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57343A - 灌浆料芯样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 - Google Patents

灌浆料芯样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57343A
CN111157343A CN202010136711.7A CN202010136711A CN111157343A CN 111157343 A CN111157343 A CN 111157343A CN 202010136711 A CN202010136711 A CN 202010136711A CN 111157343 A CN111157343 A CN 1111573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strength
bending
compressive strength
spl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367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路彦兴
庞文忠
刘云涛
张卓
乔建
路洪通
黄河
雒振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Academy Of Architectural Scie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Academy Of Architectural Scie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Academy Of Architectural Scie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Academy Of Architectural Scie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3671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573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57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573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8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tensile or compressive for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0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 G01N1/04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in the solid state, e.g. by cutting
    • G01N1/08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in the solid state, e.g. by cutting involving an extracting tool, e.g. core bi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2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bending for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灌浆料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属于建筑结构检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对现场的灌浆料进行取样,称为芯样;而后对芯样进行与现场同条件养护,养护到试验龄期后制成若干抗折芯样;再对抗折芯样进行抗折试验得到抗折强度,由若干抗折强度求平均值后得到抗折强度代表值,由抗折强度代表值推定出第一抗压强度;将折断后的抗折芯样制成劈裂芯样,劈裂芯样进行劈裂试验并得若干劈裂强度,对若干劈裂强度求平均值得到劈裂强度代表值,由劈裂强度代表值推定出第二抗压强度;最后,对第一抗压强度和第二抗压强度进行线性回归处理得出灌浆料的最终抗压强度。本发明提供的灌浆料的抗压强度测量方法检测灌浆料的抗压强度准确。

Description

灌浆料芯样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灌浆料的抗压强度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灌浆料是混凝土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混凝土的一个特殊种类,具有普通混凝土不具备的性能。灌浆料是以高强度材料作为骨料,以水泥作为结合剂,辅以高流态、微膨胀、防离析等物质配制而成。灌浆料因其自身的优越性在建筑等领域被广泛应用,而灌浆料的强度影响着建筑的安全性。目前,灌浆料的强度检测通常需要将现场正在使用的灌浆料取出制作成标准试块,对标准试块进行标准养护,养护完成后进行强度相关的试验,试验过程复杂,影响因素较多。本专利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作芯样并同条件养护,充分反映了原结构的实际状况,并研发了新的检测方法,结果更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浆料芯样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检测灌浆料芯样抗压强度的方法,试验过程复杂,检测出的抗压强度与实际抗压强度存在偏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灌浆料芯样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现场的灌浆料进行取样,所取式样称为芯样;
