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05141B - 一种需求响应型公交调度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需求响应型公交调度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05141B
CN111105141B CN201911160258.7A CN201911160258A CN111105141B CN 111105141 B CN111105141 B CN 111105141B CN 201911160258 A CN201911160258 A CN 201911160258A CN 111105141 B CN111105141 B CN 1111051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response type
demand response
demand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602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05141A (zh
Inventor
马万经
吴冕
钟志华
俞春辉
王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j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j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116025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051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05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05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051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051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5Needs-based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 or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8Learning metho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Biophys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需求响应型公交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明确需求响应型公交的运营模式;步骤S2:基于运营模式,建立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模型;步骤S3:获得训练数据,并利用训练数据训练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模型,得到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优化模型;步骤S4:基于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优化模型,进行需求响应型公交的调度。与现有技术相比,建模和求解过程简单,模型易迁移和泛化。

Description

一种需求响应型公交调度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需求响应式共享/公共交通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需求响应型公交调度方法。
背景技术
需求响应型公交是一种兼具较高的灵活性和成本效益的新型公共交通系统,它将常规公交和需求响应式服务的特征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各类公共交通出行需求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需求响应型公交没有固定的线路或时刻表,根据乘客需求实时调整运能,为乘客提供需求响应式服务。需求响应型定制公交目前在我国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调查显示,截止到2016年底,全国已有超过30个城市开通了定制公交线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出行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而通信技术、GPS定位技术以及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也为需求响应型公交系统的规划和实施提供了条件,需求响应型公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需求响应型公交系统的系统规划设计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方法体系,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如何响应不断变化的动态需求进行实时车辆调度,是需求响应型公交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目前已有的技术方案中,对需求响应型公交进行实时动态调度的方法主要思路是建立线性或非线性规划模型,并通过启发式算法进行近似求解。这种求解思路很难权衡模型的真实性和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往往会忽视一些现实条件,如车辆的载客量约束、车辆的总量限制等等,致使模型与真实情况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且在线调度系统中,启发式算法往往需要针对每个产生的需求进行一次优化,计算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建模和求解过程复杂、模型不易迁移和泛化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需求响应型公交调度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需求响应型公交调度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明确需求响应型公交的运营模式;
