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81207A - 一种分布式锂电池组储能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布式锂电池组储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81207A
CN111181207A CN202010014166.4A CN202010014166A CN111181207A CN 111181207 A CN111181207 A CN 111181207A CN 202010014166 A CN202010014166 A CN 202010014166A CN 111181207 A CN111181207 A CN 1111812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battery pack
direct current
storage control
micro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141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81207B (zh
Inventor
章治国
杜海忠
骆滔
易嘉欣
李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Hongyi Electric Co ltd
Zhang Zhiguo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01416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812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812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12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812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12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02J7/0014Circuits for equalisation of charge between batteries
    • H02J7/0019Circuits for equalisation of charge between batteries using switched or multiplexed charge circu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8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f two or more battery modules
    • B60L58/22Balancing the charge of battery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18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batteries; for 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0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4Balancing the load in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92Energy efficient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system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锂电池组储能系统,包括若干用于并联到直流母线上的储能控制单元;储能控制单元之间通过总线通信进行数据共享;储能控制单元包括由单体锂电池组成的电池组、双向直流变换器、微控制器与状态监测模块;每个微控制器内均配置有独立充电控制程序,所述独立充电控制程序用于根据对应储能控制单元的状态监测数据与直流母线电压UA确定相应储能控制单元的充电模式;每个微控制器内均配置有协同放电控制程序,协同放电控制程序用于根据共享数据与直流母线电压UA确定整体放电模式。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锂电池组储能系统的锂电池可靠性与能量利用率不高的技术问题,能够延长锂电池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分布式锂电池组储能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储能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以及环境、气候等因数影响,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体获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与安全问题成为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因数。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质量轻、自放电率小以及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势,是目前电动汽车最具实用价值的储能方式。
目前单体锂电池的电压及容量都较小,通常都采取多节单体锂电池通过串并方式连接成组以满足不同的电压等级及容量应用需求。但由于生产工艺、使用环境、温度等不同造成单体电池的容量、内阻以及荷电状态的不一致性,导致了在使用过程中电池组的整体性能因受到单体性能的限制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电池组的能量利用率不高,甚至造成个别单体锂电池过充/过放。
