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49671A - 一种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49671A
CN111149671A CN202010050577.9A CN202010050577A CN111149671A CN 111149671 A CN111149671 A CN 111149671A CN 202010050577 A CN202010050577 A CN 202010050577A CN 111149671 A CN111149671 A CN 1111496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nese wolfberry
greenhouse
water
seeds
c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5057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晓文
任亚丽
魏进堂
马玲玲
魏鹏越
王映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Of Tongwei County
Original Assigne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Of Tongwei Coun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Of Tongwei County filed Critical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Of Tongwei County
Priority to CN20201005057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496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49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96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1/00Soilless cultivation, e.g. hydropon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1/02Germinating apparatus; Determining germination capacity of seed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00Vegetative propagation
    • A01G2/10Vegetative propagation by means of cutt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1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inorganic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2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2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 A01G24/22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containing plant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2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 A01G24/22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containing plant material
    • A01G24/23Wood, e.g. wood chips or sawdu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2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 A01G24/22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containing plant material
    • A01G24/25Dry fruit hulls or husks, e.g. chaff or co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1/00Soilless cultivation, e.g. hydroponics
    • A01G31/02Special apparatu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1/00Soilless cultivation, e.g. hydroponics
    • A01G31/02Special apparatus therefor
    • A01G31/06Hydroponic culture on racks or in stacked contai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4Electric or magnetic or acoustic treatment of plants for promoting growth
    • A01G7/045Electric or magnetic or acoustic treatment of plants for promoting growth with electric ligh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1/00Soilless cultivation, e.g. hydroponics
    • A01G2031/006Soilless cultivation, e.g. hydroponics with means for recycling the nutritive solu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Ec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土栽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法,确定栽培设施;分别进行栽培基质的准备和处理、有机肥的选择和管理以及水份的管理;采用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法进行枸杞苗木的繁育;分别进行温棚苗木的定植、管护、修剪以及温棚的管护;采摘枸杞菜,控制采菜层高度,并进行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病虫害的防治。本发明充分利用当地农作物秸秆及废弃物,实现了低投入、低成本、简便快捷高效的生产无污染优质蔬菜。本发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增产增收效益明显,技术成熟程度较高,易于推广应用,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为设施园艺的科学化、标准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Description

一种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土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无土栽培在七十年代后期引进试验成功,八十年代中期温室及无土栽培设施相继投产。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推广。这种方法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要求,受到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欢迎。世界农业发展的总趋势要向有机农业迈进,高效无土栽培也顺应这个发展趋势,把有机农业与无土栽培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无土栽培得到更远发展。
枸杞又名枸杞菜、枸牙菜、枸杞头,为茄科枸杞属多年生木本植物,传统栽培的枸杞主要以药用(采收果实和根皮)为主,具有提高免疫机能、抗衰老的功效。菜用枸杞,亦称叶用枸杞,以嫩茎叶供食用的食、药营养型保健木本蔬菜,多为野生类型,有大叶枸杞和细叶枸杞之分,人工选育的菜用枸杞专用品种较少。菜用枸杞为灌木,高0.5~1.5m,多分支,细长,具纵棱,浅灰黄色,常弓形弯曲,有棘刺,单叶互生或2-4枝簇生于短枝上,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全缘,具叶柄;叶长5~7cm,宽3~5cm,叶肉较厚,叶色浓绿,味浓,一般不开花结实,地上部一次产生有效菜芽数较多,并具产芽连续性,地下根蔓生性极强。
菜用枸杞喜冷凉,不耐高温、不耐强光,喜湿润的土壤环境,在冬冷夏热的地方不适合露地栽培,目前主要的栽培方式为扦插,但其成活率不高,生长发育情况较差。为此,有分析者针对菜用枸杞的栽培方法进行了分析,如专利申请号为201510093543.7的菜用枸杞的日光温室栽培方法;又如专利号为201310135567.5的叶用枸杞的种植方法等;可见,现有技术中,对于菜用枸杞的栽培种植方面,其主要集中在外界环境的变化与控制来实现菜用枸杞种植的成本较低的目的,如通过对菜用枸杞的生长环境的温度、光照等的控制与调整;再如对菜用枸杞营养剂的配方调整,实现菜用枸杞抗病性增强,降低农药的使用等。尽管如此,现有技术中的菜用枸杞的栽培技术分析并不较多,依然存在着较多的缺陷,使得菜用枸杞的种植成本较高,劳动强度较大,菜用枸杞的叶芽品质较低,阻碍了菜用枸杞种植产业的发展。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路线是:文献资料分析→初步对比试验→分析改进试验→完善栽培技术→扩产示范。每个环节的试验都以理论分析分析取均值,做到多种模式生产,数据记录准确全面,统计分析精细、结论可靠。其特点是现代农业设施和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相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相结合,试验成果通过有机转化认证,产品富含多种适合人体营养需求的微量元素,真正体现了优质、高效、节源、创新的效果。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1)现有技术中,菜用枸杞通过扦插进行栽培的方式成活率不高,菜用枸杞生长发育情况较差。
(2)现有技术中的菜用枸杞的栽培技术分析并不较多,依然存在着较多的缺陷,使得菜用枸杞的种植成本较高,劳动强度较大,菜用枸杞的叶芽品质较低,阻碍了菜用枸杞种植产业的发展。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建造温室投资比较大,农民个人投资建造难度比较大,要结合当地农业设施项目进行该技术的示范推广;科研经费不足,致使许多前沿性试验研究无法正常开展,新技术储备后劲不足,创新能力弱,影响了项目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意义:针对扦插进行栽培成活率不高的问题,采用组培苗在栽培生产中应用,组培苗具有保持优良性状及繁殖快的特点,下一步研究菜用枸杞的组织培养,对于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来改造菜用枸杞的栽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所述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有炉渣、玉米秸秆、锯末、河沙及腐熟牛粪组成;按体积比例混合,分别装入的白色泡沫塑料箱中,筛选出炉渣、玉米秸秆、锯末、河沙的最佳配比为5:2:2:1,每m3混合基质中再加入30-50kg腐熟牛粪。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法,所述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栽培设施:包括栽培槽、自动供水系统、蒸汽供热冬季除湿系统和补光系统。