步骤S2:基于运营模式,建立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模型;
步骤S3:获得训练数据,并利用训练数据训练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模型,得到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优化模型;
步骤S4:基于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优化模型,进行需求响应型公交的调度。
所述的运营模式为需求响应型公交按照固定路线行驶,并在需求响应式的站点根据分配到的乘客需求进行停站服务,乘客按照分配结果乘车,乘客乘坐最先到达的车辆或后续到达的车辆。
所述的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模型的成本函数为:
C(t)=η×[WT(t)+ET(t)+3×DT(t)]+OC(t)+Ψreject1(t)
其中,η为平均工资率,WT(t)为总候车时间,ET(t)为总行程时间,DT(t)为当前时刻t的服务可靠性,OC(t)为当前时刻t的运营成本,Ψreject1(t)为当前时刻t的拒载惩罚因子。
所述的WT(t)和ET(t)分别表示为:
Figure BDA0002285906450000021
Figure BDA0002285906450000022
其中,P(t)为当前时刻全部乘客的集合,p表示每一个乘客,
Figure BDA0002285906450000023
表示乘客p上车的时刻,/>
Figure BDA0002285906450000024
表示乘客p下车的时刻,ArriveTimep表示乘客p得到的预计上车时刻。
所述的服务可靠性用当前时刻t全部乘客的实际到站时间与期望到站时间的延迟时间的和DT(t)来反映:
Figure BDA0002285906450000025
其中,
Figure BDA0002285906450000026
表示乘客p下车的时刻,ExpTimep为乘客p的期望到达时刻。
所述的运营成本OC(t)为:
Figure BDA0002285906450000027
其中,ocτ为τ车型车辆每次行程的运营成本,TripNumτ(t)为当前时刻t乘客分配到的τ车型车辆的数量。
所述的拒载惩罚因子Ψreject1为:
Figure BDA0002285906450000031
其中,
Figure BDA0002285906450000032
定义为将布尔变量转化为整型变量的函数,当输入为True时返回1,当输入为False时返回0,ψreject(t)为初始拒载惩罚因子,a(t)为当前时刻t的决策动作,areject为拒绝请求。
所述的训练数据包括车辆分布、需求分布和当前时间,所述的需求分布包括乘客的需求产生时刻、起讫站点、期望到达时刻和乘客人数,所述的车辆分布包括车辆的车型信息、位置信息、行驶方向和车内载客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结合了常规公交和多人合乘共享交通的特征,在兼具了二者的经济性与快捷性的同时,简化了可变线路式需求响应公交系统复杂的线路规划与调度流程。
(2)为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模型搭建了仿真学习环境,并通过Tkinter将仿真环境可视化,以便直观地监测算法调度及系统运行情况。
(3)将人工智能领域中的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应用到需求响应型公交的调度,为需求响应型公交的实时在线调度提供了一个具有广泛适应性的方法和思路,学习型算法的引入避免了每个请求使用插入启发式算法进行求解,降低了运算复杂度,缩短了调度系统的响应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训练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模型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线路和站点及站点区间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模型的训练框架;
图5为本发明训练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模型的UML类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Tkinter界面显示的内容;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需求响应型公交调度方法与随机分配方法的结果对比图;
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需求响应型公交调度方法与固定间隔单车型发车模式的结果对比图;
图8(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需求响应型公交调度方法与可变间隔多车型发车模式的结果对比图;
图9为本发明的需求响应型公交调度系统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的需求响应型公交调度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需求响应型公交调度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一、步骤1:明确需求响应型公交的运营模式,包括线路、站点、车辆(需求响应型公交)等的组织形式。
需求响应型公交(Demand Responsive Public Transit,DRPT)的运营模式为“固定线路+需求响应站点”运营模式,区别于固定时刻表、固定站点的常规公交系统,需求响应型公交的运营根据乘客的需求实时进行运能调整,需求响应型公交行驶固定路线,并根据乘客的需求在需求响应型站点进行停站服务,也即沿线的各个站点并非必须停靠的站点,仅当有乘客上下车需求时车辆才会停站,乘客按照分配的结果乘车,而不一定乘坐最先到达的车辆。。
二、步骤2:使用深度强化学习算法Deep Q-Network(DQN)作为主要调度算法,即构建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模型,明确状态集、动作集和奖励函数,并基于Tensorflow构建出评价网络和目标网络。
