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70222A - 两轮同步转向液压系统及叉车 - Google Patents

两轮同步转向液压系统及叉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70222A
CN111170222A CN202010125409.1A CN202010125409A CN111170222A CN 111170222 A CN111170222 A CN 111170222A CN 202010125409 A CN202010125409 A CN 202010125409A CN 111170222 A CN111170222 A CN 1111702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oil cylinder
steering
cylinder
wheel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2540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奎锋
潘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Pioneer Material Handling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Pioneer Material Handling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Pioneer Material Handling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Pioneer Material Handling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2540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702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70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702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9/00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 B66F9/06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movable, with their loads, on wheels or the like, e.g. fork-lift trucks
    • B66F9/07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F9/07568Steer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1/00Servomotor systems without provision for follow-up action; Circuits therefor
    • F15B11/16Servomotor systems without provision for follow-up action; Circuits therefor with two or more servo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5/00Fluid-actuated devices for displacing a member from one position to another; Gearing associated therewith
    • F15B15/08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or unit
    • F15B15/14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or unit of the straight-cylinder type
    • F15B15/1423Component par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F15B15/1428Cylin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5/00Fluid-actuated devices for displacing a member from one position to another; Gearing associated therewith
    • F15B15/08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or unit
    • F15B15/14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or unit of the straight-cylinder type
