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63446B - 通信设备、系统及交互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设备、系统及交互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63446B
CN111163446B CN201911318121.XA CN201911318121A CN111163446B CN 111163446 B CN111163446 B CN 111163446B CN 201911318121 A CN201911318121 A CN 201911318121A CN 111163446 B CN111163446 B CN 1111634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fi
module
information
bluetooth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1812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63446A (zh
Inventor
李�浩
余庆华
王泷
郝速志
徐彦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1812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634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63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634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634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634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信设备、系统及交互方法,通信设备包括:第一WiFi模块;以及,第一蓝牙模块,用于通过蓝牙链路发送WiFi信息至接收端通信设备的第二蓝牙模块,WiFi信息用于携带第一WiFi模块的信息或控制接收端通信设备的第二WiFi模块的信息。本发明通过通信设备的蓝牙链路传递WiFi信息来保持与另一端的WiFi模块的连接,大大降低了设备间信息传输的功耗,通过蓝牙链路传输的信息控制WiFi间的信息传输,改善了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另一方面,由于蓝牙自身的调频特性,增强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而避免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易被侦听的缺陷。

Description

通信设备、系统及交互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设备、系统及交互方法。
背景技术
WiFi(无线网络)和Bluetooth(蓝牙)技术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无线连接技术,WiFi具有高速率,高延迟,高功耗等特点。BT适用于低速率,低延迟,低功耗场景。这两种技术虽然已经可以集成在同一个无线通信芯片中,但在建立了WiFi、BT双连接的两个设备间,WiFi和BT连接仍旧独立存在。
WiFi连接大部分场景是跑在infrastructure模式(通过AP互连工作模式),即一个AP(接入点),另一个或多个客户端作为STA(工作站或站点),AP与STA通过WiFi链路交互数据来保持两者之间的连接,而通过WiFi链路交互数据,容易使交互的数据包或管理帧出现延迟率高、功耗大以及易被侦听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AP与STA通过WiFi链路交互数据来保持两者之间的连接而导致的高延迟,高功耗及低安全性的缺陷,提供一种通信设备、系统及交互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第一WiFi模块;以及,
第一蓝牙模块,用于通过蓝牙链路发送WiFi信息至接收端通信设备的第二蓝牙模块,所述WiFi信息用于携带所述第一WiFi模块的信息或控制所述接收端通信设备的第二WiFi模块的信息。
较佳地,当所述WiFi信息用于控制第二WiFi模块的信息时,所述WiFi信息包括WiFi信道更换信息,所述第二WiFi模块与所述第一WiFi模块处于同一无线局域网,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二WiFi模块切换WiFi信道。
较佳地,所述第一蓝牙模块单次发送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所述第一WiFi模块在所述第一蓝牙模块单次发送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完毕后切换WiFi信道;
和/或,
所述第一蓝牙模块在所述第二WiFi模块处于休眠状态时通过蓝牙链路发送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至所述第二蓝牙模块。
和/或,
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由所述第一WiFi模块产生并传输至所述第一蓝牙模块;或,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携带于WiFi帧中,所述WiFi帧由所述第一WiFi模块产生并传输至所述第一蓝牙模块,所述第一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发送所述WiFi帧至所述第二蓝牙模块;
和/或,
所述通信设备用作WiFi接入点,所述接收端通信设备用作WiFi工作站。
较佳地,当所述WiFi信息用于携带所述第一WiFi模块的信息时,所述WiFi信息包括连接保持信号,所述第一蓝牙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WiFi模块处于休眠状态时通过蓝牙链路发送所述连接保持信号至所述第二蓝牙模块,所述连接保持信号用于使所述第一WiFi模块与所述第二WiFi模块保持连接,
较佳地,当所述WiFi信息用于携带控制所述第二WiFi模块的信息时,所述WiFi信息包括唤醒信号,所述唤醒信号用于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所述第二WiFi模块。
较佳地,在所述第一WiFi模块处于休眠状态时,所述第一WiFi模块的硬件电路处于关闭状态;
和/或,
所述连接保持信号为WiFi帧或WiFi帧中的部分信息,和/或,所述通信设备为WiFi接入点或WiFi工作站;
较佳地,所述唤醒信号由所述第一WiFi模块产生并传输至所述第一蓝牙模块;
和/或,所述第一WiFi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二WiFi模块被唤醒后,恢复与所述第二WiFi模块的交互。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第二WiFi模块;以及,
第二蓝牙模块,用于通过蓝牙链路接收WiFi信息,所述WiFi信息用于携带发送所述WiFi信息的发送端通信设备的第一WiFi模块的信息或控制所述第二WiFi模块的信息。
