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90499A - 显示模块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90499A
CN111190499A CN201911075641.2A CN201911075641A CN111190499A CN 111190499 A CN111190499 A CN 111190499A CN 201911075641 A CN201911075641 A CN 201911075641A CN 111190499 A CN111190499 A CN 1111904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s
input sensing
display module
sensor
sensing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756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美英
金樯熙
金昌汎
朴正睦
全柄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190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904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G06F3/041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using an array of force sens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e.g. a single continuous surface or two parallel surfaces put in contac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6Multi-sensing digitiser, i.e. digitiser using at least two different sensing technologies simultaneously or alternatively, e.g. for detecting pen and finger, for saving power or for improving position det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输入感测电路,设置在显示面板上,输入感测电路包括:第一传感器组,包括沿第一方向布置的多个第一传感器;多个第一连接部分,分别电连接多个第一传感器中的两个相邻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组,包括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布置的多个第二传感器;多个第二连接部分,分别电连接多个第二传感器中的两个相邻的第二传感器;第一信号线,电连接到多个第一传感器中的一个第一传感器;第一测量线,电连接到多个第一传感器之中的所述一个第一传感器,并与第一信号线间隔开;第二测量线,电连接到多个第一传感器之中的另一个第一传感器。

Description

显示模块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1月14日提交的第10-2018-0140141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出于所有目的,该韩国专利申请通过引用包含于此,如同在此被完全阐述一样。
技术领域
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实现方式总体上涉及一种感测用户的触摸和施加到其的压力的输入感测电路以及具有输入感测电路的显示模块。
背景技术
已经开发了应用于多媒体装置(诸如电视机、移动电话、平板电脑、导航单元和游戏单元)的各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键盘或鼠标作为它们的输入装置。
近年来,显示装置已经包括输入感测电路作为它们的输入装置,以感测用户的触摸或从用户施加到输入装置的压力。
显示装置通过输入感测电路识别与其屏幕接触的用户手指。输入感测电路通过使用诸如电阻覆盖方法、光学覆盖方法、电容覆盖方法或超声方法的各种方法来感测用户的触摸。在这些方法之中,电容覆盖方法利用当触摸产生构件与显示装置的屏幕接触时变化的电容来检测是否发生了用户的触摸。
在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理解发明构思的背景技术,因此,它可能包含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根据发明的示例性实现方式构造的装置提供能够感测用户的触摸和施加到其的压力的输入感测电路以及包括输入感测电路的显示模块。
发明构思的附加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阐明,并且将部分地通过描述而明显,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构思的实践而获知。
根据发明的一个或更多个示例性实施例,显示模块包括显示面板和设置在显示面板上的输入感测电路。输入感测电路包括:第一传感器组,包括沿第一方向布置的多个第一传感器;多个第一连接部分,分别电连接多个第一传感器中的两个相邻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组,包括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布置的多个第二传感器;多个第二连接部分,分别电连接多个第二传感器中的两个相邻的第二传感器;第一信号线,电连接到多个第一传感器中的一个第一传感器;第一测量线,电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一传感器之中的所述一个第一传感器,并与第一信号线间隔开;第二测量线,电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一传感器之中的另一个第一传感器。
多个第一传感器之中的所述一个第一传感器可包括:主体部分;第一接合部分,在与第一方向基本平行的方向上从主体部分突出,并连接到第一信号线;第二接合部分,在与第一方向基本平行的方向上从主体部分突出,并连接到第一测量线。
第一接合部分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长度可以与第二接合部分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二长度不同。第二长度可以长于第一长度。
第二接合部分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三长度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二接合部分在第二方向上的第四长度,并等于或小于第四长度的四倍。
输入感测电路还可包括覆盖多个第一传感器、多个第二传感器和第一连接部分的绝缘层。第二连接部分中的每一个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设置在绝缘层上。多个第一传感器中的所述一个第一传感器可包括主体部分和在第一方向上从主体部分突出并连接到第一信号线的第一接合部分。
输入感测电路还可包括第二接合部分,第二接合部分设置在绝缘层上,与第一接合部分重叠,并连接到多个第一传感器中的所述一个第一传感器和第一测量线。
可以穿过绝缘层限定第二接触孔和多个第一接触孔,第二连接部分可以通过第一接触孔连接到多个第二传感器,第二接合部分可以通过第二接触孔连接到多个第一传感器中的所述一个第一传感器。
输入感测电路还可包括电连接到多个第二传感器之中的一个第二传感器的第二信号线。
输入感测电路还可包括电连接到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第一测量线和第二测量线的输入感测驱动器。
输入感测驱动器可以被配置为在第一时段期间感测第一测量线、多个第一传感器和第二测量线的电阻变化值。
输入感测驱动器可以被配置为在第二时段期间感测由多个第一传感器和多个第二传感器形成的电容的变化,第二时段与第一时段不同。
第一传感器组可包括多个第一传感器组,输入感测驱动器可以被配置为将多个第一传感器组之中的一个第一传感器组的电阻变化值与多个第一传感器组之中的另一个第一传感器组的电阻变化值进行比较,所述一个第一传感器组和所述另一个第一传感器组彼此相邻。
显示模块还可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和输入感测电路之间的粘合构件,粘合构件具有预定的弹性。
多个第一传感器之中的所述一个第一传感器可以设置在第一传感器组的沿第一方向的一个末端,并且多个第一传感器之中的所述另一个第一传感器可以设置在第一传感器组的沿第一方向的相对的末端。
根据发明的一个或更多个示例性实施例,输入感测电路包括基体层、多个第一传感器、多个第一连接部分、多个第二传感器、多个第二连接部分、第一信号线、第一测量线和第二测量线。多个第一传感器设置在基体层上并沿第一方向布置。第一连接部分设置在基体层上,并且第一连接部分分别电连接多个第一传感器中的两个相邻的第一传感器。多个第二传感器设置在基体层上,并且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布置。绝缘层设置在基体层上,覆盖多个第一传感器、第一连接部分和多个第二传感器,绝缘层包括穿过其限定的多个接触孔。多个第二连接部分设置在绝缘层上,并分别通过接触孔中的至少一个电连接多个第二传感器中的两个相邻的第二传感器。第一信号线可以设置在基体层上,并电连接到多个第一传感器中的一个第一传感器。第一测量线设置在基体层上,并电连接到多个第一传感器之中的所述一个第一传感器。第二测量线设置在基体层上,并电连接到多个第一传感器之中的另一个第一传感器。