    • F15B15/1423Component par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F15B15/1447Pistons; Piston to piston rod assembl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轮同步转向液压系统及叉车,包括第一转向轮机构、第二转向轮机构、第三转向轮机构、油箱,其中所述第一转向轮机构和所述第二转向轮机构位于车架的前端,所述第三转向轮机构位于所述车架的后端,所述第一转向轮机构与第一油缸相连,所述第二转向轮机构与第二油缸相连,所述油箱通过压力阀与所述第一油缸和所述第二油缸相连,当所述第一油缸内的第一活塞到达第一位置时控制所述第一转向轮机构的转向角度,当所述第二油缸内的第二活塞到达第二位置时控制所述第二转向轮机构的转向角度,使所述第一转向轮机构和第二转向轮机构同步转向,所述第三转向轮机构与第三油缸相连,所述第三转向轮机构通过所述第三油缸独立转向。

Description

两轮同步转向液压系统及叉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两个轮子同步转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两轮同步转向液压系统及叉车。
背景技术
目前重型长物料的堆垛和运输依赖于进口品牌的四向或者多向叉车,以及国内一些品牌的侧面式叉车,但是其高昂的价格和售后服务成本使很多企业望而却步,不得不在租赁或者购买更大的土地面积来解决这个难题,使用普通的大吨位平衡重或者内燃侧面叉车,但是这样土地的使用成本就很高了,仓库的利用率也想当的低,污染也严重,其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因此大吨位的电动四向及多向叉车(也可以兼顾小吨位叉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所在,而这种车型里面轮子的同步是关键问题。
两个轮子一起同步转动的液压系统,其转动的传统方法是安装一个牢固的机械部件,比如是横连杆。而用液压缸进行一个轮子的转向,另一个轮子也会跟着转向的情形也是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液压缸也是起连接作用的。但是,如果设备的结构不允许有连杆,在这种情况下,制造商会安装一个单独的液压缸来单独控制每个车轮,同时为了锁定液压系统,两个液压缸通过安装在回路中的一个或多个集流分流阀来工作。
上述系统虽然也可以实现同步转动,但是存在以下缺点:第一,集流分流阀只能在一定工作流量范围内有效工作,在缓慢转向(低流量)和快速转向(高流量)时,效果很差;第二,集流分流阀会使液压系统的油温快速上升,因为泵过来的液压油会强行通过分流器小孔,造成很大的压差和流量损失;第三,集流分流阀对粘度敏感,液压油的粘度随温度而变化,油越热,分流阀的效率就越低,而液压油温度越高,分流阀的效率就越低,当车辆行驶时,如果长时间不转向,车轮就会因油液泄露而转向不同步,轮子角度转向偏差大;第四,所有类型的集流分流阀都会产生压降,从而降低环路效率;第五,当一个车轮转向所需的液压油压力远高于另一个车轮时,集流分流阀将使更多的油流向阻力最小的车轮,这意味着阻力最小的车轮比加载的车轮转得更快;第六,两轮同步的液压系统通过马达旋转,控制器控制比例阀来实现,但是上述方法的成本是油缸转向的5倍以上,其性价比相当的低,影响客户对叉车的选择。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性价比低、成本高、布置繁琐、管路复杂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性价比高、成本低、布置容易、管路简单的两轮同步转向液压系统及叉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两轮同步转向液压系统,包括第一转向轮机构、第二转向轮机构、第三转向轮机构、油箱以及车架,其中所述第一转向轮机构和所述第二转向轮机构位于车架的前端,所述第三转向轮机构位于所述车架的后端,所述第一转向轮机构与第一油缸相连,所述第二转向轮机构与第二油缸相连,所述油箱通过压力阀与所述第一油缸和所述第二油缸相连,当所述第一油缸内的第一活塞到达第一位置时控制所述第一转向轮机构的转向角度,当所述第二油缸内的第二活塞到达第二位置时控制所述第二转向轮机构的转向角度,使所述第一转向轮机构和第二转向轮机构同步转向,所述第三转向轮机构与第三油缸相连,所述第三转向轮机构通过所述第三油缸独立转向。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向轮机构包括第一轮架支撑件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轮架支撑件上的第一前轮,所述第一轮架支撑件安装在所述车架上,并绕第一轴线旋转,其中所述第一轴线是所述第一轮架支撑件的中心线;所述第二转向轮机构包括第二轮架支撑件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二轮架支撑件上的第二前轮,所述第二轮架支撑件安装在所述车架上,并绕第二轴线旋转,其中所述第二轴线是所述第二轮架支撑件的中心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缸的第一活塞杆推动所述第一轮架支撑件上的第一转轴点,使所述第一轮架支撑件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所述第二油缸的第二活塞杆推动所述第二轮架支撑件上的第二转轴点,使所述第二轮架支撑件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缸的第一无杆腔侧经第一管路液压连接到所述第二油缸的第二有杆腔侧形成第一回路,所述第一回路里的液压油经过第二管路选择性的供应到所述第二油缸的第二无杆腔侧,或经由第三管路选择性的供应到所述第一油缸的第一有杆腔