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82148B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182148B CN111182148B CN201911397404.8A CN201911397404A CN111182148B CN 111182148 B CN111182148 B CN 111182148B CN 201911397404 A CN201911397404 A CN 201911397404A CN 111182148 B CN111182148 B CN 11118214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 component
- audio input
- electronic device
- m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6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selection means, e.g. keys, having functions defined by the mode or the status of the de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8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herein functions are triggered by incoming communication ev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多媒体组件,用于输入和/或输出多媒体信息;第一通信组件,用于以第一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第二通信组件,用于以第二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如果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模式,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组件传输所述多媒体信息;如果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模式,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组件传输所述多媒体信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音频设备只能满足一种使用场景,无法满足用户对设备的多种场景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多媒体组件,用于输入和/或输出多媒体信息;
第一通信组件,用于以第一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
第二通信组件,用于以第二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
如果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模式,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组件传输所述多媒体信息;如果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模式,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组件传输所述多媒体信息。
上述方案中,该电子设备还包括:
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是否满足模式切换条件;
控制组件,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组件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之间切换。
上述方案中,所述多媒体组件具有至少两个,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本体,具有第一多媒体组件;
第二本体,具有第二多媒体组件
所述检测组件,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关系参数;
所述控制组件,还用于根据所述关系参数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之间切换。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通信组件,用于直接和目标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所述第二通信组件,用于和通信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其中,所述通信设备和所述目标设备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通信组件,包括:
第一通信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
第二通信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
所述第一通信件用于和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无线通信,所述第二通信件用于和所述第一通信件进行无线通信。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通信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
上述方案中,所述关系参数表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分离或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多媒体组件,包括:
第一音频输出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多媒体组件,包括:
第二音频输出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端能分离或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多媒体组件,还包括:第一音频输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多媒体组件,包括:第二音频输入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端;
