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14232A - 一种复合式电磁悬架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式电磁悬架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14232A
CN111114232A CN201911385200.2A CN201911385200A CN111114232A CN 111114232 A CN111114232 A CN 111114232A CN 201911385200 A CN201911385200 A CN 201911385200A CN 111114232 A CN111114232 A CN 1111142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control
suspension
electromagnetic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852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14232B (zh
Inventor
徐俊
李士盈
郜浩楠
梅雪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138520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142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14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142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142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142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15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 B60G17/0152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on a particular type of suspension unit
    • B60G17/0157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on a particular type of suspension unit non-fluid unit, e.g. electric mo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15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 B60G17/0195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gulation being combined with other vehicle control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MECHANICAL-POWER PRODUCING DEVICE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7/00Mechanical-power-produc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7/08Mechanical-power-produc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covering energy derived from swinging, rolling, pitching or like movements, e.g. from the vibrations of a mach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式电磁悬架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控制系统包括电磁作动器,全桥电路,选通开关,可控DC/DC电路,可充电电池组,以及控制器等;其中,电磁作动器安装在传统悬架系统的阻尼器位置,电磁作动器中的电机动力线与全桥电路相连,电机的信号线与控制器相连;全桥电路通过选通开关分别与可调功率电阻、可控DC/DC电路和可充电电池组相连,可控DC/DC电路的输出端与可充电电池组相连;车身姿态数据采集系统,用于检测车身振动信息;控制器则根据车身姿态和车身振动信息,结合控制策略对电磁作动器进行控制。该控制方法可以采用被动阻尼控制、半主动控制以及主动控制。本发明可以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或电动汽车能量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式电磁悬架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式电磁悬架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悬架的基本组件为弹簧和阻尼系统(主动悬架系统中另增加有执行机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路面不平所激起的各种振动均要通过悬架系统进行衰减以及隔离,再传递到车体以保证乘客和司机的乘坐舒适性,并同时增加车轮对地的附着力,增加车轮行驶的安全性能。正是因为悬架系统同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安全性能密切相关,所以一个设计优良的悬架系统对车辆整体性能无疑是巨大的提升。