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RL),又称再励学习、评价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机器学习方法,主要应用于众多带有交互性和决策性的问题,如博弈、游戏、机器人、人机对话等,以试错(trial-and-error)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与环境(Environment)进行交互获得的奖赏(Reward)指导行为(Action),并产生新的状态(State)。经过数次迭代学习之后,最终得到相应任务的最优策略。
(1)状态集S
定义S={st}为状态集,即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模型的输入,状态包括车辆分布、需求分布以及当前时间:
A.车辆分布
车辆分布包括了每辆车的车型、当前行驶方向、当前位置、空余载客量。其中车辆的位置为连续变量,其余变量为离散变量。由于站间行驶时间不会过长,而大多时候车辆在线路上的分布比较离散,同一个站间区间同时出现两辆及以上车辆的情况较少,而离散状态空间和连续状态空间的计算量和学习的复杂度相差非常大,因此对车辆的位置变量进行了离散化处理,用车辆刚刚经过的上一站点来对车辆当前位置进行表征,也即利用车辆目前所处的站间区间来表示车辆位置,以此缩小状态空间,加快学习效率,线路和站点及站点区间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
B.需求分布
需求分布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已经分配到各个车辆的需求,称为车载需求,其中每个站点的期望到达时刻记载了每一个下车乘客的期望到达时刻,数据格式为大小不定的列表,无法直接作为输入状态向量,因此取每个站点的期望到达时刻列表的最小值作为输入向量的一个特征要素;另一部分是系统接收的最新请求,由出发站点Po、目的站点PD、乘车人数pNum及新乘客的期望到达时刻构成。
(2)动作集A
动作集即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模型的输出,定义A={at}为离散动作集。
结合需求响应型公交的实际运用场景,每次决策时首先考虑车辆的载客量约束和车辆的位置约束,排除满载车辆以及距离乘客请求较远的车辆,可以缩小动作空间,提高学习效率和决策效果:
A.超载约束
在现实场景中,车辆的载客量有限,尤其是对于一客一座的车辆来说,必须保证车辆在任意时刻均满足载客量约束。因此每当有新的需求产生时,校核每辆车的车载需求表,检查每两个站点之间的载客量,以确定车辆能否有余位来承载新需求。
B.位置约束
考虑到乘客的候车时间不能过长,给调度方案增加了一个约束条件,乘客只能被分配到最先到达其候车站点的三辆车中。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是一个实时过程,在乘客候车过程中可能会有新的需求产生,车辆的到站时间和到站顺序可能还会发生变化。因此位置约束并不能完全保证乘客被分配的车辆是最先到达的三辆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的使得乘客尽快得到服务。
C.最小发车间隔
若不对最小发车间隔进行限制,会很难平衡发车成本和乘客的候车成本。对最小发车间隔进行约束,车辆的需求可以被分配到始发站中即将发出的下一班次上,而这一班次并不会立即发出,而是等到与上一班次之间有了足够的间隔时间才出发。特别地,当车辆已经没有能力接受新的需求时,也即某两站之间的载客量达到了车辆的最大承载力时,车辆可以不顾及最小发车间隔直接发车。
调度算法做出的调度决策是选择是否接受用户的请求,并将请求分配到特定的车辆上,车辆被分配到请求后会立即出发对需求进行处理。动作集A={a0,a1,…,aM,areject}包括了拒绝请求areject,或将需求分配给满足超载约束、位置约束的可用车辆M。
(3)成本函数
成本函数C(t)(或奖励函数)直接关系到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模型的优化方向。综合考虑服务效率、服务可靠性、运营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将每次进行决策时新增乘客和已有乘客的全部等待和行程时间、乘客按时送达情况、完成全部乘客的运输所需要的总成本等作为系统的成本函数,并引入了拒载惩罚因子。
A.服务效率
服务效率用当前时刻t全部乘客的总候车时间WT(t)和总行程时间ET(t)来衡量:
Figure BDA0002285906450000061
Figure BDA0002285906450000062
其中,P(t)为当前时刻全部乘客的集合,p表示每一个乘客,
Figure BDA0002285906450000063
表示乘客p上车的时刻,/>
Figure BDA0002285906450000064
表示乘客p下车的时刻,ArriveTimep表示乘客p得到的预计上车时刻。由于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有新的需求被分配到车辆上,使得中途停站时间增加,导致实际到站时间晚于预计上车时间,这个时间的差值就是乘客的实际候车时间。其中上车时刻和下车时刻通过该乘客p被分配到的车辆n到达其上下车站点的时刻获得,而车辆n的实际到站时间则基于其在当前时刻的需求分布表计算得到的各个站点的停站时间,结合站间行驶时间得到。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存在两种发车机制,或者是到达最小发车间隔,或者是始发站车辆已经满载,也就是说某辆车的确切发车时刻无法完全确定。因此在向乘客反馈发车时间时,只能采取保守估计的方法,以车辆立即发车为准进行到站时间的计算,这也导致候车时间偏大,当被分配到的车辆按照最小发车间隔发车时,乘客可能需要在站台处等待较长时间。
B.服务可靠性
服务可靠性用当前时刻t全部乘客的实际到站时间与期望到站时间的延迟时间的和DT(t)来反映:
Figure BDA0002285906450000071
其中,
Figure BDA0002285906450000072
表示乘客p下车的时刻,ExpTimep为乘客p的期望到达时刻。
C.运营成本
在运营成本的各个构成要素中,燃油消耗所占比重较大,约占整个运营成本的20%~30%,且油耗和车型之间的关系最为直接。车辆的百公里油耗是指车辆行驶百公里平均实际的燃油消耗量。因此选择燃油消耗对车型τ的车辆每次行程的运营成本ocτ进行估算:
Figure BDA0002285906450000073
其中,StopLocationM为终点站M的位置,也即终点站M与起点站之间的距离。
运营成本OC(t)可定义为将当前时刻系统中全部乘客运送完毕需要的总成本:
Figure BDA0002285906450000074