其中,在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端连接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音频输入件采集环境声音;
或者,通过所述第二音频输入件采集第一环境声音,通过所述第一音频输入件采集第二环境声音,其中,传输的所述多媒体信息为所述第一环境声音减去所述第二环境声音的声音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音频输入件和所述第二音频输入件的音频采集方向不同。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多媒体组件,用于输入和/或输出多媒体信息;第一通信组件,用于以第一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第二通信组件,用于以第二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如果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模式,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组件传输所述多媒体信息;如果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模式,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组件传输所述多媒体信息。如此,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能够根据当前所处模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通信组件传输多媒体信息,能够满足用户在不同使用场景下对该电子设备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三;
图4为本申请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四;
图5为本申请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五;
图6为本申请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六。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图1为本申请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多媒体组件101、第一通信组件102和第二通信组件103;其中,至少一个多媒体组件101用于输入和/或输出多媒体信息;第一通信组件102用于以第一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第二通信组件103用于以第二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如果该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模式,该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该第一通信组件102传输该多媒体信息;如果该电子设备处于第二模式,该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该第二通信组件103传输该多媒体信息。
这里,该第一通信组件102和该第二通信组件103是不同类型的通信组件。例如,该第一通信组件102是蓝牙通信组件,第二通信组件103是2.4G无线通信组件。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能够根据当前所处模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通信组件传输多媒体信息,如此,能够满足用户在不同使用场景下对该电子设备的使用需求。
图2为本申请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二,如图2所示,该电子设备还包括:检测组件104和控制组件105;其中,该检测组件104用于检测该电子设备是否满足模式切换条件;该控制组件105用于根据该检测组件104的检测结果,控制该电子设备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这里,该第一模式可以表征该电子设备处于蓝牙通信模式,该第二模式可以表征该电子设备处于2.4G无线通信模式。
具体地,该检测组件104还用于检测该至少一个多媒体组件101的姿态信息,当该姿态信息表征该至少一个多媒体组件101处于设定姿态时,表征该电子设备满足模式切换条件,此时,该控制组件105控制该电子设备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例如,该设定姿态是折叠姿态。当用户将该至少一个多媒体组件的一端向另一端弯折,使该至少一个多媒体组件处于折叠姿态时,表征该电子设备满足模式切换条件,该控制组件105则控制该电子设备从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或者,从第二模式切换到第一模式。
在另一实现方案中,该检测组件104还用于检测该至少一个多媒体组件101的手势信息,当该手势信息与设定手势信息匹配成功时,表征该电子设备满足模式切换条件,此时,该控制组件105控制该电子设备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这里,该设定手势可以是“滑动”、“接触”、“敲击”等等。
例如,当用户用手捂住该至少一个多媒体组件大约2秒时,表征该电子设备满足模式切换条件,该控制组件105则控制该电子设备从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或者,当用户在该至少一个多媒体组件101上来回滑动1次,表征该电子设备满足模式切换条件,该控制组件105则控制该电子设备从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或者,当用户在该至少一个多媒体组件101上敲击两次,表征该电子设备满足模式切换条件,该控制组件105则控制该电子设备从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或者,从第二模式切换到第一模式。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用户通过简单操作就可轻松实现电子设备的模式切换,方便用户使用。
在另一实现方案中,该检测组件104还用于检测该至少一个多媒体组件101的按键触发信息,当确定该按键触发信息是模式切换按键对应的信息时,表征该电子设备满足模式切换条件,此时,该控制组件105控制该电子设备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这里,该按键触发信息对应的按键可以是按压式物理按键,也可以是触控式虚拟按键。
当本申请中的模式切换按键是按压式物理按键时,可以避免用户误触操作。而当该模式切换按键是触控式虚拟按键时,可以提高该按键的使用寿命,不用每次都去用力按压。
