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93697B - 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93697B
CN111193697B CN201910724463.5A CN201910724463A CN111193697B CN 111193697 B CN111193697 B CN 111193697B CN 201910724463 A CN201910724463 A CN 201910724463A CN 111193697 B CN111193697 B CN 1111936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ial
account
messages
social account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244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93697A (zh
Inventor
查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2446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936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936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936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936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936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2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 H04L63/126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the source of the received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12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using filtering or selective blo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2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for supporting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在该方案中,社交客户端可以向服务器发送包括待检测的第一社交账号的账号标识的不可信度检测指令。服务器可以根据该不可信度检测指令,获取目标历史时间段内,该第一社交账号向登录该社交客户端的第二社交账号发送的消息中,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与第一社交账号在该目标历史时间段内,向其他社交账号发送的第二消息的消息内容相似度不小于相似度阈值的第一消息的数量,且可以根据第一消息的数量确定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并将该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反馈至社交客户端。由此实现了接收消息的社交账号对发送消息的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

Description

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社交客户端因其能够提供信息交互功能而被广泛安装于终端中。
用户可以在社交客户端中注册社交账号,且可以通过其注册的社交账号与其他社交账号建立互通关系,从而与其他社交账号所属用户进行通讯。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发送消息的社交账号可以通过复制粘贴或者转发等方式,将相同的消息内容发送至多个社交账号。
但是,接收消息的社交账号无法判断发送消息的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接收消息的社交账号无法判断发送消息的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方法,应用于服务器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社交客户端发送的不可信度检测指令,所述不可信度检测指令中包括待检测的第一社交账号的账号标识;
根据所述不可信度检测指令,获取目标历史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登录所述社交客户端的第二社交账号的第一消息的数量,所述第一消息为所述目标历史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所述第二社交账号的消息中,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与第二消息的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不小于相似度阈值的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为所述目标历史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除所述第二社交账号外的其他社交账号的消息;
根据所述第一消息的数量确定所述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所述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与所述第一消息的数量呈正相关;
将所述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反馈至所述社交客户端。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方法,应用于社交客户端中,所述方法包括:
向服务器发送不可信度检测指令,所述不可信度检测指令中包括待检测的第一社交账号的账号标识;
接收所述服务器反馈的所述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所述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为所述服务器根据第一消息的数量确定的,且所述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与所述第一消息的数量呈正相关,所述第一消息为目标历史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所述第二社交账号的消息中,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与第二消息的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不小于相似度阈值的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为所述目标历史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除所述第二社交账号外的其他社交账号的消息;
在显示界面显示所述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
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社交客户端发送的不可信度检测指令,所述不可信度检测指令中包括待检测的第一社交账号的账号标识;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不可信度检测指令,获取目标历史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登录所述社交客户端的第二社交账号的第一消息的数量,所述第一消息为所述目标历史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所述第二社交账号的消息中,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与第二消息的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不小于相似度阈值的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为所述目标历史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除所述第二社交账号外的其他社交账号的消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消息的数量确定所述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所述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与所述第一消息的数量呈正相关;
反馈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反馈至所述社交客户端。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不可信度检测指令,所述不可信度检测指令中包括待检测的第一社交账号的账号标识;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反馈的所述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所述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为所述服务器根据第一消息的数量确定的,且所述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与所述第一消息的数量呈正相关,所述第一消息为目标历史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所述第二社交账号的消息中,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与第二消息的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不小于相似度阈值的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为所述目标历史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除所述第二社交账号外的其他社交账号的消息;
