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22142A - 一种研究锚链在循环运动下动力响应和流场特征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研究锚链在循环运动下动力响应和流场特征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22142A
CN111122142A CN202010038971.0A CN202010038971A CN111122142A CN 111122142 A CN111122142 A CN 111122142A CN 202010038971 A CN202010038971 A CN 202010038971A CN 111122142 A CN111122142 A CN 1111221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chor chain
calibration plate
motion
flow field
experimen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3897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22142B (zh
Inventor
郭晨伟
高洋洋
陈伟毅
何建勇
朱佳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201003897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221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221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21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221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21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3/00Testing of machine par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L5/04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measuring tension in flexible members, e.g. ropes, cables, wires, threads, belts or ban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L5/16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measuring several components of for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0/00Hyd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ship-testing tanks or water tunne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P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SHOCK; INDICAT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 G01P5/00Measuring speed of fluids, e.g. of air stream; Measuring speed of bodies relative to fluids, e.g. of ship, of aircraft
    • G01P5/18Measuring speed of fluids, e.g. of air stream; Measuring speed of bodies relative to fluids, e.g. of ship, of aircraft by measuring the time taken to traverse a fixed distance
    • G01P5/20Measuring speed of fluids, e.g. of air stream; Measuring speed of bodies relative to fluids, e.g. of ship, of aircraft by measuring the time taken to traverse a fixed distance using particles entrained by a fluid strea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Aerodynamic Tests, Hydrodynamic Tests, Wind Tunnels, And Water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研究锚链循环运行下动力响应和流场特征的实验装置及方法,所述实验装置能够实现多个自由度方向的运动形式传递,如果需要实现不同方向上运动形式的传递,只需通过调节不同方向的机械滑块的运动速度即可实现;该方法可记录锚链的张力变化以及捕捉锚链尾部流场形态变化;该方法可以同时实现锚链在循环运动下其动力响应的记录与其尾部流场特征变化的捕捉,尤其是锚链张力变化记录可以实现实时输出实验方法所述实验方法能够在较小的实验装置条件下同时模拟多根锚链在多个方向上的循环运动,并记录其动力响应以及其尾部位于不同高度和位置平面的水平、竖直平面的流场信息。

Description

一种研究锚链在循环运动下动力响应和流场特征的实验装置 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研究锚链循环运动的模型实验方法,尤其是研究锚链在多种循环运动下其动力响应和流场特征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系泊系统是浮式结构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限制运动并保护结构的作用。当前,对于浮式结构物系泊系统的研究主要有数值模拟方法和物理模型实验方法,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系泊系统在环境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系泊锚链的张力变化以及浮式结构物的运动轨迹变化等,而对于由系泊锚链的运动变化对系泊锚链的运动形态变化以及触底点区域的流场形态特征变化研究较少。
目前的系泊系统模拟实验主要在大型实验水池当中进行,为了模拟实际海况中风、浪、流载荷的复杂影响,实验水池的尺度通常较大,一方面各个自由度上的运动耦合给单独研究某一个自由度上的运动响应带来难度,另一方面现有流场测速实验装置尺度较小、防水性能差且在大型水池当中布置困难,难以捕捉到锚链在循环运动下其触底点段区域附近尾部流场的变化情况。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集记录系泊锚链在单一自由度以及多个自由度耦合方向上循环运动时锚链的张力变化与锚链触底段尾部流场特征变化捕捉于一体的模型实验装置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传统的浮式结构物锚泊系统的研究存在缺乏对于锚链触底段尾部流场特征变化的相关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研究锚链在循环运动下动力响应和流场特征的实验技术方案。该方法不仅可以同时记录和捕捉锚链在循环运动下的动力响应与流场特征,而且通过模块化组合之后可以模拟多个方向自由度运动的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在小尺度的实验环境条件下更加方便地模拟浮式结构物系泊系统的运动响应以及相应的流场形态的变化。进一步通过改变PIV激光照射平面与方向,该设计实验方案可以捕捉触底段不同水深以及不同平面的流场形态变化情况。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研究锚链循环运动的模型实验装置,所述的实验装置包括透明的实验水槽、控制系统与电源装置、机械滑轨、PIV激光发射器与高速相机以及标定板;
所述的机械滑轨包括机械滑块、滑轨丝杆和伺服电机;所述的滑轨丝杆穿过机械滑块,所述的伺服电机用于控制滑轨丝杆转动从而带动机械滑块运动,所述的伺服电机另一端与控制系统与电源装置连接;所述的机械滑轨位于实验水槽上方;
所述的实验水槽底部设有不锈钢固定板;
所述的机械滑块与不锈钢固定板之间连接有金属锚链;
所述的机械滑轨沿X轴、Y轴以及Z轴方向分布,且三者以互成90度的方式依次在上一个机械滑轨上搭接,组成运动形式传递结构,使得机械滑块可带动金属锚链在水平自由度、竖直自由度以及多个自由度方向上耦合运动;
所述的PIV激光发射器位于实验水槽侧面或底面,沿实验水槽侧面与底面均可发射厚度为2mm的激光束;
所述的高速相机位于实验水槽侧面或底面,其摆放位置与PIV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方向成90°夹角,可透过实验水槽对实验过程进行拍摄;所述的高速相机的拍摄采样帧率最低60fps;
所述的标定板包括水平模块化标定板和竖直模块化标定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的机械滑块与金属锚链之间设有顶端测力传感器,不锈钢固定板与金属锚链之间设有防水传感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研究锚链在循环运动下动力响应和流场特征的实验方法,该方法基于上述实验装置实现,可用于记录锚链张力变化与锚链尾部流场的变化情况,且两个实验能够同时进行。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的运动形式传递结构将循环运动传递到金属锚链上,带动金属锚链由张紧状态向松弛状态循环变化;
