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48124B - 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148124B CN111148124B CN201811303114.8A CN201811303114A CN111148124B CN 111148124 B CN111148124 B CN 111148124B CN 201811303114 A CN201811303114 A CN 201811303114A CN 111148124 B CN111148124 B CN 11114812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interference
-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 detect
- transmit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group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能够实现2个参考信号共享预设时域资源的目的,从而降低参考信号占用的发送资源。该方法包括:基站检测第一参考信号RS和第二参考信号RS。然后,若基站未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且基站检测到第一RS,则基站在预设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二RS,且不发送第一RS。本申请适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发送和检测参考信号进行异向干扰测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在采用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如新无线(newradio,NR),工作在同一频率的两个基站(base station,BS)之间可能产生异向干扰(cross-link interference,CLI)。其中,所述异向干扰为:一个基站发送的下行(downlink,DL)信号对另一个基站接收的上行(uplink,UL)信号的干扰。大气波导效应使得基站发出的DL信号可以进行远距离传播,是造成CLI的原因之一,如图1所示,地理位置相隔很远的基站A和基站B,即使它们传输方向相同(也即同时接收上行/同时发送下行信号),但由于它们之间距离较远,导致基站A发出的下行信号到达基站B时已经经过了明显的时延,该时延大于基站B的上下行切换的保护间隔(guard period,GP),而此时基站B已经从下行发送方向切换到上行接收方向,因此远端基站A发送的下行信号干扰了本地基站B接收的上行信号,也即产生了超远距离干扰(remote interference,RI)。基站B在其上行接收时间内可以观察到如图2A所示的干扰,也即热噪声干扰(interference over thermal noise,IoT)异常。另一可能的干扰或噪声异常如图2B所示。超远距离干扰通常体现为外包络随时间变化呈“阶梯状”,也即在一个上下行切换周期中,靠近上下行切换时间的上行时间上可观察到的干扰强度较高,远离上下行切换时间的上行时间上可观察到的干扰强度较低。
受气候状况、信道条件、基站密度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同一基站,可能处于三种干扰状态:纯干扰站(对其他基站造成明显干扰,但没有受到其他基站的明显干扰)、纯被干扰站(受到其他基站的明显干扰,但未对其他基站造成明显干扰)、被干扰站/干扰站(既对其他基站造成明显干扰,也受到其他基站的明显干扰)。其中,“明显干扰”可以是受干扰基站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强度,如接收电平、接收功率等,大于预设阈值。
目前,通常采用收发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的方式检测异向干扰。具体地,只要基站被其他基站干扰,就需要发送第一RS。只要基站干扰其他基站,就需要发送第二RS。然而,当一个基站既是干扰站,又是被干扰站时,该基站需要发送2个RS,耗费的资源较多,可能会对该基站与接入该基站的终端之间的业务传输造成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能够降低用于检测异向干扰的参考信号占用的发送资源的数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包括:基站检测第一参考信号RS和第二参考信号RS。然后,若基站未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且基站检测到第一RS,则基站在预设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二RS,且不发送第一RS。
在本申请中,第一RS用于通知发送第一RS的基站被其他基站干扰。第二RS用于通知发送第二RS的基站为干扰其他基站,但不受其他基站干扰,即发送第二RS的基站为纯干扰站。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发送第一RS的基站可以是只被其他基站干扰,而不干扰其他基站的基站,即该基站是纯被干扰站,也可以是既被其他基站干扰,又干扰其他基站的基站,即该基站既是被干扰站,也是干扰站。
示例性地,未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说明该基站没有受到其他基站异向干扰,因此不需要发送第一RS。倘若该基站还检测到第一RS,则说明该基站正在干扰其他基站,即该基站为纯干扰站,因此该基站只需要发送第二RS。
本申请提供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在基站未被其他基站干扰,且干扰其他基站的情况下,即在该基站为纯干扰站的情况下,在预设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二RS,且不发送第一RS。进一步地,当该基站不是纯干扰站时,即该基站被其他基站干扰时,该基站在上述预设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RS,且不发送第二RS,从而实现了第一RS与第二RS共享预设时域资源的目的,可以降低用于异向干扰检测的参考信号占用的发送资源。
与上述发送第二RS的启动条件相对应,该方法还包括发送第二RS的停止条件。具体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若基站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或者基站未检测到第一RS,则基站停止发送第二RS。
其中,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说明该基站已受到其他基站异向干扰,需要在上述预设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RS,因此需要停止发送第二RS。未检测到第一RS,说明该基站已经不再对其他基站产生异向干扰,如大气波导效应消失,没有必要继续发送第二RS,以便将上述预设时域资源用于业务数据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若基站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且基站检测到第一RS,则基站在预设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RS,且不发送第二RS。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方法还包括:若基站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且基站检测到第二RS,则基站在预设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RS,且不发送第二RS。
与上述发送第一RS的启动条件相对应,该方法还包括发送第一RS的停止条件。具体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若基站未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且基站未检测到第一RS和第二RS,则基站停止发送第一RS。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检测第一RS和第二RS的停止条件。具体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若基站未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且基站未检测到第一RS和第二RS,则基站停止检测第一RS和第二RS。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第一RS由发送第一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第二RS由发送第二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其中,确定第一RS所用的标识信息的比特数多于或等于确定第二RS所用的标识信息的比特数。
可选地,第一RS由发送第一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可以是第一RS与发送第一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一一对应。同理,第二RS由发送第二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可以是第二RS与发送第二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一一对应。其中,发送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可以是发送RS的基站的基站标识的部分比特或全部比特。