较佳地,当所述WiFi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WiFi模块的信息时,所述WiFi信息包括WiFi信道更换信息,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二WiFi模块切换WiFi信道。
较佳地,所述第二蓝牙模块还用于将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二WiFi模块;所述第二WiFi模块还用于解析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然后切换WiFi信道;
或,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携带于WiFi帧中,所述第二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接收所述WiFi帧并将所述WiFi帧传输至所述第二WiFi模块;所述第二WiFi模块解析所述WiFi帧中的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然后切换WiFi信道。
和/或,在所述第二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接收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时,所述第二WiFi模块处于休眠状态;
和/或,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由所述发送端通信设备的第一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发送,所述发送端通信设备用作WiFi接入点,所述通信设备用作WiFi工作站。
较佳地,当所述WiFi信息用于携带所述第一WiFi模块的信息时,所述WiFi信息包括连接保持信号,所述第二蓝牙模块用于将所述连接保持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WiFi模块,所述连接保持信号用于使所述第一WiFi模块与所述第二WiFi模块保持连接;
和/或,
当所述WiFi信息用于携带控制所述第二WiFi模块的信息时,所述WiFi信息包括唤醒信号,所述第二蓝牙模块用于通过蓝牙链路接收所述唤醒信号,所述唤醒信号用于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所述第二WiFi模块。
较佳地,当所述WiFi信息包括唤醒信号时,所述第二WiFi模块还用于在WiFi被唤醒后,恢复与所述第一WiFi模块的交互;
和/或,
当所述WiFi信息包括连接保持信号时,所述通信设备为WiFi接入点或WiFi工作站。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通信设备以及如上所述的另一种通信设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交互方法,利用发送端通信设备和接收端通信设备实现,所述发送端通信设备包括第一WiFi模块和第一蓝牙模块,所述接收端通信设备包括第二WiFi模块和第二蓝牙模块,所述交互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发送WiFi信息至所述第二蓝牙模块,所述WiFi信息用于携带所述第一WiFi模块的信息或控制所述第二WiFi模块的信息;
所述第二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接收所述WiFi信息。
较佳地,
当所述WiFi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WiFi模块的信息时,所述WiFi信息包括WiFi信道更换信息,且所述第一WiFi模块与所述第二WiFi模块处于同一无线局域网,所述交互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发送WiFi信道更换信息至所述第二蓝牙模块之前,所述第一WiFi模块产生WiFi信道更换信息并将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一蓝牙模块;
在所述第二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接收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之后,所述第二蓝牙模块将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二WiFi模块,所述第二WiFi模块解析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然后切换WiFi信道;
或,所述第一WiFi模块产生携带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的WiFi帧并将所述WiFi帧传输至所述第一蓝牙模块;所述第一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发送所述WiFi帧至所述第二蓝牙模块;所述第二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接收所述WiFi帧;所述第二蓝牙模块将所述WiFi帧传输至所述第二WiFi模块;所述第二WiFi模块解析所述WiFi帧中的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然后切换WiFi信道。
较佳地,
当所述WiFi信息用于携带所述第一WiFi模块的信息时,所述WiFi信息包括连接保持信号,所述连接保持信号用于使所述第一WiFi模块与所述第二WiFi模块保持连接,所述交互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WiFi模块处于休眠状态时,所述第一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发送所述连接保持信号至所述第二蓝牙模块;
所述第二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接收所述连接保持信号;
所述第二蓝牙模块将所述连接保持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WiFi模块;
和/或,
当所述WiFi信息用于携带控制所述第二WiFi模块的信息时,所述WiFi信息包括唤醒信号,所述唤醒信号用于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所述第二WiFi模块,所述交互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二WiFi模块处于休眠状态时,所述第一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发送所述唤醒信号至所述第二蓝牙模块;
所述第二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接收所述唤醒信号;
