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12024A - 双区热风循环烘箱 - Google Patents

双区热风循环烘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12024A
CN111112024A CN202010019860.5A CN202010019860A CN111112024A CN 111112024 A CN111112024 A CN 111112024A CN 202010019860 A CN202010019860 A CN 202010019860A CN 111112024 A CN111112024 A CN 1111120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zone
air inlet
curing
radi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1986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松文
林睿详
曹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Wonderland Nurserygood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Wonderland Nurserygood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Wonderland Nurserygood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Wonderland Nurserygood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1986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120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120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120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3/00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3/02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baking

Landscapes

  • 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In General (AREA)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区热风循环烘箱,双区热风循环烘箱具有分隔壁,分隔壁将烘箱分隔成风道及工作室,工作室包括相互连通的辐射区及固化区,风道位于工作室的左右两侧及底部,风道包括辐射风道及固化风道,辐射区及固化区内各设有进风管与回风管,其中一进风管连通辐射区与辐射风道,另一进风管连通固化区与固化风道;其中一回风管连通辐射区与辐射风道,另一回风管连通固化区与固化风道,进风管位于工作室的底部和/或两侧,两回风管分别设于工作室的左右两侧并高于进风管,辐射风道及固化风道内各设有循环风机、加热器及进风口。当本发明与传输装置搭配使用时,工件先经过辐射区后经过固化区,实现在同一烘箱下分区处理,节省用地面积。

Description

双区热风循环烘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烘干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区热风循环烘箱。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文的进步,烘箱以具有加热温度高、加热温度均匀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中。
在涂装线的后处理领域,工件喷涂后需要将工件放入烘箱中进行玻璃化与固化,一般来说,进入玻璃化的烘箱处理后再进入固化的烘箱处理,虽然处理方式能够实现工件的逐级处理,加快处理效率;但是,众所周知的是,烘箱的占地面积大,对于厂房面积小的用户来说,容易增加用地成本。
而市面上暂时还没有一款烘箱能够将玻璃化处理及固化处理集成在同一个烘箱内进行,从而解决节省用地面积的问题。
因此,急需要一种分区处理、节省用地面积的双区热风循环烘箱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区处理、节省用地面积的双区热风循环烘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双区热风循环烘箱包括循环风机、进风管、回风管及加热器,双区热风循环烘箱具有分隔壁,分隔壁将双区热风循环烘箱分隔成风道及工作室,工作室沿左右方向包括相互连通的辐射区及固化区,风道位于工作室的左右两侧及底部,风道包括辐射风道及固化风道,辐射区及固化区内各设有进风管与回风管,其中一进风管一端与辐射区连通,另一端与辐射风道连通,另一进风管一端与固化区连通,另一端与固化风道连通;其中一回风管一端与辐射区连通,另一端与辐射风道连通,另一回风管一端与固化区连通,另一端与固化风道连通,进风管位于工作室的底部和/或两侧,两回风管分别设于工作室的左右两侧并高于进风管,辐射风道及固化风道内各设有循环风机,循环风机毗邻回风管,循环风机与进风管之间设有加热器,风道还设有一与外界连通的进风口,进风口设于加热器与循环风机之间。
较佳地,进风管位于工作室的底部,进风管与经过的工件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
较佳地,进风管位于工作室的两侧,进风管的风口沿斜向上设置。
较佳地,工作室还设有保温层。
较佳地,位于辐射风道内的加热器的加热温度大于位于固化风道内的加热器的加热温度。