通常解决锂电池不一致性的方法是使用均衡技术。被动均衡电路简单、成本低,技术相对成熟,但是能量利用率低且存在热管理问题,一般只适用于低功率均衡的应用场合。主动均衡采用有源开关对有需要的单体电池进行能量均衡,但均衡电路在均衡过程中不可避免造成了功率损失且主动均衡方案系统复杂、成本高等因素限制了主动均衡的发展。为了消除传统锂电池串并方式的弊端,降低系统控制的复杂度,需要设计一种新的电池成组结构,以及一种简单可靠的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锂电池组储能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锂电池组储能系统的电池可靠性与能量利用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布式锂电池组储能系统,包括若干用于并联到直流母线上的储能控制单元;储能控制单元之间通过总线通信进行数据共享;
储能控制单元包括由单体锂电池组成的电池组、双向直流变换器、微控制器以及用于采集储能控制单元的状态监测数据的状态监测模块;电池组通过双向直流变换器从直流母线上获取电能或者输出电能到直流母线上;微控制器通过控制双向直流变换器来切换储能控制单元的充/放电模式;
状态监测模块包括前端状态监测模块与后端状态监测模块;前端状态监测模块接入电池组与双向直流变换器之间,用于采集电池组的状态监测数据;后端状态监测模块接入双向直流变换器与直流母线之间,用于采集双向直流变换器的状态监测数据;
每个微控制器内均配置有独立充电控制程序,所述独立充电控制程序用于根据对应储能控制单元的状态监测数据与直流母线电压UA确定相应储能控制单元的充电模式;
每个微控制器内均配置有协同放电控制程序,所述协同放电控制程序用于根据共享数据与直流母线电压UA确定整体放电模式;共享数据包括负载功率、每个电池组的剩余电量以及每个电池组的额定输出功率。
进一步的,电池组的状态监测数据包括电池组端电压、电池组输出电流与电池组温度;微控制器采用等效电路模型并根据电池组端电压、电池组输出电流与电池组温度对电池组的剩余电量SOC进行计算;电池组端电压与电池组输出电流作为微控制器控制双向直流变换器实现不同充电模式的依据。
进一步的,双向直流变换器的状态监测数据包括双向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双向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电流;
以双向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作为直流母线电压UA;微控制器根据直流母线电压UA作为启动充电或是放电的判据:当直流母线电压UA大于设定母线电压U1时,启动独立充电控制程序;当直流母线电压UA小于等于设定母线电压U1时,启动协同放电控制程序;
双向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与双向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电流作为微控制器控制双向直流变换器实现不同放电模式的依据。
进一步的,独立充电控制程序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char1:获取直流母线电压UA,判断直流母线电压UA是否大于设定母线电压U1,若否,则结束程序;若是,则启动独立充电控制程序,并进入步骤char2;
步骤char2:根据状态监测数据判断储能控制单元是否为故障状态,若是,则储能控制单元退出运行,并结束程序;若否,则进入步骤char3;
步骤char3:判断电池组端电压UB是否小于设定端电压U2,若是,进入步骤char4;若否,进入步骤char5;
步骤char4:微控制器控制双向直流变换器切换至恒流充电模式对电池组进行充电,并回到步骤char3;
步骤char5:微控制器控制双向直流变换器切换至恒压充电模式对电池组进行充电,直到充电完成。
进一步的,协同放电控制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dis1:获取直流母线电压UA,判断直流母线电压UA是否小于等于设定母线电压U1,若否,则结束程序;若是,则启动协同放电控制程序,并进入步骤dis2;
步骤dis2:根据状态监测数据判断储能控制单元是否能够工作,若否,则储能控制单元退出运行,并结束程序;若是,则进入步骤dis3;
步骤dis3:对电池组的剩余电量SOC进行数据共享;计算全部能够工作的储能控制单元的额定输出功率总和,并与负载功率进行比较:若额定输出功率总和能够满足负载功率,则进入步骤dis4;若额定输出功率总和不能够满足负载功率,则进入步骤dis5;
步骤dis4:微控制器控制双向直流变换器切换至直流母线恒压放电模式;
步骤dis5:微控制器控制双向直流变换器切换至恒功率放电模式:全部能够工作的储能控制单元均以额定功率进行输出;
步骤dis6:判断直流母线电压UA是否能够维持在设定母线电压U1;若是,则回到步骤dis5;若否,则进入步骤dis7;
步骤dis7:判断直流母线电压UA的下降程度是否达到第一下降度阈值;若否,则进入步骤dis8;若是,则进入步骤dis9;
步骤dis8:微控制器控制双向直流变换器维持恒功率放电模式,并回到步骤dis7;
步骤dis9:微控制器控制双向直流变换器切换至恒流放电模式:全部能够工作的储能控制单元均以恒定电流输出;
步骤dis10:判断直流母线电压UA的下降程度是否达到第二下降度阈值;若否,则进入步骤dis11;若是,则进入步骤dis12;
步骤dis11:微控制器控制双向直流变换器维持恒流放电模式,并回到步骤dis10;
步骤dis12:微控制器向上位机发送切负荷请求或者控制储能控制单元退出运行。
进一步的,直流母线恒压放电模式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根据负载功率确定所需投入的能够工作的储能控制单元的数量,选出相应数量的能够工作的储能控制单元作为工作模块;
步骤402:除剩余电量SOC最小的工作模块以外,其余工作模块输出额定功率Pn,剩余电量SOC最小的工作模块输出补充功率Pm,补充功率Pm=(Pload-Psum)/N,N表示剩余电量SOC最小的工作模块数量,Pload表示负载功率,Psum表示其余工作模块输出功率总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包括:
1、本发明的分布式锂电池组储能系统中各个储能控制单元能够根据自身情况独立进行充电,避免统一充电导致某些电池组过充电或充电不足,能够延长电池组寿命。然而,在放电时,各个储能控制单元又能协同配合起来去自适应地满足负载功率需求,实现电能资源的优化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同时避免统一放电导致部分电池组过放电,能够延长电池组寿命。
2、不论是在充电还是放电模式下,单个储能控制单元都能在故障时或电量不足时(不能进行放电工作)退出运行,由于各个储能控制单元均并联在直流母线上,因此,单个储能控制单元的退出不会对整体造成影响,未退出的储能控制单元仍然能够正常进行充电或放电,提高了可靠性,系统稳定性高。
3、采用等效电路模型来计算剩余电量SOC,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4、独立充电控制程序中恒流充电与恒压充电可根据端电压进行切换,充电方式灵活,充电效率更高。