显示模块,用于在显示界面显示所述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方法。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社交客户端和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如上述方面所述的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可以包括: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在该方案中,社交客户端可以向服务器发送包括待检测的第一社交账号的账号标识的不可信度检测指令。服务器可以根据该不可信度检测指令,获取目标历史时间段内,该第一社交账号向登录该社交客户端的第二社交账号发送的消息中,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与第一社交账号在该目标历史时间段内,向其他社交账号发送的第二消息的消息内容相似度不小于相似度阈值的第一消息的数量,且可以根据第一消息的数量确定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并将该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反馈至社交客户端。由此实现了接收消息的社交账号对发送消息的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实施环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社交客户端的显示界面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第一消息的数量的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社交客户端不可信度的显示界面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装置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装置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装置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装置框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方法所涉及的实施环境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环境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社交客户端110,以及与该至少一个社交客户端110连接的服务器120。
示例的,参考图1,其示出了两个社交客户端110,且该两个社交客户端110可以通过有线网络或者无线网络与服务器120建立连接。并且,登录该两个社交客户端110的两个社交账号之间可以存在互通关系(即可以互为好友关系),且该两个社交账号中的每个社交账号也可以与登录其他社交客户端的其他社交账号之间存在互通关系。相应的,每个社交账号均可以向与其存在互通关系的各个社交账号发送消息,且任一社交账号可以通过复制粘贴消息或者转发消息等方式向不同的社交账号发送相同或者相似消息内容的消息。
但是,若一个社交账号向另一个社交账号发送的消息中,大部分消息也发送至了除该另一个社交账号外的其他社交账号,即该发送消息的社交账号将相同的消息发送至了不同的社交账号,则该发送消息的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较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方法,社交客户端可以通过向服务器发送不可信度检测指令,服务器可以根据该不可信度检测指令检测待检测的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社交客户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社交客户端110可以均安装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者电脑等终端中。图1以两个社交客户端110均安装在智能手机中为例进行说明。服务器120可以是社交客户端110的后台服务器(也可以称为后端服务器)。并且,该服务器120可以是一台服务器,或者可以是由若干台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又或者可以是一个云计算服务中心。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服务器中。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1、接收社交客户端发送的不可信度检测指令。
其中,该不可信度检测指令中可以包括待检测的第一社交账号的账号标识。该第一社交账号可以为与登录该社交客户端的第二社交账号存在互通关系的社交账号,该第一社交账号的账号标识可以为用于唯一指示该社交账号的信息。
步骤202、根据不可信度检测指令,获取目标历史时间段内,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登录社交客户端的第二社交账号的第一消息的数量。
其中,该第一消息可以为目标历史时间段内,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第二社交账号的消息中,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与第二消息的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不小于相似度阈值的消息。该第二消息可以为该目标历史时间段内,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除第二社交账号外的其他社交账号的消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先获取第一社交账号在目标历史时间段内,发送至第二社交账号的消息,以及第一社交账号在目标历史时间段内,发送至其他社交账号的消息。然后服务器可以通过文本相似度检测方法来确定在目标历史时间段内,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第二社交账号的消息中,与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其他社交账号的第二消息的消息内容相似度不小于相似度阈值的第一消息。最后服务器即可以获取确定的第一消息的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该相似度阈值和该目标历史时间段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为服务器或社交客户端中预先配置好的。若该相似度阈值和目标历史时间段为社交客户端中预先配置好的,则服务器可以通过接收社交客户端发送的相似度阈值和目标历史时间段,来获取相似度阈值和目标历史时间段。且该目标历史时间段可以是指接收到不可信度检测指令之前的某段时间。并且,为了保证不可信度检测的可靠性,该相似度阈值设置的越大越好。
步骤203、根据第一消息的数量确定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
其中,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与第一消息的数量可以呈正相关。也即是,第一消息的数量越多,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越高,即第一社交账号可能越不值得相信。同理,第一消息的数量越少,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越低,即第一社交账号可能是值得相信的。
步骤204、将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反馈至社交客户端。
服务器在确定了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后,可以将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发送至社交客户端,以便社交客户端将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显示给第二社交账号所属用户,进而以便第二社交账号所属用户可靠确定该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降低了接第二社交账号所属用户被欺骗的风险。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方法。其中,服务器可以在接收到社交客户端发送的不可信度检测指令时,获取目标历史时间段内,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登录社交客户端的第二社交账号的消息中,消息内容与发送至除该第二社交账号外的其他社交账号的第二消息的消息内容相似度不小于相似度阈值的第一消息的数量,且服务器可以根据该第一消息的数量确定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并反馈至社交客户端。由此实现了接收消息的社交账号对发送消息的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社交客户端中。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01、向服务器发送不可信度检测指令。
