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03595A - 一种数字线划图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字线划图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03595A
CN111103595A CN202010001337.XA CN202010001337A CN111103595A CN 111103595 A CN111103595 A CN 111103595A CN 202010001337 A CN202010001337 A CN 202010001337A CN 111103595 A CN111103595 A CN 111103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digital
point cloud
cloud data
line dra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0133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03595B (zh
Inventor
邱焕斌
张天巧
李爱兰
李芹芹
钟洁莎
王滋政
隆华平
王师
钟强
杨喜源
王强辉
梁洪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iantong Surveying Mapping And Geo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Jiantong Surveying Mapping And Geo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Jiantong Surveying Mapping And Geo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Jiantong Surveying Mapping And Geo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0133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035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03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035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035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035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88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7/89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apping or imag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1/00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e.g. stereogrammetry; Photographic surveying
    • G01C11/04Interpretation of pic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7/00Tracing profiles
    • G01C7/02Tracing profiles of land su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数字线划图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点云数据和影像数据;对点云数据进行分类,提取地面点云数据和非地面点云数据;根据地面点云数据,得到数字高程模型;根据影像数据,得到数字正射影像;根据非地面点云数据,得到第一影像;第一影像包括非地面点云数据的坐标信息;将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进行融合,得到第二影像;第二影像包括地面点云数据的坐标信息;根据数字正射影像、第一影像以及第二影像,得到目标区域的数字线划图。采用本申请的方法能够提高数字线划图的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数字线划图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形图测绘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字线划图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地形图测绘是城市开发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重要工作,传统的数字线划图测量工作需要外业人工采集,作业周期长。随着机载激光测量技术的推广应用,采用激光扫描的作业方式能够提高外业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效率,缩短作业周期,但是地形图的绘制普遍是直接在数字正射影像(DOM)上进行编制,对于大比例尺数字线划图,若直接在数字正射影像(DOM)上编制,很多不易绘制的地物如陡坎、斜坡、沟渠、小路分辨不出来,而且建筑物基本上都是采用先画房顶再移到基底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数字线划图的精度。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精度的数字线划图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数字线划图的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的点云数据和影像数据;
对所述点云数据进行分类,提取地面点云数据和非地面点云数据;
根据所述地面点云数据,得到数字高程模型;
根据所述影像数据,得到数字正射影像;
根据所述非地面点云数据,得到第一影像;所述第一影像包括非地面点云数据的坐标信息;
将所述数字高程模型和所述数字正射影像进行融合,得到第二影像;所述第二影像包括地面点云数据的坐标信息;
根据所述数字正射影像、所述第一影像以及所述第二影像,得到目标区域的数字线划图。
一种数字线划图的生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的点云数据和影像数据;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点云数据进行分类,提取地面点云数据和非地面点云数据;根据所述地面点云数据,得到数字高程模型;根据所述影像数据,得到数字正射影像;
第一影像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非地面点云数据,得到第一影像;所述第一影像包括非地面点云数据的坐标信息;
第二影像生成模块,用于将所述数字高程模型和所述数字正射影像进行融合,得到第二影像;所述第二影像包括地面点云数据的坐标信息;