所述第二WiFi模块被唤醒。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一端通信设备的蓝牙链路发送WiFi信息来保持与另一端的WIFI模块的连接,通过蓝牙本身低功耗的特点,大大降低了设备间信息传输的功耗值,也进一步利用WIFI高速率的传输特点,通过蓝牙链路传输的信息控制WiFi间的信息传输,而避免了传统方式中通过WIFI链路发送WiFi信息而导致的连接信号传输不及时的缺陷,另一方面,由于蓝牙自身的跳频特性,也大大增强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而避免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易被侦听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通信系统的交互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交互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现有的WiFi协议中实现交互的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通信系统的交互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交互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另一种交互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再一种交互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一种通信系统的交互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一种交互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一种通信系统的交互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一种交互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AP侧设备唤醒STA侧设备的交互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STA侧设备唤醒AP侧设备的交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图1示出了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了交互的两种通信设备,该两种通信设备之间可建立WiFi、BT双连接。为了方便区分,本实施例将图左侧的通信设备称为发送端通信设备A,图右侧的通信设备称为接收端通信设备B。
其中,所述发送端通信设备A包括第一WiFi模块11和第一蓝牙模块12,具体可是一种具有WiFi-蓝牙的整合芯片。所述接收端通信设备B包括第二WiFi模块21和第二蓝牙模块22,具体可是一种具有WiFi-蓝牙的整合芯片。
其中,第一蓝牙模块12和第二蓝牙模块22通过蓝牙链路连接,在发送端通信设备A中,第一蓝牙模块12用于通过蓝牙链路发送WiFi信息至第二蓝牙模块22,在接收端通信设备B中,第二蓝牙模块22用于通过蓝牙链路接收所述WiFi信息。
所述WiFi信息用于携带第一WiFi模块11的信息或控制第二WiFi模块21的信息。其中,第一WiFi模块11的信息可以表示第一WiFi模块11产生的信息,或与第一WiFi模块11相关的信息,如第一WiFi模块11的一些固有信息、用于反映第一WiFi模块11的状态的信息等等。控制第二WiFi模块21的信息可以表示对第二WiFi模块21起到控制作用的或是能够改变第二WiFi模块21状态的信息。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交互方法,所述交互方法可利用上述的发送端通信设备A和接收端通信设备B实现。如图2所示,所述交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所述第一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发送所述WiFi信息至所述第二蓝牙模块。
步骤S02、所述第二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接收所述WiFi信息。
本实施例通过一端通信设备的蓝牙链路发送WiFi信息来保持与另一端的WIFI模块的连接,通过蓝牙本身低功耗的特点,大大降低了设备间信息传输的功耗值,也进一步利用WIFI高速率的传输特点,通过蓝牙链路传输的信息控制WiFi间的信息传输,而避免了传统方式中通过WIFI链路发送WiFi信息而导致的连接信号传输不及时的缺陷,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强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而避免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易被侦听的缺陷。
实施例2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通信系统实现交互的过程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设备C和第二设备D均为具有BT和WiFi的整合芯片,第一设备C和第二设备D之间建立WiFi、BT双连接,但WiFi和BT连接独立存在。在WiFi链路中,第一设备C作为WiFi AP,第二设备D作为WiFiSTA,在AP更换信道前,由于STA可能处在power save(休眠,也可称为省电)状态,所以为了保证STA能听到信道更换信息,AP需要发送多个(例如图中示出的4个)携带有信道更换信息的Beacon frame(信标帧)或Probe response frame(探测响应帧)到STA,在发送完所有Beacon frame或Probe response frame(即cnt=0)之后AP才能启动信道切换。由于每次发送Beacon frame要间隔一个指定的时间间隔,多为100ms,Probe response frame的发送是被动的,也不能做到及时,所以多次发送Beacon frame或Probe response frame后才进行信道切换,使得信道切换耗时较长,通常需要几百毫秒甚至秒级。
为了进一步解决现有技术中信道切换的耗时较长的缺陷,本实施例将实施例1的通信系统具体应用到WiFi信道切换的场景中。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通信系统,所述发送端通信设备A可管理、监测信道,通知所述接收端通信设备B切换WiFi信道,所述接收端通信设备B可根据所述发送端通信设备A的要求切换WiFi信道。在所述发送端通信设备A和所述接收端通信设备B构成的BSS中,所述发送端通信设备A可用作WiFi接入点(AP),所述接收端通信设备B可用作WiFi工作站(STA)。
本实施例中,所述WiFi信息具体为WiFi信道更换信息,属于控制所述第二WiFi模块21的信息中的一种。在所述发送端通信设备A中,所述第一蓝牙模块12用于通过蓝牙链路发送WiFi信道更换信息至所述第二蓝牙模块22。在所述接收端通信设备B中,所述第二蓝牙模块22用于通过蓝牙链路接收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
