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59910A - 一种数字化测试性设计方法、系统及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字化测试性设计方法、系统及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159910A CN111159910A CN201911423545.2A CN201911423545A CN111159910A CN 111159910 A CN111159910 A CN 111159910A CN 201911423545 A CN201911423545 A CN 201911423545A CN 111159910 A CN111159910 A CN 1111599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stability
- model
- simulation
- design
- digit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058 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32 cross lin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60 car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8 desig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07 engineer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92 self-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772 system develop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085 test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23 transport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一种数字化测试性设计方法,包括:构建目标系统的测试性模型;根据目标系统更新后的设计信息和基于测试性模型得到的仿真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项,更新测试性模型,直至测试性模型符合设计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但不限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数字化测试性设计方法、系统及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测试性是系统和设备的一种便于测试与诊断的重要设计特性,对装备及各种复杂系统特别是对电子系统和设备的维修性、可靠性和可用性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减轻设备日后的维护难度,系统在设计的初始阶段就应该考虑测试性设计。
目前,针对航空、航天装备等系统的测试性设计,通常采用测试大纲和试验结果分析等手段控制系统的测试试验。然而,上述方式的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无法保证长期稳定的设计,且对后期修改设计也影响巨大,很难做到快速有效改造,容易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另一方面,常规的建模技术往往过于抽象、过于顶层,使得建模较难融入到设计人员的研制流程中,也较难与实际的机内测试(BIT,Build In Test)和自动化测试相关联。
随着测试性分析技术的发展,基于信息流模型(依存模型)的测试性分析方法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出现了相应的有效和成熟的评估算法和软件工具。然而,上述分析技术与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MBSE)之间还存在一定的隔阂,通过分析过程构建的测试性模型在系统设计的生命周期过程中存在难以建立和维护的诸多问题,系统功能和特性的变更可能需要对测试性模型中的属性和联系进行人工重新梳理,导致耗费资源和时间,也容易引入人工错误。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字化测试性设计方法、系统及可读介质,可以保证测试性设计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字化测试性设计方法,包括:构建目标系统的测试性模型;根据所述目标系统更新后的设计信息和基于所述测试性模型得到的仿真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项,更新所述测试性模型,直至所述测试性模型符合设计要求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字化测试性设计系统,包括:测试性设计模块,用于构建目标系统的测试性模型;数字化设计模块,用于提供所述目标系统更新后的设计信息;数字化仿真模块,用于提供基于所述测试性模型得到的仿真检测结果;所述测试性设计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系统更新后的设计信息和基于所述测试性模型得到的仿真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项,调整所述测试性模型,直至所述测试性模型符合设计要求。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数字化测试性设计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的数字化测试性设计方法,在构建测试性模型之后,可以根据目标系统更新后的设计信息和基于构建的测试性模型得到的仿真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项,更新测试性模型,直至测试性模型符合设计要求,从而可以保证测试性设计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并提高目标系统的可测试性。