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48063B - 一种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48063B
CN111148063B CN201811303523.8A CN201811303523A CN111148063B CN 111148063 B CN111148063 B CN 111148063B CN 201811303523 A CN201811303523 A CN 201811303523A CN 111148063 B CN111148063 B CN 1111480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ement signal
bandwidth
time slot
signal
measur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035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48063A (zh
Inventor
郑石磊
郑方政
赵锐
赵丽
冯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81130352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480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480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80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480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80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包括: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测量信号至第二设备,其中所述测量信号用于对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直通信道的测量。本发明的方案,解决了目前V2X直通链路技术数据传输质量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通信过程中,为了保证数据的传输有效性,往往会进行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测量。当然,在基于5G新空口(NR)的V2X(vehicle to everything,车与外界的信息交换)无线通信技术中,在单播以及多播的应用场景,也需要进行CSI的测量。
然而,对于V2X直通链路sidelink来说,现阶段并没有反馈机制,也没有相应的SRS或者CSI-RS相类似的信号来完成,降低了数据传输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以实现高质量的数据传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包括:
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测量信号至第二设备,其中所述测量信号用于对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直通信道的测量。
其中,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测量信号至第二设备,包括:
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所述测量信号;或者,
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多个窄带宽,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所述测量信号,其中所述窄带宽是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划分的。
其中,所述测量信号为预设长度的信号,使用时隙的预设符号传输;在所述最大可用带宽上,所述测量信号重复传输。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测量信号;
根据接收到的测量信号,测量得到自身实际业务带宽上的信道质量信息;
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进行链路自适应,将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其中使用第一符号传输所述测量信号,使用第二符号传输所述目标数据,且所述测量信号在所述目标数据之前发送,所述第一符号和所述第二符号均为同一个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符号。
其中,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进行链路自适应,将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使用相同业务带宽的情况下,直接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将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其中,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进行链路自适应,将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在所述第一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小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的情况下,单独调整所述测量信号所占带宽至目标带宽,使用所述目标带宽发送所述测量信号,在同一时隙内的剩余时间段使用所述第一设备实际业务带宽发送所述目标数据至所述第二设备;其中所述目标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
其中,单独调整所述测量信号所占带宽至目标带宽,包括:
扩大所述测量信号的载波间隔,其中扩大载波间隔后的测量信号所占带宽等于所述目标带宽;或者,
在所述第一设备的空闲频带复制添加所述测量信号,其中所述空闲频带和所述测量信号所占带宽的带宽总和等于所述目标带宽。
其中,根据接收到的测量信号,测量得到自身实际业务带宽上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的目标数据和测量信号;
基于预设测量周期或者当前时刻触发的测量指令,由接收到的测量信号完成直通信道的测量。
其中,所述测量信号采用的具有相关性的序列选自于以下序列:m序列、CG序列、ZC序列、PN序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测量信号,其中所述测量信号用于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直通信道的测量。
其中,接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测量信号,包括:
接收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所述测量信号;或者,
接收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多个窄带宽,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所述测量信号,其中所述窄带宽是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划分的。
其中,所述测量信号为预设长度的信号,使用时隙的预设符号传输;在所述最大可用带宽上,所述测量信号重复传输。
其中,在接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测量信号之后,还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测量信号,测量得到自身实际业务带宽上的信道质量信息;
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进行链路自适应,将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其中使用第一符号传输所述测量信号,使用第二符号传输所述目标数据,且所述测量信号在所述目标数据之前发送,所述第一符号和所述第二符号均为同一个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符号。
其中,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进行链路自适应,将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包括:
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使用相同业务带宽的情况下,直接使用所述第二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将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
其中,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进行链路自适应,将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包括:
在所述第二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小于所述第一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的情况下,单独调整所述测量信号所占带宽至目标带宽,使用所述目标带宽发送所述测量信号,在同一时隙内的剩余时间段使用所述第一设备实际业务带宽发送所述目标数据至所述第二设备;其中所述目标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
其中,单独调整所述测量信号所占带宽至目标带宽,包括:
扩大所述测量信号的载波间隔,其中扩大载波间隔后的测量信号所占带宽等于所述目标带宽;或者,
在所述第二设备的空闲频带复制添加所述测量信号,其中所述空闲频带和所述测量信号所占带宽的带宽总和等于所述目标带宽。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的目标数据和测量信号;
基于预设测量周期或者当前时刻触发的测量指令,由接收到的测量信号完成直通信道的测量。
其中,所述测量信号采用的具有相关性的序列选自于以下序列:m序列、CG序列、ZC序列、PN序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为第一设备,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收发器用于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测量信号至第二设备,其中所述测量信号用于对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直通信道的测量。
其中,所述收发器还用于:
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所述测量信号;或者,
