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32283B - 一种功耗控制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功耗控制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32283B
CN111132283B CN201911096422.2A CN201911096422A CN111132283B CN 111132283 B CN111132283 B CN 111132283B CN 201911096422 A CN201911096422 A CN 201911096422A CN 111132283 B CN111132283 B CN 1111322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onsumption
wireless access
access device
mode
target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964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32283A (zh
Inventor
姚红涛
王伟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9642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322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32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2283A/zh
Priority to EP20888524.4A priority patent/EP4044693A4/en
Priority to US17/775,790 priority patent/US20220394610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0/124880 priority patent/WO202109359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322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22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15Monitoring of peripher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3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20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access points, e.g. base st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43Power saving in microcontroller uni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78Power saving in modem or I/O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功耗控制方法及设备,涉及电子技术领域,能够根据电子设备各部件当前的特征数据表征的业务场景,调整电子设备各部件的功耗状态,从而通过各部件协同处理使得电子设备的功耗状态与业务场景实时匹配,降低电子设备的整机功耗,延长续航时间。具体方案为:无线接入设备获取一个或多个第一部件的特征数据,特征数据用于表示无线接入设备的运行状态,无线接入设备根据特征数据确定多个第二部件的目标功耗状态,无线接入设备根据目标功耗状态,调整多个第二部件的功耗状态。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功耗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功耗控制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功耗控制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发展,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的普及和5G通信的商用等,通过无线接入设备使用移动通信网络上网的用户越来越多。对于无线接入设备来说,电池的续航能力一直是用户关注的重要问题。续航时间长的无线接入设备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因而,降低功耗,提升电池的续航能力已经成为无线接入设备的重要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功耗控制方法及设备,能够降低电子设备的整机功耗,延长续航时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耗控制方法,包括:无线接入设备获取一个或多个第一部件的特征数据,特征数据用于表示无线接入设备的运行状态。无线接入设备根据特征数据确定多个第二部件的目标功耗状态。无线接入设备根据目标功耗状态,调整多个第二部件的功耗状态。
在该方案中,无线接入设备可以收集内部部件当前的特征数据,该特征数据可以用于表征用户当前的业务场景。无线接入设备可以根据用于表征业务场景的特征数据,确定多个部件的目标功耗状态,并将多个部件的功耗状态调整为目标功耗状态,从而可以通过各部件协同处理使得无线接入设备的功耗状态与业务场景实时匹配,降低无线接入设备的整机功耗,延长续航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无线接入设备根据特征数据确定多个第二部件的目标功耗状态,包括:无线接入设备根据特征数据识别目标业务场景。无线接入设备根据目标业务场景确定多个第二部件的目标功耗状态。
在该方案中,无线接入设备可以先根据特征数据确定用户当前的业务场景即目标业务场景,然后再确定目标业务场景对应的多个部件的目标功耗状态,以使得多个部件的目标功耗状态与用户当前的业务场景实时对应。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无线接入设备根据目标业务场景确定多个第二部件的目标功耗状态,包括:无线接入设备根据目标业务场景确定目标功耗模式,目标功耗模式对应多个第二部件的目标功耗状态。
也就是说,目标功耗模式与多个第二部件的目标功耗状态相对应,无线接入设备可以根据用户当前的业务场景确定对应的目标功耗模式,从而确定目标功耗模式对应的多个第二部件的目标功耗状态。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目标业务场景为在线观看视频的场景或在线网络游戏场景,目标功耗模式为第一功耗模式。或者,目标业务场景为无线接入设备接入的终端处于Doze模式的场景或无线接入设备接入的终端无通信流量的场景,目标功耗模式为第二功耗模式。或者,目标业务场景为无线接入设备无用户接入的场景,目标功耗模式为第三功耗模式。
也就是说,不同的目标业务场景可以对应不同的目标功耗模式,无线接入设备可以根据具体的目标业务场景进行相应的功耗调整。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无线接入设备根据特征数据确定多个第二部件的目标功耗状态,包括:无线接入设备在根据特征数据确定满足预设条件后,确定多个第二部件的目标功耗状态。
在该方案中,无线接入设备可以确定特征数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满足则确定该预设条件对应的目标功耗状态。也就是说,无线接入设备可以根据特征数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来确定是否进行功耗调整。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无线接入设备在根据特征数据确定满足预设条件后,确定多个第二部件的目标功耗状态,包括:无线接入设备在根据特征数据确定满足预设条件后,确定目标功耗模式,目标功耗模式对应多个第二部件的目标功耗状态。
在该方案中,无线接入设备可以先在特征数据满足预设条件时确定目标功耗模式,而后再根据目标功耗模式确定对应的目标功耗状态。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预设条件包括:满足Wi-Fi为无线接入点AP模式,Wi-Fi数据帧统计为零,屏幕息屏,通用串行总线USB未接入,组临时密钥GTK刷新周期未超时,以及Wi-Fi用户接入数量不为零;且持续时间超过第一预设时长。或者,预设条件包括:满足屏幕息屏,USB未接入,GTK刷新周期未超时,以及Wi-Fi用户接入数量为零;且持续时间超过第二预设时长。目标功耗模式为第二功耗模式。
例如,该第二功耗模式可以是浅睡模式。如果无线接入设备的特征数据满足以上条件,则无线接入设备可以进入浅睡模式,以节省功耗。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预设条件包括:满足屏幕息屏,USB未接入,GTK刷新周期未超时,以及Wi-Fi用户接入数量为零;且持续时间超过第三预设时长。目标功耗模式为第三功耗模式。
例如,该第三功耗模式可以是深睡模式。如果无线接入设备的特征数据满足以上条件,则无线接入设备可以进入深睡模式,以节省更多功耗。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预设条件包括出现以下至少一项:USB接入事件,屏幕亮屏事件,Wi-Fi用户接入事件,收/发数据帧事件,或GTK刷新周期超时。或者,预设条件包括存在以下至少一项:Wi-Fi为非AP模式,屏幕亮屏,USB接入,或Wi-Fi数据帧统计不为零。目标功耗模式为第一功耗模式。
例如,该第一功耗模式可以是正常模式。如果无线接入设备的特征数据满足以上条件,则无线接入设备可以进入正常模式,以保证用户业务能够正常执行。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第二部件包括APP核、调制解调器Modem核、Wi-Fi芯片或外设中的多个部件。
这样,无线接入设备可以根据特征数据调整APP核、调制解调器Modem核、Wi-Fi芯片或外设中的多个部件的功耗,从而调整无线接入设备的整机功耗。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第二部件包括APP核、调制解调器Modem核和Wi-Fi芯片。第二功耗模式对应的APP核的目标功耗状态为休眠,Modem核的目标功耗状态为非连续接收/连接态非连续接收DRX/CDRX,Wi-Fi芯片的目标功耗状态为WoW模式。
该种情况可以对应浅睡模式,浅睡模式下APP核、调制解调器Modem核和Wi-Fi芯片可以为省功耗状态。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第二部件包括APP核、Modem核和Wi-Fi芯片;第三功耗模式对应的APP核的目标功耗状态为休眠,Modem核的目标功耗状态为飞行模式,Wi-Fi芯片的目标功耗状态为下电。
该种情况可以对应深睡模式,深睡模式下APP核、调制解调器Modem核和Wi-Fi芯片可以节省更多的功耗。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第二部件包括APP核、Modem核和Wi-Fi芯片;第一功耗模式对应的APP核的目标功耗状态为正常工作,Modem核的目标功耗状态为正常工作,Wi-Fi芯片的目标功耗状态为正常工作。
该种情况可以对应正常模式,正常模式下APP核、调制解调器Modem核和Wi-Fi芯片可以以正常的性能和功耗运行。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部件为APP核、Modem核、Wi-Fi芯片、屏幕、按键、USB接口或传感器。
也就是说,无线接入设备可以收集APP核、Modem核、Wi-Fi芯片、屏幕、按键、USB接口或传感器等部件的特征数据,用以表征用户当前的业务场景。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特征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工作状态,接入设备数量,收/发数据帧的数量,流量特征,数据报文特征或采集的数据。