5、协同放电控制程序能够根据额定输出功率总和与负载功率之间的平衡关系来确定放电模式,当额定输出功率总和大于等于负载功率,采用直流母线恒压放电模式,直流母线电压稳定,用电设备工作状态稳定。在额定输出功率总和小于负载功率时,优先采用恒功率放电模式,尽量满足负载功率,在此过程中,若直流母线电压偏离程度较大,则切换至恒流放电模式,若直流母线电压偏离程度过大,则切除负荷或退出运行,避免发生故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分布式锂电池组储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储能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工作模块1与工作模块2在直流母线恒压放电模式下的剩余电量仿真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所示,一种分布式锂电池组储能系统,包括若干用于并联到直流母线上的储能控制单元;储能控制单元之间通过总线通信(如CAN总线)进行数据共享。
参考图2所示,储能控制单元包括由单体锂电池组成的电池组、双向直流变换器、微控制器以及用于采集储能控制单元的状态监测数据的状态监测模块;电池组通过双向直流变换器从直流母线上获取电能或者输出电能到直流母线上。微控制器通过控制双向直流变换器来切换储能控制单元的充/放电模式;微控制器通过占空比控制双向直流变换器实现充/放电模式的控制,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电池组由若干性能相近的单体锂电池并联组成:采用分选技术以电池电压、容量、内阻各方面性能相近的单体锂电池用于同一个电池组组装;双向直流变换器可选用隔离型高增益双向直流变换器。
状态监测模块包括前端状态监测模块与后端状态监测模块;前端状态监测模块接入电池组与双向直流变换器之间,用于采集电池组的状态监测数据;后端状态监测模块接入双向直流变换器与直流母线之间,用于采集双向直流变换器的状态监测数据。
每个微控制器内均配置有独立充电控制程序,所述独立充电控制程序用于根据对应储能控制单元的状态监测数据与直流母线电压UA确定相应储能控制单元的充电模式。
每个微控制器内均配置有协同放电控制程序,所述协同放电控制程序用于根据共享数据与直流母线电压UA确定整体放电模式;共享数据包括负载功率、每个电池组的剩余电量以及每个电池组的额定输出功率。
电池组的状态监测数据包括电池组端电压、电池组输出电流与电池组温度;微控制器采用等效电路模型并根据电池组端电压、电池组输出电流与电池组温度对电池组的剩余电量SOC进行计算;电池组端电压与电池组输出电流作为微控制器控制双向直流变换器实现不同充电模式的依据。等效电路模型为现有技术,如采用“锂离子电池建模及其参数辨识方法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陈息坤,孙冬”中的等效电路模型来计算剩余电量SOC。
双向直流变换器的状态监测数据包括双向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双向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电流;
以双向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作为直流母线电压UA;微控制器根据直流母线电压UA作为启动充电或是放电的判据:当直流母线电压UA大于设定母线电压U1时,启动独立充电控制程序;当直流母线电压UA小于等于设定母线电压U1时,启动协同放电控制程序;
双向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与双向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电流作为微控制器控制双向直流变换器实现不同放电模式的依据。
独立充电控制程序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char1:获取直流母线电压UA,判断直流母线电压UA是否大于设定母线电压U1,若否,则结束程序;若是,则启动独立充电控制程序,并进入步骤char2;
步骤char2:根据状态监测数据判断储能控制单元是否为故障状态,若是,则储能控制单元退出运行,并结束程序;若否,则进入步骤char3;
步骤char3:判断电池组端电压UB是否小于设定端电压U2,若是,进入步骤char4;若否,进入步骤char5;
步骤char4:微控制器控制双向直流变换器切换至恒流充电模式对电池组进行充电,并回到步骤char3;
步骤char5:微控制器控制双向直流变换器切换至恒压充电模式对电池组进行充电,直到充电完成。
协同放电控制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dis1:获取直流母线电压UA,判断直流母线电压UA是否小于等于设定母线电压U1,若否,则结束程序;若是,则启动协同放电控制程序,并进入步骤dis2;
步骤dis2:根据状态监测数据判断储能控制单元是否能够工作(电量是否充足与是否故障,电量充足并且没有故障表示能够工作),若否,则储能控制单元退出运行,并结束程序;若是,则进入步骤dis3;
步骤dis3:对电池组的剩余电量SOC进行数据共享;计算全部能够工作的储能控制单元的额定输出功率总和,并与负载功率进行比较:若额定输出功率总和能够满足负载功率,则进入步骤dis4;若额定输出功率总和不能够满足负载功率,则进入步骤dis5;
步骤dis4:微控制器控制双向直流变换器切换至直流母线恒压放电模式;
步骤dis5:微控制器控制双向直流变换器切换至恒功率放电模式:全部能够工作的储能控制单元均以额定功率进行输出;
步骤dis6:判断直流母线电压UA是否能够维持在设定母线电压U1;若是,则回到步骤dis5;若否,则进入步骤dis7;
步骤dis7:判断直流母线电压UA的下降程度是否达到第一下降度阈值;若否,则进入步骤dis8;若是,则进入步骤dis9;
步骤dis8:微控制器控制双向直流变换器维持恒功率放电模式,并回到步骤dis7;
步骤dis9:微控制器控制双向直流变换器切换至恒流放电模式:全部能够工作的储能控制单元均以恒定电流输出;
步骤dis10:判断直流母线电压UA的下降程度是否达到第二下降度阈值;若否,则进入步骤dis11;若是,则进入步骤dis12;
步骤dis11:微控制器控制双向直流变换器维持恒流放电模式,并回到步骤dis10;
步骤dis12:微控制器向上位机发送切负荷请求或者控制储能控制单元退出运行。
直流母线恒压放电模式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根据负载功率确定所需投入的能够工作的储能控制单元的数量,选出相应数量的能够工作的储能控制单元作为工作模块;工作模块的数量为根据负载功率确定所需投入的能够工作的储能控制单元的最小数量,从而能够减少储能控制单元的损耗。未被选中的能够工作的储能控制单元作为备用模块,用于在工作模块故障时投入工作,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步骤402:除剩余电量SOC最小的工作模块以外,其余工作模块输出额定功率Pn,剩余电量SOC最小的工作模块输出补充功率Pm,补充功率Pm=(Pload-Psum)/N,N表示剩余电量SOC最小的工作模块数量,Pload表示负载功率,Psum表示其余工作模块输出功率总和。