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多个窄带宽,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所述测量信号,其中所述窄带宽是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划分的。
其中,所述测量信号为预设长度的信号,使用时隙的预设符号传输;在所述最大可用带宽上,所述测量信号重复传输。
其中,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测量信号;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测量信号,测量得到自身实际业务带宽上的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进行链路自适应,将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其中使用第一符号传输所述测量信号,使用第二符号传输所述目标数据,且所述测量信号在所述目标数据之前发送,所述第一符号和所述第二符号均为同一个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符号。
其中,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使用相同业务带宽的情况下,直接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将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其中,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小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的情况下,单独调整所述测量信号所占带宽至目标带宽,使用所述目标带宽发送所述测量信号,在同一时隙内的剩余时间段使用所述第一设备实际业务带宽发送所述目标数据至所述第二设备;其中所述目标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
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扩大所述测量信号的载波间隔,其中扩大载波间隔后的测量信号所占带宽等于所述目标带宽;或者,
在所述第一设备的空闲频带复制添加所述测量信号,其中所述空闲频带和所述测量信号所占带宽的带宽总和等于所述目标带宽。
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的目标数据和测量信号;基于预设测量周期或者当前时刻触发的测量指令,由接收到的测量信号完成直通信道的测量
其中,所述测量信号采用的具有相关性的序列选自于以下序列:m序列、CG序列、ZC序列、PN序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为第二设备,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测量信号,其中所述测量信号用于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直通信道的测量。
其中,所述收发器还用于:
接收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所述测量信号;或者,
接收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多个窄带宽,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所述测量信号,其中所述窄带宽是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划分的。
其中,所述测量信号为预设长度的信号,使用时隙的预设符号传输;在所述最大可用带宽上,所述测量信号重复传输。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测量信号,测量得到自身实际业务带宽上的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进行链路自适应,将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其中使用第一符号传输所述测量信号,使用第二符号传输所述目标数据,且所述测量信号在所述目标数据之前发送,所述第一符号和所述第二符号均为同一个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符号。
其中,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使用相同业务带宽的情况下,直接使用所述第二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将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
其中,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小于所述第一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的情况下,单独调整所述测量信号所占带宽至目标带宽,使用所述目标带宽发送所述测量信号,在同一时隙内的剩余时间段使用所述第一设备实际业务带宽发送所述目标数据至所述第二设备;其中所述目标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
其中,所述处理器器还用于:
扩大所述测量信号的载波间隔,其中扩大载波间隔后的测量信号所占带宽等于所述目标带宽;或者,
在所述第二设备的空闲频带复制添加所述测量信号,其中所述空闲频带和所述测量信号所占带宽的带宽总和等于所述目标带宽。
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的目标数据和测量信号;基于预设测量周期或者当前时刻触发的测量指令,由接收到的测量信号完成直通信道的测量。
其中,所述测量信号采用的具有相关性的序列选自于以下序列:m序列、CG序列、ZC序列、PN序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测量信号的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测量信号至第二设备,其中所述测量信号用于对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直通信道的测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测量信号的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二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测量信号,其中所述测量信号用于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直通信道的测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应用于第一设备的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应用于第二设备的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的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能够在发送目标数据之前,先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测量信号,而该测量信号用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直通信道的测量,第二设备则能够基于接收到的该测量信号完成对直通信道的测量,从而提升了设备间数据传输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于第一设备的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2为多个窄带宽传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于第一设备的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之一;
图5为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目标数据和测量信号的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之二;
图7为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目标数据和测量信号的示意图之二;
图8为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目标数据和测量信号的示意图之三;
图9为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目标数据和测量信号的示意图之三;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于第二设备的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包括:
步骤101,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测量信号至第二设备,其中所述测量信号用于对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直通信道的测量。
如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第一设备能够在发送目标数据之前,先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测量信号,而该测量信号用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直通信道的测量,第二设备则能够基于接收到的该测量信号完成对直通信道的测量,从而提升了设备间数据传输的质量。
应该知道的是,该测量信号是前导参考信号preamble RS,主要用于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测量。
其中,所述测量信号采用的具有相关性的序列选自于以下序列:m序列、CG序列、ZC序列、PN序列。
以preamble RS具体采用的序列为ZC序列为例,可使用但不限于LTE中800us的PRACH序列,该序列是由一个长度为NZC的ZC序列循环移位得到,定义为:
Figure BDA0001852988730000091
其中u为ZC序列的索引,NZC优选为一个素数,n为整数,这样可以在满足最优互相关性能情况下,最大化ZC序列的个数,最终得到preamble RS序列xu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可选地,步骤101包括:
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所述测量信号;或者,
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多个窄带宽,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所述测量信号,其中所述窄带宽是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划分的。