数字线划图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字正射影像、所述第一影像以及所述第二影像,得到目标区域的数字线划图。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目标区域的点云数据和影像数据;
对所述点云数据进行分类,提取地面点云数据和非地面点云数据;
根据所述地面点云数据,得到数字高程模型;
根据所述影像数据,得到数字正射影像;
根据所述非地面点云数据,得到第一影像;所述第一影像包括非地面点云数据的坐标信息;
将所述数字高程模型和所述数字正射影像进行融合,得到第二影像;所述第二影像包括地面点云数据的坐标信息;
根据所述数字正射影像、所述第一影像以及所述第二影像,得到目标区域的数字线划图。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目标区域的点云数据和影像数据;
对所述点云数据进行分类,提取地面点云数据和非地面点云数据;
根据所述地面点云数据,得到数字高程模型;
根据所述影像数据,得到数字正射影像;
根据所述非地面点云数据,得到第一影像;所述第一影像包括非地面点云数据的坐标信息;
将所述数字高程模型和所述数字正射影像进行融合,得到第二影像;所述第二影像包括地面点云数据的坐标信息;
根据所述数字正射影像、所述第一影像以及所述第二影像,得到目标区域的数字线划图。
上述数字线划图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分类后的非地面点云数据得到第一影像,其中,第一影像包括非地面点云数据的坐标信息,通过融合数字正射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生成第二影像,其中,第二影像包括地面点云数据的坐标信息,根据数字正射影像、第一影像以及第二影像,生成目标区域的数字线划图,本方法能够通过第一影像进行目标区域的建筑物绘制,通过第二影像进行目标区域的不易绘制地物的绘制,从而提高数字线划图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数字线划图的生成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数字线划图的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数字高程模型的效果展示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数字正射影像的效果展示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得到目标区域的数字线划图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生成高程点和等高线的效果展示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初始数字线划图的效果展示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对初始数字线划图进行纠正前的效果展示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对初始数字线划图进行纠正后的效果展示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对纠正后的数字线划图进行预设地物要素的补绘后的补绘数字线划图的效果展示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目标区域的数字线划图的效果展示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将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进行融合得到第二影像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数字线划图的生成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4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数字线划图的生成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3D扫描设备102通过网络与终端104进行通信。终端104通过网络获取3D扫描设备102采集到的目标区域的点云数据和影像数据,终端104对点云数据进行分类,提取地面点云数据和非地面点云数据,根据地面点云数据,得到数字高程模型,根据影像数据,得到数字正射影像,根据非地面点云数据,得到第一影像,其中,第一影像包括非地面点云数据的坐标信息,将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进行融合,得到第二影像,其中,第二影像包括地面点云数据的坐标信息,终端104根据数字正射影像、第一影像以及第二影像,得到目标区域的数字线划图。其中,3D扫描设备102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位于航飞飞机上的激光雷达设备、航摄仪等设备,这些设备用自动化的方式测量在目标区域表面的大量的点的信息,然后以数据文件的形式输出点云数据和影像数据,终端104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数字线划图的生成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2,获取目标区域的点云数据和影像数据。
其中,点云数据是指在一个三维坐标系统中的一组向量的集合,可以通过3D扫描设备,例如激光雷达设备扫描目标区域得到。这些向量通常以(X,Y,Z)三维坐标的形式表示,主要用来表示一个物体的外表面形状。点云数据除了表示物体的几何位置信息之外,还可以表示一个点的RGB颜色、灰度值、深度、分割结果等。影像数据即航摄仪从空中向地面对目标区域进行连续摄影所得的像片,包括数码航片或者航摄像片,可以通过飞机上的航空摄影机拍摄得到。目标区域为待扫描或者待拍摄的地面区域,可以是居民楼、道路、农田等。
具体地,终端获取位于航飞飞机上的3D扫描设备扫描到的关于目标区域的点云数据文件和影像数据文件。
步骤S204,对点云数据进行分类,提取地面点云数据和非地面点云数据。
其中,地面点云数据为表示地面地形的坐标数据,如鱼塘、陡坎、水沟、小路等与地表直接接触的地物类别数据,非地面点云数据为表示非地面地形的坐标数据,如房屋建筑物等不与地表直接接触的地物类别数据。分类方法可以是人工事先分类,也可以由终端设备采用预先训练好的分类模型进行分类处理。
具体地,终端对获取到的目标区域的点云数据文件按照类别进行分类处理,根据地面点类别和非地面点类别,提取得到分类后的地面点云数据和非地面点云数据。
步骤S206,根据地面点云数据,得到数字高程模型。
其中,数字高程模型(DEM)是通过地面点云数据实现对地面地形的数字化模拟(即地形表面形态的数字化表达),它是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种实体地面模型。具体地,终端通过分类后的地面点云数据,格网化生产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得到如图3所示的数字高程模型。
步骤S208,根据影像数据,得到数字正射影像。
