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93211A - 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93211A
CN111093211A CN201911083037.4A CN201911083037A CN111093211A CN 111093211 A CN111093211 A CN 111093211A CN 201911083037 A CN201911083037 A CN 201911083037A CN 111093211 A CN111093211 A CN 1110932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node
cgi
iab
node
uplink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8303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琳
王丽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108303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932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093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321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6032 priority patent/WO2021088779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该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下一跳的第三通信节点的标识信息,实现了第一通信节点提前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其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以便第二通信节点能够准确地将上行数据传输到相应的下一跳的第三通信节点,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网络,具体涉及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正在研究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5G)将实现更大的吞吐量,更多的用户连接,更低时延,更高可靠性,和更低功耗。目前3GPP的讨论中,综合接入回传(Integrated Access andBackhaul,IAB)技术具有较多的技术优点。具体来说,IAB技术采用无线的回传链路和中继链路,因此,采用IAB技术能更灵活地部署密集的新无线电(New Radio,NR)小区,同时,却不需要相应地增加传输网络的密集部署。
目前3GPP的讨论中,每个IAB节点包含一个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功能部分和一个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功能部分。其中,DU用于服务本节点的终端(User Equipment,UE)和下一跳节点的MT,并和其建立无线链路层控制(Radio LinkControl,RLC)连接;而MT的功能相当于一个UE,用于通过NR的NR Uu接口接入上一跳的母节点,并和其建立RLC连接。所以,不同的IAB节点可以利用本地MT的无线接入能力接入到上一跳的母节点,该母节点又可以再连接到上一跳节点,直至最终连接到IAB宿主(IAB Donor)。IAB Donor包括一个Donor中心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多个Donor DU。各个DonorDU分别以有线方式连接到Donor CU。Donor CU和Donor DU,以及Donor CU和各个IAB节点的DU之间通过F1接口连接。为了提高可靠性,一个IAB节点可以连接到多个母节点。这样,许多个IAB节点相互连接后就形成了一个复杂的IAB网络。
目前,在IAB网络中,针对部分控制面消息的传输,还没有可行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可以实现控制信令的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其中,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下一跳的第三通信节点的标识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节点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切换后的NRCGI;其中,切换后的NR CGI包括:PLMN标识、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基站标识和切换前的源第一通信节点的基站内小区标识;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确定所述切换后的NR CGI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已服务的任一通信节点的NR CGI冲突时,执行冲突解决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包括:
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切换后的NR CGI;其中,切换后的NR CGI包括:PLMN标识、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基站标识和切换前的源第一通信节点的基站内小区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信令传输装置,包括: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意实施例的控制信令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
关于本申请的以上实施例和非预留方面以及其实现方式,在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和权利要求中提供更多说明。
附图说明
图1A为IAB通信系统中数据面传输的协议栈结构图;
图1B为IAB通信系统中控制面传输的协议栈结构图;
图2A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B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NR CGI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信令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信令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信令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信令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令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由第一通信节点、第二通信节点及第三通信节点构成的通信系统中。该通信系统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CDMA2000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A系统或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Microwave Access,WiMAX)系统等。示例性地,该通信系统可以是IAB通信系统。
图1A为IAB通信系统中数据面传输的协议栈结构图。如图1A所示,以下行数据传输为例,数据包从核心网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通过NG用户面(NG-U)接口到达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侧的IAB-Donor。IAB-Donor中的CU由CU控制面(gNB-CU-CP)和CU用户面(gNB-CU-UP)两个部分组成。下行数据由IAB-Donor中的gNB-CU-UP传输至gNB-DU。gNB-DU通过回传无线链路层控制信道(BH RLC Channel)将数据包转发至各IAB node,最终到达空口接入UE的接入IAB node(Access IAB node,即,IAB node2)。Access IAB node通过空口Uu口发送给UE,完成数据的传输。其中,Access IAB node与IAB-Donor中的gNB-CU-UP维持F1接口用户面(F1-U)的连接。图1B为IAB通信系统中控制面传输的协议栈结构图。如图1B所示,核心网通过NG控制面(NG-C)与IAB-Donor的gNB-CU-CP互连,各个IAB node的DU部分与IAB-Donor中的gNB-CU-CP维持F1接口控制面(F1-C)的连接,传递F1接口应用协议(F1 Application Protocol,F1AP)消息。
