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47414A - 序列生成方法、序列标识下发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Google Patents

序列生成方法、序列标识下发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47414A
CN111147414A CN201811314683.2A CN201811314683A CN111147414A CN 111147414 A CN111147414 A CN 111147414A CN 201811314683 A CN201811314683 A CN 201811314683A CN 111147414 A CN111147414 A CN 1111474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quence
cdm
different
cdm groups
scramb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1468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雪媛
高秋彬
苏昕
缪德山
陈润华
李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81131468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474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47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74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28Arrangements for spectral 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ignals with specified spectral properties
    • H04L25/03866Arrangements for spectral 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ignals with specified spectral properties using scramb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14Peak power aspects
    • H04L27/262Reduction thereof by selection of pilot symb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序列生成方法、序列标识下发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该方法包括:终端为N个码分多路复用CDM组分别生成参考信号序列;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为不同CDM组生成参考信号序列所使用的生成信息不同,生成信息包括加扰序列标识、序列初始化公式,以及序列初始化公式的自变量的取值中的至少一项。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有效地改善属于不同CDM组的不同参考信号端口映射至相同的RE序列所导致的,参考信号的PAPR相对于数据传输部分的PAPR过高的问题,以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Description

序列生成方法、序列标识下发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序列生成方法、序列标识下发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需求的发展变化,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等多个组织均开始研究新的无线通信系统,即5G新无线电(New Radio,NR)通信系统。
在5GNR通信系统中,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信道状态信息指示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s,CSI-RS)等参考信号通过端口之间的频分多路复用(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FDM)、正交覆盖码(Orthogonal Cover Code,OCC)等方式实现端口之间的正交性,网络根据调度的需求和测试,通过DMRS资源分配来实现用户数据的资源映射,以支持多用户之间的多用户多入多出(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U-MIMO)技术和单用户多入多出(Single-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SU-MIMO)技术,并通过CSI-RS来完成信道质量信息的测量上报以及波束管理的测量上报。
需要指出的是,采用目前版本的DMRS序列映射方式和CSI-RS序列映射方式时,可能导致DMRS和CSI-RS等参考信号的峰值平均功率比(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PAPR)相对于数据传输部分的PAPR过高,从而导致通信系统的性能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序列生成方法、序列标识下发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以解决参考信号的PAPR相对于数据传输部分的PAPR过高,从而导致通信系统的性能比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序列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为N个码分多路CDM组分别生成参考信号序列;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为不同CDM组生成参考信号序列所使用的生成信息不同,所述生成信息包括加扰序列标识、序列初始化公式,以及序列初始化公式的自变量的取值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所述参考信号序列包括解调参考信号DMRS序列;
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网络侧设备下发的,所述N个CDM组中的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其中,所述S个CDM组中的不同CDM组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相同或不同,S小于或等于N。
可选地,所述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指示,S等于2。
可选地,所述N个CDM组包括第一CDM组、第二CDM组和第三CDM组,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CDM组对应的第一加扰序列标识,以及所述第二CDM组对应的第二加扰序列标识,所述第一加扰序列标识和所述第二加扰序列标识相同或者不同;
所述第一CDM组的DMRS序列根据所述第一加扰序列标识和第一序列初始化公式生成;
所述第二CDM组的DMRS序列根据所述第二加扰序列标识和所述第一序列初始化公式生成;
所述第三CDM组的DMRS序列根据第二序列初始化公式生成。
可选地,所述第一序列初始化公式为: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21
所述第二序列初始化公式为以下两个公式中的一个公式: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22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23
其中,cinit为伪随机数序列,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24
为一个无线帧内包含的时隙个数,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25
为当前配置子载波间隔下对应的无线帧内的时隙数目,l为在一个时隙内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符号序号,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26
为用户扰码,nSCID为CDM组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m为CDM组的序号相关值,A为常数因子,f(m)为以m为自变量的函数。
可选地,所述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指示,S等于N。
可选地,所述参考信号序列包括解调参考信号DMRS序列;
为不同CDM组生成DMRS序列所使用的序列初始化公式为以下三个公式中的同一公式: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31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32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33
其中,cinit为伪随机数序列,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34
为一个无线帧内包含的时隙个数,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35
为当前配置子载波间隔下对应的无线帧内的时隙数目,f(m)为以m为自变量的函数,m为CDM组的序号相关值,A为常数因子,l为在一个时隙内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符号序号,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36
为用户扰码,nSCID为CDM组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37
为对应于m的加扰序列。
可选地,所述参考信号序列包括信道状态信息指示参考信号CSI-RS序列;
为不同CDM组生成CSI-RS序列所使用的序列初始化公式为以下两个公式中的同一公式: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38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39
其中,cinit为伪随机数序列,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310
为一个无线帧内包含的时隙个数,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311
为当前配置子载波间隔下对应的无线帧内的时隙数目,f(m)为以m为自变量的函数,m为CDM组的序号相关值,A为常数因子,l为在一个时隙内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符号序号,nID为用户扰码。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序列标识下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侧设备向终端下发所述终端使用的N个码分多路复用CDM组中的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其中,所述S个CDM组中的不同CDM组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不同,N和S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S小于或等于N。
可选地,所述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指示,S等于2。
可选地,所述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指示,S等于N。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为N个码分多路复用CDM组分别生成参考信号序列;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为不同CDM组生成参考信号序列所使用的生成信息不同,所述生成信息包括加扰序列标识、序列初始化公式,以及序列初始化公式的自变量的取值中的至少一项。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所述网络侧设备包括:
下发模块,用于向终端下发所述终端使用的N个码分多路复用CDM组中的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其中,所述S个CDM组中的不同CDM组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不同,N和S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S小于或等于N。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收发机、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为N个码分多路复用CDM组分别生成参考信号序列;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为不同CDM组生成参考信号序列所使用的生成信息不同,所述生成信息包括加扰序列标识、序列初始化公式,以及序列初始化公式的自变量的取值中的至少一项;
或者,
所述收发机,用于为N个码分多路复用CDM组分别生成参考信号序列;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为不同CDM组生成参考信号序列所使用的生成信息不同,所述生成信息包括加扰序列标识、序列初始化公式,以及序列初始化公式的自变量的取值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所述参考信号序列包括解调参考信号DMRS序列;
所述收发机,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下发的,所述N个CDM组中的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其中,所述S个CDM组中的不同CDM组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相同或不同,S小于或等于N。
