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92043A - 支付方法、支付终端及支付系统 - Google Patents

支付方法、支付终端及支付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92043A
CN111192043A CN201811352189.5A CN201811352189A CN111192043A CN 111192043 A CN111192043 A CN 111192043A CN 201811352189 A CN201811352189 A CN 201811352189A CN 111192043 A CN111192043 A CN 1111920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yment
information
module
sequence number
confi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5218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乐群
王同
方强
徐敏
孙明敏
钟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Anhu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Anh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Anh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5218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920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920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920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2Aspects of commerce using mobile devices [M-devices]
    • G06Q20/3229Use of the SIM of a M-device as secure el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7Short range or proximity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G06Q20/3278RFID or NFC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支付方法、支付终端及支付系统,支付方法包括:接收支付请求;鉴别用户身份信息;鉴别支付操作信息,包括鉴别支付操作是否为误操作;以及根据所述支付请求、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以及所述支付操作信息得到支付结果并输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支付方法,对支付主体身份鉴别,一定程度防止了盗刷现象的发生,对支付操作信息确认,可以避免支付主体误操作带来的支付安全性问题,提高支付操作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支付方法、支付终端及支付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支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付方法、支付终端及支付系统。
背景技术
移动支付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
目前广泛使用的移动支付方式是二维码支付,二维码支付需借助软件作为中间介质,操作繁琐耗时长,且由于二维码扫码没有恶意网址识别与拦截能力,存在安全隐患。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无线通信技术,可用于非接触式移动支付,只需将支付终端只要靠近接收设备便可完成支付,相比扫码支付而言,显得更加方便快捷,排除了感染手机病毒等威胁的可能性。然而,利用射频识别技术进行支付仍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没有考虑到用户在支付环境下误操作导致错误支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支付方法、支付终端及支付系统,解决在支付环境下误操作导致错误支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支付方法,其包括:接收支付请求;鉴别用户身份信息;鉴别支付操作信息,以鉴别支付操作是否为误操作;以及根据所述支付请求、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以及所述支付操作信息得到支付结果并输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接收支付请求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建立连接,所述建立连接的步骤包括: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随机确认码;根据所述随机确认码生成第一确认序号;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确认序号;接收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第二确认序号,将所述第二确认序号与所述第一确认序号比对并得到比对结果;以及根据比对结果控制连接通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根据比对结果控制连接通道的步骤包括:所述比对结果为所述第二确认序号与所述第一确认序号一致时,建立连接,并且关闭其它连接通道;所述比对结果为所述第二确认序号与所述第一确认序号不一致时,则连接失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接收支付请求的步骤之后,还包括:获取第三方平台的平台信息,所述支付方法根据所述支付请求、所述平台信息、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以及所述支付操作信息得到支付结果并输出。