也就是说,无线接入设备可以收集内部部件的工作状态,接入设备数量,收/发数据帧的数量,流量特征,数据报文特征或采集的数据等数据,用以表征用户当前的业务场景。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接入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代码。当代码被无线接入设备执行时,使得无线接入设备执行上述方面任一项可能的设计中电子设备执行的功耗控制方法。
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耗控制装置,该装置包含在无线接入设备中。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方面及可能的设计中任一方法中电子设备行为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硬件或软件包括至少一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例如,获取模块/单元,确定模块/单元,调整模块/单元等。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方面任一项可能的设计中的功耗控制方法。
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面任一项可能的设计中电子设备执行的功耗控制方法。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应用于电子设备。该芯片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电路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接口电路和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接口电路用于从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接收信号,并向处理器发送信号,信号包括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方面任一项可能的设计中的功耗控制方法。
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无线接入设备和终端。终端可以通过无线接入设备接入并访问网络。无线接入设备可以执行上述方面任一项可能的设计中的功耗控制方法。
上述其他方面对应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关于方法方面的有益效果的描述,此处不予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接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接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耗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耗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功耗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接入设备的提示界面示意图;
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接入设备的提示界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功耗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功耗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功耗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功耗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无线接入设备可以基于第一通信技术接入网络,并将基于第一通信技术的网络信号通过第二通信技术转发出去,以使得终端可以基于第二通信技术的通信信号访问网络。无线接入设备可以通过电池供电,以方便用户随行携带并随时通过终端使用无线接入设备访问网络。降低无线接入设备的功耗,可以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延长无线接入设备的使用时长。
以通信技术为Wi-Fi为例进行说明。在一种降低无线接入设备功耗的方案中,无线接入设备可以在信标(Beacon)帧周期的一段时间内检测终端的接入请求,在Beacon帧周期的另一段时间内停止检测站点的接入请求,从而可以降低无线接入设备的功耗。在该方案中,无线接入设备仅从Wi-Fi芯片Beacon帧检测时长的角度来降低功耗,功耗收益较差;而且该方案停止了终端接入请求检测的部分时间段,导致终端接入时延增大,还会导致部分终端无法接入等兼容性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耗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针对各个不同场景,通过各部件协同来有效地降低整机功耗,提高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长和用户的使用体验。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耗控制方法是针对电子设备的全场景全系统的功耗控制方法。
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功耗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可以收集内部各部件的状态参数或特征事件等特征数据,该特征数据可以用于表征用户当前的业务场景。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特征数据以及预设的功耗匹配策略调整电子设备各部件的功耗状态,从而使得各部件的功耗状态能够随着用户业务场景的变化而灵活调整,因而可以通过各部件的协同来实时、有效地调整电子设备的整机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可以是任意类型的设备。例如,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computer,UMPC)、上网本或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这样,任意类型的设备可以针对各个不同场景,通过各部件协同来有效地降低整机功耗,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可以是通过电池供电的设备。这样,通过电池供电的设备可以针对各个不同场景,通过各部件协同来有效地降低整机功耗,提高电池和设备的续航时长,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可以是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100中具有电池的无线接入设备101。这样,无线接入设备101可以针对各个不同场景,通过各部件协同来有效地降低整机功耗,降低无线接入设备101的发热量,提高电池和无线接入设备的续航时长,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无线接入设备101和站点设备102。无线接入设备101可以基于第一通信技术接入网络,并将基于第一通信技术的网络信号通过第二通信技术转发出去,提供基于第二通信技术的通信信号,以使得站点设备102可以基于第二通信技术的通信信号访问网络。也可以理解为,无线接入设备101可以将基于第一通信技术的网络信号转换成基于第二通信技术的通信信号,以使得终端可以使用基于第二通信技术的通信信号访问网络。
例如,第一通信技术和第二通信技术可以是2G/3G/4G/5G等蜂窝移动通信,光纤通信,蓝牙(bluetooth,BT),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Wi-Fi),Zigbee,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通用2.4G/5G频段无线通信技术,或USB通信等中的任意两种通信技术。示例性的,第一通信技术可以是4G的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通信技术或5G的非独立组网/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standalone,NSA/SA)通信技术,第二通信技术可以是Wi-Fi通信技术。再示例性的,第一通信技术可以是光纤通信技术,第二通信技术可以是Wi-Fi通信技术。再示例性的,第一通信技术可以是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第二通信技术可以是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通信技术。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通信技术或第二通信技术还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未列出的其他通信技术,本申请实施例对通信技术的具体类型不予限定。
其中,该无线接入设备101可以是无线路由器,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或移动热点等设备。例如,无线接入设备101具体可以是无线客户前置设备(customerpremise equipment,CPE)或无线猫等。该无线接入设备101还可以是具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技术的转换和接入功能的其他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智能手表,或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设备等。
其中,通信系统100中的站点设备102是通过无线接入设备接入网络,使用无线接入设备101提供的基于第二通信技术的通信信号访问网络的终端设备。例如,站点设备102可以是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或可穿戴设备等。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可以是图1所示通信系统100中不带电池而通过有线方式供电的无线接入设备101。这样,无线接入设备101可以针对各个不同场景,通过各部件协同来有效地降低整机功耗,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示例性的,当电子设备为无线接入设备,且第二通信技术为Wi-Fi通信技术时,图2示出了无线接入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无线接入设备可以包括应用(application,APP)核(core)、Wi-Fi芯片和外设。当该无线接入设备为移动宽带类设备时,第一通信技术可以为蜂窝移动通信,该无线接入设备可以用于将蜂窝移动信号转换成其他通信信号;如图2所示,该无线接入设备还可以包括调制解调器(Modem)核。其中,APP核、Wi-Fi芯片和Modem核可以分别为独立的芯片,但可以共用一些存储器等器件。或者,应用核、Modem核和Wi-Fi芯片中的多个模块可以是集成在同一芯片上的不同模块。
其中,Modem核可以用于实现2G/3G/4G/5G蜂窝移动通信,可以通过AT(Attention)命令(即调制解调器命令语言)进行查询以及配置管理,例如触发搜网,查询网速,查询小区信号强度等。
Wi-Fi芯片可以用于实现Wi-Fi帧的发送和接收。一些Wi-Fi芯片还可以自动发送Beacon帧或探测响应(Probe Response)帧等。
外设可以包括屏幕、按键(key)、传感器、USB接口或网口等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屏幕可以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 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等。