可选地,所述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指示,S等于2。
可选地,所述N个CDM组包括第一CDM组、第二CDM组和第三CDM组,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CDM组对应的第一加扰序列标识,以及所述第二CDM组对应的第二加扰序列标识,所述第一加扰序列标识和所述第二加扰序列标识相同或者不同;
所述第一CDM组的DMRS序列根据所述第一加扰序列标识和第一序列初始化公式生成;
所述第二CDM组的DMRS序列根据所述第二加扰序列标识和所述第一序列初始化公式生成;
所述第三CDM组的DMRS序列根据第二序列初始化公式生成。
可选地,所述第一序列初始化公式为: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51
所述第二序列初始化公式为以下两个公式中的一个公式: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52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53
其中,cinit为伪随机数序列,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54
为一个无线帧内包含的时隙个数,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55
为当前配置子载波间隔下对应的无线帧内的时隙数目,l为在一个时隙内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符号序号,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56
为用户扰码,nSCID为CDM组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m为CDM组的序号相关值,A为常数因子,f(m)为以m为自变量的函数。
可选地,所述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指示,S等于N。
可选地,所述参考信号序列包括解调参考信号DMRS序列;
为不同CDM组生成DMRS序列所使用的序列初始化公式为以下三个公式中的同一公式: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57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58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59
其中,cinit为伪随机数序列,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61
为一个无线帧内包含的时隙个数,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62
为当前配置子载波间隔下对应的无线帧内的时隙数目,f(m)为以m为自变量的函数,m为CDM组的序号相关值,A为常数因子,l为在一个时隙内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符号序号,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63
为用户扰码,nSCID为CDM组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64
为对应于m的加扰序列。
可选地,所述参考信号序列包括信道状态信息指示参考信号CSI-RS序列;
为不同CDM组生成CSI-RS序列所使用的序列初始化公式为以下两个公式中的同一公式: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65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66
其中,cinit为伪随机数序列,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67
为一个无线帧内包含的时隙个数,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68
为当前配置子载波间隔下对应的无线帧内的时隙数目,f(m)为以m为自变量的函数,m为CDM组的序号相关值,A为常数因子,l为在一个时隙内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符号序号,nID为用户扰码。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收发机、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收发机,用于向终端下发所述终端使用的N个码分多路复用CDM组中的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其中,所述S个CDM组中的不同CDM组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不同,N和S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S小于或等于N。
可选地,所述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指示,S等于2。
可选地,所述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指示,S等于N。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可以为N个CDM组分别生成参考信号序列,为不同CDM组生成参考信号序列所使用的生成信息不同,生成信息包括加扰序列标识、序列初始化公式,以及序列初始化公式的自变量的取值中的至少一者,这样,终端为不同CDM组生成的参考信号序列是不同的,在应用OCC进行参考信号到到RE的映射时,属于不同CDM组的不同参考信号端口映射至的RE序列是不同的。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有效地改善属于不同CDM组的不同参考信号端口映射至相同的RE序列所导致的,参考信号的PAPR相对于数据传输部分的PAPR过高的问题,以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正常循环前缀下行子帧的DMRS资源示意图;
图2是DMRS类型1的DMRS端口和DMRS资源组的分配方式示意图之一;
图3是DMRS类型1的DMRS端口和DMRS资源组的分配方式示意图之二;
图4是DMRS类型1的DMRS端口和DMRS资源组的分配方式示意图之三;
图5是DMRS类型1的DMRS端口和DMRS资源组的分配方式示意图之四;
图6是DMRS类型2的DMRS端口和DMRS资源组的分配方式示意图之一;
图7是DMRS类型2的DMRS端口和DMRS资源组的分配方式示意图之二;
图8是DMRS类型2的DMRS端口和DMRS资源组的分配方式示意图之三;
图9是DMRS类型2的DMRS端口和DMRS资源组的分配方式示意图之四;
图10是横坐标为PAPR,纵坐标为功率互补累积分布函数(即CCDF)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11是CSI-RS的协议映射方案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序列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序列标识下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方案,在描述本方案之前,首先对现有技术中的DMRS序列映射方式和CSI-RS序列映射方式进行介绍。
下面对DMRS序列映射方式进行介绍。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系统中,终端(也可以称为用户终端)可以通过专用的DMRS进行信道估计;其中,DMRS执行与数据信号相同的预编码操作。LTE-Rel-10以上版本可以支持8个以码分方式(其利用OCC)或频分方式正交的DMRS端口,例如图1中所示的端口7到14。
由图1可知,端口7、8、11、13复用一组子载波上的相同资源元素(ResourceElement,RE),并通过OCC区分;端口9、10、12、14复用另一组子载波上的相同RE,也通过OCC区分。
在LTE通信系统中,DMRS序列通过下面的方式生成:
对于端口7-14,p∈{7,8,……,14},r(m)(即DMRS序列)由下式中的PN序列产生: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81
伪随机数序列c(i)由下式初始化得到: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82
其中,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83
为下行最大的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数量,normal cycleprefix表示正常循环前缀,extended cycle prefix表示普通循环前缀,ns为时隙编号,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084
为用户扰码,nSCID为码分多路复用(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CDM)组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
采用上述方式生成DMRS序列时,DMRS在每个RE上的同一个CDM组上的不同RE上的序列值都不同,而且DMRS在每个符号上会与数据一起进行发送,因此,LTE通信系统中不会出现DMRS的PAPR相对于数据传输部分的PAPR过高的问题。
在LTE通信系统的基础上,为了降低处理时延及提升系统性能,5GNR通信系统的R15(即版本15)对DMRS导频图样进行了设计和定义。在新的DMRS导频图样中,存在多种不同的导频图样,具体配置如下:
DMRS类型1的DMRS端口和DMRS资源组(即CDM组)分配方式见图2至图5;其中,图2、图3对应占用一个符号的配置的情况,图4、图5对应占用两个符号的配置的情况。DMRS类型2的DMRS端口和DMRS资源组(即CDM组)分配方式见图6至图9;其中,图6、图7对应占用一个符号的配置的情况,图8、图9对应占用两个符号的配置的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在图2至图9中,不同的填充图像区分了不同端口所属的CDM组,不同的CDM组之间的端口是通过FDM方式区分的,同一CDM组内的不同端口是通过OCC来区分的。
容易看出,在图2和图3中,0,1端口属于一个CDM组(例如CDM组0),2,3端口属于一个CDM组(例如CDM组1)。类似地,在图4、图5中,0,1,4,5端口属于一个CDM组(例如CDM组0),2,3,6,7端口属于一个CDM组(例如CDM组1)。类似地,在图6、图7中,0,1端口属于一个CDM组(例如CDM组0),2,3端口属于一个CDM组(例如CDM组1),4,5端口属于一个CDM组(例如CDM组2)。类似地,在图8、图9中,0,1,6,7端口属于一个CDM组(例如CDM组0),2,3,8,9端口属于一个CDM组(例如CDM组1),4,5,10,11端口属于一个CDM组(例如CDM组2)。
另外,由图2至图9可知,对于DMRS类型1的配置,如果支持的最大端口数不超过4,则可以用图2中的pattern(即属性)来配置;如果支持的最大端口数超过4但是不超过8,则可以用图4中的pattern来配置。对于DMRS类型2的配置,如果支持的最大端口数不超过6,则可以用图6中的pattern来配置;如果支持的最大端口数超过6但是不超过12,则可以用图8中的pattern来配置。这里,端口数是指在该资源位置上复用的所有用户的端口数总和。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DMRS配置,具体映射在每个端口的DRMS序列均是通过下面的方式生成的:
r(m)(即DMRS序列)由下式中的PN序列产生: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101
伪随机数序列c(i)由下述的序列初始化公式初始化得到: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102
其中,cinit为伪随机数序列,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103
为一个无线帧内包含的时隙个数,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104
为当前配置子载波间隔下对应的无线帧内的时隙数目,l为在一个时隙内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序号,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105
为用户扰码,nSCID为CDM组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
具体地,上述序列初始化公式中,nSCID∈{0,1},高层可以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来指示终端nSCID的取值,如果高层未指示,则默认使用nSCID=0。
上述序列初始化公式中,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106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107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108
也可以是由高层进行配置的,高层可以通过DCI format 1_1或者0_1来对其进行指示。在高层通过DCI1-0或者DCI 0_0发送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或者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PUSCH)时,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109
可以固定使用用户扰码0。另外,在其他情况下可以使用小区ID(即CELL ID)来配置为默认的用户扰码,即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1010
需要说明的是,DMRS序列到每个DMRS端口RE的映射具体通过下述映射方式实现: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1011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1012
k′=0,1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1013
n=0,1,...