(2)对芯样进行与现场同条件养护;
(3)待芯样养护到试验龄期后,将芯样制作成一组抗折芯样,一组抗折芯样中包含若干个抗折芯样;
(4)对一组抗折芯样进行抗折试验得到若干抗折芯样的抗折强度,对若干抗折强度求取平均值后得到抗折强度代表值,通过第一推定公式由抗折强度代表值推定出灌浆料的抗压强度,称为第一抗压强度;
(5)选取抗折试验折断的所述抗折芯样制作成一组劈裂芯样,一组劈裂芯样包含若干个劈裂芯样,对一组劈裂芯样进行劈裂试验得到若干劈裂强度,对若干劈裂强度求取平均值后得到劈裂强度代表值,通过第二推定公式由劈裂强度代表值推定出灌浆料的抗压强度,称为第二抗压强度;
(6)对第一抗压强度和第二抗压强度进行线性回归处理后,得到灌浆料的最终抗压强度。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抗折芯样为圆柱体,劈裂芯样为圆柱体。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第一推定公式为:
Figure BDA0002397576220000021
其中,其中a1、b1是为第一回归系数,常数;Rf为抗折强度代表值;Rc1为第一抗压强度。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第二推定公式为:
Figure BDA0002397576220000022
其中a2、b2是第二回归系数,为常数;Rs为劈裂强度代表值;Rc2为第二抗压强度。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第一抗压强度和第二抗压强度通过线性回归处理公式进行线性回归处理:
Rc=a3+b3Rc1+cRc2
其中a3、b3和c是第三回归系数,为常数;Rc为最终抗压强度。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若干抗折芯样的抗折强度和若干劈裂芯样的劈裂强度通过下述方法求取平均值:
步骤1:对若干数值加和后除以数值的数量,求取平均值;
步骤2:将若干用于求取平均值的数值与对应求得的平均值对比,
若不存在数值超出平均值的士10%,则求得的平均值即为最终的平均值。
若存在数值超出平均值的士10%,则去除超出平均值的士10%的数值后,将剩余数值加和后除以剩余数值的数量,重新求取平均值,并继续进行所述步骤2。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劈裂试验应连续均匀对抗折芯样加荷,抗折试验、劈裂试验应连续均匀地分别对抗折芯样和劈裂芯样加荷,加荷速率控制在0.12±0.02MPa/s。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a1、b1、a2、b2通过下述步骤确定:
(1)对现场的灌浆料进行取样,所取式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称为试验芯样,另一部分称为试件,试件尺寸为40mm×40mm×160mm的棱柱体试件;
(2)对所述试验芯样进行与现场同条件养护,对棱柱体试件进行试验室养护;
(3)待养护完成,将试验芯样制作若干组圆柱体的抗折试验芯样,抗折试验芯样的数量与棱柱体试件数量相同,抗折试验芯样与棱柱体试件相对应分成多组;
(4)对抗折试验芯样进行抗折试验,得到抗折强度,对每组抗折强度求取平均值得到多组抗折强度代表值;棱柱体试件进行抗压试验,对每个棱柱体试件上相互不影响的两个部位分别进行抗压试验,测得两个抗压强度,抗压试验的试验面积为40mm×40mm,对每组抗压强度数值求平均值得到多组棱柱体试件的最终抗压强度;
(5)将每组的棱柱体试件的最终抗压强度代入所述第一推定公式的Rc1,将对应组的抗折试验芯样的抗折强度代表值代入第一推定公式的Rf,确定a1、b1
(6)选取抗折试验折断的抗折试验芯样制作成若干组劈裂试验芯样,劈裂试验芯样的数量与抗折试验芯样的数量相同,将劈裂试验芯样与抗折试验芯样相对应分成多组;
(7)对所述劈裂试验芯样进行劈裂试验得到劈裂强度,对每组劈裂强度求取平均值得到多组劈裂强度代表值;
(8)将每组的棱柱体试件的最终抗压强度代入所述第二推定公式的Rc2,将对应组的劈裂试验芯样的劈裂强度代表值代入第二推定公式的Rs,确定a2、b2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a3、b3和c通过下述方法确定:
(1)已知a1、b1、a2、b2,将求取的多组抗折试验芯样的抗折强度代表值代入所述第一推定公式,计算得到多组第一抗压强度,将求取的多组所述劈裂试验芯样劈裂强度代表值代入第二推定公式得到多组第二抗压强度;
(2)将多组第一抗压强度、多组第二抗压强度及多组所述棱柱体试件的最终抗压强度分别对应代入线性回归处理公式的Rc1、Rc2及RC,确定a3、b3和c。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抗压试验应连续均匀对棱柱体试件加荷,加荷速率控制在1.5±0.13MPa/s。
本发明提供的灌浆料芯样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灌浆料芯样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首先对现场的灌浆料进行取样,所取式样称为芯样;而后对芯样进行与现场与现场同条件养护,将芯样制作成若干抗折芯样;对抗折芯样进行抗折试验得到若干抗折芯样的抗折强度,对若干抗折强度求取平均值后得到抗折强度代表值,通过第一推定公式由抗折强度代表值推定出灌浆料的抗压强度,称为第一抗压强度;选取抗折试验折断的抗折芯样制作成若干劈裂芯样,劈裂芯样进行劈裂试验得到若干劈裂强度,对若干所述劈裂强度求取平均值后得到劈裂强度代表值,通过第二推定公式由劈裂强度代表值推定出灌浆料的抗压强度,称为第二抗压强度;最后通过对第一抗压强度及第二抗压强度进行线性回归处理得到更加精确的灌浆料的最终抗压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灌浆料芯样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一并参阅图1,现对本发明提供的灌浆料芯样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进行说明。所述灌浆料芯样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现场的灌浆料进行取样,所取式样称为芯样;
