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89140A - 蒸发式冷风扇 - Google Patents

蒸发式冷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89140A
CN111189140A CN201811359776.7A CN201811359776A CN111189140A CN 111189140 A CN111189140 A CN 111189140A CN 201811359776 A CN201811359776 A CN 201811359776A CN 111189140 A CN111189140 A CN 1111891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air outlet
air
cooling fan
w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597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89140B (zh
Inventor
邱水兵
王庆
杜文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5977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891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89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91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891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91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3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using evapo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0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4Free-cool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扇降温领域,特别涉及蒸发式冷风扇。蒸发式冷风扇的壳体设置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进风口;壳体内设置湿通道和干通道;进风口通过干通道连通第一出风口,进风口通过湿通道连通第二出风口;湿通道内配有供水机构,供水机构将水供应到湿通道;湿通道的管壁和干通道的管壁连接,第一出风口朝向用户环境。本发明气流经过湿通道时,带动湿通道管壁的内的水蒸发,湿通道管壁温度降低,湿气流自第二出风口排出;湿通道管壁带动干通道的管壁温度降低,进风口与干通道连通,气流经过干通道时,被降温,干气流自第一出风口排出,由于第一出风口朝向用户,用户能够感受到清凉、干燥的风,感觉较为舒服。

Description

蒸发式冷风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扇降温领域,特别是涉及蒸发式冷风扇。
背景技术
随着家庭收入越来越多,每一个家庭都想在夏季,通过安装蒸发式冷风扇,更好的通过这款产品,在夏季驱走炎热,更好的享受生活。蒸发式冷风扇(又称环保空调,节能环保空调,冷风机,寒气机,水空调,透风降温)是一种集降温、换气、防尘、除味于一身的蒸发式降温换气系统。利用风机电机驱动室内空气循环流经水分表面加速水分蒸发吸热来实现房间内空气降温的。通常冷风扇包括水箱、水泵、风水和、湿帘、支架,其中水箱内的水通过水泵抽到分水盒,再经分水盒内的出水口分流到湿帘上,湿帘上的水蒸发带走热量,未蒸发的水再沿水流方向流到接水盒,最后从接水盒回流到水箱内循环使用。
与空调相比,蒸发风扇比空调产品来说,成本的耗费方面的特色尤为突出,省电,冷风扇十小时只用1度电而空调却要12度。空调可以调节温度,适合于室内等封闭性场所,但吹久了会得“空调病”;冷风扇可实现降温,尤其适合于户外或开方式场所,在封闭场所使用会有闷热感,因为湿度太高,在开放性场所使用就不会,干燥地区反而可以当加湿器用,而且环保、健康。
与电风扇相比,冷风扇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风扇而言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能够更为出色地满足大家的需求,并且后期的效果也较好。冷风扇可以降温、附加功能多,有负离子,冷暖等;风扇不能降温。不过,其使用过程中会导致房间内空气的湿度越来越大,需要定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降低湿度;其单位时间内的耗电量与普通风扇相当。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蒸发式冷风扇,解决上述的至少一个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蒸发式冷风扇,其壳体设置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进风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湿通道和干通道;其中,所述进风口通过所述干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进风口通过所述湿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湿通道内配有供水机构,供水机构将水供应到所述湿通道;所述湿通道的管壁和所述干通道的管壁连接,所述第一出风口朝向用户环境。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壳体内设置换热芯体,所述换热芯体开有所述湿通道和所述干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供水机构包括:喷淋结构,所述喷淋结构包括:供水管和喷淋头,所述喷淋头朝向所述湿通道的内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顶壁和/或侧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进风口处设置进风风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二出风口背离用户环境。