其中,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1014
为功率因子,wf(k′)为频域的OCC因子,wt(l′)为时域的OCC因子,k为频域子载波序号,l为时域上的OFDM符号序号,n为实际占用的物理资源块(PhysicalResource Block,PRB)序号,l′对应一个CDM组内时域的RE序号,k’对应一个CDM组内频域的RE序号,Δ为对应的映射间隔参数,configuration type1表示DMRS类型1的配置,configuration type2表示DMRS类型2的配置。
通过该映射方法得到的映射结果可以见下面的表1,在表1中,r(n)代表对应不同CDM组(各CDM组合)的DMRS序列,容易看出,映射在不同的CDM组的不同端口的DMRS序列完全相同。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111
表1
其中,子载波可以用subcarrier表示。
目前标准规定,对应于DMRS端口的不同分配,是对应数据传输层数的DMRS端口组合,比如对于两层的数据传输,高层可能分配{0,1}端口,也可能分配{0,2}端口用于参考信号的传输,容易看出,不管是对于DMRS类型1还是DMRS类型2,{0,1}端口都来自于CDM组0,{0,2}端口都来自于CDM组0和CDM组1。下面的表2为应用了OCC之后每个RE上的序列数值。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121
表2
由表2容易看出,端口0和端口2的序列完全相同,即属于不同CDM组的不同参考信号端口映射至相同的RE序列,这样会导致DMRS的PAPR相对于数据传输部分的PAPR过高,从而对网络及终端提出高的性能指标要求,要求更高成本的设备支持或者造成在现有指标设计的设备上出现系统性能受限,覆盖下降的问题。
另外,图10中的仿真结果可以说明不同端口组合的性能下降问题(其中数据传输的PAPR曲线也可以称为CP-OFDM)。针对DMRS的PAPR相对于数据传输部分的PAPR过高的问题,可以在功率放大器(PowerAmplifier,PA)前进行削峰等处理,但是这样会造成误差向量幅度(Error Vector Magnitude,EVM)指标恶化,DMRS的信道估计性能下降,进而影响到系统吞吐量,降低整个5GNR通信系统的性能。
下面对CSI-RS序列映射方式进行介绍。
在5GNR通信系统中,CSI-RS序列通过下面的方式生成:
r(m)(即CSI-RS序列)由下式中的PN序列产生: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131
伪随机数序列c(i)由下述的序列初始化公式初始化得到: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132
其中,cinit为伪随机数序列,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133
为一个无线帧内包含的时隙个数,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134
为当前配置子载波间隔下对应的无线帧内的时隙数目,l为在一个时隙内的OFDM符号序号,nID为用户扰码(其由高层参数scrambling ID给出)。
具体地,scrambling可以称为扰码。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CSI-RS资源由多个CSI-RS端口组成,并通过下述映射方式映射到RE上,以完成CSI-RS序列到端口RE的映射。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135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136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137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138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139
n=0,1,...
其中,βCSIRS为功率因子,wf(k′)为频域的OCC因子,wt(l′)为时域的OCC因子,n为CSI-RS占用的PRB序号,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141
为一个PRB内的频域子载波序号,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142
为一个PRB内的OFDM符号序号,ρ为高层配置的资源密度参数。
通过该映射方法得到的映射结果可以由图11进行说明:r(n)代表不同CDM组的CSI-RS序列,映射在不同的CDM组的不同端口的CSI-RS序列完全相同。
通过图11可知,8端口的序列会出现占用4个CDM组的情况完全相同,这样在某些CSI-RS的应用中,占用多个CDM组的CSI-RS资源配置会出现CSI-RS的PAPR相对于数据传输部分的PAPR过高,从而对网络及终端提出高的性能指标要求,要求更高成本的设备支持或者造成在现有指标设计的设备上出现系统性能受限,覆盖下降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对CSI-RS的各种可能配置,有可能出现CSI-RS的PAPR相对于数据传输部分的PAPR过高的配置可以如下面的表3。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151
表3
其中,表3中的k0、k1、k2、k3为每个CDM组在频域上的每个PRB的子载波起始位置序号。
针对CSI-RS的PAPR相对于数据传输部分的PAPR过高的问题,可以在PA前进行削峰等处理,但是这样会造成EVM指标恶化,进而影响到CSI-RS的覆盖,降低整个5GNR通信系统的性能。
通过上述介绍可知,不管是针对DMRS还是CSI-RS,在进行序列的映射时,具体过程均是先为各CDM组分别生成参考信号序列,然后再将生成的参考信号序列基于OCC映射至端口RE。这样,如果为不同CDM组生成的参考信号序列完全相同,在应用OCC之后会出现属于不同CDM组的不同参考信号端口映射至相同的RE序列的情况,从而导致参考信号的PAPR相对于数据传输部分的PAPR过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序列生成方法、序列标识下发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请参见图12,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序列生成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201,终端为N个CDM组分别生成参考信号序列;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为不同CDM组生成参考信号序列所使用的生成信息不同,生成信息包括加扰序列标识(即nSCID)、序列初始化公式,以及序列初始化公式的自变量的取值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N个CDM组具体为终端所使用的CDM组,N的取值可以为2、3、4、5、6或者其他数值,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可选地,参考信号序列可以包括DMRS序列或者CSI-RS序列。一般而言,在为CDM组生成DMRS序列时需要用到加扰序列标识,因此,这种情况下使用的生成信息可以包括加扰序列标识、序列初始化公式,以及序列初始化公式的自变量的取值中的至少一项,以使得为不同CDM组生成的DMRS序列不同;而在为CDM组生成CSI-RS序列时并不需要用到加扰序列标识,因此,这种情况下使用的生成信息不包括加扰序列标识,而包括序列初始化公式,以及序列初始化公式的自变量的取值中的至少一项。
需要说明的是,在生成信息中包括序列初始化公式的自变量的取值的情况下,序列初始化公式的自变量的取值可以为CDM组的序号相关值。一般而言,不同CDM组的序号是不同的,不同CDM组的序号相关值(例如为CDM组的序号本身)也可以是不同的,这样,即使将不同CDM组的序号相关值代入同一序列初始化公式进行运算,得到的伪随机数序列也可以是不同的,相应地,为不同CDM组生成的参考信号序列也可以是不同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可以为N个CDM组分别生成参考信号序列,为不同CDM组生成参考信号序列所使用的生成信息不同,生成信息包括加扰序列标识、序列初始化公式,以及序列初始化公式的自变量的取值中的至少一者,这样,终端为不同CDM组生成的参考信号序列是不同的,在应用OCC进行参考信号到到RE的映射时,属于不同CDM组的不同参考信号端口映射至的RE序列是不同的。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有效地改善属于不同CDM组的不同参考信号端口映射至相同的RE序列所导致的,参考信号的PAPR相对于数据传输部分的PAPR过高的问题,以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可选地,参考信号序列包括DMRS序列;
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网络侧设备下发的,N个CDM组中的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其中,S个CDM组中的不同CDM组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相同或不同,S小于或等于N。
其中,网络侧设备具体可以为基站。
本实施例中,由于网络侧设备的下发操作,终端可以便捷地获得N个CDM组中的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以便于基于获得的加扰序列标识来为这S个CDM组生成DMRS序列。需要指出的是,当S个CDM组中的不同CDM组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不同的情况下,终端为这S个CDM组中的不同CDM生成的DMRS序列是不同的,这样有利于改善DMRS的PAPR相对于数据传输部分的PAPR过高的情况,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可选地,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通过DCI指示,S等于2。
一般而言,对于下行DMRS配置,DMRS类型1的所有DMRS端口分别在两个CDM组内,例如分别在图3、图5中的CDM组0和CDM组1内;CDM组类型2的所有DMRS端口分别在三个CDM组内,例如分别在图7、图9中的CDM组0、CDM组1和CDM组2内。
本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可以向终端下发下行DCI 1-1或者上行DCI 0-1,下行DCI1-1或者上行DCI 0-1中包括DM-RS sequence initialization field(即序列初始化字段)域,DM-RS sequence initialization field域可以用于指示两个CDM组分别对应的nSCID构成的nSCID组合,例如指示下行DMRS类型1和DMRS类型2配置中,CDM组0对应的nSCID及CDM组1对应的nSCID构成的nSCID组合(其可以称为DCI对应的nSCID组合)。
需要指出的是,针对上行DMRS类型2配置,DM-RS sequence initializationfield域还需要指示上行DRMS分配占用的连续两个CDM组(这儿为CDM组0和CDM组1)。
需要说明的是,DM-RS sequence initialization field域可以为1比特,通过这1比特的DM-RS sequence initialization field域可以实现对DCI对应的nSCID组合的指示,其指示的DCI对应的nSCID组合可以见下面的表4。
DCI比特字段 n<sub>SCID</sub> for CDM组0 n<sub>SCID</sub> for CDM组1
0 0 1
1 1 0
表4
由上面的表4可知,网络侧设备给终端配置的nSCID组合可以有两种可能,nSCID组合具体可以为{0,1}或者{1,0},以作为增强配置。