(2)对芯样进行与现场同条件养护;
(3)待芯样养护到试验龄期后,将芯样制作成一组抗折芯样,一组抗折芯样中包含若干个抗折芯样;
(4)对一组抗折芯样进行抗折试验得到若干抗折芯样的抗折强度,对若干抗折强度求取平均值后得到抗折强度代表值,通过第一推定公式由抗折强度代表值推定出灌浆料的抗压强度,称为第一抗压强度;
(5)选取抗折试验折断的所述抗折芯样制作成一组劈裂芯样,一组劈裂芯样包含若干个劈裂芯样,对一组劈裂芯样进行劈裂试验得到若干劈裂强度,对若干劈裂强度求取平均值后得到劈裂强度代表值,通过第二推定公式由劈裂强度代表值推定出灌浆料的抗压强度,称为第二抗压强度;
(6)对第一抗压强度和第二抗压强度进行线性回归处理后,得到灌浆料的最终抗压强度。
本发明提供的灌浆料芯样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首先对现场的灌浆料进行取样,所取式样称为芯样;而后对芯样进行与现场与现场同条件养护,将芯样制作成若干抗折芯样;对抗折芯样进行抗折试验得到若干抗折芯样的抗折强度,对若干抗折强度求取平均值后得到抗折强度代表值,通过第一推定公式由抗折强度代表值推定出灌浆料的抗压强度,称为第一抗压强度;选取抗折试验折断的抗折芯样制作成若干劈裂芯样,劈裂芯样进行劈裂试验得到若干劈裂强度,对若干劈裂强度求取平均值后得到劈裂强度代表值,通过第二推定公式由劈裂强度代表值推定出灌浆料的抗压强度,称为第二抗压强度;最后通过对第一抗压强度及第二抗压强度进行线性回归处理得到更加精确的灌浆料的最终抗压强度。
本实施例中,将芯样制作成一组抗折芯样,一组包含三个抗折芯样。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灌浆料芯样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抗折芯样为圆柱体,劈裂芯样为圆柱体。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灌浆料芯样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灌浆料芯样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现场的灌浆料进行取样,所取式样称为芯样;
(2)对芯样进行与现场同条件养护;
(3)待芯样养护到试验龄期后,将芯样制作成一组抗折芯样,一组抗折芯样中包含若干个抗折芯样;
(4)对一组抗折芯样进行抗折试验得到若干抗折芯样的抗折强度,对若干抗折强度求取平均值后得到抗折强度代表值,通过第一推定公式由抗折强度代表值推定出灌浆料的抗压强度,称为第一抗压强度。第一推定公式为:
Figure BDA0002397576220000061
其中,其中a1、b1是为第一回归系数,常数;Rf为抗折强度代表值;Rc1为第一抗压强度。
(5)选取抗折试验折断的抗折芯样制作成一组劈裂芯样,一组劈裂芯样包含若干个劈裂芯样,对一组劈裂芯样进行劈裂试验得到若干劈裂强度,对若干劈裂强度求取平均值后得到劈裂强度代表值,通过第二推定公式由劈裂强度代表值推定出灌浆料的抗压强度,称为第二抗压强度。第二推定公式为:
Figure BDA0002397576220000062
其中a2、b2是第二回归系数,为常数;Rs为劈裂强度代表值;Rc2为第二抗压强度。
(6)对第一抗压强度和第二抗压强度进行线性回归处理后,得到灌浆料的最终抗压强度。线性回归处理公式为:
Rc=a3+b3Rc1+cRc2
其中a3、b3和c是第三回归系数,为常数;Rc为最终抗压强度。
本实施例中,a1、b1、a2、b2、a3、b3和c的数值与材料、结构等相关。但是同类的材料及相近的结构可采用相同数值的a1、b1、a2、b2、a3、b3和c。本测量方法,在检测前已经确定了a1、b1、a2、b2、a3、b3和c的数值。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灌浆料芯样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若干抗折芯样的抗折强度和若干劈裂芯样的劈裂强度通过下述方法求取平均值:
步骤1:对若干数值加和后除以数值的数量,求取平均值;
步骤2:将若干用于求取平均值的数值与对应求得的平均值对比,
若不存在数值超出平均值的士10%,则求得的平均值即为最终的平均值。
若存在数值超出平均值的士10%,则去除超出平均值的士10%的数值后,将剩余数值加和后除以剩余数值的数量,重新求取平均值,并继续进行所述步骤2。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灌浆料芯样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劈裂试验应连续均匀对抗折芯样加荷,抗折试验、劈裂试验应连续均匀地分别对抗折芯样和劈裂芯样加荷,加荷速率控制在0.12±0.02MPa/s。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灌浆料芯样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a1、b1、a2、b2通过下述步骤确定:
(1)对现场的灌浆料进行取样,所取式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称为试验芯样,另一部分称为试件,试件尺寸为40mm×40mm×160mm的棱柱体试件;
(2)对所述试验芯样进行与现场同条件养护,对棱柱体试件进行试验室养护;
(3)待养护完成,将试验芯样制作若干组圆柱体的抗折试验芯样,抗折试验芯样的数量与棱柱体试件数量相同,抗折试验芯样与棱柱体试件相对应分成多组;
(4)对抗折试验芯样进行抗折试验,得到抗折强度,对每组抗折强度求取平均值得到多组抗折强度代表值;棱柱体试件进行抗压试验,对每个棱柱体试件上相互不影响的两个部位分别进行抗压试验,测得两个抗压强度,抗压试验的试验面积为40mm×40mm,对每组抗压强度数值求平均值得到多组棱柱体试件的最终抗压强度;
(5)将每组的棱柱体试件的最终抗压强度代入第一推定公式的Rc1,将对应组的抗折试验芯样的抗折强度代表值代入第一推定公式的Rf,确定a1、b1
(6)选取抗折试验折断的抗折试验芯样制作成若干组劈裂试验芯样,劈裂试验芯样的数量与抗折试验芯样的数量相同,将劈裂试验芯样与抗折试验芯样相对应分成多组;
(7)对劈裂试验芯样进行劈裂试验得到劈裂强度,对每组劈裂强度求取平均值得到多组劈裂强度代表值;