这样,若使用第一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测量信号,仅需发送一次测量信号既可使得第二终端基于该测量信号完成对整个使用频带的信道测量,更适用于业务需求紧急的情况;若使用第一设备的多个窄带宽,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测量信号,虽然需要多次发送该测量信号,但接收功率频谱密度更高,提升了信道测量的准确性。当然,所使用的多个窄带宽,是基于第一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划分的,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设备(发送端Tx)将其自身的最大可用带宽划分为5个窄带宽,多次发送测量信号,而第二设备(接收端Rx)在接收到使用多个窄带宽发送的测量信号后,测量前还需进行合并处理。
一般而言,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业务带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业务需求紧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在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测量信号时,均是使用自身的最大可用带宽发送的;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业务对可靠性要求较高,则通过发送多个窄带宽的测量信号进行频带扫描,优选的多个窄带宽覆盖最大可用带宽。
其中,所述测量信号为预设长度的信号,使用时隙的预设符号传输;在所述最大可用带宽上,所述测量信号重复传输。
如此,在该实施例中的测量信号具有固定的预设长度,并且通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协商预先设定对应的符号进行固定传输。因此,对于使用最大可用带宽传输该测量信号,该测量信号需重复传输,以实现后续对整个使用频带的信道测量。
还应该知道的是,类似于第一设备,第二设备也需要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测量信号至第一设备,以使得第一设备完成信道测量。所以,在该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301,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测量信号;
步骤302,根据接收到的测量信号,测量得到自身实际业务带宽上的信道质量信息;
步骤303,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进行链路自适应,将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其中使用第一符号传输所述测量信号,使用第二符号传输所述目标数据,且所述测量信号在所述目标数据之前发送,所述第一符号和所述第二符号均为同一个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
这里,步骤301可以在步骤101之前或者步骤101之后执行,以接收第二设备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测量信号,第二设备的发送方式同上述的第一设备,在此不再赘述。之后,如步骤302,就能够由接收到的测量信号,进一步测量得到自身实际业务带宽上的信道质量信息(如实际业务带宽)。然后,如步骤303再根据该信道质量信息进行链路自适应,将目标数据和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第二设备,其中在该时隙中,使用第一符号传输测量信号,使用第二符号传输目标数据,当然,第一符号可以是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第二符号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第一设备能够在接收到第二设备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测量信号,并基于该测量信号截取自己所使用的频带进行CSI测量,获取自身实际业务带宽上的信道质量信息之后,利用得到的信道质量信息,进行链路自适应,如调整自身的调制方式、码率、赋形因子等参数,从而将目标数据和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第二设备。
与目标数据同时隙发送的测量信号,其采用的具有相关性的序列选自于序列:m序列、CG序列、ZC序列、PN序列。因此,第二设备不仅能够根据测量信号进行CSI测量,而且因该测量信号对于接收端来说相当于已知的正交序列,还可用其完成自动增益控制AGC处理的过程以及信道的估计,在此不再赘述。此外,第二设备在接收到该第一设备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的目标数据和测量信号后,就能够按照预设测量周期或者在当前时刻根据需要触发测量指令时完成直通信道的测量,此时sidelink数据信道不再需要映射CSI参考CSI-RS或者信道探测参考SRS信号。因该测量信号采用的是具有相关性的序列,对于接收端的第一设备来说相当于已知的正交序列,还可用其完成自动增益控制AGC处理的过程以及信道的估计,在此不再赘述。
在该实施例中,可选地,步骤303包括:
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使用相同业务带宽的情况下,直接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将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这里,因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使用相同的业务带宽,如图4所示,第一设备(UEA)和第二设备(UEB)双方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测量信号测量得到自身实际业务带宽上的信道质量信息相同,则双方发送的测量信号与自身数据所占带宽相同即可,所以,第一设备能够在进行链路自适应后,直接使用第一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将目标数据和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第二设备,且第二设备也能够直接使用第二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将目标数据和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第一设备,如图5所示。
然而,对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间的非对称业务,尤其是如图6所示的第一设备(UEA)的实际业务带宽小于第二设备(UEB)的实际业务带宽的情况,在第一设备利用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测量信号进行直通信道测量时,仅仅可测量出部分的信道状态信息,因此会存在测量不准确的问题,若直接利用部分的信道状态信息进行链路自适应,如图7所示,使用第一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发送目标数据和测量信号,会降低数据传输的质量。所以,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选地,步骤303包括:
在所述第一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小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的情况下,单独调整所述测量信号所占带宽至目标带宽,使用所述目标带宽发送所述测量信号,在同一时隙内的剩余时间段使用所述第一设备实际业务带宽发送所述目标数据至所述第二设备;其中所述目标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
这里,针对第一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小于第二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的情况,会单独调整测量信号所占用的带宽至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从而使用调整后的带宽即目标带宽发送测量信号,在同一时隙内的剩余时间段使用第一设备实际业务带宽发送目标数据至第二设备。因此,第二设备就能够进一步由目标带宽发送的测量信号测量出全部的信道状态信息,保证后续数据传输的质量。类似的,第二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小于第一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的情况,第二设备也会单独调整测量信号所占用的带宽至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使用调整后的带宽即目标带宽发送测量信号,在同一时隙内的剩余时间段使用第二设备实际业务带宽发送目标数据至第一设备,以使第一设备就能够进一步由目标带宽发送的测量信号测量出全部的信道状态信息,保证后续数据传输的质量。
可选地,单独调整所述测量信号所占带宽至目标带宽,包括:
扩大所述测量信号的载波间隔,其中扩大载波间隔后的测量信号所占带宽等于所述目标带宽;或者,
在所述第一设备的空闲频带复制添加所述测量信号,其中所述空闲频带和所述测量信号所占带宽的带宽总和等于所述目标带宽。
例如,如图8所示,可将UEA的测量信号的SCS扩大一倍,使扩大载波间隔后的测量信号所占带宽大于UEB的实际业务带宽,此时,测量信号的时域长度缩小为原来一半,频域长度增加一倍,为了不改变slot整体的长度,较佳的,时域也增加了一个测量信号。如图9所示,在UEA的空闲频带复制添加该测量信号,使空闲频带和之前测量信号所占带宽的带宽总和大于UEB的实际业务带宽。
另外,该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的目标数据和测量信号;
基于预设测量周期或者当前时刻触发的测量指令,由接收到的测量信号完成直通信道的测量。
这里,对应于第二设备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的目标数据和测量信号,第一设备会在接收后,按照预设测量周期或者在当前时刻根据需要触发测量指令时完成直通信道的测量。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第一设备能够在发送目标数据之前,先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测量信号至第二设备,而该测量信号用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直通信道的测量,第二设备则能够基于接收到的该测量信号完成对直通信道的测量,从而提升了设备间数据传输的质量。
如图10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包括:
步骤1001,接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测量信号,其中所述测量信号用于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直通信道的测量。