当然,DM-RS sequence initialization field域也可以由1比特扩展为2比特,通过这2比特的DM-RS sequence initialization field域可以实现对DCI对应的nSCID组合的指示,其指示的DCI对应的nSCID组合可以见下面的表5。
DCI比特字段 n<sub>SCID</sub> for CDM组0 n<sub>SCID</sub> for CDM组1
0 0 0
1 0 1
2 1 0
3 1 1
表5
由上面的表5可知,网络侧设备给终端配置的nSCID组合可以有四种可能,nSCID组合具体可以为{0,0}、{0,1}、{1,0}或者{1,1};其中,{0,1}、{1,0}作为增强配置,{0,0}、{1,1}为支持与R15版本的CDM序列相同的配置。
需要解释的是,终端可以根据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中给定的DRMS类型和在DCI中分配的DRMS端口,获知该次传输中实际占用的CDM组情况。由于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分配的DRMS端口最多不会超过两个CDM组,CDM组序号的组合编号可能为{0,1},{1,2}两种,因此,DCI 0-1指示的含义为网络侧为终端分配的两个CDM组对应的nSCID组合,可能为{0,1}或者{1,0}。
另外,网络侧设备给不同终端配置的nSCID组合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以支持正交或者准正交的SU-MIMO或者MU-MIMO。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DCI,网络侧设备可以便捷地向终端指示两个CDM组分别对应的nSCID。当这两个CDM组分别对应不同的nSCID时,终端后续为这两个DCM组生成的DMRS序列可以是不同的,这样能够改善DMRS的PAPR相对于数据传输部分的PAPR过高的问题,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可选地,N个CDM组包括第一CDM组、第二CDM组和第三CDM组,DCI用于指示第一CDM组对应的第一加扰序列标识,以及第二CDM组对应的第二加扰序列标识,第一加扰序列标识和第二加扰序列标识相同或者不同;
第一CDM组的DMRS序列根据第一加扰序列标识和第一序列初始化公式生成;
第二CDM组的DMRS序列根据第二加扰序列标识和第一序列初始化公式生成;
第三CDM组的DMRS序列根据第二序列初始化公式生成。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主要针对下行DRMS类型2配置的情况。
具体地,N的取值具体为3,图7和图9中的CDM组0可以作为第一CDM组,图7和图9中的CDM组1可以作为第二CDM组,图7和图9中的CDM组2可以作为第二CDM组。
本实施例中,对于CDM组0、CDM组1和CDM组这三个CDM组而言,在生成DMRS序列时,终端对应于CDM组0和CDM组1使用的序列初始化公式相同,对应于CDM组2和CDM组0使用的序列初始化公式是不同的,这样,终端为CDM组2生成的DMRS序列不同于为CDM组0或CDM组1生成的DMRS序列。当第一加扰序列标识和第二加扰序列标识不同时,终端为CDM组0、CDM组1和CDM组这三个CDM组生成的DMRS序列是互不相同的。
可见,本实施例中,通过生成DMRS序列时使用的初始化公式的不同,或者通过加扰序列标识的不同和序列初始化公式的不同的结合,能够使终端为不同CDM组生成的DRMS序列不同,以有效地改善DMRS的PAPR相对于数据传输部分的PAPR过高的问题,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可选地,第一序列初始化公式为: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191
第二序列初始化公式为以下两个公式中的一个公式: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192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193
其中,cinit为伪随机数序列,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194
为一个无线帧内包含的时隙个数,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195
为当前配置子载波间隔下对应的无线帧内的时隙数目,l为在一个时隙内的OFDM符号序号,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01
为用户扰码,nSCID为CDM组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m为CDM组的序号相关值,A为常数因子,f(m)为以m为自变量的函数。
其中,A的取值是可配置的,具体地,A的取值可以配置为1、2、3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二序列初始化公式可能的两种情况中,m均为CDM组2的序号相关值,m可以等于2;在5GNR通信系统中,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08
的取值可以参考下面的表6。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03
表6
其中,μ为子载波间隔,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04
为一个无线帧内的时隙个数,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05
为一个子帧内的时隙个数。
可选地,对于第二序列初始化公式的前一种可能的情况,f(m)的函数表达式可以为:f(m)=2m,这时,第二序列初始化公式具体为: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06
可选地,对于第二序列初始化公式的后一种可能的情况,f(m)的函数表达式可以为:f(m)=m,这时,第二序列初始化公式具体为: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07
当然,f(m)的函数表达式并不局限于此,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容易看出,基于f(m)的函数表达式的不同,CDM组2的DMRS序列可以按照多种不同的规则或者方法生成。
本实施例中,终端为CDM组0和CDM组1生成DMRS序列时使用的的序列初始化公式未引入CDM组的序号相关值m,而为CDM组2生成DMRS序列时使用的序列初始化公式引入了CDM组的序号相关值m以及以m为自变量的函数f(m),这样能够在不扩展参数nSCID的前提下,较好地保证终端为CDM组2生成的DMRS序列不同于为CDM组0或CDM组1生成的DMRS序列。
可选地,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通过RRC信令指示,S等于N。
目前,RRC信令中仅可以配置两个nSCID,本实施例可以在RRC信令中包括的IEDMRS-DownlinkConfig(下行配置)和IE DMRS-UplinkConfig(上行配置)中扩展scramblingID2,以使得网络侧设备为每个终端可以最多配置三个不同的nSCID。这样,下行DCI 1-1或者上行DCI 0-1中包括的DM-RS sequence initialization field域可以扩展至3比特,以指示最多3个CDM组分别使用的nSCID,nSCID∈{0,1,2}。
那么,对于DMRS类型1的配置,DCI支持{0,1},{1,0},{0,2},{2,0},{1,2},{2,1}这6种组合,可以使用3比特来指示;或者,DCI支持{0,1},{1,0},{0,2},{2,0},{1,2},{2,1},{0,0},{1,1}这8种组合(即支持与R15版本相同的用户配置),可以使用3比特来指示。
对于DMRS类型2的配置,DCI支持{0,1,2},{1,0,2},{0,2,1},{2,0,1},{1,2,0},{2,1,0}6种组合,使用3比特来指示;或者,DCI支持{0,1,2},{1,0,2},{0,2,1},{2,0,1},{1,2,0},{2,1,0},{0,0,0},{1,1,1}8种组合(即支持与R15版本相同的用户配置),使用3比特来指示。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侧设备给不同终端配置的nSCID组合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以支持正交或者准正交的SU-MIMO或者MU-MIMO。
举例而言,对于上行和下行DMRS类型1的配置可以如下面的表7所示。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11
表7
举例而言,对于上行和下行DMRS类型2的配置可以如下面的表8所示。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21
表8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RRC信令中扩展的scrambling ID2,可以实现对参数nSCID的扩展,网络侧设备可以便捷地向终端指示N个CDM组分别对应的nSCID。当N个CDM组分别对应不同的nSCID时,终端后续为这N个DCM组中的不同CDM组生成的DMRS序列可以是不同的,这样能够改善DMRS的PAPR相对于数据传输部分的PAPR过高的情况,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可选地,参考信号序列包括DMRS序列;
为不同CDM组生成DMRS序列所使用的序列初始化公式为以下三个公式中的同一公式: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22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23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24
其中,cinit为伪随机数序列,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25
为一个无线帧内包含的时隙个数,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26
为当前配置子载波间隔下对应的无线帧内的时隙数目,f(m)为以m为自变量的函数,m为CDM组的序号相关值,A为常数因子,l为在一个时隙内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符号序号,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27
为用户扰码,nSCID为CDM组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28
为对应于m的加扰序列。
其中,A的取值是可配置的,具体地,A的取值可以配置为1、2、3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涉及的序列初始化公式可能的三种情况中,m为CDM组的序号相关值,m∈{0,1,2};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29
的取值可以参考上面的表6。
本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可以向终端下发下行DCI 1-1或者上行DCI 0-1,下行DCI1-1或者上行DCI 0-1中包括的DM-RS sequence initialization field域可以用于指示两个CDM组分别对应的nSCID构成的nSCID组合,例如指示下行DMRS类型1和DMRS类型2配置中,CDM组0对应的nSCID及CDM组1对应的nSCID构成的nSCID组合(其可以称为DCI对应的nSCID组合)。
