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03650A -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03650A
CN111103650A CN201811252326.8A CN201811252326A CN111103650A CN 111103650 A CN111103650 A CN 111103650A CN 201811252326 A CN201811252326 A CN 201811252326A CN 111103650 A CN111103650 A CN 1111036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structures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micro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5232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嘉尹
黄柏菖
林坤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5232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036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03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036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1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1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16Grooves, prisms, gratings, scattering particles or rough surfa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此导光板包括本体以及复数个微结构。本体具有光学面、入光面、反入光面、至少一个侧面、以及至少一个圆弧面。入光面与反入光面分别连接于光学面的相对两侧,侧面连接于光学面、入光面以及反入光面,圆弧面位于侧面与反入光面之间。本体具有破孔穿过光学面。微结构设置在侧面、圆弧面及/或反入光面的靠近破孔的一部分上。

Description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组件及其应用,特别是涉及一种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达,为了提高屏幕的占屏比,目前有些做法是在背光模块中的导光板中挖孔,以容纳镜头。
然而,在导光板上挖孔会导致导光板内行进的光线无法顺利通过导光板的破孔处,而在孔洞受光的相对侧形成暗影,进而严重影响导光板的外观与出光均匀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其中,导光板的微结构设计可改善导光板的靠近破孔处的亮度不均的问题,并可提升整体背光模块的出光外观的均匀性。
根据本发明上述目的,提出一种导光板。此导光板包括本体以及复数个微结构。本体具有光学面、入光面、反入光面、至少一个侧面、以及至少一个圆弧面。入光面与反入光面分别连接于光学面的相对两侧,侧面连接于光学面、入光面以及反入光面,圆弧面位于侧面与反入光面之间。其中,本体具有穿过光学面的破孔。微结构设置在侧面、圆弧面及/或反入光面之靠近破孔的一部分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上述每一个微结构具有第一斜面以及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与其所设置的表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第二斜面与其所设置的表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其中,第一夹角小于第二夹角,且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皆为锐角。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上述破孔设置在本体靠近反入光面的角落。微结构包括复数个第一微结构以及复数个第二微结构,第一微结构设置在反入光面以及侧面上,第二微结构设置在圆弧面上。其中,第一微结构的形状与第二微结构的形状不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上述每一个第一微结构为圆弧形,第二微结构为三角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上述破孔设置在该本体靠近反入光面的角落。微结构设置在反入光面上,且圆弧面以及侧面均为空白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上述破孔设置在该本体靠近反入光面的角落。微结构设置在反入光面与侧面上,且圆弧面为空白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上述微结构包括复数个第一微结构以及复数个第二微结构,第一微结构设置在反入光面上,第二微结构设置在侧面上。第一微结构的形状与第二微结构的形状互相对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上述破孔设置在本体靠近反入光面的中段处。微结构包括设置在反入光面上的复数个第一微结构以及复数个第二微结构。第一微结构与第二微结构分别位于破孔之相对两侧。其中,第一微结构的形状与第二微结构的形状互相对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上述每一个微结构为凸出结构或凹陷结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上述每一个微结构具有第一斜面以及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与其所设置的表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第二斜面与其所设置的表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其中,距离破孔较远的微结构的第一夹角小于距离破孔较近的微结构的第一夹角
根据本发明上述目的,另提出一种背光模块。此背光模块包括前述导光板以及光源。光源,邻近该导光板的本体的入光面。