金属锚链上部与顶端测力传感器相连接,顶端测力传感器与运动形式传递结构刚性固定,金属锚链下部与防水测力传感器相连接,防水测力传感器与不锈钢固定板刚性固定,确保所有测力传感器测得的力准确,从而得到锚链的张力变化;
采用水平模块化标定板标定不同高度水平断面、同一高度不同位置水平断面,能够确保金属锚链循环运动下其尾部流场水平截面信息全区域的捕捉与记录;采用水平模块化标定板与竖直模块化标定板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对不同高度竖直断面、同一高度不同位置竖直断面以及同一高度不同水槽横截面宽度方向的竖直断面进行尾部流场信息的捕捉和记录。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运动形式传递结构将上部的运动形式传递给金属锚链,其方向、幅值以及周期均可根据需要模拟的浮体结构的运动形式调节:
当需要模拟浮体在某一方向上的运动时,将该方向的运动分解为X、Y、Z轴的运动,并分别通过控制X、Y、Z轴的机械滑块的运动速度及运动方向得到所需的运动形式。
更进一步地,测力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经测力传感器放大器和数采仪输出之后,得到X、Y、Z三个轴向分力的实时输出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的标定板固定于标定板支架上;所述的水平模块化标定板支架单个高5cm,通过组合可以得到距离水槽底部不同高度的水平标定截面;竖直模块化标定板支架和水平模块化标定板支架能够互相嵌套组合,以水平模块化标定板支架为底部基础,通过组合可以得到以5cm为单位高度变化的不同高度的竖直标定截面;
所述的水平模块化标定板支架包括水平模块化标定板支架主体,所述的水平模块化标定板支架主体上端设有可拆卸嵌套圆柱塞;水平模块化标定板支架主体的底部下端相应开有圆孔,两个以上的水平模块化标定支架搭接时可与可拆卸嵌套圆柱塞实现嵌套;
所述的竖直模块化标定板支架包括支架底座、可移动挡板滑槽及标定板挡板;竖直模块化标定板支架上部的标定板挡板可以沿不同水槽横截面宽度方向任意移动距离,以适应不同水槽横截面宽度方向的竖直标定截面的要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研究锚链在循环运动下动力响应和流场特征的实验方法;
所述的研究锚链在循环运动下动力响应的实验方法,步骤如下:
通过控制系统与电源装置设置机械滑块来回运动的速度与距离,以模拟上方浮体结构的运动;运动形式通过机械滑块传递到金属锚链,带动金属锚链循环运动;
金属锚链通过测力传感器与机械滑块相连,测力传感器实时测得金属锚链所受到的张力,该数值经过测力传感器放大器与数采仪输出到采集电脑当中,得到X、Y、Z三个方向上轴向分力的实时输出曲线结果;
所述的研究锚链在循环运动下动力流场特征的实验方法,步骤如下:
根据所要测量的金属锚链尾部流场的截面位置分布,选择相应的标定板支架(测水平截面的尾部流场时选择水平模块化标定板,测竖直截面的尾部流场时选择竖直模块化标定支架);将标定板放置在标定板支架上,然后将整体结构放置在实验水槽的正中央;高速相机与标定板成90度方向进行标定,满足标定误差之后将PIV激光发射器与标定板同方向放置,使得PIV激光发射器所发射出来的激光与标定板上表面重合,随后将标定板与标定支架结构从实验水槽当中拿出;
向实验水槽中加入示踪粒子溶液,使整个水槽中均匀分布示踪粒子,随后将金属锚链放置于标定区域前侧5-10cm处,使得高速相机可以捕捉到金属锚链尾部流场的变化情况。
本发明的发明原理为:
本发明方法通过与实验室水槽相连接的一套运动形式传递结构将上部循环运动形态传递到锚链,其中运动形式传递结构传递运动形式的幅值、周期和运动方向均可自由调节,能够达到模拟循环运动下不同运动速度的要求;运动形式传递结构、测力传感器和金属锚链之间相互连接,金属锚链的下端通过一个防水测力传感器与一块不锈钢锚固板相连接,构成经典的悬链线形式。当运动形式传递结构带动金属锚链进行水平方向循环运动时,金属锚链由悬链线状态时而成被拉紧状态时而成松弛状态,金属锚链张力也呈周期性变化,采用动态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记录金属锚链位于连接点处的张力实时变化情况;在测量时,将测力传感器数据导出线一端连接到测力传感器上,另一端连接到测力传感器放大器与数采仪;测力传感器测得的张力数据以电压信号输送到测力传感器放大器与数采仪,经放大器放大后输出到数采仪;数采仪一端与放大器相连,接收输入电信号,一端与采集电脑相连,输出所测得的力信号。
