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05204A - 一种施工项目进度上报、管理方法及信息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施工项目进度上报、管理方法及信息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05204A
CN111105204A CN201911162109.4A CN201911162109A CN111105204A CN 111105204 A CN111105204 A CN 111105204A CN 201911162109 A CN201911162109 A CN 201911162109A CN 111105204 A CN111105204 A CN 1111052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construction
progress
building
so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621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令狐延
张延欣
季永新
杨国良
李罡烨
宋啸
杨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our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our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our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6210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0520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052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052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施工项目进度上报、管理方法及信息处理装置,所述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建筑的所有建筑构件,其中,所述建筑构件包括实体构件和虚拟构件,所述实体构件包括墙、梁、柱或板,所述虚拟构件包括放线或现场验收;根据所述实体构件的重量转换规则计算所述实体构件的第一重量,并根据所述虚拟构件的重量转换规则计算所述虚拟构件的第二重量,其中,所述实体构件的重量转换规则为根据所述实体构件的几何信息计算所述第一重量,所述虚拟构件的重量转换规则为将指定重量分配给所述虚拟构件得到所述第二重量;根据所述第一重量和所述第二重量进行所述目标建筑的施工进度管理。

Description

一种施工项目进度上报、管理方法及信息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施工项目进度管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施工项目进度上报、管理方法及信息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快速蓬勃发展、城镇化建设持续前进,全国范围内同时开展的房建、公建、桥梁、道路、隧道等各类施工建造项目数量众多,规模庞大。进度管理是施工建造项目管理的核心主线,是一个施工建造企业能否按时履约、维护企业诚信的关键,也对降低成本、保障安全和质量关系重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项目进度上报、管理方法及信息处理装置,实现了施工进度重量归一化处理,有效解决了目前建筑构件种类繁多,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计量单位进而造成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混乱也无法实现以天为单位或者以施工段或者工序级别的细粒度管理的目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建筑的所有建筑构件,其中,所述建筑构件包括实体构件和虚拟构件,所述实体构件包括墙、梁、柱或板,所述虚拟构件包括放线或现场验收;根据所述实体构件的重量转换规则计算所述实体构件的第一重量,并根据所述虚拟构件的重量转换规则计算所述虚拟构件的第二重量,其中,所述实体构件的重量转换规则为根据所述实体构件的几何信息计算所述第一重量,所述虚拟构件的重量转换规则为将指定重量分配给所述虚拟构件得到所述第二重量;根据所述第一重量和所述第二重量进行所述目标建筑的施工进度管理。
通过对实体构件和虚拟构件均进行重量归一化处理,有效解决了目前建筑构件种类繁多,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计量单位进而造成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混乱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实体构件的重量转换规则计算所述实体构件的重量包括:根据所述实体构件的几何信息和所述实体构件的材料计算所述实体构件的重量,其中,所述几何信息包括长度、表面积或者体积,所述材料包括:钢筋或混凝土;其中,所述实体构件、所述几何信息以及所述实体构件所包含的一种或多种材料是通过解析所述目标建筑的建筑信息模型BIM三维模型数据获取的。
通过BIM三维模型获取实体构件的几何信息和材料信息,进而基于这些信息计算实体构件的重量,可以充分利用BIM三维模型数据,有效提高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量转换规则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所述实体构件的重量:所述重量转换规则包括:m=m1*v,或m=m2*v*k,或m=m1*s*d,或m=m4*l;其中,m表示材料重量,v表示所述实体构件自身体积,m1表示单位体积的材料对应重量,m2表示关联材料单位体积对应重量,k表示材料关联比例系数,s表示所述实体构件自身表面积,d表示材料标准厚度l表示所述实体构件自身长度,m4表示单位长度材料对应重量。
通过定义的计算公式将现有的对建筑构件的各种计量单位统一为重量,进而实现了采用重量对施工项目进行进度管理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重量对所述目标建筑的施工进度进行基准计划管理和生产计划管理,其中,所述基准计划管理用于根据基准计划监控施工进度或针对施工进度延期的情况进行处理,所述生产计划管理用于根据生产计划调度日常生产。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基准计划管理和生产计划管理的双轨制管理模型可以克服传统施工进度管理方法过于粗放,不能实现既能服务于进度监管,又能服务于日常生产任务管理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还包括获取与多个工程任务中各个工程任务相关的建筑构件,并获取所述建筑构件的重量,其中,所述工程任务为根据施工进度管理粒度划分所述目标建筑的总施工进度得到的任务,所述施工进度管理粒度包括施工段或工序;设置与所述工程任务对应的工期;以及基于所述工期和所获取的重量生成与所述多个工程任务相关的基准计划。
通过根据施工进度管理粒度生成不同维度(包括施工段或者工序或者楼层等)的基准计划来实现对施工进度的多维度统一管理,方便施工方、项目进度管理方以及业主及时了解各个维度的施工进度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基准计划生成生产计划;根据实际生产进度与所述基准计划调整所述生产计划;以及根据所述生产计划调度施工资源。
