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57903A - 电池性能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池性能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57903A
CN111157903A CN202010015553.XA CN202010015553A CN111157903A CN 111157903 A CN111157903 A CN 111157903A CN 202010015553 A CN202010015553 A CN 202010015553A CN 111157903 A CN111157903 A CN 1111579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image
acting force
thermal runaway
st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1555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夏荣
孙亚洲
张广平
劳力
周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ev Hef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ev Hef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ev Hef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ev Hef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1555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579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57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579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5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L5/0028Force sensors associated with force apply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性能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应用于电池性能测试系统的电子设备,所述电池性能测试系统还包括至少一端设置有泄爆阀的电池、与每个所述泄爆阀对应的受力结构以及用于采集所述受力结构的图像的图像采集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前,由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一图像,以及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后,由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二图像;根据所述受力结构在第一图像以及所述第二图像中的位置,计算所述受力结构所受到的作用力的大小;将所述作用力作为所述电池的对外作用力并根据所述对外作用力确定所述电池的安全性能。本实施例具有容易测量的特点。

Description

电池性能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测试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性能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测量电池与热失控相关的性能参数时,通常是直接测量电池在热失控的瞬间所释放的能量,并根据该能量来确定出电池的相关性能并根据该性能测量电池的安全性能,以及设计电池模组中的隔板等其他结构。在测量电池热失控所释放的能量时,通常需要在密闭的空间来进行,因此,这种测量方式比较繁琐。
发明内容
为了至少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性能测试方法,应用于电池性能测试系统的电子设备,所述电池性能测试系统还包括至少一端设置有泄爆阀的电池、与每个所述泄爆阀对应的受力结构以及用于采集所述受力结构的图像的图像采集设备;所述受力结构与对应的泄爆阀相对设置,当所述电池热失控时,喷出物从所述电池向所述受力结构的方向运动并推动所述受力结构运动,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前,由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一图像,以及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后,由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二图像是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后受力结构运动幅度最大时的图像;
根据所述受力结构在第一图像以及所述第二图像中的位置,计算所述受力结构所受到的作用力;
将所述作用力作为所述电池的对外作用力并根据所述对外作用力确定所述电池的安全性能。
可选地,所述受力结构为悬臂梁,所述悬臂梁包括固定端和受力时可相对所述固定端运动的自由端,所述悬臂梁的自由端与所述电池相对设置,所述获取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前,由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一图像,以及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后,由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二图像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悬臂梁的自由端的位移大小与自由端所承受的作用力之间的第一关系;
计算所述自由端的在所述第一图像中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位置之间的第一像素差;
根据所述第一像素差计算所述自由端的第一位移;
根据所述第一关系以及所述第一位移计算自由端所受到的作用力。
可选地,所述受力结构包括弹簧和受力板,所述弹簧一端固定,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受力板连接,所述受力板上远离所述弹簧的一侧与所述电池的泄爆阀相对;所述获取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前,由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一图像,以及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后,由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二图像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受力板所述受力板的位移大小与受到的作用力之间的第二关系;
计算所述受力板在所述第一图像中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位置之间的第二像素差;