传感器可以包括电磁波吸收比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或触摸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器件。例如,SAR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信号辐射强度,以便确定辐射强度对人体是否有害等;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检测无线接入设备的移动速度,从而确定当前业务场景为高铁或汽车等高速移动场景。
USB接口是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具体可以是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等。USB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充电器为无线接入设备充电,也可以用于无线接入设备为其他设备充电,还可以用于无线接入设备连接其他设备并进行数据传输。例如,无线接入设备可以将基于其他通信技术的网络信号转换成USB通信信号,无线接入设备可以通过USB接口连接笔记本电脑,以便于笔记本电脑可以使用基于USB接口的有线通信信号访问网络。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性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无线接入设备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无线接入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当电子设备为其他无线接入设备时,电子设备也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或结构。
在图2所示结构中,APP核可以包括功耗管理模块,hostapd,电源管理模块,传输控制协议/互联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TCP/IP)协议栈,Linux内核,以及外设驱动等。APP核运行在Linux内核之上,启动后会加载外设的驱动,可以用于实现路由转发,功耗控制,Wi-Fi配置管理,安全管理,电源管理等功能。其中,hostapd为用户态用于AP和认证服务器的守护进程,可以用于实现无线局域网的相关接入管理和认证。
其中,无线接入设备功耗管理模块的示意图可以参见图3。如图3所示,功耗管理模块可以包括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Wi-Fi应用管理模块,安全管理模块,外设管理模块,Wi-Fi帧数量统计模块,无线局域网唤醒(wake on WLAN,WoW)状态管理模块,AT server以及功耗策略管理模块等。
其中,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用于,统计系统各部件的状态参数或特征事件等特征数据,结合当前业务场景灵活控制各部件的功耗状态,从而达到整机功耗状态随业务场景动态调整的目的。
Wi-Fi应用管理模块可以用于,进行Wi-Fi的应用管理,包括Wi-Fi工作模式查询和切换,以及Wi-Fi用户接入数量管理等。
安全管理模块可以用于,负责整机的安全策略控制,组临时密钥(grouptransient key,GTK)刷新,缓存成对主密钥(pairwise master key,PM key)更新以及防火墙等。
外设管理模块可以用于通过驱动配置和管理外设,包括屏幕唤醒/熄灭管理,按键管理,Wi-Fi芯片上/下电管理,传感器管理,以及USB管理等。
Wi-Fi帧数量统计模块可以用于,统计无线接入设备和终端之间的数据帧,控制帧,或管理帧等的数量。
WoW状态管理模块为Wi-Fi芯片各功耗模式切换管理器,并提供Wi-Fi芯片的状态查询。
AT server可以用于提供Modem核的API接口,控制Modem核进入不同的状态,以及查询Modem核当前的状态。
功耗策略管理模块可以用于,支持根据业务场景预定义功耗控制策略规则,包括根据收集到的各部件的特征数据匹配业务场景,根据业务场景匹配待调整的各部件的功耗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图3所示功耗管理模块中的各模块,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不予限定。
基于如图3所示的功耗管理模块,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无线接入设备至少具有以下功能:
(1)、硬件能力抽象化。无线接入设备将整机系统中各个不同的硬件所具备的能力进行抽象,采用统一模板化的方式进行配置管理。现有无线接入设备中各硬件是独立运行的,各硬件无法统一进行功耗管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耗管理模块通过对各硬件的能力进行抽象,并采用统一模板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可以方便软件模块根据抽象化后的统一模板,统一管理各硬件的参数或状态,从而统一实现各硬件的功耗调整。并且,对各硬件的能力进行抽象并采用统一模板化的方式进行管理,还可以方便地对各硬件的不同能力进行组合,并将不同能力的组合对应不同的精细化的业务场景,方便功耗管理模块针对不同业务场景进行精细、灵活地功耗控制。
示例性的,APP核、Modem核以及Wi-Fi芯片的能力进行抽象化处理后得到的统一模板可以参见表1。
表1
硬件 抽象化能力
APP核 正常工作;休眠
Modem核 正常工作;DRX/CDRX;飞行模式
Wi-Fi芯片 正常工作;WoW模式;下电
举例来说,APP核、Modem核和Wi-Fi芯片抽象化能力包括“正常工作”,而APP核、Modem核和Wi-Fi芯片正常工作时的具体情况是各不相同的。APP核抽象化能力包括“正常工作”,而不同厂商提供的APP核正常工作时的具体情况也各不相同。
(2)、系统各模块协同。功耗管理模块各模块主要承担整机系统中各部件功能的实现,以支撑系统的正常工作。各模块对接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并将各部件的状态参数上报至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同时支持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调节系统各部件的功耗状态。
(3)、精细化场景控制。无线接入设备的工作场景较多。功耗管理模块可以首次采集各部件的特征数据,例如流量特征(比如数据帧的收/发频率),数据报文特征,接入设备数量,Modem统计信息以及状态,各部件的状态参数,或传感器数据等。功耗管理模块可以对采集到的特征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合预设的功耗控制策略规则识别出精细化划分的用户业务场景。例如终端接入无线接入设备后高速下载,终端接入无线接入设备后待机,无线接入设备等待终端接入,无线接入设备长时间无接入,用户在高铁上接入无线接入设备上网,或者终端接入无线接入设备后无通信流量等等。
而后,功耗管理模块可以针对业务场景,调整各部件的功耗状态,以精确匹配当前的业务场景,使得各部件的功耗以及整机功耗能够与当前业务场景相匹配,避免产生过多的功耗。
基于如图3所示的功耗管理模块,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通过功耗策略管理模块、AT server或WoW状态管理模块等模块,统计无线接入设备各部件的状态参数或特征事件等特征数据。该特征数据可以用于表征用户当前的业务场景。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根据各部件的特征数据以及预设的功耗控制策略规则,确定目标功耗状态。低功耗控制中枢还可以通过功耗策略管理模块、AT server或WoW状态管理模块等模块,分别控制APP核、Modem核或Wi-Fi芯片等部件的功耗状态与目标功耗状态相一致,以使得各部件的功耗状态能够随着用户业务场景的变化而灵活调整,使得各部件的功耗以及整机功耗能够与当前业务场景相匹配,从而可以通过各部件的协同来实时、有效地调整无线接入设备的整机功耗,避免产生过多的功耗。
以下将以电子设备为具有图2和图3所示结构的无线接入设备,无线接入设备用于将蜂窝移动网络信号转换成Wi-Fi信号以便终端使用Wi-Fi信号访问网络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耗控制方法进行阐述。可以理解的是,无线接入设备各部件执行的操作或实现的功能,也就是无线接入设备自身执行的操作或实现的功能。参见图4,该方法可以包括:
401、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获取无线接入设备当前的特征数据。
无线接入设备当前的特征数据可以用于描述无线接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工作情况。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收集和统计无线接入设备的特征数据,以便后续根据当前的特征数据进行功耗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接入设备可以获取无线接入设备内一个或多个第一部件的特征数据,以通过第一部件的特征数据来表示无线接入设备当前的运行状态和工作情况。
其中,第一部件的特征数据可以用于描述第一部件当前所处的状态和运行情况。第一部件可以为无线接入设备中的任意部件。例如,无线接入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部件可以包括APP核,Modem核,Wi-Fi芯片,屏幕、USB接口或传感器等外设,以及其他未列出的部件。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获取APP核、Modem核、Wi-Fi芯片或外设等部件当前的特征数据。
第一部件当前的特征数据可以包括第一部件当前的状态参数或产生的特征事件等。例如,该特征数据可以包括:通信数据的流量特征,通信数据报文特征,APP核的工作状态,Modem核的工作状态,Wi-Fi芯片的工作状态,屏幕亮/灭屏状态,USB插入/未插入状态,传感器开/关状态,GTK刷新周期未超时状态,Wi-Fi接入设备数量,Wi-Fi芯片收/发数据帧的数量,Modem核统计信息,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或者Wi-Fi用户接入事件,屏幕亮/灭屏事件,USB插入事件,GTK刷新周期超时事件等。
其中,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具体可以通过功耗管理模块中的功能模块获取第一部件的特征数据。功耗管理模块中除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以外的其他模块可以称为功能模块。
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分别通过AT Server模块获取Modem核对应的特征数据;通过WoW状态管理模块、Wi-Fi应用管理模块和Wi-Fi帧数量统计模块获取Wi-Fi芯片对应的特征数据;通过功耗策略管理模块和安全管理模块获取APP核对应的特征数据;并通过外设管理模块获取外设对应的特征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上述步骤401可以包括步骤401A和步骤401B,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获取第一部件的特征数据的过程可以参见图5。
401A、功耗管理模块中的功能模块从一个或多个第一部件获取特征数据。
其中,功耗管理模块中的AT Server模块,可以从Modem核获取Modem核对应的特征数据。例如,该特征数据包括Modem核通信数据的流量特征。
功耗管理模块中的WoW状态管理模块、Wi-Fi应用管理模块和Wi-Fi帧数量统计模块,可以从Wi-Fi芯片获取Wi-Fi芯片对应的特征数据。例如,该特征数据包括Wi-Fi芯片收/发数据帧的数量。
功耗管理模块中的功耗策略管理模块和安全管理模块,可以从APP核获取APP核对应的特征数据。例如,该特征数据包括用户链路保活的超时时间或GTK刷新周期等。
功耗管理模块中的外设管理模块,可以从外设获取外设对应的特征数据。例如,该特征数据包括USB插入事件。
401B、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通过功能模块获取一个或多个第一部件的特征数据。