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描述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字化测试性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字化测试性设计方法的实施示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测试性方案的更新示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字化测试性设计系统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描述了多个实施例,但是该描述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包含的范围内可以有更多的实施例和实现方案。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许多可能的特征组合,并在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讨论,但是所公开的特征的许多其它组合方式也是可能的。除非特意加以限制的情况以外,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可以与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结合使用,或可以替代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
本申请包括并设想了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特征和元件的组合。本申请已经公开的实施例、特征和元件也可以与任何常规特征或元件组合,以形成由权利要求限定的独特的发明方案。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也可以与来自其它发明方案的特征或元件组合,以形成另一个由权利要求限定的独特的发明方案。因此,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示出和/或讨论的任何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适当的组合来实现。因此,除了根据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替换所做的限制以外,实施例不受其它限制。此外,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此外,在描述具有代表性的实施例时,说明书可能已经将方法和/或过程呈现为特定的步骤序列。然而,在该方法或过程不依赖于本文所述步骤的特定顺序的程度上,该方法或过程不应限于所述的特定顺序的步骤。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其它的步骤顺序也是可能的。因此,说明书中阐述的步骤的特定顺序不应被解释为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此外,针对该方法和/或过程的权利要求不应限于按照所写顺序执行它们的步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理解,这些顺序可以变化,并且仍然保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字化测试性设计方法、系统及可读介质,可以保证测试性设计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并提高目标系统的可测试性。其中,目标系统的可测试性指目标系统的状态能够被准确检测的程度。本实施例通过在目标系统的设计阶段综合考虑目标系统的设计信息、测试性设计以及仿真检测方案,最终得到稳定和完整的测试性设计方案,避免了目标系统设计过程中人为因素对测试性设计的影响,支持在目标系统设计的生命周期过程中对测试性模型的建立和维护。本实施例通过在部署和搭建真实的目标系统之前,构造虚拟的目标系统,并通过仿真验证方式来消除设计方案和决策的歧义和错误,从而避免后期目标系统开发出现反复,以提高效率,并节省资源。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字化测试性设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字化测试性设计方法,包括:
S101、构建目标系统的测试性模型;
S102、根据目标系统更新后的设计信息和基于测试性模型得到的仿真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项,更新测试性模型,直至测试性模型符合设计要求。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字化测试性设计方法在目标系统的设计生命周期中实施;换言之,在构建真实的目标系统之前,通过软件程序完成仿真的目标系统的开发,在确定稳定且完整的系统设计和测试性设计后,进行真实目标系统的部署和搭建,从而避免后期目标系统开发出现反复,以提高效率,并节省资源。
本实施例中,目标系统可以为待构建或设计的系统,比如,航空、航天装备系统等典型系统。然而,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定。
本实施例中,测试性模型可以是表达单元故障与测试的相关性逻辑关系的模型,其中可以包括:建模对象的组成单元信息、各组成单元的输入/输出、系统之间的交联关系、故障信息、测试信息以及故障与测试之间的依存关系等。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不同的目标系统,测试性模型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的目标系统来确定测试性模型的具体内容。