根据控制形式的不同,悬架系统大体可分为三类,即被动式悬架系统(固定弹簧、阻尼结构)、半主动悬架系统(弹簧、阻尼二者之一可变结构)和主动悬架系统(弹簧、阻尼、执行器结构)。
目前汽车上所安装的悬架系统大多为被动式悬架,它在三种悬架系统中结构最为简单,由固定刚度系数的弹性元件(弹簧)和不可变阻尼元件(阻尼器)组成,设计难度较低,又因为其价格低廉、结构可靠性高而受到普遍欢迎,但由于被动悬架系统的结构特点,其减振能力仅依赖于系统弹簧与阻尼的自然特性实现,不能随路面情况而变化,造成了被动悬架系统在大多数常规路面条件下可以实现较好的减振作用,但一旦路面条件不在设计的范围内,系统性能衰减能力便大幅下降,因而被动悬架的减振性能有限,不能适应多种路面条件。
半主动悬架由美国人Crosby和Karnopp等人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来,其应用始于80年代初期,因仅需要较少的能量输入也被称为无源主动悬架系统。半主动悬架系统在被动悬架系统的基础上,将不可变的阻尼元件(弹性原件)替换为可变阻尼(刚度)的减振器,此可变阻尼(刚度)的减震器可通过一定的控制输入进行控制和规划,调节减振器的阻尼状态(刚度系数),使半主动悬架系统能够对变化的路面状况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虽然半主动悬架不能随外界的输入进行最优控制,但它可以按照存储在电脑中的各工况下悬架优化参数指令来调节阻尼大小,性能通常介于被动悬架与主动悬架之间。典型的半主动悬架系统包括以磁流变阻尼器组成的悬架系统,通过实时控制加载的磁场强度来改变磁流体的粘滞系数,进而改变阻尼值。
如果在被动悬架的基础上增加有源的力发生装置,通过恰当的控制规律驱动执行机构辅助悬架系统运动,来使其达到期望的性能,便构成了所谓的主动悬架系统。相比于被动悬架系统和半主动悬架系统,主动悬架系统可以主动的抑制路面不平带给车体的冲击,因此减振优势明显;主动悬架系统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实现多目标控制,如前所述,悬架系统设计中,除考虑乘坐的舒适性外,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能也是十分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然而,驾驶舒适性和行驶安全性两个指标往往是相互冲突的,主动悬架系统由于能够向系统中主动注入能量,因此可以同时实现舒适度和安全性两个指标的折中和改善。然而,由于主动悬架系统在抑制振动时需要额外的注入能量,相比半主动和被动悬架而言,有着较大的能耗,降低了燃油经济性和有效的续驶里程。此外,现有成熟的空气悬架系统,因为其储能罐和压缩机需要占据一定的体积,一定程度上压缩了汽车的有效使用空间,因此这种悬架系统一般使用在重型货用车上。在部分中高端乘用车型上也有使用,例如奔驰E400L高配、奥迪A6L50TFSI高配、奔驰S级高配、劳斯莱斯等等。由于空气悬架结构复杂,恶劣环境下气密性难以长久保持,故障率相对较高,这也限制了其进一步推广。
近年来,由于电动汽车技术的推广,电机电控技术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电磁悬架系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所谓电磁悬架,就是通过一定的传动装置(滚珠丝杆、齿轮齿条)将车身和底盘之间的相对运动转换成电机的切割磁感线运动,或者直接用直线电机,实现动能和电能间的相互转换。当电机后接电阻耗能式负载时,振动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耗散到空气中,当接储能电池馈能式负载时,振动能量最终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起来,可以为汽车其他小功率负载供电,实现振动能量回收。在这种模式下,电机和负载共同为系统提供了电磁阻尼,调整负载功率可以有效的调整等效阻尼系数。当电机工作在电动机模式下,可根据车身姿态反馈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控制策略,实时调整输出力矩,通过传动机构作用到车身和底盘上,抑制车身振动。在这种模式下,由电机、传动机构组成的作动器和弹簧共同组成的主动悬架系统,相比空气悬架系统而言,响应速度、稳定性和体积都有着相当大的改善。同时,由于电机能量的双向流动性,即可工作在发电机模式下被动储能,也可以工作在电动机模式下积极隔振,配置相对灵活。
发明内容
传统的被动电磁悬架系统设计中,电子负载通常为功率电阻或电池。其中,在以电池作为负载时,通常会在电机后面接整理滤波电路和直流转换电路,对发电机发的输出电压进行升降压调节。在主动式电磁悬架系统设计中,通常为电机驱动电路。这些设计都是在单一模式下进行设计和优化的,显然没有充分利用电机能量流动的双向性。毕竟,当汽车能量充足的时候,会更多的考虑舒适性,而当能量缺乏的时候,考虑的更多的是续驶里程。因此,更多的模式配置必然会带来更好的驾驶体验。介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利用电机能量的双向流动性提供了一种复合式电磁悬架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合式电磁悬架的控制系统,包括电磁作动器,车身姿态数据采集系统,全桥电路,选通开关,可调功率电阻,可控DC/DC电路,可充电电池组,以及控制器;其中,
电磁作动器安装在传统悬架系统的阻尼器位置,电磁作动器中的电机动力线与全桥电路相连,电机的信号线与控制器相连;全桥电路通过选通开关分别与可调功率电阻、可控DC/DC电路和可充电电池组相连,可控DC/DC电路的输出端与可充电电池组相连;
