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50442A - 一种白线疝疝囊缝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白线疝疝囊缝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50442A
CN111150442A CN201911381047.6A CN201911381047A CN111150442A CN 111150442 A CN111150442 A CN 111150442A CN 201911381047 A CN201911381047 A CN 201911381047A CN 111150442 A CN111150442 A CN 1111504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fixing
fixed
join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8104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50442B (zh
Inventor
张升敏
曹天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d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zhou
Original Assignee
Huad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zh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d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zhou filed Critical Huad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zhou
Priority to CN20191138104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504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50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504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504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504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69Suturing instrument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e.g. endoscopic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83Hand-held instruments for holding su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87Suture clamps, clips or locks, e.g. for replacing suture knots;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clamps, clips or loc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91Sewing machines for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68Surgical staplers, e.g. containing multiple staples or clamp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白线疝疝囊缝合装置,包括能插入身体的固定管、用于固定和调整固定管角度的固定架、设在固定管后端用于驱动固定管旋转的旋转手柄、腔镜关节头直线型切割吻合器、与吻合器配合的钉仓和三个固定钳;所述固定管内设有供腔镜关节头直线型切割吻合器的杆身和钉仓伸入的腔道,固定管的前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三个并排设置的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包括第一直管、弯管和第二直管,第一直管通过弯管与第二直管连接,第一直管的管口朝向固定管的管口,第二直管的管口朝上且与第一直管垂直。本发明通过固定管与三个固定钳的配合,可以将半球形的白线疝疝囊三个点的位置拉回至同一基础面上;然后通过吻合器将疝囊的三个点缝合,从而达到缝合疝囊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白线疝疝囊缝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白线疝疝囊缝合装置。
背景技术