需要指出的是,针对上行DMRS类型2配置,DM-RS sequence initializationfield域还需要指示上行DRMS分配占用的连续两个CDM组(这儿为CDM组0和CDM组1)。
需要说明的是,DM-RS sequence initialization field域可以为1比特,通过这1比特的DM-RS sequence initialization field域可以实现对DCI对应的nSCID组合的指示,其指示的DCI对应的nSCID组合可以见上面的表4。
由上面的表4可知,网络侧设备给终端配置的nSCID组合可以有两种可能,nSCID组合具体可以为{0,1}或者{1,0},以作为增强配置。
当然,DM-RS sequence initialization field域也可以由1比特扩展为2比特,通过这2比特的DM-RS sequence initialization field域可以实现对DCI对应的nSCID组合的指示,其指示的DCI对应的nSCID组合可以见上的表5。
由上面的表5可知,网络侧设备给终端配置的nSCID组合可以有四种可能,nSCID组合具体可以为{0,0}、{0,1}、{1,0}或者{1,1};其中,{0,1}、{1,0}作为增强配置,{0,0}、{1,1}为支持与R15版本的CDM序列相同的配置。
需要解释的是,终端可以根据RRC信令中给定的DRMS类型和在DCI中分配的DRMS端口,获知该次传输中实际占用的CDM组情况。由于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分配的DRMS端口最多不会超过两个CDM组,CDM组序号的组合编号可能为{0,1},{1,2}两种,因此,DCI 0-1指示的含义为网络侧为终端分配的两个CDM组对应的nSCID组合,可能为{0,1}或者{1,0}。
另外,网络侧设备给不同终端配置的nSCID组合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以支持正交或者准正交的SU-MIMO或者MU-MIMO。上行DRMS和下行DRMS的应用规则是相同的。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序列初始化公式的第一种可能的情况,f(m)的函数表达式可以为:f(m)=2m,这时,序列初始化公式具体为: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31
对于序列初始化公式的第二种可能的情况,f(m)的函数表达式可以为:f(m)=m,这时,序列初始化公式具体为: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41
对于序列初始化公式的第三种可能的情况,则有:
针对CDM组0,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42
针对CDM组1,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43
针对CDM组2,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44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序列初始化公式中引入了CDM组的序号相关值m,或者引入了CDM组的序号相关值m以及以m为自变量的函数f(m),这样能够在不扩展参数nSCID的前提下,较好地保证终端为不同CDM组生成不同的DMRS序列。
可选地,参考信号序列包括CSI-RS序列;
为不同CDM组生成CSI-RS序列所使用的序列初始化公式为以下两个公式中的同一公式: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45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46
其中,cinit为伪随机数序列,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47
为一个无线帧内包含的时隙个数,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48
为当前配置子载波间隔下对应的无线帧内的时隙数目,f(m)为以m为自变量的函数,m为CDM组的序号相关值,A为常数因子,l为在一个时隙内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符号序号,nID为用户扰码。
其中,A的取值是可配置的,具体地,A的取值可以配置为1、2、3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一般而言,对于CSI-RS配置,CSI-RS端口在一个符号上最多占用6个CDM组,本实施例中可以设置m等于CDM组序号,对于不同的CSI-RS配置,m对应0到M-1的范围,为该CSI-RS资源占用的CDM组个数。如果考虑到双极化的天线实现,m可以对应0到(M-1)/2的范围,M为该CSI-RS资源占用的CDM组个数。在5GNR通信系统中,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49
的取值可以参考上面的表6。
可选地,对于序列初始化公式的前一种可能的情况,f(m)的函数表达式可以为:f(m)=2m,这时,序列初始化公式具体为: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410
可选地,对于序列初始化公式的后一种可能的情况,f(m)的函数表达式可以为:f(m)=m,这时,序列初始化公式具体为: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51
在上述两个公式中,cinit为CDM组序号为自变量的函数,m∈{0,1,……,M},分别对应CDM组{0,1,……,M},M对应一个CSI-RS资源里包含的CDM个数。
当然,f(m)的函数表达式并不局限于此,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与DMRS序列生成类似的方法来生成CSI-RS序列,由于生成CSI-RS序列使用的序列初始化公式中引入了CDM组的序号相关值m,或者引入了CDM组的序号相关值m以及以m为自变量的函数f(m),这样能够较好地保证终端为不同CDM组生成的CSI-RS序列不同,相应地,在应用OCC进行参考信号到RE的映射时,属于不同CDM组的不同参考信号端口映射至的RE序列是不同的,这样不需要通过额外的高层信令或者DCI动态指示信令即可较好地改善CSI-RS的PAPR相对于数据传输部分的PAPR过高的问题,以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在本实施例中,不同终端可以采用相同的规则。
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能够有效地改善属于不同CDM组的不同参考信号端口映射至相同的RE序列所导致的,参考信号的PAPR相对于数据传输部分的PAPR过高的问题,以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请参见图13,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了提供的序列标识下发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301,网络侧设备向终端下发终端使用的N个CDM组中的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其中,S个CDM组中的不同CDM组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不同,N和S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S小于或等于N。
可选地,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通过DCI指示,S等于2。
可选地,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通过RRC信令指示,S等于N。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网络侧设备的下发操作,终端可以便捷地获得N个CDM组中的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以便于基于获得的加扰序列标识来为这S个CDM组生成DMRS序列。由于S个CDM组中的不同CDM组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不同,终端为这S个CDM组中的不同CDM生成的DMRS序列是不同的,这样有利于改善参考信号的PAPR相对于数据传输部分的PAPR过高的问题,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请参见图14,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终端包括:
生成模块1401,用于为N个CDM组分别生成参考信号序列;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为不同CDM组生成参考信号序列所使用的生成信息不同,生成信息包括加扰序列标识、序列初始化公式,以及序列初始化公式的自变量的取值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参考信号序列包括DMRS序列;
该终端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下发的,N个CDM组中的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其中,S个CDM组中的不同CDM组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相同或不同,S小于或等于N。
可选地,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通过DCI指示,S等于2。
可选地,N个CDM组包括第一CDM组、第二CDM组和第三CDM组,DCI用于指示第一CDM组对应的第一加扰序列标识,以及第二CDM组对应的第二加扰序列标识,第一加扰序列标识和第二加扰序列标识相同或者不同;
第一CDM组的DMRS序列根据第一加扰序列标识和第一序列初始化公式生成;
第二CDM组的DMRS序列根据第二加扰序列标识和第一序列初始化公式生成;
第三CDM组的DMRS序列根据第二序列初始化公式生成。
可选地,第一序列初始化公式为: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61
第二序列初始化公式为以下两个公式中的一个公式: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62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71
其中,cinit为伪随机数序列,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72
为一个无线帧内包含的时隙个数,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716
为当前配置子载波间隔下对应的无线帧内的时隙数目,l为在一个时隙内的OFDM符号序号,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717
为用户扰码,nSCID为CDM组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m为CDM组的序号相关值,A为常数因子,f(m)为以m为自变量的函数。
可选地,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通过RRC信令指示,S等于N。
可选地,参考信号序列包括DMRS序列;
为不同CDM组生成DMRS序列所使用的序列初始化公式为以下三个公式中的同一公式: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75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76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77