车身姿态数据采集系统,用于检测车身振动信息;
控制器则根据车身姿态和车身振动信息,结合控制策略对电磁作动器进行控制。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电磁作动器为旋转电机式或直线电机式。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全桥电路为两相全桥或三相全桥,电磁作动器的电机为永磁直流电机时,采用两相全桥或H桥,当电磁作动器的电机为永磁同步电机时,采用三相全桥电路。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选通开关是具有三路选通。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可调功率电阻选用200-500W的电阻。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可控DC/DC电路用于对不同路况下产生的不同品质的电能进行有效的调节并储存到电池中,通过可控DC/DC电路的输出功率实时调节以达到调节电机阻尼的目的。
一种复合式电磁悬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方法基于上述一种复合式电磁悬架的控制系统,该控制方法采用被动阻尼控制时,包括以下步骤:
(1)选通开关选择在馈能模式下;
(2)控制器接收来自VCU的阻尼预设值;
(3)控制器根据采集到的悬架动挠度振动速度和预设阻尼值计算期望阻尼力;
(4)控制器根据获取的电机电流计算电机实际电磁阻尼力;
(5)控制器比较期望阻尼力和实际电磁阻尼力,通过PID算法计算出一个PWM占空比值;
(6)控制器产生给定占空比值的PWM方波信号并控制DC/DC的输出电压,调节输出功率,间接的调节电机的实际电磁转矩,实现阻尼的闭环控制,同时实现能量回收。
一种复合式电磁悬架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基于上述一种复合式电磁悬架的控制系统,该控制方法采用半主动控制时,包括以下步骤:
(1)选通开关选择在半主动控制模式下;
(2)控制器根据采集到的悬架振动信息,使用半主动控制策略,计算出期望阻尼力;
(3)控制器根据获取的电机电流计算电机实际电磁阻尼力;
(4)控制器比较期望阻尼力和实际电磁阻尼力,通过PID算法计算出一个PWM占空比值;
(5)控制器产生给定占空比值的PWM方波信号并控制DC/DC的输出电压,调节输出功率,间接的调节电机的实际电磁转矩,实现转矩跟随。
一种复合式电磁悬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方法基于上述一种复合式电磁悬架的控制系统,该控制方法采用主动控制时,包括以下步骤:
(1)选通开关选择在主动控制模式下;
(2)控制器根据采集到的悬架振动信息,使用主动控制策略计算出期望转矩;
(3)控制器通过全桥电路对电机进行控制,使得实际转矩跟随期望转矩。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式电磁悬架的控制系统,根据电机能量的双向流动性设计了相应的电路结构,通过简单的选通开关可以实现电磁作动器电机在发电机和电动机之间快速切换。当工作在发电机模式下,结合一定阻尼控制策略可以实现振动能量的回收和阻尼系数的调节,改变悬挂系统的属性。结合一定的半主动控制策略,可以实现车身振动的抑制,同时实现振动能量回收。当工作在电动机模式下,结合一定的主动控制策略,可以实现车身振动的抑制,显著的提升汽车平顺性。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式电磁悬架的控制方法,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发明可以使得电磁悬架工作于三种不同的工作模式:被动耗能(耗散在电阻器上)、被动储能(减震并实现振动能量回收)、半主动控制(较显著提高悬架性能并实现振动能量回收),主动控制(显著提高悬减震性能同时减速能量消耗)。
2.本发明可以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或电动汽车能量利用率。
3.本发明为车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基于能量考虑的能量收的被动工作模式,基于舒适考虑的主动工作模式,抑或二者折衷的半主动控制模式。
附图说明
图1为1/4复合式电磁悬架系统完整结构示意图;
图2为基于永磁直流电机和Flyback DC/DC拓扑结构的复合式电磁悬架系统控制框图;
图3为基于永磁同步电机和Flyback DC/DC拓扑结构的复合式电磁悬架系统控制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下面仅以种最优化的技术方案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及设计原理进行详细阐述,但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图1为本发明复合式电磁悬架系统(1/4悬架系统)的完整结构示意图,主要包含机械、功率电路和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
机械结构部分主要包括悬架的主题部分:车身(四分之一),车轮,弹簧,车轮及底盘等(在此均作简化处理)。与传统悬架系统不同之处在于在该悬架中采用了电磁作动器。其中,电磁作动器是以典型的电机与滚珠丝杆组成结构来做说明,但本发明的所保护的范围不限于此。