多个第一传感器之中的所述一个第一传感器可包括:主体部分;第一接合部分,在与第一方向基本平行的方向上从主体部分突出,并连接到第一信号线;第二接合部分,在与第一方向基本平行的方向上从主体部分突出,并连接到第一测量线。
第一接合部分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长度可以小于第二接合部分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二长度。
第一接合部分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三长度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二接合部分在第二方向上的第四长度并且等于或小于第四长度的四倍。
多个第一传感器之中的所述一个第一传感器可包括主体部分和第一接合部分,第一接合部分在与第一方向基本平行的方向上从主体部分突出,并连接到第一信号线。
输入感测电路还可包括第二接合部分,第二结合部分设置在绝缘层上,与第一接合部分重叠,通过接触孔中的其他接触孔连接到多个第一传感器之中的一个第一传感器,并连接到第一测量线。
输入感测电路还可包括第二信号线,第二信号线设置在基体层上,并电连接到多个第二传感器之中的一个第二传感器。
输入感测电路还可包括电连接到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第一测量线和第二测量线的输入感测驱动器。
输入感测驱动器可以被配置为在第一时段期间感测第一测量线、多个第一传感器和第二测量线的电阻变化值。
输入感测驱动器可以被配置为在不同于第一时段的第二时段期间感测由多个第一传感器和多个第二传感器形成的电容的变化。
第一传感器组可包括多个第一传感器组,并且输入感测驱动器被配置为将多个第一传感器组之中的一个第一传感器组的电阻变化值与多个第一传感器组中的另一个第一传感器组的电阻变化值进行比较,所述一个第一传感器组和所述另一个第一传感器组彼此相邻。
根据以上所述,显示装置可以包括输入感测电路,该输入感测电路可以被配置为感测用户的触摸和施加到其的压力。
将理解的是,前面的总体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提供对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发明构思,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并被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透视图。
图2A、图2B、图2C和图2D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像素的等效电路图。
图5是示出施加到图4的像素的信号的波形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像素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7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输入感测电路的平面图。
图7B是示出图7A的AA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7C是示出图7B的BB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8A是沿图7C的剖面线I-I'截取的剖视图。
图8B是沿图7C的剖面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图7A的EE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10是示出图7A的FF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11是示出图7A的EE部分的另一示例的放大平面图。
图12A是示出图7A的EE部分的另一示例的放大平面图。
图12B是沿图12A的剖面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输入感测电路的平面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输入感测电路的平面图。
图15是图14的EE-1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16是图14的FF-1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描述中,出于解释的目的,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或实现方式的透彻理解。如这里所使用的,“实施例”和“实现方式”是可互换的词语,并且是采用这里公开的发明构思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装置或方法的非限制性示例。然而,明显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者在具有一个或更多个等同布置的情况下实施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在其他实例中,以框图形式示出了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避免使各种示例性实施例不必要地模糊。此外,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可以是不同的,但不必是排他的。例如,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示例性实施例的具体形状、构造和特性可以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被使用或实现。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将被理解为提供可以在实践中实现发明构思的一些方式的不同细节的示例性特征。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各种实施例的特征、组件、模块、层、膜、面板、区域和/或方面等(下文中单独地或统称为“元件”)可以另外组合、分离、互换和/或重新布置而不脱离发明构思。
通常在附图中提供交叉影线和/或阴影的使用来使相邻元件之间的边界清晰。如此,除非说明,否则交叉影线或阴影的存在与否都不传达或表示对特定材料、材料性质、尺寸、比例、示出的元件之间的共性以及/或者元件的任何其他特性、属性、性质等的任何偏好或要求。此外,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和/或描述性的目的,可夸大元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当可以不同地实现示例性实施例时,可以与所描述的顺序不同地执行具体工艺顺序。例如,可以基本上同时执行或者以与所描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此外,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层时,该元件或层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个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或中间层。然而,当元件或层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或层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或中间层。为此,术语“连接”可以指具有或不具有中间元件的物理连接、电连接和/或流体连接。此外,DR1轴、DR2轴和DR3轴不限于直角坐标系的诸如x轴、y轴和z轴的三个轴,并且可以以更广泛的意义来解释。例如,DR1轴,DR2轴和DR3轴可以彼此垂直,或者可以表示彼此不垂直的不同方向。出于本公开的目的,“X、Y和Z中的至少一个”和“从由X、Y和Z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可以被解释为仅X、仅Y、仅Z、或者X、Y和Z中的两个或更多个的任何组合,诸如以XYZ、XYY、YZ和ZZ为例。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组合。
尽管这里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类型的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开。因此,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而不脱离公开的教导。
这里,为了描述性的目的,可以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方”、“在······下面”、“下”、“在······上方”、“上”、“在······之上”、“较高的”、“侧”(例如,如在“侧壁”中)等的空间相对术语,并且由此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其他元件的关系。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对术语还旨在涵盖设备在使用、操作和/或制造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元件将随后被定位在所述其他元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可以涵盖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在其他方位处),如此,相应地解释这里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这里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旨在是限制性的。如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否则单数形式旨在包括复数形式。此外,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包含”和/或及其变型时,这些术语说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他们的组,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他们的组。还注意的是,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基本上”、“约(大约)”和其他类似术语用作近似术语而不被用作程度术语,并且如此用于解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可的测量值、计算值和/或提供值的固有偏差。