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二出风口朝向用户环境。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进风口处设置分流阀,所述分流阀的第一通道连通所述进风口,第二通道连通所述干通道,第三通道连通所述湿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分流阀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设置气流调节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气流调节件为自动控制或手动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进风口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其中,所述第一进风口通过所述干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通过所述湿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一出风口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一出风单元,所述干通道与第一出风单元之间通过分流阀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二出风口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二出风单元,所述湿通道与所述第二出风单元之间通过分流阀连通。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蒸发式冷风扇壳体设置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进风口与湿通道连通,供水机构将水供应到湿通道管壁,气流经过湿通道时,带动湿通道管壁的内的水蒸发,湿通道管壁温度降低,湿气流自第二出风口排出;湿通道管壁带动干通道的管壁温度降低,进风口与干通道连通,气流经过干通道时,被降温,干气流自第一出风口排出,由于第一出风口朝向用户,用户能够感受到清凉、干燥的风,感觉较为舒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蒸发式冷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蒸发式冷风扇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蒸发式冷风扇的右视图;
图4为本发明图1中蒸发式冷风扇的后视图;
图5为本发明图1中蒸发式冷风扇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图1中A-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中蒸发式冷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7中蒸发式冷风扇的左视图;
图9为本发明图7中蒸发式冷风扇的右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图7中蒸发式冷风扇的后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图7中蒸发式冷风扇的俯视图。
注:1第一进风口;2第一出风口;3第二进风口;4第二出风口;5换热芯体;6湿通道;7干通道;8喷淋结构;9湿通道风机;10干通道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不代表任何的序列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进行的区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当前”在执行某动作之时的时刻,文中出现多个当前,均为随时间流逝中实时记录。
针对目前蒸发式冷风扇的湿度太大,容易产生闷的感觉的问题,本发明给出蒸发式冷风扇。
下面将通过基础设计、扩展设计及替换设计对产品、方法等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蒸发式冷风扇,如图1-11,其壳体设置第一出风口2、第二出风口和进风口;壳体内设置湿通道6和干通道7;其中,进风口通过干通道7连通第一出风口2,进风口通过湿通道6连通第二出风口;湿通道6内配有供水机构,供水机构将水供应到湿通道6;湿通道6的管壁和干通道7的管壁连接,第一出风口2朝向用户环境。
气流经过进风口后,分流,第一分支流入干通道7,第二分支流入湿通道6,供水机构将水供应到湿通道6管壁内,气流经过湿通道6时,带动湿通道6管壁的内的水蒸发,湿通道6管壁温度降低,湿气流自第二出风口排出;湿通道6管壁带动干通道7的管壁温度降低,进风口与干通道7连通,气流经过干通道7时,被降温,干气流自第一出风口2排出,由于第一出风口2朝向用户,用户能够感受到清凉、干燥的风,感觉较为舒服。
本技术中第一出风口2连通湿通道6,第一出风口2排出的空气为加湿空气;第二出风口连通干通道7,第二出风口排出的是干空气,第二出风口朝向用户,因此,用户在感受降温时会有风较为干爽的感觉。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2可以扩展到多个,第二出风口也可以扩展到多个,分别设置于所需要的位置,从不同方向释放气流,给用户带来多角度的体验。
接下来给出进风口、第一出风口2、第二出风口的设置方式、设置位置举例,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以下举例进行相互搭配。
下面给出出风口的设置方式举例:
例01,第一出风口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一出风单元,干通道7与第一出风单元之间通过分流阀连通。
分流阀可自动或手动控制开闭程度和状态。风扇控制系统或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其中风扇控制系统的调节可以来自于内部程序本身,也可以来自于用户的信号输入。当风扇控制系统为内部程序控制时,可以结合摄像头、红外感应器或其他确定用户位置的设备;或结合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的信息实施。