步骤二,分别进行栽培基质的准备和处理、有机肥的选择和管理以及水份的管理。
步骤三,采用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法进行枸杞苗木的繁育。
步骤四,温棚苗木定植:施肥整地,苗木定植。
步骤五,苗木管护:幼苗管护,大苗管护。
步骤六,修剪:当采菜层超过40cm时,及时通过采菜控制,保持采菜层在40cm。
步骤七,温棚管护:包括夏天温棚管护和冬天温棚管护。
步骤八,采摘枸杞菜:采食距顶芽端部3-8cm嫩枝芽,春季、夏季和秋季每6-7d采摘1茬,冬季12-15d采摘1茬。
步骤九,控制采菜层高度:越冬前或春季发芽前及时平茬,留茬高15-20cm。
步骤十,进行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病虫害的防治。
进一步,步骤一中,所述确定栽培设施的方法包括:
(1)栽培槽
沿南北走向在温室内设置栽培槽,可选用砖块、木板、水泥等建成无底的栽培槽框架,地上式栽培槽可用4层标准红砖建成。槽内直径90cm,长9.5m,高45cm,槽间距50cm,北高南低,坡降0.5%。槽框架建成后,在槽底部铺一层10mm厚的卵石隔离土壤,便于沥水,接着放人粗基质,然后再铺一层塑料编织袋,填上混合好的栽培基质。
(2)自动供水系统:由微电脑编程控制,当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自动停止灌水。
(3)蒸汽供热冬季除湿系统:可以实现冬季采暖加湿、等温除湿功能。
(4)补光系统:当光照不足时,利用稀土硅光灯自动补光。
进一步,步骤二中,所述栽培基质的准备和处理方法包括:
有机质可因地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本地玉米秸秆、锯末等作物秸秆及废弃物。将以上材料按要求分别粉碎(秸秆铡切成3cm左右的段),然后洒水、拌匀进行发酵,直到充分腐熟。无机基质选用炉渣和河沙。所选材料要筛选分级,选留直径3-5cm的粗基质和直径小于0.5cm的细基质。炉渣要先用清水清洗盐分和灰分,然后用40%福尔马林300倍液进行消毒处理,晒干后备用。
所述有机肥选择和管理的方法包括:
有机肥选用无土且干净的牛粪,牛粪含有机质14.5%,氮(N)0.30-0.45%,磷(P2O5)0.15-0.25%,钾(K2O)0.10-0.15%。牛粪质地细密,含水较多,分解慢,发热量低。选好后进行堆制、发酵,直至充分腐熟,再加入50kg/m3腐熟牛粪。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中肥料供应量以N、P、K三要素为主要指标,每立方米基质所施用的肥料内应含有:全氮(N)为0.5-1kg,全磷(P2O5)为0.5-0.8kg,全钾(K2O)为0.8-2.4kg。这一供肥水平,足够一茬菜用枸杞667m2产10000kg的养分需要量,为作物整个生育期内均处于最佳供肥状态,根据植物生长情况,急时补充有机肥。
所述水份的管理方法包括:
菜用枸杞的生产,使用滴灌是关系到种植成功与否的关键措施。它具有控制水份,降低湿度,提高地温,省工省时等多项优点。滴灌的安装,调试及使用方法根据作物种类确定灌水定额,依据生长期中基质含水状况调整每次灌溉量。定植前一天,灌水量以达到基质饱和含水量为度,即应渗透基质。作物定植后,每天灌溉次数不定,一般每天1-3次,保持基质含水量达60%-85.2%(占干基质计)即可。在成株期每天浇水1-2次,浇水量必须根据气候变化和植株大小进行调整,尤其是枸杞的根系不耐水,如果水渍超过3d,即可发生烂根死亡现象。滴灌的安装、调度及使用按相关规程进行。
进一步,步骤二中,采用无土栽培灌溉软管微灌系统进行水分的管理,所述无土栽培灌溉软管微灌系统的组成包括:
(1)压力水源:微灌系统的水源是需要一定压力的,要求系统压力为1000pa。
(2)输水主管:在系统中一般采用管径为40mm的聚乙烯半软管作为输水主管,要求其管道有15kpa抗爆破压力,并具有防老化的能力,为了灌溉的均匀主管控制区面积不宜超过300m2,超过时应增加主管的进水口径为主管供水或增设辅管。
(3)双上软管微灌管:双上孔微灌带是多孔微灌管的一种形式,它是干管和灌水器溶为一体,对水源的要求也降低了许多,随而降低了成本,这是该系统在无土栽培中运行成功的根本保证,出水孔的孔径0.7-1mm,孔距为250-400mm,当孔径为0.8mm时,其流量计算公式为:Q=6.57H0.5454式中:Q为每双上孔出水流量(L/h),H为工作压力kpa,额定工作压力时流量为8L/h,只要规划设计合理,其流量均匀度是完全符合无土栽培的要求的。
进一步,步骤三中,所述枸杞苗木的繁育方法包括:
枸杞苗木繁育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利用枸杞种子繁殖苗木称为有性繁殖。经试验鉴定,同一品种利用种子育苗,其后代变异率比较高。利用枸杞成熟枝条和生育季节的嫩枝、茎尖、幼叶、根等器官为材料开展苗木繁育称为无性繁殖或营养繁殖,这种方法可最大限度地保持已确定优良品种的遗传性状,目前生产上利用无性繁殖的方法可分为硬枝扦插、嫩枝扦插、根菜繁殖和组培育苗等。
(1)种子育苗
1)选种:
选择品种纯正,存储期不超过两年的无病虫害、籽粒饱满的种子。这种种子生命力强,发芽率高。
2)发芽试验:
播种之前,因对所选的种子做发芽试验,测试其发芽率,发芽率高于85%以上的种子可以入选播种。方法:随机选取50-100粒种子,置于培养皿中,添人少量清水,故在通风弱光的地方或恒温箱内,测试发芽率。为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可用GA3、KNO3、H2SO4处理种子。
3)播种时期:温室播种则不受时间约束,任何时间都可以。
4)播种量:每亩播种需种子150-200g.可产苗1万-1.2万株。
5)播种方法:
在已整好的苗床上每隔40cm定线,用小板锄人工开沟,沟宽5cm,深3cm,然后按苗床大小将定量的种子掺人3-5倍的细沙中混匀撤入沟内,覆土1-1.5cm,轻轻拍实,使种子与土壤密接。墒情不好可以覆膜,起到增温保墒作用。待苗出齐后及时撤膜,防止烧苗。
6)苗圃管理:
当幼苗出土后,要勤中耕,中耕深度3-5cm,促进幼苗根系生长。此期应少洒水。若土壤墒情不好必须灌水时,要线灌,防止积水;幼苗长至15-20cm高时,应及时予以追施有机肥、灌水和中耕。中耕深度10cm;同时应及时间苗,苗间距10cm。间苗时要按照“去劣留良,去弱留强”的原则间苗。
(2)扦插育苗
a.插条的采集:于3月初采集二年生“大叶枸杞”种条,选取无病害枝,枝条粗度为0.4-0.7cm,截成长为14-16cm的插条,插条下端剪成斜口,每50根捆成1捆,用细绳扎住(不能扎的太紧),剪好的插条如不能及时上床催根,就必须放在湿沙中贮藏。
b.泡条:用300mg/L吲哚丁酸(IBA)或300mg/L萘乙酸(NAA)溶液,把枸杞插条基部3-4cm放入混合溶液中,一般浸泡12h左右,当枸杞插条髓心出水后,就可以放置于电热苗床上。
c.催根:一般采用电热催根的方法,根据插条的数量确定电热苗床的面积,首先在电热苗床最下端铺上10cm厚的麦汶,主要用于隔热;接着上铺1层聚乙烯薄膜,主要用于保湿;在薄膜上铺1层厚为5cm的黄土,主要用于平整、压实床面;然后在黄土上按5cm的间距拉上电热丝,主要用于苗床加热;在电热丝上铺上厚度为5cm的细沙,主要用于插条保湿保温。电热苗床准备好后,用洒壶把苗床浇透,注意不要让薄膜上积水,同时控温仪温度调节到26-28℃,让苗床升温。当苗床温度升到26-28℃时,把泡好的枸杞插条依次摆好,注意每捆插条之间保持2-3cm的间距。摆完插条后,在插捆与插条之间洒上细沙,注意保持枸杞插条顶端3-4cm左右裸露在外面。最后用洒壶在插条上浇水,以便进一步的使细沙填充插条与插条之间的空隙。
d.电热苗床管护:催根期间苗床周围环境的温度应保持在0℃以下,防止插条上部由于温度过高展芽抽叶而消耗枝条自身的养分。苗床温度应一直控制在26-28℃,相对湿度控制在70%-75%,平均每隔2-3d给苗床浇1次水,大约14d以后插条基部就会形成愈伤组织,当插条基部产生细小乳根时,随即进行扦插。
进一步,育种中,采用50mg/L GA3浸种12h;
泡条生根中,300mg/L NAA浸泡12h。
进一步,步骤四中,所述温棚苗木定植的方法包括:
(1)施肥整地:按3000-4000kg/667m2在温棚中施加腐熟好的有机肥料,使肥料和基质充分混合,整平地面,浇透水。待可以下地时,用75%辛硫磷乳剂,以1:300倍拌成毒土,按40-50kg/667m2撒于温室土壤中,主要用于防治温室中地下害虫蝼蛄。用小型旋耕机进行土壤旋耕,旋耕深度为25cm左右,使肥土混合均匀。接着按行距15cm起垄,做成垄底宽为25cm,上宽为20cm,高为10cm,长根据温棚跨度做成南北延长的畦。
(2)苗木定植:在起好的垄上按株距10cm进行种苗移栽或苗木扦插。扦插时先用直径2cm左右的枝条在垄中间部位插出3-4小穴,然后在小穴上插3-4根基部有根或露白枸杞插条,插深为8-10cm,插完后用手按实,并用洒壶浇透水,使扦插与土壤的空隙进一步填实。
进一步,步骤五中,所述苗木管护的方法包括:
(1)幼苗管护:温棚白天温度控制在28-32℃,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1周后幼苗即可长出新芽,3周后幼苗新梢生长长度可达到15-20cm。这一时期不宜进行采菜,因为幼苗根系较少。当幼苗新生枝条的长度达到20cm以上时进行摘心,以便促使幼苗根系大量生长,产生分蘖。当幼苗生长到40d以后,即可进行采菜。
(2)大苗管护:整个生长季节温棚中温度白天同样控制在28-32℃,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每15d左右灌1次水,每年平茬后,按5000-5500kg/667m2施加腐熟的有机肥。
进一步,步骤七中,所述夏天温棚管护的方法包括:
枸杞不耐高温,当温度高于30℃时,易造成夏季休眠,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消除休眠。春、秋季节温棚只需开膜进行放风降温,保证白天室内温度28-32℃即可,但夏季由于温度很高,必须在温棚外面罩上1层遮阳网,一是控制温棚内的温度,二是防治枸杞菜快速生长,使其茎叶的纤维增多,从而保证枸杞菜的质量。
所述冬天温棚管护的方法包括:
普通日光温棚进入11月上旬,必须进行早晚拉苫和放苫,以保证枸杞菜的正常生长,早晨拉苫的时间一般为8:30,晚上放苫的时间一般为下午5:30,温室白天温度应保持在25℃左右,晚上应保持在10℃以上。
进一步,步骤八中,所述采摘枸杞菜的方法包括:
采食距顶芽端部3-8cm嫩枝芽,春季、夏季和秋季每6-7d采摘1茬,冬季12-15d采摘1茬,每0.5kg捆成1把,装入保鲜袋。当年种植枸杞菜产量可达2500kg/667m2,次年产量可达2800-3000kg/667m2
进一步,步骤十中,所述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包括:
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病虫害的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
以生态防治为主和物理防治为主,所有通风口都设置40目的防虫网,室内每隔10m悬挂一张25cm×30cm的黄色粘虫板,室内有4台诱防虫灯,并采用植物液体(醋、糖、姜、蒜、苦豆草)预防病虫害。
(1)生理性病害
采用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栽培管理完全不同于常规土壤栽培,技术要求较高,灌水施肥不当,环境调控不合理,易引起一些生理病害。
生理缺水表现为植株生长细弱,叶片干涩,没有活力。幼苗期主要因定植后缓苗水灌溉不及时或水量不够,使根系不能正常生长所致。成株期主要因两次灌水间隔期过长或水量不够,极度干旱缺水所致。要根据栽培茬口、天气状况及植株长势灵活掌握灌水次数及灌水量,合理调整株型,保持旺盛生长。