双向直流变换器的状态监测数据包括双向直流变换器温度;还包括微控制器中还配置有温度保护程序,当电池组温度或双向直流变换器温度高出相应的温度阈值时,则控制储能控制单元退出运行。
以直流母线电压48V,单体锂电池容量为40Ah,工作电压为2.75V-4.2V,储能模块额定输出功率为100W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当直流母线电压大于设定值50.4V,判断为充电模式,当直流母线电压低于设定值50.4V,判断为放电模式。
对于充电模式:由微控制器依据该模块锂电池组电池特性控制高增益双向直流变换器实现;当锂电池组端电压低于设定值4.2V时,微控制器控制高增益直流双向变换器为恒流模式,恒流充电电流在0.2C至1C之间,电池组端电压随着恒流充电过程逐步升高,当锂电池组端电压等于设定值4.2V时,微控制器控制高增益直流双向变换器为恒压工作模式,随着充电过程的继续,充电电流慢慢减少,当减少到0.01C时,判定充电终止;(不同型号锂电池具体充电倍率以厂家提供信息为准)。
对于放电模式:各控制器获得所有储能模块SOC信息,根据功率需求判定整个电池组工作模式为直流母线恒压工作模式、恒功率模式或恒流工作模式;
对于直流母线恒压工作模式,各控制器判定本模块是否为工作模块,如果不是,则维持母线电压恒定;如果是,控制器依据本模块的SOC确定输出功率,由微控制器控制高增益双向直流变换器实现;如工作模块1与工作模块2判定为工作模块,且工作模块1的SOC大于模块2的SOC,则模块1按最大额定输出功率运行,模块2补足剩余功率需求,当两模块SOC一致后,两模块以相同输出功率运行;图3为两个工作模块且初始SOC值不同的仿真结果图,工作模块1初始SOC值为100%,工作模块2初始SOC值为90%,经过约160s后SOC值相同的仿真波形图:运行一段时间后,工作模块1与工作模块2的剩余电量趋于相同,从而减小了储能控制单元之间的差异。
对于恒功率工作模式,由微控制器控制高增益双向直流变换器实现;所有储能模块进入恒功率模式,所有储能模块以额定功率100W运行,如果功率需求过大,当所有模块进入额定输出功率却无法维持母线电压在设定值时,此时母线电压有所下降,当下降至母线电压设定值2.5%时,进入恒流工作模式;
对于电池组恒流工作模式,所有储能控制单元以恒定电流模式工作,由微控制器控制高增益双向直流变换器实现;若此时母线电压偏离直流母线电压设定值较大,微控制器向上微机发送信息,切除一些不必要负荷。若无法切除负荷,当直流母线电压偏离设定值5%,对于48V直流母线,即直流母线电压低于45.6V时,所有储能控制单元退出运行。
本发明的分布式锂电池组储能系统中各个储能控制单元能够根据自身情况独立进行充电,避免统一充电导致某些电池组过充电或充电不足,能够延长电池组寿命。然而,在放电时,各个储能控制单元又能协同配合起来去自适应地满足负载功率需求,实现电能资源的优化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同时避免统一放电导致部分电池组过放电,能够延长电池组寿命。不论是在充电还是放电模式下,单个储能控制单元都能在故障时或电量不足时(不能进行放电工作)退出运行,由于各个储能控制单元均并联在直流母线上,因此,单个储能控制单元的退出不会对整体造成影响,未退出的储能控制单元仍然能够正常进行充电或放电,提高了可靠性,系统稳定性高。

Claims (10)

1.一种分布式锂电池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用于并联到直流母线上的储能控制单元;储能控制单元之间通过总线通信进行数据共享;
储能控制单元包括由单体锂电池组成的电池组、双向直流变换器、微控制器以及用于采集储能控制单元的状态监测数据的状态监测模块;电池组通过双向直流变换器从直流母线上获取电能或者输出电能到直流母线上;微控制器通过控制双向直流变换器来切换储能控制单元的充/放电模式;
状态监测模块包括前端状态监测模块与后端状态监测模块;前端状态监测模块接入电池组与双向直流变换器之间,用于采集电池组的状态监测数据;后端状态监测模块接入双向直流变换器与直流母线之间,用于采集双向直流变换器的状态监测数据;
每个微控制器内均配置有独立充电控制程序,所述独立充电控制程序用于根据对应储能控制单元的状态监测数据与直流母线电压UA确定相应储能控制单元的充电模式;
每个微控制器内均配置有协同放电控制程序,所述协同放电控制程序用于根据共享数据与直流母线电压UA确定整体放电模式;共享数据包括负载功率、每个电池组的剩余电量以及每个电池组的额定输出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锂电池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电池组的状态监测数据包括电池组端电压、电池组输出电流与电池组温度;微控制器采用等效电路模型并根据电池组端电压、电池组输出电流与电池组温度对电池组的剩余电量SOC进行计算;电池组端电压与电池组输出电流作为微控制器控制双向直流变换器实现不同充电模式的依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锂电池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双向直流变换器的状态监测数据包括双向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双向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电流;
以双向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作为直流母线电压UA;微控制器根据直流母线电压UA作为启动充电或是放电的判据:当直流母线电压UA大于设定母线电压U1时,启动独立充电控制程序;当直流母线电压UA小于等于设定母线电压U1时,启动协同放电控制程序;
双向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与双向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电流作为微控制器控制双向直流变换器实现不同放电模式的依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锂电池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电池组由若干性能相近的单体锂电池并联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锂电池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独立充电控制程序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char1:获取直流母线电压UA,判断直流母线电压UA是否大于设定母线电压U1,若否,则结束程序;若是,则启动独立充电控制程序,并进入步骤char2;