其中,数字正射影像(DOM)是对航空航天像片进行数字微分纠正和镶嵌,按一定图幅范围裁剪生成的数字正射影像集。进一步地,以航摄像片或遥感影像(单色/彩色)为基础,经扫描处理并经逐像元进行辐射改正、微分纠正和镶嵌,按地形图范围裁剪成的影像数据,并将地形要素的信息以符号、线画、注记、公里格网、图廓(内/外)等形式填加到该影像平面上,形成以栅格数据形式存储的影像数据库,它具有地形图的几何精度和影像特征。
具体地,终端可以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即对数字影像进行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后,形成数字高程模型(DEM),按反解法做单元数字微分纠正,将单片正射影像进行镶嵌,按图廓线裁切得到一幅数字正射影像图,得到数字正射影像图。终端还可以采用对航摄负片进行影像扫描后,根据控制点坐标进行数字影像内定向,再由DEM成果做数字微分纠正,得到如图4所示的数字正射影像。
步骤S210,根据非地面点云数据,得到第一影像;第一影像包括非地面点云数据的坐标信息。
其中,第一影像(DIOM)是激光点云分类后按照非地面点云数据输出的带坐标的影像,包括非地面点云数据的坐标信息。具体地,终端根据需要导入点云数据的分类类型,即根据分类后的去除地面点(Ground)类别的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批量处理当前的所有激光雷达文件,根据一系列的文件数据处理,例如创建图幅框和矢量图层、图幅分幅处理等处理输出光栅图像,对光栅图像按照预设的图像比例尺进行影像分辨率的设置,输出第一影像。
步骤S212,将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进行融合,得到第二影像;第二影像包括地面点云数据的坐标信息。
其中,第二影像(DOEM)是融合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后形成的带坐标的影像,包括地面点云数据的坐标信息。具体地,可以对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的文件类型、路径和命名规则进行统一整理,确定第二影像的完整生成路径后,导入第二影像的脚本模型,也就是母文件,采用终端设备上的应用软件对运行第二影像的脚本模型,将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融合,生成第二影像。
步骤S214,根据数字正射影像、第一影像以及第二影像,得到目标区域的数字线划图。其中,数字线划图(DLG)是与现有线划基本一致的各地图要素的矢量数据集,保存了各要素间的空间关系和相关的属性信息。其中,地图上的要素绘制为几何对象包括点、线(包含多边形)、面类型的数据(地理要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称为矢量数据集。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步骤S214包括步骤S502至步骤S510:
步骤S502,根据数字正射影像和地面点云数据,生成高程点和等高线。
其中,高程点为标有高程数值的信息点,通常与等高线配合表达地貌特征的高程信息。等高线为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并按比例缩绘在图纸上,就可以得到等高线。具体地,将数字正射影像(DOM)和地面点云数据导入南方CASS绘图软件,设置合适的绘图比例尺后,调整图形设定中的图层叠放顺序,利用分类后的地面点数据生成高程注记点及等高线。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由于等高线反映地形起伏太过详细,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产生冗余数据,因此需要对等高线进行拟合、圆滑处理。
步骤S504,获取数字正射影像的绘制地物要素,得到初始数字线划图。
其中,绘制地物要素为人工绘出的目标区域所有可识别的地物,初始数字线划图为包括等高线、高程点和绘制地物要素的地形图。具体地,终端获取人工在数字正射影像(DOM)上绘出的所有可识别的地物,如:建筑物、道路、水系、桥梁、涵洞、铁路、高压线杆、地类界等,得到绘制好的初始数字线划图,如图7所示。
步骤S506,根据第一影像,对初始数字线划图进行纠正,得到纠正后的数字线划图。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包括:根据第一影像,对初始数字线划图进行基底位置纠正;根据高程点,对基底位置纠正后的数字线划图中的绘制地物要素进行形状纠正,得到纠正后的数字线划图。
具体地,终端利用第一影像(DIOM)对绘制好的建筑物进行基底位置纠正,由于激光点是直接获取的三维直角坐标,不存在投影差,因而这些点的平面精度是非常高的。终端根据其高程点数值大小,可以区分是在房屋上还是在地面上,然后参照建筑物激光点的范围和大小就可以准确地确定建筑物的形状和位置。纠正前的图像如图8所示,纠正后的图像如图9所示。
步骤S508,根据第二影像,对纠正后的数字线划图进行预设地物要素的补绘,得到包括高程点、等高线、绘制地物要素以及预设地物要素的补绘数字线划图。
其中,预设地物要素为不易绘制的目标区域的地物要素,如:陡坎、鱼塘、斜坡、水沟、小路等地物。具体地,终端根据第二影像(DOEM)显示出的明显地物,对纠正后的数字线划图进行不易绘制的地物要素的补绘,得到补绘后的包括预设地物要素的补绘数字线划图,如图10所示,其中,补绘数字线划图还包括高程点、等高线以及绘制地物要素。
步骤S510,对补绘数字线划图增加地物要素的文字说明,得到目标区域的数字线划图。
补绘数字线划图不包括地物要素的文字说明,因此还需要对补绘数字线划图增加地物要素的文字说明,例如外业调绘的房屋材质,地名、单位机关的名称等,得到目标区域的数字线划图(DLG)。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包括:获取外业采集的目标区域的全要素数据;全要素数据包括地物要素的文字说明;根据全要素数据,对补绘数字线划图进行外业调绘,得到目标区域的数字线划图。
其中,全要素数据为通过外业现场实地调查得到的数据信息,包括房屋层数、房屋材质、道路等级、表面材质、鱼塘养殖属性、地名、地址、单位名称等实地调查信息。外业调绘是在现有地形图的基础上根据外业调查得到的数据信息进行绘注的工序。具体地,终端获取外业采集的目标区域的全要素数据,对补绘数字线划图进行外业调绘,即增加地物要素的文字说明,补测地形地物,验证测量、绘图的精度,最终得到完整全要素的目标区域的数字线划图(DLG),如图11所示。
上述数字线划图的生成方法中,通过分类后的非地面点云数据得到第一影像,通过融合数字正射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生成第二影像,根据数字正射影像、第一影像以及第二影像,生成目标区域的数字线划图,本方法能够通过第一影像进行目标区域的建筑物绘制,通过第二影像进行目标区域的不易绘制地物的绘制,最后进行外业调绘,补测地形地物,验证测量、绘图的精度,该制图方法与传统测量相比,大大地提高内业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效率和数据完整性,极大地减少外业补测的工作量,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了数字线划图的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非地面点云数据,得到第一影像,包括:根据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得到图幅框;根据图幅框,将非地面点云数据根据预设比例转换成栅格,得到第一影像。
