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24912B - 一种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24912B
CN111124912B CN201911333685.0A CN201911333685A CN111124912B CN 111124912 B CN111124912 B CN 111124912B CN 201911333685 A CN201911333685 A CN 201911333685A CN 111124912 B CN111124912 B CN 1111249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bug
software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project
ret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336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24912A (zh
Inventor
张兴宇
王海军
梁晓
刘沐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ized Cell Therapy Technology National Local Joint Engineering Laboratory (shenzhen)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ized Cell Therapy Technology National Local Joint Engineering Laboratory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ized Cell Therapy Technology National Local Joint Engineering Laboratory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ized Cell Therapy Technology National Local Joint Engineering Laboratory (shenzhen)
Priority to CN20191133368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249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249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49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249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49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04Software analysis for verifying properties of progra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其中该质量评估方法包括:在待评估的目标软件开发项目进入测试状态后,先后获取所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出现的全部目标bug;对每个所述目标bug进行目标绩效分数计算,得到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目标绩效分数值;将全部的所述目标bug对应的所述目标绩效分数值进行求和计算,得到所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的目标绩效总分值;将所述目标绩效总分值和预设绩效标准分进行比较,得出所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对应的评估结果。本发明能从客观及定量的角度,对软件开发项目内部质量绩效水平做出真实和准确的评估。

Description

一种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项目质量评估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软件行业的开发类项目的内部质量绩效均需要对其进行评估,以判断软件开发的实际效果。在现有技术中,对软件行业的大多数开发类项目的内部质量绩效的评估,目前主要是依靠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及系统测试等各类测试来进行,另外还依靠内部审计等工作来进行主观分析和评判。目前软件企业针对开发类项目内部质量绩效的评估普遍采用的方法包括:测试、内部审计、专家判断和QA反馈等,但这些评估绝大多数是依靠人们的主观意识进行的,无法从客观及定量的角度对项目内部质量绩效水平做出真实和准确的评估。同时,针对软件开发类项目内部质量绩效的评估,行业内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或规范可以遵循或参考。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以下问题:现有技术对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绝大多数是依靠人们的主观意识进行的,无法从客观及定量的角度对软件开发项目内部质量绩效水平做出真实和准确的评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第一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方法,其包括:在待评估的目标软件开发项目进入测试状态后,先后获取所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出现的全部目标bug;对每个所述目标bug进行目标绩效分数计算,得到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目标绩效分数值;将全部的所述目标bug对应的所述目标绩效分数值进行求和计算,得到所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的目标绩效总分值;将所述目标绩效总分值和预设绩效标准分进行比较,得出所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对应的评估结果。
可选地,所述在待评估的目标软件开发项目进入测试状态后,先后获取所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出现的全部目标bug,包括:对测试过程中先后产生的全部bug进行预处理,并剔除无效或错误的bug;将剩余的符合预设要求的bug进行整理并形成列表清单,得到全部的所述目标bug。
可选地,所述对每个所述目标bug进行目标绩效分数计算,得到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目标绩效分数值,包括:获取每个所述目标bug所对应的严重性等级、复测次数及修复时长3个参数;根据所述严重性等级、所述复测次数及所述修复时长3个参数,计算出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目标绩效分数值。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严重性等级、所述复测次数及所述修复时长3个参数,计算出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目标绩效分数值,包括:分别获取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所述严重性等级、所述复测次数及所述修复时长3个参数对应的3个基础权重分值;分别获取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所述严重性等级、所述复测次数及所述修复时长3个参数对应的3个乘法系数;将每个所述所述目标bug对应的3个基础权重分值和3个乘法系数作相乘计算,得出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所述目标绩效分数值。
可选地,若一个所述目标bug的所述复测次数超过预设次数后,仍然没有被修复,则将所述预设次数作为该所述目标bug的所述复测次数。
可选地,若一个所述目标bug的所述修复时长超过预设修复时长后,仍然没有被修复,则将所述预设修复时长作为该所述目标bug的所述修复时长。