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从各功能模块分别获取第一部件的特征数据。其中,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获取特征数据的具体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周期性地向功能模块查询第一部件的特征数据,功能模块周期性地向第一部件查询第一部件的特征数据。或者,第一部件周期性地向功能模块上报第一部件的特征数据,功能模块周期性地向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上报第一部件的特征数据。或者,第一部件检测到触发事件后向功能模块上报第一部件的特征数据,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接收到触发事件(例如用户按压预设按键的操作)后向功能模块查询第一部件的特征数据等。
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在步骤401中获取无线接入设备当前的特征数据后,可以根据当前的特征数据确定无线接入设备的目标功耗状态,从而实时调整无线接入设备的功耗状态,以避免无线接入设备产生过多的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根据当前的特征数据实时确定目标功耗模式,并控制无线接入设备进入目标功耗模式,即控制无线接入设备进入目标功耗模式对应的目标功耗状态。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无线接入设备中预设有功耗控制策略规则,功耗控制策略规则包括第一对应关系。例如,该第一对应关系可以预设在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或功耗策略管理模块内。该第一对应关系包括预设条件与目标功耗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该预设条件可以包括状态参数或特征事件等特征数据。第一对应关系也可以称为特征数据与目标功耗模式的匹配规则,或者不同功耗模式之间的转移规则。示例性的,第一对应关系可以参见表2。
表2
Figure BDA0002268469320000091
Figure BDA0002268469320000101
基于第一对应关系,在步骤401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402、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根据特征数据确定目标功耗模式。
无线接入设备中可以预设有预设条件与目标功耗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根据无线接入设备当前的特征数据实时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从而在满足预设条件时确定对应的目标功耗模式,以便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控制无线接入设备进入目标功耗模式,避免产生过多的功耗。
其中,第一对应关系中的特征数据可以用于表征用户当前使用无线接入设备的业务场景,即上述目标业务场景。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根据无线接入设备当前的特征数据实时确定对应的目标功耗模式,也就是根据当前的特征数据所表征的目标业务场景实时确定对应的目标功耗模式。
以表2所示情况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若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确定满足:Wi-Fi为AP模式,Wi-Fi收/发数据帧统计为零,屏幕息屏,USB未接入,GTK刷新周期未超时,以及Wi-Fi用户接入数量不为零;且持续时间超过第一预设时长(例如可以为10s,13s等),则可以表明当前有Wi-Fi用户接入,但Wi-Fi用户未访问网络,因而无线接入设备可以进入浅睡模式,以便在Wi-Fi用户访问网络时可以及时唤醒,而又不会产生过多的功耗。
其中,无线接入设备可以包括AP模式和非AP模式。AP模式为接入点模式,可以用于将终端接入网络。非AP模式可以包括客户端模式(也称主从模式),或中继模式等多种。
若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确定满足:屏幕息屏,USB未接入,GTK刷新周期未超时,Wi-Fi用户接入数量为零;且持续时间超过第二预设时长(例如可以为30s,40s等),则可以表明短时间内可能没有Wi-Fi用户接入,因而可以进入浅睡模式,以便在有Wi-Fi用户接入时可以及时唤醒,而又不会产生过多的功耗。一般而言,第二预设时长可以大于第一预设时长。
若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确定满足:屏幕息屏,USB未接入,GTK刷新周期未超时,Wi-Fi用户接入数量为零;且持续时间超过第三预设时长(例如可以为600s,700s等),则可以表明较长时间内没有Wi-Fi用户接入,因而可以进入深睡模式,以节省更多的功耗。一般而言,第三预设时长可以大于第一预设时长,也大于第二预设时长。
若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确定产生以下至少一种事件:USB接入事件,屏幕亮屏事件,用户接入事件,收/发数据帧事件,GTK刷新周期超时,则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控制无线接入设备进入正常模式,以保证USB接入、屏幕、Wi-Fi用户接入、收/发数据帧或GTK刷新的正常进行。
举例来说,若产生USB接入事件,则可以表明无线接入设备通过USB与终端连接。用户可能通过终端使用USB接口与无线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交互从而访问网络,无线接入设备可以进入正常模式,以保证与终端的数据传输能够正常进行。
若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确定存在以下至少一种状态:Wi-Fi为非AP模式,屏幕亮屏,USB接入,Wi-Fi数据帧统计不为零,则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控制无线接入设备保持正常模式,以保证Wi-Fi的非AP模式、屏幕亮屏、USB接入或数据帧收/发等能够正常进行。
也就是说,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在确定特征数据满足表2所示的预设条件时,调整无线接入设备各部件进入预设条件对应的目标功耗模式。
在另一些技术方案中,第一对应关系也可以是预设条件、业务场景与目标功耗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其他一些技术方案中,无线接入设备中预设的功耗控制策略规则包括第二对应关系。例如,该第二对应关系可以预设在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或功耗策略管理模块内。该第二对应关系包括业务场景与目标功耗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示例性的,第二对应关系可以参见表3。
表3
Figure BDA0002268469320000111
基于上述第二对应关系,上述步骤402可以替换为步骤402A和步骤402B:
402A、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根据特征数据确定目标业务场景。
其中,目标业务场景为用户使用无线接入设备的当前业务场景。例如,用户当前使用无线接入设备的业务场景可以为表3中所示的业务场景。
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根据获取的无线接入设备的特征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识别当前对应的目标业务场景。其中,不同特征数据可以表征不同的业务场景,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根据不同的特征数据可以精细化区分不同的业务场景。
举例来说,Wi-Fi帧数量统计模块以单位时间段T1(例如1s)为周期统计Wi-Fi芯片收/发数据帧的数量是否为0。若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根据特征数据获知,预设时长1内(例如30s)Wi-Fi芯片收/发数据帧的数量为0的单位时间段的数量小于预设值1(例如5%),则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确定当前目标业务场景为在线观看视频/直播,视频通话,网络游戏场景,或高速下载等大流量业务场景。
再例如,特征数据可以包括无线接入设备交互的数据报文特征。比如,通过深度报文检测技术分析通信数据特性,识别当前接入的终端运行的APP信息。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根据该APP信息确定用户当前正在通过终端使用短视频社交软件,当前可能为在线观看视频/直播的业务场景。
再例如,当通过Wi-Fi接入无线接入设备的终端(例如手机)处于Doze模式时,终端会间歇性地向无线接入设备发送数据帧,且发送间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大。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在根据特征数据确定间歇性地从终端接收到数据帧,且接收间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大的情况下,可以确定当前目标业务场景为终端处于Doze模式的场景。
再例如,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根据特征数据确定当前目标业务场景为无线接入设备接入的终端无通信流量的场景。用户可以通过终端接入无线接入设备,终端接入无线接入设备后可能间歇性地进行通信,通信间歇对应的场景可以称为无通信流量的场景。例如,无通信流量的场景可以包括:用户通过终端看电子书时,电子书的刷新间歇对应的场景;或者用户通过终端打开新闻类应用时,新闻类应用的刷新间歇对应的场景;或者终端亮屏且无流量传输期间对应的场景;或者终端息屏且无流量传输期间对应的场景等。
再例如,若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根据特征数据获知当前无终端通过Wi-Fi或USB等方式接入无线接入设备,且无终端接入的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四预设时长(例如10min),则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确定当前目标业务场景为无用户接入的场景。
可以理解的是,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根据特征数据识别到的精细化的目标业务场景还可以有多种,例如终端接入无线接入设备后待机,无线接入设备等待终端接入,无线接入设备长时间无接入,终端接入无线接入设备后无通信流量,或者用户在高铁等高速移动设备上接入无线接入设备上网等场景。
举例来说,若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根据特征数据识别到当前为用户在高铁等高速移动设备上接入无线接入设备上网的场景,则对应的目标功耗模式为正常模式。由于高速移动情况下无线接入设备需要与移动基站频繁切换,因而需要无线接入设备具有较高的性能和较大的功耗,因此无论无线接入设备与终端交互的数据量的大小如何,无线接入设备均进入正常模式,以保证用户能够正常上网。
402B、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根据目标业务场景确定目标功耗模式。
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根据第二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目标业务场景对应的目标功耗模式,以便根据目标功耗模式实时调整无线接入设备的功耗状态。
例如,若目标业务场景为在线观看视频/直播,视频通话,网络游戏场景,或高速下载等大流量业务场景,则目标功耗模式为正常模式,以便用户在大流量业务场景下可以正常访问网络。