白线疝是发生在腹壁中线(即白线)的腹外疝,绝大多数发生于脐与剑突之间(在两者中点的较多),故也称腹上疝。白线疝除肿块外多无显著症状,有时会误诊为腹壁脂肪瘤。手术是治愈白线疝的唯一有效方法。白线疝发生后通常采用普通外科手术进行修复,传统手术方式使用开放法修补术:(1)在疝部位做较长的垂直切口或横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往深处分离,直至辨认疝或其突破口,确定有无疝囊;(2)如确定为疝囊,则切开疝囊并将其内容物还纳。然后分离疝囊,在腹膜平面高位结扎并切除多余疝囊并将疝囊残端等全部推入白线筋膜裂口下面;以尼龙线将白线筋膜拉拢缝合或折叠缝合。(3)分层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鉴于传统手术方式对病人身体创伤很大、术后并发症多,开放手术方式已经不受欢迎。目前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的手术方式是腹腔镜下白线疝修补术。具体手术步骤:一)在病人一侧的腹壁做3~4个穿刺孔,在监视器直视下将器械伸入腹腔内;二)利用缝针、缝线将白线疝的疝囊顶端、两个侧壁缝合,从而关闭疝囊形成的空间。三)在关闭了疝囊的腹壁内侧放置防粘连补片并适当固定。腹腔镜方式修补白线疝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近远期并发症少、修补效果确切、复发率小等明显优点。由于疝囊处于前腹壁并突出体表,采用腹腔镜的手术方式需要在腹腔的狭小空间内把疝囊缝合、关闭,此为腹腔镜修补腹部白线疝手术方式的最难点。缝合关闭疝囊的手术操作难度大,手术技术不容易掌握,极大的限制了腹腔镜方式修补白线疝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白线疝疝囊缝合装置,方便缝合白线疝疝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白线疝疝囊缝合装置,包括能插入身体的固定管、用于固定和调整固定管角度的固定架、设在固定管后端用于驱动固定管旋转的旋转手柄、腔镜关节头直线型切割吻合器、与吻合器配合的钉仓和三个固定钳;
所述固定管内设有供腔镜关节头直线型切割吻合器的杆身和钉仓伸入的腔道,固定管的前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三个并排设置的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包括第一直管、弯管和第二直管,第一直管通过弯管与第二直管连接,第一直管的管口朝向固定管的管口,第二直管的管口朝上且与第一直管垂直;
所述固定钳包括钳头组件、传动丝和操作手柄,传动丝的一端与钳头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操作手柄连接;所述操作手柄包括手持部和丝杆螺母机构,所述手持部的前端设有框体支架,所述框体支架内形成容置腔体,所述手持部的前端设有限位孔,所述丝杆螺母机构包括丝杆和螺母,所述螺母置于容置腔体内,所述丝杆包括位于中间的螺纹段、设于螺纹段一端的限位段和设于螺纹段另一端的延伸段,所述螺母与螺纹段螺纹配合,所述限位段设于所述限位孔内,所述延伸段穿过框体支架后与传动丝连接;所述框体支架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前面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一端与手持部连接,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另一端通过前面板连接,所述前面板上设有供延伸段伸出的通孔;所述钳头组件包括左钳头、右钳头和剪刀式的连杆机构,传动丝通过连杆机构带动钳头组件的开合;三个固定钳与三个导向管一一对应,传动丝的前端从固定管后端的管口进入后沿固定管到达固定板上并穿过导向管后折弯90°后引出;
所述旋转手柄呈锥形,旋转手柄套在固定管的后端,旋转手柄的边缘设有齿状结构。
本发明原理:缝合手术包括固定管定位步骤、疝囊拉回步骤和缝合步骤;
固定管定位步骤:固定管的前端从患者身体的侧面伸入腹腔内,通过摄像头观看固定管伸入的位置,一般而言需要将固定管前端的固定板设置弧形疝囊中间位置,定位管调整至合适位置后通过固定夹进行固定。
疝囊拉回步骤:驱动固定管向疝囊的左侧转动,使固定板上左侧的固定钳的钳头组件对准疝囊的左侧,可以通过摄像头判断旋转的角度;当左侧的固定钳的钳头组件对准疝囊左侧后,手持左侧固定钳的操作手柄并将传动丝慢慢推进固定管内,直到钳头组件达到疝囊的左侧边,利用拇指和食指转动螺母,螺母的转动可以转变为螺杆的直线运动,螺杆的直线运动可以带动传动丝推拉钳头组件,通过钳头组件的连杆机构驱动左、右钳头的开合,当左、右钳头的开口对准位置后,反向旋转螺母驱动左、右钳头夹紧疝囊的左侧组织,在不转动螺母的情况下,钳头组件能够持续对组织施加夹持力。驱动固定管旋转至中间位置,使固定板上中间的固定钳的钳头组件对准疝囊的顶部,可以通过摄像头判断旋转的角度;手持固定钳的操作手柄并将传动丝慢慢推进固定管内,直到中间的固定钳的钳头组件达到疝囊的顶部;利用拇指和食指转动螺母,螺母的转动可以转变为螺杆的直线运动,螺杆的直线运动可以带动传动丝推拉钳头组件,通过钳头组件的连杆机构驱动左、右钳头的开合,当左、右钳头的开口对准位置后,反向旋转螺母驱动左右夹头夹紧疝囊的顶部,在不转动螺母的情况下,钳头组件能够持续对组织施加夹持力。驱动固定管向疝囊的右侧转动,使固定板上右侧的固定钳的钳头组件对准疝囊的右侧,可以通过摄像头判断旋转的角度;当右侧的固定钳的钳头组件对准疝囊右侧后,手持右侧固定钳的操作手柄并将传动丝慢慢推进固定管内,直到钳头组件达到疝囊的右侧边,利用拇指和食指转动螺母,螺母的转动可以转变为螺杆的直线运动,螺杆的直线运动可以带动传动丝推拉钳头组件,通过钳头组件的连杆机构驱动左、右钳头的开合,当左、右钳头的开口对准位置后,反向旋转螺母驱动左、右钳头夹紧疝囊的右侧组织,在不转动螺母的情况下,钳头组件能够持续对组织施加夹持力。最后,将固定管旋转至中间位置,然后同时拉动三个固定钳的传动丝,将夹紧的疝囊的左侧、顶部和右侧拉回至固定板上,此时疝囊三个受力点的组织紧靠在一起。
