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53556B - 一种多元复配菌流动生物床膜污水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元复配菌流动生物床膜污水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153556B CN111153556B CN202010048359.1A CN202010048359A CN111153556B CN 111153556 B CN111153556 B CN 111153556B CN 202010048359 A CN202010048359 A CN 202010048359A CN 111153556 B CN111153556 B CN 11115355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s
- weight
- tank
- anaerobic
- sew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0—Packings; Fillings; Grids
- C02F3/105—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2F3/106—Carbonaceous material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0—Packings; Fillings; Grids
- C02F3/105—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2F3/108—Immobilising gels, polymers or the lik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28—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 C02F3/2806—Anaerobic processes using solid supports for microorganism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02F3/343—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for digestion of grease, fat, oil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02F3/348—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r the form in which the microorganisms are added or dosed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egassing, i.e. liberation of dissolved gas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02F1/523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using inorganic agen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001/007—Processes including a sedimentation step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003/001—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using granular carriers or supports for the microorganism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8—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BOD]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11—Turbidity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22—O2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5/00—Use of specific compounds during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5/06—Nutrients for stimulating the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元复配菌流动生物床膜污水处理方法,包括步骤:厌氧池处理,所述厌氧池内设置有第一活性载体,所述第一活性载体占厌氧池中水体质量的1‑30%;污水进入厌氧池内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4‑24h;第一沉淀池处理,所述污水进入第一沉淀池中沉淀处理1‑6h;好氧池处理,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第二活性载体,所述第二活性载体占好氧池中水体质量的1‑20%;污水进入好氧池内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2‑12h;第二沉淀池处理,所述污水进入第二沉淀池中沉淀1‑6h。通过采用好氧池、厌氧池中多种菌种复合,其抗逆性显著提高,能更好的适应各种不同类型污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多元复配菌流动生物床膜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废水(industrial wastewater)包括生产废水、生产污水等,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由于工业废水中常含有多种有毒物质,污染环境且对人类健康有很大危害,因此需要对工业废水进行合理的处理。