其中,该不可信度检测指令中可以包括待检测的第一社交账号的账号标识。对于该第一社交账号和第一社交账号的标识的解释参考上述步骤201的描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登录社交客户端的第二社交账号所属用户想要检测与某个第一社交账号所属用户的不可信度时,该第二社交账号所属用户可以通过预设操作,触发该社交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不可信度检测指令,以便服务器根据不可信度检测指令执行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操作。
步骤302、接收服务器反馈的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可以为服务器根据第一消息的数量确定的,且该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与第一消息的数量可以呈正相关。也即是,第一消息的数量越多,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越高,即第一社交账号可能越不值得相信;第一消息的数量越少,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越低,即第一社交账号可能是值得相信的。
其中,该第一消息可以为目标历史时间段内,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第二社交账号的消息中,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与第二消息的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不小于相似度阈值的消息。该第二消息可以为该目标历史时间段内,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除第二社交账号外的其他社交账号的消息。对于该目标历史时间段和相似度阈值的解释可以参考上述步骤202的描述。
步骤303、在显示界面显示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
当社交客户端接收到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后,可以将接收到的信息显示在其显示界面中,以便登录该社交客户端的第二社交账号所属用户根据社交客户端显示的信息,可靠确定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
例如,假设社交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反馈的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为服务器获取到的第一消息的数量,则社交客户端即可将该第一消息的数量显示在其显示界面中,第二社交账号所属用户可以根据该第一消息的数量判断该第一社交账号所属用户是否可信,从而降低了第二社交账号所属用户被欺骗的风险。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方法。其中,社交客户端可以向服务器发送包括待检测的第一社交账号的账号标识的不可信度检测指令,且可以将服务器根据不可信度检测指令确定的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显示在其显示界面上。由此实现了接收消息的社交账号对发送消息的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实施环境中。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401、社交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不可信度检测指令。
其中,该不可信度检测指令中可以包括待检测的第一社交账号的账号标识。该第一社交账号可以为与登录该社交客户端的第二社交账号存在互通关系的社交账号,该第一社交账号的账号标识可以为用于唯一指示该社交账号的信息。
示例的,假设每个社交账号的用户名均不相同,则该第一社交账号的账号标识可以为第一社交账号所属用户在注册该社交账号时,为该第一社交账号预先设定的账号用户名;或者可以为第一社交账号所属用户在注册该社交账号时,社交客户端为该社交账号分配的用于唯一指示该社交账号的字符代码;或者还可以为该第一社交账号为该社交账号绑定的手机号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社交客户端可以在检测到第二社交账号所属用户触发的预设操作后,向服务器发送不可信度检测指令。可选的,该预设操作可以为第二社交账号所属用户长按第一社交账号所属用户的图像或用户名的操作;或者该预设操作可以为第二社交账号所属用户先长按第一社交账号所属用户的图像或用户名的操作,然后再点击通过长按操作触发的不可信度检测选项的操作;或者该预设操作可以为第二社交账号所属用户先点击不可信度检测选项,然后再输入第一社交账号的账号标识的操作。该点击操作可以为双击或单击。当然,该预设操作也可以为其他操作,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示例的,如图5所示,该社交客户端的显示界面上显示有第二社交账号与用户名为“XX”的第一社交账号的聊天界面。当第二社交账号所属用户长按该用户名为“XX”的第一社交账号的图像时,该聊天界面中(如第一社交账号的图像的正上方)可以显示有“不可信度检测”选项。当第二社交账号所属用户再次点击该“不可信度检测”选项时,该社交客户端即可向服务器发送不可信度检测指令,且该不可信度检测指令中可以包括该第一社交账号的账号标识。
步骤402、服务器根据不可信度检测指令,获取目标历史时间段内,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登录所述社交客户端的第二社交账号的第一消息的数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消息可以为目标历史时间段内,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第二社交账号的消息中,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与第二消息的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不小于相似度阈值的消息。该第二消息可以为该目标历史时间段内,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除第二社交账号外的其他社交账号的消息。
其中,该相似度阈值和该目标历史时间段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为服务器或社交客户端中预先配置好的。若该相似度阈值和目标历史时间段为社交客户端中预先配置好的,则服务器可以通过接收社交客户端发送的相似度阈值和目标历史时间段,来获取相似度阈值和目标历史时间段。且该目标历史时间段可以是指接收到不可信度检测指令之前的某段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减少服务器的计算量,该目标历史时间段可以配置的较短。例如,该目标历史时间段可以为接收到该不可信度检测指令前的30天。即服务器可以仅获取最近30天内,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登录社交客户端的第二社交账号的第一消息的数量。为了保证不可信度的检测可靠性,该相似度阈值可以较大,例如,该相似度阈值可以为100%,相应的,该第一消息即可以为消息内容与第二消息的消息内容完全相同的消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先获取第一社交账号在目标历史时间段内,发送至第二社交账号的消息,以及第一社交账号在目标历史时间段内,发送至其他社交账号的消息。然后服务器可以通过文本相似度检测方法来确定在目标历史时间段内,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第二社交账号的消息中,与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其他社交账号的第二消息的消息内容相似度不小于相似度阈值的第一消息。最后服务器即可以获取确定的第一消息的数量。
并且,该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与该第一消息的数量可以呈正相关,即第一消息的数量越多,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越高,即第一社交账号可能越不值得相信。同理,第一消息的数量越少,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越低,即第一社交账号可能是值得相信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在执行上述步骤401之前,服务器可以记录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每个社交账号的每条消息的消息内容。
可选的,服务器可以从第一社交账号被注册时开始,记录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每个社交账号的每条消息的消息内容。或者,服务器也可以仅记录历史时间段内,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每个社交账号的每条消息的消息内容,且该历史时间段可以大于或等于目标历史时间段。通过仅记录历史时间段内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每个社交账号的每条消息的消息内容,可以减少服务器后续获取第一消息的数量的计算量,且可以避免服务器存储较多信息而导致功耗较大的问题。
当然,服务器也可以记录除第一社交账号外的任一社交账号发送的每条消息的消息内容。并且,对于不同的社交账号,服务器可以将其发送的每条消息的消息内容存储于不同的列表中。通过记录于不同的列表中,可以便于后续获取第一社交账号发送的消息的效率,进而提高不可信度检测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社交账号发送的每条消息也可以记录于社交客户端中。相应的,服务器在接收到不可信度检测指令时,可以向登录有第一社交账号的社交客户端发送消息获取指令,社交客户端可以在接收到消息获取指令时,将第一社交账号发送的消息发送至服务器中。即服务器可以不执行记录操作,而是执行消息获取操作。