图2A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如图2A所示,本申请中的第一通信节点可以是IAB网络中的IAB-Donor CU,第二通信节点可以是IAB网络中的IAB节点(IAB node)3,第三通信节点可以是IAB网络中的IAB node1。在IAB上行数据传输过程中,如图2A所示,UE1的上行数据通过Access IAB node,即IAB node4往上向IAB node3传输。IAB node3再往上递交给它的父IAB node(Parent IAB node,即IABnode1或IAB node2)。Parent IAB node将数据往上递交给IAB-Donor。IAB-Donor通过NG接口上交给核心网的UPF。最后,核心网将数据处理后,通过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路由到应用层,完成上行数据的传输。在上述上行数据传输过程中,中间传输节点IABnode3有两个Parent IAB node(IAB node1或IAB node2),目前对IAB node3具体如何选择哪个Parent IAB node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没有做出规定。
图2B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如图2B所示,本申请中的第一通信节点可以是IAB网络中的IAB-Donor CU,第二通信节点可以是IAB网络中的IAB node4,第三通信节点可以是IAB网络中的IAB node2。在该场景中,IABnode3与IAB node4均为Access IAB node。UE1接入IAB node3,UE2接入IAB node4。UE2的上行数据通过IAB node4往上向Parent IAB node,即IAB node1或IAB node2传输。再由Parent IAB node将数据往上递交给IAB-Donor。IAB-Donor通过NG接口上交给核心网的UPF。最后,核心网将数据处理后,通过IP路由到应用层,完成上行数据的传输。在上述上行数据传输过程中,接入传输节点IAB node4有两个Parent IAB node(IAB node1或IABnode2),目前对IAB node4具体如何选择哪个Parent IAB node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没有做出规定。
本申请提供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实现第一通信节点提前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其下一跳路由信息,以便第二通信节点能够准确地将上行数据传输到相应的下一跳的第三通信节点。换句话说,本申请中,IAB-Donor CU可以提前为
图2A中的IAB node3或者图2B中的IAB node4配置好下一跳的路由节点信息和对应的小区信息,以便IAB node3或者IAB node4能够准确地将上行数据传输到相应的ParentIAB node以及对应的小区。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
其中,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下一跳的第三通信节点的标识信息。
一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节点通过F1AP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该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
一实现方式中,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包括以下五种实现方式。
第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的上行数据包的路由标识(routing ID)与第三通信节点的回传适配协议(Backhaul AdaptationProtocol,BAP)地址的映射关系,以及,第三通信节点的BAP地址以及第三通信节点的小区组标识(Cell Group ID,CGI)的映射关系。
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三通信节点可以将第三通信节点的CGI发送给第一通信节点。第一通信节点接收第三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三通信节点的CGI。
第二种实现方式中,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的上行数据包的路由标识与第三通信节点的BAP地址的映射关系,以及,第三通信节点的BAP地址以及第三通信节点的新无线接入全球小区标识(NR Cell Global Identifier,NR CGI)的映射关系。
第三种实现方式中,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的上行数据包的路由标识与第三通信节点的BAP地址的映射关系,以及,第三通信节点的BAP地址以及第三通信节点的物理层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 Identifier,PCI)的映射关系。
第四种实现方式中,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的上行数据包的路由标识与第三通信节点的BAP地址的映射关系,以及,第三通信节点的BAP地址以及第三通信节点所在小区组的辅小区标识(Secondary cell Identifier,Scell ID)的映射关系。
第五种实现方式中,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的上行数据包的路由标识与第三通信节点的BAP地址的映射关系,以及,第三通信节点的BAP地址以及第三通信节点所在小区组的主小区标识(primary cell of a master or secondarycell group Identifier,Spcell ID)的映射关系。
一实现方式中,第三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的父节点中的任一个。
以下以第一种实现方式为例,详细介绍第一通信节点、第二通信节点以及第三通信节点的交互过程。
步骤A1:第三通信节点通过F1AP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其中,该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第三通信节点的CGI信息。
步骤A2:第一通信节点通过F1AP接收第三通信节点发送的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步骤A3:第一通信节点从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中获取第三通信节点的CGI信息,并响应该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即,向第三通信节点发送UE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步骤A4:第一通信节点通过F1AP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该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
第一通信节点在接收到第三通信节点的CGI后,基于第三通信节点的CGI、第三通信节点的BAP地址、第二通信节点的上行数据包的路由标识与第三通信节点的BAP地址生成第二通信节点的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并发送给第二通信节点。
以下以图2A所示的场景为例,详细介绍第一通信节点、第二通信节点以及第三通信节点的交互过程。其中,第一通信节点可以是IAB网络中的IAB-Donor CU,第二通信节点可以是IAB node3,第三通信节点可以是IABnode1。当然,第三通信节点也可以是IABnode2,以下以第三通信节点为IABnode1为例进行说明。
当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为上述第一种实现方式时,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令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B1:IAB node1通过F1AP向IAB-Donor CU发送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其中,该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IAB node1的CGI信息。
