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82583B - 面向任务时延约束的低轨卫星数据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面向任务时延约束的低轨卫星数据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82583B
CN111182583B CN202010007698.5A CN202010007698A CN111182583B CN 111182583 B CN111182583 B CN 111182583B CN 202010007698 A CN202010007698 A CN 202010007698A CN 111182583 B CN111182583 B CN 1111825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tellite
data packet
ground station
transmission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076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82583A (zh
Inventor
白卫岗
王占伟
盛敏
周笛
吴家鑫
毕媛媛
鲁都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di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di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00769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825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82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25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825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25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3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radio quality, e.g. interference, losses or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78Satellite systems for providing broadband data service to individual earth stations
    • H04B7/18584Arrangements for data networking, i.e. for data packet routing, for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89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任务时延约束的空间信息网络数据传输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根据不同的任务时延约束最优化利用卫星移动存储和星间链路资源的问题。其实现方案是:获取目标空间信息网络的卫星集合,并部署对应的地面站集合;根据卫星运动规律和地面站集合构建地面固定的时变星地连接关系;初始化空间信息网络的网络参数和任务信息;根据任务的产生时刻、任务时延约束和时变星地连接关系,计算每个数据包最优利用网络资源的传输切换时间;空间信息网络根据每个数据包的传输切换时间和网络状态转发数据包。本发明能最大化利用卫星移动存储资源,提升了网络吞吐量,缓解了网络拥塞,可用于传输具有不同时延约束的业务。

Description

面向任务时延约束的低轨卫星数据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是一种低轨卫星数据传输方法,可用于传输具有不同时延约束的业务,提升卫星网络吞吐量。
背景技术
空间信息网络由在轨运行的多颗卫星及卫星星座组成骨干通信网,具有覆盖面积广,组网灵活,建网快,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等突出特点。空间信息网络在国家安全、航空航天、环境监测、交通管理、工农业等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空间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卫星不止可以同地面站建立连接,卫星节点之间也可建立可靠的通信链路。因此卫星网络实现两个地面节点通信需要一条由源地面站到卫星网络,再从卫星网络到目的地面站的通信路径。具体而言,是将数据先通过星地链路从源地面站上传到可通信的卫星,再通过卫星网络的多跳中继到达在目的地面站通信范围内的卫星,最后通过星地链路成功回传至目的地面站。
空间信息网络存在着多种类型的传输任务,其端到端的时延约束有着较大差别。例如语音通话和高清视频业务的端到端时延要小于250ms,这属于时延敏感业务。而像气候数据和南北极科考数据的回传等这类对时延要求宽松的业务类型我们定性为时延容忍业务,此类业务的端到端时延要求往往为分钟或者小时级别。空间信息网络可能需要同时传输这两类业务,因此如果仅利用星间链路传输数据,大量的时延容忍业务传输会极大的占用星间链路无线资源,导致时延敏感业务的时延抖动从而影响用户体验。
传统的空间信息网络路由方法主要研究了如何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间找一条最短路径使得数据包传输的端到端时延最小,即最小跳数原则和最小费用原则。该类方法在时间扩展图的基础上,用存储弧连通不同时间切片的星间链路,并优先利用无线星间链路传输数据。但是卫星网络往往需要承载各种不同时延约束的业务。当网络存在大量时延容忍业务的传输需求时,依旧采用最小时延的路由方法将占用大量星间链路,并难以保证时延敏感任务的可靠传输,浪费了卫星存储资源,加剧网络拥塞并恶化了网络性能。
同时也存在一部分利用卫星存储资源提升网络的吞吐量的路由方法,其核心思想为:星间链路受天气和干扰等因素的影响无法提供可靠的传输机会时,卫星负责缓存数据并等待即将到来的传输机会。该方法有效提升了网络吞吐量并节省了星间链路资源,但是该方法存在两点问题。其一在于缺乏对任务时延约束的考虑,即没有考虑被卫星缓存的业务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传输的情况,这将导致某些数据的端到端时延过大而失去其时效性;其二在于该方法只是引入卫星移动存储来提升网络吞吐量,并未获得卫星存储资源和星间链路资源最优协作方式,浪费了部分卫星无线链路资源。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面向任务时延约束的低轨卫星数据传输方法,以优化利用卫星移动存储和星间链路两种资源,提升卫星网络的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1)初始化卫星网络每条轨道上卫星的集合为Sa={Sa1,Sa2,…,San,…,SaM},其中第i颗卫星记为Sai,i∈1,2,…,M,根据同轨道相邻卫星建链的规则,生成空间信息网络中每条轨道上卫星的拓扑关系;
(2)基于(1)生成的卫星网络,计算每条轨道下的地面站位置信息,获得地面站集合GS={GS1,GS2,…,GSn,…,GSM},其中第i个地面站记为GSi,i∈1,2,…,M,在地球表面部署该M个地面站并构建地面固定的时变星地连接关系;