这里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实施例和/或中间结构的示意图的剖面图和/或分解图描述了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如此,将预料到例如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导致的图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不必被解释为限于区域的特定示出的形状,而是将包括由例如制造导致的形状偏差。按照这种方式,附图中示出的区域本质上可以是示意性的,并且这些区域的形状可以不反映装置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如此不必旨在是限制性的。
按照本领域的惯例,在功能块、单元和/或模块方面,在附图中描述和示出了一些示例性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这些块、单元和/或模块通过可以使用基于半导体的制造技术或其他制造技术形成的电子(或光学)电路(诸如,逻辑电路、分立元件、微处理器、硬连线电路、存储器元件、布线连接等)来物理地实现。在块、单元和/或模块通过微处理器或其他类似硬件实现的情况下,它们可以使用软件(例如,微代码)来编程和控制,以执行这里所讨论的各种功能,并且可以可选地由固件和/或软件来驱动。还预期的是,每个块、单元和/或模块可以通过专用硬件来实现,或者可以实现为执行某些功能的专用硬件和执行其他功能的处理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编程的微处理器和相关电路)的组合。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范围的情况下,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每个块、单元和/或模块可以在物理上分成两个或更多个交互和分立的块、单元和/或模块。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范围的情况下,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块、单元和/或模块可以物理地组合成更复杂的块、单元和/或模块。
除非另外定义,否则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为其一部分的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术语(诸如在通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背景下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该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的含义来解释,除非在此明确地如此定义。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发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DD的透视图。
图1将显示装置DD示出为智能电话,然而,显示装置DD不应限于智能电话。也就是说,显示装置DD可以是诸如电视机或监视器的大型电子产品,或者诸如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汽车导航单元、游戏单元或智能手表的中小型电子产品。
显示装置DD包括限定在其中的显示区域DA和非显示区域NDA。
通过其显示图像IM的显示区域DA可以基本上平行于由第一方向轴DR1和第二方向轴DR2限定的表面,然而,显示区域DA不应该限于此或受此限制。显示区域DA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由第一方向轴DR1和第二方向轴DR2限定的表面上具有圆顶形状。
第三方向轴DR3指示显示区域DA的法线方向,即,显示装置DD的厚度方向。显示装置DD的每个构件的前(或上)和后(或下)表面通过第三方向轴DR3彼此区分。然而,由第一方向轴DR1、第二方向轴DR2和第三方向轴DR3指示的方向可以彼此相关并且可以被改变为其他方向。在下文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分别对应于由第一方向轴DR1、第二方向轴DR2和第三方向轴DR3指示的方向并且被赋予了与第一方向轴DR1、第二方向轴DR2和第三方向轴DR3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中所示的显示区域DA的形状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显示区域DA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来变化而没有限制。
非显示区域NDA与显示区域DA相邻设置,并且图像IM不通过非显示区域NDA被显示。显示装置DD的边框区域由非显示区域NDA限定。
非显示区域NDA可以围绕显示区域DA,但是它不应该限于此或受此限制。也就是说,显示区域DA和非显示区域NDA可以被设计为具有彼此相关的形状。
图2A、图2B、图2C和图2D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DD的剖视图。图2A、图2B、图2C和图2D示出了由第二方向轴DR2和第三方向轴DR3限定的剖面。图2A、图2B、图2C和图2D简单地示出了显示装置DD,以解释显示装置DD的功能面板和/或功能构件的堆叠关系。
参照图2A,显示装置DD包括显示面板DP、输入感测电路ISC、防反射构件RPP和窗构件WP。输入感测电路ISC可以直接设置在显示面板DP上。在以下描述中,术语“直接设置”意味着在两个组件之间不设置单独的粘合层/粘合构件。
显示面板DP和直接设置在显示面板DP上的输入感测电路ISC限定显示模块DM。光学透明粘合构件OCA设置在显示模块DM和防反射构件RPP之间以及防反射构件RPP和窗构件WP之间。
显示面板DP产生图像,并且输入感测电路ISC获取关于外部输入(例如,触摸事件或施加于输入感测电路ISC的压力)的坐标信息。虽然未单独示出,但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模块DM还可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DP的下表面上的保护构件。保护构件和显示面板DP通过粘合构件彼此结合。在图2B、图2C和图2D中示出并稍后描述的显示装置DD也可以进一步包括保护构件。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DP可以是发光型显示面板。例如,显示面板DP可以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量子点发光显示面板或微LED显示面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发光层可包括有机发光材料。量子点发光显示面板的发光层可包括量子点和量子棒。在下文中,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将被描述为显示面板DP。
防反射构件RPP减少从窗构件WP上方入射的外部光的反射。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防反射构件RPP可包括延迟器和偏振器。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防反射构件RPP可包括滤色器。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窗构件WP包括基膜WP-BS和阻光图案WP-BZ。基膜WP-BS可包括玻璃和/或合成树脂。基膜WP-BS不应限于单层结构。基膜WP-BS可包括通过粘合构件彼此结合的两个或更多个膜。
阻光图案WP-BZ与基膜WP-BS部分重叠。阻光图案WP-BZ设置在基膜WP-BS的后表面上,以限定显示装置DD的边框区域(即,非显示区域NDA)。
在下文中,阻光图案WP-BZ和基膜WP-BS未在图2B、图2C和图2D中示出。
参照图2B,显示装置DD包括显示面板DP、防反射构件RPP、输入感测电路ISC和窗构件WP。
显示面板DP和防反射构件RPP可以通过光学透明粘合构件OCA彼此结合。防反射构件RPP和输入感测电路ISC可以通过光学透明粘合构件OCA彼此结合。输入感测电路ISC和窗构件WP可以通过光学透明粘合构件OCA彼此结合。
参照图2C,与图2B中所示的堆叠结构不同,防反射构件RPP的位置和输入感测电路ISC的位置被互换。
光学透明粘合构件OCA可具有预定的弹性。当从外部施加了压力时,由于光学透明粘合构件OCA的弹性,输入感测电路ISC可以在第三方向DR3上变形。
如图2D中所示,可以从显示装置DD中省略粘合构件,并且可以通过连续工艺形成显示面板DP、输入感测电路ISC、防反射构件RPP和窗构件WP。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输入感测电路ISC和反射防止构件RPP的堆叠顺序可被互换。