相应地,对于接收参考信号的基站而言,还可以利用上述对应关系,根据检测到的第一RS确定发送第一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以及根据检测到的第二RS确定发送第二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第一RS由发送第一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第二RS不由发送第二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
可选地,第一RS由发送第一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可以是第一RS与发送第一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一一对应。
上述第一RS为多个第一RS序列中的一个,上述第二RS可以为同一个第二RS序列,也可以为多个第二RS序列中的一个。上述RS(第一RS和/或第二RS)与发送该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一一对应,可以是上述RS序列(第一RS序列和/或第二RS序列)与发送该RS序列的基站的标识信息存在一一对应关系。那么,对于发送RS的基站,可以根据上述一一对应关系和基站标识,确定需要发送的RS序列,而对于接收RS的基站,也可以根据上述一一对应关系和检测到的RS序列,确定发送该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
可选地,第二RS不由发送第二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时,第二RS只包括一个预先确定的第二RS序列。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检测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参考信号RS和第二参考信号RS。发送模块,用于若检测模块未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且检测模块检测到第一RS,则发送模块在预设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二RS,且不发送第一RS。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模块。其中,控制模块,用于若检测模块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或者检测模块未检测到第一RS,则控制发送模块停止发送第二RS。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控制模块,还用于若检测模块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且检测模块检测到第一RS,则控制发送模块在预设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RS,且不发送第二RS。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控制模块,还用于若检测模块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且检测模块检测到第二RS,则控制发送模块在预设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RS,且不发送第二RS。
相应地,控制模块,还用于若检测模块未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且检测模块未检测到第一RS和第二RS,则控制发送模块停止发送第一RS。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控制模块,还用于若检测模块未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且检测模块未检测到第一RS和第二RS,则控制发送模块停止检测第一RS和第二RS。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一RS由发送第一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第二RS由发送第二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其中,确定第一RS所用的标识信息的比特数多于或等于确定第二RS所用的标识信息的比特数。
可选地,第一RS由发送第一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可以是第一RS与发送第一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一一对应。同理,第二RS由发送第二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可以是第二RS与发送第二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一一对应。其中,发送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可以是发送RS的基站的基站标识的部分比特或全部比特。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一RS由发送第一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第二RS不由发送第二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
可选地,第一RS由发送第一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可以是第一RS与发送第一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一一对应。
可选地,第二RS不由发送第二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时,第二RS只包括一个预先确定的第二RS序列。
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其中,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该通信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中实现方式所述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通信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上述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基站的功能。例如,检测噪声或干扰、第一RS和第二RS,以及控制收发器发送第一RS或第二RS。所述收发器用于支持所述通信装置与其他设备通信,实现接收和/或发送功能。例如,发送第一RS或发送第二RS。
可选的,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上述通信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或数据。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与处理器分离设置。本申请并不限定。
所述通信装置可以为基站,如gNB或TRP等,所述收发器可以是收发电路。可选地,所述收发器可以包括发送器和/或接收器。可选的,所述收发器也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或者接口。
所述通信装置可以为通信设备,如基站,还可以为设置于上述通信设备中的通信芯片。所述收发器可以为该通信芯片的输入/输出电路或者接口。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一台或多台终端,以及至少两台上述通信装置。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所述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所述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基站之间的异向干扰产生的场景示意图;
图2A示出了一种异向干扰的波形图;
图2B示出了另一种异向干扰的波形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一;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二;
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三;
图4为现有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四;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采用时分双工模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如新无线(new radio,NR),及未来的通信系统,如6G系统等。