根据本发明上述目的,另提出一种显示设备。此显示设备包括前述背光模块以及显示面板。其中显示面板位于该导光板的前方。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在导光板的主体的反入光面、侧面及 /或圆弧面上邻近破孔的位置设置微结构,而这些微结构区中的微结构可有效地将光线反射至破孔远离入光面一侧的暗影处,而可大幅改善破孔附近亮暗不均的现象,进而可提升整体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的亮度均匀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了解实施例及其优点,现参照结合附图所做的下列描述,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块的装置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局部示意图;以及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先参照图1,其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块的装置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模块100主要包括导光板 200以及光源300。导光板200主要包括本体210以及复数个微结构220。在本实施例中,本体210为四周具有圆弧角的矩形结构。如图1所示,本体210具有光学面211、入光面212、反入光面213、至少一个侧面214、以及至少一个圆弧面215。在一个实施例中,光学面211可为出光面或反射面。如图1所示,入光面212与反入光面213分别连接且立设于光学面211的相对两侧,侧面214介于入光面212与反入光面213之间且连接光学面 211、入光面212以及反入光面213,且圆弧面215位于侧面 214与反入光面213之间。其中,本体210具有破孔216穿过光学面211。在本实施例中,破孔216设置在本体210靠近反入光面213的角落。微结构220设置在反入光面213的靠近破孔216 的一部分上,且圆弧面215与侧面214均为空白面。
继续参照图1,光源300邻设于导光板200的入光面212。当光源300产生的光线进入导光板200后,破孔216会导致光线无法到达本体210的破孔216远离入光面212(靠近反入光面 213)的一侧,而形成暗影。藉此,通过微结构220的设计,可将光线反射至本体210的破孔216靠近反入光面213的一侧,以补偿破孔216靠近反入光面213的一侧的暗影,进而使得光线均匀地从导光板200出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微结构220为凹陷结构,且每一个微结构220为不对称三角形结构。每一个微结构220具有相对反入光面213倾斜的第一斜面221与第二斜面222,第一斜面421a与反入光面213具有第一夹角α1,第二斜面421b与反入光面213具有第二夹角β1,其中第一夹角α1小于第二夹角β1且第一夹角α1、第二夹角β1皆为锐角。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斜面221的倾斜程度小于第二斜面222的倾斜程度,且第一斜面221的面积大于第二斜面222的面积。藉此,射向第一斜面 221的光线(例如光线L1)可被第一斜面221反射,而射向破孔 216靠近反入光面213的一侧。另一方面,射向第二斜面222的光线(例如光线L2)则会先被第二斜面222反射而射向第一斜面 221,进而射向破孔216靠近反入光面213的一侧。由此可知,通过微结构220的设计,可将部分光线引导至破孔216靠近反入光面213的一侧,进而使光线补偿破孔216靠近反入光面213的一侧的暗影,而使导光板200均匀出光。更具体而言,微结构 220的形状为不对称三角形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微结构220亦可为对称三角形、圆弧形或其他形状。
在其他实施例中,微结构可同时设置在反入光面以及侧面上。参照图2,其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局部示意图。在图2的实施例中,导光板410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导光板200的结构大致上相同,差异仅在于导光板410的微结构411包括第一微结构411a以及第二微结构411b。其中,第一微结构411a设置在反入光面213上,第二微结构411b设置在侧面214上,且圆弧面215为空白面。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411a与第二微结构411b具有相同的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411a与第二微结构411b可为不对称三角形、对称三角形或圆弧形等形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411a 的形状与第二微结构411b的形状互相对称。在一个具体例子中,第一微结构411a与第二微结构411b以通过破孔216中心线为基准,而呈镜像对称。藉此,通过三角形或圆弧形的微结构 411设计,同样可将部分光线引导至破孔216靠近反入光面213 的一侧,进而使光线补偿破孔216靠近反入光面213的一侧的暗影,而达到使导光板410均匀出光的目的。其中,于图2实施例、以及以下实施例中,与图1相同的组件标号代表相同的组件、结构与功能,故不再赘述。
更具体而言,微结构除了可为凹陷结构外,亦可设计成凸出结构。参照图3,其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局部示意图。在图3的实施例中,导光板420的结构与图1 所示的导光板200的结构大致上相同,差异仅在于导光板420的微结构421同时分布在反入光面213、侧面214、以及圆弧面 215上。在本实施例中,微结构421的形状为不对称三角形,每一个微结构421具有第一斜面421a与第二斜面421b。第一斜面 421a与反入光面213具有第一夹角α1,第二斜面421b与反入光面213具有第二夹角β1。在一些例子中,第一夹角α1小于第二夹角β1,且第一夹角α1、第二夹角β1皆为锐角。在其他例子中,第一斜面421a的面积大于第二斜面421b的面积。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微结构421的形状略有不同,且距离破孔216较远的微结构421的第一夹角α1小于距离破孔216较近的微结构421的第一夹角α1。藉此,可通过改变每一个微结构 421的第一斜面421a与第二斜面421b的倾斜程度,来达到微调并控制被第一斜面421a与第二斜面421b反射的光线的方向。
继续参照图3,射向第一斜面421a的光线(例如光线L3)可被第一斜面421a反射,而射向破孔216靠近反入光面213的一侧。另一方面,射向第二斜面421b的光线(例如光线L4)则会先被第二斜面421b反射而射向第一斜面421a,进而射向破孔 216靠近反入光面213的一侧,同样达到前述利用光线补偿破孔 216靠近反入光面213的一侧的暗影的目的。
另参照图4,其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局部示意图。在图4的实施例中,导光板430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导光板200的结构大致上相同,差异仅在于导光板430的微结构431主要包括第一微结构431a以及第二微结构431b。其中,第一微结构431a的形状与第二微结构431b的形状不同,且第一微结构431a同时分布在反入光面213以及侧面214上,第二微结构431b分布在圆弧面215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431a为圆弧形结构,其主要藉由圆弧形结构而达到兼具打散与反射光线的效果,而使光线射向破孔216靠近反入光面213 的一侧。此外,第二微结构431b为对称三角形,其主要用来将光线反射而射向破孔216靠近反入光面213的一侧。藉此,通过第一微结构431a与第二微结构431b,可达到利用光线补偿破孔216靠近反入光面213的一侧的暗影的目的。