缝合步骤:将吻合器从固定管的后端管口伸入,吻合器前端的钉仓穿出固定管后达到固定板上,此时可以通过关节头带动钉仓转动,使钉仓能够夹住已被拉回至固定板上的疝囊左侧、顶部和右侧;最后通过钉仓将疝囊左侧、顶部和右侧缝合在一起。
作为改进,所述固定板与固定管为一体结构,所述固定板呈弧形,由固定管的下部向前延伸形成。
作为改进,所述手持部呈椭球型,所述左夹头和右夹头的夹持面设有防滑齿。
作为改进,所述固定管的内壁设有用于限定传动丝的限位通道。
作为改进,所述导向管通过焊接固定在固定板上。
作为改进,所述固定架包括竖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竖杆的下端设有用于固定在床栏杆的固定头,所述第一横杆与竖杆之间设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上设有供竖杆穿过的第一通孔和供第一横杆穿过的第二穿孔,所述第一接头上设有能伸入第一通孔并将第一接头固定在竖杆上的第一螺栓,所述第一接头上设有能伸入第二通孔并将第一横杆固定在第一接头上的第二螺栓,所述第二横杆与第一横杆垂直,第二横杆固定在第一横杆的一端,所述固定管与第二横杆端部之间设有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的一端端面面贴紧第二横杆的端面,第二接头的另一端设有第三螺栓,第三螺栓穿过第二接头后与第二横杆上的螺孔连接,所述第二接头上设有用于夹紧固定管的固定夹。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固定管与三个固定钳的配合,可以将半球形的白线疝疝囊三个点的位置拉回至同一基础面上;然后通过吻合器将疝囊的三个点缝合,从而达到缝合疝囊的目的;通过本发明的装置能简单有效的将白线疝疝囊缝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固定杆与旋转手柄配合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
图4为固定钳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处放大图。
图6为固定架示意图。
图7为吻合器示意图。
图8为左侧固定钳夹紧疝囊左侧组织的示意图。
图9为中间固定钳夹紧疝囊顶部组织的示意图。
图10为右侧固定钳夹紧疝囊右侧组织的示意图。
图11三个固定钳同时夹紧疝囊组织的示意图。
图12为三个固定钳将疝囊拉回至固定板上的示意图。
图13为吻合器的钉仓将疝囊夹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白线疝疝囊缝合装置,包括能插入身体的固定管4、用于固定和调整固定管4角度的固定架1、设在固定管4后端用于驱动固定管4旋转的旋转手柄3、腔镜关节头直线型切割吻合器8、与吻合器8配合的钉仓82和三个固定钳2。
如图2、3所示,所述固定管4为不锈钢管,其管径大约为12-13mm,符合手术的要求,固定管4内设有供腔镜关节头直线型切割吻合器8的杆身81和钉仓82伸入的腔道。固定管4的前端设有弧形的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与固定管4为一体结构,由固定管4的下部向前延伸形成,制造时,可以通过将固定管4前端的一段上部削去形成。所述固定板5的底部中间位置焊接固定有三个并排设置的导向管6,所述导向管6包括第一直管、弯管和第二直管,第一直管通过弯管与第二直管连接,第一直管的管口朝向固定管4的管口,第二直管的管口朝上且与第一直管垂直;三个固定钳2与三个导向管6一一对应,传动丝的前端从固定管4后端的管口进入后沿固定管4到达固定板5上并穿过导向管6后折弯90°后引出,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第二直管朝向来改变引出的角度;另外,可以增加第一直管的长度,第一直管内形成限定传动丝的限位通道,使传动丝在固定管4内的移动更畅顺。
如图4、5所示,所述固定钳2包括钳头组件27、传动丝26和操作手柄,传动丝26的一端与钳头组件27连接,另一端与操作手柄连接。所述操作手柄包括手持部21和丝杆螺母机构。所述手持部21呈椭球型,可以通过注塑成型,其重量轻,而且手感好。所述手持部21的前端设有框体支架24,该框体支架24可以与手持部21一体注塑成型,所述框体支架24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前面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一端与手持部21连接,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另一端通过前面板连接;所述框体支架24内形成容置腔体25,所述前面板上设有通孔。所述手持部21的前端设有限位孔211,该限位孔211为矩形,用于防止丝杆跟随螺母旋转。所述丝杆螺母机构包括丝杆22和螺母23,所述螺母23置于容置腔体内。所述丝杆包括位于中间的螺纹段、设于螺纹段一端的限位段221和设于螺纹段另一端的延伸段;所述螺母23与螺纹段螺纹配合,通过螺母23的旋转带动丝杆直线运动;所述限位段221设于所述限位孔内,所述限位段221的截面呈矩形,所述限位孔的形状与限位段221的形状相似;所述延伸段为光杆,其穿过框体支架24前面板的通孔后与传动丝26连接,实现丝杆与传动丝26的联动。所述传动丝26设于弹簧外套(未标识)内,弹簧外套的一端与框体支架24的前面板连接,弹簧外套的另一端延伸至钳头组件27处。所述钳头组件27包括左钳头272、右钳头273和剪刀式的连杆机构271,传动丝26通过连杆带动钳头开合;所述左钳头272和右钳头273的夹持面设有防滑齿,防止夹头组件夹27住组织后,通过传动丝26拉扯组织的情况下由于摩擦力不足而松脱。