输入感测电路ISC可以是感测用户的触摸或从外部施加到输入感测电路ISC的压力的电路。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DP的平面图。
参照图3,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显示面板DP包括显示区域DP-DA和非显示区域DP-NDA。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沿着显示区域DP-DA的边缘限定非显示区域DP-NDA。显示面板DP的显示区域DP-DA和非显示区域DP-NDA可以分别对应于显示装置DD的显示区域DA和非显示区域NDA。
显示面板DP包括扫描驱动器100、数据驱动器200、多条扫描线SL、多条发光控制线ECL、多条数据线DL、多条电源线PL和多个像素PX。像素PX布置在显示区域DP-DA中。每个像素PX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参照图4)和连接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像素电路CC(参照图4)。
扫描驱动器100包括扫描驱动单元和发光控制驱动单元。
扫描驱动单元产生扫描信号并将产生的扫描信号顺序地施加到扫描线SL。发光控制驱动单元产生发光控制信号,并将产生的发光控制信号输出到发光控制线ECL。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扫描驱动单元和发光控制驱动单元可以设置在扫描驱动器100中的一个电路中,而不被彼此区分。
扫描驱动器100可以包括通过相同工艺(例如,低温多晶硅(LTPS)工艺或低温多晶氧化物(LTPO)工艺)形成的多个薄膜晶体管,作为像素PX的驱动电路。
数据驱动器200将数据信号施加到数据线DL。数据信号是对应于图像数据的灰度值的模拟电压。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数据驱动器200安装在印刷电路板FPCB上,并且印刷电路板FPCB连接到设置在数据线DL的一端的垫(pad,或称为“焊盘”)。然而,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数据驱动器200可以直接安装在显示面板DP上。
扫描线SL沿第一方向DR1延伸并沿第二方向DR2布置。
发光控制线ECL沿第一方向DR1延伸并且沿第二方向DR2布置。也就是说,每条发光控制线ECL被布置为基本上平行于扫描线SL之中的对应的扫描线。
数据线DL沿第二方向DR2延伸并且沿第一方向DR1布置。数据线DL将数据信号施加到对应的像素PX。
电源线PL沿第二方向DR2延伸并且沿第一方向DR1布置。电源线PL将第一电源电压ELVDD施加到对应的像素PX。
每个像素PX连接到扫描线SL之中的对应的扫描线、发光控制线ECL之中的对应的发光控制线、数据线DL之中的对应的数据线以及电源线PL之中的对应的电源线。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像素PX的等效电路图。图5是示出施加到图4的像素PX的发光控制信号Ei和扫描信号Si-1、Si和Si+1的波形图。图4示出了连接到第i扫描线SLi和第i发光控制线ECLi的像素PX。这里,数字i是自然数。
参照图4,像素PX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像素电路CC。像素电路CC包括多个晶体管T1至T7和电容器CP。像素电路CC响应于数据信号而控制流过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电流的量。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响应于从像素电路CC提供的电流而以预定亮度发光。为此,第一电源电压ELVDD的电平设置得高于第二电源电压ELVSS的电平。
晶体管T1至T7中的每一个包括输入电极(或源电极)、输出电极(或漏电极)和控制电极(或栅电极)。为了便于说明,将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中的一个电极称为“第一电极”,将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中的另一个电极称为“第二电极”。
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电极经由第五晶体管T5连接到第一电源电压ELVDD,并且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电极经由第六晶体管T6连接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电极。在以下描述中,第一晶体管T1可以被称为“驱动晶体管”。
第一晶体管T1响应于施加到控制电极的电压来控制流过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电流的量。
第二晶体管T2连接在数据线DL和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电极之间。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电极连接到第i扫描线SLi。当第i扫描信号Si被施加到第i扫描线SLi时,第二晶体管T2导通,以将数据线DL电连接到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电极。
第三晶体管T3连接在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电极和控制电极之间。第三晶体管T3的控制电极连接到第i扫描线SLi。当第i扫描信号Si被施加到第i扫描线SLi时,第三晶体管T3导通,以将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电极和控制电极电连接。因此,当第三晶体管T3导通时,第一晶体管T1以二极管构造被连接。
第四晶体管T4连接在节点ND和初始化电压发生器之间。第四晶体管T4的控制电极连接到第i-1扫描线SLi-1。当第i-1扫描信号Si-1被施加到第i-1扫描线SLi-1时,第四晶体管T4导通,以将初始化电压Vint施加到节点ND。
第五晶体管T5连接在电源线PL和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电极之间。第五晶体管T5的控制电极连接到第i发光控制线ECLi。
第六晶体管T6连接在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电极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电极之间。第六晶体管T6的控制电极连接到第i发光控制线ECLi。
第七晶体管T7连接在初始化电压发生器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电极之间。第七晶体管T7的控制电极连接到第i+1扫描线SLi+1。当第i+1扫描信号Si+1被施加到第i+1扫描线SLi+1时,第七晶体管T7导通,以将初始化电压Vint施加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电极。
第七晶体管T7改善像素PX的黑色显示性能。详细地,当第七晶体管T7导通时,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寄生电容器被放电。因此,当实现黑色亮度时,即使出现来自第一晶体管T1的漏电流,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也不发光,因此提高了像素PX的黑色显示性能。
在图4中,第七晶体管T7的控制电极连接到第i+1扫描线SLi+1,但是应该清楚的是,本公开不限于这些示例性实施例。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第七晶体管T7的控制电极可以连接到第i扫描线SLi或第i-1扫描线SLi-1。
在图4中,已经基于PMOS描述了像素PX的第一晶体管T1至第七晶体管T7,但是第一晶体管T1至第七晶体管T7不应限于此或受此限制。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像素PX的第一晶体管T1至第七晶体管T7可以由NMOS实现。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像素PX的第一晶体管T1至第七晶体管T7可以通过PMOS和NMOS的组合来实现。
电容器CP设置在电源线PL和节点ND之间。电容器CP充有对应于数据信号的电压。当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导通时,流过第一晶体管T1的电流的量根据电容器CP中所充的电压来确定。
在本公开中,像素PX的构造不应限于图4中所示的构造。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像素PX可以以各种方式实现,以允许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发光。
参照图5,发光控制信号Ei具有高电平E-HIGH或低电平E-LOW。扫描信号Si-1、Si和Si+1中的每一个具有高电平S-HIGH或低电平S-LOW。
当发光控制信号Ei具有高电平E-HIGH时,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截止。当第五晶体管T5截止时,电源线PL和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电极彼此电阻断。当第六晶体管T6截止时,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电极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电极彼此电阻断。因此,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在具有高电平E-HIGH的发光控制信号Ei被施加到第i发光控制线ECLi的时段期间不发光。