相应的,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第一消息的数量的方法流程图。如图6所示,上述步骤402可以包括:
步骤4021A、检测目标历史时间段内,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第二社交账号的每条消息的消息内容与第二消息的消息内容的相似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服务器接收到不可信度检测指令后,可以从记录的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每个社交账号的每条消息中,获取第一社交账号在目标历史时间段内,向第二社交账号发送的各条消息,以及向其他社交账号发送的各条消息(即第二消息)。对于第一社交账号在目标历史时间段内,向第二社交账号发送的各条消息中的每条消息,服务器可以将其与第一社交账号在目标历史时间段内,向其他社交账号发送的各条第二消息进行相似度对比,从而确定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第二社交账号的每条消息的消息内容与第二消息的消息内容的相似度。
示例的,假设目标历史时间段为接收到不可信度检测指令的前30天。且假设服务器记录了第一社交账号在该前30天内,向第二社交账号共发送了329条消息,向其他社交账号共发送了500条消息。则服务器可以将该329条消息中的每条消息,与该500条消息中的每条消息进行相似度对比,从而确定出该329条消息中每条消息的消息内容,与500条消息中每条消息的消息内容的相似度。
步骤4022A、将相似度不小于相似度阈值的消息的数量确定为第一消息的数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在执行完上述步骤4021A后,可以确定相似度大于或等于相似度阈值的消息,并统计该消息的数量。该消息的数量即为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第二社交账号的每条消息中,消息内容与第二消息的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不小于相似度阈值的消息确定为第一消息的数量。
示例的,假设相似度阈值为99%,329条消息中共有44条消息的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与500条消息的消息内容的相似度大于或等于99%。则服务器可以确定出相似度不小于相似度阈值的消息的数量为44,即第一消息的数量为44条。
可选的,服务器中可以预先配置有第一消息的数量值,在检测相似度时,若检测到相似度大于相似度阈值的消息,则可以将该第一消息的数量值自动加1,直至检测完所有的消息为止。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在执行上述步骤401之前,服务器可以先检测目标历史时间段内,第一社交账号发送的任意两条消息的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也即是,在接收不可信度检测指令之前,服务器即可以预先检测第一社交账号在目标历史时间段内,发送的任意两条消息的消息内容的相似度。
可选的,为了便于后续获取第一消息的数量,服务器在检测相似度时,还可以对相似度不小于相似度阈值的至少两条消息进行特殊标记处理。例如,为该至少两条消息设定相同的编号。后续,服务器可以直接通过统计标记的数量来确定第一消息的数量。
除此之外,对于每个社交账号,服务器可以将第一社交账号在目标历史时间段内向其发送的各条消息中,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与第一社交账号向其他社交账号发送的消息的消息内容的相似度大于或等于相似度阈值的消息统计于一个集合中。后续,服务器可以直接从对应的集合中,获取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第二社交账号的消息中,消息内容相似度于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其他社交账号的消息的消息内容的相似度大于或等于相似度阈值第一消息的数量。
相应的,上述步骤402即可以包括:将目标历史时间段内,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第二社交账号的消息中,消息内容与第二消息的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不小于相似度阈值的消息的数量确定为第一消息的数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在接收到不可信度检测指令时,可以直接确定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第二社交账号的消息中,消息内容与第二消息的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不小于相似度阈值的消息,并统计该消息的数量。该消息的数量也即为第一消息的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当相似度阈值为100%时,即第一消息为与第二消息的消息内容完全相同的消息时,服务器可以采用消息摘要算法(Message-Digest Algorithm 5,MD5)的方式进行检测。即在记录阶段,服务器即可以直接记录每条消息对应的MD5值,并在相似度检测阶段,检测目标历史时间段内,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第二社交账号的每条消息的MD5值,与发送至其他社交账号的每条消息的MD5值相同的消息,然后获取MD5值相同的消息的数量。当然,服务器还可以采用其他文本相似度检测方法来检测相似度。
并且,由于第一社交账号发送的消息可能为除文本信息外的其他形式,如图片、视频或者链接。而对于这些形式的消息,其修改起来也较为麻烦。因此对于修改较为不便的消息,一般采用MD5值的检测方式。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文本相似度检测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由于若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第二社交账号的消息中,某条消息仅被转发了一次,可能并无法推断出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因此为了进一步确保不可信度的检测可靠性,服务器获取的第一消息的发送次数可以大于或等于次数阈值。且该次数阈值也可以是服务器或社交客户端中预先配置的,若该次数阈值为社交客户端中预先配置的,则服务器可以从社交客户端中获取次数阈值。相应的,服务器在检测相似度后,还需要再次检测相似度不小于相似度阈值的每条消息的发送次数,并将发送次数大于或等于次数阈值的消息确定为第一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正常通信时,一些文本信息确实会发送至较多社交账号,如“好的、谢谢、晚安”等。因此为了进一步保证不可信度检测可靠性,该第一消息还可以满足下述条件中的至少一种条件:
第一消息的字符数量不小于数量阈值;第一消息不位于目标字符库中。也即是,对于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第二社交账号和其他社交账号的消息中,字符数量不小于数量阈值的消息,和/或位于目标字符库的消息均不进行相似度对比。
其中,该目标字符库可以为服务器或社交客户端中预先配置好的,若该目标字符库是社交客户端中预先配置好的,则服务器可以从社交客户端中获取该目标字符库。并且,该目标字符库中可以预先存储有至少一个日常用语。例如,该目标字符库中可以存储有“你好、再见、早安”等日常用语。
步骤403、服务器根据不可信度检测指令,获取目标历史时间段内,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第二社交账号的消息的总数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还可以根据不可信度检测指令,获取目标历史时间段内,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第二社交账号的消息的总数量。
可选的,假设服务器中预先存储有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第二社交账号的每条消息,当服务器接收到不可信度检测指令后,可以直接获取在目标历史时间段内,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第二社交账号的消息的总数量。或者,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第二社交账号的每条消息可以存储于登录第一社交账号的社交客户端中,服务器在接收到不可信度检测指令时,可以向第一社交账号的社交客户端发送消息获取指令,然后,服务器即可以获取到社交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的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第二社交账号的消息,并统计该消息的总数量。
步骤404、服务器将第一消息的数量与总数量的比值,确定为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中可以预先配置有不可信度计算公式,该公式满足:第一消息的数量/总数量。则服务器在获取到第一消息的数量和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第二社交账号的消息的总数量后,可以将该第一消息的数量与总数量代入公式,并将计算得到的结果(即第一消息的数量与总数量的比值)确定为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该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与该比值可以正相关,也即是,该比值越大,则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越高;该比值越小,则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越低。
