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46884A - 马达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马达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46884A
CN111146884A CN201911059987.3A CN201911059987A CN111146884A CN 111146884 A CN111146884 A CN 111146884A CN 201911059987 A CN201911059987 A CN 201911059987A CN 111146884 A CN111146884 A CN 1111468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stator
motor
holde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599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口雄平
三分一浩司
青野真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20852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007811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6627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0167835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146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68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 H02K1/187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to inner st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7/00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 B62M7/12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with the engine beside or within the driven whee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紧固强度的马达及车辆。本发明的马达(1)包括:固定部,包括沿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延伸的轴;旋转部,相对于固定部相对旋转;以及固持器(60),安装于轴,保持固定部或旋转部。固持器(60)包括:第一筒部(61),具有轴贯通孔(611),在轴贯通孔(611)的内周面压入轴;第二筒部(63),与第一筒部(61)的至少一部分相接,在第一筒部(61)的径向上重合;以及屈曲部(62),将第一筒部(61)的上端部与第二筒部(63)的上端部相连。

Description

马达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及车辆。
背景技术
以前,已经知道在驱动轮的附近配置马达的所谓轮内马达(in-wheel motor)。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2002-281722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已公开如下的技术:定子固定于支撑支架的外周,所述支撑支架固定于车轴,外转子固定于车轮的辋圈内表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2817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的支撑支架包括:固定于车轴的筒部、以及从筒部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部分。固定于车轴的筒部要求充分的紧固强度。
鉴于所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紧固强度的马达及车辆。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个实施方式包括:固定部,包括沿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延伸的轴;旋转部,相对于固定部相对旋转;以及固持器,安装于轴,保持固定部或旋转部;并且,固持器包括:第一筒部,包括轴贯通孔,在轴贯通孔的内周面压入轴;第二筒部,与第一筒部的至少一部分相接,在第一筒部的径向上重合;以及屈曲部,将第一筒部的上端部与第二筒部的上端部相连。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提高紧固强度的马达及车辆。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面图。
图3是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用马达的剖面图。
图4是一实施方式的磁轭及辋圈的立体图。
图5是磁轭的立体图。
图6是图3的区域VI中的磁轭及辋圈的局部剖面图。
图7是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磁轭及辋圈的局部示意图。
图8是沿图7的VIII-VIII线的局部剖面图。
图9是实施方式的定子及固持器剖面图。
图10是轴及定子固持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轴及定子固持器的变形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轴及定子固持器的其它变形例的剖面示意图。