图3为本申请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三,如图3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的多媒体组件101具有至少两个,两个多媒体体组件101在图3中分别称为第一多媒体组件101和第二多媒体组件201;具体地,该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本体100,具有第一多媒体组件101;第二本体200,具有第二多媒体组件201。该检测组件104还用于检测该第一本体100和该第二本体200的关系参数,并在检测到该关系参数之后触发控制组件105。该控制组件105还用于根据该关系参数控制该电子设备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切换。
本申请中,第一本体100可以与第二本体200进行物理连接,第一本体100和该第二本体200的关系参数可以表征第一本体100和该第二本体200处于连接状态还是分离状态,检测组件104具体用于检测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的物理连接状态,当检测结果表征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处于物理连接状态时,检测组件104触发控制组件105,控制组件105则根据该连接状态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当检测结果表征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处于分离状态时,检测组件104触发控制组件105,控制组件105根据该分离状态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二模式切换到第一模式。
这里,第一模式可以是2.4G频率通信模式,第二模式可以是蓝牙通信模式。
本申请中,该第一本体100和该第二本体200上还可以设置有磁铁组件(图中未示出),当第一本体100靠近第二本体200时,第一本体100上的磁铁组件可以与第二本体200上的磁铁组件进行吸附,通过第一本体100上的磁铁组件与第二本体200上的磁铁组件吸附可以实现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的物理连接。
这里,当第一本体10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磁铁组件,第二本体20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磁铁组件,且该第一磁铁组件和该第二磁铁组件吸附时,可以使第一本体100的第一端面和第二本体200的第一端面连接。通过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以端面方式连接,可以使得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的总长度达到最大,从而使得第一本体100或第二本体200上靠近用户嘴巴的麦克风更接近用户的嘴巴,能够进一步提高该电子设备和对端设备之间的通话质量。
这里,当第一磁铁组件和第二磁铁组件吸附时,还可以使第一本体100的第一侧面和第二本体200的第一侧面连接。通过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以侧面方式连接,可以增大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的连接稳定性。
这里,第一本体100和\或第二本体200上还可以具有可伸缩组件(图中未示出),在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连接时,通过该可伸缩组件可以加长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的总长度,从而可以使得第一本体100或第二本体200上靠近用户嘴巴的至少一个麦克风更接近用户嘴巴,这样在通过本电子设备与对端设备进行通话时,可以进一步提高通信质量。
这里,该磁铁组件具体可以是霍尔磁铁开关,通过该霍尔磁铁开关的磁场变化可以控制电子设备上第一通信组件102和第二通信组件103的通路导通和关闭。从而控制组件105根据该第一通信组件102和第二通信组件103的通路导通和关闭状态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或者,从第二模式切换到第一模式。
本申请中,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上还可以设置有触点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当第一本体100上的触点传感器和第二本体200上的触点传感器接触时,实现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的物理连接。当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通过触点传感器进行触点连接时,可以导通电子设备上第一通信组件102或第二通信组件103的通路。从而控制组件105根据该第一通信组件102或第二通信组件103的通路导通状态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或者,从第二模式切换到第一模式。
本申请中,当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处于物理连接状态时,该第一本体100还可以相对于第二本体200进行旋转运动,此时,第一本体100和该第二本体200的关系参数可以表征第一本体100相对于该第二本体200的旋转角度,检测组件104具体可以用于检测第一本体100相对于第二本体200的旋转角度,当检测到的旋转角度达到预设角度时触发控制组件105,控制组件105则根据该旋转角度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或者,从第二模式切换到第一模式。
这里,该预设角度可以是180度、90度等等,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本申请中,当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处于物理连接状态时,该第一本体100还可以相对第二本体200进行上下运动,此时,该第一本体100和该第二本体200的关系参数可以表征第一本体100相对第二本体200的运动方向,检测组件104具体还用于检测第一本体100相对第二本体200的运动方向,当检测到的该运动方向是预设方向时触发控制组件105,控制组件105则根据该运动方向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或者,从第二模式切换到第一模式。
这里,该预设方向可以是第一本体100向第二本体200的第一端的方向运动,或者,第一本体100向第二本体200的第二端方向运动。
