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29362B - 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29362B
CN111129362B CN201911409910.4A CN201911409910A CN111129362B CN 111129362 B CN111129362 B CN 111129362B CN 201911409910 A CN201911409910 A CN 201911409910A CN 111129362 B CN111129362 B CN 1111293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electrode layer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diode
organic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099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29362A (zh
Inventor
钟安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40991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29362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71894 priority patent/WO2021134831A1/zh
Priority to US16/966,009 priority patent/US11943953B2/en
Publication of CN111129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93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293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93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2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其在所述发光层的表面上进行封装,工艺简单,并且能够有效保护所述发光层,防止水氧侵入发生腐蚀而降低所述发光层材料的活性,有效提高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有机发光器件的封装效果不佳,以及制备程序繁杂等问题。

Description

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是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新兴的平板显示技术。OLED显示技术与传统的LCD显示方式不同,其无需背光灯,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衬底层,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由于其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功耗低、发光亮度高、工作温度适应范围广、体积轻薄、响应速度快,而且易于实现彩色显示和大屏幕显示、易于实现和集成电路驱动器相匹配、易于实现柔性显示等优点,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OLED的发光器件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向夹在电极之间的有机功能层注入。其中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分别从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向发光层迁移。电子和空穴注入到发光层后,由于库伦力的作用束缚在一起形成电子空穴对,即激子。由于电子和空穴传输的不平衡,激子的主要形成区域通常不会覆盖整个发光层,因而会由于浓度梯度产生扩散迁移。最终激子辐射衰退激发出光子,主要通过激子辐射跃迁,发出光子。为避免载流子在形成激子的过程中被陷阱捕获失活,使激子的数量减少导致发光效率降低,有效的封装方式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OLED发光器件的封装效果不佳,以及制备程序繁杂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衬底层。在所述衬底层上形成第一电极层。在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衬底层的表面上形成共混活性层,其中,所述共混活性层包括发光层以及第一封装层,所述第一封装层包覆于所述发光层表面;在所述第一封装层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表面形成第二电极层。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衬底层的表面上形成共混活性层步骤中包括:在发光材料中掺入高分子材料形成共混活性溶液,并将所述共混活性溶液涂覆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形成所述共混活性层,其中,所述高分子材料均匀分散在所述发光层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共混活性溶液通过卷对卷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衬底层的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第二电极层背离所述发光层的表面上形成第二封装层,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为阴极层。
本发明中还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衬底层、第一电极层、共混活性层以及第二电极层。
所述第一电极层设于所述衬底层上。所述共混活性层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远离所述衬底层的一表面上。所述第一电极层设于所述共混活性层远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表面上。所述第二电极层设于所述共混活性层远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表面上。
其中,所述共混活性层包括发光层以及第一封装层,所述第一封装层包覆于所述发光层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共混活性层的材料中包括发光材料和高分子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封装层的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中还包括第二封装层,所述第二封装层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背离所述共混活性层的一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层为阳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为阴极层。