根据所述第二像素差计算所述受力板的第二位移;
根据所述第二关系以及所述第二位移计算受力板所受到的作用力。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安全性能计算用于电池模组中分隔各个电池的隔板的防护强度;
根据所述防护强度选择隔板。
可选地,所述电池包括两个泄爆阀,所述将所述作用力作为所述电池的对外作用力并根据所述对外作用力确定所述电池的安全性能的步骤包括:
将两个泄爆阀的作用力中较大的作用力作为热失控作用力;
根据所述热失控作用力确定所述电池的安全性能。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性能测试装置,应用于电池性能测试系统的电子设备,所述电池性能测试系统还包括至少一端设置有泄爆阀的电池、与每个所述泄爆阀对应的受力结构以及用于采集所述受力结构的图像的图像采集设备;所述受力结构与对应的泄爆阀相对设置,当所述电池热失控时,物从所述电池向所述受力结构的方向运动并推动所述受力结构运动,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前,由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一图像,以及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后,由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二图像是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后受力结构运动幅度最大时的图像;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受力结构在第一图像以及所述第二图像中的位置,计算所述受力结构所受到的作用力;
性能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作用力作为所述电池的对外作用力并根据所述对外作用力确定所述电池的安全性能。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性能测试系统,所述电池性能测试系统包括电子设备和至少一端设置有泄爆阀的电池、每个所述泄爆阀对应的受力结构以及用于采集受力结构的图像的图像采集设备;所述受力结构与对应的泄爆阀相对设置,当所述电池热失控时,喷出物从所述电池向所述受力结构的方向运动并推动所述受力结构运动;
所述电子设备具体用于:
获取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前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一图像,以及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后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二图像是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后受力结构运动幅度最大时的图像;
根据所述受力结构在第一图像以及所述第二图像中的位置,计算所述受力结构所受到的作用力;
将所述作用力作为所述电池的对外作用力并根据所述对外作用力确定所述电池的安全性能。
可选地,所述受力结构为悬臂梁,所述悬臂梁包括固定端和受力时可相对所述固定端运动的自由端,所述悬臂梁的自由端与所述电池相对设置,所述获取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前,由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一图像,以及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后,由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二图像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悬臂梁的自由端的位移大小与自由端所承受的作用力之间的第一关系;
计算所述自由端的在所述第一图像中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位置之间的第一像素差;
根据所述第一像素差计算所述自由端的第一位移;
根据所述第一关系以及所述第一位移计算自由端所受到的作用力。
可选地,所述受力结构包括弹簧和受力板,所述弹簧一端固定,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受力板连接,所述受力板上远离所述弹簧的一侧与所述电池的泄爆阀相对;所述获取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前,由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一图像,以及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后,由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二图像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受力板所述受力板的位移大小与受到的作用力之间的第二关系;
计算所述受力板在所述第一图像中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位置之间的第二像素差;
根据所述第二像素差计算所述受力板的第二位移;
根据所述第二关系以及所述第二位移计算受力板所受到的作用力。
可选地,所述电池包括两个泄爆阀;
所述电子设备还用于:
根据所述安全性能计算用于电池模组中分隔各个电池的隔板的防护强度;
根据所述防护强度选择隔板;
其中,所述将所述作用力作为所述电池的对外作用力并根据所述对外作用力确定所述电池的性能的步骤包括:
计算两个泄爆阀中作用力中较大的作用力作为热失控作用力;
根据所述热失控作用力确定所述电池的安全性能。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性能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通过设置一个在受力时可以根据受力的情况发生移动的受力结构,然后将电池的泄爆阀与受力结构相对设置,并采用图像采集设备来记录受力结构的图像。当电池热失控发生热失控时,电池的喷出物会具有一定的动量,并与受力结构接触使受力结构发生移动,因此根据图像采集设备所采集的受力结构在热失控前和热失控时的图像来计算受力结构发生的位移,从而获得受力结构受力大小,实现对电池热失控的作用力的量化并确定出电池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性能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性能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性能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性能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标:100-电子设备;110-电池性能测试装置;111-获取模块;112-计算模块;113-性能确定模块;120-存储器;130-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性能测试系统,所述电池性能测试系统包括电子设备100、至少一端设置有泄爆阀的电池、每个所述泄爆阀对应的受力结构以及用于采集受力结构的图像的图像采集设备;所述受力结构与对应的泄爆阀相对设置,当所述电池热失控时,喷出物从所述电池向所述受力结构的方向运动并推动所述受力结构移动。