本申请将围绕可包括多个设备、组件、模块等的系统来呈现各个方面、实施例或特征。应当理解和明白的是,各个系统可以包括另外的设备、组件、模块等,并且/或者可以并不包括结合附图讨论的所有设备、组件、模块等。此外,还可以使用这些方案的组合。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例如”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的一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中,“信息(information)”,“信号(signal)”,“消息(message)”,“信道(channel)”、“信令(signaling)”、“消息(message)”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的(of)”,“相应的(corresponding,relevant)”和“对应的(correspond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时候下标如W1可能会笔误为非下标的形式如W1,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基站可以为具有不同的标识的基站,也可以为具有相同的标识的被部署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基站。其中,基站标识可以是NCI(NR cell ID),也可以是NRgNB ID,又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设置/配置的标识。示例性地,基站标识可以是一个基站独有的标识,也可以是多个基站共有的标识,如可以把多个基站分为一个组或一个簇,每个组或簇对应一个标识,该组或簇中的基站同时对应上述组标识或簇标识。当需要发送RS时,该组或簇中的每个基站均根据该组标识或簇标识发送RS,或者由该组或簇中的部分或一个基站根据该组标识或簇标识发送RS。相应地,检测到该RS的基站,可以根据检测到的RS识别上述组标识或簇标识的部分或全部。例如,上述基站组或基站簇包括一个宏基站和多个微基站,则可以将该宏基站的基站标识作为该基站组或基站簇的组标识或簇标识,并且由该宏基站在发送RS时发送RS。
由于在基站被部署前,基站并不会知道其是否会涉及本申请实施例所应用的场景,因而,基站,或基带芯片,都应在部署前就支持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以无线通信系统中NR系统的场景为例进行说明。应当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支持TDD双工模式的无线通信网络中,如LTE系统、演进的LTE系统等,相应的名称也可以用其他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对应功能的名称进行替代。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以图3A-图3C中示出的通信系统为例详细说明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如图3A-图3C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终端(图中未示出),以及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如图3A和图3B中的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图3C中的第一基站、第二基站和第三基站。其中,终端、第一基站、第二基站和第三基站均配置有一个或多个天线。
其中,第一基站、第二基站和第三基站为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网络设备或设置于该网络设备中的芯片。该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或者transmission point,TP)等,还可以为5G,如,NR,系统中的gNB,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等。
在一些部署中,gNB可以包括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gNB还可以包括射频单元(radio unit,RU)。C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DU实现gNB的另一部分功能。例如,CU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功能,DU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由于RRC层的信息最终会变成物理层的信息,或者,由物理层的信息转变而来,因而,在这种架构下,高层信令,如RRC层信令,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RU发送的。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可以为CU节点、或DU节点、或包括CU节点和DU节点的设备。此外,CU可以划分为接入网RAN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将CU划分为核心网CN中的网络设备,在此不做限制。
终端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应用场景不做限定。本申请中将前述终端设备及可设置于前述终端设备的芯片统称为终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图3A-图3C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均为采用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ing,TDD)的无线通信系统。
示例性地,如图3A所示,第一基站对第二基站产生异向干扰,但第二基站不对第一基站产生异向干扰。也就是说,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干扰是单向的,第一基站为纯干扰站,第二基站为纯被干扰站。
示例性地,如图3B所示,第一基站对第二基站产生异向干扰,且第二基站也对第一基站产生异向干扰。也就是说,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干扰是双向的,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既是为干扰站,也是被干扰站,即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均为被干扰站/干扰站。
示例性地,如图3C所示,第一基站对第二基站和第三基站产生异向干扰,但第二基站和第三基站不对第一基站产生异向干扰;并且第二基站对第三基站产生异向干扰,但第三基站不对第二基站产生异向干扰。也就是说,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和第三基站之间的干扰是单向的,且第二基站与第三基站之间的干扰也是单向的,第一基站为纯干扰站,第三基站为纯被干扰站,第二基站既是干扰站,也是被干扰站,即第二基站为被干扰站/干扰站。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基站、第二基站、第三基站均可以是一个基站,也可以是包含有多个基站的基站集合,如上述基站簇和基站组。并且,同一基站集合中的多个基站通常工作在同一频率,具有相同的上下行传输方向,拥有共同的基站标识,如上述基站簇标识和基站组标识。其中,上行可以指终端为发送端,网络设备为接收端,下行可以指网络设备为发送端,终端为接收端。本申请应用于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通信时,上行可以指一个传输方向,下行可以指与上行相对的另一传输方向。
此外,上述异向干扰可能是单向的,也可能是双向的。并且,随着无线信道状态、网络拓扑结构等因素的变化,上述基站的基站类型(纯干扰站、纯被干扰站、被干扰站/干扰站)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图3A-图3C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分别以单向箭头和双向箭头表示单向干扰和双向干扰。
应理解,图3A-图3C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的简化示意图,该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网络设备或者还可以包括其他终端,图3A-图3C中未予以画出。
下面以图3A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为例,详细介绍现有的用于异向干扰检测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
图4示出了现有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可以适用于图3A中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异向干扰检测与消除。
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S401-S406:
S401、第一基站对第二基站产生异向干扰,第二基站检测第一基站产生的异向干扰。
其中,异向干扰产生的原因,可以参见图1及其相关的文字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402、若第二基站检测到噪声或干扰异常,则开始发送第一RS,并开始检测第二RS。
其中,第二基站检测到噪声或干扰异常,可以是检测到如图2A或图2B所示的具有随时间下降特征的“阶梯状”干扰,也可以是其他可以体现超远距离干扰特征的干扰。