步骤char2:根据状态监测数据判断储能控制单元是否为故障状态,若是,则储能控制单元退出运行,并结束程序;若否,则进入步骤char3;
步骤char3:判断电池组端电压UB是否小于设定端电压U2,若是,进入步骤char4;若否,进入步骤char5;
步骤char4:微控制器控制双向直流变换器切换至恒流充电模式对电池组进行充电,并回到步骤char3;
步骤char5:微控制器控制双向直流变换器切换至恒压充电模式对电池组进行充电,直到充电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锂电池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协同放电控制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dis1:获取直流母线电压UA,判断直流母线电压UA是否小于等于设定母线电压U1,若否,则结束程序;若是,则启动协同放电控制程序,并进入步骤dis2;
步骤dis2:根据状态监测数据判断储能控制单元是否能够工作,若否,则储能控制单元退出运行,并结束程序;若是,则进入步骤dis3;
步骤dis3:对电池组的剩余电量SOC进行数据共享;计算全部能够工作的储能控制单元的额定输出功率总和,并与负载功率进行比较:若额定输出功率总和能够满足负载功率,则进入步骤dis4;若额定输出功率总和不能够满足负载功率,则进入步骤dis5;
步骤dis4:微控制器控制双向直流变换器切换至直流母线恒压放电模式;
步骤dis5:微控制器控制双向直流变换器切换至恒功率放电模式:全部能够工作的储能控制单元均以额定功率进行输出;
步骤dis6:判断直流母线电压UA是否能够维持在设定母线电压U1;若是,则回到步骤dis5;若否,则进入步骤dis7;
步骤dis7:判断直流母线电压UA的下降程度是否达到第一下降度阈值;若否,则进入步骤dis8;若是,则进入步骤dis9;
步骤dis8:微控制器控制双向直流变换器维持恒功率放电模式,并回到步骤dis7;
步骤dis9:微控制器控制双向直流变换器切换至恒流放电模式:全部能够工作的储能控制单元均以恒定电流输出;
步骤dis10:判断直流母线电压UA的下降程度是否达到第二下降度阈值;若否,则进入步骤dis11;若是,则进入步骤dis12;
步骤dis11:微控制器控制双向直流变换器维持恒流放电模式,并回到步骤dis10;
步骤dis12:微控制器向上位机发送切负荷请求或者控制储能控制单元退出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布式锂电池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直流母线恒压放电模式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根据负载功率确定所需投入的能够工作的储能控制单元的数量,选出相应数量的能够工作的储能控制单元作为工作模块;
步骤402:除剩余电量SOC最小的工作模块以外,其余工作模块输出额定功率Pn,剩余电量SOC最小的工作模块输出补充功率Pm,补充功率Pm=(Pload-Psum)/N,N表示剩余电量SOC最小的工作模块数量,Pload表示负载功率,Psum表示其余工作模块输出功率总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布式锂电池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未被选中的能够工作的储能控制单元作为备用模块,用于在工作模块故障时投入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布式锂电池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工作模块的数量为根据负载功率确定所需投入的能够工作的储能控制单元的最小数量。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布式锂电池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双向直流变换器的状态监测数据包括双向直流变换器温度;还包括微控制器中还配置有温度保护程序,当电池组温度或双向直流变换器温度高出相应的温度阈值时,则控制储能控制单元退出运行。
CN202010014166.4A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分布式锂电池组储能系统 Active CN1111812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4166.4A CN111181207B (zh)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分布式锂电池组储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4166.4A CN111181207B (zh)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分布式锂电池组储能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1207A true CN111181207A (zh) 2020-05-19
CN111181207B CN111181207B (zh) 2021-09-21

Family

ID=70623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14166.4A Active CN111181207B (zh)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分布式锂电池组储能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81207B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11256A (zh) * 2020-06-19 2020-09-25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航天器分布式电源系统
CN112186847A (zh) * 2020-09-25 2021-01-05 包头昊明稀土新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储能电源辅助供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12531693A (zh) * 2020-11-27 2021-03-19 深圳市福光动力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直接并联共用的直流侧储能系统