固定钳2的操作原理:单手握住手持部21,利用拇指和食指转动螺母23,螺母23的转动可以转变为螺杆的直线运动,螺杆的直线运动可以带动传动丝26推拉钳头组件27,通过钳头组件27的连杆机构271驱动钳头组件的开合;由于丝杆螺母23的配合精密,通过螺母23的转动能够实现丝杆的精确位移,通过丝杆的伸缩长度可以换算出钳头的开合程度,实际操作时,可以在丝杆上增加刻度,以方便医护人员直观的看到钳头的开合角度;当钳头组件夹住组织后,在不转动螺母23的情况下,钳头组件能够持续对组织施加夹持力。
如图2所示,所述旋转手柄3呈锥形,旋转手柄3套在固定管4的后端,旋转手柄3的边缘设有齿状结构31。操作时,手持旋转手柄3的齿状结构31,通过该齿状结构31给旋转手柄3施加旋转力,旋转手柄3能带动固定管4旋转,在手术摄像头的辅助下,旋转手柄3的旋转角度能使固定板5上引出的钳头组件对准疝囊7的左侧、顶部和右侧。
如图6所示,所述固定架1包括竖杆11、第一横杆14和第二横杆15,竖杆11分别与第一横杆14和第二横杆15垂直,第一横杆14与第二横杆15垂直且构成L形结构,留给医生具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手术操作。所述竖杆11的下端设有用于固定在床栏杆的固定头13,通过该固定头13可以调整整个固定架1的位置,固定架1达到合适位置后,锁紧固定头上的螺栓即可,这样固定架1就可以承受来自固定管4的力。所述第一横杆14与竖杆11之间设有第一接头12,所述第一接头12上设有供竖杆11穿过的第一通孔和供第一横杆14穿过的第二穿孔,所述第一接头12上设有能伸入第一通孔并将第一接头12固定在竖杆11上的第一螺栓,所述第一接头12上设有能伸入第二通孔并将第一横杆14固定在第一接头12上的第二螺栓;第一接头12可以在竖杆11上上下移动,以调整第一横杆14的高度,第一横杆14可以通过第一接头12调节其伸向患者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二横杆15与第一横杆14垂直,第二横杆15固定在第一横杆14的一端,所述固定管4与第二横杆15端部之间设有第二接头16,所述第二接头16的一端端面面贴紧第二横杆15的端面,第二接头16的另一端设有第三螺栓,第三螺栓穿过第二接头16后与第二横杆15上的螺孔连接;拧松第三螺栓后可以旋转第二接头16,从而改变固定管4的倾斜角度,另外,为了防止固定管4意外转动,可以在第二接头16与第二横杆15的结合面在增加防滑齿,锁紧第三螺栓后,第二接头16难以旋转。所述第二接头16上设有用于夹紧固定管4的固定夹17,固定架1由左、右夹片构成,可以在左、右夹片之间增加锁紧螺栓,以增加夹持力防止固定管4意外脱离固定夹;由于固定管4的表面光滑,所以依然可以通过旋转手柄3驱动固定管4在固定夹内旋转。
如图7所示,所述腔镜关节头直线型切割吻合器8和与吻合器8配合的钉仓82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再详细叙述。
本发明疝囊7缝合手术步骤包括:固定管4定位步骤、疝囊7拉回步骤和缝合步骤;
固定管4定位步骤:固定管4的前端从患者身体的侧面伸入腹腔内,通过摄像头观看固定管4伸入的位置,一般而言需要将固定管4前端的固定板5设置弧形疝囊7中间位置,定位管调整至合适位置后通过固定夹进行固定。
疝囊7拉回步骤:如图8所示,驱动固定管4向疝囊7的左侧转动,使固定板5上左侧的固定钳2的钳头组件对准疝囊7的左侧,可以通过摄像头判断旋转的角度;当左侧的固定钳2的钳头组件对准疝囊7左侧后,手持左侧固定钳2的操作手柄并将传动丝慢慢推进固定管4内,直到钳头组件达到疝囊7的左侧边,利用拇指和食指转动螺母,螺母的转动可以转变为螺杆的直线运动,螺杆的直线运动可以带动传动丝推拉钳头组件,通过钳头组件的连杆机构驱动左、右钳头的开合,当左、右钳头的开口对准位置后,反向旋转螺母驱动左、右钳头夹紧疝囊7的左侧组织,在不转动螺母的情况下,钳头组件能够持续对组织施加夹持力。如图9所示,驱动固定管4旋转至中间位置,使固定板5上中间的固定钳2的钳头组件对准疝囊7的顶部,可以通过摄像头判断旋转的角度;手持固定钳2的操作手柄并将传动丝慢慢推进固定管4内,直到中间的固定钳2的钳头组件达到疝囊7的顶部;利用拇指和食指转动螺母,螺母的转动可以转变为螺杆的直线运动,螺杆的直线运动可以带动传动丝推拉钳头组件,通过钳头组件的连杆机构驱动左、右钳头的开合,当左、右钳头的开口对准位置后,反向旋转螺母驱动左右夹头夹紧疝囊7的顶部,在不转动螺母的情况下,钳头组件能够持续对组织施加夹持力。如图10所示,驱动固定管4向疝囊7的右侧转动,使固定板5上右侧的固定钳2的钳头组件对准疝囊7的右侧,可以通过摄像头判断旋转的角度;当右侧的固定钳2的钳头组件对准疝囊7右侧后,手持右侧固定钳2的操作手柄并将传动丝慢慢推进固定管4内,直到钳头组件达到疝囊7的右侧边,利用拇指和食指转动螺母,螺母的转动可以转变为螺杆的直线运动,螺杆的直线运动可以带动传动丝推拉钳头组件,通过钳头组件的连杆机构驱动左、右钳头的开合,当左、右钳头的开口对准位置后,反向旋转螺母驱动左、右钳头夹紧疝囊7的右侧组织,在不转动螺母的情况下,钳头组件能够持续对组织施加夹持力。如图11、12所示,最后,将固定管4旋转至中间位置,然后同时拉动三个固定钳2的传动丝,将夹紧的疝囊7的左侧、顶部和右侧拉回至固定板5上,此时疝囊7三个受力点的组织紧靠在一起。