当要进行锚链循环运动对于触底段区域的流场特征变化影响的捕捉时,本发明结合PIV(Particle Image Velocity)技术以及相关设备能够对不同水平面以及不同竖直面进行流场信息获取:当要进行金属锚链顺流向水平断面的流场信息捕捉时,首先采用标定板支架将标定板水平放置,将高速相机支架摆在实验水槽正下方,透过实验水槽底部从下往上拍摄照片;当要进行金属锚链逆流向水平断面尾部流场信息捕捉时,同样将标定板在标定板支架上水平放置,将高速相机放置于横架在实验水槽上部的固定支架,从上方向下拍摄照片;将高速相机对准标定板标定满足误差之后,调整水平激光的厚度以及光照范围,使其照射到锚链尾流所处的区域;加入示踪粒子进行流场信息的采集和后处理。如果要捕捉同一位置不同高度的水平面以及同一高度不同位置的水平面的流场信息,则只需将水平模块化标定板支架加长或缩短或者保持同一高度状态下平移一段距离;如果需要捕捉竖直平面的流场信息,则需将竖直模块化标定板固定在竖直模块化标定板支架上,高速相机在实验水槽侧壁水平放置,拍摄方向与竖直模块化标定板相垂直,达到标定误差之后便可进行测量;如果要获取同一位置不同高度的水竖直面以及同一高度不同位置的竖直面的流场信息,则只需将竖直模块化标定板加高或者保持同一高度状态下沿流向以及垂直流向方向平移一段距离;当需要获取同一高度不同近深的竖直断面流场信息时,则只需将竖直模块化标定板的标定板挡板沿近深方向移动相应距离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1.与传统的大型锚链实验装置相比,本发明方法所采用的实验装置更加精巧与灵活,可以在实验室较小尺度的模拟条件下快速安装连接,实现浮式结构物系泊系统的运动响应和流场形态变化的捕捉与研究;可用于研究多个自由度方向上耦合运动的传递,以及多根锚链在不同排列间距下的运动响应的变化和流场形态的研究;在完成实验研究之后,可以及时简单地从实验水槽上拆卸,不妨碍实验水槽进行其他的实验操作。
2.本发明的实验方法可以在实验室较小尺度的模拟条件下,同时实现浮式结构物的系泊系统循环运动下动力响应与流场形态变化的捕捉和研究。该方法可以实现锚链多个水平平面尾流的捕捉,包括不同高度水平平面与同一高度不同位置水平平面;还可以实现锚链多个竖直平面尾流的捕捉,包括不同高度竖直平面、同一高度不同位置竖直平面以及同一高度不同近深竖直平面。
3.该实验方法中,测力实验和PIV实验组合可同时进行,排除了各自单独实验存在的误差影响,进一步增强了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该方法通过运动形式传递结构将上部循环运动形式传递到金属锚链,通过测力传感器记录锚链张力变化;通过PIV实验来记录锚链触底段区域不同平面、不同位置的流场特征变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运动形式传递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水平模块化标定板支架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竖直模块化标定板支架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标定板;
图5是本发明的实验方案水平断面布置侧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验方案竖直断面布置侧面示意图;
图7是沿着图6中F-F线的示意图;
其中:1.导轨支架,2.机械滑轨、2-1.机械滑块、2-2.M4螺纹孔、2-3.滑轨丝杆、2-4.伺服电机、2-5.伺服电机电源线与控制线、2-6.机械滑轨底座、2-7.丝杆尾部固定板,3.控制系统与电源装置,4.测力传感器放大器和数采仪,5.实验水槽,6.防水测力传感器,7.不锈钢固定板,8.测力传感器,9.水平激光照射平面,10.高速相机,11.PIV激光发射器,12.激光束,13.激光照射平面,14.水平模块化标定板支架、14-1.水平模块化标定板支架主体、14-2.可拆卸嵌套圆柱塞,15.竖直模块化标定支架、15-1.支架底座15-2.可移动挡板滑槽15-3.标定板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实例。
一种研究锚链在循环运动下动力响应和流场特征的实验方法,该方法基于以下实验装置实现:所述的实验装置包括透明的实验水槽5、控制系统与电源装置3、机械滑轨2、PIV激光发射器与高速相机以及标定板;所述的机械滑轨2中的机械滑块2-1与滑轨丝杆2-3套穿连接,机械滑块2-1可沿滑轨丝杆2-3自由滑动,滑轨丝杆2-3两端设有丝杆尾部固定板2-7。机械滑轨底座2-6通过其底部的第一螺母与导轨支架1进行连接固定,伺服电机2-4与滑轨丝杆2-3通过第二螺母相连成一个整体,并与机械滑轨2底座通过第三螺母相连接。所述的机械滑轨2位于实验室水槽上方;所述的实验水槽底部设有不锈钢固定板7;所述的机械滑块2-1与不锈钢固定板7之间连接有金属锚链。所述的机械滑轨沿X轴、Y轴以及Z轴方向分布,且三者以互成90度的方式依次在上一个机械滑轨上搭接,组成模块化运动形式传递结构,使得机械滑块2-1可带动金属锚链在水平自由度、竖直自由度以及多个自由度方向上耦合运动形式的传递;所述的PIV激光发射器11位于实验水槽5侧面或底面,沿实验水槽5侧面与底面均可发射厚度为2mm的激光束12;所述的高速相机10位于实验水槽5侧面或底面,其摆放位置与PIV激光发射器11的激光发射方向成90°夹角,可透过实验水槽5对实验过程进行拍摄;高速相机10的拍摄采样帧率最低60fps;所述的标定板包括水平模块化标定板和竖直模块化标定板;该方法可用于记录锚链张力变化与锚链尾部流场的变化情况,且两个实验能够同时进行。所述的高速相机10为PIV高速相机。
金属锚链上部通过测力传感器8与机械滑块2-1相连接,其下部通过防水测力传感器6与不锈钢固定板7相连接。不锈钢固定板7的中部沿轴线方向钻有一排不同间距的M4螺纹孔,多个螺纹孔可以连接固定多根锚链并以不同的间距排列。不锈钢固定板7重量为10kg。