[符号的说明]
1:电动二轮车
2:前轮
3:后轮
3a:轮胎
4:车身
5:手柄
6:ECU
7:油门
8:电池
9:充电器
10:马达
11:轴承
20:固定部
21:轴
22:定子
23:导线
30:旋转部
31:转子
40:罩盖
41:紧固构件
50:衬垫
60:固持器
61:第一筒部
62:屈曲部
63:第二筒部
64:凸部
65:板部
66:第三筒部
67:法兰
211:大径部
212:小径部
221:定子芯
222:绝缘体
223:线圈
311:磁铁
312:磁轭
312a:磁轭本体部
312b:突出部
312b2:圆周方向端面
312b3:径向外侧面
312b4、313b1:上表面
312c:轴方向端面
313:辋圈
313a:沟槽
313b:保持部
313c:凹部
313d:辋圈本体部
313e:辋圈法兰部
313f:凸部
313f1:第一凸部
313f2:第二凸部
611:轴贯通孔
651:板部贯通孔
J:中心轴
θ: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并且不重复其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2及图3的中心轴J的延伸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将中心轴J的轴方向上的一侧简称为“上侧”,将另一侧简称为“下侧”。另外,上下方向只是用于说明的名称,不对实际的位置关系或方向进行限定。另外,将与中心轴J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方向”,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圆周方向简称为“圆周方向”。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在轴方向上延伸”,包括严格在轴方向上延伸的状态、以及在相对于轴方向在未达45度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状态。同样地,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在径向上延伸”,包括严格在径向上延伸的状态、以及在相对于径向在未达45度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状态。
(车辆)
参照图1,说明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车辆,举出电动二轮车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电动二轮车1包括前轮2、后轮3、车身4、手柄5、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6、油门(throttle)7、电池(battery)8及马达10。
前轮2及后轮3是一对车轮。在车身4,安装前轮2及后轮3。在车身4的前部,安装手柄5。
ECU 6配置于车身4的内部。ECU 6是控制装置。在ECU 6,连接油门7。油门7是速度调整机构。
电池8配置于车身4的内部。电池8与ECU 6连接。电池8通过充电器9而充电。
马达10安装于后轮3。马达10与ECU 6连接。
(马达)
参照附图,说明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马达。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是外转子(outer rotor)型的轮内马达。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面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如图2及图3所示,马达10主要包括固定部20、旋转部30、罩盖(cover)40、衬垫(gasket)50及固持器60。
<固定部>
如图2及图3所示,固定部20包括轴21、定子22及导线23。
轴21沿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J延伸。本实施方式的轴21是固定轴。轴21例如是金属制。
如图3所示,轴21包括大径部211及小径部212。小径部212与大径部211相比直径小。小径部212的外周面例如连接着轴承11、密封构件等。本实施方式的小径部212位于轴21的上端部及下端部,大径部位于中央部。轴也可以从端部向中央部直径分阶段地增大。
如图2及图3所示,定子22为圆环状。定子22的中心与马达10的中心轴J相一致。定子22包括定子芯221、绝缘体(insulator)222及线圈223。
定子芯221例如使磁性钢板在轴方向上层叠而构成。定子芯221包括在圆周方向上配置有多个的芯包及齿(teeth)。芯包是与中心轴J为同心的环状。齿从芯包朝向径向外侧突出。齿设置有多个,从芯包在径向上延伸,在圆周方向上隔开狭缝(slot)而配置。
绝缘体222覆盖定子芯221的至少一部分。绝缘体222是将定子芯221与线圈223加以电绝缘的绝缘性构件。绝缘体222安装于各齿。
线圈223对定子芯221进行激磁。线圈223通过经由绝缘体222在各齿上缠绕线圈线而构成。线圈223在圆周方向上配置多个。
导线23在定子22的上侧与定子22连接。导线23穿过后述固持器60的板部65的板部贯通孔651,而引出至定子22的上侧。另外,在图3中,与线圈线连接的导线23穿过板部65的板部贯通孔651,而引出至上侧,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与电路基板或线圈线连接的导线既可以从上侧引出至下侧,也可以从下侧引出至上侧。
<旋转部>
旋转部30相对于固定部20而相対旋转。旋转部30包括转子31。转子31以中心轴J为中心,在定子22的径向外侧旋转。
如图2及图3所示,转子31包括磁铁(magnet)311、磁轭312及辋圈313。