如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在发送目标数据之前,先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测量信号,而该测量信号用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直通信道的测量,使得该第二设备则能够基于接收到的该测量信号完成对直通信道的测量,从而提升了设备间数据传输的质量。
应该知道的是,该测量信号是前导参考信号preamble RS,主要用于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测量。
其中,所述测量信号采用的具有相关性的序列选自于以下序列:m序列、CG序列、ZC序列、PN序列。以preamble RS具体采用的序列为ZC序列为例,可使用但不限于LTE中800us的PRACH序列,该序列是由一个长度为NZC的ZC序列循环移位得到,定义为:
Figure BDA0001852988730000131
其中u为ZC序列的索引,NZC优选为一个素数,n为整数,这样可以在满足最优互相关性能情况下,最大化ZC序列的个数,最终得到preamble RS序列xu
其中,步骤1001,包括:
接收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所述测量信号;或者,
接收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多个窄带宽,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所述测量信号,其中所述窄带宽是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划分的。
对应于第一设备不同的发送,该第二设备将进行对应的接收,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测量信号为预设长度的信号,使用时隙的预设符号传输;在所述最大可用带宽上,所述测量信号重复传输。
其中,在接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测量信号之后,还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测量信号,测量得到自身实际业务带宽上的信道质量信息;
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进行链路自适应,将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其中使用第一符号传输所述测量信号,使用第二符号传输所述目标数据,且所述测量信号在所述目标数据之前发送,所述第一符号和所述第二符号均为同一个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符号。
其中,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进行链路自适应,将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包括:
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使用相同业务带宽的情况下,直接使用所述第二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将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
其中,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进行链路自适应,将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包括:
在所述第二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小于所述第一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的情况下,单独调整所述测量信号所占带宽至目标带宽,使用所述目标带宽发送所述测量信号,在同一时隙内的剩余时间段使用所述第一设备实际业务带宽发送所述目标数据至所述第二设备;其中所述目标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
其中,单独调整所述测量信号所占带宽至目标带宽,包括:
扩大所述测量信号的载波间隔,其中扩大载波间隔后的测量信号所占带宽等于所述目标带宽;或者,
在所述第二设备的空闲频带复制添加所述测量信号,其中所述空闲频带和所述测量信号所占带宽的带宽总和等于所述目标带宽。
其中,根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的目标数据和测量信号;
基于预设测量周期或者当前时刻触发的测量指令,由接收到的测量信号完成直通信道的测量
本发明实施例的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在发送目标数据之前,先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测量信号,而该测量信号用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直通信道的测量,使得该第二设备则能够基于接收到的该测量信号完成对直通信道的测量,从而提升了设备间数据传输的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该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与上一实施例应用于第一设备的方法相互配合,实现数据的高质量传输,上述实施例中第二设备的实现方式,适用于该方法应用的第二设备,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如图1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为第一设备,包括:收发器1110、存储器1120、处理器1100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120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10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收发器1110用于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测量信号至第二设备,其中所述测量信号用于对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直通信道的测量。
其中,所述收发器1110还用于:
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所述测量信号;或者,
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多个窄带宽,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所述测量信号,其中所述窄带宽是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划分的。
其中,所述测量信号为预设长度的信号,使用时隙的预设符号传输;在所述最大可用带宽上,所述测量信号重复传输。
其中,所述收发器1110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测量信号;
所述处理器1100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测量信号,测量得到自身实际业务带宽上的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收发器1110还用于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进行链路自适应,将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其中使用第一符号传输所述测量信号,使用第二符号传输所述目标数据,且所述测量信号在所述目标数据之前发送,所述第一符号和所述第二符号均为同一个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符号。
其中,所述收发器1110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使用相同业务带宽的情况下,直接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将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其中,所述收发器1110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小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的情况下,单独调整所述测量信号所占带宽至目标带宽,使用所述目标带宽发送所述测量信号,在同一时隙内的剩余时间段使用所述第一设备实际业务带宽发送所述目标数据至所述第二设备;其中所述目标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
其中,所述处理器1120还用于:
扩大所述测量信号的载波间隔,其中扩大载波间隔后的测量信号所占带宽等于所述目标带宽;或者,
在所述第一设备的空闲频带复制添加所述测量信号,其中所述空闲频带和所述测量信号所占带宽的带宽总和等于所述目标带宽。
其中,所述处理器1100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的目标数据和测量信号;基于预设测量周期或者当前时刻触发的测量指令,由接收到的测量信号完成直通信道的测量。
其中,所述测量信号采用的具有相关性的序列选自于以下序列:m序列、CG序列、ZC序列、PN序列。
其中,在图11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1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1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器11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1130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11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120可以存储处理器11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该实施例的终端设备,能够在发送目标数据之前,先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测量信号至第二设备,而该测量信号用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直通信道的测量,第二设备则能够基于接收到的该测量信号完成对直通信道的测量,从而提升了设备间数据传输的质量。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为第二设备,包括:收发器1220、存储器1240、处理器1210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240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2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收发器1220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测量信号,其中所述测量信号用于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直通信道的测量。