其中,TripNumτ(t)为当前时刻t乘客分配到的τ车型车辆的数量。
D.拒载惩罚因子
每当有新的乘客增加时,调度算法需要的时间势必会增加,若没有任何约束,则调度算法会直接选择拒载新乘客,以使得总成本最小。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在成本函数中增加拒载惩罚因子Ψreject1为:
Figure BDA0002285906450000075
其中,
Figure BDA0002285906450000076
定义为将布尔变量转化为整型变量的函数,当输入为True时返回1,当输入为False时返回0,ψreject(t)为初始拒载惩罚因子,a(t)为当前时刻t的决策动作,areject为拒绝请求。当决策动作为拒绝请求时,成本函数会得到ψreject1的惩罚(ψreject1>0)。拒载惩罚因子ψreject1不应过小,也不能无限大,因为系统在出现以下情况时被允许拒绝乘客的请求:①乘客请求的期望到达时刻小于当前系统中距离乘客上车站点最近的车辆到达该站点的时间加上乘客的起讫站点之间的直达时间;②乘客请求将导致系统无法保障系统中已有乘客准时送达率。
上述各个因子中,总候车时间WT(t)和总行程时间ET(t)、延迟时间DT(t)的单位为时间(s),而运营成本OC(t)的单位为(元),二者之间可以根据平均工资率η来进行转换,通过调整平均工资率可以增大延迟时间在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取ψreject=100,综上,成本函数可定义为:
C(t)=η×[WT(t)+ET(t)+3×DT(t)]+OC(t)+Ψreject1(t)
三、步骤3:建立合适的仿真环境,模拟车辆的运行及载客量的实时变化过程,为后续利用训练数据训练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模型做准备,收集历史的训练数据,包括乘客的起讫站点、上车时间、乘客人数等等作为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模型的训练集,通过对模型的训练实现系统运营过程中的累积回报最大化,最终通过训练好的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优化模型得到实时在线调度方案,训练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模型流程图如图2,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模型的训练框架如图4。
a、使用Python语言搭建可视化的仿真环境,其实现的主要功能有:①根据调度中心的调度方案更新每辆车承载的需求;②根据时间的迭代模拟系统的运行过程,如更新车辆的方向和位置、实现车辆的停站和行驶等;③输出系统的状态集和成本函数。除此之外还包括了系统的参数设置及初始化、可视化图形窗口的初始化及更新等基本功能。
仿真环境必不可少的两部分是物理引擎和图像引擎,其中物理引擎模拟环境中物体的运动规律,图像引擎用来显示环境中物体的图像。Tkinter模块(Tk接口)是Python的标准Tk GUI工具包的接口,本实施例基于Tkinter模块来实现仿真环境的可视化。
仿真环境的搭建方法为:
仿真环境函数和方法如表1所示。
表1仿真环境函数和方法
Figure BDA0002285906450000091
表1中的_visualize和refresh主要扮演了图像引擎的角色,两个方法的主要功能分别是创建Tk窗口上的各个对象,以及不断地刷新窗口界面,以显示时间和窗口内各个对象的变化。Tk界面主要显示的内容包括当前时间、运行状态、用户最新请求、每个动作的行为值函数、调度决策、车辆的具体状态,如图6所示。其中运行状态子窗口实时显示运营中的车辆的停站、行驶过程,站点对应的数字为每个站点的实时候车人数。三种不同的车型以不同图形来进行表示,每个图形上的数字为车辆编号。左下方的三个表格分别对应了用户需求、行为值函数、调度决策,以便对决策过程进行实时观测。右下方的表格为车辆分布表,每一行不同的形状对应系统运行状态窗口中的三种车型,可以对每辆车是否正在运行、行驶方向、具体位置、载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物理引擎控制仿真环境中车辆的行驶、停站、上下客等,主要方法为execute和time_evolution。execute方法主要是根据action更新车辆的车载需求分布表格。time_evolution方法主要实现的功能是运行状态的仿真模拟,具体操作包括更新站间行驶车辆的位置、在车辆到达站点时判断是否需要停站并计算停站时间、更新出站车辆的需求表、控制车辆的发车和转向等等。
仿真环境通过execute方法从调度算法中接收了决策动作action和最新请求Ndemd,在仿真环境内部执行动作后,通过get_state方法输出状态,并利用reward函数计算成本函数C(t)。
get_state方法的主要功能是获取车辆分布状态以及车载需求分布,包括车辆方向、位置、空余载客量等信息。并对某些特征如时间戳、车辆位置等数量级较大的特征进行最大-最小归一化处理:
Figure BDA0002285906450000101
其中x为原始值,x'为经过归一化处理之后的特征值,minX是特征X的最小值,maxX是特征X的最大值。上式将原始值x映射到区间[0,1],以加快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并统一特征向量的数量级。
b、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模型的训练需要大量的需求数据,根据功能设计,每个乘客请求需要包括需求产生的时间、上车站点、下车站点、乘客人数、期望到达时刻。而常规公交客流数据通常仅有上车站点而无下车站点,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来模拟出行需求分布。
TensorFlow(以下简称TF)是一个强大的面向数据流的机器学习库,由Google的Brain Team创建,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机器学习算法的编程实现。TF是基于数据流图来实现和执行机器学习算法的框架。TF支持多种客户端语言下的安装和运行,如C语言和Python,本实施例使用TF来创建和训练评价神经网络及目标神经网络。采用全连接神经网络创建和训练评价神经网络及目标神经网,选用Leaky ReLU作为网络的激活函数,并使用自适应学习率优化算法Adam对网络进行训练。
模型训练过程为:
本实施例中不同车型的参数设置如表2所示,训练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模型的UML类结构图如图5所示,三种车型均为一客一座式的车辆,乘客的平均上车时间较常规公交更慢,因此设定的进出站时间及乘客平均上下车时间如表3所示。由于还存在另外一种发车机制,始发站的车辆满载后即可立即出发,这一机制保障了在高峰时段系统可以不受最小发车间隔的约束,因此最小发车间隔更多的是在平峰时段对发车进行约束,因此其参考值的设定可以适当偏大,本实施例设定最小发车间隔为15min。
表2仿真环境车型参数设置
Figure BDA0002285906450000111
表3运营参数设定
Figure BDA0002285906450000112
本实施例使用的仿真环境由12辆车、12个站点(两个首末站,10个需求响应站点)构成,站间距设置服从参数为500的泊松分布。初始状态时,每种车型的车辆平均分布于两个首末站,如表4所示。
表4环境配置参数
Figure BDA0002285906450000113
调度算法的超参数如表5所示。
使用30天的车辆流量数据对调度算法进行训练后,Q值的误差在不断波动中逐渐趋于收敛,但仍未到达稳定状态,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模型仍有学习提升的空间。使用训练数据之外某天的数据作为测试集,对算法效果进行测试。首先,将算法的调度效果与随机分配相比,检验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模型的学习效果。从图7显示的结果中来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模型确实得到了一定的训练,相较于随机分配而言,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
为了进一步对需求响应型公交运营效益进行分析,本实施例将常规公交与需求响应型公交的运营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估需求响应型公交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其中常规公交采用固定间隔单车型发车、可变间隔多车型发车两种模式,结果如图8所示,从中可以发现,需求响应型公交可以大幅降低乘客的候车时间,人均行程时间也有所下降,即使人均运营成本较启发式算法有所增加,但考虑时间成本后的加权总成本下降,说明需求响应型公交系统可以取得较好的运营效果。
表5超参数设置
Figure BDA0002285906450000121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需求响应型公交调度系统,调度系统的核心算法即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优化模型,能够对用户需求进行实时高效处理。同时需要GPS定位系统和通信系统以帮助调度系统获取车辆状态和用户需求信息,并将调度方案反馈给车辆和乘客。系统构成如图9所示,调度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与车辆和乘客通信,确定实时调度方案,并将调度方案反馈到车辆和乘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发明将调度系统划分为四个功能模块,如图10所示:
(1)感知模块。通过通信系统,获取每辆车的当前位置、行驶方向、空余载客量状态信息。同时还应获得当前状态下,每辆车车载需求的分布情况,也即每辆车在各个站点的上下车人数。
(2)存储模块。调度系统在进行决策时需要对每种方案下系统可能获得的总收益进行估计。因此需要根据历史运行数据对当前时段的站间行驶时间、进出站时刻、旅客乘降时间等参数进行估计。而根据历史需求数据则可以反映出需求的时变特征,为智能体的车型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3)决策模块。决策模块是调度系统最为核心的模块,决策模块基于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优化模型,感知模块获得系统的车辆分布和需求分布作为决策模块的状态输入,存储模块为其提供相关运营参数,最终决策模块将决策输入到处理模块,以推动决策方案的执行。
(4)处理模块。将调度系统的决策方案反馈给用户。若用户请求被系统接收,则应告知乘客其被分配到的具体车辆编号,预计上车时间等等,反之,若请求未被系统接收,则同样将拒绝请求的通知反馈给用户。
该系统的工作过程为:
(1)用户出行需求的获取。系统响应乘客的出行需求,主要获取乘客的起讫站点、乘客人数、期望到达时刻等信息,作为调度系统模块的输入。
(2)车辆状态信息的获取。通过GPS车载定位对系统中的车辆进行准确定位,以获得车辆的实时位置信息。将车辆的位置信息、行驶方向、车内载客信息等数据传回调度系统。
(3)车辆调度方案的生成。调度系统利用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优化模型基于当前的用户需求和车辆状态确定是否接受该用户请求,并对需求进行实时分配;
(4)车辆调度方案的实施及用户需求的反馈。调度系统在生成了调度方案后,将调度结果反馈给车辆和用户。对于车辆来说,反馈乘客的起讫站点以及乘客数量、期望到达时刻;对于用户来说,反馈请求处理结果,也即请求是否被系统接收、分配到的具体车辆、预计上车时间等。
本实施例将强化学习方法应用到需求响应型公交的调度中,来代替传统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及启发式算法求解思路,避开复杂的建模和求解过程,并充分发挥学习型算法的优势,建立更易迁移和泛化的调度方法,以提高需求响应型公交调度方案的计算效率和运行效果。

Claims (1)

1.一种需求响应型公交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明确需求响应型公交的运营模式;
步骤S2:基于运营模式,建立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模型;
步骤S3:获得训练数据,并利用训练数据训练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模型,得到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优化模型;
步骤S4:基于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优化模型,进行需求响应型公交的调度;
所述的运营模式为需求响应型公交按照固定路线行驶,并在需求响应式的站点根据分配到的乘客需求进行停站服务,乘客按照分配结果乘车,乘客乘坐最先到达的车辆或后续到达的车辆;