磁铁311配置于定子22的径向外侧。磁铁311以北(north,N)极与南(south,S)极在圆周方向上排列的方式而构成。磁铁311例如,既可以包括在圆周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永久磁铁,也可以包括圆环状的一个永久磁铁。
图4是一实施方式的磁轭及辋圈的立体图。在图4中,关于磁轭及辋圈以外的零件,省略图示。图5是只表示磁轭的立体图。如图2~图4所示,磁轭312配置于磁铁311的径向外侧。磁轭312为环状。详细地说,如图4及图5所示,磁轭312包括磁轭本体部312a及突出部312b。磁轭本体部312a及突出部312b由一个构件构成。磁轭本体部312a为环状。突出部312b是将一个构件的轴方向一端侧加以折弯的折弯部。
突出部312b从磁轭本体部312a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突出部312b在圆周方向上设置多个。详细地说,多个突出部312b在圆周方向上,隔开间隔而设置。突出部312b从磁轭本体部312a的轴方向端部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由此,能够容易地设置突出部312b。
突出部312b既可以只设置于磁轭本体部312a的轴方向一端侧,也可以设置于一端侧及另一端侧。在图5中,多个突出部312b从磁轭本体部312a的上端及下端,朝向径向外侧延伸。位于上端侧的突出部312b的圆周方向位置与位于下端侧的突出部312b的圆周方向位置互不相同。
在突出部312b,设置使紧固构件41穿过的贯通孔312b1,所述紧固构件41对罩盖40进行紧固。贯通孔312b1在轴方向上贯通。多个贯通孔312b1以中心轴J为中心而同心地配置。
如图2所示,辋圈313安装轮胎3a。如图3及图4所示,辋圈313配置于磁轭312的外周侧。辋圈313及磁轭312是一体品。
辋圈313包括第一材料。磁轭312包括与第一材料不同的第二材料。如上所述,辋圈313及磁轭312包括任意不同的材料。因此,辋圈313及磁轭312能够一方面维持其功能,一方面选择用于使重量减轻的材料。因此,能够提供一种使重量减轻的马达10。
第一材料的比重小于第二材料的比重。由此,能够使辋圈313的重量减轻。第一材料例如含有铝,第二材料例如含有铁。具体地说,第一材料是铝合金,第二材料是铁合金。
磁轭312是压制品。辋圈313是铸造品。具体地说,形成磁轭312之后,通过铸造而使磁轭312与辋圈313形成为一体。由此,能够容易地制造辋圈313及磁轭312的一体品。因此,能够容易地使马达10的重量减轻。
辋圈313覆盖磁轭312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在图4中,辋圈313覆盖磁轭本体部312a的整个外周面。详细地说,辋圈313包括:辋圈本体部313d,与磁轭312的外周面在圆周方向上重合;以及辋圈法兰(rim flange)部313e,从辋圈本体部313d的上端部及下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
在辋圈313,在相邻的突出部312b的圆周方向之间设置沟槽313a。在此情况下,能够减少辋圈313的体积,所以能够使马达10的重量更进一步减轻。沟槽313a在圆周方向上延伸。
如图4所示,突出部312b的圆周方向端面312b2被辋圈313覆盖。圆周方向端面312b2与辋圈313抵接。由此,能够提高突出部312b的圆周方向端部的相对于负载的强度。即,能够防止磁轭312与辋圈313在圆周方向上错开。
另外,突出部312b的径向外侧面312b3被辋圈313覆盖。径向外侧面312b3与辋圈313抵接。由此,能够防止磁轭312与辋圈313在径向上错开。
图6是图3的区域VI内的磁轭及辋圈的局部剖面图。在图6中,关于磁轭及辋圈以外的零件,省略图示。如图3及图6所示,磁轭312的轴方向端面312c被辋圈313覆盖。如图6所示,辋圈313包括保持部313b,所述保持部313b覆盖磁轭312的轴方向端面312c的至少一部分。更详细地说,保持部313b是在辋圈313中,至少覆盖磁轭本体部312a的轴方向端部的部分。辋圈313覆盖磁轭312的轴方向端面312c的一部分。另外,辋圈313也可以覆盖磁轭312的轴方向端面312c的全部。
在图6中,突出部312b的上表面312b4不被保持部313b覆盖。另外,保持部313b的上表面313b1与突出部312b的上表面312b4位于同一平面上。保持部313b的下表面与突出部312b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在此情况下,能够减小辋圈313的体积,因此能够使马达10的重量更进一步减轻。另外,保持部313b的上表面313b1及下表面(未图示)是保持部313b的轴方向端面。突出部312b的上表面312b4及下表面是突出部312b的轴方向端面。另外,所谓未图示的保持部313b的下表面,是指覆盖磁轭本体部312a的轴方向另一端侧的保持部313b的轴方向端面。
图7及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图7是从轴方向上侧观察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磁轭及辋圈的局部示意图。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与图4不同的方面。图8是沿图7的VIII-VIII线的局部剖面图。如图7及图8所示,保持部313b也可以覆盖突出部312b的上表面312b4的一部分。保持部313b也可以覆盖突出部312b的下表面的一部分。在此情况下,能够使辋圈313与磁轭312牢固地紧固。
另外,保持部313b也可以覆盖突出部312b的上表面312b4的全部。保持部313b也可以覆盖突出部312b的下表面的全部。在此情况下,在保持部313b也形成使紧固构件41穿过的贯通孔,所述紧固构件41对罩盖40进行紧固。
如图4所示,辋圈313包括从辋圈本体部313d的外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313f。辋圈313包括多个凸部313f。凸部313f包括第一凸部313f1及第二凸部313f2。具体地说,凸部313f与至少一个辋圈法兰部313e的轴方向端面相连。在图4中,设置:第一凸部313f1,与其中一个辋圈法兰部313e的轴方向端面相连;以及第二凸部313f2,与另一个辋圈法兰部313e的轴方向端面相连。第一凸部313f1与第二凸部313f2的圆周方向位置不同。在此情况下,能够使第一凸部313f1与第二凸部313f2在圆周方向上错开而配置,因此能够确保紧固所需的凹部313c的长度。另外,第一凸部313f1与第二凸部313f2的轴方向位置也不同。辋圈本体部313d、辋圈法兰部313e及凸部313f由一个构件构成。