沤根主要表现为根量少、发黄、生长点萎焉,严重时整株萎焉,系灌水过勤、水量过多或阴雨雪天过量灌水,根系活力减弱,不能正常输送水分所致,要通过合理灌水进行调节。
肥害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叶缘焦枯。是由于过量施肥或不合理施用化肥所致,要通过合理灌水施肥,结合叶面喷施活力素进行及时调整。
高温障碍表现为晴天午叶片发软萎焉、中下部叶片黄化、叶缘枯焦。系白天温度过高,棚内空气湿度过小所致,要加强通风降温,及时叶面补水,减少水分蒸发,缓解高温危害。
低温冷害表现为植株矮小、叶色深暗、叶缘下卷、生长缓慢。系低温持续时间过长所致,成株期低温障碍会造成生长点黄化。要加强低温季节保温措施,严防低温冷害发生。
(2)侵染性病害
由于采取了有效的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温室有机生态无土栽培一般较少发生浸染性病害,但若消毒不彻底,管理不严格,仍会引发一些气传性病害,要以农业及生态措施为重点,合理利用化学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1)枸杞炭疽病
枸杞炭疽病,是枸杞的主要病害之一,也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其流行速度快。该病主要危害菜用枸杞的嫩枝、叶等。枸杞炭疽病在6-10月份集中发病,发病最为严重的时间是7-8月份。最佳防治时间:阴雨天之前的1-2天。防治方法:调整种植密度,以防过密影响通风透光;及时排水,避免枸杞长时间受积水浸泡。
2)枸杞根腐病
枸杞根腐病是枸杞全株输导组织感染的一种病害,发生普遍,危害严重。6月中下旬发生,7-8月严重。枸杞根腐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田间积水,积水时间愈长则发病死株率愈高。白僵土土质会加重病害的发生,机械创伤会使发病严重。防治方法: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并在病株的生长穴中施入石灰消毒,必要时可换新土。保持园地平整,不积水、不漏灌。
3)枸杞灰斑病
又称枸杞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高温多雨年份、土壤湿度大、空气潮湿、土壤缺肥、植株衰弱易发病。秋季落叶后及时清洁杞园,清除病叶和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菌源。加强栽培管理,施用有机肥,增强抗病力。
(3)主要虫害
1)枸杞蚜虫
枸杞蚜虫俗称绿蜜、蜜虫、油汗,属同翅目蚜科,分为有翅胎生蚜和无翅胎生蚜。常群聚在枸杞顶梢、嫩芽、花蕾及青果等汁液较多的幼嫩部位,吮吸汁液,使受害枝叶卷缩,幼蕾萎缩,生长停滞,严重时叶、花、果表面全被它的分泌物所覆盖,影响光合作用,引起早期落叶,造成大面积减产。防治方法:加强枸杞园的管理,及时清理园内修剪时留下的枝条。清除植株上的越冬卵,减少虫口基数。同时保护和利用蚜虫的天敌,如七星瓢虫、龟纹瓢虫、草蛉、食蚜蝇、蚜茧蜂等益虫。化学药剂可使用吡虫啉、构蚜一号。
2)枸杞木虱
枸札木虱又名猪嘴蜜、黄疸、土虱,属同翅目木虱科。成虫与若虫为害幼枝,把口器插入叶背组织内,吸吮汁液,使叶黄枝瘦,树势衰弱,早期落叶,浆果发育受抑,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受害严重时几乎全株遍布若虫及卵,枝叶一片枯黄,造成1-2年生幼树当年死亡,成龄树果枝或骨干枝翌年早春全部干死,并能加剧第二年春季干枝,是危害枸杞的一大害虫。防治方法:秋末冬初或4月中旬前灌水翻土,清除枸杞园内的落叶、枯草,消灭越冬成虫。化学药剂可使用吡虫啉、构蚜一号。
3)枸杞瘿螨
俗称虫苞子、痣虫,属瘿螨属瘿螨科。瘿螨主要危害叶片、嫩梢、花瓣、花蕾和幼果,被害细胞受刺激后形成紫色或黄绿色圆形隆起的虫瘿,叶片严重扭曲,生长受阻,叶片的嫩茎不能食用。嫩梢畸形弯曲,不能正常生长,花蕾不能开花结果,果实产量和质量降低。防治方法:可释放天敌捕食螨进行防治,具体释放比例为益害比为1:200,释放时间为枸杞瘿螨出现初期。托尔螨净使用浓度为1500倍,防治效果较好。
4)枸杞锈螨
枸杞锈螨属瘿螨属瘿螨科。枸杞瘿螨在叶片上分布最多,一片叶上常有数百头到2000头,常集群密布于叶片背面基部主脉两侧。从若螨开始,就将口针刺入叶片,吸取汁液,使叶片表面细胞坏死,叶片营养条件恶化,光合作用降低,叶片变硬、变厚、弹力减弱,变为铁锈色而早落。严重时整树老叶、新叶均被为害,叶片大量脱落,只剩枝条,继而出现落花落果现象,一般可减产60%左右。防治方法。可释放天敌捕食螨进行防治,具体释放比例为益害比为1:200,释放时间为枸杞瘿螨出现初期。
5)枸杞负泥虫
枸杞负泥虫又名金花虫、十点叶甲,俗称肉蛋虫,属叶甲科,由于幼虫背负自己的排泄物,故名负泥虫。负泥虫的成虫、幼虫均为害叶片,尤以幼虫为甚。受害叶片呈不规则缺刻或穿孔,最后仅残存叶脉。受害轻时,叶片被排泄物污染,影响生长和结果;受害严重时,全树叶片、嫩梢被害,一片焦黄,像被火燎了一样,严重影响枸杞生产。防治方法:人工进行捕杀。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采取文献资料分析→初步对比试验→分析改进试验→完善栽培技术→扩产示范。每个环节的试验都以理论分析分析取均值,做到多种模式生产,数据记录准确全面,统计分析精细、结论可靠。其特点是现代农业设施和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相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相结合,试验成果通过有机转化认证,产品富含多种适合人体营养需求的微量元素,真正体现了优质、高效、节源、创新的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进一步包括:
本发明提供的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法,通过对不同种类、不同配比基质的试验分析,筛选出菜用枸杞栽培最佳基质配比炉渣、玉米秸秆、锯末、河沙为5:2:2:1,再加入50kg/m3腐熟牛粪。通过对菜用枸杞种子采用不同药剂、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试验分析,筛选出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发芽率的最佳种子处理方式为50mg/L GA3浸种12h。通过对不同生长年限、不同部位枝条生根的试验,筛选出了两年生、位于枝条中部的插条生根快,长势旺盛;对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种类、不同浓度处理方式生根的分析,筛选出了300mg/L NAA浸泡12h为最佳处理方式。本发明总结出了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规程。实施中,菜用枸杞平均亩产量2600kg,亩产值15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以碳化锯木屑、食用菌菌渣、干牛粪、草炭土、碳化稻壳、紫花苜蓿草等作为枸杞菜无土栽培的专用基质,杏鲍菇/秀珍菇废弃料、珍珠岩、蛭石、河沙(水洗)、园土等基质在菜用枸杞栽培中的应用;用炉渣、玉米秸秆、锯末、河沙作为有机基质栽培黄瓜和番茄等蔬菜;采用98%H2SO4浸种24h和200mg/L GA3浸泡3min处理枸杞种子的方法。国内已有文献报道。但本发明筛选出菜用枸杞栽培用最佳基质配比炉渣:玉米秸秆:锯末:河沙为5:2:2:1,找出菜用枸杞种子萌发时使用的药剂最佳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为:50mg/L GA3、和3g/LKNO3溶液浸种12h,98%H2SO4处理3min。该结果,根据甘肃省科技情报分析所查新结论,国内未见其他相同报道。
本发明在设施蔬菜温室结构设计上成功应用,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该项技术在我县初步推广,增产增收效益明显,技术成熟程度较高,易于推广应用。通过开展采用枸杞新品种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分析,丰富我县的蔬菜栽培种类。另一方面通过菜用枸杞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宣传与培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蔬菜保健作用的认识,不断推进特种蔬菜的示范种植与推广,丰富和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为设施园艺的科学化、标准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本发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具体包括:
(1)经济效益
菜用枸杞每667m2投入13635元(其中牛粪114m3×90元/m3=10260元;菜用枸杞苗2400元/667m2;诱虫灯、粘虫板975元/667m2)菜用枸杞一年可收7-8茬,每亩至少可产2600kg左右的枸杞叶,按目前超市售价60元/kg计算,每亩菜用枸杞年收入达15.6万元,除去成本,每亩菜用枸杞年纯收入达14.2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2)社会效益
通过大力开展菜用枸杞蔬菜种植,充分发挥特种蔬菜产业在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吸纳农区劳动力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其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1)节约耕地。通过发展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栽培,解决了粮菜争地的矛盾,极大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2)增加农区居民就业机会。菜用枸杞栽培、田间管理、流通环节可吸纳大量农区劳动力。
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菜用枸杞的发展,将带动运输业、餐饮业、包装行业等相关产业发展。
4)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菜用枸杞不仅保留了中药材的的药性,还可以炒菜、凉拌、做汤、刷火锅等方式食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常食有清热解毒、降糖明目、保肝降脂和抗衰老等作用,是极好的保健品。随着菜用枸杞产品的大量推广,能极大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显著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5)提升科技水平。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栽培生产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产业,通过特种蔬菜产业的纵深发展,全县蔬菜产业的生产装备水平、科技服务水平将得到较大提高,蔬菜生产者的科技意识大大增强,一大批先进种植实用技术得到应用推广。