(3)初始化空间信息网络的网络参数:星间链路传播时延dl,星地链路传播时延dg,星间链路传输速率RSS,星地链路传输速率RSG,星地切换周期Ts和单星存储容量m;初始化每对地面站需要传输的数据包信息,即数据包产生时刻CT、数据包大小pm、源地面站GSi∈GS、目的地面站GSj∈GS,任务时延约束D和数据包传输跳数n=(j+M-i)%M;
(4)根据数据包信息,确定该数据包的传输方式:
(4a)初始化数据包传输过程中的卫星携带时长τc,即初始携带时长τf和整数携带时长kTs的和,其中k为整数携带跳数;
(4b)计算数据包的利用卫星携带和星间链路混合传输的时延约束的上界T1和下界T2
(4c)将任务时延约束D与(4b)中上界T1、下界T2进行比较,得到三种不同的传输方式:
若D≥T1,则数据包全部利用卫星携带传输,
若T2≤D<T1,则数据包利用卫星携带和星间链路混合传输,即先用卫星携带,后用星间链路,
若0<D<T2,则数据包无法在时延约束内完成传输;
(5)根据数据包的传输方式,计算数据包的传输切换时间Tc
(5a)对卫星携带和星间链路混合传输情况的计算:
(5a1)计算其最大整数携带跳数kmax,最大的初始携带时长τfm和初始携带时长τf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031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032
τf=Ts-CT%Ts
其中,将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033
化成整数进行取余运算,
将CT和Ts化成整数进行取余运算;
(5a2)将初始携带时长τf和最大初始携带时长τfm进行比较,计算数据包的整数携带跳数k和传输切换时间Tc
若τf<τfm,k=kmax,则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034
若τf≥τfm,k=kmax-1,则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035
(5b)对全部利用卫星携带传输的情况: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036
(6)空间信息网络中每个节点根据自身存储和传输切换时间Tc,确定数据包的下一跳和转发模式:
(6a)源地面站根据初始化的数据包信息和(5)的计算结果为每个数据包添加包头信息,即源地面站GSi,目的地面站GSj,下一跳地址A1和传输切换时间Tc
(6b)源地面站计算数据包生成时刻CT与本地面站连接卫星Saf的编号f,将该卫星地址写入数据包头中的下一跳地址A1并立即转发;
(6c)收到数据包的卫星根据读取的传输切换时间Tc,确定自身在数据包传输过程中的任务:
若Tc<0,则收到数据包的卫星用于星间链路传输,执行(6d);
若Tc≥0,则收到数据包的卫星用于卫星携带,执行(6e);
(6d)收到数据包的卫星检测当前时刻CT1是否与数据包的目的地面站GSj建立连接,得到数据包下一跳A1和发送模式:
若收到数据包的卫星在当前时刻CT1与目的地面站GSj建立连接,则A1=GSj,收到数据包的卫星立即发送数据包到下一跳;
若收到数据包的卫星在当前时刻CT1与目的地面站GSj无法建立连接,则A1=Sa(x+M)%M+1,其中x为收到数据包的卫星编号,Sax立即发送数据包到下一跳;
(6e)收到数据包的卫星根据自身存储情况计算该数据包的下一跳和转发模式:
如果收到数据包的卫星存储空间未满,则执行(6f);
如果收到数据包的卫星存储空间已满,则执行(6g);
(6f)收到数据包的卫星检查Tc时刻与目的地面站GSj的连接状态,计算数据包的下一跳和传输模式:
若Tc时刻收到数据包的卫星自身与目的地面站建立连接,则A1=GSj,收到数据包的卫星将在Tc时刻发送数据包到下一跳;
若Tc时刻收到数据包的卫星自身与目的地面站无法建立连接,则A1=Sa(x+M)%M+1,其中x为收到数据包的卫星编号,记录传输切换时间的值Tc为发送时间Tr=Tc,并将传输切换时间改变为Tc=-1,收到数据包的卫星将在Tr时刻发送到下一跳;
(6g)更改传输切换时间的取值Tc=-1,则A1=Sa(x+M)%M+1,其中x为收到数据包的卫星编号,Sax立即发送数据包到下一跳。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根据不同的任务时延约束,计算了每种任务的传输切换时间,以获得最优的卫星移动存储和星间链路传输的协作方法,挖掘了卫星的存储资源,减少时延容忍业务对星间链路资源的占用,更好的保障时延敏感任务的Qos需求,从而缓解了网络拥塞,提升了网络负载均衡和服务能力。
2)本发明根据每轨道上卫星的运动特点,形成了可通过简单数值计算获得的时变网络拓扑关系,在保证拓扑结构不失真实可靠性的同时,避免了利用时间扩展图表征动态卫星网络所带来的计算复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现总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空间信息网络初始时刻拓扑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地面固定的卫星与地面站连接模式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计算任务数据包的路由信息子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网络节点更新数据包头信息并转发的子流程图;
图6是用本发明仿真网络吞吐量随卫星轨道参数变化的示意图;
图7是用本发明仿真网络吞吐量随卫星存储容量变化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本发明面向任务时延约束的低轨卫星数据传输方法,给出如下两种实施例:
实施例1,能够完成kmax跳整数携带的面向任务时延约束的低轨卫星数据传输方法
本发明实例从一个单轨的Iridium卫星通信网络场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过程。假设网络中有M=11个卫星节点{Sa1,Sa2,…Sa11}位于同一条轨道倾角为90°,高度为780km的轨道上,且每个卫星的存储容量为40Gb,根据卫星的初始位置,可以得到11个地面站集合{GS1,GS2,…GS11}的位置信息,并建立地面固定的星地可见关系。星间链路的传输能力为25Mbps,星地链路的传输能力为50Mbps。空间信息网络将根据初始化的数据包信息,完成该业务的端到端传输。
步骤一,初始化空间信息网络的卫星集合,建立星间拓扑关系。
1a)初始化空间信息网络中的卫星集合Sa={Sa1,Sa2,…,Sai,…,Sa11},并将这11颗卫星作为网络的中继节点,其中Sai为其中的第i颗卫星;
1b)初始化空间信息网络中卫星轨道参数,即设11颗卫星在同一条卫星轨道上均匀分布,轨道倾角为90°,轨道高度为h=780km,每颗卫星的轨道周期为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061
其中地球半径为R=6400km,地球质量Mass=5.965×1024kg,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
1c)初始化每轨道上卫星的排列顺序,即对卫星Sai的两颗相邻卫星分别进行标记,得到其相邻卫星,即:
将第i颗卫星Sai移动方向上的第1颗卫星记为Sa(i+M)%M+1,得到第1颗卫星Sa1移动方向上的相邻卫星为第2颗卫星Sa2
将第2颗卫星Sa2移动方向上的相邻卫星为第3颗卫星Sa3,以此类推,得到11颗卫星移动方向上的相邻卫星;
