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83594A - 用于mu-mimo中协同调度的dmrs端口的指示的信令方面 - Google Patents

用于mu-mimo中协同调度的dmrs端口的指示的信令方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83594A
CN111183594A CN201880064559.7A CN201880064559A CN111183594A CN 111183594 A CN111183594 A CN 111183594A CN 201880064559 A CN201880064559 A CN 201880064559A CN 111183594 A CN111183594 A CN 1111835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dm
mobile terminal
groups
ports
rece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455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83594B (zh
Inventor
A.巴姆利
铃木秀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to CN20221110815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497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835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35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835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35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0Code generation
    • H04J13/102Combining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0Code generation
    • H04J13/12Generation of orthogonal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5Symbol extensions, e.g. Zero Tail, Unique Word [UW]
    • H04L27/2607Cyclic ext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2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 H04L5/06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the signals being represented by different frequencies
    • H04L5/10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the signals being represented by different frequencies with dynamo-electric generation of carriers; with mechanical filters or de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基站、用于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的方法以及用于通过基站进行数据接收/发送的方法。该移动终端包括电路,所述电路接收定义用于向端口分派用于携带参考信号的各个资源的配置的参数,该资源被分组为多个码分复用CDM组,并且接收指示层到端口映射组合的集合中将被应用于在至少一个CDM组的端口上布置参考信号用于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一个的控制信息,其中,控制信息指示用于针对相同的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多个CDM组中的至少一个CDM组和/或至少不同的CDM组的协同调度信息。

Description

用于MU-MIMO中协同调度的DMRS端口的指示的信令方面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系统的资源中的数据和/或参考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背景技术
当前,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致力于下一代蜂窝技术(也称为第五代(5G))的技术规范的下一版本(版本15)。在3GPP技术规范组(TSG)无线电接入网络(RAN)会议#71(2016年3月,哥德堡)上,涉及RAN1、RAN2、RAN3和RAN4的第一个5G研究项目“Study on NewRadio Access Technology”被批准,并且有望成为定义第一个5G标准的版本15工作项目。
5G NR的一个目标是提供一个单一的技术框架,以解决3GPP TSG RAN TR 38.913v14.1.0,“Study on Scenarios and Requirements for Next Generation AccessTechnologies”(2016年12月)(可在www.3gpp.org上获得)中定义的所有使用场景、要求和部署场景,至少包括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超可靠的低时延通信(URLLC)、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
例如,eMBB部署场景可以包括室内热点、密集的城市、农村、城市宏和高速;URLLC部署方案可以包括工业控制系统、移动医疗(远程监视、诊断和治疗)、车辆的实时控制、智能电网的广域监视和控制系统;mMTC可以包括有具有大量非时间关键数据传输的设备的场景,诸如智能可穿戴设备和传感器网络。
另一个目标是前向兼容性。不需要与长期演进(LTE)向后兼容,这有助于全新的系统设计和/或引入新颖的功能。
正如NR研究项目的技术报告之一(3GPP TSG TR 38.801 v2.0.0,“Study on New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dio Access Architecture and Interfaces”,2017年3月)中所总结的那样,基本物理层信号波形将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对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两者,均支持基于循环前缀(CP-OFDM)的OFDM波形。还支持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扩展OFDM(DFT-S-OFDM)的波形,至少在高达40GHz的eMBB上行链路上与CP-OFDM波形互补。
NR中的设计目标之一是为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和侧行链路尽可能多地寻找公共波形。已经考虑到,对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某些情况,可能不需要引入DFT扩展。术语“下行链路”是指从较高节点到较低节点的通信(例如,从基站到中继节点或到UE,从中继节点到UE的通信,等等)。术语“上行链路”是指从较低节点到较高节点的通信(例如,从UE到中继节点或到基站,从中继节点到基站,等等)。术语“侧行链路”是指处于相同级别的节点之间的通信(例如,两个UE之间,或者两个中继节点之间,或者两个基站之间)。
术语空间层(或层)是指通过空间复用产生的不同流之一。层可以描述为符号到发送天线端口上的映射。每一层由大小等于发送天线端口数量的预编码向量标识,并且可以与辐射方向图(radiation pattern)相关联。传输的秩(rank)是传输的层数。码字是独立编码的数据块,对应于从发送单元中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层传送到物理层的单个传输块(TB),并受到循环冗余校验(CRC)的保护。
通常,每传输时间(TTI)间隔分派一个层,该传输时间间隔在LTE中对应于子帧。然而,在3GPP NR中,取决于URLLC或eMBB,可以有不同的TTI。具体地,在NR中,TTI可以是时隙、小时隙或子帧。关于层、秩和码字,另请参见S.Sesia、I.Toufik和M.Baker,《LTE:UMTS长期演进》第二版的11.2.2.2章节。
传统上,参考信号模式(RS)是从基站处的天线端口(或端口)发送的。端口既可以作为单个物理发送天线发送,也可以作为多个物理天线元件的组合发送。无论哪种情况,从每个天线端口发送的信号都不被设计为由UE接收单元进一步解构:与给定天线端口相对应的发送的RS从UE的角度定义了天线端口,并使UE能够得出针对在该天线端口上发送的所有数据的信道估计,无论其代表来自一个物理天线的单个无线电信道还是来自共同组成该天线端口的多个物理天线元件的复合信道。关于端口,另请参阅S.Sesia、I.Toufik和M.Baker,《LTE:UMTS长期演进》第二版的8.2章节。
在LTE中,由eNB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调度针对UE的数据发送和接收,该PDCCH携带称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的消息,该DCI包括针对一个UE或一组UE的资源分派和其他控制信息。通常,可以在子帧中发送几个PDCCH。
控制信道消息的所需内容取决于系统部署和UE配置。例如,如果基础设施不支持MIMO,或者如果UE被配置为不涉及MIMO的传输模式,则无需发信号通知仅MIMO传输所需的参数。为了最小化信令开销,因此希望有几种不同的消息格式可用,每种格式都包含特定场景所需的最小有效负载。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实施和测试的太多复杂性,希望不要指定太多的格式。LTE中指定的DCI消息格式集如下所示:
请参考所提到的技术标准或由Stefanie Sesia、Issam Toufik、Matthew Baker编辑的《LTE-UMTS长期演进-从理论到实践》第9.3.5章。
-格式0:DCI格式0用于使用上行链路传输模式1或2中的单天线端口传输的针对PUSCH的资源授权的传输。
-格式1:DCI格式1用于针对单个码字PDSCH传输(下行链路传输模式1、2和7)的资源分派的传输。
-格式1A:DCI格式1A用于针对单个码字PDSCH传输的资源分派的紧凑信令,以及用于针对无竞争的随机接入(对于所有传输模式)向移动终端分配专用前导码签名。
-格式1B:DCI格式1B用于针对使用具有秩1传输(下行链路传输模式6)的闭环预编码的PDSCH传输的资源分派的紧凑信令。传输的信息与格式1A中的信息相同,但是增加了针对PDSCH传输应用的预编码向量的指示符。
-格式1C:DCI格式1C用于PDSCH分派的非常紧凑的传输。当使用格式1C时,PDSCH传输被限制为使用QPSK调制。例如,这用于发信号通知寻呼消息和广播系统信息消息。
-格式1D:DCI格式1D用于针对使用多用户MIMO的PDSCH传输的资源分派的紧凑信令。传输的信息与格式1B中的相同,但是代替预编码向量指示符的比特之一,而是具有单个比特来指示是否向数据符号施加了功率偏移。需要此特征以显示是否在两个UE之间共享传输功率。LTE的未来版本可以将此扩展到更大数量的UE之间的功率共享的情况。
-格式2:DCI格式2用于针对用于闭环MIMO操作(传输模式4)的PDSCH的资源分派的传输,。
-格式2A:DCI格式2A用于针对用于开环MIMO操作的PDSCH的资源分派的传输。传输的信息与格式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果eNodeB(LTE中基站的名称)具有两个传输天线端口,则不存在预编码信息,并且对于四个天线端口,两比特用于指示传输秩(传输模式3)。
-格式2B:在版本9中引入,并且用于针对用于双层波束成形(传输模式8)的PDSCH的资源分派的传输。
-格式2C:在版本10中引入,并且用于针对用于闭环单用户或具有多达8层的多用户MIMO操作(传输模式9)的PDSCH的资源分派的传输。
-格式2D:在版本11中引入,并且用于多达8层传输;主要用于COMP(协作多点)(传输模式10)。
-格式3和3A:DCI格式3和3A用于针对分别通过2比特或1比特功率调整的PUCCH和PUSCH的功率控制命令的传输。这些DCI格式包含用于一组UE的单独的功率控制命令。
-格式4:DCI格式4用于使用上行链路传输模式2中的闭环空间复用传输的PUSCH的调度。
搜索空间指示UE可以找到其PDCCH的一组CCE位置。每个PDCCH携带一个DCI,并且由隐式编码在DCI的CRC附件中的RNTI(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来标识。UE通过盲解码并检查CRC来监视配置的搜索空间的CCE。搜索空间可以是公共搜索空间和UE特定的搜索空间。需要UE监视可能重叠的公共搜索空间和UE特定的搜索空间两者。公共搜索空间携带所有UE共同的DCI,诸如系统信息(使用SI-RNTI)、寻呼(P-RNTI)、PRACH响应(RA-RNTI)或UL TPC命令(TPC-PUCCH/PUSCH-RNTI)。UE特定的搜索空间可以携带针对使用UE的分派的C-RNTI、半永久调度(SPS C-RNTI)或初始分配(临时C-RNTI)的UE特定的分配的DCI。
DCI因此指定UE将在其上接收或发送数据的资源,包括发送和接收配置。
发明内容
一个非限制性和示例性实施例促进在其中使用多个天线分层发送和/或接收数据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以每码分复用CDM组为基础的协同调度信息(非透明MU-MIMO)的信令。更具体地,本公开提出了层到端口映射组合的集合,其与协同调度的信息组合以促进更高效和有效的信令机制。
在一实施例中,此处公开的技术的特征在于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电路,其接收定义用于向端口分派用于携带参考信号的各个资源的配置的参数,所述资源被分组为多个码分复用CDM组,以及接收指示层到端口映射组合的集合中将被应用于在至少一个CDM组的端口上布置参考信号用于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一个的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指示用于针对相同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多个CDM组中的至少一个CDM组和/或至少不同的CDM组的协同调度信息;以及收发单元,其基于协同调度信息,使用多个天线分层地执行发送和/或接收数据。
应当注意,一般或特定实施例可以被实现为系统、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存储介质或其任意组合。
通过说明书和附图,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益处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益处和/或优点可以通过说明书和附图的各种实施例和特征来单独获得,为了获得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益处和/或优点,不需要全部提供这些实施例和特征。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D是前载(front loaded)解调参考信号(DMRS)配置类型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移动终端和基站的结构的框图。
图3示出了针对DMRS配置类型1和1符号DMRS配置、以每CDM组为基础的、结合协同调度信息的层到端口映射组合的示例集合;
图4示出了针对DMRS配置类型1和2符号DMRS配置、以每CDM组为基础的、结合协同调度信息的层到端口映射组合的示例集合;
图5示出了针对DMRS配置类型2和1符号DMRS的情况、以每CDM组为基础的、结合协同调度信息的层到端口映射组合的示例集合;以及
图6A和6B示出了针对DMRS配置类型2和2符号DMRS的情况、以每CDM组为基础的、结合协同调度信息的层到端口映射组合的示例集合。
具体实施方式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新无线电(3GPP NR)中,重新设计参考信号以满足各种要求和用例。用于信道估计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也被设计为具有用于具有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波形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两者的统一结构。本公开涉及用于支持非透明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的信令方面。将支持前载DMRS的两种配置(具有针对正交DMRS端口的不同的复用方案),并且每种配置都可以灵活地使用1符号或2符号DMRS。
在当前的LTE中,存在具有针对正交DMRS端口的单类复用方案的固定配置,并且不支持非透明MU-MIMO。
然而,在3GPP NR中,由于来自针对其他UE的协同调度的DMRS端口的更多干扰的可能性,情况更加复杂。另外,由于不同DMRS端口之间的频分复用(FDM),速率匹配是必需的。基于此,期望在NR中支持UE非透明MU-MIMO。在本公开中,我们提供了一种框架,用于通过向DMRS层到端口映射表添加新字段来指示关于MU-MIMO中相同和/或不同的CDM组内的协同调度DMRS端口的至少一些信息。
本公开涉及NR技术。对于NR接入技术,参见3T TSG RAN会议#75,NTT DoCoMo的RP-171485,“Revised WID on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2017年6月5日至8日。更具体地说,它处理针对具有CP-OFDM波形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两者的前载DMRS方面。在RAN1NR#3(RAN1主席注:RAN1NR Ad-Hoc#3)中,准确记录了DMRS,并且这提供了一个框架,用于通过使用DMRS层到端口映射表来发信号通知至少一些与协同调度的DMRS端口有关的信息。
如所提及的,在3GPP NR中,针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两者重新设计了解调参考信号(DMRS)。
对于具有CP-OFDM波形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的前载DMRS,支持两种配置,如图1A至1D所示。
如其中所示,如果使用一符号DMRS,则将前载参考信号分配给与用于TTI的信令部分(例如,由两个符号组成的信令部分)的资源相邻的第一数据符号的资源,并且如果使用两符号DMRS,则分配给前两个数据符号的资源。
图1A至1B各自示出了与14个符号的时隙和12个子载波相对应的示例性资源网格。每个图的左侧的前两个符号对应于时隙的信令部分。在信令部分中发信号通知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在LTE中,该示例性资源网格将对应于子帧的两个时隙之一。然而,由于子帧还可以对应于(单个)时隙或包括多于两个的时隙,所以这不应限制本公开;并且该时隙还可以具有多于或少于14个符号和12个子载波。
图1A和1B中示出了与配置类型1相对应的第一前载DMRS配置。此配置旨在针对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SU-MIMO)或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支持多达八个正交DMRS端口。如果使用一符号DMRS,则第一配置支持多达四个正交DMRS端口,如图1A所示。具体地,两个梳和两个循环移位(CS)可以被组合以形成多达四个组件集(component set),并且相应的所得组件集可以分别被分派给多达四个DMRS端口。这些组件集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也称为CDM组。