通过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该计划可根据实际生产进度情况进行调整,以便有效安排每日施工工作;生产计划制定与变更以基准计划为参照,一旦发生延期,生产计划调整应努力以重新追赶上基准计划为目标,进而实现了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既能服务于进度监管,又能服务于日常生产任务管理。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施工项目进度上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与工程任务相关的建筑构件的重量信息,其中,所述工程任务为根据施工进度管理粒度划分所述目标建筑的总施工进度得到的任务,所述施工进度管理粒度包括施工段或工序;显示目标建筑的BIM三维模型;根据当日完成的建筑构件数量从所述BIM三维模型中选择相应数量的所述建筑构件,并设置完成比例;根据所述建筑构件的重量信息计算所选择的建筑构件的重量;以及根据所述重量以及所述完成比例生成并发送上报任务量,其中,所述上报任务量包括当日实际完成重量或截止当日所完成的累计总重量。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BIM模型的图像化进度上报方法,用户可图像化选择构件,设定完成进度百分比,完成重量计算,并对完成重量进行累计。通过这种任务上报方法可以解决如下技术问题:将施工项目进度完成情况的上报精细化到建筑构件,并统一到重量;用户无需确掌握每个工序中每个建筑构件的每类材料的重量,增加方案的可实施性;一个建筑构件(例如一根主梁)一天未全部完工时如何上报重量进度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施工项目进度上报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建筑构件的施工进度情况在所述三维模型上渲染多种颜色。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可以为处于不同完成状态的建筑构件渲染不同的颜色,通过对建筑构件颜色渲染区分机制可避免用户误操作。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建筑的所有建筑构件,其中,所述建筑构件包括实体构件和虚拟构件,所述实体构件包括墙、梁、柱或板,所述虚拟构件包括:放线或现场验收;重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体构件的重量转换规则计算所述实体构件的第一重量,并根据所述虚拟构件的重量转换规则计算所述虚拟构件的第二重量,其中,所述实体构件的重量转换规则为根据所述实体构件的几何信息计算所述第一重量,所述虚拟构件的重量转换规则为将指定重量分配给所述虚拟构件得到所述第二重量;以及管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重量和所述第二重量进行所述目标建筑的施工进度管理。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所记载的对应方案中的一种或多种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所记载的对应方案中的一种或多种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的网络架构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上述网络架构的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BIM三维模型的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施工项目进度上报方法的流程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上报任务执行的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包含的派生事件产生流程图;
图4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上报任务执行的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包含的事件奖惩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施工进度管理装置的组成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施工进度管理设备的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目前最常用的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技术主要涉及Microsoft Project以及一些与之类似的工具型软件产品。这些软件产品可以满足施工建造项目基本的进度管理要求,但是还存在较大的问题。例如,Microsoft Project等进度管理工具软件没有把项目计划的任务条目与建筑构件实现关联,对每个任务的进度管理只能做到粗略的定性管理,无法做到精细化定量管理。进度上报的人为误差很大,带来进度管控的风险,往往一个任务前面每天都说按计划进行,但最后一天却突然说无法完成;Microsoft Project等工具型软件对计划与实际进度的对比分析基本靠人工实现,对进度情况也需要人工整理汇报材料,层层上报,做不到每日精细化管理和高效信息共享;基于BIM技术的进度管控手段解决了进度的定量管理问题,但这种定量管理还存在很大的缺陷。对于建造行业的10大分部99个子分部617个分项工程涉及到的各类建筑构件,进度计量单位依照各专业自身特点设置(例如钢筋按吨计量,模板按平米计量,混凝土按吨计量等),没有进行归一化管理。这造成进度管理专业性过强。项目的进度管理人员需要对各个分包单位的每个专业的所有构件、所有材料都熟悉,才能对进度情况做出判断,对人员技术要求过高,难以做到外行管理内行;同时,进度信息的汇总也无从下手,只能在单个专业单个构件粒度上做到定量管理,一旦以施工段、楼层、分部/子分部工程任务作为进度监管粒度,就难以量化管理,又要回到模糊化的定性管理。以上技术手段都只是对计划进度的制定、上报等生产性行为有所支撑,对进度管控的精细化程度不足,且缺乏责任化闭环管理能力。本申请人在研发过程中发现施工项目进度管理至少还存在如下缺陷和不足:对进度上报过程本身缺乏IT化管控能力,对进度是否没有及时上报,是否存在虚报没有管控手段,对验收是否合格,是否会重新返工也没有自动管控措施;对进度延期的判断标尺不够全面。例如,目前主要依托于日常生产计划判断进度是否延期,但对于业主而言,他所关注的是合同约定的完工日期以及关键过程节点。生产计划的按期达成未必代表合同计划的按期达成。因此,对进度状态的判断需要有更丰富的角度和更全面的技术手段。对进度延期的责任判断缺乏支撑手段。进度延期可能是劳务分包单位责任,也可能是建设单位自身责任,也可能是外部因素导致(如恶劣天气、行政管制要求)。责任到位,才能有效减少延期,才能有利于把已有的延期及时追赶回来。对进度延期责任的惩罚、清算等缺乏手段支撑。现在有些施工项目上会对延期行为进行考核,并对相关责任单位进行惩罚,如果追回来可以清算。但由于缺乏IT手段支撑,只能以楼层封顶之类的大节点计划为考核对象,做不到精细化管理,不能有效降低进度风险。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以及装置。
请参看图1A,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的网络架构图。
智能终端110与多个客户端120通过网络160实现互联。网络16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移动通信接入网(例如,4G或者5G通信网络)和核心网。