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支付终端,其包括:用户身份识别(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包括射频识别模块,所述射频识别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支付请求或发送支付结果;生物识别装置,被配置为鉴别用户身份信息;以及操作确认装置,被配置为鉴别支付操作信息,所述操作确认装置能够鉴别支付操作是否为误操作;以及支付处理模块,与所述SIM卡的所述射频识别模块、所述生物识别装置、所述操作确认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支付处理模块根据所述支付请求、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以及所述支付操作信息输出所述支付结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射频识别模块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随机确认码;序号产生模块,与所述接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随机确认码生成第一确认序号;发送模块,与所述序号产生模块连接,用于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确认序号;比对模块,与所述接收模块以及所述序号产生模块连接,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第二确认序号,所述比对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确认序号与所述第一确认序号比对并得到比对结果;以及连接控制模块,与所述比对模块连接,所述连接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比对结果控制连接通道,其中所述第二确认序号与所述第一确认序号一致时,所述连接控制模块控制连接通道建立连接并关闭其它连接通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通信模块,与所述支付处理模块连接,所述通信模块获取第三方平台的平台信息,所述支付处理模块还根据所述平台信息输出所述支付结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支付处理模块通过所述SIM卡的SIM卡号码与所述第三方平台的账户映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提示装置,与所述支付处理模块和/或所述SIM卡的射频识别模块连接,被配置为在所述射频识别模块与外界建立连接后进行提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操作确认装置为实体按键、虚拟压感按键、或者压感屏幕中的至少任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生物识别装置为指纹识别装置、虹膜识别装置、或者面容识别装置中的至少任一。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支付系统,其包括:支付受理端,所述支付受理端发送支付请求;以及上述任一项的支付终端,与所述支付受理端通信连接,所述支付受理端的射频识别模块接收所述支付受理端发送的所述支付请求或者向所述支付受理端发送支付结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第三方平台,产生平台信息,所述支付终端还包括: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三方平台通信连接以获取所述平台信息,所述支付处理模块与所述通信模块连接,所述支付处理模块还根据所述平台信息输出所述支付结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支付方法、支付终端以及支付系统,通过生物识别装置可以对支付主体身份鉴别,一定程度防止了盗刷现象的发生,通过操作确认装置可以对支付操作信息确认,可以避免支付主体误操作带来的支付安全性问题,使得支付更加安全。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SIM卡包括的射频识别模块比对射频识别模块接收的第二确认序号与自身存储的第一确认序号是否一致,一致时,连接控制模块控制射频识别模块与支付受理端建立连接并关闭其它连接通道,使得支付终端与外界(例如支付受理端)之间建立了唯一的连接通道,从而保证后续支付过程的安全性。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每个SIM卡对应一个唯一的SIM卡号码,支付处理模块直接通过SIM卡号码与第三方平台的账户映射,简化了初始状态下支付终端与支付账户的绑定流程,提高支付安全性和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支付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支付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支付终端的SIM卡的射频识别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支付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支付方法中建立连接步骤的流程图;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支付终端的运行在支付处理模块中的程序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的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决不限于下面所提出的任何具体配置和算法,而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前提下覆盖了元素、部件和算法的任何修改、替换和改进。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没有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避免对本发明造成不必要的模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支付系统以及一种支付终端,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支付系统的结构框图,该支付系统包括支付受理端200以及支付终端100,支付受理端200用于产生并向外发送支付请求,支付终端100可以通过与支付受理端200建立连接接收该支付请求,支付终端100对该支付请求处理后输出支付结果,并将该支付结果反馈发送至支付受理端200。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支付终端100的结构框图,支付终端100包括SIM卡100a、支付处理模块120、生物识别装置130以及操作确认装置140。SIM卡100a包括射频识别模块110,该射频识别模块110能够与例如支付受理端200等外界设备建立连接,射频识别模块110被配置为接收支付请求或发送支付结果。生物识别装置130被配置为鉴别用户身份信息,用于用户身份信息的确认,操作确认装置140被配置为鉴别支付操作信息,用于支付操作信息的确认,该操作确认装置140能够鉴别支付操作是否为误操作。支付处理模块120与SIM卡100a的射频识别模块110、生物识别装置130、操作确认装置140连接,用于通过射频识别模块110接收支付请求并处理,以及通过射频识别模块110向外发送支付结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支付终端100以及支付系统,生物识别装置130可以用于支付主体身份鉴别,一定程度防止了盗刷现象的发生,操作确认装置140可以用于支付操作信息的确认,可以避免支付主体误操作带来的支付安全性问题,使得支付操作更加安全。