示例的,假设服务器获取到的第一消息的数量为44,获取到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第二社交账号的消息的总数量为329,则服务器可以将44/329的比值13%确定为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
步骤405、服务器将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反馈至社交客户端。
可选的,服务器向社交客户端反馈的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可以为服务器获取到的总数量、第一消息的数量和计算得到的比值。相应的,第二社交账号所属用户可以通过总数量、第一消息的数量和比值自行判断该第一社交账号所属用户的不可信度。或者,社交客户端可以根据该比值确定好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程度(如不可信度较低或较高)后再显示给第二社交账号所属用户,进而第二社交账号所属用户即可以根据该不可信度程度直接判断该第一社交账号所属用户的不可信度。或者,服务器向社交客户端反馈的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也可以为服务器根据获取到的第一消息的数量确定的不可信度程度。
例如,服务器或社交客户端中可以预先存储有不可信度的程度与第一消息的比值数量的对应关系,服务器或社交客户端在获取到比值后,可以根据该比值自动确定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
示例的,假设服务器预先存储了不可信度程度与比值的对应关系为“0%-10%”属于较可信,“10%-50%”属于较不可信,“50%-100%”属于非常不可信。服务器确定的第一消息的数量与总数量的比值为13%,则服务器可以根据其预先存储的对应关系,确定该第一社交账号较不可信,然后,服务器可以直接将该“第一社交账号较不可信的文本信息”发送至社交客户端。
步骤406、社交客户端在显示界面显示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
当社交客户端接收到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后,可以将接收到的信息显示在其显示界面中,以便登录该社交客户端的第二社交账号所属用户根据社交客户端显示的信息,可靠确定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
示例的,假设服务器向社交客户端发送的信息包括“目标历史时间段:过去30天,第一消息的数量:44、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第二社交账号的消息的总数量:329,以及计算得到的比值13%”,则社交客户端可以在其不可信度检测界面显示接收到的信息。例如,参考图7,其显示了XX用户,过去30天里,发送至我的消息的总数量:329,发送至我的第一消息的数量:44,以及第一消息的数量与总数量的比值13%。第二社交账号所属用户可以根据社交客户端显示的这些数据,来确定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从而降低了第二社交账号所属用户被欺骗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社交账号也可以为群账号或者公众账号,相应的,服务器可以在接收到不可信度检测指令时,检测不可信度检测指令包括的群账号发送的各条消息与其他群账号发送的各条消息的消息内容的相似度,并根据相似度来确定该群账号的不可信度或者健康度。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方法步骤的先后顺序可以进行适当调整,步骤403和步骤404以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增减,即服务器可以直接根据第一消息的数量确定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的方法,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方法。其中,社交客户端可以向服务器发送包括待检测的第一社交账号的账号标识的不可信度检测指令。服务器可以根据该不可信度检测指令,获取目标历史时间段内,该第一社交账号向登录该社交客户端的第二社交账号发送的消息中,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与第一社交账号在该目标历史时间段内,向其他社交账号发送的第二消息的消息内容相似度不小于相似度阈值的第一消息的数量,且可以根据第一消息的数量确定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并将该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反馈至社交客户端。由此实现了接收消息的社交账号对发送消息的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可以是图1所述实施环境中的服务器120,或者,该装置也可以设置在服务器120上。如图8所示,该装置800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801,用于接收社交客户端发送的不可信度检测指令,不可信度检测指令中包括待检测的第一社交账号的账号标识。
获取模块802,用于根据不可信度检测指令,获取目标历史时间段内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登录社交客户端的第二社交账号的第一消息的数量,第一消息为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第二社交账号的消息中,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与第二消息的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不小于相似度阈值的消息,第二消息为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除第二社交账号外的其他社交账号的消息。
确定模块803,用于根据第一消息的数量确定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与第一消息的数量呈正相关。
反馈模块804,用于将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反馈至社交客户端。
可选的,该装置800可以包括:
所述获取模块802,可以用于:根据不可信度检测指令,获取目标历史时间段内,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第二社交账号的消息的总数量。
相应的,该确定模块803可以用于:将第一消息的数量与总数量的比值,确定为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消息可以满足下述条件中的至少一种条件:第一消息的字符数量不小于数量阈值。第一消息不位于目标字符库中,其中,目标字符库中存储有至少一个日常用语。
可选的,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装置的框图。如图9所示,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记录模块805,用于在接收社交客户端发送的不可信度检测指令之前,记录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每个社交账号的每条消息的消息内容。
相应的,获取模块802即可以用于:检测目标历史时间段内,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第二社交账号的每条消息的消息内容与第二消息的消息内容的相似度。将相似度不小于相似度阈值的消息的数量确定为第一消息的数量。
可选的,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装置的框图。如图10所示,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检测模块806,用于检测目标历史时间段内,第一社交账号发送的任意两条消息的消息内容的相似度。
相应的,获取模块802即可以用于:将目标历史时间段内,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第二社交账号的消息中,消息内容与第二消息的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不小于相似度阈值的消息的数量确定为第一消息的数量。
可选的,该第一消息还可以为发送次数不小于次数阈值的消息。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装置。其中,获取模块可以在接收到不可信度检测指令时,获取目标历史时间段内,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登录社交客户端的第二社交账号的消息中,消息内容与发送至除该第二社交账号外的其他社交账号的第二消息的消息内容相似度不小于相似度阈值的第一消息的数量。确定模块可以根据该第一消息的数量确定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并反馈至社交客户端。由此实现了接收消息的社交账号对发送消息的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可以是图1所述实施环境中的社交客户端110,或者,该装置也可以设置在社交客户端110上。如图11所示,该装置900可以包括:
发送模块901,用于向服务器发送不可信度检测指令,该不可信度检测指令中包括待检测的第一社交账号的账号标识。
接收模块902,用于接收服务器反馈的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为服务器根据第一消息的数量确定的,且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与第一消息的数量呈正相关,第一消息为目标历史时间段内,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第二社交账号的消息中,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与第二消息的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不小于相似度阈值的消息,第二消息为目标历史时间段内,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除第二社交账号外的其他社交账号的消息。