其中,图幅框为根据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获得的图幅大小。具体地,在图层控制中心添加DEM和DOM文件,设置影像使用的单位为“全是”,选择BBOX创建图幅框,自动导入影像文件,创建图幅框。完成图框文字内容的替换、修改后,例如完成更改地图目录中的矢量图层信息的修改,根据点云数据资料的实际参数设置合理的点云数据显示大小,例如采用2个像素大小。关闭点云与影像,获取选择要分幅的图框,关闭图框显示,将需要分幅的非地面点云数据文件输出为“JPG”格式的光栅图像,根据数据影像的实际参数在JPG输出选项窗口中的一般设置界面中,根据预设比例,设置合适的影像分辨率,如1:2000输入0.2,可以根据实际工程应用需要选择生成的元数据文件格式,同时将显示的矢量图层以图像形式存储到影像中。在格网瓦片界面中将所选的面要素(s)用于格网单元,生成坐标文件和命名方式。在输出界面中以面要素范围裁剪输出(生成的图幅框),根据保存的路径和文件名输出图像,生成DIOM图像,即第一影像。
本实施例中,添加DEM和DOM文件是为了获取图幅框的大小,图幅框生成后即可删除DEM和DOM文件,根据非地面点云数据转换成栅格的比例尺寸,将非地面点云数据转换成栅格的形式,裁剪输出第一影像(DIOM),能够高效率、高精度地绘制建筑物。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得到图幅框,包括:当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出现重叠区域时,获取对重叠区域进行裁剪后的图幅,得到图幅框。
当遇到有重叠区域的DOM或DEM时,需要对重叠区域裁剪后才能创建图幅框。具体地,获取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的重叠区域,在高级要素创建选项中围绕已选要素创建缓冲,根据图框的重叠区域大小,选择缓冲区的距离大小,例如输入负数表示缩小多少米,输入正数表示外扩多少米。创建图幅框完成后,获取剪切新生成的图框要素,加载到新图层,并获取原始名称,图层名称带COPY(复制)的则为新建的图层,得到图幅框。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重叠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的处理,能够得到高准确率的、高精度的第一影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遇到没有影像、图幅框是CASS(一种基于CAD平台开发的绘图软件系统)生成的时候,选择CASS生成的图幅框与图幅名注记,通过属性/样式功能设置,通过复制属性之间重叠/附近的要素,复制属性从已加载的点要素复制属性到已加载的面要素,只复制图幅名不要高程,确定即可生成DIOM成果图。
本实施例中,当发生没有影像数据的情况时,可以通过图幅框的属性复制处理,从而得到第一影像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将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进行融合,得到第二影像,包括:
步骤S1202,根据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的文件属性,获取第二影像的命名属性,其中,命名属性包括存储路径。
具体地,获取同类型的DOM和DEM,例如同为图片或者同为定位文件,其中DOM和DEM的文件类型,要求JPG格式的图片必须要用JGW格式的定位文件,TIF格式图片必须要用TIF格式,数据不一致可以先改其后缀再操作。在DOM前一栏插入一栏并复制出DOM一栏内容,替换其他字符只保留影像命名名称作为下一步DOM跟DEM匹配的依据。启用宏将DOM跟DEM进行对齐,以JPG后缀名的区域作为标准区,以TIF后缀名的区域作为比较区。当文件名称不能完全一致时需要选择数据相似让其按字符匹配。获取第二影像(DOEM)的文件名称和存储路径,公式为="e:\temp\"&A2&"_DOEM.JPG"。存储路径可以由用户选择计算机内存较为空余的一个盘作存储,需加项目名字的可以用“\”添加,从而得到第二影像的存储路径。
步骤S1204,根据存储路径,将第二影像的脚本模型导入存储路径。
具体地,在已删除选项行的GM脚本编辑器中,自动导入脚本模型,获取DEM的两行“FILENAME={文件名}”以及DEM的“文件参数”输入数据,获取DOM的“FILENAME={文件名}”和DOEM的“LAYER_BOUNDS={文件名}”,获取DOM数据中的“文件参数”输入数据,获取DOEM的“FILENAME={文件名}”以及DOEM的“文件参数”输入数据。
步骤S1206,运行脚本模型,根据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得到第二影像。
可以事先由用户检查DOM数据格式是否跟脚本里格式吻合,为了避免输入错误,选用脚本原有字段进行替换。获取替换字段让其字段内容出现在替换内容窗口内,获取需要被替换字段,完成内容替换生成脚本。通过专业软件的工具栏“Run Script”运行脚本即可,利用数字正射影像(DOM)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图像,生成第二影像(DEOM)成果图。
本实施例中,通过融合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形成第二影像,使影像细节清晰,能够高效率、搞精度地绘制陡坎、斜坡、沟渠、小路等不易绘制的地物。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12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12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提供了一种数字线划图的生成装置1300,包括:数据获取模块1302、数据处理模块1304、第一影像生成模块1306、第二影像生成模块1308和数字线划图生成模块1310,其中:
数据获取模块1302,用于获取目标区域的点云数据和影像数据。
数据处理模块1304,用于对点云数据进行分类,提取地面点云数据和非地面点云数据;根据地面点云数据,得到数字高程模型;根据影像数据,得到数字正射影像。
第一影像生成模块1306,用于根据非地面点云数据,得到第一影像;第一影像包括非地面点云数据的坐标信息。
第二影像生成模块1308,用于将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进行融合,得到第二影像;第二影像包括地面点云数据的坐标信息。