在一示例中,测试性模型可以包括存储测试性设计相关数据的数据库,比如,其中可以记录针对目标系统的测试需求、测试性方案等,其中,测试性方案可以包括以下信息:测试项、测试手段(比如,测试步骤)、测试性要求。比如,针对航空装备系统,测试性模型可以包括用于表征系统方案的供配电大图、以及表征箭上和地面产品之间的依存关系、故障模式、故障传播路径、自动化测试程序的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测试性模型的构建可以由采用已有的测试性建模与分析系统来构建,或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已有的测试性建模与分析系统进行改进后,用于构建测试性模型。然而,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基于信息流模型自顶向下构建测试性模型。在构建测试性模型之后,测试性模型不是固定不变的;其中,可以在目标系统的设计生命周期中根据目标系统的设计信息的变化对测试性模型进行更新,或者,根据已构建的测试性模型得到仿真检测结果,再根据仿真检测结果来更新测试性模型,或者,根据更新后的设计信息以及仿真检测结果来更新测试性模型。如此一来,通过对系统设计、测试性设计及仿真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考虑,可以对目标系统的测试覆盖性进行全面分析,而且可以避免系统设计变更对测试性设计的影响,确保测试性设计的稳定性和完整性;通过对测试性设计和仿真检测进行综合考虑,可以及时消除设计方案和决策的歧义和错误,确保测试性设计的稳定性。
在一示例中,在构建目标系统的测试性模型之后,基于测试性模型的仿真检测结果中的检测率低于设计要求中的检测率,则可以对测试性模型进行更新;如果基于更新后的测试性模型进行仿真检测的仿真检测结果中的检测率符合设计要求,则确定更新后的测试性模型为最终的测试性模型,如果基于更新后的测试性模型进行仿真检测的仿真检测结果中的检测率仍不符合设计要求,则再次对测试性模型进行更新。需要说明的是,测试性模型的更新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确定,比如采用默认设置的更新方式,或者,针对设计要求中的不同指标采用不同的更新方式。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定。
在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构建目标系统的测试性模型之后,本实施例的数字化测试性设计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目标系统和已构建的测试性模型,构建仿真检测模型,并通过仿真检测模型得到仿真检测结果。其中,仿真检测模型可以包括针对目标系统的仿真检测方案;比如,仿真检测模型可包括以下信息:测试需求、测试步骤、目标系统包含的仪器及其能力、ICA(阵列接口连接器框架)、ITA(接口适配器)、仪器之间的链接关系等。
在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以测试性模型作为输入,在数字化设计平台中合成测试需求,生成仿真测试模型;仿真测试模型将被放在仿真平台中运行,用于验证目标系统的测试性指标在真实硬件测试环境中是否能够满足。如果通过仿真测试验证测试性指标不符合设计要求,则可以调整测试性模型或仿真测试模型或调整原有设计要求,然后再进行仿真测试、验证,如此反复调整、更新模型,直到达到需求,即符合设计要求。
在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基于目标系统和测试性模型,构建仿真检测模型,并通过仿真检测模型得到仿真检测结果,可以包括:基于目标系统和由测试性模型得到的测试方案、需求及测试性分析结果,构建仿真检测模型;基于测试性模型,得到待仿真信息;通过仿真检测模型处理待仿真信息,得到仿真检测结果。
比如,测试性分析结果可以包括:未检测故障、模糊组、冗余测试、检测率、隔离率等;待仿真信息可以包括:故障模式清单、测试项目清单;仿真检测结果可以包括:故障仿真结果、虚拟验证结果,其中,故障仿真结果可以包括对应故障模式清单中每个故障模式的仿真结果,虚拟验证结果可以包括对应测试项目清单中每个测试项目的仿真结果。
在一示例中,以目标系统为某个供配电测量系统为例,该目标系统的测试性模型的部分测试性分析结果可以包括:未检测故障、模糊组、冗余测试、系统统计信息。其中,未检测故障可以包括以下的信息:
比如,模糊组可以包括以下信息:
序号 | 尺寸 | 包含故障 |
1 | 13 | 常开触点不能闭合一般故障 |
常开触点粘连一般故障 | ||
绕组开路一般故障 | ||
常开触点1不能闭合一般故障 | ||
常开触点1粘连一般故障 | ||
绕组开路一般故障 | ||
常开触点2不能闭合一般故障 | ||
常开触点2粘连一般故障 | ||
统一地供控制输出开路一般故障 | ||
统一断地供控制输出开路一般故障 | ||
统一断地供控制输出开路一般故障 | ||
统一断地供控制输出短路一般故障 | ||
远调功能失效一般故障 |
比如,冗余测试可以包括以下信息:
序号 | 尺寸 | 包含测试 |
1 | 3 | I1电源1地供电流监控 |
I2电源2地供电流监控 | ||
Izt助推地供电流测试 |
比如,系统统计信息如下:
在本示例中,可以根据仿真检测结果,可以调整原有设计要求(包括设计指标);也可通过重新分配故障模式的故障率等修改测试性模型的方式来提高设计指标。
在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的数字化测试性设计方法还可以包括:通过仿真检测模型处理待仿真信息,得到仿真结果;根据仿真结果,更新仿真检测模型。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仿真结果可以对仿真检测模型进行更新,可以及时消除设计方案和决策的歧义和错误。
在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仿真结果可以包括: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Failure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报告。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测试性设计与FMEA分析结合,先行先试,并和目标系统的研制流程融合,实现目标系统的自诊断、自分析,智能定位故障和问题,从而给系统设计的智能化、自动化建设提供基础和思路。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字化测试性设计方法的实施示例图。在本示例中,数字化测试性设计方法可以由测试性设计平台、数字化设计平台和数字化仿真平台配合实施;其中,测试性设计平台、数字化设计平台和数字化仿真平台均可以通过程序构建。测试性设计平台用于实现目标系统的测试性设计的建模流程和模型更新流程,得到最终的测试性模型;数字化仿真平台用于在测试性模型的基础上,开展目标系统的智能检测技术分析,实现系统故障的自动检测和测试性效能分析;数字化设计平台用于MBSE工程方法与测试性设计平台之间的交互和控制。
如图2所示,本示例的数字化测试性设计方法包括以下处理流程:
步骤S1、数字化设计平台根据目标系统设计信息建立目标系统的设计模型;其中,设计模型可以是图形化的,比如,可以包括内部块图、块定义图、状态图和参数图。
步骤S2、数字化设计平台向测试性设计平台提供目标系统的设计信息;其中,目标系统的设计信息可以包括功能信号特征清单、产品组成树、产品接口、接口互联关系等。然而,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定。