生物识别装置130可以为指纹识别装置、虹膜识别装置、或者面容识别装置中的至少任一,本实施例中生物识别装置130例如是指纹识别装置,其连接指纹数据库,负责指纹数据的采集、存储与识别。在支付终端进行支付操作中,可以对用户身份鉴别,保证支付的安全性。
操作确认装置140例如是通过按压感应对操作进行确认,可以为实体按键、虚拟压感按键、或者压感屏幕中的至少任一,本实施例中操作确认装置140例如是实体按键,负责识别支付主体的按压动作行为,以确认该动作为主动行为。在一些实施例中,生物识别装置130可以与操作确认装置140进行集成,例如将指纹识别装置与实体按键集成,得到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实体按键。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支付系统还包括第三方平台300,第三方平台300能够产生平台信息。支付终端100还可以包括通信模块150,通信模块150与第三方平台300通信连接以获取该平台信息,支付处理模块120与通信模块150连接,支付处理模块120还根据该平台信息输出所述支付结果。
通信模块150可以与第三方平台300建立连接,通信模块150可以向第三方平台300发送支付指令,第三方平台300根据支付终端100发出的支付指令产生上述平台信息,平台信息例如是包括支付确认指令。
本实施例的支付终端100包括SIM卡100a,而每个SIM卡100a对应一个SIM卡号码,SIM卡100a包括相互信息连接的SIM信息芯片170以及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180,SIM卡号码存储在SIM信息芯片170内,SIM信息芯片170与通信模块150通信连接,用于终端的通信。支付处理模块120通过SIM卡号码与第三方平台的账户映射。
由于每个SIM卡100a对应一个唯一的SIM卡号码,支付处理模块120直接通过SIM卡号码与第三方平台的账户对应,形成“支付处理模块-SIM卡号码-第三方平台的账户”的映射,简化了初始状态下支付终端100与支付账户的绑定流程,提高支付安全性和效率。
本实施例中,SIM卡100a可以是RF-SIM卡,射频识别模块110与微控制单元180连接,微控制单元180为射频识别模块110提供运算以及供暖,使射频识别模块110具备射频识别功能,能够在短距离内与兼容设备进行无线数据交换。
本文中的术语“SIM卡”指用于设置在终端中进行通信功能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包括例如用户识别模块(User Identify Module,UIM)卡等名称不同但实际功用相同的卡。
此外,支付终端100还可以包括提示装置160,提示装置160与支付处理模块120和/或所述SIM卡100a的射频识别模块110连接,被配置为在射频识别模块110与外界(例如是支付受理端200)建立连接后进行提示。提示装置160可以是文本提示装置,或者是语音提示装置,或者是两者的结合。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支付终端100的SIM卡的射频识别模块110的结构框图,射频识别模块110大致包括射频识别读写器110a和射频识别标签110b,射频识别标签110b用于存储标识,射频识别读写器110a的作用包括但不限于进行数据的交换和采集工作,使得射频识别模块110与支付系统中的支付受理端200建立连接,其中两者建立间接的具体步骤将在后文中详述,以下将对射频识别模块110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支付终端100,射频识别模块110可以与外界建立连接,以下将通过射频识别模块110与支付受理端200建立连接为例进行说明。在射频识别读写器110a内设置了接收模块111、发送模块112、序号产生模块113、比对模块114以及连接控制模块115。接收模块111可以接收支付受理端200发出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支付受理端200产生的随机确认码。序号产生模块113分别与接收模块111、发送模块112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支付受理端200产生的随机确认码生成第一确认序号。发送模块112可以向支付受理端200发送第二信息,第二信息包括上述的第一确认序号,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信息例如是同时包括上述的随机确认码和上述的第一确认序号。比对模块114与接收模块111以及序号产生模块113连接,接收模块111还可以接收支付受理端200发出的第三信息,第三信息包括第二确认序号,比对模块114用于将第二确认序号与第一确认序号比对并得到比对结果。连接控制模块115与比对模块114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比对结果控制连接通道。其中,在支付受理端200中,如果射频识别模块110是接收到上述第一信息的射频识别模块110,支付受理端200可以通过比对得到“第二信息中的随机确认码与发出的第一信息中的随机确认码一致”的比对结果,支付受理端200可以控制自身的连接通道,与支付终端100的射频识别模块110建立单向连接并关闭其它连接通道,接着,支付受理端200发出的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中的第二确认序号与收到的第一确认序号一致。在支付终端100中,如果支付受理端200是接收到上述第二信息的支付受理端200,比对模块114可以通过比对得到“第三信息中的第一确认序号与发出的第二信息中的第二确认序号一致”的比对结果,此时连接控制模块115控制射频识别模块110与支付受理端200建立连接并关闭其它连接通道。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支付终端100以及支付系统,支付终端100与支付受理端200之间通过多次信息比对与通道控制,使得支付终端100与支付受理端200之间建立了唯一的连接通道,从而保证后续支付过程的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支付方法,以下将结合图4和图5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支付方法进行说明。
图4示出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支付方法的流程图,该支付方法包括步骤S410至步骤S460。
在步骤S410中,建立连接,以下将以应用上述实施例的支付终端与支付受理端建立连接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地,图5示出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支付方法中建立连接步骤的流程图,该步骤大致又包括步骤S411至步骤S414。
在步骤S411中,接收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可以包括支付受理端产生的随机确认码。
在步骤S412中,根据该随机确认码生成第一确认序号,本实施例中,支付终端的序号产生模块可以根据该随机确认码生成第一确认序号。