显示模块903,用于在显示界面显示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装置。其中,发送模块可以向服务器发送包括待检测的第一社交账号的账号标识的不可信度检测指令,显示模块可以将服务器根据不可信度检测指令确定的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显示在其显示界面上。由此实现了接收消息的社交账号对发送消息的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社交客户端110和服务器120,社交客户端110可以与服务器120之间通过有线网络或者无线网络连接。
示例的,该系统可以包括多个社交客户端110。其中,每个社交客户端110可以均包括如图11所示的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装置,服务器可以包括图8至图10任一所示的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装置。
图12示出了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装置1200的结构框图。该设备12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等终端。设备1200还可能被称为用户设备、便携式终端、膝上型终端、台式终端等其他名称。或者,设备1200也可以是服务器。
通常,设备1200包括有:处理器1201和存储器1202。
处理器12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比如4核心处理器、8核心处理器等。处理器1201可以采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PLA(Programmable Logic Array,可编程逻辑阵列)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201也可以包括主处理器和协处理器,主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唤醒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器,也称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协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待机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低功耗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201可以在集成有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像处理器),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201还可以包括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处理器,该AI处理器用于处理有关机器学习的计算操作。
存储器12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的。存储器1202还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存储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1202中的非暂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指令,该至少一个指令用于被处理器1201所执行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1200还可选包括有:外围设备接口1203和至少一个外围设备。处理器1201、存储器1202和外围设备接口1203之间可以通过总线或信号线相连。各个外围设备可以通过总线、信号线或电路板与外围设备接口1203相连。具体地,外围设备包括:射频电路1204、触摸显示屏1205、摄像头1206、音频电路1207、定位组件1208和电源1209中的至少一种。
外围设备接口1203可被用于将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相关的至少一个外围设备连接到处理器1201和存储器1202。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201、存储器1202和外围设备接口1203被集成在同一芯片或电路板上;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1201、存储器1202和外围设备接口1203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可以在单独的芯片或电路板上实现,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射频电路1204用于接收和发射RF(Radio Frequency,射频)信号,也称电磁信号。射频电路1204通过电磁信号与通信网络以及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射频电路1204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信号进行发送,或者,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可选地,射频电路1204包括:天线系统、RF收发器、一个或多个放大器、调谐器、振荡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编解码芯片组、用户身份模块卡等等。射频电路1204可以通过至少一种无线通信协议来与其它终端进行通信。该无线通信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城域网、各代移动通信网络(2G、3G、4G及5G)、无线局域网和/或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网络。在一些实施例中,射频电路1204还可以包括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有关的电路,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定。
显示屏1205用于显示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该UI可以包括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及其它们的任意组合。当显示屏1205是触摸显示屏时,显示屏1205还具有采集在显示屏1205的表面或表面上方的触摸信号的能力。该触摸信号可以作为控制信号输入至处理器1201进行处理。此时,显示屏1205还可以用于提供虚拟按钮和/或虚拟键盘,也称软按钮和/或软键盘。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1205可以为一个,设置在设备1200的前面板;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1205可以为至少两个,分别设置在设备1200的不同表面或呈折叠设计;在再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1205可以是柔性显示屏,设置在设备1200的弯曲表面上或折叠面上。甚至,显示屏1205还可以设置成非矩形的不规则图形,也即异形屏。显示屏1205可以采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材质制备。
摄像头组件1206用于采集图像或视频。音频电路1207可以包括麦克风和扬声器。麦克风用于采集用户及环境的声波,并将声波转换为电信号输入至处理器1201进行处理,或者输入至射频电路1204以实现语音通信。定位组件1208用于定位设备1200的当前地理位置,以实现导航或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务)。电源1209用于为设备1200中的各个组件进行供电。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2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设备12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组件,或者组合某些组件,或者采用不同的组件布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计算机上运行时,可以使得计算机执行如图2所示的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方法。或者,执行如图3所示的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器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社交客户端发送的不可信度检测指令,所述不可信度检测指令中包括待检测的第一社交账号的账号标识;
根据所述不可信度检测指令,获取目标历史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登录所述社交客户端的第二社交账号的第一消息的数量,所述第一消息为所述目标历史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所述第二社交账号的消息中,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与第二消息的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不小于相似度阈值的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为所述目标历史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除所述第二社交账号外的其他社交账号的消息;