较佳地,本发明的双区热风循环烘箱还包括用于承载工件移动的轨道装置,轨道装置呈C型设置于工作室的顶部并同时设于辐射区与固化区。
较佳地,进风管包括至少两道的进风分管,进风分管沿上下方向呈间隔开的设置,各个进风分管包括出风管口,出风管口穿置于工作室并与工作室连通所有的出风管口于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间隔设置。
较佳地,进风分管还包括进风管口及连接于进风管口与出风管口之间的管道,所有管道通向同一个进风管口。
较佳地,出风管口的形状为矩形,出风管道的长度方向与工作室的前后方向一致。
较佳地,各管道具有弧形段。
较佳地,进风管的进风管口与回风管的出风管口于风道内呈对向设置。
较佳地,本发明的双区热风循环烘箱还包括倒流架,倒流架位辐射区与固化区的交界处。
较佳地,倒流架为工字型结构。
较佳地,倒流架分别朝向辐射区及固化区的侧面为内凹的曲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双区热风循环烘箱借助分隔壁而分隔成风道及工作室,借助风道、进风管、回风管完成热风于工作室内的循环。由于工作室包括辐射区及固化区,风道包括辐射风道与固化风道,又借助进风管与回风管分别设于辐射区与固化区内,故辐射区、辐射风道、进风管及回风管能够完成一个热风循环,借助辐射风道内的循环风机及加热器,风从进风口处进入辐射风道,经过加热器加热升温后,通过进风管进入到辐射区内,对辐射区内的工件进行玻璃化,借助循环风机,将辐射区内的热风回收进回风管后再次进入辐射风道内,再次通过加热器加热后循环至辐射区内;固化区的热风循环原理与辐射区的一致,故辐射区与固化区在同一个烘箱内先后对工件进行处理,两个区之间的热量可共用,保证热量不损失;由于各区的进风管的风口与各区经过的工件相对,可通过调节加热器的加热温度来调节各区的温度,故本发明可在同一个烘箱下进行分区处理,当本发明的双区热风循环烘箱与工件的传输装置搭配使用时,该移动装置可带动工件先经过辐射区后经过固化区,实现在同一烘箱下分区处理,从而节省用地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双区热风循环烘箱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之双区热风循环烘箱与外界的传输轨道装置配合并且隐藏进风管后的俯视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之双区热风循环烘箱的俯视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双区热风循环烘箱100适用于对移动的工件200依次进行玻璃化及固化,以使喷涂于工件200上的涂料成膜。可理解的是,工件200由外界的传输轨道装置300带动而进入烘箱作业。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的双区热风循环烘箱100包括循环风机、进风管3、回风管4及加热器2,双区热风循环烘箱100具有分隔壁1,分隔壁1将双区热风循环烘箱100分隔成风道5及工作室6,工作室6沿左右方向包括相互连通的辐射区61及固化区62,风道5位于工作室6的左右两侧及底部,风道5包括辐射风道51及固化风道52,辐射区61及固化区62内各设有进风管3与回风管4。为了便于描述,以下将辐射区61内的进风管称为第一进风管3a,辐射区61内的回风管称为第一回风管4a;将固化区62内的进风管称为第二进风管3b,固化区62内的回风管称为第二回风管4b;将辐射风道51内的循环风机称为第一循环风机71,将固化风道52内的循环风机称为第二循环风机72。具体地,工作室6的内壁设有保温层(图中未示),从而使得热风带出的热量持久。更具体地,如下:
请参阅图1,于辐射区61而言,第一进风管3a一端与辐射区61连通,另一端与辐射风道51连通,第一回风管4a一端与辐射区61连通,另一端与辐射风道51连通。可理解的是,第一进风管3a用于向辐射区61通入热风,第一回风管4a用于将辐射区61内的热风回收至辐射风道51内,从而完成热风的循环。具体地,第一进风管3a位于辐射区61的底部,从而使得第一进风管3a的管口朝上吹出热风,有利于经过的工件200受热均匀,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进风管3a位于辐射区61的侧壁上,第一进风管3a的管口沿斜向上设置,从而使得第一进风管3a的管口朝侧向吹出热风,故不以为限。第一回风管4a设于辐射区61的侧壁上。可理解的是,第一回风管4a高于第一进风管3a,热风在辐射区61内向上吹出后由第一回风管4a回收进辐射风道51内。为了使得第一回风管4a能够有力回收热风并将该热风从第一进风管3a吹出,辐射风道51内设有第一循环风机71,第一循环风机71毗邻第一回风管4a的出风口。第一循环风机71与第一进风管3a之间设有加热器2,借助加热器2,使得回收进辐射风道51内的热风经过加热器2后重新加热,借助第一循环风机71,有利于将加热后的热风从第一进风管3a吹出。辐射风道51还设有一与外界连通的进风口8,进风口8设于加热器2与第一循环风机71之间,借助该进风口8,从而使得辐射风道51内能够注入新风,从而保持辐射区61内的洁净。可理解的是,于其他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第一进风管3a的热风能够更可靠吹出至辐射区61,毗邻第一进风管3a的进风管3口处可设有第三循环风机,但不以此为限。