本申请中,当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处于物理连接状态、且该第一本体100相对第二本体旋转360度时,表征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处于折叠状态,检测组件104具体还用于检测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的折叠状态,当检测到的该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处于折叠状态时,触发控制组件105,控制组件105则根据该折叠状态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或者,从第二模式切换到第一模式。
本申请中,当检测组件104检测到的该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处于分离状态时也可以触发控制组件105,控制组件105则根据该分离状态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二模式切换到第一模式,或者,从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
如此,通过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用户通过简单操作就可轻松实现电子设备的模式切换,方便用户使用。
本申请中,当该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多媒体组件时,每个多媒体组件上均可以包括有一个第一通信组件102;该第一通信组件102可以是蓝牙组件,通过该蓝牙组件可以实现至少两个第一多媒体组件101之间的无线通信。
本申请中,第一通信组件102用于直接和目标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例如,第一通信组件102是蓝牙组件,该目标设备是手机、电脑等终端,第一多媒体组件101和第二多媒体组件201通过第一通信组件102可以直接与目标设备进行蓝牙无线通信,以实现多媒体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本申请中,第二通信组件103用于和通信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其中,通信设备和目标设备连接。
例如,第二通信组件103是2.4G组件,该通信设备可以是与2.4G组件匹配的具有2.4G频率的信号接收器,第一多媒体组件101和第二多媒体组件201物理连接,可以通过2.4G组件与信号接收器进行2.4G频率无线通信,而信号接收器还可以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接口和目标设备(电脑或手机)连接。通过第二通信组件103和信号接收器进行2.4G频率无线连接的方式,可以提高电子设备进行会议通话的质量和信号稳定性。
本申请中,该第一通信组件102包括:第一通信件1021和第二通信件1022,其中,该第一通信件1021可以设置在第一本体100上;第二通信件1022可以设置在第二本体200上,第一通信件1021用于和目标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第二通信件1022用于和第一通信件1021进行无线通信。
这里,该第一通信件1021为第一蓝牙模块和第二通信件1022为第二蓝牙模块。
当第一本体100上的第一通信件1021和目标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第二本体200上的第二通信件1022和第一通信件1021进行无线通信时,该第二通信件1022可以通过该第一通信件1021实现与该目标设备的无线通信。
本申请中,当第一本体100上的第一多媒体组件101通过第一通信件1021与手机蓝牙连接,第二本体200上的第二多媒体组件201通过第二通信件1022与第一通信件1021蓝牙连接时,第一多媒体组件101和第二多媒体组件201可以实现真正的蓝牙左右声道无线分离使用。也就是说,第一多媒体组件101和第二多媒体组件201结合,可以形成实现真正的无线立体声(TWS,True Wireless Stereo)耳机,通过TWS耳机可以为用户提供高保真的音质体验。
本申请中,第一多媒体组件101和第二多媒体组件201结合形成的TWS耳机,不仅可以两个耳机结合工作,还可以两个耳机分别单独工作,互不影响。比如:一副TWS耳机,第一本体100上的第一多媒体组件101通过第一通信件1021连接第一手机,同时,第二本体200上的第二多媒体组件201通过第二通信件1022连接第二手机,互不影响,适用性更强。
本申请中,第二通信组件103设置在第一本体100上或设置在第二本体200上。当第二通信组件103设置于第一本体100上时,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物理连接,可以使第一本体100通过该第二通信组件103与通信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其中,该通信设备通过USB接口与目标设备连接。如此,方便该电子设备与不同设备连接,适用范围广。
具体地,该USB接口可以是C型USB接口,通过C型USB接口可以避免USB正反面插不准的问题。
本申请中,第一多媒体组件101还可以包括:第一音频输出件1011,该第一音频输出件1011可以设置于第一本体100的第一端。第二多媒体组件201还可以包括:第二音频输出件2011,该第二音频输出件2011可以设置于第二本体200的第一端;且第一本体100的第二端和第二本体200的第二端能够分离或连接。
这里,该第一音频输出件1011和第二音频输出件2011均可以是扬声器。
本申请中,假如当用户将第一本体100佩戴于左耳,将第二本体200佩戴于右耳处时,第一本体100的第二端和第二本体200的第二端处于分离状态,此时,该电子设备通过第一通信组件102以蓝牙通信方式与目标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并且第一本体100通过第一音频输出件1011输出声音,第二本体200通过第二音频输出件2011输出声音。
当用户将第一本体100的第二端和第二本体200的第二端连接时,该电子设备通过第二通信组件103以2.4G通信方式与通信设备连接,该通信设备再通过USB接口与目标设备连接。此时,该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第一音频输出件1011输出声音,或者,通过第二音频输出件2011输出声音。
这里,该电子设备通过第一通信组件102以蓝牙通信方式与目标设备进行无线通信时,该电子设备适用于娱乐场景(如听音乐),在该娱乐场景下,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可以组成TWS耳机,从而可以提供高保真的音质体验。
该电子设备通过第二通信组件103以2.4G通信方式与通信设备连接,该通信设备再通过USB接口与目标设备连接时,该电子设备适用于办公场景(如开会),在该办公场景下,该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物理连接可以组成2.4G耳机,从而可以信号提高会议通话质量和稳定性。