可选地,所述严重性等级与其对应的所述乘法系数成正比关系,所述复测次数对应的所述乘法系数为其本身,所述修复时长对应的所述乘法系数为其本身数值的百分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第二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装置,其包括:bug获取模块,用于在待评估的目标软件开发项目进入测试状态后,先后获取所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出现的全部目标bug;第一计算模块,用于对每个所述目标bug进行目标绩效分数计算,得到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目标绩效分数值;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将全部的所述目标bug对应的所述目标绩效分数值进行求和计算,得到所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的目标绩效总分值;质量评估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绩效总分值和预设绩效标准分进行比较,得出所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对应的评估结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第三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第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计算机设备,其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的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先后获取目标软件开发项目出现的全部目标bug,对每个目标bug进行目标绩效分数计算,得到每个目标bug对应的目标绩效分数值,然后将全部的目标bug对应的所述目标绩效分数值进行求和计算,得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的目标绩效总分值,最后将目标绩效总分值和预设绩效标准分进行比较,得出目标软件开发项目对应的评估结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以下问题:现有技术对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绝大多数是依靠人们的主观意识进行的,无法从客观及定量的角度对软件开发项目内部质量绩效水平做出真实和准确的评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方法一实施方式的实施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装置一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框架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框架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计算机设备一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的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方法,应用在软件开发项目的系统测试结束阶段。当系统测试全部完成,并且所有产生的bug都已经被完全修复并通过复测时,根据系统测试产生的bug的数量、bug的严重性级别、bug的修复时长和bug的复测次数等指标参数按照预设规则公式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预设好的指标数值范围进行对比,得出软件开发项目当前状态下的内部质量绩效水平。其中,在电脑系统或程序中,隐藏着的一些未被发现的缺陷或问题统称为bug(漏洞)。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方法的实施流程图,结合图1可以得到,本发明的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方法,包括:
步骤S101:在待评估的目标软件开发项目进入测试状态后,先后获取所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出现的全部目标bug。
步骤S102:对每个所述目标bug进行目标绩效分数计算,得到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目标绩效分数值。
步骤S103:将全部的所述目标bug对应的所述目标绩效分数值进行求和计算,得到所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的目标绩效总分值。
步骤S104:将所述目标绩效总分值和预设绩效标准分进行比较,得出所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对应的评估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在待评估的目标软件开发项目进入测试状态后,先后获取所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出现的全部目标bug,包括:
第一,对测试过程中先后产生的全部bug进行预处理,并剔除无效或错误的bug。
第二,将剩余的符合预设要求的bug进行整理并形成列表清单,得到全部的所述目标bug。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在系统测试开始时,对陆续产生的bug及时进行分析和梳理,整理出所有真正有效和符合实际的bug列表清单,剔除掉无效或错误的bug。如果对部分bug的内容存在争议,则协调各相关方(需求方、开发方和测试方等)一起进行评审,确保各方达成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对每个所述目标bug进行目标绩效分数计算,得到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目标绩效分数值,包括:
第一,获取每个所述目标bug所对应的严重性等级、复测次数及修复时长3个参数。在bug列表清单的整理及完善中,需要确定每个有效bug的严重性级别等级(主要由测试人员根据预设的规则进行定义),然后将相关等级信息及时同步完善到bug列表清单中。如果对等级的划分有争议,则协调各相关方(需求方、开发方和测试方等)一起进行等级的评判和确认,确保达成一致。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系统测试产生的bug可以分为4个等级:A级(致命缺陷)、B级(严重缺陷)、C级(一般缺陷)和D级(微小缺陷)。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给列表清单中的每个bug的严重性等级、复测次数及修复时长(小时)3大参数各自设定一个统一的基础权重分,假设都为1(三大参数的基础权重分可以互不相同,自行确立即可)。一旦3大参数的基础权重分被确定下来之后,就不再进行修改,否则会影响到计算结果对比标准值的可信度,也会丧失与其他类似项目的可比性。
第二,根据所述严重性等级、所述复测次数及所述修复时长3个参数,计算出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目标绩效分数值。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严重性等级、所述复测次数及所述修复时长3个参数,计算出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目标绩效分数值,包括:
第一,分别获取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所述严重性等级、所述复测次数及所述修复时长3个参数对应的3个基础权重分值。
第二,分别获取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所述严重性等级、所述复测次数及所述修复时长3个参数对应的3个乘法系数。