请继续参阅图1,于固化区62而言,第二进风管3b一端与固化区62连通,另一端与固化风道52连通,第二回风管4b一端与固化区62连通,另一端与固化风道52连通。可理解的是,第二进风管3b用于向固化区62通入热风,第二回风管4b用于将固化区62内的热风回收至固化风道52内,从而完成热风的循环。具体地,第二进风管3b位于固化区62的底部,从而使得第二进风管3b的管口朝上吹出热风,有利于经过的工件200受热均匀,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进风管3b位于固化区62的侧壁上,第二进风管3b的管口沿斜向上设置,从而使得第二进风管3b的管口朝侧向吹出热风,故不以为限。第二回风管4b设于固化区62的侧壁上。可理解的是,第二回风管4b高于第二进风管3b,热风在固化区62内向上吹出后由第二回风管4b回收进固化风道52内。为了使得第二回风管4b能够有力回收热风并将该热风从第二进风管3b吹出,固化风道52内设有第二循环风机72,第二循环风机72毗邻第二回风管4b的出风口。第二循环风机72与第二进风管3b之间设有加热器2,借助加热器2,使得回收进固化风道52内的热风经过加热器2后重新加热,借助第二循环风机72,有利于将加热后的热风从第二进风管3b吹出。固化风道52还设有一与外界连通的进风口8,进风口8设于加热器2与第二循环风机72之间,借助该进风口8,从而使得固化风道52内能够注入新风,从而保持固化区62内的洁净。可理解的是,于其他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第二进风管3b的热风能够更可靠吹出至固化区62,毗邻第二进风管3b的进风管3口处可设有第四循环风机,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1及图2,当本发明的双区热风循环烘箱100与外界的传输轨道装置300配合使用时,传输轨道装置300穿置于本发明双区热风循环烘箱100中,带动工件200先于辐射区61内移动,完成玻璃化的处理,然后再带动工件200于固化区62内移动,完成固化处理。工件200的移动路径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
请参阅图1至图3,进风管3位于工作室6的底部,进风管3与经过的工件200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从而保证进风管3吹出的热风能够朝上包围工件200,从而使得受热均匀。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位于辐射风道51内的加热器2的加热温度大于位于固化风道52内的加热器2的加热温度,即是说,于本实施例中,玻璃化所需的温度高于固化所需的温度;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调整两加热器2的加热温度,故不以此为限。
值得注意的是,于其他实施例中,当本发明的双区热风循环烘箱100不与外界的传输轨道装置300配合使用时,本发明的双区热风循环烘箱100自身包括用于承载工件200移动的轨道装置,轨道装置安装于工作室6的顶部并同时设于辐射区61与固化区62。轨道装置呈C形或U形设置于工作室6的顶部。
请参阅图1及图3,进风管3包括三道的进风分管31,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进风分管31可为两道或四道不等,但不以此为限。进风分管31沿上下方向呈间隔开的设置,借助该进风分管31,使得热风均匀地进入其内必能够快速到达工作室6。进风分管31包括出风管口312、进风管口311及连接于进风管口311与出风管口312之间的管道313。出风管口312穿置于工作室6并与工作室6连通,所有的出风管口312于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间隔设置。更具体地,出风管口312沿左右方向间隔。所有管道313通向同一个进风管口311。出风管口312的形状为矩形,出风管口312的长度方向与工作室6的前后方向一致,而工件200的移动方向与工作室6的前后方向一致,故借助该矩形的出风管口312,能够对移动经过的工件200大面积的处理,使得工作室6的底部沿前后方向均能够吹出热风,更有效率地利用热风。各管道313具有弧形段,从而减小热风抵达工作室6的路程,使热风更快地到达工作室6。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管道313包括水平段及竖直段,该类管道313具有节省风道5空间的有益效果,亦可完成进风工作,故不以此为限。
可理解的是,第一进风管3a与第二进风管3b与风道5内呈左右对称设置,第一进风管3a的进风管口311朝向左侧,而第二进风管3b的进风管口311朝向右侧,二者的出风管口312均朝向上方,故热风不会在辐射风道51与固化风道52之间相互流通。
值得注意的是,进风管3与回风管4的结构一致,两者仅在布置方式上有区别,回风管4的布置由进风管3对称并旋转后获得,且第一回风管4a与第二回风管4b呈左右对称设置。可理解的是,进风管3的出风管口312用作回风管4的进风管口,而进风管3的进风管口311用作回风管4的出风管口。较优的是,进风管3的进风管口311与回风管4的出风管口于风道5内呈对向设置,从而有利于热风的快速循环。
请参阅图1,本发明的双区热风循环烘箱100还包括倒流架9,倒流架9位辐射区61与固化区62的交界处。具体地,倒流架9为工字型结构,从而将辐射区61的热风与固化区62的热风相隔开,从而方便进行各自的循环。较优的是,倒流架9分别朝向辐射区61及固化区62的侧面为内凹的曲面91,从而为热风的进行导向,使热风更快地循环至回风管4。可理解的是,于其他实施例中,可去掉该倒流架9,但不以此为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双区热风循环烘箱100借助分隔壁1而分隔成风道5及工作室6,借助风道5、进风管3、回风管4完成热风于工作室6内的循环。由于工作室6包括辐射区61及固化区62,风道5包括辐射风道51与固化风道52,又借助进风管3与回风管4分别设于辐射区61与固化区62内,故辐射区61、辐射风道51、进风管3及回风管4能够完成一个热风循环,借助辐射风道51内的循环风机及加热器2,风从进风口8处进入辐射风道51,经过加热器2加热升温后,通过进风管3进入到辐射区61内,对辐射区61内的工件200进行玻璃化,借助循环风机,将辐射区61内的热风回收进回风管4后再次进入辐射风道51内,再次通过加热器2加热后循环至辐射区61内;固化区62的热风循环原理与辐射区61的一致,故辐射区61与固化区62在同一个烘箱内先后对工件200进行处理,两个区之间的热量可共用,保证热量不损失;由于各区的进风管3的风口与各区经过的工件200相对,可通过调节加热器2的加热温度来调节各区的温度,故本发明可在同一个烘箱下进行分区处理,当本发明的双区热风循环烘箱100与工件200的移动装置搭配使用时,该移动装置可带动工件200先经过辐射区61后经过固化区62,实现在同一烘箱下分区处理,从而节省用地面积。