本申请中,当第一本体100的第二端和第二本体200的第二端连接时,该第一音频输出件1011或第二音频输出件2011处于关闭状态。通过在第一本体100的第二端和第二本体200的第二端连接时,关闭第一音频输出件1011或第二音频输出件2011,仅通过其中一个音频输出件输出声音,可以降低功耗。
本申请中,当第一本体100的第二端和第二本体200的第二端连接时,该第一音频输出件1011和第二音频输出件2011还可以都处于开启状态。通过在第一本体100的第二端和第二本体200的第二端连接时,开启第一音频输出件1011和第二音频输出件2011,可以提高音频输出质量,从而可以使用户听到更清晰的声音。
本申请中,第一多媒体组件101还可以包括:第一音频输入件1012,第一音频输入件1012可以设置于第一本体100的第一端;第二多媒体组件201还可以包括第二音频输入件2012,第二音频输入件2012可以设置于第二本体200的第一端。其中,在第一本体100的第二端和第二本体200的第二端连接的情况下,可以关闭第一音频输入件1012,并通过该第二音频输入件2012采集环境声音。
这里,通过第二音频输入件2012采集的环境声音包括说话人的声音和周围的环境噪音。
本申请通过在第一本体100的第二端和第二本体200的第二端连接的情况下,仅通过该第二音频输入件2012采集环境声音。可以降低功耗成本,提高多媒体组件的使用时长。
这里,第一音频输入件1012和第二音频输入件2012具体可以麦克风,
本申请中,在第一本体100的第二端和第二本体200的第二端处于连接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第二音频输入件2012采集第一环境声音,通过第一音频输入件1012采集第二环境声音,其中,通过电子设备传输的多媒体信息可以为第一环境声音减去第二环境声音的声音信息。
这里,通过第二音频输入件2012采集第一环境声音可以包括人声和环境噪声,通过第一音频输入件1012采集的第二环境声音也可以包括人声和环境噪声,但是根据第二音频输入件2012和第一音频输入件1012在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物理连接的情况下,距离用户嘴巴的距离不同,使得第一环境声音中的人声和第二环境声音中的人声的信号强度不同。
图4为本申请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四,如图4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其中,第一本体10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音频输入件1001,第一本体10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耳塞1002,且第一音频输入件1001和第一耳塞1002位于第一本体100的同一侧。第二本体20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音频输入件2001,第二本体20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耳塞2002,且第二音频输入件2001和第二耳塞2002位于第二本体200的同一侧。第一本体100的第一端和第二本体200的第一端能够分离和连接。
如图4中使用状态A所示,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可以以分离方式使用,例如,用户将第一本体100的第一耳塞1002放置于左耳,第二本体200的第二耳塞2002放置于右耳时,第一本体100通过第一音频输入件1001采集环境声音,第二本体200通过第二音频输入件2001采集环境声音。
图4中使用状态B和使用状态C是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的两种不同连接方式。如使用状态B所示,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是侧面连接,通过侧面连接,可以增大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的连接牢固性。如使用状态C所示,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是端面连接,通过端面连接可以加长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的总长度,从而使得靠近用户嘴巴的麦克风距离用户嘴巴更近,能够进一步提高通话质量。
如图4中使用状态B所示:如果将第一本体100的第一端侧面和第二本体200的第一端侧面接触,或者,如使用状态C所示,将第一本体100的第一端端面和第二本体200的第一端端面接触,并以第二本体200的第二耳塞2002为入耳耳塞的情况下,关闭第一音频输入件1001,仅开启第二音频输入件2001,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仅通过第二音频输入件2001采集环境声音。这是因为,在使用状态B或使用状态C的情况下,第二本体200上的第二音频输入件2001距离用户嘴巴较近,且采集方向朝向用户嘴巴,第一音频输入件1001距离用户嘴巴较远,且采集方向背向用户嘴巴,因此,通过关闭第一音频输入件1001,仅开启第二音频输入件2001的方式采集环境声音,不仅可以降低电子设备的功耗成本,而且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长。
当然,本申请中当第一本体100的第一端端面和第二本体200的第一端端面接触,或当第一本体100的第一端侧面和第二本体200的第一端侧面接触时,该第一本体100上的第一音频输入件1001和第二本体200上的第二音频输入件2001还可以均处于开启状态,当第一音频输入件1001和第二音频输入件2001均处于开启状态时,第一音频输入件1001和第二音频输入件2001可以形成降噪麦克风。
具体地,在一种降噪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将第二音频输入件2001设置成以采集人声为主,将第一音频输入件1001设置成以采集噪声为主,通过用第二音频输入件2001采集的第一环境声音减去第一音频输入件1001采集的第二环境声音,可以过滤掉第一环境声音中存在的环境噪声,从而可以得到高清晰度的人声信号。如此,大大提高了该电子设备与对端设备的通话质量。
另一种降噪实现方式中,可以在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内分别设置重力传感器,当第一本体100的第一端和第二本体200的第一端接触时,通过重力传感器检测第一耳塞1002和第二耳塞2002重力数据,如果通过该重力数据确定第一耳塞1002位于第二耳塞2002的下方的情况下,确定第二耳塞2002为入耳耳塞,此时,确定第二音频输入件2001距离用户嘴巴最近。从而在通过该电子设备与对端设备进行正常语音通话时,由于第二音频输入件2001距离用户嘴巴最近,所以第二音频输入件2001能够采集到较大的音频信号Va,与此同时,第一音频输入件1001多多少少也会采集到一些语音信号Vb,但语音信号Vb要比语音信号Va小得多,这两个信号输入话筒处理器,其输入端是个差分放大器,也就是把两路信号相减后再放大,于是得到的信号是Vm=Va-Vb。如果在使用环境中有背景噪音,因为音源是远离该电子设备的,所以到达该电子设备的第一音频输入件1013和第二音频输入件1014时,声波的强度几乎是一样的,也就是Va≈Vb,于是对于背景噪音,第一音频输入件1013和第二音频输入件1014虽然是都拾取了,但Vm=Va-Vb≈0,因此,可以只将信号较大的Va减去信号较小的Vb就能将较大信号中的噪声过滤掉,从而可以有效地抵御周边的环境噪声干扰,大大提高正常通话的清晰度。