本发明中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中包括如上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中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制备工艺简单,制备成本低,无需新增工艺就可以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封装能力。
本发明中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其在所述发光层的表面上进行封装,工艺简单,并且能够有效保护所述发光层,防止水氧侵入发生腐蚀而降低所述发光层材料的活性,有效提高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使用寿命。同时还不会对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以及载流子的传输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图2位本发明实施例1中有机发光二极管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图4位本发明实施例2中有机发光二极管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部件表示如下:
有机发光二极管100;
衬底层1;第一电极层2;
空穴注入层3;空穴传输层4;
电子阻挡层5;共混活性层6;
发光层6A;第一封装层6B;
空穴阻挡层7;电子传输层8;
电子注入层9;第二电极层10;
第二封装层1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证明本发明可以实施,所述发明实施例可以向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完整介绍本发明,使其技术内容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发明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
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部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发明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使图示更清晰,附图中有些地方适当夸大了部件的厚度。
此外,以下各发明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发明实施例。本发明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当某些部件被描述为“在”另一部件“上”时,所述部件可以直接置于所述另一部件上;也可以存在一中间部件,所述部件置于所述中间部件上,且所述中间部件置于另一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描述为“安装至”或“连接至”另一部件时,二者可以理解为直接“安装”或“连接”,或者一个部件通过一中间部件间接“安装至”、或“连接至”另一个部件。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100,如图1所示,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100中包括衬底层1、第一电极层2、空穴注入层3、空穴传输层4、电子阻挡层5、共混活性层6、空穴阻挡层7、电子传输层8、电子注入层9以及第二电极层10。
所述衬底层1的材料为聚酰亚胺(Polyimide,PI),其为柔性衬底层1,在保护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100结构的同时促使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100能够实现柔性显示。
所诉第一电极层2设于所述衬底层1上,所述第一电极层2的材料为氧化铟锡(ITO),其用于为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100提供电流电压,促使空穴向所述发光层6A迁移。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2为阳极层。
所述空穴注入层3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层2远离所述衬底层1的一表面上,其用于降低从所述第一电极层2注入空穴的势垒,使所述空穴能从有效地注入到所述发光层6A中。
所述空穴传输层4设于所述空穴注入层3远离所述第一电极层2的一表面上,其用于将所述空穴注入层3内的空穴传输至所述发光层6A内。
所述电子阻挡层5设于所述空穴传输层4远离所述空穴注入层3的一表面上,其用防止所述发光层6A中的电子进入所述空穴注入层3内。
所述共混活性层6中包括发光层6A和第一封装层6B。
所述发光层6A设于所述电子阻挡层5远离所述空穴传输层4的一表面上,其材料中包含发光材料。所述空穴和所述电子在所述第一电极层2和所述第二电极层10的电场电压的驱动下汇聚在所述发光层6A内并结合,从而将电能转换为光能,实现电致发光。
所述第一封装层6B包裹所述发光层6A的表面。所述第一封装层6B的透光度大于或等于50%,其制备材料采用具有高透光度的高分子材料,例如聚丙烯晴,用于保护所述发光层6A,阻隔水氧,避免载流子在形成激子的过程中被陷阱捕获失活。
所述空穴阻挡层7设于所述共混活性层6远离所述电子阻挡层5的一表面上,其用于防止所述发光层6A内的空穴进入所述电子注入层9内。
所述电子传输层8设于所述空穴阻挡层7远离所述共混活性层6的一表面上,其用于将所述电子注入层9内的电子传输至所述发光层6A内。
所述电子注入层9设于所述电子传输层8远离所述空穴阻挡层7的一表面上,其用于降低从所述第二电极层10注入电子的势垒,使所述电子能从有效地注入到所述发光层6A中。
所述第二电极层10设于所述电子注入层9远离所述电子传输层8的一表面上,其用于为所述电子注入层9提供电流电压,促使电子向所述发光层6A移动。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10为阴极层。
在所述第一电子层2和所述第二电极层10的电压驱动下,注入的空穴和电子分别从所述空穴传输层4和所述电子传输层8向所述发光层6A迁移,并在所述发光层6A中由于库伦力的作用束缚在一起,形成电子空穴对,即激子,从而激发所述发光层6A中的化学分子产生光亮,实现自发光。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100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流程如图2所示,其具体的制备步骤包括:
步骤S10)提供衬底层1:
提供一衬底层1,所述衬底层1为柔性衬底层1,其材料为聚酰亚胺。
步骤S20)在所述衬底层1上依次形成第一电极层2、空穴注入层3以及空穴传输层4:
在所述衬底层1上通过溅射、蒸发等工艺镀上一层氧化铟锡材料,形成所述第一电极层2。通过蒸镀等工艺在所述第一电极层2远离所述衬底层1的一表面上依次镀上空穴注入材料和空穴传输材料,形成所述空穴注入层3和所述空穴传输层4。
步骤S30)在所述空穴传输层4上形成共混活性层6:
在发光材料中掺入高分子材料聚丙烯晴形成共混活性溶液,将共混活性溶液通过卷对卷的方式涂覆在所述空穴传输层4上,并在干燥后形成所述共混活性层6。其中,所述共混活性层6中包括发光层6A和包覆在所述发光层6A表面的第一封装层6B,所述共混活性溶液中的高分子材料均匀分散在所述发光层6A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一封装层6B。
步骤S40)在所述共混活性层6上依次电子传输层8、电子注入层9以及第二电极层10:
通过蒸镀等工艺在所述共混活性层6远离所述第一电极层2的表面上依次镀上电子传输材料、电子注入材料以及第二电极层材料,形成所述电子传输层8、电子注入层9和所述第二电极层10。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10材料为导电金属。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以上所述制备方法所制备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00。所述显示装置具有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100,其在所述发光层6A的表面包覆了一层第一封装层6B,用于保护所述发光层6A,防止所述发光层6A被水氧腐蚀而影响发光层6A材料的活性,提高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100的使用寿命。并且,所述第一封装层6B具有高透光性,其透光率大于等于50%,不会阻挡所述发光层6A发出的光线。同时,所述第一封装层6B的材料具有一定的载流子传输能力,并不会对载流子的传输造成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100的制备方法,其制备过程简单,无需新增封装工艺、增加封装设备就可以达到封装效果,节约了资源及成本。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100,如图3所示,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100中包括衬底层1、第一电极层2、空穴注入层3、空穴传输层4、电子阻挡层5、共混活性层6、空穴阻挡层7、电子传输层8、电子注入层9、第二电极层10以及第二封装层11。
所述衬底层1的材料为聚酰亚胺(Polyimide,PI),其为柔性衬底层1,在保护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100结构的同时促使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100能够实现柔性显示。
所诉第一电极层2设于所述衬底层1上,所述第一电极层2的材料为氧化铟锡(ITO),其用于为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100提供电流电压,促使空穴向所述发光层6A迁移。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2为阳极层。
所述空穴注入层3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层2远离所述衬底层1的一表面上,其用于降低从所述第一电极层2注入空穴的势垒,使所述空穴能从有效地注入到所述发光层6A中。
所述空穴传输层4设于所述空穴注入层3远离所述第一电极层2的一表面上,其用于将所述空穴注入层3内的空穴传输至所述发光层6A内。
所述电子阻挡层5设于所述空穴传输层4远离所述空穴注入层3的一表面上,其用防止所述发光层6A中的电子进入所述空穴注入层3内。
所述共混活性层6中包括发光层6A和第一封装层6B。
所述发光层6A设于所述电子阻挡层5远离所述空穴传输层4的一表面上,其材料中包含发光材料。所述空穴和所述电子在所述第一电极层2和所述第二电极层10的电场电压的驱动下汇聚在所述发光层6A内并结合,从而将电能转换为光能,实现电致发光。
所述第一封装层6B包裹所述发光层6A的表面。所述第一封装层6B的透光度大于或等于50%,其制备材料采用具有高透光度的高分子材料,例如聚丙烯晴,用于保护所述发光层6A,阻隔水氧,避免载流子在形成激子的过程中被陷阱捕获失活。
所述空穴阻挡层7设于所述共混活性层6远离所述电子阻挡层5的一表面上,其用于防止所述发光层6A内的空穴进入所述电子注入层9内。
所述电子传输层8设于所述空穴阻挡层7远离所述共混活性层6的一表面上,其用于将所述电子注入层9内的电子传输至所述发光层6A内。
所述电子注入层9设于所述电子传输层8远离所述空穴阻挡层7的一表面上,其用于降低从所述第二电极层10注入电子的势垒,使所述电子能从有效地注入到所述发光层6A中。
所述第二电极层10设于所述电子注入层9远离所述电子传输层8的一表面上,其用于为所述电子注入层9提供电流电压,促使电子向所述发光层6A移动。
在所述第一电极层2和所述第二电极层10的电压驱动下,注入的空穴和电子分别从所述空穴传输层4和所述电子传输层8向所述发光层6A迁移,并在所述发光层6A中由于库伦力的作用束缚在一起,形成电子空穴对,即激子,从而激发所述发光层6A中的化学分子产生光亮,实现自发光。
所述第二封装层11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10远离所述电子注入层9的一表面上,所述第二封装层11的材料为有机胶,其用于隔绝水氧,保护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100,防止发生腐蚀,提高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100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100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流程如图4所示,其具体的制备步骤包括:
步骤S10)提供衬底层1:
提供一衬底层1,所述衬底层1为柔性衬底层1,其材料为聚酰亚胺。
步骤S20)在所述衬底层1上依次形成第一电极层2、空穴注入层3以及空穴传输层4:
在所述衬底层1上通过溅射、蒸发等工艺镀上一层氧化铟锡材料,形成所述第一电极层2。通过蒸镀等工艺在所述第一电极层2远离所述衬底层1的一表面上依次镀上空穴注入材料和空穴传输材料,形成所述空穴注入层3和所述空穴传输层4。
步骤S30)在所述空穴传输层4上形成共混活性层6:
在发光材料中掺入高分子材料聚丙烯晴形成共混活性溶液,将共混活性溶液通过卷对卷的方式涂覆在所述空穴传输层4上,并在干燥后形成所述共混活性层6。其中,所述共混活性层6中包括发光层6A和包覆在所述发光层6A表面的第一封装层6B,所述共混活性溶液中的高分子材料均匀分散在所述发光层6A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一封装层6B。
步骤S40)在所述共混活性层6上依次电子传输层8、电子注入层9以及第二电极层10:
通过蒸镀等工艺在所述共混活性层6远离所述第一电极层2的表面上依次镀上电子传输材料、电子注入材料以及第二电极层材料,形成所述电子传输层8、电子注入层9和所述第二电极层10。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10材料为导电金属。
步骤S50)在所述第二电极层10上形成第二封装层11:
在所述第二电极层10远离所述共混活性层6的一表面上涂覆有机胶,将所述有机胶固化形成所述第二封装层11。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以上所述制备方法所制备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00。所述显示装置具有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100,其采用双层封装,在所述发光层6A的表面包覆了一层第一封装层6B的同时在所述第二电极层10上设置了第二封装层11,双层封装能够进一步防止所述发光层6A被水氧腐蚀而影响发光层6A材料的活性,还能防止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100中的其他器件被腐蚀,最大限度的保护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100,提高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100的使用寿命。其中,所述第一封装层6B具有高透光性,其透光率大于等于50%,不会阻挡所述发光层6A发出的光线。同时,所述第一封装层6B的材料具有一定的载流子传输能力,并不会对载流子的传输造成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100的制备方法,其制备过程简单,无需新增工艺就可以达到更佳封装效果,节约了资源及成本。
虽然在本文中参照了特定的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原理和应用的示例。因此应该理解的是,可以对示例性的实施例进行许多修改,并且可以设计出其他的布置,只要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应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不同于原始权利要求所描述的方式来结合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和本文中所述的特征。还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单独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使用在其他所述实施例中。

Claims (9)

1.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衬底层;
在所述衬底层上形成第一电极层;
在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衬底层的表面上形成共混活性层,其中,所述共混活性层包括发光层以及第一封装层,所述第一封装层包覆于所述发光层表面;所述第一封装层中具有高分子材料聚丙烯晴;
在所述第一封装层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表面形成第二电极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衬底层的表面上形成共混活性层步骤中包括:在发光材料中掺入高分子材料形成共混活性溶液,并将所述共混活性溶液涂覆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形成所述共混活性层,其中,所述高分子材料均匀分散在所述发光层的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混活性溶液通过卷对卷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衬底层的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二电极层背离所述发光层的表面上形成第二封装层;
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为阴极层。
5.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层;
第一电极层,设于所述衬底层上;
共混活性层,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远离所述衬底层的一表面上;
第二电极层,设于所述共混活性层远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表面上;
其中,所述共混活性层包括发光层以及第一封装层,所述第一封装层包覆于所述发光层表面;所述第一封装层中包括高分子材料聚丙烯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混活性层的材料中包括发光材料和高分子材料。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封装层,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背离所述共混活性层的一表面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为阳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为阴极层。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CN201911409910.4A 2019-12-31 2019-12-31 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11293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09910.4A CN111129362B (zh) 2019-12-31 2019-12-31 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PCT/CN2020/071894 WO2021134831A1 (zh) 2019-12-31 2020-01-14 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US16/966,009 US11943953B2 (en) 2019-12-31 2020-01-14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09910.4A CN111129362B (zh) 2019-12-31 2019-12-31 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9362A CN111129362A (zh) 2020-05-08
CN111129362B true CN111129362B (zh) 2021-04-27

Family

ID=70506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09910.4A Active CN111129362B (zh) 2019-12-31 2019-12-31 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43953B2 (zh)