缝合步骤:如图13所示,将吻合器8从固定管4的后端管口伸入,吻合器8前端的钉仓82穿出固定管4后达到固定板5上,此时的钉仓82没有收到固定管4的阻挡,可以通过关节头带动钉仓82转动至合适角度,而且可以打开钉仓82的咬合面,使钉仓82能够夹住已被拉回至固定板5上的疝囊7左侧、顶部和右侧;最后通过钉仓82打出吻合钉将疝囊7左侧、顶部和右侧缝合在一起。

Claims (6)

1.一种白线疝疝囊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插入身体的固定管、用于固定和调整固定管角度的固定架、设在固定管后端用于驱动固定管旋转的旋转手柄、腔镜关节头直线型切割吻合器、与吻合器配合的钉仓和三个固定钳;
所述固定管内设有供腔镜关节头直线型切割吻合器的杆身和钉仓伸入的腔道,固定管的前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三个并排设置的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包括第一直管、弯管和第二直管,第一直管通过弯管与第二直管连接,第一直管的管口朝向固定管的管口,第二直管的管口朝上且与第一直管垂直;
所述固定钳包括钳头组件、传动丝和操作手柄,传动丝的一端与钳头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操作手柄连接;所述操作手柄包括手持部和丝杆螺母机构,所述手持部的前端设有框体支架,所述框体支架内形成容置腔体,所述手持部的前端设有限位孔,所述丝杆螺母机构包括丝杆和螺母,所述螺母置于容置腔体内,所述丝杆包括位于中间的螺纹段、设于螺纹段一端的限位段和设于螺纹段另一端的延伸段,所述螺母与螺纹段螺纹配合,所述限位段设于所述限位孔内,所述延伸段穿过框体支架后与传动丝连接;所述框体支架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前面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一端与手持部连接,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另一端通过前面板连接,所述前面板上设有供延伸段伸出的通孔;所述钳头组件包括左钳头、右钳头和剪刀式的连杆机构,传动丝通过连杆机构带动钳头组件的开合;三个固定钳与三个导向管一一对应,传动丝的前端从固定管后端的管口进入后沿固定管到达固定板上并穿过导向管后折弯90°后引出;
所述旋转手柄呈锥形,旋转手柄套在固定管的后端,旋转手柄的边缘设有齿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线疝疝囊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与固定管为一体结构,所述固定板呈弧形,由固定管的下部向前延伸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线疝疝囊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呈椭球型,所述左夹头和右夹头的夹持面设有防滑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线疝疝囊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的内壁设有用于限定传动丝的限位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线疝疝囊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通过焊接固定在固定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线疝疝囊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竖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竖杆的下端设有用于固定在床栏杆的固定头,所述第一横杆与竖杆之间设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上设有供竖杆穿过的第一通孔和供第一横杆穿过的第二穿孔,所述第一接头上设有能伸入第一通孔并将第一接头固定在竖杆上的第一螺栓,所述第一接头上设有能伸入第二通孔并将第一横杆固定在第一接头上的第二螺栓,所述第二横杆与第一横杆垂直,第二横杆固定在第一横杆的一端,所述固定管与第二横杆端部之间设有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的一端端面面贴紧第二横杆的端面,第二接头的另一端设有第三螺栓,第三螺栓穿过第二接头后与第二横杆上的螺孔连接,所述第二接头上设有用于夹紧固定管的固定夹。
CN201911381047.6A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白线疝疝囊缝合装置 Active CN1111504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81047.6A CN111150442B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白线疝疝囊缝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81047.6A CN111150442B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白线疝疝囊缝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50442A true CN111150442A (zh) 2020-05-15