S403、若第一基站检测到第一RS,则开始发送第二RS,并开始实施RIM方案。
例如,可以实施下行回退方案,也可以降低下行发射功率。
S404、若第二基站检测到第二RS,则继续发送第一RS。
其中,检测到第二RS,表明大气波导效应仍然存在,因此需要继续发送第一RS。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第一基站实施了RIM方案,第二基站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超远距离干扰,因此较难通过超远距离干扰是否存在判断大气波导效应是否仍然存在,而需要通过检测第二RS来确定大气波导效应是否仍然存在。
S405、若第二基站未检测到噪声或干扰异常,且未检测到第二RS,则第二基站停止发送第一RS,停止检测第二RS。
其中,未检测到噪声或干扰异常,且未检测到第二RS,表明无线信道状态已经改善,如大气波导效应消失,第一基站已经不再对第二基站产生异向干扰,没有必要继续发送第一RS,因此可以停止发送第一RS。
S406、若第一基站未检测到第一RS,则第一基站停止实施RIM方案,停止发送第二RS,停止检测第一RS。
第一基站未检测到第一RS,表明第一基站已经不再对其他基站产生异向干扰,如大气波导效应消失,没有必要继续实施RIM方案、发送第二RS和检测第一RS,可以停止实施RIM方案,停止发送第二RS,停止检测第一RS,以便节省资源用于业务数据的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是以图3A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为例进行说明的。事实上,若一个基站为被干扰站/干扰站,如图3B中所示的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以及如图3C中所示的第二基站,则该一个基站需要同时实施图4中所示的第一基站执行的方法流程和第二基站执行的方法流程。也就是说,该被干扰站/干扰站需要同时发送第一RS和第二RS,同时检测第一RS和第二RS,同时实施RIM方案,因此需要耗费两倍RS发送资源,两倍的RS检测资源,以及两倍的RIM方案实施资源,因此占用的资源较多,从而影响业务数据的传输效率。
表1示出了现有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中基站类型与需要发送的RS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当基站类型为被干扰站/干扰站时,现有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需要同时发送第一RS和第二RS,需要耗费两倍的RS发送资源,使得用于下行业务数据传输的资源变少,从而对下行业务数据的传输效率造成不利影响。
表1
基站类型 | 需要发送的RS |
纯干扰站 | 第二RS |
纯被干扰站 | 第一RS |
被干扰站/干扰站 | 第一RS和第二RS |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以适用于如图3A-图3C中任一项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以便检测和消除基站之间的异向干扰。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包括S501-S502:
S501、基站检测第一参考信号RS和第二参考信号RS。
具体地,该基站可以在全部上行时段上检测第一RS和第二RS,也可以在部分上行时段,如上行时段的头几个时域符号上,检测第一RS和第二RS,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并且,该基站检测第一RS和第二RS,可以是根据该基站的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地启动,也可以由网络事件触发,或通过操作管理维护(operation,administration andmaintenance,OAM)启动。例如,当该基站检测到噪声或干扰异常时,才会启动检测第一RS和第二RS。
此外,检测第二RS,可以与检测第一RS同时启动,也可以在检测到第一RS之后启动,本申请对此也不做限定。
S502、若该基站未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且该基站检测到第一RS,则该基站在预设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二RS,且不发送第一RS。
在本申请中,第一RS用于发送第一类型的RS序列,第一类型的RS序列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用于通知发送第一RS的基站正在受到其他基站异向干扰,即用于通知发送第一RS的基站为被干扰站。
需要说明的是,被干扰站是指该基站正在受到其他基站异向干扰,但并没有限定该基站是否对其他基站产生异向干扰。也就是说,被干扰站可以为纯被干扰站,也可以既是被干扰站,同时也是干扰站,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中,第二RS用于发送第二类型的RS序列,第二类型的RS序列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用于通知发送第二RS的基站正在对其他基站异向干扰,即用于通知发送第二RS的基站为纯干扰基站。
示例性地,未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说明该基站没有受到其他基站异向干扰,因此不需要发送第一RS。倘若该基站还检测到第一RS,则说明该基站正在对其他基站产生异向干扰,即该基站为纯干扰站。此时需要发送第二RS。也就是说,第一RS与第二RS共享上述预设时域资源,从而可以减少发送RS所耗费的资源数量。其中,“第一RS与第二RS共享上述预设时域资源”是指,在需要发送RS的同一个RS发送周期内的预设时域资源上,采用择一的方式发送第一RS和第二RS中的一个。
在本申请中,预设时域资源是指预先配置用于发送RS的时域资源,当需要发送RS时用于发送RS,当不需要发送RS时用于下行业务数据的传输。例如,该预设时域资源可以是该基站在一个上下行传输周期中的下行时段的最后一个或多个符号(symbol)。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基站开始发送第二RS时,还需要启动实施超远程干扰管理(remote interference management,RIM)方案,如下行回退(downlink fallback)、降低发射功率等,以消除或降低该基站对其他基站的干扰。
与上述发送第二RS的启动条件相对应,该方法还包括发送第二RS的停止条件,以便在不需要发送第二RS时停止发送第二RS。出于该考量,图5所示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若基站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或者基站未检测到第一RS,则基站停止发送第二RS。
其中,未检测到第一RS,说明该基站已经不再对其他基站产生异向干扰,如大气波导效应消失,没有必要继续发送第二RS,以便将上述预设时域资源用于业务数据传输,因此需要停止发送第二RS。
此外,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说明该基站已受到其他基站异向干扰,需要在上述预设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RS,鉴于第一RS与第二RS共享上述预设时域资源,因此也需要停止发送第二RS。
需要说明的是,当该基站受到其他基站异向干扰时,该基站需要在上述预设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RS,用于通知该基站正在受到其他基站异向干扰。因此,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图5所示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发送第一RS的启动条件,即还包括如下步骤:
若基站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且基站检测到第一RS,则基站在预设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RS,且不发送第二RS。
需要说明的是,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且检测到第一RS,表明该基站为被干扰站/干扰站,需要在预设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RS。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图5所示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发送第一RS的另一个启动条件,即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若基站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且基站检测到第二RS,则基站在预设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RS,且不发送第二RS。
需要说明的是,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且检测到第二RS,表明该基站为纯被干扰站,也需要在预设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RS。
与上述发送第一RS的启动条件相对应,图5所示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发送第一RS的停止条件。因此,图5所示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若基站未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且基站未检测到第一RS和第二RS,则基站停止发送第一RS。
