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88054A - 混气水体产生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混气水体产生器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188054A CN111188054A CN202010140351.8A CN202010140351A CN111188054A CN 111188054 A CN111188054 A CN 111188054A CN 202010140351 A CN202010140351 A CN 202010140351A CN 111188054 A CN111188054 A CN 1111880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cavity
- gas
- shell
- liqu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9/00—Cells or assemblies of cells; Constructional parts of cell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e.g. electrode-diaphragm assemblies; Process-related cell featur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00—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r non-metals
- C25B1/01—Products
- C25B1/02—Hydrogen or oxygen
- C25B1/04—Hydrogen or oxygen by electrolysis of wate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00—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r non-metals
- C25B1/01—Products
- C25B1/13—Ozon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00—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r non-metals
- C25B1/01—Products
- C25B1/24—Halogens or compounds thereof
- C25B1/26—Chlorine; Compounds thereof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5/00—Operating or servicing cel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1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two or more closure members not moving as a unit
- F16K11/105—Three-way check or safety valves with two or more closure memb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7/00—Special means in or on valves or other cut-off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operation thereof, or for enabling an alarm to be give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气水体产生器结构,属于清洗净化装置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水体产生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本混气水体产生器结构,包括壳组件,壳组件内具有供液体穿过的空腔,壳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具有与空腔相连通的第一液口与第二液口,壳组件上设置有与第一液口相配合用于导气的第一阀组件,在第二液口位置处设置有与其配合用于控制液体流向的第二阀组件,空腔内设置有电极组件。本发明具有既可以用于进气也可用于出气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清洗净化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产生器,特别涉及一种混气水体产生器结构。
背景技术
水(化学式: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水,包括天然水(河流、湖泊、大气水、海水、地下水等),蒸馏水是纯净水,人工制水(通过化学反应使氢氧原子结合得到的水)。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是一种狭义不可再生,广义可再生资源。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注重对水的应用,例如:自来水在通入空气之后电解可以产生用于消毒的次氯酸,水在自身电解处理之后可以得到富氢水,现有市场上对于混气水体产生器中进气和排气的结构是分开设计使用的,无法通过单一结构达到进气和排气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既可以用于进气也可用于出气的混气水体产生器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混气水体产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组件,所述的壳组件内具有供液体穿过的空腔,所述壳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具有与空腔相连通的第一液口与第二液口,所述壳组件上设置有与第一液口相配合用于导气的第一阀组件,在第二液口位置处设置有与其配合用于控制液体流向的第二阀组件,所述的空腔内设置有电极组件。