如果使用两符号DMRS,如图1B所示,则可以将两个梳和两个循环移位与两个时分正交覆盖码(TD-OCC)(特别是Walsh-Hadamard TD-OCC({1,1}和{1,-1}))结合,并且可以支持多达八个正交DMRS端口。然而,在两符号DMRS情况下,还应该可以调度多达四个DMRS端口,而无需使用{1,1}和{1,-1}两者。
对应于配置类型2的第二前载DMRS配置如图1C和1D所示。此配置提供对针对SU-MIMO或MU-MIMO的多达十二个正交端口的支持。具体地,分别在频域中跨相邻RE(资源元素)应用的两个(Walsh-Hadamard)频分正交覆盖码(FD-OCC)产生六个组件集或CDM组。
从图1C和1D可以看出,利用十二个子载波,成对的相邻RE被分组为三个频分复用(FDM)组。因此,六个组件集是由分别应用于三个FDM组的两个FD-OCC({1,1}和{1,-1}两者)得出的。在一符号DMRS(图1C)的情况下,可以将所得的六个相应组件集分派给多达六个正交DMRS端口。在两符号DMRS的情况下,这六个组件集可以进一步与两个TD-OCC组合,从而使得能够支持多达十二个正交DMRS端口(图1D)。
如以上参考图1A至1D所述,梳、循环移位、FD-OCC、FDM和TD-OCC构成用于参考信号,特别是前载DMRS的资源组件。
这些资源组件根据第一或第二个前载DMRS配置进行组合,并且将得到的组件集或CDM组分别分派给正交DMRS端口。然而,即使对于更低的秩,也应该可以使用两符号DMRS。并非在一符号或两符号DMRS情况下被特定配置支持的所有组件集或CDM组都需要用于端口的分派。具体地,还是在两符号的情况下,也应该可以调度多达6个DMRS端口,而无需使用{1,1}和{1,-1}两者。
从用户设备(UE)的角度来看,通过频域码分复用(CDM)复用的DMRS端口是准共址(co-located)的。
对于用于UL和DL的UE的前载DMRS配置类型是否可以不同尚待进一步研究。此外,如果上述协议中涉及重大的复杂性/性能问题,则仍可以讨论向下选择。
LTE DMRS配置
上面描述的3GPP NR中的DMRS配置不同于LTE,后者主要在下行链路中存在单个配置,以使用Walsh-Hadamard正交覆盖码在频率和时间上使用码分复用支持多达总共8个正交端口/层。关于LTE中DMRS配置的配置和更多详细可以在S.Sesia、I.Toufik和M,Baker所著的《LTE:UMTS长期演进》第二版的第29.1.1章节找到。
下表1中示出了当前LTE中的层到端口映射表,该表取自3GPP TS 36.212 V14.3.0(表5.3.3.1.5C-2):
Figure BDA0002436681960000081
Figure BDA0002436681960000091
表1:天线端口,加扰标识(SCID)和层数指示
在LTE中,支持多达八个用于下行链路的正交DMRS端口,这些端口主要在时间/频率上使用单一类别的复用方案OCC。因此,任何端口组合都可以用于映射层,而不会影响给定场景的性能。此外,对于给定的层数,对于任何端口组合的资源使用情况(DMRS开销)都是相同的。
而且,LTE为MU-MIMO提供了有限的支持。此外,还支持固定的DMRS配置;因此,对于动态配置不需要附加信令。
从表1可以看出,对于LTE中层到端口映射允许的组合非常有限。定义了长度为4的比特图,以针对给定用户发信号通知层到端口映射。由于以下限制,针对层到端口映射支持最少数量的端口组合:对于多达两层,映射的端口索引是连续且不重叠的。对于三到八层,索引是连续的、不重叠的并且从索引0开始作为固定的开始点。映射限于一个端口组合。
在最近版本的LTE中,仅支持透明MU-MIMO(不支持非透明MU-MIMO)。然而,情况并非总是如此:
在LTE版本8中,当首次引入MU-MIMO以支持多达两个UE的传输时,通过具有1比特专用功率偏移字段引入了非透明MU-MIMO。然而,从未同意为两个以上的UE支持非透明MU-MIMO,特别是在后来的LTE版本中。增加信令开销的缺点被认为不超过由此带来的好处。
NR的DMRS要求
LTE的层到端口映射的限制在3GPP NR中不再可以忍受。具体地,存在对非透明MU-MIMO的需求,以受益于3GPP NR中的新系统设计的优点。
例如,为了将对非透明MU-MIMO的支持合并到3GPP NR中,有可能重新审视针对LTE做出的不合并专用比特字段的决定。然而,同样在当前考虑下,由于存在用于MU-MIMO的专用比特字段,因此不需要支持。
实施例的描述
本公开有助于在其中使用多个天线分层地(in layers)发送和/或接收数据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基于每码分复用CDM组的协同调度信息(非透明MU-MIMO)的信令。更具体地,本公开提出了层到端口映射组合信息的集合,其与协同调度的信息组合以促进更加高效且有效的信令机制。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向/从使用多个天线的基站260发送和/或接收数据的移动终端210。移动终端210和基站260被配置为通过无线信道250发送和/或接收数据。
移动终端210可以对应于通常在LTE和NR中命名的用户设备(UE),并且基站260可以对应于演进的NodeB(eNodeB或eNB)或下一代NodeB(gNodeB或gNB),如通常在LTE和NR中命名的。
更具体地,移动终端210被配置为以分层方式向/从基站260发送和/或接收数据。如上所述,术语层(或空间层)是指由空间复用生成的并且然后在移动终端210和基站260之间通过不同的天线端口进行交换的不同流之一。
为了对所发送和(随后)所接收的数据进行相干解调,还在移动终端210和基站260之间交换参考信号。如上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和/或接收是参考层到端口映射来执行的。该映射为各个层中的每个层指定一个DMRS端口,该DMRS端口将用于发送/接收参考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层到端口映射取决于基站260和移动终端210的配置(即,由DMRS配置类型(例如,DMRS配置类型1或2)以及要被用于DMRS的符号的数量(例如,一符号或两符号的DMRS)指定的配置)而变化。如上所述,此配置不仅确定在其上携带DMRS的资源,而且还确定基站260可以调度的DMRS端口的最大数量。
换句话说,移动终端210和基站260根据选择的多个配置中的哪一个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进行通信而恢复到不同的层到端口映射。指定DMRS端口的配置,使得基站260和移动终端可以利用层到端口映射以便进行数据发送和/或接收。
为此,移动终端210包括电路,例如收发单元220,以及处理器230,接收定义用于向DMRS端口分派用于携带参考信号的各个(时频)资源的配置的参数。换句话说,该配置将一个或多个DMRS端口的参考信号中的每一个分派给特定资源,这些资源也可以称为(资源)组件集。
资源或(资源)组件集被分为多个码分复用CDM组。具体地,码分复用CDM组针对每个DMRS端口指定在其上携带参考信号的资源或(资源)组件集,使得在每个资源或(资源)组件集上,在同一CDM组的各个DMRS端口上可以携带最大数量为比如说2或4个正交参考信号。
参考图1a所示的示例,两个梳(梳1,梳2)(每个梳具有两个循环移位(导致两个不同的DMRS端口的集合))的资源定义了分开的CDM组(CDM组0,CDM组1)。对于图1b所示的示例,两个梳(梳1,梳2)(每个梳具有两个循环移位和两个TD-OCC(导致四个不同的DMRS端口的集合))的资源定义了分开的CDM组(CDM组0,CDM组1)。
此外,对于图1c所示的示例,三个FDM组(FDM1,FDM2,FDM3)(每个FDM组具有两个FD-OCC(导致两个不同DMRS端口的集合))的资源定义了分开的CDM组(CDM组0,CDM组1,CDM组2)。最后,对于图1d所示的示例,三个FDM组(FDM1,FDM2,FDM3)(每个FDM组具有两个FD-OCC和两个TD-OCC(导致四个不同的DMRS端口的集合))的资源定义了分开的CDM组(CDM组0,CDM组1和CDM组2)。
如上所述,用于携带参考信号的(时频)资源被分组为多个码分复用CDM组。具体地,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CDM组指的是使用相同资源并且通过在时间和/或频率上使用正交覆盖码(OCC)或码分复用(CDM)而彼此正交的DMRS端口的集合。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从移动终端210的角度参考CDM组。对于移动终端210,CDM组指的是准共址的DMRS端口的资源或(资源)组件集。
再次对于示例性实施例,移动终端210的电路,例如收发单元220和处理器230,接收指示层到端口映射组合的集合中将被应用于在至少一个CDM组的DMRS端口上布置参考信号以用于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一个的控制信息。
然后,移动站210可以利用层到端口映射组合的集合中的所指示的一个来确定DMRS端口,并且基于资源或(资源)组件集的配置,为该DMRS端口确定分别用于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资源。换句话说,只有对配置和指示的层到端口映射进行结合才允许数据发送和/或接收。
然而,移动终端210不会同时接收配置参数和控制信息两者。而是,基站260可以不频繁地例如经由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协议发信号通知配置参数,而控制信息可以与调度信息一起经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用信号通知。
然而,除了该示例性实施例之外,所接收的控制信息不限于仅向移动终端210指示层到端口映射配置集合中的一个。而是,所接收的控制信息还基于每CDM组向移动终端210指示协同调度信息。
然后,可以将该协同调度信息用于相同的数据发送和/或接收,即,针对相同的TTI的数据发送和/或接收来改善干扰消除和/或速率匹配。
在每CDM组的基础上指示共调度信息为非透明MU-MIMO信令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权衡。具体地,在每CDM组的基础上的协同调度的指示相对于改善的干扰消除和/或用于增加数据传输容量的速率匹配的适配具有使信令开销最小化的优点。
在下文中,对针对在其中调度了移动终端210以执行参考信号发送和/或接收的CDM组(以下称为CDM组的第一集合)以及未针对移动终端210调度的其他CDM组(称为CDM组的第二集合)的协同调度信息的指示之间进行区分。然而,在考虑到由协同调度信息产生的优点时,这种区别变得更加明显。
如上所述,移动终端210可以使用协同调度指示来改善干扰消除。