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塞杆位于所述第一轮架支撑件的左侧,所述第二活塞杆位于所述第二轮架支撑件的右侧;或所述第一活塞杆位于所述第一轮架支撑件的右侧,所述第二活塞杆位于所述第二轮架支撑件的右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缸的第一有杆腔侧通过第三管路连接到所述第二油缸的第二有杆腔侧,所述第二油缸的第二无杆腔侧通过第二管路连接至所述压力阀的第二油口,所述压力阀的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一油缸的第一无杆腔侧相连,且所述第二油缸的第二活塞杆位于所述第二轮架支撑件的左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油缸的第一无杆腔侧,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油缸的第二无杆腔侧,所述第二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油缸的第二无杆腔侧,所述第三管路连接所述第一油缸的第一有杆腔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转向轮机构包括第三轮架支撑件以及置放在所述第三轮架支撑件上的后轮,所述第三轮架支撑件安装在所述车架上,并绕第三轴线旋转,其中所述第三轴线是所述第三轮架支撑件的中心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缸中设有第一止回校正阀和所述第二止回校正阀,和或所述第二油缸中设有第三止回校正阀和所述第四止回校正阀。
本发明的还提供了一种叉车,包括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两轮同步转向液压系统。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所述的两轮同步转向液压系统及叉车,是通过油缸及液压管路来实现的同步转向系统,性价比高、成本低、布置容易、管路也简单,并且能够实现我们需要的同步转向;而且无需机械连杆(如横拉杆)或集流分流器或者比例控制系统,即可实现可操纵车轮的同步。此外,如果一个车轮很容易转动,剩余的压力会自动转移到另一个车轮上。从而在需要的地方提供能量,同时保持系统同步。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叉车车轮向外侧相对转动的示意图;
图1b是图1a的局部放大图;
图2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叉车车轮向内侧相对转动的示意图;
图2b是图2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车轮沿第一方向转动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车轮沿第二方向转动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车轮沿第一方向转动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车轮沿第二方向转动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车轮沿第一方向转动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车轮沿第二方向转动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叉车的俯视平面图;
图10是本发明叉车前进、后退行驶模式的平面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0-油箱,20-车架,31-第一油缸,31A-第一活塞,31B-第一活塞杆,31C-第一无杆腔侧,31D-第一有杆腔侧,32-第二油缸,32A-第二活塞,32B-第二活塞杆,32C-第二无杆腔侧,32D-第二有杆腔侧,32E-第一止回校正阀,32F-第二止回校正阀,33-第三油缸,40-压力阀,51A-第一轮架支撑件,51B-第二轮架支撑件,51C-第三轮架支撑件,52A-第一前轮,52B-第二前轮,52C-后轮,53A-第一轴线,53B-第二轴线,53C-第三轴线,54A-第一转轴点,54B-第二转轴点,61-第一管路,62-第二管路,63-第三管路,70-方向盘,80-泵。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a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两轮同步转向液压系统,包括第一转向轮机构、第二转向轮机构、第三转向轮机构、油箱10以及车架20,其中所述第一转向轮机构和所述第二转向轮机构位于车架20的前端,所述第三转向轮机构位于所述车架20的后端,所述第一转向轮机构与第一油缸31相连,所述第二转向轮机构与第二油缸32相连,所述油箱10通过压力阀40与所述第一油缸31和所述第二油缸32相连,当所述第一油缸31内的第一活塞31A到达第一位置时控制所述第一转向轮机构的转向角度,当所述第二油缸32内的第二活塞32A到达第二位置时控制所述第二转向轮机构的转向角度,使所述第一转向轮机构和第二转向轮机构同步转向,所述第三转向轮机构与第三油缸33相连,所述第三转向轮机构通过所述第三油缸33独立转向。