将第i颗卫星Sai移动相反方向上的第一颗卫星记为Sa(i+M-2)%M+1,得到第1颗卫星Sa1移动相反方向上的相邻卫星为第11颗卫星Sa11,第2颗卫星Sa2移动相反方向上的相邻卫星为第1颗卫星Sa1,以此类推,得到11颗卫星移动相反方向上的相邻卫星;
1d)在任意两颗相邻卫星之间建立全双工的星间链路,卫星网络拓扑,结果如图2所示。
步骤二,计算每条轨道下的地面站位置并在地球表面布设地面站,构建地面固定的时变星地连接关系。
2a)初始化11个地面站的集合GS={GS1,GS2,…,GSi,…,GS11},其中GSi表示第i个地面站;
2b)计算每个地面站的位置信息:
2b1)根据初始时刻11颗卫星在轨道上的位置,获得任意两颗相邻卫星之间的弧的中点的位置;
2b2)将11条弧的中点与地心连接生成11条直线,并将该11条直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位置作为11个地面站的位置;
2b3)根据获得的11个地面站的位置信息,在地球表面布设11个地面站;
2c)构建地面固定的时变星地连接关系;
2c1)计算卫星与地面站发生同步切换的星地切换周期Ts=TL/M=548s,其中TL为卫星的轨道周期;
2c2)在初始时刻第i个地面站GSi∈GS与第i颗卫星Sai∈Sa建立连接,即第1个地面站GS1与第1颗卫星Sa1,第2个地面站GS2与第2颗卫星Sa2,...,第i个地面站GSi与第i颗卫星Sai…,第11个地面站GS11与第11颗卫星Sa11建立11对全双工星地链路;
2c3)在后续过程中每经过Ts时长发生一次同步切换:
参考图3,本步骤的切换的方式为:
假设切换前第i个地面站GSi与第i颗卫星Sai建立连接,则切换后第i个地面站GSi与第(i+M-2)%M+1颗卫星Sa(i+M-2)%M+1建立连接,如图3中A)所示,得到在运行时间[0,Ts)内,第1个地面站GS1与第1颗卫星Sa1,第2个地面站GS2与第2颗卫星Sa2,…,第i个地面站GSi与第i颗卫星Sai…,第11个地面站GS11与第11颗卫星Sa11建立的11对全双工星地链路,如图3中B)所示,运行时间[Ts,2Ts)内第1个地面站GS1与第11颗卫星Sa11,第2个地面站GS2与第1颗卫星Sa1,…,第i个地面站GSi与第i-1颗卫星Sai-1…,第11个地面站GS11与第10颗卫星Sa10建立的11对全双工星地链路;
随着系统运行可得到后续任意时刻的星地连接关系。
步骤三,初始化空间信息网络的网络参数和每对地面站需要传输的数据包信息。
3a)初始化空间信息网络的网络参数:
星间链路传播时延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071
星地链路传播时延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072
星间链路传输速率RSS=25Mbps,星地链路传输速率RSG=50Mbps,星地切换周期Ts=TL/M=6028/11=548s和单星存储容量m=40Gb;
3b)初始化每对地面站需要传输的数据包信息:
3b1)将生成的数据包标记为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081
该标记包含有数据包的基本信息:数据包源地面站编号i,目的地面站编号j,数据包的大小pm,数据包的产生时间CT,数据包的时延约束D。
3b2)对数据包的基本信息进行初始化:数据包产生时刻CT=1.5Ts=822s、数据包大小pm=1kb、源地面站为第1个地面站GS1、目的地面站为第5个地面站GS5,任务时延约束D=2.5Ts=1370s,计算得到数据包传输跳数n=(5+11-1)%11=4;
步骤四,根据数据包信息,确定该数据包的传输方式。
参照图4,本步骤的具体实现如下:
4a)初始化数据包传输过程中的卫星携带时长τc,即初始携带时长τf和整数携带时长kTs的和,其中k为整数携带跳数,规定携带时长τf=Ts-CT%Ts=274s为数据包从源地面站GS1到达与源地面站GS1连接的卫星后依然停留在源地面站GS1通信范围内的时长;
4b)计算数据包的利用卫星携带和星间链路混合传输的时延约束上界T1和下界T2
4b1)设数据包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082
从第一个地面站GS1到第五个地面站GS5,其经过的传输过程包括:
初始携带时长τf、k跳整数携带时长kTs、n-k-1跳的星间链路传输时长和2跳星地链路传输时长,由此得到数据包的端到端时延Tend的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083
4b2)根据端到端时延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数据包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084
只利用4跳卫星携带完成任务的端到端时延的上界T1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085
4b3)根据端到端时延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数据包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086
只利用4跳星间链路传输完成任务的端到端时延的下界T2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087
4c)将任务时延约束D=1370s与上界T1、下界T2进行比较,得到数据包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088
的传输方式:
若D≥T1,则该数据包采用卫星携带的传输方式;
若T2≤D<T1,则该数据包采用卫星携带和星间链路混合的传输方式;
若D<T2,则该数据包无法完成传输;
本实例中数据包符合T2≤D<T1,即0.0602s≤1370s<2192.00524s的条件,得出数据包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091
采用卫星携带与星间链路混合的传输方式。
步骤五,根据数据包的传输方式,计算数据包的传输切换时间Tc
参照图4,本步骤的具体实现如下:
5a)对于数据包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092
计算其最大的整数携带跳数kmax,最大的初始携带时长τfm和初始携带时长τf,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093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094
τf=Ts-CT%Ts=274s;
5b)将初始携带时长τf和最大初始携带时长τfm进行比较,计算数据包的整数携带跳数k和传输切换时间Tc
若τf<τfm,则k=kmax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095
若τf≥τfm,则k=kmax-1,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096
本实例中该数据包符合τf≥τfm,得到整数携带跳数k=kmax-1=1,即在CT=822s时刻,数据包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097
从源面站GS1经过星地链路被发送至与源面站GS1连接的卫星,经过该卫星持续τf+(kmax-1)Ts=822s时长的携带,在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098
时刻,将数据包转发至下一跳,数据包的传输模式由卫星携带更改为星间链路传输。
步骤六,空间信息网络中每个节点根据自身存储情况和数据包的传输切换时间Tc,确定数据包的下一跳和转发模式。
参照图5,本步骤的具体实现如下:
6a)源地面站GS1根据初始化的数据包信息和传输切换时间为该数据包添加包头信息,即源地面站GS1,目的地面站GS5,下一跳地址A1和传输切换时间Tc=1644.00262s;
6b)源地面站GS1计算数据包生成时刻CT=822s与本地面站连接第f颗卫星Saf的编号f: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01
将获得的第11颗卫星的地址Sa11写入数据包头中的下一跳地址A1,即A1=Sa11并立即转发;
6c)收到数据包的各卫星,读取数据包的传输切换时间Tc,并根据自身存储情况,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方法:
6c1)第11颗卫星Sa11收到数据包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02
执行以下操作:
6c1a)根据数据包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03
的传输切换时间Tc,确定本卫星在数据包传输过程中的任务:
若Tc<0,则本卫星用于星间链路传输;
若Tc≥0,则本卫星用于卫星携带;
本实例中第11颗卫星Sa11符合Tc=1644.00262s>0,则第11颗卫星Sa11用于该数据包的携带;
6c1b)检查该第11颗卫星Sa11存储的数据是否已经达到存储容量上限m:
如果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04
即本卫星存储空间已满,得出数据包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05
的下一跳地址A1=Sa(x+M)%M+1=Sa1为第1颗卫星,改变Tc的值,即Tc=-1,第11颗卫星Sa11立即将数据包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06
发送至第1颗卫星Sa1
如果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07
即收到数据包的卫星存储空间未满,检查Tc=1644.00262s时刻第11颗卫星Sa11与目的地面站GS5是否可通信,并得出数据包的下一跳A1和传输模式:
若Tc时刻本卫星与目的地面站建立连接,则A1=GSj,本卫星将在Tc时刻发送数据包到下一跳;
若Tc时刻本卫星自身与目的地面站无法建立连接,则A1=Sa(x+M)%M+1,其中x为本卫星编号,记录下传输切换时间的值Tr=Tc,并将传输切换时间改变为Tc=-1,本卫星Sax将在Tr时刻发送到下一跳;
本实例中第11颗卫星Sa11符合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11
即Tc时刻第11颗卫星与目的地面站GS5无法建立连接,得出数据包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12
的下一跳地址A1=Sa(x+M)%M+1=Sa1,第11颗卫星Sa11利用Tr记录传输切换时间Tc,即发送时间Tr=Tc=1644.00262s,改变Tc的值,即Tc=-1,第11颗卫星Sa11将在Tr时刻发送数据包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13
到第1颗卫星Sa1
6c2)第1颗卫星Sa1收到数据包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14
执行以下操作:
6c2a)根据数据包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15
的传输切换时间Tc,确定本卫星在数据包传输过程中的任务:
若Tc<0,则本卫星用于星间链路传输;
若Tc≥0,则本卫星用于卫星携带;
本实例中该卫星符合Tc=-1≤0,则本卫星用于数据包的星间链路传输;
6c2b)设当前时刻CT1=1644.01636s,判定当前时刻本卫星Sa1与目的地面站GS5是否可通信,并得出该数据包的下一跳和传输方式:
若本卫星在当前时刻CT1与目的地面站GSj建立连接,则A1=GSj,本卫星立即发送数据包到下一跳;
若本卫星在当前时刻CT1与目的地面站GSj无法建立连接,则A1=Sa(x+M)%M+1,其中x为本卫星编号,本卫星Sax立即发送数据包到下一跳;
本实例中第1颗卫星Sa1符合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16
即第1颗卫星Sa1在当前时刻CT1无法与目的地面站GS5建立连接,下一跳地址为A1=Sa(x+M)%M+1=Sa2第2颗卫星,第1颗卫星Sa1立即将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17
发送至第2颗卫星Sa2
6c3)第2颗卫星Sa2收到数据包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18
执行以下操作:
6c3a)根据数据包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19
的传输切换时间Tc,确定本卫星在数据包传输过程中的任务:
若Tc<0,则本卫星用于星间链路传输;
若Tc≥0,则本卫星用于卫星携带;
本实例中第2颗卫星符合Tc=-1≤0,则该卫星用于数据包的星间链路传输;
6c3b)设当前时刻CT1=1644.0301s,判定当前时刻第2颗卫星Sa2与目的地面站GS5是否可通信,得出该数据包的下一跳A1和传输方式:
若本卫星在当前时刻CT1与目的地面站GSj建立连接,则A1=GSj,收到数据包的卫星立即发送数据包到下一跳;
若本卫星在当前时刻CT1与目的地面站GSj无法建立连接,则A1=Sa(x+M)%M+1,其中x为收到数据包的卫星编号,本卫星Sax立即发送数据包到下一跳;
本实例中第二颗卫星符合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21
即第2颗卫星Sa2当前时刻与目的地面站GS5建立连接,下一跳地址A1=GS5,第2颗Sa2立即将数据包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22
发送至其下一跳GS5
6d)地面站GS5收到数据包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23
检测数据包的目的地面站,确定是否接受数据包:
若数据包的目的地面站等于地面站GS5,则地面站GS5接收数据包;
若数据包的目的地面站不等于地面站GS5,则地面站GS5不接受数据包。
本实例中数据包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24
的目的地址等于地面站GS5,地面站GS5可成功接收数据包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25
实施例2,能够完成kmax跳整数携带的面向任务时延约束的低轨卫星数据传输方法
本实施例的空间信息网络场景同实施例1,但是数据包的产生时间CT不同,该数据包需要利用不同于实施例1的传输方法。其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1,初始化空间信息网络的卫星集合,建立星间拓扑关系。
本步骤的具体实现与实施例1的步骤一相同。
步骤2,计算每条轨道下的地面站位置并在地球表面布设地面站,构建地面固定的时变星地连接关系。
本步骤的具体实现与实施例1的步骤二相同。
步骤3,初始化空间信息网络的网络参数和每对地面站需要传输的数据包信息。
3.1)初始化空间信息网络的网络参数:
本步骤的具体实现与实施例1的步骤3a)相同;
3.2)初始化每对地面站需要传输的数据包信息:
3.2.1)将生成的数据包标记为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31