在每个CDM组中,基站可以协同调度不同的移动终端以将参考信号分派给(相同CDM组的)相同资源上的DMRS端口。即使在CDM组中据称DMRS端口彼此正交,参考信号之间也可能存在泄漏效应(leakage-effect),导致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变差。这种干扰因此可能导致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相干解调能力较差。
现在,利用基于每CDM组的附加的协同调度信息,移动站知道在CDM组上(即在资源上)的协同调度,所述资源也携带其“自己的”参考信号。因此,利用该附加的协同调度信息,移动站可以对参考信号执行干扰消除,从而提高了相干解调能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改善的干扰消除与其中调度了移动终端210以执行参考信号发送和/或接收的CDM组(CDM组的第一集合)中的协同调度信息有关。
此外,移动终端210可以使用协同调度指示来改善速率匹配。
在每个CDM组中,基站可以调度不同的移动终端以将参考信号分派给(例如,不同的CDM组的)不同资源上的DMRS端口。即使就其干扰特性而言,不同的CDM组的DMRS端口的调度是最佳的,该调度也会阻止移动终端重新使用不同资源(在上下文之外)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或接收。
换句话说,关于(不同的CDM组的)不同资源上的参考信号的(实际的)分派的信息将移动终端置于其可以决定向(不同的CDM组的)该(附加的)不同资源分配携带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符号的位置。不言而喻,这增加了各个TTI中的数据传输容量,因此必须进行适当的速率匹配以利用数据传输容量的增加。
现在,利用基于每CDM组的附加的协同调度信息,移动站知道在不同的CDM组上(即在不携带其“自己的”参考信号的资源上)的协同调度。利用该附加的协同调度信息,移动终端然后可以确定其是否可以将来自不同的CDM组的这些资源重新用于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然而这需要对数据传输容量的增加相应适配的速率匹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同一TTI的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改善的速率匹配仅与其中未调度移动终端以执行参考信号发送和/或接收的不同的CDM组(CDM组的第二集合)中的协同调度信息有关。
总而言之,改善的干扰消除和用于增加数据传输容量的速率匹配的适应性的优势两者,都与基于每CDM组而存在的协同调度信息一致,然而,可能取决于是对其上调度了移动终端以执行参考信号传输的CDM组(CDM组的第一集合)指示了协同调度,还是对其上未调度移动终端以执行参考信号传输的CDM组的第二集合)指示了协同调度。
因此,从本公开中已经显而易见的是,即使不是针对所有CDM组而是仅针对多个CDM组的子集发信号通知协同调度信息,对协同调度信息的指示已经提供了有利的效果。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以每CDM组为基础发信号通知协同调度信息。该协同调度信息应被理解为向移动终端指示基站正在每个CDM组的各自资源的DMRS端口上协同调度不同的移动终端,用于参考信号发送和/或接收。
取决于为其提供了协同调度信息的CDM组,以不同的方式解释该协同调度信息可能是有利的:
关于CDM组的第二集合,协同调度信息允许移动终端适应速率匹配以受益于数据传输容量的增加。值得注意的是,为此,移动终端仅需要知道(是否有)至少一个不同的移动终端被分派给不同的CDM组的DMRS端口。
如果在CDM组的第二集合之一中分派了至少一个DMRS端口,则认为相应的参考信号发送和/或接收比速率匹配的适应性以及受益于数据传输容量的增加更重要。否则,移动终端可以调整速率匹配以利用其数据传输容量的增加。
因此,对于CDM组的第二集合,协同调度信息可以因此被解释为指示每CDM组所调度的“至少一个”不同的移动终端。
关于CDM组的第一集合,协同调度信息允许移动终端受益于改善的干扰消除。然而,仅当存在多于给定数量(在图3-6中称为数量X),比如说多于一个(例如,两个或三个)分派了第一集合的同一CDM组的不同DMRS端口的移动终端时,才可能需要改善的干扰消除。
替代的,分派给第一集合的同一CDM组的不同DMRS端口的移动终端少于给定数量(比如说,一个或没有),那么,期望现有机制能够充分运行以建立正交DMRS端口是足够的。
例如,在3GPP NR部署场景中,通过利用参考信号的接收单元中的盲干扰检测机制来改善干扰消除。由此,无需对接收单元处的干扰有任何先验知识(协同调度信息仅指示存在来自给定数量的移动终端,比如说两个或三个移动终端)的干扰,就实现了参考信号的接收特性的改善。
由于盲干扰检测机制在计算上很复杂,在功耗上很昂贵,并且在信令流中引入了不可忽略的处理延迟量,因此,这仅在(实际上)指示存在大量干扰时才是有利的。为此目的,在CDM组的第一集合中指示协同调度干扰的数量(在图3-6中称为数字X)不同于在CDM组的第二集合中指示的协同调度干扰的数量。
换句话说,对协同调度信息的解释可以取决于CDM组,并且相应地取决于针对其接收到它的CDM组的集合。如果针对第一集合中携带它“自己的”参考信号的CDM组接收到协同调度信息,则与第二集合的CDM组(其中协同调度信息可以指示每CDM组存在任何协同调度的移动终端)相比该协同调度信息可以指示每CDM组存在给定数量的协同调度的移动终端。
类似于以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基站260,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多个天线向移动终端210发送数据和/或从移动终端210接收数据。同样在这里,基站260和移动终端210被配置为通过无线信道250发送和/或接收数据。
基站260包括电路,例如收发单元270和处理器280,向移动终端210发送定义用于向端口分派用于携带参考信号的各个资源的配置的参数,其中所述资源被分组为多个码分复用CDM组,以及向移动终端210发送指示层到端口映射组合的集合中将被应用于在至少一个CDM组的端口上布置参考信号用于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一个的控制信息。
另外,这里,控制信息还指示用于针对相同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多个CDM组中的至少一个CDM组和/或至少不同的CDM组的协同调度信息。
现在参考其中控制信息在基站260和移动站210之间进行通信的形式。为此,参考图3-6作为信令机制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如之前已经讨论的,控制信息(每个图的第1列)被构造成使得它不仅向移动终端210指示层到端口映射配置集合中的一个(每个图的第2和3列),还以每CDM组为基础向移动终端210指示协同调度信息(每个图的第4和5列或第4至6列)。
在这方面,已经接收到例如二进制形式的控制信息的移动终端210参考具有(在每个图的第1列中)相应索引的行,从而获得由基站指示的层到端口映射,以及针对每个CDM组的协同调度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出,建议控制信息允许具有相同端口到层映射的分开的(多个)行,以便反映协同调度信息的所有可能排列(permutation)。
更详细地,图3示出了针对DMRS配置类型1和1符号DMRS配置的与以每CDM组为基础的协同调度信息(第4和5列)组合的层到端口映射组合(第2和3列)的示例性集合。因此,该示例基于DMRS端口到如图1a所示的资源的分派,其中可以在两个CDM组中的每个CDM组中调度总共两个DMRS端口。
类似地,图4示出了针对DMRS配置类型1和2符号DMRS配置的与以每CDM组为基础的协同调度信息(第4和5列)组合的层到端口映射组合(第2和3列)的示例性集合。因此,该示例基于DMRS端口到如图1b所示的资源的分派,其中可以在两个CDM组的每一个中分派总共四个DMRS端口。
此外,图5示出了针对DMRS配置类型2和1符号DMRS的情况的与以每CDM组为基础的协同调度信息(第4至6列)组合的层到端口映射组合(第2和3列)的示例性集合。因此,该示例基于DMRS端口向如图1c所示的资源的分派,其中可以在三个CDM组的每一个中分派总共两个DMRS端口。
此外,图6a和6b示出了针对DMRS配置类型2和2符号DMRS的情况的与以每CDM组为基础的协同调度信息(列4至6列)组合的层到端口映射组合(第2和3列)的示例性集合。因此,该示例基于DMRS端口到如图1d所示的资源的分派,其中可以在三个CDM组中的每一个中调度总共四个DMRS端口。
对于图3-6的所有示例性实施方式,假定CDM组和DMRS端口以以下方式编制索引:
1.对CDM组进行连续索引,并且(也)对CDM组的DMRS端口进行连续索引,即,使得DMRS端口的索引随着多个CDM组的索引而增加。
换句话说,考虑(单个)CDM组,该CDM组的DMRS端口的索引是连续分布的。这可以从以下事实中推断出来:每个CDM组的DMRS端口(与特定的CDM组无关)都被连续索引。
现在考虑分开的CDM组,将DMRS端口的索引分布到CDM组中,使得具有较低索引的特定CDM组的任一DMRS端口具有比具有再高一点的索引的另一特定CDM组的任一DMRS端口更低的索引。
在以连续的方式指定了CDM组和DMRS端口的索引之后,对于图3-6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假设基站正在连续地并且越来越多地(或依序地)在所有多个CDM组上向移动站分派DMRS端口。
2.向移动终端分派多个CDM组中的所有CDM组当中从最低索引的DMRS端口开始的具有连续索引的DMRS端口。
假设出于论证的目的,基站260将具有最低索引的DMRS端口(DMRS端口0或P0)分派给移动终端210。然后,如果基站260想要将另一个DMRS端口分派给相同的移动终端210,则它必须继续分派具有下一个更高的连续索引的DMRS端口(DMRS端口1或P1)。因此,不可能为一个移动终端分派两个不具有连续索引的DMRS端口。
减少可以被索引为控制信息的行的总数,会减少控制信号中信令开销的总量。具体地,发明人已经认识到,遵守以下规则时,控制信息的信令可能是最高效和有效的:
3.在MU-MIMO中,可以每移动终端调度的最大DMRS端口数量被限制为给定数量,例如,该数量小于由用于分派各个资源给端口的配置所定义的最大DMRS端口数量。
通过一方面减少MU-MIMO中每移动终端的DMRS端口的最大数量,大大减少了控制信息中反映的排列总数,所述控制信息指示层到端口映射以及以每CDM组为基础的协同调度。