步骤B2:IAB-Donor CU接收IAB node1发送的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步骤B3:IAB-Donor CU从UE上下文请求建立消息,获取IAB node1的CGI信息,并响应,向IAB node1发送UE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步骤B4:IAB-Donor CU通过F1AP向IAB node3配置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
该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包含IAB node3的上行数据包的路由标识与IAB node1的BAP地址的映射关系,以及,IAB node1的BAP地址以及IABnode1的CGI的映射关系。
IAB-Donor CU通过F1AP向IAB node3配置IAB node3的上行数据包的路由标识与IAB node1的BAP地址的映射关系。
表1示出了IAB node3的上行数据包的路由标识与IAB node1的BAP地址的映射关系。
如下表1所示,IAB node3在收到上行数据包后,输入上行数据包BAP子头中的routing ID(包含Destination BAP address和Path ID),查询表1即可得知下一跳ParentIAB node(IAB node1)的BAP address信息,然后将该数据包投递给对应的Parent IABnode(IAB node1)。
表1 IAB node3的上行数据包的路由标识与IAB node1的BAP地址的映射关系
Figure BDA0002264536320000081
与此同时,IAB-Donor CU还需要通过F1AP向IAB node3配置下一跳ParentIABnode(IAB node1)的BAP address与对应的CGI的映射关系。表2示出了IAB node1的BAPaddress与IAB node1的CGI的映射关系。如下表2所示,IABnode3在收到上行数据包时,根据查询表1得到的该Parent IAB node(IAB node1)的BAP address以及表2,可以找到对应的CGI,进而找到对应的小区组(cellgroup),然后将该数据包投递给对应的RLC实体和介质访问控制(MediumAccess Control,MAC)实体,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表2 IAB node1的BAP address与IAB node1的CGI的映射关系
Figure BDA0002264536320000091
当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为上述第二种实现方式-第五种实现方式时,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令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C1:IAB node1通过F1AP向IAB-Donor CU发送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步骤C2:IAB-Donor CU接收IAB node1发送的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步骤C3:IAB-Donor CU向IAB node1发送UE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步骤C4:IAB-Donor CU通过F1AP向IAB node3配置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
该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包含:上述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的第二种实现方式-第五种实现方式。
IAB-Donor CU通过F1AP向IAB node3配置IAB node3的上行数据包的路由标识与IAB node1的BAP地址的映射关系。
如上表1所示,IAB node3在收到上行数据包后,输入上行数据包BAP子头中的routing ID(包含Destination BAP address和Path ID),查询表1即可得知下一跳的Parent IAB node(IAB node1)的BAP address信息,然后将该数据包投递给对应的ParentIAB node(IAB node1)。
与此同时,IAB-Donor CU还需要通过F1AP向IAB node3配置下一跳ParentIABnode(IAB node1)的BAP address与对应的Parent IAB node(IAB node1)的小区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例如IAB node1的BAP address与NR CGI的映射关系,或者IAB node1的BAPaddress与PCI信息的映射关系。如表3所示。
或者,IAB-Donor CU通过F1AP向IAB node3配置下一跳Parent IAB node(IABnode1)的BAP address与对应的Parent IAB node(IAB node1)所在小区组的Spcell ID或Scell ID信息的映射关系。如表4、表5所示。
IAB node3在收到上行数据包时,根据该表3、表4或者表5所示的映射关系表,找到对应的小区,然后将该数据包投递给对应的RLC/MAC实体,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表3 Parent IAB node的BAP address与NR CGI/PCI的映射关系表
Figure BDA0002264536320000101
表4 Parent IAB node的BAP address与Spcell ID的映射关系表
Figure BDA0002264536320000102
表5 Parent IAB node的BAP address与Scell ID的映射关系表
Figure BDA0002264536320000103
针对图2B所示的场景,其中,第一通信节点可以是IAB网络中的IAB-Donor CU,第二通信节点可以是IAB node4,第三通信节点可以是IABnode2。当然,第三通信节点也可以是IAB node1,以下以第三通信节点为IABnode2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令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D1:IAB node2通过F1AP向IAB-Donor CU发送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步骤D2:IAB-Donor CU接收IAB node2的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步骤D3:IAB-Donor CU向IAB node2发送UE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步骤D4:IAB-Donor CU通过F1AP向IAB node4配置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
当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为上述第一种实现方式时,在步骤D1中,IABnode2同时在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IAB node2的CGI信息。在步骤D3中,IAB-DonorCU从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获取IAB node2的CGI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令传输方法,通过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该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下一跳的第三通信节点的标识信息,实现了第一通信节点提前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其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以便第二通信节点能够准确地将上行数据传输到相应的下一跳的第三通信节点,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图4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申请中的第一通信节点可以为IAB-Donor CU2,第二通信节点可以为IAB node3,IAB-Donor CU1为IAB node3切换前的源第一通信节点。在IAB场景中,当IAB node发生切换,即服务的IAB-Donor(gNB)发生变更时,目前,对发生切换的IAB node如何与切换后的IAB-Donor同步新无线接入全球小区标识(NR Cell Global Identifier,NR CGI)没有做出规定。