(8)将每组的棱柱体试件的最终抗压强度代入第二推定公式的Rc2,将对应组的劈裂试验芯样的劈裂强度代表值代入第二推定公式的Rs,确定a2、b2
本实施例中,对每组抗压强度数值求平均值得到多组棱柱体试件的最终抗压强度的方法与之前描述的抗折强度和劈裂强度求取平均值的方法相同。
步骤1:将每组中六棱柱体试件的抗压强度的数值进行加和后除以六棱柱体试件的抗压强度的数值的数量,求取平均值;
步骤2:将用于求取平均值的六棱柱体试件的抗压强度的数值与求取的平均值对比,若不存在六棱柱体试件的抗压强度的数值超出平均值的士10%,则该平均值为该组六棱柱体试件的最终抗压强度。若存在六棱柱体试件的抗压强度的数值超出平均值的士10%,则去除超出部分的数值后,将剩余的数值加和后除以剩余数值的数量,重新计算平均值,并继续进行步骤2,直到得到该组六棱柱体试件的最终抗压强度。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灌浆料芯样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a3、b3和c通过下述方法确定:
(1)已知a1、b1、a2、b2,将求取的多组抗折试验芯样的抗折强度代表值代入所述第一推定公式,计算得到多组第一抗压强度,将求取的多组所述劈裂试验芯样劈裂强度代表值代入第二推定公式得到多组第二抗压强度;
(2)将多组第一抗压强度、多组第二抗压强度及多组棱柱体试件的最终抗压强度分别对应代入线性回归处理公式的Rc1、Rc2及RC,确定a3、b3和c。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灌浆料芯样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抗压试验应连续均匀对棱柱体试件加荷,加荷速率控制在1.5±0.13MPa/s。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灌浆料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对现场的灌浆料进行取样,所取式样称为芯样;
(2)对芯样进行与现场同条件养护;
(3)待芯样养护到试验龄期后,将芯样制作成一组抗折芯样,一组抗折芯样中包含若干个抗折芯样;
(4)对一组所述抗折芯样进行抗折试验得到若干抗折芯样的抗折强度,对若干抗折强度求取平均值后得到抗折强度代表值,通过第一推定公式由抗折强度代表值推定出灌浆料的抗压强度,称为第一抗压强度;
(5)选取抗折试验折断的所述抗折芯样制作成一组劈裂芯样,一组劈裂芯样包含若干个劈裂芯样,对一组所述劈裂芯样进行劈裂试验得到若干劈裂强度,对若干劈裂强度求取平均值后得到劈裂强度代表值,通过第二推定公式由劈裂强度代表值推定出灌浆料的抗压强度,称为第二抗压强度;
(6)对所述第一抗压强度和第二抗压强度进行线性回归处理后,得到灌浆料的最终抗压强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浆料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折芯样为圆柱体,所述劈裂芯样为圆柱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浆料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定公式为:
Figure FDA0002397576210000011
其中,其中a1、b1是为第一回归系数,常数;Rf为抗折强度代表值;Rc1为第一抗压强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浆料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定公式为:
Figure FDA0002397576210000012
其中a2、b2是第二回归系数,为常数;Rs为劈裂强度代表值;Rc2为第二抗压强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灌浆料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压强度和第二抗压强度通过线性回归处理公式进行线性回归处理:
Rc=a3+b3Rc1+cRc2
其中a3、b3和c是第三回归系数,为常数;Rc为最终抗压强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浆料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抗折芯样的抗折强度和若干劈裂芯样的劈裂强度通过下述方法求取平均值:
步骤1:对若干数值加和后除以数值的数量,求取平均值;
步骤2:将若干用于求取平均值的数值与对应求得的平均值对比,
若不存在数值超出平均值的士10%,则求得的平均值即为最终的平均值;
若存在数值超出平均值的士10%,则去除超出平均值的士10%的数值后,将剩余数值加和后除以剩余数值的数量,重新求取平均值,并继续进行所述步骤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浆料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折试验、劈裂试验应连续均匀地分别对抗折芯样和劈裂芯样加荷,加荷速率控制在0.12±0.02MPa/s。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灌浆料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1、b1、a2、b2通过下述步骤确定:
(1)对现场的灌浆料进行取样,所取式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称为试验芯样,另一部分称为试件,试件尺寸为40mm×40mm×160mm的棱柱体试件;
(2)对所述试验芯样进行与现场同条件养护,对所述棱柱体试件进行试验室养护;
(3)待养护完成,将所述试验芯样制作若干组圆柱体的抗折试验芯样,所述抗折试验芯样的数量与所述棱柱体试件数量相同,抗折试验芯样与所述棱柱体试件相对应分成多组;
(4)对所述抗折试验芯样进行抗折试验,得到抗折强度,对每组抗折强度求取平均值得到多组抗折强度代表值;所述棱柱体试件进行抗压试验,对每个所述棱柱体试件上相互不影响的两个部位分别进行抗压试验,测得两个抗压强度,抗压试验的试验面积为40mm×40mm,对每组抗压强度数值求平均值得到多组棱柱体试件的最终抗压强度;