另一方面,如果控制信息允许参考层到端口映射指示超过数量的DMRS端口(高于MU-MIMO中最大的DMRS端口数量),则移动终端可以假定它在SU-MIMO中操作用于进行数据发送和/或接收。
在后一种情况下,仅基于配置SU-MIMO的事实,不必额外指示有关任何CDM组的协同调度信息。与之相一致的是,然后控制信息例如指示没有任何协同调度。
例如,这在图3中针对对应于索引11(控制信息=“1011”)以及对应于索引12(控制信息=“1100”)的控制信息而被示出。在此,尽管MU-MIMO中每移动终端的最大DMRS端口数为2,但仍指示了三个DMRS端口(端口P0-P2)或四个DMRS端口(端口(P0-P4))。因此,移动终端知道数据的发送和/或接收是以SU-MIMO执行的。因此,没有协同调度,因此,对于CDM组0协同调度信息为“0”,对于CDM组1为“0”。
4.SU-MIMO中的每移动终端可以调度的最大DMRS端口数量被限制为给定数量,例如,该数量小于由用于分派各个资源给端口的配置所定义的最大DMRS端口数量。
通过减少SU-MIMO中每移动终端的DMRS端口的最大数量,进一步减少了控制信息中反映的排列总数,所述控制信息指示层到端口映射以及以每CDM组为基础的协同调度。
例如,这在图5中示出,其中尽管总共有八个DMRS端口(端口P0-P7)可用,但是控制信息的索引以与在SU-MIMO中操作的“仅”四个端口(端口P0-P3)有关的数字22终止(控制信息=“10110”)。
请注意,在图4和6a/b中,没有可配置的SU-MIMO操作模式,因为MU-MIMO和SU-MIMO中每移动终端的最大端口数相等,因此优先考虑MU-MIMO用于协同调度信息的指示。
5.被分派了(单个)CDM组的所有DMRS端口的移动终端将不会期望在同一CDM组中进行协同调度。
这也减少了在控制信息中反映的排列的数量,该控制信息指示层到端口映射以及以每CDM组为基础的协同调度。
例如,这在图3示出,其中对于与索引8(控制信息“1000”)和索引9(控制信息“1001”)相对应的控制信息,CDM组0中的所有两个DMRS端口(端口P0-P1)被分派给移动终端本身,使得针对该CDM组0除了协同调度信息“0”之外,没有其他指示。
6.没有被分派(单个)CDM组的最低索引的DMRS端口的移动终端将期望在同一CDM组和具有更低索引的CDM组中协同调度。
用于CDM组的协同调度信息的这种信令利用了以连续且不断增加的方式分派DMRS端口的事实(如上文第2条所述)。
假设出于论证的目的,基站260向移动终端210分派具有中间索引的DMRS端口(DMRS端口1或P1),而不是具有最低索引的DMRS端口(DMRS端口0或P0)。然后,由于要求基站260分派以最低索引开始的DMRS端口,所以移动终端210可以推断出,在所分派的具有索引1的DMRS端口所属于的同一CDM组中存在协同调度的(其他)移动终端。因此,固有的是,在同一CDM组中,由MU-MIMO中的控制信息指示的协同调度信息总是为“1”。
例如,这在图3中示出,其中对于对应于索引3(控制信息=“0011”)并且对应于索引4(控制信息=“0100”)的控制信息,在CDM组0中,指示的协同调度信息始终为“1”。因此,同样使用此规则,减少了排列的总数。
协同调度信息的这种固有信令不仅对于分派的DMRS端口所属于的CDM组成立,而且扩展到具有更低索引的CDM组。
假设出于论证的目的,基站260将具有中间索引的DMRS端口(DMRS端口3或P3)而不是具有最低索引的DMRS端口(DMRS端口0或P0)分派给移动终端210。然后,由于要求基站260分派以最低索引开始的DMRS端口,所以移动终端210可以推断出,在所分派的具有索引3的DMRS端口所属于的同一CDM组1中以及在CDM组0中,存在协同调度的(其他)移动终端。因此,由MU-MIMO中的控制信息为CDM组0和CDM组1指示的协同调度信息始终为“1”。
例如,这在图3中示出,其中对于与索引7相对应的控制信息(控制信息=“0111”),CDM组0和CDM组1中所指示的协同调度信息始终为“1”。因此,同样利用该规则,减少了排列的总数。
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与硬件协作的软件来实现本公开。在上述每个实施例的描述中使用的每个功能块可以由诸如集成电路的LSI部分地或全部地实现,并且在每个实施例中描述的每个过程可以由相同的LSI或LSI的组合部分地或全部地控制。LSI可以单独地形成为芯片,或者一个芯片可以形成为包括部分或全部功能块。LSI可以包括耦合到其的数据输入和输出。根据集成度的差异,这里的LSI可以被称为IC、系统LSI、超级LSI或超LSI。
然而,实现集成电路的技术不限于LSI,并且可以通过使用专用电路,通用处理器或专用处理器来实现。另外,可以使用在制造LSI之后可以编程的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其中可以重新配置布置在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和设置的可重构处理器。本公开可以被实现为数字处理或模拟处理。如果由于半导体技术或其他衍生技术的进步而导致未来的集成电路技术取代LSI,则可以使用未来的集成电路技术来集成功能块。生物技术也可以应用。
根据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多个天线向基站发送数据和/或从基站接收数据,该移动终端包括:电路,从基站接收定义用于向端口分派用于携带参考信号的各个资源的配置的参数,该资源被分组为多个码分复用CDM组,以及从基站接收指示层到端口映射组合的集合中将被应用于在至少一个CDM组的端口上布置参考信号用于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一个的控制信息,其中,控制信息附加地指示用于针对相同的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多个CDM组中的至少一个CDM组和/或至少不同的CDM组的协同调度信息。
根据可以与第一方面结合的第二方面,控制信息指示针对多个CDM组的全部或子集的协同调度信息。
根据可以与第一或第二方面结合的第三方面,所述协同调度信息指示所述基站正在所述至少一个CDM组和/或不同的CDM组中协同调度不同的移动终端。
根据可以与第一或第二方面结合的第四方面,所述协同调度信息指示所述基站正在所述至少一个CDM组和/或不同的CDM组中协同调度至少多个不同的移动终端。
根据可以与第一至第四方面结合的第五方面,所述协同调度信息是指示所述多个CDM组中的每一个中是否存在协同调度的二进制信息。
根据可以与第一至第五方面结合的第六方面,所述多个CDM组被连续地索引,并且所述多个CDM组中的每一个的端口被连续地索引,使得所述端口的索引随着多个CDM组的索引的增加而增加。
根据可以与第一至第六方面结合的第七方面,所述协同调度信息指示仅针对具有对应于或高于所述至少一个CDM组的索引的多个CDM组中的那些CDM组的协同调度。
根据可以与第一至第七方面结合的第八方面,分派给CDM组的索引低于控制信息中所指示的用于布置参考信号的端口的最低索引的端口的资源,固有地已知要由基站协同调度。
根据可以与第一至第八方面结合的第九方面,该映射暗示对层到端口映射组合和协同调度信息进行索引。
根据可以与第一至第九方面结合第十方面,分派给端口的资源包括两个资源组件配置,包括参考信号的梳和循环移位的第一资源组件配置,其中梳由具有奇数子载波索引的子载波或具有偶数子载波索引的子载波组成,包括频分复用和频分正交覆盖码OCC的第二资源组件配置,并且该电路还从基站接收指示符,所述指示符指示使用第一资源组件配置还是第二资源组件配置。
根据可以与第一至第十方面结合的第十一方面,经由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协议接收定义用于向端口分派用于携带参考信号的各个资源的配置的参数。
根据可以与第一至第十一方面结合的第十二方面,其中,经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接收指示层到端口映射组合的集合中的一个并指示所述协同调度信息的控制信息。
根据可以与第一至第十二方面结合的第十三方面,参考信号是前载解调参考信号。
根据可以与第一至第十三方面结合的第十四方面,移动终端还包括收发单元,其执行应用所指示的层到端口映射组合的数据发送和/或接收。
根据可以与第一至第十四方面结合的第十五方面,移动终端还包括处理器,对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执行干扰补偿和/或对数据发送和/或接收进行速率匹配。
根据第十六方面,提出了一种由移动终端执行的方法,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多个天线分层地向基站发送数据和/或从基站接收数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基站接收定义用于向端口分派用于携带参考信号的各个资源的配置的参数,该资源被分组为多个码分复用CDM组,以及从基站接收指示层到端口映射组合的集合中将被应用于在至少一个CDM组的端口上布置参考信号以用于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一个的控制信息,其中,控制信息附加地指示用于针对相同的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多个CDM组中的至少一个CDM组和/或至少不同的CDM组的协同调度信息。
根据可以与第十六方面结合的第十七方面,控制信息指示针对多个CDM组的全部或子集的协同调度信息。
根据可以与第十六或第十七方面结合的第十八方面,所述协同调度信息指示基站正在所述至少一个CDM组和/或不同的CDM组中协同调度不同的移动终端。
根据可以与第十六或第十七方面结合的第十九方面,所述协同调度信息指示基站正在所述至少一个CDM组和/或不同的CDM组中协同调度至少多个不同的移动终端。
根据可以与第十六至第十九方面结合第二十方面,所述协同调度信息是指示在所述多个CDM组中的每个CDM组中是否存在协同调度的二进制信息。
根据可以与第十六至第二十方面结合的第二十一方面,所述多个CDM组被连续索引,并且所述多个CDM组中的每个CDM组的端口被连续索引,使得端口的索引随着所述多个CDM组的索引增加。
根据可以与第十六至第二十一方面结合的第二十二方面,所述协同调度信息指示仅针对所述多个CDM组中的具有对应于或高于所述至少一个CDM组的索引的那些CDM组的协同调度。
根据可以与第十六至第二十二方面结合的第二十三方面,分派给CDM组的索引低于控制信息中所指示的用于布置参考信号的端口的最低索引的端口的资源,固有地已知由基站协同调度。
根据可以与第十六至第二十三方面结合的第二十四方面,所述映射暗示对层到端口映射组合和协同调度信息进行索引。