其中,cinit为伪随机数序列,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78
为一个无线帧内包含的时隙个数,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79
为当前配置子载波间隔下对应的无线帧内的时隙数目,f(m)为以m为自变量的函数,m为CDM组的序号相关值,A为常数因子,l为在一个时隙内的OFDM符号序号,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710
为用户扰码,nSCID为CDM组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711
为对应于m的加扰序列。
可选地,参考信号序列包括CSI-RS序列;
为不同CDM组生成CSI-RS序列所使用的序列初始化公式为以下两个公式中的同一公式: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712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713
其中,cinit为伪随机数序列,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714
为一个无线帧内包含的时隙个数,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715
为当前配置子载波间隔下对应的无线帧内的时隙数目,f(m)为以m为自变量的函数,m为CDM组的序号相关值,A为常数因子,l为在一个时隙内的OFDM符号序号,nID为用户扰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终端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任意实施方式的终端,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终端的任意实施方式都可以被本实施例中的上述终端所实现,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15,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该网络侧设备包括:
下发模块1501,用于向终端下发终端使用的N个CDM组中的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其中,S个CDM组中的不同CDM组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不同,N和S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S小于或等于N。
可选地,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通过DCI指示,S等于2。
可选地,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通过RRC信令指示,S等于N。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网络侧设备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任意实施方式的网络侧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的任意实施方式都可以被本实施例中的上述网络侧设备所实现,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16,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该终端包括收发机1610、存储器1620、处理器1600及存储在存储器1620上并可在处理器160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1600,用于为N个CDM组分别生成参考信号序列;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为不同CDM组生成参考信号序列所使用的生成信息不同,生成信息包括加扰序列标识、序列初始化公式,以及序列初始化公式的自变量的取值中的至少一项;
或者,
收发机1610,用于为N个码分多路复用CDM组分别生成参考信号序列;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为不同CDM组生成参考信号序列所使用的生成信息不同,生成信息包括加扰序列标识、序列初始化公式,以及序列初始化公式的自变量的取值中的至少一项。
在图16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6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6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处理器16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620可以存储处理器16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地,参考信号序列包括DMRS序列;
收发机1610,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下发的,N个CDM组中的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其中,S个CDM组中的不同CDM组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相同或不同,S小于或等于N。
可选地,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通过DCI指示,S等于2。
可选地,N个CDM组包括第一CDM组、第二CDM组和第三CDM组,DCI用于指示第一CDM组对应的第一加扰序列标识,以及第二CDM组对应的第二加扰序列标识,第一加扰序列标识和第二加扰序列标识相同或者不同;
第一CDM组的DMRS序列根据第一加扰序列标识和第一序列初始化公式生成;
第二CDM组的DMRS序列根据第二加扰序列标识和第一序列初始化公式生成;
第三CDM组的DMRS序列根据第二序列初始化公式生成。
可选地,第一序列初始化公式为: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91
第二序列初始化公式为以下两个公式中的一个公式: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92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93
其中,cinit为伪随机数序列,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94
为一个无线帧内包含的时隙个数,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95
为当前配置子载波间隔下对应的无线帧内的时隙数目,l为在一个时隙内的OFDM符号序号,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296
为用户扰码,nSCID为CDM组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m为CDM组的序号相关值,A为常数因子,f(m)为以m为自变量的函数。
可选地,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通过RRC信令指示,S等于N。
可选地,参考信号序列包括DMRS序列;
为不同CDM组生成DMRS序列所使用的序列初始化公式为以下三个公式中的同一公式: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301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302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303
其中,cinit为伪随机数序列,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304
为一个无线帧内包含的时隙个数,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305
为当前配置子载波间隔下对应的无线帧内的时隙数目,f(m)为以m为自变量的函数,m为CDM组的序号相关值,A为常数因子,l为在一个时隙内的OFDM符号序号,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306
为用户扰码,nSCID为CDM组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307
为对应于m的加扰序列。
可选地,参考信号序列包括CSI-RS序列;
为不同CDM组生成CSI-RS序列所使用的序列初始化公式为以下两个公式中的同一公式: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308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309
其中,cinit为伪随机数序列,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3010
为一个无线帧内包含的时隙个数,
Figure BDA00018559496000003011
为当前配置子载波间隔下对应的无线帧内的时隙数目,f(m)为以m为自变量的函数,m为CDM组的序号相关值,A为常数因子,l为在一个时隙内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符号序号,nID为用户扰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终端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任意实施方式的终端,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终端的任意实施方式都可以被本实施例中的上述终端所实现,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17,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该网络侧设备包括收发机1710、存储器1720、处理器1700及存储在存储器1720上并可在处理器170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收发机1710,用于向终端下发终端使用的N个CDM组中的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其中,S个CDM组中的不同CDM组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不同,N和S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S小于或等于N。
在图17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7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7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处理器17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720可以存储处理器17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地,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通过DCI指示,S等于2。