智能终端110可以为一种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的计算设备,通过该智能终端110可以执行本申请下述实施例的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例如,执行下述图2A的方法)。例如,智能终端100可以根据其上存储的规则库中的重量计算规则来计算目标建筑构件的重量并将计算得到的建筑构件的重量存储至构件数据库,之后用户可以根据施工工期以及构件数据库中存储的重量信息来执行基准计划管理和生产计划管理(例如,制定基准计划以及生产计划),此外智能终端110还可以根据施工进度情况生成多类派生事件,对于进度存在延期的事件还可以生成罚单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终端100还可以包括安装BIM技术相关的软件,利用该软件用户可以获得目标建筑的BIM三维模型,以方便提取目标建筑的建筑构件等信息。
客户端120可以执行本申请以下实施例提供的施工项目进度上报方法并与智能终端110协同工作实现施工项目进度管理。例如,客户端120接收智能终端110生成的基准计划和生产计划,根据生产计划来安排生产。客户端120完成一日的工作量后,还可以根据智能终端110提供的建筑构件重量信息来生成上报任务量,并向智能终端110发送上报任务量。之后,智能终端110还可以根据上报任务量来分析工程进度情况,或者判断进度延期情况,并在延期产生时来派生事件进行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终端110可以包括PC端,客户端120可以包括手机等。
下面结合图1B以BIM三维模型数据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输入其它与BIM技术相似的三维模型数据)简要说明上述智能终端110和客户端120之间如何协作完成施工项目进度管理以及上报方法的。图1B的后台PC端为图1A的智能终端110,手机为客户端120。
将目标建筑的BIM静态数据导入后台PC端,后台PC端解析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静态数据获得多个建筑构件并根据PC端自身已经存储的重量计算规则计算所述建筑构件的重量,用户可以依据这些重量信息在PC端制定基准计划和生产计划,以及相应于基准计划得到的日基准计划和日生产计划;之后后端PC向手机发送日生产计划、日基准计划和与施工段相应的重量信息(施工段对应一个施工班组);手机终端根据接收的计划信息和重量信息安排当日生产,并在当日结束时上报完成的任务量,之后后端PC会根据基准计划与上报进度对比,生产多种派生事件并生成惩罚规则等。
如图2A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100,该方法100包括:步骤101,获取目标建筑的所有建筑构件,其中,所述建筑构件包括实体构件和虚拟构件,所述实体构件包括墙、梁、柱或板,所述虚拟构件包括放线或现场验收;步骤102,根据所述实体构件的重量转换规则计算所述实体构件的第一重量,并根据所述虚拟构件的重量转换规则计算所述虚拟构件的第二重量,其中,所述实体构件的重量转换规则为根据所述实体构件的几何信息计算所述第一重量,所述虚拟构件的重量转换规则为将指定重量分配给所述虚拟构件得到所述第二重量;以及步骤103,根据所述第一重量以及所述第二重量进行所述目标建筑的施工进度管理。
上述的重量转换规则可以预先存储在规则库,例如,该规则库可以以三元组方式存储“建筑构件、材料、转换规则”三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在一些实施例中,规则库可以是基于建造行业的10大分部99个子分部617个分项工程涉及到的各类建筑构件得到的重量转换规则库。上述虚拟构建为不直接作用于物理实体材料的建筑施工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不将重量转换规则存储至规则库,而是直接根据目标建筑的构件和构件使用的材料来确定相应的计算公式,生成目标建筑所有建筑构件的重量。例如,除了采用数据库方式保存重量转换规则,也可以通过可扩展标记语言、JSON(JavaScriptObject Notation)或类似结构化文本文件方式以条目化方式保存重量转换规则,再被相关程序解析读取;还可以采取软件程序内部直接基于结构化数组、链表、哈希表等数据结构记录规则,或直接对每个计算公式进行逐条固化编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还可以将计算得到的建筑构件的重量值均存入构件数据库。
通过对实体构件和虚拟构件均进行重量归一化处理,有效解决了目前建筑构件种类繁多,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计量单位进而造成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混乱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02根据所述实体构件的重量转换规则计算所述实体构件的重量,可以包括:根据所述实体构件的几何信息和所述实体构件的材料计算所述实体构件的重量,其中,所述几何信息包括长度、表面积或者体积,所述材料包括:钢筋或混凝土;其中,所述实体构件、所述几何信息以及所述实体构件所包含的一种或多种材料是通过解析所述目标建筑的建筑信息模型BIM三维模型数据获取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100还开发了规则解释器程序,该程序主要负责读取规则库600中的重量计算规则并实际计算建筑构件的重量。例如,该规则解释器程序可以实现如下步骤:针对目标建筑构件(即图2A步骤101获取的目标建筑的建筑构件),从规则库提取对应的三元组;根据三元组对该构件所含每类材料,提取对应的计算规则;根据计算规则定义,按指定计算公式进行构件分材料的重量计算;对一个构件含多类材料,则按构件进行材料重量汇总,得到构件重量;将构件、构件分材料的重量计算结果保存到构件库中,填入构件的相关重量属性字段。
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实体构件可以基于BIM技术的特点来直接提取所有实体构件以及这些构件的属性信息,进而实现实体构件的重量计算。这是由于,对目标建筑进行BIM数字化三维建模可以以三维图形化、对象化方式生成和呈现目标建筑的各个建筑构件以及这些建筑构件的几何特征信息,这些建筑构件与目标建筑的实际物理建筑实体一一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解析目标建筑的BIM三维模型数据还可以获得与预先定义的多个施工段或者施工工序对应的实体构件和虚拟构件,方便以工序级或者施工段对项目进度进行重量化精细化管理。例如,一个施工段一般与一个施工班组对应,对该施工班组的项目进度进行管理时,可以将与该施工段对应的所有建筑构件的重量信息发送至该施工班组(例如,施工班组的客户端120),之后该施工班组可以根据这些重量信息来计算其每日计划完成的工作重量,并在每日工作完成后根据实际完成情况生成上报任务量并进行上报。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解析得到的与多个施工段或者工序对应的所有建筑构件以及与这些建筑构件的重量信息存入上述构件数据库。
通过BIM三维模型获取实体构件的几何信息和材料信息,进而基于这些信息计算实体构件的重量,可以充分利用BIM三维模型数据,有效提高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速度。
例如,所述重量转换规则可以包括以下重量计算公式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所述实体构件的体积计算所述实体构件的第一重量,计算公式为:m=m1*v,其中,m表示材料重量,v表示所述实体构件自身体积,m1表示单位体积的材料对应重量,或,m=m2*v*k,其中,m表示材料重量,v表示所述实体构件自身体积,m2表示关联材料单位体积对应重量,k表示材料关联比例系数,所述材料关联比例系数表示本材料与关联材料在同一个所述建筑构件下的重量比例系数。
根据所述实体构件的表面积计算所述实体构件的第一重量,计算公式为:m=m1*s*d,其中,m表示材料重量,s表示实体构件自身表面积,d表示材料标准厚度,m1表示单位体积材料对应重量。