图1中,该运动形式传递结构由沿X轴方向的分布的机械滑轨与沿Y轴方向的分布的机械滑轨垂直搭接得到,运动形式传递结构与位于其下部的导轨支架、电动机械滑轨、连接并固定在实验水槽上部,该运动形式传递结构的运动方向可以在由X轴和Y轴确定的平面内任意调整,以获得平面内的随意运动形式。该运动形式传递结构的上端还可搭接沿Z轴方向的机械滑轨,以模拟多个自由度方向上的耦合运动。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为:所述的X轴方向的机械滑块上设有Y轴方向的机械滑轨,Y轴方向的机械滑块上设有Z轴方向的机械滑轨,所述的金属锚链与Z轴方向的机械滑块(位于最上端的机械滑块)连接。所述的机械滑轨底座周围可设置外框以增加稳定性。
图2中,水平模块标定板支架14由标定板支架主柱体14-1和可拆卸嵌套圆柱塞14-2组合而成,标定板支架主柱体14-1底部开出相应的圆孔,在两个以上的水平模块化标定支架14搭接时可与可拆卸嵌套圆柱塞14-2嵌套。
图3中,竖直模块化标定板支架15底部开有相应的圆孔,可与图2中的水平模块标定板支架14通过可拆卸嵌套圆柱塞14-2进行组合,达到不同高度的要求。同时标定板挡板15-3可以沿着可移动挡板滑轨15-2自由前后移动,以获得不同近深位置的竖直标定截面。
图4中,PIV标定板放置在水平或者竖直标定板支架上面,其位置与PIV高速相机相垂直。
图5-6中,运动形式传递结构与实验水槽5相连接,测力传感器8一端与运动形式传递结构下部连接,一端与金属锚链连接,防水测力传感器测量锚链尾部张力,两个测力传感器输出段连接到测力传感器放大器和数采仪4进行张力数据的记录;高速相机10与PIV照射水平平面垂直放置,进行原始图片的捕捉。
图7中,PIV激光发射器11与激光照射平面13位于同一平面,高速相机10位于实验水槽5侧面,可以用三脚架连接固定,透过实验水槽5拍摄原始图片。
本发明的实验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控制系统与电源装置设置机械滑轨来回运动的速度与距离,以模拟上方浮体结构不同幅值与周期的运动;运动形式通过机械滑块传递到金属锚链,带动锚链循环运动;
(2)金属锚链通过测力传感器与机械滑块相连,金属锚链所受到的张力由测力传感器实时测得,经过测力传感器放大器与数采仪输出到采集电脑当中,得到X、Y、Z三个方向上轴向分力的实时输出曲线结果;
(3)根据所要测量的金属锚链尾部流场的截面位置分布,选择相应的标定板支架;将标定板放置在标定板支架上,然后将整体结构放置在实验水槽的正中央;高速相机与标定板成90度方向进行标定,满足标定误差之后将PIV激光发射器与标定板同方向放置,使得PIV激光发射器所发射出来的激光与标定板上表面重合,随后将标定板与标定支架结构从水槽当中拿出;
(4)根据实验水槽中的水量加入示踪粒子溶液,使整个水槽中均匀分布示踪粒子,随后将金属锚链放置于标定区域前侧5-10cm处,使得高速相机可以捕捉到金属锚链尾部流场的变化情况。
当然,以上只是本发明的具体应用范例,本发明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研究锚链在循环运动下动力响应和流场特征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实验装置包括透明的实验水槽、控制系统与电源装置、机械滑轨、PIV激光发射器、高速相机以及标定板;
所述的机械滑轨包括机械滑块、滑轨丝杆和伺服电机;所述的滑轨丝杆穿过机械滑块,所述的伺服电机用于控制滑轨丝杆转动从而带动机械滑块运动,所述的伺服电机另一端与控制系统与电源装置连接;所述的机械滑轨位于实验室水槽上方;
所述的实验水槽底部设有不锈钢固定板;
所述的机械滑块与不锈钢固定板之间连接有金属锚链;
所述的机械滑轨沿X轴、Y轴以及Z轴方向分布,且三者以互成90度的方式依次在上一个机械滑轨上搭接,组成运动形式传递结构,使得机械滑块可带动金属锚链在水平自由度、竖直自由度以及多个自由度方向上耦合运动;
所述的PIV激光发射器位于水槽侧面或底面,沿水槽侧面与底面均可发射厚度为2mm的激光束;
所述的高速相机位于水槽侧面或底面,其摆放位置与PIV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方向成90°夹角,可透过实验水槽对实验过程进行拍摄;所述的高速相机的拍摄采样帧率最低60fps;
所述的标定板包括水平模块化标定板和竖直模块化标定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究锚链循环运动下动力响应和流场特征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滑块与金属锚链之间设有顶端测力传感器,不锈钢固定板与金属锚链之间设有防水传感器。
3.一种研究锚链在循环运动下动力响应和流场特征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装置实现,可用于记录锚链张力变化与锚链尾部流场的变化情况,且两个实验能够同时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研究锚链在循环运动下动力响应和流场特征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运动形式传递结构将循环运动传递到金属锚链上,带动金属锚链由张紧状态向松弛状态循环变化;