再例如,若目标业务场景为无线接入设备接入的终端(例如Wi-Fi接入用户或USB接入用户等使用的终端)无通信流量的场景,则目标功耗模式为浅睡模式,以便保证在随时能唤醒通信的情况下,尽量多的降低功耗。比如,该目标业务场景可以包括:用户通过终端看电子书时,电子书的刷新间歇对应的场景;或者用户通过终端打开新闻类应用时,新闻类应用的刷新间歇对应的场景;或者终端亮屏且无流量传输期间对应的场景;或者终端息屏且无流量传输期间对应的场景等。
再例如,若目标业务场景为无用户接入的场景,则目标功耗模式可以为深睡模式,以使得无线接入设备可以节省更多的功耗。
在另一些技术方案中,第二对应关系也可以是特征数据、业务场景和目标功耗模式的对应关系。
在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确定目标功耗模式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403-步骤405:
403、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确定当前功耗模式是否为目标功耗模式。
404、若当前功耗模式为目标功耗模式,则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控制无线接入设备继续采用当前功耗模式。
若当前功耗模式是目标功耗模式,则不需要调整无线接入设备的功耗模式和功耗状态,无线接入设备可以采用当前功耗模式和功耗状态继续运行。
405、若当前功耗模式不是目标功耗模式,则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控制无线接入设备进入目标功耗模式。
若当前功耗模式不是目标功耗模式,则需要调整无线接入设备的功耗模式和功耗状态。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控制无线接入设备各部件进入目标功耗模式,以使得调整后的无线接入设备的功耗模式与当前特征数据或当前特征数据对应的业务场景实时匹配,从而使得无线接入设备的功耗状态能够根据精细化的业务场景进行灵活调整,避免产生过多的功耗,达到延长续航时间和节能环保的目的。
例如,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控制无线接入设备中的多个第二部件进入目标功耗模式。该第二部件为无线接入设备中可以进行功耗调整的部件。例如,该多个第二部件可以包括APP核、Modem核以及Wi-Fi芯片等,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控制APP核、Modem核以及Wi-Fi芯片等进入目标功耗模式。再例如,该多个第二部件包括APP核和Modem核,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控制APP核和Modem核进入目标功耗模式。再例如,该多个第二部件包括APP核和Wi-Fi芯片;或者,该多个第二部件包括Modem核和Wi-Fi芯片。第二部件与第一部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以下实施例中以该多个第二部件包括APP核、Modem核以及Wi-Fi芯片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接入设备中预设的功耗控制策略规则包括第三对应关系。该第三对应关系包括目标功耗模式与第二部件功耗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示例性的,第三对应关系可以参见表4。
表4
Figure BDA0002268469320000131
其中,WoW模式是Wi-Fi芯片的一种低功耗模式。该模式下,Wi-Fi芯片支持发送Beacon帧,收到探测请求(Probe request)帧时响应,收到null data帧时响应。如果收到目的地址是无线接入设备的管理帧和数据帧,非响应帧的控制帧,或者检测到特定频段内的雷达,都会退出WoW模式,并唤醒APP核进行相关处理。
此处基于表4所示情况进行举例说明。无线接入设备的当前功耗模式为正常模式,APP核、Modem核和Wi-Fi芯片的功耗状态为“正常工作”状态。若目标功耗模式为浅睡模式,不同于当前功耗模式,则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控制无线接入设备进入浅睡模式。参见图6,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控制第二部件中的APP核进入浅睡模式对应的“休眠”状态,控制第二部件中的Modem核进入浅睡模式对应的“DRX/CDRX”状态,并控制Wi-Fi芯片进入浅睡模式对应的“WoW模式”。需要说明的是,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分别控制APP核、Modem核和Wi-Fi芯片进入浅睡模式的操作没有时间先后的顺序限制。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能同时控制各第二部件进入浅睡模式,也可能先后控制不同的第二部件进入浅睡模式。
参见图6,若目标功耗模式为深睡模式,当前功耗模式与目标功耗模式不同,则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控制第二部件中的APP核进入深睡模式对应的“休眠”状态,控制第二部件中的Modem核进入深睡模式对应的“飞行模式”,并控制Wi-Fi芯片进入深睡模式对应的“下电”状态。同样,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分别控制APP核、Modem核和Wi-Fi芯片进入深睡模式的操作没有时间先后的顺序限制。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能同时控制各第二部件进入深睡模式,也可能先后控制不同的第二部件进入浅睡模式。
参见图6,若目标功耗模式为正常模式,当前功耗模式与目标功耗模式不同,则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控制第二部件中的APP核进入正常模式对应的“唤醒”状态,控制第二部件中的Modem核进入正常模式对应的“正常工作”状态,并控制Wi-Fi芯片进入正常模式对应的“正常工作”状态。同样,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分别控制APP核、Modem核和Wi-Fi芯片进入正常模式的操作没有时间先后的顺序限制。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能同时控制各第二部件进入正常模式,也可能先后控制不同的第二部件进入正常模式。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参见图5,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通过功能模块控制多个第二部件进入目标功耗模式,以通过多个部件协同处理来调整整机功耗。例如,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分别通过AT Server模块,将Modem核的功耗状态调整为目标功耗模式对应的功耗状态;通过WoW状态管理模块将Wi-Fi芯片的功耗状态调整为目标功耗模式对应的功耗状态;并通过功耗策略管理模块将APP核的功耗状态调整为目标功耗模式对应的功耗状态;从而控制无线接入设备进入目标功耗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模块可以通过寄存器等器件配置第二部件目标功耗模式对应的功耗状态的状态参数,第二部件可以通过该状态参数配置为目标功耗模式指定的功耗状态。例如,若目标功耗模式为浅睡模式,则WoW状态管理模块的寄存器中配置的状态参数可以包括Beacon帧的目的媒体存取控制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MAC)地址以及Beacon帧的发送周期等。Wi-Fi芯片可以根据寄存器中配置的状态参数进行处理,从而进入浅睡模式对应的WoW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中可以保存有第三对应关系,例如可以保存有表4所示的对应关系。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将第三对应关系中目标功耗模式对应的Modem核的功耗状态(即表4中的第三列)发送给AT Server模块,以便AT Server模块调整Modem核的功耗状态。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将第三对应关系中目标功耗模式对应的Wi-Fi芯片的功耗状态(即表4中的第四列)发送给WoW状态管理模块,以便WoW状态管理模块调整Wi-Fi芯片的功耗状态。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将第三对应关系中目标功耗模式对应的APP核的功耗状态(即表4中的第二列)发送给功耗策略模块,以便功耗策略模块调整APP核的功耗状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功耗策略模块中可以保存有第三对应关系,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通过查询功耗策略模块中的第三对应关系,将目标功耗模式对应的第二部件的功耗状态发送给各第二部件分别对应的功能模块。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各功能模块中可以保存有目标功耗模式对应的第二部件的功耗状态,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将目标功耗模式发送给各功能模块。各功能模块根据保存的目标功耗模式对应的第二部件的功耗状态,调整第二部件的功耗状态。例如,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将目标功耗模式“浅睡模式”发送给WoW状态管理模块,WoW状态管理模块根据保存的对应关系确定“浅睡模式”对应的Wi-Fi芯片的功耗状态为“WoW模式”,因而WoW状态管理模块调整Wi-Fi芯片的功耗状态为“WoW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若当前功耗模式与目标功耗模式不同,则多个第二部件中可能只有部分第二部件的目标功耗状态与当前的功耗状态不同。该种情况下,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仅调整目标功耗状态与当前的功耗状态不同的第二部件。举例来说,无线接入设备处于表4所示的浅睡模式,APP核当前的功耗状态为休眠,Modem核当前的功耗状态为DRX/CDRX,Wi-Fi芯片当前的功耗状态为WoW模式。若目标功耗模式为深睡模式,则APP核的目标功耗状态也为休眠,因而不需要再调整功耗状态;Modem核的目标功耗状态为飞行模式,不同于DRX/CDRX,因而需要调整为飞行模式;Wi-Fi芯片的目标功耗状态为下电状态,不同于WoW模式,因而需要调整为下电状态。
在步骤401-405描述的方案中,无线接入设备可以获取当前的特征数据。无线接入设备可以根据各部件当前的特征数据识别精细化的业务场景,并根据业务场景确定目标功耗模式;或者,无线接入设备可以根据用于表征当前精细化的业务场景的各部件的特征数据确定目标功耗模式。而后,无线接入设备可以将各部件调整为目标功耗模式对应的功耗状态,从而使得各部件的功耗状态能够随着用户业务场景的变化而灵活调整,因而可以通过各部件的协同来实时、有效地调整无线接入设备的整机功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耗控制方法可以使得无线接入设备的功耗状态与当前的业务场景实时匹配,避免产生过多的功耗,延长无线接入设备的续航时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耗控制方法,可以使得无线接入设备的整机功耗随着细微场景的切换而变化。并且,无线接入设备的功耗不同,无线接入设备的电流变化情况也不同。无线接入设备的电流动态变化曲线图可以反映无线接入设备的功耗情况。此外,若无线接入设备的相同部件配置不同的参数值,则无线接入设备获取到的特征数据不同,无线接入设备的整机功耗也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无线接入设备根据特征数据识别的场景,不仅可以是大流量业务场景,有/无用户接入场景,或应用级别的场景等大粒度的业务场景,还可以是更为精细化的业务场景。