根据所述实体构件长度计算所述实体构件的第一重量,计算公式为:m=m4*l,其中,m表示材料重量,l表示构件自身长度,m4表示同型号材料单位长度对应重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公式中的m1(表示单位体积的材料对应重量)的值、m2(表示关联材料单位体积对应重量)的值,k(表示材料关联比例系数)的值以及m4(表示同型号材料单位长度对应重量)的值可以预先存储至规则库。
通过上述定义的计算公式可以将现有的对建筑构件的各种计量单位统一为重量,进而实现了采用重量对施工项目进行进度管理的目的。
下面以解析BIM三维模型数据获取实体建筑构件为例,结合规则库预先存放的重量计算规则来详细阐述上述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
示例1
智能终端110运行的施工项目进度管理系统根据施工建造各专业特点,预先内置建立<建筑构件,建筑材料,计算规则>三元组集合。其中,建筑构件包括实体构件(即各专业的建筑实体对象),例如主体结构的墙、柱、梁、板,机电工程的高低压配电柜、照明线路、灯具等;给排水工程的排水管线、阀门、水泵等,这些实体构件对象可以从BIM数据解析得到。建筑材料包括组成各个实体构件对象的施工材料,例如钢筋、混凝土、模板、管道、线缆、机电设备元器件等。计算规则指从对各个构件的所含材料的传统计量单位向重量进行归一化转换计算的数学计算规则,根据不同重量转换计算特点进行定义,允许有多条规则。
智能终端110运行的施工项目进度管理系统在初始化阶段可以进行BIM 3D模型静态数据导入与解析,并计算实体构件和虚拟构件重量,具体计算过程如图2B所示。
图2B展示的基于BIM三维模型数据对实体构件进行重量计算的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步骤101a,将BIM数据(即BIM三维模型数据)导入制定文件夹,步骤101b对BIM数据进行解析,提取所有建筑构件(即实体构件)并保存至构件数据库700,步骤102a从规则库600提取建筑构件的重量计算规则,步骤102b逐个计算建筑构件的重量,并将计算得到的重量写入到构件数据库700的构件重量属性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规则库600存储了六类实体构件和虚拟构件的重量计算规则,其中前五类是针对实体构件(即得到实体构件的第一重量)的最后一类是针对虚拟构件的(即得到虚拟构件的第二重量),各个规则对应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第一类:实体构件体积换算类:材料重量=材料单位体积对应重量(公斤)*构件自身体积,例如承重柱的混凝土重量=1立方米混凝土单位重量(公斤)*承重柱体积。第二类:实体构件关联体积换算类:材料重量=关联材料单位体积对应重量(公斤)*构件自身体积*材料关联比例系数。材料关联比例系数表示本材料与关联材料在同一个构件下的重量比例系数,该系数根据建造项目实际专业特点设定;例如承重柱的钢筋重量=1立方米混凝土单位重量(公斤)*承重柱体积*混凝土-钢筋重量比例系数。第三类:实体构件表面积换算类:材料重量=材料单位体积对应重量(公斤)*构件自身表面积*材料标准厚度,例如承重柱的模板重量=1立方米模板单位重量(公斤)*承重柱表面积*模板厚度。第四类:实体构件长度换算类:材料重量=同型号材料单位长度对应重量(公斤)*构件自身长度,例如预埋电线管道重量=该型号管道1米单位重量(公斤)*电线管道长度。第五类:实体构件重量直接换算类:材料重量=向上取整[该型号单个材料重量(公斤)],该规则适合机电系统设备及元器件,其自生产出厂即成型,无需施工现场再做材料加工,构件基本等同于材料。例如消防烟感报警器重量=该型号单个烟感报警器重量(公斤),若不足一公斤,按一公斤取整计算。第六类:虚拟构件的第二重量:材料重量=指定重量(公斤)。这种情况适用于部分施工工序不直接作用于物理实体材料的情况,例如测量放线、现场验收等工作,可直接指定该工序任务的虚重量(如100公斤),此时材料也为虚材料。
此外,上述计算规则涉及的计算参数(例如重量比例系数、各类材料单位重量等)也保存在规则库600中。
请参考图3,该图展示的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100与图2A的区别在于,图3的步骤103为根据所述重量对所述目标建筑的施工进度进行基准计划管理和生产计划管理,其中,所述基准计划管理用于根据基准计划监控施工进度或针对施工进度延期的情况进行处理,所述生产计划管理用于根据生产计划调度日常生产。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基准计划管理和生产计划管理的双轨制管理模型可以克服传统施工进度管理方法过于粗放,不能实现既能服务于进度监管,又能服务于日常生产任务管理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100还包括:获取与多个工程任务中各个工程任务相关的建筑构件,并获取所述建筑构件的重量,其中,所述工程任务为根据施工进度管理粒度划分所述目标建筑的总施工进度得到的任务,所述施工进度管理粒度包括:施工段或工序;设置与所述工程任务对应的工期;基于所述工期和所获取的重量生成与所述多个工程任务相关的基准计划。
上述获取与多个工程任务相关的建筑构件,即获得与施工进度管理粒度(例如,施工进度管理粒度包括:楼层、施工段(与施工班组对应)、工序等,相应的多个工程任务可以是多个施工段任务,或者多个工序级任务或者多个楼层任务等。)对应的多个工程任务相关的建筑构件,例如,获得与多个施工段分别相关的建筑构件,或者获得与多个工序相关的建筑构件,或者与楼层相关的建筑构件。其中,多个工程任务(例如,多个施工段任务或者多个工序任务)可以人为预先划分得到。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的与多个工程任务相关的建筑构件也可以在构件数据库700中存储,后续用户可以根据这些来制定多维度的基准计划和生产计划。
上述基于所述工期和所获取的重量生成与所述多个工程任务相关的基准计划可以包括生成多个施工段基准计划,或者多个工序基准计划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生成的工序级或者施工段基准计划可以用五元组进行表征,以工序为例,多个计划的每一项可以表示为<工序、构件、材料、重量、工期>,其中,工期为该工序开始日期至结束日期所跨的时间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100还可以包括根据所述基准计划生成生产计划;根据实际生产进度与所述基准计划调整所述生产计划;以及根据所述生产计划调度施工资源。例如,施工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源、施工机械设备资源、施工物料资源以及辅助资源(包括水电资源、现场安防资源、环境监测资源、后勤保障资源等)。
通过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该计划可根据实际生产进度情况进行调整,以便有效安排每日施工工作;生产计划制定与变更以基准计划为参照,一旦发生延期,生产计划调整应努力以重新追赶上基准计划为目标,进而实现了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既能服务于进度监管,又能服务于日常生产任务管理。
下面以基于五元组基准计划建立和生产计划建立与调整为例,详细说明上述制定基准计划和生产计划的过程。
示例2
基准计划建立(包括建立对应于工程任务的基准计划和对应于每日的基准计划):基准计划是从项目开始一直到项目竣工的工作计划,可以以天为单位得到日基准计划。与工程任务相应的计划的每一项可以表示为一个<工序、构件、材料、重量、工期>五元组,具体生成算法:按施工建造自身特点选择工序任务,关联得到工序任务对材料类型;按建筑主体结构、施工顺序指定楼层、施工段等工作范围,可自动计算得到属于该范围内的建筑构件;根据所关联得到的构件以及材料类型,从构件数据库700提取这些构件的材料重量并汇总得到施工总重量;设置工序任务的开始结束日期;对工期每一天做进一步重量平均分摊:单日目标重量=施工总重量/工期(天);遇到特殊情况,可人工二次修正重量分摊比例。将工序任务的工期计划细化到每一天,并根据每日计划施工区域对应建筑构件的重量,自动计算出每日生产目标累计重量;提供计划表单制定界面,用户可逐项制定基准计划;基准计划制定完毕并发布后,不可修改,作为进度延期与否的基准对比。例如,某楼3层南区施工段墙柱钢筋绑扎工作,涉及3层南区所含的所有墙和柱,涉及材料为钢筋,工期为4天完成,墙与柱的钢筋总重量为2000吨,每天重量任务500吨。
