碎石或者卵石等材料做成的,并且反滤层21从下往上每层颗粒逐渐增大,每一层颗粒都不允许穿过上方颗粒之间的孔隙,从而保持消能池1底部的土壤,更加耐冲刷。由于反滤层21上方的水流流速较快,水压较低,反滤层21下方的水能够在水压的作用下从排水孔22排入到反滤层21的上方,降低反滤层21上下两侧的水压的压差,从而避免反滤层21上下压差过大导致反滤层21被掀翻,破坏反滤层21结构。
如图3所示,消力槛3内埋设有水平的测流管道32,测流管道32与消力槛3的两侧空间连通,测流管道32上连通设置有流量计。进入消力池2内的水流,在冲击到消力槛3上时产生水跃,因此在消力槛3上游水压较大,消力槛3下游的水压就相对较小,因此消力槛3上游会有水流从测流管道32流入消力槛3下游,利用流量计能够测量从测流管道32内流动的水流流量,从而推断出消力槛3两侧水压的压差,进而判断消力槛3是否因长时间使用冲刷而导致消力效果降低,从而实现远程监控输水洞消能结构可靠性的效果,便于水利局统筹管理各个地方的水利设施,便于排查和检修。
如图1所示,还可以在消力池2的底部埋设第二测流管23,所述第二测流管23的一端连通在护坦1与消力池2的折角处,第二测流管23的另一端连通在消力槛3的下游,第二测流管23内连通设置有第二流量计。护坦1与消力池2的底部折角处容易受到冲刷,由于护坦1和消力池2处的水流流速较高,因此水压较小,消力槛3下游的水流流速相对较慢,水压较大,因此会有部分水流从消力槛3下游经第二测流管21进入到消力池2,第二测流管23上的第二流量计能够检测从第二测流管23内流动的水流量;而一旦消力池2和护坦1的折角处受到冲刷导致产生沉坑,那么该处的水压会增大,第二流量计测得的流量会降低,从而达到了实时监控护坦1和消力池2折角处的冲蚀情况。
如图1所示,第二测流管23与消力池2连通的一端上方最好设置一个盖板231,盖板231将第二测流管23的上方盖住,第二测流管23的出口朝向水流的流动方向,此时就能够避免水流沿水流方向直接灌入第二测流管23,导致测量不精确。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
水流首先流经护坦1进入到消力池2内,水流在消力槛3的阻拦作用下,在消力槛3的上游形成水跃,消除大部分的水流能量,之后进入到缓冲段4和第二消力池5,在导流板53的作用下,将水流分成三股,其中两股分别冲击到第二消力池5的鼓型侧边,中间一股沿直线流动,水流在第二消力槛51和第三消力槛52的作用下,会在第二消力段5的末端产生水跃现象,提升消能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输水洞消能结构,包括护坦(1)、消力池(2)和消力槛(3),护坦(1)位于消力池(2)的上游,消力槛(3)位于消力池(2)的末端,消力槛(3)竖直凸出消力池(2)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消力槛(3)内埋设有水平的测流管道(32),测流管道(32)与消力槛(3)的两侧空间连通,测流管道(32)上连通设置有流量计;护坦(1)从上游向下游倾斜向下设置,护坦(1)与消力池(2)的底部存在折角,消力池(2)的底部埋设有第二测流管(23),所述第二测流管(23)的一端连通在护坦(1)与消力池(2)的折角处,第二测流管(23)的另一端连通在消力槛(3)的下游,第二测流管(23)内连通设置有第二流量计,第二测流管(23)与消力池(2)连通的一端上方设置有盖板(2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水洞消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消力槛(3)的下游设置有缓冲段(4)和第二消力段(5),第二消力段(5)的两侧面成鼓型,第二消力段(5)的侧边的下游末端设置有第二消力槛(51),所述第二消力槛(51)竖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水洞消能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消力段(5)底边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三消力槛(52),第三消力槛(52)水平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水洞消能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消力段(5)的上游一体设置有导流板(53),所述导流板(53)位于第二消力段(5)流道的中间位置,并且导流板(53)能够将水流导向至第二消力段(5)的两个侧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水洞消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消力池(2)的底部设置有反滤层(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输水洞消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反滤层(21)上开设有多个竖直的排水孔(22),所述排水孔(22)贯穿反滤层(21)。
CN202010028718.7A 2020-01-11 2020-01-11 一种输水洞消能结构 Active CN1111973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28718.7A CN111197302B (zh) 2020-01-11 2020-01-11 一种输水洞消能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28718.7A CN111197302B (zh) 2020-01-11 2020-01-11 一种输水洞消能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97302A CN111197302A (zh) 2020-05-26
CN111197302B true CN111197302B (zh) 2021-07-13

Family

ID=70744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28718.7A Active CN111197302B (zh) 2020-01-11 2020-01-11 一种输水洞消能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9730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78547U (zh) * 2014-05-30 2014-10-15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消力池的新型结构
CN205077461U (zh) * 2015-10-21 2016-03-09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消力池护坦底板反滤排水结构
CN205403871U (zh) * 2016-03-02 2016-07-27 浙江省水文局 小流域枯水流量自动在线测量系统
CN110004891B (zh) * 2017-05-10 2020-08-07 西华大学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消能方法
CN207003391U (zh) * 2017-07-17 2018-02-13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一种新型水闸消能设施
CN209760186U (zh) * 2019-03-27 2019-12-10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电站下游消力池中新型体型的消力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97302A (zh) 2020-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36161B (zh) 一种泥石流防治系统
CN101476305B (zh) 一种基于梯级防冲刷齿槛群的泥石流排导槽及其应用
CN103510493B (zh) 过水低坝洞库式水电站
CN106759066A (zh) 一种山区边坡导流消能防控地质灾害的方法
Cassidy et al. Boardman labyrinth—Crest spillway
Baker Field testing of Brushes Clough stepped block spillway
CN111197302B (zh) 一种输水洞消能结构
CN211498722U (zh) 一种水利堤坝结构
CN106869090A (zh) 挡渣坎组合件和导流隧洞拦渣排渣方法
CN206916686U (zh) 一种泥石流沟内的路基防护体系
CN214460826U (zh) 底格栏栅兼迎水面渗流花管集水廊道取水系统
CN209873706U (zh) 一种适用于高含沙海域的多功能防波堤
RU2694189C2 (ru) Водозаборное сооружение для приема воды из горных и предгорных рек для малых ГЭС
KR101262093B1 (ko) 정부도로 및 중개수로를 이용한 월류 파괴 방지형 필댐
CN107326876B (zh) 非封闭无抽排水垫塘结构
CN108149644B (zh) 一种滚水坝前水力自动减淤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13430962B (zh) 一种适用于山洪易发地区的自溃式过水桥涵
CN207862874U (zh) 一种滚水坝前水力自动减淤系统
Hepler et al. Overtopping Protection for Dams—A Technical Manual Overview
CN111501683A (zh) 一种利用液压钢坝闸对沣河治理的方法
KR101262094B1 (ko) 부분 피복사면 및 사면수로를 이용한 월류 파괴 방지형 필댐
CN215715055U (zh) 一种渠道水流倒虹吸管组结构
CN211200318U (zh) 水库溢洪道陡槽结构
CN218622130U (zh) 一种富水区隧洞双电源取水拦水坝
CN211815973U (zh) 无坝取水进水渠防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