然后,当施加到第i-1扫描线SLi-1的第i-1扫描信号Si-1具有低电平S-LOW时,第四晶体管T4导通。当第四晶体管T4导通时,初始化电压Vint被施加到节点ND。
当施加到第i扫描线SLi的第i扫描信号Si具有低电平S-LOW时,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导通。
当第二晶体管T2导通时,数据信号被施加到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电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节点ND被初始化为具有初始化电压Vint,因此第一晶体管T1导通。当第一晶体管T1导通时,对应于数据信号的电压被施加到节点ND。在这种情况下,电容器CP充有对应于数据信号的电压。
当施加到第i+1扫描线SLi+1的第i+1扫描信号Si+1具有低电平S-LOW时,第七晶体管T7导通。
当第七晶体管T7导通时,初始化电压Vint被施加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电极,因此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寄生电容器被放电。
当施加到发光控制线ECLi的发光控制信号Ei具有低电平E-LOW时,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导通。当第五晶体管T5导通时,第一电源电压ELVDD被施加到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电极。当第六晶体管T6导通时,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电极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电极彼此电连接。因此,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响应于施加到其的电流量而产生具有预定亮度的光。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像素PX(参照图4)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6示出了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作为代表性示例,但是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的结构不应限于此或受此限制。在图6中,似乎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电极ED2直接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电极AE接触,但这是因为图6示出了剖面形状。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晶体管T1经由第六晶体管T6连接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电极AE,但是它不应限于此或受此限制。也就是说,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电极ED2可以直接与像素PX的阳极电极AE接触。
显示面板DP(参照图3)包括基体层BL、电路层CL、发光器件层ELL和封装层TFE。
电路层CL包括缓冲层BFL、栅极绝缘层GI1和栅极绝缘层GI2、层间绝缘层ILD、电路绝缘层VIA以及晶体管T1和晶体管T2。
发光器件层ELL可以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像素限定层PDL。
封装层TFE对发光器件层ELL进行封装,以保护发光器件层ELL免受外部氧气或湿气的影响。
缓冲层BFL设置在基体层BL的一个表面上。
缓冲层BFL防止或抑制基体层BL中的异物在制造过程中进入像素PX。具体地,缓冲层BFL防止或抑制异物进入像素PX的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的有源部分ACL。
异物可能从外部流入,或者可能在基体层BL热解时产生。异物可能是从基体层BL释放的气体或钠。另外,缓冲层BFL阻止潮气从外部进入像素PX。
第一晶体管T1的有源部分ACL和第二晶体管T2的有源部分ACL设置在缓冲层BFL上。每个有源部分ACL包括多晶硅或非晶硅。作为另一种方式,有源部分ACL可以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有源部分ACL包括用作电子或空穴移动所通过的通道的沟道区域、第一离子掺杂区域和第二离子掺杂区域,使得沟道区域设置在第一离子掺杂区域和第二离子掺杂区域之间。
第一栅极绝缘层GI1设置在缓冲层BFL上方以覆盖有源部分ACL。第一栅极绝缘层GI1包括有机层和/或无机层。第一栅极绝缘层GI1包括多个无机薄膜层。无机薄膜层包括氮化硅层和氧化硅层。
第一晶体管T1的控制电极GE1和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电极GE1设置在第一栅极绝缘层GI1上。第一晶体管T1的控制电极GE1可以是形成电容器CP的两个电极中的一个。扫描线SL(参照图3)和发光控制线ECL(参照图3)中的至少一些设置在第一栅极绝缘层GI1上。
第二栅极绝缘层GI2设置在第一栅极绝缘层GI1上以覆盖控制电极GE1。第二栅极绝缘层GI2包括有机层和/或无机层。第二栅极绝缘层GI2包括多个无机薄膜层。无机薄膜层包括氮化硅层和氧化硅层。
形成电容器CP(参照图4)的两个电极中的另一个电极GE2设置在第二栅极绝缘层GI2上。也就是说,设置在第一栅极绝缘层GI1上的控制电极GE1与设置在第二栅极绝缘层GI2上的电极GE2重叠,以形成图4中所示的电容器CP。然而,形成电容器CP的电极的位置不应限于此或受此限制。
层间绝缘层ILD设置在第二栅极绝缘层GI2上以覆盖电极GE2。层间绝缘层ILD包括有机层和/或无机层。层间绝缘层ILD包括多个无机薄膜层。无机薄膜层包括氮化硅层和氧化硅层。
数据线DL(参照图3)的至少一些部分和电源线PL(参照图3)的至少一些部分设置在层间绝缘层ILD上。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电极ED1和第二电极ED2设置在层间绝缘层ILD上。
第一电极ED1和第二电极ED2通过穿过栅极绝缘层GI1和GI2以及层间绝缘层ILD限定的通孔连接到对应的有源部分ACL。
电路绝缘层VIA设置在层间绝缘层ILD上,以覆盖第一电极ED1和第二电极ED2。电路绝缘层VIA包括有机层和/或无机层。电路绝缘层VIA提供平坦表面。
像素限定层PDL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设置在电路绝缘层VIA上。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可以包括阳极电极AE、空穴控制层HL、发光层EML、电子控制层EL和阴极电极CE。
图7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输入感测电路ISC的平面图。图7B是示出图7A的AA部分的放大平面图。图7C是示出图7B的BB部分的放大平面图。图8A是沿图7C的剖面线I-I'截取的剖视图。图8B是沿图7C的剖面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输入感测电路ISC可以包括限定在其中以感测外部输入的输入感测区域SA。
输入感测电路ISC可包括第一传感器组IEG1、第二传感器组IEG2、第一连接部分CP1、第二连接部分CP2、第一信号线SSL1、第二信号线SSL2、第一测量线MSL1、第二测量线MSL2、第一信号垫(pad,或称为“焊盘”)PD-S1和第二信号垫PD-S2、第一感测垫(pad,或称为“焊盘”)PD-R1和第二感测垫PD-R2、印刷电路板FPCB-T以及输入感测驱动器300。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输入感测电路ISC还可包括基膜BF、第一绝缘层IS1或第二绝缘层IS2。
第一传感器组IEG1中的每一个可以沿第一方向DR1延伸,并且第一传感器组IEG1可以沿第二方向DR2布置。第一传感器组IEG1中的每一个可包括多个第一传感器IE1。第一传感器IE1可以沿第一方向DR1布置。作为示例,第一传感器IE1可以是Rx传感器。
第二传感器组IEG2中的每一个可以沿第二方向DR2延伸,并且第二传感器组IEG2可以沿第一方向DR1布置。第二传感器组IEG2中的每一个可包括多个第二传感器IE2。第二传感器IE2可以沿第二方向DR2布置。作为示例,第二传感器IE2可以是Tx传感器。
第一传感器组IEG1在第一方向DR1上的长度可以短于第二传感器组IEG2在第二方向DR2上的长度。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IE1和第二传感器IE2可以包括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然而,它们不应限于此或受此限制。也就是说,第一传感器IE1和第二传感器IE2可以包括钼(Mo)。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IE1中的每一个可以电容地耦合到第二传感器IE2之中的与第一传感器IE1相邻的第二传感器IE2,以形成电容。输入感测电路ISC可以感测在第一传感器IE1和第二传感器IE2之间形成的电容的变化,以确定是否向输入感测电路ISC施加了外部输入。
虚设图案DMP可以设置在第一传感器IE1和第二传感器IE2之间。虚设图案DMP可以与第一传感器IE1和第二传感器IE2间隔开设置。虚设图案DMP可以与第一传感器IE1和第二传感器IE2绝缘。当虚设图案DMP被设置时,第一传感器IE1和第二传感器IE2之间的边界区域对于用户可以是不可见的。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虚设图案DMP可以包括氧化铟锡或氧化铟锌。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IE1和第二传感器IE2中的每一个可以根据它们的面积被定义为第一正常传感器NIE1和第二正常传感器NIE2中的一个。