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法,可以在沙荒地、盐碱地等不能栽培作物的地方进行栽培;同时可以缓解粮菜争地的矛盾,为农民提供一条致富的出路。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设施水平不断改进,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发展趋势将朝着规模化、集约化、自动化、工厂化和小型化、家庭化的方向发展。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自推广以来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采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利用当地农作物秸秆及废弃物,克服无土栽培投资巨大,操作困难,成本高等弊端,同时将种植者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了低投入,低成本,简便快捷高效的生产无污染优质蔬菜,有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使工厂化农业生产成为现实,能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使当地蔬菜产业整体升级,本发明具有广阔的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现有技术中,菜用枸杞通过扦插进行栽培的方式成活率不高,菜用枸杞生长发育情况较差。现有技术中的菜用枸杞的栽培技术分析并不较多,依然存在着较多的缺陷,使得菜用枸杞的种植成本较高,劳动强度较大,菜用枸杞的叶芽品质较低,阻碍了菜用枸杞种植产业的发展。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所述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有炉渣、玉米秸秆、锯末、河沙及腐熟牛粪组成;按体积比例混合,按体积比例混合,分别装入容量50L的白色泡沫塑料箱中,筛选出炉渣、玉米秸秆、锯末、河沙的最佳配比为5:2:2:1,每m3混合基质中再加入30-50kg腐熟牛粪。优选50kg腐熟牛粪。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确定栽培设施:包括栽培槽、自动供水系统、蒸汽供热冬季除湿系统和补光系统。
S102,分别进行栽培基质的准备和处理、有机肥的选择和管理以及水份的管理。
S103,采用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法进行枸杞苗木的繁育。
S104,温棚苗木定植:施肥整地,苗木定植。
S105,苗木管护:幼苗管护,大苗管护。
S106,修剪:当采菜层超过40cm时,及时通过采菜控制,保持采菜层在40cm。
S107,温棚管护:包括夏天温棚管护和冬天温棚管护。
S108,采摘枸杞菜:采食距顶芽端部3-8cm嫩枝芽,春季、夏季和秋季每6-7d采摘1茬,冬季12-15d采摘1茬。
S109,控制采菜层高度:越冬前或春季发芽前及时平茬,留茬高15-20cm。
S110,进行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病虫害的防治。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技术路线。
作为优选实施例,本发明采取的技术路线是:文献资料分析→初步对比试验→分析改进试验→完善栽培技术→扩产示范。每个环节的试验都以理论分析分析取均值,做到多种模式生产,数据记录准确全面,统计分析精细、结论可靠。其特点是现代农业设施和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相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相结合,试验成果通过有机转化认证,产品富含多种适合人体营养需求的微量元素,真正体现了优质、高效、节源、创新的效果。
二,关键技术分析。
(一)菜用枸杞引种试验分析。在引种方法上采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两种方法。
1、种子繁殖
1.1种子预处理及发芽试验
处理一:用不同浓度(25、50、100、200、500mg/L)的GA3溶液浸种。
处理二:用不同浓度(1、2、3、4、5g/L)的KNO3溶液浸。
处理三:98%H2SO4浸泡种子1、3、5、10、15min。
供试品种:大叶枸杞,由宁夏农科院提供,种子千粒重0.79g。试验于2017年1月至3月在通渭县种子管理站种子检验室进行。选用净种子,试验前用3%NaClO3溶液消毒5min。河沙使用前用清水洗剂,除去杂质,随后在130℃高温下烘干2h。每处理设3次重复,每重复随机数取100粒净种子均匀地摆放在铺有河沙(事先用蒸馏水拌匀)的发芽盒中,放入25℃光照培养箱,光照强度3500lx,定时观察记录和补水。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
Figure BDA0002371010020000101
Figure BDA0002371010020000102
Figure BDA0002371010020000103
(式中Dt为相应的发芽天数,Gt为与Dt相对应的不同时间t天的发芽数,∑为总和。)
发芽试验结果:
①不同浓度的GA3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浓度的GA3溶液处理后种子的始发天数较对照均有所缩短,其中200mg.L-1的GA3处理的的始发天数最短,比对照提前2d。GA3浓度在0-500mg.L-1内,菜用枸杞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随GA3浓度的增大均呈现先增后降的势态。菜用枸杞种子经GA3处理后其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高于对照,500mg.L-1GA3浸种其发芽势较对照有所降低,说明适宜浓度的GA3溶液浸种可以促进菜用枸杞种子的萌发。经方差分析,除500mg/LGA3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处理与对照间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达极显著水平,50mg/LGA3所浸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达76%、46%和39.29,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2%、26%和20.42。
表1 不同浓度的GA3溶液对菜用枸杞种子萌发的影响
Figure BDA0002371010020000111
数据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
②不同浓度的KNO3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由表2可知,经不同浓度(5g/L除外)KNO3溶液处理,与对照相比极显著(P<0.01)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随着KNO3浓度的增大,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浓度为2g/L、3g/L的KNO3处理的种子较对照提早萌发2d,5g/L的KNO3处理的种子,其发芽势较对照有所降低,3g/L的KNO3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78%、44%和37.07,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4%、24%和18.20。
表2 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对菜用枸杞种子萌发的影响
Figure BDA0002371010020000112
③H2SO4处理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由表3可知,经98%H2SO4处理,与对照比种子始发天数提前1-3d,尤其是处理1min、3min,提早萌发3d,且明显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差异极显著。随处理时间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陡然降低,抑制了种子的萌发。98%H2SO4促进菜用枸杞种子萌发最适宜的处理时间是3min,此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最高,分别为64%、30%和25.11,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6%、16%和12.81。
表3 98%H2SO4不同处理时间对菜用枸杞种子萌发的影响
Figure BDA0002371010020000113
Figure BDA0002371010020000121
不同药剂处理菜用枸杞种子,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三种方法均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并缩短种子的萌发天数。不同浓度的GA3和KNO3浸种,菜用枸杞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随药剂浓度的增大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50mg/L GA3和3g/L KNO3浸种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最高。98%H2SO4浸种对菜用枸杞的萌发有促进作用,但处理时间不宜过长,以浸种3min效果最佳,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最高。从适用性和可操做性考虑,最终选用50mg/L GA3和3g/L KNO3浸种,有利于菜用枸杞种子的发芽。
1.2播种。用上述药剂处理之后的菜用枸杞种子,与湿细沙搅拌均匀,当有二分之一的种子露白后就可以进行播种。最适播种时间为3月、4月份。播种前必须深翻苗床给予足够的基肥,播种时种子连同细沙撒入沟中,然后覆土、浇水、覆膜。播种完成约5d就陆续有枸杞小苗长出,这时可以将膜揭开,幼苗约5cm时进行间苗、移栽。
2、扦插繁殖
2.1试验材料:大叶枸杞
2.2繁殖方法
不同年龄插条:一年生插条为当年春季将老枝条剪掉后,当年长出的新枝条:二年生插条为前一年枝条越冬后不修剪,春季返青后长成的枝条。
不同部位:将选定的枝条分为基部、中部和梢部三部分。因每根枝条的长度不一,基部、中部、梢部每部分的长度一般在40cm左右。然后每部分再分别剪成10-12cm长的插条。插条下部剪成楔形,插前用多菌灵消毒。
不同激素处理:取中部枝条,用波尔多液消毒后,分别用100mg/L、200mg/L、300mg/L浓度的NAA和IBA处理10s后扦插。对照为用水处理相同的时间。
结果调查:分别于扦插后3d、6d调查插条发芽情况,扦插后10d、20d调查新枝生长情况,扦插后15d、30d调查生根情况。每次调查取10个插条,生根情况以长出乳白色的根原基为生根。
2.3试验结果
2.3.1不同年龄插条的扦插试验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年龄插条的扦插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2371010020000122
分别对不同年龄插条扦插后的新芽萌芽情况、新梢生长情况及生根长度和生根数量等进行了调查,从表4中的试验结果看,二年生插条比一年生插条发芽早,发芽整齐。扦插3d和6d的调查结果表明二年生插条比一年生插条平均发芽率高10%以上。新梢生长情况也是二年生插条比一年生插条生长快,这种差异前10d较小,到20d后差异更为明显,二年生新梢的平均长度比一年生的长20%以上。生根情况虽然也是二年生插条比一年生插条根条数多、平均长度长,但是与新梢生长情况相反,扦插前期差异显著,扦插后期差异逐渐缩小。在不同年龄插条的试验中均表现为二年生插条比一年生插条效果好,可能主要是二年生插条比一年生插条较粗壮,营养贮备较多,可用于插条的发芽与生根。而且二年生插条同样具有较强的生根能力。
2.3.2不同部位插条生根情况(见表5)
表5 不同部位插条生根情况
Figure BDA0002371010020000131