本实施例所述两轮同步转向液压系统,包括第一转向轮机构、第二转向轮机构、第三转向轮机构、油箱10、车架20,其中所述第一转向轮机构和所述第二转向轮机构位于车架20的前端,所述第三转向轮机构位于所述车架20的后端,所述第一转向轮机构与第一油缸31相连,所述第二转向轮机构与第二油缸32相连,从而有利于所述第一转向轮机构和所述第二转向轮机构分别由所述第一油缸31和所述第二油缸32同步转向,所述油箱10通过压力阀40与所述第一油缸31和所述第二油缸32相连,从而可以控制所述油箱10内的液压油根据需要供给至所述第一油缸31或所述第二油缸32,当所述第一油缸31内的第一活塞31A到达第一位置时控制所述第一转向轮机构的转向角度,当所述第二油缸32内的第二活塞32A到达第二位置时控制所述第二转向轮机构的转向角度,使所述第一转向轮机构和第二转向轮机构同步转向,所述第三转向轮机构与第三油缸33相连,所述第三转向轮机构通过所述第三油缸33独立转向,本申请由于无需机械连杆(如横拉杆)或集流分流器或者比例控制系统,就可实现可操纵车轮的同步;而且,性价比高、成本低、布置容易、管路也简单;此外,若其中任意一个车轮转动,剩余的压力会自动转移到另一个车轮上,从而在需要的地方提供能量,同时保持系统同步。
下面详细说明如何实现可操纵车轮的同步: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a所示,所述第一转向轮机构包括第一轮架支撑件51A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轮架支撑件51A上的第一前轮52A,所述第一轮架支撑件51A安装在所述车架20上,并绕第一轴线53A旋转,其中所述第一轴线53A是所述第一轮架支撑件51A的中心线,从而有利于实现所述第一前轮52A绕所述第一轴线53A旋转;所述第二转向轮机构包括第二轮架支撑件51B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二轮架支撑件51B上的第二前轮52B,所述第二轮架支撑件51B安装在所述车架20上,并绕第二轴线53B旋转,其中所述第二轴线53B是所述第二轮架支撑件51B的中心线,从而有利于实现所述第二前轮52B绕所述第二轴线53B旋转。
所述第三转向轮机构包括第三轮架支撑件51C以及置放在所述第三轮架支撑件51C上的后轮52C,所述第三轮架支撑件51C安装在所述车架20上,并绕第三轴线53C旋转,其中所述第三轴线53C是所述第三轮架支撑件51C的中心线,,从而有利于实现所述后轮52C绕所述第三轴线53C旋转。所述第三轴线53C所在的位置点与所述第一轴线53A所在的位置点和所述第二轴线53B所在的位置点围成的图形大致呈等腰三角形。由于所述后轮52C的操作和控制可以是常规的,因此不再作进一步的描述。
所述第一油缸31的第一活塞杆31B推动所述第一轮架支撑件51A上的第一转轴点54A,使所述第一轮架支撑件51A绕所述第一轴线53A旋转,从而可以实现所述第一前轮52A绕所述第一轴线53A旋转;所述第二油缸32的第二活塞杆32B推动所述第二轮架支撑件51B上的第二转轴点54B,使所述第二轮架支撑件51B绕所述第二轴线53B旋转,从而可以实现所述第二前轮52B绕所述第二轴线53B旋转。
所述第一油缸31的第一活塞杆31B位于所述第一轮架支撑件51A的左侧,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前轮52A的顺时针旋转,所述第二油缸32的第二活塞杆32B位于所述第二轮架支撑件51B的右侧,从而实现所述第二前轮52B的逆时针旋转。
所述第一油缸31的第一无杆腔侧31C经第一管路61液压连接到所述第二油缸32的第二有杆腔侧32D形成第一回路,在加压条件下,所述第一回路里的液压油经过第二管路62选择性的供应到所述第二油缸32的第二无杆腔侧32C,或经由第三管路63选择性的供应到所述第一油缸31的第一有杆腔侧31D。此时由所述第一油缸31的第一无杆腔侧31C、第一管路61以及所述第二油缸32的第二有杆腔侧32D形成的第二回路中的油称为同步油。如图9和图10所示,当所述车架20上的方向盘70以常规方式操作的所述压力阀40确定是将液压油供应到所述第二管路62还是所述第一管路61,而所述液压油是通过泵80从所述油箱10泵送到所述压力阀40的。
所述第二有杆腔侧32D里可用的总油量基本上等于所述第一无杆腔侧31C里的可用的总油量。然而由于每个油缸的行程可以不同,并且所述第二油缸32的第二有杆腔侧32D的工作表面积在工作时可以与所述第一油缸31的第一无杆腔侧31C工作的表面积不同。
在操作时,当所述方向盘70动作所述使所述压力阀40的压力油通过所述第二管路62进入到所述第二油缸32时,所述第二油缸32伸出,这使所述第二轮架支撑件51B如箭头那样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使所述第二前轮52B也逆时针旋转,同时随着所述第二油缸32的伸出,同步油被排出,所述第二油缸32的第二有杆腔侧32D的液压油通过所述第一管路61进入所述第一油缸31的第一无杆腔侧31C,而液压油从所述第一油缸31的第一有杆腔侧31D通过所述第三管路63进入所述压力阀40,排到所述油箱10里面,这使得所述第一油缸31的第一活塞杆31B同步伸出,因此所述第一油缸31又使所述第一轮架支撑架51A如箭头所示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第一前轮52A也顺时针旋转。因此,所述第一前轮52A和所述第二前轮52B同步的彼此相对转动。此时所述第二油缸32作为主缸,所述第一油缸31作为从缸。因此每个车轮的转动角度取决于活塞在相应油缸中的位置,也取决于油量经过所述第二管路62进入所述第二油缸32的第二无杆腔侧32C。