在上述的混气水体产生器结构中,所述的壳组件包括壳本体以及分别连接于壳本体两侧端部上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所述的第一壳体上设置有与空腔相连通的第一通道,第二壳体上开设有与空腔相连通的第二通道。
在上述的混气水体产生器结构中,所述的第一阀组件连接于第一壳体上,且第一阀组件与第一通道内部相连通。
在上述的混气水体产生器结构中,所述的第一阀组件连接于第一壳体上,且第一阀组件与空腔直接导通。
在上述的混气水体产生器结构中,所述的第一阀组件包括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壳体上,第一阀体内部设置有单向导通气体的导向板,当第一阀组件用于吸气时,导向板用于导通气体一侧的端面朝向远离第一壳体一侧,气体可以通过导向板进入到内部,当第一阀组件用于排气时,导向板用于导通气体一侧的端面朝向靠近第一壳体一侧,气体可以通过导向板排出到外部。
在上述的混气水体产生器结构中,所述的第二阀组件设置于第二壳体内,第二阀组件的一端与空腔相连接,第二阀体的另一端抵接于第二通道上。
在上述的混气水体产生器结构中,所述的第二阀组件包括固定在第二壳体上的第二阀体以及设置于第二阀体内的阀球以及阀弹簧,当第二壳体用于进液时,所述的阀球设置于远离空腔一侧的端部,所述的阀弹簧设置于阀球与第二阀体靠近空腔一侧的端部上使得阀球完全抵接在第二通道上,液体通过第二通道时会冲击阀球,使阀球朝向空腔一侧运动,液体通过阀球与第二壳体的间隙流入到空腔中,当第二壳体用于出液时,所述的阀球设置于靠近空腔一侧的端部,所述的阀弹簧设置于阀球与第二阀体远离空腔一侧的端部上,液体在空腔中会不断冲击阀球,使得阀球朝向远离空腔一侧运动,液体通过阀球与第二壳体的间隙流入到第二通道内。
在上述的混气水体产生器结构中,所述的第二壳体上设置有与第二阀组件相配合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于阀球的侧部用于检测阀球移动的位置。
在上述的混气水体产生器结构中,所述的电极组件包括正电极件和负电极件,正电极件与负电极件均呈空心的圆柱状,且正电极件与负电极件沿空腔的长度方向套设分布。
在上述的混气水体产生器结构中,所述的正电极件与负电极件上均开设有过水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壳组件的两端具有第一液口与第二液口,壳组件上设置有与第一液口相配合用于导气的第一阀组件,在第二液口位置处设置有与其配合用于控制液体流向的第二阀组件,通过第一阀组件来控制壳组件的进气或出气,结构简单合理,且方便操作。
2、当第一阀组件用于吸气时,第一阀组件连接于第一壳体上,第一阀组件与第一通道内部相连通用于提高气体和液体充分接触的时间,有利于进一步的反应。
3、当第一阀组件用于排气时,第一阀组件连接于第一壳体上,第一阀组件与空腔直接导通,有利于分解出的气体从空腔一侧直接通过第一阀组件排出至产生器外,减小气体进入到第一通道的可能。
4、本发明的第二壳体上设有传感器,传感器设置于阀球的侧部用于检测阀球移动的位置,通过检测阀球的位置来检查混气水体产生器是否处于导通运行的状态,方便快捷。
5、本发明的正电极件与负电极件上均开设有过水孔,有利于提高反应的接触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组件;2、空腔;3、第一液口;4、第二液口;5、第一阀组件;6、第二阀组件;7、电极组件;8、壳本体;9、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11、第一通道;12、第二通道;13、第一阀体;14、导向板;15、第二阀体;16、阀球;17、阀弹簧;18、传感器;19、正电极件;20、负电极件;21、过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混气水体产生器结构,包括壳组件1,壳组件1内具有供液体穿过的空腔2,壳组件1的两端分别设置具有与空腔2相连通的第一液口3与第二液口4,壳组件1上设置有与第一液口3相配合用于导气的第一阀组件5,在第二液口4位置处设置有与其配合用于控制液体流向的第二阀组件6,空腔2内设置有电极组件7。
壳组件1包括壳本体8以及分别连接于壳本体8两侧端部上的第一壳体9与第二壳体10,第一壳体9上设置有与空腔2相连通的第一通道11,第二壳体10上开设有与空腔2相连通的第二通道12,为了方便拆装,第一壳体9、第二壳体10与壳本体8之间可为螺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组件5连接于第一壳体9上,且第一阀组件5与第一通道11内部相连通,当第一阀组件5用于吸气时,阀组件吸入的气体会先进入到第一通道11内与第一通道11内的液体相接触,然后与液体一起进入到空腔2中,进行下一步的反应,第一阀组件5与第一通道11内部相连通用于提高气体和液体充分接触的时间,有利于进一步的反应。
作为优选,为了能让气体混合的更加均匀,可以通过往第一阀组件5内部打气的方式来提升进气含量,例如在第一阀组件5上增设气泵。