该标记包含有数据包的基本信息:数据包源地面站编号i,目的地面站编号j,数据包的大小pm,数据包的产生时间CT,数据包的时延约束D。
3.2.2)对数据包的基本信息进行初始化:数据包产生时刻CT=2.2Ts=1534.4s、数据包大小pm=1kb、源地面站为第1个地面站GS1、目的地面站为第5个地面站GS5,任务时延约束D=2.5Ts=1370s,计算得到数据包传输跳数为n=(5-1+11)%11=4。
步骤4,根据数据包信息,确定该数据包的传输方式。
4.1)初始化数据包传输过程中的卫星携带时长τc,即初始携带时长τf和整数携带时长kTs的和,其中k为整数携带跳数,规定携带时长τf=Ts-CT%Ts=109.6s为数据包从源地面站GS1到达与源地面站GS1连接的卫星后依然停留在源地面站GS1通信范围内的时长;
4.2)计算数据包的利用卫星携带和星间链路混合传输的时延约束上界T1和下界T2
本步骤的具体实现与实施例1的步骤4b)相同。
步骤5,根据数据包的传输方式,计算数据包的传输切换时间Tc
5.1)对于数据包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32
计算其最大的整数携带跳数kmax和最大的初始携带时长τfm,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33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34
τf=Ts-CT%Ts=109.6s;
5.2)将初始携带时长τf和最大初始携带时长τfm进行比较,计算数据包的整数携带跳数k和传输切换时间Tc
若τf<τfm,则k=kmax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41
若τf≥τfm,则k=kmax-1,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42
本实例中该数据包符合τf<τfm,得到整数携带跳数k=kmax=2,即在CT=1534.4s时刻,数据包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43
从源地面站GS1经过星地链路被发送至与源地面站GS1连接的卫星,经过该卫星持续τf+kmaxTs=1205.6s时长的携带,在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44
时刻,该卫星将数据包转发至下一跳,数据包的传输模式由卫星携带更改为星间链路传输。
步骤6,空间信息网络中每个节点根据自身存储和传输切换时间Tc,确定数据包的下一跳和转发模式。
6.1)源地面站GS1根据初始化的数据包信息和传输切换时间Tc的计算结果为每个数据包添加源地面站GS1,目的地面站GS5,下一跳地址A1和传输切换时间Tc=2740.00262s这些包头信息;
6.2)源地面站GS1计算数据包生成时刻CT=1534.4s与本地面站连接的第f颗卫星Saf的编号: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45
并将获得的第10颗卫星Sa10的地址写入数据包头中的下一跳地址A1,即A1=Sa10并立即转发;
6.3)收到数据包的各卫星,读取数据包的传输切换时间Tc,并根据自身存储情况,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方法:
6.3.1)第10颗卫星Sa10收到数据包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46
进行以下操作:
首先,根据数据包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47
的传输切换时间Tc,确定本卫星在数据包传输过程中的任务:
若Tc<0,则本卫星用于星间链路传输;
若Tc≥0,则本卫星用于卫星携带;
本实例中第10颗卫星Sa11符合Tc=2740.00262s>0表示第10颗卫星Sa10用于该数据包的携带;
然后,检查第10颗卫星Sa10存储的数据是否已经达到存储容量上限m:
如果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51
即本卫星存储空间已满,得出数据包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52
的下一跳地址A1=Sa(x+M)%M+1=Sa11为第11颗卫星,令Tc=-1,第10颗卫星Sa10立即将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53
发送至第11颗卫星Sa11
如果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54
即本卫星存储空间未满,再检查Tc=2740.00262s时刻第10颗卫星Sa10与目的地面站GS5是否可通信,并得出数据包的下一跳A1和传输模式:
若Tc时刻本卫星与目的地面站建立连接,则A1=GSj,本卫星将在Tc时刻发送数据包到下一跳;
若Tc时刻本卫星自身与目的地面站无法建立连接,则A1=Sa(x+M)%M+1,其中x为本卫星编号,记录下传输切换时间的值Tr=Tc,并将传输切换时间改变为Tc=-1,本卫星Sax将在Tr时刻发送到下一跳;
本实例中第10颗卫星符合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55
即Tc时刻第10颗卫星与目的地面站GS5无法建立连接,得出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56
的下一跳地址A1=Sa(x+M)%M+1=Sa11,该卫星Sa10利用Tr记录Tc并改变Tc的值,即发送时间Tr=Tc=2740.00262s,Tc=-1,且该卫星Sa10将在Tr时刻发送数据包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57
到第11颗卫星Sa11
6.3.2)第11颗卫星Sa11收到数据包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58
进行以下操作:
首先,根据数据包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59
的传输切换时间Tc,确定本卫星在数据包传输过程中的任务:
若Tc<0,则本卫星用于星间链路传输;
若Tc≥0,则本卫星用于卫星携带;
本实例中该卫星符合Tc≤0,则本卫星用于数据包的星间链路传输;
其次,设当前时刻CT1=2740.01636s,判定当前时刻本卫星Sa11与目的地面站GS5是否可通信,并得出该数据包的下一跳A1和传输方式:
若本卫星Sa11在当前时刻CT1与目的地面站GSj建立连接,则A1=GSj,本卫星Sa11立即发送数据包到下一跳;
若本卫星Sa11在当前时刻CT1与目的地面站GSj无法建立连接,则A1=Sa(x+M)%M+1,其中x为本卫星编号,本卫星Sax立即发送数据包到下一跳;
本实例中第11颗卫星符合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61
即第11颗卫星Sa11当前时刻与目的地面站GS5建立连接,下一跳地址A1=GS5,第11颗卫星Sa11立即将数据包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62
发送至目的地面站GS5
6.4)地面站GS5收到数据包
Figure BDA0002355922500000163
检测数据包的目的地面站,确定是否接受数据包。
本步骤的具体实现与实施例1的步骤6d)相同。
本发明的效果可通过以下仿真进一步说明:
下面结合仿真针对本发明对网络吞吐量增益的效果做详细的描述。
一、仿真环境搭建
首先,基于本发明提出的传输方法,利用MATLAB计算出不同网络参数下网络所能达到的吞吐能力上界的理论值,以此来评估利用合适的OPNET仿真参数;