电路部分主要包含全桥电路、选通开关S1,功率电阻R1,可控DC/DC电路,车身姿态数据采集系统,电池组等。电磁作动器安装在传统悬架系统的阻尼器位置,替换传统悬架系统中的阻尼器。电磁作动器电机的动力线与全桥电路相连,电机的信号线与控制器相连。全桥电路通过选通开关S1(三触点选通),分别与功率电阻R1、可控DC/DC电路和可充电电池相连,可控DC/DC电路的输出端与可充电电池相连。车身姿态数据采集系统,用于检测车身振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车身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及车身俯仰、侧倾等信息。控制器则根据车身姿态和车身振动信息,结合控制策略对电磁作动器进行控制。
其中,当电机工作在发电机模式下全桥电路中的寄生二极管用于对产生的交流电整流然后输入到可控DC/DC电路输入端,或者接入功率电阻两端。当电机工作在电动机模式下时,全桥电路在控制器及驱动电路作用下,对电机的输出转矩进行控制。其中的可控DC/DC电路应具备升降压、高频响应等特性,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可以快速调节输出功率实现对电机阻尼的动态调节。
控制部分包括信号采集模块和控制逻辑模块。其中,系统控制所需要的信号包括车身加速,悬架动挠度等基本信息,对1/2悬架系统或全悬架系统,还包括车身俯仰、侧倾角度等多个信息。除车身振动信息之外,还包括电机转速、电流、及转子位置(针对永磁同步电机而言)。控制逻辑模块包括三种工作模式下的控制方法:被动阻尼控制,半主动控制和主动控制。
进一步,所述的电磁作动器可以为不同形式的,包括旋转电机式和直线电机式。当采用旋转电机时,需要一定的运动转换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滚珠丝杆,齿轮齿条等。所采用的电机类型,可以为永磁直流电机或永磁同步电机。直线电机可以视为旋转电机的展开形式。
进一步,所述车身姿态数据采集系统可以用不同形式地位移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用来对车身地姿态及振动进行监测,具体所需要的传感器根据半主动和主动控制策略来确定。
进一步,全桥电路可以为两相全桥和三相全桥,主要依据电磁作动器使用电机形式而定。电磁作动器用电机为永磁直流电机时,采用两相全桥(或H桥),当电磁作动器采用永磁同步电机时,全桥为三相全桥电路。
进一步,选通开关是具有三路选通,可以为且不限于继电器、大功率MOSFET或IGBT等组成选通电路。
进一步,所述的可调电阻,为大功率电阻,当将该电阻接入电路中后,电机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的电能都将以热能的形式耗散在该电阻上,同时提供一个阻尼力。改变阻值,可以相应的改变阻尼系数。这种只由电机、整流桥和电阻组成的电磁阻尼器,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可以用于其他电路出现故障时的应急方案。
进一步,所述的可控DC/DC电路用于对不同路况下产生的不同品质的电能进行有效的调节并储存到电池中,通过对可控DC/DC电路的输出功率实时调节以达到调节电机阻尼的目的。该可控DC/DC电路应具备三点要求:(1)输出电压为正向,与电池电压方向相同,(2)输出电压可以通过PWM进行调节,相比输入电压,既可升压也可降压,(3)响应速度要快。
进一步地,所述的可充电电池组,选用锂电池为宜。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器具备足够的运算速度和多路PWM输出,多路AD转换接口和基本的与VCU通讯接口,包括但不限于CAN,USART和以太网等。
为了进一部详细的阐明本发明专利的工作原理,将给出两个典型的电路拓扑结构和控制方法。
一.永磁直流电机
图2给出的是基于永磁直流电机和Flyback DC/DC拓扑结构组成的控制电路。其中,Flyback输出电压可由MCU输出PWM波控制。当Flyback工作在连续工作模式时(CCM模式),其输出电压Vout:
Figure BDA0002343402720000081
当Flyback工作在断续工作模式时(DCM模式),其输出电压Vout:
Figure BDA0002343402720000082
式中α为PWM波占空比,L1为变压器一次侧绕组W1的自感,fs为PWM频率,Iout为输出侧电流,N=W1/W2是一、二次绕组的匝数比。
从式(1)(2)可知,系统的输出功率可以由PWM的占空比来动态的调节,进而间接的调节输入功率及电机阻尼:
ω2cmη=ioutuout (1.3)
式中ω为电机转速,cm=crefτ2为电机电磁阻尼,τ为运动转换系数(m/rad),以滚珠丝杆为例(τ=丝杆导程l(m)/2π),η为系统传输效率。
当S1与触点P2接通时,悬架系统可以工作在被动馈能和半主动控制模式。在此过程中,H桥中四个Mos管自带的寄生二极管充当了整流桥的作用,而四个Mos管均为断开状态。
I.被动馈能模式下具体工作过程:
(1)悬架的振动通过传动装置带动电机往复运动,产生交流电。
(2)交流电经过D1,D2,D3,D4及滤波电容C组成整流滤波电路变为直流电。
(3)整流后的直流电由MCU,功率管VF,变压器,续流二极管VD,滤波电容Cf组成的Flyback电路完成对蓄电池的充电,其充电功率受MCU的输出PWM波控制。
(4)在被动馈能模式下,系统会预设参考阻尼cref,及相应的旋转阻尼cem,并根据测得的电机转速ω计算出期望电磁转矩,Treq=ωcem
(5)MCU根据采集到的电机电流i,计算出电机实际转矩T。
(6)将期望转矩与实际转矩之差,送入PID调节器,得到一个占空比数值α。
(7)使用PWM发生器产生一个给定占空比α的PWM波,并通过驱动电路驱动功率管VF,完成对电机转矩的调节。
虽然电机转速在实时变化,但是考虑到电气响应速度要远远快于机械的变换速度,所以这种动转矩跟随是可以实现的。
II.半主动工作模式下具体工作过程:
不论是半主动控制,还是被动控制,都是电机工作在发电机模式下的电磁转矩控制。在馈能被动模式下电机的参考转矩是由电机转速和参考阻尼确定的。而在半主动控制模式下,参考转矩是根据车身姿态和悬架的振动情况,根据一定的控制策略,如天棚控制,来确定的。因此,在半主动工作模式下,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1)MCU通过传感器获取车身在振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车身加速,悬架动挠度等。