第三,将每个所述所述目标bug对应的3个基础权重分值和3个乘法系数作相乘计算,得出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所述目标绩效分数值。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给3大参数各自设定一个乘法系数,为简单起见,可设置bug的严重性等级的乘法系数为1、2、3和4,分别对应D、C、B和A四个等级,设置复测次数的乘法系数为其本身(复测了n次系数就是n)。设置修复时长(小时)的乘法系数为其本身数值的百分比(24小时的系数就为24%,也就是0.24)。例如,一个目标bug的严重性等级为C,严重性等级对应的乘法系数为2,则严重性等级的绩效分数为2*1=2;若该目标bug的复测次数为1,则其对应的乘法系数也为1,那么该目标bug的复测绩效分数为:1*1=1;若该目标bug的修复时长为24h,则其对应的乘法系数为0.24,那么该目标bug的修复时长绩效分数为:1*0.24=0.24,该目标bug的目标绩效分数值为:2+1+0.24=3.24,其余目标bug的目标绩效分数值的算法依此类推。将目标软件开发项目的所有目标bug的目标绩效分数值相加求和得到的分数值,即为该所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的目标绩效总分值。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若一个所述目标bug的所述复测次数超过预设次数后,仍然没有被修复,则将所述预设次数作为该所述目标bug的所述复测次数。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在测试人员持续进行系统测试时,相关开发人员也会对陆续产生的有效bug进行修复并及时提交到测试人员那里进行复测和回归测试。此时需要测试人员及时记录每一个修复bug的复测次数(比如第1次就通过了复测,那次数就记录为1,如果第n次通过了复测,那次数就记录为n,如果到系统发布上线时也没有通过复测或者作为遗留问题本次不能解决时,可以单独设置次数记录原则,比如固定为5),同时把相关复测次数信息及时同步完善到bug列表清单中。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若一个所述目标bug的所述修复时长超过预设修复时长后,仍然没有被修复,则将所述预设修复时长作为该所述目标bug的所述修复时长。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记录每一个bug从产生到被完全修复(通过复测)的时长,如果到系统发布上线时也没有通过复测或者作为遗留问题本次不解决时,可以单独设置修复时长的记录原则,比如固定为120,通常用小时为单位,同时把相关时长信息及时同步到bug列表清单中。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严重性等级与其对应的所述乘法系数成正比关系,所述复测次数对应的所述乘法系数为其本身,所述修复时长对应的所述乘法系数为其本身数值的百分比。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本发明的计算公式采用的参考原则为:如果一个软件类开发项目系统测试产生的有效bug的数量越多、严重性等级越高、复测次数越多、修复时长(小时)越长,则项目内部质量绩效的总得分就越高,也就意味着项目内部质量绩效水平越差,反之亦然。此原则也是综合考虑和平衡上述四大因素而产生的,具有客观和真实性。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可以在软件开发项目前期(系统测试开始之前),参考历史上类似项目的内部质量绩效经验、本软件开发项目实际开发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质量专家的评估和判断以及行业内的相关标准等来制定本项目的内部质量绩效标准分值。可以同时设置多个绩效标准分,比如优秀分、良好分、及格分等,也可以只设置一个绩效标准分(合格分),用来作为评判的依据。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根据得到的项目内部质量绩效的最终总得分,并参考和对比预设的本项目内部质量绩效标准分,可以全面并客观地评价本项目的内部质量绩效水平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先后获取目标软件开发项目出现的全部目标bug,对每个目标bug进行目标绩效分数计算,得到每个目标bug对应的目标绩效分数值,然后将全部的目标bug对应的所述目标绩效分数值进行求和计算,得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的目标绩效总分值,最后将目标绩效总分值和预设绩效标准分进行比较,得出目标软件开发项目对应的评估结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以下问题:现有技术对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绝大多数是依靠人们的主观意识进行的,无法从客观及定量的角度对软件开发项目内部质量绩效水平做出真实和准确的评估。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装置的部分结构框架图,结合图2可以得到,本发明的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装置100,包括:
bug获取模块110,用于在待评估的目标软件开发项目进入测试状态后,先后获取所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出现的全部目标bug。
第一计算模块120,用于对每个所述目标bug进行目标绩效分数计算,得到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目标绩效分数值。
第二计算模块130,用于将全部的所述目标bug对应的所述目标绩效分数值进行求和计算,得到所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的目标绩效总分值。
质量评估模块140,用于将所述目标绩效总分值和预设绩效标准分进行比较,得出所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对应的评估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先后获取目标软件开发项目出现的全部目标bug,对每个目标bug进行目标绩效分数计算,得到每个目标bug对应的目标绩效分数值,然后将全部的目标bug对应的所述目标绩效分数值进行求和计算,得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的目标绩效总分值,最后将目标绩效总分值和预设绩效标准分进行比较,得出目标软件开发项目对应的评估结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以下问题:现有技术对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绝大多数是依靠人们的主观意识进行的,无法从客观及定量的角度对软件开发项目内部质量绩效水平做出真实和准确的评估。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参考图3可以看到,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0,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0,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11,所述计算机程序11被执行时实现如实施例一所述的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方法。由于该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方法已经在实施例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此不再重复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实现的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方法,先后获取目标软件开发项目出现的全部目标bug,对每个目标bug进行目标绩效分数计算,得到每个目标bug对应的目标绩效分数值,然后将全部的目标bug对应的所述目标绩效分数值进行求和计算,得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的目标绩效总分值,最后将目标绩效总分值和预设绩效标准分进行比较,得出目标软件开发项目对应的评估结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以下问题:现有技术对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绝大多数是依靠人们的主观意识进行的,无法从客观及定量的角度对软件开发项目内部质量绩效水平做出真实和准确的评估。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4,参考图4可以看到,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设备20,其包括处理器21、存储器22及存储于所述存储器2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2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221,所述处理器2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221时实现如实施例一所述的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方法。