更具体而言,前述实施例的破孔设置在本体靠近反入光面的角落。在其他实施例中,破孔亦可设置在不同位置。参照图 5,其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局部示意图。在图5的实施例中,导光板440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导光板 200的结构大致上相同,差异仅在于导光板440的破孔216亦可设置在本体210靠近反入光面213的中段处,且微结构441主要包括第一微结构441a以及第二微结构441b。其中,第一微结构441a与第二微结构441b分别设置在反入光面213上,且位于破孔216的相对两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441a与第二微结构441b均为凸出结构,且第一微结构441a的排列位置及形状与第二微结构441b的排列位置及形状互相对称。在一个具体例子中,第一微结构441a与第二微结构441b以通过破孔216 中心线为基准,而呈镜像对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 441a与第二微结构441b可为不对称三角形设计,通过三角形的斜面设计可将光线反射至破孔216靠近反入光面213的一侧,以达到与前述相同的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441a 与第二微结构441b亦可设计成如圆弧形结构,以发散光线,同样可达到将光线导引至破孔216靠近反入光面213的一侧的目的。
另参照图6,其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局部示意图。在图6的实施例中,导光板450的结构与图5所示的导光板440的结构大致上相同,差异仅在于导光板450的微结构451为凹陷结构设计。微结构451包括第一微结构451a与第二微结构451b。更具体而言,有关第一微结构451a与第二微结构451b的设计以及其所产生的效果部分与前述图5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微结构441a与第二微结构441b的设计大致上相同,故于此不再赘述。
另参照图7,其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装置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500包括如图1所示的背光模块100以及显示面板510。如图7所示,显示面板510设置在背光模块100的导光板200的前方,可达到与前述相同的目的,故在此不再赘述。更具体而言,本案实施例以图1所示的背光模块100应用于显示设备500中仅用来作为示范说明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前述其他实施例的导光板,例如导光板410、 420、430、440及450亦可应用于显示设备中,以产生同样的效果。
由上述本发明实施方式可知,本发明在导光板的主体的反入光面、侧面及/或圆弧面上邻近破孔的位置设置微结构,而这些微结构区中的微结构可有效地将光线反射至破孔远离入光面一侧的暗影处,而可大幅改善破孔附近亮暗不均的现象,进而可提升整体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的亮度均匀度。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符号说明
100 背光模块
200 导光板
210 本体
211 光学面
212 入光面
213 反入光面
214 侧面
215 圆弧面
216 破孔
220 微结构
221 第一斜面
222 第二斜面
300 光源
410 导光板
411 微结构
411a 第一微结构
411b 第二微结构
420 导光板
421 微结构
421a 第一斜面
421b 第二斜面
430 导光板
431 微结构
431a 第一微结构
431b 第二微结构
440 导光板
441 微结构
441a 第一微结构
441b 第二微结构
450 导光板
451 微结构
451a 第一微结构
451b 第二微结构
500 显示设备
510 显示面板
α1 第一夹角
β1 第二夹角
L1 光线
L2 光线
L3 光线
L4 光线。

Claims (12)

1.一种导光板,包括:
本体,具有光学面、入光面、反入光面、至少一个侧面、以及至少一个圆弧面,其中,所述入光面与反入光面分别连接于所述光学面的相对两侧,所述侧面连接于所述光学面、所述入光面以及所述反入光面,所述圆弧面位于所述侧面与所述反入光面之间,其中,所述本体具有穿过所述光学面的破孔;以及
复数个微结构,设置在所述侧面、所述圆弧面及/或所述反入光面的靠近所述破孔的一部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每一个所述微结构具有:
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其所设置的表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以及
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其所设置的表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
其中,所述第一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夹角,且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皆为锐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
所述破孔设置在所述本体靠近所述反入光面的角落;以及
所述微结构包括复数个第一微结构以及复数个第二微结构,所述第一微结构设置在所述反入光面以及所述侧面上,所述第二微结构设置在圆弧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微结构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微结构的形状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微结构为圆弧形,所述第二微结构为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
所述破孔设置在所述本体靠近所述反入光面的角落;以及
所述微结构设置在所述反入光面上,且所述圆弧面以及所述侧面均为空白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
所述破孔设置在所述本体靠近所述反入光面的角落;以及
所述微结构设置在所述反入光面与所述侧面上,且所述圆弧面为空白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微结构包括复数个第一微结构以及复数个第二微结构,所述第一微结构设置在所述反入光面上,所述第二微结构设置在所述侧面上,且所述第一微结构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微结构的形状互相对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