现有技术中,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大致可以分为生物法、化学法、物理法等几大类,但由于工业废水的成分较为复杂,单一处理方法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其中,生物法由于二次污染小,处理效率高等特点较受人们关注,目前,经研发改进后的废水生物处理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塘法等,其中生物膜法以其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等特点在污水处理领域较受青睐。
但由于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成分复杂、色度高、有毒物质多,采用单一菌种的处理方法并不能很高效的对污水进行处理。
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高效、可靠的污水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元复配菌流动生物床膜污水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项技术问题。
具体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元复配菌流动生物床膜污水处理方法,包括步骤:
厌氧池处理,所述厌氧池内设置有第一活性载体,所述第一活性载体占厌氧池中水体质量的1-30%;所述厌氧池内还设置有厌氧生物菌剂,所述厌氧生物菌剂包括厌氧菌种,所述厌氧生物菌剂投入量为厌氧池中水体质量的0.1-0.2%;污水进入厌氧池内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4-24h;
第一沉淀池处理,所述污水进入第一沉淀池中沉淀处理1-6h;
好氧池处理,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第二活性载体,所述第二活性载体占好氧池中水体质量的1-20%;所述好氧池内还设置有好氧生物菌剂,所述好氧生物菌剂包括好氧菌种,所述好氧菌种包括复合除油菌剂、复合脱氮菌剂、复合聚磷菌剂、复合脱硫菌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好氧生物菌剂投入量为好氧池中水体质量的0.1-0.2%;污水进入好氧池内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2-12h;
第二沉淀池处理,所述污水进入第二沉淀池中沉淀1-6h;
所述第一活性载体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组分A的制备,按重量份数将60-75份的聚醚330、10-15份的水、1-3份的液体石蜡、2-6份的三乙胺和2-5份的泡沫稳定剂混合搅拌10-40min,再加入3-5份的二氯甲烷,搅拌10-16min,得组分A备用;
组分B的制备,按重量份数取60-75份聚醚330、30-40份甲苯二异氰酸酯(TDI,Toluene diisocyanate)、4-10份长度1-2mm的活性碳纤维丝、0.4-1份辛酸亚锡混合,保持温度20-30℃下高速搅拌,6-12min后得组分B;
组分C,1-5份崩解剂;
将组分A、B、C混合,加入0.1-0.5份KCl,高速搅拌10-30s后迅速倒入模具发泡,固化脱模,10-30℃下陈化12-36h,然后切割成块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多种菌种复合,其抗逆性显著提高,能更好的适应各种不同类型污水。
优选地,所述崩解剂为羧甲基淀粉钠(Carboxymethyl starch sodium,CMS-Na)。
优选地,所述第二活性载体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制备改性活性碳纤维,将长度2-3mm的活性碳纤维在60-80wt%的硝酸溶液中浸泡2-5h后,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并烘干,制成改性活性碳纤维;
组分混合,按重量份数将70~75份的聚醚330、甲苯二异氰酸酯30-35份、改性活性碳纤维2-6份、硅油0.2-0.6份、水0.2-1份、二氯甲烷0.2-1份、辛酸亚锡0.5-2份、三乙烯二胺10-20份混合;
制备颗粒,高速搅拌混合物后至发泡,发泡后持续搅拌10-30s,在室温下发泡20-40min,通过挤出机制成颗粒状,然后在55-70℃下熟化1-3小时。
优选地,所述厌氧生物菌剂中包括重量份11-27份的厌氧菌种,所述厌氧菌种包括蜡样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按重量份计,所述蜡样芽孢杆菌为5-15份、地衣芽孢杆菌为6-12份。
优选地,所述厌氧生物菌剂中还包括重量份9-20份的营养剂,所述营养剂包括尿素、磷酸盐、葡萄糖中的一种或几种,按重量份计,所述尿素为2-5份、磷酸盐2-5份、葡萄糖5-10份。
优选地,所述厌氧生物菌剂中还包括重量份0.1-1.0份除氧剂。更优选地,所述除氧剂为甘氨酸亚铁、或硫酸亚铁。
优选地,所述厌氧生物菌剂中还包括0.05-0.5份硫酸亚铁铵。
优选地,所述好氧生物菌剂中包括重量份5-55份的好氧菌种,所述好氧菌种中包括1-20份复合除油菌剂、2-5份复合脱氮菌剂、1-20份复合聚磷菌剂、1-10份复合脱硫菌剂。