生产计划建立与调整:生产计划功能实现上与基准计划相同。二者的区别在于,基准计划一经制定不可更改,作为进度标尺而存在;生产计划一开始与基准计划完全吻合,但当发生进度延期时,需要重新组织调整各施工班组的工作安排,包括压缩工期追赶进度等,那么调整的是生产计划。施工班组获得的工作任务是按生产计划进行下发。因此,生产计划除了制定、发布功能外,系统还提供修改功能,用户可在计划表单上调整计划中各项任务的工期。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客户端120上安装的用于施工进度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程序APP还用于执行如下步骤:自动同步(例如,从系统后台即智能终端100同步)建立的生产计划和基准计划;基于生产计划获得当日工作任务,显示各个施工班组所承担的任务以使得施工班组可照此开展工作,其中,显示任务包括显示相应施工班组的施工区域、工序任务、对应构件、对应材料、当日目标重量;呈现基准计划,以供施工班组参考了解进度目标状态。
请参考图4A,该如展示了一种施工项目进度上报方法200,所述方法200可以包括,步骤201,接收与工程任务相关的建筑构件的重量信息,其中,所述工程任务为根据施工进度管理粒度划分所述目标建筑的总施工进度得到的任务,所述施工进度管理粒度包括:施工段或工序;步骤201,显示目标建筑的BIM三维模型;步骤203,根据当日完成的建筑构件数量从所述BIM三维模型中选择相应数量的所述建筑构件,并设置完成比例;步骤204,根据所述建筑构件的重量信息计算所选择的建筑构件的重量;步骤205,根据所述重量以及所述完成比例生成并发送上报任务量,其中,所述上报任务量包括当日实际完成重量或截止当日所完成的累计总重量。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BIM模型的图像化进度上报方法,用户可图像化选择构件,设定完成进度百分比,完成重量计算,并对完成重量进行累计。通过这种任务上报方法可以解决如下技术问题:将施工项目进度完成情况的上报精细化到建筑构件,并统一到重量;用户无需确掌握每个工序中每个建筑构件的每类材料的重量,增加方案的可实施性;一个建筑构件(例如一根主梁)一天未全部完工时如何上报重量进度的问题。
上述步骤201需要智能终端110将施工段(与不同施工班组对应)对应的建筑构件的重量信息(即步骤201接收的重量信息)发送给相应施工班组的手机(即客户端120),之后该施工班组结合重量信息来生成当日完成工作的重量统计。上述施工进度管理粒度可以包括:楼层、施工段(与施工班组对应)、工序等;多个工程任务可以是多个施工段任务,或者多个工序级任务或者多个楼层任务等。
例如,用户在执行步骤203时可在BIM模型界面上用手指操作单选、框选建筑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施工项目进度上报方法200还包括根据所述建筑构件的施工进度情况在所述三维模型上渲染多种颜色。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可以为处于不同完成状态的建筑构件渲染不同的颜色,通过对建筑构件颜色渲染区分机制可避免用户误操作。
下面以一个施工班组对应的一个施工段的当日完成任务上报过程为例,详细阐述上述技术方案。
用户可在BIM模型界面上用手指操作单选来选择该施工段的建筑构件;用户可设置构件当日完成百分比;根据施工段相关的工序任务关联得到目标材料,计算得到当日完成总重量以及累计完成总重量,其中,当日完成总重量=Σ选中构件材料重量*完成百分比,当日累计总重量=昨日累计总重量+当日完成总重量;用户可重复以上步骤,分多次累加进度,最终完成进度更新;APP(例如,图1的客户端上安装的应用程序)自动上报当日完成总重量以及当日累计总重量到后台(即图1A的智能终端110),后台会根据上报任务量派生延期事件等处理事件。此外,为避免用户误操作选择已完成的构件,造成重复上报,上报方法200还采取以下策略:对构件呈现采取颜色区分模式,例如以绿色代表已完成构件,蓝色表示进行中构件,灰色表示尚未施工构件,便于用户区分;对已完成构件,客户端APP控制用户不可选中,不会纳入当日进度重量计算;为避免施工班组虚报进度,由进度专员进行现场抽检复核,如发现问题,则通过上报方法对应的APP进行进度复核,重新按以上操作流程报进度;该进度数据会自动覆盖原有上报进度。为避免存在质量问题,由质量员、监理在工序任务完成100%后进行验收,如验收不合格,则系统自动将进度清零。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台(即执行图2A方法的智能终端110)在接收了上报任务量(即客户端执行施工项目进度上报方法400所上报的任务量)以后还可以继续执行如下管理工作,请参考图4B以及图4C。
图4B展示了上报任务进度与基准计划匹配度计算以及进度事件派生过程包括的步骤。也就是说,图4B展示了对进度数据上报状态进行分析,对进度上报数据存在异常情况进行事件派生。各类事件派生过程包括如下步骤:步骤301,判断各客户端120的当日进度上报状态;步骤302,判断是否上报,针对未上报的情况执行步骤311来派生进度未上报事件,针对已经上报的情况执行步骤303来判断是否存在虚报,针对存在虚报的情况则执行步骤310来派生进度虚报事件,针对不存在虚报的情况执行步骤304;步骤304,判断是否验收不通过,如果验收不通过则执行步骤309来派生验收不合格事件,如果验收通过则执行步骤305;步骤305,对进度数据进行分析;步骤306,判断任务执行是否存在超前或者延期处理;如果存在超前事件则执行步骤308来派生超前事件,如果存在延期事件则执行步骤307来派生延期事件。
下面结合示例说明图4B示出的进度异常事件派生。例如,进度未上报事件:要求每日按时上报进度,如当日24:00前未上报进度数据,则系统自动发现并记录在案,派生进度未上报事件;进度虚报事件:当进度专员发现现场虚报进度,并重新填报进度传送到后台后,系统自动派生进度虚报事件;验收不合格事件:当监理、质量员判定工序任务质量不合格,需要重新返工时,基于APP上报验收结果,系统自动派生验收不合格事件。
上述进度-计划匹配度分析示例如下:对上报进度与基准计划、生产计划进行对比;若出现日累计重量未达到基准计划日目标累计重量,则派生基准进度延期事件;若出现日累计重量未达到生产计划日目标累计重量,则派生生产进度延期事件;若出现日累计重量超前于基准计划日目标累计重量,则派生基准进度超前事件;若出现日累计重量超前于基准计划日目标累计重量,则派生生产进度超前事件。
对于两类延期事件,一旦产生,其状态为“产生”,且该状态将一直持续,直到进度追赶完成,则状态改变为“结束”。延期事件结束具体分析判定规则如下:在同一楼层和施工段工作范围内,在发生延期首日之后某一日,达成整个楼层和施工段累计施工总重量与基准计划目标累计施工总重量一致,则判定事件结束;若在本楼层和施工段完工时,未能达到以上目标,则顺延看下一楼层和施工段工作范围内,当达到楼层和施工段累计施工总重量与基准计划目标累计施工总重量一致,则判定事件结束;以上规则依次顺延,直到顶层;若楼宇封顶时,仍未能实现以上目标,则该事件不再做结束判定,状态改为“不可追回”。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图4B的流程设计了五大类进度事件,实现了事件产生规则,对延期事件实现了事件结束判定规则。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的项目管理中无法界定进度延期情况,以及无法监督客户端进度是否上报以及是否有虚报等情况发生,还可以监督进度虽然完成但是质量验收不过关等情况,最终完善了进度管理中各种复杂情况如何处理的问题。
图4C展示了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的进度事件奖惩过程,该过程包括如下步骤:步骤401,根据图4B展示的基准计划与实际完成任务的对比分析对于存在延期的情况产生基准进度延期事件;步骤402,延期事件定责,确定罚金;步骤403,对延期事件按照施工班组进行定期汇报(例如,周汇报);步骤404,生成罚单;步骤405,根据生成的罚单得到月度清算计算,所述月度清算计算包括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本月内发生并结束事件取消罚单(即步骤406),第二种情况本月内发生但未结束事件派生扣款单(即步骤407),以及第三种情况本月扣款且本月内结束事件派生返款单(即步骤408)。