在步骤S413中,发送第二信息,第二信息包括上述的第一确认序号。本实施例中,向支付受理端发送第二信息,第二信息是同时包括上述的随机确认码和上述的第一确认序号。此时在支付受理端中,如果支付终端是接收到上述第一信息的支付终端,支付受理端可以通过比对得到“第二信息中的随机确认码与发出的第一信息中的随机确认码一致”的比对结果,支付受理端可以控制自身的连接通道,与支付终端建立单向连接并关闭其它连接通道,接着,支付受理端发出的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中的第二确认序号与收到的第一确认序号一致。如果支付受理端没有得到上述“第二信息中的随机确认码与发出的第一信息中的随机确认码一致”的比对结果在,则连接失败。
在步骤S414中,接收第三信息,第三信息包括第二确认序号,将第二确认序号与第一确认序号比对并得到比对结果。此时,在支付终端中,如果支付受理端是接收到上述第二信息的支付受理端,比对模块可以得到“第三信息中的第一确认序号与发出的第二信息中的第二确认序号一致”的比对结果,否则无法得到该比对结果。
在步骤S415中,根据比对结果控制连接通道。其中,当得到“第三信息中的第一确认序号与发出的第二信息中的第二确认序号一致”的比对结果时,控制支付终端与支付受理端建立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同时关闭其它连接通道,当得到“第三信息中的第一确认序号与发出的第二信息中的第二确认序号不一致”的比对结果时,则连接失败。
在上述实施例中,支付终端与支付受理端之间通过多次信息比对与通道控制,使得支付终端与支付受理端之间建立了唯一的连接通道,从而保证后续支付过程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付终端与支付受理端建立连接后,支付终端可以进行已建立连接的提示。接着,在步骤S420中,接收支付请求。然后进行步骤S430、步骤S440、步骤S450。
在步骤S430中,获取第三方平台的平台信息。支付终端可以通过通信模块与第三方平台通信,接收第三方平台的平台信息。具体地,支付终端通过通信模块向第三方平台发送支付指令,第三方平台根据支付终端发出的支付指令产生平台信息,此外第三方平台还可以根据账户的身份确认信息、余额信息等得到上述平台信息,平台信息例如包括支付确认指令,若平台信息是支付确认指令,则第三方平台的支付信息合格,继续后续步骤,否则支付失败。
在步骤S440中,鉴别用户身份信息,即通过指纹识别装置等生物识别装置对支付主体的身份进行鉴别,若检测到是正确的支付主体,则身份鉴别通过,继续后续步骤,否则支付失败。
在步骤S450中,鉴别支付操作信息,以鉴别支付操作是否为误操作,即通过按键等操作确认装置对支付主体的是否误操作进行鉴别,若检测到有预定的按键感应操作,则判定为非误操作,误操作鉴别通过,继续后续步骤,否则支付失败。
在步骤S460中,根据上述的支付请求、用户身份信息以及支付操作信息得到支付结果并输出,例如是向支付受理端发送支付结果。本步骤中,支付处理模块可以根据步骤S420中的支付请求、步骤S430中的平台信息、步骤S440中的用户身份信息以及步骤S450中的支付操作信息输出支付结果,如果全部通过则成功支付,否则支付失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支付方法中,步骤S430、步骤S440、步骤S450之间没有确定的先后顺序,可以以不同的排列方式顺序进行,也可以并列进行或交错进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支付方法,对支付主体身份鉴别,一定程度防止了盗刷现象的发生,对支付操作信息的确认,可以避免支付主体误操作带来的支付安全性问题,提高支付操作的安全性。
上述的支付方法具体可以通过运行在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支付终端的支付处理模块中的程序实现,图6示出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支付终端的运行在支付处理模块中的程序的框图,该图仅示出本实施例中程序设置的一种示例。
首先,步骤S610中通过查看射频识别模块判断是否与支付受理端建立连接,如果成功建立,则进入步骤S620,否则,输出出错码E01,流程结束。在步骤S620中,控制提示装置对已建立连接信息进行提示,然后进入步骤S630,对是否收到支付受理端的支付请求进行判断,如果收到,进入步骤S640,否则输出出错码E02,流程结束。在步骤S640中,控制射频识别模块向第三方平台发送支付指令,然后在步骤S650中根据生物识别装置判断指纹识别是否通过,如果未通过,输出出错码E03,流程结束,如果通过,继续在步骤S660中,根据操作确认装置判断按键感应是否通过,如果未通过,输出出错码E04,流程结束,如果通过,进入步骤S670。步骤S670将判断第三方平台反馈的信息是否通过,第三方平台会根据步骤S640中的支付指令产生平台信息,平台信息例如包括余额是否充足,如果余额充足,则完成支付流程,如果余额不足则输出出错码E05,流程结束。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的结构框图中所示的功能块可以实现为硬件、软件、固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当以硬件方式实现时,其可以例如是电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适当的固件、插件、功能卡等等。当以软件方式实现时,本发明的元素是被用于执行所需任务的程序或者代码段。程序或者代码段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介质中,或者通过载波中携带的数据信号在传输介质或者通信链路上传送。“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机器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电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设备、ROM、闪存、可擦除ROM(EROM)、软盘、CD-ROM、光盘、硬盘、光纤介质、射频(RF)链路,等等。代码段可以经由诸如因特网、内联网等的计算机网络被下载。
本发明可以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而不脱离其精神和本质特征。例如,特定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算法可以被修改,而系统体系结构并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精神。因此,当前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被看作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定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非上述描述定义,并且,落入权利要求的含义和等同物的范围内的全部改变从而都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中。

Claims (13)

1.一种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支付请求;
鉴别用户身份信息;
鉴别支付操作信息,以鉴别支付操作是否为误操作;以及
根据所述支付请求、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以及所述支付操作信息得到支付结果并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支付请求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建立连接,
所述建立连接的步骤包括:
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随机确认码;
根据所述随机确认码生成第一确认序号;
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确认序号;
接收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第二确认序号,将所述第二确认序号与所述第一确认序号比对并得到比对结果;以及
根据所述比对结果控制连接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比对结果控制连接通道的步骤包括:
所述比对结果为所述第二确认序号与所述第一确认序号一致时,建立连接,并且关闭其它连接通道;
所述比对结果为所述第二确认序号与所述第一确认序号不一致时,则连接失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支付请求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第三方平台的平台信息,
所述支付方法根据所述支付请求、所述平台信息、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以及所述支付操作信息得到支付结果并输出。
5.一种支付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SIM卡,包括射频识别模块,所述射频识别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支付请求或发送支付结果;
生物识别装置,被配置为鉴别用户身份信息;以及
操作确认装置,被配置为鉴别支付操作信息,所述操作确认装置能够鉴别支付操作是否为误操作;以及
支付处理模块,与所述SIM卡的所述射频识别模块、所述生物识别装置、所述操作确认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支付处理模块根据所述支付请求、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以及所述支付操作信息输出所述支付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付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识别模块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随机确认码;
序号产生模块,与所述接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随机确认码生成第一确认序号;
发送模块,与所述序号产生模块连接,用于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确认序号;
比对模块,与所述接收模块以及所述序号产生模块连接,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第二确认序号,所述比对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确认序号与所述第一确认序号比对并得到比对结果;以及连接控制模块,与所述比对模块连接,所述连接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比对结果控制连接通道,其中所述第二确认序号与所述第一确认序号一致时,所述连接控制模块控制连接通道建立连接并关闭其它连接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付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信模块,与所述支付处理模块连接,所述通信模块获取第三方平台的平台信息,
所述支付处理模块还根据所述平台信息输出所述支付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付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付处理模块通过所述SIM卡的SIM卡号码与所述第三方平台的账户映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付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提示装置,与所述支付处理模块和/或所述SIM卡的射频识别模块连接,配置为在所述射频识别模块与外界建立连接后进行提示。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付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确认装置为实体按键、虚拟压感按键、或者压感屏幕中的至少任一。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付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识别装置为指纹识别装置、虹膜识别装置、或者面容识别装置中的至少任一。
12.一种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付受理端,所述支付受理端发送支付请求;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5至11任一项所述的支付终端,与所述支付受理端通信连接,所述支付受理端的射频识别模块接收所述支付受理端发送的所述支付请求或者向所述支付受理端发送支付结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方平台,产生平台信息,
所述支付终端还包括:
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三方平台通信连接以获取所述平台信息,所述支付处理模块与所述通信模块连接,所述支付处理模块还根据所述平台信息输出所述支付结果。
CN201811352189.5A 2018-11-14 2018-11-14 支付方法、支付终端及支付系统 Pending CN1111920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52189.5A CN111192043A (zh) 2018-11-14 2018-11-14 支付方法、支付终端及支付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52189.5A CN111192043A (zh) 2018-11-14 2018-11-14 支付方法、支付终端及支付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92043A true CN111192043A (zh) 2020-05-22

Family