优选地,所述好氧生物菌剂中还包括重量份9-20份的营养剂,所述营养剂包括尿素、磷酸盐、葡萄糖中的一种或几种,按重量份计,所述尿素为2-5份、磷酸盐2-5份、葡萄糖5-10份。
优选地,所述复合除油菌剂包括芽孢杆菌属、酵母菌属、微球菌属中的一种或多种具有除油能力的菌种。更优选地,所述复合除油菌剂包括1-10份芽孢杆菌属菌种、2-4份酵母菌属菌种、2-4份微球菌属菌种。
优选地,所述复合脱氮菌剂包括亚硝化单胞菌属,硝化杆菌属中的一种或多种具有脱氮能力的菌种。更优选地,所述复合脱氮菌剂包括2-10份亚硝化单胞菌属菌种、1-3份硝化杆菌属菌种。
优选地,所述复合聚磷菌剂包括气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中的一种或多种具有聚磷能力的菌种。更优选地,所述复合聚磷菌剂包括2-8份单胞菌属菌种、2-5份假单胞菌属菌种、1-3份不动杆菌属种。
优选地,所述复合脱硫菌剂包括硫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中的一种或多种具有脱硫能力的菌种。更优选地,所述复合脱硫菌剂包括1-2份硫杆菌属菌种、2-5份假单胞菌属菌种、1-3份不动杆菌属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的多元复配菌流动生物床膜污水处理方法,通过采用多种菌种复合,其抗逆性显著提高,能更好的适应各种不同类型污水。
2.本发明提供的多元复配菌流动生物床膜污水处理方法,通过添加除氧剂,更有利于厌氧池内的菌种生长,进而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3.本发明提供的多元复配菌流动生物床膜污水处理方法,通过对活性载体组分的优化,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发明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基于复合菌种的生物床生物膜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项技术问题。具体的,申请人通过下述实施例、实验例、对比例等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申请人对活性载体的组分进行研究,并发现活性载体在处理池尤其是在厌氧池中溶解或解聚较慢,影响其在池中的作用。
具体的,污水来源于杭州某印染企业,将5吨污水注入厌氧池内,进行试验。
厌氧池内设置有0.1吨第一活性载体,所述厌氧池内还设置有厌氧生物菌剂,其中,厌氧生物菌剂中包括2kg蜡样芽孢杆菌、2kg地衣芽孢杆菌、0.8kg尿素、0.8kg磷酸盐、1kg葡萄糖;所述第一活性载体采用如下方法制备:组分A的制备,按重量份数将70份的聚醚330、12份的水、2份的液体石蜡、3份的三乙胺和3份的泡沫稳定剂混合搅拌20min,再加入4份的二氯甲烷,搅拌15min,得组分A备用;组分B的制备,按重量份数取70份聚醚330、35份TDI、6份长度1mm的活性碳纤维丝、0.6份辛酸亚锡混合,保持温度25℃下高速搅拌,10min后得组分B;将组分A、B混合,高速搅拌25s后迅速倒入模具发泡,固化脱模,25℃下陈化16h,然后切割成块状。
污水进入厌氧池内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4h,检测水体的化学需氧量(COD),COD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得,方法见《GB11914-89》。
其中,在制备第一活性载体时加入3份不同崩解剂,与A、B组分混合(其他制备步骤均不变),以期增加第一活性载体在厌氧池中的扩散速度,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崩解剂 | COD(mg/L) |
羧甲基淀粉钠(CMS-Na) | 164.0 |
低取代羟丙基甲基纤维素(L-HPC) | 160.4 |
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交联PVP) | 163.5 |
空白对照 | 161.2 |
根据表1所得的结果,崩解剂对第一活性载体的使用效果,或者说对厌氧池的污水处理效果,影响并不明显。
申请人分析可能由于第一活性载体固化脱模、陈化等步骤,使得载体表面缝隙小,很难进入液体从而使崩解剂发挥作用,申请人通过在组分A、B、C混合后,加入适量KCl(0.2份),再次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崩解剂 | COD(mg/L) |
羧甲基淀粉钠(CMS-Na) | 145.1 |
低取代羟丙基甲基纤维素(L-HPC) | 149.6 |
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交联PVP) | 153.0 |
空白对照 | 171.2 |
根据表2的数据,在组分A、B、C混合后,加入适量KCl(0.2份),使得4h后,厌氧池内的COD显著降低(p<0.01),证明了崩解剂与KCl的配合使用能够达到短时间内降低COD的效果,申请人推测,KCl的溶解,使得第一活性载体表面出现了更多的孔洞,增加了比表面积,可以使崩解剂与水更多的接触,促进了崩解剂的作用。继续参照表2的数据,在诸多崩解剂中,羧甲基淀粉钠组相比于其他崩解剂组,COD值显著降低(p<0.01),由此可知,羧甲基淀粉钠与KCl的协同效果最佳。
实验例2
申请人在对厌氧池进行除氧组分的试验时,发现厌氧池的组分在一些情况下会影响到沉淀池的沉淀效率。
具体的,污水来源于杭州某印染企业,将5吨污水注入厌氧池内。
厌氧池内设置有0.1吨第一活性载体,所述厌氧池内还设置有厌氧生物菌剂,其中,厌氧生物菌剂中包括2kg蜡样芽孢杆菌、2kg地衣芽孢杆菌、0.8kg尿素、0.8kg磷酸盐、1kg葡萄糖;污水进入厌氧池内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12h,检测水体的化学需氧量(COD)。所述第一活性载体采用如下方法制备:组分A的制备,按重量份数将70份的聚醚330、12份的水、2份的液体石蜡、3份的三乙胺和3份的泡沫稳定剂混合搅拌20min,再加入4份的二氯甲烷,搅拌15min,得组分A备用;组分B的制备,按重量份数取70份聚醚330、35份TDI、6份长度1mm的活性碳纤维丝、0.6份辛酸亚锡混合,保持温度25℃下高速搅拌,10min后得组分B;组分C,2份CMS-Na;将组分A、B、C混合,加入0.2份KCl高速搅拌25s后迅速倒入模具发泡,固化脱模,25℃下陈化16h,然后切割成块状。