本申请提供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以在发生切换的场景中,实现第二通信节点与第一通信节点同步NR CGI。
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令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第一通信节点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通信节点的切换后的NRCGI。
其中,切换后的NR CGI包括:陆上公用移动通信网(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PLMN)标识、第一通信节点的基站标识(gNB ID)和切换前的源第一通信节点的基站内小区标识(Cell ID)。
一实现方式中,本申请中的第一通信节点指的是第二通信节点切换后的新的第一通信节点。
一实施例中,NR CGI由PLMN ID和NR小区标识(NR Cell ID)两个部分构成,其中NRCell ID由gNB ID和基站内Cell ID组成。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NR CGI的结构示意图。
一实现方式中,当第二通信节点从源第一通信节点切换至新的第一通信节点时,可以先从源第一通信节点获取新的第一通信节点的gNB ID,再根据PLMN ID、该新的第一通信节点的gNB ID以及源第一通信节点的基站内CellID生成切换后的NR CGI。
一实现方式中,第二通信节点通过F1AP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F1建立请求消息,该F1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该切换后的NR CGI。相应地,第一通信节点通过F1AP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F1建立请求消息,从该F1建立请求消息中,获取第二通信节点的切换后的NRCGI。
步骤502:第一通信节点确定切换后的NR CGI与第一通信节点已服务的任一通信节点的NR CGI冲突时,执行冲突解决步骤。
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确定切换后的NR CGI中的基站内Cell ID与第一通信节点已服务的任一通信节点的基站内Cell ID冲突时,执行冲突解决步骤。
一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节点执行冲突解决步骤具体可以为: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分配新的NR CGI。
其中,新分配的NR CGI与第一通信节点已服务的任一通信节点的NR CGI均不冲突。
一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节点通过F1AP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F1建立失败消息。其中,F1建立失败消息中包括:新分配的NR CGI和F1建立失败原因,其中F1建立失败原因为NRCGI冲突。
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二通信节点在接收到F1建立失败消息后,读取建立失败原因,并获取新分配的NR CGI,并将该新分配的NR CGI作为自己的NR CGI。之后,第二通信节点使用该新分配的NR CGI向第一通信节点重新发送F1建立请求消息,该F1建立请求消息携带该新分配的NR CGI。第一通信节点接收到F1建立请求消息后,向第二通信节点回复F1建立请求响应消息。第二通信节点接收F1建立请求响应消息,完成与第一通信节点的F1连接建立流程。
另一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节点通过F1AP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F1建立响应消息;其中,F1建立响应消息中包括新分配的NR CGI。
以下以图4为例,详细说明上述过程。
请继续参照图4,当IAB node3从原服务基站IAB-Donor1(gNB1)切换至新服务基站IAB-Donor2(gNB2)时,IAB node3先从原服务基站IAB-Donor CU1获取目标基站IAB-Donor2(gNB2)的gNB ID(gNB ID2),然后再与IAB-Donor CU2建立F1连接。具体来说,IAB node3通过F1AP向IAB-Donor CU2发送F1建立请求,并在请求消息中携带新分配的NR CGI,新分配的NR CGI中的NR Cell ID由gNB ID2和原有的基站内Cell ID组成。在这种情况下,若IAB-Donor CU2所服务的其它IAB node的基站内小区ID正好和IAB node3上报的原有的小区ID相同,就会出现IAB node3的NR CGI与IAB-Donor CU2所服务的其它IAB node的NR CGI相同的情况,从而导致NR CGI冲突。
在图4所示场景中,一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令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E1:IAB node3在切换到新的服务基站IAB-Donor2(gNB2)后,需要与IAB-Donor CU2建立F1连接。
具体来说,IAB node3通过F1AP向IAB-Donor CU2发送F1建立请求消息,并在消息中携带切换后的NR CGI信息,切换后的NR CGI的中的NR Cell ID由gNB ID2和原有的基站内小区ID组成。
步骤E2:IAB-Donor CU2通过F1AP接收IAB node3的F1建立请求消息,读取其中的NR CGI,发现该NR CGI与IAB-Donor CU2连接的其它IAB node的NR CGI相同,发生NR CGI冲突。
步骤E3:IAB-Donor CU2重新为该IAB node3分配新的基站内小区ID,组成新分配的NR CGI,并通过F1建立响应消息发送给IAB node3。
步骤E4:IAB node3接收F1建立响应消息,读取其中的NR CGI,发现其中的NR CGI与自己原有的NR CGI不相同,IAB node3将IAB-Donor CU2新分配的NR CGI作为自己的NRCGI,完成与IAB-Donor CU2的F1连接建立,并用新分配的NR CGI与IAB-Donor CU2进行后续的F1AP消息传递。
在图4所示场景中,另一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令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F1:IAB node3在切换到新的服务基站IAB-Donor2(gNB2)后,需要与IAB-Donor CU2建立F1连接。
具体来说,IAB node3通过F1AP向IAB-Donor CU2发送F1建立请求消息,并在消息中携带切换后的NR CGI信息,切换后的NR CGI的中的NR Cell ID由gNB ID2和原有的基站内小区ID组成。
步骤F2:IAB-Donor CU2通过F1AP接收IAB node3的F1建立请求消息,读取其中的NR CGI,发现该NR CGI与IAB-Donor CU2连接的其它IAB node的NR CGI相同,发生NR CGI冲突。
步骤F3:IAB-Donor CU2重新为该IAB node3分配新的基站内小区ID,组成新分配的NR CGI,并通过F1失败响应消息发送给IAB node3,在F1失败响应消息中将失败的原因设置为Cell ID冲突(conflict)。
步骤F4:IAB node3接收F1失败响应消息,读取其中的失败原因为Cell IDconflict。同时,IAB node3从F1失败响应消息中读取IAB-Donor CU2新分配的NR CGI作为自己的NR CGI。
步骤F5:IAB node3使用新分配的NR CGI向IAB-Donor CU2发送F1建立请求消息;
步骤F6:IAB-Donor CU2向IAB node3回复F1建立请求响应消息。
步骤F7:IAB node3接收F1建立响应消息,完成与IAB-Donor CU2的F1连接建立流程。