数字线划图生成模块1310,用于根据数字正射影像、第一影像以及第二影像,得到目标区域的数字线划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字线划图生成模块1310还用于根据数字正射影像和地面点云数据,生成高程点和等高线;获取数字正射影像的绘制地物要素,得到初始数字线划图;根据第一影像,对初始数字线划图进行纠正,得到纠正后的数字线划图;根据第二影像,对纠正后的数字线划图进行预设地物要素的补绘,得到包括高程点、等高线、绘制地物要素以及预设地物要素的补绘数字线划图;对补绘数字线划图增加地物要素的文字说明,得到目标区域的数字线划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字线划图生成模块1310还用于获取外业采集的目标区域的全要素数据;全要素数据包括地物要素的文字说明;根据全要素数据,对补绘数字线划图进行外业调绘,得到目标区域的数字线划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字线划图生成模块1310还用于根据第一影像,对初始数字线划图进行基底位置纠正;根据高程点,对基底位置纠正后的数字线划图中的绘制地物要素进行形状纠正,得到纠正后的数字线划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影像生成模块1306还用于根据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得到图幅框;根据图幅框,将非地面点云数据根据预设比例转换成栅格,得到第一影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影像生成模块1306还用于当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出现重叠区域时,获取对重叠区域进行裁剪后的图幅,得到图幅框。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影像生成模块1308还用于根据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的文件属性,获取第二影像的命名属性;命名属性包括存储路径;根据存储路径,将第二影像的脚本模型导入存储路径;运行脚本模型,根据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得到第二影像。
关于数字线划图的生成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数字线划图的生成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数字线划图的生成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4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数字线划图的生成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4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目标区域的点云数据和影像数据;
对点云数据进行分类,提取地面点云数据和非地面点云数据;
根据地面点云数据,得到数字高程模型;
根据影像数据,得到数字正射影像;
根据非地面点云数据,得到第一影像;第一影像包括非地面点云数据的坐标信息;
将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进行融合,得到第二影像;第二影像包括地面点云数据的坐标信息;
根据数字正射影像、第一影像以及第二影像,得到目标区域的数字线划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数字正射影像和地面点云数据,生成高程点和等高线;获取数字正射影像的绘制地物要素,得到初始数字线划图;根据第一影像,对初始数字线划图进行纠正,得到纠正后的数字线划图;根据第二影像,对纠正后的数字线划图进行预设地物要素的补绘,得到包括高程点、等高线、绘制地物要素以及预设地物要素的补绘数字线划图;对补绘数字线划图增加地物要素的文字说明,得到目标区域的数字线划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外业采集的目标区域的全要素数据;全要素数据包括地物要素的文字说明;根据全要素数据,对补绘数字线划图进行外业调绘,得到目标区域的数字线划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第一影像,对初始数字线划图进行基底位置纠正;根据高程点,对基底位置纠正后的数字线划图中的绘制地物要素进行形状纠正,得到纠正后的数字线划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得到图幅框;根据图幅框,将非地面点云数据根据预设比例转换成栅格,得到第一影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当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出现重叠区域时,获取对重叠区域进行裁剪后的图幅,得到图幅框。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的文件属性,获取第二影像的命名属性;命名属性包括存储路径;根据存储路径,将第二影像的脚本模型导入存储路径;运行脚本模型,根据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得到第二影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目标区域的点云数据和影像数据;
对点云数据进行分类,提取地面点云数据和非地面点云数据;
根据地面点云数据,得到数字高程模型;
根据影像数据,得到数字正射影像;
根据非地面点云数据,得到第一影像;第一影像包括非地面点云数据的坐标信息;
将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进行融合,得到第二影像;第二影像包括地面点云数据的坐标信息;
根据数字正射影像、第一影像以及第二影像,得到目标区域的数字线划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数字正射影像和地面点云数据,生成高程点和等高线;获取数字正射影像的绘制地物要素,得到初始数字线划图;根据第一影像,对初始数字线划图进行纠正,得到纠正后的数字线划图;根据第二影像,对纠正后的数字线划图进行预设地物要素的补绘,得到包括高程点、等高线、绘制地物要素以及预设地物要素的补绘数字线划图;对补绘数字线划图增加地物要素的文字说明,得到目标区域的数字线划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外业采集的目标区域的全要素数据;全要素数据包括地物要素的文字说明;根据全要素数据,对补绘数字线划图进行外业调绘,得到目标区域的数字线划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第一影像,对初始数字线划图进行基底位置纠正;根据高程点,对基底位置纠正后的数字线划图中的绘制地物要素进行形状纠正,得到纠正后的数字线划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得到图幅框;根据图幅框,将非地面点云数据根据预设比例转换成栅格,得到第一影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当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出现重叠区域时,获取对重叠区域进行裁剪后的图幅,得到图幅框。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的文件属性,获取第二影像的命名属性;命名属性包括存储路径;根据存储路径,将第二影像的脚本模型导入存储路径;运行脚本模型,根据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得到第二影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上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数字线划图的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的点云数据和影像数据;
对所述点云数据进行分类,提取地面点云数据和非地面点云数据;
根据所述地面点云数据,得到数字高程模型;