可选地,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通过RRC信令指示,S等于N。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网络侧设备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任意实施方式的网络侧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的任意实施方式都可以被本实施例中的上述网络侧设备所实现,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序列生成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序列标识下发方法中的步骤。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包括,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收发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4)

1.一种序列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为N个码分多路复用CDM组分别生成参考信号序列;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为不同CDM组生成参考信号序列所使用的生成信息不同,所述生成信息包括加扰序列标识、序列初始化公式,以及序列初始化公式的自变量的取值中的至少一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序列包括解调参考信号DMRS序列;
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网络侧设备下发的,所述N个CDM组中的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其中,所述S个CDM组中的不同CDM组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相同或不同,S小于或等于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指示,S等于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N个CDM组包括第一CDM组、第二CDM组和第三CDM组,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CDM组对应的第一加扰序列标识,以及所述第二CDM组对应的第二加扰序列标识,所述第一加扰序列标识和所述第二加扰序列标识相同或者不同;
所述第一CDM组的DMRS序列根据所述第一加扰序列标识和第一序列初始化公式生成;
所述第二CDM组的DMRS序列根据所述第二加扰序列标识和所述第一序列初始化公式生成;
所述第三CDM组的DMRS序列根据第二序列初始化公式生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序列初始化公式为:
Figure FDA0001855949590000011
所述第二序列初始化公式为以下两个公式中的一个公式:
Figure FDA0001855949590000021
Figure FDA0001855949590000022
其中,cinit为伪随机数序列,
Figure FDA0001855949590000023
为一个无线帧内包含的时隙个数,
Figure FDA0001855949590000024
为当前配置子载波间隔下对应的无线帧内的时隙数目,l为在一个时隙内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符号序号,
Figure FDA0001855949590000025
为用户扰码,nSCID为CDM组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m为CDM组的序号相关值,A为常数因子,f(m)为以m为自变量的函数。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指示,S等于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序列包括解调参考信号DMRS序列;
为不同CDM组生成DMRS序列所使用的序列初始化公式为以下三个公式中的同一公式:
Figure FDA0001855949590000026
Figure FDA0001855949590000027
Figure FDA0001855949590000028
其中,cinit为伪随机数序列,
Figure FDA0001855949590000029
为一个无线帧内包含的时隙个数,
Figure FDA00018559495900000210
为当前配置子载波间隔下对应的无线帧内的时隙数目,f(m)为以m为自变量的函数,m为CDM组的序号相关值,A为常数因子,l为在一个时隙内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符号序号,
Figure FDA00018559495900000211
为用户扰码,nSCID为CDM组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
Figure FDA00018559495900000212
为对应于m的加扰序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序列包括信道状态信息指示参考信号CSI-RS序列;
为不同CDM组生成CSI-RS序列所使用的序列初始化公式为以下两个公式中的同一公式:
Figure FDA00018559495900000213
Figure FDA00018559495900000214
其中,cinit为伪随机数序列,
Figure FDA00018559495900000215
为一个无线帧内包含的时隙个数,
Figure FDA00018559495900000216
为当前配置子载波间隔下对应的无线帧内的时隙数目,f(m)为以m为自变量的函数,m为CDM组的序号相关值,A为常数因子,l为在一个时隙内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符号序号,nID为用户扰码。
9.一种序列标识下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侧设备向终端下发所述终端使用的N个码分多路复用CDM组中的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其中,所述S个CDM组中的不同CDM组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不同,N和S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S小于或等于N。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指示,S等于2。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指示,S等于N。
1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为N个码分多路复用CDM组分别生成参考信号序列;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为不同CDM组生成参考信号序列所使用的生成信息不同,所述生成信息包括加扰序列标识、序列初始化公式,以及序列初始化公式的自变量的取值中的至少一项。
13.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包括:
下发模块,用于向终端下发所述终端使用的N个码分多路复用CDM组中的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其中,所述S个CDM组中的不同CDM组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不同,N和S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S小于或等于N。
14.一种终端,包括:收发机、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用于为N个码分多路复用CDM组分别生成参考信号序列;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为不同CDM组生成参考信号序列所使用的生成信息不同,所述生成信息包括加扰序列标识、序列初始化公式,以及序列初始化公式的自变量的取值中的至少一项;
或者,
所述收发机,用于为N个码分多路复用CDM组分别生成参考信号序列;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为不同CDM组生成参考信号序列所使用的生成信息不同,所述生成信息包括加扰序列标识、序列初始化公式,以及序列初始化公式的自变量的取值中的至少一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序列包括解调参考信号DMRS序列;
所述收发机,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下发的,所述N个CDM组中的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其中,所述S个CDM组中的不同CDM组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相同或不同,S小于或等于N。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指示,S等于2。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N个CDM组包括第一CDM组、第二CDM组和第三CDM组,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CDM组对应的第一加扰序列标识,以及所述第二CDM组对应的第二加扰序列标识,所述第一加扰序列标识和所述第二加扰序列标识相同或者不同;
所述第一CDM组的DMRS序列根据所述第一加扰序列标识和第一序列初始化公式生成;
所述第二CDM组的DMRS序列根据所述第二加扰序列标识和所述第一序列初始化公式生成;
所述第三CDM组的DMRS序列根据第二序列初始化公式生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序列初始化公式为:
Figure FDA0001855949590000041
所述第二序列初始化公式为以下两个公式中的一个公式:
Figure FDA0001855949590000042
Figure FDA0001855949590000043
其中,cinit为伪随机数序列,
Figure FDA0001855949590000044
为一个无线帧内包含的时隙个数,
Figure FDA0001855949590000045
为当前配置子载波间隔下对应的无线帧内的时隙数目,l为在一个时隙内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符号序号,
Figure FDA0001855949590000046
为用户扰码,nSCID为CDM组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m为CDM组的序号相关值,A为常数因子,f(m)为以m为自变量的函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指示,S等于N。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序列包括解调参考信号DMRS序列;
为不同CDM组生成DMRS序列所使用的序列初始化公式为以下三个公式中的同一公式:
Figure FDA0001855949590000051
Figure FDA0001855949590000052
Figure FDA0001855949590000053
其中,cinit为伪随机数序列,
Figure FDA0001855949590000054