进一步细说,第一阀组件5包括第一阀体13,第一阀体1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壳体9上,第一阀体13内部设置有单向导通气体的导向板,当第一阀组件5用于吸气时,导向板用于导通气体一侧的端面朝向远离第一壳体9一侧,气体可以通过导向板进入到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阀组件6设置于第二壳体10内,第二阀组件6的一端与空腔2相连接,第二阀体15的另一端抵接于第二通道12上,第二阀组件6包括固定在第二壳体10上的第二阀体15以及设置于第二阀体15内的阀球16以及阀弹簧17,当第二壳体10用于出液时,阀球16设置于靠近空腔2一侧的端部,阀弹簧17设置于阀球16与第二阀体15远离空腔2一侧的端部上,液体在空腔2中会不断冲击阀球16,使得阀球16朝向远离空腔2一侧运动,液体通过阀球16与第二壳体10的间隙流入到第二通道12内。
作为优选,第二壳体10上设置有与第二阀组件6相配合的传感器18,传感器18设置于阀球16的侧部用于检测阀球16移动的位置。通过检测阀球16的位置来检查混气水体产生器是否处于导通运行的状态,方便快捷,同时,可在传感器18位置处设置磁性开关,磁性开关具有延时的功能,可以进一步增加生成物的浓度,提高效果。
进一步细说,电极组件7包括正电极件19和负电极件20,正电极件19与负电极件20均呈空心的圆柱状,且正电极件19与负电极件20沿空腔2的长度方向套设分布。
电极组件7可用于电解产生次氯酸或者臭氧的,在用于产生次氯酸时,正电极件19和负电极件20可均采用石墨材料,在用于产生臭氧时,正电极件19可采用ABS塑料作基体镀制二氧化铅组成,负电极件20采用不锈钢作析氢阴极。
为了提高反应时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正电极件19与负电极件20上均开设有过水孔21。
实施例2
如图1、图3所示,混气水体产生器结构,包括壳组件1,壳组件1内具有供液体穿过的空腔2,壳组件1的两端分别设置具有与空腔2相连通的第一液口3与第二液口4,壳组件1上设置有与第一液口3相配合用于导气的第一阀组件5,在第二液口4位置处设置有与其配合用于控制液体流向的第二阀组件6,空腔2内设置有电极组件7第一阀组件5连接于第一壳体9上,且第一阀组件5与空腔2直接导通。
作为优选,为了能让气体可以快速的从容腔中抽离,可以通过对第一阀组件5内部采用抽气的方式方式来提升出气效率,例如在第一阀组件5上增设抽气泵。
第一阀组件5与空腔2直接导通适用于分解时的混气水体产生器结构,此时,第二壳体10用于进液时,阀球16设置于远离空腔2一侧的端部,阀弹簧17设置于阀球16与第二阀体15靠近空腔2一侧的端部上使得阀球16完全抵接在第二通道12上,液体通过第二通道12时会冲击阀球16,使阀球16朝向空腔2一侧运动,液体通过阀球16与第二壳体10的间隙流入到空腔2中,经过电极组件7电解完成之后,气体从空腔2一侧直接通过第一阀组件5排出至产生器外,减小气体进入到第一通道11的可能,第一阀体13内的导向板用于导通气体一侧的端面朝向靠近第一壳体9一侧,气体可以通过导向板排出到外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壳组件1、空腔2、第一液口3、第二液口4、第一阀组件5、第二阀组件6、电极组件7、壳本体8、第一壳体9、第二壳体10、第一通道11、第二通道12、第一阀体13、导向板14、第二阀体15、阀球16、阀弹簧17、传感器18、正电极件19、负电极件20、过水孔2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混气水体产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组件(1),所述的壳组件(1)内具有供液体穿过的空腔(2),所述壳组件(1)的两端分别设置具有与空腔(2)相连通的第一液口(3)与第二液口(4),所述壳组件(1)上设置有与第一液口(3)相配合用于导气的第一阀组件(5),在第二液口(4)位置处设置有与其配合用于控制液体流向的第二阀组件(6),所述的空腔(2)内设置有电极组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气水体产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组件(1)包括壳本体(8)以及分别连接于壳本体(8)两侧端部上的第一壳体(9)与第二壳体(10),所述的第一壳体(9)上设置有与空腔(2)相连通的第一通道(11),第二壳体(10)上开设有与空腔(2)相连通的第二通道(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气水体产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阀组件(5)连接于第一壳体(9)上,且第一阀组件(5)与第一通道(11)内部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气水体产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阀组件(5)连接于第一壳体(9)上,且第一阀组件(5)与空腔(2)直接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气水体产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阀组件(5)包括第一阀体(13),所述第一阀体(1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壳体(9)上,第一阀体(13)内部设置有单向导通气体的导向板(14),当第一阀组件(5)用于吸气时,导向板(14)用于导通气体一侧的端面朝向远离第一壳体(9)一侧,气体可以通过导向板(14)进入到第一通道(11)内部,当第一阀组件(5)用于排气时,导向板(14)用于导通气体一侧的端面朝向靠近第一壳体(9)一侧,气体通过空腔(2)直接进入通过第一阀体(13)内的导向板(14)排出到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气水体产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阀组件(6)设置于第二壳体(10)内,第二阀组件(6)的一端与空腔(2)相连接,第二阀体(15)的另一端抵接于第二