根据所述影像数据,得到数字正射影像;
根据所述非地面点云数据,得到第一影像;所述第一影像包括非地面点云数据的坐标信息;
将所述数字高程模型和所述数字正射影像进行融合,得到第二影像;所述第二影像包括地面点云数据的坐标信息;
根据所述数字正射影像、所述第一影像以及所述第二影像,得到目标区域的数字线划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字正射影像、所述第一影像以及所述第二影像,得到目标区域的数字线划图,包括:
根据所述数字正射影像和所述地面点云数据,生成高程点和等高线;
获取所述数字正射影像的绘制地物要素,得到初始数字线划图;
根据所述第一影像,对所述初始数字线划图进行纠正,得到纠正后的数字线划图;
根据所述第二影像,对所述纠正后的数字线划图进行预设地物要素的补绘,得到包括所述高程点、所述等高线、所述绘制地物要素以及所述预设地物要素的补绘数字线划图;
对所述补绘数字线划图增加地物要素的文字说明,得到目标区域的数字线划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补绘数字线划图增加地物要素的文字说明,得到目标区域的数字线划图,包括:
获取外业采集的目标区域的全要素数据;所述全要素数据包括地物要素的文字说明;
根据所述全要素数据,对所述补绘数字线划图进行外业调绘,得到目标区域的数字线划图。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影像,对所述初始数字线划图进行纠正,得到纠正后的数字线划图,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影像,对所述初始数字线划图进行基底位置纠正;
根据所述高程点,对所述基底位置纠正后的数字线划图中的绘制地物要素进行形状纠正,得到纠正后的数字线划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非地面点云数据,得到第一影像,包括:
根据所述数字高程模型和所述数字正射影像,得到图幅框;
根据所述图幅框,将所述非地面点云数据根据预设比例转换成栅格,得到第一影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字高程模型和所述数字正射影像,得到图幅框,包括:
当所述数字高程模型和所述数字正射影像出现重叠区域时,获取对所述重叠区域进行裁剪后的图幅,得到图幅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数字高程模型和所述数字正射影像进行融合,得到第二影像,包括:
根据所述数字高程模型和所述数字正射影像的文件属性,获取第二影像的命名属性;所述命名属性包括存储路径;
根据所述存储路径,将所述第二影像的脚本模型导入所述存储路径;
运行所述脚本模型,根据所述数字高程模型和所述数字正射影像,得到第二影像。
8.一种数字线划图的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的点云数据和影像数据;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点云数据进行分类,提取地面点云数据和非地面点云数据;根据所述地面点云数据,得到数字高程模型;根据所述影像数据,得到数字正射影像;
第一影像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非地面点云数据,得到第一影像;所述第一影像包括非地面点云数据的坐标信息;
第二影像生成模块,用于将所述数字高程模型和所述数字正射影像进行融合,得到第二影像;所述第二影像包括地面点云数据的坐标信息;
数字线划图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字正射影像、所述第一影像以及所述第二影像,得到目标区域的数字线划图。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010001337.XA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数字线划图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11035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01337.XA CN111103595B (zh)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数字线划图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01337.XA CN111103595B (zh)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数字线划图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03595A true CN111103595A (zh) 2020-05-05
CN111103595B CN111103595B (zh) 2020-11-10

Family

ID=70425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01337.XA Active CN111103595B (zh)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数字线划图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03595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33446A (zh) * 2020-06-24 2020-10-27 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特征线提取的架空地物快速纠正方法
CN111833445A (zh) * 2020-06-24 2020-10-27 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区域地形分割及数字高程模型获取方法
CN113034689A (zh) * 2021-04-30 2021-06-25 睿宇时空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基于激光点云的地形三维模型及地形图构建方法和系统、存储介质
CN113139453A (zh) * 2021-04-19 2021-07-2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正射影像高层建筑基底矢量提取方法
CN113192194A (zh) * 2021-04-27 2021-07-30 天津水运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植被区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CN113362427A (zh) * 2021-06-29 2021-09-07 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斜边立体字的轮廓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CN114998536A (zh) * 2022-05-31 2022-09-02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基于新型基础测绘的模型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051614A (zh) * 2023-03-29 2023-05-02 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状要素的多维度综合形状匹配度计算方法和装置