在第一传感器IE1和第二传感器IE2之中,呈菱形形状并具有第一面积的传感器可以被定义为第一正常传感器NIE1。
在第一传感器IE1和第二传感器IE2之中,呈等腰三角形形状并具有与第一面积的一半相对应的第二面积的传感器可以被定义为第二正常传感器NIE2。
第一信号线SSL1可以分别电连接到第一传感器组IEG1。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SSL1可以以单布线结构连接到第一传感器组IEG1。
第二信号线SSL2可以分别电连接到第二传感器组IEG2。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信号线SSL2可以以双布线结构连接到第二传感器组IEG2。
第一测量线MSL1和第二测量线MSL2可以连接到第一传感器组IEG1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测量线MSL1和第二测量线MSL2可以连接到输入感测驱动器300。
输入感测驱动器300可以感测以下项的电阻值的变化:第一测量线MSL1、第二测量线MSL2、第一传感器组IEG1中的连接到第一测量线MSL1和第二测量线MSL2的第一传感器IE1以及第一连接部分CP1。
当从外部施加压力时,第一传感器IE1的电阻值由于施加到第一传感器IE1的压力而改变,并且能够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来感测外部是否施加了压力。
第一信号垫PD-S1可以连接到第一信号线SSL1。第二信号垫PD-S2可以连接到第二信号线SSL2。
第一感测垫PD-R1可以连接到第一测量线MSL1,第二感测垫PD-R2可以连接到第二测量线MSL2。
印刷电路板FPCB-T可以电连接到第一信号垫PD-S1和第二信号垫PD-S2以及第一感测垫PD-R1和第二感测垫PD-R2。
输入感测驱动器300可以安装在印刷电路板FPCB-T上。输入感测驱动器300可以发送、接收或计算用于确定用户的触摸是否在输入感测区域SA中发生以及压力是否被施加到输入感测区域SA的电信号。
输入感测驱动器300确定用户的触摸是否发生的时间段可以与输入感测驱动器300确定压力是否被施加的时间段不同。例如,输入感测驱动器300在第一时段期间确定压力是否被施加,并且输入感测驱动器300在第二时段期间确定用户的触摸是否发生,其中,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彼此不同。这是因为当基本上同时应用用于确定用户的触摸是否发生的信号和用于确定压力是否被施加的信号时,信号中的一个信号对另一个信号施加影响,并且输入感测驱动器300可能无法做出准确的确定。
图7B中所示的图7A的AA部分被定义为由输入感测电路ISC感测外部输入所需的单位区域AA。左第一传感器IE1-1、右第一传感器IE1-2、上第二传感器IE2-1和下第二传感器IE2-2布置在单位区域AA中。
左第一传感器IE1-1和右第一传感器IE1-2以及上第二传感器IE2-1和下第二传感器IE2-2在单位区域AA中形成电容。
左第一传感器IE1-1和右第一传感器IE1-2通过第一连接部分CP1彼此电连接。左第一传感器IE1-1、右第一传感器IE1-2和第一连接部分CP1可以设置在同一层上。
上第二传感器IE2-1和下第二传感器IE2-2通过第二连接部分CP2彼此电连接。第二连接部分CP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设置在与上第二传感器IE2-1和下第二传感器IE2-2不同的层上。
尽管未单独示出,但是抗静电图案可以连接到上第二传感器IE2-1和下第二传感器IE2-2中的每一个。抗静电图案可以将静电诱导到其顶点以防止第二连接部分CP2被断开或保护第二连接部分CP2不被电断开。
参照图8A和图8B,左第一传感器IE1-1和右第一传感器IE1-2、上第二传感器IE2-1和下第二传感器IE2-2以及第一连接部分CP1可以设置在基膜BF上。
第一绝缘层IS1可以设置在基膜BF上,并且可以覆盖左第一传感器IE1-1和右第一传感器IE1-2、上第二传感器IE2-1和下第二传感器IE2-2以及第一连接部分CP1。第一绝缘层IS1可以设置有穿过其限定的第一接触孔CH1。
每个第二连接部分CP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设置在第一绝缘层IS1上。第二连接部分CP2可以通过第一接触孔CH1连接到上第二传感器IE2-1和下第二传感器IE2-2。
第二绝缘层IS2可以设置在第一绝缘层IS1上以覆盖第二连接部分CP2。
第一绝缘层IS1和第二绝缘层IS2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图8A和图8B中所示的基膜BF可以用显示面板DP的封装层TFE(参照图6)代替。
图9是示出图7A的EE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参照图9,左第一传感器IE1a-1可包括主体部分BD、第一接合部分JC1和第二接合部分JC2。
图9中所示的主体部分BD可以与图7B中所示的左第一传感器IE1-1具有基本相同的形状。
第一接合部分JC1可以在与第一方向DR1基本平行的方向上从主体部分BD突出。第一接合部分JC1可以连接到第一信号线SSL1。
第二接合部分JC2可以在与第一方向DR1基本平行的方向上从主体部分BD突出。第二接合部分JC2可以连接到第一测量线MSL1。
通过在第一方向DR1上测量第一接合部分JC1获得的长度L1(以下称为“第一长度”)可以与通过在第一方向DR1上测量第二接合部分JC2获得的长度L2(以下称为“第二长度”)不同。详细地,第一长度L1可以短于第二长度L2。
关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组件的描述与图7B的关于所述其他组件的描述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其细节。
图10是示出图7A的FF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参照图10,右第一传感器IE1a-2可包括主体部分BD和第三接合部分JC3。
第三接合部分JC3可以在与第一方向DR1基本平行的方向上从主体部分BD突出。第三接合部分JC3可以连接到第二测量线MSL2。
关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组件的描述与图7B的关于所述其他组件的描述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其细节。
图11是示出图7A的EE部分的另一示例的放大平面图。
参照图11,左第一传感器IE1b-1可包括主体部分BD、第一接合部分JC1-1和第二接合部分JC2-1。
通过在第二方向DR2上测量第一接合部分JC1-1获得的长度L3(以下称为“第三长度”)可以与通过在第二方向DR2上测量第二接合部分JC2-1获得的长度L4(以下称为“第四长度”)不同。详细地,第三长度L3可以等于或大于第四长度L4并且等于或小于第四长度L4的四倍。当第三长度L3小于第四长度L4时,会减小第一接合部分JC1-1和第一信号线SSL1之间的接触面积,结果是,可能降低输入感测电路ISC的灵敏度。当第三长度L3超过第四长度L4的四倍时,会减小第二接合部分JC2-1与第一测量线MSL1之间的接触面积,结果是,可能使由第一测量线MSL1、第一传感器IE1和第二测量线MSL2形成的闭合环路的电阻值变得太高。
图12A是示出图7A的EE部分的另一示例的放大平面图。图12B是沿图12A的剖面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12A和图12B,左第一传感器IE1c-1可以设置在基膜BF上。左第一传感器IE1c-1可包括主体部分BD和第一接合部分JC1-2。
第一信号线SSL1可以设置在第一接合部分JC1-2上。
第一绝缘层IS1可以设置在基膜BF上。第一绝缘层IS1可以覆盖第一接合部分JC1-2的至少一部分和主体部分BD。第一绝缘层IS1可以不覆盖第一信号线SSL1。第一绝缘层IS1可以设置有穿过其限定的第二接触孔CH2。
第二接合部分JC2-2可以设置在第一绝缘层IS1上。第二接合部分JC2-2可以与第一结合部分JC1-2重叠。第二接合部分JC2-2可以通过第二接触孔CH2连接到左第一传感器IE1c-1。
第一测量线MSL1可以设置在第二接合部分JC2-2上。
第二绝缘层IS2可以设置在第一绝缘层IS1上,并且可以覆盖第二接合部分JC2-2的至少一部分。第二绝缘层IS2可以不覆盖第一测量线MSL1。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输入感测电路ISC-1的平面图。
输入感测电路ISC-1可包括第一传感器组IEG1、第二传感器组IEG2、第一连接部分CP1、第二连接部分CP2、第一信号线SSL1、第二信号线SSL2、第一测量线MSL1、第二测量线MSL2、第三测量线MSL3、第四测量线MSL4、第一信号垫PD-S1和第二信号垫PD-S2、第一感测垫PD-R1、第二感测垫PD-R2、第三感测垫PD-R3和第四感测垫PD-R4、印刷电路板FPCB-T以及输入感测驱动器300。
图13中所示的输入感测电路ISC-1当被与图7A中所示的输入感测电路ISC比较时还可包括第三测量线MSL3、第四测量线MSL4、第三感测垫PD-R3和第四感测垫PD-R4。
一个第一传感器组IEG1、第三测量线MSL3、第四测量线MSL4、第三感测垫PD-R3和第四感测垫PD-R4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与邻近于所述一个第一传感器组IEG1的另一个第一传感器组IEG1、第一测量线MSL1、第二测量线MSL2、第一感测垫PD-R1和第二感测垫PD-R2之间的连接结构基本相同。
输入感测驱动器300可以将使用第一测量线MSL1、第二测量线MSL2、第一感测垫PD-R1和第二感测垫PD-R2测量的所述另一个第一传感器组IEG1的电阻变化值与使用第三测量线MSL3、第四测量线MSL4、第三感测垫PD-R3和第四感测垫PD-R4测量的所述一个第一传感器组IEG1的电阻变化值进行比较。