CN113281672A (zh) * 2021-05-12 2021-08-20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检测控制方法、储能变换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44646A (zh) * 2021-07-27 2021-11-12 合肥同智机电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个任务负载与母线之间的电压均衡控制方法
WO2022000473A1 (zh) * 2020-07-03 2022-01-06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充放电均衡控制方法、电池组件及用电系统
CN114024373A (zh) * 2021-10-09 2022-02-08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094674A (zh) * 2021-12-28 2022-02-25 联方云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组并联系统
CN114161994A (zh) * 2021-12-06 2022-03-11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一种基于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寿命提升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4204161A (zh) * 2021-12-13 2022-03-18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禹城市供电公司 一种变电站用新型不间断电源
CN114362521A (zh) * 2022-01-05 2022-04-15 浙江大学 一种宽范围多模式输出的升降压混合电路的控制方法
CN114844030A (zh) * 2022-06-09 2022-08-02 国网湖北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直流微网母线管理方法及能源供给系统
CN114865756A (zh) * 2022-07-11 2022-08-05 浙江大学 一种电池储能系统及控制方法、储能系统、计算机设备
CN115954976A (zh) * 2022-12-29 2023-04-11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多路双向、独立分路控制的电源系统及充放电控制方法
CN117154789A (zh) * 2023-08-22 2023-12-01 华能罗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火电厂用中压直流储能系统
CN117713323A (zh) * 2024-02-05 2024-03-15 西安为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系统、模组级联电池储能系统
WO2024092557A1 (zh) * 2022-11-02 2024-05-10 宁德时代未来能源(上海)研究院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的并网控制方法、单元、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1687A (zh) * 2012-10-12 2013-02-13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混合储能光伏电站的功率调节方法
CN102983589A (zh) * 2012-11-15 2013-03-20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混合储能的电网友好型分布式电源的控制方法
CN103762610A (zh) * 2014-01-07 2014-04-30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基于主从下垂控制的分布式储能系统
CN104993602A (zh) * 2015-06-22 2015-10-21 北京清能世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的储能系统
CN105846511A (zh) * 2016-05-25 2016-08-10 北京泓慧国际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并联储能飞轮阵列均衡控制装置及方法
CN206098603U (zh) * 2016-07-15 2017-04-12 李志行 基于双模全功能电池管理的电源系统
CN106849164A (zh) * 2017-02-17 2017-06-13 中南大学 一种孤岛微电网统一SoC平衡控制方法
CN108092352A (zh) * 2017-11-27 2018-05-29 浙江大学 一种适用于多模块电池模组荷电状态均衡的调制方法
CN108599213A (zh) * 2018-05-04 2018-09-28 上海电力学院 考虑不匹配线阻的多储能独立直流微电网的改进控制方法
CN108649593A (zh) * 2018-06-28 2018-10-12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直流微网中基于荷电状态的多储能单元协调控制方法
CN109390927A (zh) * 2019-01-03 2019-02-26 燕山大学 一种基于soc的无互联通信分布式储能下垂控制方法
CN109687490A (zh) * 2018-12-14 2019-04-26 燕山大学 分布式储能系统的变调节因子soc下垂控制方法
CN109904850A (zh) * 2019-03-04 2019-06-18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分布式储能直流微电网中储能单元的充放电控制方法