这里,第一音频输入件1001和第二音频输入件2001均可以是麦克风。
本申请中,第一本体100内还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一音频输入件,第二本体200内也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二音频输入件。具体如图3所示。
图5为本申请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五,如图5所示,该电子设备与图4的电子设备相比,区别在于图5中的第一本体100内设置有两个音频输入件,分别是第一音频输入件1001和第二音频输入件1003,且第一音频输入件1001和第二音频输入件1003的采集方向不同。具体地,第一音频输入件1001与第一耳塞1002位于同一侧,第二音频输入件1003位于第一音频输入件1001的对侧,并且第一音频输入件1001设置于第一本体100的第一端,而第二音频输入件1003设置于第一本体100的第二端。
第二本体200内也设置有两个音频输入件,分别是第三音频输入件2001和第四音频输入件2003,并且第三音频输入件2001和第四音频输入件2003的采集方向不同,具体地,第三音频输入件2001与第二耳塞2002位于同一侧,第四音频输入件2003位于第三音频输入件2001的对侧,并且第三音频输入件2001设置于第二本体200的第一端,而第四音频输入件2003设置于第二本体200的第二端。
如图5中使用状态A所示,当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以分离方式使用时,例如,用户将第一本体100的第一耳塞1002放置于左耳,第二本体200的第二耳塞2002放置于右耳时,第一音频输入件1001和第二音频输入件1003形成第一本体100的降噪麦克风,第一本体100通过第一音频输入件1001采集第一环境声音,通过第二音频输入件1003采集第二环境声音,并用第一环境声音减去第二环境声音得到目标声音,从而实现对第一环境声音中的噪声进行降噪的效果。第三音频输入件2001和第四音频输入件2003形成第二本体200的降噪麦克风,第二本体200通过第三音频输入件2001采集第一环境声音,通过第四音频输入件2003采集第二环境声音,并用第一环境声音减去第二环境声音得到目标声音,从而实现对第一环境声音中的噪声进行降噪的效果。
如图5中使用状态B所示,当第一本体100的第一端侧面和第二本体200的第一端的侧面连接,或者,如图5中使用状态C所示,第一本体100的第一端面和第二本体200的第一端面连接,并以第二本体200的第二耳塞2002为入耳耳塞的情况下,关闭第一音频输入件1001和第三音频输入件2001,仅开启第二音频输入件1003和第四音频输入件2003,此时,第二音频输入件1003和第四音频输入件2003形成该电子设备的降噪麦克风。
在一种降噪的实现方式中,如果将第一本体100的第一端侧面和第二本体200的第一端侧面连接,或将第一本体100的第一端端面和第二本体200的第一端端面连接,并将第二本体200的第二耳塞2002作为入耳耳塞的情况下,可以设置第二音频输入件1003主要以采集人声为主,以第四音频输入件2003主要以采集环境噪声为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音频输入件1003距离用户嘴巴最近,然后用第二音频输入件1003采集的第一环境声音减去第四音频输入件2003采集的第二环境声音,可以对第一环境声音去噪,从而可以提高该电子设备与对端设备之间的通话清晰度。
在另一种降噪的实现方式中,如果将第一本体100的第一端侧面和第二本体200的第一端侧面连接,或者,将第一本体100的第一端端面和第二本体200的第一端端面连接,并将第二本体200的第二耳塞2002作为入耳耳塞的情况下,还可以仅关闭第三音频输入件2001,开启第一音频输入件1001、第二音频输入件1003和第四音频输入件2003,并且,设置第一音频输入件1001和第四音频输入件2003以采集环境噪声为主,设置第二音频输入件1003以采集人声为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音频输入件1003距离用户嘴巴最近,采集到的人声信号较强,第一音频输入件1001和第四音频输入件2003距离用户嘴巴较远,采集到的人声信号较弱,通过用第三音频输入件1003采集的第一环境声音分别减去第一音频输入件1001和第四音频输入件2003采集的第二环境声音,不仅可以实现对第一环境声音进行去噪的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去噪精准度,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该电子设备与对端设备之间的通话清晰度。
如图4所示,当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物理连接的情况下,第一本体100的第一耳塞1002和第二本体200的第二耳塞2002的方向不同、第一音频输入件1001和第二音频输入件2001的音频采集方向不同。
具体地,第一音频输入件1001和第一本体100的第一耳塞1002位于同一方向,第二音频输入件2001和第二本体200的第二耳塞2002位于同一方向,当第一本体100的第一端和第二本体200的第一端连接时,第一耳塞1001和第二耳塞2001的方向相反,第一音频输入件1001和第二音频输入件2001的采集方向相反。
本申请在第一本体100的第一端端面和第二本体200的第一端端面连接,或者,第一本体100的第一端侧面和第二本体200的第一端侧面连接时,通过第一音频输入件1001和第二音频输入件2001的采集方向不同,可以进一步提高该电子设备的降噪效果,使该电子设备与对端设备通话时,提高通话清晰度。而通过第一耳塞1002和第二耳塞2002的设置方向相反,可以避免一个耳塞入耳时另一个耳塞与用户脸部贴合给用户造成的不舒服感,同时也避免耳塞与用户脸部贴合从而降低入耳耳塞的入耳稳定性,从而防止入耳耳塞脱离耳朵。
图6为本申请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六,如图6所示,该电子设备400包括第一耳机401、第二耳机402和通信设备403,其中,第一耳机401和第二耳机402可以分离使用,也可以接触使用。
如使用状态A所示,当第一耳机401和第二耳机402分离使用时,第一耳机401通过自身的蓝牙模块可以与目标设备500进行无线通信连接,第二耳机402通过自身的蓝牙模块可以与第一耳机401无线通信连接,使得第一耳机401和第二耳机402可以形成TWS耳机,通过TWS耳机可以使电子设备实现TWS效果,给用户提供双声道高保真音质体验。