如图2a所示,当所述方向盘70的位置造成所述压力阀40中向所述第三管路63施加压力油时,所述第一油缸31缩回,这使得所述第一轮架支撑件51A如箭头所示的逆时针旋转,从而使所述第一前轮52A也逆时针旋转,同时随着所述第一油缸31的缩回,同步油经由所述第一管路61从所述第一油缸31的第一无杆腔侧31C被驱动到所述第二油缸32的第二有杆腔侧32D中,同时所述第二油缸32中第二无杆腔侧32C里的液压油被排出,经由所述压力阀40将第二油缸32中的油排出到所述油箱10中,这导致所述第二油缸32中的第二活塞杆32B与所述第一油缸31同步的缩回,继而使得所述第二轮架支撑件51B沿箭头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使得所述第二前轮52B也顺时针转动。因此所述第一前轮52A和所述第二前轮52B同步的远离,所述第一油缸31作为主缸,所述第二油缸32作为从缸。如前所述,每个车轮转过的角度由油缸中活塞杆伸出的位置决定,也是由经由所述第三管路63供给所述第一油缸31的第一有杆腔侧31D的油量来决定。
这种布置使所述叉车能够操作在侧向行驶的模式下,如图7所示,在侧向行驶的模式下,所述后轮52C可以固定在所示的方向,并且车辆可以沿着轮胎示意性指示的弧线转向。根据所述第一前轮52A和所述第二前轮52B的设置来跟踪轨道C和轨道D,从而可以使叉车向内也可以向外运动。
另外,若所述第一油缸31和所述第二油缸32的尺寸不正确或者内部允许少量的泄露,则在其中所述第二油缸32的第二活塞32A中安装了两个止回校正阀。具体地,所述第二油缸32的第二活塞32A中设有第一止回校正阀32E和第二止回校正阀32F。如果所述第一油缸31完全伸出之前所述第二油缸32已经完全伸出,则安装在所述第二油缸32中的第二活塞32A中的第一止回阀32E接着将所述第二活塞32A推离缸座,如图1b所示,这样可以使液压油流过所述第二油缸32的第二无杆腔侧32C进入所述第一油缸31和所述第二油缸32之间同步回路,其中所述同步回路是指由所述第二有杆腔侧32D、第一管路61以及第一无杆腔侧31C形成,直到所述第一油缸31完全伸出。类似的,若所述第一油缸31完全缩回之前所述第二油缸32已经完全缩回,如图2b所示,则所述第二止回校正阀32F接着将所述第一活塞31A推回缸座,如图2a所示,这允许多余的同步油可自由流过所述第一活塞31A,直到所述第一油缸31完全缩回为止,它一直沿着图2a所示的第二管路62出来。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作出的改进,其中,本实施例所述的两轮同步转向液压系统,其设置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所述第一油缸31的第一活塞杆31B位于所述第一轮架支撑件51A的右侧,所述第二油缸32的第二活塞杆32B也位于所述第二轮架支撑件51B的右侧,这意味着所述第一前轮52A和所述第二前轮52B将沿相同方向而不是相反方向旋转。因此,图3显示了所述第一前轮52A和所述第二前轮52B的位置方向。当压力油经过第二管路62时,所述第二油缸32沿逆时针方向同步的转动,所述第一前轮52A和所述第二前轮52B都沿逆时针方向同步的转动。而图4所示当有压力油经过所述第三管路63时,所述第一前轮52A和所述第二前轮52B都沿顺时针方向同步的转动。这种布置模式允许叉车既可以在侧向行驶模式下工作,也可以如图10所示在常规的前进、后退驾驶模式下工作。如图10所示,在前进、后退的模式下,所述第一前轮52A和所述第二前轮52B可以固定在如图所示的方向,可以使用所述后轮52C操纵车辆。
实施例三
请参考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作出的改进,其中,本实施例所述的两轮同步转向液压系统,其设置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所述第一油缸31的第一有杆腔侧31D通过第三管路63连接到所述第二油缸32的第二有杆腔侧32D,所述第二油缸32的第二无杆腔侧32C通过所述第二管路62连接至所述压力阀40的第二油口,所述压力阀40的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一油缸31的第一无杆腔侧31C相连,且所述第二油缸32的第二活塞杆32B位于所述第二轮架支撑件51B的左侧。
具体地,所述第一油缸31的第一有杆腔侧31D通过所述第三管路63连接到所述第二油缸32的第二有杆腔侧32B中,而不是第二无杆腔侧32C,因此同步油包括在所述第一油缸31的第一有杆腔侧31D、第三管路63、第二油缸的第二有杆腔侧32D中)。因为所述第一管路61连接到所述第一油缸31的第一无杆腔侧31C,而不是第一有杆腔侧31D,并且所述第二油缸32的第二活塞杆32B在所述第二轮架支撑件51B的左侧,所述第二轮架支撑件51B在所述第二转轴点54B的右侧,因此当压力油施加到所述第一管路61时,所述第一油缸31将伸出,而所述第二油缸32将缩回,如图5所示,此时所述第一前轮52A顺时针旋转,所述第二前轮52B逆时针旋转。相反,当压力油施加到所述第二管路62时,所述第二油缸32将伸出,而所述第一油缸31将缩回,这使所述第一前轮52A逆时针旋转,所述第二前轮52B顺时针旋转,如图6所示。
实施例四
请参考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作出的改进,其中,本实施例所述的两轮同步转向液压系统,其设置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所述第一管路6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油缸31的第一无杆腔侧31C,所述第一管路3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油缸32的第二无杆腔侧32C,所述第二管路62连接所述第二油缸32的第二无杆腔侧32C,所述第三管路63连接所述第一油缸31的第一有杆腔侧31D。