所述破孔设置在所述本体靠近所述反入光面的中段处;以及
所述微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入光面上的复数个第一微结构以及复数个第二微结构,所述第一微结构与所述第二微结构分别位于所述破孔的相对两侧,其中,所述第一微结构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微结构的形状互相对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每一个所述微结构为凸出结构或凹陷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每一个所述微结构具有:
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其所设置的表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以及
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其所设置的表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
其中,距离所述破孔较远的所述微结构的所述第一夹角小于距离所述破孔较近的所述微结构的所述第一夹角。
11.一种背光模块,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以及
光源,邻近所述导光板的所述本体的所述入光面。
12.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块;以及
显示面板,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前方。
CN201811252326.8A 2018-10-25 2018-10-25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Pending CN1111036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52326.8A CN111103650A (zh) 2018-10-25 2018-10-25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52326.8A CN111103650A (zh) 2018-10-25 2018-10-25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03650A true CN111103650A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18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52326.8A Pending CN111103650A (zh) 2018-10-25 2018-10-25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0365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31568B2 (en) Illumination apparatus
CN108490692B (zh) 背光模块
US7309153B2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KR100867909B1 (ko) 도광판, 면광원장치 및 액정표시장치
TWI615659B (zh) 光源模組及其稜鏡片
WO2005045313A1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当該装置を用いた機器
CN102588766B (zh) 发光装置和图像显示设备
KR20090009051A (ko) 광 가이드 바, 선광원장치, 면광원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장치
US11372285B2 (en) Backlight comprising a plastic frame having a panel receiving portion that is made of a light reflecting material including a transparent material containing light scattering particles,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211979374U (zh) 调光组件、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JP6316494B1 (ja)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H1196822A (ja) 面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US20180373097A1 (en) Light guide plate,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0806708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의 백라이트 유닛
US11500144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20524880A (ja) マイクロプリズムマルチビーム要素のバックライト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するマルチビューディスプレイ
EP2048436B1 (en) Illuminating devi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CN114924344B (zh) 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US10281635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103650A (zh)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JP2012174599A (ja) 照明装置
TWI691744B (zh) 導光板、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JP2001215338A (ja) 導光板、サイドライト型面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KR100875491B1 (ko) 도광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그리고 액정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23286113A1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