例如,参见表5,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根据特征数据可以确定,用户通过终端使用电子书的场景可以包括加载场景和非加载场景等。举例来说,特征数据包括的数据帧中的应用身份信息表示为电子书应用。Wi-Fi帧数量统计模块以单位时间段T2(例如0.05s)为周期统计Wi-Fi芯片收/发数据帧的数量是否为0。若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根据特征数据获知,预设时长2内(例如1s),Wi-Fi芯片收/发数据帧的数量为0的单位时间段的数量小于预设值1(例如5%),则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确定当前目标业务场景为电子书加载场景,对应的目标功耗模式为正常模式。若预设时长2内,Wi-Fi芯片收/发数据帧的数量为0的单位时间段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值2(例如95%),则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确定当前目标业务场景为电子书非加载场景,对应的目标功耗模式为浅睡模式。
表5
Figure BDA0002268469320000151
再例如,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根据特征数据可以确定,用户通过终端使用微信的场景可以包括微信视频场景和微信非视频场景等。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根据预设的功耗控制策略规则调整第二部件为目标功耗模式对应的状态参数时,不仅可以调整每个第二部件的整体功耗状态,还可以精细化调整第二部件内具体器件的功耗状态。
举例来说,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根据特征数据识别到当前场景为微信视频场景或微信非视频场景。参见表6,微信视频场景对应的目标功耗模式为高性能正常模式,微信非视频场景对应的目标功耗模式为低性能正常模式。如表6所示,高性能正常模式对应的功耗状态中,Modem核为正常工作的状态,全部天线正常工作,采用速率较高的5G通信方式;低性能正常模式对应的功耗状态中,Modem核为DRX/CDRX状态,关闭部分天线,采用速率较低的3G/4G通信方式。
表6
Figure BDA0002268469320000161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405之后,无线接入设备还可以提示用户已切换功耗模式。例如,无线接入设备可以通过在屏幕上显示信息的方式,或者通过语音、振动或指示灯等方式提示用户调整了无线接入设备的功耗模式。示例性的,参见图7A,无线接入设备可以在屏幕上显示提示信息701“已进入浅睡模式,以节省功耗”。再示例性的,无线接入设备可以语音提示用户“已切换为浅睡模式”。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若无线接入设备在步骤405中确定当前功耗模式不是目标功耗模式,则无线接入设备还可以通过显示信息或语音等方式询问用户是否切换到目标功耗模式。而后,无线接入设备可以根据用户的指示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示例性的,参见图7B,无线接入设备在屏幕上显示提示信息702“是否切换到浅睡模式?”。若无线接入设备检测到用户点击屏幕上的“是”控件703的操作,或者检测到用户按压无线接入设备上特定的物理按键的操作,则切换到浅睡模式;若无线接入设备检测到用户点击屏幕上的“否”控件704的操作,则不进行功耗模式的切换,继续采用当前的功耗模式进行处理。
此外,以上是以多个第二部件包括APP核、Modem核以及Wi-Fi芯片为例进行说明的,多个第二部件也可以包括外设等无线接入设备中的其他部件。即,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也可以将外设调整为目标功耗模式对应的功耗状态。可以理解的是,与外设相比,APP核、Modem核以及Wi-Fi芯片的功耗更大,是无线接入设备消耗电量的主要部件,因而对APP核、Modem核以及Wi-Fi芯片进行功耗控制可以使得无线接入设备的功耗收益较大。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功耗控制策略规则可以是用户设置的个性化规则。例如,无线接入设备可以与手机或笔记本电脑等终端相连,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显示的设置界面来设置功耗控制策略规则,例如,设置上述表2、表3或表4等。再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无线接入设备自身的屏幕显示的设置界面来设置功耗控制策略规则。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参见表7,无线接入设备预设的功耗控制策略规则可以不包括目标功耗模式,而只包括业务场景与目标功耗状态的对应关系。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根据特征数据识别当前业务场景,根据当前业务场景确定目标功耗状态,从而调整无线接入设备各部件的功耗状态为目标功耗状态,以使得各部件及整机功耗与当前业务场景实时匹配,降低无线接入设备的整机功耗。
或者,参见表8,无线接入设备预设的功耗控制策略规则可以不包括目标功耗模式,而只包括预设条件与目标功耗状态的对应关系。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根据用于表征当前业务场景的特征数据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从而在满足预设条件时确定对应的各部件的目标功耗状态,从而调整无线接入设备各部件的功耗状态为目标功耗状态,以使得各部件及整机功耗与当前业务场景实时匹配,降低无线接入设备的整机功耗。
表7
Figure BDA0002268469320000171
表8
Figure BDA0002268469320000172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各表所举示例中的目标工作模式、目标功耗状态、业务场景、特征数据、预设条件等均是举例说明,并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结合以上实施例的描述,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耗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无线接入设备。参见图8,该功耗控制方法可以包括:
801、无线接入设备获取一个或多个第一部件的特征数据,该特征数据用于表示无线接入设备的运行状态。
例如,第一部件可以为上述APP核、Modem核、Wi-Fi芯片或外设等。
802、无线接入设备根据特征数据确定多个第二部件的目标功耗状态。
例如,多个第二部件可以包括APP核、Modem核和Wi-Fi芯片。示例性的,无线接入设备可以根据特征数据,并结合表8确定多个第二部件的目标功耗状态。
803、无线接入设备根据目标功耗状态,调整多个第二部件的功耗状态。
无线接入设备在确定多个第二部件的目标功耗状态后,可以调整多个第二部件的功耗状态为目标功耗状态。
在步骤801-803描述的方案中,无线接入设备可以收集内部部件当前的特征数据,该特征数据可以用于表征用户当前的业务场景。无线接入设备可以根据用于表征业务场景的特征数据,确定多个部件的目标功耗状态,并将多个部件的功耗状态调整为目标功耗状态,从而可以通过各部件协同处理使得无线接入设备的功耗状态与业务场景实时匹配,降低无线接入设备的整机功耗,延长续航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9,上述步骤802可以包括:
802A、无线接入设备根据特征数据识别目标业务场景。
其中,不同业务场景可以对应不同的特征数据,不同特征数据可以表征不同的用户业务场景。无线接入设备可以根据当前的特征数据确定用户当前的目标业务场景。
802B、无线接入设备根据目标业务场景确定多个第二部件的目标功耗状态。
示例性的,目标业务场景与目标功耗状态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表7。
也就是说,无线接入设备可以根据特征数据识别用户当前的目标业务场景,从而根据目标业务场景实时调整无线接入设备多个部件的功耗状态,以使得无线接入设备各部件的功耗和无线接入设备的整机功耗与业务场景实时对应,避免产生过多的功耗,延长无线接入设备的续航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9,上述步骤802B可以替换为:
802C、无线接入设备根据目标业务场景确定目标功耗模式,目标功耗模式对应多个第二部件的目标功耗状态。
示例性的,目标业务场景与目标功耗模式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表3,目标功耗模式对应多个第二部件的目标功耗状态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表4。
也就是说,无线接入设备可以根据特征数据识别用户当前的目标业务场景,从而根据目标业务场景确定对应的目标功耗模式,进而实时调整无线接入设备多个部件的功耗状态为目标功耗模式对应的目标功耗状态,以使得无线接入设备各部件的功耗和无线接入设备的整机功耗与业务场景实时对应,避免产生过多的功耗,延长无线接入设备的续航时间。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0,上述步骤802可以包括:
802D、无线接入设备在根据特征数据确定满足预设条件后,确定多个第二部件的目标功耗状态。
示例性的,该预设条件与目标功耗状态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上述表8。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802D可以替换为:
802E、无线接入设备在根据特征数据确定满足预设条件后确定目标功耗模式,目标功耗模式对应多个第二部件的目标功耗状态。
示例性的,该预设条件与目标功耗模式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上述表2。
以上是以无线接入设备根据实时获取的特征数据和预设的功耗控制策略规则,实时调整自身的功耗状态为例进行说明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无线接入设备可以通过深度学习识别当前业务场景。例如,无线接入设备可以通过深度报文检测(deep packetinspection,DPI)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结合获取的特征数据识别当前业务场景。而后,无线接入设备可以根据业务场景实时将各部件调整到最优的功耗状态,以精确配置当前业务场景,避免产生过多的功耗,延长无线接入设备的续航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1所示的智能控制流程,无线接入设备中各部件能力进行抽象化处理,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读取各部件的配置文件,从而获取各部件的处理能力和配置参数,以便对各部件能力进行统一管理。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还可以通过功能模块获取各部件的特征数据,而后结合DPI和人工智能AI技术智能识别业务场景。并且,低功耗控制中枢模块可以通过AI智能学习过程,提供各部件在该场景下最优的目标功耗状态,并通过功能模块控制各部件调整为目标功耗状态,从而对各部件统一进行功耗控制,降低无线接入设备的整机功耗,避免产生过多的功耗。