当第一电阻变化值基本上等于第二电阻变化值时,输入感测驱动器300可以确定第一传感器组IEG1的电阻变化是由于外部温度变化引起的并且未施加外部压力。
当第一电阻变化值和第二电阻变化值之间的差等于或大于预定值(例如,约5%)时,输入感测驱动器300可以确定第一传感器组IEG1的电阻变化是由于从外部施加的压力引起的。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输入感测电路ISC-2的平面图。图15是图14的EE-1部分的放大平面图。图16是图14的FF-1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参照图15,左第一传感器IE1d-1可包括有源传感器部分SNT、浮置部分FLR、第一接合部分JC1-3和第二接合部分JC2-3。
右第一传感器IE1d-2、上第二传感器IE2d-1和下第二传感器IE2d-2中的每一个可包括有源传感器部分SNT和浮置部分FLR。
浮置部分FLR可以设置为与有源传感器部分SNT间隔开。浮置部分FLR可以处于电浮置状态。
每个有源传感器部分SNT可以电连接到对应的另一个有源传感器部分SNT,并且可以发送和接收电信号以感测用户的触摸或外部压力。
第一接合部分JC1-3可以在与第一方向DR1基本平行的方向上从有源传感器部分SNT的一端突出。第一接合部分JC1-3可以连接到第一信号线SSL1。
第二接合部分JC2-3可以在与第一方向DR1基本平行的方向上从有源传感器部分SNT的另一端突出。第二接合部分JC2-3可以连接到第一测量线MSL1。
参照图16,右第一传感器IE1e-2可包括有源传感器部分SNT、浮置部分FLR和第三接合部分JC3-3。
左第一传感器IE1e-1、上第二传感器IE2d-1和下第二传感器IE2d-2中的每一个可包括有源传感器部分SNT和浮置部分FLR。
第三接合部分JC3-3可以在与第一方向DR1基本平行的方向上从有源传感器部分SNT的一端突出。第三接合部分JC3-3可以连接到第二测量线MSL2。
尽管这里已经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和实现方式,但是其他实施例和修改将通过该描述而明显。因此,发明构思不限于这样的实施例,而是限于所附权利要求以及如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是清楚的各种明显的修改和等同布置的更宽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包括:
显示面板;以及
输入感测电路,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上,所述输入感测电路包括:
第一传感器组,包括沿第一方向布置的多个第一传感器;
多个第一连接部分,分别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一传感器中的两个相邻的第一传感器;
第二传感器组,包括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布置的多个第二传感器;
多个第二连接部分,分别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传感器中的两个相邻的第二传感器;
第一信号线,电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一传感器中的一个第一传感器;
第一测量线,电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一传感器中的所述一个第一传感器,并与所述第一信号线间隔开;以及
第二测量线,电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一传感器中的另一个第一传感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块,其中,所述多个第一传感器中的所述一个第一传感器包括:
主体部分;
第一接合部分,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从所述主体部分突出,并连接到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
第二接合部分,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从所述主体部分突出,并连接到所述第一测量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接合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长度与所述第二接合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二长度不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块,其中,所述第二长度比所述第一长度长。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接合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三长度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二接合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四长度,并等于或小于所述第四长度的四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块,其中,所述输入感测电路还包括覆盖所述多个第一传感器、所述多个第二传感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绝缘层,所述多个第二连接部分中的每一个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绝缘层上,并且所述多个第一传感器中的所述一个第一传感器包括主体部分和第一接合部分,所述第一接合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从所述主体部分突出并连接到所述第一信号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块,其中,所述输入感测电路还包括:第二接合部分,设置在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第一接合部分重叠,并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一传感器中的所述一个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一测量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块,其中,穿过所述绝缘层限定了第二接触孔和多个第一接触孔,所述多个第二连接部分通过所述多个第一接触孔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接合部分通过所述第二接触孔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一传感器中的所述一个第一传感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块,其中,所述输入感测电路还包括:第二信号线,电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二传感器之中的一个第二传感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块,其中,所述输入感测电路还包括:输入感测驱动器,电连接到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测量线和所述第二测量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模块,其中,所述输入感测驱动器被配置为在第一时段期间感测所述第一测量线、所述多个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测量线的电阻变化值。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模块,其中,所述输入感测驱动器被配置为在第二时段期间感测由所述多个第一传感器和所述多个第二传感器形成的电容的变化,所述第二时段与所述第一时段不同。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模块,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组包括多个第一传感器组,并且所述输入感测驱动器被配置为将所述多个第一传感器组之中的一个第一传感器组的电阻变化值与所述多个第一传感器组之中的另一个第一传感器组的电阻变化值进行比较,其中,所述一个第一传感器组和所述另一个第一传感器组彼此相邻。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还包括:粘合构件,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输入感测电路之间,所述粘合构件具有预定的弹性。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块,其中,所述多个第一传感器之中的所述一个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传感器组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个末端,并且所述多个第一传感器之中的所述另一个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传感器组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的末端。
CN201911075641.2A 2018-11-14 2019-11-06 显示模块 Pending CN1111904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140141 2018-11-14