将处理后的污水放入第一沉淀池中,在1、2、4h时分别检测第一沉淀池中水体的浑浊度。
其中,厌氧生物菌剂中分别加入不同的除氧剂0.05kg,形成不同的实验方案,如表3所示。所述浑浊度采用比色法测得,方法见《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COD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得,方法见《GB11914-89》。
表3
根据表3的结果可知,相比于空白对照组,方案A、B、C在厌氧池中的COD值显著降低(p<0.01);在第一沉淀池中,方案C的浑浊度相比空白对照组并没有显著变化(p>0.05),而方案A、B浑浊度相比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申请人发现硫酸亚铁、甘氨酸亚铁能够在降低厌氧池中的COD的同时,加速污水在沉淀池中的沉淀效果。而其中,甘氨酸亚铁的促沉淀效果最佳。
申请人推测,除氧剂中的二价铁在厌氧池会形成一定量的氯化亚铁,而氯化亚铁进入沉淀池中,在氧气的作用下,生成氯化铁,进而促进污水的沉淀。
实验例3
在实验例2的厌氧生物菌剂中,除氧剂可能会由于时间的推移而被氧化,从而导致功效的降低。
在试验降低厌氧池COD的试验中,申请人意外发现一种化合物可以有效提高除氧剂的使用寿命,或是作用时间。
依然如实验例2中的方法准备污水、厌氧池、第一沉淀池,除氧剂选择硫酸亚铁、甘氨酸亚铁、聚合氯化铝。然后在每个方案中分别加入0.02kg待测化合物,检测厌氧池中的COD及第一沉淀池中的浑浊度,以及厌氧池运行0d,5d时的COD值,结果如表4-5所示。
表4厌氧池运行0d时的数据
根据表4的结果可知,化合物硫酸亚铁铵、氯化铵、硫酸铝的加入,均无法显著提高沉淀池中浑浊度(p>0.05);但是硫酸亚铁铵、硫酸铝均可以降低厌氧池中的COD值,证明二者均有一定的污水处理功效。
表5厌氧池运行5d时的数据
根据表5的结果可知,在厌氧池运行5d后,硫酸亚铁、聚合氯化铝组中,沉淀池中的浑浊度、以及厌氧池中的COD,相较于0d时的数据,均有了显著增长(p<0.01),可能说明厌氧池中可以促进杂质沉淀的分子如氯化亚铁等已经大部分被氧化,降低了厌氧池的抗氧化性,也使促沉淀的能力降低。
申请人意外的发现,在除氧剂为甘氨酸亚铁的方案中,其在厌氧池中的COD值升高并不明显,尤其是G1方案,其COD值不但没有升高,反而相比0d时有了降低(p<0.05),申请人推测,甘氨酸亚铁对厌氧微生物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而硫酸亚铁铵可以协同甘氨酸亚铁共同促进厌氧微生物的生长,从而促进厌氧池中COD的降低。
实施例1
取杭州某印染企业的5吨污水进行处理。
将污水通入厌氧池处理,所述厌氧池内设置有50kg第一活性载体;所述厌氧池内还设置有2.5kg厌氧生物菌剂,所述厌氧生物菌剂包括蜡样芽孢杆菌5份、地衣芽孢杆菌为12份,尿素为2份、磷酸盐2份、葡萄糖5份;污水进入厌氧池内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4h。所述第一活性载体采用如下方法制备:组分A的制备,按重量份数将60份的聚醚330、10份的水、1份的液体石蜡、2份的三乙胺和2份的泡沫稳定剂混合搅拌10min,再加入3份的二氯甲烷,搅拌10min,得组分A备用;组分B的制备,按重量份数取60份聚醚330、30份甲苯二异氰酸酯(TDI,Toluene diisocyanate)、4份长度1mm的活性碳纤维丝(购于安徽佳航碳纤维有限公司)、0.4份辛酸亚锡混合,保持温度20℃下高速搅拌,6min后得组分B;组分C,1份羧甲基淀粉钠(Carboxymethyl starch sodium,CMS-Na);将组分A、B、C混合,加入0.1份KCl,高速搅拌10s后迅速倒入模具发泡,固化脱模,10℃下陈化12h,然后切割成块状。
将厌氧池处理的污水通入第一沉淀池处理,所述污水进入第一沉淀池中沉淀处理1h。
将沉淀池处理后的污水通入好氧池处理2h,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占好氧池中水体质量的1%的第二活性载体;所述好氧池内还设置有占水体质量0.05%的好氧生物菌剂,所述好氧生物菌剂包括1份芽孢杆菌属菌种、4份酵母菌属菌种、4份微球菌属菌种、10份亚硝化单胞菌属菌种、3份硝化杆菌属菌种、8份单胞菌属菌种、5份假单胞菌属菌种、3份不动杆菌属种、8份单胞菌属菌种、5份假单胞菌属菌种、3份不动杆菌属种,尿素为2份、磷酸盐2份、葡萄糖5份。所述第二活性载体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制备改性活性碳纤维,将长度2mm的活性碳纤维(购于安徽佳航碳纤维有限公司)在60wt%的硝酸溶液中浸泡2h后,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并烘干,制成改性活性碳纤维;组分混合,按重量份数将70份的聚醚330、甲苯二异氰酸酯30份、改性活性碳纤维2份、硅油0.2份、水0.2份、二氯甲烷0.2份、辛酸亚锡0.5份、三乙烯二胺10份混合;制备颗粒,高速搅拌混合物后至发泡,发泡后持续搅拌10s,在室温下发泡20min,通过挤出机制成颗粒状,然后在55℃下熟化1小时。
将好氧池处理后的污水通入第二沉淀池处理1h。
实施例2
取杭州某印染企业的5吨污水进行处理。