在该实现方式中,IAB-Donor CU2向IAB node3回复失败响应消息,可以使IABnode3更清楚地获知IAB-Donor CU2更改NR CGI的原因,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令传输方法,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通信节点的切换后的NR CGI,其中,切换后的NR CGI包括:PLMN标识、第一通信节点的基站标识和切换前的源第一通信节点的基站内小区标识,第一通信节点确定切换后的NRCGI与第一通信节点已服务的通信节点的NRCGI冲突时,执行冲突解决步骤,实现了在第一通信节点发生切换的场景中,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同步NR CGI,提高了后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图7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令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701: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二通信节点的切换后的NRCGI。
其中,切换后的NR CGI包括:PLMN标识、第一通信节点的基站标识和切换前的源第一通信节点的基站内小区标识。
一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二通信节点的切换后的NR CGI之后,该方法还包括: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新分配的NR CGI。其中,新分配的NR CGI与第一通信节点已服务任一的通信节点的NR CGI均不冲突,新分配的NR CGI为第一通信节点确定切换后的NR CGI与第一通信节点已服务的通信节点的NR CGI冲突时确定的。
一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二通信节点的切换后的NRCGI,包括:第二通信节点通过F1AP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F1建立请求消息。其中,F1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的切换后的NR CGI。
一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新分配的NRCGI,包括: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通信节点通过F1AP发送的F1建立失败消息。其中,F1建立失败消息中包括:新分配的NR CGI和F1建立失败原因,其中F1建立失败原因为NR CGI冲突,。
一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新分配的NRCGI,包括: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通信节点通过F1AP发送的F1建立响应消息;其中,F1建立响应消息中包括新分配的NR CGI。
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令传输方法,通过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二通信节点的切换后的NR CGI,实现了在第一通信节点发生切换的场景中,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同步NR CGI,提高了后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图8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信令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设置于第一通信节点中。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令传输装置包括发送模块81。
发送模块81,被配置为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
其中,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下一跳的第三通信节点的标识信息。
一实施例中,发送模块81具体被配置为通过F1AP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
一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第三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三通信节点的CGI。
一实施例中,接收模块具体被配置为通过F1AP接收第三通信节点发送的终端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其中,终端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中包含第三通信节点的CGI信息。
一实施例中,发送模块81还被配置为向第三通信节点发送终端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一实现方式中,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的上行数据包的路由标识与第三通信节点的BAP地址的映射关系,以及,第三通信节点的BAP地址以及第三通信节点的CGI的映射关系。
另一实现方式中,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的上行数据包的路由标识与第三通信节点的BAP地址的映射关系,以及,第三通信节点的BAP地址以及第三通信节点的NR CGI的映射关系。
又一实现方式中,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的上行数据包的路由标识与第三通信节点的BAP地址的映射关系,以及,第三通信节点的BAP地址以及第三通信节点的PCI的映射关系。
再一实现方式中,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的上行数据包的路由标识与第三通信节点的BAP地址的映射关系,以及,第三通信节点的BAP地址以及第三通信节点所在小区组的辅小区标识的映射关系。
另一实现方式中,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的上行数据包的路由标识与第三通信节点的BAP地址的映射关系,以及,第三通信节点的BAP地址以及第三通信节点所在小区组的主小区标识的映射关系。
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令传输装置用于实现图3所示实施例的控制信令传输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令传输装置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9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信令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设置于第一通信节点中。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令传输装置包括:接收模块91和冲突解决步骤执行模块92。
接收模块91,被配置为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通信节点的切换后的NRCGI。
其中,切换后的NR CGI包括:PLMN标识、第一通信节点的基站标识和切换前的源第一通信节点的基站内小区标识。
冲突解决步骤执行模块92,被配置为确定切换后的NR CGI与第一通信节点已服务的任一通信节点的NR CGI冲突时,执行冲突解决步骤。
一实施例中,冲突解决步骤执行模块92具体设置为:为第二通信节点分配新的NRCGI。其中,新分配的NR CGI与第一通信节点已服务的任一通信节点的NR CGI均不冲突。
一实施例中,接收模块91具体设置为:通过F1AP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F1建立请求消息;从F1建立请求消息中,获取第二通信节点的切换后的NRCGI。
一实施例中,冲突解决步骤执行模块92具体设置为:通过F1AP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F1建立失败消息。其中,F1建立失败消息中包括: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新分配的NR CGI和F1建立失败原因,其中F1建立失败原因为NR CGI冲突。
一实施例中,冲突解决步骤执行模块92具体设置为:通过F1AP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F1建立响应消息。其中,F1建立响应消息中包括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新分配的NR CGI。