根据可以与第十六至第二十四方面结合的第二十五方面,分派给端口的资源包括两种资源组件配置,包括参考信号的梳和循环移位的第一资源组件配置,梳由具有奇数子载波索引的子载波或具有偶数子载波索引的子载波组成,包括频分复用和频分正交覆盖码OCC的第二资源组件配置,并且该方法还包括从基站接收指示符的步骤,所述指示符指示使用第一资源组件配置还是第二资源组件配置。
根据可以与第十六至第二十五方面结合的第二十六方面,经由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协议接收定义用于向端口分派用于携带参考信号的各个资源的配置的参数。
根据可以与第十六至第二十六方面结合的第二十七方面,经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接收指示层到端口映射组合的集合中的一个并指示所述协同调度信息的控制信息。
根据可以与第十六至第二十七方面结合的第二十八方面,参考信号是前载解调参考信号。
根据可以与第十六至第二十八方面结合的第二十九方面,该方法包括执行应用所指示的层到端口映射组合的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进一步的步骤。
根据可以与第十六至第二十九方面结合的第三十方面,该方法包括对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执行干扰补偿和/或对数据发送和/或接收进行速率匹配的进一步的步骤。
根据第三十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基站,该基站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多个天线向/从移动终端(210)分层地发送和/或接收数据,包括:电路(270;280),将定义用于向端口分派用于携带参考信号的各个资源的配置的参数发送到移动终端,该资源被分组为多个码分复用CDM组,以及将指示层到端口映射组合的集合中将被应用于在至少一个CDM组的端口上布置参考信号用于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一个的控制信息发送到移动终端,其中,控制信息附加地指示用于针对相同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所述多个CDM组中的至少一个CDM组和/或至少不同的CDM组的协同调度信息。
根据第三十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多个天线向移动终端分层地发送数据和/或从移动终端分层地接收数据的由基站执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移动终端发送定义用于向端口分派用于携带参考信号的各个资源的配置的参数,该资源被分组为多个码分复用CDM组,以及向移动终端发送指示层到端口映射组合的集合中将被应用于在至少一个CDM组的端口上布置参考信号用于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一个的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附加地指示用于针对相同的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多个CDM组的至少一个CDM组和/或至少不同的CDM组的协同调度信息。

Claims (15)

1.一种移动终端(210),包括:
电路(220;230),所述电路
接收定义用于向端口分派用于携带参考信号的各个资源的配置的参数,所述资源被分组为多个码分复用CDM组,以及
接收指示层到端口映射组合的集合中将被应用于在至少一个CDM组的端口上布置参考信号用于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一个的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控制信息指示用于针对相同的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多个CDM组中的所述至少一个CDM组和/或至少不同的CDM组的协同调度信息;以及
收发单元(220),基于所述协同调度信息使用多个天线来分层地执行发送和/或接收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指示针对所述多个CDM组的全部或子集的协同调度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协同调度信息为以下至少一项:
指示基站正在所述至少一个CDM组和/或不同的CDM组中协同调度不同的移动终端;
指示基站正在所述至少一个CDM组和/或不同的CDM组中协同调度至少多个不同的移动终端;以及
是二进制信息,指示在所述多个CDM组中的每个CDM组中是否存在协同调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多个CDM组被连续地索引,并且其中,所述多个CDM组中的每一个CDM组的端口被连续地索引,使得所述端口的索引随着多个CDM组的索引而增加。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协同调度信息指示针对所述多个CDM组中的具有对应于或高于所述至少一个CDM组的索引的那些CDM组的协同调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由基站对分派给CDM组的其索引低于所述控制信息中指示的用于布置参考信号的端口的最低索引的端口的资源进行协同调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映射暗示对所述层到端口映射组合和所述协同调度信息进行索引。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分派给所述端口的所述资源包括两个资源组件配置,
第一资源组件配置,包括参考信号的梳和循环移位,所述梳由具有奇数子载波索引的子载波或具有偶数子载波索引的子载波组成,
第二资源组件配置,包括频分复用和频分正交覆盖码OCC,以及
所述电路还从基站接收指示使用所述第一资源组件配置还是所述第二资源组件配置的指示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经由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协议接收定义用于向端口分派用于携带参考信号的各个资源的配置的参数,和/或
其中,经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接收指示所述层到端口映射组合的集合中的一个以及指示所述协同调度信息的控制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参考信号是前载解调参考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收发单元(220)执行应用所指示的层到端口映射组合的数据发送和/或接收,
和/或
包括处理器(230),对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执行干扰补偿和/或对数据发送和/或接收进行速率匹配。
12.一种要由移动终端(210)执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定义用于向端口分派用于携带参考信号的各个资源的配置的参数,所述资源被分组为多个码分复用CDM组,以及
接收指示层到端口映射组合的集合中将被应用于在至少一个CDM组的端口上布置参考信号用于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一个的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控制信息附加地指示用于针对相同的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多个CDM组中的至少一个CDM组和/或至少不同的CDM组的协同调度信息,以及
基于所述协同调度信息,使用多个天线分层地发送和/或接收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息指示用于所述多个CDM组的全部或子集的协同调度信息。
14.一种基站(260),包括:
电路(270;280),所述电路
发送定义用于向端口分派用于携带参考信号的各个资源的配置的参数,所述资源被分组为多个码分复用CDM组,以及
发送指示层到端口映射组合的集合中将被应用于在至少一个CDM组的端口上布置参考信号用于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一个的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控制信息指示用于针对相同的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所述多个CDM组中的至少一个CDM组和/或至少不同的CDM组的协同调度信息;
收发单元,基于所述协同调度信息使用多个天线分层地执行发送和/或接收数据。
15.一种要由基站(260)执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移动终端发送定义用于向端口分派用于携带参考信号的各个资源的配置的参数,所述资源被分组为多个码分复用CDM组,
发送指示层到端口映射组合的集合中将被应用于在至少一个CDM组的端口上布置参考信号用于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一个的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控制信息指示用于针对相同的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所述多个CDM组中的至少一个CDM组和/或至少不同的CDM组的协同调度信息,以及
基于所述协同调度信息,使用多个天线分层地发送和/或接收数据。
CN201880064559.7A 2017-10-03 2018-09-17 用于mu-mimo中协同调度的dmrs端口的指示的信令方面 Active CN1111835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08151.XA CN115549737A (zh) 2017-10-03 2018-09-17 控制移动终端的集成电路和控制基站的集成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7194653.6A EP3468061A1 (en) 2017-10-03 2017-10-03 Signaling aspects for indication of co-scheduled dmrs ports in mu-mimo