接着,利用STK软件构建了500-2000Km轨道高度和轨道卫星数目不同的卫星网络的运动轨迹,并根据卫星的初始化分布,获得了对应的地面站集合;
然后,将STK软件生成的卫星运动轨迹导入到OPNET网络仿真软件中并搭建动态可变的波束,用以建模相邻卫星之间的连接关系和卫星与地面站之间地面固定的时变星地连接关系。
最后,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传输方法,在OPNET网络仿真软件中构建空间信息网络中各个节点的路由协议。
2.仿真内容及结果分析
仿真1,基于上述构建的仿真环境,在卫星轨道高度从500km到2000km,轨道倾角为90度,每轨道卫星数目分别为8颗、11颗、16颗,星地链路传输速率为50Mbps,星间链路传输速率为25Mbps,卫星存储容量为40Gbit,网络中数据包的传输距离为130~135rad之间,任务的时延约束为2400s和250ms的参数下,利用本发明的传输方法和最短路径的传输方法,得到了网络吞吐量的理论值和仿真值,结果如图6。
由图6的结果可知,最短路径算法为了将数据尽快送达目的地面站只利用星间链路传输数据包,因此该方法的网络吞吐量增益只有70Mbps左右,且不随卫星轨道高度和卫星数目发生变化。相对而言,本发明不止在网络吞吐量是明显优于最短路径算法,而且随着卫星高度降低和单轨卫星数目的增加,网络吞吐量明显增加。因此本发明对空间信息网络中时延容忍业务的传输有着明显增益。
仿真2,基于上述构建的仿真环境,在卫星轨道高度为780km和1500km,轨道倾角为90度,每轨道卫星数目分别为9颗、11颗,星地链路传输速率为50Mbps,星间链路传输速率为25Mbps,卫星存储容量为10-40Gbit,网络中数据包的传输距离为130~135rad之间,任务的时延约束为2400s的参数下,利用本发明的传输方法,得到了网络吞吐量的理论值和仿真值,结果如图7。
如图7的仿真结果可知,空间信息网络吞吐量随着卫星存储容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本发明可以精确的得到卫星存储容量,卫星轨道高度与卫星数目之间的线性关系,因此本发明有助于根据时延容忍业务的比例和网络的吞吐量需求重新定义网络参数。例如当Iridium Next星座的星地链路全部用以传输时延容忍业务,本发明下每颗卫星至少需要27Gbit的存储容量。这远小于目前卫星32GB~8TB的存储能力,显示了本发明在未来资源复用的空间信息网络中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两个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面向任务时延约束的低轨卫星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
(1)初始化卫星网络每条轨道上卫星的集合为Sa={Sa1,Sa2,…,San,…,SaM},其中第i颗卫星记为Sai,i∈1,2,…,M,根据同轨道相邻卫星建链的规则,生成空间信息网络中每条轨道上卫星的拓扑关系,实现如下:
(1a)初始化卫星轨道高度为h,设M颗卫星在同一条卫星轨道上均匀分布,且每颗卫星的轨道周期为TL
(1b)初始化每轨道上卫星的排列顺序,即对卫星Sai的两颗相邻卫星分别进行标记:
将Sai移动方向上的第一颗卫星记为Sa(i+M)%M+1
将Sai移动相反方向上的第一颗卫星记为Sa(i+M-2)%M+1
(1c)在任意两颗相邻卫星之间建立全双工的星间链路;
(2)基于(1)生成的卫星网络,计算每条轨道下的地面站位置信息,获得地面站集合GS={GS1,GS2,…,GSn,…,GSM},其中第i个地面站记为GSi,i∈1,2,…,M,在地球表面部署该M个地面站并构建地面固定的时变星地连接关系;实现如下:
(2a)根据初始时刻的M颗卫星在轨道上的位置,获得任意两颗相邻卫星之间的弧的中点的位置;
(2b)将M条弧的中点与地心连线生成M条直线,该M条直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位置作为M个地面站的位置;
(2c)计算卫星与地面站发生同步切换的星地切换周期Ts=TL/M,其中TL为卫星的轨道周期;
(2d)在初始时刻地面站GSi∈GS与卫星Sai∈Sa建立连接,即GS1与Sa1,GS2与Sa2,…,GSi与Sai…,GSM与SaM建立M对全双工星地链路;
(2e)在后续过程中每经过Ts发生一次同步切换,切换的方式如下:
假设切换前GSi与Sai建立连接;
则切换后GSi与Sa(i+M-2)%M+1建立连接;
(3)初始化空间信息网络的网络参数:星间链路传播时延
Figure FDA0003137729720000021
星地链路传播时延
Figure FDA0003137729720000022
星间链路传输速率RSS=25Mbps,星地链路传输速率RSG=50Mbps,星地切换周期Ts=TL/M=6028/11=548s和单星存储容量m=40Gb;初始化每对地面站需要传输的数据包信息,即数据包产生时刻CT、数据包大小pm、源地面站GSi∈GS、目的地面站GSj∈GS,任务时延约束D和数据包传输跳数n=(j+M-i)%M;
(4)根据数据包信息,确定该数据包的传输方式:
(4a)初始化数据包传输过程中的卫星携带时长τc,即初始携带时长τf和整数携带时长kTs的和,其中k为整数携带跳数;
(4b)计算数据包的利用卫星携带和星间链路混合传输的时延约束的上界T1和下界T2
(4c)将任务时延约束D与(4b)中上界T1、下界T2进行比较,得到三种不同的传输方式:
若D≥T1,则数据包全部利用卫星携带传输,
若T2≤D<T1,则数据包利用卫星携带和星间链路混合传输,即先用卫星携带,后用星间链路,
若0<D<T2,则数据包无法在时延约束内完成传输;
(5)根据数据包的传输方式,计算数据包的传输切换时间Tc
(5a)对卫星携带和星间链路混合传输情况的计算:
(5a1)计算其最大整数携带跳数kmax,最大的初始携带时长τfm和初始携带时长τf
Figure FDA0003137729720000023
Figure FDA0003137729720000024
τf=Ts-CT%Ts
其中,将
Figure FDA0003137729720000031
Figure FDA0003137729720000032
化成整数进行取余运算,
将CT和Ts化成整数进行取余运算;
(5a2)将初始携带时长τf和最大初始携带时长τfm进行比较,计算数据包的整数携带跳数k和传输切换时间Tc
若τf<τfm,k=kmax,则
Figure FDA0003137729720000033
若τf≥τfm,k=kmax-1,则
Figure FDA0003137729720000034
(5b)对全部利用卫星携带传输的情况: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3137729720000035
(6)空间信息网络中每个节点根据自身存储和传输切换时间Tc,确定数据包的下一跳和转发模式:
(6a)源地面站根据初始化的数据包信息和(5)的计算结果为每个数据包添加包头信息,即源地面站GSi,目的地面站GSj,下一跳地址A1和传输切换时间Tc
(6b)源地面站计算数据包生成时刻CT与本地面站连接卫星Saf的编号f,将该卫星地址写入数据包头中的下一跳地址A1并立即转发;
(6c)收到数据包的卫星根据读取的传输切换时间Tc,确定自身在数据包传输过程中的任务:
若Tc<0,则收到数据包的卫星用于星间链路传输,执行(6d);
若Tc≥0,则收到数据包的卫星用于卫星携带,执行(6e);
(6d)收到数据包的卫星检测当前时刻CT1是否与数据包的目的地面站GSj建立连接,得到数据包下一跳A1和发送模式:
若收到数据包的卫星在当前时刻CT1与目的地面站GSj建立连接,则A1=GSj,收到数据包的卫星立即发送数据包到下一跳;
若收到数据包的卫星在当前时刻CT1与目的地面站GSj无法建立连接,则A1=Sa(x+M)%M+1,其中x为收到数据包的卫星编号,Sax立即发送数据包到下一跳;
(6e)收到数据包的卫星根据自身存储情况计算该数据包的下一跳和转发模式:
如果收到数据包的卫星存储空间未满,则执行(6f);
如果收到数据包的卫星存储空间已满,则执行(6g);
(6f)收到数据包的卫星检查Tc时刻与目的地面站GSj的连接状态,计算数据包的下一跳和传输模式:
若Tc时刻收到数据包的卫星自身与目的地面站建立连接,则A1=GSj,收到数据包的卫星将在Tc时刻发送数据包到下一跳;
若Tc时刻收到数据包的卫星自身与目的地面站无法建立连接,则A1=Sa(x+M)%M+1,其中x为收到数据包的卫星编号,记录传输切换时间的值Tc为发送时间Tr=Tc,并将传输切换时间改变为Tc=-1,收到数据包的卫星将在Tr时刻发送到下一跳;
(6g)更改传输切换时间的取值Tc=-1,则A1=Sa(x+M)%M+1,其中x为收到数据包的卫星编号,Sax立即发送数据包到下一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4a)中初始化数据包传输过程中的卫星携带时长τc,实现如下:
(4a1)规定数据包的初始携带时长τf为数据包从源地面站GSi到达与GSi连接的卫星后依然停留在GSi通信范围内的时长,即τf=Ts-CT%Ts,其中将CT和Ts化成整数进行取余运算;
(4a2)规定整数携带时长kTs为数据包被卫星携带k个切换时长Ts的时间长度,其中k=0,1,2,…,n;
(4a3)根据初始携带时长τf和整数携带时长kTs,得到初始化的数据包传输过程中的卫星携带时长为τc=τf+kTs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4b)中计算数据包的利用卫星携带和星间链路混合传输的时延约束的上界T1和下界T2,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137729720000051
Figure FDA000313772972000005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6b)中源地面站计算数据包生成时刻CT与本地面站连接卫星Saf的编号f,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137729720000053
其中i为本地面站的编号,TL为卫星的运动周期,且将CT和TL化成整数进行取余运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6d)中收到数据包的卫星检测当前时刻CT1是否与目的地面站GSj建立连接,是假设x为收到数据包的卫星编号,TL为卫星的运动周期,判断下式是否成立:
Figure FDA0003137729720000054
则CT1时刻收到数据包的卫星与目的地面站已建立连接,其中,CT1和TL化成整数进行取余运算;
Figure FDA0003137729720000055
则CT1时刻收到数据包的卫星无法与目的地面站建立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6e)中收到数据包的卫星根据自身存储情况计算该数据包的下一跳和转发模式,实现如下:
(6e1)假设收到数据包卫星的当前时刻存储了p个数据包,其中第i个数据包的大小为pmi
(6e2)根据之前收到的p个数据包的大小
Figure FDA0003137729720000056
和本数据包的大小pm,检测卫星存储空间是否已满:
Figure FDA0003137729720000057
则该卫星存储空间未满;
Figure FDA0003137729720000058
则该卫星存储空间已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6f)中收到数据包的卫星检查Tc时刻与目的地面站GSj的连接状态,是假设x为收到数据包的卫星编号,TL为卫星的轨道周期,判断下式是否成立:
Figure FDA0003137729720000061
则Tc时刻收到数据包的卫星与目的地面站已建立连接;
Figure FDA0003137729720000062
则Tc时刻收到数据包的卫星无法与目的地面站建立连接。
CN202010007698.5A 2020-01-05 2020-01-05 面向任务时延约束的低轨卫星数据传输方法 Active CN1111825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07698.5A CN111182583B (zh) 2020-01-05 2020-01-05 面向任务时延约束的低轨卫星数据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07698.5A CN111182583B (zh) 2020-01-05 2020-01-05 面向任务时延约束的低轨卫星数据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2583A CN111182583A (zh) 2020-05-19
CN111182583B true CN111182583B (zh) 2021-08-20

Family

ID=70657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07698.5A Active CN111182583B (zh) 2020-01-05 2020-01-05 面向任务时延约束的低轨卫星数据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825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7774B (zh) * 2020-07-22 2021-04-2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传播时延的低轨卫星网络星间多址接入方法
CN112019254B (zh) * 2020-08-10 2022-04-15 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低轨卫星网络主动式低时延路由方法
CN113891417B (zh) * 2021-10-25 2023-11-0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路径选择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7716640A (zh) * 2022-07-15 2024-03-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异步通信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801093A (zh) * 2022-10-14 2023-03-14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保证卫星网络端到端确定性时延的路径规划方法
CN115776329A (zh) * 2022-11-17 2023-03-10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星间链路构建方法及系统
CN117858276A (zh) * 2024-03-07 2024-04-09 广东世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单链路切换至双链路的传输链路切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94856B1 (en) * 2014-02-25 2015-07-28 Intelligent Fusion Technology, Inc. Routing method f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4902515A (zh) * 2015-06-08 2015-09-0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负载感知的多层卫星网络路由方法