金属锚链上部与顶端测力传感器相连接,顶端测力传感器与运动形式传递结构刚性固定,金属锚链下部与防水测力传感器相连接,防水测力传感器与不锈钢固定板刚性固定,确保所有测力传感器测得的力准确,从而得到锚链的张力变化;
采用水平模块化标定板标定不同高度水平断面、同一高度不同位置水平断面,能够确保金属锚链循环运动下其尾部流场水平截面信息全区域的捕捉与记录;采用水平模块化标定板与竖直模块化标定板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对不同高度竖直断面、同一高度不同位置竖直断面以及同一高度不同水槽横截面宽度方向的竖直断面进行尾部流场信息的捕捉和记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研究锚链在循环运动下动力响应和流场特征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运动形式传递结构将上部的运动形式传递给金属锚链,其方向、幅值以及周期均可根据需要模拟的浮体结构的运动形式调节:
当需要模拟浮体在某一方向上的运动时,将该方向的运动分解为X、Y、Z轴的运动,并分别通过控制X、Y、Z轴的机械滑块的运动速度及运动方向得到所需的运动形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研究锚链在循环运动下动力响应和流场特征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测力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经测力传感器放大器和数采仪输出之后,得到X、Y、Z三个轴向分力的实时输出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研究锚链在循环运动下动力响应和流场特征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标定板固定于标定板支架上;所述的水平模块化标定板支架单个高5cm,通过组合可以得到距离水槽底部不同高度的水平标定截面;竖直模块化标定板支架和水平模块化标定板支架能够互相嵌套组合,以水平模块化标定板支架为底部基础,通过组合可以得到以5cm为单位高度变化的不同高度的竖直标定截面;
所述的水平模块化标定板支架包括水平模块化标定板支架主体,所述的水平模块化标定板支架主体上端设有可拆卸嵌套圆柱塞;水平模块化标定板支架主体的底部下端相应开有圆孔,两个以上的水平模块化标定支架搭接时可与可拆卸嵌套圆柱塞实现嵌套;
所述的竖直模块化标定板支架包括支架底座、可移动挡板滑槽及标定板挡板;竖直模块化标定板支架上部的标定板挡板可以沿不同水槽横截面宽度方向任意移动距离,以适应不同水槽横截面宽度方向的竖直标定截面的要求。
8.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研究锚链在循环运动下动力响应和流场特征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研究锚链在循环运动下动力响应的实验方法,步骤如下:
通过控制系统与电源装置设置机械滑块来回运动的速度与距离,以模拟上方浮体结构的运动;运动形式通过机械滑块传递到金属锚链,带动金属锚链循环运动;
金属锚链通过测力传感器与机械滑块相连,测力传感器实时测得金属锚链所受到的张力,该数值经过测力传感器放大器与数采仪输出到采集电脑当中,得到X、Y、Z三个方向上轴向分力的实时输出曲线结果;
所述的研究锚链在循环运动下动力流场特征的实验方法,步骤如下:
根据所要测量的金属锚链尾部流场的截面位置分布,选择相应的标定板支架;将标定板放置在标定板支架上,然后将整体结构放置在实验水槽的正中央;高速相机与标定板成90度方向进行标定,满足标定误差之后将PIV激光发射器与标定板同方向放置,使得PIV激光发射器所发射出来的激光与标定板上表面重合,随后将标定板与标定支架结构从实验水槽当中拿出;
向实验水槽中加入示踪粒子溶液,使整个水槽中均匀分布示踪粒子,随后将金属锚链放置于标定区域前侧5-10cm处,使得高速相机可以捕捉到金属锚链尾部流场的变化情况。
CN202010038971.0A 2020-01-14 2020-01-14 一种研究锚链在循环运动下动力响应和流场特征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11221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38971.0A CN111122142B (zh) 2020-01-14 2020-01-14 一种研究锚链在循环运动下动力响应和流场特征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38971.0A CN111122142B (zh) 2020-01-14 2020-01-14 一种研究锚链在循环运动下动力响应和流场特征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2142A true CN111122142A (zh) 2020-05-08
CN111122142B CN111122142B (zh) 2023-12-19

Family