(2)通过天棚控制策略,计算出期望阻尼力,即电磁转矩。
(3)根据电机电流计算出实际转矩。
(3)使用PID调节器通过对输出功率调节以达到对阻尼力间接调节的目的。
在这种工作模式下,电机始终工作在发电机模式下,既提高了悬架的整体性能,也实现了振动能量回收。
III.主动控制模式
当S1与P3接通,悬架系统可工作在主动模式下。电机的输出转矩或电流,由Q1,Q2,Q3,Q4组成H桥及BT1组成的电机驱动电路来控制。
同半主动控制模式相似,主动模式下的电机输出转矩也是也是根据车身姿态及振动信息通过一定的控制策略得到的。不同的是,半主动控制是动态的调节输出阻尼力,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不消耗能量。而主动控制则是动态的调节输出力矩,力矩方法与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因此,电机可能工作在发电机模式下,也可能处于电动机模式下。
主动控制模式下,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1)MCU通过传感器获取车身在振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车身加速,悬架动挠度等。
(2)控制器根据采集到的悬架振动信息,使用主动控制策略包括但不限于PID、鲁棒等,计算出期望转矩。
(3)根据电机电流计算出实际转矩。
(3)使用PID调节器,及H桥实现对电流(转矩)的闭合调节。
IV.被动耗能模式
当S1与P1接通,由电机,整流桥(D1,D2,D3,D4组成)及功率电阻R1组成的电磁阻尼器,产生的旋转阻尼为:
Figure BDA0002343402720000111
式中kt,ke分别为电机的电势常数和转矩系数,r为电机绕组电阻。相应的等效线性阻尼:
cequ=cem2 (1.5)
显然,电磁阻尼可以通过调整功率电阻R1来改变。这种简单的由电机,整流桥和电阻组成的电磁阻尼器稳定可靠,可以用于在其他模式失效情况下的应急。
二.永磁同步电机
图3给出的是基于永磁同步电机和Flyback DC/DC拓扑结构组成的控制电路。同样,该种结构同样可以工作在四种不同的工作模式,都是在不同模式下对电机的电磁转矩进行控制。
与永磁直流电机结构不同之处在于,永磁同步电机和永磁直流电机的转矩控制方式不同。在本发明中,考虑到电磁转矩估计的精确性,采用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为宜。对于永磁同步电机,为了估算其转矩,需要CLARK和PARK变换,这就要求除了三相电流之外,还要求对电机转子位置精确测量。
在主动控制模式下,对电机的控制方法可以采用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
此外,当S1与P1接通时,由电机,整流桥和功率电阻组成的电磁阻尼器所能提供的阻尼系数除了跟功率电阻阻值相关,还与电机转位置相关:
Figure BDA0002343402720000112
式中θ为电机转子电角度,rs为定子绕组电阻,Δcem为电流换向时产生的转矩脉动引起的阻尼。显然,使用永磁同步电机和功率电阻组成的电磁阻尼器,阻尼系数是在一定范围内周期性波动的。但这并不影响在模式故障下为系统提供一个可应急的阻尼,为系统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Claims (9)

1.一种复合式电磁悬架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作动器,车身姿态数据采集系统,全桥电路,选通开关,可调功率电阻,可控DC/DC电路,可充电电池组,以及控制器;其中,
电磁作动器安装在传统悬架系统的阻尼器位置,电磁作动器中的电机动力线与全桥电路相连,电机的信号线与控制器相连;全桥电路通过选通开关分别与可调功率电阻、可控DC/DC电路和可充电电池组相连,可控DC/DC电路的输出端与可充电电池组相连;
车身姿态数据采集系统,用于检测车身振动信息;
控制器则根据车身姿态和车身振动信息,结合控制策略对电磁作动器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电磁悬架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电磁作动器为旋转电机式或直线电机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式电磁悬架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全桥电路为两相全桥或三相全桥,电磁作动器的电机为永磁直流电机时,采用两相全桥或H桥,当电磁作动器的电机为永磁同步电机时,采用三相全桥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电磁悬架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选通开关是具有三路选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电磁悬架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可调功率电阻选用200-500W的电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电磁悬架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可控DC/DC电路用于对不同路况下产生的不同品质的电能进行有效的调节并储存到电池中,通过可控DC/DC电路的输出功率实时调节以达到调节电机阻尼的目的。