CN111150442B CN111150442B (zh) 2020-11-10

Family

ID=70558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81047.6A Active CN111150442B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白线疝疝囊缝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50442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6895A (zh) * 2008-10-29 2009-04-29 马剑文 具有保险装置的管型吻合器及其吻合器主体
WO2010030842A2 (en) * 2008-09-11 2010-03-18 Wilson-Cook Medical Inc.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closure of a bodily opening using one or more tacking devices
CN102361602A (zh) * 2009-01-22 2012-02-22 康奈尔大学 用于限制通过管腔壁的流量的方法和设备
CN102727301A (zh) * 2011-03-31 2012-10-17 Tyco医疗健康集团 基于射频的手术植入物固定装置
CN103200860A (zh) * 2010-06-25 2013-07-10 马西耶·J·基图拉基斯 具有横向间隔开的虚拟插入点的单孔腹腔镜进入
CN204562300U (zh) * 2015-04-01 2015-08-19 上海市肺科医院 大、小鼠经口气管插管用辅助钳体
CN106037866A (zh) * 2016-07-12 2016-10-26 成都意町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可连续使用的止血夹施夹器
CN106714702A (zh) * 2014-09-24 2017-05-24 伊西康公司 用于将锚定件缝合线附接到网片植入物上的方法和装置
WO2017087000A1 (en) * 2015-11-20 2017-05-26 A.M. Surgical, Inc. Shield for endoscopic surgical blade and method of use
CN206612829U (zh) * 2016-10-11 2017-11-07 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 一种可视胆道取石钳
CN107440799A (zh) * 2016-11-01 2017-12-08 香港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执行经自然腔道内窥镜手术的外科系统
CN108742492A (zh) * 2018-06-29 2018-11-06 辛琰琰 无孔穹窿镜
CN109602464A (zh) * 2019-01-31 2019-04-12 上海诺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瓣环收缩器
CN209137710U (zh) * 2018-03-14 2019-07-23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一种可测压t型管造影管
CN209237013U (zh) * 2018-07-25 2019-08-13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一种输液管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30842A2 (en) * 2008-09-11 2010-03-18 Wilson-Cook Medical Inc.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closure of a bodily opening using one or more tacking devices
CN101416895A (zh) * 2008-10-29 2009-04-29 马剑文 具有保险装置的管型吻合器及其吻合器主体
CN102361602A (zh) * 2009-01-22 2012-02-22 康奈尔大学 用于限制通过管腔壁的流量的方法和设备
CN103200860A (zh) * 2010-06-25 2013-07-10 马西耶·J·基图拉基斯 具有横向间隔开的虚拟插入点的单孔腹腔镜进入
CN102727301A (zh) * 2011-03-31 2012-10-17 Tyco医疗健康集团 基于射频的手术植入物固定装置
CN106714702A (zh) * 2014-09-24 2017-05-24 伊西康公司 用于将锚定件缝合线附接到网片植入物上的方法和装置
CN204562300U (zh) * 2015-04-01 2015-08-19 上海市肺科医院 大、小鼠经口气管插管用辅助钳体
WO2017087000A1 (en) * 2015-11-20 2017-05-26 A.M. Surgical, Inc. Shield for endoscopic surgical blade and method of use