插条状况是影响扦插成活的内因,其中包括插条的年龄、插条的部位、插条的发育状况等。通过对不同部位插条试验结果表明,扦插后10d,中部插条均已生根,平均生根2.6条;基部和梢部的插条生根较少,分别为0.8和1.05条,且基部插条有部分未生根。20d后,中部插条的根数为2.4条,基部、梢部的根数分别为2.1、2.4条。由此看来,不同部位的插条中,扦插初期以半木质化的中部插条生根快、根条数较多。但扦插20d以后,不同部位插条的根条数差异变小。
2.3.3不同激素处理的插条生根情况
(1)同种激素不同浓度间的比较
IBA:扦插10d后生根情况,300mg/L浓度的平均生根条数为3.15条,200mg/L、100mg/L的分别为2.75条和2.46条,对照仅为1.86条,而且有未生根的插条;20d后,300mg/L的平均生根条数为4.80条,200mg/L、100mg/L的分别为4.35和4.02条,对照增加到3.25条。
NAA:扦插10d后,300mg/L的平均生根为4.85条,200mg/L、100mg/L的分别为4.6和4.2条,对照仅为2条,而且100mg/L的及对照均有未生根的插条;20d后,300mg/L的平均生根为6.68条,200mg/L、100mg/L的分别为5.78和5.4条,对照平均为2.4条,对照仍有未生根的插条。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IBA还是NAA,在不同浓度处理间均以300mg/L浓度的生根情况最好,生根快、生根数量多。
(2)同浓度下不同激素间比较
扦插10d后:300mg/L,IBA处理的发根3.15条,NAA处理的为4.85条;200mg/L,IBA处理的生根2.75条,NAA处理的为4.6条;100mg/L,IBA处理的生根2.46条,NAA处理的为4.2条。扦插20d后:300mg/L,IBA处理的生根4.80条,NAA处理的生根6.68条;200mg/L,IBA处理的生根4.35条,NAA处理的生根5.78条;100mg/L,IBA处理的生根4.02条,NAA处理的生根5.40条。
由此可以看出,同浓度下,NAA比IBA促进扦插生根的效果好,扦插苗生根量多,根系发育好。不同激素处理的插条生根情况见表6。
表6 不同激素处理的插条生根情况
Figure BDA0002371010020000141
综上,二年生插条比一年生插条生根效果好;不同部位的插条中以中部插条生根快、根条数较多,但扦插20d以后,不同部位插条的根条数差异变小。NAA比IBA促进扦插生根的效果好,适宜的浓度为300mg/L。
三,基于第二部分关键技术分析,下面结合无土栽培菜用枸杞有机质筛选和处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1、基质的选择
一般选取廉价易得、无重金属污染、理化性状良好且性状较稳定、营养全面的基质,可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选择。基质的选用原则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即适用性和经济性。基质的适用性,一般来说的容量在0.5左右,化学稳定性强,酸碱度适中,无有害物质的都适用。基质的经济性:有的基质对作物生长具有良好的作用,但来源困难价格较高。采用本地域无农药残留作物秸秆及废弃工业矿渣来作基质物是最经济之举。
1.1基质的种类
1.1.1无机基质
河沙因来源不同,沙的组成成分差异较大,一般含二氧化硅50%以上,粒径范围0.5-3mm的沙,要确保沙中不含有毒物质,一般我地产的沙,碳酸钙含量低于20%才可使用,超过20%时要用过磷酸钙处理,方法选择2kg过磷酸钙溶于10000L水中,用其浸泡30min后将液体排出,使用前用清水冲洗即可。选用沙作基质的优点,易于排水,通气,但热传导快,保持水力差,水气矛盾较大。
1.1.2有机基质
(1)锯末:锯末通常有树脂、单宁、松节油等有害物质含量较高,且碳氮比很高,使用前要加入氮素,堆够时间应在90天以上,选用不小3mm的锯末所占比例不应超过10%,一般应有80%在3-7mm。优点:容量轻,吸水性强,通透性好,与其他基质混合使用都能提高栽培效果,锯末可连续使用2-6茬,资源丰富,使用方便。
(2)菇渣:菇渣是通过食用菌下脚料添加有机肥和微生物制剂等材料,经高温发酵后制成的有机基质,一般需堆制发酵3-4个月。菇渣与珍珠岩、蛭石等无机基质混合使用,已在番茄、辣椒、黄瓜等蔬菜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玉米秸:玉米秸为农产品废弃物,作适当处理后可用,使用前将每立方米玉米秸加入2.8kg的氮肥,然后用水浸湿,(含水在80%左右)盖上塑料薄膜让其发酵,夏天15d,冬季稍长些天数。
(4)玉米芯:处理方法同玉米秸相同,只不过氮肥用量,浇水适当减少,玉米芯的含水量很大,同时碳氮比也大。
1.2基质消毒
基质经栽培一茬作物后,如果无严重病害,或基本没有病害则可以连续栽培,以降低生产成本,一般在前茬粒秧后应进行基质消毒,然后重新利用。常用消毒方法主要有蒸气消毒,药剂消毒及太阳消毒。
1.2.1蒸气消毒
可将用过的基质装入消毒箱。生产面较大时,基质可堆成20厘米高。长度更具地形而定,全部用防水高温布盖上,通入蒸气后,在70-90摄氏度下,消毒1小时就能杀死病菌,效果良好而安全,缺点成本高
1.2.2化学药剂消毒
高锰酸钾:一般用0.1%的溶液,用喷壶将基质均匀喷湿,覆盖塑料薄膜,经24-26小时后揭膜,再风干两周使用。
1.2.3太阳消毒
太阳能是一种廉价,安全,简单的使用消毒方法。具体方法是,夏季高温季节在温室或大棚中,把基质堆成20-25厘米高度,堆宽视具体情况而定,同时喷湿基质,使用含水量超过80%,然后用塑料薄膜盖严基质堆,密闭温室大棚,暴晒15-25天,消毒效果良好。
1.3基质的混合
有机基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二三种配合使用。有机基质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其透气性、保水性、pH、微量元素含量、分解速率均不相同,将基质混合可以起到各组分性能互补的作用。有机基质具有较高的盐基交换量,缓冲能力较大,容重小,孔隙度大,若与无机基质材料复配更能优化其理化性状,所以,常在有机基质中加入一定量的无机基质,如河沙、炉渣等。基质混配时,有机物与无机物之比按体积计最大可达8:2,有机质占40%-50%,容重0.30-0.64g/cm3,总孔隙度大于85%,碳氮比为30左右,pH5.8-6.4,总养分质量浓度3-5kg/m3。根据容量,增加孔隙度,提高水分和空气的含量,配比复合基质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质。基质的理化性状见表7。
表7 基质的理化性状
Figure BDA0002371010020000151
把各种基质按体积比例混合,分别装入容量,分别装入容量50L的白色泡沫塑料箱中,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箱为1个重复。不同配方处理基质材料组成见表8。
表8 不同配方处理基质材料组成(体积比)
Figure BDA0002371010020000161
1.4基质的理化性状及测定指标
基质的主要理化性状参数包括容重、比重、孔隙度、pH、电导率(EC)、阳离子交换量(CEC)、含水量等,其中,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pH和电导率是重要的理化参数。
不同基质理化性质的测定:随机取样,测量不同比例基质配方的容重,孔隙度,含水量,pH值,EC值。
(1)基质的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的测定:取已知体积(V)的容器,称质量(W1),装满待测的风干基质,称质量(W2),用双层纱布封口(纱布质量忽略不计),将装满基质的容器完全浸没水中24h,称质量(W3),取出后将容器倒置,滤干重力水,称质量(W4),利用以下公示计算:
容重(g.cm-3)=(W2-W1)/V;
总孔隙度(%)=(W2-W1)/V×100%;
通气孔隙度(%)=(W3-W4)/V×100%;
持水孔隙度(%)=(W4-W2)/V×100%。
(2)pH、EC值的测定:用风干基质与蒸溜水近1:5(V/V)混合均匀,静止30min,pH采用pH酸度计测定,电导率(EC)采用电导率仪测定。不同配方基质理化性状测定值见表9。
表9 不同配方基质理化性状测定值
Figure BDA0002371010020000162
从表9可以看出,各处理基质的容重均在在基质的适宜容重(0.1-0.8g.cm-3),由基质配比可以看出,随着沙子的增加,容重不断增大。所有处理的总孔隙度均在理想基质的总孔隙度(54%-96%)范围内。通气孔隙能够评价基质能够包含空气的能力。各个处理中,处理一通气孔隙最大为26.12%。持水孔隙能够评价基质保留水的能力,各个处理中,处理三的持水孔隙度最小为40.56%。EC值是基质水溶液的离子总浓度的指标。不同作物所适应的EC值不同,理想基质EC值应小于2.5ms/cm,EC值过低,作物吸收矿质不足,难以正常生长,而EC值过高则会因矿质离子浓度过高,造成盐害,根系失水出现烧根,作物无法正常生长。各处理基质的EC值均在理想范围之内pH是反映基质酸碱性的指标,各处理基质配方的pH在中性偏碱性范围之内。
(3)生长量的测定
在植株生长旺盛期测量株高、地上部鲜重、茎叶比,并采集植株新鲜可食部位测定产量。株高用直尺测量法,测量茎基部到生长点顶端的距离。嫩茎重、叶片重、产量的测定用电子天平直接称重法。不同基质配方对菜用枸杞生长量的影响见表10。
表10 不同基质配方对菜用枸杞生长量的影响
Figure BDA0002371010020000171
各处理株高、嫩茎重、叶片重、产量间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处理四的嫩茎、叶片重、茎叶比、产量均比其他处理高,产量达2650kg/667m2,品种嫩茎长度和茎叶比对产量无直接关系。
基质混合的要求是降低基质容量,增加孔隙度,增加水分和空气含量,基质的混合使用,比较好的基质适用于各种作物栽培,经过试验对比,
筛选出生产菜用枸杞的最佳基质配比为:炉渣(5)+玉米秸秆(2)+锯末(2)+河沙(1)的混合基质。
四,利用上述第一~第三部分技术,下面结合在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中微灌系统的应用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1、无土栽培灌溉的特点
(1)无土栽培是在保护地中进行,配套的灌溉系统则为作物根系提供了全部营养,所选择的灌溉系统运行必须可靠,管理方便。灌溉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就会使作物受到严重的影响。
(2)无土栽培的成本高要求作物的产量高品质好,因此灌溉系统必须具备很高的均匀度。
(3)抗堵塞性强,也是系统能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2、无土栽培灌溉软管微灌系统的组成
(1)压力水源:微灌系统的水源是需要一定压力的,要求系统压力为1000pa。
(2)输水主管:在系统中一般采用管径为40mm的聚乙烯半软管作为输水主管,要求其管道有15kpa抗爆破压力,并具有防老化的能力,为了灌溉的均匀主管控制区面积不宜超过300m2,超过时应增加主管的进水口径为主管供水或增设辅管。
(3)双上软管微灌管:双上孔微灌带是多孔微灌管的一种形式,它是干管和灌水器溶为一体,对水源的要求也降低了许多,随而降低了成本,这是该系统在无土栽培中运行成功的根本保证,出水孔的孔径0.7-1mm,孔距为250-400mm,当孔径为0.8mm时,其流量计算公式为:Q=6.57H0.5454式中:Q为每双上孔出水流量(L/h),H为工作压力kpa,额定工作压力时流量为8L/h,只要规划设计合理,其流量均匀度是完全符合无土栽培的要求的。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包括:
1、栽培环境
栽培试验在温泉连栋温室试验大棚内进行,供试菜用枸杞品种为大叶枸杞。该温室配备有基质温、湿感应探头8处,空气温、湿度感应探头8处,气体鉴别器1台,供水采用微电脑编程控制。实现了通风、降温自动控制。防虫防病均采用物理预防为主,连栋温室及拱棚周边有20米隔离区。各通风区配备40目沙网。室内有4台诱防虫灯,并采用植物液体(醋、糖、姜、蒜、苦豆草)预防病虫害。试验期间各处理统一定时等量浇施腐熟的牛粪和清水,同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2、栽培设施