如图6及图8所示,凸部313f包括使紧固构件41穿过的凹部313c。通过只将对紧固构件41进行紧固的部分设为凸部313f,能够减小辋圈313的体积。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313f与突出部312b在轴方向上重合。详细地说,凹部313c与突出部312b的贯通孔312b1相连,在轴方向上凹陷。凹部313c的内周面包括凹螺纹部。在凹螺纹部,紧固着紧固构件41的凸螺纹部。通过凹部313c的凹螺纹部及紧固构件41的凸螺纹部,而将辋圈313与紧固构件41加以固定。
辋圈313的轴方向上的厚度大于磁轭312的轴方向上的厚度。辋圈313的径向上的长度大于磁轭312的径向上的长度。
<罩盖>
如图2及图3所示,罩盖40配置于转子31及定子22的轴方向上侧及下侧中的至少一者。本实施方式的罩盖40配置于转子31及定子22的轴方向上侧及下侧。罩盖40例如是车轮罩盖。
罩盖40具有圆盘形状。罩盖40安装于轴21。在罩盖,设置使轴21贯通的贯通孔。
罩盖40被紧固于辋圈313及磁轭312中的至少一者。在此情况下,能够省略焊接,安装罩盖40。在图2及图3中,罩盖40通过紧固构件41,而与磁轭312的突出部312b紧固。详细地说,如图3所示,在罩盖40,设置使紧固构件41穿过的贯通孔411。紧固构件41穿过罩盖40的贯通孔411、突出部312b的贯通孔312b1(参照图6)及辋圈313的凹部313c(参照图6),将和辋圈313为一体的磁轭312与罩盖40加以紧固。通过在突出部312b设置贯通孔312b1,能够使磁轭本体部312a的径向上的厚度变薄。由此,能够使马达10重量更进一步减轻。通过紧固构件41,将辋圈313及磁轭312与罩盖40加以紧固。
位于上侧的对罩盖40进行紧固的圆周方向位置、与位于下侧的对罩盖40进行紧固的圆周方向位置互不相同。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从突出部312b的上端及下端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圆周方向位置互不相同。对准突出部312b的贯通孔312b1的圆周方向位置,设置罩盖40的贯通孔411。
<衬垫>
如图2所示,衬垫50配置于辋圈313与罩盖40之间。衬垫50例如通过在辋圈313与罩盖40的分界面涂布液状衬垫,并加以干燥而形成。另外,衬垫可进一步配置于插通导线23的部分等。
<固持器>
如图2及图3所示,固持器60安装于轴21。详细地说,固持器60固定于轴21的大径部211。通过从小径部212侧插入固持器60,能够不损伤轴21的小径部212的外周面,而将固持器压入至大径部211。
固持器60保持固定部20或旋转部30。本实施方式的固持器60保持定子22。
图9是实施方式的定子及固持器的剖面图。在图9中,关于定子及定子固持器以外的零件,省略图示。如图9所示,固持器60包括第一筒部61、屈曲部62、第二筒部63、凸部64、板部65、第三筒部66及固持器法兰部67。从径向内侧朝向外侧,按照第一筒部61、屈曲部62、第二筒部63、凸部64、板部65、第三筒部66及固持器法兰部67的顺序而配置。固持器60由一个构件构成。具体地说,固持器60是压制品。
详细地说,固持器60是金属制。固持器60是将板状的金属构件加以折弯而成。固持器60及轴21包含相同的材料。例如,固持器60及轴21包含铁。在相同材料的情况下,容易进行固持器60与轴21的焊接。
第一筒部61包括轴贯通孔611。在轴贯通孔611的内周面,压入轴。第一筒部61也可以与轴21焊接。另外,第二筒部63也可以与轴21焊接。
第二筒部63与第一筒部61的至少一部分相接,并在第一筒部61的径向上重合。第一筒部61与第二筒部63在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筒部61、第二筒部63及轴21在轴方向上延伸。
在固持器60中,压入至轴21的第一筒部61与第二筒部63在径向上重合,并且至少一部分相互接触。因此,能够提高马达10的紧固强度。
图10是轴及定子固持器的剖面示意图。图11是轴及定子固持器的变形例的剖面示意图。图12是轴及定子固持器的其它变形例的剖面示意图。在图10~图12中,关于轴及定子固持器以外的零件,省略图示。如图10~图12所示,第一筒部61的轴方向长度La与第二筒部63的Lb的关系是Lb/2≦La≦2Lb。更优选的是如图10及图11所示,La≦2Lb。
第一筒部61与第二筒部63包括彼此相接的焊接部。焊接部设置于第一筒部61与第二筒部63的在径向上重合的部分。即,将使板状的金属构件折回而重合的部分加以焊接。焊接部既可以设置于第一筒部61与第二筒部63的在径向上重合的整个部分,也可以设置于一部分。在后者的情况下,焊接部设置于在轴方向上与屈曲部62为相反侧的端部。即,将第一筒部61的下端部与第二筒部63的下端部加以焊接。另外,当将轴21与第一筒部61加以焊接时,轴21与第一筒部61包括彼此相接的焊接部。另外,当将轴21与第二筒部63加以焊接时,轴21与第二筒部63包括彼此相接的焊接部。
另外,第一筒部61及第二筒部63的与屈曲部62为相反侧的端部也可以不接合,但优选的是接合。接合并不限定于焊接,也可以使用粘接材料等。
如图9所示,屈曲部62将第一筒部61的上端部与第二筒部63的上端部相连。屈曲部62具有R形状。所谓R形状,是指呈圆弧状弯曲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固持器60包括一个金属构件。借由屈曲部62,第一筒部61及第二筒部63将金属构件加以折回。由于第一筒部61与第二筒部63经折回而重合,所以固持器60中要求强度的部分提高了强度。固持器60中不要求强度的部分由于重量减轻,所以金属构件不重合。
凸部64与第二筒部63的下端相连。凸部64设置于整个圆周方向上。凸部64在板部65与第二筒部63之间,朝下侧隆起。通过设置凸部64,能够延长第二筒部63的轴方向长度。因此,能够延长与第一筒部61重合的第二筒部63,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紧固强度。