将污水通入厌氧池处理,所述厌氧池内设置有1500kg第一活性载体;所述厌氧池内还设置有5kg厌氧生物菌剂,所述厌氧生物菌剂包括蜡样芽孢杆菌15份、地衣芽孢杆菌为12份,尿素为5份、磷酸盐5份、葡萄糖10份;污水进入厌氧池内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24h。所述第一活性载体采用如下方法制备:组分A的制备,按重量份数将75份的聚醚330、15份的水、3份的液体石蜡、6份的三乙胺和5份的泡沫稳定剂混合搅拌40min,再加入5份的二氯甲烷,搅拌16min,得组分A备用;组分B的制备,按重量份数取75份聚醚330、40份甲苯二异氰酸酯(TDI,Toluene diisocyanate)、10份长度2mm的活性碳纤维丝(购于安徽佳航碳纤维有限公司)、1份辛酸亚锡混合,保持温度30℃下高速搅拌,12min后得组分B;组分C,5份羧甲基淀粉钠(Carboxymethyl starch sodium,CMS-Na);将组分A、B、C混合,加入0.5份KCl,高速搅拌30s后迅速倒入模具发泡,固化脱模,30℃下陈化36h,然后切割成块状。
将厌氧池处理的污水通入第一沉淀池处理,所述污水进入第一沉淀池中沉淀处理6h。
将沉淀池处理后的污水通入好氧池处理12h,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占好氧池中水体质量的20%的第二活性载体;所述好氧池内还设置有占水体质量0.1%的好氧生物菌剂,所述好氧生物菌剂包括10份芽孢杆菌属菌种、2份酵母菌属菌种、2份微球菌属菌种、2份亚硝化单胞菌属菌种、1份硝化杆菌属菌种、2份单胞菌属菌种、2份假单胞菌属菌种、1份不动杆菌属种、2份单胞菌属菌种、2份假单胞菌属菌种、1份不动杆菌属种,尿素为5份、磷酸盐5份、葡萄糖10份。所述第二活性载体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制备改性活性碳纤维,将长度3mm的活性碳纤维(购于安徽佳航碳纤维有限公司)在80wt%的硝酸溶液中浸泡5h后,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并烘干,制成改性活性碳纤维;组分混合,按重量份数将75份的聚醚330、甲苯二异氰酸酯35份、改性活性碳纤维6份、硅油0.6份、水1份、二氯甲烷1份、辛酸亚锡2份、三乙烯二胺20份混合;制备颗粒,高速搅拌混合物后至发泡,发泡后持续搅拌30s,在室温下发泡40min,通过挤出机制成颗粒状,然后在70℃下熟化3小时。
将好氧池处理后的污水通入第二沉淀池处理6h。
实施例3
取杭州某印染企业的5吨污水进行处理。
将污水通入厌氧池处理,所述厌氧池内设置有500kg第一活性载体;所述厌氧池内还设置有4kg厌氧生物菌剂,所述厌氧生物菌剂包括蜡样芽孢杆菌10份、地衣芽孢杆菌为10份,尿素为4份、磷酸盐4份、葡萄糖6份;污水进入厌氧池内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12h。所述第一活性载体采用如下方法制备:组分A的制备,按重量份数将70份的聚醚330、12份的水、2份的液体石蜡、5份的三乙胺和4份的泡沫稳定剂混合搅拌30min,再加入4份的二氯甲烷,搅拌12min,得组分A备用;组分B的制备,按重量份数取70份聚醚330、35份甲苯二异氰酸酯(TDI,Toluene diisocyanate)、6份长度1.5mm的活性碳纤维丝(购于安徽佳航碳纤维有限公司)、0.6份辛酸亚锡混合,保持温度25℃下高速搅拌,10min后得组分B;组分C,2份羧甲基淀粉钠(Carboxymethyl starch sodium,CMS-Na);将组分A、B、C混合,加入0.2份KCl,高速搅拌20s后迅速倒入模具发泡,固化脱模,25℃下陈化24h,然后切割成块状。
将厌氧池处理的污水通入第一沉淀池处理,所述污水进入第一沉淀池中沉淀处理3h。
将沉淀池处理后的污水通入好氧池处理6h,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占好氧池中水体质量的10%的第二活性载体;所述好氧池内还设置有占水体质量0.08%的好氧生物菌剂,所述好氧生物菌剂包括5份芽孢杆菌属菌种、3份酵母菌属菌种、3份微球菌属菌种、5份亚硝化单胞菌属菌种、2份硝化杆菌属菌种、5份单胞菌属菌种、3份假单胞菌属菌种、2份不动杆菌属种、5份单胞菌属菌种、3份假单胞菌属菌种、2份不动杆菌属种,尿素为4份、磷酸盐4份、葡萄糖6份。所述第二活性载体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制备改性活性碳纤维,将长度2.5mm的活性碳纤维(购于安徽佳航碳纤维有限公司)在70wt%的硝酸溶液中浸泡4h后,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并烘干,制成改性活性碳纤维;组分混合,按重量份数将72份的聚醚330、甲苯二异氰酸酯32份、改性活性碳纤维4份、硅油0.4份、水0.5份、二氯甲烷0.5份、辛酸亚锡1份、三乙烯二胺15份混合;制备颗粒,高速搅拌混合物后至发泡,发泡后持续搅拌20s,在室温下发泡30min,通过挤出机制成颗粒状,然后在60℃下熟化2小时。
将好氧池处理后的污水通入第二沉淀池处理3h。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厌氧生物菌剂中还包括重量份0.1份甘氨酸亚铁。
实施例5
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厌氧生物菌剂中还包括重量份1.0份甘氨酸亚铁。
实施例6
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厌氧生物菌剂中还包括重量份0.5份甘氨酸亚铁。
实施例7
与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厌氧生物菌剂中还包括重量份0.05份硫酸亚铁铵。
实施例8
与实施例5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厌氧生物菌剂中还包括重量份0.1份硫酸亚铁铵。
实施例9
与实施例6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厌氧生物菌剂中还包括重量份0.5份硫酸亚铁铵。
对比例1
取杭州某印染企业的5吨污水进行处理。