其中,所述收发器1220还用于:
接收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所述测量信号;或者,
接收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多个窄带宽,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所述测量信号,其中所述窄带宽是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划分的。
其中,所述测量信号为预设长度的信号,使用时隙的预设符号传输;在所述最大可用带宽上,所述测量信号重复传输。
其中,所述处理器1210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测量信号,测量得到自身实际业务带宽上的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收发器1220还用于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进行链路自适应,将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其中使用第一符号传输所述测量信号,使用第二符号传输所述目标数据,且所述测量信号在所述目标数据之前发送,所述第一符号和所述第二符号均为同一个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符号。
其中,所述收发器1220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使用相同业务带宽的情况下,直接使用所述第二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将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
其中,所述收发器1220还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小于所述第一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的情况下,单独调整所述测量信号所占带宽至目标带宽,使用所述目标带宽发送所述测量信号,在同一时隙内的剩余时间段使用所述第一设备实际业务带宽发送所述目标数据至所述第二设备;其中所述目标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
其中,所述处理器1210还用于:
扩大所述测量信号的载波间隔,其中扩大载波间隔后的测量信号所占带宽等于所述目标带宽;或者,
在所述第二设备的空闲频带复制添加所述测量信号,其中所述空闲频带和所述测量信号所占带宽的带宽总和等于所述目标带宽。
其中,所述处理器1210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的目标数据和测量信号;基于预设测量周期或者当前时刻触发的测量指令,由接收到的测量信号完成直通信道的测量。
其中,所述测量信号采用的具有相关性的序列选自于以下序列:m序列、CG序列、ZC序列、PN序列。
在图12中,总线架构(用总线1200来代表),总线12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1200将包括由通用处理器121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24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12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1230在总线1200和收发器1220之间提供接口。收发器1220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机和发送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例如:收发器1220从其他设备接收外部数据。收发器1220用于将处理器1210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其他设备。取决于计算系统的性质,还可以提供用户接口1250,例如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
处理器1210负责管理总线1200和通常的处理,如前述所述运行通用操作系统。而存储1240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121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1210可以是CPU、ASIC、FPGA或CPLD。
该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在发送目标数据之前,先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测量信号,而该测量信号用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直通信道的测量,使得该第二设备则能够基于接收到的该测量信号完成对直通信道的测量,从而提升了设备间数据传输的质量。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测量信号的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测量信号至第二设备,其中所述测量信号用于对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直通信道的测量。
其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所述测量信号;或者,
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多个窄带宽,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所述测量信号,其中所述窄带宽是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划分的。
其中,所述测量信号为预设长度的信号,使用时隙的预设符号传输;在所述最大可用带宽上,所述测量信号重复传输。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测量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测量信号;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测量信号,测量得到自身实际业务带宽上的信道质量信息;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进行链路自适应,将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其中使用第一符号传输所述测量信号,使用第二符号传输所述目标数据,且所述测量信号在所述目标数据之前发送,所述第一符号和所述第二符号均为同一个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符号。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使用相同业务带宽的情况下,直接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将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小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的情况下,单独调整所述测量信号所占带宽至目标带宽,使用所述目标带宽发送所述测量信号,在同一时隙内的剩余时间段使用所述第一设备实际业务带宽发送所述目标数据至所述第二设备;其中所述目标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
扩大所述测量信号的载波间隔,其中扩大载波间隔后的测量信号所占带宽等于所述目标带宽;或者,
在所述第一设备的空闲频带复制添加所述测量信号,其中所述空闲频带和所述测量信号所占带宽的带宽总和等于所述目标带宽。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测量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的目标数据和测量信号;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基于预设测量周期或者当前时刻触发的测量指令,由接收到的测量信号完成直通信道的测量。
其中,所述测量信号采用的具有相关性的序列选自于以下序列:m序列、CG序列、ZC序列、PN序列。
该测量信号的传输装置,能够在发送目标数据之前,先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测量信号至第二设备,而该测量信号用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直通信道的测量,第二设备则能够基于接收到的该测量信号完成对直通信道的测量,从而提升了设备间数据传输的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该装置是应用了上述应用于第一设备的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的装置,所述方法实施例的实现方式适用于该装置,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测量信号的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二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测量信号,其中所述测量信号用于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直通信道的测量。
其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
接收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所述测量信号;或者,
接收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多个窄带宽,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所述测量信号,其中所述窄带宽是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划分的。
其中,所述测量信号为预设长度的信号,使用时隙的预设符号传输;在所述最大可用带宽上,所述测量信号重复传输。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测量信号,测量得到自身实际业务带宽上的信道质量信息;
第五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进行链路自适应,将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其中使用第一符号传输所述测量信号,使用第二符号传输所述目标数据,且所述测量信号在所述目标数据之前发送,所述第一符号和所述第二符号均为同一个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符号。