所述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模型中,定义S={st}为状态集,即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模型的输入,状态包括车辆分布、需求分布以及当前时间;动作集即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模型的输出,定义A={at}为离散动作集;调度算法做出的调度决策是选择是否接受用户的请求,并将请求分配到特定的车辆上,车辆被分配到请求后会立即出发对需求进行处理;动作集A={a0,a1,…,aM,areject}包括了拒绝请求areject,或将需求分配给满足超载约束、位置约束的可用车辆M;
所述的需求响应型公交深度强化学习模型的成本函数为:
C(t)=η×[WT(t)+ET(t)+3×DT(t)]+OC(t)+Ψreject1(t)
其中,η为平均工资率,WT(t)为总候车时间,ET(t)为总行程时间,DT(t)为当前时刻t的服务可靠性,OC(t)为当前时刻t的运营成本,Ψreject1(t)为当前时刻t的拒载惩罚因子;
所述的WT(t)和ET(t)分别表示为:
Figure QLYQS_1
Figure QLYQS_2
其中,P(t)为当前时刻全部乘客的集合,p表示每一个乘客,
Figure QLYQS_3
表示乘客p上车的时刻,/>
Figure QLYQS_4
表示乘客p下车的时刻,ArriveTimep表示乘客p得到的预计上车时刻;
所述的服务可靠性用当前时刻t全部乘客的实际到站时间与期望到站时间的延迟时间的和DT(t)来反映:
Figure QLYQS_5
其中,
Figure QLYQS_6
表示乘客p下车的时刻,ExpTimep为乘客p的期望到达时刻;
所述的运营成本OC(t)为:
Figure QLYQS_7
其中,ocτ为τ车型车辆每次行程的运营成本,TripNumτ(t)为当前时刻t乘客分配到的τ车型车辆的数量;
所述的拒载惩罚因子Ψreject1为:
Figure QLYQS_8
其中,
Figure QLYQS_9
定义为将布尔变量转化为整型变量的函数,当输入为True时返回1,当输入为False时返回0,ψreject(t)为初始拒载惩罚因子,a(t)为当前时刻t的决策动作,areject为拒绝请求;
所述的训练数据包括车辆分布、需求分布和当前时间,所述的需求分布包括乘客的需求产生时刻、起讫站点、期望到达时刻和乘客人数,所述的车辆分布包括车辆的车型信息、位置信息、行驶方向和车内载客信息。
CN201911160258.7A 2019-11-23 2019-11-23 一种需求响应型公交调度方法 Active CN1111051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60258.7A CN111105141B (zh) 2019-11-23 2019-11-23 一种需求响应型公交调度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60258.7A CN111105141B (zh) 2019-11-23 2019-11-23 一种需求响应型公交调度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05141A CN111105141A (zh) 2020-05-05
CN111105141B true CN111105141B (zh) 2023-06-02

Family

ID=70421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60258.7A Active CN111105141B (zh) 2019-11-23 2019-11-23 一种需求响应型公交调度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051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02000010867A1 (it) * 2020-05-13 2021-11-13 Enrico MARTUCCI Metodo perfezionato di trasporto pubblico locale di persone tramite bus condivisi
CN112085249B (zh) * 2020-07-27 2022-11-0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定制公交线路规划方法
CN111738627B (zh) * 2020-08-07 2020-11-27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风洞试验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13112849B (zh) * 2021-03-25 2021-12-17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基于生态环保驾驶的需求响应公交调度方法
CN113189998B (zh) * 2021-04-30 2023-04-18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多乘客动态车辆路径优化方法
CN113673836B (zh) * 2021-07-29 2023-08-18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共享公交车贴线调度方法
CN115291508B (zh) * 2022-06-16 2023-08-29 扬州大学 一种基于分布式深度强化学习的动态公交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5457793B (zh) * 2022-08-31 2023-06-23 东风悦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公交调度中始发站非均匀发车的方法及系统
CN116432887B (zh) * 2023-06-15 2023-09-05 华侨大学 一种动态需求响应式公交的线路优化方法、设备和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06676A1 (ja) * 2012-07-02 2014-01-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オンデマンド車両運行管理装置、オンデマンド車両運行管理方法及びオンデマンド車両運行管理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761369A1 (en) * 2011-12-08 2013-06-08 Trapeze Software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cheduling demand-response transit service