将污水通入厌氧池处理,所述厌氧池内还设置有2.5kg厌氧生物菌剂,所述厌氧生物菌剂包括蜡样芽孢杆菌5份、地衣芽孢杆菌为12份,尿素为2份、磷酸盐2份、葡萄糖5份;污水进入厌氧池内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4h。
将厌氧池处理的污水通入第一沉淀池处理,所述污水进入第一沉淀池中沉淀处理1h。
将沉淀池处理后的污水通入好氧池处理2h,所述好氧池内还设置有占水体质量0.05%的好氧生物菌剂,所述好氧生物菌剂包括1份芽孢杆菌属菌种、4份酵母菌属菌种、4份微球菌属菌种、10份亚硝化单胞菌属菌种、3份硝化杆菌属菌种、8份单胞菌属菌种、5份假单胞菌属菌种、3份不动杆菌属种、8份单胞菌属菌种、5份假单胞菌属菌种、3份不动杆菌属种,尿素为2份、磷酸盐2份、葡萄糖5份。
将好氧池处理后的污水通入第二沉淀池处理1h。
对比例2
取杭州某印染企业的5吨污水进行处理。
将污水通入厌氧池处理,所述厌氧池内还设置有5kg厌氧生物菌剂,所述厌氧生物菌剂包括蜡样芽孢杆菌15份、地衣芽孢杆菌为12份,尿素为5份、磷酸盐5份、葡萄糖10份;污水进入厌氧池内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24h。
将厌氧池处理的污水通入第一沉淀池处理,所述污水进入第一沉淀池中沉淀处理6h。
将沉淀池处理后的污水通入好氧池处理12h;所述好氧池内还设置有占水体质量0.1%的好氧生物菌剂,所述好氧生物菌剂包括10份芽孢杆菌属菌种、2份酵母菌属菌种、2份微球菌属菌种、2份亚硝化单胞菌属菌种、1份硝化杆菌属菌种、2份单胞菌属菌种、2份假单胞菌属菌种、1份不动杆菌属种、2份单胞菌属菌种、2份假单胞菌属菌种、1份不动杆菌属种,尿素为5份、磷酸盐5份、葡萄糖10份。
将好氧池处理后的污水通入第二沉淀池处理6h。
对比例3
取杭州某印染企业的5吨污水进行处理。
将污水通入厌氧池处理,所述厌氧池内还设置有4kg厌氧生物菌剂,所述厌氧生物菌剂包括蜡样芽孢杆菌10份、地衣芽孢杆菌为10份,尿素为4份、磷酸盐4份、葡萄糖6份;污水进入厌氧池内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12h。
将厌氧池处理的污水通入第一沉淀池处理,所述污水进入第一沉淀池中沉淀处理3h。
将沉淀池处理后的污水通入好氧池处理6h;所述好氧池内还设置有占水体质量0.08%的好氧生物菌剂,所述好氧生物菌剂包括5份芽孢杆菌属菌种、3份酵母菌属菌种、3份微球菌属菌种、5份亚硝化单胞菌属菌种、2份硝化杆菌属菌种、5份单胞菌属菌种、3份假单胞菌属菌种、2份不动杆菌属种、5份单胞菌属菌种、3份假单胞菌属菌种、2份不动杆菌属种,尿素为4份、磷酸盐4份、葡萄糖6份。
将好氧池处理后的污水通入第二沉淀池处理3h。
实施例10
按《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方法检测实施例1-9、对比例1-3的水体浑浊度;按《GB11914-89》方法检测实施例1-12、对比例1-3的水体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Demand)COD;按《GB7488-87》方法检测实施例1-9、对比例1-3的水体生物需氧量(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实验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组别 | 浑浊度(度) | COD(mg/L) | BOD(mg/L) |
实施例1 | 18.6 | 58.3 | 20.2 |
实施例2 | 19.2 | 57.0 | 20.8 |
实施例3 | 17.1 | 56.7 | 19.4 |
实施例4 | 14.1 | 51.8 | 16.2 |
实施例5 | 16.4 | 51.2 | 15.2 |
实施例6 | 15.2 | 50.0 | 15.6 |
实施例7 | 9.8 | 50.1 | 13.2 |
实施例8 | 11.4 | 48.5 | 15.7 |
实施例9 | 9.7 | 50.6 | 14.9 |
对比例1 | 22.0 | 68.8 | 26.0 |
对比例2 | 24.4 | 69.3 | 25.3 |
对比例3 | 23.8 | 66.6 | 25.6 |
根据表6的数据,采用实施例1-9方案处理的污水,无论是浑浊度、COD还是BOD,其治理效果均要显著优于未添加活性载体的对比例1-3(p<0.01),证明活性载体与相应菌剂配合使用的协同效果;在实施例1-9中,实施例4-6(添加甘氨酸亚铁组)相比于实施例1-3,其浑浊度、COD、BOD也均有显著降低(p<0.01),证明甘氨酸亚铁对水体清洁度的有益效果;实施例7-9(添加硫酸亚铁铵组)相比于实施例4-6,其浑浊度有显著降低(p<0.01),证明硫酸亚铁铵与甘氨酸亚铁在协同作用下,对水体清洁度的改善具有有益效果。
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多元复配菌流动生物床膜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厌氧池处理,所述厌氧池内设置有第一活性载体,所述第一活性载体占厌氧池中水体质量的1-30%;所述厌氧池内还设置有厌氧生物菌剂,所述厌氧生物菌剂包括厌氧菌种,所述厌氧生物菌剂投入量为厌氧池中水体质量的0.1-0.2%;污水进入厌氧池内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4-24h;
第一沉淀池处理,所述污水进入第一沉淀池中沉淀处理1-6h;
好氧池处理,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第二活性载体,所述第二活性载体占好氧池中水体质量的1-20%;所述好氧池内还设置有好氧生物菌剂,所述好氧生物菌剂包括好氧菌种,所述好氧菌种包括复合除油菌剂、复合脱氮菌剂、复合聚磷菌剂、复合脱硫菌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好氧生物菌剂投入量为好氧池中水体质量的0.1-0.2%;污水进入好氧池内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2-12h;