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令传输装置用于实现图5所示实施例的控制信令传输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令传输装置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0为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信令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控制信令传输装置可以设置于第二通信节点中。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令传输装置包括发送模块93。
发送模块93,被配置为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二通信节点的切换后的NRCGI。
其中,切换后的NR CGI包括:PLMN标识、第一通信节点的基站标识和切换前的源第一通信节点的基站内小区标识。
一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新分配的NR CGI。其中,新分配的NR CGI与第一通信节点已服务的任一通信节点的NRCGI均不冲突,新分配的NR CGI为第一通信节点确定切换后的NR CGI与第一通信节点已服务任一的通信节点的NR CGI冲突时确定的。
一实施例中,发送模块93具体设置为:通过F1AP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F1建立请求消息。其中,F1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的切换后的NR CGI。
一实施例中,接收模块是设置为:接收第一通信节点通过F1AP发送的F1建立失败消息。其中,F1建立失败消息中包括:新分配的NR CGI和F1建立失败原因,其中F1建立失败原因为NR CGI冲突。
一实施例中,接收模块是设置为:接收第一通信节点通过F1AP发送的F1建立响应消息。其中,F1建立响应消息中包括新分配的NR CGI。
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令传输装置用于实现图7所示实施例的控制信令传输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令传输装置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1为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信令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控制信令传输装置包括处理器94。可选地,还包括存储器99、电源组件95、接收器96、发送器97以及天线98。该控制信令传输装置中处理器94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11中以一个处理器94为例;该控制信令传输装置中的处理器94与存储器99、电源组件95、接收器96以及发送器97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11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接收器96与发送器97与天线98连接。
存储器99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图3、图5及图7实施例中的控制信令传输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控制信令传输装置中的发送模块81,或者,控制信令传输装置中的接收模块91和冲突解决步骤执行模块92,或者,控制信令传输装置中的发送模块93)。处理器94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99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控制信令传输装置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图3及各可选实现方式的控制信令传输方法,或者,实现图5及各可选实现方式的控制信令传输方法,或者,实现图7及各可选实现方式的控制信令传输方法。
存储器9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控制信令传输装置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9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电源组件95为控制信令传输装置的各模块提供电力。电源组件95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为控制信令传输装置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发送器97被配置通过天线98向其他装置发送信号,接收器96被配置为通过天线98从其他装置接收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信令传输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术语用户终端涵盖任何适合类型的无线用户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数据处理装置、便携网络浏览器或车载移动台。
一般来说,本申请的多种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例如,一些方面可以被实现在硬件中,而其它方面可以被实现在可以被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计算装置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尽管本申请不限于此。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移动装置的数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例如在处理器实体中,或者通过硬件,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光存储器装置和系统(数码多功能光碟DVD或CD光盘)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GP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通过示范性和非限制性的示例,上文已提供了对本申请的示范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但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来考虑,对以上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和调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不偏离本申请的范围。因此,本申请的恰当范围将根据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7)

1.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其中,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下一跳的第三通信节点的标识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接收所述第三通信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三通信节点的小区组标识CGI。