CN106230719A (zh) * 2016-07-29 2016-12-14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链路剩余时间的leo卫星网络链路切换管理方法
CN106253964A (zh) * 2015-06-09 2016-12-21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低轨卫星星座网络的移动通信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5232B (zh) * 2011-01-20 2013-06-05 大连大学 一种卫星星间链路的链路重构方法
EP3175647B1 (en) * 2014-08-03 2018-12-12 Hughes Network Systems, LLC Centralized ground-based route determination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for software defined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CN104270793A (zh) * 2014-09-18 2015-01-07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卫星协同传输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04683016B (zh) * 2015-03-15 2018-06-2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最小化时延的多层卫星网络最优业务分布路由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94856B1 (en) * 2014-02-25 2015-07-28 Intelligent Fusion Technology, Inc. Routing method f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4902515A (zh) * 2015-06-08 2015-09-0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负载感知的多层卫星网络路由方法
CN106253964A (zh) * 2015-06-09 2016-12-21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低轨卫星星座网络的移动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06230719A (zh) * 2016-07-29 2016-12-14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链路剩余时间的leo卫星网络链路切换管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ynamic Handover in Satellite-Terrestrial Integrated Networks;C.Dai 等;《 2019 IEEE Globecom Workshops》;20191213;全文 *
低轨卫星网络传输路径实时预测仿真;张钰 等;《计算机仿真》;20190630;第36卷(第6期);全文 *
低轨卫星网络星间链路分配策略研究;周泽华;《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I辑)》;2016051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2583A (zh) 2020-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82583B (zh) 面向任务时延约束的低轨卫星数据传输方法
Maltz et al. Lessons from a full-scale multihop wireless ad hoc network testbed
Pan et al. OPSPF: Orbit prediction shortest path first routing for resilient LEO satellite networks
Xie et al. LEO mega-constellations for 6G global coverag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CN106656302B (zh) 面向leo卫星网络的分布式节点自适应路由算法
US707588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information in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11211829A (zh) 一种低轨卫星星间数据无损切换的方法
CN113347678B (zh) 一种5g星座路由分区控制方法
CN106921523B (zh) 一种基于geo/leo卫星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5530679A (zh) 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方法
CN113489525A (zh) 一种用于leo卫星星座的路由方法
CN106452555A (zh) 一种基于中低地球轨道卫星网络的多路径优化算规划方法
CN111162830B (zh) 一种基于轨道预报的星地数据传输路由方法
CN114158106A (zh) 用于卫星网络的分布式路由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3241365A1 (zh) 一种卫星网络路由方法及通信装置
Xia et al. Ground-station based software-defined LEO satellite networks
CN108566614A (zh) 一种面向时延容忍网络的端到端通信方法与系统
CN102761883B (zh) 一种宽带多跳无线通信系统及其无线节点装置
CN113179119B (zh) 天地一体化融合网络系统、消息传输方法和核心网系统
Cello et al. Coldsel: A selection algorithm to mitigate congestion situations over nanosatellite networks
Gruber et al. Ad hoc routing for cellular coverage extension
CN113316191A (zh) 一种基于天地一体化网络的通信方法
CN113676242A (zh) 一种星座星载网络设备管控方法
Dai et al. Heuristic computing methods for contact plan design in the spatial-node-based Internet of Everything
He et al. Towards Reliable Space-Ground Integrated Networks: From System-level Design to Implement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