由于该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方法已经在实施例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此不再重复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实现的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方法,先后获取目标软件开发项目出现的全部目标bug,对每个目标bug进行目标绩效分数计算,得到每个目标bug对应的目标绩效分数值,然后将全部的目标bug对应的所述目标绩效分数值进行求和计算,得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的目标绩效总分值,最后将目标绩效总分值和预设绩效标准分进行比较,得出目标软件开发项目对应的评估结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以下问题:现有技术对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绝大多数是依靠人们的主观意识进行的,无法从客观及定量的角度对软件开发项目内部质量绩效水平做出真实和准确的评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待评估的目标软件开发项目进入测试状态后,先后获取所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出现的全部目标bug;
对每个所述目标bug进行目标绩效分数计算,得到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目标绩效分数值;
将全部的所述目标bug对应的所述目标绩效分数值进行求和计算,得到所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的目标绩效总分值;
将所述目标绩效总分值和预设绩效标准分进行比较,得出所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对应的评估结果;
所述在待评估的目标软件开发项目进入测试状态后,先后获取所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出现的全部目标bug,包括:
对测试过程中先后产生的全部bug进行预处理,并剔除无效或错误的bug;
将剩余的符合预设要求的bug进行整理并形成列表清单,得到全部的所述目标bug;
所述对每个所述目标bug进行目标绩效分数计算,得到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目标绩效分数值,包括:
获取每个所述目标bug所对应的严重性等级、复测次数及修复时长3个参数;
根据所述严重性等级、所述复测次数及所述修复时长3个参数,计算出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目标绩效分数值;
所述根据所述严重性等级、所述复测次数及所述修复时长3个参数,计算出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目标绩效分数值,包括:
分别获取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所述严重性等级、所述复测次数及所述修复时长3个参数对应的3个基础权重分值;
分别获取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所述严重性等级、所述复测次数及所述修复时长3个参数对应的3个乘法系数;
将每个所述所述目标bug对应的3个基础权重分值和3个乘法系数作相乘计算,得出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所述目标绩效分数值;
若一个所述目标bug的所述复测次数超过预设次数后,仍然没有被修复,则将所述预设次数作为该所述目标bug的所述复测次数;
若一个所述目标bug的所述修复时长超过预设修复时长后,仍然没有被修复,则将所述预设修复时长作为该所述目标bug的所述修复时长;
所述严重性等级与其对应的所述乘法系数成正比关系,所述复测次数对应的所述乘法系数为其本身,所述修复时长对应的所述乘法系数为其本身数值的百分比。
2.一种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bug获取模块,用于在待评估的目标软件开发项目进入测试状态后,先后获取所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出现的全部目标bug;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对每个所述目标bug进行目标绩效分数计算,得到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目标绩效分数值;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将全部的所述目标bug对应的所述目标绩效分数值进行求和计算,得到所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的目标绩效总分值;
质量评估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绩效总分值和预设绩效标准分进行比较,得出所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对应的评估结果;
所述在待评估的目标软件开发项目进入测试状态后,先后获取所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出现的全部目标bug,包括:
对测试过程中先后产生的全部bug进行预处理,并剔除无效或错误的bug;
将剩余的符合预设要求的bug进行整理并形成列表清单,得到全部的所述目标bug;
所述对每个所述目标bug进行目标绩效分数计算,得到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目标绩效分数值,包括:
获取每个所述目标bug所对应的严重性等级、复测次数及修复时长3个参数;
根据所述严重性等级、所述复测次数及所述修复时长3个参数,计算出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目标绩效分数值;
所述根据所述严重性等级、所述复测次数及所述修复时长3个参数,计算出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目标绩效分数值,包括:
分别获取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所述严重性等级、所述复测次数及所述修复时长3个参数对应的3个基础权重分值;
分别获取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所述严重性等级、所述复测次数及所述修复时长3个参数对应的3个乘法系数;
将每个所述所述目标bug对应的3个基础权重分值和3个乘法系数作相乘计算,得出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所述目标绩效分数值;
若一个所述目标bug的所述复测次数超过预设次数后,仍然没有被修复,则将所述预设次数作为该所述目标bug的所述复测次数;
若一个所述目标bug的所述修复时长超过预设修复时长后,仍然没有被修复,则将所述预设修复时长作为该所述目标bug的所述修复时长;
所述严重性等级与其对应的所述乘法系数成正比关系,所述复测次数对应的所述乘法系数为其本身,所述修复时长对应的所述乘法系数为其本身数值的百分比。
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方法。
4.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方法。
CN201911333685.0A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1249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33685.0A CN111124912B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33685.0A CN111124912B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4912A CN111124912A (zh) 2020-05-08
CN111124912B true CN111124912B (zh) 2023-06-30

Family