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接收所述第三通信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三通信节点的CGI,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过F1接口应用协议F1AP接收所述第三通信节点发送的终端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终端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三通信节点的CGI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过F1AP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数据传输的下一跳路由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上行数据包的路由标识与第三通信节点的回传适配协议BAP地址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三通信节点的BAP地址以及所述第三通信节点的CGI的映射关系;或者,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上行数据包的路由标识与第三通信节点的BAP地址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三通信节点的BAP地址以及所述第三通信节点的新无线接入全球小区标识NRCGI的映射关系;或者,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上行数据包的路由标识与第三通信节点的BAP地址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三通信节点的BAP地址以及所述第三通信节点的物理层小区标识PCI的映射关系;或者,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上行数据包的路由标识与第三通信节点的BAP地址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三通信节点的BAP地址以及所述第三通信节点所在小区组的辅小区标识的映射关系;或者,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上行数据包的路由标识与第三通信节点的BAP地址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三通信节点的BAP地址以及所述第三通信节点所在小区组的主小区标识的映射关系。
6.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节点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切换后的新无线接入全球小区标识NR CGI;其中,切换后的NR CGI包括: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标识、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基站标识和切换前的源第一通信节点的基站内小区标识;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确定所述切换后的NR CGI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已服务的任一通信节点的NR CGI冲突时,执行冲突解决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冲突解决步骤,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分配新的NR CGI;其中,新分配的NR CGI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已服务的任一通信节点的NR CGI均不冲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切换后的NR CGI,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过F1接口应用协议F1AP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F1建立请求消息;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从所述F1建立请求消息中,获取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切换后的NRCGI。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分配新的NR CGI,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过F1AP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F1建立失败消息;其中,所述F1建立失败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新分配的NR CGI和F1建立失败原因,其中所述F1建立失败原因为NR CGI冲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分配新的NR CGI,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过F1AP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F1建立响应消息;其中,所述F1建立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新分配的NR CGI。
11.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切换后的新无线接入小区组标识NR CGI;其中,切换后的NR CGI包括: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标识、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基站标识和切换前的源第一通信节点的基站内小区标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切换后的NR CGI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新分配的NR CGI;其中,所述新分配的NR CGI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已服务的任一通信节点的NR CGI均不冲突,所述新分配的NR CGI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确定所述切换后的NR CGI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已服务任一的通信节点的NR CGI冲突时确定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切换后的NR CGI,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通过F1接口应用协议F1AP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F1建立请求消息;其中,所述F1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切换后的NR CGI。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新分配的NR CGI,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过F1AP发送的F1建立失败消息;其中,所述F1建立失败消息中包括:所述新分配的NR CGI和F1建立失败原因,其中所述F1建立失败原因为NR CGI冲突。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新分配的NR CGI,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过F1AP发送的F1建立响应消息;其中,所述F1建立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新分配的NR CGI。
16.一种控制信令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控制信令传输方法;或者,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6-10中任一所述的控制信令传输方法;或者,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15中任一所述的控制信令传输方法。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控制信令传输方法、实现如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信令传输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11-15中任一所述的控制信令传输方法。
CN201911083037.4A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10932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83037.4A CN111093211A (zh)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PCT/CN2020/126032 WO2021088779A1 (zh) 2019-11-07 2020-11-03 控制信令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83037.4A CN111093211A (zh)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93211A true CN111093211A (zh) 2020-05-01