如使用状态B所示,当第一耳机401和第二耳机402吸附连接使用时,第一耳机401和第二耳机402能够形成2.4G耳机,2.4G耳机通过第一耳机401或第二耳机402内的2.4G模块能够与通信设备403进行无线通信连接,通信设备403通过USB接口能够与目标设备500连接。
这里,通信设备403内设置有与2.4G模块匹配的2.4G信号接收器,通过两个耳机组合在一起,变形成为2.4G耳机,能够提高会议通话质量和信号稳定性。
这里,通信设备403具体可以是具有2.4G频率的信号接收器。该目标设备500具体可以是电脑、手机等等计算机终端。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电子设备还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设备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设备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多媒体组件,用于输入和/或输出多媒体信息;
第一通信组件,用于以第一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
第二通信组件,用于以第二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
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是否满足模式切换条件;
控制组件,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组件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切换,其中如果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模式,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组件传输所述多媒体信息;如果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模式,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组件传输所述多媒体信息;
其中,通过检测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关系参数确定是否满足模式切换条件,其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具有第一多媒体组件,所述第二本体具有第二多媒体组件,所述关系参数表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分离或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通信组件,用于直接和目标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所述第二通信组件,用于和通信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其中,所述通信设备和所述目标设备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通信组件,包括:
第一通信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
第二通信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
所述第一通信件用于和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无线通信,所述第二通信件用于和所述第一通信件进行无线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二通信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多媒体组件,包括:
第一音频输出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多媒体组件,包括:
第二音频输出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端能分离或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多媒体组件,还包括:第一音频输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多媒体组件,包括:第二音频输入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端;
其中,在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端连接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音频输入件采集环境声音;
或者,通过所述第二音频输入件采集第一环境声音,通过所述第一音频输入件采集第二环境声音,其中,传输的所述多媒体信息为所述第一环境声音减去所述第二环境声音的声音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音频输入件和所述第二音频输入件的音频采集方向不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97404.8A CN111182148B (zh) | 2019-12-30 | 2019-12-30 | 一种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97404.8A CN111182148B (zh) | 2019-12-30 | 2019-12-30 | 一种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82148A CN111182148A (zh) | 2020-05-19 |
CN111182148B true CN111182148B (zh) | 2022-02-18 |
Family
ID=70655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397404.8A Active CN111182148B (zh) | 2019-12-30 | 2019-12-30 | 一种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182148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60054647A (ko) * | 2014-11-06 | 2016-05-17 | 임상훈 | 분리 조립식 블루투스 무선 헤드셋 |
CN206136197U (zh) * | 2016-08-25 | 2017-04-26 | 深圳市鸿惠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组合式蓝牙耳机 |