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双区热风循环烘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风机、进风管、回风管及加热器,所述双区热风循环烘箱具有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将所述双区热风循环烘箱分隔成风道及工作室,所述工作室沿左右方向包括相互连通的辐射区及固化区,所述风道位于所述工作室的左右两侧及底部,所述风道包括辐射风道及固化风道,所述辐射区及所述固化区内各设有所述进风管与所述回风管,其中一所述进风管一端与所述辐射区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辐射风道连通,另一所述进风管一端与所述固化区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固化风道连通;其中一所述回风管一端与所述辐射区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辐射风道连通,另一所述回风管一端与所述固化区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固化风道连通,所述进风管位于所述工作室的底部和/或两侧,两所述回风管分别设于所述工作室的左右两侧并高于所述进风管,所述辐射风道及所述固化风道内各设有所述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毗邻所述回风管,所述循环风机与所述进风管之间设有所述加热器,所述风道还设有一与外界连通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加热器与循环风机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区热风循环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位于所述工作室的底部,所述进风管与经过的工件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区热风循环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位于所述工作室的两侧,所述进风管的风口沿斜向上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区热风循环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室还设有保温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区热风循环烘箱,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辐射风道内的加热器的加热温度大于所述位于所述固化风道内的加热器的加热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区热风循环烘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承载工件移动的轨道装置,所述轨道装置呈C型设置于所述工作室的顶部并同时设于辐射区与固化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区热风循环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包括至少两道的进风分管,所述进风分管沿上下方向呈间隔开的设置,各个所述进风分管包括出风管口,所述出风管口穿置于所述工作室并与所述工作室连通所有的所述出风管口于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区热风循环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分管还包括进风管口及连接于所述进风管口与出风管口之间的管道,所有所述管道通向同一个所述进风管口。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区热风循环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口的形状为矩形,所述出风管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工作室的前后方向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区热风循环烘箱,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管道具有弧形段。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区热风循环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的进风管口与所述回风管的出风管口于所述风道内呈对向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区热风循环烘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倒流架,所述倒流架位所述辐射区与所述固化区的交界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区热风循环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流架为工字型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区热风循环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流架分别朝向所述辐射区及所述固化区的侧面为内凹的曲面。