其中,所述第五处理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使用相同业务带宽的情况下,直接使用所述第二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将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
其中,所述第五处理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第二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小于所述第一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的情况下,单独调整所述测量信号所占带宽至目标带宽,使用所述目标带宽发送所述测量信号,在同一时隙内的剩余时间段使用所述第一设备实际业务带宽发送所述目标数据至所述第二设备;其中所述目标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
其中,所述第五处理模块还用于:
扩大所述测量信号的载波间隔,其中扩大载波间隔后的测量信号所占带宽等于所述目标带宽;或者,
在所述第二设备的空闲频带复制添加所述测量信号,其中所述空闲频带和所述测量信号所占带宽的带宽总和等于所述目标带宽。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测量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的目标数据和测量信号;
第六处理模块,用于基于预设测量周期或者当前时刻触发的测量指令,由接收到的测量信号完成直通信道的测量。
其中,所述测量信号采用的具有相关性的序列选自于以下序列:m序列、CG序列、ZC序列、PN序列。
该实施例的测量信号的传输装置,接收第一设备在发送目标数据之前,先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测量信号,而该测量信号用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直通信道的测量,使得该第二设备则能够基于接收到的该测量信号完成对直通信道的测量,从而提升了设备间数据传输的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该装置是应用了上述应用于第二设备的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的装置,所述方法实施例的实现方式适用于该装置,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应用于第一设备的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应用于第二设备的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此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且所描述的许多功能部件都被称为模块,以便更加特别地强调其实现方式的独立性。另外,该终端设备还能够即实现应用于第一设备的方法的步骤,也实现应用于第二设备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中,模块可以用软件实现,以便由各种类型的处理器执行。举例来说,一个标识的可执行代码模块可以包括计算机指令的一个或多个物理或者逻辑块,举例来说,其可以被构建为对象、过程或函数。尽管如此,所标识模块的可执行代码无需物理地位于一起,而是可以包括存储在不同位里上的不同的指令,当这些指令逻辑上结合在一起时,其构成模块并且实现该模块的规定目的。
实际上,可执行代码模块可以是单条指令或者是许多条指令,并且甚至可以分布在多个不同的代码段上,分布在不同程序当中,以及跨越多个存储器设备分布。同样地,操作数据可以在模块内被识别,并且可以依照任何适当的形式实现并且被组织在任何适当类型的数据结构内。所述操作数据可以作为单个数据集被收集,或者可以分布在不同位置上(包括在不同存储设备上),并且至少部分地可以仅作为电子信号存在于系统或网络上。
在模块可以利用软件实现时,考虑到现有硬件工艺的水平,所以可以以软件实现的模块,在不考虑成本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可以搭建对应的硬件电路来实现对应的功能,所述硬件电路包括常规的超大规模集成(VLSI)电路或者门阵列以及诸如逻辑芯片、晶体管之类的现有半导体或者是其它分立的元件。模块还可以用可编程硬件设备,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阵列逻辑、可编程逻辑设备等实现。
上述范例性实施例是参考该些附图来描述的,许多不同的形式和实施例是可行而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及教示,因此,本发明不应被建构成为在此所提出范例性实施例的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范例性实施例被提供以使得本发明会是完善又完整,且会将本发明范围传达给那些熟知此项技术的人士。在该些图式中,组件尺寸及相对尺寸也许基于清晰起见而被夸大。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只是基于描述特定范例性实施例目的,并无意成为限制用。如在此所使用地,除非该内文清楚地另有所指,否则该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是意欲将该些多个形式也纳入。会进一步了解到该些术语“包含”及/或“包括”在使用于本说明书时,表示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构件及/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或更多其它特征、整数、步骤、操作、构件、组件及/或其族群的存在或增加。除非另有所示,陈述时,一值范围包含该范围的上下限及其间的任何子范围。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2)

1.一种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测量信号至第二设备,其中所述测量信号用于对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直通信道的测量;
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测量信号至第二设备,包括:
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所述测量信号;或者,
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多个窄带宽,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所述测量信号,其中所述窄带宽是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划分的;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测量信号;
根据接收到的测量信号,测量得到自身实际业务带宽上的信道质量信息;
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进行链路自适应,将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其中使用第一符号传输所述测量信号,使用第二符号传输所述目标数据,且所述测量信号在所述目标数据之前发送,所述第一符号和所述第二符号均为同一个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符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信号为预设长度的信号,使用时隙的预设符号传输;在所述最大可用带宽上,所述测量信号重复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进行链路自适应,将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使用相同业务带宽的情况下,直接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将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进行链路自适应,将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在所述第一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小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的情况下,单独调整所述测量信号所占带宽至目标带宽,使用所述目标带宽发送所述测量信号,在同一时隙内的剩余时间段使用所述第一设备实际业务带宽发送所述目标数据至所述第二设备;其中所述目标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单独调整所述测量信号所占带宽至目标带宽,包括:
扩大所述测量信号的载波间隔,其中扩大载波间隔后的测量信号所占带宽等于所述目标带宽;或者,
在所述第一设备的空闲频带复制添加所述测量信号,其中所述空闲频带和所述测量信号所占带宽的带宽总和等于所述目标带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的目标数据和测量信号;
基于预设测量周期或者当前时刻触发的测量指令,由接收到的测量信号完成直通信道的测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信号采用的具有相关性的序列选自于以下序列:m序列、CG序列、ZC序列、PN序列。
8.一种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设备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测量信号,其中所述测量信号用于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直通信道的测量;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测量信号,包括:
接收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所述测量信号;或者,
接收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多个窄带宽,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所述测量信号,其中所述窄带宽是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划分的;
在接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测量信号之后,还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测量信号,测量得到自身实际业务带宽上的信道质量信息;
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进行链路自适应,将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其中使用第一符号传输所述测量信号,使用第二符号传输所述目标数据,且所述测量信号在所述目标数据之前发送,所述第一符号和所述第二符号均为同一个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符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信号为预设长度的信号,使用时隙的预设符号传输;在所述最大可用带宽上,所述测量信号重复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进行链路自适应,将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包括:
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使用相同业务带宽的情况下,直接使用所述第二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将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进行链路自适应,将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包括:
在所述第二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小于所述第一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的情况下,单独调整所述测量信号所占带宽至目标带宽,使用所述目标带宽发送所述测量信号,在同一时隙内的剩余时间段使用所述第一设备实际业务带宽发送所述目标数据至所述第二设备;其中所述目标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单独调整所述测量信号所占带宽至目标带宽,包括:
扩大所述测量信号的载波间隔,其中扩大载波间隔后的测量信号所占带宽等于所述目标带宽;或者,
在所述第二设备的空闲频带复制添加所述测量信号,其中所述空闲频带和所述测量信号所占带宽的带宽总和等于所述目标带宽。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的目标数据和测量信号;
基于预设测量周期或者当前时刻触发的测量指令,由接收到的测量信号完成直通信道的测量。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信号采用的具有相关性的序列选自于以下序列:m序列、CG序列、ZC序列、PN序列。
15.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为第一设备,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用于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测量信号至第二设备,其中所述测量信号用于对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直通信道的测量;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
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所述测量信号;或者,
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多个窄带宽,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所述测量信号,其中所述窄带宽是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划分的;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测量信号;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测量信号,测量得到自身实际业务带宽上的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进行链路自适应,将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其中使用第一符号传输所述测量信号,使用第二符号传输所述目标数据,且所述测量信号在所述目标数据之前发送,所述第一符号和所述第二符号均为同一个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符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信号为预设长度的信号,使用时隙的预设符号传输;在所述最大可用带宽上,所述测量信号重复传输。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使用相同业务带宽的情况下,直接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将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小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的情况下,单独调整所述测量信号所占带宽至目标带宽,使用所述目标带宽发送所述测量信号,在同一时隙内的剩余时间段使用所述第一设备实际业务带宽发送所述目标数据至所述第二设备;其中所述目标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扩大所述测量信号的载波间隔,其中扩大载波间隔后的测量信号所占带宽等于所述目标带宽;或者,
在所述第一设备的空闲频带复制添加所述测量信号,其中所述空闲频带和所述测量信号所占带宽的带宽总和等于所述目标带宽。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的目标数据和测量信号;基于预设测量周期或者当前时刻触发的测量指令,由接收到的测量信号完成直通信道的测量。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信号采用的具有相关性的序列选自于以下序列:m序列、CG序列、ZC序列、PN序列。
22.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为第二设备,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第一设备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测量信号,其中所述测量信号用于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直通信道的测量;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
接收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所述测量信号;或者,
接收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多个窄带宽,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所述测量信号,其中所述窄带宽是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划分的;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测量信号,测量得到自身实际业务带宽上的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进行链路自适应,将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其中使用第一符号传输所述测量信号,使用第二符号传输所述目标数据,且所述测量信号在所述目标数据之前发送,所述第一符号和所述第二符号均为同一个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符号。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信号为预设长度的信号,使用时隙的预设符号传输;在所述最大可用带宽上,所述测量信号重复传输。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使用相同业务带宽的情况下,直接使用所述第二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将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小于所述第一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的情况下,单独调整所述测量信号所占带宽至目标带宽,使用所述目标带宽发送所述测量信号,在同一时隙内的剩余时间段使用所述第一设备实际业务带宽发送所述目标数据至所述第二设备;其中所述目标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设备的实际业务带宽。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扩大所述测量信号的载波间隔,其中扩大载波间隔后的测量信号所占带宽等于所述目标带宽;或者,
在所述第二设备的空闲频带复制添加所述测量信号,其中所述空闲频带和所述测量信号所占带宽的带宽总和等于所述目标带宽。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的目标数据和测量信号;基于预设测量周期或者当前时刻触发的测量指令,由接收到的测量信号完成直通信道的测量。
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信号采用的具有相关性的序列选自于以下序列:m序列、CG序列、ZC序列、PN序列。
29.一种测量信号的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测量信号至第二设备,其中所述测量信号用于对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直通信道的测量;
其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所述测量信号;或者,
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多个窄带宽,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所述测量信号,其中所述窄带宽是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划分的;
第一测量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测量信号;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测量信号,测量得到自身实际业务带宽上的信道质量信息;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进行链路自适应,将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其中使用第一符号传输所述测量信号,使用第二符号传输所述目标数据,且所述测量信号在所述目标数据之前发送,所述第一符号和所述第二符号均为同一个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符号。
30.一种测量信号的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设备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测量信号,其中所述测量信号用于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直通信道的测量;
其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
接收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所述测量信号;或者,