其中,所述电池的泄爆阀可以仅设置在电池的一端,也就是说电池只有一个泄爆阀;电池的泄爆阀也可以设置在电池的两端,也就是说电池有两个泄爆阀。
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所述受力结构可以为悬臂梁,所述悬臂梁包括固定端和受力时可相对所述固定端运动的自由端,所述悬臂梁的自由端与所述电池相对设置,具体地,当所述电池有两个泄爆阀时,电池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悬臂梁,每个泄爆阀分别与一个悬臂梁的自由端相对设置,也就是说,在初始状态时,悬臂梁的自由端与电池的泄爆阀均位于电池的轴线上。
请参照图3和图4所示,所述受力结构也可以是包括弹簧和受力板的结构,所述弹簧一端固定,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受力板连接,所述受力板上远离所述弹簧的一侧与所述电池的泄爆阀相对,具体地,当所述电池有两个泄爆阀时,电池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受力结构,每个泄爆阀分别与一个受力结构的受力板相对设置,也就是说受力板与电池的泄爆阀均位于电池的轴线上。
请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框图,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电池性能测试装置110,存储器120和处理器130,存储器120和处理器130相互之间直接或间接电性连接,用于实现数据交互。例如,这些元件相互之间可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或信号线实现电性连接。所述电池性能测试装置110包括至少一个可以软件或固件(Firmware)的形式存储于所述存储器120中或固化在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中的软件功能模块。所述处理器130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120中存储的可执行模块,例如所述电池性能测试装置110所包括的软件功能模块及计算机程序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应用于上述电池性能测试系统的电池性能测试方法,请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性能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10-步骤S130。
步骤S110,获取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具体地,获取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前,由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一图像,以及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后,由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二图像是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后受力结构运动幅度最大时的图像。
例如,当所述受力结构是悬臂梁时,那么,受力结构运动幅度最大时的图像就是悬臂梁的自由端距离电池最远时的图像。当受力结构包括弹簧和受力板时,那么运动幅度最大时的图像就是受力板沿电池的轴向运动的距离。
步骤S120,根据第一图像以及第二图像计算受力结构受到的作用力。
根据所述受力结构在第一图像以及所述第二图像中的位置,计算所述受力结构所受到的作用力。
步骤S130,量化电池的对外作用力并据此确定电池的安全性能。
具体地,将所述作用力作为所述电池的对外作用力并根据所述对外作用力确定所述电池的安全性能。电池的对外作用力即所述电池热失控时对外部物体所产生的作用力。
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可以在力的作用下运动的受力结构来对电池的对外作用力进行量化,当电池发生热失控时,高温物质会通过泄爆阀快速地向外喷出。在距离泄爆阀一定长度的位置放置受力结构,此时受力结构便会发生位移。从而可以根据图像采集设备记录下来的图像中受力结构的位置差异获得受力结构实际移动距离,从而根据受力结构的实际移动距离与力的关系计算出该受力结构实际受到的力,如此便可以根据测试出来的作用力确定电池的安全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图像采集设备可以是高速相机,例如,采集频率为1000-20000fps的相机。图像采集设备所采集图像的轴向与受力结构移动平面垂直,也就是说,受力结构的移动方向与相机坐标系所在平面平行。
请参照图7,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受力结构为悬臂梁,所述悬臂梁包括固定端和受力时可相对所述固定端运动的自由端,所述悬臂梁的自由端与所述电池相对设置,步骤S110包括子步骤S111-1-步骤S111-4。
步骤S111-1,获取所述悬臂梁的自由端的位移大小与自由端所承受的作用力之间的第一关系。
步骤S111-2,计算所述自由端的在所述第一图像中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位置之间的第一像素差。
步骤S111-3,根据所述第一像素差计算所述自由端的第一位移。
步骤S111-4,根据所述第一关系以及所述第一位移计算自由端所受到的作用力。
本实施例中,采用悬臂梁的方式来对电池对外部的作用进行量化,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例如,相机所记录的悬臂梁的像素变化为δ,对悬臂梁自由端施加不同的已知大小的力,用于标定作用力P和自由端位移d的关系,或是采用材料力学公式计算位移和力之间的关系。根据位移和力的对应关系,计算得到电池喷出物对悬臂梁作用力的大小。其中,悬臂梁的自由端的移动距离d与自由端受到的作用力之间的(理论)关系已知,为:
Figure BDA0002358742800000101
其中E为悬臂梁的杨氏模量,I为惯性矩,L为悬臂梁长度。对于矩形梁,惯性矩I=bh3/12,b为悬臂梁的宽度,h为厚度。
若是电池具有两个泄爆阀,则同时记录正负两个泄爆阀对应的自由端的移动距离d1和d2,d1和d2的计算原理均与d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根据d1和d2,计算正负极喷出物质对外作用力P1和P2的大小。
另外,因为电池的喷出物的动量可能不是稳定的,因此d1和d2是变化的。d1和d2的统计学行为都具有分析价值,因此,本实施例中,还可以计算出每个电池的每一端对外作用力的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差等,从而用于电池的性能评价。
请参照图8,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受力结构包括弹簧和受力板时,所述弹簧一端固定,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受力板连接,所述受力板上远离所述弹簧的一侧与所述电池的泄爆阀相对设置。步骤S110包括子步骤S112-1-子步骤112-4。
步骤S112-1,获取所述受力板所述受力板的位移大小与受到的作用力之间的第二关系。
步骤S112-2,计算所述受力板在所述第一图像中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位置之间的第二像素差。
步骤S112-3,根据所述第二像素差计算所述受力板的第二位移。
步骤S112-4,根据所述第二关系以及所述第二位移计算受力板所受到的作用力。