Family

ID=70393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83037.4A Pending CN111093211A (zh)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93211A (zh)
WO (1) WO2021088779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88779A1 (zh) * 2019-11-07 2021-05-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令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WO2022027389A1 (en) * 2020-08-05 2022-02-10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Mechanism for cell identity management
CN114071608A (zh) * 2020-08-06 2022-02-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2205347A1 (en) * 2021-04-01 2022-10-06 Zte Corporation Traffic transmission schem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23011111A1 (zh) * 2021-08-04 2023-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6803119A (zh) * 2020-10-22 2023-09-22 京瓷株式会社 通信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8388B (zh) * 2009-08-21 2015-05-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信息的交互方法和装置
CN105323788B (zh) * 2014-08-01 2018-11-1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微基站的物理小区号pci确定方法、装置、微基站及宏基站
CN110475368B (zh) * 2018-05-10 2022-12-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093211A (zh) * 2019-11-07 2020-05-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88779A1 (zh) * 2019-11-07 2021-05-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令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WO2022027389A1 (en) * 2020-08-05 2022-02-10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Mechanism for cell identity management
CN114071608A (zh) * 2020-08-06 2022-02-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6803119A (zh) * 2020-10-22 2023-09-22 京瓷株式会社 通信控制方法
WO2022205347A1 (en) * 2021-04-01 2022-10-06 Zte Corporation Traffic transmission schem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23011111A1 (zh) * 2021-08-04 2023-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方法和通信装置
TWI827186B (zh) * 2021-08-04 2023-12-21 大陸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路由方法和通信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88779A1 (zh) 2021-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73000B2 (en) Message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41998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session to change a user plane fun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651633B2 (ja) データ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基地局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11093211A (zh) 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US10750418B2 (en) SDN based connectionless architecture with dual connectivity and carrier aggregation
EP3703339B1 (en) Session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JP2020508604A (ja) サイドリンク送信制御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1020091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tting up local breakout bearers
WO2017024909A1 (zh)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US2014034111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warding data based o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20210024160A (ko)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0383173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ata packet
CN111510977B (zh)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装置
US20230156833A1 (en)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5136651A (zh) 切换方法和通信装置
US2019023048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messages between networks
US20220182910A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2022004652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 utilizing sidelin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8054336A1 (zh) 消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WO202202744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ervices
CN106304204B (zh) 一种进行服务质量管理的方法和设备
US20220070625A1 (en) Reporting of multicast mac addresses
CN115696408A (zh) 一种用户面功能容灾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2205444A1 (zh) 广播消息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24822A1 (zh) 一种通信协作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