需要说明的是,未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且未检测到第一RS和第二RS,表明该基站既没有干扰其他基站,也不受其他基站干扰,可以停止发送第一RS,以便将发送第一RS的资源用于下行业务数据的传输。
为了减少检测RS所占用的上行资源,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图5所示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检测第一RS和第二RS的停止条件。因此,图5所示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若基站未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且基站未检测到第一RS和第二RS,则基站停止检测第一RS和第二RS。
此外,在本申请中,RS(第一RS和/或第二RS)包括的RS序列可以与发送该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一一对应,以便接收该RS的基站根据上述对应关系确定发送该RS的基站。基站的标识信息,可以是发送RS的基站的基站标识的部分比特或全部比特。示例性地,当一个被干扰站检测到第二RS时,可以根据第二RS承载的干扰站的基站标识信息,确定“干扰—被干扰基站对”,并上报给高层节点或OAM,有利于实现网络优化。类似地,当一个干扰站检测到第一RS时,可以根据第一RS承载的被干扰站的基站标识信息,确定“干扰—被干扰基站对”,并上报给高层节点或OAM。有鉴于此,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第一RS由发送第一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第二RS由发送第二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其中,确定第一RS所用的标识信息的比特数多于或等于确定第二RS所用的标识信息的比特数。
可选地,第一RS由发送第一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可以是第一RS与发送第一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一一对应。同理,第二RS由发送第二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可以是第二RS与发送第二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一一对应。其中,发送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可以是发送RS的基站的基站标识的部分比特或全部比特。
例如,第一RS承载3比特基站标识信息,第二RS承载1比特基站标识信息。此时,第一RS包括8个第一RS序列,第二RS包括2个第二RS序列,且上述8个第一RS序列与上述2个第二RS序列均不相同。其中,8个第一RS序列与发送第一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中的3比特(取值为0至7中的一个)一一对应,2个第二RS序列与发送第二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中的1比特(取值为0或1)一一对应。发送第一RS或第二RS的基站根据其对应的基站标识信息和RS序列与基站标识信息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确定其所发送的第一RS序列或第二RS序列,并在预设时域资源上发送该RS序列;而对于需要检测RS的基站而言,通过检测到的第一RS序列或第二RS序列以及RS序列与基站标识信息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可以确定发送基站的基站标识信息。
其中,第一RS确定的标识信息的信息量多于或等于第二RS确定的标识信息的信息量,是出于如下考虑:在本申请中,在产生了超远距离干扰的场景下,对于一个“干扰—被干扰基站对”而言,因为至少存在一个被干扰站,因此第一RS总是会被被干扰站发送的,而第二RS仅当干扰站为纯干扰站(并非既是干扰站也是被干扰站的情况)时才会被发送;对于一个“干扰—被干扰基站对”而言,至少有一个基站会接收、检测第一RS,便可获知发射基站的基站标识信息,并可以进行“干扰—被干扰基站对”的上报。因此,只需要保证最可能发送的第一RS承载最多的基站标识信息,就可以精确地识别发射基站。对于第一RS承载3比特基站标识信息、第二RS承载1比特基站标识信息的情况,对于需要检测RS的基站而言,最多只需要检测8+2=10个RS序列;若第二RS也承载3比特基站标识信息,则需要检测8+8=16个RS序列。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降低了检测RS的工作量和复杂度。
特别地,上述第二RS也可以只包括1个第二RS序列,该1个第二RS序列与上述8个第一RS序列不同。这种情况下,第一RS承载基站标识信息,而第二RS并不承载基站标识信息;并且,发送第一RS的基站也根据本基站的基站标识信息确定第一RS序列,而发送第二RS的基站不需要根据本基站的基站标识信息确定第二RS序列。这样的话,对于需要检测RS的基站而言,最多只需要检测8+1=9个RS序列即可,从而进一步降低检测RS的工作量和复杂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RS包括的第一RS序列和上述第二RS包括的第二RS序列,均为不同的RS序列。其中,上述不同的RS序列可以是产生RS序列的方法不同,或者是产生RS序列使用的参数不同,从而使得最终发送的RS序列不同。例如,对于“Gold序列+QPSK调制”方法生成的RS序列,可以在生成Gold序列时使用不同的初始相位值,这样生成的RS序列就是不同的。此外,不同的RS序列还可以是通过其他技术手段生成的不同RS序列,只要接收第一RS和第二RS的基站能够区分即可。
表2示出了在本申请提供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中基站类型与需要发送的RS的对应关系。结合表1,如表2所示,当基站类型为被干扰站/干扰站时,应用本申请提供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只需要发送第一RS即可,不需要发送第二RS,因此只需要耗费发送一个RS的发送资源,可以增加用于下行业务数据传输的资源,提高下行业务数据的传输效率。
表2
基站类型 | 需要发送的RS |
纯被干扰站 | 第一RS |
纯干扰站 | 第二RS |
被干扰站/干扰站 | 发送第一RS,且不发送第二RS |
表3示出了现有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中发送RS的启动条件和停止条件,与本申请提供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中发送RS的启动条件和停止条件之间的对比关系。
示例性地,如表3所示,与现有RS传输方法相比,发送第二RS的触发条件还包括:“且未检测到噪声或干扰异常”,原因在于:仅当基站为纯干扰站时才需要发送第二RS。若基站能检测到噪声或干扰异常,则该基站实际上也是被干扰站,需要发送第一RS。
示例性地,如表3所示,与现有RS传输方法相比,发送第一RS的停止条件还包括:“且未检测到第一RS”。其原因在于:能检测到第一RS,表明大气波导效应仍然存在,对于基站与其他基站之间存在双向干扰的情况下,双方基站都仅发送第一RS。因此,发送第一RS的停止条件也需要考虑是否检测到第一RS。
示例性地,如表3所示,与现有RS传输方法相比,发送第二RS的停止条件还包括“或检测到第一RS”。其原因在于:能检测到第一RS,表明该基站已不再是纯干扰站,而是变为被干扰站,需要在发送第二RS的预设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RS,因此需要停止发送第二RS。
表3
下面分别结合图3A-图3C,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的详细示例。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的一种示例的流程示意图,该示例可以适用于图3A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结合图3A,如图6所示,第一基站的执行步骤包括S601、S602A-S604A,第二基站的执行步骤包括S601、S602B-S604B:
S601、第一基站对第二基站产生异向干扰,第二基站检测第一基站产生的异向干扰。
也就是说,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异向干扰是单向的,第一基站为纯干扰站,第二基站均为纯被干扰站。
S602A、第一基站开始检测噪声或干扰异常、第一RS和第二RS。
例如,第一基站可以根据预设参数或OAM信令,周期性地或者非周期性地启动检测噪声或干扰异常、第一RS和第二RS。
S602B、第二基站检测到噪声或干扰异常,开始检测第一RS和第二RS,并开始发送第一RS,且不发送第二RS。
S603A、第一基站未检测到噪声或干扰异常,且检测到第一RS,且未检测到第二RS,继续检测第一RS和第二RS,并开始发送第二RS,且不发送第一RS,开始实施RIM方案。
S603B,第二基站检测到噪声或干扰异常,且检测到第二RS,继续发送第一RS,且不发送第二RS,并继续检测第一RS和第二RS。
S604A、第一基站未检测到噪声或干扰异常,且未检测到第一RS和第二RS,停止发送第二RS,且停止检测第一RS和第二RS,并停止实施RIM方案。