通道(12)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气水体产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阀组件(6)包括固定在第二壳体(10)上的第二阀体(15)以及设置于第二阀体(15)内的阀球(16)以及阀弹簧(17),当第二壳体(10)用于进液时,所述的阀球(16)设置于远离空腔(2)一侧的端部,所述的阀弹簧(17)设置于阀球(16)与第二阀体(15)靠近空腔(2)一侧的端部上使得阀球(16)完全抵接在第二通道(12)上,液体通过第二通道(12)时会冲击阀球(16),使阀球(16)朝向空腔(2)一侧运动,液体通过阀球(16)与第二壳体(10)的间隙流入到空腔(2)中,当第二壳体(10)用于出液时,所述的阀球(16)设置于靠近空腔(2)一侧的端部,所述的阀弹簧(17)设置于阀球(16)与第二阀体(15)远离空腔(2)一侧的端部上,液体在空腔(2)中会不断冲击阀球(16),使得阀球(16)朝向远离空腔(2)一侧运动,液体通过阀球(16)与第二壳体(10)的间隙流入到第二通道(12)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气水体产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壳体(10)上设置有与第二阀组件(6)相配合的传感器(18),所述传感器(18)设置于阀球(16)的侧部用于检测阀球(16)移动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气水体产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组件(7)包括正电极件(19)和负电极件(20),正电极件(19)与负电极件(20)均呈空心的圆柱状,且正电极件(19)与负电极件(20)沿空腔(2)的长度方向套设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气水体产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电极件(19)与负电极件(20)上均开设有过水孔(21)。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91681 | 2019-12-30 | ||
CN2019113916818 | 2019-12-3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88054A true CN111188054A (zh) | 2020-05-22 |
Family
ID=70705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40351.8A Pending CN111188054A (zh) | 2019-12-30 | 2020-03-03 | 混气水体产生器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188054A (zh) |
-
2020
- 2020-03-03 CN CN202010140351.8A patent/CN111188054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574149B (en) | Electrolytic water generator | |
JP4392354B2 (ja) | 高電界電解セル | |
CN105734602B (zh) | 用于制备次氯酸水的设备 | |
RU2602234C2 (ru) | Электролизная ванна для кислой воды и способ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кислой воды | |
WO2014021655A1 (ko) | 미산성 차아염소산수 생성장치 | |
US20040011642A1 (en) | Ozone water producing apparatus and gas-liquid mixture producing apparatus | |
CN211645410U (zh) | 混气水体产生器结构 | |
CN111188054A (zh) | 混气水体产生器结构 | |
CN202201742U (zh) | 一种中性富氢水电解装置 | |
CN112932350A (zh) | 一种清洁液容器及地面清洁设备 | |
CN103288186A (zh) | 一种多电极共同作用处理含氯有机废水的电解装置 | |
CN205710945U (zh) | 用于制备次氯酸水的设备 | |
CN109868484B (zh) | 一种气体产生装置 | |
KR101600963B1 (ko) | 고농도 산소 발생장치 | |
CN106698602A (zh) | 一种电解水杀菌装置及杀菌方法 | |
CN210644798U (zh) | 一种便携式氢气呼吸机 | |
CN215078086U (zh) | 一种清洁液容器及地面清洁设备 | |
CN212293021U (zh) |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 |
CN206486607U (zh) | 一种次氯酸钠发生器 | |
JP2021120140A (ja) | オゾン水の生成方法、生成噴霧器及び生成噴霧装置 | |
CN112174301A (zh) | 一种高效节能供氧型污水处理池 | |
CN111118528A (zh) | 即用型消毒液发生器 | |
WO2023040123A1 (zh) | 一种消毒灭菌喷雾装置 | |
CN206384895U (zh) | 水处理装置 | |
KR101020717B1 (ko) | 실내공기의 살균정화 방법 및 살균정화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