在一些实施例中,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100还提供进度超前事件列表查询功能,超前事件的列表信息可以导出excel文件,供用户对优秀施工班组予以通报表扬、颁发完美履约证书、纳入“优秀分供方”清单等奖励;对三类进度异常事件、生产进度延期事件提供列表查询,这些列表信息也可以excel格式导出,供用户对相关施工班组进行问责和督促;从管理简便易行角度出发,重点对基准进度延期事件进行惩罚、清算管理;对造成延期的责任单位进行罚款,以督促其加快进度,尽早追回进度;当成功追回进度,则将罚款予以全额退还;通过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双管齐下,落实各单位责任,提高大家对进度延期的风险意识,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确保施工项目进度按计划有序平稳进行,避免前期大家不着急、最后拼命赶工的情况出现。
对基准进度延期事件按照施工班组为单位,进行责任划分、事件汇聚、罚单派发、月度清算,对需要扣款的派发扣款单,对清算后需要返款的派发返款单,交财务部门处理。例如,延期事件定责:建立两级责任机制,包括主责和次责;主责代表延期事件的主要责任方;次责代表非自身责任导致的延期,例如其他班组延误导致自身也发生顺延,或由于外部因素如恶劣天气导致的延期。对主责、次责,分别设定不同的罚金额。系统提供操作界面供进度专员对各个基准进度延期事件进行定责。延期事件汇聚与罚单生成:以施工班组为单位,对同属于一个施工班组的延期事件,汇聚形成一张罚单,并建立该罚单与这一批事件的关联关系。月度清算:对本月生成的罚单,以及本月以前生成的罚单进行清算处理,具体计算规则为:对本月内产生的罚单,系统自动判断其关联延期事件已经结束,如果是则意味着这批事件对应的延期已经追赶回来,则对罚单予以取消操作;对本月内产生的罚单,系统自动判断如果关联延期事件未能结束,则进行扣款操作,派生扣款单,交财务部门在当月工程款中予以实际扣款;对本月前发生的罚单,且未被取消,已发生扣款,系统自动判断如果关联延期事件在本月结束,则进行返款操作,派生返款单,交财务部门在当月工程款中予以实际返款。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图4C设计了两级责任机制,支持从延期事件到发单到扣款单/返款单的多级汇聚机制,以及具体的月度清算算法,进而有效确定了是不是一个延期事件就对应一个扣款处罚的问题。例如,是不是先前工序问题导致在后工序延期,则在后工序也需要一起被同等处罚?进度延期被追回,要进行罚款清算,但清算有两种,有扣款钱清算和扣款后清算,均需细化处理。
请参考图5,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施工项目进度管理装置300,应理解,该装置300与上述图2A、图2B以及图3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对应,能够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个步骤,该装置300的具体功能可以参见上文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细描述。装置300包括至少一个能以软件或固件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或固化在装置300的操作系统中的软件功能模块,该施工项目进度管理装置300包括:获取模块320,用于获取目标建筑的所有建筑构件,其中,所述建筑构件包括实体构件和虚拟构件,所述实体构件包括墙、梁、柱或板,所述虚拟构件包括:放线或现场验收;重量计算模块330,用于根据所述实体构件的重量转换规则计算所述实体构件的第一重量,并根据所述虚拟构件的重量转换规则计算所述虚拟构件的第二重量,其中,所述实体构件的重量转换规则为根据所述实体构件的几何信息计算所述第一重量,所述虚拟构件的重量转换规则为将指定重量分配给所述虚拟构件得到所述第二重量;以及管理模块34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重量和所述第二重量进行所述目标建筑的施工进度管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模块320包括:输入模块(图中未示出),用于输入所述目标建筑BIM三维模型的数据;以及解析模块(图中未示出),用于解析所述数据提取所述目标建筑的多个建筑构件以及所述多个建筑构件的属性信息,其中,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几何信息以及所述建筑构件包含的材料,所述几何信息包括长度信息、表面积信息或者体积信息,所述材料包括:钢筋或混凝土。
在一些实施例中,施工项目进度管理装置300还包括基准计划生成模块(图中未示出),用于获取与工程任务相关的建筑构件,并获取所述建筑构件的重量,其中,所述工程任务为根据施工进度管理粒度划分所述目标建筑的总施工进度得到的多个任务,所述施工进度管理粒度包括:施工段或工序;用于输入与所述工程任务对应的工期;以及用于根据所述工期和所读取的重量生成基准计划。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图2A、图2B、图3、图4A、图4B以及图4C示出的方法,也可以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方法。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300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200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如图6所示,该图还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设备400,包括存储器410、处理器420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可实现图2A、图2B、图3、图4A、图4B以及图4C示出的方法。
例如,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器420通过总线430从存储器读取计算机程序并执行该计算机程序可以实现如下方法:获取目标建筑的所有建筑构件,其中,所述建筑构件包括实体构件和虚拟构件,所述实体构件包括墙、梁、柱或板,所述虚拟构件包括放线或现场验收;根据重量转换规则计算所述实体构件的重量和所述虚拟构件的重量,其中,所述实体构件的重量转换规则为根据所述实体构件的几何信息计算所述重量,所述虚拟构件的重量转换规则为将指定重量分配给所述虚拟构件;根据所述重量进行所述目标建筑的施工进度管理。在一些示例中,处理器420执行计算机程序还可以根据所述重量对所述目标建筑的施工进度进行基准计划管理和生产计划管理,其中,所述基准计划管理用于根据基准计划监控施工进度或针对施工进度延期的情况进行处理,所述生产计划管理用于根据生产计划调度日常生产。
处理器420可以处理数字信号,可以包括各种计算结构。例如复杂指令集计算机结构、结构精简指令集计算机结构或者一种实行多种指令集组合的结构。在一些示例中,处理器420可以是微处理器。
存储器410可以用于存储由处理器420执行的指令或指令执行过程中相关的数据。这些指令和/或数据可以包括代码,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一个或多个模块的一些功能或者全部功能。本公开实施例的处理器420可以用于执行存储器410中的指令以实现图2A、图2B、图3、图4B以及图4C中所示的方法。存储器410包括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闪存、光存储器或其它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存储器。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0)