(5)将每组的所述棱柱体试件的最终抗压强度代入所述第一推定公式的Rc1,将对应组的所述抗折试验芯样的抗折强度代表值代入第一推定公式的Rf,确定a1、b1
(6)选取抗折试验折断的所述抗折试验芯样制作成若干组劈裂试验芯样,劈裂试验芯样的数量与所述棱柱体试件数量相同,将所述劈裂试验芯样与所述棱柱体试件相对应分成多组;
(7)对所述劈裂试验芯样进行劈裂试验得到劈裂强度,对每组劈裂强度求取平均值得到多组劈裂强度代表值;
(8)将每组的所述棱柱体试件的最终抗压强度代入所述第二推定公式的Rc2,将对应组的所述劈裂试验芯样的劈裂强度代表值代入第二推定公式的Rs,确定a2、b2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灌浆料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3、b3和c通过下述方法确定:
(1)已知a1、b1、a2、b2,将求取的多组所述抗折试验芯样的抗折强度代表值代入所述第一推定公式,计算得到多组第一抗压强度,将求取的多组所述劈裂试验芯样的劈裂强度代表值代入所述第二推定公式得到多组第二抗压强度;
(2)将所述多组第一抗压强度、多组第二抗压强度及多组所述棱柱体试件的最终抗压强度分别对应代入所述线性回归处理公式的Rc1、Rc2及RC,确定a3、b3和c。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灌浆料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压试验应连续均匀对棱柱体试件加荷,加荷速率控制在1.5±0.13MPa/s。
CN202010136711.7A 2020-03-02 2020-03-02 灌浆料芯样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 Pending CN1111573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36711.7A CN111157343A (zh) 2020-03-02 2020-03-02 灌浆料芯样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36711.7A CN111157343A (zh) 2020-03-02 2020-03-02 灌浆料芯样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57343A true CN111157343A (zh) 2020-05-15

Family

ID=70566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36711.7A Pending CN111157343A (zh) 2020-03-02 2020-03-02 灌浆料芯样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5734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2678A (zh) * 2020-08-04 2020-11-24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灌浆套筒连接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12014237A (zh) * 2020-09-07 2020-12-01 山东大学 一种水泥石微观试样的制备及弯拉强度测试的装置与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5508A (zh) * 1999-08-23 2001-02-28 北京市城市建设工程研究院 微小芯样法现场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CN1696646A (zh) * 2005-05-23 2005-11-16 喻勇 采用立方体试样测试脆性材料抗拉强度的改进方法
JP2009031145A (ja) * 2007-07-27 2009-02-12 Taiheiyo Cement Corp コンクリートの圧縮強度の推定方法
CN102426143A (zh) * 2011-09-22 2012-04-25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抗剪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02435499A (zh) * 2011-09-22 2012-05-02 王文明 抗折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69443A (zh) * 2016-11-11 2017-05-31 长安大学 一种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指标评价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5508A (zh) * 1999-08-23 2001-02-28 北京市城市建设工程研究院 微小芯样法现场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CN1696646A (zh) * 2005-05-23 2005-11-16 喻勇 采用立方体试样测试脆性材料抗拉强度的改进方法
JP2009031145A (ja) * 2007-07-27 2009-02-12 Taiheiyo Cement Corp コンクリートの圧縮強度の推定方法
CN102426143A (zh) * 2011-09-22 2012-04-25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抗剪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02435499A (zh) * 2011-09-22 2012-05-02 王文明 抗折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69443A (zh) * 2016-11-11 2017-05-31 长安大学 一种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指标评价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侯永生等: "《建设工程 现场试验检测技术手册》", 31 March 2012 *