CN (1) CN111129362B (zh)
WO (1) WO202113483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51181A (ja) * 1991-04-25 1993-09-28 Nec Kansai Ltd 分散型el素子の製造方法
JPH04366593A (ja) * 1991-06-14 1992-12-18 Nec Kansai Ltd 薄膜el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
US7307119B2 (en) * 2002-08-01 2007-12-1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Thin film material using pentaerythritol acrylate for encapsulation of organic or polymer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encapsulation method for LED using the same
JP2004146340A (ja) * 2002-08-30 2004-05-20 Tomy Co Ltd El発光シート
US20070215864A1 (en) * 2006-03-17 2007-09-20 Luebben Silvia D Use of pi-conjugated organoboron polymers in thin-film organic polymer electronic devices
WO2014007867A1 (en) * 2012-07-02 2014-01-09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emi-transparent, transparent, stacked and top-illuminated organic photovoltaic devices
US9263689B2 (en) * 2013-02-13 2016-02-16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Organic optoelectronic devices incorporating plasmonic electrodes
CN109817812B (zh) * 2019-01-08 2020-11-03 武汉大学 大颗粒钙钛矿单晶/聚合物复合厚膜、光电探测器及制法
CN110176546A (zh) * 2019-04-28 2019-08-27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多重添加钙钛物质层的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943953B2 (en) 2024-03-26
US20230180508A1 (en) 2023-06-08
CN111129362A (zh) 2020-05-08
WO2021134831A1 (zh) 2021-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58976B2 (en) Method of making a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7271534B2 (en) Segment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11605795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earth metal dopants
US8405302B2 (en)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with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cell
CN103081159B (zh)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US10615355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070221910A1 (en) Intermediate Layer in Electroluminescent Arrangements and Electroluminescent Arrrangement
WO2020172929A1 (zh) 一种柔性o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US11335882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265472C (zh)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
US10516125B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20319553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with conducting cover
US20160329516A1 (en) Oled device
US20030173894A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includ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yer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US11335881B2 (en) Display panel
CN111129362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US20050156512A1 (e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electrode having apertures and methods of using such devices
CN112652726A (zh) Oled器件透明阴极及其制作方法
US20200274083A1 (en) Flexible oled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3161501B (zh) 具有高热稳定性的OLEDs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03615B (zh)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16133876U (zh) 一种oled发光器件及oled显示屏
CN207834301U (zh) 一种显示器件
US20220223815A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CN114267808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