CN110071497A (zh) * 2019-05-14 2019-07-3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带储能设备的光伏直流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1687A (zh) * 2012-10-12 2013-02-13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混合储能光伏电站的功率调节方法
CN102983589A (zh) * 2012-11-15 2013-03-20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混合储能的电网友好型分布式电源的控制方法
CN103762610A (zh) * 2014-01-07 2014-04-30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基于主从下垂控制的分布式储能系统
CN104993602A (zh) * 2015-06-22 2015-10-21 北京清能世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的储能系统
CN105846511A (zh) * 2016-05-25 2016-08-10 北京泓慧国际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并联储能飞轮阵列均衡控制装置及方法
CN206098603U (zh) * 2016-07-15 2017-04-12 李志行 基于双模全功能电池管理的电源系统
CN106849164A (zh) * 2017-02-17 2017-06-13 中南大学 一种孤岛微电网统一SoC平衡控制方法
CN108092352A (zh) * 2017-11-27 2018-05-29 浙江大学 一种适用于多模块电池模组荷电状态均衡的调制方法
CN108599213A (zh) * 2018-05-04 2018-09-28 上海电力学院 考虑不匹配线阻的多储能独立直流微电网的改进控制方法
CN108649593A (zh) * 2018-06-28 2018-10-12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直流微网中基于荷电状态的多储能单元协调控制方法
CN109687490A (zh) * 2018-12-14 2019-04-26 燕山大学 分布式储能系统的变调节因子soc下垂控制方法
CN109390927A (zh) * 2019-01-03 2019-02-26 燕山大学 一种基于soc的无互联通信分布式储能下垂控制方法
CN109904850A (zh) * 2019-03-04 2019-06-18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分布式储能直流微电网中储能单元的充放电控制方法
CN110071497A (zh) * 2019-05-14 2019-07-3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带储能设备的光伏直流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11256A (zh) * 2020-06-19 2020-09-25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航天器分布式电源系统
WO2022000473A1 (zh) * 2020-07-03 2022-01-06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充放电均衡控制方法、电池组件及用电系统
CN112186847A (zh) * 2020-09-25 2021-01-05 包头昊明稀土新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储能电源辅助供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12531693A (zh) * 2020-11-27 2021-03-19 深圳市福光动力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直接并联共用的直流侧储能系统
CN112531693B (zh) * 2020-11-27 2022-08-30 深圳市福光动力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直接并联共用的直流侧储能系统
CN113281672A (zh) * 2021-05-12 2021-08-20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检测控制方法、储能变换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81672B (zh) * 2021-05-12 2024-04-12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检测控制方法、储能变换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44646A (zh) * 2021-07-27 2021-11-12 合肥同智机电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个任务负载与母线之间的电压均衡控制方法
CN113644646B (zh) * 2021-07-27 2024-06-04 合肥同智机电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个任务负载与母线之间的电压均衡控制方法
CN114024373A (zh) * 2021-10-09 2022-02-08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161994A (zh) * 2021-12-06 2022-03-11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一种基于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寿命提升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4204161A (zh) * 2021-12-13 2022-03-18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禹城市供电公司 一种变电站用新型不间断电源
CN114094674A (zh) * 2021-12-28 2022-02-25 联方云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组并联系统
CN114362521A (zh) * 2022-01-05 2022-04-15 浙江大学 一种宽范围多模式输出的升降压混合电路的控制方法