本实施例中,受力结构包括弹簧和受力板时,可以更方便计算出电池热失控时,受力板收到的作用力。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安全性能计算用于电池模组中分隔各个电池的隔板的防护强度;
根据所述防护强度选择隔板。
本实施例中,根据电池的安全性能来计算电池模组中的需要设置的隔板的防护强度,并根据这个防护强度来选择隔板,如此,便能够使得电池模组的安全性能更好。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所述安全性能计算用于电池模组中分隔各个电池的隔板的防护强度;然后再根据所述防护强度确定隔板与电池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根据电池的安全性能来计算电池模组中的需要设置的隔板的防护强度,并根据防护强度来确定电池模组中隔板与电池之间的距离,如此,同样能够使得电池模组的安全性能更好。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括两个泄爆阀,所述将所述作用力作为所述电池的对外作用力并根据所述对外作用力确定所述电池的安全性能的步骤包括:将两个泄爆阀的作用力中较大的作用力作为热失控作用力,根据所述热失控作用力确定所述电池的安全性能。
请参照图9,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性能测试装置110,应用于电池性能测试系统的电子设备100,所述装置包括: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11、计算模块112。所述电池性能测试装置110包括一个可以软件或固件的形式存储于所述存储器120中或固化在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中的软件功能模块。
获取模块111,用于获取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前,由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一图像,以及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后,由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二图像是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后受力结构运动幅度最大时的图像。
本实施例中的获取模块111用于执行步骤S110,关于所述获取模块111的具体描述可参照对所述步骤S110的描述。
计算模块112,用于根据所述受力结构在第一图像以及所述第二图像中的位置,计算所述受力结构所受到的作用力。
本实施例中的计算模块112用于执行步骤S120,关于所述计算模块112的具体描述可参照对所述步骤S120的描述。
性能确定模块113,用于将所述作用力作为所述电池的对外作用力并根据所述对外作用力确定所述电池的安全性能。
本实施例中的性能确定模块113用于执行步骤S130,关于所述性能确定模块113的具体描述可参照对所述步骤S130的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各种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池性能测试系统的电子设备,所述电池性能测试系统还包括至少一端设置有泄爆阀的电池、与每个所述泄爆阀对应的受力结构以及用于采集所述受力结构的图像的图像采集设备;所述受力结构与对应的泄爆阀相对设置,当所述电池热失控时,喷出物从所述电池向所述受力结构的方向运动并推动所述受力结构运动,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前,由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一图像,以及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后,由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二图像是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后受力结构运动幅度最大时的图像;
根据所述受力结构在第一图像以及所述第二图像中的位置,计算所述受力结构所受到的作用力;
将所述作用力作为所述电池的对外作用力并根据所述对外作用力确定所述电池的安全性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结构为悬臂梁,所述悬臂梁包括固定端和受力时可相对所述固定端运动的自由端,所述悬臂梁的自由端与所述电池相对设置,所述获取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前,由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一图像,以及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后,由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二图像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悬臂梁的自由端的位移大小与自由端所承受的作用力之间的第一关系;
计算所述自由端的在所述第一图像中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位置之间的第一像素差;
根据所述第一像素差计算所述自由端的第一位移;
根据所述第一关系以及所述第一位移计算自由端所受到的作用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结构包括弹簧和受力板,所述弹簧一端固定,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受力板连接,所述受力板上远离所述弹簧的一侧与所述电池的泄爆阀相对;所述获取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前,由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一图像,以及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后,由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二图像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受力板所述受力板的位移大小与受到的作用力之间的第二关系;
计算所述受力板在所述第一图像中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位置之间的第二像素差;
根据所述第二像素差计算所述受力板的第二位移;
根据所述第二关系以及所述第二位移计算受力板所受到的作用力。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安全性能计算用于电池模组中分隔各个电池的隔板的防护强度;
根据所述防护强度选择隔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两个泄爆阀,所述将所述作用力作为所述电池的对外作用力并根据所述对外作用力确定所述电池的安全性能的步骤包括:
将两个泄爆阀的作用力中较大的作用力作为热失控作用力;
根据所述热失控作用力确定所述电池的安全性能。