接收使用所述第一设备的多个窄带宽,通过单独的时隙发送的所述测量信号,其中所述窄带宽是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划分的;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测量信号,测量得到自身实际业务带宽上的信道质量信息;
第五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进行链路自适应,将目标数据和所述测量信号通过同一个时隙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其中使用第一符号传输所述测量信号,使用第二符号传输所述目标数据,且所述测量信号在所述目标数据之前发送,所述第一符号和所述第二符号均为同一个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符号。
3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3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8至14任一项所述的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CN201811303523.8A 2018-11-02 2018-11-02 一种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Active CN1111480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03523.8A CN111148063B (zh) 2018-11-02 2018-11-02 一种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03523.8A CN111148063B (zh) 2018-11-02 2018-11-02 一种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8063A CN111148063A (zh) 2020-05-12
CN111148063B true CN111148063B (zh) 2022-04-15

Family

ID=70516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03523.8A Active CN111148063B (zh) 2018-11-02 2018-11-02 一种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48063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29017A3 (en) * 2017-01-04 2018-08-16 Idac Holdings, Inc. Receiver feedback in wireless systems
WO2018166607A1 (en) * 2017-03-16 2018-09-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adaptive numerology
WO2018174760A1 (en) * 2017-03-24 2018-09-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ucch structure for mixed numerolog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0896B (zh) * 2014-09-23 2024-0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射器,接收器,和用于发送/接收同步信号的方法
BR112017007166B1 (pt) * 2014-10-10 2023-10-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étodo em um dispositivo sem fio, e, dispositivo sem fio
CN106160951B (zh) * 2015-04-09 2019-05-31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中继用户设备和远端用户设备之间的d2d通信的方法
CN106658352B (zh) * 2015-11-02 2019-03-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车联网v2x业务的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8702244B (zh) * 2016-04-01 2022-04-29 英特尔公司 用于低复杂度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链路适配
CN107733609B (zh) * 2016-08-12 2023-10-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和参考信号发送装置
EP3560261B1 (en) * 2016-12-21 2023-11-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ts status indication
CN107071796B (zh) * 2017-01-05 2020-05-19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eam的传输控制方法及其设备
WO2018143786A1 (ko) * 2017-02-06 2018-08-09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7396386B (zh) * 2017-08-30 2021-05-1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道检测方法及信道检测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29017A3 (en) * 2017-01-04 2018-08-16 Idac Holdings, Inc. Receiver feedback in wireless systems
WO2018166607A1 (en) * 2017-03-16 2018-09-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adaptive numerology
WO2018174760A1 (en) * 2017-03-24 2018-09-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ucch structure for mixed numerolog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8063A (zh) 2020-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321294A1 (en) Signal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21073508A1 (zh) 传输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第二通信节点及介质
US10306589B2 (en) Hybrid reference signal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1405896B2 (en) Sidelink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3824481B (zh) 上行传输方法、装置、芯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465110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0149714B (zh)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US20210329598A1 (en) A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sidelink configuration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RU2718173C1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восходящей управляюще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оконе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12039644B (zh) 一种非周期定位导频传送方法和装置
US20190305902A1 (en)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830202B (zh) 通信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US2020027544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lot structure indication
CN111436129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148063B (zh) 一种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890707B (zh)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WO2022147735A1 (zh) 确定发送功率的方法及装置
WO2023050234A1 (zh) 一种探测参考信号srs资源的调整方法及其装置
CN111147162B (zh) 一种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1062723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therefor
US20240121068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4077612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087186A1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及其装置
WO202202134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wnlink transmission in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US20240187280A1 (en) Triggering method for joint channel estim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1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Applicant before: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