其中,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二WiFi模块21切换WiFi信道,其可以包括要切换的新的WiFi信道的信息。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可以是自定义的一种信息而被所述第一蓝牙模块12单独发送至所述第二蓝牙模块22,以及被所述第二蓝牙模块22单独接收。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还可以携带于某种信息中或与其他信息整合后被所述第一蓝牙模块12一同发送至所述第二蓝牙模块22,以及被所述第二蓝牙模块22连同携带或整合有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的信息一起接收。例如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可携带于WiFi帧中,如通过Beacon frame或Probe response frame中的信道切换宣告信息单元(ChannelSwitch Announcement IE,为了警告网络中的工作站即将变换信道)或扩展信道切换宣告信息单元(Extended Channel Switch Announcement IE)表达,所述第一蓝牙模块12向所述第二蓝牙模块22发送Beacon frame或Probe response frame或其他携带有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的WiFi帧,所述第二蓝牙模块22接收所述第一蓝牙模块12发送的Beacon frame或Probe response frame或其他携带有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的WiFi帧。
本实施例中,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或携带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的WiFi帧可由所述第一WiFi模块11根据监测信道的信号强度和信号质量产生,例如在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小于规定值时产生,产生后,先由所述第一WiFi模块11传输至所述第一蓝牙模块12,再由所述第一蓝牙模块12发送至所述第二蓝牙模块22并由所述第二蓝牙模块22接收。
在接收到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或携带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的WiFi帧后,所述第二蓝牙模块22可直接对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或携带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的WiFi帧进行解析,解析后通知所述第二WiFi模块21,所述第二WiFi模块21收到通知后切换WiFi信道;或,所述第二蓝牙模块22还可将所述信息更换信息或携带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的WiFi帧传输至所述第二WiFi模块21,由所述第二WiFi模块21解析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或WiFi帧中的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然后切换WiFi信道。解析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或解析WiFi帧的过程可以自定义的WiFi信道更换信息规则或参考现有的WiFi协议,在此不再赘述。
无论所述第二WiFi模块21是否处于休眠状态,由于所述第一蓝牙模块12和所述第二蓝牙模块22之间始终保持连接,所以通过蓝牙链路传输的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或携带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的WiFi帧均可及时被所述接收端通信设备B收到。由此,所述第一蓝牙模块12可单次发送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或携带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的WiFi帧)而不必多次发送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或携带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的WiFi帧),相应地,所述第二蓝牙模块22也只需接收1次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或携带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的WiFi帧);所述第一WiFi模块11在所述第一蓝牙模块12单次发送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或携带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的WiFi帧)完毕后(即cnt=0)即可切换WiFi信道,所述第二WiFi模块21在所述第二蓝牙模块22接收到1次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或携带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的WiFi帧)后也可切换WiFi信道。当然,在所述第二WiFi模块21处于休眠状态时,利用所述第一蓝牙模块12通过蓝牙链路发送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或携带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的WiFi帧),以及利用所述第二蓝牙模块22通过蓝牙链路接收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或携带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的WiFi帧),更能体现本实施例采用蓝牙链路传输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相比于传统采用WiFi链路传输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在耗时短上的优越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交互方法,所述交互方法可利用上述的发送端通信设备A和接收端通信设备B实现,具体用于WiFi信道切换。如图5所示,所述交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所述第一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发送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至所述第二蓝牙模块;
步骤S32:所述第二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接收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
为了实现完整的信道切换过程,在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是自定义的一种信息时,如图6所示,上述的信道切换方法可以进一步优化为:
步骤S41:所述第一WiFi模块产生WiFi信道更换信息并将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一蓝牙模块;
步骤S42:所述第一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发送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至所述第二蓝牙模块;