ID=70707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52189.5A Pending CN111192043A (zh) 2018-11-14 2018-11-14 支付方法、支付终端及支付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92043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03539A (ko) * 2001-12-18 2002-01-12 이계철 스마트카드기반의 각종 전자지불장치에서의 다중인증 처리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1576982A (zh) * 2009-03-19 2009-11-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支付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02054313A (zh) * 2009-10-30 2011-05-11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透明转发的双频段无线支付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6598630A (zh) * 2016-12-30 2017-04-26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按键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206312224U (zh) * 2016-09-23 2017-07-07 深圳市微付充科技有限公司 支付系统
CN107016273A (zh) * 2017-03-31 2017-08-0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的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8701303A (zh) * 2017-06-30 2018-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Nfc支付方法及终端
CN108764919A (zh) * 2018-05-15 2018-11-06 惠龙易通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支付确认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03539A (ko) * 2001-12-18 2002-01-12 이계철 스마트카드기반의 각종 전자지불장치에서의 다중인증 처리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1576982A (zh) * 2009-03-19 2009-11-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支付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02054313A (zh) * 2009-10-30 2011-05-11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透明转发的双频段无线支付认证方法及系统
CN206312224U (zh) * 2016-09-23 2017-07-07 深圳市微付充科技有限公司 支付系统
CN106598630A (zh) * 2016-12-30 2017-04-26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按键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016273A (zh) * 2017-03-31 2017-08-0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的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8701303A (zh) * 2017-06-30 2018-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Nfc支付方法及终端
CN108764919A (zh) * 2018-05-15 2018-11-06 惠龙易通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支付确认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36296B2 (en) Biometric verification process using certification token
CN107231234B (zh) 一种身份注册方法及装置
US8706634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biometric verification
KR101512001B1 (ko) 이동통신단말기 및 실물 금융카드를 이용한 간편 본인 인증 시스템 및 방법
US7286691B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WO2007023756A1 (ja) 本人認証システム、ユーザ端末、サービス事業者装置、信頼性保証サーバ、これらの動作方法と動作プログラム
WO2005122035A1 (ja) 電子決済システム、携帯電話機、非接触icカードリーダ装置、および個人認証データ採取装置
JPH11345264A (ja) 代金決済システム及び代金決済方法
KR101062011B1 (ko) 서명정보 입력부를 구비한 스마트 카드 및 사용자 인증방법
US20070061591A1 (en) User authentication apparatus and user authentication method
CN110582771B (zh) 基于生物计量信息执行认证的方法和装置
US20230281628A1 (en) Biometric payment card enrollment notification
US1004936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voice authentication in transactions
CN111581624B (zh) 一种智能终端用户身份认证方法
CN110191123B (zh) 一种线上办卡方法、客户端及系统
US20230224297A1 (en) Establishing authentication persistence
US20200412715A1 (en) Biometric data contextual processing
CN111192043A (zh) 支付方法、支付终端及支付系统
KR20050014052A (ko) 무선 단말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생체정보 인증방법
CN112288437A (zh) 一种区块链交易中的简化确认系统
KR20110029033A (ko) 범용 가입자 식별 모듈 정보를 이용한 공인 인증서 발급방법 및 시스템과 이를 위한 기록매체
KR102243016B1 (ko) 생체정보를 이용한 서비스 자동 제공 방법
KR102165105B1 (ko) 생체정보를 이용한 지정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CN110648416A (zh) 打卡方法、设备和介质
KR20170142983A (ko) 생체정보를 이용한 지정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2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