具体地,所述第一管路61连接所述第一油缸31的第一无杆腔侧31C,所述第一管路6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油缸32的第二无杆腔侧32C,则同步油包含在所述第一无杆腔侧31C、第一管路61、第二无杆腔侧32C中,所述第三管路63和所述第二管路62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有杆腔侧31D和第二有杆腔侧32D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压力油从所述第二管路62进入时,所述第二油缸32缩回,所述第一油缸31伸出,这使得所述第一前轮52A顺时针旋转,所述第二前轮52B逆时针旋转,如图7所示;相反,如果压力油从所述第三管路63进入时,所述第一油缸31缩回,所述第二油缸32伸出,这使得所述第一前轮52A逆时针旋转,所述第二前轮52B顺时针旋转,如图8所示。
在所有的实施例中,如果没有要求,两个车轮不需要通过相同的角度转向,并且止回阀可以安装在任何一个油缸中,也可以同时安装在两个油缸中。具体地,所述第一油缸31中设有第三止回校正阀和所述第四止回校正阀;所述第二油缸32中设有第一止回校正阀32E和所述第二止回校正阀32F。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叉车,所述叉车包括上述所述的两轮同步转向液压系统。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两轮同步转向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向轮机构、第二转向轮机构、第三转向轮机构、油箱以及车架,其中所述第一转向轮机构和所述第二转向轮机构位于车架的前端,所述第三转向轮机构位于所述车架的后端,所述第一转向轮机构与第一油缸相连,所述第二转向轮机构与第二油缸相连,所述油箱通过压力阀与所述第一油缸和所述第二油缸相连,当所述第一油缸内的第一活塞到达第一位置时控制所述第一转向轮机构的转向角度,当所述第二油缸内的第二活塞到达第二位置时控制所述第二转向轮机构的转向角度,使所述第一转向轮机构和第二转向轮机构同步转向,所述第三转向轮机构与第三油缸相连,所述第三转向轮机构通过所述第三油缸独立转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同步转向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轮机构包括第一轮架支撑件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轮架支撑件上的第一前轮,所述第一轮架支撑件安装在所述车架上,并绕第一轴线旋转,其中所述第一轴线是所述第一轮架支撑件的中心线;所述第二转向轮机构包括第二轮架支撑件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二轮架支撑件上的第二前轮,所述第二轮架支撑件安装在所述车架上,并绕第二轴线旋转,其中所述第二轴线是所述第二轮架支撑件的中心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轮同步转向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缸的第一活塞杆推动所述第一轮架支撑件上的第一转轴点,使所述第一轮架支撑件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所述第二油缸的第二活塞杆推动所述第二轮架支撑件上的第二转轴点,使所述第二轮架支撑件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轮同步转向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缸的第一无杆腔侧经第一管路液压连接到所述第二油缸的第二有杆腔侧形成第一回路,所述第一回路里的液压油经过第二管路选择性的供应到所述第二油缸的第二无杆腔侧,或经由第三管路选择性的供应到所述第一油缸的第一有杆腔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轮同步转向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杆位于所述第一轮架支撑件的左侧,所述第二活塞杆位于所述第二轮架支撑件的右侧;或所述第一活塞杆位于所述第一轮架支撑件的右侧,所述第二活塞杆位于所述第二轮架支撑件的右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轮同步转向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缸的第一有杆腔侧通过第三管路连接到所述第二油缸的第二有杆腔侧,所述第二油缸的第二无杆腔侧通过第二管路连接至所述压力阀的第二油口,所述压力阀的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一油缸的第一无杆腔侧相连,且所述第二油缸的第二活塞杆位于所述第二轮架支撑件的左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轮同步转向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油缸的第一无杆腔侧,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油缸的第二无杆腔侧,所述第二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油缸的第二无杆腔侧,所述第三管路连接所述第一油缸的第一有杆腔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同步转向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向轮机构包括第三轮架支撑件以及置放在所述第三轮架支撑件上的后轮,所述第三轮架支撑件安装在所述车架上,并绕第三轴线旋转,其中所述第三轴线是所述第三轮架支撑件的中心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同步转向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缸中设有第一止回校正阀和所述第二止回校正阀,和或所述第二油缸中设有第三止回校正阀和所述第四止回校正阀。