步骤S43:所述第二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接收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
步骤S44:所述第二蓝牙模块将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二WiFi模块;
步骤S45:所述第二WiFi模块解析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然后切换WiFi信道。
为了实现完整的信道切换过程,在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携带于WiFi帧或其他信息时,如图7所示,上述的交互方法还可以进一步优化为:
步骤S51:所述第一WiFi模块产生携带有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的WiFi帧并将所述WiFi帧传输至所述第一蓝牙模块;
步骤S52:所述第一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发送所述WiFi帧至所述第二蓝牙模块;
步骤S53:所述第二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接收所述WiFi帧;
步骤S54:所述第二蓝牙模块将所述WiFi帧传输至所述第二WiFi模块;
步骤S55:所述第二WiFi模块解析所述WiFi帧中的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然后切换WiFi信道。
本实施例的交互方法通过蓝牙链路传输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达到快速切换WiFi信道的目的,尤其是在所述第二WiFi模块处于休眠状态时,发送端通信设备A也可不必多次发送WiFi信道更换信息,只需发送一次WiFi信道更换信息,即可保证接收端通信设备B及时收到WiFi信道更换信息,从而快速启动WiFi信道更换,减少切换耗时。
实施例3
为了进一步解决现有技术中AP与STA通过WiFi链路交互数据来保持两者之间的连接而导致AP、STA功耗大的缺陷,本实施例将实施例1的通信系统具体应用到通信设备间保持WiFi连接的场景中。图8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通信系统,其中,发送端通信设备A的第一WiFi模块11处于休眠状态,接收端通信设备B的第二WiFi模块21处于唤醒状态。在发送端通信设备A与接收端通信设备B之间传输的WiFi信息具体为连接保持信号,所述连接保持信号属于WiFi携带第一WiFi模块11的信息的一种WiFi。第一蓝牙模块12用于在所述第一WiFi模块11处于休眠状态时通过蓝牙链路发送连接保持信号至所述第二蓝牙模块22。在所述接收端通信设备B中,所述第二蓝牙模块22用于通过蓝牙链路接收所述连接保持信号并将所述连接保持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WiFi模块21。
所述连接保持信号用于使所述第一WiFi模块11与所述第二WiFi模块21保持连接,以防止所述发送端通信设备A失联。所述连接保持信号可以是自定义的一种信号而被所述第一蓝牙模块12单独发送至所述第二蓝牙模块22,以及被所述第二蓝牙模块22单独接收。所述连接保持信号还可以携带于某种信息中或与其他信息整合后被所述第一蓝牙模块12一同发送至所述第二蓝牙模块22,以及被所述第二蓝牙模块22连同携带或整合有所述连接保持信号的信息一起接收。例如,所述连接保持信号可以采用WiFi帧实现,如现有WiFi协议中Beacon frame、Null frame、Qos-null frame或其他frame,或者该些frame中的全部或部分信息。
利用蓝牙传输的功耗小于WiFi传输的功耗的优势,无论所述发送端通信设备A发送所述连接保持信号,还是所述接收端通信设备B接收所述连接保持信号,都在功耗上所有减少,节省电能消耗。
在所述第一WiFi模块11处于休眠状态时,所述第一蓝牙模块12可以按照预设的周期多次向所述第二蓝牙模块22发送所述连接保持信号,直至所述第一WiFi模块11被唤醒为止。所述第二WiFi模块21通过不断地接收所述连接保持信号知道第一WiFi模块11始终处于休眠状态,从而保持与所述发送端通信设备A的长时间连接。
考虑到本实施例通过蓝牙链路代替了传统的WiFi传输所述连接保持信号,因此,WiFi链路上不需要在发送任何空口包,由此,所述发送端通信设备A中,在所述第一WiFi模块11处于休眠状态时,所述第一WiFi模块11的硬件电路(如WiFi链路的MAC电路、PHY电路、RF电路等)可处于关闭状态。以进一步减少所述发送端通信设备A的功耗,达到省电的目的。
在AP和STA构成的BSS(基本服务集)中,所述发送端通信设备A可为WiFi AP侧设备而所述接收端通信设备B为WiFi STA侧设备;或者所述发送端通信设备A为WiFi STA侧设备而所述接收端通信设备B为WiFi AP侧设备。即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AP侧设备和STA侧设备中的任意一种均可处于休眠状态,弥补了现有技术中AP侧设备不能休眠而必须常醒的缺陷,有助于减少AP侧设备和STA侧设备的功耗。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交互方法,所述交互方法可利用上述的发送端通信设备A和接收端通信设备B实现,具体用于通信设备间保持WiFi连接。如图9所示,所述交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在所述第一WiFi模块处于休眠状态时,所述第一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发送连接保持信号至所述第二蓝牙模块,所述连接保持信号用于使所述第一WiFi模块与所述第二WiFi模块保持连接;
步骤S32’:所述第二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接收所述连接保持信号;
步骤S33’:所述第二蓝牙模块将所述连接保持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WiFi模块。
实施例4
为了进一步解决现有技术中AP与STA通过WiFi链路收发帧来切换休眠和唤醒状态而导致AP、STA功耗大的缺陷,本实施例将实施例1的通信系统具体应用到通信设备间WiFi休眠到唤醒的切换场景中。图10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通信系统,其中,发送端通信设备A的第一WiFi模块处于唤醒状态,接收端通信设备B的第二WiFi模块处于休眠状态,发送端通信设备A可以唤醒接收端通信设备B。在发送端通信设备A与接收端通信设备B之间传输的WiFi信息具体为唤醒信号,所述唤醒信号属于控制所述第二WiFi模块的信息的一种。
为唤醒所述接收端通信设备B,在所述发送端通信设备A中,所述第一蓝牙模块12用于通过蓝牙链路发送唤醒信号至所述第二蓝牙模块22。在所述接收端通信设备B中,所述第二蓝牙模块22用于通过蓝牙链路接收所述唤醒信号。
所述唤醒信号用于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所述第二WiFi模块21。所述唤醒信号可以是自定义的一种信号,而被所述第一蓝牙模块12单独发送至所述第二蓝牙模块22,以及被所述第二蓝牙模块22单独接收。所述唤醒信号还可以携带于某种信息中或与其他信息整合后被所述第一蓝牙模块12一同发送至所述第二蓝牙模块22,以及被所述第二蓝牙模块22连同携带或整合有所述唤醒信号的信息一起接收。
本实施例中,所述唤醒信号可由所述第一WiFi模块11产生并传输至所述第一蓝牙模块12,再由所述第一蓝牙模块12发送至所述第二蓝牙模块22。