6.一种电池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池性能测试系统的电子设备,所述电池性能测试系统还包括至少一端设置有泄爆阀的电池、与每个所述泄爆阀对应的受力结构以及用于采集所述受力结构的图像的图像采集设备;所述受力结构与对应的泄爆阀相对设置,当所述电池热失控时,喷出物从所述电池向所述受力结构的方向运动并推动所述受力结构运动,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前,由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一图像,以及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后,由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二图像是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后受力结构运动幅度最大时的图像;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受力结构在第一图像以及所述第二图像中的位置,计算所述受力结构所受到的作用力;
性能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作用力作为所述电池的对外作用力并根据所述对外作用力确定所述电池的安全性能。
7.一种电池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性能测试系统包括电子设备和至少一端设置有泄爆阀的电池、每个所述泄爆阀对应的受力结构以及用于采集受力结构的图像的图像采集设备;所述受力结构与对应的泄爆阀相对设置,当所述电池热失控时,喷出物从所述电池向所述受力结构的方向运动并推动所述受力结构运动;
所述电子设备具体用于:
获取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前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一图像,以及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后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二图像是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后受力结构运动幅度最大时的图像;
根据所述受力结构在第一图像以及所述第二图像中的位置,计算所述受力结构所受到的作用力;
将所述作用力作为所述电池的对外作用力并根据所述对外作用力确定所述电池的安全性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结构为悬臂梁,所述悬臂梁包括固定端和受力时可相对所述固定端运动的自由端,所述悬臂梁的自由端与所述电池相对设置,所述获取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前,由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一图像,以及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后,由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二图像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悬臂梁的自由端的位移大小与自由端所承受的作用力之间的第一关系;
计算所述自由端的在所述第一图像中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位置之间的第一像素差;
根据所述第一像素差计算所述自由端的第一位移;
根据所述第一关系以及所述第一位移计算自由端所受到的作用力。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结构包括弹簧和受力板,所述弹簧一端固定,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受力板连接,所述受力板上远离所述弹簧的一侧与所述电池的泄爆阀相对;所述获取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前,由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一图像,以及在所述电池热失控后,由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受力结构的第二图像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受力板所述受力板的位移大小与受到的作用力之间的第二关系;
计算所述受力板在所述第一图像中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位置之间的第二像素差;
根据所述第二像素差计算所述受力板的第二位移;
根据所述第二关系以及所述第二位移计算受力板所受到的作用力。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两个泄爆阀;
所述电子设备还用于:
根据所述安全性能计算用于电池模组中分隔各个电池的隔板的防护强度;
根据所述防护强度选择隔板;
其中,所述将所述作用力作为所述电池的对外作用力并根据所述对外作用力确定所述电池的性能的步骤包括:
计算两个泄爆阀中作用力中较大的作用力作为热失控作用力;
根据所述热失控作用力确定所述电池的安全性能。
CN202010015553.XA 2020-01-07 2020-01-07 电池性能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Pending CN1111579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5553.XA CN111157903A (zh) 2020-01-07 2020-01-07 电池性能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5553.XA CN111157903A (zh) 2020-01-07 2020-01-07 电池性能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57903A true CN111157903A (zh) 2020-05-15

Family

ID=70561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15553.XA Pending CN111157903A (zh) 2020-01-07 2020-01-07 电池性能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5790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0561A (zh) * 2021-05-31 2021-09-17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的设计方法、装置、电池包和车辆
CN114414125A (zh) * 2021-12-13 2022-04-29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热失控喷射压力测试装置、测试方法及相关设备
JP7430840B1 (ja) 2023-08-21 2024-02-13 株式会社コベルコ科研 固体物の噴出速度算出方法および固体物の噴出速度算出装置
DE102023000885A1 (de) 2023-03-08 2024-02-22 Mercedes-Benz Group AG Prüfvorrichtung für einen Prüfkörpe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5345A (zh) * 2004-09-30 2006-04-05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基于纳米扫描探针形变的微作用力建模方法