US11080718B2 (en) * 2012-09-28 2021-08-03 Rex Wiig System and method of a requirement, active compliance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cyber security application
CN109417767B (zh) * 2017-04-27 2020-09-18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预估到达时间的系统和方法
CN110232831A (zh) * 2019-06-21 2019-09-13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需求响应型公交的发车时刻优化方法
CN110458456B (zh) * 2019-08-12 2023-01-31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人工智能的需求响应式公交系统的调度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06676A1 (ja) * 2012-07-02 2014-01-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オンデマンド車両運行管理装置、オンデマンド車両運行管理方法及びオンデマンド車両運行管理システム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响应需求公交系统分析与实施要点研究;沈昱等;《交通与运输》;75-7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05141A (zh) 2020-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05141B (zh) 一种需求响应型公交调度方法
Daganzo et al. A general model of demand-responsive transportation services: From taxi to ridesharing to dial-a-ride
CN111376954B (zh) 一种列车自主调度方法和系统
CN110472764B (zh) 基于强化学习使用半合作纳什平衡来协调多方服务的方法和系统
WO2021248607A1 (zh) 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出租车调度方法及系统
Shi et al. Operating electric vehicle fleet for ride-hailing services with reinforcement learning
CN109532960B (zh) 铁路编组站调度自动化系统
Mao et al. Dispatch of autonomous vehicles for taxi services: A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pproach
CN111369181B (zh) 一种列车自主调度深度强化学习方法和装置
Walker et al. Dynamic adaptive policymaking for the sustainable city: The case of automated taxis
Kang et al. Learning-based logistics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for crowdsourced parcel delivery
Billhardt et al. Taxi dispatching strategies with compensations
CN105701273B (zh) 一种基于主体的组件化物流系统仿真计算方法
Abbatecola et al. A review of new approaches for dynamic vehicle routing problem
Cats Multi-agent transit operations and assignment model
CN108960532A (zh) 一种车站实时客流状态预测与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13506445B (zh) 考虑出行者长期遵从行为变化的实时交通诱导系统及方法
Cich et al. Modeling demand responsive transport using SARL and MATSim
Wang et al. Providing real-time bus crowding information for passengers: A novel policy to promote high-frequency transit performance
Li et al. Model controlled prediction: A reciprocal alternative of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Sun et al. Intelligent cruise guidance and vehicle resource management with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Liu et al. Real-time traffic impedance and priority based cooperative path planning mechanism for SOC-ITS: Efficiency and equilibrium
Zhang et al. DRL-based adaptive signal control for bus priority service under connected vehicle environment
Zhou et al.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dynamic assignment for on-demand ridesharing in congested networks
CN114399185A (zh) 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电动物流车队行为调度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