板部65从第二筒部63的下端部起在径向上延伸。详细地说,板部65经由凸部64,从第二筒部63的下端部起在径向上延伸。板部65包括插通导线的板部贯通孔651。
板部65以朝向径向外侧,向轴方向下侧倾斜的方式延伸。详细地说,板部65与中心轴J所成的角度θ优选的是70度以上且90度以下。如果板部65与中心轴J所成的角度θ在所述范围内,则能够延长第二筒部63的轴方向长度Lb。因此,能够延长与第一筒部61重合的第二筒部63,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紧固强度。板部65与中心轴J所成的角度θ是以与导线等不发生干涉的方式而适当设定。从所述观点及紧固强度的提高考虑,角度θ更优选的是80度以上且未达90度。
第三筒部66从板部65的外缘向上侧延伸。第三筒部66与板部65的连接区域是R形状。第三筒部66与第一筒部61及第二筒部63在径向上重合。即,第三筒部66与第一筒部61及第二筒部63在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由此,能够使固持器60在轴方向上减小,所以能够实现马达10的小型化。
固持器法兰部67从第三筒部66在径向上延伸。详细地说,固持器法兰部67从第三筒部66的上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固持器法兰部67与第三筒部66的分界区域是R形状。
定子22的上表面与固持器法兰部67的下表面相接。通过定子22的上表面与固持器法兰部67的下表面相接,能够提高定子22的轴方向位置的精度。
固持器法兰部67既可以设置于整个圆周方向上,也可以设置于圆周方向的一部分上。另外,固持器法兰部67的径向上的长度也可以小于定子22的径向长度。详细地说,固持器法兰部67的下表面既可以与定子22的整个上表面相接,也可以与定子22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相接。另外,在图9中,固持器法兰部67与定子22的定子芯相接,但是也可以与线圈等其它构件相接。
(变形例)
在所述实施方式的马达中,已举出电动二轮车的轮内马达为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马达并不限定于电动二轮车,例如也可以是电动四轮车等的马达。另外,本发明的马达并不限定于轮内马达,也可以用于车辆以外的用途。另外,本发明的马达并不限定于外转子型,也可以用于在定子22的内侧配置转子31的内转子型。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磁轭312包括突出部312b,所述突出部312b形成有可插入紧固构件41的贯通孔312b1,所述紧固构件41对罩盖40进行紧固。在本发明的磁轭中,突出部312b也可以省略。在此情况下,利用紧固构件41,将辋圈313与罩盖40加以紧固。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固持器60中与轴21的紧固部是第一筒部61及第二筒部63,且具有经由屈曲部62而折弯两次的双重结构。在固持器60中与轴21的紧固部也可以具有三重结构。另外,从使重量减轻的观点考虑,优选的是双重结构。
应当认为,这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的,而并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是通过权利要求而不是所述实施方式来表示,并且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同等的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Claims (15)

1.一种马达,包括:
固定部,包括沿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延伸的轴;
旋转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相对旋转;以及
固持器,安装于所述轴,保持所述固定部或所述旋转部;并且
所述固持器包括:
第一筒部,包括轴贯通孔,在所述轴贯通孔的内周面压入所述轴;
第二筒部,与所述第一筒部的至少一部分相接,在所述第一筒部的径向上重合;以及
屈曲部,将所述第一筒部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二筒部的上端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固定部还包括定子,
所述定子由所述固持器保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固持器还包括:
板部,从所述第二筒部的下端部起在径向上延伸;以及
第三筒部,从所述板部的外缘向上侧延伸;并且
所述第三筒部与所述第一筒部及所述第二筒部在径向上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固定部还包括定子,
所述固持器还包括从所述第三筒部起在径向上延伸的固持器法兰部,
所述定子的上表面与所述固持器法兰部的下表面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板部与所述中心轴所成的角度是70度以上且90度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固持器还包括凸部,所述凸部在所述板部与所述第二筒部之间,朝下侧隆起。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固定部还包括:
定子;以及
导线,在所述定子的下侧与所述定子连接;并且
所述板部包括插通所述导线的板部贯通孔,
所述导线穿过所述板部贯通孔,而引出至所述定子的上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轴包括大径部、及与所述大径部相比直径小的小径部,