S604B,第二基站未检测到噪声或干扰异常,且未检测到第一RS和第二RS,停止发送第一RS,且停止检测第一RS和第二RS。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的另一种示例的流程示意图,该示例可以适用于图3B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结合图3B,如图7所示,第一基站的执行步骤和第二基站的执行步骤均可以包括S701-S704:
S701、第一基站对第二基站产生异向干扰,且第二基站对第一基站产生异向干扰,且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均开始检测异向干扰。
也就是说,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异向干扰是双向的,即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均为被干扰站/干扰站。
S702、第一基站检测到噪声或干扰异常,开始发送第一RS,且不发送第二RS,并开始检测第一RS和第二RS。
同理,第二基站检测到噪声或干扰异常,开始发送第一RS,且不发送第二RS,并开始检测第一RS和第二RS。
S703、第一基站检测到噪声或干扰异常,且检测到第一RS,继续发送第一RS,且不发送第二RS,并开始实施RIM方案。
同理,第二基站检测到噪声或干扰异常,且检测到第一RS,继续发送第一RS,且不发送第二RS,并开始实施RIM方案。
S704第一基站未检测到噪声或干扰异常,且未检测到第一RS和第二RS,停止发送第一RS,停止检测第一RS和第二RS,停止实施RIM方案。
同理,第二基站未检测到噪声或干扰异常,且未检测到第一RS和第二RS,停止发送第一RS,停止检测第一RS和第二RS,停止实施RIM方案。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的又一种示例的流程示意图,该示例可以适用于图3C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结合图3C,如图8所示,第一基站执行的步骤包括S801A-S804A,第二基站执行的步骤包括S801B-S804B,第三基站执行的步骤包括S801C-S804C:
S801A、第一基站对第二基站和第三基站产生异向干扰,但是,第二基站和第三基站不对第一基站产生异向干扰。
S801B、第二基站对第三基站产生异向干扰,但是,第三基站不对第二基站产生异向干扰。
也就是说,第一基站为纯干扰站,第二基站为被干扰站/干扰站,第三基站为纯被干扰站。
S801C、第三基站开始检测噪声或干扰异常。
S802A、第一基站开始检测噪声或干扰异常、第一RS和第二RS。
S802B、第二基站检测到噪声或干扰异常,开始检测第一RS和第二RS,并开始发送第一RS,且不发送第二RS。
S802C、第三基站检测到噪声或干扰异常,开始检测第一RS和第二RS,并开始发送第一RS,且不发送第二RS
S803A、第一基站未检测到噪声或干扰异常,且检测到第一RS,且未检测到第二RS,继续检测第一RS和第二RS,并开始发送第二RS,且不发送第一RS,开始实施RIM方案。
S803B、第二基站检测到噪声或干扰异常,且检测到第一RS和第二RS,继续检测第一RS和第二RS,继续发送第一RS,且不发送第二RS,并开始实施RIM方案。
S803C、第三基站检测到噪声或干扰异常,且检测到第一RS和第二RS,继续检测第一RS和第二RS,并继续发送第一RS,且不发送第二RS。
S804A、第一基站未检测到噪声或干扰异常,且未检测到第一RS和第二RS,停止发送第二RS,停止检测第一RS和第二RS,停止实施RIM方案。
S804B、第二基站未检测到噪声或干扰异常,且未检测到第一RS和第二RS,停止发送第一RS,停止检测第一RS和第二RS,停止实施RIM方案。
S804C、第三基站未检测到噪声或干扰异常,且未检测到第一RS和第二RS,停止发送第一RS,停止检测第一RS和第二RS。
本申请提供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在基站未被其他基站干扰,且干扰其他基站的情况下,即在该基站为纯干扰站的情况下,在预设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二RS,且不发送第一RS。进一步地,当该基站不是纯干扰站时,即该基站被其他基站干扰时,该基站在上述预设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RS,且不发送第二RS,从而实现了第一RS与第二RS共享预设时域资源的目的,以便节省发送参考信号所耗费的资源。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结合使用,在此不予限定。
以上结合图5-图8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以下结合图9至图11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的通信装置。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通信装置900,包括:检测模块901和发送模块902。
其中,检测模块901,用于检测第一参考信号RS和第二参考信号RS。
发送模块902,用于若检测模块901未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且检测模块901检测到第一RS,则在预设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二RS,且不发送第一RS。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结合图9,如图10所示,通信装置900还可以包括:控制模块903。其中,控制模块903,用于若检测模块901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或者检测模块901未检测到第一RS,则控制发送模块902停止发送第二RS。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控制模块903,还用于若检测模块901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且检测模块901检测到第一RS,则控制发送模块902在预设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RS,且不发送第二RS。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控制模块903,还用于若检测模块901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且检测模块901检测到第二RS,则控制发送模块902在预设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RS,且不发送第二RS。
相应地,控制模块903,还用于若检测模块901未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且检测模块901未检测到第一RS和第二RS,则控制发送模块902停止发送第一RS。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控制模块903,还用于若检测模块901未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且检测模块901未检测到第一RS和第二RS,则控制发送模块902停止检测第一RS和第二RS。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一RS由发送第一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第二RS由发送第二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其中,确定第一RS所用的标识信息的比特数多于或等于确定第二RS所用的标识信息的比特数。
可选地,第一RS由发送第一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可以是第一RS与发送第一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一一对应。同理,第二RS由发送第二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可以是第二RS与发送第二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一一对应。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一RS由发送第一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第二RS不由发送第二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
可选地,第一RS由发送第一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可以是第一RS与发送第一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一一对应。第二RS不由发送第二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可以是第二RS只包括一个第二RS序列,该第二RS序列与发送第二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没有对应关系。
因此,若上述RS(第一RS和/或第二RS)包括的RS序列与发送该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则对于发送RS的基站,可以根据上述一一对应关系和基站标识,确定需要发送的RS序列,而对于接收RS的基站,也可以根据上述一一对应关系和检测到的RS序列,确定发送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