US20170033346A1 (en) * 2015-07-31 2017-02-02 Celgard, Llc Laminated multilayer membranes, separators, batteries, and methods
CN207441905U (zh) * 2017-10-31 2018-06-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安全检测装置
CN109063410A (zh) * 2018-06-27 2018-12-2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中的能量分析方法
CN109119571A (zh) * 2018-07-27 2019-01-01 清华大学 电池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5345A (zh) * 2004-09-30 2006-04-05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基于纳米扫描探针形变的微作用力建模方法
US20170033346A1 (en) * 2015-07-31 2017-02-02 Celgard, Llc Laminated multilayer membranes, separators, batteries, and methods
CN207441905U (zh) * 2017-10-31 2018-06-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安全检测装置
CN109063410A (zh) * 2018-06-27 2018-12-2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中的能量分析方法
CN109119571A (zh) * 2018-07-27 2019-01-01 清华大学 电池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景镇: "《光学手册 上》", 31 July 2010,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0561A (zh) * 2021-05-31 2021-09-17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的设计方法、装置、电池包和车辆
CN114414125A (zh) * 2021-12-13 2022-04-29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热失控喷射压力测试装置、测试方法及相关设备
DE102023000885A1 (de) 2023-03-08 2024-02-22 Mercedes-Benz Group AG Prüfvorrichtung für einen Prüfkörper
JP7430840B1 (ja) 2023-08-21 2024-02-13 株式会社コベルコ科研 固体物の噴出速度算出方法および固体物の噴出速度算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57903A (zh) 电池性能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Lim et al. Investigating the drop impact of portable electronic products
Siegel et al. Expansion of lithium ion pouch cell batteries: Observations from neutron imaging
US10101252B2 (en) Method of measuring damping using optical imaging technique
Lall et al. Design envelopes and optical feature extraction techniques for survivability of SnAg leadfree packaging architectures under shock and vibration
US2014030390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force measurement
CN105424978B (zh) 一种基于挠曲电效应的高g值加速度传感器及测量方法
WO2019165865A1 (en) High precision weighing system and weighing metho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er and storage medium
Li et al. A smart Li-ion battery with self-sensing capabilities for enhanced life and safety
Berg et al. Structural dynamics of lithium-ion cells—part II: Investigation of large-format prismatic cells and method evaluation
Ong et al. Comparison of mechanical response of PCBs subjected to product-level and board-level drop impact tests
CN111784647A (zh) 基于视频振动放大的高精度结构模态测试方法
Lall et al. Modeling and reliability characterization of area-array electronics subjected to high-g mechanical shock up to 50,000 g
Erdogan et al. A computer-vision based vibration transducer scheme for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applications
EP4075565A1 (en) Swelling test device for battery cell
CN110675427A (zh) 智能振动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CN215677527U (zh) 一种间隔棒系统的零部件应变状态的无损检测装置
CN116615827A (zh) 用于测试至少一个电池组电池的装置
CN110487529B (zh) 一种利用角速度传感器测量大展弦比翼面弯矩的方法
KR102353635B1 (ko) Dic 기법을 이용한 구조물 건전성 모니터링 장치 및 방법
Lall et al. Prognostication of accrued damage and impending failure under temperature-vibration in leadfree electronics
CN220932622U (zh) 检测装置及适用于测试减震器的系统
CN215573505U (zh) 电池膨胀力测量装置及电池膨胀力检测系统
CN117664552B (zh) 一种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方法、装置、系统及控制设备
Cheng et al. On‐chip test method for in‐situ evaluating the impact resistance reliability of silicon microbea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