EP17194653.6 2017-10-03
PCT/EP2018/075011 WO2019068449A1 (en) 2017-10-03 2018-09-17 SIGNALING ASPECTS FOR THE INDICATION OF CO-ORDERED DMRS PORTS IN MU-MIMO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08151.XA Division CN115549737A (zh) 2017-10-03 2018-09-17 控制移动终端的集成电路和控制基站的集成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3594A true CN111183594A (zh) 2020-05-19
CN111183594B CN111183594B (zh) 2022-09-30

Family

ID=6005135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08151.XA Pending CN115549737A (zh) 2017-10-03 2018-09-17 控制移动终端的集成电路和控制基站的集成电路
CN201880064559.7A Active CN111183594B (zh) 2017-10-03 2018-09-17 用于mu-mimo中协同调度的dmrs端口的指示的信令方面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08151.XA Pending CN115549737A (zh) 2017-10-03 2018-09-17 控制移动终端的集成电路和控制基站的集成电路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3) US11349590B2 (zh)
EP (2) EP3468061A1 (zh)
JP (2) JP7220708B2 (zh)
KR (1) KR20200064108A (zh)
CN (2) CN115549737A (zh)
BR (1) BR112020006086A2 (zh)
CA (1) CA3076031A1 (zh)
CO (1) CO2020003728A2 (zh)
MX (1) MX2020003750A (zh)
RU (1) RU2767768C2 (zh)
WO (1) WO2019068449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28614A1 (zh) * 2020-08-07 2022-0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元素发送功率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041288A1 (zh) * 2020-08-31 2022-03-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189835A (zh) * 2021-04-02 2022-10-1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信息配置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US11711188B2 (en) 2019-07-30 2023-07-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MRS port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3143353A1 (zh) * 2022-01-25 2023-08-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Dmrs生成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4031437A1 (en) * 2022-08-10 2024-02-15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support more dmrs ports for cp-ofdm wavefor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51282B2 (en) * 2019-02-15 2021-03-1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ng selection of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ports in advanced networks
WO2020250324A1 (ja) * 2019-06-11 2020-12-1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2104444B (zh) * 2019-06-17 2022-04-0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US11902069B2 (en) * 2019-08-02 2024-02-13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EP4055752A1 (en) 2019-11-08 2022-09-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termining 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multiple transmission points
US20210320772A1 (en) * 2020-04-10 2021-10-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for large sub-carrier spacing
CN114071723A (zh) * 2020-07-30 2022-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077471A1 (en) * 2020-10-16 2022-04-21 Apple Inc. Adaptive applications of orthogonal cover codes on resource element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7811710A (zh) * 2022-09-30 2024-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端口指示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89632A1 (en) * 2006-09-29 2015-07-02 Ne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ultiplexing control signals and reference signal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5191203A (zh) * 2013-05-08 2015-12-23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长期演进(lte)系统中的网络辅助式干扰消除和/或抑制(naics)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US20150382356A1 (en) * 2010-02-11 2015-12-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indicating a dm-rs antenna por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113147A (zh) * 2014-12-31 2017-08-29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26632B1 (en) * 2010-01-20 2016-11-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ntenna port mapp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US9112552B2 (en) * 2010-01-22 2015-08-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n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088429B (zh) * 2010-02-11 2013-09-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解调参考符号端口映射的方法及设备
KR101688551B1 (ko) * 2010-02-11 2016-12-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용자에 특정한 dmrs 안테나 포트를 지시하는 방법
WO2011134107A1 (en) * 2010-04-30 2011-11-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ontrol signaling design for lte-a downlink transmission mode
CN103733583A (zh) * 2011-08-05 2014-04-1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生成技术
TW201728104A (zh) 2011-08-12 2017-08-01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多書入多輸出操作方法及裝置