所述固持器固定于所述大径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固持器是压制品。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第一筒部与所述第二筒部包括彼此相接的焊接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第一筒部的轴方向长度La与所述第二筒部的轴方向长度Lb的关系是Lb/2≦La≦2Lb。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固持器及所述轴包括相同的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第一筒部与所述轴包括彼此相接的焊接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第二筒部与所述轴包括彼此相接的焊接部。
15.一种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
CN201911059987.3A 2018-11-06 2019-11-01 马达及车辆 Pending CN1111468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08529 2018-11-06
JP2018208529A JP2020078118A (ja) 2018-11-06 2018-11-06 モータ、および電動バイク
JP2019-066273 2019-03-29
JP2019066273A JP2020167835A (ja) 2019-03-29 2019-03-29 モータ及び車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6884A true CN111146884A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16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59987.3A Pending CN111146884A (zh) 2018-11-06 2019-11-01 马达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46884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395586U (zh) * 2010-12-02 2012-08-2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202475216U (zh) * 2011-01-11 2012-10-03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205231904U (zh) * 2014-12-26 2016-05-1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WO2018096703A1 (ja) * 2016-11-23 2018-05-3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395586U (zh) * 2010-12-02 2012-08-2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202475216U (zh) * 2011-01-11 2012-10-03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205231904U (zh) * 2014-12-26 2016-05-1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WO2018096703A1 (ja) * 2016-11-23 2018-05-3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501599B2 (ja) 電動車両用モータ
CN210629220U (zh) 马达、车轮以及电动自行车
JP5054754B2 (ja) 発電ハブ
US20120001521A1 (en) In-wheel motor and electrically driven vehicle
WO2007100119A1 (ja) ロータおよび電動車両
CN111033950B (zh) 转子、辐条型马达、车辆用马达、无人飞行体、电动助力装置以及机器人装置
EP3199438A2 (en) An electric vehicle
US20150367721A1 (en) In-wheel motor and electrically driven vehicle
JP2013126859A (ja) 鞍乗型電動車両用の車輪、鞍乗型電動車両用の車輪駆動用電動機、及び鞍乗型電動車両
CN111052548B (zh) 转子、辐条型马达、车辆用马达、无人飞行体、电动助力装置以及机器人装置
WO2020105479A1 (ja) ロータ、モータ、及び、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10224525A (zh) 电机及其壳体
CN111146879B (zh) 电动车辆用马达
CN208564960U (zh) 电动油泵
CN211744154U (zh) 电动车辆用马达
CN111146884A (zh) 马达及车辆
JP7338198B2 (ja) 電動車両用モータ
CN104170218A (zh) 交流发电机
JP2011172345A (ja) レゾルバセンサの固定構造
WO2012014969A1 (ja) モールドモータ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移動体
JP2020167835A (ja) モータ及び車両
CN209913655U (zh) 驱动装置和电动轮
JP6003066B2 (ja) 電動機、電動機ユニット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218416026U (zh) 马达以及具备该马达的电动摩托车
TWI823566B (zh) 馬達及車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