7.一种复合式电磁悬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至6中所述的一种复合式电磁悬架的控制系统,该控制方法采用被动阻尼控制时,包括以下步骤:
(1)选通开关选择在馈能模式下;
(2)控制器接收来自VCU的阻尼预设值;
(3)控制器根据采集到的悬架动挠度振动速度和预设阻尼值计算期望阻尼力;
(4)控制器根据获取的电机电流计算电机实际电磁阻尼力;
(5)控制器比较期望阻尼力和实际电磁阻尼力,通过PID算法计算出一个PWM占空比值;
(6)控制器产生给定占空比值的PWM方波信号并控制DC/DC的输出电压,调节输出功率,间接的调节电机的实际电磁转矩,实现阻尼的闭环控制,同时实现能量回收。
8.一种复合式电磁悬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至6中所述的一种复合式电磁悬架的控制系统,该控制方法采用半主动控制时,包括以下步骤:
(1)选通开关选择在半主动控制模式下;
(2)控制器根据采集到的悬架振动信息,使用半主动控制策略,计算出期望阻尼力;
(3)控制器根据获取的电机电流计算电机实际电磁阻尼力;
(4)控制器比较期望阻尼力和实际电磁阻尼力,通过PID算法计算出一个PWM占空比值;
(5)控制器产生给定占空比值的PWM方波信号并控制DC/DC的输出电压,调节输出功率,间接的调节电机的实际电磁转矩,实现转矩跟随。
9.一种复合式电磁悬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至6中所述的一种复合式电磁悬架的控制系统,该控制方法采用主动控制时,包括以下步骤:
(1)选通开关选择在主动控制模式下;
(2)控制器根据采集到的悬架振动信息,使用主动控制策略计算出期望转矩;
(3)控制器通过全桥电路对电机进行控制,使得实际转矩跟随期望转矩。
CN201911385200.2A 2019-12-28 2019-12-28 一种复合式电磁悬架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1142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85200.2A CN111114232B (zh) 2019-12-28 2019-12-28 一种复合式电磁悬架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85200.2A CN111114232B (zh) 2019-12-28 2019-12-28 一种复合式电磁悬架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14232A true CN111114232A (zh) 2020-05-08
CN111114232B CN111114232B (zh) 2021-11-19

Family

ID=70504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85200.2A Active CN111114232B (zh) 2019-12-28 2019-12-28 一种复合式电磁悬架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1423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9547A (zh) * 2020-05-19 2020-10-09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枪的电子锁控制装置及充电枪
CN111959218A (zh) * 2020-07-24 2020-11-20 中北大学 一种基于阻尼力闭环控制的半主动悬架天棚阻尼控制方法
CN112721560A (zh) * 2021-01-14 2021-04-30 扬州大学 一种通过电阻调节的高频响底盘防侧翻控制系统以及防侧翻控制方法
CN113635725A (zh) * 2021-07-23 2021-11-12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机电悬架多模式控制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67240A (zh) * 2014-11-14 2016-06-15 孙欣 超磁致伸缩车辆悬架减振装置
CN105751847A (zh) * 2016-03-24 2016-07-13 江苏大学 一种车辆多模式减振器的控制方法
KR20180053891A (ko) * 2016-11-14 2018-05-24 주식회사 만도 회생 현가 장치
CN108454343A (zh) * 2018-03-16 2018-08-28 江苏大学 基于姿态补偿的混合电磁悬架节能型半主动控制方法
CN109130757A (zh) * 2018-07-16 2019-01-04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馈能式半主动悬架变阻尼系统与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67240A (zh) * 2014-11-14 2016-06-15 孙欣 超磁致伸缩车辆悬架减振装置
CN105751847A (zh) * 2016-03-24 2016-07-13 江苏大学 一种车辆多模式减振器的控制方法
KR20180053891A (ko) * 2016-11-14 2018-05-24 주식회사 만도 회생 현가 장치
CN108454343A (zh) * 2018-03-16 2018-08-28 江苏大学 基于姿态补偿的混合电磁悬架节能型半主动控制方法