A.栽培槽。沿南北走向在温室内设置栽培槽,可选用砖块、木板、水泥等建成无底的栽培槽框架,地上式栽培槽可用4层标准红砖建成。槽内直径90cm,长9.5m,高45cm,槽间距50cm,北高南低,坡降0.5%。槽框架建成后,在槽底部铺一层10mm厚的卵石隔离土壤,便于沥水,接着放人粗基质,然后再铺一层塑料编织袋,填上混合好的栽培基质。
B.自动供水系统。由微电脑编程控制,当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自动停止灌水。
C.蒸汽供热冬季除湿系统。可以实现冬季采暖加湿、等温除湿功能。
D.补光系统。当光照不足时,利用稀土硅光灯自动补光。
3、栽培基质的准备和有机肥处理
有机质可因地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本地玉米秸秆、锯末等作物秸秆及废弃物。将以上材料按要求分别粉碎(秸秆铡切成3cm左右的段),然后洒水、拌匀进行发酵,直到充分腐熟。无机基质选用炉渣和河沙。所选材料要筛选分级,选留直径3-5cm的粗基质和直径小于0.5cm的细基质。炉渣要先用清水清洗盐分和灰分,然后用40%福尔马林300倍液进行消毒处理,晒干后备用。
4、有机肥选择及管理
有机肥选用无土且干净的牛粪,牛粪含有机质14.5%,氮(N)0.30-0.45%,磷(P2O5)0.15-0.25%,钾(K2O)0.10-0.15%。牛粪质地细密,含水较多,分解慢,发热量低。选好后进行堆制、发酵,直至充分腐熟,再加入50kg/m3腐熟牛粪。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中肥料供应量以N、P、K三要素为主要指标,每立方米基质所施用的肥料内应含有:全氮(N)为0.5-1kg,全磷(P2O5)为0.5-0.8kg,全钾(K2O)为0.8-2.4kg。这一供肥水平,足够一茬菜用枸杞667m2产10000kg的养分需要量,为作物整个生育期内均处于最佳供肥状态,根据植物生长情况,急时补充有机肥。
5、水份管理
菜用枸杞的生产,使用滴灌是关系到种植成功与否的关键措施。它具有控制水份,降低湿度,提高地温,省工省时等多项优点。滴灌的安装,调试及使用方法根据作物种类确定灌水定额,依据生长期中基质含水状况调整每次灌溉量。定植前一天,灌水量以达到基质饱和含水量为度,即应渗透基质。作物定植后,每天灌溉次数不定,一般每天1-3次,保持基质含水量达60%-85.2%(占干基质计)即可。在成株期每天浇水1-2次,浇水量必须根据气候变化和植株大小进行调整,尤其是枸杞的根系不耐水,如果水渍超过3d,即可发生烂根死亡现象。滴灌的安装、调度及使用按相关规程进行。
6、栽培技术
菜用枸杞生产以采收嫩梢嫩叶为经营目的,根据枸杞生长习性.创造有利枸杞菜生长的良好条件,以争取高产优质。
(6.1)育苗
枸杞苗木繁育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利用枸杞种子繁殖苗木称为有性繁殖。经试验鉴定,同一品种利用种子育苗,其后代变异率比较高。利用枸杞成熟枝条和生育季节的嫩枝、茎尖、幼叶、根等器官为材料开展苗木繁育称为无性繁殖或营养繁殖,这种方法可最大限度地保持已确定优良品种的遗传性状,目前生产上利用无性繁殖的方法可分为硬枝扦插、嫩枝扦插、根菜繁殖和组培育苗等。
(6.1.1)种子育苗
A.选种。选择品种纯正,存储期不超过两年的无病虫害、籽粒饱满的种子。这种种子生命力强,发芽率高。
B.发芽试验。播种之前,因对所选的种子做发芽试验,测试其发芽率,发芽率高于85%以上的种子可以入选播种。方法:随机选取50-100粒种子,置于培养皿中,添人少量清水,故在通风弱光的地方或恒温箱内,测试发芽率。为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可用GA3、KNO3、H2SO4处理种子。
C.播种时期。温室播种则不受时间约束,任何时间都可以。
D.播种量。每亩播种需种子150-200g.可产苗1万-1.2万株。
E.播种方法。在已整好的苗床上每隔40cm定线,用小板锄人工开沟,沟宽5cm,深3cm,然后按苗床大小将定量的种子掺入3-5倍的细沙中混匀撤入沟内,覆土1-1.5cm,轻轻拍实,使种子与土壤密接。墒情不好可以覆膜,起到增温保墒作用。待苗出齐后及时撤膜,防止烧苗。
F.苗圃管理。当幼苗出土后,要勤中耕,中耕深度3-5cm,促进幼苗根系生长。此期应少洒水.若土壤墒情不好.必须灌水时,要线灌,防止积水;幼苗长至15-20cm高时,应及时予以追施有机肥、灌水和中耕。中耕深度10cm;同时应及时间苗,苗间距10cm。间苗时要按照“去劣留良,去弱留强”的原则间苗。
(6.2.2)扦插育苗
a.插条的采集:于3月初采集二年生“大叶枸杞”种条,选取无病害枝,枝条粗度为0.4-0.7cm,截成长为14-16cm的插条,插条下端剪成斜口,每50根捆成1捆,用细绳扎住(不能扎的太紧),剪好的插条如不能及时上床催根,就必须放在湿沙中贮藏。
b.泡条:用300mg/L吲哚丁酸(IBA)或300mg/L萘乙酸(NAA)溶液,把枸杞插条基部3-4cm放入混合溶液中,一般浸泡12h左右,当枸杞插条髓心出水后,就可以放置于电热苗床上。
c.催根:一般采用电热催根的方法,根据插条的数量确定电热苗床的面积,首先在电热苗床最下端铺上10cm厚的麦汶,主要用于隔热;接着上铺1层聚乙烯薄膜,主要用于保湿;在薄膜上铺1层厚为5cm的黄土,主要用于平整、压实床面;然后在黄土上按5cm的间距拉上电热丝,主要用于苗床加热;在电热丝上铺上厚度为5cm的细沙,主要用于插条保湿保温。电热苗床准备好后,用洒壶把苗床浇透,注意不要让薄膜上积水,同时控温仪温度调节到26-28℃,让苗床升温。当苗床温度升到26-28℃时,把泡好的枸杞插条依次摆好,注意每捆插条之间保持2-3cm的间距。摆完插条后,在插捆与插条之间洒上细沙,注意保持枸杞插条顶端3-4cm左右裸露在外面。最后用洒壶在插条上浇水,以便进一步的使细沙填充插条与插条之间的空隙。
d.电热苗床管护:催根期间苗床周围环境的温度应保持在0℃以下,防止插条上部由于温度过高展芽抽叶而消耗枝条自身的养分。苗床温度应一直控制在26-28℃,相对湿度控制在70%-75%,平均每隔2-3d给苗床浇1次水,大约14d以后插条基部就会形成愈伤组织,当插条基部产生细小乳根时,随即进行扦插。
(6.2)温棚苗木定植
a.施肥整地:按3000-4000kg/667m2在温棚中施加腐熟好的有机肥料,使肥料和基质充分混合,整平地面,浇透水。待可以下地时,用75%辛硫磷乳剂,以1:300倍拌成毒土,按40-50kg/667m2撒于温室土壤中,主要用于防治温室中地下害虫蝼蛄。用小型旋耕机进行土壤旋耕,旋耕深度为25cm左右,使肥土混合均匀。接着按行距15cm起垄,做成垄底宽为25cm,上宽为20cm,高为10cm,长根据温棚跨度做成南北延长的畦。
b.苗木定植:在起好的垄上按株距10cm进行种苗移栽或苗木扦插。扦插时先用直径2cm左右的枝条在垄中间部位插出3-4小穴,然后在小穴上插3-4根基部有根或露白枸杞插条,插深为8-10cm,插完后用手按实,并用洒壶浇透水,使扦插与土壤的空隙进一步填实。
(6.3)苗木管护
a.幼苗管护:温棚白天温度控制在28-32℃,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1周后幼苗即可长出新芽,3周后幼苗新梢生长长度可达到15-20cm。这一时期不宜进行采菜,因为幼苗根系较少。当幼苗新生枝条的长度达到20cm以上时进行摘心,以便促使幼苗根系大量生长,产生分蘖。当幼苗生长到40d以后,即可进行采菜。
b.大苗管护:整个生长季节温棚中温度白天同样控制在28-32℃,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每15d左右灌1次水,每年平茬后,按5000-5500kg/667m2施加腐熟的有机肥。
(6.4)修剪
当采菜层超过40cm时,要及时通过采菜控制,保持采菜层在40cm左右,以便促进嫩枝的孳生,争取持续高产。
(6.5)夏天温棚管护
枸杞不耐高温,当温度高于30℃时,易造成夏季休眠,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消除休眠。春、秋季节温棚只需开膜进行放风降温,保证白天室内温度28-32℃即可,但夏季由于温度很高,必须在温棚外面罩上1层遮阳网,一是控制温棚内的温度,二是防治枸杞菜快速生长,使其茎叶的纤维增多,从而保证枸杞菜的质量。
(6.6)冬天温棚管护
普通日光温棚进入11月上旬,必须进行早晚拉苫和放苫,以保证枸杞菜的正常生长,早晨拉苫的时间一般为8:30,晚上放苫的时间一般为下午5:30,温室白天温度应保持在25℃左右,晚上应保持在10℃以上。
(6.7)采摘枸杞菜
采食距顶芽端部3-8cm嫩枝芽,春季、夏季和秋季每6-7d采摘1茬,冬季12-15d采摘1茬,每0.5kg捆成1把,装入保鲜袋。当年种植枸杞菜产量可达2500kg/667m2,次年产量可达2800-3000kg/667m2
(6.8)控制采菜层高度
菜用枸杞栽培要控制采菜层高度,主要目的时控制顶端优势,以利于提高菜用枸杞的产量。控制措施有:越冬前或春季发芽前及时平茬,一般留茬高15-20cm,以促进茎基部萌生嫩芽。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的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病虫害及防治技术包括:
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病虫害的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
主张以生态防治为主和物理防治为主,所有通风口都设置40目的防虫网,室内每隔10m悬挂一张25cm×30cm的黄色粘虫板,室内有4台诱防虫灯,并采用植物液体(醋、糖、姜、蒜、苦豆草)预防病虫害。
1、生理性病害
采用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栽培管理完全不同于常规土壤栽培,技术要求较高,灌水施肥不当,环境调控不合理,易引起一些生理病害。
生理缺水表现为植株生长细弱,叶片干涩,没有活力。幼苗期主要因定植后缓苗水灌溉不及时或水量不够,使根系不能正常生长所致。成株期主要因两次灌水间隔期过长或水量不够,极度干旱缺水所致。要根据栽培茬口、天气状况及植株长势灵活掌握灌水次数及灌水量,合理调整株型,保持旺盛生长。
沤根主要表现为根量少、发黄、生长点萎焉,严重时整株萎焉,系灌水过勤、水量过多或阴雨雪天过量灌水,根系活力减弱,不能正常输送水分所致,要通过合理灌水进行调节。
肥害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叶缘焦枯。是由于过量施肥或不合理施用化肥所致,要通过合理灌水施肥,结合叶面喷施活力素进行及时调整。
高温障碍表现为晴天午叶片发软萎焉、中下部叶片黄化、叶缘枯焦。系白天温度过高,棚内空气湿度过小所致,要加强通风降温,及时叶面补水,减少水分蒸发,缓解高温危害。
低温冷害表现为植株矮小、叶色深暗、叶缘下卷、生长缓慢。系低温持续时间过长所致,成株期低温障碍会造成生长点黄化。要加强低温季节保温措施,严防低温冷害发生。
2、侵染性病害
由于采取了有效的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温室有机生态无土栽培一般较少发生浸染性病害,但若消毒不彻底,管理不严格,仍会引发一些气传性病害,要以农业及生态措施为重点,合理利用化学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1)枸杞炭疽病
枸杞炭疽病,是枸杞的主要病害之一,也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其流行速度快。该病主要危害菜用枸杞的嫩枝、叶等。枸杞炭疽病在6-10月份集中发病,发病最为严重的时间是7-8月份。最佳防治时间:阴雨天之前的1-2天。防治方法:调整种植密度,以防过密影响通风透光;及时排水,避免枸杞长时间受积水浸泡。
(2)枸杞根腐病
枸杞根腐病是枸杞全株输导组织感染的一种病害,发生普遍,危害严重。6月中下旬发生,7-8月严重。枸杞根腐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田间积水,积水时间愈长则发病死株率愈高。白僵土土质会加重病害的发生,机械创伤会使发病严重。防治方法: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并在病株的生长穴中施入石灰消毒,必要时可换新土。保持园地平整,不积水、不漏灌。