CN117372273A (zh) * 2023-10-26 2024-01-09 航天科工(北京)空间信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 无人机影像的正射影像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0509A (zh) * 2012-09-18 2013-02-13 广州建通测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机载激光点云数据的智能化滤波方法
CN104657968A (zh) * 2013-11-25 2015-05-27 武汉海达数云技术有限公司 车载三维激光点云立面分类及轮廓线提取自动化方法
CN106772433A (zh) * 2017-04-11 2017-05-31 南京林业大学 基于机载激光雷达数据的建筑线画图生成方法
CN108491649A (zh) * 2018-03-28 2018-09-04 深圳智润新能源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风电场数字化平台的设计方法以及处理设备
CN109102563A (zh) * 2018-08-13 2018-12-28 宋强 一种实景三维建模方法
US20190120965A1 (en) * 2017-10-25 2019-04-25 Bae Systems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Systems Integration Inc. Method and system of digital light processing and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for guided autonomous vehicles
CN109742680A (zh) * 2019-01-15 2019-05-10 北京拓维思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软梯法的进场轨迹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570466A (zh) * 2019-09-09 2019-12-13 广州建通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三维实景点云模型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0509A (zh) * 2012-09-18 2013-02-13 广州建通测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机载激光点云数据的智能化滤波方法
CN104657968A (zh) * 2013-11-25 2015-05-27 武汉海达数云技术有限公司 车载三维激光点云立面分类及轮廓线提取自动化方法
CN106772433A (zh) * 2017-04-11 2017-05-31 南京林业大学 基于机载激光雷达数据的建筑线画图生成方法
US20190120965A1 (en) * 2017-10-25 2019-04-25 Bae Systems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Systems Integration Inc. Method and system of digital light processing and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for guided autonomous vehicles
CN108491649A (zh) * 2018-03-28 2018-09-04 深圳智润新能源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风电场数字化平台的设计方法以及处理设备
CN109102563A (zh) * 2018-08-13 2018-12-28 宋强 一种实景三维建模方法
CN109742680A (zh) * 2019-01-15 2019-05-10 北京拓维思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软梯法的进场轨迹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570466A (zh) * 2019-09-09 2019-12-13 广州建通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三维实景点云模型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胜利: "《城市三维场景快速构建方法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全文数据库 基础科学辑》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33445A (zh) * 2020-06-24 2020-10-27 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区域地形分割及数字高程模型获取方法
CN111833446A (zh) * 2020-06-24 2020-10-27 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特征线提取的架空地物快速纠正方法
CN111833445B (zh) * 2020-06-24 2024-05-31 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区域地形分割及数字高程模型获取方法
CN113139453A (zh) * 2021-04-19 2021-07-2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正射影像高层建筑基底矢量提取方法
CN113192194A (zh) * 2021-04-27 2021-07-30 天津水运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植被区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CN113034689A (zh) * 2021-04-30 2021-06-25 睿宇时空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基于激光点云的地形三维模型及地形图构建方法和系统、存储介质
CN113034689B (zh) * 2021-04-30 2023-09-19 睿宇时空科技(重庆)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激光点云的地形三维模型及地形图构建方法和系统、存储介质