CN206452511U (zh) * | 2016-12-21 | 2017-08-29 |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组合式耳机 |
WO2018035938A1 (zh) * | 2016-08-25 | 2018-03-01 | 深圳市鸿惠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组合式蓝牙耳机 |
CN209642920U (zh) * | 2018-11-30 | 2019-11-15 | 陕西烽火宏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环境感知降噪入耳式蓝牙耳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973837B2 (en) * | 2014-06-24 | 2018-05-15 | David W. Carroll | Finger-wearable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9407981B2 (en) * | 2014-10-17 | 2016-08-02 | Apple Inc. | Audio class-compliant charging accessories for wireless headphones and headsets |
CN106937197B (zh) * | 2017-01-25 | 2019-06-25 | 北京国承万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双耳无线耳机及其通信控制方法 |
CN108471638B (zh) * | 2018-02-08 | 2021-04-06 | 深圳魔耳智能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耳机控制方法、装置、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
-
2019
- 2019-12-30 CN CN201911397404.8A patent/CN11118214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60054647A (ko) * | 2014-11-06 | 2016-05-17 | 임상훈 | 분리 조립식 블루투스 무선 헤드셋 |
CN206136197U (zh) * | 2016-08-25 | 2017-04-26 | 深圳市鸿惠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组合式蓝牙耳机 |
WO2018035938A1 (zh) * | 2016-08-25 | 2018-03-01 | 深圳市鸿惠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组合式蓝牙耳机 |
CN206452511U (zh) * | 2016-12-21 | 2017-08-29 |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组合式耳机 |
CN209642920U (zh) * | 2018-11-30 | 2019-11-15 | 陕西烽火宏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环境感知降噪入耳式蓝牙耳机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真无线立体声(TWS)耳机产业;李晋;《办公自动化》;20191115;第2019年卷(第22期);16-19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82148A (zh) | 2020-05-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510112B2 (en) | External microphone array and hearing aid using it | |
TWI647943B (zh) | 用於軟骨傳導聽取裝置之結構 | |
WO2018079576A1 (ja) | 骨伝導ヘッドセット | |
US8447051B2 (en) | Communication headset | |
EP3409023A1 (en) | Multi-function bone conducting headphones | |
EP2779688A1 (en) | In-ear headphones configured to receive and transmit audio signals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 |
CN205622803U (zh) | 一种耳机 | |
CN107071608B (zh) | 降噪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 |
EP3627854B1 (en) | Method for operating a hearing system and hear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hearing devices | |
CN112040383A (zh) | 助听装置 | |
JP2016039632A (ja) | 眼鏡型補聴器 | |
CN109644302A (zh) | 无线耳机系统 | |
WO2014186580A1 (en) | Hearing assistive device and system | |
CN113973249B (zh) | 耳机通话方法及耳机 | |
WO2007017810A2 (en) | A headset, a communication device,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method of operating a headset | |
CN1998264A (zh) | 耳机设备和计算机系统 | |
CN105120390A (zh) | 耳机插座、耳机插头及电子设备 | |
KR101693483B1 (ko) | 헤드셋의 하울링 및 에코 제거 방법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 |
US20150016625A1 (en) | Audio processing device | |
CN115695620A (zh) | 智能眼镜及其控制方法和系统 | |
CN111182148B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CN209787404U (zh) | 一种无线耳机及具有该无线耳机的电子设备 | |
CN116033312B (zh) | 耳机控制方法及耳机 | |
CN213403429U (zh) | 一种耳机 | |
KR101693482B1 (ko) | 하울링 및 에코 제거 기능을 갖는 헤드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