ID=70490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38971.0A Active CN111122142B (zh) 2020-01-14 2020-01-14 一种研究锚链在循环运动下动力响应和流场特征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2214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0398A (zh) * 2020-05-29 2020-09-11 上海交通大学 Ldv测量圆管内部二维流场的装置
CN114720090A (zh) * 2022-04-19 2022-07-08 浙江大学 一种研究锚泊系统多自由度循环振荡下触底区冲刷-开槽效应研究实验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01133U (zh) * 2011-05-27 2012-04-25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江东船厂 船舶高水位下水临时抛锚布置
CN104819857A (zh) * 2015-03-12 2015-08-05 上海交通大学 海洋深水浮式平台涡激运动模型实验装置
CN104929144A (zh) * 2015-05-04 2015-09-23 浙江大学 深水吸力式桶形基础间歇沉贯设备以及安装方法
CN105547673A (zh) * 2015-12-21 2016-05-04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锚链动态特性跟踪装置及方法
WO2016107213A1 (zh) * 2014-12-31 2016-07-07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海洋工程水池假底布置的定位装置
CN106438177A (zh) * 2016-11-01 2017-02-22 浙江大学 利用波浪能的漂浮摆式海洋人工下降流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7991070A (zh) * 2017-10-30 2018-05-04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锚泊海洋结构物锚链断裂的实时监测方法
CN108760234A (zh) * 2018-06-05 2018-11-06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piv和ptv技术的流体流动与固体运动信息同步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9436197A (zh) * 2018-10-31 2019-03-08 中国海洋大学 内孤立波作用下海洋浮式结构的耦合运动及测力模拟实验系统
CN109696295A (zh) * 2019-02-20 2019-04-3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六自由度运动条件下气泡动力学特性研究装置及方法
CN109883632A (zh) * 2019-02-02 2019-06-1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运动模拟装置及标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01133U (zh) * 2011-05-27 2012-04-25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江东船厂 船舶高水位下水临时抛锚布置
WO2016107213A1 (zh) * 2014-12-31 2016-07-07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海洋工程水池假底布置的定位装置
CN104819857A (zh) * 2015-03-12 2015-08-05 上海交通大学 海洋深水浮式平台涡激运动模型实验装置
CN104929144A (zh) * 2015-05-04 2015-09-23 浙江大学 深水吸力式桶形基础间歇沉贯设备以及安装方法
CN105547673A (zh) * 2015-12-21 2016-05-04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锚链动态特性跟踪装置及方法
CN106438177A (zh) * 2016-11-01 2017-02-22 浙江大学 利用波浪能的漂浮摆式海洋人工下降流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7991070A (zh) * 2017-10-30 2018-05-04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锚泊海洋结构物锚链断裂的实时监测方法
CN108760234A (zh) * 2018-06-05 2018-11-06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piv和ptv技术的流体流动与固体运动信息同步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9436197A (zh) * 2018-10-31 2019-03-08 中国海洋大学 内孤立波作用下海洋浮式结构的耦合运动及测力模拟实验系统