CN113362427B (zh) * 2021-06-29 2024-03-15 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斜边立体字的轮廓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CN113362427A (zh) * 2021-06-29 2021-09-07 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斜边立体字的轮廓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CN114998536A (zh) * 2022-05-31 2022-09-02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基于新型基础测绘的模型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051614B (zh) * 2023-03-29 2023-11-28 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状要素的多维度综合形状匹配度计算方法和装置
CN116051614A (zh) * 2023-03-29 2023-05-02 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状要素的多维度综合形状匹配度计算方法和装置
CN117372273A (zh) * 2023-10-26 2024-01-09 航天科工(北京)空间信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 无人机影像的正射影像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372273B (zh) * 2023-10-26 2024-04-19 航天科工(北京)空间信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 无人机影像的正射影像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03595B (zh) 202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03595B (zh) 一种数字线划图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Yan et al. Integration of 3D objects and terrain for 3D modelling supporting the digital twin
Pepe et al. Data for 3D reconstruction and point cloud classification using machine learning in cultural heritage environment
CN106611438B (zh) 三维仿真地图的局部区域更新切图方法及装置
US20230394705A1 (en) Location determination in a gps-denied environment with user annotation
KR20200136723A (ko) 가상 도시 모델을 이용하여 객체 인식을 위한 학습 데이터 생성 방법 및 장치
Khayyal et al. Creation and spatial analysis of 3D city modeling based on GIS data
Aringer et al. Bavarian 3D building model and update concept based on LiDAR, image matching and cadastre information
Ahmed et al. A GIS-based mathematical approach for generating 3d terrain model from high-resolution UAV imageries
Stojakovic et al. Image-based modeling approach in creating 3D morphogenetic reconstruction of Liberty Square in Novi Sad
Ergun et al. Level of detail (LoD) geometric analysis of relief mapping employing 3D modeling via UAV images in cultural heritage studies
Arias et al. ORTHOIMAGE‐BASED DOCUMENTATION OF ARCHAEOLOGICAL STRUCTURES: THE CASE OF A MEDIAEVAL WALL IN PONTEVEDRA, SPAIN
CN116503572A (zh) 一种智慧招商平台及其空间建模方法
CN114863033B (zh) 一种基于点云数模的断面提取方法
De Reu et al. Orthophoto mapping and digital surface modeling for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an image-based 3D modeling approach
CN115830073A (zh) 地图要素重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238541A (zh) 敏感目标信息获取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Li [Retracted]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ilt Photogrammetry Technology Based o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in Geological Survey
Escoto et al. Development of a digital twin for the monitoring of smart cities using open-source software
Ma et al. Low‐Altitude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in UAV for Improving Mapping Accuracy
CN107833278B (zh) 地形模拟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rmenakis et al. iCampus: 3D modeling of York University campus
Park et al. Hybrid approach using deep learning and graph comparison for building change detection
Liang et al. Efficient match pair selection for matching large-scale oblique UAV images using spatial priors
Crosilla et al. Fifty years of the Friuli Venezia Giulia regional technical map: a best practice in the Italian cartographic contex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