ID=70500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33685.0A Active CN111124912B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249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7352A (zh) * 2020-09-25 2021-01-29 长沙市到家悠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软件质量评估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37794A (zh) * 2021-07-22 2021-10-22 北京中科闻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目标对象的分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71520A (zh) * 2021-10-25 2022-01-25 重庆允成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研发团队交付的软件产品质量评价方法
CN114546841B (zh) * 2022-02-09 2023-10-27 上海天好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云计算的软件质量评估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2785A (zh) * 2018-11-19 2019-03-29 北京云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效bug确定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7247A (zh) * 2014-04-22 2014-07-30 安一恒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质量评估分数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776331A (zh) * 2016-12-26 2017-05-31 智车优行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软件成熟度的测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268378A (zh) * 2018-01-30 2018-07-10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软件开发质量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JP6975086B2 (ja) * 2018-03-29 2021-12-01 株式会社日立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品質評価方法および品質評価装置
CN109146402A (zh) * 2018-07-13 2019-01-04 成都颠峰科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软件开发供应商交付质量的评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2785A (zh) * 2018-11-19 2019-03-29 北京云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效bug确定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4912A (zh) 2020-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24912B (zh) 一种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Weller Lessons from three years of inspection data (software development)
Do et al. An empirical study of regression testing techniques incorporating context and lifetime factors and improved cost-benefit models
Freimut et al. An industrial case study of implementing and validating defect classification for process improvement and quality management
Jolly et al. Automated unit testing of a SCADA control software: an industrial case study based on action research
CN112883497B (zh)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航天阀门可靠性评估方法
Sehestedt et al. Towards quantitative metrics for architecture models
Daun et al. The impact of students' skills and experiences on empirical results: a controlled experiment with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students
Daun et al. On the benefits of using dedicated models in validation processes for behavioral specifications
Biff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reading technique and inspector capability on individual inspection performance
Do et al. Using sensitivity analysis to create simplified economic models for regression testing
Bhattacharjee et al. Audit reviewers' judgments in multiple client audit environments
CN111880957A (zh) 一种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程序错误定位方法
CN114791883B (zh) 一种基于高阶变异的程序自动化错误定位方法及系统
Dzamashvili-Fogelström et al. Test-case driven versus checklist-based inspections of software requirements–an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CN110239742B (zh) 一种用于两型号飞机结合静力试验的方法
Sahraoui et al. Investigating the impact of a measurement program on software quality
Olivieri Hardware and software readiness: A systems approach
Hampp A cost-benefit model for 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 activities
Yumoto et al. A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est-Categories based test analysis
Taba et al. Improving software quality using a defect management-oriented (DEMAO) software inspection model
Duka et al. Fault Slip Through measurement in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
Lazić et al. Software Quality Engineering versus Software Testing Process
Nichols et al. Composing Effective Software Security Assurance Workflows
Taba et al. A web-based model for inspection inconsistencies resolution: A new approach with two case stud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