1.一种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建筑的所有建筑构件,其中,所述建筑构件包括实体构件和虚拟构件,所述实体构件包括墙、梁、柱或板,所述虚拟构件包括放线或现场验收;
根据所述实体构件的重量转换规则计算所述实体构件的第一重量,并根据所述虚拟构件的重量转换规则计算所述虚拟构件的第二重量,其中,所述实体构件的重量转换规则为根据所述实体构件的几何信息计算所述第一重量,所述虚拟构件的重量转换规则为将指定重量分配给所述虚拟构件得到所述第二重量;
根据所述第一重量和所述第二重量进行所述目标建筑的施工进度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实体构件的重量转换规则计算所述实体构件的第一重量包括:
根据所述实体构件的几何信息和所述实体构件的材料计算所述实体构件的重量,其中,所述几何信息包括长度、表面积或者体积,所述材料包括:钢筋或混凝土;
其中,所述实体构件的几何信息以及所述实体构件所包含的材料是通过解析所述目标建筑的建筑信息模型BIM三维模型数据获取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量转换规则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所述实体构件的重量:
m=m1*v,或m=m2*v*k,或m=m1*s*d,或m=m4*l;
其中,m表示材料重量,v表示所述实体构件自身体积,m1表示单位体积的材料对应重量,m2表示关联材料单位体积对应重量,k表示材料关联比例系数,s表示所述实体构件自身表面积,d表示材料标准厚度l表示所述实体构件自身长度,m4表示单位长度材料对应重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重量对所述目标建筑的施工进度进行基准计划管理和生产计划管理,其中,所述基准计划管理用于根据基准计划监控施工进度或针对施工进度延期的情况进行处理,所述生产计划管理用于根据生产计划调度日常生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与多个工程任务中各个工程任务相关的建筑构件,并获取所述建筑构件的重量,其中,所述工程任务为根据施工进度管理粒度划分所述目标建筑的总施工进度得到的任务,所述施工进度管理粒度包括:施工段或工序;
设置与所述工程任务对应的工期;
基于所述工期和所获取的重量生成与所述多个工程任务相关的基准计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基准计划生成生产计划;根据实际生产进度与所述基准计划调整所述生产计划;以及根据所述生产计划调度施工资源。
7.一种施工项目进度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与工程任务相关的建筑构件的重量信息,其中,所述工程任务为根据施工进度管理粒度划分目标建筑的总施工进度得到的任务,所述施工进度管理粒度包括:施工段或工序;
显示目标建筑的BIM三维模型;
根据当日完成的建筑构件数量从所述BIM三维模型中选择相应数量的所述建筑构件,并设置完成比例;
根据所述建筑构件的重量信息计算所选择的建筑构件的重量;
根据所述重量以及所述完成比例生成并发送上报任务量,其中,所述上报任务量包括当日实际完成重量或截止当日所完成的累计总重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项目进度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建筑构件的施工进度情况在所述三维模型上渲染多种颜色。
9.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建筑的所有建筑构件,其中,所述建筑构件包括实体构件和虚拟构件,所述实体构件包括墙、梁、柱或板,所述虚拟构件包括:放线或现场验收;
重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体构件的重量转换规则计算所述实体构件的第一重量,并根据所述虚拟构件的重量转换规则计算所述虚拟构件的第二重量,其中,所述实体构件的重量转换规则为根据所述实体构件的几何信息计算所述第一重量,所述虚拟构件的重量转换规则为将指定重量分配给所述虚拟构件得到所述第二重量;以及
管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重量和所述第二重量进行所述目标建筑的施工进度管理。
10.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可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条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CN201911162109.4A 2019-11-21 2019-11-21 一种施工项目进度上报、管理方法及信息处理装置 Pending CN1111052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62109.4A CN111105204A (zh) 2019-11-21 2019-11-21 一种施工项目进度上报、管理方法及信息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62109.4A CN111105204A (zh) 2019-11-21 2019-11-21 一种施工项目进度上报、管理方法及信息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05204A true CN111105204A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21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62109.4A Pending CN111105204A (zh) 2019-11-21 2019-11-21 一种施工项目进度上报、管理方法及信息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0520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5381A (zh) * 2020-12-11 2021-03-09 南京乐之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数据共享调度管理云平台
CN113192042A (zh) * 2021-05-12 2021-07-30 白楠 一种基于opencv的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进度识别方法
CN113743065A (zh) * 2021-09-02 2021-12-03 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构件的施工管理方法、工程资料生成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0827A (zh) * 2013-09-26 2014-01-22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系统
CN106326536A (zh) * 2016-08-17 2017-01-11 上海交通建设总承包有限公司 基于bim的水工预制构件标准化施工方法
CN106933784A (zh) * 2015-12-30 2017-07-07 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ecp的实体转换方法及系统