而且,为了提高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效果,每一个第一出风单元的风口都可以设置风摆条等。
例02,第二出风口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二出风单元,湿通道6与第二出风单元之间通过分流阀连通。
分流阀可自动或手动控制开闭程度和状态。风扇控制系统或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其中风扇控制系统的调节可以来自于内部程序本身,也可以来自于用户的信号输入。当风扇控制系统为内部程序控制时,可以结合摄像头、红外感应器或其他确定用户位置的设备;或结合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的信息实施。
而且,为了提高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效果,每一个第二出风单元的风口都可以设置风摆条等。
下面介绍第一出风口的设置位置举例:
例11,见图1和图7,第一出风口朝向用户环境,第一出风口1设置于风扇壳体的前侧面,该前侧面可以延伸到圆柱类风扇的壳体前侧。
例12,第一出风口朝向用户环境,第一出风口设置于风扇壳体的左右侧面,该左右侧面可以延伸到圆柱类风扇的壳体左右两侧。
例13,第一出风口朝向用户环境,第一出风口设置于风扇壳体的前侧面,第一出风口设置于风扇壳体的左右侧面。
下面介绍第二出风口的设置位置举例:
例21,第二出风口背离用户环境,如图4所示,第二出风口4设置于风扇壳体的后侧面,该后侧面可以延伸到圆柱类风扇的壳体后侧。
例22,第二出风口朝向用户环境,如图7所示,第二出风口4设置于风扇壳体的前侧面,该前侧面可以延伸到圆柱类风扇的壳体前侧。
例23,第二出风口朝向用户环境,第二出风口设置于风扇壳体的左右侧面,该前侧面可以延伸到圆柱类风扇的壳体左右侧。
例24,第二出风口朝向用户环境,第二出风口设置于风扇壳体的前侧面,第二出风口设置于风扇壳体的左右侧面。通过分流阀在不同位置的第二出风口间自动或手工分配。
例25,第二出风口设置于风扇壳体的后侧面,第二出风口设置于风扇壳体的前侧面,通过分流阀在不同位置的第二出风口间自动或手工分配。
例26,第二出风口设置于风扇壳体的后侧面,第二出风口设置于风扇壳体的左右侧面,通过分流阀在不同位置的第二出风口间自动或手工分配。
例27,第二出风口设置于风扇壳体的后侧面,第二出风口设置于风扇壳体的前侧面,第二出风口设置于风扇壳体的左右侧面,通过分流阀在不同位置的第二出风口间自动或手工分配。
下面给出进风口的设置方式举例:
例31,进风口包括:如图1-11所示,第一进风口1和第二进风口3;其中,第一进风口通过干通道7连通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通过湿通道6连通第二出风口。
例32,进风口处设置分流阀,分流阀的第一通道连通进风口,第二通道连通干通道7,第三通道连通湿通道6。
分流阀可自动或手动控制开闭程度和状态。风扇控制系统或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其中风扇控制系统的调节可以来自于内部程序本身,也可以来自于用户的信号输入。当风扇控制系统为内部程序控制时,可以结合摄像头、红外感应器或其他确定用户位置的设备;或结合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的信息实施。
更具体来说,分流阀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设置气流调节件。气流调节件为自动控制或手动控制。
进风的调节能够控制气流的流动速度,在干通道7、湿通道6中气流的分配,比如当温度较高、湿度较低时,可以加大湿通道6的进风量;当温度较高、湿度较高时,可以加大干通道7的进风量。
下面给出第一进风口的设置位置举例:
例41,第一进风口设置在风扇壳体的上侧面。
例42,第一进风口设置在风扇壳体的左右侧面,如图2、3、8、9所示。
例43,第一进风口设置在风扇壳体的后侧面。
例44,第一进风口设置在风扇壳体的前侧面。
下面给出第二进风口的设置位置举例:
例51,第二进风口设置在风扇壳体的上侧面。
例52,第二进风口设置在风扇壳体的左右侧面。
例53,第二进风口设置在风扇壳体的后侧面。
例54,第二进风口设置在风扇壳体的前侧面。
以上各例在可能的情况下都可以相互结合,此处给出几种结合后的方案:
方案1,如图1-6所示,蒸发式冷风扇设置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面向用户,以达到面向用户的一端出风口只降温不加湿;第二出风口远离用户,既降温又加湿。
方案2,如图7-11所示,蒸发式冷风扇设置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均面向用户,既降温又加湿。
方案3,蒸发式冷风扇设置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二出风口;其中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口均朝向用户生活环境,第二进风口、第二出风口都设置于壳体的后侧面,均朝向蒸发式冷风扇的背后。
方案4,将蒸发式冷风扇镶嵌在墙体内,设置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二出风口;其中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口均朝向用户生活环境,第二进风口、第二出风口均朝向室外,当用户关闭门窗后,室内环境处于只降温不加湿的状态,达到房间内部良好的降温效果。
基于上述给出的各种举例,及各种举例相互结合的方案,进行其他结构的说明:
在本技术中可以获取间接降温的目的,即通过湿通道6内温度低,壳体温度下降,利用湿通道6和干通道7壳体连接,形成温度的传导,带动干通道7壳体降温,以到达干通道7内流过的气体温度下降。所以,为了促进湿通道6壳体、干通道7壳体的温度传导,在蒸发式冷风扇的壳体内设置换热芯体5,换热芯体5开有湿通道6和干通道7,即换热芯体5中一部分构造为湿通道6;一部分构造为干通道7,湿通道6、干通道7共用换热芯体5的侧壁。
在其他实施例中,干通道7和湿通道6也可以采用套接的形式,利用内外扩散的方式实现温度传导。但空气传导没有导温壳体传导效果更好。
供水机构将水供应到湿通道6中,尤其是湿通道6的内表面,依靠内表面的水气蒸发带走湿通道6内表面的高温,达到降温作用。所以,湿通道6的内表面尤其需要有一定的亲水性,能维持水分在湿通道6内表面的存留。此处建议换热芯体5的壳体采用亲水铝箔。亲水铝箔,质轻、防水又亲水,是较为优良的材料。