步骤S3、测试性设计平台根据目标系统的设计信息可以构建初始的测试性模型。其中,测试性模型可以是表达单元故障与测试的相关性逻辑关系的模型。
步骤S4、测试性设计平台根据测试性模型,得到测试方案、需求及测试性分析结果,并向数字化设计平台提供测试方案、需求和测试性分析结果。
步骤S5、数字化设计平台根据目标系统的设计模型、测试方案、需求和测试性分析结果,构建仿真检测模型。
步骤S6、数字化设计平台向数字化仿真平台提供仿真检测模型。
步骤S7、测试性设计平台向数字化仿真平台提供待仿真信息,其中,待仿真信息包括:故障模式清单、测试项目清单。
步骤S8、数字化仿真平台利用仿真检测模型处理待仿真信息,得到仿真结果和仿真检测结果。
步骤S9、数字化仿真平台向测试性设计平台提供仿真检测结果,其中,仿真检测结果可以包括:故障仿真结果和虚拟验证结果。
步骤S10、测试性设计平台可以根据仿真检测结果来更新测试性模型。然而,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定。
例如:仿真检测结果中的检测率比需求中的检测率低,则可通过以下方式调整测试性模型来提高检测率:为未检测故障增加测试点;修改原有测试点的位置或增加通路;合并或删除未检测故障等。然而,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定。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测试性模型的调整或更新方式。
步骤S11、数字化仿真平台向数字化设计平台提供仿真结果。
步骤S12、数字化设计平台可以根据仿真结果来更新仿真检测模型。然而,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定。
在本示例中,在步骤S10和S12之后,可以重复执行测试性模型和仿真检测模型的更新流程,直至最终得到的测试性模型的分析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步骤的顺序并不限定。比如,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测试性设计平台可以在向数字化设计平台提供测试方案、需求和测试性分析结果的同时,向数字化仿真平台提供待仿真信息。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测试性方案的更新示例图。如图3所示,在本示例中,测试性设计平台可以根据目标系统的设计信息,基于自动向下的信号流模型,建立测试与诊断的初步方案,然后构建初步的测试性模型,并基于测试性模型进行测试性分析,得到测试需求(比如,目标系统的外场维护测试性指标需求、内场维护测试性指标需求)。
如图3所示,测试性设计平台还可以根据预分配的测试性指标,判断测试性分析得到的测试需求是否满足测试性指标,若满足则确定测试性方案要求,比如,BIT软件设计需求、BIT硬件设计需求、专用检测设备研制需求、通用检测设备吞吐量(TPS,TransactionsPer Second)需求等;若不满足,测试性设计平台可以对测试性方案进行评审和权衡,并根据测试性方案权衡结果调整测试性指标分配情况,比如,可以调整当前系统或设备的指标要求,或者,调节同系统内其他设备指标,以保证总体指标。
在本示例中,测试性指标主要可以包括:故障检测率、故障隔离率以及模糊组的大小数量。例如,通过建立目标系统的测试性模型,可以支持设计者对整个目标系统的交联关系进行全局浏览,也可仔细分析局部传递细节;然后,根据测试性模型可以分析测试性指标。
测试性设计是一项涉及多个组织、多个层次的并行工程,因此需要各个组织、各个层次之间进行互相配合和反复协调的工作。在本示例中,可以对于系统需求中的预分配的测试性指标与性能需求进行确认与修正;对于系统设计方案中的测试性方案中各种测试手段进行权衡;对于系统设计方案中测试性方案进行评估、评审和确认;对于系统设计方案中测试性方案中测试项的需求分配、详细化的测试性要求进行确认。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对目标系统的测试性建模工程实践,研究目标系统的自顶向下的测试性设计方法和流程,对测试性模型和检测方案设计技术进行研究,探索更智能的检测方案设计,从而保障了整个测试性设计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同时提高了目标系统的可测试性。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字化测试性设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字化测试性设计系统,包括:
测试性设计模块401,用于构建目标系统的测试性模型;数字化设计模块402,用于提供目标系统更新后的设计信息;数字化仿真模块403,用于提供基于测试性模型得到的仿真检测结果;测试性设计模块401,还用于根据目标系统更新后的设计信息和基于测试性模型得到的仿真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项,更新测试性模型,直至测试性模型符合设计要求。
在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数字化设计模块402,还用于基于目标系统和测试性模型,构建仿真检测模型;数字化仿真模块403用于通过仿真检测模型得到仿真检测结果。
在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数字化设计模块402,用于通过以下方式构建仿真检测模型:基于所述目标系统和由所述测试性模型得到的测试方案、需求及测试性分析结果,构建仿真检测模型;
数字化仿真模块403,用于通过以下方式得到仿真检测结果:基于所述测试性模型,得到待仿真信息;通过所述仿真检测模型处理所述待仿真信息,得到仿真检测结果。
在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数字化仿真模块403,还用于通过所述仿真检测模型处理所述待仿真信息,得到仿真结果;数字化设计模块402,还用于根据所述仿真结果,调整所述仿真检测模型。