CN107918831A (zh) * 2017-11-23 2018-04-17 深圳拎得清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浏览器的bim进度计划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US20180374052A1 (en) * 2016-12-20 2018-12-27 Chetan Mogal Method of improviding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0827A (zh) * 2013-09-26 2014-01-22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系统
CN106933784A (zh) * 2015-12-30 2017-07-07 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ecp的实体转换方法及系统
CN106326536A (zh) * 2016-08-17 2017-01-11 上海交通建设总承包有限公司 基于bim的水工预制构件标准化施工方法
US20180374052A1 (en) * 2016-12-20 2018-12-27 Chetan Mogal Method of improviding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CN107918831A (zh) * 2017-11-23 2018-04-17 深圳拎得清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浏览器的bim进度计划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令狐延;宋啸;管聪聪: "创新进度管理 助力绿色施工—谈基于BIM技术的施工进度重量管理法", 《施工企业管理》 *
张建忠著: "《BIM在医院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 30 September 2017, 同济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5381A (zh) * 2020-12-11 2021-03-09 南京乐之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数据共享调度管理云平台
CN112465381B (zh) * 2020-12-11 2021-07-20 广东丰帆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数据共享调度管理云平台
CN113192042A (zh) * 2021-05-12 2021-07-30 白楠 一种基于opencv的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进度识别方法
CN113743065A (zh) * 2021-09-02 2021-12-03 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构件的施工管理方法、工程资料生成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Xu et al. Schedule risk analysis of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A hybrid dynamic approach
CN111105204A (zh) 一种施工项目进度上报、管理方法及信息处理装置
Wesz et al. Planning and controlling design in engineered-to-order prefabricated building systems
KR102370134B1 (ko) 스마트 건설 플랫폼을 이용한 공정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JP2023524043A (ja) 大規模資本プロジェクトのモデル、コストおよびスケジュールのマッピングシステム
US8392313B2 (en) Financial options system and method
Buchan Risk analysis-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Ko et al. Making formwork design lean
KR102411939B1 (ko) 프로젝트통합관리장치 및 방법
CN116775672B (zh) 基于bim的工程造价数据动态修正方法及系统
Gunduz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for evaluation of negative impact of overmanning on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projects
KR101041884B1 (ko) 세부 공간 공사 항목별 원가 계산 정보를 사용하는 공사비 원가 계산 정보 처리 방법 및 그 공사비 원가 계산 정보 처리 시스템
CN113781017A (zh) 铁路四电工程施工组织管理方法和系统
Vladimirova et al.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servic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vestment-and-construction projects
Chang-Richards et al. A system dynamics model of post-earthquake reconstruction pathways
Nasr An integrated project planning and control system approach for measuring project performance
Vishnuraj et al. Optimization of resources in highway construction
US2014021471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customized options valuation lattice
Nam Construction scheduling with primavera P6
Choudhury 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construction of thermal power plant: A case study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National Thermal Power Corporation Ltd., India
Longworth Evolving project control practices
US20140214720A1 (en) Financial Options System and Method
Fakhratov et al. Criteria for selection an option for continu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Petrichenko HARMONIZATION OF ASSET MANAGEMENT TECHNOLOGY OF CONSTRUCTION COMPANIES WITH SITUATIONAL-PROBABIL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VESTMENT PROCESS
Kirk et al. Simplified Business Planning-A Business Unit’s Approach to Creating More Realistic, Higher-Return Plans; Fas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