根据所述第一消息的数量确定所述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所述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与所述第一消息的数量呈正相关;
将所述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反馈至所述社交客户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不可信度检测指令,获取所述目标历史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所述第二社交账号的消息的总数量;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消息的数量确定所述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包括:
将所述第一消息的数量与所述总数量的比值,确定为所述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消息满足下述条件中的至少一种条件:
所述第一消息的字符数量不小于数量阈值;
所述第一消息不位于目标字符库中,其中,所述目标字符库中存储有至少一个日常用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社交客户端发送的不可信度检测指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记录所述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每个社交账号的每条消息的消息内容;
所述获取目标历史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登录所述社交客户端的第二社交账号的第一消息的数量,包括:
检测所述目标历史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所述第二社交账号的每条消息的消息内容与所述第二消息的消息内容的相似度;
将相似度不小于相似度阈值的消息的数量确定为所述第一消息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社交客户端发送的不可信度检测指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目标历史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社交账号发送的任意两条消息的消息内容的相似度;
所述获取目标历史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登录所述社交客户端的第二社交账号的第一消息的数量,包括:
将所述目标历史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所述第二社交账号的消息中,消息内容与所述第二消息的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不小于所述相似度阈值的消息的数量确定为所述第一消息的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为发送次数不小于次数阈值的消息。
7.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社交客户端中,所述方法包括:
向服务器发送不可信度检测指令,所述不可信度检测指令中包括待检测的第一社交账号的账号标识;
接收所述服务器反馈的所述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所述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为所述服务器根据第一消息的数量确定的,且所述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与所述第一消息的数量呈正相关,所述第一消息为目标历史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第二社交账号的消息中,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与第二消息的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不小于相似度阈值的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为所述目标历史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除所述第二社交账号外的其他社交账号的消息;
在显示界面显示所述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
8.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社交客户端发送的不可信度检测指令,所述不可信度检测指令中包括待检测的第一社交账号的账号标识;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不可信度检测指令,获取目标历史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登录所述社交客户端的第二社交账号的第一消息的数量,所述第一消息为所述目标历史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所述第二社交账号的消息中,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与第二消息的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不小于相似度阈值的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为所述目标历史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除所述第二社交账号外的其他社交账号的消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消息的数量确定所述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所述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与所述第一消息的数量呈正相关;
反馈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反馈至所述社交客户端。
9.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不可信度检测指令,所述不可信度检测指令中包括待检测的第一社交账号的账号标识;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反馈的所述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所述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为所述服务器根据第一消息的数量确定的,且所述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与所述第一消息的数量呈正相关,所述第一消息为目标历史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第二社交账号的消息中,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与第二消息的消息内容的相似度不小于相似度阈值的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为所述目标历史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社交账号发送至除所述第二社交账号外的其他社交账号的消息;
显示模块,用于在显示界面显示所述第一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
10.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方法。
11.一种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社交客户端和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装置,所述社交客户端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装置。
CN201910724463.5A 2019-08-07 2019-08-07 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111936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4463.5A CN111193697B (zh) 2019-08-07 2019-08-07 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4463.5A CN111193697B (zh) 2019-08-07 2019-08-07 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93697A CN111193697A (zh) 2020-05-22
CN111193697B true CN111193697B (zh) 2021-06-25

Family

ID=70709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24463.5A Active CN111193697B (zh) 2019-08-07 2019-08-07 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93697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2870A (zh) * 2008-05-03 2009-11-04 祁勇 一种在通信网络中监控垃圾信息的方法