在向湿通道6供水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尽可能充分、均匀得将水分布在湿通道6的内表面,所以,在某些实施例中供水机构优选喷淋结构8,喷淋结构8包括:供水管和喷淋头,喷淋头朝向湿通道6的内表面。供水管与水箱连接。通过泵送,水自水箱排出,进入供水管,通过供水管送入喷淋头,然后喷洒在湿通道6的内表面上。
而且,为了增加气流的流动,在进风口处设置风机,依靠风机将气流卷入蒸发式冷风扇内。
其中,为了形成360度的喷洒效果,喷淋头优选设置在湿通道6的轴线上,设置360度的喷嘴。
下面给出一种具体的蒸发式冷风扇:
实施例1
蒸发式冷风扇,其壳体上开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二出风口。内部设置换热芯体,换热芯体内分为湿通道和干通道,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与干通道连通;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与湿通道连通。蒸发式冷风扇内还设置水箱、水泵、导水管、喷淋结构,其中水箱设置于壳体内下部,导水管连接水箱和喷淋结构,导水管上设置水泵,喷淋结构设置于湿通道内,喷淋结构沿湿通道轴向设置,且在360度的周向上均匀布置喷嘴。换热芯体由亲水铝箔围成。喷淋的水直接喷洒在亲水铝箔上。
其中换热芯体自上而下设置,湿通道在上部,干通道在下部,第二进风口设置于蒸发式冷风扇的壳体的顶部,第二出风口设置于蒸发式冷风扇壳体的后侧面。第一进风口设置于蒸发式冷风扇壳体的左右侧面,第一出风口设置于蒸发式冷风扇壳体的前侧面。在第一进风口处设置干通道风机10,第二进风口处设置湿通道风机9。
使用过程中:开启后,水泵开始运转,喷淋结构将水喷洒在湿通道内表面上,风机也同时运转,将气流引入湿通道和干通道,进入湿通道的气流带动湿通道内表面的水蒸发,湿通道内表面温度降低,同时传递到干通道的侧壁,促使干通道内部温度降低,进入干通道的气流在干通道中被降温,并从第一出风口排出,干爽的凉风送至用户身边。经过湿通道的气流带着蒸发的水气自第二出风口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蒸发式冷风扇,其特征在于,其壳体设置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进风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湿通道和干通道;其中,所述进风口通过所述干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进风口通过所述湿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湿通道内配有供水机构,供水机构将水供应到所述湿通道;所述湿通道的管壁和所述干通道的管壁连接,所述第一出风口朝向用户环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式冷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换热芯体,所述换热芯体开设有所述湿通道和所述干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式冷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机构包括:喷淋结构,所述喷淋结构包括:供水管和喷淋头,所述喷淋头朝向所述湿通道的内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式冷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顶壁和/或侧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式冷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口背离用户环境,或
所述第二出风口朝向用户环境。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式冷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处设置分流阀,所述分流阀的第一通道连通所述进风口,第二通道连通所述干通道,第三通道连通所述湿通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发式冷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阀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设置气流调节件。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式冷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其中,所述第一进风口通过所述干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通过所述湿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发式冷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
10.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式冷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一出风单元,所述干通道与第一出风单元之间通过分流阀连通。
11.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式冷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二出风单元,所述湿通道与所述第二出风单元之间通过分流阀连通。
CN201811359776.7A 2018-11-15 2018-11-15 蒸发式冷风扇 Active CN1111891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59776.7A CN111189140B (zh) 2018-11-15 2018-11-15 蒸发式冷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59776.7A CN111189140B (zh) 2018-11-15 2018-11-15 蒸发式冷风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9140A true CN111189140A (zh) 2020-05-22