此外,通信装置900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图9、图10中未示出),用于存储通信装置900的指令和数据。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可以为上述第一基站、第二基站、第三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基站1100可应用于如图3A-图3C中任一项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基站、第二基站、第三基站的功能。基站11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1101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1102。所述RRU 1101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1103和射频单元1104。所述RRU1101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例如用于向终端发送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信令消息。所述BBU1102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基站1100进行控制等。所述RRU 1101与BBU 1102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
所述BBU 1102为基站1100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等。例如所述BBU(处理单元)1102可以用于控制基站11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基站、第二基站、第三基站的操作流程。
在一个实例中,所述BBU 110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他网)。所述BBU1102还包括存储器1105和处理器1106,所述存储器1105用于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例如存储器1105存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基站标识与RS序列的对应关系。所述处理器1106用于控制基站1100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用于控制基站11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第一基站、第二基站、第三基站的操作流程。所述存储器1105和处理器1106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一个或多个终端,和,多个上述通信装置。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如电路)、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但也可能表示的是一种“和/或”的关系,具体可参考前后文进行理解。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检测第一参考信号RS和第二参考信号RS;
若所述基站未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且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第一RS,则所述基站在预设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二RS,且不发送所述第一RS,其中,所述第一RS和所述第二RS共享所述预设时域资源;
若所述基站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且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第一RS,则所述基站在所述预设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RS,且不发送所述第二R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基站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或者所述基站未检测到所述第一RS,则所述基站停止发送所述第二RS。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基站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且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第二RS,则所述基站在所述预设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RS,且不发送所述第二RS。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基站未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且所述基站未检测到所述第一RS和所述第二RS,则所述基站停止发送所述第一RS。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基站未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且所述基站未检测到所述第一RS和所述第二RS,则所述基站停止检测所述第一RS和所述第二RS。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S由发送所述第一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二RS由发送所述第二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其中,确定所述第一RS所用的标识信息的比特数多于或等于确定所述第二RS所用的标识信息的比特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S由发送所述第一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二RS只包括一个预先确定的第二RS序列。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S由发送所述第一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包括:
所述第一RS与发送所述第一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一一对应。
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模块、发送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参考信号RS和第二参考信号RS;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若所述检测模块未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且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第一RS,则所述发送模块在预设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二RS,且不发送所述第一RS,其中,所述第一RS和所述第二RS共享所述预设时域资源;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且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第一RS,则控制所述发送模块在所述预设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RS,且不发送所述第二RS。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若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或者所述检测模块未检测到所述第一RS,则控制所述发送模块停止发送所述第二RS。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若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且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第二RS,则控制所述发送模块在所述预设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RS,且不发送所述第二RS。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若所述检测模块未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且所述检测模块未检测到所述第一RS和所述第二RS,则控制所述发送模块停止发送所述第一RS。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若所述检测模块未检测到干扰或噪声异常,且所述检测模块未检测到所述第一RS和所述第二RS,则控制所述发送模块停止检测所述第一RS和所述第二RS。