CN102857921A (zh) * 2011-06-30 2013-01-02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判断垃圾信息发送者的方法及装置
CN103714049A (zh) * 2012-09-29 2014-04-09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动态确认样本相似的方法及装置
CN103853841A (zh) * 2014-03-19 2014-06-1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社交网用户异常行为的分析方法
CN104580100A (zh) * 2013-10-23 2015-04-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恶意消息的识别方法及装置、服务器
CN105262672A (zh) * 2015-08-31 2016-01-2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群内防骚扰方法及装置
CN105490824A (zh) * 2015-12-09 2016-04-13 厦门光趣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游戏服务器和群发消息过滤方法
CN106296422A (zh) * 2016-07-29 2017-01-04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融合多算法的社交网络垃圾用户检测方法
CN106611133A (zh) * 2015-10-27 2017-05-0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风险识别方法和设备
US10599858B2 (en) * 2015-04-17 2020-03-24 Dropbox, Inc. Collection folder for collecting file submiss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05123B (en) * 2011-05-24 2018-12-05 Avaya Inc Social media identity discovery and mapping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2870A (zh) * 2008-05-03 2009-11-04 祁勇 一种在通信网络中监控垃圾信息的方法
CN102857921A (zh) * 2011-06-30 2013-01-02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判断垃圾信息发送者的方法及装置
CN103714049A (zh) * 2012-09-29 2014-04-09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动态确认样本相似的方法及装置
CN104580100A (zh) * 2013-10-23 2015-04-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恶意消息的识别方法及装置、服务器
CN103853841A (zh) * 2014-03-19 2014-06-1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社交网用户异常行为的分析方法
US10599858B2 (en) * 2015-04-17 2020-03-24 Dropbox, Inc. Collection folder for collecting file submissions
CN105262672A (zh) * 2015-08-31 2016-01-2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群内防骚扰方法及装置
CN106611133A (zh) * 2015-10-27 2017-05-0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风险识别方法和设备
CN105490824A (zh) * 2015-12-09 2016-04-13 厦门光趣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游戏服务器和群发消息过滤方法
CN106296422A (zh) * 2016-07-29 2017-01-04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融合多算法的社交网络垃圾用户检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hort Text Similarity Calculation Using Semantic Information;Haoyu Pu;《2017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g Data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BIGCOM)》;20171116;全文 *
基于用户行为的网络论坛水军检测研究与实现;吕晨;《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20170715(第07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93697A (zh) 2020-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25963B2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live streaming page
CN105900466B (zh) 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0064025B2 (en) Offline peer-assisted notification delivery
US9807218B2 (en) Method for filtering spam in electronic device and the electronic device
US1124359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continuous-wakeup delay of bluetooth loudspeaker, and bluetooth loudspeaker
CN110622123A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3727406B (zh) 通信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003194B (zh) 评论分享方法、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CN108605373B (zh) 用于提供网络共享服务的方法和电子装置
US9986082B2 (en) Interface device and method betwe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external device using ear jack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
US11321407B2 (en) Search method, and apparatus
US9756674B2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of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method
CN110932873A (zh) 群组通信方法、终端设备、服务器及通信系统
CN111258692A (zh) 备注信息的填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17165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message, and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and executing the message
US20240089223A1 (en)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20509460A (ja) メッセージレコードの結合と表示方法、および端末装置
WO2023241613A1 (zh) 通话建立方法、装置、终端、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230371088A1 (en) Communica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08769389B (zh) 图片获取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90340601A1 (en) Method And Mobile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By Using Barcode
CN111193697B (zh) 社交账号的不可信度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1036778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haring content
CN108762633B (zh) 图片添加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980132B2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messages and call request and electronic device adapted theret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