CN109883632A (zh) * 2019-02-02 2019-06-1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运动模拟装置及标定装置
CN109696295A (zh) * 2019-02-20 2019-04-3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六自由度运动条件下气泡动力学特性研究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0398A (zh) * 2020-05-29 2020-09-11 上海交通大学 Ldv测量圆管内部二维流场的装置
CN111650398B (zh) * 2020-05-29 2021-08-06 上海交通大学 Ldv测量圆管内部二维流场的装置
CN114720090A (zh) * 2022-04-19 2022-07-08 浙江大学 一种研究锚泊系统多自由度循环振荡下触底区冲刷-开槽效应研究实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2142B (zh) 2023-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74856B (zh) 观测透明土模型内部三维空间变形的试验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1122142B (zh) 一种研究锚链在循环运动下动力响应和流场特征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07389790B (zh) 一种平面应变条件下路基高频振动的可视化试验装置
CN112758275B (zh) 一种研究波浪对六自由度浮式平台的砰击荷载的实验装置
CN108362473B (zh) 一种水面飞行器抗浪能力的单船身模型水池试验方法
CN102305696B (zh) 阶梯流下顶部可运动深海立管列阵模型涡激振动试验装置
CN201110756Y (zh) 测量连续竖直挠度/位移的装置
CN112924546A (zh) 一种轨道板缺陷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04792262A (zh) 一种光敏面靶
CN203785995U (zh) 一种气泡参数测量装置
CN110108469B (zh) 一种悬浮隧道管段姿态测量装置、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CN105699289A (zh) 一种pcc桩内摩擦力的测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6949883A (zh) 一种三坐标测绘仪及测绘方法
CN117030176A (zh) 卷破波冲击桩板桥梁结构的波流水槽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02305697A (zh) 均匀流下顶端可运动深海立管列阵模型涡激振动试验装置
CN113899426A (zh) 水沙界面判断模块及河口海岸物理模型水下地形测量装置
CN116183162B (zh) 浮式梳式防波堤与振荡浮子波浪能集成实验装置和方法
CN102721457A (zh) 超声散斑水下稳态振动测量方法和测量装置
CN102967437B (zh) 模拟斜向均匀流下深海立管横向自激振动的试验装置
CN208054747U (zh) 起重机械高空轨道智能检测小车
CN106645634B (zh) 一种地表仿真装置及其实验方法
CN102980732B (zh) 模拟均匀流下深海立管横向自激振动的试验装置
CN108762198A (zh) 一种刚性和柔性运动同步运动插孔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4034454A (zh) 一种高铁地震波模拟激发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02967430B (zh) 模拟斜向均匀流下深海立管双向自激振动的试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Gao Yangyang

Inventor after: Guo Chenwei

Inventor after: Chen Weiyi

Inventor after: He Jianyong

Inventor after: Zhu Jiahui

Inventor before: Guo Chenwei

Inventor before: Gao Yangyang

Inventor before: Chen Weiyi

Inventor before: He Jianyong

Inventor before: Zhu Jiahui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