邵正明等: "加固灌浆料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工业建筑》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2678A (zh) * 2020-08-04 2020-11-24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灌浆套筒连接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12014237A (zh) * 2020-09-07 2020-12-01 山东大学 一种水泥石微观试样的制备及弯拉强度测试的装置与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uenca et al. A methodology to assess crack-sealing effectiveness of crystalline admixtures under repeated cracking-healing cycles
Moon et al. Estimating residual stress in the restrained ring test under circumferential drying
Tekle et al. Bond properties of sand-coated GFRP bars with fly ash–based geopolymer concrete
Kashyap et al. Debonding resistance of FRP-to-clay brick masonry joints
Caduff et al. Analysis of compressive fracture of three different concretes by means of 3D-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and vacuum impregnation
CN111157343A (zh) 灌浆料芯样的抗压强度的测量方法
CN112858039B (zh) 一种钢纤维混凝土应力-裂缝宽度本构关系的反分析方法
Johnston Testing concrete in tension and in compression
KR20200095129A (ko) 조기재령 콘크리트 압축강도 예측에 사용되는 콘크리트 공시체 제조방법 및 조기재령 콘크리트의 압축강도 예측방법
Hayes et al. Fibre/matrix stress transfer through a discrete interphase. Part 1: single-fibre model composites
Graybeal et al. Fiber reinforcement influence on the tensile response of UHPFRC
Gholamhoseini et al. Long-Term Behavior of Continuous Composite Concrete Slabs with Steel Decking.
US861044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alyzing a chemically-active material
Kim et al. Biaxial flexural strength of concrete by two different methods
CN107421886B (zh) 一种粗糙粘结界面粗糙度的临界值计算方法
Lei et al. Effect of Internal Curing with Superabsorbent Polymers on Bond Behavior of High‐Strength Concrete
Yang et al. Prediction on concrete splitting strength from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drilling‐core
Zuo et al. Modeling of i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 saturated concrete
Figueiredo et al. Bond performance between normal-strength concrete and sand-lightweight concrete
Piancastelli et al. Bond strength between old and new concretes with focus on the strengthening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slant shear test versus double sleeve test
CN111505251A (zh) 一种水泥混凝土强度的预测方法
Aggarwal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core diameter varying H/D ratio on concrete core strength
Hussin et al.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complete stress-strain curve prediction of permeable concrete
CN113049372A (zh) 一种计算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方法
Kumar et al. Fracture mechanics of concrete–state-of-the-art review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