(3)枸杞灰斑病
又称枸杞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高温多雨年份、土壤湿度大、空气潮湿、土壤缺肥、植株衰弱易发病。秋季落叶后及时清洁杞园,清除病叶和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菌源。加强栽培管理,施用有机肥,增强抗病力。
3、主要虫害
(1)枸杞蚜虫
枸杞蚜虫俗称绿蜜、蜜虫、油汗,属同翅目蚜科,分为有翅胎生蚜和无翅胎生蚜。常群聚在枸杞顶梢、嫩芽、花蕾及青果等汁液较多的幼嫩部位,吮吸汁液,使受害枝叶卷缩,幼蕾萎缩,生长停滞,严重时叶、花、果表面全被它的分泌物所覆盖,影响光合作用,引起早期落叶,造成大面积减产。防治方法:加强枸杞园的管理,及时清理园内修剪时留下的枝条。清除植株上的越冬卵,减少虫口基数。同时保护和利用蚜虫的天敌,如七星瓢虫、龟纹瓢虫、草蛉、食蚜蝇、蚜茧蜂等益虫。化学药剂可使用吡虫啉、构蚜一号。
(2)枸杞木虱
枸札木虱又名猪嘴蜜、黄疸、土虱,属同翅目木虱科。成虫与若虫为害幼枝,把口器插入叶背组织内,吸吮汁液,使叶黄枝瘦,树势衰弱,早期落叶,浆果发育受抑,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受害严重时几乎全株遍布若虫及卵,枝叶一片枯黄,造成1-2年生幼树当年死亡,成龄树果枝或骨干枝翌年早春全部干死,并能加剧第二年春季干枝,是危害枸杞的一大害虫。防治方法:秋末冬初或4月中旬前灌水翻土,清除枸杞园内的落叶、枯草,消灭越冬成虫。化学药剂可使用吡虫啉、构蚜一号。
(3)枸杞瘿螨
俗称虫苞子、痣虫,属瘿螨属瘿螨科。瘿螨主要危害叶片、嫩梢、花瓣、花蕾和幼果,被害细胞受刺激后形成紫色或黄绿色圆形隆起的虫瘿,叶片严重扭曲,生长受阻,叶片的嫩茎不能食用。嫩梢畸形弯曲,不能正常生长,花蕾不能开花结果,果实产量和质量降低。防治方法:可释放天敌捕食螨进行防治,具体释放比例为益害比为1:200,释放时间为枸杞瘿螨出现初期。托尔螨净使用浓度为1500倍,防治效果较好。
(4)枸杞锈螨
枸杞锈螨属瘿螨属瘿螨科。枸杞瘿螨在叶片上分布最多,一片叶上常有数百头到2000头,常集群密布于叶片背面基部主脉两侧。从若螨开始,就将口针刺入叶片,吸取汁液,使叶片表面细胞坏死,叶片营养条件恶化,光合作用降低,叶片变硬、变厚、弹力减弱,变为铁锈色而早落。严重时整树老叶、新叶均被为害,叶片大量脱落,只剩枝条,继而出现落花落果现象,一般可减产60%左右。防治方法。可释放天敌捕食螨进行防治,具体释放比例为益害比为1:200,释放时间为枸杞瘿螨出现初期。
(5)枸杞负泥虫
枸杞负泥虫又名金花虫、十点叶甲,俗称肉蛋虫,属叶甲科,由于幼虫背负自己的排泄物,故名负泥虫。负泥虫的成虫、幼虫均为害叶片,尤以幼虫为甚。受害叶片呈不规则缺刻或穿孔,最后仅残存叶脉。受害轻时,叶片被排泄物污染,影响生长和结果;受害严重时,全树叶片、嫩梢被害,一片焦黄,像被火燎了一样,严重影响枸杞生产。防治方法:人工进行捕杀。
下面结合效果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通过对不同种类、不同配比基质的试验分析,筛选出菜用枸杞栽培最佳基质配比炉渣、玉米秸秆、锯末、河沙为5:2:2:1,再加入50kg/m3腐熟牛粪。
通过对菜用枸杞种子采用不同药剂、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试验分析,筛选出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发芽率的最佳种子处理方式为50mg/L GA3浸种12h。
通过对不同生长年限、不同部位枝条生根的试验,筛选出了两年生、位于枝条中部的插条生根快,长势旺盛;对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种类、不同浓度处理方式生根的分析,筛选出了300mg/L NAA浸泡12h为最佳处理方式。
本发明实施中,菜用枸杞平均亩产量2600kg,亩产值15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而且,现有技术以碳化锯木屑、食用菌菌渣、干牛粪、草炭土、碳化稻壳、紫花苜蓿草等作为枸杞菜无土栽培的专用基质,杏鲍菇/秀珍菇废弃料、珍珠岩、蛭石、河沙(水洗)、园土等基质在菜用枸杞栽培中的应用;用炉渣、玉米秸秆、锯末、河沙作为有机基质栽培黄瓜和番茄等蔬菜;采用98%H2SO4浸种24h和200mg/L GA3浸泡3min处理枸杞种子的方法。已有文献报道。但本发明分析筛选出菜用枸杞栽培用最佳基质配比炉渣:玉米秸秆:锯末:河沙为5:2:2:1,找出菜用枸杞种子萌发时使用的药剂最佳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为:50mg/LGA3、和3g/LKNO3溶液浸种12h,98%H2SO4处理3min。该分析及结果,根据甘肃省科技情报分析所查新结论,国内未见其他相同报道。
再者,本发明在设施蔬菜温室结构设计上成功应用,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该项技术在我县初步推广,增产增收效益明显,技术成熟程度较高,易于推广应用。通过开展采用枸杞新品种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分析,丰富我县的蔬菜栽培种类。另一方面通过菜用枸杞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宣传与培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蔬菜保健作用的认识,不断推进特种蔬菜的示范种植与推广,丰富和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为设施园艺的科学化、标准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其次,菜用枸杞每667m2投入13635元(其中牛粪114m3×90元/m3=10260元;菜用枸杞苗2400元/667m2;诱虫灯、粘虫板975元/667m2)菜用枸杞一年可收7-8茬,每亩至少可产2600kg左右的枸杞叶,按市售价60元/kg计算,每亩菜用枸杞年收入达15.6万元,除去成本,每亩菜用枸杞年纯收入达14.2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本发明通过大力开展菜用枸杞蔬菜种植,充分发挥特种蔬菜产业在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吸纳农区劳动力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其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同时本发明的积极效果还有:
节约了耕地。通过发展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栽培,解决了粮菜争地的矛盾,极大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增加了农区居民就业机会。菜用枸杞栽培、田间管理、流通环节可吸纳大量农区劳动力。
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菜用枸杞的发展,将带动运输业、餐饮业、包装行业等相关产业发展。
改善了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菜用枸杞不仅保留了中药材的的药性,还可以炒菜、凉拌、做汤、刷火锅等方式食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常食有清热解毒、降糖明目、保肝降脂和抗衰老等作用,是极好的保健品。随着菜用枸杞产品的大量推广,能极大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显著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提升了科技水平。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栽培生产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产业,通过特种蔬菜产业的纵深发展,全县蔬菜产业的生产装备水平、科技服务水平将得到较大提高,蔬菜生产者的科技意识大大增强,一大批先进种植实用技术得到应用推广。
本发明采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利用当地农作物秸秆及废弃物,克服无土栽培投资巨大,操作困难,成本高等弊端,同时将种植者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了低投入,低成本,简便快捷高效的生产无污染优质蔬菜,有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使工厂化农业生产成为现实,能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使当地蔬菜产业整体升级,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前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有炉渣、玉米秸秆、锯末、河沙及腐熟牛粪组成按体积比例,分别装入容器中,筛选出炉渣、玉米秸秆、锯末、河沙的最佳配比为5:2:2:1,每m3混合基质中再加入30-50kg腐熟牛粪。
2.一种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栽培设施:包括栽培槽、自动供水系统、蒸汽供热冬季除湿系统和补光系统;
步骤二,分别进行栽培基质的准备和处理、有机肥的选择和管理以及水份的管理;
步骤三,采用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法进行枸杞苗木的繁育;
步骤四,温棚苗木定植:施肥整地,苗木定植;
步骤五,苗木管护:幼苗管护,大苗管护;
步骤六,修剪:当采菜层超过40cm时,及时通过采菜控制,保持采菜层在40cm;
步骤七,温棚管护:包括夏天温棚管护和冬天温棚管护;
步骤八,采摘枸杞菜:采食距顶芽端部3-8cm嫩枝芽,春季、夏季和秋季每6-7d采摘1茬,冬季12-15d采摘1茬;
步骤九,控制采菜层高度:越冬前或春季发芽前及时平茬,留茬高15-20cm;
步骤十,进行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病虫害的防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栽培槽确定方法包括:
选用砖块、木板、水泥建成无底的栽培槽框架,地上式栽培槽用4层标准红砖建成;槽内直径90cm,长9.5m,高45cm,槽间距50cm,北高南低,坡降0.5%;槽框架建成后,在槽底部铺一层10mm厚的卵石隔离土壤,接着放入粗基质,然后再铺一层塑料编织袋,填上混合好的栽培基质;
自动供水系统确定方法包括:由微电脑编程控制,当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自动停止灌水;
蒸汽供热冬季除湿系统确定方法包括:选用蒸汽供热实现冬季采暖加湿、等温除湿;
补光系统确定方法包括:光照不足时,利用稀土硅光灯自动补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栽培基质的准备和处理方法包括:
有机质因地宜、就地取材,利用本地玉米秸秆、锯末的作物秸秆及废弃物;将材料按要求分别粉碎,秸秆铡切成3cm的段,然后洒水、拌匀进行发酵,直到充分腐熟;无机基质选用炉渣和河沙;所选材料要筛选分级,选留直径3-5cm的粗基质和直径小于0.5cm的细基质;炉渣要先用清水清洗盐分和灰分,然后用40%福尔马林300倍液进行消毒处理,晒干后备用;按体积比例,炉渣:玉米秸秆:锯末;河沙=5:2:2:1;
所述有机肥选择和管理的方法包括:
有机肥选用无土且干净的牛粪,选好后进行堆制、发酵,直至充分腐熟,加入50kg/m3腐熟牛粪;
所述水份的管理方法包括:
菜用枸杞的生产,使用滴灌控制水份,定植前一天,灌水量以达到基质饱和含水量为度,应渗透基质;作物定植后,每天灌溉次数不定,每天1-3次,保持基质含水量达60%-85.2%;在成株期每天浇水1-2次,浇水量必须根据气候变化和植株大小进行调整,枸杞水渍不超过3d。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枸杞苗木的繁育方法包括:
枸杞苗木繁育方法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利用枸杞种子繁殖苗木为有性繁殖;利用枸杞成熟枝条和生育季节的嫩枝、茎尖、幼叶、根器官为材料开展苗木繁育为无性繁殖或营养繁殖;
所述种子育苗的方法包括:
1)选种:
选择品种纯正,存储期不超过两年的无病虫害、籽粒饱满、发芽率高的种子;
2)发芽:
播种前,因对所选的种子做发芽试验,测试其发芽率,发芽率高于85%以上的种子入选播种;随机选取50-100粒种子,置于培养皿中,添人少量清水,在通风弱光的地方或恒温箱内,测试发芽率;为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用GA3、KNO3、H2SO4处理种子;
3)播种时期:温室播种则不受时间约束;
4)播种量:每亩播种需种子150-200g.产苗1万-1.2万株;
5)播种:在已整好的苗床上每隔40cm定线,用小板锄人工开沟,沟宽5cm,深3cm,然后按苗床大小将定量的种子掺人3-5倍的细沙中混匀撤入沟内,覆土1-1.5cm,拍实,使种子与土壤密接;墒情不好可以覆膜,待苗出齐后及时撤膜;
6)苗圃管理:幼苗出土后,中耕深度3-5cm,少洒水;土壤墒情不好时,线灌水;幼苗长至15-20cm高,追施有机肥、灌水和中耕;中耕深度10cm;同时应间苗,苗间距10cm;
所述扦插育苗的方法包括:
a.插条的采集:于3月初采集二年生大叶枸杞种条,选取无病害枝,枝条粗度为0.4-0.7cm,截成长为14-16cm的插条,插条下端剪成斜口,每50根捆成1捆,用细绳扎住,剪好的插条不能及时上床催根,放在湿沙中贮藏;
b.泡条:用300mg/L吲哚丁酸(IBA)或300mg/L萘乙酸(NAA)溶液,把枸杞插条基部3-4cm放入混合溶液中,浸泡12h,当枸杞插条髓心出水后,就可以放置于电热苗床上;
c.催根:采用电热催根的方法,根据插条的数量确定电热苗床的面积,在电热苗床最下端铺上10cm厚的麦汶,用于隔热;接着上铺1层聚乙烯薄膜,用于保湿;在薄膜上铺1层厚为5cm的黄土,用于平整、压实床面;然后在黄土上按5cm的间距拉上电热丝,用于苗床加热;在电热丝上铺上厚度为5cm的细沙,用于插条保湿保温;电热苗床准备好后,用洒壶把苗床浇透,同时控温仪温度调节到26-28℃,让苗床升温;当苗床温度升到26-28℃时,把泡好的枸杞插条依次摆好,每捆插条保持2-3cm间距;摆完插条后,在插捆与插条之间洒上细沙,保持枸杞插条顶端3-4cm裸露在外面;用洒壶在插条上浇水,细沙填充插条与插条间的空隙;
d.电热苗床管护:催根期间苗床周围环境的温度在0℃以下;苗床温度为在26-28℃,相对湿度70%-75%,每隔2-3d给苗床浇1次水,14d后,插条基部产生细小乳根时,随即进行扦插。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育种中,采用50mg/L GA3浸种12h;
泡条生根中,300mg/L NAA浸泡12h。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温棚苗木定植的方法包括:
(1)施肥整地:按3000-4000kg/667m2在温棚中施加腐熟好的有机肥料,使肥料和基质充分混合,整平地面,浇透水;待下地时,用75%辛硫磷乳剂,以1:300倍拌成毒土,按40-50kg/667m2撒于温室土壤中,主要用于防治温室中地下害虫蝼蛄;用小型旋耕机进行土壤旋耕,旋耕深度为25cm;接着按行距15cm起垄,做成垄底宽为25cm,上宽为20cm,高为10cm,长根据温棚跨度做成南北延长的畦;
(2)苗木定植:在起好的垄上按株距10cm进行种苗移栽或苗木扦插;扦插时先用直径2cm的枝条在垄中间部位插出3-4小穴,然后在小穴上插3-4根基部有根或露白枸杞插条,插深为8-10cm,插完后用手按实,并用洒壶浇透水,使扦插与土壤的空隙进一步填实;
步骤五中,所述苗木管护的方法包括:
(1)幼苗管护:温棚白天温度控制在28-32℃,相对湿度控制在70%;1周后幼苗即可长出新芽,3周后幼苗新梢生长长度可达到15-20cm;这一时期不宜进行采菜;当幼苗新生枝条的长度达到20cm以上时进行摘心;当幼苗生长到40d以后,即可进行采菜;
(2)大苗管护:整个生长季节温棚中温度白天同样控制在28-32℃,相对湿度控制在70%;每15d灌1次水,每年平茬后,按5000-5500kg/667m2施加腐熟的有机肥;
步骤七中,所述夏天温棚管护的方法包括:
枸杞不耐高温,当温度高于30℃时,易造成夏季休眠,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消除休眠;春、秋季节温棚只需开膜进行放风降温,保证白天室内温度28-32℃,夏季在温棚外面罩上1层遮阳网控制温棚内的温度;
所述冬天温棚管护的方法包括:
普通日光温棚进入11月上旬,必须进行早晚拉苫和放苫;早晨拉苫的时间一般为8:30,晚上放苫的时间为下午5:30,温室白天温度应保持在25℃,晚上应保持在1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八中,所述采摘枸杞菜的方法包括:
采食距顶芽端部3-8cm嫩枝芽,春季、夏季和秋季每6-7d采摘1茬,冬季12-15d采摘1茬,每0.5kg捆成1把,装入保鲜袋;
步骤十中,所述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包括:
(1)生理缺水时,根据栽培茬口、天气状况及植株长势灵活掌握灌水次数及灌水量,调整株型;
沤根时,要通过合理灌水进行调节;
肥害时,通过合理灌水施肥,结合叶面喷施活力素进行及时调整;
高温障碍时,加强通风降温,及时叶面补水,减少水分蒸发;
低温冷害时,进行低温季节保温,防止低温冷害发生;
(2)枸杞炭疽病的防治、枸杞根腐病的防治方、枸杞灰斑病的防治;
(3)枸杞蚜虫的防治、枸杞木虱的防治、枸杞锈螨的防治、枸杞负泥虫的防治。
9.一种实施权利要求2~8任意一项所述的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法的无土栽培灌溉软管微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土栽培灌溉软管微灌系统包括:
(1)压力水源:压力为1000pa;
(2)输水主管:采用管径为40mm的聚乙烯半软管作为输水主管;
(3)双上软管微灌管:出水孔的孔径0.7-1mm,孔距为250-400mm。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土栽培灌溉软管微灌系统,其特征在于,孔径为0.8mm时,流量计算公式为:Q=6.57H0.5454式中:Q为每双上孔出水流量(L/h),H为工作压力kpa,额定工作压力时流量为8L/h。
CN202010050577.9A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法 Pending CN1111496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50577.9A CN111149671A (zh)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50577.9A CN111149671A (zh)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9671A true CN111149671A (zh) 2020-05-15

Family

ID=70563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50577.9A Pending CN111149671A (zh)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49671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0165A (zh) * 2012-11-29 2013-03-13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一种打破菜用枸杞夏季休眠的方法
CN103125333A (zh) * 2011-12-02 2013-06-05 卢玉献 一种野生黑枸杞栽培方法
CN104604518A (zh) * 2015-03-02 2015-05-13 陈林美 一种菜用枸杞的日光温室栽培方法
CN104920180A (zh) * 2015-05-29 2015-09-23 余启佳 一种枸杞菜无土种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25333A (zh) * 2011-12-02 2013-06-05 卢玉献 一种野生黑枸杞栽培方法
CN102960165A (zh) * 2012-11-29 2013-03-13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一种打破菜用枸杞夏季休眠的方法
CN104604518A (zh) * 2015-03-02 2015-05-13 陈林美 一种菜用枸杞的日光温室栽培方法
CN104920180A (zh) * 2015-05-29 2015-09-23 余启佳 一种枸杞菜无土种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任亚丽等: "菜用枸杞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关键技术", 《甘肃农业科技》 *
张晓燕: "菜用枸杞的开发与运用", 《吉林蔬菜》 *
李建国等: "宁杞菜1 号"枸杞设施温棚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北方园艺》 *
陈晓文等: "不同药剂处理对菜用枸杞种子萌发的影响", 《农业科技通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52804B (zh) 一种鹿茸草的炼苗移栽方法
CN1161011C (zh) 红橙无病种苗繁育方法
CN102783391B (zh) 二次嫁接法寒地山楂树种植方法
CN104813886A (zh) 无公害桃生产技术
CN104303939A (zh) 生态梨的种植方法
CN103283551B (zh) 寒地山楂树种植方法
CN101707964A (zh) 大乌芦叶樱桃及滕县大红樱桃拱棚半遮荫绿枝扦插繁殖方法
CN102077751A (zh) 菜用短梗五加人工驯化反季栽培技术
CN106105951A (zh) 一种水平直线养拳栽培大棚果桑的方法
CN102318546B (zh) 一种栓皮栎容器苗冬季育苗方法
CN105493906A (zh) 嫁接橘红种苗方法
CN105123253B (zh) 一种七叶一枝花的育苗方法
CN111758529A (zh) 中山杉温室容器扦插育苗方法及基质
CN109792918A (zh) 一种油梨嫁接育苗技术
CN103798054A (zh) 一种良桑套种魔芋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CN111727753B (zh) 一种金花茶快速育苗与栽培的方法
CN109328685A (zh) 蛋黄果的扦插繁育方法
CN112889504A (zh) 一种黑果腺肋花楸温室大棚草炭土穴盘嫩枝扦插育苗方法
CN106688793A (zh) 一种桂花的种植方法
CN103749129B (zh) 一种红花天料木无性快繁方法
CN111670702B (zh) 一种桃金娘硬枝扦插方法
CN107912220A (zh) 一种银杏的种植方法
CN103918434A (zh) 一种刺五加高产栽培方法
CN106106192A (zh) 一种嘉宝果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方法
CN112136613A (zh) 一种适用于烟区四连体大棚的西瓜栽培管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