所述第二蓝牙模块22在接收到所述唤醒信号后,可将所述唤醒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WiFi模块21,以唤醒所述第二WiFi模块21。考虑到为了节省所述接收端通信设备A的功耗,所述第二WiFi模块21在处于休眠状态时其硬件电路处于关闭状态,仅有软件层维持工作,由此本实施例中较佳的一种唤醒所述第二WiFi模块21的过程可以为:所述第二蓝牙模块22在通过蓝牙链路接收所述唤醒信号之后,将所述唤醒信号传输给所述第二WiFi模块21的软件层;所述软件层解析所述唤醒信号后唤醒所述硬件电路,所述硬件电路在被唤醒后重新建立WiFi链路,所述第二WiFi模块21恢复与所述第一WiFi模块11的交互。
本实施例通过蓝牙链路传输所述唤醒信号,利用蓝牙传输的功耗小于WiFi传输的功耗的优势,无论所述发送端通信设备A发送所述唤醒信号,还是所述接收端通信设备B接收所述唤醒信号,都在功耗上所有减少,节省电能消耗;同时,通过蓝牙链路传输所述唤醒信号,使得所述发接收端通信设备B不必定期多次苏醒也能及时接收到所述唤醒信号,进一步消除了苏醒所产生的功耗。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交互方法,所述交互方法可利用上述的发送端通信设备A和接收端通信设备B实现,具体用于通信设备间WiFi休眠和唤醒。如图11所示,所述交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在所述第二WiFi模块处于休眠状态时,所述第一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发送唤醒信号至所述第二蓝牙模块,所述唤醒信号用于唤醒所述第二WiFi模块;
步骤S42’:所述第二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接收所述唤醒信号;
步骤S43’:所述第二WiFi模块被唤醒。
在AP和STA构成的BSS(基本服务集)中,所述发送端通信设备A可为WiFi AP侧设备WiFi而所述接收端通信设备B为WiFi STA侧设备WiFi。
下面给出AP侧设备唤醒STA侧设备的一种具体过程:
如图12所示,当STA侧设备休眠时,STA侧设备作为所述接收端通信设备B:若AP侧设备有数据要向STA侧设备发送,AP侧设备作为发送端通信设备A,利用其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向STA侧设备的蓝牙模块发送唤醒信号,所述唤醒信号可以采用Beacon frame中将TIM/DTIM IE的相关bit置上表达(TIM表示单播,DTIM表示广播,相关bit置上表示AP侧设备有数据包需要传输),STA侧设备的蓝牙模块将Beacon frame传输给STA侧设备的WiFi模块的软件层,该软件层解析TIM/DTIM IE后唤醒STA侧设备的WiFi模块的硬件电路(如相关发送和接收电路)重新建立与AP侧设备之间的WiFi链路,STA侧设备在WiFi链路上向AP侧设备发送Qos-null/null/ps-poll等frame以通知AP侧设备已被唤醒,AP侧设备通过WiFi链路回复ACK(确认字符),随后AP侧设备与STA侧设备恢复数据交互。
在AP和STA构成的BSS中,所述发送端通信设备A还可为WiFi STA侧设备WiFi而所述接收端通信设备B为WiFi AP侧设备WiFi。下面给出STA侧设备唤醒AP侧设备的一种具体过程:
如图13所示,当AP侧设备休眠时,AP侧设备作为所述接收端通信设备B:若STA侧设备有数据向AP侧设备发送,STA侧设备作为发送端通信设备A,利用其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向AP侧设备的蓝牙模块发送唤醒信号,所述唤醒信号可以采用Qos-null/null/ps-pollframe(其中Power save bit=0,表示STA侧设备已醒)表达,AP侧设备的蓝牙模块收到该frame后传输给其WiFi模块,其WiFi模块得知STA侧设备已醒,恢复自身的WiFi发送和接收链路,向STA侧设备发送Qos-null/null/ps-poll(Power save bit=0)l等frame或者任何可以被STA侧设备接收的单播或广播帧以通知AP侧设备已被唤醒,STA侧设备通过WiFi链路回复ACK,随后AP侧设备与STA侧设备恢复数据交互。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WiFi模块;以及,
第一蓝牙模块,用于通过蓝牙链路发送WiFi信息至接收端通信设备的第二蓝牙模块,所述WiFi信息用于携带所述第一WiFi模块的信息或控制所述接收端通信设备的第二WiFi模块的信息;
当所述WiFi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WiFi模块的信息时,所述WiFi信息包括WiFi信道更换信息,所述第二WiFi模块与所述第一WiFi模块处于同一无线局域网,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二WiFi模块切换WiFi信道;
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由所述第一WiFi模块根据监测信道的信号强度和信号质量产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蓝牙模块单次发送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所述第一WiFi模块在所述第一蓝牙模块单次发送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完毕后切换WiFi信道;
和/或,
所述第一蓝牙模块在所述第二WiFi模块处于休眠状态时通过蓝牙链路发送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至所述第二蓝牙模块;
和/或,
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由所述第一WiFi模块产生并传输至所述第一蓝牙模块;或,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携带于WiFi帧中,所述WiFi帧由所述第一WiFi模块产生并传输至所述第一蓝牙模块,所述第一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发送所述WiFi帧至所述第二蓝牙模块;
和/或,
所述通信设备用作WiFi接入点,所述接收端通信设备用作WiFi工作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WiFi信息用于携带所述第一WiFi模块的信息时,所述WiFi信息包括连接保持信号,所述第一蓝牙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WiFi模块处于休眠状态时通过蓝牙链路发送所述连接保持信号至所述第二蓝牙模块,所述连接保持信号用于使所述第一WiFi模块与所述第二WiFi模块保持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WiFi信息用于携带控制所述第二WiFi模块的信息时,所述WiFi信息包括唤醒信号,所述唤醒信号用于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所述第二WiFi模块。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WiFi模块处于休眠状态时,所述第一WiFi模块的硬件电路处于关闭状态;
和/或,