CN202010019860.5A 2020-01-08 2020-01-08 双区热风循环烘箱 Pending CN1111120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9860.5A CN111112024A (zh) 2020-01-08 2020-01-08 双区热风循环烘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9860.5A CN111112024A (zh) 2020-01-08 2020-01-08 双区热风循环烘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12024A true CN111112024A (zh) 2020-05-08

Family

ID=70487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19860.5A Pending CN111112024A (zh) 2020-01-08 2020-01-08 双区热风循环烘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1202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88621A (zh) * 2021-05-24 2022-11-25 璨誉企业有限公司 热风循环烘箱的风车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31733Y (zh) * 2003-09-03 2004-08-11 宁波红菱电热烘箱有限公司 双送风摩擦材料专用固化箱
CN201138122Y (zh) * 2007-12-12 2008-10-22 李庆武 一种可以实现温度梯度的热风循环烘箱
CN103123209A (zh) * 2013-03-15 2013-05-29 东兴市怡诚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双门热风循环烘箱
CN207188150U (zh) * 2017-08-03 2018-04-06 湖北绿新环保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涂布车间烘箱带有热风循环的排风系统
CN211964875U (zh) * 2020-01-08 2020-11-20 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 双区热风循环烘箱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31733Y (zh) * 2003-09-03 2004-08-11 宁波红菱电热烘箱有限公司 双送风摩擦材料专用固化箱
CN201138122Y (zh) * 2007-12-12 2008-10-22 李庆武 一种可以实现温度梯度的热风循环烘箱
CN103123209A (zh) * 2013-03-15 2013-05-29 东兴市怡诚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双门热风循环烘箱
CN207188150U (zh) * 2017-08-03 2018-04-06 湖北绿新环保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涂布车间烘箱带有热风循环的排风系统
CN211964875U (zh) * 2020-01-08 2020-11-20 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 双区热风循环烘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88621A (zh) * 2021-05-24 2022-11-25 璨誉企业有限公司 热风循环烘箱的风车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422105A (en) Cooling apparatus for heat-treated work using air jets
CN103407288B (zh) 一种宽幅壁纸设备的涂布烘箱
CN102399953B (zh) 悬挂式等温正火生产线
CN211964875U (zh) 双区热风循环烘箱
CN105980129B (zh) 预型件的一部分通过压送气体片冷却的预型件热调节设备
CN111112024A (zh) 双区热风循环烘箱
US4481025A (en) Glass annealing lehr
CN203427450U (zh) 宽幅壁纸设备的涂布烘箱
KR102111724B1 (ko) 필름 시트용 텐터기
CN206891097U (zh) 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烘箱及输送系统
US3994678A (en) Heater for billets
JP6920465B2 (ja) フィルム製造装置
TWI601623B (zh) Tenter oven and thermoplastic resin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CN206109469U (zh) 一种网带式内置热风循环加热回火炉
CN106191414A (zh) 一种网带式内置热风循环加热回火炉及其加热的方法
CN212077110U (zh) 一种用于紧固件的热处理装置
US3000109A (en) Cooling tunnel for hot sheet or strip
CN108217241B (zh) 一种降温式粮食输送装置
EP1512929A2 (en) An oven particularly for treatment of glass articles and a method of heating glass articles
JPH04124586A (ja) 連続炉の冷却装置
JPS61174967A (ja) 塗装乾燥炉
US2928213A (en) Manufacture of sheet glass
CN217169361U (zh) 薄膜拉伸烘箱和组合式加热单元
CN214759502U (zh) 一种鞋帮加热机的循环加热机构
CN216472871U (zh) 一种玻璃钢化炉用的热风循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