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S用于确定发送所述第一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二RS用于确定发送所述第二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一RS确定的标识信息的信息量多于或等于所述第二RS确定的标识信息的信息量。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S用于确定发送所述第一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二RS不用于确定发送所述第二RS的基站的标识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S确定的RS序列与所述第一RS确定的标识信息一一对应。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控制所述收发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303114.8A CN111148124B (zh) | 2018-11-02 | 2018-11-02 | 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303114.8A CN111148124B (zh) | 2018-11-02 | 2018-11-02 | 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48124A CN111148124A (zh) | 2020-05-12 |
CN111148124B true CN111148124B (zh) | 2022-05-24 |
Family
ID=70516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303114.8A Active CN111148124B (zh) | 2018-11-02 | 2018-11-02 | 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14812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65550B (zh) * | 2020-06-03 | 2023-04-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2491486B (zh) * | 2020-10-21 | 2024-06-28 | 苏州富电通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讯设备的干扰检测系统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079052A1 (en) * | 2012-11-26 | 2014-05-30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radio network nodes for measuring interference |
CN107005877A (zh) * | 2014-12-12 | 2017-08-01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对未许可射频频带中的切换进行管理的技术 |
CN107801199A (zh) * | 2016-09-07 | 2018-03-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定位干扰源小区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2018
- 2018-11-02 CN CN201811303114.8A patent/CN11114812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079052A1 (en) * | 2012-11-26 | 2014-05-30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radio network nodes for measuring interference |
CN107005877A (zh) * | 2014-12-12 | 2017-08-01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对未许可射频频带中的切换进行管理的技术 |
CN107801199A (zh) * | 2016-09-07 | 2018-03-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定位干扰源小区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Discussion on RS design for RIM;CMCC;《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4 R1-1808842》;20180824;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48124A (zh) | 2020-05-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333324B2 (ja) | ビーム障害回復を実行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 |
US9860732B2 (en) |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packet based device-to-device (D2D) discovery in an LTE network | |
US10057076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
CN110474734B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06452700B (zh) |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
US20210045130A1 (en) |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pplied to relay technology and related device | |
US10728724B2 (en) |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
KR20230017230A (ko) | Msg3의 커버리지 향상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2119672A (zh) | 辅小区波束恢复 | |
EP3031189B1 (en) |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packet based device-to-device (d2d) discovery in an lte network | |
WO2018171544A1 (zh) | 用于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 |
US9900134B2 (en) | Reference signal presence detection based license assisted access and reference signal sequence design | |
US11496972B2 (en) |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AU2019296415A1 (en) | Data scrambling method and relevant device | |
KR20210132739A (ko) | Nr 비면허 스펙트럼에 대한 csi-rs 향상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US12082248B2 (en) | Channel sensing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networks | |
US20210219176A1 (en) |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11148124B (zh) | 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
CN115769639A (zh) | 基于针对交叉链路干扰的互易性的功率控制 | |
US11902814B2 (en) |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KR102547003B1 (ko)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랜덤 액세스 방법 및 장치 | |
EP4258754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sending power | |
US20230345284A1 (en) | Downlink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4080847A (zh) | 数据接收、发送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20210168822A1 (en) |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base sta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