例如,AI技术可以采用以下算法模型:基于神经网络的算法模型、基于决策树的算法模型、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算法模型、基于Q表的算法模型、或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模型等。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耗控制方法,可以灵活配置无线接入设备各部件的功耗状态,充分将业务场景和部件能力相匹配,从而使得正极协调到各业务场景下的最优工作状态。尤其地,针对周期性进行数据传输的场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耗控制方法能够节省大量的功耗。例如,对于手机连接无线接入设备并处于息屏的场景下,无线接入设备可以有75%的时间处于浅睡模式;与现有技术相比,无线接入设备的整机功耗可以减少40%~60%。并且,对各部件的能力进行抽象化处理,统一管理和控制各部件,可以使得无线接入设备的扩展性更强。如果无线接入设备新增部件或者原部件支持新的低功耗能力,则本申请实施提供的功耗管理模块的架构可以很方便地集成新的部件或新的能力,也可以很方便地替换原有部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是以电子设备为无线接入设备为例进行说明的,当电子设备为其他类型的设备时,也可以采用以上实施例提供的功耗控制方法来降低电子设备的功耗,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电子设备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实施例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电子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例如,参见图1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200,包括通信总线1201,以及通过总线1201连接的处理器1202,存储器1203,通信接口1204和外设1205。其中,通信接口1203可以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存储器1202中存储有代码。当代码被处理器1201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1200执行上述相关方法步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功耗控制方法。举例来说,该电子设备可以是带电池的无线接入设备。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相关方法步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功耗控制方法。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相关步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执行的功耗控制方法。
另外,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这个装置具体可以是芯片,组件或模块,该装置可包括相连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装置运行时,处理器可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芯片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执行的功耗控制方法。
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芯片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上述无线接入设备和上述至少一个站点设备。其中,无线接入设备可以用于实现上述功耗控制方法。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内容,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功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接入设备获取一个或多个第一部件的特征数据,所述特征数据用于表示所述无线接入设备的运行状态;
所述无线接入设备在根据所述特征数据确定满足预设条件后,确定多个第二部件的目标功耗状态;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出现以下至少一项:USB接入事件,屏幕亮屏事件,Wi-Fi用户接入事件,收/发数据帧事件,或GTK刷新周期超时;或者,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存在以下至少一项:Wi-Fi为非AP模式,屏幕亮屏,USB接入,或Wi-Fi数据帧统计不为零;
所述无线接入设备根据所述目标功耗状态,调整所述多个第二部件的功耗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接入设备根据所述特征数据确定多个第二部件的目标功耗状态,包括:
所述无线接入设备根据所述特征数据识别目标业务场景;
所述无线接入设备根据所述目标业务场景确定所述多个第二部件的目标功耗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接入设备根据所述目标业务场景确定所述多个第二部件的目标功耗状态,包括:
所述无线接入设备根据所述目标业务场景确定目标功耗模式,所述目标功耗模式对应所述多个第二部件的目标功耗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业务场景为在线观看视频的场景或在线网络游戏场景,所述目标功耗模式为第一功耗模式;或者,
所述目标业务场景为所述无线接入设备接入的终端处于Doze模式的场景或所述无线接入设备接入的终端无通信流量的场景,所述目标功耗模式为第二功耗模式;或者,
所述目标业务场景为所述无线接入设备无用户接入的场景,所述目标功耗模式为第三功耗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接入设备在根据所述特征数据确定满足预设条件后,确定多个第二部件的目标功耗状态,包括:
所述无线接入设备在根据所述特征数据确定满足预设条件后,确定目标功耗模式,所述目标功耗模式对应所述多个第二部件的所述目标功耗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满足Wi-Fi为无线接入点AP模式,Wi-Fi数据帧统计为零,屏幕息屏,通用串行总线USB未接入,组临时密钥GTK刷新周期未超时,以及Wi-Fi用户接入数量不为零;且持续时间超过第一预设时长;或者,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满足屏幕息屏,USB未接入,GTK刷新周期未超时,以及Wi-Fi用户接入数量为零;且持续时间超过第二预设时长;
所述目标功耗模式为第二功耗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满足屏幕息屏,USB未接入,GTK刷新周期未超时,以及Wi-Fi用户接入数量为零;且持续时间超过第三预设时长;
所述目标功耗模式为第三功耗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功耗模式为第一功耗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二部件包括APP核、调制解调器Modem核和Wi-Fi芯片;所述第二功耗模式对应的所述APP核的所述目标功耗状态为休眠,所述Modem核的所述目标功耗状态为非连续接收/连接态非连续接收DRX/CDRX,所述Wi-Fi芯片的所述目标功耗状态为WoW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二部件包括APP核、Modem核和Wi-Fi芯片;所述第三功耗模式对应的所述APP核的所述目标功耗状态为休眠,所述Modem核的所述目标功耗状态为飞行模式,所述Wi-Fi芯片的所述目标功耗状态为下电。
11.根据权利要求4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二部件包括APP核、Modem核和Wi-Fi芯片;所述第一功耗模式对应的所述APP核的所述目标功耗状态为正常工作,所述Modem核的所述目标功耗状态为正常工作,所述Wi-Fi芯片的所述目标功耗状态为正常工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为APP核、Modem核、Wi-Fi芯片、屏幕、按键、USB接口或传感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工作状态,接入设备数量,收/发数据帧的数量,流量特征,数据报文特征或采集的数据。
14.一种无线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代码;
当所述代码被所述无线接入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无线接入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功耗控制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无线接入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无线接入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功耗控制方法。
16.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系统应用于无线接入设备;所述芯片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电路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接口电路和所述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所述接口电路用于从所述无线接入设备的存储器接收信号,并向所述处理器发送所述信号,所述信号包括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所述无线接入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耗控制方法。
CN201911096422.2A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功耗控制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111322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96422.2A CN111132283B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功耗控制方法及设备
EP20888524.4A EP4044693A4 (en) 2019-11-11 2020-10-29 ENERGY CONSUMPTION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US17/775,790 US20220394610A1 (en) 2019-11-11 2020-10-29 Power Consumption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PCT/CN2020/124880 WO2021093598A1 (zh) 2019-11-11 2020-10-29 一种功耗控制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96422.2A CN111132283B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功耗控制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2283A CN111132283A (zh) 2020-05-08
CN111132283B true CN111132283B (zh) 2021-06-29

Family

ID=70495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96422.2A Active CN111132283B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功耗控制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94610A1 (zh)
EP (1) EP4044693A4 (zh)
CN (1) CN111132283B (zh)