第二沉淀池处理,所述污水进入第二沉淀池中沉淀1-6h;
所述第一活性载体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组分A的制备,按重量份数将60-75份的聚醚330、10-15份的水、1-3份的液体石蜡、2-6份的三乙胺和2-5份的泡沫稳定剂混合搅拌10-40min,再加入3-5份的二氯甲烷,搅拌10-16min,得组分A备用;
组分B的制备,按重量份数取60-75份聚醚330、30-40份甲苯二异氰酸酯、4-10份长度1-2mm的活性碳纤维丝、0.4-1份辛酸亚锡混合,保持温度20-30℃下高速搅拌,6-12min后得组分B;
组分C,1-5份崩解剂;
将组分A、B、C混合,加入0.1-0.5份KCl,高速搅拌10-30s后迅速倒入模具发泡,固化脱模,10-30℃下陈化12-36h,然后切割成块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复配菌流动生物床膜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崩解剂为羧甲基淀粉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元复配菌流动生物床膜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性载体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制备改性活性碳纤维,将长度2-3mm的活性碳纤维在60-80wt%的硝酸溶液中浸泡2-5h后,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并烘干,制成改性活性碳纤维;
组分混合,按重量份数将70~75份的聚醚330、甲苯二异氰酸酯30-35份、改性活性碳纤维2-6份、硅油0.2-0.6份、水0.2-1份、二氯甲烷0.2-1份、辛酸亚锡0.5-2份、三乙烯二胺10-20份混合;
制备颗粒,高速搅拌混合物后至发泡,发泡后持续搅拌10-30s,在室温下发泡20-40min,通过挤出机制成颗粒状,然后在55-70℃下熟化1-3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复配菌流动生物床膜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生物菌剂中包括重量份11-27份的厌氧菌种,所述厌氧菌种包括蜡样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按重量份计,所述蜡样芽孢杆菌为5-15份、地衣芽孢杆菌为6-12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元复配菌流动生物床膜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生物菌剂中还包括重量份9-20份的营养剂,所述营养剂包括尿素、磷酸盐、葡萄糖中的一种或几种,按重量份计,所述尿素为2-5份、磷酸盐2-5份、葡萄糖5-10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元复配菌流动生物床膜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生物菌剂中还包括重量份0.1-1.0份除氧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复配菌流动生物床膜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生物菌剂中包括重量份5-55份的好氧菌种,所述好氧菌种中包括1-20份复合除油菌剂、2-5份复合脱氮菌剂、1-20份复合聚磷菌剂、1-10份复合脱硫菌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元复配菌流动生物床膜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生物菌剂中还包括重量份9-20份的营养剂,所述营养剂包括尿素、磷酸盐、葡萄糖中的一种或几种,按重量份计,所述尿素为2-5份、磷酸盐2-5份、葡萄糖5-10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48359.1A CN111153556B (zh) | 2020-01-16 | 2020-01-16 | 一种多元复配菌流动生物床膜污水处理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48359.1A CN111153556B (zh) | 2020-01-16 | 2020-01-16 | 一种多元复配菌流动生物床膜污水处理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53556A CN111153556A (zh) | 2020-05-15 |
CN111153556B true CN111153556B (zh) | 2023-04-18 |
Family
ID=70563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048359.1A Active CN111153556B (zh) | 2020-01-16 | 2020-01-16 | 一种多元复配菌流动生物床膜污水处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15355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20110B (zh) * | 2021-02-07 | 2022-08-23 | 杭州楠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以厌氧菌群降解工业废水中cod的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55785A (zh) * | 2017-06-01 | 2017-08-18 | 浙江永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流动微生物床生物膜法 |