KR102094050B1 (ko) * 2012-01-27 2020-03-27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다중 캐리어 기반형 및/또는 의사 조합형 네트워크에서 epdcch를 제공하는 시스템 및/또는 방법
WO2013141654A1 (ko) * 2012-03-22 2013-09-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20150058191A (ko) * 2012-08-10 2015-05-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554381B2 (en) * 2012-09-24 2017-01-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an additional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based on a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resource pattern
JP5583827B1 (ja) 2013-07-31 2014-09-03 ダンロップスポーツ株式会社 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
WO2016127309A1 (en) 2015-02-10 2016-08-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mrs enhancement for higher order mu-mimo
RU2739498C2 (ru) * 2016-05-13 2020-12-24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Механизм для csi-rs уменьшенной плотности
WO2018027908A1 (en) * 2016-08-12 2018-02-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multi-beam transmission for new radio technology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89632A1 (en) * 2006-09-29 2015-07-02 Ne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ultiplexing control signals and reference signal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150382356A1 (en) * 2010-02-11 2015-12-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indicating a dm-rs antenna por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191203A (zh) * 2013-05-08 2015-12-23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长期演进(lte)系统中的网络辅助式干扰消除和/或抑制(naics)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7113147A (zh) * 2014-12-31 2017-08-29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NTEL CORPORATION: "On the remaining details of DM-R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NR #3》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11188B2 (en) 2019-07-30 2023-07-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MRS port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2028614A1 (zh) * 2020-08-07 2022-0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元素发送功率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041288A1 (zh) * 2020-08-31 2022-03-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189835A (zh) * 2021-04-02 2022-10-1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信息配置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WO2023143353A1 (zh) * 2022-01-25 2023-08-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Dmrs生成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4031437A1 (en) * 2022-08-10 2024-02-15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support more dmrs ports for cp-ofdm wavefor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92644A1 (en) 2020-08-12
CN115549737A (zh) 2022-12-30
JP7481514B2 (ja) 2024-05-10
US20220239400A1 (en) 2022-07-28
KR20200064108A (ko) 2020-06-05
US20230353270A1 (en) 2023-11-02
CA3076031A1 (en) 2019-04-11
US11349590B2 (en) 2022-05-31
RU2020112051A3 (zh) 2021-11-08
JP7220708B2 (ja) 2023-02-10
CN111183594B (zh) 2022-09-30
CO2020003728A2 (es) 2020-04-13
RU2767768C2 (ru) 2022-03-21
JP2020536438A (ja) 2020-12-10
US11742975B2 (en) 2023-08-29
EP3468061A1 (en) 2019-04-10
JP2023061991A (ja) 2023-05-02
RU2020112051A (ru) 2021-11-08
BR112020006086A2 (pt) 2020-09-29
WO2019068449A1 (en) 2019-04-11
US20200228225A1 (en) 2020-07-16
MX2020003750A (es) 2020-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83594B (zh) 用于mu-mimo中协同调度的dmrs端口的指示的信令方面
JP6166420B2 (ja) 中継器に関するダウンリンク制御情報送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KR102646746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2022511201A (ja) 信号の送信に関与するユーザ機器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
JP7433405B2 (ja) 通信システム、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US1177082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595154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20190053748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210095430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채널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KR20220137473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채널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20210040508A (ko) 무선 통신을 위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20240038937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432267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through plurality of slo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20135577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채널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20230021432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채널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