所述连接保持信号为WiFi帧或WiFi帧中的部分信息,和/或,所述通信设备为WiFi接入点或WiFi工作站。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唤醒信号由所述第一WiFi模块产生并传输至所述第一蓝牙模块;
和/或,所述第一WiFi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二WiFi模块被唤醒后,恢复与所述第二WiFi模块的交互。
7.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WiFi模块;以及,
第二蓝牙模块,用于通过蓝牙链路接收WiFi信息,所述WiFi信息用于携带发送所述WiFi信息的发送端通信设备的第一WiFi模块的信息或控制所述第二WiFi模块的信息;
当所述WiFi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WiFi模块的信息时,所述WiFi信息包括WiFi信道更换信息,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二WiFi模块切换WiFi信道;
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由所述第一WiFi模块根据监测信道的信号强度和信号质量产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蓝牙模块还用于将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二WiFi模块;所述第二WiFi模块还用于解析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然后切换WiFi信道;
或,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携带于WiFi帧中,所述第二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接收所述WiFi帧并将所述WiFi帧传输至所述第二WiFi模块;所述第二WiFi模块解析所述WiFi帧中的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然后切换WiFi信道;
和/或,在所述第二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接收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时,所述第二WiFi模块处于休眠状态;
和/或,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由所述发送端通信设备的第一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发送,所述发送端通信设备用作WiFi接入点,所述通信设备用作WiFi工作站。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WiFi信息用于携带所述第一WiFi模块的信息时,所述WiFi信息包括连接保持信号,所述第二蓝牙模块用于将所述连接保持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WiFi模块,所述连接保持信号用于使所述第一WiFi模块与所述第二WiFi模块保持连接;
和/或,
当所述WiFi信息用于携带控制所述第二WiFi模块的信息时,所述WiFi信息包括唤醒信号,所述第二蓝牙模块用于通过蓝牙链路接收所述唤醒信号,所述唤醒信号用于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所述第二WiFi模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WiFi信息包括唤醒信号时,所述第二WiFi模块还用于在WiFi被唤醒后,恢复与所述第一WiFi模块的交互;
和/或,
当所述WiFi信息包括连接保持信号时,所述通信设备为WiFi接入点或WiFi工作站。
11.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以及权利要求7-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
12.一种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发送端通信设备和接收端通信设备实现,所述发送端通信设备包括第一WiFi模块和第一蓝牙模块,所述接收端通信设备包括第二WiFi模块和第二蓝牙模块,所述交互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发送WiFi信息至所述第二蓝牙模块,所述WiFi信息用于携带所述第一WiFi模块的信息或控制所述第二WiFi模块的信息;
所述第二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接收所述WiFi信息;
当所述WiFi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WiFi模块的信息时,所述WiFi信息包括WiFi信道更换信息,且所述第一WiFi模块与所述第二WiFi模块处于同一无线局域网;
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由所述第一WiFi模块根据监测信道的信号强度和信号质量产生。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发送WiFi信道更换信息至所述第二蓝牙模块之前,所述第一WiFi模块产生WiFi信道更换信息并将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一蓝牙模块;
在所述第二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接收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之后,所述第二蓝牙模块将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二WiFi模块,所述第二WiFi模块解析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然后切换WiFi信道;
或,所述第一WiFi模块产生携带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的WiFi帧并将所述WiFi帧传输至所述第一蓝牙模块;所述第一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发送所述WiFi帧至所述第二蓝牙模块;所述第二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接收所述WiFi帧;所述第二蓝牙模块将所述WiFi帧传输至所述第二WiFi模块;所述第二WiFi模块解析所述WiFi帧中的所述WiFi信道更换信息,然后切换WiFi信道。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WiFi信息用于携带所述第一WiFi模块的信息时,所述WiFi信息包括连接保持信号,所述连接保持信号用于使所述第一WiFi模块与所述第二WiFi模块保持连接,所述交互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WiFi模块处于休眠状态时,所述第一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发送所述连接保持信号至所述第二蓝牙模块;