CN109130757A (zh) * 2018-07-16 2019-01-04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馈能式半主动悬架变阻尼系统与控制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9547A (zh) * 2020-05-19 2020-10-09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枪的电子锁控制装置及充电枪
CN111749547B (zh) * 2020-05-19 2022-07-01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枪的电子锁控制装置、充电桩及汽车
CN111959218A (zh) * 2020-07-24 2020-11-20 中北大学 一种基于阻尼力闭环控制的半主动悬架天棚阻尼控制方法
CN112721560A (zh) * 2021-01-14 2021-04-30 扬州大学 一种通过电阻调节的高频响底盘防侧翻控制系统以及防侧翻控制方法
CN113635725A (zh) * 2021-07-23 2021-11-12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机电悬架多模式控制装置
CN113635725B (zh) * 2021-07-23 2024-03-08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机电悬架多模式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14232B (zh) 2021-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14232B (zh) 一种复合式电磁悬架的控制方法
Long et al. Regenerative 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with residual energy for in-wheel motor driven electric vehicle
US839203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 for regenerative energy generators
KR102450051B1 (ko) 수요 공급식 에너지를 갖는 액티브 현가장치
CN109130757B (zh) 一种馈能式半主动悬架变阻尼系统与控制方法
JP5997815B2 (ja) 回生型緩衝装置
Li et al. Energy-harvesting variable/constant damping suspension system with motor based electromagnetic damper
WO2006047926A1 (fr) Procede pour fabriquer un generateur piezo-electrique permettant de produire de l'electricite au moyen des vibrations d'un vehicule et du systeme
Xu et al. Hydraulic transmission electromagnetic energy-regenerative active suspension and its working principle
CN110978929A (zh) 一种复合式馈能型车辆半主动悬架作动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8515823A (zh) 一种阻尼可调的能量回馈式汽车主动悬架电磁减振装置
Li et al. A novel design of a damping failure free energy-harvesting shock absorber system
CN104930112A (zh) 一种自供能量阻尼可调减振装置
EP2821265A1 (en)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predetermined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and a simultaneous energy recovery in regenerative shock absorbers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CN111301088B (zh) 一种复合阻尼可调式馈能型混合悬架作动器及控制方法
CN100375683C (zh) 车辆悬架用能量回馈型电磁减振装置
CN103625236B (zh) 确定基于分级变压充电的esasre悬架充电电压方法
CN204755714U (zh) 一种自供能量阻尼可调减振装置
CN110744982B (zh) 一种双直线电机馈能式主动悬架作动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9130758B (zh) 一种悬架系统双向馈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8914919U (zh) 一种悬架系统双向馈能控制系统
CN112448538B (zh) 一种机械减振器自发电与能量回收控制装置
Xie et al. Research on Switchable Energy-Regenerative Suspension System
Kou et al. Study on force tracking control of electro-hydraulic active suspension
CN111193444B (zh) 混合动力汽车用开关磁阻发电机无源控制器的构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