WO (1) WO20210935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32283B (zh) * 2019-11-11 2021-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耗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13965981B (zh) * 2020-07-21 2023-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耗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2162625A (zh) * 2020-09-25 2021-01-01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功耗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终端
CN112235834A (zh) * 2020-09-29 2021-01-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包传输方法、数据包传输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430542A (zh) * 2020-10-29 2022-05-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3254216B (zh) * 2021-06-17 2022-01-11 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边缘计算模组及其功耗控制方法
CN114401288A (zh) * 2021-12-28 2022-04-26 四川瑞霆智汇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边缘物联代理的低功耗接入系统、方法及其存储介质
CN114430583B (zh) * 2021-12-30 2023-08-11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5g通信模组及其所适用的自适应功耗控制方法
CN114740789B (zh) * 2022-05-10 2024-04-19 中科星图深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双工作模式的轻型长航程auv控制系统
CN116089055B (zh) * 2022-05-16 2024-04-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16027878B (zh) * 2022-05-16 2023-10-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功耗调整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5118534B (zh) * 2022-06-07 2023-11-17 合肥移瑞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Mbb设备的低功耗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6361865B (zh) * 2023-02-22 2024-04-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访问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6939787B (zh) * 2023-09-12 2023-11-17 深圳市逸云天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oRa的无线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83285A1 (en) * 2004-03-29 2005-10-05 Avaya Technology Corp. Delivery of buffered frames to power saving stations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CN104144479A (zh) * 2013-05-10 2014-11-1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功耗调节方法和装置
CN104270803A (zh) * 2014-09-05 2015-01-0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ap工作模式的调整方法和设备
CN104812039A (zh) * 2014-01-27 2015-07-29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路由器调节发射功率的方法及无线路由器
CN105933961A (zh) * 2016-04-28 2016-09-07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节能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810938A (zh) * 2018-05-31 2018-11-13 安徽电信器材贸易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线路由器的状态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6530B (zh) * 2010-09-30 2013-08-28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功耗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5573463A (zh) * 2014-10-17 2016-05-11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耗管理方法及装置
US9826479B2 (en) * 2015-10-13 2017-11-21 Aerohive Networks, Inc. Hybrid low power network device
CN106445064B (zh) * 2016-08-03 2019-07-30 芯启源(上海)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电路系统、功耗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8052196A (zh) * 2017-12-29 2018-05-18 北京元心科技有限公司 功耗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1132283B (zh) * 2019-11-11 2021-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耗控制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83285A1 (en) * 2004-03-29 2005-10-05 Avaya Technology Corp. Delivery of buffered frames to power saving stations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CN104144479A (zh) * 2013-05-10 2014-11-1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功耗调节方法和装置
CN104812039A (zh) * 2014-01-27 2015-07-29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路由器调节发射功率的方法及无线路由器
CN104270803A (zh) * 2014-09-05 2015-01-0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ap工作模式的调整方法和设备
CN105933961A (zh) * 2016-04-28 2016-09-07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节能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810938A (zh) * 2018-05-31 2018-11-13 安徽电信器材贸易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线路由器的状态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44693A1 (en) 2022-08-17
WO2021093598A1 (zh) 2021-05-20
CN111132283A (zh) 2020-05-08
US20220394610A1 (en) 2022-12-08
EP4044693A4 (en) 2022-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32283B (zh) 一种功耗控制方法及设备
US906960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ask execution
US20140281623A1 (en) Wireless device including system-on-a-chip having low power consumption
CN112637938B (zh) 一种设备唤醒的方法、数据传输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08541002B (zh) 一种寻呼消息的监听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
CN106775685B (zh) 唤醒锁释放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
CN101815133A (zh) 移动通信装置及其省电方法
CN203012943U (zh) 一种低功耗无线可控唤醒的传感节点
CN109661020A (zh) 物联网省电模式的调节方法、调节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80242247A1 (en) Changing method from sleep mode to awake mode in wifi system
CN101303871B (zh) 手推车多媒体播放器及其播放方法
CN210835063U (zh) 一种基于LoRaWAN通信的智能电能表
CN107787028A (zh) 一种控制调制解调器通信模块的方法和装置
CN112565508A (zh) 处理方法及移动设备
CN107612705A (zh) 一种批量管理物联网终端设备省电的方法、及中继设备
CN111277013B (zh)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10046033A (zh) 应用程序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63312B (zh) 追踪器及其进行追踪的方法
CN113365330A (zh) 一种基于NB-IoT的低功耗电子标签及控制方法
CN206247054U (zh) 一种可远程监控的智能led灯
CN112731287A (zh) 一种基于UWB和ZigBee的低功耗定位标签及定位系统
Doering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low-power energy management module with emergency reserve for solar powered dtn-nodes
CN115802464B (zh) 一种基于载波侦听的物联网终端低功耗控制装置
Shao et al. Design of a Low-Power Cold Chain Logistics Internet of Things System
CN107580017A (zh) 一种批量省电管理方法、及接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