所述第二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接收所述连接保持信号;
所述第二蓝牙模块将所述连接保持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WiFi模块;
和/或,
当所述WiFi信息用于携带控制所述第二WiFi模块的信息时,所述WiFi信息包括唤醒信号,所述唤醒信号用于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所述第二WiFi模块,所述交互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二WiFi模块处于休眠状态时,所述第一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发送所述唤醒信号至所述第二蓝牙模块;
所述第二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链路接收所述唤醒信号;
所述第二WiFi模块被唤醒。
CN201911318121.XA 2019-12-19 2019-12-19 通信设备、系统及交互方法 Active CN1111634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18121.XA CN111163446B (zh) 2019-12-19 2019-12-19 通信设备、系统及交互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18121.XA CN111163446B (zh) 2019-12-19 2019-12-19 通信设备、系统及交互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63446A CN111163446A (zh) 2020-05-15
CN111163446B true CN111163446B (zh) 2022-11-29

Family

ID=70557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18121.XA Active CN111163446B (zh) 2019-12-19 2019-12-19 通信设备、系统及交互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6344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6993B (zh) * 2012-12-06 2016-08-3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US10187851B2 (en) * 2014-06-02 2019-01-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operation based on power save mode in WLAN
US9538468B2 (en) * 2014-12-23 2017-01-03 Fortinet, Inc. Power saving in Wi-Fi devices utilizing bluetooth
CN108777861A (zh) * 2018-05-30 2018-11-09 西安航天寰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建立通信连接及高速数据传输的方法、芯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63446A (zh) 2020-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67126B2 (en)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ing the same
US7907557B2 (en) Low power receiving
JP5465725B2 (ja) マルチキャリア伝送の電源管理
KR101158567B1 (ko) 메쉬 포인트들을 위한 딥 슬립 모드
CN111034281B (zh)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US875018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ower save mode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20190364503A1 (en) Power-save mode for wireless device
WO2008005689A2 (en) Sleep mode optimization for increasing battery life in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KR20080084533A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통신 방법
US20160345266A1 (en) Power save mode-based operating method and device in wlan
CN108012313B (zh) 帧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7119990A1 (en) Dynamic delivery traffic indication message implementations
US9485728B1 (en) Power saving with WNM-sleep mode
CN111163447A (zh) 通信设备、系统及休眠和唤醒方法
WO2018000383A1 (zh) 一种站点唤醒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CN107820305B (zh) 一种传输wur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Deng et al. IEEE 802.11 ba: Low-power wake-up radio for green IoT
CN107809789B (zh)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接入点和站点
CN111163497B (zh) 通信设备、系统及信道切换方法
CN108513341B (zh)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终端
CN111163446B (zh) 通信设备、系统及交互方法
US805477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ding a new connection identifier to an existing power save class
KR101286961B1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의 단말에서의 전원 절약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5516977A (zh) 基于侧链路中继的数据通信方法和设备
CA2770833C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ower save mode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