关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数字化测试性设计系统的相关说明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故于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适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数字化测试性设计方法的步骤。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示例图。在一示例中,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包括:处理器51、存储器52和总线系统53;其中,处理器51、存储器52通过该总线系统53相连;存储器52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51用于执行存储器52存储的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所示的终端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提供不同的部件布置。
应理解,处理器5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处理器51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52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51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52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52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
总线系统53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5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53。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数字化测试性设计系统所执行的处理可以通过处理器5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即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52,处理器51读取存储器5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数字化测试性设计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组件或所有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数字化测试性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构建目标系统的测试性模型;
根据所述目标系统更新后的设计信息和基于所述测试性模型得到的仿真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项,更新所述测试性模型,直至所述测试性模型符合设计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目标系统的测试性模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系统和所述测试性模型,构建仿真检测模型,并通过所述仿真检测模型得到仿真检测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系统和所述测试性模型,构建仿真检测模型,并通过所述仿真检测模型得到仿真检测结果,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系统和由所述测试性模型得到的测试方案、需求及测试性分析结果,构建仿真检测模型;
基于所述测试性模型,得到待仿真信息;
通过所述仿真检测模型处理所述待仿真信息,得到仿真检测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仿真检测模型处理所述待仿真信息,得到仿真结果;
根据所述仿真结果,更新所述仿真检测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结果包括: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报告。
6.一种数字化测试性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试性设计模块,用于构建目标系统的测试性模型;
数字化设计模块,用于提供所述目标系统更新后的设计信息;
数字化仿真模块,用于提供基于所述测试性模型得到的仿真检测结果;
所述测试性设计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系统更新后的设计信息和基于所述测试性模型得到的仿真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项,调整所述测试性模型,直至所述测试性模型符合设计要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化设计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目标系统和所述测试性模型,构建仿真检测模型;
所述数字化仿真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仿真检测模型得到仿真检测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化设计模块,用于通过以下方式构建仿真检测模型:基于所述目标系统和由所述测试性模型得到的测试方案、需求及测试性分析结果,构建仿真检测模型;
所述数字化仿真模块,用于通过以下方式得到仿真检测结果:基于所述测试性模型,得到待仿真信息;通过所述仿真检测模型处理所述待仿真信息,得到仿真检测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化仿真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仿真检测模型处理所述待仿真信息,得到仿真结果;
所述数字化设计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仿真结果,调整所述仿真检测模型。
10.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423545.2A CN111159910A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一种数字化测试性设计方法、系统及可读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423545.2A CN111159910A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一种数字化测试性设计方法、系统及可读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59910A true CN111159910A (zh) | 2020-05-15 |