CN107140789A (zh) * | 2017-06-01 | 2017-09-08 | 浙江永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利用流动微生物床及过滤膜的污水处理方法 |
-
2020
- 2020-01-16 CN CN202010048359.1A patent/CN11115355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55785A (zh) * | 2017-06-01 | 2017-08-18 | 浙江永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流动微生物床生物膜法 |
CN107140789A (zh) * | 2017-06-01 | 2017-09-08 | 浙江永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利用流动微生物床及过滤膜的污水处理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53556A (zh) | 2020-05-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33359B (zh) | 一种适用于含氮化工废水总氮的处理方法 | |
CN100460499C (zh) |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去除污水氨氮的方法 | |
CN103508559B (zh) | 一种应用于抗生素废水治理的好氧处理方法 | |
CN103803711A (zh) | 一种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氨氮废水的方法 | |
CN113415898B (zh) | 一种耐药性好氧反硝化菌群自富集实现总氮去除的方法 | |
CN110862150A (zh) | 一种应用污水处理复合菌剂的污水处理方法 | |
He et al. |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 by the addition of zeolite powder | |
CN111153556B (zh) | 一种多元复配菌流动生物床膜污水处理方法 | |
Wang et al. | Impacts of influent COD/N ratio on floc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of nitrifying sludge under high-strength ammonia conditions | |
Ding et al. | Effects of poly (1, 4-butanediol succinate) carrier on the nitrogen removal performance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of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 |
CN100460498C (zh) | 一种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去除污水氨氮的方法 | |
Shi et al. | Effect of reflux ratio on COD and nitrogen removals from coke plant wastewaters | |
CN103045578A (zh) | 氨氧化菌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0445365C (zh) | 一种硝化菌培养促进剂 | |
CN111153555A (zh) | 一种基于复合菌种的生物床生物膜污水处理方法 | |
CN111484129A (zh) | 一种硫自养反硝化填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 |
CN100542978C (zh) | 活性污泥法去除污水氨氮的方法 | |
CN101045578A (zh) | 一种活性污泥法去除污水氨氮的方法 | |
Liu et al. | The cotreatment of landfill leachate and high-nitrate wastewater using SBRs: evaluation of denitrification performance and microbial analysis | |
KR101306805B1 (ko) | 유기물과 질소성분을 함유한 폐수의 처리 장치 및 그 처리 방법 | |
CN1986449A (zh) | 一种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去除污水氨氮的方法 | |
CN100445364C (zh) |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去除污水氨氮的方法 | |
CN105152334A (zh) | 用于纺织厂印染废水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 |
CN118458963B (zh) | 一种水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304788A (zh) | 一种处理生活有机废水的mbr净化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