KR1020180140141A KR102645186B1 (ko) 2018-11-14 2018-11-14 입력감지회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모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90499A true CN111190499A (zh) 2020-05-22

Family

ID=68581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75641.2A Pending CN111190499A (zh) 2018-11-14 2019-11-06 显示模块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4) US11079883B2 (zh)
EP (1) EP3654154A1 (zh)
KR (2) KR102645186B1 (zh)
CN (1) CN11119049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045585A (ko) 2020-10-05 2022-04-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54625A (en) 1996-11-06 1998-12-29 Synaptics, Incorporated Force sensing touchpad
CA2741580C (en) 2008-11-26 2016-10-1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Touch-sensitive display method and apparatus
US9197736B2 (en) * 2009-12-31 2015-11-24 Digimarc Corporation Intuitive computing methods and systems
US9297831B2 (en) 2010-12-24 2016-03-29 Graphene Square, Inc. Touch sensor using graphene for simultaneously detecting a pressure and a position
AU2015100011B4 (en) 2014-01-13 2015-07-16 Apple Inc. Temperature compensating transparent force sensor
KR102555153B1 (ko) 2015-12-03 2023-07-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US10785441B2 (en) * 2016-03-07 2020-09-22 Sony Corporation Running touch screen applications on display device not having touch capability using remote controller having at least a touch sensitive surface
JP6681765B2 (ja) 2016-03-29 2020-04-1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検出装置
KR102496554B1 (ko) 2016-05-25 2023-02-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KR102543477B1 (ko) 2016-06-10 2023-06-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555596B1 (ko) 2016-06-21 2023-07-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KR102660200B1 (ko) * 2016-06-22 2024-04-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JP6647173B2 (ja) * 2016-08-05 2020-02-1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入力検出装置
KR102586280B1 (ko) 2016-08-30 2023-10-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1870834B1 (ko) 2017-03-06 2018-06-27 주식회사 하이딥 터치 입력 장치
KR102311316B1 (ko) * 2017-04-24 2021-10-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7340917B (zh) 2017-06-30 2020-02-0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KR102520639B1 (ko) 2018-05-02 2023-04-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력 감지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8595055B (zh) 2018-05-10 2020-05-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三维力识别传感器、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JP2020004283A (ja) * 2018-06-29 2020-0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US11847010B2 (en) * 2018-07-02 2023-12-19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Appliance and methods for operating same in a safety-critical operation
US10783713B2 (en) * 2018-09-05 2020-09-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ransmutation of virtual entity sketch using extracted features and relationships of real and virtual objects in mixed reality scene
US10921921B2 (en) * 2019-05-08 2021-02-16 Kostal Of America, Inc. Force sensitive capacitive sensor
US11150751B2 (en) * 2019-05-09 2021-10-19 Dell Products, L.P. Dynamically reconfigurable touchpa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91031A1 (en) 2022-12-08
KR102645186B1 (ko) 2024-03-08
US11366555B2 (en) 2022-06-21
KR20200056535A (ko) 2020-05-25
US11079883B2 (en) 2021-08-03
US11567612B2 (en) 2023-01-31
US11747943B2 (en) 2023-09-05
US20230136335A1 (en) 2023-05-04
EP3654154A1 (en) 2020-05-20
US20210349561A1 (en) 2021-11-11
KR20240035780A (ko) 2024-03-18
US20200150796A1 (en) 2020-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95441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315988B2 (en) Display device
US10986731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895882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409395B2 (en) Testing device of display module, test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and test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US11928299B2 (en) Touch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KR20240035780A (ko) 표시모듈
US11455066B2 (en) Touch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1857404B (zh) 输入感测电路
US20200393938A1 (en) Pressure sensing elemen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10332942B2 (en) OLED touch display panel
CN111538433A (zh) 输入感测电路
US11237661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20200073338A (ko)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