为一个无线帧内包含的时隙个数,
Figure FDA0001855949590000055
为当前配置子载波间隔下对应的无线帧内的时隙数目,f(m)为以m为自变量的函数,m为CDM组的序号相关值,A为常数因子,l为在一个时隙内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符号序号,
Figure FDA0001855949590000056
为用户扰码,nSCID为CDM组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
Figure FDA0001855949590000057
为对应于m的加扰序列。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序列包括信道状态信息指示参考信号CSI-RS序列;
为不同CDM组生成CSI-RS序列所使用的序列初始化公式为以下两个公式中的同一公式:
Figure FDA0001855949590000058
Figure FDA0001855949590000059
其中,cinit为伪随机数序列,
Figure FDA00018559495900000510
为一个无线帧内包含的时隙个数,
Figure FDA00018559495900000511
为当前配置子载波间隔下对应的无线帧内的时隙数目,f(m)为以m为自变量的函数,m为CDM组的序号相关值,A为常数因子,l为在一个时隙内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符号序号,nID为用户扰码。
22.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收发机、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机,用于向终端下发所述终端使用的N个码分多路复用CDM组中的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其中,所述S个CDM组中的不同CDM组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不同,N和S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S小于或等于N。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指示,S等于2。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S个CDM组分别对应的加扰序列标识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指示,S等于N。
CN201811314683.2A 2018-11-06 2018-11-06 序列生成方法、序列标识下发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Pending CN1111474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14683.2A CN111147414A (zh) 2018-11-06 2018-11-06 序列生成方法、序列标识下发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14683.2A CN111147414A (zh) 2018-11-06 2018-11-06 序列生成方法、序列标识下发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7414A true CN111147414A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15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14683.2A Pending CN111147414A (zh) 2018-11-06 2018-11-06 序列生成方法、序列标识下发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4741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2261A1 (zh) * 2022-08-12 2024-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序列生成方法及通信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26684A1 (en) * 2015-02-10 2018-01-25 Chao Wei Dmrs enhancement for higher order mu-mimo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26684A1 (en) * 2015-02-10 2018-01-25 Chao Wei Dmrs enhancement for higher order mu-mimo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T&T: ""R1-1812851 Remaining Issues of PAPR in NR"",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5》 *
HUAWEI等: ""R1-1812688"",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5》 *
INTEL CORPORATION: ""R1-1812510 Low PAPR Reference Signal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5》 *
LG ELECTRONICS: "UL DMRS Desig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8》 *
MEDIATEK INC.: "R1-1812352 "Low PAPR R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5》 *
QUALCOMM: "Finalizing PDSCH/PUSCH’s DM-RS for NR Rel-15",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3》 *
VIVO: "R1-1812326 "Discussion on low PAPR R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5》 *
ZTE: "R1-1812259 "Low PAPR R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5》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2261A1 (zh) * 2022-08-12 2024-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序列生成方法及通信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59347B2 (ja) 位相追跡参照信号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8631987B (zh) 参考信号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656914B (zh) 多层波束赋形的方法和系统
CA2796374C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undling resource block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RU2549351C2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разрешения объединения блоков ресурсов в системах lte-a
US934495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itialization and mapping of reference signal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598544B2 (ja) ダウンリンクmimo用ダウンリンク制御シグナリング
JP2020522179A (ja) 信号送信の方法、デバイス、およびシステム
US20190165913A1 (en)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03346872B (zh) 与无线通信设备通信的方法和用于移动无线通信的设备
CN106411486B (zh) 一种上行解调导频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8111273B (zh) 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KR20110031142A (ko) 클러스터드 디에프티 스프레드 오에프디엠 전송에 있어서 상향링크 복조용 레퍼런스 시그널의 생성 및 전송 방법
WO2013067345A1 (en) Pusch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for high doppler frequency
WO2018127014A1 (zh) 参考信号的参数确定、发送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CN107040354A (zh) 上行dmrs的配置方法、网元、上行dmrs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8111270A (zh) 导频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US10581640B2 (en)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 reference signal send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11595955B2 (en) Numerology options for new radio
WO2016041570A1 (en)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for single carrier transmission
CN108667492B (zh) 一种预编码颗粒度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WO2020063464A1 (zh) Dmrs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设备、终端、存储介质
Trivedi et al. Trigonometric transforms and precoding strategies for OFDM‐based uplink hybrid multi‐carrier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CN107733617B (zh) 参考信号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11147414A (zh) 序列生成方法、序列标识下发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2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Applicant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