CN114362521B (zh) * 2022-01-05 2024-01-05 浙江大学 一种宽范围多模式输出的升降压混合电路的控制方法
CN114844030A (zh) * 2022-06-09 2022-08-02 国网湖北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直流微网母线管理方法及能源供给系统
CN114844030B (zh) * 2022-06-09 2024-04-09 国网湖北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直流微网母线管理方法及能源供给系统
CN114865756A (zh) * 2022-07-11 2022-08-05 浙江大学 一种电池储能系统及控制方法、储能系统、计算机设备
CN114865756B (zh) * 2022-07-11 2022-10-11 浙江大学 一种电池储能系统及控制方法、储能系统、计算机设备
WO2024092557A1 (zh) * 2022-11-02 2024-05-10 宁德时代未来能源(上海)研究院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的并网控制方法、单元、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CN115954976A (zh) * 2022-12-29 2023-04-11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多路双向、独立分路控制的电源系统及充放电控制方法
CN117154789A (zh) * 2023-08-22 2023-12-01 华能罗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火电厂用中压直流储能系统
CN117713323A (zh) * 2024-02-05 2024-03-15 西安为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系统、模组级联电池储能系统
CN117713323B (zh) * 2024-02-05 2024-04-30 西安为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系统、模组级联电池储能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1207B (zh) 2021-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81207B (zh) 一种分布式锂电池组储能系统
US1185525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ries battery charging
CN116529978A (zh) 大型电池管理系统
CN102856612A (zh) 混合动力电源系统
CN111245060A (zh) 基于可控单向导通电路的电池组并机充放电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4977381A (zh) 一种多电池簇并联的储能系统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11029666B (zh) 一种模块化主动均衡电池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CN112265448A (zh) 一种电动车双电池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6691445A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主控休眠状态下的电池均衡控制方法
CN209534757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
CN109649191A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
CN113708449A (zh) 一种卫星蓄电池模块系统
CN116436128B (zh) 一种储能系统的电池簇均衡方法
CN110112807B (zh) 一种储能系统多电池组并联功率分配方法
CN214957032U (zh) 一种可充电分散式控制电池系统
CN109560336B (zh) 一种车载动力电池主动维护方法和系统
CN215552575U (zh) 一种电动车双电池供电系统
CN217307328U (zh) 一种燃油发动机起动电池组及燃油发动机
CN214380255U (zh) 基于电池模组的电池组均衡控制电路
CN103311985A (zh) 非均衡管理光伏锂电储能模组控制器
CN110994707B (zh) 一种含有超级电容器的多电源系统及控制方法
US20240217386A1 (en) Method of hybrid battery electrical energy output distribution control for electric vehicle
Sun Research on Modeling and Control Strategy of Plug in HEV Hybrid Power Supply
CN115863803A (zh) 一种铅酸锂电混用储能控制系统及装置
CN113629800A (zh) 一种电芯级优化电池插箱、储能系统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16

Address after: No. 69, Hongguang Avenue, Banan District, Chongqing 400054 (Huaxi Campus)

Patentee after: Zhang Zhiguo

Address before: No. 69 lijiatuo Chongqing District of Banan City Road 400054 red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16

Address after: 400054 no.73-22, Hongguang Avenue, Banan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Hongyi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69, Hongguang Avenue, Banan District, Chongqing 400054 (Huaxi Campus)

Patentee before: Zhang Zhiguo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