10.一种叉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两轮同步转向液压系统。
CN202010125409.1A 2020-02-27 2020-02-27 两轮同步转向液压系统及叉车 Pending CN1111702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5409.1A CN111170222A (zh) 2020-02-27 2020-02-27 两轮同步转向液压系统及叉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5409.1A CN111170222A (zh) 2020-02-27 2020-02-27 两轮同步转向液压系统及叉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70222A true CN111170222A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20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25409.1A Pending CN111170222A (zh) 2020-02-27 2020-02-27 两轮同步转向液压系统及叉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7022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38831A (zh) * 2021-04-12 2021-06-11 合肥搬易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前轮同步转动液压系统及其叉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38831A (zh) * 2021-04-12 2021-06-11 合肥搬易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前轮同步转动液压系统及其叉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88004B1 (en) Hydrailc vehicle steering system
CN107856732B (zh) 用于多模式控制的电液转向液压系统
CN102351005B (zh) 多模式转向液压控制系统及应用该系统的轮式起重机
CN212315452U (zh) 两轮同步转向液压系统及叉车
CN111170222A (zh) 两轮同步转向液压系统及叉车
EP1820715A1 (en) Multi-axle vehicle
AU2010267029B2 (en) Transport vehicle
US20070096551A1 (en) Propulsion system for a work vehicle having a single drive pump and differential capability
CN210478812U (zh) 一种双转向器整体式支架搬运车
CN211519640U (zh) 液压转向系统、底盘以及工程车辆
CN202669477U (zh) 一种多轴线自行式液压载重车多泵驱动闭式液压回路
CN107879290A (zh) 一种多向叉车前轮转向的放大机构
CN207645736U (zh) 一种多向叉车前轮转向的放大机构
US4417633A (en) Hydraulic system for preventing leak down of hydraulic implements
CN107176204B (zh) 液压轮毂马达辅助差动助力转向系统
US9744989B1 (en) Control system for steering a rear caster wheel
CN106240634A (zh) 铰接式双向驾驶车辆全液压转向系统
US3028925A (en) Fluid steering system for vehicles
RU2615804C1 (ru) Система рулевого управления двухзвенной гусеничной машины
JP2916194B2 (ja) 高所作業車の操向機構
WO2001012493A1 (en) Synchronised steering mechanism
JPH082030Y2 (ja) 全輪操舵車の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機構
CN215922320U (zh) 转向系统及作业车辆
JPH1192094A (ja) 走行用油圧回路
JP3249105B2 (ja) 横行システムを持った作業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Pan Xiaojun

Inventor before: Chen Kuifeng

Inventor before: Pan Xiaoju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