CN111189140B CN111189140B (zh) 2022-10-04

Family

ID=70705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59776.7A Active CN111189140B (zh) 2018-11-15 2018-11-15 蒸发式冷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8914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90370A (en) * 1976-03-11 1978-05-23 Vaughan Kenneth F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
CN1116592A (zh) * 1994-06-17 1996-02-14 日本电装株式会社 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
CN103419600A (zh) * 2012-05-15 2013-12-04 厦门锐思达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车厢冷却装置
CN103591656A (zh) * 2012-08-15 2014-02-19 厦门锐思达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湿度可调冷风机
CN106322519A (zh) * 2016-08-23 2017-01-11 宁波市艾瑞生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出风式空气净化器
CN107860079A (zh) * 2016-09-22 2018-03-30 深圳市联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双循环系统水冷降温组合体和装备该组合体的空调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90370A (en) * 1976-03-11 1978-05-23 Vaughan Kenneth F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
CN1116592A (zh) * 1994-06-17 1996-02-14 日本电装株式会社 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
CN103419600A (zh) * 2012-05-15 2013-12-04 厦门锐思达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车厢冷却装置
CN103591656A (zh) * 2012-08-15 2014-02-19 厦门锐思达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湿度可调冷风机
CN106322519A (zh) * 2016-08-23 2017-01-11 宁波市艾瑞生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出风式空气净化器
CN107860079A (zh) * 2016-09-22 2018-03-30 深圳市联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双循环系统水冷降温组合体和装备该组合体的空调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9140B (zh) 2022-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42152B (zh) 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的方法
CN104976726A (zh) 带加湿装置的空调和空调加湿控制方法
CN207123040U (zh) 一种动物房双风机式空调智能控制系统
CN107328032A (zh) 一种动物房双风机式空调智能控制系统
JP4651460B2 (ja)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外気冷房運転方法
CN111706919A (zh) 双贯流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CN107436002B (zh) 冷风扇
CN213630679U (zh) 一种新回风独立调节的组合式空调
CN110043960A (zh) 悬角空调器
CN111189140B (zh) 蒸发式冷风扇
CN210717849U (zh)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
CN107466184A (zh) 数据中心用蒸发冷却与工位‑环境送风结合的空调系统
KR101851372B1 (ko) 상황별 공조가 가능한 에너지 절약형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5509158A (zh) 一种具有湿度调节功能的智能空调
CN211146692U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4786817U (zh) 带加湿装置的空调
CN213577776U (zh) 空调柜机
CN107223494A (zh) 一种动、植、微生物生长机控温通风系统
CN211011669U (zh) 一种协同控制外加湿户式中央空调复合系统
CN210740549U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7035386U (zh) 用于数据中心的工位‑环境送风复合型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CN207897522U (zh) 一种动、植、微生物生长机控温通风系统
CN218599904U (zh) 新风空调器
CN105890080A (zh) 直接蒸发式供冷装置
CN111288560A (zh) 空调增湿组件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