CN106037866A (zh) * 2016-07-12 2016-10-26 成都意町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可连续使用的止血夹施夹器
CN206612829U (zh) * 2016-10-11 2017-11-07 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 一种可视胆道取石钳
CN107440799A (zh) * 2016-11-01 2017-12-08 香港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执行经自然腔道内窥镜手术的外科系统
CN209137710U (zh) * 2018-03-14 2019-07-23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一种可测压t型管造影管
CN108742492A (zh) * 2018-06-29 2018-11-06 辛琰琰 无孔穹窿镜
CN209237013U (zh) * 2018-07-25 2019-08-13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一种输液管
CN109602464A (zh) * 2019-01-31 2019-04-12 上海诺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瓣环收缩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UZUKI, T.等: "Anastomosis Procedure through an Inguinal Hernia Incision in Simultaneous Laparoscopic Anterior Resection and Inguinal Hernia Repair", 《JOURNAL OF SURGICAL TECHNIQUE AND CASE REPORT》 *
李胜等: "钳夹式疝环闭合针辅助腹腔镜钩针法疝环闭合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50442B (zh) 202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11044B2 (en) Resection line guide for a medical procedur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US5571119A (en) Retractable suture needle with self-contained driver
US8631991B2 (en) Surgical instrument
JP5116625B2 (ja) 糸処理を含む外科的縫合の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US5360428A (en) Laparoscopic instrument with electrical cutting wires
US6786913B1 (en) Surgical suturing instrument and method of use
BR112014022894B1 (pt) Dispositivos de fixação para dispensar prendedores cirúrgicos
CN1951333A (zh) 具有端部执行器夹持表面的外科缝合器械
JP2002523171A (ja) 外科手術縫合器具及びその他の使用方法
US20140236194A1 (en) Spinal dural repai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for using same
BR112017023774B1 (pt) Instrumento aplicador para dispensação de prendedores cirúrgicos
EP2494929B1 (en) Surgical suturing apparatus
US6331182B1 (en) Medical twis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surgical closure
CN212346609U (zh) 缝合器、具有缝合器的治疗装置以及治疗系统
CN111134745A (zh) 血管缝合器
CN111150442B (zh) 一种白线疝疝囊缝合装置
CN111150441B (zh) 一种白线疝疝囊缝合装置
US20160206391A1 (en) A system to manipulate organs and instrumen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CN201481467U (zh) 腹腔镜牵引夹
US20230134917A1 (e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turing
CN113712617A (zh) 一种多功能持针器械
CN109106413B (zh) 一种腹腔镜手术切口缝合器
CA2909470C (en) Tissue stabilization and repair device
CN219814206U (zh) 一种消化内镜下缝合装置
CN220988845U (zh) 一种内镜手术用缝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