Family
ID=70560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423545.2A Pending CN111159910A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一种数字化测试性设计方法、系统及可读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159910A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77991A (zh) * | 2016-01-11 | 2016-06-15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 航空电子设备可靠性设计优化方法 |
CN107872358A (zh) * | 2016-09-23 | 2018-04-03 | 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 | 一种针对hdlc协议的自动化仿真测试方法 |
CN108008719A (zh) * | 2017-12-12 | 2018-05-08 | 同济大学 | 城轨列车电子制动控制单元闭环控制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
-
2019
- 2019-12-31 CN CN201911423545.2A patent/CN11115991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77991A (zh) * | 2016-01-11 | 2016-06-15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 航空电子设备可靠性设计优化方法 |
CN107872358A (zh) * | 2016-09-23 | 2018-04-03 | 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 | 一种针对hdlc协议的自动化仿真测试方法 |
CN108008719A (zh) * | 2017-12-12 | 2018-05-08 | 同济大学 | 城轨列车电子制动控制单元闭环控制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349720B2 (en) | Network management using hierarchical and multi-scenario graphs | |
CN111209219B (zh) | 一种卫星导航仿真模型一致性验证方法及系统 | |
CN106446412B (zh) | 一种航空电子系统基于模型的测试方法 | |
KR20210047286A (ko) | 칩을 검증하는 방법, 장치, 전자 기기, 저장 매체 및 프로그램 | |
CN112052172B (zh) | 第三方通道的快速测试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US10810108B2 (en) | Testing application programs using a virtual machine | |
JP2023554057A (ja) | 隠れ変数、隠れ属性、および隠れ値検出を用いたシステム・テスト・インフラストラクチャ | |
US9404972B2 (en) | Diagnosis and debug with truncated simulation | |
US11086768B1 (en) | Identifying false positives in test case failures using combinatorics | |
US11132286B1 (en) | Dynamic reordering of test case execution | |
CN111159910A (zh) | 一种数字化测试性设计方法、系统及可读介质 | |
CN115248783B (zh) | 软件测试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 |
AU2021227739B2 (en) | Executing tests in deterministic order | |
CN113342699B (zh) | 一种软件无线电符合性测试方法及系统 | |
CN115455564A (zh) | 一种基于流水线的虚拟汽车自动仿真方法和装置 | |
US11442839B2 (en) | Runtime metrics based test ordering | |
CN114091391A (zh) | 芯片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4610615A (zh) | 项目测试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9800155B (zh) | 一种基于Probe的QTE联锁应用软件测试方法及装置 | |
US20230236956A1 (en) | Objective-driven test cases and suites | |
CN111240920B (zh) | 性能测试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
US20220188494A1 (en) | Compu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veloping a system model utilizing a simulation assessment module | |
CN118377698A (zh) | 区块链性能测试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
JP2023073986A (ja) | 流体システムの設計、確認、及び/又は試験を行うためのマシン及びプロセス | |
Huang et al. | Using A Digital Twin for Verification of Automatic Fulfillment Procedures in Telecom Servic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